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流运作模式

2022-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球物流运作模式

港口发展现代物流运作模式探讨

[摘 要] 发展现代物流是港口企业的必然趋势,运作模式的选择关系到港口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成败。本文通过对港口发展 演变的分析,结合现代物流的内涵,探讨了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不同运作模式。

[关键词] 港口;现代物流;运作模式

[

[文献标识码] A

[

[作者简介] 赵 霞,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为港口物流与经济。(广东 广州 510300)

一、港口发展演变与现代物流的内涵

一般而言,港口是供船舶进出、靠泊作业和旅客与货物集散的水域和陆域设施。港口的功能和作用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现代港口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即第一代港口(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第二代港口(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的工业化时期)、第三代港口(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的工业化后期)和第四代港口(进入21世纪后的后工业化时期)。

第一代港口:基本功能主要是进行货物的装卸和储存并完成货物在海上运输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或江河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港口作业和活动的范围一般局限于码头及相关水陆域范围内,其服务能力有限。劳动力和资本是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代港口:伴随着货物运输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港口的功能得到提升。港口业务范围既包括货物装卸、储存与船舶靠泊服务,也包括货物加工、运输工具转换以及与船舶有关的工商业服务。港口活动已不再仅限于码头本身,而是扩展到了周边地区,港口服务能力增强。资本与技术成为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三代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港口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运输中心与物流平台,主要业务范围从货物装卸、仓储和船舶靠泊服务,以及货物的加工、运输工具转换及与船舶有关的工商业服务,扩大到货物从码头到港口后方陆域的配送一体化服务。港口成为集散货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一体化的平台,综合服务能力大为增加。技术、信息和服务成为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四代港口:伴随着工业生产向柔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以及虚拟企业的出现,港口逐渐成为全球采购、生产、销售等整个供应链活动中重要的节点,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与环境条件成为决定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企业活动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在完成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现代物流要求以现代管理思想和观念为主导、以现代管方式理实现整个系统的运作和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作支持,体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实现物流设施与商品包装、运输包装的标准化和国际化等。

二、港口发展现代物流运作模式辨析

所谓模式,即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而运作模式就是运作方面可以参考和仿效的标准样式。港口的功能和作用与港口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天然的联系,不同类型的港口在不同发展时期对运作模式的选择却有所区别。综观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情况,大体有以下几种运作模式,即单一功能模式、物流中心运作模式和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1.单一功能运作模式。现代物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方面,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单一功能模式是在结合港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实际经济状况,充分发挥港口基础设施及技术等优势,开展现代物流业务运作。包括:1)运输中转。运输和中转是港口物流的首要功能。在港口开展现代物流的活动中,运输已不再是单一的、与其他业务分离的服务活动,而是构成供应链服务的重要环节。运输功能主要体现在货物的集疏运上,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不同运输方式之向的转运,是一种能对港口内外腹地具有辐射服务的运输网络。2)仓储。仓储功能是指转运和储存保管的功能,具体是指各种运输方式转换过程中的临时库存,以及为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提供的后勤储存和管理服务。港口利用其自身的设施和设备提供服务,满足经港口进出口的货物对储存保管的需求。3)装卸搬运。港口企业利用专业化的装载、卸载、提升、运送、码垛等装卸搬运机械,可以提高装卸搬运作业效率,并减少作业对货物造成的损毁。4)配送。港口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节点,可建立功能较强的配送系统及相应的管理、调度系统,从事覆盖面广、运输线路长、业务复杂的港口物流配送业务。5)流通加工、包装。港口企业可以利用运输枢纽的便利,开展粘贴标签,销售包装作业等流通加工业务;从事商品包装以及商品包装和运输包装的快速转换业务。6)信息处理。港口企业通过利用其信息资源优势和通讯设施以及EDI网络等,为用户提供适时的市场信息和决策支持,完成对大量不同品类、不同客户、不同流向的货物进行管理、仓储、加工和配送服务,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

2.物流中心运作模式。物流中心是指接受并处理下游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供应方的大批量货物进行集中储存、加工等作业,并向下游进行批量转运的设施和机构。港口发展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有以下几种情形:1)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港务管理局统一港口地区码头设施、临港工业以及其它设施的用地管理,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港务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公共性港口物流装卸,港务管理局只负责管理和提供配套服务,自己不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的港务管理局实际上相当于一级政府机构。物流中心建成后,可以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业务基础牢固、信誉较好的物流经营商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工商企业通过将原材料采购(部分或全部)、仓储、配送等职能交物流中心负责,建立起长期的协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管理。地主型港口物流中心的管理模式代表着当今世界港口发展的一大方向,目前荷兰的鹿特丹港、美国的纽约港和巴尔的摩港、德国的汉堡港、法国的马赛港等世界著名港口所采用的都是这种管理模式。2)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该模式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组成物流中心,甚至可以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的、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其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中心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方式,其典型代表为比利时安特卫普港。3)独立型物流中心模式。企业利用港口的设施、人力和上下游业务关系开展物流业务。这种模式要求港口从单一的装卸运输及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全程的物流服务转变,同时应加强港口货代、船代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在组建过程中,注重建立港与港、口岸与口岸之间的沟通管道,以港口为联结点,建立企业、城市、区域、全国性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供一条龙的完善的物流服务。它是由码头经营商资金投资建设物流中心,用来支持港内的主业。汉堡港和香港港物流中心的运作就属于这种模式。4)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模式。利用各自在供应链不同部位的优势,分工合作。这种模式的物流中心组建后,可利用航运集团的海外优势,由航运企业负责水上和境外物流,港口物流企业则负责仓储、分拨和腹地物流。在条件成熟时,双方可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5)联合型物流中心模式。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注重发展临港工业和与国际大型班轮公司联盟。港口所在地政府在调整港口产业、产品结构方面提供帮助,解决港口用地、仓储、疏港道路等方面的困难。国际班轮公司的联盟化及其向物流业方向发展是其经营战略调整的主要方向,而港口是国际班轮公司转变经营战略的保证。港口与国际班轮公司之间的联盟是基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班轮公司实行的是定线、定港、定班、定时的运输方式,有利于港口形成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而且可以拓宽港口投资渠道。

3.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港口在物流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健全先进、实用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调度指挥的可视化,装卸搬运及仓储作业的自动化;提供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系统,使买卖双方能够在公开、公正、公平、诚实而有竞争性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市场营销的网络化和国际化。完成离岸贸易和远程物流时,虽然货物没有经过本港,但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型港口可以通过其他口岸的物流企业完成异地物流服务。

该模式需要电子商务平台具备的功能有:交易基本管理(包括会员管理交易商品管理、交易模式管理、交易时间、资金、合同管理);交易、交收与结算管理(提供远期合同交易、专场交易、竟价交易、即期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采取协议交收、提前交收、标准交收等办法);根据全国情况分步进行结算,并对交易情况进行分析;发布最新新闻、政策公告等信息。我国香港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这种较高层次的物流中心。

三、港口发展现代物流运作模式选择

运作模式作为一种运作经验、标准样式具有导向和借鉴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不同的运作模式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即港口企业只有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后才能应用某种运作模式,否则运作模式只能误导港口企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大港口群体,各大港口群分别由4个不同层次的港口组成:喂给港、支线港、干线港与枢纽港。各层次的众多港口由于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发展历史、成长路径不同,其功能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港口发展现代物流,选择运作模式时一定要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予以综合考虑。

1.喂给港。适宜实行单一功能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一般喂给港规模较小,经济影响的辐射面有限,近洋航线航班和外贸集装箱量比较少,主要是进行短程内支线和内贸货物运输,年吞吐量较小,往往在50万标箱以下。进港船舶主要以千吨级船舶为主,集中周边地区的集装箱量,以频繁的、少量的喂给方式向邻近的集装箱干线港或支线港输送箱源。喂给港发展现代物流受到物流规模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可根据本港口的区位和设施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单一功能的现代物流的运作。

2.支线港。适宜单一功能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并向港口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转变。支线港以沿海和近洋支线运输为主,所吞吐的货物,通常都是本港经济腹地所生产和消费的,转运量很少,年吞吐量约100万标箱,其中主要是国内航线和近洋航线的集装箱量,远洋航线较少,没有形成经营规模,多数远洋箱需要到邻近的集装箱大港进行转运。支线港的平均日装卸量约3000标箱,批次箱量不多,同时沿海或近洋的运输距离也不远,所以到港的主力船舶是第二代及以下的集装箱船。这类港口与干线港之间有定期的支线航班运输,与其他港口一般没有固定的航运支线。支线港发展单一功能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有一定的基础,随着港口设施的完善,货运数量的不断提高,港口规模也不断扩大,部分支线港可积极创造开展物流中心运作模式的内在条件,根据市场对港口现代物流的需求逐步并向港口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转变。

3.干线港。应以物流中心运作模式为主。干线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远洋干线运输,一般年吞吐量约200万标箱,每月有较多的近洋和远洋航班,可以直达东亚和欧美的主要集装箱大港。这类港口的国际集装箱航线、航班数多,设备先进,泊位数量多,装卸效率高,同邻近港口相比,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对集装箱的吸引力强,能够吸引邻近小港的部分集装箱到本港进行水-水转运。这类港口所吞吐的集装箱货物,有相当的比例(甚至占大部分)不是本港经济腹地所生产和消费的,而是属于转运性质。这类港口通常拥有固定的航运直线船队,直接为之服务,在到港船舶中,航行于远洋航线上的第三代至第五代集装箱船显著增多。干线港通常具备物流中心运作模式所需的对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大批量货物进行集中储存、加工等作业,并向供应链下游企业进行批量转运的设施和网络机构,具体选择物流中心的类型时,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和港口内外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如要选择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就需要国家给予港务当局成为一级政府机构的权力,还需要港务管理局有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由于当前我国港口已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当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时,部分条件较好的干线港可以在政策允许下考虑采用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对于部分资金缺乏、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干线港,则可考虑采用与运输企业联合出资的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对于有些能够满足消费全程的物流服务,同时具备港口货代、船代等方面的服务功能的干线港可选择独立型的物流中心模式;一些有能力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干线港,可以采用供应链型物流中心运作模式;另外,在海关或所在城市的配合下,干线港还可以与保税区或所在城市发展联合型的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4.枢纽港。应突出电子商务模式的现代物流中心运作。部分港口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众多的喂给港、重要的经济腹地以及完备的设施设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领先的管理水平和满足大型船公司的使用要求等,成为进行国际货物运输以及为中小港口提供国际货运转运服务的枢纽港。这部分港口已经形成规模经营的远洋运输,汇集了多条干线航线,有密布的航线,覆盖了沿海近洋的众多港口和远洋的主要港口,有密集的航班吸引周围港口的集装箱来港进行水-水转运。到枢纽港的船舶中经营远洋航线的第四代至第六代集装箱船比较多,港口年吞吐量达到400万标箱以上,平均每天在港装卸的集装箱就有1万多标箱。这类港口是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中心,特别是支线航线的网络中心,它不但是主干航线与支线航线交接的港口,而且是干线航线与干线航线交接的港口,同时还是一个或多个大型班轮公司或大型班轮公司联盟的基地港。枢纽港作为地区或者国际的航运中心,可充分利用其信息、技术、网络等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凤山.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J].交通企业管理,2003,(6).

[2] 孙凤山.储存和配送港口发现现代物流的一对金翅膀[J].珠江水运,2005,(1).

[3] 阮平.对我国核心港口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5,(7).

[4] 王亚丰.港口发展与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建设[J].理论界,2005,(7).

[5] 黄勇,毛保华.港口物流中心发展战略[J].物流技术,2006,(7).

[6] 翁克勤.集装箱港口的发展[J].港口经济,2004,(1).

[7]真虹.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及其推行方式[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4).

[责任编辑:徐国庆]

作者:赵 霞

第2篇: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是构建物流系统的前提,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因企业而异。本文对现阶段4种主要的物流运作模式从其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同物流运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了适用范围,为企业科学选择物流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运作模式;功能;分析

物流运作模式是指企业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物流活动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标准。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因企业而异,不当的模式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恰当的物流模式是成功构建企业物流系统的前提。本文就目前国内几种主要模式做一比较。

一、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类型

从物流模式研究现状看,目前主要的运作模式包括:

1.自营物流运作模式

自营物流是企业自身拥有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在进、销、存业务过程中只存在供、需方的物流活动,供需双方按照交易协商、合同规则各自进行运输配送及货物的存放保管等活动。其功能在于供需双方利用自身能力进行物流活动,侧重于事务处理。可分两种:一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流使命;二是企业内部设有物流运作管理部门,通过资源和功能的整合,专设企业物流部来统一管理企业的物流运作。

2.功能性外包物流运作模式

外包是基于传统运输、仓储等功能的企业或部门分别承包供需双方一系列的物流工作、任务或者功能的一种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其功能在于物流供应商只完成企业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业务,侧重于事务管理。利用外包,可优化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取得竞争优势。

3.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是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按照合同去完成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其功能表现为第三方负责从供货商开始的运输、仓储、库存等一系列专业化的物流活动,提供综合的物流活动,侧重于决策优化与企业供应链的有效链接。

4.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协调者,协调管理组织本身与其他互补性服务商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其功能表现为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整合、调配、优化供应链资源,提供各种物流规划咨询以及各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等服务。其具体细分为协同运作模型、方案集成商模式和行业创新者模式。

二、各类物流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从以上物流模式看,其主要功能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物流运营时必须了解不同物流运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1.自营物流模式的优劣分析

优点:(1)减少物流的外包风险,获取物流环节的利润;(2)利用第二方物流通过采购订单而不采购库存的模式的改进,降低运费。其缺点在于增加资源占用与投入,物流运作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一般适合于物流能力较强的企业。

2.功能性外包模式的优劣分析

优点:(1)提供低价增值服务。相比自营物流,该模式专业化更强,服务成本更低,效率更高;(2)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专业物流企业有着丰富的组织和管理经验,较高的服务水平,能维护货物畅通流动,提供更有效服务;(3)增强核心业务竞争力。为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通过减少非核心的经营范围,将有限资金集中用于核心业务发展;(4)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外包,企业将自身利益与被委托企业联系起来,共同面对技术和市场需求变化造成的风险。缺点:(1)丧失外包物流的控制权。长期依赖某一物流企业会使其滋生自满情绪而难以控制,影响到营销战略的正常实施;(2)缺乏规模效应。功能性外包使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难度加大,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3)可能会降低用户满意度。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可能对企业员工产生负面激励效果,进而影响核心业务,最终影响用户的满意度。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没有物流能力的中小型制造企业。

3.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优劣分析

优点:(1)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可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对物流系统的投资也可转嫁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从而减少投资和运营物流成本;(2)提高用户满意度。物流企业利用其专业化的服务,能够满足各类用户需求,增强企业信誉,促进企业的销售,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3)回避物流风险。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化配送,既减少投资支出,又提高了配送能力,可加快存货流动速度,减少库存量。其缺点:(1)难以实现资源在行业和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与彼此利益协调,物流企业与委托企业间的利益冲突加剧;(2)无法解决新的物流瓶颈,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随着物流市场扩张,物流企业不可避免会进入陌生领域,需要相应的专门知识及专门人才,现有人才缺乏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该模式适合于物流为非核心能力的制造商或分销商等供应链环节。

4.第四方物流模式的优劣分析

优点:(1)提供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通过物流运作的流程再造,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流程更合理、效率更高,从而将产生的利益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之间进行平衡,使每个环节的企业客户都受益,其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进行了统一;(2)优化流程和运作,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四方物流的核心在于流程再造,再造过程就是基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巧,使得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整合和优化供应链内部和与之交叉的供应链的运作;(3)充分利用自身与其他服务提供商、客户等的能力,包括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信息技术供应商、电信增殖服务商等,提供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增值服务。其缺点:(1)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体系构建较为困难;(2)较难保证公正性和权威性;(3)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该模式适用于快速客户响应的供应链以及需要整个地区物流运作的供应链。

总之,不同物流模式的适用条件、范围是不同的,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科学选择物流模式,促进企业更快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物资管理委员会.现代物流管理全书[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90-124.

[2]高海晨.工业企业自营物流模式分析[J].企业活力,2004,5:62-63.

[3]王勇,许强,李明阳.物流运作模式分类研究[J].中国水运,2007,9:205-207.

作者:刘清军

第3篇: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及其特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不同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模式选择

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由于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实行比其他开放地区更为灵活优惠的政策,它已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因此,保税区在发展建设伊始就成为国内外客商密切关注的焦点。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国各个地区的保税区已经根据保税区的特殊功能和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集中开发形成的功能有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

随着中国加入WTO,全国保税区逐步形成区域性格局,南有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中有以上海、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北有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三个区域的保税区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口岸,并形成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

保税区物流业务的主要运作模式及其特点

(1)基于国外大宗进口商品向国内市场分销的物流运作模式

国际大宗进口商品利用保税区作为物流分拨基地,面向国内市场开展分销活动,是目前一些跨国公司和具有较强专业性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一种主要运作方式。以保税区为分拨基地的物流活动,其主要的好处有:1)缓征进口关税,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2)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及时报关进口手续,保证现货交易,避免交货延误;3)利用中国保税区低成本的物流及相关服务设施,降低分销活动中物流成本;4)便于开展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总之,利用保税区作为分拨物流基地,可以从整体上降低国际进口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其运作的基本流程见图1所示。

此类物流业务对保税区物流功能的需求,主要是以仓储、配送、报关服务、简单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服务为主。

(2)基于国内出口商品在保税区集结和配送的物流业务运作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商品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跨国采购活动已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市场,许多生产性跨国公司、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和专业化国际采购公司的国际采购网络正在向中国延伸,并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大型港口城市,特别这些地区的保税区中开始建立国际采购中心,将从中国市场采购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进一步带动了我国出口的活跃和发展。此外,国内一些新兴的企业集团和贸易公司也在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整合出口渠道和资源,开始重视利用保税区作为出口商品的集配中心。因此,基于出口商品集散的物流业务就成为保税区物流运作又一主要方式。

保税区出口商品集散物流运作的其主要的优势是,1)便于根据国际市场生产和销售需求,提供配套商品和服务;2)出口企业能够在商品离境之前享受出口退税、结汇等贸易促进政策,加快资金周转;3)便于利用保税区低成本的物流及相关服务设施,降低分销活动中物流成本;4)降低出口企业的市场风险,缩短理赔、补货以及调换商品的时间,减少出口企业的损失。

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的物流功能除基本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报关服务及信息服务等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之外,还需要提供商品检验服务,以在保税区这样的境内关外区域发现出口商品的问题,并在货物离境出区之前完成可能出现的理赔、退货、补货、调换等出口后序工作。出口商品集散的物流流程见图2所示。

(3)基于加工贸易的国外原材料进口与制成品出口的物流业务运作模式

加工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也是支撑我国保税区发展、特别是物流功能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保税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与加工贸易有关的物流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非保税区加工贸易企业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材料有关的物流活动,以及与制成品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销售相关的物流活动;二是保税区内加工企业的利用进口和国内市场的原材料的物流活动,及其制成品向国际市场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出口的物流活动。由此可见,加工贸易企业进出口活动所带动的物流活动是非常频繁的,其物流业务的运作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其物流运作模式见(图3和图4)。

(4)基于转口贸易的物流运作模式

同国际自由贸易区一样,转口贸易是保税区的又一重要功能。转口贸易的开展和扩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应在区域市场中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二是保税区能够提供进出自由的制度环境和便利条件;三是保税区应位于区域或世界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运输条件和物流设施;四是保税区的物流运作成本相对较低;五是保税区及港口、海关等方面的管理效率较高。

转口贸易的物流运作是以区内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其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为转口过境商品提供仓储、多式联运、城市物流分拨以及物流信息服务等。

(5)基于国际商品展示的物流业务运作模式

保税区的国际商品展示功能是扩大保税区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增长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功能。特别是随着中国成为WTO成员国,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带来更多的国际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保税区通过为企业提供商品展示功能和交易服务功能,可以促进保税区贸易活动的开展,增加保税区物流流量。

以国际商品展示为基础的物流运作基本类似于大宗进口商品的分拨和配送物流,但运作主体是保税区内的物流企业,进口物流的批量将随国际国内需求的增长逐步增大。

我国保税区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

根据保税区的临港条件、腹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所在区域的贸易发展趋势等因素,保税区的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有多种组合形式和发展策略。

单一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策略:即以某一物流运作模式为主体的保税物流功能发展模式。

多个物流运作模式组合发展策略:即以二种或三种物流运作模式为主导的物流功能发展策略。这也是国内多数保税区和中小规模的国际自由贸易区物流功能发展的主要方式。

综合物流运作模式发展策略:即多种物流运作模式共同发展的物流功能发展策略。这是一些大型国际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的发展方式。在国际上,如荷兰鹿特丹作为国际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其多样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和完善的物流功能,是其作为欧洲物流中心的主要基础;上海的外高桥保税区近年来的发展也体现着综合性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思路,并已初步在国内外树立起了作为国际商品分拨中心、跨国采购中心、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以及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良好运作氛围。

从1990年5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保税区到如今,中国相继建成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福田、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15个保税区,主管部门为中国海关总署。中国保税区最初的定位是仓储、转口和加工贸易,在实际操作上以物流为主。十多年来,全中国15个保税区的保税仓库、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功能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国际物流基础。因此,各个保税区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和其临港条件、腹地市场以及其区位等条件,选择相应的物流运作模式。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贵英.我国保税区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5: 1-3.

[2] 李志辉,赵妍,胡俊朗.保税物流中心(A、B)正解[J]. 权威看台,2006, 2:1-4.

[3] 张志强.中国港口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 港口物流,2006,3: 1-2.

[4] 董维忠.对我国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认识与建议[J]. 宏观经济研究, 20056:1-2.

作者:温卫娟

第4篇:全球知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

世界著名的快递公司物流运作模式的对比: UPS、DHL、TNT、FEDEX

现在模式基本都一样,国际快递行业现在拼的就是安全、速度、和服务,提高和优化作业流程降低成本。其它在公司管理、销售以及员工工作积极性上,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是谁的招高立马就会模仿。最终胜败还是在公司员工身上,管理的好,公司的氛围就好整体素质高对客户影响力就越好。有兴趣了也可以看看这个连接。

第5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的思考

张柏杨李龙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的现状,发现汽车零配件物流业务将在汽车行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发现第三方物流模式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本文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对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汽车零配件;物流:委托代理关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的销售量每年以数十倍的速度增长,同时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不同档次的汽车需求都不断增长,这都必然会导致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需求增大,因此我国汽车配件物流运作模式也需要不断发展以符合汽车市场发展的趋势。

国内很多学者对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刘开明等(2003)认为我国传统的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是企业自建配送系统的运作模式,近年来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再此基础上改进,开始采用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和自循环运作模式。马增荣(2007)年详细分析了自营式物流运作模式的弊端,认为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将是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何民爱等(2005)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物流条码管理模式。徐秋华(2002)研究了循环取货模式在上海通用集团的时间与应用。实际上这些运作模式仍然是基于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基础上的改进。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总的来讲分为自营式物流运作模式和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国内的研究都是基于这两种运作模式的改进,本文将对这两种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总结这两种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利弊。

二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目前拥有汽车生产企业近千家,汽车零配件企业超过5000家。自2006年汽车全行业总产值超过11000亿元后,我国汽车行业的总产值每年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多个围绕着汽车生产企业的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配件产业集群。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使得汽车零配件产业分工更精细、产品更专业、信息更集中、物流更便利。随着一些国际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进入我国,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也被引入国内,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基本摆脱了过去那种“数多、规模小、质差”的格局,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并逐渐形成为国内整车厂供货配套的体系。另一方面,汽车零配件物流成本仍是我国汽车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部分。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国内汽车生产厂商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产品的多元化,价格竞争将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主旋律,而整车价格经过几轮下降,价格下降空间已极度缩小,整个汽车行业进入薄利时代。因此,汽车生产商都在寻找能够降低成本的方法,而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产业发展将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三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 [作者简介]张柏杨(1987-),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电子邮件:,联系电话:15108318789

(一)企业自建配送系统运作模式

我国现行的汽车物流模式主要是供销一体化的自营式物流。汽车生产厂商一般都是自建材料库和配送中心,自己生产和运输。在这种模式下,汽车制造商通常都拥有自己的运输队,汽车制造商对物流有完全的掌控权,这有利于掌握客户的要求,增强与客户的沟通以及在整体上对物流系统的管理。 但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它不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供给的,为了节约物流成本,运输队通常要装满一卡车之后才会将货物运送给汽车制造商,因此这种模式会造成库存的积压,企业资金的流转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这种模式还有时间不稳定、运输货物不精确等问题。

(二)第三方物流模式

随着我国汽车企业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的转变,原来在汽车零配件物流中一片空白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逐渐兴起,现在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将零配件采购和售后物流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汽车厂商由自营式模式改为聘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来设计线路,然后到不同的供应商处取货,再配送到汽车生产车间,确保汽车的生产。在这种模式下,物流公司通过合理的调度和安排,极大的减少了物流的成本,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以后,可以将自己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上,从而通过专业化分工使企业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增加利润。在第三方物流整合的基础上,循环取货模式和第三方物流与配送中心相结合的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并被一些汽车生产企业实践与运用。循环取货方式是指汽车依次从各个供货商那里取货,待装上所有的材料后才返回。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汽车的运输能力,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第三方物流与配送中心相结合的模式是指原来由厂商自行配送改为由第三方物流来进行配送。这种模式能增强提货的连续性,进一步减少仓储,将汽车的局部装配和总体装配有效的结合起来。除了上述两种模式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模式逐渐被采用,如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模式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第三方物流模式将是我国物流模式未来发展的趋势。

四对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逐渐兴起。如围绕上海地区的吉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围绕长安集团的民生物流有限公司等等。第三方物流模式相比较于自营式物流模式更能节约成本,货物数量更精确,运输时间更可靠,运输管理更具有组织性。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汽车的售后和维修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汽车零配件物流不再仅仅基于汽车生产,汽车4S经销商和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对汽车零配件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由于汽车4S经销商和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仅仅与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汽车零配件的运输则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何保证汽车4S经销商和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的利益不被第三方物流公司损害,则成为第三方物流模式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汽车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实质上是产生了通常我们所说的委托代理关系。汽车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汽车4S经销商和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进行服务,汽车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对汽车4S经销商和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具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汽车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行为具有不可准确测量的特性,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自利和机会主义动机,可能会产生偷懒或者“搭便车”的行为。因此,汽车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的目标可能会产生偏离,从而可能损害汽车4S经销商和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的利益。而这正是自营式模式所具有的优势所在,在自营式模式下,汽车企业掌握了几乎所有的信息,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流业务的协调与控制来保证客户的利益,改善与客户的关系,但这样做所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在汽车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的今天,这种模式很难继续存在。那么如何将这两种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思考问题。

五结论及几点建议

我国汽车产业井喷式的发展导致对汽车零配件的需求不断增大,从而对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国内汽车市场,汽车企业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将汽车零配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第三方物流模式逐渐成为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运作模式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由于汽车行业的发展,现在汽车零配件的供应不再仅仅是基于汽车制造商,汽车4S经销商和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对汽车零配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汽车企业将零配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就会出现微观经济学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委托代理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建立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引入,使汽车企业能将不同时刻的生产需求单,汽车4S点和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的零配件需求单提前通过网络准时传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计划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数量、及排放顺序;不同汽车4S经销商或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需求的零配件种类和数量。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接到汽车企业和汽车4S经销商或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的指令后,设计合理的运输路线和安排到不同供应商取货的时间,而且还需将不同供应商货的数量、类型、排序及备货时间传发给各供应商和车队。车队可运用线射频(RFID)等技术进行收货、交货,而且物流控制中心可随时通过GPS方式了解车辆、取货及运输动态,以便物流中心安排。整个过程都可以随时在网上查看,从而汽车企业、汽车零配件供货商及汽车4S经销商或汽车综合服务维修商可以相互监督,保证各自的利益。

(二)物流行业协会应有所作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越高,则物流的效率就越高,各方的利益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保障。如何提高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呢?除了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的提高外,物流行业协会应有所作为。物流行业协会应制定相关的行业准则和标准,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评定,再按照评定的结果给予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同的资质。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汽车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就可以根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资质来确定该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自身的利益。

(三)汽车零配件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所谓汽车整车物流和汽车零配件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甚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汽车零配件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形成,标志着汽车物流业已经进入高级化和成熟化阶段。目前我国汽车零配件物流业仍然处于未经整合的“小、散、乱”阶段,应通过引入现代化的信息集成技术,把原来“小、散、乱”的汽车零配件供应链整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整体化和系统化特征的一体化供应链。整合后的供应链可以简化物流作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按照标准化规范运作,使物流系统更加稳定可靠,从而保障各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开明,毕艳华.我国汽车配件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研究,2003,(5) 2 陈思云.汽车零部件物流市场研究[J].物流技术,2005,(11)

3 何民爱,李艳峰.我国汽车零配件产业物流管理的新模式[J] .物流技术,2005,(11) 4 徐秋华.循环取货方式在上海通用集团的实践与应用[J].上海企业,2002,(11)

5 王旭,曹剑锋.电子商务环境下汽车零部件物流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5)

第6篇:中储物流运作模式

现代物流的主体功能是运输和仓储,其它功能如加工、配送、装卸、包装、信息服务、货运代理等是在这两个主体功能上发展深化的。

中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从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发展战略。这是因为中储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综合优势。

1.优势

(1)规模收益

(2)经济便利的铁路专用线

(3)机械化作业程度高

(4)覆盖全国的网络

2.服务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传统的储运功能和硬件设施优势逐渐被市场物流资源的整合力和增值服务能力所取代。增值服务主要包括能简化客户手续,带来便利性的服务;通过物流中间加工,创造价值的服务;合理组织,降低物流总成本的服务等。中储目前的增值服务主要包括:

(1)现货交易及市场行情即时发布

(2)物流的中间加工

(3)全过程物流组织

(4)形式多样的配送服务

①生产配送②销售配送

③连锁店配送④加工配送

3.客户

中储紧贴市场,根据不同客户对物流的需求,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大力发展全程物流代理、现货交易市场及行情实时发布、国际货运代理、配送等业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储现有的客户主要有四大类:

第一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经销企业;

第二类是大型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第三类是生活资料生产企业;

第四类是生活资料的零售企业。

(1)第一类客户

包括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汽车、木材、机电产品、塑料、纸制品、化肥等生产及批发商,以金属材料为主。

(2)第二类客户

主要是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已承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北京首都机场改扩建、来宾电厂等数十个国家重点工程大型设备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3)第三类客户

主要是生活资料生产企业。

(4)第四类客户

是商业批发和零售企业。提供仓储、分拣及配送服务。

4.跨越

中储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中储股份的龙头作用,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及中储的内部资源,采取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全国合理布局,建成一批与现代物流需求相适应的物流中心,进而推动中储整体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步伐,与国际接轨,再造中储,建成服务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

5.评述

中储是国有大型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中的娇娇者,中储的转化发展战略是值得许多同类企业在转型时期借鉴的。

现代物流中,运输与储存仍是核心职能,其它职能,如流通加工、配送、装卸、包装、信息服务、货运代理等是在这个核心职能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深化的。从宏观上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储存、运输体系和网络,如果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储运企业,大多转型为具有现代理念和运作方式的现代物流企业,实质上是实现了一次规模巨大的,低成本投入下的高收益。

(1)特点与启示

①中储所具有的规模优势,实际上是巨大的资本利益。

②物流的价值来源于服务和服务中的增值,物流中价值增值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物流服务的功能与能力。

③中储对客户实行的分类服务是一种符合现代物流理念的服务方式。

④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跨越,不是一句简单的宣传口号,他是以观念为起点,以行为方式为具体内容的质的跨越。

(2)问题与思考

①在我国的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是体制、资金、技术、人才、设备、观念,还是其他因素。

②在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下,物流业应达到什么水平为最佳?是适度超前、国际一流、逐步提升或是其它等。

③你认为应如何解决传统国有储运企业的体制问题?国有、私有、承包、租赁、股份制、重组,哪种方式更有利?更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第7篇:中国物流的运作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迅速发展,再加上国家对物流业的大力支持,物流给人的感觉可以说蒸蒸日上、朝气蓬勃。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的思索一下,我们才发觉其实我们的世界(物流世界)并没有因为这种氛围而改变多少,依然是那样的黯淡无光,依然是“多、乱、散、小”,依然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总之我只能是一句话“无话可说”,但是却又“不得不说”。其实有时候从我国的物流现状来说,硬件、运力等硬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问题,真正制约我们发展的还是软条件,尤其是我们的思维模式问题。我国物流企业的思维误区是相当严重的。我分成下面几点讨论;

1、面向现状还是面向发展。面向现状还是面向发展这是我国物流企业首先必须解决的理念问题,它将对物流企业进行的运营、管理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客户开发方面更是具有相当的影响。客户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结果的追求,它应该是允许失败,而且失败的几率很大。对于面向发展而言,成功与失败都是成果。然而尤其企业的赢利性和近视性,往往是要求当前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我们的业务开发只重视现实性和可达成性,从来不去培养具有对公司有战略意义的客户,因为开发那类客户的需要投入期过长,谁也没有耐心,唯一的选择就是只作现在能做的。因此,各大物流公司有必要破除这种观念,为了公司的发展和当前利益,必须要协调中间的发展路线,不怕失败,就怕没有总结的失败,我们应该从只重视眼前的转变到重视未来的发展观,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开发过程的管理,开发人员的管理,加强对过程与结果的双向控制,使我们的发展观永远保持一种处于合理有序持续的状态。

2、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许多物流企业往往忽视了物流开发和运作的规律,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运作的最终状态上。这种思路导致物流企业仅关注最终结果,忽视物流开发和运作的规律和过程管理,甚至认为加强物流流程的管理与控制是一种多余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物流的全过程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许多物流企业在进行客户开发时,往往把所有的注意力寄托在拉进来的结果上,但是却没有建立规范化运作流程以作为保证。由于销售人员能力与水平的局限性,运营人员的自私性和狭隘性,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服务的过程和品质。我们经常听到许多物流企业的销售管理者有这样的说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把客户拉进来就行”。但是这种不负责的态度直接为不良的后果埋下了伏笔。这种思路也使物流企业的销售部门容易忽视运营过程的规律,仅关心客户进来的结果。然而由于销售和运营的冲突性,往往导致销售的结果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因为运作的服务质量保证过程才是真正维护住客户的根本性的原因,然而我们的销售结果永远是“短暂的春天”。所以,我们的物流销售与物流运营整体过程必须要求统一性,而且要加强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保证我们整个过程的优异,从而在品质和可靠性方面得到保证,才能达到客户预期的要求。例如:“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已成为许多物流企业开发客户和衡量业务人员的座右铭,使之许多企业在运作中放弃了过程管理控制,把希望寄托在业务人员的“自由创作”的基础上。总之,只关心结果的完成,不关心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所以导致客户开发和运作进度一拖再拖,费用不断追加,目标不断变化,问题不断增加。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管理是物流企业做好服务目标失控的主要原因。

3、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物流企业成功的另一主要特征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制度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以及强大的规模化。“没有训练过的部队如何打仗?没有打过仗的部队如何打胜仗?”,这就是人员素质的基本原理。但是,我们好多的物流企业为了达到超常规的发展,不是从加强企业自身人员素质和产品质量出发,不愿意做预先的投入,而寄希望于“新机遇”的奇迹出现,把“抓住市场机遇”作为本身发展的希望。这种思路使物流企业容易失

去发展的战略目标,忽视项目开发和运作所需的人员、制度、技术储备与积累,从而反过来影响新客户开发的成功率和开发完成后运作的成功率。同时,由于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人员、制度以及技术的积累,即便“新机遇”出现,企业也不具有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物流企业不分析企业自身的相对优势,不建立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进行相关的人员、制度、技术积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见放枪,不见结果”,寄希望于机遇,忽视企业的人员、制度、技术储备和积累是物流企业开发客户能力和运作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4、面向运作规律还是面向运作进度。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服务的高品质。所谓高品质是指除了服务在功能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外,还有在成本、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指标。这也正是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与国外服务水平的重要差距。根据调研显示,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对服务安全性都有相应的承诺,但是真正做到如何设计却没有考虑到。这种高品质对许多保证和提高服务品质的过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系统分析、仿真、测试、验证、综合等,是物流供应链的服务品质保障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有很多的物流企业对这些要求控制不严密)。但是却有许多的物流企业往往只是特别关注客户开发和运作进度,不按实际的服务过程规律制定计划,而以市场需求时间为节点,忽视和取消保证服务品质的过程,使服务的品质无法保证。这种低品质的服务不仅大大增大了开发客户成功的风险,同时大大降低了运作成功的几率和企业竞争力。物流企业以市场需求的时间确定客户开发和运作的进度,导致服务问题很多,品质低下,最终还是被市场淘汰。追求进度,忽视物流企业本身开发客户和运作的规律是物流企业服务问题多、品质低、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5、面向“以人为本”还是面向“以法为本”。物流企业的开发和运作最重要的特征是团队化。由于物流过程涉及的相关细节很多,且要求有很深的程度,必须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必须建立在规范的专业分工、流程分工和协同工作的运作管理体制的法规基础上。这种运作的规律就是这里提到的“以法为本”。但是,许多物流企业(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不重视建立科学规范化的运作管理体系,不重视企业的团队协作,大事宣传“以人为本”和“体现个人价值”,寄希望于“人治”创造“奇迹”,把整个的运作过程成功寄托在某些“能人”身上。例如:许多物流企业宣传“寻找人才”,“以人为本”, 往往把运作失败主要原因归结到未找到高水平的人才上。因此寄希望于人才奇迹,忽视制度建设是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低、状态失控,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最后的问题是我们应怎么样进行开发和运作管理呢?这主要要从我国物流企业战略与运作组织结构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

1.物流企业发展战略:我们怎样做物流企业战略呢?第一是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3~5年)和近期发展战略1~2年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描述。第二是运作费用需要明晰,包括资源采购费用、运作外包费用、人工费用、培训费用、资金周转率等等。而且,我们什么都想着自己来单独做一些事情,比如买车、盖库、上系统等等,从社会物流的角度出发,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而对于发展应建立于外部资源基础上的思维观念是缺乏的。这个思维可能与我们从小到大喜欢独立做习题“打好基础”的思维有关。我们似乎不太习惯在别人的基础上作文章。第三,物流发展的进度过快,受众面过宽是决定物流运作成败的最重要因素。国内大多数物流公司的市场开发人员重视“小、快、灵”、重视新客户的开发,但对风险较小的“现有服务增加新功能和深度挖掘客户潜力”认同不多,总希望能有一个突破,创造一个卫星,而对现有服务过程的修正和改进愿望不强。 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归纳起来有四种:战略一,根据本企业当前服务水平情况,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竞争力。这一战略风险小、竞争力弱。战略二, 根据当前服务发展水平,对先前的服务项目进行升级换代、持续改进。这一战略风险较小、竞争力较弱。战略三,根据本企

业当前面对的市场状况,开发其他服务产品,扩大现有市场。这一战略风险较大、竞争力较强。战略四,完全开发新的服务产品,进入新型市场。这一战略风险大、竞争力强。从战略一到战略四,物流企业应认真思考:我应该定位在哪?

2.物流企业运作组织结构:目前我们物流企业的运作组织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呢?(1)层次分工不明确。运作组织应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分工,比如分成市场营销部、业务拓展部、客户开发部、运作管理部、配送管理部、客户服务部、技术信息部等。但是,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没有采取一种详细的专业化分公司的模式进行组织架构的运作,完全只是简单的遵循运作3步法,市场销售部、运营管理部、客户服务部,其他的只是简单的后勤管理部门,这种简单粗暴的组织架构使我们的运作过程从来不追求细化,只是要得一个大概。而且在我们的运作组织架构中,所有的东西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客户需求分析到运作目标的目标定义、实施方法、最终结果、测试与验证完全由物流项目组自行完成,而没有第三方的介入,总之,这种运作组织架构给人的感觉就是只站在一方的基础上,不具有客观性,从而给客户开发也带来一定的阻力。(2)运作流程和阶段划分不清。运作阶段划分是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运作阶段可划分为市场销售阶段、运营管理阶段、客户服务阶段、后勤保障阶段等,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求进行详细的二次划分。但是国内物流企业在这方面划分模糊,分工不够。(3)物流企业对于运作状态控制管理责任认识不统一。少数的物流企业认为物流运作应由后勤总负责人负责;少数的物流企业认为物流运作应由市场总负责人负责;还有一部分认为物流运作应由财务总负责人负责,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认为物流运作应由运营总负责人负责。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表明了我国物流企业对于谁负责运作的控制都还没有真正搞清楚。因此常常是由不应负责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了运作的重任,造成了整个物流运作流程的混乱。

第8篇: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海尔物流的调研与分析

1.调研对象:

海尔集团的海尔物流模式。

2.调研方式:

采用多种调研方式结合收集资料,其中包括查阅报刊,网上寻找等。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注意力放在了物流领域。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成为了企业的新的课题。

一.海尔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在25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业绩。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海尔已经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二.海尔物流运作模式。

海尔物流的物流模式我们分内向的和外向的两部分分析:

第1页(共13页)

1.内向物流

海尔市场链流程再造与创新过程中,采购配送中心整合海尔集团的采购与配送业务,形成了极具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JIT采购及配送体系:

海尔物流采购管理体系:实现为订单而采购,降低物流采购成本;推行VMI模式,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与供应商的双赢合作。目前,采购面向包括50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实施全球化采购业务,在全面推进实施寄售采购模式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到位的第三方服务业务。

海尔物流配送管理体系:提高原材料配送的效率,“革传统仓库管理的命”,通过建立了两个现代智能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及利用ERP 物流信息管理手段对库存进行控制,实现JIT配送模式。从物流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到车间物料配送的“看板”管理系统、定置管理系统、物耗监测和补充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标。

目前,配送全面推广信息替代库存,使用电子标签、条码扫描等国际先进的无纸化办公方法,实现物料出入库系统自动记账,达到按单采购、按单拉料、按单拣配、按单核算投入产出、按单计酬的目标。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看单配送体系。

先进的采购及配送管理体系、丰富的实践运作经验、强大的信息系统,海尔采购配送中心将打造出新时代的采购配送流程。.2.外向物流

海尔物流使用SAP LES系统进行全球物流运作管理 资源管理: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降低物流成本 订单管理:订单信息同步共享,提高订单响应速度 运输管理:配送、运输系统监控,在途库存监控 仓库管理:库存信息共享、实时查询,库存报警 KPI分析:物流节点kpi自动取数,提高了效率。海尔物流使用HLES系统,进行产品先进先出、窜货、超期库存等管理,红色是每一个扫描点。

3.物流服务

海尔物流在一级配送网络、区域内分拨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间配送体系。各配送中心的网络,除了能 满足区域内配送外,还建立了直接送达其他配送中心的区域间配送网络,使以前的单点和线,形成星罗棋布的网,形成完善的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与返回物流体系。目前网络的类别有:零担、班车、专线、整车配送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大批量订单,提供“B2B,B2C的门对门”的运输配送。零散、小批量的订单,以运筹优化的观点,安排合理的配送计划,实现

一线多点配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24小时物流服务,形成一个以干线运输、区域配送、城市配送三级连动的运输配送体系;同时配合海尔集团的家电销售网络到三四级的推进,将形成一个深度和广度覆盖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通过海尔物流网络(区域配送+干线运输+城市配送)构建的客户业务模式。

三.海尔物流运作模式的特点

1.实施供应链管理

海尔实现了物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海尔模式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体现出了信息化,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订单流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快速获取订单与满足订单:海尔还注重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 ,体现了海尔网络化的思路,三者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机联接为一体。

2.物流产业化

所谓物流产业化,是指要物流产业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以彻头彻尾地从质的规定性上达到提倡的目标。“产业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通过对本企业原有物流功能的破坏性重组,整合了企业原有的资源、拓展了物流规模化经营、构筑了现代的物流体系,增强了物流的核心竞争了,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拥有了优质的全球供应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使海尔物流具备了联合采购、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能力。

3.海尔的物流业务整体规划

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用户形成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在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响应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尔集团物流速度减少库存空间,使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对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品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取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

四、海尔物流对我们的启示

(一)重视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我国的物流信息系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网络的使用率还不够高。信息不通,所造成的货运成本浪费在国内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市场上缺乏有序的物流信息系统

沟通平台,达不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无论是自己做物流还是交给达三方物流公司,只有企业从微观层次上改善自身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国家从宏观层次上给予必要的网络、资金支持,才能真正实现现代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

(二)贯彻供应链管理思想

企业在实行现代物流管理时,不能只注重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而应充分关注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其他企业联合,实现进一步的资源共享。这种联合,可以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于本企业业务范围相关的物流中心,也可以以契约为基础,增强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对运输设施、仓储设施的共同使用。

(三)优化业务流程

要将原有的成功的经验统统打破,不断打破原有的平衡,重塑自我。它让企业的整个系统贴近顾客、迎合市场,要求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并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企业的物流改造必须建立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与企业的生产流程、财务流程、销售流程等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9篇: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美国通用汽车在美国的14个州中,大约有400个供应商负责把各自的产品送到30个装配工厂进行组装,由于卡车满载率很低,使得库存和配送成本急剧上升,为了降低成本,改进内部物流管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委托Penske专业物流公司为它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调查了解半成品的配送路线之后,Penske公司建议通用汽车公司在Cleveland使用一家有战略意义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负责接受、处理、组配半成品,由Penske派员工管理,同时Penske也提供60辆卡车和72辆拖车,除此之外,还通过EOI系统帮助通用汽车公司调度供应商的运输车辆以便实现JIT送货,为此,Penske设计了一套最优送货路线,增加供应商的送货频率,减少库存水平,改进外部物流活动,运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使供应商随时了解行驶中的送货车辆的方位。与此同时,Penske通过在配送中心组配半成品后,对装配工厂实施共同配送的方式,既降低卡车空载率,也减少通用汽车公司的运输车辆,只保留了一些对Penske所提供的车队有必要补充作用的车辆,这样也减少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运输单据处理费用。

另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选择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Ryder负责其土星和凯迪拉克两个事业部的全部物流业务,选择Allied Holdings 负责北美陆上车辆运输任务,选择APL公司、WWL公司负责产品的洲际运输。

2、案例二:

福特汽车公司原来在全球选择多个物流服务供应商为其服务,由于众多的物流服务商彼此缺乏联系,导致物流业务分割严重,后来将全球物流供应商缩减到5个主要的物流服务商,1999年,福特公司又决定由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Ryder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全球物流网络管理商。

答案:1.相同的地方: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都是和制造业相结合的。一方面两个企业想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2.不同:外包的模式不同,通用是委托P公司功能外包。R公司负责土星和凯迪拉克两个事业部全部物流业务。AH公司负责北美陆上车辆运输。

福特公司是一开始是很多个物流服务供应商,后来是委托R公司全权外包的。

上一篇:初二物理光现象下一篇:学校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