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预防理念下的中风中医体质防治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风病多发于中老年, 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著称, 约有四分之三存活的中风病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相对于发病后的治疗, 积极的预防能减少中风的发生, 避免中风所致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 中风病的防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体质是个体经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所获得的关于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 反应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抗邪能力, 以及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疾病的发展从化性等[1]。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逐渐兴起, 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伴随临床医学疾病三级预防机制的提出, 中医对疾病的防治也产生了新的认识。随着人们对中风病的体质研究日渐深入, 传统“治未病”理论开始由单纯的养生保健 (一级预防) 逐步形成具有三级预防思维的新的中医体质疾病防治理念[2]。

1 中风病常见中医体质类型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的可干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不良生活习性如吸烟、酗酒等, 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基于现代医学对中风危险因子的分析, 结合中医特有辨证论治和体质学说, 众多研究表明中风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3], 尤其以痰湿质和瘀血质最为常见。中医体质学说强调通过长期调理改善体质偏颇, 从根本上阻止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侵害, 可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起到重要的干预作用。后天诸多因素对体质的发展、定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提出的:通过定期体检,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改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各种致病危险因素, 可达到降低发病几率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所以改变个体的生活环境是改善体质的基本措施, 如抛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变更饮食起居等环境因素。

2 中医体质疾病“三级防治”理念

2.1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 是在疾病 (或伤害) 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危险因素采取措施, 预防疾病 (或伤害) 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 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对具有潜在中风病理体质的高危人群, 及早进行药物预防、给予积极的中医体质宣教, 纠正体质偏颇, 使机体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达到“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的目标。后天诸多因素对体质的发展和定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针对中风的易感中医体质类型, 纠正、改善体质的基本干预措施主要是通过改良个体的生活环境、饮食因素, 并通过必要的锻炼、药物等养生方法, 逐渐纠正体质的偏性, 以提高机体代偿机制, 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2]。根据三因制宜的原则, 针对中风常见中医体质可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 如痰湿体质常以化痰利湿为调整原则, 可用半夏、番泻叶和茯苓组方进行预防, 避免情志、贪凉饮冷等损伤脾阳, 戒烟酒, 饮食宜清淡, 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多食用冬瓜、赤小豆、花生、蚕豆、白萝卜等具有健脾、宣肺、益肾、清利化湿作用的食物;瘀血体质则以活血化瘀为调整原则, 可多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药物组方, 或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进行用药调整, 时时注重顾护心脾二气, 培养和保持乐观豁达情志状态, 多锻炼, 避免寒冷刺激, 饮食上多食山楂、木耳、葡萄酒、木瓜、香菇等具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气虚体质则以补气为调整原则, 饮食上忌冷抑热, 可用甘温补气之中药, 如人参、黄芪等;阴虚体质则以滋阴为调整原则, 宜加强精神调护、劳逸适度、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宜多食水果、忌辛辣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可用滋阴清热、滋补肝肾之中药, 如麦冬等[3]。

2.2 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作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通过寻找中风发生的原因, 治疗可逆性病因, 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达到对中风先兆的防治和防止中风的复发, 是中风中医体质二级预防的主要干预措施。通过对中风患者体质的深入研究, 确定具有潜在病理体质偏颇的高危人群, 针对具有中风危险因素及中风先兆的患者, 及时进行药物预防、给予中医体质宣教, 调整体质偏颇, 使机体最终达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 达到“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的目标。中医学对于卒中的二级预防, 基本内容是:积极治疗和预防原发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积极纠正中风相关危险因子, 如畅情志、控制饮食、减肥降脂、戒烟酒、慎起居、适劳逸等。部分患者还可配合使用中成药、针灸治疗, 以加强预防;同时可以寓预防于饮食中, 长期服用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如苡仁、决明子、枸杞、天麻、钩藤、菊花、山楂、葛根等, 以降血压、降血脂;同时加强情志调护, 应避免暴怒等剧烈情志刺激。对于40岁以上、有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舌硬麻木、一侧肢体麻木、手指震颤、走路不稳、睡眠时口角流涎、记忆力突然减退等中风先兆表现者, 当配以内服中药、针灸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以防止中风的发生。对于中风康复后患者的特殊体质, 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加强体质调护, 纠正体质的偏颇, 可有效预防中风的复发, 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2.3 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 着重于病后康复, 力争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 通过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 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并发症、后遗症, 防止或减轻伤残。中风患者痊愈后在体质上有其特殊性, 如贾爱明等研究表明中风患者恢复期的体质主要为瘀血型 (20.79%) 、痰湿型 (18.71%) 和气虚型 (16.29%) 。针对中风患者病后的这种特殊性体质采取对应的体质干预措施, 对机体进行长期体质纠偏, 有助于防止病情反复或罹患新病。同时, 对中风患者掌握其中医体质有助于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对影响中风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体质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提高中风患者生命质量及健康水平。中风血瘀体质者主要以活血祛瘀为原则, 给予活血化瘀之中药, 如四物汤加减;痰湿体质者以祛湿化痰为要, 给予化痰燥湿之品, 如温胆汤、二陈汤、涤痰丸加减;中风气虚体质者重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可给予补阳还五汤以改善其气虚本质等。同时, 对患者的精神、饮食、起居等进行综合调护, 改善患者病理性体质, 进而从根本上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 还可运用中医独特的针灸推拿治疗手段, 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 单纯依靠药物很多疾病无法得到根本治疗, 尚需借助于各种干预措施调养身体, 以消除诸多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影响防患于未然。中医体质学说强调通过纠正、改善体质, 实施疾病三级预防, 可从根本上阻止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侵袭, 达到预防疾病发生是完全可能的;通过对体质倾向的评定, 锁定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或早期患者, 施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促进其康复, 或针对疾病痊愈后的病人在体质上的特殊性, 采取积极有效的体质调理措施, 可增强体质, 防止病情反复或罹患新病。总之, 要做到中风的及时治疗, 防止病情恶化, 实现三级预防, 就必须积极纠正和改善中风赖以形成的体质基础, 从内在和根本上控制、治愈疾病。因此, 基于人体体质的特殊性, 实施中医学三级预防是中医预防现中风的切入点和有效手段。

摘要:中医体质学说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转归等临床事件更多地归因于人的体质。通过对饮食起居等外在环境因素的调节来调节体质、预防疾病发生, 既体现了中医的未病先防理论, 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一级预防理念。通过对体质类型的评定, 确定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或早期病患, 对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干预, 可促使其康复;针对疾病痊愈后患者的特殊体质, 实施积极有效的体质干预, 增强体质, 防止病情反复加重或罹患新病, 既体现了中医体质学的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理论, 也同样体现了现代医学的二、三级预防理论。

关键词:中风,中医体质,三级预防

参考文献

[1]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70.

[2] 许越.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70.

[3] 胡敏棣, 李晓娟, 边笑梅, 等.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防治中的应用[J], 西部中医药, 2012, 25 (10) :99-100.

上一篇:关于对电力光缆现状及展望的思考下一篇:浅析达利艺术作品“戏中戏”的视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