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八下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文言文翻译八下

文言文翻译策略浅探

【摘 要】本文从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注意词类活用和区别古今异义词三个方面论述了文言文的翻譯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主要是借助文章的注释和工具书对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析,然后通过翻译来实现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对于学习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民族精神营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提高学生高考成绩具有促进作用。要想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句式结构、准确翻译特殊词语和注意区分古今异义词。

一、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

文言文句式结构有很多种,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高中必学的文言文。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要“理解与掌握汉语的不同句式和用法”。但学生在掌握基本句式结构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翻译准确度不高,理解不透文章的基本含义,所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对翻译文言文很有帮助。

(一)判断句的基本结构和翻译技巧

在文言文基本句式结构中,一般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这四类句式。在教学时,教师要重点针对这些基本句式做详细的讲解。在讲解判断句时,笔者列出了一些句式,然后问学生哪一类句式是判断句,学生把自己认为是判断句的列举出来。笔者针对学生选出的判断句给出了判断句的基本概念:“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的某些属性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句式,常见的基本句式为主语加‘者’,谓语加‘也’这一类。”接着,笔者问学生:“同学们,‘者’‘也’这两个词语怎么翻译呢?”学生普遍认为“者”翻译为“什么的人”,“也”不用翻译。这时,笔者告诉学生:“这样翻译是不全面的,在有些句子里,‘者’是可以翻译成‘什么的人’,在有的情况下‘者’可以不翻译。”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判断句的理解,笔者给出了一些翻译例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然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刚才对判断句的理解,对这两句话进行翻译。

(二)被动句的基本结构和翻译技巧

被动句在文言文翻译中占据很大比重,常常出现在各种人物对话或故事情节中。翻译被动句时需要学生自己加上被动词,让文言文翻译变得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在讲解被动句时,笔者问学生:“同学们,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这时学生参考课本和学过的句子,给出了被动句的常见结构。笔者告诉学生:“同学们,被动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含有被动词的语句,另一种是没有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例如,‘为……所……’‘受……于……’。在看到这两种句式时,大家一定要反复读文言文,如果感觉翻译后不符合现代语意就要考虑是否是被动句。”同时,笔者告诉学生在翻译被动句时要调整语序,对一些没有明显的被动标注词语的句子要加上被动词“被”,并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为例,讲解了被动句的正确翻译方法。

(三)倒装句的基本结构和翻译技巧

倒装句在文言文翻译中,也是容易考到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掌握各种倒装句式,翻译时合理调整语序。在倒装句中,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两种类型。在学习宾语前置句时,笔者问学生:“同学们,宾语前置句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宾语前置句的结构一般为宾语+谓语。”笔者告诉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要对句式进行调整,变为谓语+宾语。接着笔者问学生:“那么,被动句常常出现在哪种句型中?”学生回答不出来。笔者告诉学生,宾语前置一般会出现在疑问句中,常用到“不”“莫”“勿”“弗”“未”和“吾”“之”“余”“自”“汝”“尔”这些词语。接着,笔者又问:“同学们,‘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这个句子的正确句式是怎样的?”学生根据笔者的讲解回答:“大王来操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准确地翻译出了这句话的意思。

定语后置句主要出现在叙述句中,通常是把一些修饰词置于宾语、主语之后,在翻译这种句子时需要把句式变为修饰词+宾语/主语。定语后置句的主要结构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就是定语后置句,翻译的时候要把修饰词提到前面来进行翻译,即译文应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劲的)筋骨。

二、注意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确定好结构体系后要充分注意词类的活用,保证具体词语翻译得当。在词类活用中,常常有动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形容词、形容词作动词、数词作动词等形式,这些内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学生灵活掌握。在进行词类活用教学时,笔者告诉学生:“同学们,在一个句子里一定要找到主语、谓语、宾语,如果缺少了一项则要考虑词类的活用。”这时学生对词类活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笔者告诉学生这类句子的翻译技巧:“翻译时,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正确推断其意义。”以名词作动词为例进行讲解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例句: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笔者问学生:“这句话缺少了哪种成分?”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谓语。”笔者又问:“既然谓语缺失,那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代替了动词呢?”这时学生把注意力聚焦在“军”字上,并翻译成“驻扎”,接着顺利地翻译了这句话的意思。

注意词类活用,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翻译,让整个翻译符合当下语言表达的正确规范,进而充分全面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三、区别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一方面,印证了我国文化的变迁。在词语运用方面,一些词语的含义发生了改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翻译这样的词语时,需要学生区分古今异义词,既要明确哪些词语在古今通用,又要明确哪些词语古今词义发生了改变。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很大帮助。

在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有很多。例如,“爪牙”“乖”“ 恨”“ 市”“ 卑鄙”等词语的古今意义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如词语的词义扩大和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所以在翻译这方面内容时就要做到区别对待,认清楚古今词语的异义,让翻译内容更贴近文章内涵。例如,在翻译“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时,“卑鄙”这个词在当今属于贬义词,而在文言文中应该翻译为“地位卑微”;“愿为市鞍马(《木兰诗》)”这个句子中“市”字在当今作为名词存在,表示为“市场”,而在文言文中其含义为“售卖”,是典型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这就需要教师把当今涉及的古今异义词列举出来,让学生充分掌握古今异义词的不同含义。这样在高考时,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完成对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作为高考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准确、简明地翻译,让文言文的基本内涵通过翻译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在翻译时,学生要牢牢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注意词类活用和区别古今异义词这三方面的内容,使文言文翻译做到科学、有效,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宋红艳.看高考真题 提翻译能力——浅谈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

[2]凌 娟.古代文言文中五大特殊句式翻译技巧[J].语文建设,2012(12)

[3]徐明月.对农村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策略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责编 郝 勋)

作者:黎雪丹

第2篇: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几点方法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文言文教学始终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往往会因为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运用文言文翻译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以此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自主意识,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翻译,对文言文的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以此降低文言文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关键词:翻译教学;文言文;初中语文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40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白话文存在较大的不同,学生学习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翻译引导学生开展学习。

一、初中文言文翻译教学概述

文言文的表达简短、凝练,其匠心独具的章法、斐然可观的文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但也正因为文言文的语言过于凝练,使得文言文内容更具抽象性,导致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而应用文言文翻译教学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文言文学习难度。

文言文翻译教学是指通过意译和直译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翻译教学的活动。其中,意译是指结合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翻译,尽量做到翻译语句与原文的文意相吻合;而直译是指利用现代汉语逐字逐句地翻译文言文,并确保虚词、实词都可以与原文词义相对应[1]。意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对文字内容进行增减,词义和句式都可以变化,与当前的语言表达习惯相符合,翻译后的内容易懂、流畅、通顺,但是较难将原文的意思完全落实。而直译却能够字字落实,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文内容。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应确保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初中文言文翻译教学方法

(一)强化诵读夯实学习基础

诵读是学生与作品、作者开展对话的过程,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更应强化对文言文的诵读学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诵读,能够对其中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的阅读与现代文的阅读有较大区别,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从阅读文言文的生字、生词入手,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对一句话、一个段落进行阅读。通过学习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阅读内容,从理解词句含义到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感知。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也可以对文言文的断句进行感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感受到文言文语言之美,最终达到疏通文章内容的目的,为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帮学生找准学习突破口

在对初中学生开展语文教学引导的过程中,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与当代生活缺少联系,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找准学生学习的突破口,让学生能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自主意识。

教师可以从文言文中寻找新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文言文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欲望。很多文言文不仅故事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作者的故事更加精彩,所以教师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先给学生讲讲故事,然后在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的基础上,再翻译文言文的内容。通过故事化教学这一突破口开展教学,会让学生在对文言文故事产生兴趣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内容,自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每一句文言文内容进行直译,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翻译梳理文言文学习内容,理解文言文词句内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的文言文,以及反差较大的文言文内容,进行对比性学习,通过这种多阅读、多学习、多翻译的方式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2]。

(三)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大意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大都运用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会占用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而且并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文言文的内容,也难以抓住文言文中的重点问题。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处于机械化的学习状态,难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文言文翻译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对文言文的大意有一个理解,然后再开始文言文内容的学习,从而使烦琐的文言文知识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降低学习难度[3]。教师应注意通过重点提示法对学生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文言文注释中的内容,自主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文翻译引导。由于学生已经通过自主学习大概理解了文言文的内容,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对文言文的整体内容进行充分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文言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突破。

教师可以通过“留”“删”“补”“换”“调”“变”等方式帮助学生翻译文言文内容,确保翻译效果更加直观,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认知能力。“留”是保留古代的年号、国号、官名、人名、地名、度量衡等,确保翻译内容更贴近原文,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加贴近历史真实性的文言文内容。“删”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删除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简化文言文内容。“补”是增补,可以将省略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充,这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内容。“换”是将文言文中的古体文字替换为当代的文字,从而更易于学生理解。“调”是将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介宾后置句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语言表达习惯。“变”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文含義的基础上,对相关文字进行灵活翻译,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学生通过不同的翻译模式将一篇文言文完整地翻译出来,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文言文知识。这种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的文言文翻译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制订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教材中,文言文知识内容较多,且文言文的体裁也十分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教师为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往往会采取“填鸭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这种教学方式看似给学生传授了很多的文言文知识,实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很多学生出现了只会机械地背诵文言文内容,但对很多知识内容一知半解的现象,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理念,通过制订导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主体意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文言文的学习方向。

教师应将文言文中的重难点问题,包括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等进行重点翻译,并通过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学习主题,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认知能力,采取与自身领悟能力相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做好铺垫。同时,由于学生是自主完成的,能有效提高运用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文言文学习内容。此外,教师还应给学生设置阶段性学习模式,可以以一个月为学习周期,让学生在每个月学习结束后,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以此不断完善学习方法,梳理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总结能力。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自身的学习短板,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让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成果展示,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对比,逐步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综合能力。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了解如何更加高效地学习文言文,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學习习惯,使学生不再抗拒文言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主观能动性。

(五)通过多媒体降低翻译难度

传统层面的“黑板+粉笔”的组合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文言文多元化学习需求。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可以融入多媒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这样,通过音、形、影、意相融合的模式,让学生用形象化的方式理解抽象化的文言文内容,并通过多媒体翻译文言文内容,使复杂的文言文知识内容变得简单、形象,让学生能够高效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为降低文言文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将文言文进行分段教学,并将每段的段落大意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教师以图片、短视频、音频的方式分段翻译文言文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在整体层面完整地理解本篇文言文的内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自主翻译,以此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学生布置翻译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以直译和意译两种模式对文言文内容进行逐一翻译,这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小组翻译的过程中,形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合作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效率。另外,教师还应在小组翻译结束后,以学生自评、组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模式对翻译内容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并对学生的翻译过程和结果进行修正,确保教学评价有的放矢,使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可以得到突破性提升。而且,组组之间互相探讨学习翻译技巧,不仅能确保学生之间形成共同促进的学习模式,还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文言文翻译学习风气,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进行文言文翻译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初中文言文翻译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六)归纳整理理解重点内容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表达方式,由于其与当代生活的距离较远,导致学生有时难以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所以,教师应传授学生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文言文知识学习,降低文言文学习难度。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归纳为四种形式,即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多义词、单义词。其中,古今异义词是由于现代与古代音节词的不同而导致的,现代汉语大都为双音节词,古代汉语大都是单音节词。比如,在古代“妻子”的意思与现代不同,它涵盖妻子与儿女两种意思。且古代有一部分特殊称谓是不能拆开的,否则就不能进行解释。古代的异义词还包括转义,比如,古代的“涕”是眼泪的意思,而现代则表示鼻涕。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异义词的含义告诉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假字是一种汉字演化的过程,它是一种利用相似字代替本字的用法。古人通假字用法相对固定,也会在文言文后标注通假字的注解。多义词是指一个词的多种用法,在不同的文言文中含义不同。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多义词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对不同文言文中多义词的不同含义进行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分析能力。而单义词是一种在不同文言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它只有一种解释,尤其在时间副词中较为常见。所以,教师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总结常用词的分类,并使学生能够正确领会不同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文言文仿写,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结合文言文的内容,使用不同的常用词,从而使学生的文言文综合学习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更是当代社会宝贵的文化财富。但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较难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这也使得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而将文言文翻译教学模式与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环节存在的困境,让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文言文学习,使文言文学习过程变得简单,确保学生的文言文整体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彩虹.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留白教学初探——以《狼》为例[J].大众文艺,2018(20):192.

[2] 蔡学林.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讨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9):17.

[3] 靳洁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微探[J].学周刊,2021(14):171.

作者简介:王森(1982.8— ),女,汉族,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王森

第3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衔接教学策略

摘要:目前,在高中语文学科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学生缺乏对文言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的衔接上,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衔接

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我国现代高中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推进高中语文学科文言文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现代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越来越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知识能力,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教师提升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效果,是推动现代我国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重视学生文言文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当前,在新时期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高一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深刻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中的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高一文言文教学与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引领学生构建文言文语言思维体系。从初中到高一,语文学科文言文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思维的提升培养,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锻炼高一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让高中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的教学目标。所以,语文老师必须合理使用一种扩展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而这种扩展式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是关于文言文课堂知识内涵的有效性补充,第二是对于全体学生自身核心文化素养的有效提高。所以拓展式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利用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填补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因此在我们进行初高中文言文衔接课堂拓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在广泛性地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一种引导式和迁移式的拓展,找到一种更加符合高中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充分调动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文言文教学情境,衔接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高一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有效地衔接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目标,老师们应该及时摒弃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改进当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整体形式,对当前高一语文学科文言文课堂教学情境进行重新定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情境的优化营造工作给予高度关注,积极探索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氛围和课堂学习环境,促进高一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教师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氛围。在高一阶段进行语文文言文教学衔接,要看到学生发生的变化.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对学习形式的丰富性和学习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注重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升衔接教学代入感。例如,在讲解文言文《兰亭集序》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内容等,用课件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由于传统教学形式比较枯燥,而这种多媒体课件就会给高中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可以通过朗诵比赛等方式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接受文言文知识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这样对于《兰亭集序》这首文言文的背景的了解和整体感知也就完成了。在这种情境教学新形式下,教学枯燥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更加的愿意积极参与投入到情境教学中,这对于有效培养我国高中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综合感知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之中,老师对于语文学科文言文知识教学的目标还停留在熟读和背诵之上,随着这个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对于语文人才的培养需求也已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巨大转变,这种熟读背诵的语文教学目标已经完全脱离了这个时代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不能符合当前的语文教育发展趋势,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高中语文知识与初中语文知识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高一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让高中学生熟读背诵文言文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挖掘文言文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观和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和教育理论实践分析,进而不断深化学生对于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的学习以及正确人生观的感悟。为了更好地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老师在发现学生已经基本准确了解了文言文的内容之后,要根据文言文的具体写作形式特点,让高中學生学习这些作者的具体写作表现手法,然后对这些课文内容进行一些深入性和文化性的挖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强化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比如,对于古代文言文《荆轲刺秦王》,要充分结合当时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民族英雄主义气概,进行深入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才能更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提升学生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文化感知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实践引导下,在初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意识。审美鉴赏和创新能力,在初高中语文文言文衔接课堂教学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怎样有效增强文言文审美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也成为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高一学生正处于审美价值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在审美上的鉴赏和创造能力,要遵循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对于名篇《离骚》,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纪录片或者电影,营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文字感受文言文美学,同时形成直观化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对这篇文言文的审美感知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高一语文学科文言文衔接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充分整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可以充分满足高中学生多种的语文学习需求,丰富我国现代初高中语文学科文言文衔接教学课程体系,提升初高中语文学科文言文翻译能力,促进初高中语文学科文言文衔接教育教学发展,真正实现高一语文文言文衔接教育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基盛,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衔接初探[J].考试周刊,2018(21):66.

[2]陈建联.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文言文衔接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5):244.

作者:范小青

第4篇:八下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小船)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全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可以看,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就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枝条稀疏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太阳。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功名利禄。(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研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生性喜欢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朋友知道他这样的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他)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

《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得千里马啊!

《送东阳马生序》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汁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不能曲伸,也不敢放松。抄录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来热水(为我)浇洗手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衬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动作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岳阳楼记》

宋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荡,宽阔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被降职远调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概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和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片的烟雾

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光,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庭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中,就替君主忧虑。这样看来,他们进朝做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泻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幻不一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唤,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成阴,上下一片鸟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酒醒后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的欧阳修啊。

《满井游记》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残留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不行。每次迎着风快步疾走出去,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我(来到这里)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波浪,清澈的可以看见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匣子里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雪水洗,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尚未舒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正事,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第5篇: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

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2、齐田氏祖于庭,

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

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

5、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

6、石渠记

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

8、游江

9、范仲淹罢宴的翻译

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11、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1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

13、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

14、小石城山记

15、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

16、 观第五泄记

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

18、苏秦刺股的原文+翻译

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 20、德佑初,江上报急,

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

注释:

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

2、【原文】

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②,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③,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④,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纳生人、虎狼生肉者哉⑤?”

【注释】

①祖——为人送行。②雁——毕沅:“《说文》云:‘雁,鹅也。’此与鸿雁异。”

③预于次——预,参预。次,中间。

④蚊蚋噆肤——蚋,音 ru(锐),与蚊类似的昆虫,叮吸牲畜和人血,

ì叮咬后有奇痒。噆,音 zǎn,叮咬。

⑤非——卢文弨:“‘非’疑当作‘岂’。”

【译文】

齐国的田氏在厅堂中为人饯行,来吃饭的客人有千把人。座位中有人献上鱼和鹅,田氏看着这些菜,便叹道:“天对于人类太丰厚了,生殖五谷,又生出鱼类和鸟类供人食用。”客人们像回声一样附和他,鲍氏的儿子只有十二岁,也在座位中,走上前说:“事实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天地万物与人共同生存,都是同类的生物。同类中没有贵贱之分,仅仅以身体的大小、智慧和力量互相宰制,依次互相吞食,并不是谁为谁而生存。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去吃它,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人而生的?而且蚊子蚋虫叮咬人的皮肤,老虎豺狼吃食人的骨肉,难道是上天本来为蚊子蚋虫而生人、为老虎豺狼而生肉的吗?”

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宣王说:“寡人忧国忧民,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贤士共治齐国。”王斗进一步说:“臣以为大王忧国忧民远不如爱惜一尺绉纱。”宣王问道:“此话怎讲?”回答说:“大王做帽子,不用身边的人而请能工巧匠,原因何在?是因为他们手艺高超,会做帽子。可是现在大王治理齐国,不问才德,非亲不用,故我私下以为在大王心中,国家社稷不若一尺绉纱。” 宣王顿悟,谢罪道:“寡人于国有罪。”于是,选拔五位贤士任职,齐国因而大治

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悟,都中乃得免。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 ②翔踊:物价飞涨。 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 ④粜:卖出粮食。 ⑤比:#from 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等到 ⑥鬻(yù):卖。

二、翻译: 饶州路遭大饥荒,米价暴涨,总管王都中将官仓的米分定为三等价格,向江浙行省上言,认为必须按下等价出卖,百姓才能吃得上,还未得答复,就按下等价又减价十分之二,让百姓来买。行省对他擅作主张的行为十分恼怒,王都中说:“饶州距杭州差不多两千里,等到决定了再返回来,非半个月的时间不可。可是人七天不吃东西就会死,怎么能够忍心看着百姓饿死来等待呢!”那里的百姓对他说:“您为我们减了米价,您真的因此获罪,我们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要替您偿还。”行省这时才省悟,王都中于是得以免罪。

三、点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5、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天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璧,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中之百物,无已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璧,鸡犬之声,幅巾杖履,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

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6、石渠记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音::(1)泓(hóng) (2)庥(xiū) (3)酾(shī)

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 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 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 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2012-02-20 15:52 网友采纳

杨业不懂得兵书,为人忠烈勇武,很有智谋。训练、作战时,和士兵同甘共苦。讨代北方苦寒之地时,别人大都使用毛毯,杨业只是裹着棉衣坐着处理军务,旁边也不设置火炉,侍从的人几乎冻僵了,但是杨业神色轻松没有一点怕冷的表情。他治理政事很简便,统治属下很有恩德,所以士兵乐意为他效命。朔州战败时,他属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各自有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战死,没有好处啊,你们可以跑回去,禀报皇上。”众人都感动哭泣不肯离开他。

8、游江

【原文】

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注释】

修竹:茂密修长的竹子

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学者:做学问的人

诚:的确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的思考或欣赏。

【翻译】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9、范仲淹罢宴的翻译

原文:

范文正公守邠(bi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办酒,未举觞,见缞绖(cui die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i 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地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宴席,厚赒(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开始举杯饮时,看见数十个带孝的人正在准备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棺椁等物尚未齐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11、

一、原文: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二、

12、

一、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二、翻译: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他竟然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闻者为之缩颈。

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译文: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⑦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4、小石城山记

作者:[唐]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注释】

[1]垠(yín银):边界。[2]睥睨(pì nì避逆):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lì丽):栋。[3]数(cù醋):密。[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5]更(gēng耕):经历、经过。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汪贤度)

15、【原文】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数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

1: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2:釜(fǔ::锅。 3:画:划。4:齑(jī::腌菜或酱菜。 5:啖:吃。

6:留守:官职名称。7:同学:一起学习。8:置:放。9:既而:不久。 10:悉:全,都。

11:败:坏,腐烂。 12: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3:闻:听说。 14:遗(wèi):馈赠,赠送。

15:何:为什么 。

16:盖:因为。 17:安:安定。

18:遽(jù):一下子,立刻。

19:馔(zhuàn):菜肴

20:后日:以后。

21:归:返回。 22:清苦:清淡贫苦

23:馈:赠送;赠与。 24: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25:馈以佳肴: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佳肴。

26:范置之,既而悉败矣:范仲淹(将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翻译】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天天煮两升米,来做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些腌菜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那个留守的儿子要回到家乡陪父亲,临走前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16、【原文】

观第五泄记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注释】

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

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

③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

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 此处为名词用如状语,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⑦掣折:转折。

⑧欹(q ī):斜靠。

⑨以:用 纬:编织物的横线。

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

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

⑿谛观:仔细看。

【翻译】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

《原文》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点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8、苏秦刺股的原文+翻译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11-08-04 .原文: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译文: 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都是我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说:“哪有事情办不成的?!”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后来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带上了六国的相印。

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及点评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及点评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二、翻译: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滁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及点评古诗词鉴赏

三、点评: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

20、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德佑初年,江上告急,诏令天下起兵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哭泣,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位英雄都回应,集中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友人阻止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会遗样。但国家养育群臣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急难,征集天下军队,却没有一个人一匹马进京门,我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要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闻风而起的。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

.

第6篇:七上-八下文言文

初二语文复习讲义(八上-八下文言文翻译) 八上句子翻译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译文: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译文: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人琴俱亡》)

译文: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人琴俱亡》) 译文: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5.因恸绝良久。(《人琴俱亡》)

译文: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6.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译文:(小潭)由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 来露出水面。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 齐,随风飘荡。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 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1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

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译文: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译文: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1 1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15.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6.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如果(官吏)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八下翻译句子

1. 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5.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8.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9.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10.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1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用雕版印帽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12,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译:每人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13.其上以松、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 译: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14.满铁范为一板,持以火炀之。

译: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 1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译:如果只印

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16.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译: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17.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18.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译: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19.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译: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 2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全场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21.众妙毕备。

译: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2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2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里面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2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2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出其中的任何一处。 2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出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2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8.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29.中轩敞者为舱, 篷覆之。

译: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3 3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高高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 3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3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似的。 3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34.技亦灵怪矣哉。

译: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5、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6、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

37、 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

38、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39、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第7篇:2014年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内容翻译

Unit

P2,2d曼迪:莉萨,你还好吗?

莉萨:我头痛,不能转动脖子了。我该怎么办?我应该量体温吗?

曼迪:不,听起来不像是发烧。你周末干什么了?

莉萨:我整个周末都玩电脑游戏

了。 曼迪:那可能就是原因所在。你需要远离电脑休息休息。

莉萨:是的,我想我以同样的姿势坐的时间太久了而没有活动。 曼迪:我认为你应该躺下来休息。

如果你的头和脖子明天还疼 的话就去看医生。

莉萨:好的。谢谢,曼迪。

P3,3a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救了一位老人

昨天上午9点,26路公交车正沿着中华路行驶,这时司机看见一位 老人躺在路边。他旁边的一位妇女在喊救命。

公交车司机,24岁的王平,毫不犹豫地停下车。他下车问这位妇女发生了什么事。她说这个人有心脏病,应该去医院。王师傅知道他必须迅速行动。他告诉乘客,他必须送这个人去医院。他期望大多数或所有乘客下车,等下一班公交车。但令他吃惊的是,他们都同意和他一起去。一些乘客帮王师傅把这个人抬上了公交车。

多亏了王师傅和这些乘客,医生及时救了这个人。“令人难过的是, 许多人不想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想找麻烦,”,乘客说,“但是这名司机并没有考虑自己。他只想着救人一命。 P4 grammar focus

怎么了? 我胃痛。 下次你不应该吃这么多。

本怎么了? 他伤到了 自己。他 背痛。 他应该躺下休息。

你发烧吗? 是的,我发烧。/不,我不发 烧。/我不知道。

他牙痛吗?

是的,他牙痛。 他应该去看牙 医,拍一张X光照片。

她应该怎么办? 她应该量体温。

我应该在上面敷些药吗? 是的,你应该。/ 不,你不应该。

P6 ,2b他失去了手臂,但仍在攀登

阿伦•罗尔斯顿是一个对登山很有兴趣的美国人。作为一个登山者,阿伦习惯于冒险,在危险的运动项目中,这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有很多次,阿伦因为亊故几乎失去了生命。2003年4月26日,当他在犹他州登山时,他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境中。

在那天,当阿伦独自在山中攀爬时,他的手臂被压在一块掉在他身上的360公斤的岩石下。因为他不能挪动手臂,他在那里待了五天,希望有人能发现他。但当他的水用完了,他知道他必须做些什么来挽救自己的生命。那天他不想死。因此他用他刀砍下了右臂的一半。然后,他用左手把绷带绑好,以便不会失血太多。之后,他爬下山去求救。

失去手臂后,他写了一本书 叫做《进退两难》。它的意思是: 你处在似乎不能摆脱的困境中。在这本书中,阿伦讲述了做出好的决定和掌控自己的生命的重要性。他是如此热爱登山,以至于在这次经历之后他继续攀登。

我们有像阿伦一样的精神吗? 让我们在发现自己身处“进退两难”的境地之前,在我们必须做出 生与死的决定之前考虑考虑吧。

第8篇:于园翻译文言文翻译

于园是张岱所写的一篇文章,选自《陶庵梦忆》。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于园翻译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磥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月、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仪真汪园,葢石费至四五万,其所最加意者,为“飞来”一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万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就是一个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园子。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热情的招待我们。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成的假山。堂屋前面就是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又因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唧唧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全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心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第9篇:文言文翻译

《王徽之看竹不问主人》

【原文】王子猷①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②,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咏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③,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④。便令左右闭门,不听⑤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注释】①王子猷:即王徽之。②施设:准备饮食。③犹冀还当通:还希望王献之能打个招呼。④大不堪:实在不能忍受。⑤听:听任。

【译文】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设宴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径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是他竟然径直出门去了。主人实在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评析】竹林的主人本是对王徽之有赞赏欢迎之意,所以打扫门庭,准备好酒食,坐在大厅等候。谁想到王徽之却并不曾理会主人的一片好意,自己看完竹林就准备走,这让等候已久的主人终于按捺不住那股怨气了。于是便强行把王徽之留下了,而王徽之却为此而更加赏识主人,认为他们这样才是“豁达”的表现。

《史记·列传·滑稽列传》

[原文]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1)。出邑门(2),道飞其鹄,徒揭空笼(3),造诈成辞(4),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5),去我飞亡(6)。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7)。鹄,毛物(8),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9)。欲赴佗国奔亡(10),痛吾两主使不通(11)。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12)。”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13)!”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1)鹄:黄鹄,珍禽之一。(2)邑门:都门。 (3)徒揭空笼:只举着空的鸟笼。徒,只。 (4)造诈成辞:编造一套欺骗的话头。(5)饮(yìn,印)之:给它喝水。 (6)去:离开。亡:逃失。(7)议:议论、讥笑。 (8)毛物:生羽毛的东西。(9)信:诚实。 (10)佗:通“他”。 (11)此句是说:痛心齐、楚两国大王之间的使节由此断绝。(12)受罪:领受罪罚。 (13)信士:讲究忠信的人。 [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竭,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柳秀才》

[原文]明季①,蝗生青兖②间,渐集③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④,梦一秀才来谒⑤,峨冠绿衣,状貌修⑥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⑦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⑧出邑南。伺良久⑨,果有妇高髻褐帔⑩,独控{11}老苍卫{12},缓蹇{13}北度。即爇{14}香,捧卮酒,迎拜道左{15},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16},幸{17}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18},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19},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20}忧民所感。”诚然哉! 【注释】 ①季:一个朝代的末了。②青兖(yǎn):青州和兖州,都在今山东省。③集:落。后“尽集杨柳”中与此同。④署幕:衙门里官员住处。署,官衙。⑤谒(yè):拜见,请见。⑥修:长,高。⑦牝(pìn):雌性鸟兽。与“牡(mǔ)”相对。⑧治具:备办酒食。具,饭食,酒肴。⑨伺(sì)良久:等候了好久。伺,等候,探察。良,很。⑩帔(pèi):女子的披肩。{11}控:勒马。此处意为骑着。{12}苍卫:黑驴。卫,驴子的别称。{13}缓骞(jiǎn):慢慢。骞,跛,行动迟缓。{14}爇(ruò):焚烧,点燃。{15}左:旁边。{16}区区小治:区区,小,少。小,自谦词。治,指所管辖的范围。{17}幸:希望。{18}饶舌:多嘴。饶,多。{19}杨柳:即柳树。{20}宰官:县令。

【译文】 明朝末年,青州、兖州一带发生了蝗灾,蝗虫渐渐落到了沂水县。沂水县令很忧愁。退堂后躺在宿舍,忽然梦见一个秀才前来拜见。那秀才戴着高高的帽子,身穿绿色的衣服,身材高大魁梧,自称有办法防御蝗灾。县令问他有什么办法,秀才回答说:“明天,城西南路上有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母驴路过,她就是蝗神。你向她哀求,便可以免除蝗灾。”县令感到很奇怪。第二天,便备办了酒食,出到城南。等候了好长时间,果然有个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披肩,独自骑着一头老黑驴,慢慢地朝北走来。县令赶忙点上香,捧着酒杯,在路边迎拜,然后拉住驴子不让走。那妇人问道:“官人要干什么呀?”县令便哀求道:“希望您可怜可怜我这小小的沂水县,让它免于蝗口吧。”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了我的机密!应当让他自己来承受,我不损坏庄稼就是了。”于是喝了三杯酒,眨眼就不见了。后来蝗虫飞来时,遮天蔽日,竟然不往庄稼地里落,却全部落到了柳树上,凡蝗虫经过的地方,柳叶都被吃光了。县令这才明白,先前梦见的那个秀才就是柳神。有人说:“这是县官为民忧虑所感应的。”的确如此啊!(河北赵学生)

《蛇人》

【译文】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就没精打彩地走了。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小蛇才吃。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

一般对耍蛇人刷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才走了。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终不如小青好。这时,小青已长得比小孩子手臂都粗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长,身围有碗口粗。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二青也就放开了他。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后,往山中爬去。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间分开。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心意,况且它听从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几十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之下了吗。

周书《贺兰祥传》

【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所疼爱。贺兰祥虽然常在军队里,但经常聘请儒士,教自己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瑜。又进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都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朝友好来往,使者往来的时候,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与宇文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宇文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上一篇:自助游中国下一篇: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