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把握数学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化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在探究合作中, 发展思维能力, 形成数学技能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 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合孩子参与的活动, 注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探究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 倾听、质疑、发展、获得能力的提高。

1.1 充分合理利用信息,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教材中每一个信息, 呈现的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熟悉的或者是有趣的画面, 如何让学生从画面中发现数学信息是关键的第一步。我从开始上数学课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每种有几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慢慢的, 孩子们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画面, 观察事物。也可把课本上的信息图改编成动画片, 引导、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语言不多, 但充满了童话色彩, 孩子们学习得兴趣盎然, 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

1.2 创设竞赛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竞赛情境, 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如在课堂巩固环节, 创设这样的情景:动物王国里正在进行一场比赛, 想让我们当小裁判, 同学们愿意吗?这样创设情境, 既让孩子们展开竞赛, 有效地学习了当堂课的知识, 也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悬念, 培养了他们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激发了创造力。

1.3 创设生活情境,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新课标提倡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适当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做”数学, 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将知识“数学化”的过程。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动手操作, 既增加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强化了感知, 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了表象。有趣的操作既符合儿童的心理, 还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更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自主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1.4 合理使用多媒体,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运用, 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静为动,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等效果, 以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绘声绘色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使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形象, 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效果, 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趣, 达到“乐中学”“学中乐”, 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2 在实践中应用数学,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合孩子参与的活动, 注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 倾听、质疑、发展, 获得能力的提高。

2.1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 以活动促思维,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 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 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各种颜色的、大小不同的图形开展“折一折, 拼一拼, 剪一剪, 画一画, 说一说”的活动, 看谁拼得快、图案多。这种活动的确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他们有的拼出了房子、大树、小马, 有的拼出了美丽的风景画, 很有新意。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2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价值,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后, 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 课前让学生自备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商品, 并让他们自己标明价格, 贴在准备的物品上, 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 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 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 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在此实践活动中, 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 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3 提供学生合作交流与竞争的氛围, 学会倾听,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但由于独生子女容易养成惟我独尊的性格, 不会倾听别人, 不会欣赏别人, 因此, 实践活动中应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 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竞争, 能使他们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真理、对待荣誉, 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如“小小商店”这一课中, 让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喜欢的“柜台”中“购物”时, 学生买哪件商品, 买卖时如何讨价还价, 教师都应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去合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 这样, 既学会了倾听, 也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学得有趣, 讲得有劲,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2.4 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 如果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运用就等于不会知识。也就是说,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他们学会知识, 更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和运用知识。所以, 教师一定要运用好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学习素材, 比如说课本中的“填一填”“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数学广角”等内容, 这些实践活动侧重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这些内容的实践, 他们就能逐渐运用各种已学知识, 采取各种策略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上一篇:新时期医保核算分析下一篇:浅谈我国电价改革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