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1

在本活动前,我先让家长带幼儿去水果店认识一下常见的水果,在活动时,我开始设计了和水果宝宝做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去摸一摸,猜一猜,但再这我将水果放入箱子让幼儿摸不合理,幼儿不会像成人一样将手伸进箱子里摸还不偷看,因要将水果放入黑袋中让幼儿摸;接下去的环节是幼儿猜过后把水果拿出来看一看和自己猜得是否一样,再观察水果的颜色、外形、软硬,在这环节,我的每个层次很乱,不清晰,把这环节和上环节合在一起讲了,导致幼儿不理解我的问题,从而没有幼儿回应我;再往下一个环节是品尝水果的味道并说一说,老师做总结告诉幼儿水果品种多,有营养,吃不同的水果可以补充不同的维生素。在这该做总结而我忘了。最后在边吃水果边交谈中结束了。

科学活动虽然是幼儿在前,老师在后。但教师也要提点或用动作来启发幼儿,我再这点上做得很不好,我只是自己嘴巴说,让幼儿动手,自己却没有去摸一摸,看一看,导致幼儿无法理解就呆呆的做在那里。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2

一、《美术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 进入课堂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求以教学为中心, 强化管理, 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 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美术教师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结合过程和方法, 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 全体美术教师要有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 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美术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 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 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 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师生之间互动,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古人说:“心手相应, 机趣横生。”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了新的教育理念, 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给美术课堂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而传统的美术绘画课上, 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示范, 结果, 学生的美术作品大都与教师的雷同。这不仅遏制了学生各自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 而且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 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 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努力处理好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美术的意识和能力。从师生的关系看, 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从教学的过程与结果看, 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和知识的生成。而所有的这些, 都有一个基础, 那就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既然教学是学生所熟悉、喜爱的, 学生所了解掌握的相关知识也许比教师还要多, 教师不如大胆地把课堂教给学生, 在整个教学中只做一个参与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样,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形式,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注重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 创新评价

审美观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把握, 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美的评价。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淳朴, 教学中有意识的审美导向, 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 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 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 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形成正确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 人才会按照美的标准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如果没有正确的审美观, 那么就会美丑不分、善恶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以恶为善, 根本谈不上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在授课的过程中, 审美意识是将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用多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 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 美术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 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多看、多做, 促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 逐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 不断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抓实常规, 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把知识讲透, 学生被动接受, 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 学生学会了,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 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学习机会。教学方法上只重视讲授法、谈话法, 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 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 学生听起来很枯燥。在教学中, 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 学生表现参差不齐, 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我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 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 评价以肯定为主, 教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 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 促进了美术教学观念的转变, 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 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 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之, 进入21世纪, 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更高, 美术教师在今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 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美的创造过程, 更是一种心灵美的塑造过程。因此, 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审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才能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 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在这种学习观念下, 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 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作为小学美术教师, 这几年我力求把美术课上得更精彩, 让学生更喜欢上美术课。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评价,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3

《好吃的水果》

赵永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水果,感受其形、色、味等特点。

2、大胆画出吃水果的样子或爱吃的水果。教学重点:了解水果并画出吃水果的画面。教学难点:表现出吃水果的动态和表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水果。

学生:搜集水果谜语,带一两个自己爱吃的水果(洗净后装袋)、餐巾纸。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猜谜语:

1)身穿鱼鳞甲,头顶鸡尾巴,不在动物园,味道酸又甜。(打一水果

菠萝)2)绿皮红瓤黑种子。(西瓜)

2、出示猪八戒吃西瓜图片:谁来了?吃的什么?和谁吃的?好东西独吞好不好?

3、出示孙悟空吃桃子图片:孙悟空爱吃什么?他们都爱吃水果,你爱吃吗?为什么要吃水果(有什么好处)?水果又好吃又营养丰富,想不想画画水果? 借机导入,板书课题。

二、点拨升华:

1、创设情境,了解水果:为了画的更好老师想和你们去水果乐园看看。1)课件欣赏多种水果,小组讨论交流:什么形状?什么颜色?那些花纹? 2)你还知道哪些水果?在哪里长的?我们临淄盛产什么水果?

2、师生合作,共画水果:

1)学生画:看了这么多水果,你会画吗?请小组代表上台作画,其他同学可以用手指试着画。(完成后共同评价)

2)教师画:老师也想画一个,猜猜是什么?迅速在同学们画的水果后面画一个大大的被挡住的西瓜。(学习画法,直观感受遮挡关系)

3、品尝水果,引导观察: 1)看看自己带来的水果: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味道怎样?(有香的、甜的、酸的等。)

2)水果咬开以后里外一样吗?(里外不同,有瓣的、有子的,颜色也不同。)教师切开一个西瓜让学生品尝,再给每个组切开一两个水果,观察体会水果内部形色等特点。

3)观察吃水果的样子:(了解手、口、水果的遮挡关系,及表情变化)* 咬住水果时,手及五官会怎样? * 咬下一口后,手和五官有什么变化?

4、作品欣赏,方法:

1)出示意大利卡拉瓦乔名油画作《捧果篮的男孩》,画的好看吗? 2)课件欣赏学生的画:

从造型、构图、色彩,人的表情、动态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三、大胆创作:

1、作业要求:请大胆画出自己爱吃的水果,或者吃水果的样子。看谁画得又大又漂亮!(小组讨论:画什么? 先画谁?画多大?)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四、互动评价:

学生完成后在本小组区域展示,共同欣赏: 说说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引导从构图、造型、色彩、人物表情等方面进行表述。

五、课后拓展:

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推荐) 篇4

建设路小学

郭晓婷

本课是小学一年教材,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观察各种水果的形状和色彩,通过回忆感受水果的味道。难点是画出水果好吃的感觉。

上这节课我首先出示多幅范画,让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回忆自己都吃过什么水果,都是什么味道,很多学生都能积极的说出自己吃水果的感受,然后我把带来的水果放在袋子里,请同学来猜,通过用手触摸,猜猜是什么水果,同学们通过这个环节,提高了自己感受知识的兴趣,都积极的参与进来,通过师生的探讨,对水果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认识,表现起来就降低的难度。

这时,老师提出:“怎么表现这些水果呢?感觉到水果的好吃应该怎么表现?谁给大家出注意?”学生都开始动脑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时我出示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好看的色彩组织在一起非常漂亮,自己也能画的更漂亮,老师提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水果,积极思考,有的说可以粘贴,可以用彩泥做,有的说可以把水果和人物画在一起,有的说可以把水果画的大大的。学生表现时候兴趣非常弄,效果非常的好,我在作品展示时,我以鼓励为主,表扬有进步的学生,鼓励他们的大胆想象。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不同的水果,喜欢吃水果。

2.通过看、摸、闻感知不同的水果颜色、大小、味道不一样。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不同的水果、篮子、垫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果园丰收了,我们去摘果子吧。(创设果园情境)

二、认知水果:

你摘到的是什麽水果?看看你的是什莫水果是什莫颜色的?摸摸它感觉怎样?(粗糙和光滑)闻闻你的水果有什么味道?

三、分类:

老师拿起一个橙子就吃,引发幼儿问题:要拨皮吃的。你的水果怎麽吃)(带皮的和洗干净直接可以吃的。)将拨皮吃的和可以直接吃的放入两个不同篮内。水果有很多的维生素营养,我们要多吃水果。

四、探索:

把一只苹果、和一只香蕉从中间切开,比较有什麽不同。有核的和没有核的水果。

五、运用PPT课件进一步感知水果六、延伸:给水果涂色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水果作为幼儿谈话活动的内容,[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充分调动了幼儿说的欲望,使每位幼儿有话可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中认识了水果的外形及口味。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6

笔者根据对学生学习美术情况的调查和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 发现兴趣减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美术教材问题

翻开现阶段美术教材, 我们可以感觉到编者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想继续保持小学美术教材体现儿童天性的特点, 一方面又“羞羞答答”地涉及一些“纯”知识技巧领域, 整个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欲说还羞, 学生糊涂教师也糊涂, 最后教师焦头烂额, 学生就是一个“乱”字, 这种现象导致的明显后果就是学生从低段到高段以后美术学习兴趣严重丧失, 该学的没学到, 该教的没教会, 该坚持的没有坚持。笔者认为, 教材编写上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何做好小学低、中、高阶段美术教材的衔接, 给学生提供的不再是实验教科书, 而是真正能兼顾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好教材, 如何尽量避免重复、枯燥、脱离生活等问题, 应该引起专家们的思考。

二、家庭环境问题

儿童从懵懂的幼儿时期到少年, 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 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现在许多家长, 还是存在拔苗助长的心理, 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能够画到什么程度, 为孩子预定目标, 或者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这些想法是一厢情愿, 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个人特点, 而且也忽略了孩子成长是一个知识、技能积累的过程, 只注重结果, 忽视过程中开发儿童的智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等综合能力, 其实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 很多家长不懂这些, 将孩子引入被动的状态, 如被动地临摹, 被迫刻苦训练。曾经有位家长就很烦恼地对我说过, 她的孩子小时候很爱画画, 作为父母也很开心, 就花钱送去培训, 可是由于人云亦云, 听别人说画素描对孩子好, 就盲目的去报素描班, 而素描其实是很枯燥, 需要长时间练习的,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 实在是不适合的, 结果由于家长的无知, 孩子因得不到创造的快乐, 甚至不愿意再画画了。

有的家长自以为是地制订一个模式, 要求孩子要这样用线条, 这样用颜色, 呆板地去追求自认为优秀的绘画作品;有些干脆就对孩子说:“你画的什么?看也看不懂, 还一直画, 浪费时间。”“你看看, 某某画得多好。”这一系列做法, 剥夺了孩子创作的自由, 体验快乐变成噩梦, 自信心严重受打击, 孩子的天性被压抑, 日积月累就造成孩子越来越不喜欢画画。

三、自身的问题

教育上一直强调因材施教, 其中的原因就是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身体发展速度、成熟的早晚、对社会的认知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甚至是性别的不同, 都会造成很大区别, 而在美术上的表现就是儿童生理年龄和美术年龄的不协调问题, 这就是儿童自身的问题了。每个人都是个体, 有共性也有特性, 而在美术上或多或少是讲究一点天资的,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同龄的孩子在美术学习上表现出的能力是有很大差距的, 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尤为明显, 简单说就是有的孩子心理年龄成长的缓慢, 有的孩子成长就相对快, 我们看一年级学生作业, 出现的人物特点还是比较统一的, 头很大, 身体是三角形或者方形这样的符号, 手是椭圆形, 没有手指, 看不到脖子, 而女孩子喜欢画女孩子, 画蝴蝶、小花、白云, 颜色喜欢偏粉色, 而男孩子喜欢画男孩子, 还有就是汽车、飞机之类的, 颜色则喜欢蓝色、绿色, 而随着年龄增长, 到高年级, 有的学生画得还是如此简单, 有的却能够清楚表现一个完整的人物或者一个场景,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他们的生理年龄是一样的, 美术年龄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孩子们的生理年龄和美术年龄之间的差距, 也造成了个别孩子对待绘画不热情, 自信心不足, 从而兴趣减弱。

《好吃的水果》主题反思 篇7

水果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当我们专注于它时,会看到水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观察外形特征的对象,手口一致点数和建构大小概念的材料,装扮水果一家的媒介,歌舞表演和语言表达的情景化资源……为此,我们抓住教育契机开展了《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

在《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中,我们首先请家长为孩子们准备各种水果带来幼儿园,让孩子们认识、观察、品尝……

其次,我们以水果为情境脉络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是去学习关于水果的标准答案,而是获得与真实情境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吃水果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如何剥水果,如何文明进食;在动手操作中,幼儿懂得了榨汁、做沙拉等多种加工方法;在游戏中,幼儿学习了瓜果与虫害的关系;在朗诵儿歌中,幼儿区别了哪些是水果类的瓜,哪些是蔬菜类的瓜。总之,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是具有生命力的

然后,我们班又结合主题《好吃的水果》整合家长资源创设了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作为执教小班的教师,在日常的思考与实践中,我们也更深刻的体会到适宜的环境对小班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积极探究、表达表现能力提高所能起到的无声的教育作用。

环境是幼儿活动的“无形教师”,幼儿在环境的刺激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环境的推动下自主学习、发展。正如我们创设的“撕贴水果”“水果宝宝找妈妈”等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获得了有关水果的知识经验,从而也推动了主题的深入。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创设环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于是在环境的创设中让孩子、家长和我们老师共同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如: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等等。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增进家园联系,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活动实践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有助于促进环境与孩子的对话,使孩子感到轻松与愉悦。孩子们只有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环境中才是积极主动的。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短线排列的方法装饰鱼。

2、结合生活经验,合理想象和表现鱼的不同烧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爸爸妈妈烧鱼的过程。

2、每人一份蜡笔、胶水、各种几何图形。

3、教师范例。

活动过程:

1、以生日的气氛导入活动。

今天是小猫的生日,请我们去参加,我们带些什么礼物去呢?(蛋糕,为什么要带蛋糕呢)我想,小猫最喜欢吃,,(鱼)对,小猫最喜欢吃鱼了,我们每人准备一条鱼作为礼物送给它吧!

2、出示范画,幼儿观察画面猜猜看,这是一条什么鱼呢?(仓鳊鱼)哟,真是聪明,那你知道为什么叫仓鳊鱼呢?(身体扁扁的)这是老师准备的一条红烧仓鳊鱼,我们一起来看看,用到了那些调料来烧得?(油-橘黄色,生姜-土黄,酱油-咖啡,盐-白色,葱花-绿色,辣椒-红色)咦,这个葱花为什么要这么小呢?(这样鱼的味道就更加好了)

3、激发幼儿烧鱼的兴趣小猫家里今天来了很多客人,我们帮它把鱼烧好了送去吧!这些鱼可以你想烧成什么味道呢?(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可以是红烧的、清蒸的、糖醋的、咖喱的、葱油的等等好多好吃的味道。

4、教师示范,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先来把小鱼请上来。

看。老师手里有2个不一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个是小鱼的身体,哪个是小鱼的尾巴?大的图形是小鱼的身体,教师示范如何用胶水(外围一圈加中间一点)大大的身体先贴好,尾巴故意贴错,让幼儿找出来或者就是自言自语的说。

接下来帮小猫烧一条鱼了,我再来烧个红烧鱼!烧鱼的步骤应该怎么样的?先放什么?(油,直到幼儿回答出来)先放点黄黄的油——兹兹兹,倒点油(一条短线表示一滴油)然后放点土黄色的生姜——嚓嚓嚓,放生姜(一条短线表示一滴油)再放点红红的酱油——咕噜噜,倒酱油(一条短线表示一滴酱油)尝一尝,还太淡了,怎么办?撒点白白的盐——沙沙沙,撒点盐(一条短线表示一滴油)(盐不能放得太早,这样营养会流失的,味精要少放点。)最后放什么?(葱花)葱花什么颜色的?怎么把葱花切小(用很小很小的横线)——仆仆扑,放葱花一盘红烧鱼做好了,闻一闻真香呀!

你们猜一猜小猫会喜欢哪个盘子里的鱼?(一个盘子有花纹,一个没有)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下面就要小朋友自己来操作了,听好要求:先想好我要烧什么鱼,什么味道的,想好了之后,老师在后面的桌子上面准备好了材料,先要把鱼拼好,请到盘子里,然后烧鱼,最后还要打扮盘子,准备好了吗?下面请4个小朋友一组,去烧鱼吧。

幼儿作画,教师对能力差的幼儿适当进行辅导。

6、结束活动。

请先烧好的鱼端到前面来,让幼儿自己把画帖到黑板上,让幼儿自己欣赏。“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等还有差不多2个小朋友的时候,老师开始让幼儿回座位,开始讲评。

我们来猜猜看,小猫会最喜欢哪一盘鱼?为什么?(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理由)。(盘子装饰地很漂亮,调料撒到位)爸爸妈妈也想尝尝我们小朋友烧得鱼呢,我们把鱼送给爸爸妈妈尝一尝。

好了,接下来到了我们游戏时间了,请爸爸妈妈帮小朋友保管好鱼,我们上去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好吃的鱼》是一节美术课,其中内容比较多,有画的,撕的,贴的。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画鱼的兴趣,能大胆地表现“好吃的鱼”。

2、能用几何图和线条画出简单的鱼,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3、继续学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儿在选择、调换颜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本节课一开始就以一只小猫导入话题,“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送来了很多的礼物。”(许多小鱼)“但是小猫不会煮鱼啊,想请小朋友帮忙煮一下。”小朋友们听了以后,很兴奋,并且很快进入了角色。分别都讲了多种煮鱼的方法,有水煮鱼、红烧鱼、清蒸鱼等等。我就开始讲解其中一种做鱼的方法,小朋友们听的很认真,幼儿进行操作时,都按步骤来做,而且做的很认真,但我发现,在幼儿操作的时候。

浅谈美术教学的体制反思与对策 篇9

一、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在体制上的反思

(一) 美术课教学目标单一内容枯燥

在我县, 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仍然是课堂教学, 在美术教学的评价方面, 技能和情感目标仍然是检测课堂教学成败的主要依据。但是, 正如前文所述, 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缺乏新的教学理念, 美术课的学科地位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位置, 其学科定位也是出于一种极不确定的状态下, 所以, 无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还是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都拿不出一套明确的教学目标来规范和引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而且教学内容只能是课本的照本宣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低水平重复, 显得尤为枯燥单调。本来我县地处渝东南, 有着极其丰富的地缘美术资源和民俗乡土美术资源可以不断开掘出来, 运用灵活转换自如的话, 会源源不断地补充传统的通便教材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不足, 但是没人来做这个工作从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效果的检测均由美术教师包揽, 学生只是被教师牵引着按照设计的线路亦步亦趋, 成了美术作品的复制工具。

(二) 美术课教学方式生硬刻板缺少趣味

美术课程目标要求, 美术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实情况是教师讲解、示范代替学生感悟, 美术技能简化为美术技巧, 如何将美术大文化的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缺乏能动的思考, 更没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我县的中小学中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放幻灯或搞制作, 该方式显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带来的益处, 教学信息量比以前大大增强, 工作效率也比以前大大提高。然而, 在这样貌似现代的教学方式下, 美术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其思维方式和主观能动性则大为缩水, 学生最初的热情只能维持几分钟, 然后就进入了漫长的煎熬, 自己也就成了麻木的观众。

二、改善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 克服思维定式, 重塑中小学美术课的学科地位

长期以来, 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化”境地, 特别是农村中学, 学科地位丧失, 不仅影响了美术教育学科的功能的发挥, 同时也挫伤了广大美术教师的从教积极性。因此, 只有充分认识当今美术教育的作用, 树立牢固的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审美性和艺术性地位, 克服美术学科可有可无的陈旧思想, 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热情, 严格按照美术学科大纲开设美术课, 不能随意取消或被其他学科占用, 还美术教育的公平, 使我县美术教育向均衡化方向公平化发展。

(二) 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教育。通过艺术教育阶段, 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识能力、意志品质等。我国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我教艺术课, 主张不求直接效果, 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 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 能用作画的一般心, 来处理生活, 对待人生, 则生活美化, 人世和平, 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这应该成为当今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归旨。根据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今后的美术教育过程中, 应注重美术欣赏, 美术史等内容的教学, 利用现有资源, 让美术课课堂成为学生欣赏美术, 享受美术的天地。美术教师要克服功利教育思想, 着眼学生未来, 树立终身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把培养人作为美术教育的头等目标。

(三) 优化教学资源,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 是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美术课程标准》提出, 美术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要实现这一目标的转换, 课堂教学是重点。根据我县美术教育的现状, 小学美术教育应提倡教师上常态课, 避免为了应付检查走形式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将教材知识与教法转换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初中阶段, 特别是农村初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让美术教学贴近生活。高中阶段, 既要注重对艺体考生的专业技能的强化, 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 建立系统的科学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

中小学美术教育, 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这种体系应保证从幼教开始到高中美术教育的连续性。这种体系的建立, 不仅停留在中小学各个阶段开设美术课, 而应在此基础上体现各阶段的科学性、人文性, 既注重技能, 又注重文化教育。我县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与小学、高中的美术教育缺乏连续性, 出现了断裂现象, 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美术教学的评价, 不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 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改变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评价, 忽略学生认知和情感, 内容单一的评价方式, 建立注重学生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综合评价体系, 是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教育科研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封闭圆,并体验丰富色彩。

2、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颜料,棉签,画有瓶子形状的绘画纸。

活动过程

1、演示与讨论

(1)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糖豆豆,看看它在哪里啊?(瓶子里)知道它是怎么进去的吗?(装进去的)对,刚才熊宝宝打电话告诉李老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说今天是它的生日,它想邀请李老师和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小朋友想不想去啊,(想)老师知道熊宝宝最喜欢吃糖豆豆了,看这是李老师为熊宝宝准备的生日礼物,小朋友想不想为熊宝宝准备生日礼物啊,(想)今天李老师为小朋友也准备了一个漂亮的瓶子,请小朋友在瓶子里装上颜色丰富的糖豆豆,看谁装得多,装的颜色丰富,一会熊宝宝就请谁吃糖豆豆。

(2)请每位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往瓶子里装糖豆豆,小绵签的本领可大了,能把无颜六色的糖豆的都装进这个漂亮的瓶子里,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学哦。

(3)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把颜色丰富的糖豆豆装进这个漂亮的瓶子里的。

2、出示画好有瓶子的作业纸

(1)小朋友看着是什么呀?(瓶子)小朋友知道这个瓶子是干什么用的吗?(装糖豆豆),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用这些颜色丰富的颜料,把无颜六色的糖豆豆装进这个漂亮的瓶子里。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二:创作要求

1、要把无颜六色的糖豆豆,都装进这个瓶子里,这样瓶宝宝就会变得更漂亮了。

2、提醒幼儿吧袖子卷起来作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并换不同的颜色。

四:引导评价

请小朋友说说你的瓶子里都装了那些颜色的糖豆豆。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水果列车教学反思 篇11

在写这个教案的时候想了很多种形式,因为孩子们比较多,既要兼顾孩子们的秩序还要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所以我就决定让孩子们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写了几份教案在孟主任和王老师的指导下,给我提出了很多细节的建议,终于出炉了。此次活动我利用教室资源每排5张的桌子作为情境下的火车厢,昨天下午在教室里一排感觉太长了,但是还是按原计划进行了,说实话在上课之前自己心里还是没有谱,自己感觉思路很清晰,但是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自己觉得材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我的公开课就开始了,自我反思有以下几点:

1、导入部分稍微有点小紧张,可能语言有点不是很精练。

2、在换火车头方向时朝前时,从中间以蓝火车头为例和孩子们讲解比较好,兼顾两边。

3、给小动物们送水果这一环节,每个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想给小动物送水果,并且有的小朋友送完一个又来送一个,这个时候秩序蜂拥而上,自己在讲解要求是不明确,昨天晚上自己还在想我让红火车送来水果我检查后,那蓝火车在送来水果都掺在一起了,接着绿火车,我还怎么检查,结果今天孩子们送水果几乎全来了,在研讨时老师们也提出了建议,园长说一列火车送一栋楼多好,确实是啊,检查也是很容易的,准备要充分。在结束部分,园长还给出建议,可以对孩子们渗透爱心教育,小动物们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了小朋友们送来的甜甜水果,小动物们夸奖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好孩子!

关于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几点反思 篇12

反思现状一:选择美术专用教室的少、选择公共多媒体教室的多。

这在公开课活动中是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了开课教师的必选, 这种打上“必须”标签的情况并不仅存于美术学科领域, 而是整个教育环境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催生出的必然要求。当然笔者也曾著文论述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美术学科领域中的优势, 但是美术学科相较其他学科来说毕竟有其学科特点的独特性, 比如说形象性、情感性、文化性、多样性, 还有技艺性等,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空间要有符合其学科特点、教学要求的特色, 要能兼顾多元, 要能按照艺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来组织育人的环境, 才能更好地发挥美育的功能, 恐怕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公共多媒体教室不能完全胜任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理由。可是就目前来看, 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首选美术专用教室被公共多媒体教室替代的情况明显, 那么, 有美术专用教室, 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呢?当然没有美术专用教室,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笔者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类美术专用教室不符合现代美术教育的要求。理想的美术专用教室关键看其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理想的美术专用教室中学生自我主人翁意识强烈, 自觉唤起自身对艺术的热情, 产生“乐学”“好学”“要学”的积极心理, 努力实现自我的愿望。美术专用教室本身就是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具, 全面发掘其自身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其艺术创造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次, 看其是否符合美术的学科特点、凸显美术是情感的、文化的、多样的和技艺的人文学科。在理想的美术专用教室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 由此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民主、平等、融洽的互动与交流, 彼此间像朋友一般相互信任、尊重、团结、友爱和互助, 营造充溢着人文气息和关怀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开展美术学习;第三, 看其是否充满创意、富有艺术氛围, 具有丰富健康的、同样能适应当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求的物质环境基础等。如果仅是一间普通的教室, 课桌椅还是按传统的秧田型纵横排列, 只是多了几块画板、几个画架就美其名曰“美术专用教室”, 那权衡利弊的话, 还是公共多媒体教室更具优势了, 尽管有的多媒体教室条件也有限制, 如固定的桌椅等, 开课教师还得为之做出适当的让步和牺牲, 这也算是无奈之举吧。

笔者还发现, 其实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于美术专用教室在各基层学校配备的明文规定, 只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方缺乏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才导致美术专用教室的这种有也等于没有、没有也就是有的尴尬处境。毕竟美术专用教室的设计安排不能简单地按照一般文化课的要求来, 将其布置成普通学科的教学空间;或者有的就干脆照搬艺术类高校中美术专业的教学空间, 像画室、工作室等模式。试想这些模式在不经任何修改和调整的情况下是否能适应初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初高中各学段美术学科的要求呢?笔者还认为美术专用教室的优化设计利用, 将有利于美术学科教学所关注的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对全体学生的发展将产生经常性的影响。大量有价值的实验研究早已证明了这其中的道理,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活动的成败与教学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 不同的教学环境往往会将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 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 缺少教学环境的支持和配合, 教学活动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1) 这正是笔者关注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真正动因, 尤其像美术学科, 如果缺少相应教学环境, 特别像物理环境的支持和配合, 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很难有效开展, 更不用说想获得怎样的预期效果。况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确定, 课堂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师生课堂交往的形式以及教学活动的程序、进度和效果, 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着各种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 (2) 可见, 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创新变革, 还将推动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突破, 最终会导致奇迹般教学效果的发生。“有关的实验研究一再证明, 教学空间特性 (包括空间大小、形状、空间的封闭或开放程度及空间调整组合的灵活程度等) 的改变, 教室内温度、色彩、照明、通风条件的不同, 以及师生关系、班级规模、课堂座位编排方式和课堂心理气氛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都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3) 基于此, 我们需着力改变美术专用教室现有落后的面貌, 依据现代美术教育观, 发挥自身美术学科特长, 真正将美术专用教室改造成为美术学科专用的、独一无二的课堂教学空间, 是其他教学空间所无法替代的。

反思现状二:开课教师自主选择地少、根据主办方统一安排地多。

第二种情况存在也较普遍, 尤其存在于校级以上的竞赛类公开课活动中。因为参加比赛的开课教师由于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在了课的内容和教学教法上, 而自然忽略了对开课当天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要求。当然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客观上的原因, 比如说主办方指定了比赛的地点和场所, 开课教师也只能将就在并不一定有利于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空间里进行竞技;有时主办方也好意将活动安排在硬件设施相对更齐全的演播大厅或会议大厅等, 但好心也有另人犯难的时候。因此笔者就该现象提出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还是教师主观上的原因, 在于教师本身对自我学科课堂教学空间的不重视和低要求, 才会如此的被动。如果说你把对教学空间的要求提高到和教学内容、教技、教法一样的高度, 将教学空间的设计安排、合理使用也纳入备课的范围, 并作为上课的基本要求的话, 那就不是现在的局面了。最起码要有这样的意识, 就算在指定的教学空间中也要能根据授课的内容、教学要求等进行合理安排, 争取课堂教学空间的最优化。

反思现状三: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选择地少, 固定、封闭的课堂空间选择地多。

第三种情况其实也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一个问题, 也是本文

服装表演的特性延伸

甘露杜鑫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

摘要:伴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快速发展, 服装表演也不断地发展起来, 并成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 并越来越有组织性, 越来越规范化, 同时, 向其他时尚行业延伸。服装表演已不再是单纯地以展示服装为目的的单一性表演, 而是涵盖了多种元素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并独具特性。

关键词:服装表演;功利性;审美性;求异性

服装表演是一种时装模特在特定的场地, 通过走台等动作, 在观众面前进行的以展示服装、服饰品为主要内容, 具有美感的展示活动。完成这一活动需要服装、模特、场地三元素, 除此之外, 服装表演还涉及了服装设计、舞台表演设计、舞台美术设计、音乐制作与设计、化妆造型设计等方面。现在的服装表演已经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其表演特性包括再创造性、传达性、综合性、时尚性、科技性之外, 我又概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1.功利性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 服装表演在国外归为工业设计范畴, 其终端是以商业行为为目的, 服装表演是服装商业活动中, 生产商与中转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媒介, 其主要功能是商业品牌的推广和营销, 表现出直接的功利性。

从总体来看, 服装表演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展示服装的风格品味和流行特点, 介绍产品性能质量, 强调其使用价值, 多服务于时装发布会、服装订货会、服装展示会、设计师个人发布会等, 表演台型多为T型台。此类演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即创立服装品牌, 推出服装新款, 尽快打开市场, 所表演的服装多为生活中可以穿着的服装。此类演出中, 每一位模特都是服装公司或设计师精心挑选出来的, 他们如同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在演出中起着推销员的作用, 所穿的服装就是在提顾客试装, 让顾客和分销商体会到每款服装静态与动态的不同着装效果, 达到促成最大的展销量和扩大宣传的目的, 因此, 服装表演具有功利性。

主张的美术课堂教学空间发展的一个趋势。

美术专用教室的优化设计也应摒弃原有固定、封闭的空间格局而追求自由、开放的空间设计理念。但笔者以为更为宽泛的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应表现为打破传统一般教室物理界限的大流动的空间。可以是美术专用教室以外的任何适合美术教学的空间环境, 比如我们美丽的校园就是非常适合美术教学的开放式流动空间, 包括校园的走廊、橱窗、植物园、操场甚至是车库、宿舍楼等一切设施环境, 只要能与相应的美术课程内容发生联系, 就可开发利用自由、开放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学科育人, 即实现了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合理优化, 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积极地创作, 从而灵活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使美术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和陶冶;同时, 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共同置身于这个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中, 共享这个开放的教学以及学习空间所带来的新奇课堂体验, 学生的交流能力、表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但是在各类美术公开课活动中, 笔者未听到任何一堂室外课, 大部分开课教师都是在固定、封闭的教室内完成教学任务, 这多少有些遗憾。我们校内自然的、人文的空间环境, 校外的博

2.审美性

模特在服装表演演绎产品或塑造形象的过程中, 给人带来多种“美”的高峰体验。服装表演中, 模特的一切表现力都是以服装为主, 以展示服装为目的, 观众首先会看到服装带给人们的视觉美感。其次, 关注模特对于服装的演绎, 是否能将服装的美诠释出来, 之后, 目光会转向模特本身, 形体是模特的第一审美对象, 是人体艺术的物质基础。形体美包括人的容貌、形体、姿态等的协调优美。

服装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 还涉及到了舞台美术设计、音乐制作与设计、灯光设计、化妆造型设计等方面。因此, 除了服装美、表演美、模特美之外, 服装表演的审美性还包括音乐美、灯光美、台型美、背景美。

3.求异性

服装表演的商业性目的决定了, 它一定要在整场演出中制造出某一个足以吸引眼球的点, 来加深印象, 扩大宣传, 所以, 服装表演追求的是一种“新”与“美”的结合, 以创造性思维、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 并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 而最终达到一种全新的、富有创意的新成果。这种创意的切入点, 可以贯穿整场演出的各个方面, 例如, 表演场地的选择与表演风格的确定、舞台设计和背景板的材质、观众席中观众观看的姿势或座位的变化、高科技技术的运用、音乐设计与灯光效果、神秘嘉宾、现场环境等等。

在一场服装表演中, 其“独创”与“新颖”的指标占据着重要的分量, “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效果则更是衡量其成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因此, 任何模仿与重复都是徒劳且毫无意义的, 必须要求异, 才能有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焕良.服装表演基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

[2]朱焕良.服装表演策划与编导[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物馆、美术馆、研究所等都有成为出色的开放式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可能, 试着挖掘它们可利用的价值, 成就实施美育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为了充分地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提高美术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基于笔者在美术公开课活动中发现的这几种现象, 试着在文中展开关于初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相关问题的反思与讨论, 寻求改善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 在教室里, 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 对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笔者由观摩公开课活动而引发起对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思考。笔者试以此文作为抛砖引玉, 通过反思当前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现状, 希望引起大家对美术课堂教学空间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展望美术课堂教学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反思,教学空间,美术课堂,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教学环境论.教育研究, 1995, 47-58.

[2]张丹.哈佛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环境.中国艺术报, 2005.

《好吃的水果》教学设计 篇13

1、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与色彩,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各种水果的味道。

3、引导学生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表现,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教学重点难点:

1、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大胆的表现好吃的水果。

2、画面的组织能力及创造表现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水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讲授新课

1、激趣导入。猜谜:

(1)没吃之前是绿的,吃的时候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西瓜)(2)几个兄的在一起,个个穿着黄衣服,都像弯弯的月亮。(香蕉)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些水果堆放在一起,真得很漂亮嘛。今天,我们就把这些好吃的水果作为这一课的表现内容好吗?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课题“好吃的水果”贴在黑板上。

2、讲授新课。

(1)回忆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

①问:你们喜欢什么水果呢?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 ②小组交流。

(2)观察、分析水果的外部特征。

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学生认,并分析水果的外部特征。(3)请学生表演吃水果的样子。

问:你上次吃水果的时候是怎样的呢?是甜甜的很陶醉还是被酸掉了牙?表演给你们组的同学看一下吧!让大家也分享你的快乐。①小组表演。②全班交流。

(4)出示各种水果想象画,学生欣赏。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看看想想,自己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样的,把它们的样子画出来。教师指导重点:

1、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积极协作。

2、鼓励学生可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形象与创造。

3、可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水果的味道。

3、可画出自己认为好吃,现实中不曾有的水果。

把你喜欢的水果。

四、展示作品,评析交流。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

五、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作品带回家展示给家长看一看!

《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好吃的水果》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三册第十三课。水果是学生常见,也是绘画作品里经常出现的绘画题材,在学生平时的作品里更多的注重回忆生活中水果色彩和外形来画记忆画,缺少对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细节的观察,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美术学科的审美性、情感性、想象性、人文性,在一系列的观察、欣赏、探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

纵观全有以下几个亮点:

1、激情引入,导入新课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从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出发,在感受水果形状美、色彩美的基础上,运用放大的方法感受花与果的存在及其美感,同时学会观察细节。

2、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本课教学中,我收集名家静物写生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名画,感受平常之物在画家笔下变成了不平常的艺术品,感受艺术魅力,提高美术鉴赏力,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但也存在着不足与遗憾:

学生接触颜料较少,对于水彩、油画棒的色彩把握不够准确,我在示范时没有着重水分的多少及注意事项。以致学生在作业时出现了用水过多。

《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三阳院小学 张恒新

《好吃的水果》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1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各种水果的外形特征,尝试绘画各种水果。

2、尝试用冷暖色绘图,感知冷暖对比产生的美感。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多种水果,单一或组合照片(有衬布)

2、冷色格调格子布或围巾数块(照片)

3、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观察欣赏,了解各种水果的特征1、图片中都有哪些水果?水果分别是什么样的?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又大又圆的水果是苹果,小小爱心红草莓,一颗一颗是葡萄……过渡:今天王老师也请来了许多水果。

二、观察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水果的种类和摆放

(一)观察讨论,帮助幼儿认识水果。

1、哪个水果在上面,哪个水果在下面?先画哪个水果,后画哪个水果?

2、小结:画水果先画中间偏下的位置,然后往上面和左右叠加,注意水果之间有重叠和躲藏。

(二)摆图理解水果绘画顺序。

1、教师摆图--水果指导语:水水果宝宝大聚会,又大又圆是苹果,小小爱心红草莓。

水果香,水果甜,水果装进大果盘。

2、画桌布小结:画格子衬布时要跳过前面的水果,画长长的直线。

三、操作表现,尝试画水果、果盘和衬布。

(一)作画要求:

1、想想先画哪个方位水果,后画哪个方位水果?

2、画衬布时要跳过水果和果盘。

(二)过程性指导:

1、观察幼儿对画水果顺序的认识。

2、观察幼儿画衬布的认识。

3、对遇到问题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分享交流,感受水果在一起聚会的快乐。

1、你画的水果是什么?

2、你是用什么颜色来涂水果的?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上一篇:09级12班2010下一篇:产业发展联系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