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分析并总结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 本组研究对我院2001年至2010年的用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对治疗效果较为确切的210首方剂, 总计1524味次中药进行着重分析, 现将其使用情况以及组配规律报告如下。

1 中药分类以及用药频率

本组分析显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共包括十余类中药, 用药频率最高的两类是补益药 (69.71%) 与活血祛瘀药 (15.67%) , 见表1。补益类中药以淫羊藿、黄芪以及杜仲等的用药频率最高;活血祛瘀类中药以当归、熟地以及丹参等的用药频率最高。祖国医学认为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群的肝、脾及肾较衰弱, 精、气及血均出现亏损, 骨失所养[1]。应该补益肝肾, 着重养血生精, 以达到强筋壮骨及活血祛瘀的功效。

2 用药的性、味与归经

本组共对210首方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药味以甘和辛为主;药性以温为主;归经以肝为主, 见表2。用药频率最高的中药的主要功能是强筋健骨、补肝益肾。大量文献报道这类药物 (如淫羊藿、黄芪以及杜仲等) 具有镇痛、抗菌、消炎、扩张血管、增强免疫力、防止血小板聚集以及舒张平滑肌等功能[2]。

3 以本虚为主、标实为辅的原则实施治疗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首要的是补虚, 化瘀为辅。目前的主要方法包括补肾活血、补骨健脾、补肾益精以及补肾益肝等[2]。龚铃等人采用中药益肾壮骨合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0例患者实施治疗得出结论, 即采用补益肝肾, 补肾益精、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以及强壮筋骨等措施能够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实现标本兼治的临床治疗效果[3]。本组统计结果也得到相似的结论, 本组统计结果显示, 补阳药主要包括淫羊藿、补骨脂、杜仲、肉苁蓉、鹿角胶、续断、紫河车、仙茅以及巴戟天等共22味, 使用频率为37.29%。这表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为肾阳虚[4]。该类中药均归肾经, 因此在治疗上主要采用补阳药;本组补阴药主要包括枸杞子、天冬、龟板、女贞子等共19味, 使用频率为32.20%。该类中药归为肝与肾两经, 连带脾脏, 因此该病也有阴虚症状, 选药时也需补阴;本组补血药主要包括熟地、何首乌以及当归等共7味, 使用频率为11.86%, 表明骨质疏松症患者伴有肝血亏损, 在选药治疗时需注意补血;本组补气药主要包括人参、黄芪、山药、甘草等共11味, 使用频率为18.65%, 骨质疏松症患者有脾气虚弱的表现, 该类中药主归脾经, 因此在应选择些健脾益气药物。

4 小结

目前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 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积极拓宽中医药的治疗范围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项新课题。我们通过对10年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 旨在从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 以期为研发新型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提供参考信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本质是阴阳气血俱虚, 主要表现为肾虚, 其次为脾虚及肝血匮乏, 中医理论主张辨证施治, 通过补肾填精、强筋壮骨、健脾养血、活血化瘀以及祛风除湿等方法, 能够明显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而且与西药比较, 中药治疗的成本较低、且毒副作用小。

摘要: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本质是阴阳气血俱虚, 中医理论主张辨证施治, 通过补肾填精、强筋壮骨、健脾养血、活血化瘀以及祛风除湿等方法, 可以显著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而且与西药比较, 中药治疗的成本较低、且毒副作用小。本组研究通过对10年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 旨在从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 以期为研发新型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志伟, 刚丕寰, 尤田, 等.骨疏康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33例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 2001, 19 (5) :475~476.

[2] 陈俊文, 潭清武, 宋秀锦.补肾健脾活血方药对实验性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2, 9 (2) :86~87.

[3] 龚铃等.中药益肾壮骨合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80例[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 7 (2) , 149~150.

[4] 高晓燕, 杜晓鹃, 赵春颖.补肾中药对成骨样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 (I[) 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1, 18 (4) :283~284.

上一篇:关于TPP的发展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探讨下一篇:中专院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