家长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22-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长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三年行动计划领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编者按】2012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为了保持和扩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原有的优势,克服存在的问题,五华区教育局研究拟定了《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确定了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推进“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项目、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项目等六大项目的建设,从而开创了适合五华区区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努力发挥在全省、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昆明五华区;专访

组织体系健全 心育成果丰硕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局长您好!2012年,五华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请您大致介绍一下五华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李劲局长(以下简称李):我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较高

五华辖区内小学35所,初中及普通高中11所,共计46所,其中农村学校9所,均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了心理辅导室。辖区内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9人,兼职146人,覆盖所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与学生总数之比(师生比)为1.65:1000。

2.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五华区成立了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有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各中小学基本建立了由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有关职能处室密切配合、学校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在五华区青少年宫建立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

3.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评价体系

2006年五华区教育局制定并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五教发〔2006〕34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予以明确规定。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74号),要求各校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颁发《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151号),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予以指导和规范,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档案也统一了标准;在《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及其要求。

4.投入了一定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经费

建立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购置相关设备及《五华区师生心理档案系统》;划拨了93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经费及心理健康教师师训经费;划拨了10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经费。

5.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较为丰硕

与省内其他县区相比,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高。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昆明市学科带头人全部在五华区,五华区有8人次获“健康杯”十佳心理健康教师、十佳心理健康教育校长、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五华区的心理教师群体中有7位骨干教师已成为云南省较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昆八中、昆二中、昆二十八中、龙翔小学被认定为“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以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专家团队为主的骨干教师团队与云南省教科院、昆明市教科院共同开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生命、生存、生活》《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读本》;与其他机构共同编写了青少年课外读本《七彩心桥》、教师培训教材《搭建农村青少年通向现代社会的桥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活动课操作指南》;开发了远程教育课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编制了《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问卷》量表,完成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2012年五华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行动计划领航 积极应对困难

记: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五华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机构和专业师资队伍亟待强化

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只有一位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难以引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成果。心理教师中专职比例低,师生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根据2010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我区选拔了93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仅有20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部分原有的专职心理教师由于多种原因不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职业资格的教师在学校也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故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区教师缺员严重(全区4000余名教师,缺员近400名,近10%),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难以以专职心理教师身份进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2.工作制度有待完善和创新

2006年颁发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力度不够,且文件依据是教育部2002版《纲要》,需修订完善方能适应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实际。《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制性不够,《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权重较轻,五华区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的运行也缺乏有效制度。

3.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规范管理有待加强

各中小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离《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徒有虚名。目前还缺乏相关管理规定对各中小学已建立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规范管理。

4.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均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补助经费、心理教师持续培训经费、心理教育研究经费、校外心理辅导中心运行维持经费等都需要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5.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亟需构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属于系统工程,不可单靠学校一方之力,还需家庭、社区全力支持配合,只有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才能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6.横向纵向交流合作和示范引领作用还需保持和扩大

从目前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看,玉溪、红河等州市,盘龙、西山、安宁等昆明市其他县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迅速崛起,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拟定了《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报请政府发文,举全区之力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推动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不断向前。

推进六大项目 突出心育重点

记:今年6月25日,五华区教育局就《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讨论稿)召开了听证会,请您谈谈这份行动计划方案的主要设想。

李:本行动计划拟经过三年行动,建成1个区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8个校级心理辅导站、11个校外心理辅导站,形成五华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资源配置,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能胜任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开展各类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健康行为方式;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构建三级危机干预体系;加强以家庭教育方法为主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家庭辅助支持系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社区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创适合五华区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新局面,发挥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三年,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将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推进六大项目来实现本计划的各项目标。这六大项目是:“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项目;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项目。

“三位一体”工程 编织心育网络

记:这份方案中提到要进行“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请问“三位一体”是指哪三个方面?这项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李:“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是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建立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其在规划制定、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内实现100%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验收,已成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三所中小学保持省内示范领先,20%的中小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有学校完善校内心理健康辅导站,青少年宫及街道办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三年内实现10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达标、8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达标。

提高师资水平 完善队伍建设

记:目前社会、政府、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五华区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中将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工作作为一个专门项目提出来,我们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目标是:优化配备与准入,强化培养与管理,基本完成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水平的认证工作,逐步建立教师考核激励和分层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和校外心理健康辅导队伍。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优化心理教师的配备

提高专职心理教师的比例,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形成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心理教师为辅的教师结构。三年内全区学校心理教师与在校生师生比不高于1:1000,心理教师中专职率力争达到50%以上。

中学(含一职中专和新萌学校):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心理教师,少于1000人的学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

小学: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生少于1000人的学校可以兼职心理教师为主,但城区示范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城区普通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50%以上,城郊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也要力争达到20%以上,农村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10%以上。

2.强化心理教师的准入

进入中小学从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教师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专业的学历。

专职心理教师:须具备全日制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注:不含自考、函授、夜校),并取得相关学位,同时要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非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教师要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三年以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含教育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

兼职心理教师:有班主任、德育教师、校医的相关工作经验两年,取得省市区任一级岗位技能培训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3.规范心理教师工作量与待遇

学校要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安排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课时量等同,开设讲座按10课时/天计算工作量,团体辅导以及个别咨询按时间长短以45分钟/课时进行工作量核算。心理教师工作要有记录,根据记录折算为课时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迎检备查、相关宣传活动(宣传栏、网站建设、广播、宣讲等)、心理健康活动周(月)也可根据投入的时间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心理教师的待遇标准不低于班主任教师。对心理教师的工作情况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获奖心理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优秀的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予以加分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4.改进职称及业务荣誉评定机制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可以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教学能力考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能力,鉴定论文限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研究内容。兼职心理教师在评定职称时,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其参与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及成效可作为重要参评依据和条件之一。专兼职心理教师均可申报参评“五华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三年内拟评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学科带头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骨干教师”。

5.完善心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学校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区级以上专业进修、培训或交流活动,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和日常培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每年必须接受20学时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全体教师每年必须接受10学时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评优的因素,其学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作者:何妍?黄才玲

第2篇: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制定方略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鸿篇巨制、长篇大论,而是切合实际的、富有创造性、可操作强的解决方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借鉴中国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经验和常用做法,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分工、保障措施等方面归纳和阐述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用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 建设规划

纵观企业发展史:上世纪60年代前,可以说企业追求的是产量、质量等数字;70年代后,企业追求的是厂容、厂貌等形象;80年代后,企业追求的是做大、做强、做久等文化;而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文化追求的则是企业人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又是企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能够按照既定思想和原则的指导,朝着总体目标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就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所在。因此,制定一个全面系统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就成为了每一个企业文化建设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借鉴中国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经验和常用做法,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分工、保障措施等方面归纳和阐述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用方法和策略。

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继承”、“学习”、“创新”、“发展”为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把创新和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企业愿景和使命,不断传承企业的优良文化传统,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具有企业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2 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应“文化管理”时代要求,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协调统一,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探索文化管理,推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变革;推进节约、学习、创新、和谐型企业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 基本原则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员工作为合作伙伴、关注员工成长、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和谐一致。一方面,公司要通过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做到“人尽其才”,不断激发员工热情,开发员工潜能,确保文化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需要强调对人的管理,强调员工的忠诚奉献精神,强调员工与企业树立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强调认同公司文化、富有责任感、具有合作精神、善于学习和敢于创新的员工是人才的用人标准。

3.2 坚持继承发扬、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继承和发扬公司优良文化传统,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企业历史和现状,展望未来,挖掘提炼出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走出一条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3.3 坚持循序渐进、创新发展的原则。开展以文化管理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不断推进,注重质量,务求实效;坚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在创新上不满足,真正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服务。

3.4 坚持精神文化与制度行为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以规范管理为基础,把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行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软”、“硬”管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以核心理念为指导,全面开展制度文化体系建设;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为保障,整体推动行为文化体系建设;以树立企业员工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为根本,深入开展精神文化体系创建活动。

3.5 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广泛集中群众智慧,调动起全员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得到广大员工认可,努力打造和谐进取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4 实施步骤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企业文化体系和运行机制。

第一阶段:全面启动推进阶段(第一年)

重点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工作指导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普及企业文化知识,开展企业核心文化理念提炼工作,开展部门文化建设,开展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健全和完善制度文化体系,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加强节约文化建设。

阶段性目标:完成企业核心文化理念提炼工作,完成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宣传工作,初步实现制度“硬”管理与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管理体系,着力塑造节约、学习、创新、和谐的企业形象,营造公司上下理解包容、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

第二阶段:深化完善阶段(第二年)

重点工作:在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狠抓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转化,全面普及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开展制度文化体系梳理和完善工作,全面推广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深化部门文化建设,持续开展节约、学习、创新、和谐型企业建设。

阶段性目标:实现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部门文化日趋完善和成熟,员工的人文和职业素养普遍增强,企业形象明显提升,组织效能得以提高,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制度化,初步形成与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的管理和运营机制,逐步实现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模式的过渡。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第三年)

重点工作:全面持续地开展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总结成果并巩固成绩,建立企业文化管理长效运行机制,持续完善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具有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阶段性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创造力明显提升,管理效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公司阶段性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争做优秀企业公民,把塑造和谐企业文化生态,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富裕,树立企业员工协调统一的价值观,培育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的文化基因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远景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5 企业文化全面启动阶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年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布局谋篇的关键作用,第二、三年的工作要以第一年工作的效果为基础进行制定和完善,因此本文在此重點介绍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启动阶段的工作:

5.1 工作原则

总体原则: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为生产经营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遵循和坚持的以下基本原则:

5.1.1 系统性原则。企业文化是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在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态文化等层面上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5.1.2 全员参与原则。构筑企业文化,要充分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全体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1.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继承中华民族和公司发展的优良传统,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又要以超前意识进行创新和超越。

5.1.4 个性化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企业特色,构建具有时代气息又富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个性企业文化理念。

5.2 主要工作内容

5.2.1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提炼工作。精选各岗位了解企业情况有文采的人员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依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深入开展关于核心理念的调研讨论,总结提炼出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理念宣讲、刊印企业文化理念手册、开展企业文化征文、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核心理念宣传推广活动,确保核心文化理念得到深入贯彻推广。

5.2.2 开展亚文化和部门文化建设。组织企业内部各单位开展亚文化和部门文化建设,以“建设和谐企业”、“打造高效能团队”和“增强工作执行力”等主题作为亚文化和部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导向,并把宣传发动、思想教育渗透于生产、业务竞赛中,有计划地做好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的工作,形成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良好文化氛围。

5.2.3 开展节约型企业建设。建设节约型企业,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公司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把节约作为一种企业理念长期坚持下去,加强节约文化建设,使每一位员工养成节约意识,形成人人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奖励节约、惩罚浪费的管理机制,以激发和调动各方面厉行节约的积极性,培育无论富裕或是贫穷都要厉行节约的思想。倡导节约文化旨在追求生产最优化前提下,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把节约当作一项战略举措,贯穿于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全过程。

5.2.4 建立和完善制度文化体系。在全员范围内开展制度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梳理完善和提升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诊断监测机制,在日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结合实际,依照企业文化理念,开展自我检查,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制度化,用核心理念梳理企业规章制度、程序和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实现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刚柔并济。

5.2.5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把企业的人才理念作为干部选拔、干部评价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本着人员与岗位匹配的原则,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导向,将合适的干部调整至合适的岗位上,同时要结合干部任职情况,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展干部交流工作;对现有机构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实现机构的合理安排和人员的科学配置;加强激励机制建设,重点出台一些专项奖励政策,激励各岗位涌现出一批典型和模范,如:生产标兵、营销能手、先进工作者等。

5.2.6 开展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为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应开展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工作。总体可以分为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视觉系统导入阶段;第二阶段:理念与行为识别系统导入阶段。旨在最终提炼出一套具有企业特色的理论精华,整合出企业的精神优势,描绘出企业的形象特征,以推动和激励员工行为,全面塑造和展示企业形象。

5.2.7 着力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为确保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得到深入地展示和传播,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围绕组织开展的德育活动、公益工程、文化传播等,加大力度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在企業文化建设工作中,不断拓宽思路, 优化宣传方法,积极发挥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作用,运用先进文化培养员工的文化意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塑造文化环境、培育文化网络、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5.3 实施步骤和工作分工

第一阶段:制定企业文化工作方案,组建工作机构。

制定并发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和计划,组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机构,公司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安排,行政、人力资源、企划、文化建设部等相关部门为联合责任主体分兵把守各负其责,各单位积极参与和配合,建立本单位的领导小组。

第二阶段:企业文化理念制定和宣传阶段。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利用网站、内刊、宣传栏、条幅、标语等工具和载体广泛宣传企业文化相关理念和知识;将行政系统例会建设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模式和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围绕职工福利、特殊津贴和奖励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培训为平台面向全员宣讲企业文化理念。

企划部门将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工作计划和考核;负责提出公司定位、使命和愿景初步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部门负责走访各单位提出企业精神、口号和核心文化理念初步方案;组织开展节约型企业建设等活动。

各单位积极配合公司企业文化的座谈和研讨工作,建立本单位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并开展本单位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工作并形成初步方案。

第三阶段:企业文化理念贯彻和推广阶段。

行政部门提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的工作方案并实施;通过企业之歌创作、公司标识设计、举办企业运动会等活动宣传贯彻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开展退休老职工联谊活动;制定生产经营专项奖金使用办法并组织执行;提出公司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配备的工作方案。

企划部门组织开展公司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工作,对各单位前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考核和奖励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部门组织开展各单位企业文化评比活动;汇总各单位的延伸文化理念,形成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各单位负责按照公司统一安排,提出本单位企业文化理念方案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和建设工作,并按要求及时总结和汇报。

第四阶段:企业文化深化和总结完善阶段。

行政部门编辑出版企业内刊或者企业文化建设专刊,并利用年度总结大会、文体活动等机会深入贯彻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年度评优工作,组织开展先进典型人物的评比和宣传工作;通过年底走访慰问宣传公司企业文化。

企划部门通过组织ISO9000年审,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各单位本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提出考核意见;将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新一年度工作计划,列入考核指标。

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总结和完善形成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并刊印。

各单位全面总结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工作列入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中。

6 保障措施

6.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创新、有建树,要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建立公司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和各单位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各级机构按照工作职责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策划与实施,形成各条战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6.2 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有重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

6.3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结合起来,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每年都要重点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推进。

6.4 要以塑造企业形象为重点。要着重在品牌形象、员工形象、环境形象、视觉形象、社会形象等方面塑造和展示企业形象。要以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回报股东为主旨,努力奉献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

6.5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内部各单位要妥善处理好日常工作和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关系,要致力于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企业精神的塑造,致力于通过陶冶情操,使企业文化得到升华。

6.6 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要对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向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上报书面总结材料。

6.7 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向全公司通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情况,表彰组织开展好的单位,督促组织落实不到位的单位。

6.8 建立与公司绩效考评相一致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考核评价总体工作中;二是明确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评价重点是考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是否顺畅,企业核心文化理念是否融入相关制度并易于执行,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否认同和广泛参与,公司视觉标识体系是否得到规范完整地使用,是否提升了员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管理效率是否得到提高,以及是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年度责任目标的完成率等。旨在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颜冰.新世纪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

[2]罗欢.浅析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J].理论导报.2009.(05).

[3]刘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环境[J].中国有色金属.2009.(11).

[4]曹霞.现代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设[J].生产力研究.2009.(08).

[5]任军岐.浅议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J].宝鸡社会科学.2009.(01).

[6]杨润梅.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实现企业价值理念[J].中国集体经济.2009.(05).

[7]杨君.初探新经济时代下企业文化的新特点[J].科技创业月刊.2009.(05).

[8]杨艳娟.浅谈企业文化建设[J].发展.2009.(05).

[9]杨媛媛.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J].知识经济.2009.(07).

作者:孙晓燕

第3篇:力争三年建成5G产业发展先行区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湖北省政府日前发布了《湖北省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经过3年努力,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5G产业发展先行区。到2021年,湖北5G核心产业(通信服务和设备制造)产值过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过1万亿元;5G基站5万个以上;5G示范应用场景100个。近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对《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3年建设5万个以上5G基站

《行动计划》提出,2021年前,湖北将完成5万个5G基站建设任务。

由于5G网络使用频率高,基站密度大,预计基站是4G的4倍左右,因此,存在站址资源需求大,站点选址难等问题。

《行动计划》着重提出,加快编制5G基础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新(站)旧(站)并用、宏微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5G基站建设,加快5G规模组网步伐。

2019年,建设5000个基站,满足军运会试商用需要,优先覆盖武汉大型交通枢纽、军运会场馆等热点地区;2021年前,完成5万个50基站建设任务,实现武汉市和宜昌、襄阳主城区全覆盖,逐步覆盖全省县级以上区域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车站、机场、港口)、县级医院和3A以上旅游景区。

探索推进“多杆合一”试点示范,集市政照明、城市监控、交通信号、通信基站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共享。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开展“多杆合一”示范道路、示范园区建设;鼓励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重要交通设施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向5G网络建设开放。

5G核心产业包括基站、通信设备、终端等,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芯片、光通信芯片、中高频器件等。

湖北省光纤光缆、高端服务器、5G承载网传输光模块、5G“云网融合”及大规模天线阵列、高频5G基站、5G天线、终端等有一定优势,但在某些器件方面对外依赖程度高。

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抢抓国内外5G建设带来的巨大市场红利,巩固现有优势,培育新优势,《行动计划》提出,提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优势产品供给能力,建设5G创新驱动核心区。

湖北省将加快建设5G核心器件技术开发中心、产品分析测试平台、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核心元器件研发和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支持企业发挥固移优势,加快5G系统解决方案研发,推动重要设备本地化配套,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固移融合全业务布局。支持企业在湖北省加快研发和生产支持5G功能的各类新型智能终端产品。

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着力引进一批5G设备制造和服务企业,促进5G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长做强产业链条,建设国内领先的5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打造武汉“东湖网谷”。

实施5G应用“十百千”工程

湖北将实施5G行业应用“十百千”工程,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实施5G应用“十百千”工程,赋能、赋智、赋值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工业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带动5G产业发展。

为推动5G应用落地,《行动計划》提出,实施5G行业应用“十百千”工程,以十大领域的典型示范应用为切入点,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高频和VR/AR/MR、远程健康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和北斗位置服务、数字政府、智慧园区等十大领域的5G应用;面向世界军运会、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应用场景,开展100个业务示范应用;孵化培育1000家应用示范企业。力争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和VR/AR/MR、智慧教育、远程健康医疗等五大领域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利用5G网络加快企业内外网改造,推动网络与PLC及主流的工业协议兼容,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去存;毽设20个左右行业的企业级平台,培育2到3个全国一流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在5G+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建成武汉、襄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中心,配套建设200公里以上的开放测试路段,2020年首台智能网联汽车上测试。

推动高清视频和VR/AR/MR应用。以世界军运会为突破点,从视频采集、协同制作、多渠道播出、实时互动等方面进行应用创新,实现5G+4K直播、推动智慧广电和新视频应用,慢镜超高清VR/AR视频助理裁判、超高清第一视角VR视频等5G超高清视频应用。

在5G+智慧教育方面,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联合省内高校、省级以上示范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探索5G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推动智能教育在全息远程互动教学、生动MR课堂、校园智能化管理等领域应用。

在5G+健康医疗方面,加快5G技术在移动急救、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护理等医疗健康领域示范应用;在武汉选择1至2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与对口协作的县级医疗机构合作,利用5G技术开展远程手术医疗服务应用示范。

五大措施保障5G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五大措施,保障5G产业发展。

5G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存在投人大、见效周期长、基站建设难、应用落地难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以下五大措施,保障5G产业发展。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将重点任务和十大领域的应用任务分解到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州政府,由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制定具体落实措施、重点项目和时间表。

优化发展环境。修订完善房屋建筑、公共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优化审批流程,确保新、改、扩建民用建筑及公共基础设施的通信设施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适应5G网络建设的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对5G产业发展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新经济,包容呵护、审慎监管,鼓励创新创业创造。

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已有财政资金作用,支持5G基础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发挥各级已有政府性基金的投资支持作用,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5G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抢抓国家“六稳”重大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资金。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严格执行网络安全法和移动互联网安全标准规范,建立涵盖5G网络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场景安全、数据安全的多层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人才支撑。依托省、市相关重大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通信领域高水平研究型科学家和具备产业经验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建立健全湖北省智库,形成具有政策研究能力和决策咨询能力的高端咨询人才队伍。

第4篇:家长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家长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1—2014)

家庭教育是一个学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家长学校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而社校互动是家庭教育的桥梁,家庭教育现代化更是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必然结果。从2008年4月推行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以来,我校就积极投入于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之中。为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特制订阿克苏市第十二中学“十二五”家长学校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化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中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内容,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重点,努力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下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新途径、新方式,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区教育达到“合力”。

二、组织机构:

刘向彬校长负责制定学校办学宗旨和方针政策、承担学校课程的讲授; 张豫湘政教主任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学校课程的讲授;

满蕾团委书记负责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承担学校课程的讲授;

陈风枝教导主 任负责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承担学校课程的讲授; 郭芳大对辅导员负责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

工作职责:

1、每学期负责制定计划

2、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了解教育信息

3、不断总结经验

4、树立典型

三、总体目标

1、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特色和规律,在内

容、形式、方法、途径、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与创新,以体现时代性与前瞻性的统一,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

2、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深化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中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内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指导家庭中家长(监护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主动担负起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提高全民族素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以促进和谐社区和社会的实现。

3、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联席教育议事会的作用,三位一体,紧紧围绕为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这个主题,通过教育指导使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懂得社会规范,追求社会目标,学会社会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在各方面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全员培训体系,完善四级家校联系网络。

以学校为总指导,依托社区居委,进一步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班主任培训、家长委员会培训和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训等不同类型家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全员培训模式,创建出一条符合我校特点和实际的工作之路。

2、建立家校联系的有效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家庭教育指导上的功能,增强家庭教育指导针对性。

针对学生家庭组成呈现多样化、家长教育子女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我们将采用“动态式”菜单,为家长提供个性化家庭指导,强化家庭教育的科学化管理,促进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3、以课题为引领,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与水平

以国家级课题《家庭、学校、社区融合互动实践研究》为引领,一方面开展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学生和家长联动式的评价,促进家校的有机结合,并形成合力,全面改善家庭育人环境,大面积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积极依托居委会,积极挖掘社区家庭教育资源,与“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营造和谐社会”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的融合互动。

4、加强常规管理,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不断完善家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开展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向广大家长宣传和普及现代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和科学的教养方式,促进家长学习与教育的主动性,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不懈努力。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先导,是终生教育的重要基础,优化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起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和延伸。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形成特色,使家庭教育指导再上一个新台阶。

阿克苏市第十二中学

2011年3月

第5篇:家长学校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孙扎齐乡中心校家长学校工作

三年发展规划

一、 工作理念:

以家长为本,为家长服务,指导家长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地教育孩子,配合学校共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特殊作用,以家长为本,以家长学校为途径,以指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为主,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使素质教育渗透进学生家庭,优化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奋斗目标: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学会指导孩子科学地学习、生活;

加强法规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时刻为孩子做表率,营造"学习型家庭"的氛围;

加强家校联系,家长常进校参与学校管理、教育工作,为学校提供好的建议;教师常家访,关心学生家庭生活,反馈校内生活情况,增进相互了解,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

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合作,齐心协力,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继续向前发展。

四、落实措施:

1

1、抓好思想教育,全员认识到家校工作的重要性。

进行家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让每位教师认识到家长学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技能的学习场所,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重要桥梁。

2、抓好组织建设,形成家校工作的组织管理网络。

建立家长学校的管理网络,健全家长学校的领导班子,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紧密上下联系,团结协作,共同开展好家校工作。同时,各年级、各班建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委员会主任,充实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并定期进行活动。健全组织,明确家校管理网络。

3、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家长学校的规章制度。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制度"、"考勤制度"、"教师家庭访问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家校开学时,在全校大会上向家长说明要求;在日常学习中,由班主任老师督促执行。

4、抓好师资建设,合理地安排好家校的教学内容。

学校聘请具有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与丰富的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给家长授课,也请学校中有家教经验的教师或教子有方的家长到校传授经验。保证每学年完成8课时,每课时60分钟左右,努力做到: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实践性、超前性、综合性。同时,发动家长征订好各类必要的学习资料。

5、抓好典型推广,积极开展评优和优秀家教经验推广。

2 每学期,请家长写参加孙扎齐乡中心校家长学校的心得体会文章,从中挑选出成功的家教经验,在全校家长中加以推广。同时,根据出勤、学习、写经验文章等方面的考查情况,评选出"优秀家长学员",并颁发奖状。

6、抓好互相交流,打通家长与学校联络的渠道。

为密切家校联络,互相交流,我校定期举办"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会"等活动,请家长进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老师教育孩子的情况,并开设"校长信箱",欢迎家长随时为学校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充分利用电话的方便、快捷等特点,及时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由班主任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走入学生家庭,及时反馈家庭和学校的信息,指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

孙扎齐乡中心校 2010年9月4日

3

孙扎齐乡中心校家长学校工作

三年发展规划

孙扎齐乡中心校 年9月4日

2010

第6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白奎中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2013—2015)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校情,科学论证,明确学校战略定位与选择,带领全体教职工大力开展教育创新,稳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持续提高,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胥镇初级中学,始建于一九八七年,学校位于华胥镇油坊街。北依羲母陵,南眺白鹿塬,地处蓝田县通往西安市的咽喉要道,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现有19个教学班,11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91名,876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0949平方米,建筑面积8707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32.0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仪器室、会议室、卫生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团队部等专用部室,达到义务教育段农村中学Ⅱ类标准。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质量观; “追求创新、确保一流”的发展观;“注重发展、开发潜能”的育人观。大胆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迅速将学校打造成蓝田县一流中学。学校教学质量在短期内逐年快速攀升,学校中考成绩连年位居全县前列,每年都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教学成绩优异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赞扬。

1 存在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部分材房急需改造,部室建设落后,主要表现为理化生实验室为危房,不能正常使用,图书仪器配备不足,学生用微机需及时更新,教师用机严重不足。

2、师资配备不合理,体、音、美、微机等科目教师急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为学生管理带来较多不便。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科研意识不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缺乏,制约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创建高质量、精内涵、有特色的一流名校。

三、分类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

总目标:不断探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

1.实现学校管理的“三化”,即:人文化、制度化、科学化。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有效运行。不断探索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遵循管理规律,切实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善制度建设。在原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管理漏洞,逐一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硬性的规章制度和软性的协调统筹相结合,有效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益,为营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3.实行分层管理。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分级管理,分

2 部负责”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总目标: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爱管理、懂管理、能管理、勤管理的干部队伍。

1、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创建学习型的管理队伍。

2、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创建能力强、作风硬的管理队伍。

3、依法管理,正确行使管理干部的职责与权力。创建服从意识强、层级意识明、民主意识重、协作意识高的管理队伍。

(三)教育质量目标

总目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1、中考目标:中考全县位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达成县教育局的质量指标要求。

2、学生总体发展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特色建设目标

总目标:创新教学管理特色,改进教育教学模式。

1、明确职责,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切实发挥各级各部门作用,提高管理效益。

2、创新评价模式,日常教学过程监督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估相结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3、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继续推进“教育论坛”、“名师工程”运行,培养教学精英与学科带头人。

(五)教师培养目标

总目标: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教师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2.塑造良好师德形象。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服务意识,倡导“爱心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教学与教研的有机结合,组织教师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理念,达到教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

(六)思想道德建设目标

总目标:与教育方针有机结合,培养独立自强、明礼诚信、道德优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中学生。

1.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文明守纪、尊重他人,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改善全体教师的德育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3.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特色地开展德育活动,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同时注重其他德育载体的有效创建,

4 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

(七)后勤服务目标

总目标:全力为师生工作与学习创造优质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人文关怀,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不断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全身心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2、积极争取资金,确保综合楼建设项目尽快上马,解决紧缺的问题。

3、优化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优雅的工作学习氛围。

4、科学管理和使用各类教学设备,及时进行各项维修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八)大学区建设目标

总目标:切实发挥学区长学校统筹协调作用,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学区内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成员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促进共同发展。

1、有目的地开展学区内交流活动,提高大学区办学效益。

2、组织学区内教师培训与相互学习,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开展学区内联考联评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具体措施

(一)注重科学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1.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通过政治学习,教师代表大会,号召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积

5 极为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2.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师代表大会召开,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

(二)加强教师培训,营造进取氛围,打造学习型校园

1.积极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在短期内各学科培养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不断为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以大学区建设为契机,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与各兄弟学校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互相切磋沟通。每学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及时补充新的教学信息、接触新的教育理念。

3.注重教师自我规划。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真进行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4.加强专业培训。利用校内资源,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艺术等。

5.关注对口培养。根据每位教师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6、关注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指导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使90%以上的教师在三年内基本掌握现代化

6 教育技术,学会使用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和网络教研。

(三)细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经验交流、教育论坛和主题班会评比为手段,组织班主任定期学习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常规化,让活动深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5、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6、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潜能。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推门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强的教师评价机制。

3、继续改善教师电子备课的条件并建设学校课件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

4、突出办学特色,力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能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确保毕业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稳中有升,重点中学录取率逐年提高,在全县内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营造研究氛围,打造智慧型校园

1.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定期召开课题例会,举办课题交流活动,努力营造科研氛围。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扩大阅读量,吸收新鲜理论,丰厚理论底蕴。

3.加强学习反思。定期发送有价值的理论书籍,督促教师阅读学习。,记录思考所得。撰写反思随笔,定期汇编成册。

4、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5、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加强后勤管理,营造服务氛围,打造服务型校园

1.组织学习,强化后勤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团队建设,关心职工生活,构建和谐氛围,增强凝聚力,努力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修缮西三楼楼顶及自行车车棚,对净水设备进行维护,在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安装应急灯,利用假期修缮教室桌凳、墙壁刷白,进一步改进校园广播及监控设施,争取资金对微机房电脑进行更新换代、新建争取综合楼、教工宿舍楼项目。

4、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投入资金美化校园、更换宣传牌、争取对操场进行硬化。

五、工作保障

1.物质保障。争取县教育局的支持,确保学校设施不断完善。在资金和人力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每年增加投入用于学校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

2.组织保障。切实加强行政班子建设、团支部建设,打造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廉洁奉公、高效运作的管理团队,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师生表率队伍。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使之成为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的催化剂。

华胥镇初级中学

2013年8月

9

第7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理念和战略定位

1、办学理念

“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战略定位

通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小学,成为全县一流的小学。

二、具体发展目标与举措

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办学思路,大力倡导“尊重、赏识、期待”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爱生、奉献、探索、创新”教师工作作风,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重构学校的价值体系,为建设“师生留恋、家长信赖、社会向往”学校而努力奋斗。

1、办学条件

(1)改善办公条件,逐年更新教师办公椅、书柜,添置办公室的电脑,让老师有个非常满意的工作环境。

(2)改善教学条件。在未来的三年里,争取所有的教室都按统一标准,完善各类专用设施和仪器。

- 1

(3)专业发展方面,①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开展“教坛新秀”、“青年教改能手”、“青年教师十佳”等评选工作,为培养各级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做好基础性工作。②做好学历培训工作,支持教师提高学历档次,促进教师知识补充和更新,争取教师中80%以上是大专学历,50%本科学历。校级领导都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③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结对子、师徒帮教”等形式,带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④树名师,作为楷模。建立名师工作室,要通过名师的榜样效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规格。更要帮助有一定成就和知名度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支持和帮助他们总结、推广各自的经验,创新学校的教风。

4、教育教学质量

(1)安全质量方面,确保学生在校无重大伤害责任事故发生。

(2)人文质量方面,确保学生在校受到尊重、赏识和关爱,使他们对学生和老师产生亲切感和留恋感;确保学生的品德养成和行为规范教育,使重大违纪违规案例零发生。

(3)学习质量方面: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每名学生都有一项特长;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名列前茅。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创新意识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队伍建设目标:到2010年,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 3

每周要到阅览室自学一节课;每学期,教师都要学习2本左右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学校将定期组织教师就某个问题交流讨论,使学习成为一种环境,一种对话,一种问题意识,一种反思意识。

(3)学校要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使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努力做专家型的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课题实验,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写实验日志、论文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反思,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4)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采取走出去、请专家进来、教学沙龙、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和困惑,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在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5)搭建舞台,指导、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出书,成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

(6)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及学历超达标培训,力争在2010年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7)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中开展大练基本功和“拜师学艺”活动,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汇报课,每学年进行一次基本功竞赛,年终学校评选优秀师徒

(二)德育工作

- 5

④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加主题班队会、办墙报、主持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参加读书节、艺术节活动;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责任心、爱心、自主能力、创新精神。

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已经建立的心理咨询室有效的利用起来,让心理教师因势利导,发掘来访学生内在的潜能与力量,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⑥办好家长学校,家校共同联手。继续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校开家长会、听课,参加读书节、文体活动,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管理,实地感受孩子的学校生活;建立家校联系本,由班主任、家长共同填写,通报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

⑦实施德育网络计划。

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设立校长邮箱、教师邮箱,鼓励学生、家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与老师、学校沟通;开设“德育之窗”,提供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向社会宣传我校德育工作信息。

(三)科研兴教,创一流的教学质量

教学与科研工作目标:创一流的教学质量,树名师、育名生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校要以高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发展。严格而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是高质量的保证,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 7

生选择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比如:每周一节书刊阅读课,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读书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潜移默化,以提高写作能力;书法课:,每周各班上一节书法课,各班老师要督促学生练好书法,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

3、抓好特长培养

开办球类、声乐、舞蹈、美术、书法、写作等兴趣班,让每个孩子都有一项特长。

4、加大体育工作力度

加大体育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体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采取各项措施力争让98%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各项体育活动力争前三名,每年的县运动会我校仍然力争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

继续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技术的提高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有关信息技术的课题实验,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模式,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学、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五)建设触动孩子心灵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创立能使孩子心灵触动的文化情境,激励学生修身、立志、进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继续完善红领巾广播站,以

- 9

第8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单位:桑梓镇中心小学

时间:2013年1月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3年—2016年)

、基础与现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在岗教师19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8人,占在岗教师的94.7%,本科8人,占42.1%;小学高级教师14人,占在岗教师的73.7%;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

2.学校管理状况

近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3.发展优势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一所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教学质量稳定的学校。

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让每位师生充分发展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

4.存在不足

(1)地处偏僻,信息相对闭塞,给学校发展带来不利。

(2)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没有彻底跳出应试观。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3)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够强,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有待进一步强化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4)学生行为习惯存在不足,通过搭建校园社会实践、美文诵读、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规范学生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生活习惯。

(5)家长素质与社会风气与城区相差甚远,祖辈的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家长素质平均水平低,无法达到教育、辅导子女的要求,给学校教育造成沉重压力。

二、发展理念

1.办学愿景: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学校和畅。 2.办学目标:做健康教育,育国家良才。 3.办学理念:让每位师生健康发展。 4.校

训: 崇德尚美

健体笃学 5.校 风:诚信仁爱 规范进取 6.教

风:博爱敬业 博学善教 7.学

风:励志明理 乐学善思

三、三年总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凸现学校特色,以人的发展为本,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健康向上的教师队伍,营造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校园环境优美、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1.工作目标:

坚持人性化管理,发挥党支部、行政、教工大会、团队的凝聚力,全体教职员工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互相协作,相互监督。努力达到规范化、民主化、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2.工作措施:

(1) 各岗位明确职责。

(2) 根据部门职责,规范管理流程。

(3) 定期召开班子成员会议,汇报工作情况,商讨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4) 完善各项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提高监督力度。

(二)教师队伍发展 1.发展目标:

通过多方位培训和评价机制的作用,使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形成“学高为师,品正为范”的专业队伍。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工作团结协作,青年教师三年出成绩,在县内各项业务比赛中获奖。三年内培养2~3名骨干教师。

2.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不断认真学习《师德规范》、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思想、文件,树立对学生的爱心和教育工作的责任心,做好教师思想工作,促使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和谐发展。

(2)加强校本培训。

(3)加强学历进修,到2014年8月争取本科率达63.2%,大专及以上学历达100%以上。

(三)德育工作 1.工作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幸福教育。培养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得到爱,体验幸福的学习生活。

2.具体措施:

(1)每学期初以“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师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和校训、学风教育。

(2)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2~3次。

(3)法制讲座。安全讲座、卫生讲座,每学期每项1~2次,并结合晨会、班队加强知识学习和实践管理等。

(4)防震逃生演练每学期4~5次,学会逃生方法。

(四)教学工作 1.工作目标: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幸福教学,主观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三年内力争教学质量达到全镇一流,全县上游。

2.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基础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防止课程挤占现象,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2)重视教研组建设,加强教学研讨。充分发挥“创设情境、目标展示、自主研学、合作交流、成果汇报一课堂模式”研讨交流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3)加强古诗词积累,加大课外阅读量。

针对农村学生缺乏文化熏陶、阅读量不足的现状,要求各班制订古诗词积累内容,除利用课余时间,边角料时间进行积累外,学校专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阅读,增加阅读量,陶冶素养。

(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健康发展

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而农村现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和教师担当起主要责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第一,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通过不断地学习、教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理念,提高备课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切实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争取每一堂课都能出色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辅导的力度,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抓两头,促中间,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明显进步。

(5)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规范课外文体活动。 以篮球为学校活动课特色项目,每个活动小组按照学校和本组特色制订活动内容,开展好文体活动。

(五)教育科研工作 1.工作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以科研促进学校办学水平、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生的持续发展。课题研究、论文、案例撰写获奖人数、档次明显提高。青年教师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县骨干教师承担的课题获得县级以上奖励。

2.具体措施:

(1)完善教育科研工作机制,使管理工作更为有效。重视课题的研究过程管理,阶段性进行成果展示活动,用校本培训引领、激励广大教师参与到教科研工作中来。强化科研成果推广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课题应用的评估和考核、奖励。

(2)完善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科研评比,并选出优秀论文(案例)参加县、市参评。把成果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3)加强科研经费投入,添置相关图书资料,做好科研探索资料管理,三年内出一本优秀论文集。

(4)落实科研经费,确保有课题在县、市立项并顺利结题。

(六)校园文化建设 1.工作目标:

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提倡多方位学习,以课外阅读、阳光体育活动等为载体,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升。

2.具体措施:

(1)重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全体师生健康发展,以丰厚的人文底蕴净化和感染学生的心灵。

(2)创建校园专题文化和班级文化,让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成为育人的环境,把黑板报、宣传窗、图书阅览、学校网站作为文化阵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搞好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等活动,展示校园文化和个人才华。

(4)创建特色文化品牌,以篮球运动和课外阅读为主要项目,同时发展合唱队、鼓号队等多元化项目,培养学生个性。

(七)学校后勤工作 1.工作目标:

树立“服务育人”思想,积极创设优雅的环境,开源节流,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规范学校财物的管理制度。

2.具体措施:

(1)添置新图书,规范借阅制度。

(2)落实门卫、保安职责,强化安全保卫意识,责任意识,做好学校大门进出有序。

(3)强化财产管理,完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4)做好相应设备的维护、更新工作。

(5)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定期检查校园环境,确保师生安全。

五、保障措施

学校将组织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对进行规划学习,让规划深入人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做到职权明确,各科室科学配置,各司其责。学校将从效果出发,建立健全中层机构,职权清晰,责任到人。

(一)组织管理保障

1.成立学校内涵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发展与规划工作。由校长赵进国任组长,王爱民、潘学江、王江涛、张福生为成员,对学校规划运作状态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反馈调控,调整规划发展中出现的偏差。

2.学校定期召开咨询会,不定期地组织各个层次的教师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出意见、建议,这也是学校领导的智囊。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的职能,提高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二)制度规范保障

学校要加强管理条例的建设,通过管理,提高运行效率。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加强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工作:

1.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依章治校。完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考核导向,探索考核工作的科学管理,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完善教育管理的各项规定,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认真实施教学流程管理,切实加强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辅导五大环节的常规管理,将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放在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益上。

第9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1-2013)

学校毗邻承秦公路,位于青龙县城西5公里处,始建于1956年,扩建于2007年。是全县唯一一所农村3-9年级寄宿制学校。面对寄宿办学这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努力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寄宿制办学的有效途径,将我校打造成寄宿品牌学校。为此,特制定我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基础设施

2006年3月以来,在台湾王永庆先生、青龙县教育局及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共同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全力打造明德工程建设,并于2007年8月基本完成。同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也随即更名为双庙明德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4588.5平方米,分割为教学区和生活区两部分。教学区建有四层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3211.89平方米的,是学校师生办公学习的主要场所。生活区内改建六栋平房,作为学生食堂和宿舍,是师生饮食起居的主要场所。

(二)教师结构

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565人,教职工75人(含在编因病待休教师1人、后勤专职人员1人、生活教师6人、特教生1人)。另外,还聘请门卫、保安各1人,员工(服务部、餐厅师傅)8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43人,本科毕业30人,是一支合格的教育团队。

我校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潜在的发展空间,尤其在近几年,我们较为注重教师素质培养,采取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使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不断得到了改善和优化。

特别是通过启动“青蓝”工程和名师带动工程,已基本形成了“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新促旧”的新格局,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高素质教育人才。县域内,我校有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人,

市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在他们的带动下,“比” “学” “赶”“帮”之风长盛不衰,为我校成为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优势

我校办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接收室、电子备课室、书画室、舞蹈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卫生室、体育器材室等一应俱全。拥有图书11236册,物理实验仪器5419件,化学实验仪器3467件,生物标本300多件、模型200多件、仪器1000多件,计算机80多台,体育器材567件,音乐器材86件套,美术器材100余件套。实验室设施齐全,实验开足率100%,能够满足学生实验教学和其他各种成长需求,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农民学校开办有序,对推广和普及科普知识,服务乡村和农民起到巨大作用。

近年来,学校在办学理念的方针指引下,不断改善教师结构,强化特色办学效果,不断缩短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差距,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四)制约因素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导学观、质量观与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师培养的任务依然艰巨,专业引领作用尚需增强;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还有脱节现象,还需要学习型教师队伍来做支撑;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

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专业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教育科研还存在形式主义,缺少实质性、有效性、真对性研究。如何找准教

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与课改、科研与使用真正结合,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办学目标

在教育发展十二五期间(2011——2015),通过全校师生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开展艺术教育,强化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创建标准化、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应用先进办学手段和机制,促进学校教育快速发展,创建特色学校,实现与先进办学机制接轨(网络化学校),成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复合人才(继续学习、服务大众、贡献社会)的奠基校。

三、办学理念

为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提出了“一个创建”、“两个提高”、“三个转变”和 “四严”办学方针。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常规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档次,积极打造 “家园式、花园式、乐园式、军营式”校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全面发展的素质平台。

四、发展目标

经过寄宿办学的探索和实践,学校重点打造 “一个特色(国防教育)”、“两个亮点(少年军校、国学教育)的办学品牌。目的在于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军人气质,意志品质,强健体魄,实践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进行“形”的塑造,其亮点在少年军校;通过经典诵读的校本科研活动,培育学生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对学生进行“魂”的塑造,其亮点在“国学教育”。这两个亮点的结合构成了我校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特色管理的灵魂。结合学校常规管理,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学校全方位改造。

五、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少年军校建设 责任人:蒋云山校长

目标:在坚持常规管理和教育的前提下,创建少年军校,对学生实行军营式管理。

措施: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申请和创建少年军校。

2、建立健全少年军校的组织机构,借助人武部和武警中队的支持,开展我校育人管理工作,实现军营式育人管理。

3、围绕军校建设主线,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突出国防教育。

4、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双明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展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的学习和宣传,丰富校园文化,培育新人。

5、结合军训,实现对学生的内务、形体、意志品质等进行“形”的塑造。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0、9——20

11、8) 年度目标:

1、以军校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军营式管理模式。

3、营造军营式育人环境,努力创设家园式、花园式、乐园式校园育人氛围。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四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学习和掌握军营式管理标准。

3、完善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划,搭建军校育人平台。 第二年(20

11、9——20

12、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实现军营式管理初步探究。 任务:

1、在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实践,不断完善军营式管理模式。

2、以内务、形体、意志品质为内容,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

3、积极塑造小军人形象。 第三年(20

12、9——20

13、8)

年度目标: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少年军校的规范性管理。

1、以国防教育为内容,增强国防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

2、将军校建设内容不断丰富,逐步实现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学生:通过军营式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实现成人教育。

2、学校:争创“省级少年军校示范校”,实现特色办学。

(二)基础发展项目 A、教师队伍建设 责任人:逯保民校长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

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B、德育工作 责任人:佟学双校长

目标:以“明德明理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中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

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乡村、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0、9——20

11、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中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田径、书法、绘画、舞蹈等学生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

11、9——20

12、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管理手册》。

4、加强学生个性发展,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

12、9——20

13、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班集体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C、教学工作 责任人:李兴晔校长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

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0、9——20

11、8 年度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先学后教”、“先导后学”的教学法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

11、9——20

12、8 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0

12、9——20

13、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国防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D、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李兴晔校长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县教育局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E、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李召付主任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准确、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1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准确、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全县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三)个性发展项目 实施经典诵读工程 责任人:李兴晔校长 目 标:

通过“百千万读书工程”的开展,在全校师生中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思想,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任 务:

1、加强经典诵读的宣传力度,营造校园读书之风。

2、注重科学规划,合理部署,关注读书实效。

3、创设读书研讨机制,使读书工程制度化、程序化。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落实经典诵读工程,打造书香校园。 任务:

1、建立组织,适时开展读书工程。

2、搭设书香校园的建设平台,确保读书活动正常进行。

3、与校本科研相结合,使读书活动成为我校的亮点工程。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创建省级图书馆,完善图书购置和借阅制度,进一步深化经典诵读工程。

任务: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军校育人之路”,关注读书质量。

3、创设读书氛围,强化校本研修。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深入经典诵读工程,大力弘扬国学教育。

任务:

1、将我校的经典诵读规范化、习惯化、制度化。

2、弘扬国学教育。

3、汇编“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编辑成册。

4、实现国学教育育人目标。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

2、促成学生的文化底蕴。

3、通过国学教育,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档次。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育处、教学处、总务处为分支机构,组建“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的实施与监督。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为大力推进国防教育和国学教育保驾护航。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按步实施,并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上一篇:我是最棒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