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推荐5篇)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篇1

发表时间:

2010-11-29 10:08:54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推荐

作者:韦美爱,胡素英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摘要】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 53 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45% 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发生在护士,发生 原因前三位是输液注射结束拔针时、手术和抢救病人时、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锐器伤和职业暴

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半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

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锐器伤

职业暴露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损害,常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我国

是肝炎的高发区,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由于医院特定的工作 性质,使医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国家卫生部 2004 年 4 月发布了《医务人员艾滋

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预防 HIV 感

染的警惕性,同时对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增强防范意识和了解防范措施。

医院职工对职业危害越来越关注,笔者就我院 53 例锐器伤和职业暴露调查追踪结果作如下报告。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 年 1 月~ 2007 年 6 月医院在岗职工,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保洁 员、行政后勤人员等。

1.2 调查方法

医院职工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后填写医院设计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登记 表》,登记表内容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工作类别、工作年限等,以及暴露情况,如暴露原因、方式、利器类别、损伤程度、处理方法等。

1.3 统计方法

计算构成比。结果

2006 年 1 月~ 2007 年 6 月共收到锐器伤和职业暴露报告 53 例,其中锐器伤 46 例,7 例为

黏膜暴露。

2.1 锐器伤与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

见表 1。表 1 53 例锐器伤与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

2.2 锐器伤与职业暴露人员工作年限

见表 2。

2.3 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原因

见表 3。

2.4 刺伤锐器种类 依次为输液头皮针 20 例

(43.48%),注射针 14 例

(30.43%),血糖仪针头 4 例

(8.70%),缝合针 3 例

(6.52%),手术刀片 3 例

(6.52%),玻璃划伤 2 例

(4.35%)。

2.5 锐器污染情况

HBV 阳性 14 例,HIV 初筛阳性 8 例(最后确诊阳性 1 例),HCV 阳性 2 例,HCV 阳性合并梅毒 2 例,未发现血源性传染病 17 例,未做检查 10 例。

2.6 处理后追踪观察结果

例锐器伤和职业暴露患者受伤后 1 周、3 个月、6 个月追踪检查

乙肝两对半、血检五项,均为阴性。表 2 53 例锐器伤与职业暴露人员工作年限表 3 53 例锐器伤

与职业暴露原因原因分析

3.1 医生和护士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护士是发生针刺及感染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 群体 [1]。本次调查发现护士是医院锐器伤最多的工种,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这与锐器接 触率有关,护士承担各种注射、整理利器等工作。其次是医生,在医院,医生和护士是维持医院

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管理部门在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学习标准 预防知识、监测职业暴露人群时,应重点关注医生和护士。

锐器伤高发生率在低年资职工,发生 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

3.2 针刺和锐器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

职业暴露包括经皮损伤暴露和黏膜接触暴露

两种,其中又以经皮损伤暴露为多。本次调查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中,皮肤、黏膜接触暴 露 7 例,针刺和锐器伤 46 例。这一结果与国内针刺伤发生率报道 [2] 一致。表 3 显示,医护人员

发生职业暴露时正在执行的操作多与针头和锐器有关,大多是在工作中不慎被针头、刀片、玻璃

等锐器刺伤。其原因除工作忙、不小心、操作不规范外,还与处理锐器环节不合理、不使用防护

设备有关。因此,如何科学地调配和应用人力和物力资源,医院相关领导的重视和介入是关键。

3.3 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协

本次调查锐器污染情况发现,超过一半确 定为含传染病人血液、体液,有些患者出于保护自已的隐私权而拒绝检测,无法确认其感染状况,难以采取针对的预防治疗措施,对暴露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本次调查追踪观察结果 53 例暴

露者目前暂未发现被感染现象,但有些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潜伏期数年,对发生暴露者的心理影响 有时是长期的,甚至影响到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及时给予关心和心理疏导,承

担相关的治疗检查费用,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范

4.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职业暴露的防护关键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目

前,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已被多个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3],不同层次 的医务人员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因此教育培训应具有针对性。

4.2 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锐器伤的重要环节 锐器伤虽然不可完全避免,但有 62% ~ 80% 是

可以通过采取措施预防的 [4]。推广 “

标准预防 ”,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 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遵守安全操作和指引。科

室应备足防护用品,包括眼罩、口罩、手套、隔离衣等,操作时做好防护。

4.3 暴露后处理

所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均按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职业暴露处理措施进行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

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果有伤口,在伤口四周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然后再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再以 75% 酒精或 0.5% 碘伏消毒创面。伤口紧急处理后,再根据病

人感染情况及伤者自身机体免疫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对于受 HBV 污染的锐器伤者,接

受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被 HIV 污染针头刺伤者,应及时向 HIV 职业暴露安全药品 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必要性方案。

4.4 加强针器废弃物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

锐器伤多发生在操作后的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 过的针头的过程中、以及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针器收集盒时、回套针帽等,为避免针刺伤的发 生,护士在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及时放入密闭式的锐器收集器,严禁回套 针帽操作,强制性要求使用锐器收集盒。

尽管防护用品及锐器箱等是成本性支出耗材,但使用这

些产品可增加安全性,科室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与发生 1 例导致血源性感染疾病职业暴露所致的

人力财力损失相比,使用安全产品的花费要少得多。

4.5 建立预防体系

常规对新职工进行上岗前体检,并做好疫苗接种。在职职工定期体检,除 HBsAg 阳性及抗-HBs 阳性外,其他医务人员按计划进行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员工的

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4.6 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管理体制

医院根据相关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锐器伤和职业 暴露的报告、处理、跟踪及反馈制度,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职业暴露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发生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医疗护理及后勤工作人员。

1.2 调查方法

采用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启动职业暴露评估小组, 根据暴露源的种类, 决定采取相应的强化免疫措施, 定期随访, 观察。

1.3 调查内容

调查在院所有医务人员、后勤人员, 包括实习生及进修生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锐器伤相关情况, 包括基本信息, 锐器损伤相关因素, 职业防护程度, 锐器伤后处理及评估等。

2 结果

2.1 暴露源种类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共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30起, 其中暴露源种类为HBV 15例, 占50.00%, HCV 7例, 占23.33%, 梅毒3例, 占10.00%, 其他5例 (暴露源不明) , 占16.67%。

2.2 人群分布

护士所占比例最高, 达22人 (其中实习护士5人) , 占73.33%, 医师4人, 占13.33%, 工勤3人, 占10.00%, 医疗废物收集人员1人, 占3.33%。

2.3 科室分布

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部门以普通病房为最多, 占73.33%, 其次为手术室, 占16.67%, 再次为门急诊, 占10.00%。

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后, 立即采取局部处理, 同时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开具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检查单, 并根据暴露源种类及医务人员自身情况, 采取相应处理, 经上述处理, 30起锐器伤, 未发生一例职业暴露后感染。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护士锐器伤职业暴露率最高, 为73.33%, 发生锐器伤最常见的地点是在病房, 最常见的刺伤器具是静脉输液针头, 采血针, 最危险的环节是采血后, 输液结束拔针后, 针头处置不当以及输液过程中局部肿胀需重新穿刺时针头放置不当, 其主要原因是, 人员少, 工作忙, 尤其是中、晚间值班, 工作量巨大时, 易发生, 二是每天接触大量的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及医疗锐器物机会多, 加大暴露的概率。三是实习护士初到陌生环境, 对各种医疗器具使用不熟练, 岗前培训不到位, 职业防护知识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 医师的锐器伤职业暴露率为13.33%, 最常见的发生场所是手术室, 最危险的刺伤环节是缝合针刺伤, 术中锐器传递, 手术者操作欠规范, 其次发生场所是急诊室, 多发生在清创缝合, 伤者不配合时, 如醉酒、斗殴引起的外伤缝合。

调查结果显示, 工勤及医疗废物收集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3.33%, 最危险的刺伤环节是医疗废物收集及处置过程中, 被未入利器盒的带血的针头所刺伤。

4 改进

加强培训,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采用医院感染管理科培训与科室加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对高危人群、高危科室进行强化培训, 特别要加强对实习生及新员工的岗前培训, 使人人知晓标准预防是经血传播疾病的有效防护措施。

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SOP, 并加强学习, 规范医务人员诊疗护理操作行为, 减少不良操作习惯,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全院强制使用利器盒, 并放在便于使用的位置, 禁止将损伤性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中。

强化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针对实际工作中个别医务人员超24h报告的现象, 加强职业暴露立即报告意识, 强调应在暴露后局部处理后的第一时间报告,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问题。

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措施 篇3

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由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有报告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

一.锐器伤的概念: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二.锐器伤后的处理

医务人员被接触过病人血液或体液的锐器造成皮肤损伤

1.伤口紧急处理 2.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3.用流动水冲洗 4.安尔碘或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三. 报告

1.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2.登记锐器伤表格并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预防保健科 3防保科立即通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评估刺伤情况并指导处理。锐器伤后应在4h内完成评估和处置 四.随访

1.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HIV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患者血液进行检查。防保科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免费化验单、疫苗(乙肝疫苗,防保科开具证明到医院药房领取)、药物(由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AZT、拉米夫定、双汰芝、茚地那韦)。2.追踪和随访:保健科负责督促锐器伤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随访时间见流程图。

3.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事故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事故当事人的情况。4.在锐器伤处理过程中,保健科和感染办要为锐器伤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五.伤口评估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们于2012年6月对我院临床科室在职护理人员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进行锐器伤职业暴露调查,将具有锐器伤暴露史的139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无锐器伤暴露史的127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护理人员锐器伤暴露后其身心症状变化。

1.2 方法

1.2.1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称、受教育程度、利器损伤程度、是否有污染性利器损伤、损伤后是否处理以及是否进行血液检测等问题。

1.2.2 SCL-90量表[1]。

对调查对象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分,因子分≥3分者判断为阳性。

1.3 方法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U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两组调查对象对照样本的年龄、工龄、学历、职称、婚否及所在科室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SCL-90量表测评结果

对观察组研究对象应用SCL-90量表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结果分别与国内常模及对照组比较[2]。观察组与国内常模各因子比较,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群体[2]。护士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为临床护理工作对锐器使用频率高、操作不规范,护士对职业暴露的伤害不重视、医疗机构过度采用注射治疗等。职业安全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医院管理的规范,护士对职业暴露在思想上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卫生行政部门已给予关注[3]。

*P<0.05,**P<0.01。

职业暴露是典型的职业应激事件之一。有文献报道,对于护士这一特殊群体,在职业暴露后具有心理障碍,表现为恐惧、无奈、悲伤和焦虑甚至抑郁[4]。杨慧等[5]的研究显示,大部分医护人员锐器伤后心理状态为无可奈何、害怕和焦虑,导致失眠、心悸、恶梦和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同时伴有很显著的不良情绪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锐器伤后应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危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没有职业暴露的对照组(护士)应用SCL-90量表评分,总分为(137.43±42.03)分,与国内常模(129.96±38.76)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U=2.06,P<0.01),其中强迫症状(U=2.85)、抑郁(U=3.57)、焦虑(U=2.01)、恐怖(U=2.15)及精神病性(U=2.48)5个因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明护士这一职业工作付出多、压力大及风险高,这一职业对护士的身心症状具有一定影响。而具有职业暴露史的观察组,应用SCL-90量表评分,总分为(140.67±45.20)分,与国内常模比较(U=2.6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SCL-90量表评分比较显示,在总评分(U=3.42)及抑郁(U=2.02)、焦虑(U=3.51)、恐怖(U=2.10)和偏执(U=3.33)4个因子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锐器伤后的职业暴露对护士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应对暴露后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以疏泄其负性情绪。

本研究证实了护士在锐器伤职业暴露后对机体在身心方面造成了重要影响,但对护士锐器伤职业暴露后进行心理辅导,是否会有效地减轻或降低因锐器伤职业暴露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33-49.

[2]郑晓澜,邸英茹,郭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3]彭凌,林燕,郑舟军,等.医务人员SI相关因素调查及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65-2467.

[4]彭凌,郑舟军,周月华.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06-107.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篇5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填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的28名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 计算构成比。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暴露物品、暴露过程、处理方法等进行追踪调查。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详见表1。

2.2 锐器伤害发生的操作环节

详见表2。

2.3 锐器被传染病血液污染情况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6例, 占92.86%;丙肝1例, 占3.57%;未污染1例, 占3.57%。

2.4 锐器伤害后的处理情况

详见表3。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高危人群

医师和护士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护士发生率最高与梁玉婵等[1]报道一致。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中存在人手紧、工作量大、轮班频繁、生活不规律等易引发职业暴露的客观因素;另外:防护意识、防护知识、医疗操作规范等存在差异, 特别是工龄≤1年的护士。

3.1.2 操作环节

操作环节主要是清理医疗废物, 其次是输液后拔针、穿刺、清洗器械、抢救患者过程破损皮肤接触患者血液、手术缝合等操作。伤害的主要原因: (1) 对高危因素认识不足, 忙乱中不够小心、细致; (2) 违规操作, 如徒手将针头拣入利器盒中、双手回套针帽等; (3) 环境因素影响, 如躁动、家属打扰、室内光线不足或抢救患者气氛紧张等; (4) 技术不熟练, 低年资护理人员对技术操作要领不娴熟等。

3.1.3 发生部位

发生职业暴露的部位主要是手部, 占85.71%。医务人员任何操作均离不开双手, 手是接触锐器最多也是最易发生暴露的部位。

3.2 对策

3.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

我院每年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5学时的培训, 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 如职业安全防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锐器伤害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物的管理、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等知识的培训。从而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防护能力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 减少职业危害。

3.2.2 规范操作

规范医疗护理作操流程, 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 是确保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同时推广“标准预防”, 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采取防护措施, 规范操作行为。及科室应备足合格防护用品, 改进操作室光线或灯光不足等, 尽量排除或减少锐器伤发生的客观因素。

3.2.3 加强医疗废物处置

使用后的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分类收集原则, 使用后的锐器立即放入合格的利器盒内, 达到2/3满时将其关闭、密封和处置。

3.2.4 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

所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 均按职业暴露进行处理: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如有伤口,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 然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0.5%碘伏消毒创面, 伤口紧急处理后, 再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及伤者自身机体免疫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我院发生职业暴露医护人员28例均未发生感染。

3.2.5 建立预防体系

常规对新职工进行上岗前体检, 做好疫苗接种。在职职工定期体检, 除HBs Ag阳性及抗-HBs阳性外, 其他医务人员按计划进行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提高医务人员的免疫力, 保护易感人群。

3.2.6 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管理体制

根据相关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职业暴露的报告、处理、跟踪及反馈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暴露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做紧急处理,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查找患者资料和尽可能收集患者血液标本并检测, 根据锐器种类、污染状况、受伤程度及伤者自身免疫状况等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并追踪观察≥6个月, 职业暴露档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统一管理。

总之, 从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出发, 提高全员防范意识, 改变不规范操作习惯, 规范医疗废物处置, 发生职业暴露时及时采取正确局部处理和预防用药等, 对预防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玉婵, 赵擎宇, 朱洁梅, 等.5年肿瘤中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2) :5052-5054.

[2] 赵丽霞, 杨乐, 宋舸, 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7) :1651-1652.

上一篇:是你让我感到温暖作文800字下一篇:小学语文《詹天佑》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