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教学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美术专业教学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篇:美术专业教学论文

实施美术教学改革 探索美术教学模式

【摘 要】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是单一的教师讲授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新课改的实施,转变了这一教学观念。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知识,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美术教学 教师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觉得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的美术教学模式应当以培养适应美术新课程要求的新型美术教师为目的,教材内容根植于美术课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当下活生生的美术教学生活。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交往互动的教学观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观的教育理念。另外,培养方式、管理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途径而相应改变。学生通过专业美术方面的训练,掌握就业与升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美术教学这一门学科,涉及国画、西画、素描、色彩、设计等,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创作设计,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要切实得到增强,要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科学地认识与对待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也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要求教师有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就些除了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外,更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反复探索。

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组织严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也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根据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满足社会对美术专业的需求。

二、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方法

(一)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让学生自行观察先试着画,然后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通过对课堂实时布控,及时指导、矫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自由探索创作,大胆地把自己的构想显现出来。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了,学习兴趣也就随之产生,学习自主性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尝试创新法”激起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美术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学科融会贯通、综合一体,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习惯,将各学科综合利用。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发现不同材料的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除了利用水粉、铅笔、油画棒等常用的表现技法外。还可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或者多种材料结合进行创作表现,如用油画棒与水粉结合绘画,由于两者不相溶的特点,会产生独特的绘画效果,或者粉笔在砂纸上进行作画,产生粗糙质朴的纹理,画面有种原始之美,也可以利用吹塑纸、泡沫纸等制作剪贴画、卡片、精美的小书签等。由于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也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展望等文化资源,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与选择。

(三)让生活走进课堂的“亲身实践法”。我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写生,感受恭城桃花的浪漫,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组织学生定期举办画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也帮助学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设计这些活动,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使得学生真切体验到生活处处皆美术,美术离不开生活。这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还使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在兴趣的激励下逐步得到培养。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差异,摒弃过去重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的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教学国画荷花,我先组织学生到荷花池塘观察荷花的形态结构,再介绍国画的构图、墨色变化、笔法等, 结合欣赏古今的荷花作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理想中的荷花图。此时的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并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有就是激发学生为就业岗位与继续升学的目标而奋进。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想找一份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小部分是为了继续升学深造。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总之,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知识,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对美术专业的热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方法,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成尚荣. 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陆志平,辜伟节. 我们怎样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甘小忠

第二篇:加强美术专业素描头像教学提高学生美术才能

摘 要: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一幅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由于它使用的工具较为简便,又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往往比经过很多加工的绘画作品更直接地传达作者瞬间的灵感和激情,摄取所画对象的生动气韵。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探讨如何进行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素描头像教学。

关键词:素描头像;教学感悟;人才培养

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带手人像与全身人像的基础。因而,教好它与学好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人根据自身从事美术教学的实践,谈谈在素描头像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理论知识是学好一切的必要前提,理论知识虽然枯燥,但它是前人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是学好一门技能的精髓和基础。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引导,我们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走好多弯路,才能到达目的。作为老师,就是要正确对学生进行引导,用绘画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审美法则去充实他们的头脑。而作为素描头像教学来说就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头部骨骼解剖结构和一定的运动规律,在素描时能够很快地深入画面。

(2)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大师的素描头像作品。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一幅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由于它使用的工具较为简便,又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往往比经过很多加工的绘画作品更直接地传达作者瞬间的灵感和激情,摄取所画对象的生动气韵。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十世纪欧洲名画家的素描作品中,能得到在其他画作中不易领略到的那种直觉的艺术感受。这些画家都是素负盛誉的大艺术家,并在素描上有深厚功力。这些作品不论是工整细致的,还是粗放简略的,都显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纯熟的技巧,在艺术风格上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学习和从事绘画艺术的读者若用心揣摩,定会从中得到启发。

(3)发挥教师的影响力和艺术魅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由初中直接进入职高或者中专学习的,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脱离学校教育的天空,思想比较单纯、生活阅历比较简单。由于涉世不深和艺术修养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对于优秀的素描头像作品也只能是“随便看看”,根本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这就要求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发挥教师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许多学生对老师都存在着崇拜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画法的同时,结合所讲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描内容,把它画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我认为,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教师作画的每一个细节:构图、比例、画面处理、技法等。

(4)引导学生注重整体观察和思考,养成动手必动脑的习惯。在头部素描绘画中,对所画对象进行整体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人物的头部是整个人物造型的重要部位,它集中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也是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一个外在表现,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所在。马蒂斯说:“没有整体的形,细节画得再好、再出色也毫无价值。”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画蛋练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绘画之前,要对所描画的人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思考,准确地把握人物头部的形体特征和动态变化,要重视对人物的表情与神态的刻画,重点应注意表现眉部、眼部、嘴部和鼻翼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客观地描绘出老年人与年轻人、男人和女人、大人与小孩结构特征的不同,准确地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特征。

(5)因材施教,做好个别指导。针对美术素描头像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做好单一教学:针对不同的素描作业和学生的不同程度以及个性特点加以指导,推荐不同的大师力作给每位同学,力争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描风格;指导好不同学生之间的作业交流(小组内评或者互评,再由教师给予建议或意见)。

二、学生方面

(1)培养自己的素描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研究一切问题的首要前提。素描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素描头像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很多初学者凭着一时的冲动去学习它,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到最后的,也很难取得什么成绩。因此,只有对美术素描具备了很浓厚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好素描头像这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很枯燥的工作。

(2)临摹大师的作品。有好多同学认为,临摹就是把大师名家的作品能够依样搬到自己的画纸上,就是学会了素描。其实不是这样的,素描中的临摹不是“比葫芦画瓢”,画出的人物头像要表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正所谓“形神兼备”即是如此。临摹大师的作品,能够学习大师的高超的技法和精湛的技艺,能够体会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绘画中体现的优良传统,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素描艺术的理解。德拉克洛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才能的人早日步入艺术的殿堂。”

(3)学生要多练习,熟能生巧。平时练习量,对于素描能力的提高是不可回避的一条路。有些学生总是说学业重没时间画,但是你可以想一下,你每天在学校有几堂课?如果可以在每个课间休息时挤出两三分钟画一张,积累起来将是多么可观的数量。如能长期坚持,我相信在比赛或者考试时,你的素描一定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因为正是经过了大量练习的过程,学生才能深刻体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才能深入地认识素描头像方法和技巧。

(4)在素描头像练习和作业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人物头像素描所表现的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形象,所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积极的感受投入进去,这样才能充满激情地进行创作,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加丰满、生动,更富有视觉冲击力,能够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素描人物头像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认真地探索更好的、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不能做自然的奴隶,物像的镜子,而是要眼手脑协调统一,积极主动地去表现对象,这样才能学好素描头像,提高自己美术才能。

作者:钱勇

第三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

摘要: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欣赏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以审美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和价值,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审美能力

1.分析儿童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模式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师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之前,了解小学生对于美术的欣赏习惯和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知道了这些细节,小学美术教师才能更好地推行美术教学。所以,在笔者看来,小学美术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模式。以下是笔者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之时总结出的小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模式,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

1.1色彩分明,颜色艳丽。根据笔者的观察,小学生对色彩的感知是十分敏锐的,他们喜欢各种颜色鲜明的物件,喜欢一些看上去五彩斑斓的画作。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色彩上是充满想象的,他们认为树木不一定是绿色的,彩色的也很不错;天不一定是蓝色的,粉色的也很美丽。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能扼杀小学生的这种想象力,美术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领域,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正确引领小学生的这种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在小学美术中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

1.2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只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个效果,这种现象在小学美术中尤为突出,很多时候让他们欣赏一幅构思完整的风景画,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画中的各处景色,但是却没有办法完整地描绘出整幅图的意境和画面。那么,根据这种现象,小学美术教师就要注意了,在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育小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1.3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比较小,接触到的事物比较少,对事物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评判标准。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只是根据第一印象做出评判标准,而这种标准是很不稳定的,常常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而且他们根据第一印象产生的评判标准往往是肤浅的,如果放任他们由第一印象来评判每一幅美术作品,可能最后他们会迷失在自身不断变化的标准之中,这一点也不利于培育小学生对美的感知。

1.4由于国情关系,我国城乡之间差距较大,不论是从生活质量、生活品质,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远远超过了乡村。正是由于这种差距,我们城里的小学生难以理解一些乡村原生态的美,例如他们无法理解绿油油的稻田的美,劳作妇女的美,雨后泥泞小路的美,当然我们乡村的小学生也无法理解月色朦胧,暗香浮动的美。小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自己感悟美的能力,虽然有利于更容易地接受美,但也局限了他们在美的方面的感知能力。

2.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和效果

由于以上这些关于儿童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模式,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时就应当有所侧重,注重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开展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如低年级小学生,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侧重让他们感知和分辨颜色,利用相关的模型和道具,让他们整体把握事物。如果所任教的小学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简笔画教学工作,当然这需要小学美术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发,结合实际,判定最合适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和小学生的方案。

而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在美术上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会简单地欣赏和评价相关的画作,那么,小学美术教师就要相对规范他们的评判标准。还有高年级的小学生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开始带领他们练习简单的素描,让他们自己去构思,自己去完整一幅画。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美术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模式和方法。

3.小学美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3.1现场赏评课。现场赏评课重点就在现场两字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亲近自然,没有什么比现场欣赏更能震撼小学生的。例如,我们在教学《春》这幅图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当然,在安全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一些展示。

3.2课堂欣赏。由于课堂是一个地域限制较强的授课方式,小学生可能会感到疲惫,那么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就可以寻找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来展示给小学生欣赏,如刺绣、书法、摄影、绘画等。低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只会看看热闹,但这也完全不影响对低年级小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再让他们欣赏后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他们的感受,小学美术教师可做适当的点评。

3.3美术作品专题欣赏课堂。美术的领域很宽泛,小学美术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讲解,小学生可能最后什么也学不到,所以给小学生举办专题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如毛笔字专题欣赏、西洋画专题欣赏、水墨画专题欣赏等等各式专题。当然在准备专题教学时,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接受能力。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小学美术教师难以整体把握小学生的一个行为模式及思路;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不如初、高中学生,他们更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但是美术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都是十分强的课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因时因地而制宜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东旭.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2]吴恒英.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作者:周怡梦 岳于萍

第四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

【摘要】现如今,学生艺术感的培养受到家长高度重视。小学的美术课堂不再是过去的传统教授式教学,而是将培养学生兴趣作为先导,在兴趣的前提下恰当的渗透问题意识,培养他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最后通过亲身实践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而使它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以保证学生欣赏和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欣赏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欣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术欣赏 特点 策略

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高雅的爱好兴趣和崇高的理想,进而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就是美术欣赏课程的最终目标。兴趣作为人们对于某种学习入门的最便捷途径有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美术欣赏课,既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又可以不断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一、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的特点

(一)色彩感受到重视

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实际需要制定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从而使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从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了解到,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更能受到小学生的喜欢。美术作品中色彩与其他因素相比更能直观的被学生接受,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更愿意将一些带有红花、绿叶、蓝天、白云等事物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起到很好的吸引学生的作用。事实也证明,绝大部分小学生画出来的都是一些色彩艳丽的作品。

(二)注重细节,缺乏全局意识

通过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绝大部分只注重对某些小细节的欣赏,而忽略作品的整体,缺乏全局意识。他们关注的部分也只是自己喜欢的。例如,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风筝》,可以想象,绝大部分学生会集中关注风筝的颜色和花纹,而不会关注全局,即风筝整体和陪衬物。在小学生的眼中,美术作品的主要欣赏部分就是其色彩和花纹等,而非作品本身。

(三)习惯对自身生活做出联系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看到的作品进行联系。比如,都市中的小学生通常想到耸立的高楼、纷繁的街道、色彩艳丽的服装店与夜晚城市璀璨的灯光等等。而农村的学生则会更加喜欢蓝天白云、碧野青葱、小桥流水这样的景象。这种欣赏特点因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而迥异,但都是天性使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个人特点有区别教学。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无论哪个学科,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一定是兴趣,只有拥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热情进行求知与思考。那么,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青花瓷》这里美术作品时,就可以利用教师的多媒体设备,对多种青花瓷进行展示,同时可以播放适合的音乐,从感官上直接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随后就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这样就会为美术的欣赏过程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做到边欣赏边思考

小学美术课的美术欣赏过程,也需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至关重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如果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能够结合作品思考,无疑是非常令人欣慰和值得鼓励的。例如,在欣赏有关森林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鸟叫、虫鸣的音乐,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与森林的距离并不遥远而且密切相关,所以要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三)结合实践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素养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欣赏作品,不能只单一的欣赏某幅作品,这样会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并且感到烦躁。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欣赏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例如,在《会变得花树叶》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观赏,通过真切的感受来体会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进而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素养。

在小学的美术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整个欣赏过程的所有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而整个过程中,教师首要的就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带动热情;而后就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得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到边思考边欣赏,快速提升学生的美术技巧;最后结合生活实践对作品进行欣赏,激发学生的感官,提升他们美术素养,以此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从本质上提升欣赏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康琳.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论学前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2,(2).

[2]黄东旭.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3]吴恒英.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4]肖显军.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J].湖北教育,1999,7(8).

[5]齐龙腾.从理论到实践———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21).

作者:李欣

第五篇: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摘要: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审美教学,而审美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的各要素:“巧设情境之美”、“追求语言之美”、“展现创造之美”,“运用演示之美”,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思考、下功夫,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关键词:美术;教学之美;情境之美;语言之美;创造之美;演示之美

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如教师能细心寻求,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美的环境,插上美的翅膀,实现美的创造,那么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将是必然的结果。

一、巧设情境之美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一)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生、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种莫名的紧张与不安。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情境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利用这一点,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己的作品。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些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对于桌、椅的摆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列队式的,有时是作坊式的,有时是长龙式的……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另外在教室的前后墙上方,分别写上“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标语,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进入艺术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二)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因为这是老师创设的美丽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于导行。所以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追求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一)追求语言的“精”

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例如,在做蝴蝶时,当折完蝴蝶后提问:“现在,我们的蝴蝶漂亮了吗?为什么不漂亮?该怎么办?”通过简单的三个问题,达到了课从折形到装饰的过渡,也让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当然不仅问题的设计语言要精炼,课堂的小结和总结等也贵在“精”字。

(二)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问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教师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我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着设计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鼓励的语言,达到“以情动人”。

三、展现创造之美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和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变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而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已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落实到每堂课,并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一)激发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如果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我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音乐、故事等来激发创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湘美版七年级下《你我他》时,在描绘人物形象之前,先表演魔术大师刘谦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湘美版七年级下《你我他》,在描绘完人物形象一半时,通过前后四人互换作业本进行再创造表现,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对于创造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有时我也会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使其尽情发挥创造力。另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我则轻轻地在教室中巡视,对创作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予以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但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也很好。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四、运用演示之美

我们都知道,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已进一步确定了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面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挂图、实物等,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幻灯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围绕重点、难点,多层面精心选择使用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也显示出课堂教学中运用演示之美的作用。美术教学作为直观性很强的教学,教师的演示,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演示中教师熟练地运用各种美术技巧,能使许多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也得到美的陶冶,在我的美术课堂中,媒体是好帮手。例如,利用录像多方位、多视角展示版画的“制版”细节,将复杂冗长的版画制作过程变得步骤清晰,生动有趣;利用幻灯机和明胶片展示剪纸手法,让剪纸的一刀一划一清二楚,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作业展评,采用放大、特写将学生作业通过电视屏幕展示给全体学生,克服学生作业画面过小而无法组织全体学生同时欣赏、品评的缺憾;利用黑板简明扼要地演示课的主题、重点、难点,给学生指明本堂课学习的方向。

当前,学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美术课的教学改革,我觉得,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思考、下功夫,让艺术的教学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作者:刘晓东

上一篇:评价方法论文下一篇:企业变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