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2022-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的医疗设备、化学物质及高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医务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因此,充分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可有效防止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造成的各种危害。现报告如下。

1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 机械性因素 对全院42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医务人员均有针刺及锐器伤史,其中护士常见于针头扎伤或掰安瓿时玻璃划伤;外科医生最常见于缝合针扎伤、刀片割伤;其他人员也均因在操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引起不同的锐器伤。

1.2 物理性因素 ①噪音:主要来源于各类仪器设备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噪音不仅对人体听觉有明显损伤,对心血管也同样有损害,可导致高血压,同时使人烦躁、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②辐射及电击伤: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射线、光波、磁波等进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医务人员接触各类射线的概率大大增多,长期接触这些射线及光波可致癌,而且还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死胎等;由于大量的电器、仪器、设备投入临床,稍有不慎,可因短路、漏电、触电等发生意外事故。③紫外线侵害:紫外线灯辐射时,可引起过敏性皮炎、电光性眼炎及皮肤色素沉着等。④负重伤:由于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部分工作需要医务人员长久站立,低头操作,来回奔走、穿梭,推拉、搬运车辆或重物,且工作无规律,加班加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颈椎病、腰肌劳损等。

1.3 化学性因素

1.3.1 化学消毒剂污染 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引起皮炎、过敏、哮喘等;醛类可使细胞突变、致畸、致癌。

1.3.2 吸入麻醉药的污染 麻醉药主要有乙醚、安氟醚、异氟醚等,长期吸入微量的麻醉气体可影响肝、肾功能,可引起胎儿畸形、自然流产等,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及操作能力也产生影响。

1.3.3 细胞毒性药物的污染 配制化疗药物时及回收肿瘤患者用后的注射器、输液管等废弃物和排泄物时,操作者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口腔、黏膜等途径而受到低浓度药物的影响,日常频繁小剂量接触会因蓄积作用而产生远期影响,不但引起白细胞下降、自然流产率增高,而且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

1.4 生物性因素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飞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而且日常工作经常接触刀、剪、各种针头等锐器,由于传递、安装和拆卸,医务人员极易受到锐器伤,各种血源性传染病都可经医疗锐器伤传染给医务人员,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特强,一般0.004 μ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1.5 心理性因素 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医务人员每天精神都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节奏快,所面临的工作性质具有高风险、高强度、无规律性,长期处于此环境中易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加之整天面对痛苦不堪、忍受各种疾病折磨的患者,以及血淋淋甚至生死诀别场面的刺激,均可导致不良情绪,引起焦虑、烦躁、心理疲劳,甚至引起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性头痛、消化道溃疡等。

2 防护措施

2.1 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锐器伤主要由针头、刀、剪造成,是引起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止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首先要预防锐器伤的发生,操作中要做到:①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传递,不可用手装卸刀片及缝针,术中使用的锐利物品应放在固定的位置,术中传递利器时要放慢速度,术毕要将锐器物品放在锐器盒内。②处理针头时勿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使锐器面对着人,以免刺伤他人。③锐器物品使用后,不要放在操作台上,不将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不能将针头等锐器物丢弃于垃圾桶内,应将其放入专用的利器盒内,盒内装载不能超过3/4,并放在安全的地方。④一旦被锐器刺伤,要保持镇静,并迅速用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排出部分血液,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并报告院感染管理科,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定时追踪,进行医学观察。

2.2 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①防止或减少噪音。尽量做到操作准确、轻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各种仪器、设备,保持其性能良好,吸引器应做到即开即用,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加强巡视,减少报警发生率,保持室内安静[1]。②减少辐射和避免电击伤。接触各类电离辐射的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使用时注意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无法回避的人员应穿好铅衣,并在安全的范围内设置铅屏风,人员的安排要合理适当,次数均摊,避免短期内大量接受X线的照射,孕妇避免接触X线照射;经常对医务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讲座,严格按操作说明执行,用毕应先切断电源,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电,定期检查与维修,确保机器性能良好,如发生电击,应立即切断电源,送急诊急救。③紫外线照射消毒时,要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尤其是眼睛,若测试强度时要戴墨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消毒后30 min方可入内。④防止身体疲劳,工作中应重视姿势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保持良好工作姿势,做到省时省力,平时加强锻炼,减少静脉曲张,预防颈椎病及腰肌劳损[2]。

2.3 化学性损伤的防护 ①减少空气污染,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添置通风装置,完善排污系统,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在使用有刺激性消毒剂时,首先要做到妥善储存,放于阴凉处,避光保存;在配制时应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止消毒液喷溅到皮肤、眼内或呼吸道,一旦溅入及时清水冲洗,盛装消毒液的容器应严密加盖。②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减少麻醉气体溢出,将排气管安装到室外排出废气。③制定统一的化疗药物配制操作规程、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操作时要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护士打开安瓿时应垫纱布,溶药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以防粉末逸出,溶解后的药瓶要回抽气体以防瓶内压力过高,在抽药时针栓不能超过针筒的2/3,若有外露即刻用碘伏擦拭或用清水冲净,加强化疗废弃物的管理,废弃物应当用坚固的防渗漏戴盖的容器收集,并注明细胞毒性废弃物,由专人专通道运送至废物暂存间。

2.4 生物性损伤的防护 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树立血液是潜在危险的意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视为传染源,都要进行隔离,都要执行标准预防。②对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③凡是诊断、治疗、术前均要做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毒的抗体检测,凡是阳性者均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④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的清洁消毒是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⑤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收集、运送、暂存、处置流程。

2.5 心理性损伤的防护 加强心理训练,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善客观工作环境及工作待遇,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心理紧张,放松情绪,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增强职业自豪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侯爱荣.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家庭护士,2007,5(12B):707.

[2] 熊乐平,郑瑞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问题带给我们的思考[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3:2122.

本文编辑:徐 杰 2010-09-01收稿

作者:武秀敏

第2篇: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原因以及防护对策。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护理人员38名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我院外科、内科、妇产科以及儿科护理38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职业损伤情况。 结果 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心理因素,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 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是客观存在的,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职业危害事件,从而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 危险因素;职业损伤;急诊科;护理人员;防护措施

[

急诊科是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救治场所,在实施抢救过程中,急诊护理人员难免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各类化学消毒剂等,常需要在患者还未完全确诊前就要投入抢救工作,存在很大的潜在职业性损伤危险,如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或者防护不当,容易导致各类职业损伤[1]。2012年,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相关部门对护理学科专科护士就职业危害防控作了相关支持研究,本文现就护理人员常见职业危害以及防护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护理人员38名作为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7.3±4.1)岁;工龄 2~13年,平均(6.2±3.3)年,<5年10名,5~10年22名,>10年6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9名,护士25名。同时,同期选择内科、外科、儿科和妇产科38名工作年限以及职称相当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26.6±4.3)岁;工龄2~12年,平均(6.1±2.9)年,<5年11名,5~10年22名,>10年5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9名,护士25名。两组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年限以及职责配对,且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全面调查并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以及职业危害因素,同时针对职业损伤类型以及职业损伤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统计分析防护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职业损伤情况:睡眠障碍率、针刺伤率、职业性腰背酸痛率。分析观察组急诊护理人员的损伤因素,包括化学损伤、物理损伤、生物损伤以及心理因素四个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职业损伤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睡眠障碍以及职业腰背酸痛等损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急诊护理人员损伤因素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损伤危险因素主要分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以及心理因素,其中物理损伤占主要地位22例(57.9%),其次为心理因素6例(15.8%)。见表2。

3 讨论

3.1 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3.1.1 化学因素损伤 主要包括化学消毒剂以及细胞毒性物质因素两类。急诊科护理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较差,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戊二醛、过氧乙酸、甲醛等。这些药物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吸收,对机体产生慢性危害,如长期吸入还可导致中毒,引发呼吸道疾病、头痛、皮肤过敏等[2,3]。此外,化疗性药物对护理人员也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例如,目前临床广泛应用抗肿瘤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杀伤或者抑制癌细胞,但同时也对正常组织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长期间接或者直接地接触到这些药物,将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此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用药配置以及注射等工作,与各类药物接触,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时间接触各类药物可能致畸、致癌、女性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甚至流产等[4]。

3.1.2物理因素损伤 ①电离辐射:相关研究表明,小剂量频繁接触或者大量接触放射线均对人体具有致癌或者致畸作用。急诊科患者往往因病情危重而需要进行X线片、CT以及介入治疗等,尤其是经常需要进行床旁X线片检查,使得协助摄片的护理人员长期受到放射辐射。护理人员在X线、激光及同位素等放射性元素和各类医疗器械的辐射环境中,可能导致护理人员的造血功能低下、神经功能紊乱、月经功能紊乱、生育功能降低、胎儿畸变甚至诱发肿瘤等[5]。此外,由于急诊科患者较多,人员流动量较大,常需要采用紫外线照射对治疗室、换药室以及病房等进行空气消毒,辐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而吸入臭氧过多可导致中毒等[6]。②噪声污染:急诊抢救常存在各类噪声污染危害,例如救护车鸣音、呼吸机、X线机、洗胃机、各类监护仪器、患者的呻吟以及家属吵闹等,均可产生大量的噪音。据相关研究表明,噪音强度在50~50 dB时,即可干扰人体,甚至会产生吵闹感。实际上,急诊科护理人员常处于噪声强度在90 dB以上的环境中,容易引起耳鸣、头痛、听力下降、睡眠障碍以及情绪低落等不良症状,引发人体心血管、内分泌以及听觉系统等发生不良生理变化,进而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反应迟钝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状,甚至可能降低其语言清晰度。若过长时间处于这种高噪声环境下,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6-8]。③锐器伤:锐器伤是医院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本组锐器伤占物理性损伤的54.5%。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7.5%的护理人员曾有过院内锐器伤经历。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工作行为不规范,如肌注、静注、抽血等,此外,个人的不良操作习惯也是引发锐器伤的原因,最常见的有徒手掰安瓿或者在结束抢救以后清点使用过的废弃安瓿时不够细致,导致意外锐器伤。锐器伤导致的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所具有的危险性远比皮肤接触或者黏膜接触等更大[7]。此外,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注射时,尤其是对躁动或者情绪激动前且不愿配合的患者实施注射或者拔针时,由于患者挣扎、反抗等,容易抓伤护理人员和引发锐器伤。④意外损伤:急诊患者较多,护理工作强度大,工作频率较快,容易造成各类意外损伤。例如在搬运或者护送患者过程中,为争取抢救时间,往往容易因跑动过快造成肌肉拉伤或者扭伤等,长期输液室下蹲过久、突然改变体位等均可能引起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3.1.3 生物因素损伤 急诊科患者较多,流动量大,且病情较重,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明,所患病种不明。护理人员长期与患有各类疾病的患者接触,存在较大的职业性疾病危害。如接触存在严重的开放性损伤、不明原因的毒物中毒、濒临死亡以及传染疾病患者等,均可引起生物性損伤。急诊常需要争分夺秒地施救,时间紧迫,护理人员往往来不及进行自我防护就要投入到抢救工作中,进行各类气管插管、洗胃、吸痰、静脉穿刺以及止血包扎等,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以及伤口分泌物等,这些都将增加护理人员的感染率[9]。此外,院内空气污染、人员流动也是促进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因素。另有部分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或者存在侥幸心理,在操作过程中不佩戴手套、口罩等,都将增加感染风险系数。

3.1.4心理因素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工作量非常大,加之各类新医疗技术、仪器设备、抢救治疗手段等的使用,都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大多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护理人员产生疲劳、紧张、睡眠障碍等,导致工作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降低[10]。此外,急诊科的突发事件较多,护理工作繁重,而在抢救过程中,往往会因各种因素导致医疗纠纷,这些都给护理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护理人员情绪低落,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情绪不稳定,尤其是护理人员在值夜班时,由于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如果急诊患者较多,护理人力资源紧张而未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解释治疗原则,而是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施护,难以完全兼顾,部分患者及家属往往不理解,容易引起护患纠纷。部分家属过于冲动,辱骂甚至殴打护理人员,不仅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且将给护理人员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3.2 防护对策

3.2.1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树立护理观念并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对防止护理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所有患者的体液、血液等,无论是否有感染性,均应采用各类防护设备尽量屏蔽,以减少护理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自觉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等,同时,养成护理操作前后洗手的习惯。此外,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保管好各类物品。所有医疗废物均按照相关标准分类管理并作明显的标志。建立并完善职业暴露报告制度,积极为职业损伤护理人员提供经济以及制度方面的支持,同时也便于总结常见职业损伤及高发环节,有利于医院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可疑感染,应立即上报并进行早期预防,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实施跟踪检查,避免感染发展[11,12]。

3.2.2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是有效预防急诊科职业危害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并充分认识到急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职业危险,并竭尽全力完善相关的急救设备以及防护设施,为医护人员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的上报体系,积极开展和改进防护措施,全面降低职业感染风险[9]。并应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预防性的防护措施。指导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积极地调整自我的心态,并严格按照护理操作程序施护,沉着冷静地面对和处理各类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而将危害降至最低。

3.2.3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应严格护理操作规程,并合理地使用各类防护用品。并应加强消毒剂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使用,避免因消毒剂泄漏或者使用超量导致职业危害。同时,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佩带手套和口罩,必要时还应佩戴眼罩,避免消毒剂溅入眼内或者腐蚀双手。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洗胃时,相关护理人员应戴手套、棉口罩以及围防水围裙等,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及血液等。同时,还应经常开窗通风,严格消毒杀菌工作,以维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发生感染。

3.2.4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应加强物理性危害的防护,尽量避免接触X线照射。当开启紫外线进行照射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离开,且切勿直视紫外线光源。结束消毒后,应及时开窗通风。在护理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使用过的缝合针、注射器等锐器,以免发生锐器伤。如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挤出少量的血液,并用0.5%的碘伏清洗伤口并包扎好,同时应尽早进行抗体检测。如果所接触的患者患有乙型肝炎,应在24 h内及时肌注100~200 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皮下注射10~20 μg的乙型肝炎疫苗。需减轻噪音污染,尽量选择功能好、噪音较小的仪器设备,定期为各类转运床、推车以及轮椅等的活动部件涂抹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声。

3.2.5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首先,应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在治疗传染病患者时应严格落实隔离措施,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并应合理地组织护理工作,对于存在传染风险的患者,应按照相关规定安排专职医护人员予以治疗和护理,避免安排存在手部外伤、呼吸道感染、皮肤疾病以及免疫力不强的医护人员参与护理。严格护理操作规范,佩戴好相关的防护物件,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隔离和消毒工作。对于不配合医护工作的患者,应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以免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刺伤、抓伤护理人员,引发血液传播感染。

3.2.6 心理危害的防护 加强各级、各类安全培训,以完善医护工作者职业防护措施,并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强化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对能力的培训,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心理咨询等,并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确保护理人员能保持愉快、健康、积极向上的心境。可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交流抢救心理感受,或者组织开展一些娱乐活动等,使医护人员身心放松。尝试开展护患双方角色互换活动,使患者与医护人员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减少护患纠纷,从而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疲劳[13]。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调节,维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人际关系,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减轻自身心理压力,并缩短弯腰的时间,减少职业性腰背酸痛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培养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从容地处理各类故障及护理问题等。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并加强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工作。同时,应加强自身锻炼,并多进行有氧活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并增强自我抵抗力,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并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工作压力。

总之,急诊科护理特殊性较强,存在大量的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严格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技术操作规程等,改善医护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危险因素防护,有效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彩云. 浅谈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防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6):567-568.

[2] 贾美玲,王静. 浅谈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J]. 吉林医学,2011,32(23):4923-4924.

[3] 马振梅.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原因及对策[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94.

[4] 袁曼萍.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J]. 中外健康文摘,2011,8(10):290-291.

[5] 张新征. 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74-77.

[6] 王娜.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3):16-18.

[7] 任明香.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3):177-177.

[8] 祁康宁,康慧清,刘东军,等.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J].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290-291.

[9] 王亚娟.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范[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59-260.

[10] 朱松. 浅谈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J]. 医学信息,2011,24(2):297.

[11] 王爱丽,叶凤丽,卢琳琳等. 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286-1287.

[12] 朱袁青,瞿伟莉.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8(1):64-66.

(收稿日期:2013-04-23)

作者:金爱玉 张月平

第3篇:浅析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措施

摘要:由于医务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临着各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将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的进行,同时对护理人员造成严重的心理社会负担。我们对近年来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完善职业暴露相关制度、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依从性、增加安全针具的投入和使用以及护理人员心理资本建设对促进职业防护的重要意义,提示管理者和护理人员从多角度加强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1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研究现状

1.1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类型

主要分为:(1)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 ; (2)放射性职业暴露;(3)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4)其他职业暴露。其职业暴露程度分为一级暴露、二级暴露和三级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主要是护理人员从事放射性相关工作以及接触了接收ECT检查、PET-CT检查以及粒子治疗的患者。化学性暴露主要是护理人员使用化学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浸泡及消毒时发生的间接接触以及由于治疗的需要,护理人员频繁接触化疗药物也会造成眼部和鼻腔口腔黏膜的损害"。在1项为期1年的横断面研究中指出医务工作者接触血液和体液后的感染率高达65.3%,同时有研究指出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占比达46.85%,其次是丙型肝炎病毒(13.99%)、梅毒螺旋体(9.09%)和艾滋病毒(4.90%),提示應加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监测和防护。

1.2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种类

暴露种类包括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整理诊疗器具/医疗废物、采血时),皮肤黏膜接触和其他类型(主要是由抓伤、咬伤导致)。其中针刺伤是最主要的暴露类型。据WHO 2002年报道,全球每年大约有200万人由于锐器致皮肤损伤而发生感染性疾病1。我国锐器伤监测调查中发现锐器伤的护士上报率为64.9%。针刺伤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黄惠玲等1对全球医护人员针刺伤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文献研究中,测算出每次针刺伤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消耗花费达到747—2 173美元,并且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无形成本难以估计,因此其造成的经济负担存在低估的可能。

1.3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地点

医护人员的锐器伤主要集中在普通病房的治疗室(43.75%),其次是手术室和加护病房。由于多数治疗准备和最终治疗材料集中在治疗室,其他各种化疗药物和消毒材料也在治疗室进行,护士们越来越容易受到化学损伤和尖锐的仪器损伤。因为其部门的特殊性质,手术室需要接触大量尖锐的仪器,如手术刀、缝线钳和剪刀。护士很容易被污染血液和体液的仪器损坏,导致各种血液传染病。研究表明,手术房急性仪器损伤的发生率为22.2%— 26.7%。

1.4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易损伤部位和发生环节护理人员

调查显示90%的医护人员是被针头伤害6%是使用外科手术器械。护士在使用前、使用过程中以及通过将笔尖放入剪贴板,容易损坏三个后处理链接。其中,锋利工具加工前的刺伤概率最高。大部分是在手术后将针头帽放回并分离注射器的过程中进行的刺伤。可能是由于手术后忙于开展其他治疗活动,最终缺乏对不负责任的护理人员的材料,对护士的缺乏认识等因素造成的。伤的主要部位是手指、手腕和手掌。因为右手是普通的手,所以右手受伤的可能性最高。

2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为了有效地控制工作场所的伤害,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不同层次的护士具有不同的保护知识,因此应加强针对性地培训和教育,这些培训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感染、危险药物的暴露和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教学和培训方法包括特别授课、集体宣传和教育、推广教育、图像、广播、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教学。一些研究人员表明,医疗机构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对于卫生人员预防商业暴露非常重要。

2.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树立全面防护的观念

考虑到医疗机构可能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和心理社会风险,制定并改进相应的商业暴露保护条例和条例,以便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和保护措施,并反馈流行病学数据。同时,要求护士严格按照不同的制度进行工作,改变护士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定期或不规则地进行检查,并把可靠性作为对护士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内容的评估作为医院管理者,首先要树立全面保护的管理理念,以护理安全为文化,营造护士的安全氛围,唤起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护士的安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环境的伤害。

2.3 增加安全防护设施,改善医疗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人员应更加重视业务暴露的保护,充分认识业务暴露的危害,为护士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改善前置期间的各种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降低工作条件暴露在血液中的可能性。根据疾控中心的统计使用安全可靠的医疗仪器可以有效减少62%的急性伤害。此外,必须定期检查医院的防护设备,并及时修复损坏的设备,以减少噪音、辐射和其他损坏。护士工作时间安排应科学合理,通过人性化管理,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安全,也有利于病人的安全。医院应继续加强安全设施,改善医疗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场所的暴露,避免差错和事故。

3结语

伴随着健康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地实施职业防护,减少工作场所的暴露,确保护理人员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这个负责一般女性群体的专业群体来说,该群体值得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护士专业保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做多中心横向研究,运用心理技术减轻护理人员群体压力,垂直研究心理资本团队建设的成效,以减少业务暴露,强化业务保护,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克英, 冉文, 谭芸,等.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13(1):3.

[2] 曲凡芬.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知识调查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 13(6):2.

[3] 陈莉, 孟长秀, 薛均,等.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作者:齐悦

第4篇: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职业损伤因素:1生物性因素:病毒,细菌2化学性因素3物理性因素

4心理社会因素

1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1.1洗手: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1.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

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

1.3戴手套

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

1.4穿、脱隔离衣

隔离衣每天更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或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2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2.1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区携带者

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严格遵守隔离原则采取隔离措施。

2.2按规定程序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

所有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医护人员误伤或在运送途中流失。

2.3环境储源的防护措施

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在有明确感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第5篇: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一、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体液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中。

2、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在固定的坚硬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3、禁止将针帽套回用过的针头。

二、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3、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4、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

1、乙肝病毒(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丙肝病毒(HC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丙肝病毒(HCV)抗体,丙肝病毒(HCV)阳性者需要检测丙肝病毒(HCV)-RNA证实。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肝病毒(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也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三、艾滋病(AIDS)防护管理

1、加强护理人员有关预防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效防护措施。

2、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时必须戴手套。接触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具或物体表面时也必须戴手套。接触每一个患者后要更换手套。

3、脱手套后必须立即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4、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应先采取措施保护破损伤口,再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可能出现血液或体液飞溅的操作时要带口罩、眼罩或面罩,避免口、

鼻、眼粘膜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当可能有大面积飞溅时,还应穿具有防渗功能的隔离衣。

6、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

7、使用后的空针、针头、输液器等单独存放在密闭、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外套黄色垃圾袋。

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禁止用手接触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

9、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渍,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将血渍全部覆盖,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进行清洁处理,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擦拭。

10、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化验标本应放在带盖试管内,再放入密闭容器内送化验室,防止标本在运送过程中溅洒。标本运送遵循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11、在运送阳性标本途中应携带消毒剂,以备意外。

12、如果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应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13、请感染科专家对伤口进行评估、处理及预防用药。

四、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或使用一次性围裙,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液的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

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

3、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

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5、不要将抽吸化疗药空针内的空气直接排到空气中。

6、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为患者更换输液时戴手套。

7、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三)废弃物处理:

1、废弃化疗安瓿、小瓶。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

2、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

3、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四)环境保护:

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

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3、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

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第6篇: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一、医疗锐器伤的护理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液体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中。

2、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在固定的坚硬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3、禁止将针冒套回用过的针头。

二、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不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传染病污染的锐器物体划伤或刺伤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记只挤压局部伤口,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3、污染眼部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4、有0.5%的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参考一下建议进行访视:

1、乙肝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立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查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2、丙肝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丙肝病毒病毒抗体,丙肝病毒阳性者需要检测丙肝病毒-RNA证实。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三、艾滋病防护管理

1、加强护理人员有关预防知识的学习,掌握有预防护理措施。

2、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液体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时必须戴手套。接触被患者血液、液体污染的器具或物体表面时也必须戴手套。接触每一个患者后要更换手套。

3、脱手套后必须立即洗手,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4、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破损伤口,再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可能出现血液或液体飞溅操作时要戴口罩、眼罩或面罩避免口、鼻、眼粘膜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当可能有大面积飞溅时,还应穿具有防渗功能的隔离衣。

6、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

7、使用后的空针、针头、输液器等单独存放在密闭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外套黄色垃圾袋。

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禁止用手接触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

9、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渍,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将血渍全部覆盖,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进行清洁处理,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擦拭。

10、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化验标本,应放在带盖试管内,在放入密闭容器内送化验室,防止标本在运送过程中溅洒。标本运送遵循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11、在运送阳性标本途中应携带消毒剂,以备意外。

12、如果不慎被污染时的针头刺破皮肤,应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13、请感染科专家对伤口进行评估、处理及预防用药。

第7篇: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 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定义: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务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 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该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进行消毒。

2、 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控办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 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

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4、 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 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 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⑤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 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勐腊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4年2月

第8篇: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 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 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面罩、眼罩、穿鞋套等防护措施。

(五) 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 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 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正确处理锐器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物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 ,戴双层手套、口罩,在生物安全柜中配置。

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

3、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

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5、不要将抽吸化疗药空针内的空气直接排到空气中。

6、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为患者更换液体时戴手套。

7、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三)废弃物处理

1、废弃化疗安瓿、小瓶。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

2、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

3、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四)环境保护

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

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3、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

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四、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4、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每年体检一次。

5、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6、职业病患者享有的权利

(1)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3)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

(4)职业病的确立应按照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执行。

7、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职业危害,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用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程度。

第9篇:职业健康防护措施

1.工程概况

1.1工程建设地点

本工程站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河东滨江新区中央, 处于湖滨东路与井冈路交叉口西北角。进站道路位于站区南侧,引接站区南侧的井冈路主干道,引接长度约为30米。 1.2工程规模

1.2.1、2×50MVA主变压器及相应的主变基础、防火墙、主变中性点设备基础及母线桥基础;1.2.

2、110千伏GIS主变进线间隔2个;1.2.3、10千伏出线12回;1.2.

4、10千伏无功补偿2×(3600+4800)kvar;1.2.5、生产综合楼一栋,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599m2;1.2.

6、事故油池一座,容积21m3;1.2.8、201.6米围墙,电缆沟1.4×1.4/1.2×1.2总长度约60米;1.2.

9、站区道路面积为705m2,消防小间一座,36m独立避雷针2基。 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

管理方针:学法,知法,守法;沟通,协调,和谐;保持,维护,改进;环保,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目标:无因工死亡事故、无重大行车事故、无特大交通责任事故、 3.危险源的辨别 .1办公过程

办公过程:超负荷用电、不注意防火、漏电 。

.2采购过程及采购产品

采购对环保有要求的物资前,未与合格分供方签订环境管理协议,对设计健康安全的物资供应方未提供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

3材料检测、试验过程:对环保有要求的物资未进行环保检测。

4施工过程

3.4.1平整场地:施工机械安全隐患

3.4.2临建设施:安装屋面檩条、屋面板时高处作业;临时用电负荷过大;工地食堂卫生;未按要求搭设,施工质量差。

3.4.3施工放线:高空坠物、“四口、五临边”防护等。

3.4.4护坡:边坡塌方、坑边坠物、打桩机械隐患、临时用电、超过2 m操作未系安全带、临时操作架存在安全隐患。

3.4.5土石方工程:自卸汽车酒后驾车、运输超载、土方坍塌、地下不明管线等。

3.4.6基础工程:边坡塌方、坑边坠物、雨雪天施工人员行走不便、塔吊指挥(操作)人员指挥(操作)不当。

3.4.7主体工程:防高空坠物措施不到位、支撑不牢、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塔吊指挥(操作)人员指挥(操作)不当、夏季施工人员中暑、塔吊附臂不牢、电焊不戴面罩灼伤面部、机具操作不当、“三宝”“四口” “五临边”防护不到位等。外架搭设安全隐患,施工电梯搭设、使用安全隐患。

3.4.8屋面工程:临边防护不到位、防水施工时注意防火及有毒物质、高温中暑。 3.4.9装修工程:操作架失稳、油漆等有毒易燃物质安全隐患、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外架拆除安全隐患、电梯搭设操作及使用不规范、“三宝”“四口” “五临边”防护不到位。

3.4.10防水工程:不注意防火引起火灾、防水施工时不通风引起工人中毒。

3.4.11水电通风工程:操作架不牢固、电焊操作工人不佩戴防护用品、管子码放过高、机械使用不当、超负荷用电。

3.4.12设备安装:指挥不当坠物伤人、指挥不当造成机械伤害等。

3.4.13施工设备使用:非专职人员上岗、无操作证(上岗证)、违反操作规程等。

4. 安全责任管理 1项目经理

(1)负责制定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政策,是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2)负责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3)负责项目全体人员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方面的提高。

(4)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及施工全过程的情况,制定本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5)健全和完善用工管理手续,录用劳务队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严格用工制度与管理,适时组织上岗安全教育,要对劳务队职工的健康与安全负责,加强劳动保护工作。

(6)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监督项目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设备、设施验收制度的实施。

(7)领导、组织施工现场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施工生产中不安全问题,组织制定措施,及时解决。对上级提出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要定时、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

(8)发生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与抢救工作,及时上报,组织、配合事故调查,认真制定防范措施,吸取事故教训。

2项目总工

(1)对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负技术责任。

(2)工程开工前,对项目所有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总交底。

(3)纠正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及制定其防护措施。

(4)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时,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随时检查、监督、落实。

(5)项目工程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时,要及时上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要组织上岗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认真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安全操作工艺、要求,预防施工中因化学物品引起的火灾、中毒或新工艺实施中可能造成的事故。

(6)组织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验收。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严禁不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设施投入使用。

(7)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

3安监部

(1)负责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企业的有关规定,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协助项目领导搞好安全施工,创建文明安全工地。

(2)负责组织危险因素的收集、整理及评价;负责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控制;负责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负责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3)负责编制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方案和职业健康保护措施;负责监督各部门职业健康方案的实施。

(4)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交流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5)深入施工现场各作业环境,按规定认真监督检查,掌握安全生产状况,纠正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如实填写日检表或记载所发现、须处理的不安全问题。

(6)检查发现的不安全问题除当即指令改正外,还要下书面整改通知,限期改正。

(7)对违章作业除立即制止外,情节严重的要处以罚款,对安全状况差的队组,提出处罚意见送领导研究处理。

(8)发现重大险情或严重违章,必须令其停工,迅速撤离危险区,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处理后方可复工。

(9)做好项目工程安全管理基础资料的收集,归档成册,建立健全建设JGJ59—99标准规定的十项安全管理资料和文明安全达标考核所需资料,建立特种作业工种和工伤事故台帐。

(10)派专职安全员开展安全检查、监督工作,严格执行项目部管理制度。

(11)负责现场食堂、宿舍、办公室的环境卫生。

4工程部

(1)贯彻执行职业健康方案,负责职业健康安全方案的具体实施。

(2)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任务特点,向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认手续,并对规程、措施、交底要求执行情况经常检查,随时纠正违章作业。

(3)经常检查所辖班组作业环境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做到不违章指挥,接受安全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安排消除不安全因素;发现现场存在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4)定期组织所辖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5)对工程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停止使用,并上报有关部门或领导。

5设备物资部

(1)负责物资采购的控制。

(2)贯彻执行职业健康方案。

(3)制定现场库房、领料发至制度,发放劳保用品。

(4)经常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抽查,检查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负责对施工车辆、操作人员进行备案,发现存在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4)负责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管理。

6劳务作业队负责人职责

(1)认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各项法规、规定、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班组人员工作,对本队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2)按制度严格履行各项劳务用工手续,做好本队人员的岗位安全教育,经常组织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监督本队人员遵守劳动、安全纪律,做到不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

(3)必须保持本队人员的相对稳定,人员变更,须事先向有关部门申报,批准后新来人员应按规定办理各种手续,并经入场和上岗安全教育后方准上岗。

(4)班前应针对当天任务、作业环境等情况向各工种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交底,施工过程中监督其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7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

(1)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积极参加安全活动,认真执行安全交底,不违章作业,服从安全人员的指导。

(3)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对新工人要积极传授安全知识,维护一切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做到正确使用,不准拆改。

(4)对不安全作业要积极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5.安全技术措施

5.1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与施工安全生产责任最为紧密。因此根据不同的施工作业人员,项目部确定了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并且制定严格的安全教育制度。

5.1.1办公过程:

(1)为避免办公室内用电安全,根据电缆负荷要求,将取暖、空调、电脑等用电设备分别配置电路。

(2)制定办公室临时用电规定制度,每天下班及时关闭用电设施。

(3)所有用电设备均设漏电保护器。

5.1.2采购过程及采购产品:

采购对环保有要求的物资时,应先与合格供方签订环保管理协议。对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物资供应方,应提供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 5.1.3材料检测、试验过程: 对有环保要求的物资,在使用前应先进行环保检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1.4平整场地:

机械施工区域,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机械倒车时,倒车后方应有人指挥。

5.1.5临建设施:

(1)安装屋檩条、屋面板时,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

(2)定期检查工人宿舍的用电情况、严禁私拉、私接电线。

(3)经常开启宿舍门窗,进行通风换气。

(4)放置防鼠药,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保证不低于2m2的人均使用面积。

(6)施工过程以及临建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1.6施工放线:

(1)作业时必须避让机械,躲开坑、槽、井,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

(2)机械运转时,不得在机械运转范围内作业。

(3)测量作业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作业时与其他人员协调配合。不准正对人员抡锤。

5.1.7护坡:

(1)在基坑临边防护栏杆应由上、中、下三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5m、中杆离地高度1.0m,下杆离地高度0.5m,所有栏杆刷红白间隔油漆,在基坑侧加设密目安全网。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另,基坑周边防护栏杆,夜间设置红色警示灯,间距不大于5m。

(2)上下基坑的地方搭设稳固安全的马道,马道坡度为1:3,马道两侧须设置1.2m高防护栏杆二道,坡道脚手板上钉防滑条,间距300mm,避免上下时发生跌倒。马道外挂绿色密目安全网。

(3)多人合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倒和塌落。

(4)钢筋笼起吊必须捆牢固,吊钩下方不得站人。

(5)基坑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护坡措施后,方可开挖。挖土应从上而下分层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土方开挖时,确保排水畅通,并特别注意边坡稳定,刮大风下大雪时要停止施工。

(6)基坑边2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2m以外堆土,其高度不得超过1.5m。

(7)土方开挖时要随时观测上方土壤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应及时放坡或加固。

(8)基坑按照《基坑支护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置观测点,定时进行基坑变形观测,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5.1.8土石方工程

(1)挖土应从上而下分层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2)基坑按照《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方案》采取护坡措施后,方可开挖。

(3)土方开挖时要随时观测上方土壤的变动情况,对基坑四周设专人进行监测,如发现有较大开裂或下沉等塌方危险时,应通知现场人员立刻撤离,并报告项目主管领导,由技术部门采取支护加固措施。

(4)土方开挖时,确保排水畅通,并特别注意边坡稳定,大风大雨时要停止施工。

(5)夜间施工在基坑周边设置足够的照明,并在基坑四周护栏上挂红色标志灯,任何人不得再基坑边和陡坡下休息。

(6)挖、卸土场出入口设交通疏导员指挥车辆,避免交通运输的堵塞,保证行人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夜间施工出入口保证良好的照明。

(7)汽车司机要遵守交通法规和有关规定,按指定路线行驶,按指定地点卸土;严禁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5.1.9基础工程:

(1)钢筋绑扎

①钢筋堆放应分散,规整摆放,避免乱堆和叠压。

②绑扎墙体、柱钢筋时应搭设适用的作业架子,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钢筋骨架上下。

③使用切断机断料时不能超过机械的负载能力,在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松料,手与刀口的距离不得少于150mm. ④绑扎基础钢筋时,应按施工方案规定摆放钢筋支架或用马凳架起,上部钢筋不得任意减少支架或马凳。 ⑤临边钢筋绑扎应搭设防护架。

⑥ 多人合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倒和塌落。

⑦绑扎好的钢筋,禁止在骨架上攀登和行走。

⑧绑扎圈梁、构造柱,必须在有外防护架的条件下进行,外防护架高度必须高出作业面1.5米,临边防护不系安全带不得从事临边钢筋绑扎作业。 ⑨ 不同长度钢筋不得混吊,必须两点绑牢保持平稳后起吊,防止单根钢筋坠落。

(2)模板

①必须按模板设计和安全交底的要求支模。

②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对模板进行监护,仔细观察模板的位移、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采取稳固措施。当模板变位较大,可能倒塌时,必须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离开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项目部。

③必须按模板拆除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作业,统一指挥,分工明确。

④模板拆除应经工长同意,操作时应按先外后里分段进行,严禁硬撬、硬砸,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送到指定地点,清理隔离剂,按规格堆放整齐备用。严禁使用大面积拉、推的方法拆模。

⑤暂停拆模时,必须将活动件支稳后方可离开现场。

⑥大模板堆放时,应背对背堆放,严禁平行堆放。

⑦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在没有固定好之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否则模板受外界影响容易倒塌伤人。

⑧高空临边作业时,有高处坠落和掉下材料的危险,支模人员上下应走通道,严禁利用模板成栏杆、支撑上下;站在活动平台上支模,要系好安全带,工具要随手放入工具袋内,禁止抛掷任何物体。

⑨拆模后需要局部支撑的和使用早拆体系的支撑杆必须顶牢,不得松动,防止支撑倒下伤人,高处作业严禁投掷材料。

(3)混凝土浇筑

①溜槽和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 ②混凝土料斗的斗门在装料吊运前一定要关好关牢,以防止吊运过程中斗门混凝土坠落伤人。 ③混凝土输送泵的管道应连接和支撑牢固,试用合格后才能正式输送,当出现泵送管堵塞时,应进行反泵运转,使混凝土返回料斗;当反泵几次仍不能消除堵塞,应在泵机卸载情况下,拆管排除堵塞。泵管转弯处,应增设防爆挡板。

(4)其他注意事项

①随时观测边坡稳定,发现异常,及时向项目部汇报。 ②做好坑边防护,防止坠物。 ③雨雪天施工马道上钉木条进行防滑处理。 ④塔吊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司机必须在得到指挥信号后才能进行操作,各动作操作前应鸣铃示意、操作时应注意力集中,不得与其他人员闲谈或做其他动作。

5.1.10主体工程:

(1)钢筋绑扎、模板搭设、混凝土浇筑等分项工程安全措施见本方案基础工程中的有关内容。当绑扎高层建筑的挑板外墙、边柱钢筋应搭设外架或安全网,绑扎时挂好安全带。

(2)做好临边、洞口的防护,以防坠落。

(3)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具体见机电部机械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内容。

(4)对于塔吊的附臂,必须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松动,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5)电焊工进行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面罩、并尽量站在上风向操作。

(6)夏季施工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工作,当温度过高时,尽量避免安排室外作业。

5.1.11屋面工程:

(1)做好临边防护工作,在屋面四周搭设水平兜网一道。

(2)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加强防火意识,避免屋面防水材料着火。遇六级以上大风雨严禁施工。 (3)浇筑梁、柱时混凝土应设置操作台,不得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使用振动器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有问题及时更换。

5.1.12水暖电通风工程:

(1)严格按搭设规定搭设支撑架。

(2)电焊操作工人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并持证上岗。 (3)管子码放高度控制在2m以内。

(4)机械使用严格按机械操作规程施工。

5.1.13周边临近原有建筑、道路、架空线缆的安全保证措施:

(1)基坑开挖、支护阶段和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对周边临近的原有建筑(东侧和南侧的二层建筑、北侧的地铁通风口)和南侧后桃园胡同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点的设置和具体观测要求必须按照基坑支护专项安全方案进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

(2)架空线缆下部结构仅为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对线缆无影响,周边原有建筑和道路较近,塔吊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①由于工程周边建筑物较近(12层建筑最大高度40米),要求塔吊安装后一次起升到其最大的自由高度,即51.7m(14个标准节),超出周边建筑物高度,保证施工安全。

②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塔吊操作安全,作如下要求:

a、塔吊大臂不得向二环路上转动,如有特殊情况,需向生产部门和安全部门申请,并设专人看护。

b、塔吊吊物时先起钩,起钩高度不少于15m,然后变幅,确保吊物在半径为40m的范围内方可转臂吊运。

c、塔吊运行时任何情况下正南方和正西方小车不得超出半径50m的范围,以免对架空电线造成影响;信号工必须随时监控钢丝绳、吊物与高压线距离,必须保证在6米以外。

d、在塔吊大臂上,半径40m处安装绿色小旗一面,50m处安装红色小旗一面,作为标志以便控制吊物范围。

5.2季节性施工安季节性施工安 5.2.1夏季防中暑措施:

(1)现场办公室安装空调降低室内温度; (2)气温过高,停止施工; (3)为工人煮绿豆汤,以防止中暑; (4)发放防暑降温物品。

5.2.2雨季安全措施:

(1)塔吊、电梯的顶部设置避雷针,防止雷击。 (2)边坡设置位移、沉降观测点,随时注意边坡稳固,防止塌方。 (3)在脚手架上施工必须穿防滑鞋。

(4)现场所有用电施工机械必须具有防潮措施,不得在雨天室外作业。

(5)高空操作人员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要穿胶底鞋,不准穿硬底鞋上高空。

5.2.3冬季安全技术措施:

(1)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塔吊停止作业。 (2)安全部门在冬施前要组织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培训,提高冬施安全意识。 (3)加强安全检查,严禁施工现场材料乱堆乱放。发现易燃、易爆、危险品存在隐患的,责令及时整改并及时复查。 (4)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修好生活区与施工区的出入通道,做好防冻、防滑、防煤气中毒、防爆等工作。及时处理地面的积水,防冰面滑倒伤人。 (5)冬施期间,上人坡道要钉防滑条,作业人员要随时注意防滑,项目经理部要派专人打扫,清除现场和通道内的积雪等,上班前要派专人打扫脚手板和施工环境的积雪霜等,否则不准施工。 (6)大雪后必须将架子上的积雪清扫干净,并检查马道平台,如有松动下沉现象,务必及时报告项目领导,并及时处理。 (7)各种机械要有专人管理,上机操作者要有考试合格证,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禁止违章作业。

(8)施工时如接触热水、汽源等,要防止烫伤。

5.3安全技术交底

5.3.1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部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即开工前全面安全技术交底。

5.3.2各工种配合施工时,施工队长、工长要向有关班组长进行交叉作业安全交底。 5.3.3班组长每天要对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并填写签字形成安全交底资料。

5.3.4每周综合安保部部长对施工人员进行综合安全交底。

6.安全装置、设施、职业病防治设备 6.1安全装置

(1)建筑物外防护架:

①采用外径48~51mm、壁厚3~3.5mm,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缝的钢管搭设,钢管的表面必须刷油漆。

②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搭设前由工长对其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确定一名监护人员。

③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雪、大雨及夜晚应暂停脚手架作业,大风雨前后要对脚手架进行全面的检查,雨雪过后及时清扫积雪、积水,并采取防滑措施。

④安全网颜色为绿色,规格统一,不得有任何破损,大风后对外架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架管必须统一刷黄色油漆,网眼必须百分之百绑扎到位。

⑤施工脚手架必须保证横平竖直,垂直度不大于2‰,小横杆伸出外架10cm,不得多或少,必须采用卷尺和吊线的方法进行验收。

⑥因作业必须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立即恢复。

⑦外围护架首层设置双层防护网,以上每四步架子设置一道防护网,作业面必须设置一道。

⑧具体外架搭设见本工程《外架搭设施工方案》。

6.1.2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

①在基坑四边防护栏杆上、洞口、临边处挂“危险”警示牌;

②进入现场的显要位置过“佩戴安全帽”、“禁止吸烟”等标志牌;

③临时通道处挂“安全通道”;

④在易燃物品堆放场地挂禁止“禁止烟火”;

⑤在仓库内设“仓库重地严禁烟火”的警示牌。

6.2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

6.2.1防护设备: ①镶有特制防护镜片的面罩;②鼓风机;③纱布口罩、过滤式防尘口罩;④塑料专用手套;⑤护耳塞;⑥绝缘手套、绝缘鞋。

6.2.2事故应急措施

①现场配备碘酒、纱布等急救物品。

②报警: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a.内部报警。要简述说明出事地点、事故情况、报警人姓名;b.外部报警。必须详细准确的报告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现状及报告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 ③应急措施:

a.在发现事故或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应急方案立即进行自救,若事态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救援队伍求助。

b.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生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后,再采取紧急措施。

c.事故发生后,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体,防止事态扩大。

d.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e.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或意外伤亡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f.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或意外伤害事故的人员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疗观察。

g.密切配合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急救工作。

④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在24小时内填写《应急准备和响应报告书》。

6.2.3噪声控制设施

搭设木工棚用以隔声;使用低噪音振动棒、电锯;夜间施工尽量安排无噪音工作,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早8:00~晚10:00间施工,卸材料时不得野蛮施工,尽量减小声响。

6.2.4防暑设施

办公室安装空调,食堂每天给工人煮绿豆汤进行防暑降温。项目配备一定的防暑降温药品,并存放在综合安保部处。

6.2.5卫生设施

①在项目食堂设置消毒柜,食堂水池满贴白色瓷砖,定期检查卫生;②设放置灭鼠、蚊、蝇、蟑的药物;③购买冰柜,用以冷藏易腐食品; 6.2.6职业病防治公告栏,警示标识 在工地宣传栏上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加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6.3个人防护用品

6.3.1安全帽:必须经国家指定的监督检验部门按标准进行签鉴定,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生产。每顶安全帽上都应有以下三项永久性标记:制造厂名称及商标、型号;制造年、月;许可证编号。

6.3.2防毒(尘)面罩:进行防水、倒运水泥等有毒、有扬尘的施工时,必须佩戴防毒(尘)面罩。

6.3.3防护镜:进行电焊、混凝土剔凿等施工时必须佩戴防护镜。

6.3.4防护鞋、手套:

6.3.5防坠落护具:在临边、洞口、操作面外维护架外立面设置安全网;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 8.职业病防治及操作规程 8.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为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在易发生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和医疗急救用品。

(2)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均应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每隔半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必须调离。

(3)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测,保证检测系统正常运行。

(4)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发现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须在4小时内向项目部主管部门报告,并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执行。

8.2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8.2.1进行水泥搬运、搅拌水泥砂浆、上料的人员必须佩戴防尘面罩,以防止水泥尘肺病。

8.2.2电锯、切割机操作人员要佩戴护耳罩,以避免噪声聋病。

8.2.3电、气焊工作业时,必须戴防护镜,防止灼伤眼部,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尽量选择上风方向作操作以防锰中毒,。

8.2.4进行防水、油漆作业时,必须保证通风良好,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以防中毒。

8.2.5复印机应放在通风的位置,不用时及时关闭,尽量减少硒鼓毒害。

8.2.6夏季施工时,注意防暑降温,温度超过40℃时,必须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9.安全生产教育

9.1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安全科、项目管理部对进场分包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与分包作业人员签订《作业工人安全保证书》。

9.2各作业班组应在新进入的现场开工前,对本班组作业人员进行班组入场教育,并填写《班组入场教育记录》,存项目经理部。对所有作业工人应进行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考试(每年一次),考试卷存档项目经理部。

9.3项目经理部对调换工种的操作人员,应针对其调换后工种的作业性质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填写《调换工种工人安全教育记录》,并进行考试,考试卷存档项目经理部。

9.4特殊作业人员的取证及复审培训,原则上送往所在地经委培训学校进行培训,中、小型机械操作工的培训取证由项目部安全科及机械分项目部负责。

10工伤事故管理

10.1项目部职工及分包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交通安全事故(包括重大未遂事故)均应及时、如实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10.2轻伤事故由项目经理部进行处理。

10.3重伤及死亡事故由项目部组成事故调查小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项目经理部及有关人员必须配合调查组的调查,重伤事故必须在24小时以内上报,死亡事故的上报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10.4工伤事故的处理遵循“五不放过”的原则,即原因查不清除不放过,责任不明确不放过,责任人员得不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上一篇:化工设计概论学习心得下一篇:主题党日活动年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