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湾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孙家湾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精选9篇)

孙家湾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篇1

——榆中县兴隆学校成立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

2014年9月25日,榆中县兴隆学校隆重召开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校方人员和家长代表等共15余人参加了会议。

成立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教育优势,共同加强和促进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管理,使他们得以健康、茁壮地成长。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是家校结合的两个组织机构,其中家长学校主要由校方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定期向学生家长汇报工作、沟通思想,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家长委员会主要由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教育子女有方并努力为学校建设做出贡献的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向其他学生家长传授本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经验等。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联系合作提供一个崭新的服务平台。

成立大会上,学校校长白贵禄向与会家长代表汇报了近两年学校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家长委员会委员、兴隆村党支部书记侯言龙代表与会家长作了表态发言;被聘担任家长学校副校长的陈学勇为家长代表作了题为《创建美好家庭环境,促进子女健康成长》的辅导讲座。

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

实现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研究

榆中县兴隆学校实施方案

承担《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实现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研究》实验任务,为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实验任务,实现课题研究目标,特制定本实验方案。

一、实验研究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探索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创新学校德育体系,提高家长的整体道德水平和教育子女水平,促进银山乡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四有”人才。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依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三德”为着力点,以北大荒精神教育为特点,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发社会德育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立体开放的社会道德建设的教育管理体系,遵循不同社会群体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道德教育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重视道德观和人生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银山乡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

(一)开发社会道德资源,发挥银山人文优势,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体系的科学整合,创建具有本地特点的学校和家庭德育目标体系。

(二)探索促进学校道德与家庭道德建设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途径和方法。

(三)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通过家长委员会连动社会,对家长实施道德教育,提高家长道德水准,促进学校德育发展,对学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构建具有本地特点的立体开放式学校,社会德育互动模式。

三、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本课题实施将按着理论与实践研究两条脉络展开。理论研究将有适度的前瞻性,用以指导道德实践,实践研究将注重道德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与可行性,并为理论研究提供大量鲜活生动的事实与案例,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二)方向性原则。充分发挥德的动力作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本内容,渗透道德的品质教育,在提高家长素质的前提下,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三)主导性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尊重、依靠家长委员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主动、热情参与,做主人,自觉地有能力同学校一同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四)调整性原则。坚持实验构想和设计的调整性,由于实验研究涉及的变量复杂性,加上在实验准备阶段和实施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采用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办法,把实验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又要保证实验计划的相对稳定,强调求善、求精、求美、求真。

(五)成功性原则。充分发挥家长、学生的闪光点,结合实际创一流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情趣,树立信心,积极向上。

四、实验研究的内容

实验研究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实现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容、形式、原则、途径以及必要性、可行性、实效性,同时还要研究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在新形势下所赋予的新内涵。

1、理论实践研究。进行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 育有效结合的探索和实践探索。

2、课程实践研究。编制学校教育教材,以《中华传统美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来体现;编制家长学校教材,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渗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一些教育理论,内容上采取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类型的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安排教育活动。

3、家长委员会作用的研究。家长委员会作为联系家庭和学校的纽带,要通过他们组织家长学习家教知识,培养家教本领,协助学校作好家长工作;通过建立民规民约,规范家长道德行为,帮助学校收集相关信息,反映家长意见、要求等。

4、家庭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形式的研究。学校教育以多种类的小型活动为主,如晨会、班队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故事、演唱、配乐诗朗颂等学生表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教育,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各项具有特长活动中陶冶情操。家长学校应避免单一说教的方法,应采用灵活实用的形式。如:专题讲座,办家长报、知识竞赛、经验交流、座谈,与学生共同参加活动等,开拓家长的视野,增长家长的知识,培养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

5、学校中华美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银山人口素质中的地位、作用研究。通过社会管理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影响学生的良好行为的形成。反之,由于家庭及学生的道德水准的提高,加速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较好的良性循环,学校、家庭、社会互动,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的英才。

五、实验研究的基本途径、方法

实现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提高家长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我们要从最基础开始。因此,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是实现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基本途径、方法。

在道德建设中各阶段,各侧面既相互独立,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要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形成互动态势,发挥综合效应,建立主体开放式的学校德育互动网络。

此次实验研究以实验法为主,并以下列方法配合进行,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改变或创设一定条件,让一种因素发挥作用,从而引起或产生某种现象,提示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教学法:以自编教材为蓝本,以教育活动课为主,以课堂教学为辅。

(2)调查法:通过社会调查,以问卷等形式,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与个性问题。

(3)观察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家长的道德表现,家长的教育方法的反馈,进行研究,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4)反馈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家长对学生教育的意识,行为、习惯的反映、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建立实验档案,做到专人管理、全面详细地收集资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收集资料,掌握各方面对实验的意见、建议。

(5)个案法: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某些学生、家长的对象,跟踪调查,掌握教育效果。

六、实验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1年,坚持边实验、边总结。

1、实验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1)认真总结先进学校实验研究的成功经验。

(2)确立实验课题,作好开题前的准备工作。

(3)培养实验教师。

(4)参加总课题组织的开题论证会,布置实验计划。

2、实验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配齐人员,保证物力和财力。

(2)按实验总体设想,把握实验内容、目标,落实实验具体措施,开展各项实验研究工作,做好实验记录及材科积累,建立实验档案,深化研究,在实验进行一个阶段后,对实验工作进行小结,及时找出优点和不足,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有序、规范进行,拿出阶段性成果,第一次培训(2014年9月9)第一次研讨会(2014年10月)第二、三次研讨会(2015年4月、2015年6月)

(3)建立课题研究的必要规章制度,对实验过程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3、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主要工作:

在实验即将结束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1)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总结实验经验,提交实验研究报告,以及其它形式的成果;(2)申请结题,申请组织鉴定。(3)撰写《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研究》论文。(4)结合实验案例、成果,编制专题片。巩固实验成果。

七、实验组织领导

(1)组织落实,为加强对实验工作领导,成立学校实验课题组织,负责整个实验工作,包括组织,调控、监测、评价等,对实验全过程负全责。

孙家湾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篇2

《教育规划纲要》第13章第41条“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明文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然而, 伴随着家委会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社会对其质疑声也不断, 摆设、傀儡、拼爹会、收钱会等诸多戏称先后与家委会沾上了边, 更有人直指家委会“名存实亡”。

呈现“两张皮”甚至形同虚设

有些家委会扮演着“挡箭牌”的角色, 为学校“减少了不少麻烦”, 有些家长则利用这个平台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利。

目前, 学校家委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促进家校互通信息;为制定教育计划提供建设性、参考性意见;协助学校班级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分工联系家长, 对个别家庭教育失责或失当的家长进行说理和引导;促进教育改革, 适当组织听课和参加教育活动;协调教师和有关家长做好个别“难教育类型”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组织家庭之间的教育科学方法讨论、交流等。

但根据记者调查, 现实中的家委会普遍呈现“两张皮”现象。

作为幼儿园家委会的负责人之一, 家住武汉关山口的赵伟女士介绍说, 他们平时的工作主要是积极响应园内亲子活动, 当义工、募集班费。而她本人由于在文字和手绘方面有特长, 主要是负责协助老师完成幼儿园需要的稿件和文献等。

赵伟说她做过的“正事”其实非常少。“家委会表面是家长意见反馈的窗口, 实质上只是去通知一些园方不便直接通知家长的事项。”她举例说, 以家委会的旗号组织户外活动, 这样园方就可以避免承担意外事故责任。

近年来, 关于学校以家委会名义组织违规补课、收取活动费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采访中有家长反映, 家委会似乎扮演着学校“挡箭牌”的角色。“教育部门对学校收费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 家委会就成了学校乱收费和推卸责任的傀儡。”

通过与“妈妈在线”“宝妈学堂”、天涯论坛等网友互动, 记者发现多位家长承认自己或身边朋友遭遇过以上经历。多名校长表示“特殊时候会借用家委会的力量”。“教育局规定学 校不得推荐资料, 老师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 只好通过家委会推荐资料给家长, 这样不会有任何的强制性色彩。”

几乎所有受访校长都承认, 家委会为学校“减少了不少麻烦”。“以往家长的诉求得不到合理答复时, 会直接上访, 双方都会很不愉快。成立家委会后, 这种事情明显少了。”

让家委会披上“两张皮”的另一因素, 是家委会成了一些家长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利的平台。有家长告诉记者, 家委会的成员都与学校走得比较近, 他们的小孩也明显比班上其他孩子更被班主任喜欢。

记者还了解到, 部分家委会名存实亡, 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尤甚。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家委会流于形式, 一年就开一次会, 平时基本上没什么事情, 学校有事也不会找家委会商量, 家委会形同虚设。

家委会缘何走了调

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 缺乏群众基础;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 没有严格的章程、规范和纪律, 职责分工不明确。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关注家委会已经有较长时间, 他认为学校管理决策不透明、家长参与热情不高、领导不重视等问题, 是影响家委会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很多家委会披着“两张皮”, 与家委会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有直接关系。王池富指出, 目前的家委会成员一般是由班主任推荐, 学校审核同意后产生。这就为班主任利用家长资源留下了余地, 因此家委会在履职过程中, 为家长代言、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和评议的初衷就难免走调。

一些家长反映, 学校注重的是家长的职业背景, 而不是参与管理的能力, 许多家长资源被滥用, 家委会变成了“拼爹会”。

记者查阅了所有采访学校的校级家委会名单, 上面全部注明了家长的工作单位和职务, 一般10人左右规模的家委会里, 公务员、经理、老板占了4位以上。采访后, 多位学校负责人都专门叮嘱记者要对资料保密。“都是内部资料, 我们平时不会外发, 怕影响不好。”

王池富认为, 这种神秘化直接影响了家长的主动性和热情,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委会工作难以开展的恶性循环。曾琼女士是武汉市某小学家委会家长培训部部长, 她感觉“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家委会的成员是如何产生出来的, 平时也不怎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 自然对活动没有积极性”。曾琼也认为, 缺乏群众基础是制约家委会发展的一大短板, 还会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王池富还指出, 家长工作忙时间紧, 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不在子女身边, 也是导致家委会缺乏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据他观察, 在农村学校, 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 很多学校的家委会是由村干部、社区领导、退休人员临时拼凑的。“家长人都不在, 办起事情来, 显然是不能够表达民意的。”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则认为, 家委会走了调与当下家委会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直接相关。“虽然有家委会成员会共同参与讨论与学生、家长相关的重要决策, 学校也会充分考虑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 但决策权还是在学校。”这一说法在家长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曾琼告诉记者, 家长们的商议及家委会的方案最终一定要老师审批通过才能执行。

朱长华指出, 很多家委会并没有严格的章程、规范和纪律, 职责分工也不明确, 家长所建的QQ群, 很多演变成为八卦、聊天的场所, 根本谈不上与校方互动。

不应只在琐碎事务层面上打转

建立家委会成员选拔制度, 完善监督机制, 赋予家长知情、参与、监督、评议的具体权利。

目前各个学校的家委会都是家长或学校自己在摸索, 相关主管部门很少有具体指导性的文件, 家长、学校也只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做出自己的安排。那么, 理想的家委会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呢?

朱长华认为, 首先要建立一套制度, “如果有一套选拔制度, 那么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预就会相应削弱。”他认为, 家委会成员的选择标准不应以官职或学识高低为依据, 而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时间, 还要考核是否擅长教育孩子、是否对协助学校管理有热情、是否有一定的教育见解。

朱长华很认可有些地方对家委会成员“考核上岗”的做法, 根据每个家长的特长, 量才而用。“考核并非歧视‘草根’家长, 而是要筛查一下家长的文化知识背景, 把家长合理分配到不同的位置, 使分工更细化, 职责更明确。”

在王池富看来, 切实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 必须让家委会的工作公开、透明, 这有赖于家委会的制度化。比如, 从组成人员的产生, 到家长对学校工作所提的意见是否得到接纳与落实的反馈, 都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还特别强调, 家委会需要建立章程, 完善监督机制, 赋予家长知情、参与、监督、评议的具体权利。

“教育部要求家委会重点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没有细化的制度怎么开展工作?”王池富表示, 目前家委会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 家长可以做什么、怎样做, 都缺乏详细、清晰、规范的条目。

湖北省教育协会秘书长谭细龙教授认为, 目前家委会的情况总体上是上级部门很努力、一些地方和学校不着急, “学校要为家委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家委会组建工作的领导, 关键不在于难不难, 而在于愿不愿意。”

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堂中学校长李红星告诉记者, “家委会是外在的力量, 自然与学校在很多方面意见不同。校长对家委会的认识程度, 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决定家委会是否名存实亡。”

谭细龙介绍, 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家委会多为独立性组织, 其使命除了代表父母行使教育参与权、参与学校管理之外, 还在家长教育、健康指导、学校安全、教育资助、推动教育立法和教育改革等方面, 发挥着积极作用。他强调:校长一定要允许学校民主力量的存在, 并且创造环境, 让家长敢于对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提意见建议、进行监督等。

现实中, 也有部分学校的家委会发展比较成熟, 真正发挥了民主监督与班级管理的功效。武汉市广埠屯小学的家委会成员随时可到学校食堂暗访、到教室听课、参与监考、组织 活动, 有问题可直接跟校长沟通, 或通过书面提案的方式提交学校。该校政教主任舒畅介绍说, 家委员有一套详细的管理章程, 在民主选举方面也有其一套流程。如每个班级推荐3至5名家长成立班级家委会, 各个年级在班级基础上推举校家委会成员, 家委会成员自行投票选举家委会主要干部。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分析, 美国、日本的家委会组织已提升到全国级别, 可参与解决国家教育战略方面的宏观问题, 不只是在校园琐碎事务的层面上打转。他认为, 理想的家委会不应该只在中小学存在, 高校也应成立家委会。

高层次家委会要参与课程开发

充分调度、积极整合家长资源, 拓展第二课堂, 覆盖家庭教育, 校内外相互补充, 构成完善的教管系统。

作为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 家委会该如何发挥自身功能?

谭细龙认为, 家委会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 诸如时间、人脉、知识、才艺等, 在实际工作中, 家委会应该抓住这些有利资源为学生服务。

“家委会成员来自各行各业, 在不同领域享有不同的资源优势, 能为学生带来福利。”谭细龙对此极为看好, “家长的社会资源经过充分调度、积极整合, 可带给孩子更多的课外教育机会——比如, 有义工背景的家长, 可组织孩子体验参与公益事业的氛围;有法律行业背景的家长, 可组织孩子上普法课;有才艺的家长可组织孩子发展特长, 拓展家委会开展‘第二课堂’的功能。”

王池富表示, 家长资源要走入课程, 着眼于学校课程设置的家委会才是高层次的家委会。“办开放式的学校, 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 而要让他们走向社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学到知识。而这种资源学校不可能都有, 家长中有工程师、专家教授等各层次人士, 这些智力资源进入学校课程开发, 将会对学校、学生发展提供很大帮助。这也符合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

朱长华建议, 家委会可照应校园课堂难以覆盖的家庭教育部分, 学校通常只能管周一到周五, 家长委员会可以管周六、周日。两者在时间上形成错位, 相互补充, 构成完善的教管系统。“周末家长有时间, 填补了孩子教育盲段, 育子经验也能得到充分的交流。”

对于使用家长资源为学生服务, 多数家长持赞成态度, 认为共享家长优势资源对教育孩子有利。“这个提议不错, 像我可以利用我的特长、资源为孩子做一些讲座, 培训他们的演讲口才, 告诉家长们哪里举办专业的教育论坛讲座等。”赵伟如此表示。

【相关链接】

美国

“全国家长教师协会”会员总数超过500万人, 已成为全面维护学生利益的全国性志愿者团体, 遍及每个学校、每个学区、每个州, 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 保护孩子们的权益, 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每个家长都利用自己的专长或经济实力来支持和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如更新图书馆藏书, 设立各类奖学金, 在学校做义工, 举办各类业余讲座等, 有社会影响力的家长还组织社会名人举行各种义演、义卖, 筹款给学校。家委会不但可以参与学校管理, 还可决定罢免校长, 甚至可以决定关闭学校。

日本

每个班级、每个学校、每个学区都有自己的家委会, 会员超过1000万人。会长可以随时约见校长、教育官员进行沟通或发表建议, 家委会是一个纯民间组织, 其选举、运作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章程执行, 家委会成员要缴纳少额会费。家委会参与组织运动会、郊游、清扫社区垃圾等实践活动, 曾推动了义务教育及教科书的无偿化、学校保健安全法等教育立法的制定。

加拿大

每一所中小学的家委会成员和负责人都由家长选举产生。每个地区教育局都设有一个地区家委会, 由各个学校家委会派代表组成, 与省教育厅直接沟通联络, 从而影响整个地区的教育状况。家委会经费来自地区教育局根据学生人数拨付的学生活动资金拨款, 也开展各种活动来募集资金。

法国

家长委员会莫走偏 篇3

一是家长委员会组建仓促,缺乏代表性。比如,有的学校在新学期伊始,教师对学生和家长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急于组建家长委员会,导致选出的家委会成员不能尽职尽责;还有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是清一色的官员和富商,很难代表广大家长的利益。

二是家长委员会缺少话语权。在一些学校管理者眼里,家长委员会是附属于学校或班级的一个机构,其成员就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代言人”,他们对学校的决策只能“言听计从”,没有保障家长委员会独立言行的权利。

三是将家长委员会异化为“收费委员会”。极个别的学校违规收取辅导费、讲义费、班费等,就委托家长委员会“决策”办理,让家委会沦为“收费会”。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因为教育牵涉千家万户,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家长委员会要健康发展,学校方面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首先,家长委员会的组建方式要充分发挥民主,家委会成员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组建之前,要在家长中广泛发动;组建时,要民主选举;组建后,要定期考核,真正将那些懂教育、有热情、有责任、有能力、有胸怀的家长选举到家长委员会中来。若家委会成员不积极不热心,家长们有权罢免,确保家长委员会真心为家校合作出谋划策。

其次,给予家长委员会独立话语权和独立处事权,让家长委员会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好帮手。家长委员会的主角是家长,学校领导和老师要注意权力的平衡,做好“配角”和“后盾”,放手让家委会成员按照拟定的章程和职责行使自己的权利。家长们有什么要求,教育孩子碰到什么困难,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发生什么摩擦等,都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协调解决,学校要尊重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决不能以“太上皇”的姿态对家长委员会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更不能撇开家长委员会自行其是。

最后,大力支持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家长委员会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学校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各位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更好地培养教育学生,学校和老师除了配合家长委员会开好家委会会议,接受家长委员会对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监督外,还要积极参与家长委员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家长委员会的组建,既有利于家长真正参与学校教育事务,也有利于支持和监督学校管理,其独立性和参与性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作者单位:山东临朐一中)

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成功的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的教育。我们对孩子所在的实验小学抱有很高的期望和信心,但是,我们有义务与学校领导、老师一起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

第二条 家长委员会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教育。

第二章:任务:

第三条 家长委员会应发挥以下作用:

1、桥梁作用:把家长委员会办成联络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2、教育作用:指导家长认真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3、助学作用:积极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4、评估作用:协助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的评估。

第三章:组织:

第四条 在校学生的家长,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心公益服务,为人正直,有一定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的经验,均可通过家长自荐、家长互荐、学校推荐的方式,由学校校长聘任为家长委员会会员。

第五条 家长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两年。

第六条 家长委员会委员分为学校家长委员会与班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由每班推选二位家长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由4—5人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是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当然成员。

第四章: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家长委员会有以下权利:

1、知情权:有了解学校重大决定,发展规划的权利;

2、咨询权:有向校长咨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利;

3、参与权:有巡视学校,参加学校各种重大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4、建议权:对学校工作有提出建议、意见的权利。

第八条 家长委员会有以下义务:

1、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向学校反馈;

2、尽各自所能,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校创造更为良好的办学条件;

3、每年一次向家长报告本委员会的工作;

4、执行本委员会的决议,维护整体利益,完成本委员会交派的任务;

5、列席家长会,收集、整理家长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学校。

第五章:工作方式:

第九条 沟通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是家长委员会的头等大事。

1、家长信箱设在学校门卫室门口。每周五由家长代表开启;

2、家长委员接待日每逢家长会期间(包括家长会前一小时,会后半小时)及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轮流在学校接待家长来访;

3、每个学期举行2—3次家长委员会委员会议。

第六章:附则:

第十条本章程由家长委员会通过,报校方认可;

小学家长委员会主持稿 篇5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您在百忙当中抽空来参加我校部分优秀家长代表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老师、孩子们,向各位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欢迎大家的到来,更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由各班班主任推荐,学校审核通过的,有思想、有素质、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家长代表。今天各位的到来,就是关心、支持孩子学习的最好表现。也是各位对学校工作支持配合的表现。感谢大家!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们一起努力着,付出着,收获着。对于今天的见面,我们更是期待着。希望能把握住这次交流机会,让大家对学校的工作更加了解!

今天非常有幸邀请了我们学校马校长参与会议,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马校长讲话!

感谢马校长对我校的工作情况向各位家长作了一个详细的解说,学校的许多工作都有着我们众多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尽心尽力,教育好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我校在每周四下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已成立了29个学生社团,范围涉及各个学科,使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得到丰富,更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发展孩子潜能,增强自信心,促进学习的不断提高。我们在五月也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社团展示活动,现将部分活动剪影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同感受快乐的童年时光!

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6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参谋、咨询机构,也是促进与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整合的一种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是学校和谐发展、提高育人效果的必然。在2013年中,我们小学家长委员会主要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一、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功能

我们学校的各级家长委员会都以“各班学生家长推荐、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相结合的形式产生。班级家委会由三人组成,并设主任一人主持日常工作。校级家长委员会由各班家长委员会主任担任,校级家长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两人,学校德育室主任与家委会主任共同担当校级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同时又根据校级家委会委员的本身工作性质、实际工作能力等情况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是安全督察组,师德督察组,教学督察组,分别与学校保卫科、德育室、教导处等部门对口联系,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组又各自设立组长,开展工作。这样在正、副家委会主任、各督察组组长的组织协调下,让家委会成为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一座尊重、平等、合作的桥梁。

在我们学校家长委员会主要发挥了以下作用:

1、定期听取校长对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情况的介绍,并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学校决策。

2、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安全、教师师德、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并及时与学校对口部门联系,交换意见。

3、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如“六一”庆祝活动,科技节,教学节,家庭教育宣传周等。

4、参与帮助学校搞好各种主题教育,如:素质教育课外实践活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各种节日教育活动如“三八”节、教师节、国庆节、敬老节等。

5、参加各级家长会、家长代表会,协助学校举办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二、家委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1、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家长委员会充分尊重和支持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干涉、不干预学校的内部管理活动。但家长委员会又随时监督学校内部管理,帮助学校依法行使管理权,提高管理效益。学校家委会在学校有自己的办公室,每周都有家委会委员协同家长代表驻校办公,时间定在每周五上午,通过参观考察教学现场,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课程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和结果;巡视了解学校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等工作,共同建设安全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协助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家长活动等。

2、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协助学校建立和巩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支持和协助学校做好各校外德育基地的创建、维护工作,搞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健康、心理、环境教育等;大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家庭生活美德、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和正直、善良、勇敢、诚信、进取的优良品质,塑造孩子具有平等、守法、民主、博爱的公民观念,为孩子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3、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支持和协助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三、加强家长学校工作,重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创办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家委会通过家长学校主要对家长进行现代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培训,同时传授先进有效的育子经验。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家长转变观念,由“重智轻德”转到“德才兼备”上,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家长学校还鼓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讲究教育艺术性,多看孩子优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爱严结合。这些讲座,既有学校老师的功劳,也有家委会代表的智慧。很多时候,家长的现身说法,更加适合其他家长的需求,比较切实有效。

总之,在各方努力下,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挥了联系学校家庭的桥梁作用,促进了学校工作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今后,我们仍需继续努力,要进一步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发挥好桥梁作用,争取更好的成绩。

孙家湾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篇7

一、困惑:有“共治”而未至“善治”

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现教育治理的客观需要。教育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 即“共治”。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善治”, 即好的治理、成功的治理。“尽管治理本身包含善治的基因, 共治的内在优势有助于达成善治, 没有共治就必然没有善治, 但是有共治并不必然有善治。”反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 多元主体参与容易实现, 如在学校主导下家长委员会很容易建立, 但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 实现“善治”, 却并非易事。如果无法形成合力, 共治也可能会演变成秩序混乱和效率损失。

何为“善治”呢?“善治”的最终衡量标准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学者俞可平曾在《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一文中提出了“善治”的六个基本要素, 即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

2014年底,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承担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课题《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时, 曾就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覆盖武汉市17个区52所学校及湖北省宜昌、襄阳、孝感等地12所学校, 3392名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11746名学生在网上答卷, 4670名家长以纸质形式答卷。同时, 也对1024名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访谈或座谈。结合此次调研所获得的大量数据, 反思“善治”的六要素, 我们认为当下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生存现状离“善治”的愿景尚存在较大的距离。

第一, 有地位但被架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简称《纲要》) 明确提出, 要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 “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 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 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应该说, 在国家文件的表述中, 家长委员会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参与调研的3267份有效教师问卷中, 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普遍认同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班级、年级及校级家长委员会已经比较普遍地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建立的比例达到74.9%、年级家长委员会建立的比例达到55.34%、校级家长委员会建立的比例达到62.11%。

但由于家长委员会是从国外舶来的新生事物, 由行政部门强行推广, 而教育部的文件只是做了理论上的引领, 并未涉及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因此, 家长委员会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它的运作方式怎样?学校应如何与家长委员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委员会独立运作时, 是否有法律上的责任和权利?家长委员会对学校不满时, 意见应向哪反映?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 这也使家长委员会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其合法地位被架空, 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访谈中, 有许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表示, 自己很茫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是常常转发学校的信息, 在涉及到收费如校服等方面收集家长的意见而已。至于还能做什么, 能做到什么程度, 大家都不清楚。同时, 校长访谈和教师座谈也表明, 学校对家长委员会参与的态度很暧昧, 又爱又怕?许多校长甚至强调, 如果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时, 学生受伤, 学校是否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学校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谁敢鼓励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

第二, 有职能但被弱化。目前, 不少学校已初步建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但许多学校家长委员会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调研结果表明, 当前许多中小学的家长委员会仅仅实现了上传下达的职能。当问及“贵校的家长委员会经常做什么时”, 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问卷的排序为:一是反映问题, 比例占79.89%;二是传达学校的信息, 比例占68.56%;三是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比例占44.57%;四是调解矛盾, 比例占38.02%, 五是其他, 比例占8.36%。分析不同学段, 可以发现不同学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小学教师排序跟总样本相仿, 初中和高中则略有不同, 排在前两位的职能是一致的, 都是反映问题及传达学校的信息, 但第三位的排序则有了明显差异, 初中和高中均为调解矛盾。这意味着初中和高中段家长和学校在应试和升学的压力下, 家庭和学校的矛盾时有发生而且较突出, 家长委员会在缓和和调解矛盾方面的职能比小学更重要。座谈中也有资料印证了此现象, 如某重点高中的家长表示, 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投票来决定是否补课、收费, 降低各种负面影响。在家长纸笔问卷中, 由于不受机器阅卷对答案选项数目的限制, 在同样的题目中, 我们提出了10个选项, 让家长选三项, 结果最多三项的排序与教师问卷的结果略有不同。第一是传达学校的信息, 比例为55.6%;第二是反映问题, 比例为39.6%;第三是参加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比例为30.6%。三个学段家长排序大致相仿。上述数据表明, 家长更关注参与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而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并非教师主观想象得那么尖锐。但家长们均未提及“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这说明广大家长并没有感受到学校此方面的需求和邀请, 同时家长自身也缺少参与学校教育的民主意识和能力。

第三, 有法治意识但无法律保障。由于当前我国家长委员会是在学校指导下建立, 因此, 教师显然比学生和家长更了解家长委员会产生的情况, 因为教师往往是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的组织者和活动的设计者。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家长委员会的产生方式主要以各班教师推荐为主。选择“教师推荐”的比例最高为52.80%, 选择“民主推选”的比例为27.00%, 选择“学校指定”的比例为12.00%, 选择“家长竞聘”只有8.20%。由此可知, 当前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产生方式主要以教师的推荐为主, 方式较传统, 家长参与面非常有限, 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不太清楚家长委员会的产生及参与人员的情况, 但令我们可喜的是, 民主推选和家长竞聘等现代民主选举方式已经开始萌芽, 说明学校和家长的法治意识正在觉醒。

综上所述, 绝大多数中小学的家长委员会的产生都是在学校的引导甚至控制下产生的。许多关于家长委员会的规定也是从教育部门的角度出发, 突出了学校的主导地位。因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使家长委员会沦为学校的“下属”。一旦家长委员会被学校直接“领导”, 则会沦为学校的附属品, 变成学校的二级单位、公关单位甚至装饰品。家长委员会成员也会沦为义工、收费员、替罪羊或传声筒等代名词。从理论上讲, 家长委员会的性质应是一种群众自治组织。群众性组织的基本特征应该是自发、自愿、自治、自主。家长委员会应是由全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 是有效地密切和协调学校、家庭、社区三类教育的关系。因此, 家长委员会应该成为一个既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 又能与学校互相参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运作也应当是在法治精神指引下, 以法治的方式进行。家长委员会必须对学生和家长负责, 不仅要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 同时当它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处时也应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地开展工作。

第四, 虽成立但缺实效。国家教育部文件《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要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方面的调研显示, 参与调研的大多数学校已经建立家长委员会, 尤其是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应该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从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的相关问题反应看, 学生和家长对此方面的问题较淡漠, 不关注。11665份有效学生问卷中, 知道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的学生仅占48.28%, 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否定的选项或不清楚。问及“你知道班上哪些学生的家长是家长委员会成员吗?”“你们知道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等题目时, 选择“不清楚”选项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2.55%和53.42%。同样, 4226份有效家长问卷的数据显示, 在“您孩子所在的学校是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您知道班上哪些家长是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等题目答案的选项中, 分别有34.1%和37.9%的家长选择了“不清楚”。问及“您孩子所在学校有规定‘家长委员会’权利和义务的章程吗?”51.9%的家长选择了“不清楚”。其中小学段家长选择“不清楚”的比例为40.2%, 初中段为51.7%, 高中为段63.4%。座谈时, 许多家长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但说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这表明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透明不够和开放不足, 导致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果广大学生和家长都不了解情况, 那么家长委员会如何代表并捍卫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呢?同时,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广大学生和家长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还不高。调研数据还显示, 随着学段的增加, 家长选择“不清楚”的比例也不断攀升, 这意味着学校在开展家长委员会相关工作的实效方面, 存在学段差异。小学段情况最好, 初中段其次, 高中段最差, 这表明学段越高, 离高考指挥棒越近, 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效果越差, 就更容易成为一种形式。

二、突破:正视瓶颈, 走向“善治”

家长委员会从“共治”走向“善治”必然是与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这种博弈包括家长委员会组织内部的博弈和家长委员会与外部力量主要是学校的博弈。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参与能力较弱, 因此, 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博弈矛盾更突出, 存在非均衡性, “善治”将是个长期和艰巨的探索过程。在此, 笔者试图提出几点建议, 希望能帮助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早日实现“破茧成蝶”的突破。

1. 站在依法治教的高度来发展家长委员会

依法治教已经倡导多年, 但光靠学校自律是有限的, 学校要实现依法治教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更透明的民主监督。依法治教对学校而言必须面临三个层面的监督:政府行政部门、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 (家庭和社会)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 实质上就是第三层面社会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探索。家长委员会的出现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倒逼学校治理方式的变革, 使依法治教的成为可能。

学校虽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但是学校的教育权是家长教育权的让渡, 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对象———学生的监护人, 自然成为学校教育的利益相关方, 有权了解、监督学校的办学状况,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等基本权利若要得到切实保障。只有学校开放管理的时空, 让家长委员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才能有效督促学校依法治教, 最终实现依法治校的愿景。家长委员会参政议政, 就是代表广大家长群体来实现民主监督。家长委员会里聚集的是优秀家长群体, 是家长群体利益的代言人, 也是家长群体的领导, 更应成为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先知先觉者和骨干力量。因此, 家长委员会要变身为学校的伙伴和“监督者”。有人说, 家长委员会的存在, 就像联结在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段“保险丝”:一方面, 它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校、教师的行为, 以此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它又是学校与教师非常难得的外援, 提供校外教育资源, 帮助缓解家校矛盾,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 达成家长委员会发展和建设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作为一种远景目标, 对每一个成员都具有重要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家长委员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 其组织特征强调自发、自愿、自治、自主, 就更需要共同愿景来引导。笔者以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构建教育共同体, 应成为家长委员会发展和建设的共同愿景。这意味着一方面, 家长委员会是由来自诸多家庭的代表组成, 必须通过民主协商来达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以实现教育的合力。如果不能统一多元的思想, 最终家长委员会就是“一盘散沙”, 要么难以调动, 要么成为被少数人利用的工具。另一方面, 家长委员会还要与学校建立适宜的关系, 形成家校合作的合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 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 而且要志同道合, 抱着一致的信念, 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 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 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 家长委员会既不能越权, 也不能成为从属, 而应代表广大家长全面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监督、评价和管理的组织机构, 在博弈中成为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平等合作者, 以共同构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共同体。

3. 设计保障和规范家长委员会的发展路径

其一, 在宏观上, 要健全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不应局限于校内, 也应形成一个与学校系统相平行的机构链。目前, 我国各地的家长委员会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在建立。而各校的家长委员会缺少横向联系和沟通, 也没有上层领导组织和咨询培训机构, 导致家长委员会缺少成长的空间和土壤, 孤掌难鸣。遇到问题, 也无处咨询、投诉和寻求帮助。而在美国全美教师家长协会, 不仅有校级, 还有区级、州级, 甚至国家级, 形成一个纵横完整的序列, 既可以独立运作, 又能相互支持合作, 值得借鉴。

其二, 在微观上, 要科学公正地建章立制。学校要依法给予家长委员会真正的参与权, 如决策投票权、评价权、监督权、建议权等。同时, 建立和健全定期沟通机制、议事机制、参与评价机制、家长培训机制等。更重要的是家长委员会自身必须建章立制, 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 明确岗位及职责, 依法依规运作, 理顺与学校的关系, 保障家长委员会参与、配合、监督、沟通、教育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家长委员会应由家长代表大会推选产生, 而家长代表大会则应由全体学生家长选举产生, 遴选应该采取自由竞选、自主自荐、他人推荐等方式。通过公平、公正、分开的程序和方式, 选择合适的“有人品、有意愿、有热情、有能力、有时间”的家长委员会成员, 才能保障家长委员会健康和规范地运作。

4. 激发和培育家长委员会的自治能力

如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给家长赋权, 如此家长委员会才能有底气地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平等沟通和协调。因此,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实施细节文件, 从法律上赋权, 扶持和保障家长委员会作为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并对其运作机制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明确和规范。例如, l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视为国家教育发展目标之一。该法案的第8个目标规定, 每所学校都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使他们在家能帮助其子女完成学业并能参与学校的决策, 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情感生活和学业成长的活动中并制定政策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与家长的合作关系, 以满足不同家庭和家长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 国家要依法加大对家长委员会自治能力的培育力度。相对学校的专业性而言, 家长在教育专业方面始终处于弱势。同时, 家长群体素质参差不齐, 家长参政议政能力有限, 因此, 当前家长委员会很少能解决家长们的实际困难。学校应去除“强势”意识, 认识到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尊重其权利, 为其参事议事广开渠道。学校也要对家长委员会进行扶持和引导,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是首要任务。还要组织专门人员编写相关教材, 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 内容可以包括家长委员会工作运作的理论基础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意义、内容、方式、方法、策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使家长能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从而促使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走上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 以民主协商的治理范式规范家长委员会的运作

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60-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要求,而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够协助班主任共同研究解决班级管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于优化班级管理和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家长委员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水平呢?

一、邀请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活动

一个班级建立了家长委员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就不能只是“孤军奋战”,而应与家长委员会共同携手,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计划和想法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共享,并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与老师共同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引导家长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比如,出版黑板报是每一个班级都有的任务,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参与黑板报的制作。做法是:班主任将每一期黑板报的主题交给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牵头,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设计、绘画、撰写。由于汇聚了集体的智慧,办出来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学生们非常喜欢,参与创作的家长也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再如,班主任可以安排家长委员会设计主题班会,这样一来,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学生也能够对自己的父母有更全面地认识。以开展“爱从沟通开始”主题班会为例,在这个由家长委员会设计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与父母畅所欲言,学生说出了学习的压力和困惑,父母道出了对孩子的期望。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父母从中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学生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学会了尊重父母,从而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二、邀请家长委员会共同进行家访

过去,家访的模式是教师轮流到每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这种一对一的家访模式,收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了家长委员会,班主任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进行家访,在创新家访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家访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变换家访的地点。班主任可以不到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而选择可供人们休闲的公共场所,如公园、体育馆等,在这种宽松、休闲的环境里,有利于教师与家长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改变一对一的家访谈话方式,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家访过程,形成多对一的交流方式。在开始家访前,班主任要针对被访学生的情况,邀请家长委员会里经验丰富的成员参与进来,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家长委员会成员能够针对被访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比较容易引起被访学生家长的情感共鸣,还能够避免班主任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受到自身职业视角的局限。通过采取共同家访的方式,班主任在进行家访时就有了一个“智囊团”,协助教师从不同角度设身处地地与受访家长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家访的效果。

三、邀请家长委员会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班级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便捷。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征,能够实现家校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班级管理,促进班级的发展。以制作班级网页为例,为了满足家长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的需要,班主任在制作班级网页之前,需要对本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开展调研,如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家长们的建议,经过整理和归类后,吸收家长委员会成员提出的合理性建议。比如,在班级网页上,除了设置“教师教学”“班级动态”等栏目,还可以设置“育儿妙招”“父母论坛”等栏目,方便家长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给予家长自由研讨的空间,形成家校共育的虚拟社区。此外,家长通过班级网页可以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动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比如,家长们在班级网页上了解到“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在掌握了班级活动动态后,有的家长主动报名参加活动,为即将举办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充当自愿者,免费提供演出的服装、道具等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家长在互动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班主任通过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班级网页的管理,缩短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在家校之间搭建了一座互动的“连心桥”。

家长委员会是班级管理的合作伙伴,家校联手才能合作共赢。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络的平台,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个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委员会成员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只有家校联系变得密切了,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 篇9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

积极构建学校现代家庭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区教育达到“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

2、规范过程管理

(1)领导小组定期专题学习研究,更新工作方法。

(2)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发挥代表在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参与决策权。

3、采取有效措施

(1)建立家庭与学校的绿色通道

班主任设计发放“家校有约”热线联系名片,向每一位学生家长公开年部领导、班主任、英学科老师的联系电话或网络联系方式。随时家长向相关领导、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交流教子心得,以及提出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2)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欢迎每周一上午学校家委会主任参加学校行政会议,到校办公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运作,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搞好各项工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收费、招生等工作,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家委会成员还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

(3)建立家长评价的运作机制

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为家长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学校各项工作等提供平台。

(4)展示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成果

搜集来自教师、家长的教育心得,以总结推广成果经验。

学校将向媒体宣传典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或建设等方面的事迹,鼓励表彰为学校献力献策的典型。

4、完善工作机制

(1)健全家委会工作制度

①建立家长委员会章程,是家长委员按章履职。

②专题例会制度

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举行2次例会,广泛征求家长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

③建立义工制度

遵循“以人为本”“自愿量力”的原则,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及学校建设等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能量”,拓宽家校教育的渠道,提高办学效益。

(2)创造多元化联系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多样化的家校联系方式。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座谈、电话、网络联系或个别交流等不同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不断强化“共同教育”的观念。

(3)建立家校工作建议箱

学校以网络的形式专设“家校直通车”家长建议箱,由家长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及时将建议和意见加以汇总。针对性提出建议,提请校方予以考虑;而教师需要家长配合的建议和意见也加以汇总提请家委会加以考虑、配合。通过开展家长信箱解答活动,加强家校的相互配合,才能同心同德,将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

总之,学校将力尽所能为家长委员会搭建舞台,使其在当好孩子的辅导员的基础上,成为家校的联络员、学校的监督员、和宣传员,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形象的推广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智囊团。

三月份:

1、有影响力的家长情况调查筹建家长委员会

2、召开2012届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

四月份:

1、开办“家校有约”热线

2、邀请家委会成员参加学校活动

五月份:

1“家校直通车”开通

2、家长座谈会

六月份:

1、学校工作问卷

2、家长委员会工作总结会

七、八月份:

优秀家长评选表彰

九月份:

家长委员会例会

十月份:

家长开放课

十一月份: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新生入队”活动

十二月份:

推广优秀教育心得或家教讲座。

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沟通、服务、协调、管理四个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教育氛围。通过家委会自身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家教活动,增强家庭与班级之间的有效联系,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班级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二、工作目标

以“巴蜀孩童,世界眼光,培养会读书、会合作、会创造、有修养、有鲜明个性的学生”为主要目标,积极构建现代家庭教育网络,努力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使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老师教育和家长教育达到同步协调,切实加强家委会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全体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家委会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使全体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各项建设和活动中来。

三、工作措施

1、履行家委会委员职责,积极参与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配合班主任、科任老师做好日常教育工作。

2、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家长的积极性,开展各种家庭教育活动。

(1)配合班主任开好家长会,做好相关筹备工作。

(2)举办一次儿童教育讲座,请专家或具有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讲课,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相互交流育子经验。

(3)举办一次家长沙龙活动,家委会成员要共同策划,一起组织,力求通过活动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疑惑,提高家教能力。

3、成立一七班快乐成长基金,按照源于学生、用于学生原则,以100元/人的标准收取费用,以加强班级内部建设,促进班级活动有序开展。

4、建立“希望图书角”,每名学生捐赠2本图书,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5、收集来自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情况,配合班主任老师抓好班级内部管理工作。

6、进一步挖掘家长资源,增强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开展假期课外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7、每月第一个星期的星期六召开家委会会议,总结上月工作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沟通、服务、协调、管理四个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教育氛围。通过家委会自身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家教活动,增强家庭与班级之间的有效联系,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班级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二、工作目标

以“巴蜀孩童,世界眼光,培养会读书、会合作、会创造、有修养、有鲜明个性的学生”为主要目标,积极构建现代家庭教育网络,努力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使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老师教育和家长教育达到同步协调,切实加强家委会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全体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家委会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使全体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各项建设和活动中来。

三、工作措施

1、履行家委会委员职责,积极参与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配合班主任、科任老师做好日常教育工作。

2、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家长的积极性,开展各种家庭教育活动。

(1)配合班主任开好家长会,做好相关筹备工作。

(2)举办一次儿童教育讲座,请专家或具有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讲课,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相互交流育子经验。

(3)举办一次家长沙龙活动,家委会成员要共同策划,一起组织,力求通过活动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疑惑,提高家教能力。

3、成立一七班快乐成长基金,按照源于学生、用于学生原则,以100元/人的标准收取费用,以加强班级内部建设,促进班级活动有序开展。

4、建立“希望图书角”,每名学生捐赠2本图书,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5、收集来自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情况,配合班主任老师抓好班级内部管理工作。

6、进一步挖掘家长资源,增强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开展假期课外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7、每月第一个星期的星期六召开家委会会议,总结上月工作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我校教导处和区教研室英语学科工作计划展开各项工作。积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高教研的实效性;追求课堂实效,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促进我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

主要工作目标:

1、搞好英语教学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的研究工作。

2、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认真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模式探讨及教法、学法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英语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争取六年级调研考成绩超区均分,其它年级英语考试成绩在片内名列前茅。

具体工作内容:

一、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英语教师业务水平,要求教师做到四多三研二写一学

1、四多即多听课文录音或配套的英语光盘、多看教学参考书、多向有经验的英语名优教师请教、多写教学摘记

因我校教研组的英语教师不一定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因此要求教师多模仿课文录音带的读音;多看教学参考书,细心体会揣摩教参编写意图,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出初步的教案;然后再在本教研组集体备课时做主备辅导,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再由主备教师写出详细教案,分发给教研组成员。另外,利用空课的时间向有经验的英语教师请教,或请他们来听课;课后把上课的心得体会随时记下来,全面分析,然后纠正教学中的不足。

2、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研究教材就是要通览全册教材,对各单元、各课的课时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本单元本课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也应注意各种方式。

3、二写即写经验总结、写教学反思

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写反思,教学完几个单元后,要求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

4、一学即学习《英语课程标准》

每位英语教师都要树立教育科研意识,从理论上更新自己,积极转变已有理念,接受新理念,就必须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以课改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二、改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观、努力提高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1、改变教学观念,以教研促教学,以集体备课促教学,大力推行新的教学思想,有计划地推出一些教学研讨课。

2、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观,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留有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语言的能力。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下功夫。

3、努力提高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案,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鼓励学生参加语言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乐学、想学、爱学英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加注重适当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培训,学会制作课件

我校是省级实验小学,今年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多媒体、校园网络已走进我们的教室,所以我们要求英语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学会自己做课件,以此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小学兴趣,优化教学进程,让学生对英语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英语课上能够感受到学习第二语言的快乐。

具体工作措施:

一、开展“六个一”活动

1、基本做到每周有一次集体备课。

2、每月开展一次英语教研组活动,每一个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由教研组在每双周的业务活动时探讨,组长做好记录。

3、每月上一节英语校级或以上研讨课。

4、每位英语教师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案例分析。

5、每学期至少写20篇教学课后记、5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6、用ppt或其它的软件制作一只课件,更好地体现教材。

二、结合校教导处和区教研室工作计划,开展赛课和两项评比

组织英语教师参加学校第二届“春花杯”赛课和区优秀作业设计比赛、区优秀案例分析评比,教研组要求每位英语教师积极参评,让英语教师形成多思、多想、多写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集体研讨

1、对于新教师的研讨课,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组织教师听课、评课,让上课者有所进步,听课者有所启发。

2、教研活动后,多交流,进行案例的分析、实践的反思。

3、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

4、多组织英语教研组活动,对观看名优教师的录像课。

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参加区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2、教研组长认真制定英语组的工作计划;各位英语教师认真制定各年级的英语教学计划。

3、组织教师按时认真开展集体备课。

4、组队参加区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

5、组织教师组内听课,并及时进行研讨。

十月份:

1、参加学校第二届“春花杯”赛课。

2、观看一节名优教师的录像课,组织教师研讨,谈心得体会。

3、组织好一次英语校内调研考。

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协调、管理四个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教育氛围。通过家委会自身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家教活动,增强家庭与班级之间的有效联系,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班级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家长了解学校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的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帮助教职员工更好地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意识,掌握指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

3、提高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科学认识,提供成功家教的经验,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主要工作:

1、开辟多种渠道,融入学校管理

家长委员会要加强学校与委员之间的联系,开辟多种渠道,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动态,商讨家庭教育指导的措施和方案,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实效。如,家长委员会成员通过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仪式和活动,听取学校整体工作介绍,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运作,向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搞好各项工作。

2、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学校将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一般情况下,每次讲座以后,都安排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见面,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信息,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

3、沟通办学信息,促进教育教学

了解教学信息,促进教育教学是家长把握孩子成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家校教育形成合力的重要手段。家长委员会将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献计献策,共同探讨子女教育问题。例如:减负后学生作息时间的科学安排,待优生的转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家长委员会将组织部分学生家长参加学校召开的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

4、关心校园安全,共建防范体系

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应取得家长委员会的通力协助。家长委员会将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学校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学校反馈安全隐患以及可采取的措施,并尽可能为学生安全提供必要的帮助。

5、监督政务校务,规范办学行为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依法办学是确保学校办学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环节。家长委员会可对学校下列工作的实施加以监督: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办学章程、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收费、招生入学以及后勤服务等。

6、参与学校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参与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沟通家校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可能条件下为学校开展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如科技节、艺术节等。

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本学期的有关目标和要求,贯彻校长室学期工作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以及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不断发展,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品质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一)抓常规、促规范。

以《XX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试行)》要求为标准,狠抓落实,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常规的全面深入开展。

1.修订完善各种制度,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教学工作能正常进行的保障。本学期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将重点修订完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作业批改、测试成绩的汇总与分析等等。为此,将联系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创新,发扬民主,积极引导,为制度落实及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和谐、健康的氛围。

2、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品质校园建设。

每位教师要加强学习,明确要求。规范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订正、辅导等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工作有实效。认真备课,杜绝不备课进课堂;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形式可以灵活,要以提高实效为第一要求。认真批改好作业,有布置就要有批改和订正;坚持作业天天清、周周清;作业布置弹性化,要有针对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辅导,重视后20%后进生成因分析,加强对潜质生的帮扶力度,做到一周一次的辅导并记载。加强前30%学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发好他们的学习潜力。

(二)建平台、促发展。

1.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以参与活动为契机,促使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和提升。要积极创设和搭建这样的活动平台,使全体学生能在学中乐、乐中学。

2.依托魅力社团,培养优异学子。根据学校实际,开办一些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一部分学生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上一篇:孝敬父母感恩报恩演讲稿下一篇:农村中学发展规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