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二、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

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中国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

按内容分:

1、花鸟画

2、山水画、毛笔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兼毫:软硬适中。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其效果干涩、稚拙。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

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教学,技法

美术是学生了解艺术、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课程。 国画历史悠久,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中国古代美术的典型代表, 是教师引导同学分享历史文化, 积极参与本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近年来, 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 不利于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身艺术技能的提高。国画教育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 内容单一枯燥, 绘画技法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创造性和艺术天性的发挥, 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对国画的持久兴趣。如何将小学生国画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开发其潜能, 发展和张扬小学生的个性, 让他们画出能够充分表达其内心的、属于自己的画, 从而让他们更广泛、深入地了解美术,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成为国画教学实践中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结合实际, 善于引导

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及实际能力选择国画教材, 初期以讲授小学生容易接受并能通过简单联系加以掌握的国画技术。针对国画知识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需要教师注意转换成对于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实施教学。同时需要注重国画的审美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并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拓宽教学内容, 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 必要时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体验美感, 增强兴趣

教师利用简单的国画技法为学生展现国画的独特魅力, 增强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例如在国画课程开始前, 教师利用画笔勾勒简单的水墨线条, 形成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图案, 使学生感受到国画简约而不简单的文化内涵。又如, 教师在绘画开始前为学生展示调和水墨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国画的独特美, 勾起小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 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国画兴趣练习, 使学生在兴致高昂时加以练习。

三、掌握技能, 训练技巧

学好国画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国画基本技能的训练。首先是绘画中的握笔姿势,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训练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这对于学生国画绘画的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次是训练学生笔墨技巧, 用笔技巧主要是创作中的毛笔绘画方法及蘸墨方法, 用墨技巧则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不同墨色的差异及使用方法, 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笔墨技巧所塑造的国画艺术效果。

四、学会鉴赏, 热爱国画

学会鉴赏是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小学的国画教学中, 对国画的品鉴是更高层次的国画学习, 美术教师在国画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学习历史上国画大师的作品, 在欣赏中不仅开阔了小学生艺术品鉴的层次, 增加人文素养, 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境界。不仅如此, 对国画的鉴赏更是对我国民族穿透文化瑰宝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 欣赏名家作品, 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由此更加热爱国画学习。

五、小结

国画博大精深, 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加强小学生国画教育, 将会对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 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因此, 教师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特点, 发挥小学生的个性,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进行更多的创新, 让小学生热衷于学习和表现国画, 并使其创新精神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谭国恩.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侯令.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欣赏;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基本素质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也相对较轻,没有来自高考的压力。因此,小学生应该在这个黄金的学习阶段多接触与学习一些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以外的内容,如培养艺术审美素养、音乐修养、运动竞技技能等,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事实上,现在的小学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安排了很多丰富的课程,如国画欣赏课,其出发点是好的,在提升下一代审美趣味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达成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上,我们仍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小学国画欣赏课的必要性

美术、音乐等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由艺术推动社会变革的案例便是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波提切利的《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等无数优秀的绘画作品发起了一场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人类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欧洲的绘画艺术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我国的国画也同样博大精深,丰富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不仅是我们看历史风景与人物的窗口,也是我们了解古人对自然、政治、宗教、道德、社会的认知与探索的平台。小学的国画欣赏课则让学生们得以通过古人优秀的绘画作品,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与社会,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途径。另一方面,只有学生们普遍具备欣赏国画的能力之后,未来才有可能有意识地保护与发扬那些古画。除此之外,较早地接触优秀的绘画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线条的曲柔刚直中蕴含的美感、意境美等,让学生在国画欣赏课上有直观的视觉享受,并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品位。另外,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最有效的鼓舞与激励。只有具备了鉴赏绘画艺术的能力,才有可能从这些绘画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因此,无论是对学生个人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小学的国画欣赏课都是益处多多的,值得好好地开展下去。

2 小学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现状

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画欣赏课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国画欣赏课的授课内容主要为赏析和临摹,即老师先引导学生了解国画的用笔、用墨和构图,然后讲解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国画落笔的精妙和丰富的寓意。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国画欣赏课在赏析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首先是由于欣赏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人们可以赏析山水画作品的整体气势,也就是美术作品的构图、着色、笔墨、笔力等传达出来的神韵和造型上的逼真所表现的“形似”。人们也可以赏析国画的意境美,尤其是山水画比较讲究写意和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所以,欣赏山水画,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它博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因。人们还可以欣赏国画的诗意美,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诗词。例如,郑板桥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意境真是美极了![1]正因为国画欣赏如此复杂,并且国画赏析要领会画作传达出的意境和感受,而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将这些意境美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审美也是比较个性化的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画作,但若照本宣科反而会禁锢学生对国画的理解和领悟。而赏析若没有打好基础则会影响学生对画作的临摹,临摹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对画作有了了解之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若学生一开始在赏析环节就没有充分了解画作,那临摹就成了程序化的课堂作业。另外,临摹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耗费时间的事情,国画欣赏课可能因为授课时间有限,临摹也很仓促或者只是简单地选一两幅国画临摹,这样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3 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意见

相对来说,年级越低的学生想象力越是大胆和奇特,年级越高的学生想象力越容易被限制,而小学的国画欣赏课从某一角度来说也是在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因此,这就需要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是活泼的、不拘泥于形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为了达到这一课堂效果,国画欣赏课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第一,在赏析的过程中传授关于国画的基本知识,对于任何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在欣赏一幅画作时总是无从下手的,更无法较快地领会其精髓,但若单纯地讲解绘画的理论知识不免晦涩枯燥。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老师可以在讲国画的神韵时补充书法、画工的说明;在讲国画的意境时补充笔锋、色彩中传达出的意境之美;在讲国画的装裱时,补充装裱材料、装裱工艺等差异与绘画的关系。[2]

第二,一般情况下的国画赏析,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图片。这种方式虽然在教学上比较方便有效,但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观赏真作带来的震撼感。因此,老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们去博物馆或画展现场欣赏国画,这样视觉上的冲击远远会比看图片强烈。而且博物馆或画展的灯光等环境条件都是经过考量的,更为适合观赏画作。

第三,不能忽视对国画的临摹,能够看懂一幅画只是国画赏析的第一步,最重要的领会和升华阶段则藏在国画的临摹过程中。通过临摹一幅国画,学生不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国画的落笔、色彩、构图的精妙,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习得国画的基本功,培养部分学生对国画的兴趣。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在传承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虽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也许并非每个孩子都对国画感兴趣,但可以重点指导对国画感兴趣或有天赋的孩子。

4 结语

小学的国画欣赏课的存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而我们的文化更需要传承。国画欣赏课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进了课堂,用其意蕴和诗意滋养着下一代的青少年学生。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的国画欣赏课教学模式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国画欣赏课在落后偏远地区的普及也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的国画欣赏课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不会失传。

参考文献:

[1]李卓.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 篇4

安徽美佛儿国际学校 刘顺

摘要:中国画是在中国范围内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绘画形式,其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是中国艺术的精髓,囊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画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中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否被重视,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本文认为中国画的教学应从小学低段年级开始抓起,让儿童从小就接触我国的国粹艺术提高民族应有素养。

关键词:中国画

小学美术教学

精髓

继承

发扬 一. 简述中国画

中国画即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是中国艺术的精髓,囊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面,它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也可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两类。绘画工具主要是:笔、墨、纸、砚。人物画自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和《洛神赋图卷》以来,至唐代和五代、两宋达到了中国人物画的高峰。山水画在隋代就已出现,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至唐代走向成熟,宋元把山水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花鸟画的发展与山水画有些许相似。自古以来,中国画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延续发展至今,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 中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近年来,中国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低年级以水墨游戏为主,主要是让学生随意的涂抹,感受毛笔在宣纸上留下的笔墨变化。中高年级主要是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其用笔,调色及对水分等掌握等要求都非常高,故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中国画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是可行的,而且会有好的成果。

在美术教学中,中国画教学分为这样两类:一种是理论教学,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另一种是实践,学生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临画、写生或创作,严格说来,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儿童,儿童应该用简单的教学方式让其理解并能学会,但这种方式能陶冶孩子的情操,我个人认为: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利弊。儿童水墨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学生容易上手,形象夸张,有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内容,学生能在作画时大胆表现,画面效果灵活,视觉冲击力强,但也有弱点存在,如:过多关注画面形象,不注重墨色浓淡,学生的画面效果的好坏存在着较大的偶然性,很多学生用笔用墨的方法不对,只是偶尔碰到好作品,有的学生绘画习惯不好,线的处理,水分的掌握,墨色的浓淡,尤其对一些文化方面的理解是一个弱项,这是教师可以多让学生欣赏,来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和爱国主意情感。

(一)中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学习中国画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产生良好的艺术氛围,对学生整个艺术修养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学习中国画有助于学生的诗词教学。

2.在中国美术史上,向来都有书画同源之称,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小学开设中国画,更有利于孩子对其自身修养的锻炼,学中国画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等。小孩子能无拘无束的去临摹,临摹画的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好,同时也可以锻炼还的书法。书法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大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全等,也有很多书画家。会写得一手好字未必会画一手好画,可是会画画的人一定要写得一手好字,这也是学习中国画必须学习的一个环节。

(二)中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地位

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像西方的绘画技巧可以取其特长运用到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中,使之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像我国近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就能够融合中西方绘画之优点,使中国画得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艺术主张其中就有“西方画之可采者融之”。可见在当代大量学习西洋画的时代,中国画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中国画自古以来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合成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是将诗画在视觉、听觉上融合到极至,苏东坡以“诗画一律”为艺术追求的目标。在他看来王维就是这个目标的象征1。学习诗词一味的死记硬背是不会体会到真正的韵味。在小学低年级培养中国画能力,可以使学生诗画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诗词的领悟能力,小学低段开设中国画,让孩子在综合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不断提高自己。

小学低段儿童在学习中国画这方面的条件并不过于逊色小学高段人员,如著名的画家古有石涛,今有齐白石、徐悲鸿、潘无寿无一不是从小开始培养其中国画的能力。所有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必要的,这可以培养小学生中国画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三.中国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徐悲鸿大师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在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主动了。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没有认识了解这些,就觉得它神秘无比,了解这些知识,我们才能让学生从小认识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将来才有可能继承、发展、创新!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篇5

五大连池市实验小学 王大伟 2014.12 在我从教的几年时间里,最经常听到的赞声就是:“作为一名美术老师真好!上课 不用从头讲到尾,轻松又愉快,轻松的收获教学成果,还可以得到全校学生的爱戴„„” 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在我任教的几年里,学习了很多美术教学成功案例,观摩过许多优秀美术老师精彩授课,同时我也在思考: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把自己总结的教学理念搬到课堂里,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寻找的途径,必须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现代儿童教育基质中,无不体现着“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基本特点。经过新课标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篇6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薯类刻印的步骤及方法;通过本次活动从刻印中找到乐趣。

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我出示一个胡萝卜刻制的大印,刷上颜色,直接印出图案,使得学生的眼睛为之一亮,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上来了。尔后,通过简单交流,导入课题。新授环节从介绍印章,了解刻印两种方法:阴刻和阳刻。以四个任务贯穿整个活动。以观察刻印制作的图片资料,明白刻印的过程。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刻印的过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设计小组主题图案。围绕设计的主题图案,进行刻印活动。本课亮点:围绕本课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刻印的过程,我自编了一首刻印拍手歌。

这样的课能够将设计与动手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本课是小学四年级美术内容,但授课班级为三年级学生。在备课过程中考虑不周全,作业效果欠佳。

让国画教学步入美术课堂 篇7

关键词:国画教学,美术课堂,艺术魅力,赏审美观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国画教学

笔者认为, 少儿学国画没有固定的年龄限制, 3~4岁的孩子只要引导得当也能画得很好, 所不同的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差异, 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在握笔姿势上:年龄小的学生进行国画学习, 手部的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绘画教学时, 对于学生的握笔姿势就不做过于具体、固定的要求, 一味地要求学生用固定的姿势握笔, 反而会约束他们手的灵活性, 影响学生的绘画创作, 教学中, 只要学生能握笔自如, 用笔灵活、方便就可以了, 而年龄大的学生在绘画时, 除了对握笔、悬腕、进行要求之外, 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手臂的力量来变化用笔。

在教学内容上, 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学龄层次, 不同的生活经历体验, 进行因材施教。对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进行教学, 则从国画的欣赏感受开始, 让学生先了解国画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感受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看画、读画、评画, 再来进行国画的基础技巧训练。由于他们受到学龄前彩笔画教学的影响较深, 多喜欢用勾线填色的方式进行创作, 因此, 教师就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中锋勾线, 训练学生用笔的稳定性, 让学生在虚实、浓淡的线条中体会国画的快乐。

在国画技法上, 许多教师困惑于国画技法能否教给低年级学生。教得多了怕约束学生的创作发展能力;不教, 国画创作中又的确有很多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单纯地让学生通过体会、探索去掌握又常常需要走许多弯路。笔者认为, 中国画是一种技法性、艺术性很高的美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教学中的“拜师学艺, 言传身教”是有它一定的科学性的, 国画技法一定要教, 但要在教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 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授技法时, 要教经验、教技巧, 教少儿学画国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用词不可太专业化, 教学中要用趣味性、儿童化的语言来概括, 实践示范时要细、慢。通过技法的教授让学生少走弯路, 更好地进行国画的学习与创造, 使学生能轻轻松松地学国画。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进行国画教学

1.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因而,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玩中学, 乐中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例如, 花鸟画教学中, 根据时令水果安排绘画主题, 先让学生对所描绘的蔬果进行观察, 再让学生分组、挑选要描绘的对象去自己摆放组合。在学生为如何摆放才美丽合适争论的同时, 构图、章法等审美元素亦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了学生。等学生用墨彩表现出他们笔下的蔬果后, 让他们来品尝蔬果, 了解蔬果入画在中国画中的有趣含义, 如石榴寓意“多子”;桃寓意“寿”;橘子、荔枝寓意“大吉大利”, 使学生对所描绘的对象有了更新的认识, 也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2.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在国画教学中, 把学生个体独学变为集体共学, 小组式的画桌排列扩大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 更好地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功能, 教学中采取自愿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结对子, 相互讨论交流, 使学生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在画室里开放自学角, 设立画册、图书架, 供学生阅览, 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信息与动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的创作具有社会性、独创性。

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进行国画教学

每个学生都希望体现自己学习的成果, 有自我努力、自我提高的心理愿望, 在国画教学中, 定期组织学生整理自己的习作, 使学生发现自己前进的足迹, 把学生的画托裱起来, 用画框展示在画室里, 举办有主题的学生国画作品展。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活动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 使学生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 在心理上有成就感、满足感。

学生学画国画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就是怕“脏”, 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初学国画时, 由于国画所涉及的工具材料较多, 有些工具材料的性能较难掌握, 即便是教师讲了, 教过了, 学生也常常是画得脸上、手上、衣服上、桌子上都是颜色、墨汁, 画出的画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不能立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有些学生就会产生国画“好难、好脏”的心理, 学习的激情就会减退, 产生退缩的心理。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 国画作业 困惑 策略

小学中国画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小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学会一些小学生能够接受的简单的表现技法,让他们借助笔、墨、水的功能来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然而面对大多数平时很少接触中国画的小学生,笔者发现小学中国画教学,存在三种困惑,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困惑

纵览浙美版全套教材,自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会穿插几堂国画课。面对很少接触毛笔、墨汁与宣纸的小学生,如何传授笔墨技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些困惑:

(一)笔墨技法如何传承

有关握笔知识、用笔、用墨及用水的方法,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纠结:究竟笔墨技法是

“细化”的好呢还是“简化”的好呢?

比如四年级《水墨画鱼》中既要引导学生观察表现鱼的结构和动态,又要将用笔的中锋与侧锋随形结合,还得把浓破淡,与淡破浓的水墨技法传授。如果教师笔墨技法讲得过于细致,必然导致学生畏首畏尾不敢下笔,反之不讲不提传统技法又恐失去了中国画教学的意义。

再比如四年级《毛茸茸的动物》一课中,对于表现动物毛发毛茸茸的干擦法时,有关枯笔知识教学,笔者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做了同课异构的观察。其中甲老师,是按照传统中国画毛笔的中锋、侧锋、散锋的细化讲解,并做了详细的示范。 而乙老师采用的是游戏探究法,通过欣赏名家枯笔干擦法动物画,让学生猜测如何用笔后,学生自主探究出了将毛笔顿挫拧干后,笔毛自然散开,随意发挥创作。对比两堂课的学生作业(图1)似乎可见,细化技法教学的甲老师的学生作业过于规则,而简化技法教学的乙老师的学生作业好像更有儿童的稚趣。这不禁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笔墨技法该如何传承,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二)学习兴趣如何激发

通常中国画以墨为主,水墨画多以黑白灰呈现,相比而言小学生心理更偏爱彩色的画面,以彩为主地表达,为此纯黑白水墨画在低龄小学生那里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究竟是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喜好,将彩墨画中的“彩”色放大,还是保持水墨画的黑白韵味,更能激发小学生的中国画兴趣呢?

(三)作业质量如何提升

“象与境是中国画自萌生以来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依托,成为一个整体”1。通常儿童水墨画要么困于“象”之形,要么困于“境”之神,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是一直困扰我们美术教师提升学生作业质量的难题。

以《水墨画鱼》为例,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鱼的结构特征并不陌生和难捕捉,但是对于鱼的动态与神情的表现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实践中,通常学生作业也只是停留在鱼的结构和笔墨的浓淡表现层面,很少见到趣味性强的传神作业。譬如欣赏朱耷的鱼眼睛偏斜的情感表现,最多也只能是让学生画出一种类似朱耷的傲视冷漠的斜眼鱼。即使学生做到了鱼眼形的相似模仿,但这似乎很难与四年级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的心理表达相匹配,那么如何表达出学生自己情感的“传神”鱼?

二、策略

为了突破中国画教学的这些困境,针对实践教学中的这些困惑进行分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探究,并提出三大改进策略:

(一)化繁为简、破茧而出、简化技法

在技法教学改革上,我们探索出了“减法”原则,旨在追求化繁为简、破茧而出、简化技法,着重从用笔、用墨、用水三方面入手,分三步走:

1、简化“笔”法

引导大部分一学期才使用两三次毛笔作画的小学生画中国画,如果课堂每次都要遵循传统的严格的用笔要领,即先教会儿童正确的执笔方法,再教他们学会中锋、侧锋以及用笔的提、按、顿、挫等技法,这不仅耽误课堂教学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必然感觉拘束,胆怯不敢下笔。对儿童中国画的用笔方法笔者认为不应像书法用笔那么严格,可简化笔法:握笔高低可不受成法的拘束,要随意变化;中锋、侧锋要交替使用,力求画出线来有变化就可。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挥洒自如,才能创作出自然天成率真的作品。

2、简化“墨”法

按照国画理论,墨分“焦、浓、重、淡、清”五色,而实践教学中发现儿童水墨画,不宜将墨色分得过细,这样会不易让儿童掌握。笔者认为在教儿童用墨时,有“淡、浓、焦”三个层次即可。因为儿童在作画时,能集中精力的时间就那么二、三十分钟,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在盘子里或纸上反复调试墨色深浅。另外,他们观察事物也不像成人那么细微,墨色分得过细,不易掌握。焦墨深而枯,因干枯时而出现飞白,儿童易于模仿,浓墨很深,直接用笔蘸即可;淡墨可简化理解为浓墨加水,至于加多少水,淡到什么程度,那干脆任其发挥,产生一些偶然的效果未尝不可。以《水墨画鱼》为例,鱼背用焦墨,身体用淡墨,眼睛用浓墨点(图2),这三样墨色的运用,能使儿童既易掌握,又能发挥到好的效果。

3、 简化“水”法

儿童水墨画用水,不同于水彩、水粉画的用水。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调色功能,还具备有造型功能。象在淡破浓、水破墨中,水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儿童掌握好用水的方法,能使水墨画增辉添彩。如笔者在教学生画《可爱的大熊猫》时,耳条和四肢用浓墨画出形后,掌握到一定时间,用水在耳沿、四肢边沿点染一下,使墨遇水后慢慢渗透过来,形成逼真的、毛茸茸的效果。又如在五年级《西湖十景》教学中,画西湖雷峰塔的远山,用淡墨涂抹后,在山的上边沿用水破一下淡墨沿水渗化后,远山上端便出现林木隐隐约约的效果。还有一种方法是表现对象之前的宣纸上点水,再用墨去画,由“墨破水”达到其“浓破淡”一样的效果(图3)。如在《花鸟小品》教学中,画小鸡,先在头部、腹部的位置上稍润点水,再用淡墨点头,头和腹的水结合后,产生了绒羽的效果,栩栩如生。因此,儿童领会到用水的趣味后,能大胆表现其对象,画出更逼真、更有情趣的水墨作品。

(二)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

美术课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喜好出发,探索出了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的三大做法:

1、彩墨结合

在美国教育家Claire Golomb编著的《儿童绘画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颜色是儿童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程度的最早表现,颜色是儿童情感的语言”2,可见儿童心理特征是偏爱色彩表现的。为此我们的水墨画,要多一些色彩的渗透。新版的浙美版教材国画启蒙课例中《彩墨游戏》替换旧版《水墨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儿童中国画的用色,要引导以淡色为主,以表现固有色为主。儿童在绘画时,他能根据自己纯真的观察与感觉去涂色。比如:樱桃是红的,枇杷是黄的,为了突出水墨的特有效果,教儿童以“略施淡彩”为宜。这里主要是指烘染、晕染的颜色,表现主体对象时,如牡丹、荷花、菊花的花,颜色浓烈一些也是必要的,能达到更鲜活的效果,如五年级《映日荷花别样红》(图4)学生作业中色彩对比鲜活、浓烈。

2、亲近儿童

水墨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在教儿童学国画时,还应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很感兴趣的,形象生动、特征显著的物体作为他们学画的对象,这样才能引起孩子更大的绘画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上《水墨画动物》时,笔者选本届四年级学生的生肖猴子为对象进行示范,很受学生喜爱,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欲望很快被激发起来了。

3、展评激励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就等于解放了老师自己。为此笔者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实践中发现,多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欣赏自我的创造,产生愉悦,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主题式”作业展评方式,就是按照作品的功用布置成“节日画展”、“国画课堂作业展”等主题展览方式(图5)。

(三)形神兼备、童趣横生、升华意境

为了提升作品的质量,笔者从绘画创作的方法、从中国画的线条与笔墨、从中国画的意境入手,探究出了三种提升作品内涵与质量的做法:

1、梯度引领,解决造型问题

首先,对于很少拿毛笔的小学生,直接用毛笔画形状,往往比较困难。为了降低难度,笔者尝试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轮廓,再用毛笔和水墨表现技法进行创作(图6)。中国水墨画是追求意象表达的艺术,在小学美术中除了《彩墨游戏》与《跳舞的点和线》国画启蒙课是以抽象表现方式外,其余的中国画课例基本都有具体的表现形象,基本建立在对花鸟、人物、山水的表现上。这种阶梯式的作业方式迎合了小学生熟悉的简笔画表现方式,树立了他们创作的信心,为做到形神兼备,画好作品的形提供了保障。

2、注重线条,追求笔墨神韵

其次是用线,使作品既有国画的韵味,又有儿童的稚嫩。在教学时,笔者首先鼓励他们大胆落笔,不要畏首畏尾。哪怕他画出的线条弯弯曲曲,粗细不匀,表现的对象不成比例,但留住了童真,有儿童的特点与“神韵”,这正是儿童水墨线条的可贵之处。同时训练线条时还要分不同的墨色,让学生感受在宣纸淡、浓、焦墨画线的不同效果,以便在表现对象时采用不同墨色的线条。因此,儿童水墨画的用“线”教学可概括为:鼓励大胆画线,熟悉国画工具,分淡墨、浓墨、焦墨来画线,追求 “笔墨神韵”。

3.适当留白,提升色调意境

通常儿童画构图是提倡“构图饱满”的,但对于追求意境表达的中国画来说,一律要求“构图饱满”似乎成了一个误区,而适当的“留白”却可以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同时,恰当地使用色彩的色调,可以营造画面情感气氛,为此在教小学生画中国画时,为了有更深层次的思想表达的作品出现在美术课堂,我们教师可适当在范画欣赏中对“留白”和“色调”进行探讨,引导小学生使用留白和色调来提升作品的意境。

比如《西湖十景》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西湖的代表性景点三潭映月照片,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创作出留白的西湖意境作品(图7)。

总之,本文只是针对常态课中有关中国画教学的这些现状,做了微观的观察和思考,谈了些有关指导学生中国画作业的策略与做法,让我们教师能与学生一起共享水墨淋漓,童趣横生的国画课堂!

参考文献:

[1]韩 璐 中国画之象 境诠释 中国画学研究——品格与意境 [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美国Claire Golomb 儿童绘画心理学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美术刷牙教学反思 篇9

我这节课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等都做了准备,课前我准备了一些有关刷牙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有关刷牙的儿歌,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教师示范是美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示范,学生得以直观的了解作业的整个过程和每个值得注意的细节,示范更会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和共鸣,学生通过对教师示范的欣赏、观察和思考,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创意。但是我在示范的时候过分注重人物背景的协调,没有重点强调人物在刷牙的时候要如何的夸张刷牙的时候的表情和动作,是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形式有些单调。

教材中的学习建议是以刷牙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然而对于大多数二年级学生来说,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达成这样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人物的动作、表情的刻画以及背景的处理都有相当难度。因此我考虑让学生以两人合作撕纸添画、剪贴画、刮画的形式来完成作业。撕纸作品造型稚拙、朴素,色彩对比鲜明,在细节处理上的难度较低,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容易唤起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共鸣。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篇10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资料。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教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教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那里我想谈我一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教师都明白,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齐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并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研究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教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能够画在桌子上,还能够“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以往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能够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我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能够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资料。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能够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能够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并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能够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我,其实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本事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本事。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 篇11

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美术课程在初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美术课程早已不是辅助课程,而是重点课程之一。开展美术课程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画教学方法,有利于初中生掌握绘画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兴趣与强化理论知识同时进行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并得以保存至今,它所展现的内容能够帮助现在的观众全面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虽然欣赏国画是视觉的滋养,是精神和灵魂的盛宴,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在欣赏教育阶段激发学生对国画兴趣的重要性,并在学生的兴趣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中国画的色彩并没有学生想象的那么绚丽,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无法对它们给予一定的兴趣和关注。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较为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生欣赏国画之前,播放与其相关的音乐或者影视作品,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这幅作品的形成年代,和其背后的故事。

2.强化国画理论知识

任何实践活动是由理论知识支撑的。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国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强化初中生的理论知识,让初中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学习绘画技能,以此提高初中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和效率。

中国画集聚中国文化内涵、其特征之一是自然性。因此,教师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时首先需要强化学生绘画的自然性,不为画而画,不受具体规则的束缚。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中国画当作抒发自己情感的一个载体,用画表达自己的心声,并用画描绘意境。美术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诗情画意”的教学理念,任何画作都是诗的具体体现,任何诗都是画的另一种形式。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利用古诗词营造具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中国画表达作者的意境与现实的火花。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又可以让初中生在相对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中国画和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初中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促使初中生自主投入到中国画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1.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直观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初中任课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多媒体以集信息、声音、图像、视频为一体的特点,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的兴趣和热情。

在传统美术课堂国画教学过程中,因国画教学本身难点的限制,美术教师只是把国画教学当作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认为让学生看看画、听听讲解就够了。但实际上,初中生早已有了较为独立的思想,他们认知事物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正在不断提高,美术教师需要抓住初中生这一特点,摆脱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的弊端,从初中生的心理出发,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美术教学的要求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初中生直观的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和欣赏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从网上下载资源,以视频或者声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国画大师绘画技巧以及中国画的具体步骤。国画作品中不乏色彩绚丽的作品,也不乏技巧高超的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作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具体的作品,让学生观看名家是如何运用色彩和技巧的。例如,齐白石作的作品——《虾》,教师利用多媒体作具体展示可以让学生领悟画中的虾的生动具体的形象,和齐老高超的绘画技巧。

美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能完全的取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也不能一味的依靠多媒体教学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需要适度选择多媒体,在国画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透过自己的讲解领悟中国画的内涵。

2.动手临摹,感受国画魅力

说一千道一万,只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能亲自的进行探索,那么他们还是无法掌握国画的精髓。其实,在我们的国画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不要求画画和画技的锻炼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对技能进行简单的能力提升。

对中国水墨画而言,最重要的材料便是绘画时所用的纸张——宣纸。宣纸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材料,水墨只要滴在宣纸上就会千变万化。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以及构图之后,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名家的简单的画作,以供学生临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临摹的乐趣以及国画的精髓。

3.巧妙运用奖励机制,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初中生是学习的主体,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受旧观念的影响初中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权,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现阶段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美术作品。当然,美术教师还需要营造一个较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身意见的勇气。

有些学生受惰性思维的影响,在学习上学习态度消极,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有的学生自认资质平庸,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从而放弃学习……针对出现上述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奖励机制,在学生表现好时给予学生鼓励或者物质上的奖励。在学生表现差的同时给予批评。这样,这部分学生就会在奖励机制的带领下,逐渐的步入学习的步伐,最终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当然,学生因为自身学习能力水平的限制,在理解和分析中国画作品时会产生纰漏,难免会失误。美术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学习程度制定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不能因为这些学生的失误而打击学生信心,对学生进行否定以及批评。教师需要利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以及培养初中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课程虽然是初中生的选修课程,但是其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作为合格的、优秀的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认识到国画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指导学生认识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理论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绘画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提升初中美术国画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晓翠.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美术学科中国画的几种课堂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30):12-13.

\[2\]何静.初中美术课程中国画教学方法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23-24.

\[3\]杨晓翠.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美术学科中国话的几种课堂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4\]于见见,陆玉立.初中美术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创新思路研究\[J\].东方文化周刊,2014,(04).

上一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下一篇:时光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