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塑料包装食品安全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8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

摘要:紫外吸收剂(UVA)能吸收波长范围290nm~400nm的紫外线,可有效抑制或减缓由于光氧化作用导致的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已成为塑料、纤维、涂料及粘合剂等高分子材料产品的重要添加组分。根据其化学结构,UVA被分为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水杨酸酯类、三嗪类和取代丙烯腈类等。其中,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型光稳定剂在食品包装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尽管紫外吸收剂的使用可有效提高高分子材料的耐用性,但材料中的UVA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迁移溶出的隐患,尤其是在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可能直接导致其在食品中的迁移扩散,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很多国家及地区都将食品包装材料中紫外吸收剂的允许残留量和迁移量纳入了法规。本论文着眼于当前食品包装材料中紫外吸收剂的添加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损害问题,研究并建立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的分析方法。该研究的成果对加快食品接触材料中紫外吸收剂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建设和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经过认真调研分析,综合考虑了紫外吸收剂的种类及使用频率,选取了UV-P、UV-234等8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作为研究对象;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采用了简便、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用于结构、性质相近8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分析;在前处理方法的选择上,采用了高效、快速的超声辅助萃取技术。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8种紫外吸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选择萃取溶剂并考察萃取剂的用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超声萃取条件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目标物质提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食品包装材料中8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前处理条件:以5m L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体积比4:1)为提取剂,在20℃下超声萃取10min。2.通过选择及优化流动相、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流动相流速和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建立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8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HPLC-DAD分析法。试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0min,95%甲醇+5%乙腈,流速为0.7m L/min;8.0min,95%甲醇+5%水,流速为0.7m L/min;11.0min,100%甲醇,流速为1m L/min;12min后,100%甲醇,流速为2m L/min至分析完成。8种目标分析物在22min内获得满意分离,在340nm波长下进行测定。3.本文所建立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8种紫外吸收剂的分析方法,UV-P、UV-360及其他6种目标分析物分别在0.02~10mg/L、0.2~10mg/L及0.1~10m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074~0.1250mg/L。3种不同添加水平下的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3.72%~114.33%,相对标准偏差≤5.04%(n=6)。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紫外吸收剂的残留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紫外吸收剂;高效液相色谱;超声辅助萃取;塑料食品包装材料

学科专业:化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紫外吸收剂简介

1.2.1 紫外吸收剂的结构及分类

1.2.2 紫外吸收剂的生产和市场使用情况

1.2.3 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作用机理

1.2.4 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危害

1.2.5 相关标准和法规

1.2.6 课题的提出

1.3 研究对象的选择

1.3.1 各领域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的分析及检出情况

1.3.2 检测对象的选择

1.3.3 试验材料的选择

1.4 紫外吸收剂分析方法的选择

1.4.1 样品前处理方法

1.4.1.1 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1.4.1.2 超声辅助萃取(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UAE)

1.4.1.3 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AE)

1.4.1.4 加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solvent extraction ASE)

1.4.1.5 分散液液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 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

1.4.1.6 溶剂浮选法(Solvent Sublation SS)

1.4.2 检测方法

1.4.2.1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4.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2.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4.3 检测方法的确定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5.1 研究意义

1.5.2 创新点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方法流程

2.2 试剂与材料

2.3 实验仪器设备

2.4 标准溶液的配制

2.5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2.5.1 实验样品的制备

2.5.2 单因子实验

2.5.2.1 提取溶剂的选择实验

2.5.2.2 提取溶剂的优化实验

2.5.3 正交试验

2.5.4 样品净化

2.6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7 标准曲线的绘制

2.8 仪器检出限(ILOD)

2.9 标准添加回收实验和精密度试验

2.10 实际样品分析

第三章 方法的确立与结果讨论

3.1 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3.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立

3.2.1 样品的超声辅助萃取研究

3.2.1.1 萃取剂的选择和优化实验结果

3.2.1.2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3.2.2 样品净化方法研究

3.2.3 样品前处理方法小结

3.3 HPLC条件的确立

3.3.1 DAD检测波长的选择

3.3.2 目标物出峰顺序的确定

3.3.3 色谱柱温的选择

3.3.4 流动相的选择

3.3.5 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

3.3.6 流动相流速的选择

第四章 方法评价与实际样品分析

4.1 方法评价

4.1.1 方法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4.1.2 方法的仪器检出限

4.1.3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

4.2 实际样品的测定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覆盖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移动电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