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中心城市发展规划

2022-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商洛中心城市发展规划

商洛市中心城市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规范个人住房建设审批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和《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住房建设是指在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居(村)民个人新建、改建住房行为。

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北至二龙山水库,东至沙河子镇柴湾村,南至刘湾街道办事处周磨村,西至南秦水库,包括城关、大赵峪、刘湾、陈塬四个街道办事处和杨峪河镇、沙河子镇(以下简称“四办二镇”)部分所辖行政区范围。

城市建成区范围东起东龙山,西至构峪收费站,南起龟山,北至金凤山。 城市旧城改造区范围东至东新路,西至商鞅广场,北至北新街,南至江滨北路。

第三条 商洛市城乡建设局是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审批行政主管部门。

市城建监察支队负责中心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住房建设的行政执法工作。

“四办二镇”六个规划建设管理所是市城乡建设局派出的工作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个人住房规划管理的前期审查和建设监管工作。

市国土资源、房产管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个人住房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 审批规定 第四条 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要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

城市规划区个人新建房屋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配套建设”的原则,集中连片建设城市新村和住宅小区。

第五条 个人住房建设实行分级控制区审批制度。 一级控制区:旧城改造区范围。

在一级控制区内,不准新建、改建个人住房。控制区内的个人房屋应按规划实施搬迁建设。原有住房暂时不拆迁又确属危房需要维修的,应持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鉴定单位的危房鉴定结论,按程序经批准后在原基础、原面积内维修加固。

二级控制区:旧城改造区以外,城市建成区以内的范围。

在二级控制区内,不准个人新建单户独院式住宅。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由建设单位(社区、村委会或办事处)直接向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审批手续,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住宅小区。

本区域内个人改建住房原则上不准增加原有建筑层数、建筑层高和建筑面积。

三级控制区:建成区以外,规划区以内的范围。

在三级控制区内,符合条件且经审查批准,可以新建、改建个人住房,但应结合老村改造统一编制城市新村建设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审批;

(一)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近期规划建设的;

(二)影响消防安全的;

(三)影响市容观瞻和环境卫生的;

(四)影响交通(包括影响邻居出入通道)的;

(五)占压城市道路或不符合道路退让红线要求的;

(六)产权不明,四邻有纠纷的;

(七)影响城市防洪防汛的;

(八)与城市公共设施有矛盾的;

(九)侵占城市公共绿地的;

(十)影响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保护的;

(十一)供电高压走廊范围之内的;

(十二)紧靠易燃易爆源,属禁建范围以内的;

(十三)公路、铁路沿线控制区范围内的;

(十四)其他需要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鼓励个人依照城市规划联合修建单元式住宅楼。

联合修建单元式住宅楼由社区(村委会)统一组织实施。

第八条 三级控制区内农村村民个人使用宅基地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制度。宅基地使用面积严格按照有关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执行。

村庄内的建筑间距、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用地及其他空地属集体所有,公共使用,个人不得占用。

第九条 个人新建、改建房屋的外观、色彩应充分体现民居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风格应突出商洛地方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内涵。

第三章 审批程序和收费标准

第十条

二、三类控制区范围内,个人改建或参与连片新建房屋的,应先向所辖区社区、村(居)委会提出申请, 社区、村(居)委会收到个人住房建设申请后,应当对申请建房户的家庭人口、原住房情况、申请建房理由以及建设性质(新建、改建)、旧宅基地处理情况和申请宅基地的面积等内容进行审查。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建房条件的,由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提出选址意见,在申请人所在地公示后报镇、办事处。

镇、办事处结合当年国土部门下达的用地指标确定宅基地使用意见,由个人填写《商洛市村民宅基地审批表》,同时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后,连同以下资料报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初审。

(一)个人住房新建、改建的申请报告;

(二)申请人户口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回);

(三)土地使用权属证明或用地批准文件,新建的附《商洛市村民宅基地审批表》;

(四)房屋产权证明或相关证明;

(五)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审查意见;

(六)四邻意见;

(七)确属危房的,应提供有资质的危房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书;

(八)法规规章规定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一条 规划建设管理所对个人建房审查同意后,将上述资料报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法定审批程序,办理“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开工前,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放线,经现场放线后方可施工。集中连片住宅小区房屋竣工后,应当按规定向市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及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应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其标准为:建成区范围内按20元/平方米收取,建成区以外区域按10元/平方米收取;低保户、危房户、移民搬迁户免收配套费。

村委会(社区)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楼、住宅小区,除技术服务性收费外其它所有规费减半收取;涉及城市重大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的费用全免。

个人住房建设收取的配套费统一上缴市财政,由市财政返还市城乡建设局,用于城市建设。

第四章 质量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个人住房建设应当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确保住房质量和安全。

(一)建设规模在二层及二层以上,或投资30万元以上或300平方米以上住房以及新建、改建房屋应当遵守质量安全的规定。

(二)集中连片统一建设的住宅小区应当进行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验收。验收合格的,应向所在区域国土、房管部门申请产权登记。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不得进行产权登记。

第十五条 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应对个人建房户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增强个人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意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提出建议,进行监督,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七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可处建设工程造价5%—10%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应当拆除。

第十八条

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十九条 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查封施工现场、予以强制拆除。

第二十条 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2篇:商洛构建“一体两翼”中心城市 有望建西安商洛城际铁路

陕西传媒网讯(见习记者 田涯)10月30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一市一策”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即商洛市关于构建“一体两翼”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经济核心板块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商洛市市长陈俊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有关提问。

“一体两翼”扩大商洛城市架构

发布会上陈俊就“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作了具体解释,所谓“一体两翼”就是以商州城区为主体,以丹凤和洛南两县县城为两翼,通过统一规划、资源整合、要素集中,形成城镇互相映衬、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相互关联、人口比较集中、功能相对齐全、服务基本完善的区域经济核心板块。

西安商洛城际铁路列入核心内容

“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即循环发展引领、核心板块支撑、产业长廊带动、快速干道连接、优美小镇点缀、田园农业衬托、特色文化彰显。其中,在快速干道连接方面,在现有的沪陕、榆商两条高速的基础上,加快实施312国道商州至丹凤段“二改一”、307省道商洛至洛南段“三改二”,以及丹凤至洛南县际公路的提升改造,形成主城区半小时交通圈;积极争取西商城际铁路、西武铁路、西安商洛机场建设,形成快捷的城市间交通线。 污染防治打造“秦岭美丽乡村”

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优美小镇点缀,商洛计划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内干道沿线的夜村、棣花、商镇、大荆、腰市、板桥、四皓、永丰、石门、景村等10个小镇,打造100个“秦岭美丽乡村”,构建各具特色的优美城镇群,形成串珠式、集群式城镇发展格局。

为了给“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商洛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中心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和环境保护,形成以丹江流域和洛河流域为重点,以自然保护区、林地、湿地、文化遗址为基本要素的区域生态体系。目前,已经启动实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策划了8大类项目,总投资14.4亿元,重点推进“治污碧水”、“降尘护蓝”、“生态修复”和“农村清洁”四大工程,巩固和扩大商洛的生态优势,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第3篇:台州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选择

相对于

一、二线城市而言,台州作为三线城市,经济总量和消费人口相对有限,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开发经验非常缺乏,并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大,所涉及物业类型多、开发周期长、投入巨大、开发及商业运作难度高,同时又关系到台州中心城市区域的地标形象和区域发展,所以必须要用新的商业地产开发思维进行精心策划,以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商业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台州中心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功能空间组合选择及规模,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规模相适应。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省会(即

一、二线城市),这些大型的城市综合体一般由高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独立商铺及街区、市民广场及大型高尚居住社区等组成,而与地级市等三线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综合体,其功能空间组合相对少一些,规模也会小一些。一般来说,酒店功能或者写字楼跟购物中心功能是城市综合体最基本的组合,但考虑到台州这个城市综合体是在一个相对人口集中度不高,且位于三个城市中间的位置,因此如何汇聚人气应该成为最关键点。

商业地产的金科玉律:“人气定生死。”结合城市综合体位于台州绿心核心地带,配合东山湖——飞龙湖区块整体的建设规划和台州市重点打造旅游城市的规划,可以重点发展以自然景色和购物公园结合,集休闲、居住区为主要载体的城市综合体,而不去建设一般

一、二线城市重点打造的,以高星级酒店和高档写字楼为主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一般而言,休闲为主的购物公园的建成,可以吸引更多的台州中心城市各区域市民来此购物、休闲和居住,这样不仅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可以满足融合台州中心城市发展的社会价值,真正发挥这个城市综合体在中心城市相向建设,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第4篇:河南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发展

工作情况汇报

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2010年4月获准筹建,2010年6月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依托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工建设。现将近两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一、理清思路,做好规划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构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对提升能源计量服务节能减排的有效性,满足各级政府节能减排的计量需求,全面提升能源计量监管、能源计量检测技术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促进我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将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职能落在实处,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将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建设成为以18个省辖市为重点,辐射全省的有效服务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能源计量服务机构。搭建起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能源计量技术研究平台、能源计量检测人才培养平台,为政府实施节能管理提供权威准确的能源计量数据,向社会提供能源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节能评估、节能量审核、能耗限额对标、能平衡测试、能效检测、节能规划、碳排放计量等全面的节能技术服务。

二、加强协作,稳步推进能源中心四大平台建设 为切实贯彻落实《节约能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对能源计量工作的要求,我院将积极争取省局计量处、省发改委环资处和省财政厅经建处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检测标准实验室,不断提升检测能力,高效有序,稳步推进能源中心四大平台建设工作:

(一)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建设。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是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的基础和核心。本着先行试点、先易后难、逐步扩展的原则,加速构建煤、油、水、电、气等主要能源及耗能工质的计量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集中存储和科学应用。到2015年,实现《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测,同时开展省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重点线以上的宾馆、饭店、商贸企业、学校、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的能源计量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测。与政府有关部门的需求相衔接,实现能源信息资源共享,推动能源计量数据有效应用,为政府和有关部门节能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有效节能降耗提供准确的依据。通过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实现能源计量数据信息网上直报,对能源计量数据实行动态统计、查询和管理。

(二)能源计量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依靠计量技术优势,建立我省能源计量检测体系,提高测量能力,推动转型发展。一是加大节能检测投入力度,不断巩固、提高传统能源计量标准,尽快建立社会急需的大流量、大容量、锅炉能效检测、污水在线分析检测和电厂烟尘在线检测等能源计量标准和新型能源计量器具的计量标准、校准装置,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扩大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覆盖范围,有效开展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溯源。二是加强能源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整合社会相关技术力量,大力开拓能源计量检测与评价市场,全面开展能源计量器具校准、能平衡测试、能效测试、节能检测等计量检测服务和能源审计、节能量审核、节能评估、合同能源管理、能耗限额对标、节能规划、碳排放计量、能源管理体系等能源管理服务。三是积极推进能源效率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用能产品能源消耗量的计量标准,建立用能产品能源消耗量的量传和溯源体系。

(三)能源计量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加强能源计量测试方法的科学研究,引进和研发先进的能源计量测试技术,开展能源计量标准装置及量值溯源技术的研制。积极开展能源计量数据自动采集方法和检测设备的科学研究,研发社会急需的现场快速检测和在线计量检测技术。研究制定新的能效检测方法及节能标准,提高能效检测手段。制定节能计量和能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开发节能和能源数据采集共性和关键技术,努力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搭建开放的能源计量关键技术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建立部门合作协调机制,促进计量技术进步。以能源计量中心为平台,开展能源计量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计量进步。

(四)能源计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大能源计量人力资源投入,配备满足计量检测工作需要的能源计量人员,培养造就一批计量管理和能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能源计量测试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能源计量和节能检测方面的学习培训,加强与节能降耗相关政策法规、管理科学、专业技术的学习研究,创建一支具有扎实的计量及相关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科研能力并满足能源计量工作要求的人才队伍。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和能源计量技术人员备案管理制度,充分整合社会人力资源,建立能源专家聘任制度,强化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投入,提升能力,规范推进能源中心节能减排检测工作 两年来,以建设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为抓手,以创建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平台为带动,不断拓宽环保、电力、医疗卫生、石化和冶金建材领域的检测渠道,加大投入,提升能力,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检测工作。目前可开展的节能减排检测工作如下:

(一)取得河南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资质;已对全省9个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节能量工程进行了审核。

(二)紧跟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企业能效情况的CDM国际认证,结合煤矿瓦斯发电站、水泥企业热电站能耗指标的考核需求,围绕节能技术为企业及时提供现场服务,开展电能平衡检测、现场高低压配电柜电参量检测和谐波电能质量影响量检测。

(三)建立LED光电色性能测试系统:可开展单颗LED、LED模组、LED灯、LED灯具的光色电参数测量。

(四)建立LED照明产品光学性能(空间光分布、颜色分布)检测系统:可开展用于各种LED灯具(半导体照明灯具)、道路灯具、投光灯具、室内灯具、户外灯具的空间光度分布(配光曲线)的高精度测试;用于实现各种LED、节能灯、荧光灯、白炽灯、HID灯等各种光源的空间光度分布(配光曲线)的高精度测试;可按CIE确认的最准确方法测量各种尺寸光源和灯具的总光通量、光效;可实现空间各种光源、灯具间颜色分布、平均颜色特性及空间颜色不均匀性测量;可实现各种光源、灯具空间亮度分布测试功能。

(五)建立照度计、亮度计检定装置:可开展各种规格型号的光照度计、亮度计检测。

(六)建立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装置:可开展A1,A2,B,C波段的紫外辐射照度计的检定校准。

(七)建立CEMS(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可开展烟气流速、静压、温度、SO2浓度、SO2排放量、NOX浓度、烟尘浓度、NOX排放量、含氧量等项目。

(八)建立热量表检定装置:具备满足热量表现行规程所要求的一切能力。

(九)建立气体流量计检定装置:可满足DN300mm一下流量计的实际标定和DN300mm以上差压式流量计的干标。

(十)建立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可开展移动基站、高压输变电站和高压输变电线路的电磁辐射污染监测和放射源、射线装置等的电离辐射污染监测。

四、狠抓落实,扎实推行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

2012年,依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的要求,有省质监局牵头,联合省发改委和统计局将下发能源数据采集通知,督促对全省重点耗能企业的煤、油、水、电、气(汽)等主要能源品种的购进、消费计量数据进行集中采集。我院将围绕省局这一重点工作,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加强与省质监局、发改委和统计局汇报、沟通和协作,帮助和扶持重点耗能企业提升能源计量水平,积极推行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依托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建立河南省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监测和管理平台:到2015年,实现1000家重点耗能企业现场能源计量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全省重点耗能企业的计量器具档案网上直报;并运用各种分析、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分析,通过各种形式的图表显示出来;实现对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的监控、管理、分析和预测,满足工业企业的设备能效计算和用能系统节能诊断;同时满足对第

二、第三产业的能耗数据的监控分析工作。最终建立全省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与政府有关部门、供能企业、用能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做好支撑,全力配合创建标杆示范企业 为大力强化和提升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意识,积极落实能源计量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抓管理、强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能源计量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目标,依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的要求,2012年,省局将联合省发改委在全省重点用能企业中组织开展“河南省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我院将积极主动配合省局这项重要活动,充分发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的作用,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制定“河南省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考核标准” ,做好对参与“河南省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企业的指导和帮扶工作;指导重点耗能企业按GB17167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完善能源计量档案,建立省级以上测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队伍业务素质水平;帮助重点耗能企业加快能源计量能力建设和能源计量管理水平提升,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实施在线采集、监测和管理,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稳步推进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创建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切实将 “河南省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争创活动安排好、组织好、开展好。

六、夯实基础,全力完成筹建验收任务

筹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得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拨付启动资金700万元。为加快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筹建进度,我院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现已完成3000多㎡实验室场地建设,围绕节能减排、新产业、新能源购置了高标准的LED照明灯具检测设备和城市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设备;围绕产业转移,购置了高端手机综测仪和声学材料检测设备;围绕产业聚集区,购置了一流的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试验设备等。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招聘10人的计划已经上报,所招聘人员必须专业对口且研究生以上学历。

依据筹建任务书的要求,经过自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预计2013年6月完成筹建,2013年10月申请“三合一”评审,2013年12月申请验收。

七、存在的问题或进展慢的原因

筹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是一项庞大而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进展慢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的力度不够,建设资金缺口极大,仅搭建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完成全省100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就需要3000万元。

八、其他情况

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的法律地位及人员编制需要进一步明晰。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012.06.05

第5篇: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2012-07-09 07:08:00 来源: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 有0人参与

00

依据《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了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我们认为亟待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这一重要的生产力组织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支柱产业,进而提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推动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针对我省的具体情况,就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群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中心城市要素禀赋条件确定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要切实根据我省中心城市现有的企业基础、资源禀赋条件、交通通达性等具体情况,寻找中心城市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如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重点培育发展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和汽车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在大庆等中心城市,辐射安达、肇州、肇源等周边城市,培育和发展石化工业产业集群;在佳木斯、七台河、鸡西、双鸭山、鹤岗等城市与周边县域开展煤转电、煤转化(精细化工)、煤转油、煤转气、煤转焦等合作,培育和发展煤电化工产业集群或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在牡丹江、伊春、加格达奇等城市,重点发展和培育林下资源,发展山特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二、加强中心城市大中企业与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这种分工协作尤为重要。由于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可分性强,一台大型装备制造业产品是由多个工艺环节完成的,是由众多的配件组件构成的,这种特点为这类企业建设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客观可能条件。通过调研发现,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省内的配套率很低,多数配套产品是在省外采购,这种方式很难使这些企业在省内形成规模化的集群,也难以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域发展的作用,对装备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构成了制约。

因此我们认为省里应制定一些相关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促进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装备制造业大企业与其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联姻与合作,如一些中直省属企业就可以探讨与安达市、肇东市一些机电设备制造中小企业分工合作,这既有利于实现中心城市大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又有利于带动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最有条件实现双赢。同时,政府应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总部经济”,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域跨行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合。

三、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不是各种企业简单地“归大堆”,它是指具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如果是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归大堆”,那么将有助于发展产业集群;如果是缺少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归大堆”,那么就很难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实践有很多,尤其是江浙一带中小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和学习。如江苏省盐城仅为东风悦达配套的中小企业就达到100多家,形成著名的盐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对于我省构建汽车产业集群就有借鉴意义。省里可明确区域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方向,对省内现有的园区进行适度调整,合理布局;扩大园区规模,增强园区内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关联度,提高专业化竞争力,促进块状经济的

形成;引导关联度高的中小企业向园区聚集,全力推进经济适用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的建设,增强中小企业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努力在我省中心城市形成在空间布局上“呈块”、在分工协作上“成链”的产业集群。

四、构建服务支持系统,推动集群企业技术创新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但从我省目前情况看,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政府要在推动技术创新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产业集群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集群生产的先进性,无论是个人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还是集群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政府对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财税支持、公共研发(R&D)投入、融资支持、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其次,为企业新产品研发试制、设备检验、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创新支撑体系,引导集群内企业朝科技创新型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保障性体系,避免“搭便车”行为,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设立创新企业奖项,鼓励企业的经营者主动进行创新。

五、转变传统融资观念,大力吸纳社会资本

我省中小企业大多自有资金不足,对资金需求较大。由于商业银行怕担风险而“惜贷”、上市融资门槛高、民间资本规模小、企业自有资金积累能力弱等问题,融资困难依然是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往往使成长性企业缺乏启动资金错过发展良机,季节性生产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因此,建议政府为中小企业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创造政策条件。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应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我省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产业集群及保障产业集群的正常运行,并对中心城市形成持续稳定的支撑能力,极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搭建起相应的政策支持平台和形成一套顺畅的运行机制。我们认为省里应该就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研究制定专门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以扎实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

第6篇:商洛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根据中、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商洛老龄事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商洛老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老年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孝亲敬老、助老爱老渐成社会风尚,老龄事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截止2011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2.96万人,占总人口的13.56%,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6.9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呈增长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失能老年群体的增长形势将会更加严峻,老龄社会资源和老年需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老龄事业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机遇和当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做好老龄事业发展各项工作,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六个老有”为目标,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障、老龄服务、老年宜居环境和老年群众组织等体系建设,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产业,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0张以上;老年法律维权网络和法律援助体系建立健全;老年宜居环境逐步改善,县区、镇办、村居三级老年教育、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基本健全;以养生保健、休闲度假、老龄用品为主的具有商洛特色的老龄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建立老龄事业长效投入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老龄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老年人协会普遍建立,各类老年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

(三)基本原则

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三、“十二五”老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1、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社会化发放成果,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缩小不同群体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在全市七县区所有镇办、村居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老年人养老保险零负担。全面推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适用于城镇自由职业者参加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缩小保障差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全面推进门诊统筹。试行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人商业医疗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3、进一步加大老年社会救助力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建立健全困难老年人的综合帮扶、医疗救助、慈善助医等工作机制,保障因灾因病等支出性生活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

4、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优待制度。改革社会福利管理模式,发展适度普惠型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研究制定政府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奖励扶助金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老年优待办法,扩大优待范围,拓展优待内容,提高优待标准,引导社会各界提供老年人优待服务,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

(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点,提高老年卫生保健水平

1、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和队伍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各级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逐步推进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院建设,在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镇(街道办)设立老年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设立老年卫生服务站,积极开展老年人医疗、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

2、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本区域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组织老年人定期开展体格检查,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

3、发展老年保健事业。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籍,提供疾病预防、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服务。重点关注高龄、空巢、病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爱和心理保健作用,使老年性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达到40%以上。

(三)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1、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区、镇办、村居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的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都要建立包括老龄服务在内的综合性的社区服务设施及站点。“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包括老年服务在内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

992个。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从市级到村居委会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

2、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便利、实用”的原则,鼓励发展日间照料中心、托管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机构,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兴办社区养老托管机构,重点为高龄、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康复服务。

3、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加大财政投入、社会筹资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合理调整现有敬老院布局,建设一批设施完善的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等保障型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制定民办养老机构的财政补助和入住补贴办法,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措施,兴建一批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康复的代养型养老服务机构。面向全市中高收入家庭以及结合西安第二生活区建设,在重点旅游景区附近规划建设一批档次较高、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休闲疗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吸引大城市老年人来我市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康复治疗和“候鸟”式养老,将商洛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老年休疗养老基地。“十二五”期间,市上建成市级示范性老年福利中心1座,新建老年公寓8所,新建镇敬老院56所,全市机构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2万张左右,占老年人总数的30‰。

4、优先发展老年护理和康复服务。将老年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纳入卫生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之中,加强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机构建设,扩大“爱心护理工程”试点范围。“十二五”期间,新建社区老年护理院11个、残疾人康复中心8个,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机构中护理床位占到床位总数的60%以上。全市老年护理床位数达到8000张左右,占到高龄、失能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

(四)营造老年宜居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改善老年家庭环境。结合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宜居小区建设,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家庭成员与老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弘扬敬老传统美德,建设老年温馨家庭,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幸福指数。

2、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把老年宜居性要求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积极开展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活动,城镇街道、社区要有“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为老年人居住、出行、就餐、就医、学习、健身、购物、休闲提供安全、便捷、良好的环境。

(五)健全老年文体组织网络,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健全老年教育网络。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市、县区老年大学和镇办、村居老年学校建设,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培育扶持各种老年专业学习团队。

2、健全老年文化娱乐网络。通过财政支持、对口帮扶等多种渠道,推进市、县区、镇办、

村居四级老年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县级老年活动中心1个,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19个,农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875个。城市广场、公园、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娱乐场所要有老年活动窗口,增添为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相关设施。

3、健全老年体育健身网络。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放社区文化体育中心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满足老年人体育健身需要。加强老年体育组织建设,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4、健全老有所为组织网络。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服务和管理、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老年志愿服务,支持老年人自助互助,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积极推进“银铃行动”,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六)贯彻落实老龄政策法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1、加强老年政策法规宣传。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省实施办法、《陕西省老年人优待服务办法》和《商洛市老年人权益保障办法》,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健全老年维权服务网络。各县区建立健全联合接待制度,在镇办设立老年法律服务网点,拓展维权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推行赡养协议制度,预防遗弃、虐待老年人现象的发生。加大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对困难老年人实施免费咨询和法律援助,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监督机制。

3、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青少年的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推行孝亲敬老教育进校园,广泛开展评选“十大孝子”、“好媳妇”、“敬老助老先进集体”、“敬老助老先进个人”等活动,大力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

(七)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1、制定老龄产业发展政策。将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信贷、投资和税费减免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龄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2、加大老龄产品开发力度。深入研究老年市场供求,依托商洛气候、生物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把老年休闲度假、避暑、养生、药疗、康复、保健和老年滋补品、老年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老龄产业开发的重点,鼓励涉老机构、企业研制开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年用品,打造商洛老年服务品牌。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产品,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

(八)加强老年社会管理,引导老年群众组织规范发展

1、加强老年社会组织建设。健全城乡社区、村居老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95%以上城镇社区和80%以上农村社区、行政村要成立老年协会。建立健全各级老年学学会组织,支持开展老年学学术研究。

2、做好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把为离退休老年人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范围,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十二五”末,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

3、加强老年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老年群体特点,积极探索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新途径。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居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和离退休党支部等组织作用,组织、引导老年人开展政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

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大老龄工作格局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老龄委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大老龄工作格局。老龄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制订实施本《规划》的工作方案。各级老龄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定期进行督查考核,适时表彰先进典型。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为老服务意识

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和“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广泛深入开展老龄工作政策的宣传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的尊老敬老活动。

(三)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老龄事业快速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建立老龄事业发展财政专项经费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研究制定金融机构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和完善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老龄事业的投入。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为老服务队伍

加强老龄工作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大力发展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

上一篇: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基础下一篇:乞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