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篇1

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3.配合医生抢救。

4.迅速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恰家属未在,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5.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护理部或院总值班。

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医生值班护士长。

2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3向院总值班或护理部汇报抢救结果。

4抢救无效患者死亡,要等到家属确认后,再通知将尸体接走。

5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通知医生。

3没收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4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不得离开。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里状态。

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自杀,应通知医生立即赶赴现场,看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有则立即抢救。

2保护现场。(病房及病房外现场)

3通知护士长或院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处理。

4通知家属。

当患者发生坠床摔到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通知医生。

2在医生检查后,再搬动患者

3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检查等,及时治疗

4向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1通知医生。

2通知院内总值班

3通过家属查找

4患者回来后立即通知院内总值班

5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钱款需登记上交领导。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与抗过敏药物。

2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3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与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按要求上报检验科。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7加强巡视并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出所输液体,从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时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填写《输液反应申请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设备科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当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将患者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认真记录护理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当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3.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4.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与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接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血带,可有效的减少回心血量。

7.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8.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当患者发生化疗药液外渗时的紧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经医生同意后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4ml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疼的作用。封闭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

4.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阻止扩散。

5.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外涂喜疗妥,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

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当患者发生误吸时的紧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误吸时,立即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叩击背部,尽可能使误吸物排出,并同时通知医生。

2.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

3.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用建议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协助医生通知家属,并向家属交代病情。

6.做好护理记录。

当患者发生躁动时的紧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突然发生躁动,立即说服并制动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意外,并通知医生。

2.检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与镇静药物,约束制动。

3.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

当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夜间通知院总值班或护理部值班护士长。

2.同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免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

3.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4.24小时设专人陪护。

5.如果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时,应立即通知保卫科或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并考虑对患者采取躯体束缚,以防发生意外。

6.协助医生请专科医生会诊。

7.遵医嘱给与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出的血液。

2.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2%碘酊或75%酒精消毒。

5.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包扎伤口,观察伤情。

6.如果病人时乙肝、丙肝或HIV阳性者,要进行抽血送检标本。

7.上报到护理部的预防保健科,必要时进行预防用药。

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紧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转移同室的患者。

4.用过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院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过敏性休克的紧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所用药物,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

2.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若症状不缓解,遵医嘱每隔30分钟再次注射肾上腺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建立液路,补充血容量。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和抗组织胺药物。

5.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7.做好抢救记录。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

1)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2)给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生活用水。

2.突然停水后,夜间要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白天要与后勤保障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寻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解决。

2.如不能自行解决,立即找后勤保障科,肿物、晚上找院总值班。

3.协助维修的人员降水扫净。

4.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域或潮湿处,防止跌倒。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如遇抢救,应立即寻找维持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保证抢救进行,并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

3.通过电话于总值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失窃的应急预案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

2.电话通知保卫科来现场处理,节假日、夜间通知总值班。

3.协助保卫科人员调查工作。

4.维持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

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遇到暴徒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发生的各种情况。

2.设法报告保卫科,夜间通知总值班,或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患者及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的调查工作。

6.尽快恢复病室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化学剂泄露的应急预案

1.当有不明液体喷溅到患者衣物。马上将接触衣物脱下,放在消毒液中清洗消毒。

2.溅到皮肤上时,在第一时间内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也可用棉花或吸水布吸干皮肤上药液,千万不要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

3.通知医生并协助明确液体的性质,遵医嘱进行解毒处理。

4.及时向上级汇报,协助了解事情经过,制定相应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时间发生。

有毒气体泄露的应急预案

1.发现有毒气体泄露后,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协助组织疏散在场人员。

2.立即开窗通风,应利用病室内所有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3.如毒气源在病室或附近,设法关闭毒气阀门,叮嘱在场人员远离毒气源。

4.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5.维护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安抚患者及家属。

医疗护理纠纷的应急预案

1.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抢救于护理。

2.耐心细致解释,进行安抚,维持好正常诊疗秩序。

3.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正确在科内解决。

4.科内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汇报。

火灾的应急预案

1.立即报告保卫科、院总值班。

2.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减少火势扩散的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6.尽可能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科技资料。

7.撤离时使用安全通道,切勿乘电梯,防止因断电致撤离不成功。

护理差错及事故防范的基本措施

1.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部定期进行考核。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制度,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特护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5.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6.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7.患者当日用药只能当日领,不得留存,节假日按规定领取。对停药、转出、出院患者及时办理退药手续。

8.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为止,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者、手术行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按规定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裂、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3.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4.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5.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婴儿发生溺水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操作,注意新生儿、婴儿的保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报告儿科医生,门诊部主任、护士长。

3.通知急诊科携带必要的器械、药品,配合抢救。

4.必要时送特婴室留观。

引流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1.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每班交接引流的通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2.密切观察腹腔引流部位的纱布的清洁情况及病人的周身情况,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3.一旦发生引流管脱落,立即按压伤口,协助病人保持半卧位,安慰病人及家属。

4.报告经治医生,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5.协助医生根据病情采取应对措施,

6.做好护理记录。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篇2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应对措施

在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今天, 随着医疗及护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 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但工作责任大、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多、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都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而不能得到及时缓解, 可能会导致职业危害。目前,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 更需要有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愉快、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良好、适应能力良好等心理特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生活、工作以及家庭。

1 研究方法

参照华西医科大学设计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调查表”, 结合我院护理工作特点, 设计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压力源问卷调查表, 共包括21项压力源, 每项压力程度分为4级, 0分<轻度压力≤1分, 1分<中度压力≤2分, 2分<重度压力≤3分, 3分<极重度压力≤4分, 分数越高, 表明压力越大。随机抽取100名临床护理人员, 采用科室走访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要求受试者在10~15分钟内完成问卷填写, 填写后当场收回。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护理人员躯体、精神情况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9个因子, 每个因子采用五级评分法 (0~4分) , 即对于所列情况或症状在某一时间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无=0分, 轻度=1分, 中度=2分, 较重=3分, 严重=4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 平均压力程度为中度压力, 其中被调查的21项压力源中有13项压力源是本次调查中最常见的压力源, 按其压力程度不同分为4个层面, 一是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等;二是工作负荷大, 护理人员数量少;三是护理工作不被患者、患者家属及社会理解, 工作不被其他医务人员重视;四是缺少来自护理管理者的关爱及理解。

2.1 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我院临床护理人员100名, 年龄为20~52岁, 平均年龄为32岁。其中20~30岁护理人员52名, 占52%;31~40岁护理人员31名, 占31%;40岁以上护理人员17名, 占17%。护龄在1~30年, 平均护龄14.5年。

由于工作压力大, 大部分护理人员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及精神症状, 本次研究对象与国内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见表1。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明显, 与国内常模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表现为:身心疲惫, 出现焦虑、内疚、失望、烦躁、易怒等心理症状, 头痛、头昏、背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睡眠障碍、视力下降等躯体症状。

注:与全国常模比较, ﹡P<0.05

本次研究共发放压力源调查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率100%, 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种类及其得分结果详见表2。从表2调查结果可知, 我院临床护理人员总的压力程度得分 (1.883±0.553) 分, 属于中度压力。

2.2 研究分析

压力是机体受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使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源来自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心理性压力源。马斯洛理论认为关于人的5种需要中最重要的是自尊和受人尊敬的需要。医疗卫生系统中护理人员的工作相对辛苦, 而报酬却相对较低, 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工作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不平衡知觉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需要护理人员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在这种长期高压状态下, 当个体不能应对压力时, 便出现了工作压力。虽然人人都有产生工作压力的可能性, 但从事卫生服务行业的人员压力明显较高。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工作疲惫感, 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怒, 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 长期的压力使他们感到精力不足, 容易生病、头晕眼花、腰酸背痛, 出现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等, 这不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

(2) 生理性压力源。责任重、工作量大, 护理工作的琐碎给护理人员造成体力上的压力。护理人员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生活不规律, “三班制”扰乱了护理人员的生物钟, 造成护理人员心力、体力同时过度支出。特别是夜班护理人员, 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 又担心患者出意外, 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1]。因此, 有些护理人员因为承受不了强压而不得不选择辞职。

(3) 社会性压力源。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 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 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 表现为护患之间、护护之间、医护之间发生矛盾, 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合作。尤其是护患冲突, 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 处理护患冲突在原则上要求护理人员即使遇到情绪激动、歪曲事实甚至痛骂护理人员的患者, 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 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从而使护理人员压抑了自身感受, 做出精神妥协。护理人员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 会感到地位低,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 造成心理压力, 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此外, 护理人员更多时候面对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病情变化莫测的人群, 面对生死弥留、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 在精神上也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严重影响。

(4) 物理性压力源。病房医疗设备辐射多, 工作环境拥挤嘈杂。

(5) 文化性压力源。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知识, 给护理人员造成脑力上的压力。而且, 现在的护理人员大多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白衣天使”, 所以工作勤奋、努力。然而护理人员在医院地位较低, 其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 自身发展机会少。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造成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 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等情绪, 甚至出现人格异常[1]。这是个人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造成的压力。

3 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要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既需要护理人员自身的努力, 同时也离不开医院和全社会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对于护理人员来说, 要从自身心理调适方面寻找突破点, 而对于医院来说则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制度改革, 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下护理人员的心理需求。

3.1 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和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和行为性的努力。良好的应对方式能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 有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改善情绪等作用。护理人员面对职业压力时采取积极行动, 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消极应对方式则不利于身心健康。当护理人员面对职业压力时, 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 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缓解压力。同时要培养护理人员的积极情感, 加强意志锻炼, 坚定信心与信念, 提高心理耐受力, 从容面对压力。

3.2 找准压力源, 调整认知

心理压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 过高评价自己, 自我期望值过高;本身的人格缺陷, 如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 这些都会造成心理压力, 明确了心理压力源, 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自己, 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首先应该正确、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应树立客观的职业观, 设立现实的目标, 做现实性选择, 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 以减少压力源。在同一环境里, 对压力的评价不同, 主观感受不同, 体验到的压力程度就不同, 有许多压力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修正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压力。

3.3 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应对强度的关键

同样的压力对不同人产生的结果不相同。据调查, 不同职称和年龄的护理人员适应压力的能力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素质的优劣。主管护师平均年龄最大, 护龄最长, 其情绪稳定性、自律性及责任感亦最高, 护师次之, 护士更次之。这与护士多数缺乏谦让容忍精神, 易出现过激言语和行为, 不能冷静面对各种冲突有关。他们应对方式简单、不恰当, 不能有效地调动心理防卫机制, 所以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谨慎处理人际关系, 记住以往的教训, 尽量不犯同样错误, 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当护士有负面情绪又无法排解时, 应帮助他们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支持, 如鼓励其向家人、亲朋好友倾诉, 参加娱乐活动, 以释放和调节情绪[2]。

3.4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女性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医院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 提高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改善工作环境。护理管理者要处处关心护理人员, 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 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工作时间, 合理安排工作, 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需求, 给他们以最大的帮助和支持[2]。应制订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安排长期处于压力下的护理人员休假或暂时调换工作。另外, 应聘请心理学专家举办一系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向护理人员传授心理调适的技巧, 学习处理压力的相关方式, 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免疫力。给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平等、安定的环境, 重视女性护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充分认识到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适当减轻她们的劳动强度, 维护她们的基本权益。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 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实行人性化管理, 关心女性护理人员的家庭生活, 帮助其解决家庭困难, 以排除后顾之忧。医院、社会、政府部门应积极配合, 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使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3.5 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 强调自我心理调节

护理人员应既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又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护理人员, 一方面要把维护心理健康看作是一种有意识的加强个人修养、培养人格魅力、提高综合素质的行为, 看作是一个自我减压、自我保障、自我调控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既是个人魅力的具体体现, 更是新时期对护理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因此, 护理人员应宽容、理解他人, 在追求中进取, 在进取中提高, 在提高中升华, 在升华中完善, 使自己不断达到新的境界。护理人员要学会在各种问题面前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拥有“六心”, 即信心、耐心、热心、关心、交心和知心[3]。

掌握心理放松技术, 注重自我调适。首先, 护理人员要学会利用心理防御机制调节情绪。当有心理压力时, 要自觉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减轻压力, 主要心理防御机制有理喻、投射、合理化、替代、反向作用、抵消、退行、转化、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有效减轻人的压力, 因而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其次, 要富有幽默感, 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绪, 化消极为积极。一句幽默的话语会使整个沉闷、尴尬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再次, 经常保持微笑。心理学家认为, 笑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 可以驱散心中的积郁, 让人愉快、乐观。面临众多困扰的护理人员应经常笑一笑, 平时注意多收集一些笑话, 用来调节自己的心情。最后, 护理人员应该坦荡地面对现实, 乐观豁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 保持愉快的心情。正确面对压力, 要从积极的一面认识压力的存在, 制订一些可行的目标,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 努力学习, 提高自身的素质, 不断更新知识, 拓宽知识面, 提高护理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 用扎实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赢得患者及社会的尊重。

3.6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理人员要确立合理的工作目标,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学会与更多的人交流思想和情感, 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使烦恼和苦闷及时得到排解。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从中获得乐趣, 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趣。心理健康总分与工作满意度中的“工作本身”和“人际关系”两个维度有着显著相关性 (P<0.05) , 充分证明了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的密切联系。因此, 积极去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接纳与赞许他人, 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心胸坦荡, 乐于与人合作, 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4 结语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 护理人员自己要客观认识, 调整认知;管理者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这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曾淑贤, 李小妹.ICU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10) :5-7.

[2]刘芬兰, 李兴花.护士压力源调查研究分析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10) :177-178.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篇3

关键词:压力源;应对措施;护理人员【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14-01

护理工作中,人们已认识到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护士的职业责任重、工作量大,常面临死亡或濒死的病人;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接触中有时得不到理解或受到威胁等,这些都构成了护理工作的压力因素。长期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护理工作中压力的存在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因为一系列的研究证明,护士是一项压力非常大的职业。

1护理人员的压力起因

压力的起因又叫压力的压力源,是指能够产生压力的任何事物。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事物的心理反应不同,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个体的心理活动成为心理压力源。

1.1在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压力。例如,紧急抢救患者时、抢救群体中毒事件时、新技术引进时、新岗位工作压力和护理人际关系压力等。另外,护士常常面临着角色冲突的困惑,如在工作中要当好医生的助手、患者信赖、领导称赞的好护士、同事之间的知心朋友等,在家庭中则要充当贤惠的妻子、 慈祥的母亲、孝顺的女儿等,当角色转换不当出现矛盾时便产生精神压力[1]。社会上虽然把护士比喻为白衣天使,然而护士的社会地位以及护理服务的价值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2],而导致护理专业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很大。

1.2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与大多数人的心里,导致我国护士社会地位低,不被重视,护理人员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使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社会上流传的"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也使护士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惫状态;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及循证医学的,临床路政的提出尤其是专科医学的发展,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医院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历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来自经济、时间、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护士本身不能完全适应;医护间巨大的待遇差异,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工作无成就感。长期的社会压力,使护士极易产生自卑、失望心理。

1.3医疗纠纷和护患矛盾增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患者和家属的无理取闹,使得医疗纠纷投诉案呈上升趋势。法律保护弱势群体,难道只有患者及家属是,医务工作者就不是?社会及家属的不理解,使护理工作者产生了严重的疲劳心理。

1.4生活无规律: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护士需要三班倒,节假日不固定,生物钟长期紊乱,引起睡眠障碍,而产生焦虑、烦躁的消极情绪。

1.5职业风险性的压力护士随时可能受到细菌、病毒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护士长期高度的职业暴露风险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3],对于有传染性疾病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风险大、责任重,每天都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

2应对措施

2.1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准确定位,消除自卑心理。要能够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恢复良好的心理健康,是性格乐观开朗,心胸豁达,能够增强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挫折和压力。

2.2提高多元化发展和继续教育机会 管理者应重视护理队伍的建设,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培养。并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创造机会及帮助,同时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

2.3创造条件宣泄消极情绪应在工作之余加强身心健康活动的组织,例如搞体育活动、组织郊游、拓展训练,进行积极的减压活动及教育,使护士能够充分放松的机会,得到身心的宽慰。

2.4管理机制完善机构的管理功能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管理方式。领导的管理方式对降低员工职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护士不仅仅是为了医院而存在的客体,更应是被关怀和理解的主体。为护士打造健全的内部成长机制缓解职业压力。

2.5优化人力资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护理质量有直接的相关性。对于一些工作量大、繁忙的科室,人力分配可适当倾斜,增加护理人员的配备,缓解劳动强度,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局面。

2.6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措施到位 护士掌握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有助于树立护士的良好形象,同时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及后果由预见性,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刻规范自己,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保证护理质量[4]。

3小结

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应加强护理人员健康素质教育,同时,也需要医院和社会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爱护护士,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在中国的各种护理教育课程中也未设相关的压力管理的培训。因此,在护士的早期职业生涯中缺乏压力预防的培训,这将意味着护士缺少一项很重要的护理经验,这经验将会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潜在的影响。然而,教育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宋华,医护人员心理卫生问题及防护【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3):190-191.

[2]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1期.

[3]田丽华,宫玉花.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4).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篇4

客观、及时、准确、全面地书写护理文件是摆在广大护理人员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抽查2001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已出院病人的护理病历,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

从2001年12月~2004年12月病历室入库的病历中逐年随机抽取1 000份(共计3 000份),针对护理文件的内容,即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按医院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逐一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结果

2.1体温单存在的问题:(1)体温与病程记录

不符。(2)格式错误。(3)楣栏漏项或填写不正确。

2.2医嘱单存在问题:(1)有涂改现象。(2)有代签姓名。(3)皮试结果未标示。(4)口头医嘱未及时补上。

2.3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1)入院记录过于简单,缺乏对存在的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措施。(2)健康宣教内容不具体,无病人签名。(3)护理记录

重点不突出,未能动态反应病人病情。(4)护理措施与效果记录不及时。(5)医护记录不符。(6)记录与计划医嘱不相符。

3原因分析

3.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要具备良好的医德、熟练的技术,就是合格的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致使平时记录不认真、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未体现实做实记,或随意涂改,埋下了不作为或侵权隐患,而由于病人维权意识增强,从而使自己丧失了在法庭上辩护的机会。

3.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部分护士职业道德素质低,缺乏工作责任心,不观察了解病情,凭主观想象随便填写。

3.3部分护理人员水平低: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多以中专学历为主,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科理论知识不扎实,同时文学知识基础薄弱,文字功底差,致使语言表达不准确、不全面。

4应对措施

4.1加强法律知识和意识的教育:重视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管理规定》及其质控标准,在护理事件书写过程中树立法律意识尤

其是维权意识,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时时注意记录能够证明自己行为属正常的医疗护理行为,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书写护理文件的同时必须与医疗记录、医嘱计划相一致,尽到告知义务后及时让病人签字,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4.2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护理人员身系病人安危,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护士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加强自身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自觉、主动、细致地观察病情,如实记录。

4.3重视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护理文件记录是护士群体共同完成的。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对各级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通过业务学习、护理小讲课、教学查房、疑难病历讨论等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同时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高学历的学习,增加深度,广泛提高整体素质。

4.4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控:护理部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标准,成立质控组,定期检查,将存在的问题全院通报,落实到科和人,及时整改,并分析原因,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科室护理文件书写分为两个组,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首先是当事人自查自控。其次是质控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篇5

析与预防措施

姓 名:秦 静 工作单位: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 邮 编:430012

【摘 要】 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这种刺伤可能造成出血、感染,特别是若遇到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针头,容易造成血液病的传播。为减少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护理人员缺乏,劳动强度大,护理人员为了完成护理任务,表现的比较匆忙,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因素,对此上述主要原因以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 意外针刺伤; 防护对策; 护理工作; 职业防护意识; 医疗锐器

1、引言

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易发生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可能仅为实际发生的1/3,其中60%-90%是由护理人员造成的。另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3%-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工作中意外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介绍如下:

2、针刺伤的原因

2.1 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而且被刺过的护士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护士被刺过后看看患者的乙肝检查结果,发现没有乙肝hbsag阴性,就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殊不知,有的患者可能还有其他的血液传染病,如丙肝,更严重的如hiv。这些病毒检查,一般不做,可能就是一种潜在的危害。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

2.2 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2.2.1 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2.2 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

[4]2.2.3 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2.2.4 把已经用过的空针头摆放在操作台上面 2.2.5 防范意识薄弱 2.3 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缺乏,导致护理劳动强度大。目前,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一些配套制度没有完善,还有来自一些主管部门的因素,导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医院没有按照医护、床位比例进行配备护理人员,或者是申请要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但是主管部门没有给予通过,特别是近10余年,医务人员出现严重的断层,特别是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而且人员流动性大,有的护理人员纷纷从事管理或改行,加剧了护理人员的严重不足,而且近年来,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覆盖率增加,住院的患者直线上升,因此护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护士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的是强大的工作量,不得不紧张的工作,甚至有的护士晕倒在岗位上,增加了差错事故以及刺伤自己的机会。医院缺乏应对措施。对于针刺伤,医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护理管理者只注重上级的检查而应付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培训,致使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巧。

3、防范措施

3.1 加强培训与指导

院领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要把医疗质量与护理队伍结合起来,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确保护理人员的比例,同时注重对护士的继续医学教育,及时更新知识,做到精益求精。护理在进行各项操作时,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同时要戴好合适的手套,在戴手套前,要检查是否有破陋现象,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是给患者注射后,要特别小心,防止针头刺伤自己。

3.2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以免忙中出错。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有条件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产品。如无针头产品、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锐器收集器、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刺针伤的防护用品相对较少,而防护用品对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3.3 及时处理利器伤 [5] 具体应做到注射前将手洗干净,在一个清洁明亮宽敞的环境中进行注射;操作过程注意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原则;永远使用经过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意“一人、一管、一针头”[3];绝对不要用双手将针帽套回被污染的针头;尽快准确地将用过的针头和锐器丢弃至专用的容器中;时刻记住自我保护措施;尽可能使用安全注射器、自动毁形注射器、安全型套管针等进行各种注射。规范操作要求,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注射器使用前提倡单手重新盖帽技术,使用重新盖帽装置。注射器使用中要带手套,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从容不迫;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等。注射器使用后禁止对使用过的针头重新盖帽及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注射器使用处;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及将针头存放在床边、治疗车顶部或治疗盘内等。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针刺伤口进行HBV、HCV、HIV等到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由院感科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可疑HIV感染时及时与当地CDC取得联系。

3.4 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 医院处理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规程。

3.5 针刺伤后心理预防对策

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血液传播性疾病针刺伤的职业暴露存在惧怕被传染而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阴性者免费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针刺伤发生的概率,保护医务人员。对有明显心理焦虑者的心理干预,对掩蔽性的心理焦虑者应给予心理支持,解释针刺伤的情况,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减轻心理反应。以及管理者对受伤者的支持,争取国家立法来保证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权,以减轻针刺伤后的负性心理反应。对于中重度焦虑的医务人员,要循环给予心理干预和焦虑量表评估。3.5.1 开设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课程

[6] 建议学校开设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课程,护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自我防护知识,熟知安全防护的有关措施,掌握预防针刺伤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补救措施,使护生充分了解针刺伤的危害,提高实习护士应对此类伤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受伤时的应急措施。

3.5.2 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讲座

带教医院应组织专家、感染管理人员、临床带教老师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强化护生对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对讲座内容组织考试,将考试成绩记入实习生综合考核档案中。带教科室除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带教计划外,还要增加安全防护知识的带教内容,如: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及环节、针刺伤的预防及补救措施、针刺伤的危害等,并将防护知识纳入出科考试内容中。

3.5.3 临床带教中贯穿针刺伤防护知识的传授与讲解

临床带教老师可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讲解采血、注射、输液等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讲解如何在进行这些操作中做好自我防护,如:避免将污染的针头套回针帽,针头用过后要及时处理、不要乱放,处理针头时要精力集中,将用过的针头丢弃于耐刺的容器中,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等。3.5.4 严格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 针刺伤多发生在病房和治疗室,在时间上多发生在白班,而且主要是在工作较忙时发生。因此增加操作示范,提高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至关重要。老师进行技能演示和护生反复练习,使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联系起来,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防护技能,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同时应加强护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实习前给予集中操作练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减少职业性感染,保证护生实习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参 考 文 献

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题库 篇6

3()是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中心,负责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地方应急指挥部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要遵循()的原则,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正确的解决。科学正确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病暴发后,()工作既有对病人的抢救治疗,又有对已经发生疫情的控制,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紧急救控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立即救治受到危害群众和控制疫情的扩散是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建立高效运行的()是承担这些艰巨任务的载体。救控体系

7()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领导 8 国家的法律体系是由根本大法的宪法、各行业主体法律和各种具体法规所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法缘关系()是应急处理做好各种应急工作的需要。加强合作 危机管理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善后学习能力 一切可以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统称为()。应激源 危机事件分级的难点在于:是按照危机事件的()属性来分,还是按照危机管理的主观属性来分。客观 从具体的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各类事件,它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以上都是 14 公共卫生建设是一项()工程。社会系统()是社会心理形成的前提条件。社会认知()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危机 17 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机制的前提下展开的。法律运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角度来看,对个体是一种危机情境。心理学

19()既是一把度量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尺子,又是工作者自我鞭策、自我完善的一面镜子。评估体系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就是对监测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预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的预测,在评估现有疫情的基础上,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和判断。预测 所谓()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对人们引起的一种心理失衡及情感紊乱的状态。

危机情境 搞好()工作,可以说是为全社会的医疗卫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社区卫生()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利用工资、奖金、实物的奖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法。物质奖励()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由国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卫生事业。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传染病暴发后,必须遵循()的原则积极开展救治。就地处理 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是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影响方式 27 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问题主要应靠(),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使用公共财政的方式来解决公共卫生所需经费,从而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状况。行政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是保证应急措施实现,防止或治理各种失范行为的不可缺少的力量。管理监督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制定和实施应急工作需要的()和制度。法规 所谓()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和类似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对社会事务和人们行为进行管理。法制管理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有各级医疗机构应当()。BCD

(B)对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C)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

(D)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指定的医疗机构管理学的反馈原理告诉我们,()。无答案

(A)对反馈的信息要详细甄别

(B)对反馈信息的感受要非常灵敏

(C)对获得反馈信息的分析处理要非常准确

(D)把反馈信息转化为指挥中心的措施要非常有力 3 以下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项目是()。

(B)隐性感染者就成为病人

(D)两种感染表现的人显性感染者就是疾病传播的传染源 4 对于危机事件或状态的分析,可以从()考虑。

(B)事件的危害程度(C)事件的影响方式

(D)事件的影响范围 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

(A)Ⅰ级(特别重大)

(B)Ⅱ级(重大)

(C)Ⅲ级(较大)

(D)Ⅳ级(一般)在建立评估体系时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是()ABD(A)科学性原则

(B)实效性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 激励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A)利益一致原则

(B)公平合理原则

(C)时效原则

(D)奖惩原则 必须通过()把广大公众发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组织广大公众开展群防群控,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AB(A)健康教育

(B)爱国卫生运动

(C)加强宣传(D)深入社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是()。AD

(A)向社会有关方面发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依据

(B)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D)作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的基础 制定应急法律法规必须从实际出发,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ACD

(A)充分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C)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基层组织的作用

(D)充分考虑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

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支持、组织支持、道德支持等各个方面,是保证法律政策畅行无阻、令行禁止的基本条件。ABCD(A)科学技术支持

(B)信念支持

(C)行为支持

(D)舆论支持 法律规范的概括性主要表现在()。BC

(B)它的制约对象是抽象的人或组织

(C)它的作用不受时间限制 高效的危机管理必须依赖于一个完善的政府危机应对网络,整体上形成一个()的全国范围的危机应对网络系统。ABCD(A)指挥协调高效、组织机构完备(B)纵向垂直协调管理

(C)横向相互沟通交流

(D)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 14 激励的过程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BCD(B)刺激变量

(C)机体变量

(D)反应变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是()。AD(A)事件发生的突然性

(D)事态发展的急速性 法制管理的内涵包括了()等方面。ABC(A)遵守法律的守法

(B)制定法律的立法

(C)执行法律的执法 17 评估目的是()。ABCD(A)坚持正确的东西

(B)消除错误的东西

(C)改进不足的东西

(D)是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和整个应急工作 18 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主要是()。ABCD

(A)《传染病防治法》(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任务是()。ABC(A)对疫情进行预测和预防

(B)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C)紧急救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害的公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卫生立法的步伐加快,先后制定颁布实施的卫生法律是()、《食品卫生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和《职业病防治法》,这些卫生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卫生事业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ABCD(A)《环境保护法》

(B)《传染病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药品管理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是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事态发展的严重性。47(A)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发布的事件信息要具有权威性,就要求所发布的信息是完全准确的,要给社会公众的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情况。A 3 所谓社会心理则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而言的,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交往所产生的心理活动。A 危机教育要使人们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高度的警觉,应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自如应对。B 5 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就地处理。

(A)

(B)储备足够的应急所需人才,是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的人才保证。A

(A)

(B)制定应急法律法规是为了将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提高应急预防水平,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A)

(B)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危机事件的发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国际互动性,这就带来危机事件应对更大的难度。A 9 应急法律法规的延续性,保证了应急处理工作的延续性,避免了应急工作时断时续,互不衔接的问题。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许多应急措施,都需要广大群众的有效配合才能落实。A 激励的手段包括奖励和处罚,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奖惩做得合适,既可抑制不良行为,又可鼓励积极行为,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A)p153(B)无意识模仿是指在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有目的模仿,此时模仿者明确意识到自己在模仿。(A)

(B)x 13 利益综合指的是将相同的利益需求集中起来,或把不同的利益需求区分开来。

(A)

(B)在处理奖惩关系时,应当以惩罚分明,主次分清。

(A)

(B)传染病暴发流行,宣传和防范疫情蔓延以及治疗病人是其首要的任务。

(A)

(B)社会认知是指社会个体对认知对象所表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或者否定的心理倾向。

(A)

(B)公共危机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A(A)

(B)评估是一种评价而不是反思,是对工作过程的回顾。

(A)

(B)p175 19 公众的知情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一种,作为民主国家只有人民对国家大事有所了解,才能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A)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必须尊重科学、依靠科学 A(A)

(B)以群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称为卫生学,以个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称为公共卫生学。B 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法律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展开的。

(A)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应设立地方应急指挥部,由国家卫生部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构所发出的预警报告必须是可以预报、避免的。

(A)

(B)从某种角度上说,危机管理的过程就是组织维护、巩固或重新设计、重新塑造自身公众形象的过程。

(A)

(B)只有存在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和目标时,需要才可能转化为动机。

(A)(B)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系统。(B)28 依靠专家、加强领导,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技术工作原则和组织工作原则。(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有其特点和规律,对其监测要根据其特点进行。

(A)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危害全社会健康的灾害,它必然引起全体社会成员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很少会有人对此漠不关心。

(A)

(B)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最基本的(),而这一基本人权的实现就要求有良好的健康状况。

人权

3.()是社会心理形成的前提条件。社会认知

4.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机制的前提下展开的。法律运行

5.()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领导

6.()是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中心,负责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地方应急指挥部

7.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也就带有极强的()。专业性 8.()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具体防治工作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它是一项社会任务,而不能仅仅看做是卫生部门的事。抗击疾病灾害 9.因为公共卫生的外部性和公共性,从而产生了防治监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特点,其运行不能通过()来调节,存在市场失灵状况。市场机制

10.()指的是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所进行的卫生检查、卫生鉴定、卫生评价和采样检验。卫生监督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应急处理指挥部

12.所谓()就是对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卫生机构和卫生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属地化管理

13.所谓()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和类似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对社会事务和人们行为进行管理。法制管理

14.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核心的(),专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15.()是全国或一个省级行政区负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中心,承担着组织领导应急决策和动员协调等项职能。应急指挥部

16.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表明,健康需求不单是个体孤立的需求,而是涉及到群体的广泛的()。社会需求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是保证应急措施实现,防止或治理各种失范行为的不可缺少的力量。管理监督系统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信息发布,必须由权威机构发布,保证信息的()。权威性 19.公共卫生建设是一项()工程。社会系统 20.(),涉及群众利益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公开透明,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现,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十分必要的举措。C D(A)政务公开(B)经济公开(C)信息公开(D)A和B都是

21.危机管理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

善后学习能力

22.()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危机 23.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就是对监测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预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的预测,在评估现有疫情的基础上,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和判断。预测

24.()是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物质保证。储备充足的物资、资金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动态的()必须广泛,应当覆盖可能提供疫情信息的社会各个方面。监测面

26.()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由国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卫生事业。公共卫生

27.()对应急管理中有关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8.()是刺激物与个体的具体的心理生物特征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应激

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强和弱,体现了一个城市或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文明程度。应急管理

30.()的方针是防治疾病最人道、最主动的方针。预防为主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以下有关卫生监督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BCD(A)监督包括监察和督导两种含义

(B)卫生监督行为是在卫生法律、法规及与其相关法律指导下进行的,是履行卫生法律、法规及与其相关法律的实践活动

(C)卫生监督主体应当依法按照自身的职权开展监督管理,并履行对相对人的义务、尊重和保护相对人拥有的权利。

(D)卫生监督机关是国家卫生行政权力的代表者和实施者,是按照国家赋予的权力实施卫生监督的,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权力的表现 2.法律规范是指(),它对全国各地都具有约束力。ABCD(A)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

(B)以国家强制力量在全国颁布实施的法律文件(C)是制定行政法规或地方法规的依据

(D)是全社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3.对事发地区防控工作的检查监督职责主要是()。ABCD(A)负责监督落实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B)负责监督流动人口中病人的收转、隔离消毒

(C)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的检查监督(D)会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4.公开透明的疫情信息发布(),由此而引起的不正常行为便自然消失。ABC(A)为疫情动态提供正式准确的信息来源(B)使社会公众对疫情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C)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

(D)社会的各个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ABCD(A)社会的各个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B)人民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危害(C)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D)社会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和冲击

6.激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激励的方法主要有()以及榜样激励法等。ABCD(A)物质激励法(B)目标激励法(C)情感激励法(D)荣誉激励法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任务是()。ABC(A)对疫情进行预测和预防(B)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C)紧急救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害的公众(D)迅速成立应急指挥中心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使其应急管理工作具有的特点是()。BC(A)事发前要做充分准备(B)事发后应急处理的紧迫性(C)应急工作的复杂性(D)应急工作的延续性

9.在危机善后处理阶段,各级政府需要()。ABCD(A)圆满处理善后

(B)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C)从危机中获益

(D)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 10.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引起危机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这几类。ABCD(A)一般(B)较重(C)重大(D)特大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是对一个复杂系统的管理,它包含了()、管理监督系统和媒体系统等多个组成部分。ABCD(A)人们的社会健康需求(B)科学系统(C)人力资源系统(D)社会群体系统 12.灾变动力机制是推动防治疾病认识和实践的机制,它的具体表现是()。ABCD(A)灾变动力机制对卫生发展的直接启动性

(B)灾变动力机制对社会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员性(C)灾变动力机制调动了改善卫生状况实践的积极性(D)灾变防治方法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13.借鉴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制度的长处,我国应当建立起反应灵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科学监测,做出科学预测,发出及时准确的预警报告(),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ABCD(A)提高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警觉(B)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C)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D)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

14.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党中央把这个问题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ACD(A)执政为民

(B)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C)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D)以人为本

15.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主要是()。AC(A)预测所依据的资料信息的准确性(B)预测所依据的手段的先进性(C)预测所使用的方法技术的适宜性(D)预测所依据的设备的有效性

16.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ABCD(A)Ⅰ级(特别重大)(B)Ⅱ级(重大)(C)Ⅲ级(较大)(D)Ⅳ级(一般)

17.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健康的目的。ABCD(A)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B)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C)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D)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构成。ABCD BC(A)国务院行政主管单位(B)技术支撑体系(C)非技术支撑体系(D)各级医疗机构 19.在农村,()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农户陷入了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恶性循环之中。CD(A)因地制宜(B)生活落后(C)因病致贫(D)因病返贫

20.各级政府对经济增长质量要有完整科学的考察(),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提高管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让社会发展跟上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ABCD AC(A)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B)树立“执政为民、无私奉献”的思想(C)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D)树立牢固发展,创新思维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法律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展开的。A

2.应急技术人才的储备重点是卫生防疫和传染病防治卫生技术人才的储备。(A)3.社区医学面对的是特定的社区,它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B)4.二级预防是病因预防。这是预防工作最关键的环节。(B)5.灾难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B)6.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引起危机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较重、重大和特大四类。(A)7.所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B)8.预防医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形成来源于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A)9.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国务院医疗部门和行政机关宣布。(A)10.将危机事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这是各国危机管理的共同经验。(A)11.公共财政应该有应对危机的经费储备,才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对自如,不至于因经费短缺而贻误抢救病人、控制疫情的战机。(A)12.鼓励使人们更看清自己的奋斗目标,更感受到社会人际间彼此需要的互动。(A)13.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恐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某些神秘事物的无知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某些事物越神秘,对它的了解越多,产生的恐惧心理就越严重。(B)14.负责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各级政府的职责。(A)15.所谓社会心理则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而言的,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交往所产生的心理活动。(A)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指挥系统是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实施力量调配的。(A)p139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管理监督系统是保证应急措施实现,防止或治理各种失范行为的不可缺少的力量。(A)p 139 18.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影响的范围只能是公共范畴的。(B)19.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由全科医生来负担,推行全科医疗是社区卫生工作的基本保证。(A)20.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A)21.及时发布政策是重要的信息沟通,能够把社会各方面凝聚在一起。(A)22.人口流动性增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要采取限制人口流动的办法。(B)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人力资源系统是解决疾病预防、治疗和进行深入研究的主导力量。(B)科学系统 p139 24.预测监控体系既是一把度量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尺子,又是工作者自我鞭策、自我完善的一面镜子。(B)评估体系 p174 25.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在SARS的挑战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但从本质和结果上看,我们不缺乏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处理能力。(A)26.制定应急法律法规是为了将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提高应急预防水平,做好各项应急工作。(A)2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立即救治受到危害群众和控制疫情的扩散是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建立高效运行的监控体系是承担这些艰巨任务的载体。(A)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是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事态发展的严重性。(A))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长期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B)30.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工夫。(A)

1下列不属于激励方法的是(D)能力激励法

2、下列问题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的是(A)卫生防疫机构经费短缺

3、在激励中,要尽量采用表扬的方法、树立榜样的方法,只有在非采取惩罚不可的时候,才采用惩罚的手段,这体现了激励的(A)奖惩原则

4、公共卫生的外部性体现在(B)伤寒具有传染性

5、下列法律法规在1989年9月1日起施行的是(B)《传染病防治法》

6、下列选项属于自然灾害类危机事件的是(A)尘暴

7、下列做法不会加大传染病传播范围的是(C)主动接受治疗,实施隔离

8、下列不属于危机善后处理的是(A)建立社会信息反馈网络

9、下列不是我国公共卫生建设存在的缺陷是(C)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过少

10、下列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科技攻关组职能的是(B)指导地方开展防治疫病科研工作

11、开展三级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根本措施,以下属于开展三级预防的措施是(C)病残预防

12、黑龙江省密山市群体癔病事件发生后,当地卫生领导部门如何反应(ABCD)? A、动员医疗卫生力量积极抢救治疗;

B、领导.专家向家长和群众通报.解释疾病的发生情况.可能病因和生病学生的医救情况; C、向上级领导及时报告; D、请专家到现场救助。

13、一般来讲,突发事件主要包括(ABCD)A、自然灾难 B、事故灾难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14、以下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的是(ABD)A、强制性 B、公益性 C、紧急性 D、复杂性

15、食物中毒防止事故危害进一步扩大的措施正确的是(ABCD)。A、建议停止出售和摄入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B、如有外来污染物,应同时查清污染物及其来源、数量、去向等,并建议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C、如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已同时供应其他单位,建议应追查是否导致食物中毒 D、建议其他有关危害的行政措施

16、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ABCD)A、重大 B、特别重大 C、较大 D、一般

17、根据社会危害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危害已经发生、危害逐步减弱和恢复三个阶段,可将危机事件总体上划分为(ABCD)A、爆发期 B、预警期 C、善后期 D、缓解期

18、可能用于制造生物恐怖的病原体包括(ABC)? A、炭疽 B、天花 C、鼠疫 D、野兔病毒

19、食物中毒包括(ABC)。

A、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 B、有毒动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C、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D、致病物质不明食物中毒

20、以下属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则的是(BCD)P120 A、及时控制、及时发布 B、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1、从具体的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危机是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他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A、√

22、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物的管理()A、√

23、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的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决策的时间()B、× 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p2

24、突发事件的检测预警机构,根据检测所获得的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发出预警报告()A、√

25、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A、√

26、公共卫生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无需由国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卫生事业。()B、× p92

27、处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A、√

28、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引起危机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较重和重大三类()B、×

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技术支撑体系(硬件)和非技术支撑体系(软件)构成。()A、√

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既要反应及时,又要措施果断,这是突发卫生事件的特点所决定的。()A、√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是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初始力量。生活需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期,对所有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都具有强制的()。制约性公共卫生的外延不管如何扩大,核心的问题还是()问题,尤其是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问题。公众的健康()是重要的信息沟通,能够把社会各方面凝聚在一起。及时发布政策()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

(A)分级负责

(B)措施果断

(C)加强合作

(D)统一领导 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机制的前提下展开的。

(A)市场

(B)经济

(C)社会

(D)法律运行 一切可以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统称为()。

(A)应激环境

(B)应激源

(C)应激物

(D)应激素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急管理的()系统。组织结构 只有属地化管理和()同时推进,才有助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医疗救治系统和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的功能。全行业管理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表明,健康需求不单是个体孤立的需求,而是涉及到群体的广泛的()。

(A)社会需求

(B)生理需求(C)生活需求

(D)现实需求 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是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

(A)发生方式

(B)出现方式

(C)影响方式

(D)影响范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任务紧急,情况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要做好一系列应急工作,就必须()。依法办事()是全国或一个省级行政区负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中心,承担着组织领导应急决策和动员协调等项职能。

(A)国家应急指挥部

(B)地方应急指挥部

(C)医疗防控中心

(D)应急指挥部()实质是对一国社会应对能力的综合考验。危机()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

(A)灾难

(B)危机

(C)危险

(D)危害 指挥系统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各个方面的()进行管理,才能实现最优化的管理和取得最优化的效果。运行机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也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是应急处理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的理论依据。

(A)国家政权

(B)国家法律

(C)市场经济

(D)市场机制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也就带有极强的()。

(A)延续性

(B)专业性

(C)制约性

(D)公开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依据 科学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成立的应急指挥部的首要决策就是()。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通过______使社会公众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

(A)预警实践操作

(B)卫生意识教育(C)危机教育

(D)危机意识 心理支持系统的建设,其功能最佳的应首推()的建设和运行

(A)指挥系统

(B)应急系统

(C)社会

(D)网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透明的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急处理体系中必须有一套准确透明的()。信息发布体系()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和未知的结果。科学预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生后的(),实际上是对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大检阅,是对一个国家应急体制、机制和能力的考验。应急管理工作 所谓()语言,实际上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积极一面的支持,它对调动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鼓励性 从()的角度分析,危机遵循一个特定的进程或是发展周期。时间序列危机管理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

(A)危机解决能力

(B)危机学习能力

(C)善后学习能力

(D)善后能力()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由国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卫生事业。

(A)社区卫生

(B)公共卫生

(C)社会卫生

(D)个人卫生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紧急采取应对机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有()。ABCD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C)停工、停业、停课

(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传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是()。AD

(A)事件发生的突然性

(B)事态发展的突然性

(C)事件发生的急速性

(D)事态发展的急速性激励的目的在于(),为此,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ABCD

(A)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B)发扬正气

(C)打击邪气(D)改善社会的整体气氛 4 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健康的目的。

(A)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B)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

(C)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

(D)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AD(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检查

(B)储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物资

(C)聘请优秀的专家和人才组建专家库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进行检查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法规,要()。ABCD

(A)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B)从实际情况出发

(C)按照科学程序

(D)依法进行制定高效运行的救治体系(),为彻底控制和消除疫情提供依据。ABC(A)要充分发挥现有医疗机构的作用

(B)根据救治工作的需要临时组建专业医疗机构,使受到危害的群众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C)发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及时开展对疫情的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D)以上都不正确激励可以使()。AD(A)懒散的人行动起来

(B)振作的人畏难起来

(C)勇敢的人怯懦起来

(D)消极应付的人积极起来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原则。BC

(A)科研工作

(B)技术工作

(C)组织工作

(D)调查工作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等。

(A)信息采集和自动汇总机制(B)网络应急指挥机制

(C)资源动员机制

(D)社会治安保障机制 在运用目标激励法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ABCD

(A)目标的设定要对人具有吸引力,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的吸引力,要和个人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B)目标要明确,要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要求,要尽量客观化和具体化,既有工作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C)目标要适中,目标应当是可以实现的,但也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D)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把长期目标加以分解,划分为一些分步的目标,既有总的目标,又有阶段性的目标,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社会心理现象是研究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等。

(A)谣言满天飞

(B)舆论、流言与恐慌

(C)社会行为、习惯、习俗和陋习

(D)从众与模仿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建设,自始至终都要贯彻()的思想。

(A)强化政府管理

(B)履行政府职责

(C)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D)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14 传染病的公共性表现为()。ABD(A)传染病防治都要涉及到改善环境,改变生存条件等工作

(B)防治传染病的各项措施及取得的成果都属于公共物品

(C)一个人得了传染病,如果不被隔离治疗,就可能传染许多人

(D)是一种人人都可以享用、不排他的公共物品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目的在于()。ABCD

(A)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B)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C)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D)促进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对事发地区防控工作的检查监督职责主要是()。ABCD

(A)负责监督落实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

(B)负责监督流动人口中病人的收转、隔离消毒

(C)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的检查监督

(D)会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17 利用利益一致的原则要()。

ABC(A)使人们看到利益

(B)使人们看到利益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C)使之成为提升人们价值观念的有效手段

(D)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 激励通常包括()等一系列的作用机制。

ABC(A)激发动机

(B)鼓励行为

(C)形成动力

(D)奖励行为 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是()。ABCD

(A)以农村为重点

(B)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健康教育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初级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ABCD

(A)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

(B)普及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科学知识

(C)使人们养成讲卫生的习惯(D)强化人们健康道德观念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建设,自始至终都要贯彻“强化政府管理、履行政府职责”的思想。

(A)卫生监督指的是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所进行的卫生检查、卫生鉴定、卫生评价和采样检验。(A)人们的价值追求不但需要个人的主观磨炼和努力,而且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A)4 行政执法是国家执法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公共卫生的社会性,决定了国家是保障公共卫生的第一责任人。(B)科学预防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依据。

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工夫。二级预防是病因预防。这是预防工作最关键的环节。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水平和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对疾病灾害的承受能力、态度、行为方式以及采取的对策和方法。(B)应急技术人才的储备重点是卫生防疫和传染病防治卫生技术人才的储备。

灾难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通过科学监测迅速、准确地作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充分准备,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目标。(B)

危机管理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善后学习能力。管理阶段的结束,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已经完结。(B)认识和实践是灾变动力机制调动起来的两个基本环节。

健康的保持是维持生命存在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消除疾病折磨、挽救生命是人的本能需求,是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安全需求。分级负责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必须有一个反应灵敏的监测网络,要有对所获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的分析系统。(A)传染病暴发流行,宣传和防范疫情蔓延以及治疗病人是其首要的任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制定和实施应急工作需要的法规和制度。反应变量是对人们内心动机和外部行为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也就是用以激励人们动机和行为的手段和方法,它是构成激励的外部条件。为了做到信息准确,必须纠正调查统计中的欺上瞒下风气。(B)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信息采集和自动汇总机制、网络应急指挥机制、资源动员机制、社会治安保障机制等。(A)激励过程要设置适当的奖励,要把实际价值与期望值紧密地结合起来。(B)25 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国家领导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专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B)26 心理性应激源不仅引起生理反应,而且也常常改变人的情绪状态;相应心理或情绪状态又会影响有机体对躯体性刺激物的生理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危害全社会健康的灾害,它必然引起全体社会成员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很少会有人对此漠不关心。重大食物中毒包括霍乱、鼠疫、中毒人数多或有危重病人的细菌性、化学性食品污染和中毒,有毒动、植物的重大食物中毒。(B)只有存在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和目标时,需要才可能转化为动机。

公共卫生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由国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公益性事业。

(A)

1.因为公共卫生的外部性和公共性,从而产生了防治监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特点,其运行不能通过()来调节,存在市场失灵状况。市场机制 2.()就是将政治决策贯彻到社会生活中去,将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公诸于世,由全体社会成员遵照执行。政策执行

3.()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4.公共卫生广泛的()是建构在社会人基础上的,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卫生汇合起来的。社会性

5.()是一系列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及其相应行为倾向的总称。社会心理

6.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问题主要应靠(),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使用公共财政的方式来解决公共卫生所需经费,从而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状况。行政干预

7.法律规范的()是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主要特征,是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正常运行和社会成员安居乐业提供保证的主要特征。概括性

8.无论什么传染病,人类感染病原体后都有()两种表现。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9.根据危机的发展周期,危机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管理危机以及善后处理阶段等几个阶段。以上都正确

10.管理阶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已经完结,只是危机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阶段。危机善后处理

11.应急法律法规的现实性和()的有机结合和相辅相成,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前瞻性 1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要遵循()的原则,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正确的解决。科学正确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动态的()必须广泛,应当覆盖可能提供疫情信息的社会各个方面。监测面

14.国家()要求国家能在突然发生的灾害面前及时进行决策,要顺利而有效地使政治过程迅速运转起来。主导作用

15.公共危机()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管理

16.通过______使社会公众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卫生意识教育

17.()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由国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卫生事业。公共卫生

18.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的能力,是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重要职能和任务,是当前亟需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9.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核心的(),专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

20.心理支持系统的建设,其功能最佳的应首推()的建设和运行 应急系统

21.(),涉及群众利益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公开透明,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现,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十分必要的举措。政务公开 经济公开 A和B都是

22.紧急状态更多的是指()的关键临界点,这种提法从国家和法律的角度来看待突发事件,更多地偏重于性质严重到可以威胁政府统治权力的事件。突发事件 23.()是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初始力量。生活需求 24.()的应激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心理性

25.()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暴发应急处理工作的法律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

26.所谓()就是对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卫生机构和卫生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属地化管理

27.()是使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群众得到及时救治,挽救生命、恢复健康,是时间性最强、任务非常艰巨的医疗工作。医疗救助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 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的检测、预防和各种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是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都是

30.危机管理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善后学习能力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法律规范的概括性主要表现在()。

它的适用性很广(A)它的制约对象是抽象的人或组织(B)它的作用不受时间限制(C)它的应用范围很大(D)

2.在运用目标激励法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目标的设定要对人具有吸引力,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的吸引力,要和(A)个人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目标要明确,要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要求,要尽量客观化和具体化,既有工作(B)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 目标要适中,目标应当是可以实现的,但也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C)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把长期目标加以分解,划分为一些分步的目标,(D)既有总的目标,又有阶段性的目标,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3.应急措施果断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措施果断,必须是建立在科学正确决策的基础上。

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全面清楚的了解(A)对应采取的措施立即实施,不能犹豫不决,瞻前顾后(B)所采取的应急措施是能够解决突发事件出现的各种问题(C)掌握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D)4.在处理奖惩关系时,应当以()。惩罚为主(A)鼓励为辅(B)奖励为主(C)惩罚为辅(D)

5.()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检查(A)储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物资(B)聘请优秀的专家和人才组建专家库(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进行检查监督(D)

6.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支持、组织支持、道德支持等各个方面,是保证法律政策畅行无阻、令行禁止的基本条件。

科学技术支持(A)信念支持(B)行为支持(C)舆论支持(D)7.评估体系是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指标体系。

做好下一步工作和整个应急工作(A)考核工作真实情况(B)监督工作顺利进行(C)推动工作不断前进(D)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要()。

循序渐进(A)尊重科学(B)依靠科学(C)按照科学规律办事(D)9.对救治机构等单位工作的检查监督主要是()以及依法开展其他监督检查工作。

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A)医疗机构、留观站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B)各种公共场所的消毒和疫点的环境消毒,密切接触者的医学留观(C)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品、防护用品的质量(D)10.必须通过()把广大公众发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组织广大公众开展群防群控,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健康教育(A)爱国卫生运动(B)加强宣传(C)深入社区(D)

11.激励的过程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应激变量(A)刺激变量(B)机体变量(C)反应变量(D)

12.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是()。

以农村为重点(A)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B)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C)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D)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的特点是()。

波及范围广,影响时间长(A)突然发生、措手不及、防不胜防(B)对社会生活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C)破坏性强,危害严重(D)

14.对事发地区防控工作的检查监督职责主要是()。

负责监督落实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A)负责监督流动人口中病人的收转、隔离消毒(B)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的检查监督(C)会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D)15.激励通常包括()等一系列的作用机制。

激发动机(A)鼓励行为(B)形成动力(C)奖励行为(D)16.由于灾害、灾难、突发事件、紧急状态之间相互重叠和转化,广义的危机实际上把()等全都包括进来了。

灾害(A)灾难(B)突发事件(C)紧急状态(D)17.公开透明的疫情信息发布(),由此而引起的不正常行为便自然消失。

为疫情动态提供正式准确的信息来源(A)使社会公众对疫情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B)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C)社会的各个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D)18.依靠科学、加强合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原则。

科研工作(A)技术工作(B)组织工作(C)调查工作(D)19.建立工作评估体系的意义是()。

推进工作措施的落实(A)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不足或缺陷(B)推进工作的总结和改进(C)激励单位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D)

20.应急技术人才的储备重点是()人才的储备。

疫苗研制(A)卫生防疫(B)传染病防治卫生技术(C)专家教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应设立地方应急指挥部,由国家卫生部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B 2.公共危机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A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传染病暴发后,要严格控制和治疗病人,防止扩散蔓延。B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社会度来看,对个体是一种危机情境。B 5.将危机事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这是各国危机管理的共同经验。A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发布的事件信息要具有权威性,就要求所发布的信息是完全准确的,要给社会公众的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情况。A 7.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由医疗机构或者社会医学团体独立完成。B 8.不同类型危机事件所发生的原因、所导致紧急状态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所产生社会危害的严重程度都有很大差异,但政府应对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一样的。B 9.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A 10.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治疗为主的方针,是深化卫生改革、发展卫生事业、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的需要。B 11.公共卫生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由国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公益性事业。B 12.食物中毒是指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而造成的许多人的职业性中毒。B 13.负责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各级政府的职责。A 14.为了做到信息准确,必须纠正调查统计中的欺上瞒下风气。B 15.流行病学调查的重点应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感染、死亡人群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进行调查工作。B 16.如果离开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激励不但不会起到正面作用,而且会转化为自身的反面。A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技术支撑体系(硬件)和非技术支撑体系(软件)构成。A 18.《职业病病防治法》是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防治传染病,特别是防治急性传染病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际防治传染病的先进经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针对我国防治传染病的问题需要制定的。A 19.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国务院医疗部门和行政机关宣布。B 20.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国家重要职能和任务,是当前亟需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A 21.全国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跨省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B 22.防治传染病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具体防治工作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它是一项社会任务,而不能仅仅看做是卫生部门的事。A 23.为了减少社会恐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发布的事件信息可以不使用真实情况的信息播报。B 24.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方针是防治疾病最人道、最主动的方针。B 25.认识和实践是灾变动力机制调动起来的两个基本环节。A 26.卫生事业管理正在走上依法管理的道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也要依法管理。A

27.评估体系是一个提示性体系和工作指导体系,而不是预警体系。B 28.传染病暴发流行,宣传和防范疫情蔓延以及治疗病人是其首要的任务。A 29.失控行为是因为灾难来得太突然,患者一下接受不了就会而出现精神失常现象。A 30.危机管理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善后学习能力。A

一、单选题

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必须有一个反应灵敏的(),要有对所获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的分析系统。监测网络

2、所谓()语言,实际上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积极一面的支持,它对调动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鼓励性

3、()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措施果断

4、所谓()就是对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卫生机构和卫生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统一领导

5、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核心的(),专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危机处理预警系统

6、()是应急处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防控管理

7、()指的是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所进行的卫生检查、卫生鉴定、卫生评价和采样检验。疾病检测

8、()对应急管理中有关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传染病防治法》

9、()是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中心,负责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地方医疗机构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既要反应及时,又要措施果断,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所决定的。发展过程

11、所谓()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和类似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对社会事务和人们行为进行管理。依法治国

12、传染病暴发流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首要的任务。实地考察,控制病源

13、(),涉及群众利益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公开透明,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现,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十分必要的举措。经济公开

14、通过______使社会公众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预警实践操作

15、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问题主要应靠(),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使用公共财政的方式来解决公共卫生所需经费,从而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状况。地方税收

16、()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突发卫生事件

17、将危机事件划分为不同的(),从而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这是各国危机管理的共同经验。状态

18、所谓()是说要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的精神和条例,既不能疏漏、打折扣,也不能随意增加、超越规定。依法办事

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是对一个复杂系统的管理,这个系统的神经中枢是()。预警系统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它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会对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自然灾害

21、()的方针是防治疾病最人道、最主动的方针。应急预警

22、国家的法律体系是由根本大法的宪法、各行业主体法律和各种具体法规所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同体关系

2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储备计划

24、公共卫生的外延不管如何扩大,核心的问题还是()问题,尤其是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问题。公共卫生

25、危机教育要使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有高度的警觉,应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自如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

26、人们的需要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激励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特定环境、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的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因而,必须讲究()。一致性

27、()是从人的高级精神需要出发,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法。物质利益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任务紧急,情况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要做好一系列应急工作,就必须()。违法必究

29、()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具体防治工作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它是一项社会任务,而不能仅仅看做是卫生部门的事。行政执法

30、公共危机()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高度不确定性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激励通常包括()等一系列的作用机制。激发动机 鼓励行为 形成动力

2、对监测获得的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即经过分析,(),以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这种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称为可用信息,据此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认真筛选、合理选择 认真筛选、合理选择

3、传染病的公共性表现为()。传染病防治都要涉及到改善环境,改变生存条件等工作、防治传染病的各项措施及取得的成果都属于公共物品

4、()是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创造良好的社会卫生条件。提高社会公共卫生水平、为社会人群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5、利用利益一致的原则要()。使人们看到利益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使之成为提升人们价值观念的有效手段

6、公开透明的疫情信息发布(),由此而引起的不正常行为便自然消失。

为疫情动态提供正式准确的信息来源、使社会公众对疫情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社会的各个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人民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社会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和冲击

8、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应当保护社会公众享有的主要权利是()。人权、健康权、知情权、生命权

9、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科学预警、预防分级

10、所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准确

11、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支持、组织支持、道德支持等各个方面,是保证法律政策畅行无阻、令行禁止的基本条件。信念支持、行为支持、舆论支持

12、流行病学调查除进行一般基础性情况的调查描述外,重点应围绕()等环节进行调查工作。传播区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BCD

1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等。信息采集和自动汇总机制、资源动员机制、社会治安保障机制

14、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引起危机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这几类。一般、重大、特大

15、对政府工作和社会中人们的行为进行监督,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使之符合最大多数人利益和愿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保证工作不伤害人民利益、不出偏差

16、必须通过()把广大公众发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组织广大公众开展群防群控,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健康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宣传

17、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卫生立法的步伐加快,先后制定颁布实施的卫生法律是()、《食品卫生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和《职业病防治法》,这些卫生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卫生事业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药品管理法》

18、以下有关卫生监督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监督包括监察和督导两种含义、卫生监督主体应当依法按照自身的职权开展监督管理,并履行对相对人的义务、尊重和保护相对人拥有的权利。卫生监督机关是国家卫生行政权力的代表者和实施者,是按照国家赋予的权力实施卫生监督的,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权力的表现

19、作为卫生工作方针最重要的内容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没有变,这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适应新时期卫生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适应世界卫生工作发展的新潮流

20、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在SARS的挑战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从本质上看,是缺乏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

危机管理机制、有效储备的人才资源、应急处理能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危机遵循一个特定的进程或是发展周期。A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指挥系统是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实施力量调配的。B

3、评估体系是一个提示性体系和工作指导体系,而不是预警体系。A

4、评估工作的目的是总结过去,是激励参与应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鼓足干劲,激励勇气,而不是为了泄气和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B

5、国家对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方针、政策,从宏观上指导卫生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A

6、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法律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展开的。B

7、激动是在接受外部刺激作用的推动下,使人形成一种内在动力,向着期望目标奋斗的过程。B

8、传染病暴发流行,宣传和防范疫情蔓延以及治疗病人是其首要的任务。A

9、卫生学与公共卫生学,均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A

10、务实、讲求实效,应该是建立评估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传染病暴发后,要严格控制和治疗病人,防止扩散蔓延。A

12、防治传染病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具体防治工作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它是一项社会任务,而不能仅仅看做是卫生部门的事。B

13、反应变量是对人们内心动机和外部行为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也就是用以激励人们动机和行为的手段和方法,它是构成激励的外部条件。B

14、管理者要有效地作出决策,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思考框架去迅速掌握正在发生的危机的实际情况,并迅速地进行评估。B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B

16、及时发布政策是重要的信息沟通,能够把社会各方面凝聚在一起。A

17、利益综合指的是将相同的利益需求集中起来,或把不同的利益需求区分开来。A

18、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由医疗机构或者社会医学团体独立完成。A

19、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也不能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A 20、卫生事业管理正在走上依法管理的道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也要依法管理。A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步骤。A

22、危机事件的决策环境相对于政府的常规性决策环境往往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因素的高度积聚。B

23、躯体性应激源,往往是在人们无所知觉的情况下侵袭人体的。A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制定和实施应急工作需要的法规和制度。B

25、反应及时是应急处理工作成败的前提条件。B

26、公共卫生是为了在某个地区内消除或改变对所有公民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而采取的有组织的集体行动。B

27、战胜任何一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专家。B

28、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治疗为主的方针,是深化卫生改革、发展卫生事业、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的需要。A

29、人是社会的根本要素,是社会中具有自我意识的活动主体。A 30、纵向关系体现了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责任分担问题。A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强和弱,体现了一个城市或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文明程度。应急管理

2、应急处理()要求建立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规定应急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职责。紧迫性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期,对所有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都具有强制的()。制约性

5、紧急状态更多的是指()的关键临界点,这种提法从国家和法律的角度来看待突发事件,更多地偏重于性质严重到可以威胁政府统治权力的事件。突发事件

6、危机教育要使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有高度的警觉,应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自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三级预防措施中,()是病因预防,这是预防工作最关键的环节。一级预防

8、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也就带有极强的()。制约性

9、危机事件分级的难点在于:是按照危机事件的()属性来分,还是按照危机管理的主观属性来分。客观

10、公共卫生建设是一项()工程。社会系统

11、()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危机

12、()既是一种评价,也是一种反思。评估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它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会对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社会灾难

14、(),涉及群众利益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公开透明,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现,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十分必要的举措。政务公开、经济公开

15、舆论是公众社会心态的载体或表达形式,即舆论是形式,而其内容是()。社会心态

16、()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和未知的结果。科学预测

17、所谓()语言,实际上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积极一面的支持,它对调动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鼓励性

18、社区内建立为全社区成员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和形成一门有关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是十分必要的。社区卫生学

19、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必须有一个反应灵敏的(),要有对所获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的分析系统。监测系统

20、所谓()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对人们引起的一种心理失衡及情感紊乱的状态。危机情境

21、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市场机制不可能发挥调节作用,公共卫生的资源配置和公共卫生的开展、管理和监督,只能靠()的作用来实现。政府

2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就是对监测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预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的预测,在评估现有疫情的基础上,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和判断。预测

23、()是刺激物与个体的具体的心理生物特征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应激

24、指挥系统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各个方面的()进行管理,才能实现最优化的管理和取得最优化的效果。运作要点

25、所谓()就是将法律法规制约的对象抽象化,是泛指一般的社会群体或个人,而不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个人,是对所有的社会群体或个人都适用的法律法规。概括性

26、()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具体防治工作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它是一项社会任务,而不能仅仅看做是卫生部门的事。抗击疾病灾害

2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应急处理指挥部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病暴发后,()工作既有对病人的抢救治疗,又有对已经发生疫情的控制,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紧急救控

29、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表明,健康需求不单是个体孤立的需求,而是涉及到群体的广泛的()。社会需求

30、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的能力,是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重要职能和任务,是当前亟需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突发事件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必须通过()把广大公众发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组织广大公众开展群防群控,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健康教育、加强宣传、深入社区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影响时间长;突然发生、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对社会生活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破坏性强,危害严重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长期存在,这是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具有突然性的特点;人类要与各种病原体长期并存、相互博弈;各种传染病传播流行性的因素依然存在

4、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关键是(),概括起来就是做好“一案三制”工作。ABCD

5、高效的危机管理必须依赖于一个完善的政府危机应对网络,整体上形成一个()的全国范围的危机应对网络系统。ABCD

6、在处理奖惩关系时,应当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要(),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所决定的。ABCD

8、疾病灾害,特别是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具有()的特点。ABCD

9、社会心理具有()等特点。非理性、民族性 非理性、民族性、时代性

10、激励可以使()。懒散的人行动起来、消极应付的人积极起来

11、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ABCD

12、激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激励的方法主要有()以及榜样激励法等。ABCD

13、高效运行的医疗救控体系包括()。医疗救治机构医疗救治工作、疾病控制机构的疫情控制工作

14、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支持、组织支持、道德支持等各个方面,是保证法律政策畅行无阻、令行禁止的基本条件。科学技术支持、舆论支持

15、()是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安全需求。ABCD

16、法制管理的内涵包括了()等方面。ABCD

17、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健康的目的。ABCD

18、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19、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主要是()。预测所依据的资料信息的准确性;预测所使用的方法技术的适宜性

20、制定应急法律法规必须从实际出发,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充分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考虑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是卫生事业实行属地化与全行业管理的需要。A

2、社会需求是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初始力量。B

3、激励通常包括激发欲望、鼓励行为和形成激励等一系列的作用机制。B

4、人们的价值追求不但需要个人的主观磨炼和努力,而且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A

5、荣誉激励法就是对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实行物质奖励的方法,既激发受奖的人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也用他们做榜样,激励更多人的积极性。B

6、依靠专家、加强领导,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技术工作原则和组织工作原则。A

7、储备足够的应急所需人才,是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的人才保证。B

8、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要遵循直觉第一的原则,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正确的解决。B

9、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引起危机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较重、重大和特大四类。A

10、食物中毒是指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而造成的许多人的职业性中毒。

11、利益综合指的是将相同的利益需求集中起来,或把不同的利益需求区分开来。B

12、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A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步骤。A

14、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法律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展开的。A

15、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方针是防治疾病最人道、最主动的方针。B

16、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不应当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经费支出.B

17、疾病灾害是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最严厉的教师,使人们在与它抗争中找到了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A

18、所谓社会心理则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而言的,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交往所产生的心理活动。A

19、国家主导作用要求国家能在突然发生的灾害面前及时进行决策,要顺利而有效地使政治过程迅速运转起来。B 20、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因此健康权便构成了人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A

21、应急指挥部按两级结构组建,分别是省级行政区应急指挥部和城镇应急指挥部。B

22、搞好农村卫生工作,可以说是为全社会的医疗卫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A

23、应急管理体系是为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建立的组织结构。A

24、医护人员的语言技巧,不仅是医德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A

25、卫生学与公共卫生学,均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A

26、心理性应激源不仅引起生理反应,而且也常常改变人的情绪状态;相应心理或情绪状态又会影响有机体对躯体性刺激物的生理反应。A

27、储备充足的物资、人才是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物质保证,据此,必须建立起物资充足、人员到位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B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传染病暴发后,要严格控制和治疗病人,防止扩散蔓延。B

29、果断的措施必须是正确科学决策的产物,而不能是某些人、哪怕是领导或是专家主观武断的产物。A 30、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水平和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对疾病灾害的承受能力、态度、行为方式以及采取的对策和方法。A

一)单选题:

1、()主要是指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由二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或)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损失的现象或过程。

(A)灾害(B)灾难(C)灾祸

(D)A和B都是

2、所谓()就是将法律法规制约的对象抽象化,是泛指一般的社会群体或个人,而不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个人,是对所有的社会群体或个人都适用的法律法规。(A)延续性

(B)概括性(C)强制性(D)稳定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是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实施力量调配的。

(A)指挥系统(B)科学系统(C)人力资源系统(D)社会群体系统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制定和实施应急工作需要的()和制度。

(A)法规(B)法律(C)法制(D)发证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它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会对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

(A)社会灾难(B)自然灾害(C)世界性灾难(D)自然变化现象

6、要使全社会共同参与战斗,主要是靠()及时发布各种决定、计划、措施以及法规法令,动员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在这场战斗中行动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

(A)各级政府(B)国务院办公室(C)医学权威机构(D)医疗卫生专家

7、()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由国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卫生事业。

(A)社区卫生(B)公共卫生(C)社会卫生(D)个人卫生

8、()覆盖了卫生系统的各个领域,是保证社会卫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基本前提之一。(A)卫生防治(B)安全防范(C)就地救治(D)卫生监督

9、()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

(A)分级负责(B)措施果断(C)加强合作(D)统一领导

10、()是最好的危机管理。

(A)防患于未然(B)未卜先知(C)紧急预警(D)紧急处理

11、突然暴发的传染病一般都是急性传染病,对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就必须坚持()。

(A)完全封闭(B)就地救治(C)就地处理(D)隔绝治疗

12、紧急状态更多的是指()的关键临界点,这种提法从国家和法律的角度来看待突发事件,更多地偏重于性质严重到可以威胁政府统治权力的事件。

(A)灾难

(B)突发事件(C)灾害(D)紧急状态

14、()是应急处理做好各种应急工作的需要。P129(A)科学管理(B)按照科学办事(C)加强合作(D)依靠科学

15、所有的组织都是由组织内部成员与()的交互行为所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A)内部环境(B)外部环境(C)内外部环境(D)以上都不正确

16、()经常被管理者疏忽,甚至完全忽略,成为危机管理过程中最不受重视的一环。(A)隔离危机(B)识别危机(C)避免危机(D)管理危机

17、将危机事件划分为不同的(),从而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这是各国危机管理的共同经验。

(A)状态(B)程度(C)情况

(D)级别

18、()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

(A)突发卫生事件(B)突发事件(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以上都不正确

19、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就是对监测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预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科学的预测,在评估现有疫情的基础上,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和判断。

(A)预警

(B)预测(C)判断(D)分析

20、()是从人的高级精神需要出发,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法。(A)物质利益(B)荣誉激励法(C)物质奖励法(D)精神激励法

21、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的能力,是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重要职能和任务,是当前亟需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

(A)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突发卫生事件(D)突发事件

22、()的关键工作,是监测系统或信息监测处理系统是否能够认识和辨别出危机潜伏期的各种症状。

(A)危机预警及准备(B)识别危机(C)隔离危机(D)危机管理

23、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非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都是()的主要措施。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预防为主

25、国家对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方针、政策,从()上指导卫生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A)客观

(B)宏观(C)微观(D)主观

26、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也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是应急处理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的理论依据。

(A)国家政权(B)国家法律(C)市场经济(D)市场机制

27、()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p110(A)常备不懈(B)预防为主(C)遵循科学(D)循序发展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是对一个复杂系统的管理,这个系统的神经中枢是()。P139(A)硬件系统(B)预警系统(C)应急处理系统(D)指挥系统

29、应急法律法规只有符合客观事物的(),才能保持其稳定性。(A)基本特性(B)科学规律(C)发展规律(D)发展变化

30、心理支持系统的建设,其功能最佳的应首推()的建设和运行(A)指挥系统(B)应急系统(C)社会

(D)网络

1、通过科学监测迅速、准确地做出(C),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充分准备,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也是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基础。p72 A、重大疫情动态检测系统

B、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的处理分析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 D、对公共卫生事件科学预测

2、卡普兰提出的危机情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A)p219 A、在缺乏成功的应对机制下不舒服感增强 B、紧张产生感到不舒服

C、问题既不能被解决也不能被避免出现巨大失衡 D、紧张情绪转化为内部刺激

3、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D),是对防治传染病有关问题的规定是原则性的,是防治传染病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的高度概括。p94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4、下列不属于激励方法的是(D)p154 A、目标激励法 B、荣誉激励法 C、物质激励法 D、能力激励法

5、北京市SARS年龄别病死率最高的是(D)

A、0-14岁 B、20-29岁 C、50-59岁 D、70-79岁

6、下列问题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的是(D)P116-118 A、卫生防疫机构经费短缺 B、结核鼠疫等老传染病似乎复燃 C、非传染性慢性病危害持续上升 D、气候变化越来越异常

7、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B)p45 A、手足口病 B、病毒性肝炎 C、血吸虫病 D、流行性感冒

8、社会心理的特点是(C)P226 ①理性②非理性③民族性④时代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分级中属于(D)p11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10、食物中毒标本的送检与保存中错误的是(B)。

A、为避免样本变质和样本中微生物增殖或死亡,送检时间越快越好 B、血液标本低温冷冻保存

C、包装完整,密封良好,标识清晰

D、运送培养基中运送并保持于合适温度,最好在采样后4小时内冷藏送检

11、在激励中,要尽量采用表扬的方法、树立榜样的方法,只有在非采取惩罚不可的时候,才采用惩罚的手段,这体现了激励的(A)p153 A、奖惩原则 B、公平合理原则 C、利益一致原则 D、时效原则

12、预防医学是指以人群(A)为主要研究对象。p41 A、健康 B、疾病 C、生活环境 D、疾病控制

13、公共卫生的外部性体现在(B)p43 A、公共卫生会造成外伤 B、伤寒具有传染性

C、公共卫生的的管理在户外 D、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各种疾病

14、下列法律法规在1989年9月1日起施行的是(B)p94 A、《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B、《传染病防治法》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15、控制重大传染疾病的主要措施不包括是(D)p127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做好宣传工作

16、有关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说法错误的是(A)A、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启用

B、网络直报工作机制是由中央直接至地方。

C、有利于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提高了疫情的透明度 D、可以动态监测信息反馈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是(B)p47 ①突然发生②对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危害③重大性④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2006年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源是(B)。A、快餐 B、“福寿螺” C、猪肉 D、毒鼠强

19、按照食品卫生安全法的要求,发生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医院,除了采取紧急措施以外,应当立即(C)。

A、告知病人家属 B、通知上级医生 C、向所在地的监管部门报告 D、直接向政府报告 20、SARS发病的高峰期是(D)

A、3月1日~3月31日 B、4月1日~4月15日 C、4月16日~5月5日 D、5月5日~5月18日

21、安徽泗县甲肝疫苗接种事件留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不包括(B)? A、建立媒体应对机制,提高应对能力

B、政府干预的时机、切入点、具体措施要留有后手。C、建立完善预防接种不良事件调查诊断处理工作指南。

D、及时救助,迅速向家长通报相关信息,解说疾病原因,起到了较好的安抚作用。

22、为了战胜SARS,中央政府及时做出决定,2003年5月9日,制定了(D)p95 A、《传染病防治法》 B、《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3、下列选项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的是(D)p46 A、传染病暴发 B、自然灾害 C、核辐射及有毒化学物质大面积泄露 D、某人犯心脏病

24、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说法正确的是(A)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可不向毗邻相关地区人民政府通告

C、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不能封锁有关场所、道路,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D、各级人民政府都可以对参加应急救援工作中变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25、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A)。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26、食物中毒采样,无剩余食品时,应采集餐厅(A)留样食品。A、48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27、食物中毒血液样本采样应该(B)。

A、无菌穿刺取静脉血3—5mL 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B、无菌穿刺取静脉血2—3mL 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C、无菌穿刺取动脉血3—5mL 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D、无菌穿刺取动脉血2—3mL 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28、下列选项不属于建立评估体系基本原则的是(C)p177 A、科学性原则 B、时效性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29、用橙色来表示的是(B)级公共危机事件p11 A、1 B、2 C、3 D、4 30、食源性疾病中最多见的是(C)。

A、食源性寄生虫病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C、食物中毒 D、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31、确定中毒餐次和中毒食物时应特别注意(B)。

A、发病时间 B、首例和典型病例 C、病例数 D、发病地点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认和分级的主责部门是(C)

A、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C、疾控系统 D、卫生监督机构

33、下列工作属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工作是(D)A、控制发病病人 B、保持水和食物的清洁 C、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D、隔离传染病密切接触者

34、食物中毒生物标本的采样时机正确是(D)。

A、咽喉涂抹应为发病第过3日 B、根据患者年龄决定采集数量 C、粪便(肛拭子)慢性腹泻期及药后 D、呕吐物、洗胃液取新鲜即时的 35、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发生于(A)。

A、阜阳 B、北京 C、广东 D、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

36、总结与SARS抗争的经验,借鉴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制度的长处,应建立起(A)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系统 B、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 C、应急救治队伍 D、医疗救治机构

37、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可概括为(D)。

A、细菌性、病毒性和放射性 B、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 C、生物性、病毒性和放射性 D、细菌性、化学性和放射性

38、(A)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城市?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广州

39、对被封存的食品、食品用工具和用具及有关生产经营场所,应当在封存之日起(C)内完成检验或卫生学评价工作。

A、五日 B、十日 C、十五日 D、三十日 40、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分别用四种颜色表示,其中红色代表(A)p11 A、特别严重 B、严重 C、较重 D、一般

41、下列选项不属于建立工作评估体系意义的是(B、)p174 A、推进工作的落实 B、减少工作的失误率

C、推进工作的总结和改进 D、激励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2、在病例数的统计数据中属于驼峰的为(A)。

A、传染病 B、水污染 C、食物中毒 D、连续污染

44、心里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是(D)

A、生存安全 B、归属和爱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5、应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基础和保证是什么?B A、社会参与 B、统一指挥 C、合法科学 D、协调一致

46、食物中毒炊具标本采样时错误的是(C)。

A、锅、盆、桶、刀、菜板 灭菌棉拭子沾盐水后反复涂擦,置于灭菌容器 B、抹布可剪下一块置于灭菌容器 C、如菜板已洗过,则无需再采样 D、食堂环境涂抹

47、以下选项不属于“危机后遗症”内容的是(D)A、事后的社会心理 B、事后的社会结构 C、事后的组织机制 D、事后的处理方式

4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若以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下列哪项不属于该分类?(A)A、已经发生事件 B、重大传染病疫情 C、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重大职业中毒

49、确定中毒餐次和中毒食物时需要调查病人发病前(D)每餐的食谱与进食情况。A、24~48h B、4~8h C、8~12h D、12~24h

50、如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未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会造成(D)A、疫情范围迅速扩大 B、大面积工厂停工

C、政权颠覆 D、引起公众的疑虑和恐慌

51、下列工作能反映有关部门措施果断的是(B)A、疫情应急响应制度

B、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采取隔离措施 C、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家合作研究 D、紧跟政府的领导

52、下列哪种颜色不是我国危机事件预警级别所用的(D)p11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绿色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关事件信息的发布必须做到及时,坚决改变以往控制信息、迟迟不敢披露的错误做法,这体现了信息发布的(B)p84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全面性 D、权威性

54、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属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的是(C)

A、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B、制定全国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C、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 D、提供必要资金

55、以下措施不能够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是(C)A、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B、加强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C、拒绝、阻碍或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集检验以及监督检查 D、加强自来水和其他饮用水的管理,保护引用水源

5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中,I级是指(A)p11 A、特别重大事件 B、重大事件 C、较大事件 D、一般事件

57、食物中毒采样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A、采样量受常规采样数量限制

B、应做详细记录,体现样本全部信息

C、根据不同样本性状,检验项目要求,合理保存和运送样品 D、样品采集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58、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走向法制化的重要一步是指(B)p54?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9、下列选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特点的是(B)p188 A、强制性 B、自愿性 C、规范性 D、概括性

60、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列选项不属于科学的态度的是(C)p181 A、尊重事实,反对主观 B、尊重理性,反对偏激 C、根据事实,加以遐想 D、尊重规律,反对臆想 61、(B)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首要原则?

A、协调一致 B、预防为主 C、合法科学 D、统一指挥 62、北京市SARS临床诊断病例职业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B)A、干部职员 B、工人 C、医务人员 D、学生 63、下列选项属于自然灾害类危机事件的是(A)A、尘暴 B、核辐射 C、恐怖爆炸 D、食盐抢购 64、下列不属于食物中毒的是(D)

A、误食毒蘑菇 B、购买饭店过期食品 C、引用水库污染水 D、过量饮食引起腹泻

6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责不包括(D)A、承担责任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 B、对突发事件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助 C、现场流调和实验室检测 D、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

66、制定方针政策属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责?A A、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C、疾控系统 D、卫生监督机构

67、下列做法不会加大传染病传播范围的是(C)A、病人或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病,造成他人感染 B、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 C、主动接受治疗,实施隔离

D、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68、激励通常包括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和形成动力等一系列的作用机制,下列选项不属于激励的作用的是(C)

A、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C、促使人们形成更高的人生观 D、提升人的价值观

69、当餐次多、可疑中毒食物品种繁杂、确定中毒餐次和中毒食物有困难时,须经(B)处理。

A、现场调查 B、实验室 C、统计学 D、专家 70、下列不属于危机善后处理的是(A)

A、建立社会信息反馈网络 B、灾区的恢复重建 C、受灾人员的救助 D、诊断“危机后遗症” 71、下列不是我国公共卫生建设存在的缺陷是(C)p53 A、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差

B、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严重性认识不足 C、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过少 D、农村卫生工作相当薄弱

72、下列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科技攻关组职能的是(B)p69 A、指定对流动人员进行检验防治方案 B、指导地方开展防治疫病科研工作 C、制定农村疫病防治院预案

D、负责中央派出的疫病防治工作督导组的组织与联络工作 73、HIV的发病,是新发传染病哪种致病因素的典型实例? A A、人口/行为的改变 B、环境改变、土地使用 C、微生物的适应/改变 D、国际旅游和贸易 74、法定报告传染病包括(C)种?

A、37 B、38 C、39 D、40 75、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是(C)?

A、日本 B、韩国 C、中国 D、澳大利亚 76、流行曲线中,Y轴为代表(B)。

A、时间 B、病例数 C、症状严重性 D、体温

77、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决定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内容和行为倾向,亦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心理,这就是社会行为的(A)p226 A、时代性 B、民族性 C、非理性 D、科学性 7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主责部门是(A)p84? A、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C、疾控系统 D、卫生监督机构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最基本的(D),而这一基本人权的实现就要求有良好的健康状况。(A)权利(B)义务(C)责任(D)人权

3、(A)是社会心理形成的前提条件。

(A)社会认知(B)生活认知(C)个人认知(D)以上都是

8、(B)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具体防治工作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它是一项社会任务,而不能仅仅看做是卫生部门的事。

(A)抗击疾病灾害(B)防治传染病(C)行政执法(D)政策制定

12、所谓(C)就是对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卫生机构和卫生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A)统一领导(B)分级负责(C)属地化管理(D)加强合作

13、所谓(D)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和类似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对社会事务和人们行为进行管理。

(A)依法治国(B)政策执行(C)法律监督(D)法制管理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信息发布,必须由权威机构发布,保证信息的(C)。(A)准确性(B)及时性(C)权威性(D)重要性

19、公共卫生建设是一项(A)工程。

(A)社会系统(B)长远建设(C)利国利民(D)星火计划 20、(D),涉及群众利益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公开透明,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现,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十分必要的举措。

(A)政务公开(B)经济公开(C)信息公开(D)A和B都是

21、危机管理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C)。

(A)危机解决能力(B)危机学习能力(C)善后学习能力(D)善后能力

22、(B)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A)灾难(B)危机(C)危险(D)危害

24、(C)是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物质保证。

(A)建立疫情监控系统(B)建立应急处理系统

(C)储备充足的物资、资金(D)组建专家人才库

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能力的强和弱,体现了一个城市或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文明程度。(A)应急管理(B)危机处理(C)应急预警(D)处理善后 30、(A)的方针是防治疾病最人道、最主动的方针。

(A)预防为主(B)应急预警(C)医护救治(D)医疗救

11、开展三级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根本措施,以下属于开展三级预防的措施是(C)A、发病预防 B、治病预防 C、病残预防 D、病因预防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c)。P 47(A)破坏性(B)传染性(C)不可预测性(D)隐蔽性

4、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要遵循(A)的原则,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正确的解决。P110(A)科学正确(B)科学发展

(C)自然发展

(D)社会发展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病暴发后,(B)工作既有对病人的抢救治疗,又有对已经发生疫情的控制,防止疫情扩散蔓延。P78(A)医疗救助(B)紧急救控(C)医疗救护(D)应急预警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立即救治受到危害群众和控制疫情的扩散是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建立高效运行的(C)是承担这些艰巨任务的载体。P76(A)预警体系(B)应急处理中心(C)救控体系(D)物流运送中心

8、国家的法律体系是由根本大法的宪法、各行业主体法律和各种具体法规所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D)。P199(A)法政关系(B)同体关系(C)辩证关系(D)法缘关系

11、一切可以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统称为(B)。P219(A)应激环境(B)应激源(C)应激物(D)应激素

12、危机事件分级的难点在于:是按照危机事件的(B)属性来分,还是按照危机管理的主观属性来分。P10(A)宏观

(B)客观

(C)微观

(D)主观

13、从具体的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D)引发的各类事件,它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A)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B)公共卫生事件

(C)社会冲突以及战争(D)以上都是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D)角度来看,对个体是一种危机情境。P218(A)显示(B)文化层次(C)社会(D)心理学

19、(A)既是一把度量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尺子,又是工作者自我鞭策、自我完善的一面镜子。P174(A)评估体系(B)评估工作(C)应急处理体系(D)应急预警体系

21、所谓(A)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对人们引起的一种心理失衡及情感紊乱的状态。P218(A)危机情境(B)危机模式(C)危险情景(D)危害模式

22、搞好(B)工作,可以说是为全社会的医疗卫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P164(A)国家卫生(B)社区卫生(C)农村卫生(D)个人卫生

23、(A)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利用工资、奖金、实物的奖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法。P154(A)物质奖励(B)精神奖励(C)物质利益(D)精神利益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传染病暴发后,必须遵循(D)的原则积极开展救治。P133(A)完全封闭(B)隔绝治疗(C)就地封存(D)就地处理

26、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C)是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P3(A)发生方式(B)出现方式(C)影响方式

(D)影响范围

27、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问题主要应靠(C),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使用公共财政的方式来解决公共卫生所需经费,从而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状况。P93(A)行政干预(B)地方税收(C)政府干预

(D)社会募捐

1、(B)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P45(A)突发公共安全事件(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突发卫生事件(D)突发事件

3、法律规范的()是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主要特征,是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正常运行和社会成员安居乐业提供保证的主要特征。

(A)延续性(B)概括性

(C)强制性(D)稳定性

7、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也就带有极强的()。(A)延续性(B)专业性(C)制约性(D)公开性

9、因为公共卫生的外部性和公共性,从而产生了防治监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特点,其运行不能通过()来调节,存在市场失灵状况。

(A)市场机制(B)宏观经济(C)国家调控(D)市场氛围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A)应急预警系统(B)国务院办公厅(C)国家卫生局防控中心(D)应急处理指挥部

16、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表明,健康需求不单是个体孤立的需求,而是涉及到群体的广泛的()。

(A)社会需求(B)生理需求(C)生活需求(D)现实需求

3、公共卫生的外延不管如何扩大,核心的问题还是()问题,尤其是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问题。

(A)医疗技术(B)公众的健康(C)公共卫生(D)国家形象

4、()是重要的信息沟通,能够把社会各方面凝聚在一起。

(A)及时发布政策

(B)及时调查取证

(C)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D)及时控制疫情和传染源

8、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急管理的()系统。

(A)组织结构(B)管理机构(C)应急预警(D)应急处理

9、只有属地化管理和()同时推进,才有助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医疗救治系统和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的功能。

(A)企业管理(B)全行业管理(C)商业管理(D)政府管理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任务紧急,情况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要做好一系列应急工作,就必须()。

(A)有法可依(B)依法办事(C)违法必究(D)执法必严

14、()实质是对一国社会应对能力的综合考验。

(A)危机

(B)危险

(C)危难

(D)灾难

16、指挥系统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各个方面的()进行管理,才能实现最优化的管理和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A)处理机制(B)运行机制(C)组成部分(D)运作要点

1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指挥中心(B)人才储备计划(C)物质储备运送预案(D)应急预案 20、()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依据。

(A)应急处理(B)科学监测(C)应急预警(D)科学研究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成立的应急指挥部的首要决策就是()。

(A)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B)是否上报上级领导

(C)如何合理调配物资

(D)如何调配人力资源最好防控工作

2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透明的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急处理体系中必须有一套准确透明的()。

(A)媒体宣传系统

(B)信息采集系统

(C)信息发布体系

(D)预警处理系统

25、()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和未知的结果。

(A)科学分析(B)科学预警(C)科学预测(D)科学处理

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生后的(),实际上是对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大检阅,是对一个国家应急体制、机制和能力的考验。

(A)应对措施(B)应急管理工作(C)应急反应时间(D)应急成理工作

27、所谓()语言,实际上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积极一面的支持,它对调动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A)鼓励性(B)安慰性(C)激励性

(D)严肃性

28、从()的角度分析,危机遵循一个特定的进程或是发展周期。

(A)发展序列(B)时间序列(C)爆发关系(D)损害创伤

136、(A)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进行管理,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文明的重要保证。P185 A、依法治国 B、民主统一 C、计划生育 D、保护环境

5、传染病暴发流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首要的任务。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18、()是指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而造成的许多人的职业性中毒。(C)职业中毒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应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指挥。(B)国务院主要领导

24、舆论是公众社会心态的载体或表达形式,即舆论是形式,而其内容是()。社会心态

27、()就是将政治决策贯彻到社会生活中去,将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公诸于世,由全体社会成员遵照执行。(C)政策执行

6、()是应急处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反应及时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既要反应及时,又要措施果断,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所决定的。特点

25、危机教育要使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有高度的警觉,应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自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6、人们的需要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激励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特定环境、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的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因而,必须讲究()。时效性

30、公共危机()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管理

4、危机事件的()主要是指危机事件发生之初,危机征兆已经出现的时期。预警期

10、社区内建立为全社区成员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和形成一门有关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是十分必要的。社区医学

15、负责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16、根据危机的发展周期,危机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管理危机以及善后处理阶段等几个阶段。

D以上都正确(危机预警及准备、识别危机、隔离危机、管理危机以及善后处理阶段)

17、储备足够的应急所需人才,是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的()。人才保证

1.()对应急管理中有关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A)《防震减灾法》(B)《传染病防治法》

(C)《突发公共危机应对法》(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是全国或一个省级行政区负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中心,承担着组织领导应急决策和动员协调等项职能。

(A)国家应急指挥部(B)地方应急指挥部(C)医疗防控中心(D)应急指挥部

3.通过______使社会公众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

(A)预警实践操作(B)卫生意识教育(C)危机教育(D)危机意识 4.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核心的(),专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

(A)稳固政权(B)应急指挥机构

(C)危机处理预警系统(D)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

5.()是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中心,负责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A)国家应急指挥部(B)国家安全卫生防控小组(C)地方医疗机构(D)地方应急指挥部

6.()指的是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所进行的卫生检查、卫生鉴定、卫生评价和采样检验。

(A)卫生督导(B)卫生监督(C)疾病检测(D)市场监察 7.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机制的前提下展开的。(A)市场(B)经济(C)社会(D)法律运行

8.公共卫生广泛的()是建构在社会人基础上的,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卫生汇合起来的。(A)外部性(B)公共性(C)组织性(D)社会性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许多应急措施,都需要()的有效配合才能落实。(A)社区(B)各地人民政府(C)广大群众(D)广大农村 10.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控制扩散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受人群。(A)控制传染源(B)治疗患者(C)加大宣传力度(D)防范布控,严防死守 11.()是刺激物与个体的具体的心理生物特征间相互作用的结果。(A)激励(B)激发(C)应激(D)激动

12.公共危机的()是指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寻求“满意”的处理方案。

(A)决策的非程序化(B)突发性

(C)影响的社会性(D)高度不确定性

13.所谓()是说要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的精神和条例,既不能疏漏、打折扣,也不能随意增加、超越规定。

(A)执法必严(B)依法办事(C)违法必究(D)有法可依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动态的()必须广泛,应当覆盖可能提供疫情信息的社会各个方面。

(A)监测面(B)检控点(C)防疫点(D)预警站

15.以国家为主导的机制对各部门各行业进行统筹安排,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落实到社区。

(A)基层(B)社区(C)个人(D)单位

16.无论什么传染病,人类感染病原体后都有()两种表现。(A)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B)阴性感染和阳性感染(C)明显感染和隐藏感染(D)阳性感染和中性感染

17.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处理,是应急工作的关键,()工作是否正确,关系应急工作的成败。

(A)应急处理(B)科学监测(C)应急预警(D)科学研究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的检测、预防和各种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是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A)疫病样本(B)病患(C)病毒源体(D)以上都是 19.()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C)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D)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20.()是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初始力量。

(A)生活需求(B)健康需求(C)紧急需求(D)社会需求 21.()是使用物质手段或精神手段满足人们心理需求过程。(A)鼓励(B)鼓动(C)激动(D)激励

2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必须有一个反应灵敏的(),要有对所获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的分析系统。

(A)检测系统(B)监测网络(C)监测系统(D)检测网络 23.()是一系列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及其相应行为倾向的总称。(A)应激心理(B)个人心理(C)社会状态(D)社会心理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监测网络提供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发生的预警报告。

(A)宣传(B)通知(C)预警(D)预告 25.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设置以及国家机关应急职权的行使,首先必须与危机事件的种类相适应。也就是说,()是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基础。(A)分类制度(B)分区制度(C)分级制度(D)预警制度 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是保证应急措施实现,防止或治理各种失范行为的不可缺少的力量。

(A)指挥系统(B)科学系统(C)管理监督系统(D)社会群体系统 27.公共卫生的社会性决定了()是保障公共卫生的第一责任人。

(A)国务院(B)国家行政机关(C)各级政府(D)全体社会成员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期,对所有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都具有强制的()。

(A)制约性(B)稳定性(C)公开性(D)延续性

29.()是对人们内心动机和外部行为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也就是用以激励人们动机和行为的手段和方法,它是构成激励的外部条件。

(A)应激变量(B)刺激变量(C)机体变量(D)反应变量

30.()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暴发应急处理工作的法律依据。(A)《防震减灾法》(B)《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C)《职业病防治法》(D)《传染病防治法》

二、多选题

1、根据社会危害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危害已经发生、危害逐步减弱和恢复三个阶段,可将危机事件总体上划分为()等多个阶段。P12(A)预警期

(B)爆发期

(C)缓解期

(D)善后期

2、社会心理现象是研究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等。

(A)谣言满天飞

(B)舆论、流言与恐慌

(C)社会行为、习惯、习俗和陋习

(D)从众与模仿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具有的的特点是()。P189(A)规范性

(B)强制性

(C)概括性

(D)专业性

133、以下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的特点的是()P189 A、规范性

B、强制性

C、专业性

D、概括性

4、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P11(A)Ⅰ级(特别重大)

(B)Ⅱ级(重大)

(C)Ⅲ级(较大)

(D)Ⅳ级(一般)

5、公共危机的()是指事件的演变达到了一个临界值,要求管理者快速作出决策,但往往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人员、物质资源和时间。

(A)突发性

(B)紧急性

(C)影响的社会性

(D)高度不确定性

6、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建设,自始至终都要贯彻()的思想。

(A)强化政府管理

(B)履行政府职责

(C)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

(D)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7、应急法律法规要符合()规律。

(A)社会发展

(B)符合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C)科学发展

(D)生产力发展

8、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的线索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主要有()等方面。

(A)临床检测

(B)细菌培养

(C)血清抗体免疫试验

(D)病原学检测

9、突然暴发的传染病一般都是急性传染病,具有()的特点。

(A)发病急

(B)传染力强

(C)扩散快

(D)范围广

10、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主要是()。(A)《传染病防治法》

(B)《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11、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必须为危机做好准备,包括()、通信计划以及重要关系的建立等。

(A)危机预警及准备

(B)战略规划

(C)物资储备

(D)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是对一个复杂系统的管理,它包含了()、管理监督系统和媒体系统等多个组成部分。

(A)人们的社会健康需求

(B)科学系统

(C)人力资源系统

(D)社会群体系统

13、建立工作评估体系的意义是()。P174(A)推进工作措施的落实

(B)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不足或缺陷

(C)推进工作的总结和改进

(D)激励单位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20、建立工作评估体系的意义是()P174 A、推进工作措施的落实

B、推进工作的总结和改进

C、提高工作环境和薪水

D、激励单位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4、科学正确决策要求()。

(A)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全面清楚的了解

(B)掌握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C)集中了领导、专家各方面的意见

(D)运用现代科学的决策方法所作出的决策

15、流行病学调查除进行一般基础性情况的调查描述外,重点应围绕()等环节进行调查工作。

(A)传播区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使其应急管理工作具有的特点是()。

(A)事发前要做充分准备

(B)事发后应急处理的紧迫性

(C)应急工作的复杂性

(D)应急工作的延续性

17、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健康的目的。

(A)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B)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

(C)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

(D)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18、法律规范是指(),它对全国各地都具有约束力。

(A)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

(B)以国家强制力量在全国颁布实施的法律文件

(C)是制定行政法规或地方法规的依据

(D)是全社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19、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等。

(A)信息采集和自动汇总机制

(B)网络应急指挥机制

(C)资源动员机制

(D)社会治安保障机制

20、社会心理具有()等特点。

(A)非理性(B)单一性

(C)民族性

(D)时代性

80、以下能够引起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的是()

A、窒息性气体 B、刺激性气体 C、麻醉性毒物 D、神经性毒物 81、公共卫生涵盖(BCD)P42 A、疾病治疗 B、疾病预防 C、健康促进 D、提高生命质量 8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控体系包括(AC)P76 A、医疗救助机构 B、卫生应急指挥部 C、疫情控制机构 D、卫生教育机构

8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贯彻好生命至上的原则,需要(ABCD)? A、更新观念 B、较强的医疗救治队伍和能力 C、药品及器械的储备 D、先进的医疗救护设备 84、感染的表现形式包括(BD)?

A、病原清除 B、病原携带 C、潜伏感染 D、隐形感染 85、下列哪些属于应急指挥部职能机构分组(ABCD)P67 A、防治组 B、科技攻关组 C、后勤保障组 D、宣传组 86、如何处理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BC)A、就地处理 B、严格控制事件扩散蔓延 C、处理措施必须科学正确 D、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

87、社会公众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应尽的主要义务有(ABC)P210 A、配合政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的义务

B、监督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和举报应急处理中问题的义务 C、自觉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稳定的义务 D、及时接受治疗的义务

88、一切可以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统称为应激源。应激源大体上可分为(ABCD)P219 A、躯体的应激源 B、心理的应激源 C、社会的应激源 D、文化的应激源 89、以下属于公共危机事件特征的是(ABCD)P4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决策的非程序化 C、影响的社会性 D、高度不确定性

90、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应遵从那些基本原则(ABCD)P194 A、制定应急法律法规必须从实际出发 B、保持法律法规的稳定性 C、注意法律法规的延续性 D、保持法律法规的有效性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管理人员,心理冲突,应对措施

档案管理工作繁琐细致、枯燥乏味, 具有突击性, 有时候需要管理人员通过加班来完成, 档案工作性质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十分容易产生如职业疏离感, 孤独、压抑、失落心理等心理问题。探讨应对档案管理人员心理冲突的措施, 有助于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更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冲突及成因

(一)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与外界交流和沟通

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各种档案资料打交道, 档案整理、统计和保存工作需要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牺牲了他们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与时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 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就容易产生孤独寂寞、压抑失落之感, 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长此以往, 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二) 档案管理工作细致繁琐、枯燥乏味

档案管理工作细致繁琐、枯燥乏味, 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细心和耐心, 因此, 管理人员很容易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档案管理工作项目多、任务重、内容繁琐, 需要系统严格的管理, 并定期进行鉴定, 此外, 还包括档案的保存工作等,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对单调繁琐的工作流程进行重复, 难免会是工作人员产生厌烦情绪。

(三) 档案管理工作工作量大, 管理人员易产生焦虑、挫败感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逐渐发生变化, 档案工作涉及的范围和种类也在逐渐扩大, 管理方法也不断的随之发生变化, 从最原始的手工操作转化到现在的计算计操作, 这个过程需要管理员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技术, 以更好的适应新的管理环境, 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档案管理员的工作量。

(四) 高校普遍未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重视

大部分人都认为档案管理是一种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 只要做好日常整理不让档案丢失, 泄露, 人人都可胜任。正是因为人们这种思想, 档案管理工作甚至是档案管理人员都不能得到大众的重视和认可, 档案管理人员也因此也不重视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他们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扬, 不能从枯燥乏味、单一重复的工作中获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厌倦情绪。

(五) 档案管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感

职业倦怠感是指工作人员因长时间从事压力大, 任务繁重的工作, 而产生的一案中疲倦状态。档案管理工作繁琐枯燥, 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 他们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种单调却乏味的工作, 缺少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极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倦怠感, 打击工作的积极性。工作得不到充分认可, 就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存在的价值, 这一方面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心理冲突应对措施

(一) 高校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对档案管理者进行心理疏导

1. 依托心理学科优势,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心理干预

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调查, 及时发现心理出现偏差的对象, 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尽量把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这也是有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所在。心理偏差属于心理危机的一种, 它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 高校可通过网络咨询、健康讲座、心理测试等活动在档案管理人员之间宣传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危机预警理念, 及时预防心理偏差问题的出现, 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 远离心理疾病隐患。

2. 充分运用图书馆资源, 对工作者实施阅读疗法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心理上的自卑、焦虑, 和事业上的挫败感, 以及缺乏与外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导致其心理负荷过重, 压力过大。阅读疗法是指患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 缓解工作上的紧张和压力, 促进心理健康, 帮助他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研究证明, 阅读法对于缓解心理压力, 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促进身心健康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他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促进身心健康, 同时还可以帮助提高智力, 健全完善个体人格。多阅读对于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可以及时扭转心理偏差, 预防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

3. 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 缓解档案管理人员压力

各大高校校园环境优美,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到处一片朝气蓬勃。走在学校的道路上, 聆听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 欣赏一道道亮丽的校园风景, 感受青春洋溢的校园文化气息, 心情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放松。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感到烦闷的时候可以走出封闭的工作环境, 去感受下那自成一格的优美校园。这有助于消除他们的抑郁、孤寂情绪, 缓解心灵上长期积累的压力, 重拾对工作和生活的信心与兴趣。

(二) 档案管理人员的自我应对措施

1. 树立先进思想, 提升自觉调适负心理的主动性

先进的思想素质是档案管理人员积极调适负心理的保障。思想素质的提升可以帮助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强化他们无私奉献, 服务大众的意识;破除浮躁不安、脱离实际的习气, 强调人本主义, 关注现实需要, 积极从事工作;消除追求名利、急于求成的思想, 强化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 坚守工作岗位, 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

2.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自觉预防和抵御负心理

坚定的政治方向是档案管理人员预防和抵御负心理的坚实屏障。因此,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自觉预防和抵御负心理。

首先,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其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努力奋进, 不断提升自我, 不被外面的精彩所诱惑, 坚守岗位、为高校档案管理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 还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 把握业绩观的科学内涵。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意识, 真正把档案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档案的精确性和正确性, 在平凡非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九玲.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心理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S3:272-273.

[2]刘慧芳, 曲晓辉.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北京档案, 2011, 12:23-24.

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篇8

关键词:司法人员;履职困扰;保障机制;司法独立

充分尊重案件承办人的审查意见,加强对司法人员的履职保护,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冤假错案发生,实现个案正义,最终也会切实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时的困扰及成因

1.外部因素困扰

(1)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受地方行政干预。依照宪法规定,我国按行政地域逐级设立司法机关,且地方人事组织部门掌管地方司法机关的人事权,地方政府负责保障地方司法机关的经费。同时,司法人员具有国家公务人员的双重身份,虽然我国《检察官法》、《法官法》对司法人员的管理和权利义务做了相应规定,但内容模糊,缺少实际的可操作性,现实中对司法人员的管理还是完全用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行政级别来进行。这些因素在制度层面困扰着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

(2)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受一些社会因素干扰。即便这种干扰在实质上与权力、检察审判、社会监督并不等同,但有干扰必有影响,司法机关的独立司法空间会被逐步地腐蚀与侵吞。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舆论反应、公众媒体炒作、涉诉涉法信访压力三个方面。不可否认,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会产生司法瑕疵甚至冤假错案,但是只要能够充分施展权力、检察审判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应有作用,缺点就能补正,错误就能改正。

2.内部因素困扰

(1)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受内部行政干预。受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司法行政体制的影响,司法权的行使在司法机关内部被高度的行政化:一是组织人事的高度行政化。司法人员是一种具有很强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群体,是独立行使司法权的载体。二是司法人员行使司法权时的高度行政审批化模式。检察官、法官依法独立办案是司法人员代表国家行使统一司法权的核心,但从基层检察院、法院的现实来看,多数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在行使司法权时采取了妥协方式,即检察官、法官依法独立办案与领导审核把关相结合。

(2)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时的责、权、利不相符。从我国实际来看,司法人员所负担的责任过重。不仅办案责任终身制跟随我国司法人员的终身,并且其在独立行使司法权时必须让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否则,即使案件的办理结果符合法律规定,但其社会效果也可能让诉讼各方不满。由于个案社会效果的实现具有不可预计性,社会效果便成了外界干扰司法人员独立办案的缘由。此种情况下,司法人员面对个案,为了兼顾社会效果,不仅要考虑相关法律的规定,还要考虑本不应过多纠结的一些案外因素。

二、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3)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4)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制度。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明确司法机关内部各层级权限,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加强职务犯罪线索管理,健全受理、分流、查办、信息反馈制度,明确纪检监察和刑事司法办案标准和程序衔接,依法严格查办职务犯罪案件。

(5)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6)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

(7)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

三、加强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的应对措施

1.逐步建立保证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独立的外部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具有浓烈的行政色彩,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均受制于地方行政机关。故首先要创立统一、独立的财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或改善地方检察院、法院在财、物等方面依赖地方政府的问题或情况,避免司法被地方政府干预。其次要创立统一、独立的司法组织人事制度。改变现行的司法人员管理体制,探求新的司法人员挑选、任用制度,既使司法人员具有应有的素质,又减少司法人员独立行使司法权办理案件被地方人事管理的影响。

2.切实做好对司法人员的监督

监督主体包含三个方面,即权力机关、检察审判和社会监督。这些监督在保证司法公正、独立上都要发挥其积极作用。虽然有些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但在强调其消极影响的作用下,更应看到其在性质与功能上积极的一面:权力机关监督重点应是对司法工作的整体监督;检察审判监督的重点应是个案监督;社会监督,不应是媒体的恶意炒作,而应引导社会公众重点关注法律本身理念及价值取向的实现。从而使案件当事人对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处理的案件符合案件应有的法律效果的结果信服,使非通过以上监督手段来寻求最后的救济而最终获得救济的案例少发生乃至不再发生,最终增强司法公信力,保证司法人员独立履行法定职责。

3.对司法机关内部办案机制进行重置,切实保证司法人员独立行使司法权

创立保证司法人员能依法行使司法权独立办案的内部机制,将司法机关内部行政管理和司法人员办案分离,把检察长、院长及科长、庭长的领导限定在行政范畴内,除其实际办理案件,否则不具有对个案的指导权。并且要逐步取消司法机关内部的案件层级审批及向上级机关汇报的制度,最大程度上给予司法人员独立的司法权力。

4.创立司法人员工资福利保障机制,使司法人员增强其职业归属感

上一篇:如何让幼儿快乐识字下一篇:幼儿园中班家长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