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情报信息

2022-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校情报信息

“情报”和“信息”的术语使用对情报学研究的意义

摘要:[目的/意义]“情报”和“信息”术语的选择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情报学的发展历程,甚至有可能影响今后中国情报学的发展。本研究通过考察“情报”“信息”以及含“情报”和“信息”的两类术语在情报学论文中的使用情况和趋势,分析术语使用对情报学研究产生的影响,以对未来情报学研究中“情报”和“信息”术语的区分使用提出建议,为中国特色情报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过程]本研究选择CNKI数据库“情报学、情报工作”目录下收录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术语出现情况、出现位置进行组合,制定不同的检索条件,收集数据后形成基础数据集。研究主要使用内容分析法,并辅佐使用人工编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各数据集内论文的关键词、主题情况进行讨论,剖析研究者使用“情报”和“信息”术语的背景、原因和意义。[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目前情报学研究对两类术语的使用已较为规范,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论文实际是在研究“信息”而非“情报”。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国内情报学增加对“情报”的实质性研究,在研究“信息”的同时,深化和扩展对“情报”的研究。

关键词:情报学;中国特色;研究对象;情报;信息;术语使用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2.01.005

Key words:information science;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search object;intelligence;information;terminology use

“情報”还是“信息”?对情报学来说,远不只是术语的使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学研究热点[1],而且对中国情报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继“情报”之后成为我国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核心基础概念。自此,我国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就有了“情报”与“信息”的争辩[2-3]。进入21世纪以来,更多情报学家开始针对“情报”和“信息”之间的关联进行梳理,致力于厘清情报学研究的对象和发展方向。

本研究拟从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角度,使用可视化软件对CNKI“情报学、情报工作”文献分类目录下的期刊论文使用“情报”和“信息”术语的情况做出分析,旨在考察“情报”和“信息”术语的使用对情报学研究和发展的影响,对未来情报学研究中“情报”和“信息”的使用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建立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1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情报学家对情报学的术语进行深入研究,其中针对情报概念的讨论就涉及37种定义、29个要素[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情报学更存在着“情报”与“信息”的争辩。有人认为“情报”和“信息”的割裂源于情报概念从国外流入中国进行翻译时产生的历史原因[5]。有学者建议在军事情报研究范畴外统一使用“信息”术语[6],更有学者提出统一使用“信息”术语将有利于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有利于中国情报学走上国际轨道[7]。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简单地进行“术语统一”并不可行,如果不能规定将英文文献中的“Information”统一译为“信息”,“Intelligence”译为“情报”,那么两者在国内引起的争议将永远不能停止[8]。

20世纪末开始,部分学者开始认识到“情报”术语对于情报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对情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价值进行重新探讨,他们认为情报学研究对象的价值应该远高于“信息”[9],甚至有学者提出使用“信息情报”统一指代“有价值的部分信息”,从而实现情报学术语的统一[10]。

“大情报观”和“大情报学”在一定程度上将情报学研究对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11],而进入21世纪,情报危机使国内学者认识到中国情报学的复兴和崛起必须更加重视“情报”的主体地位[12]。

对“情报”和“信息”术语的选择和使用,翻译的分歧可能只是表面的原因,实质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对情报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的认识分歧,即情报学是关于“情报”的情报学还是关于“信息”的情报学。对于这个问题,国内情报学界主要分3種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就应该是情报。靖继鹏在《情报学概论》一书中指出,情报科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情报特性与结构、情报的来源、情报传递、情报的利用、情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情报技术、情报教育等[13]。张永嘉等认为,情报学是研究包括情报研究在内的各个情报环节的一般理论和方法[14]。马费成提出,不应该将情报学的对象和范围由情报扩大至信息,情报学就应该研究情报[15]。严怡民强调,情报学是以情报和整个情报交流过程为研究对象的[16]。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这种观念的明确始于20世纪90年代,“情报”改为“信息”的观点被有关部门认同并采用,从而掀起了“情报”改“信息”的浪潮[17]。有学者从语源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图书情报界所广泛使用的情报一词,应是信息一词的误用,图书情报界所使用的情报应改为信息[18]。但是最终这种观点没有得到整个情报学界的认同。针对国内情报学聚焦“信息”忽略“情报”的现象,甚至有学者建议应该将高校教育中的“情报学”改称“信息学”或者“图书文献学”,让情报学的研究范畴回归军事情报[19]。

然而,随着情报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情报学家们发现很难完全将“信息”剥离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信息”与“情报”在产生、传递和使用中都具有本质区别[20],不能简单地用其中一个去代替另一个[21]。所以,第三种观点认为,情报学研究的对象既包括信息也包括情报。孙思琴等认为,信息时代情报学研究对象包括情报、信息[22]。张新民等指出,情报学是以信息和情报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23]。

近年来,情报学界提出应该坚持在图书情报学和情报学学科并行的基础上,以“信息”研究为基础,“情报”研究为内核,加强“情报”元素在情报学中的关键作用[24],构建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25]。正如马费成等所述,通过推进“Information”范式和“Intelligence”范式的融合,建立中国情报学话语体系[26]。从情报学界对情报学术语和研究范式的思考中可以发现,20世纪末以来,学者们提出在融合关联学科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对“情报”的研究[27]。

2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针对21世纪以来情报学研究强调“情报”地位的时代呼吁,本研究尝试通过研究期刊论文中“情报”和“信息”两个术语的使用情况、变化趋势和内涵,探究情报学研究中“情报”和“信息”术语的使用是否符合建立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趋势。

本研究假设在学术研究中使用单一“情报”术语是对情报学“情报”范式的有效践行,重点分析以下问题:

1)研究中使用单一“情报”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论文数量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

2)研究中使用单一“情报”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论文研究主题有什么异同。

3)研究中同时使用“情报”和“信息”两个术语的作者对两类术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使用情况背后隐藏了什么含义。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文献内容做出客观系统的分析。内容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文献间隐含的关系内容,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发现和预测,在社科情报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28]。内容分析法包括5类常用的分析单元:关键词、主题、特质、段落和篇目[29]。本研究首先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再对同时使用“信息”和“情报”术语的情报学论文摘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3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情报学、情报工作”文献分类目录下收录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不同的检索条件下载不同的论文数据,形成基础数据集。

针对使用单一术语的两类情况,本研究拟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情报学、情报工作”期刊论文总体趋势,不限制期刊来源。同时,研究希望对学者的术语使用倾向进行探究,因此限定期刊来源后,对使用“情报”或“信息”术语的不同位置进行组合,得到数据集。拟通过限定条件下收集的数据集,探讨学者同时使用“情报”和“信息”术语的合适性。具体的数据集检索条件设计如表1所示。

篇名和摘要中不包含“情报”术语,意味着该论文在篇名和摘要中不能含有“情报”“情报学”“情报技术”“科技情报”等词;篇名和摘要中不包含“信息”术语,意味着该论文在篇名和摘要中不能含有“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检索”“虚假信息”等词。

根据检索条件,本研究于2021年7月12日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最终得到A数据集的记录共6 262条,B数据集的记录共5 405条,C数据集的记录共324条,D数据集的记录共1 008条,E数据集的记录共231条。

3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以需要深入探讨的3个问题为导向,力争追寻数据所反映的实质。在研究过程中,做了这样的假设:如果一个作者在篇名和摘要中均使用“情报”术语而没有使用“信息”,则代表他认为应该在情报学研究中使用“情报”术语,且真正将“情报”作为研究对象。反之,则代表其实际在研究“信息”,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赞同“情报”术语的使用。

3.1使用单一术语的情报学期刊论文变化情况

在数据收集阶段,本研究收集了A数据集和B数据集,分别代表“篇名和摘要均包含‘情报’但不包含‘信息’”的期刊论文和“篇名和摘要均包含‘信息’但不包含‘情报’”的期刊论文。

对A和B数据集的论文数量和发表时间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纯色柱状图代表在篇名和摘要位置均只出现“情报”术语的论文数量,斜纹柱状图则代表在篇名和摘要位置均只出现“信息”术语的论文数量。分析可知,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论文发表时间最早为1977年,1980年开始使用单一“情报”术语开展研究的论文数量從上一年度的5篇增加至68篇。而B数据集内的论文发表时间最早为1984年,这说明情报学研究中“情报”术语的使用比“信息”术语出现得早。在篇名和摘要中仅使用“情报”和仅使用“信息”术语的两类情报学研究,论文数量的变化大致呈现负相关。

从图1中能够清晰看出,1993年之前,仅有个位数的情报学论文在篇名和摘要中选择使用“信息”术语,“信息”术语的大量使用出现在1994年。使用“情报”术语进行研究的情报学论文在1992年为112篇,同期使用“信息”术语进行的情报学研究的论文仅有6篇。1993年使用“情报”术语的论文数量突然下降。与此同时,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情报学论文数量则开始上升。1994年,仅使用“信息”术语的情报学论文数量相较于上一年增幅高达14.64倍。这一阶段针对两种术语的讨论在情报学界愈演愈烈,“情报”术语的使用数量出现回升,但是在2012年之前,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研究还是远远少于使用单一“信息”术语。分析1993—1994年发表的论文主题,发现在篇名和摘要中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情报学研究主要在探讨地方科技情报工作与服务、竞争情报、科技情报检索、情报价值、情报教育、情报意识和情报资料。

1994年开始,大幅增加的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期刊论文研究主题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政策、信息产业、信息市场、科技信息机构、科学技术信息、信息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信息”术语在情报学研究中的使用频率,2006—2007年,在篇名和摘要位置仅使用“信息”术语开展情报学研究的论文数量达到顶峰。2000—2020年,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期刊论文每年平均高达195篇。

2005—2006年是情报学研究回归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重要节点。2005年开始,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情报学研究数量扭转了下滑趋势,开始进入上升态势。从图1可以很容易发现,在篇名和摘要中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论文数量在2004年仅有85篇,在之后的15年里年均达到200篇。同时期,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论文数量则从228篇下降到78篇。

从2012年起,在情报学研究中“信息”术语的单一使用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从这一年开始,使用单一“情报”术语开展研究的情报学论文数量每年均高于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论文数量。对比分析B数据集在2011—2012年的论文关键词变化,发现在2012年“信息空间”“信息现象”“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生态”“信息资源规划”“信息机构”“信息思维”等研究主题在前一年的研究主题上消失或弱化,信息检索从2011年的“网络信息检索”转向“协同信息检索”“认知检索”和“跨语言信息检索”。这说明,不仅在论文数量上变化明显,2012年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论文研究主题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情报学发展历史的角度,对情报学使用单一术语的论文数量变化原因进行分析。1993年,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论文突然下降,可能与情报机构、高校院系等名称由“情报”改“信息”有关。1994年,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论文急速增加,可能是因为“情报”改“信息”带来的情报研究与工作中的不便,使得学术界掀起了对术语讨论的热潮。2012年,仅使用“信息”术语的研究数量大幅下降,可能与2011年首届情报学博士生论坛召开带来的影响有关,即全国性情报学会议的召开唤起了情报学研究者对“情报”术语的重视。而在2017年,《南京共识》以及“情报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讨论[30]更加激起了情报学界对“情报”术语使用的热情,当年发表的情报学论文中,仅使用“信息”术语的论文数量再次大幅下降。

总体来看,“信息”术语使用数量的增加与机构更名、技术发展、信息时代带来的学科发展趋势有关,而“情报”术语使用的增加则离不开中国情报学界专家和学者的努力。

3.2使用单一术语的情报学期刊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为探究使用单一“情报”术语和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情报学论文在主题上是否存在实际差异,本研究对数据集内的关键词情况进行统计,并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A数据集和B数据集的关键词共现情况进行分析。统一设置时间切片为1年,对每年所有文献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5位关键词进行共现。

3.2.1使用单一“情报”术语论文关键词共现与突现分析

使用A数据集(篇名和摘要中出现“情报”且没有出现“信息”的研究)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得到的A数据集共现网络涵盖节点230个,连接线1 105条。图谱中较大的节点一般为关键节点,能够进一步解释研究背景和高频研究主题,如图2所示。

图2共有12个关键节点,分别是“竞争情报”“情报研究”“科技情报”“情报工作”“情报科学”“科技情报工作”“情报分析”“情报服务”“情报学”“大数据”“情报”和“情报检索”。一般情况下,关键节点的中心度较高且在整个网络中呈现较大作用,这12个节点几乎能够代表1977—2021年A数据集内情报学研究的重点主题。

对关键节点的词频与中心度进行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12个关键节点中“情报服务”“情报学”“情报”“情报科学”“情报检索”“科技情报工作”“竞争情报”“情报工作”的中心度较高,“情报研究”“科技情报”“情报分析”“大数据”中心度低。中心度高则说明该关键词在数据集内共现次数高,研究主题或内容与其他的主题存在一定交叉。

“竞争情报”“情报研究”和“科技情报”的词频高达964、359和287,但中心度仅有0.15、0.05和0.03,说明“竞争情报”“情报研究”和“科技情报”这3个研究主题确实在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情报学研究中占比例很大,但是与情报学内其他的研究内容关联性很低,研究范围过于集中且固定。

关键词突现情况能够有效反映一段时间内研究热点的出现和变化,计算A数据集内论文的关键词突现情况,突现强度排序前20个词如表2所示。从突现度看,强度最高的前5个关键词为“竞争情报”“大数据”“科技情报工作”“情报科学”和“情报信息”,反映了相应时间段内研究主题的高度集中。在A数据集内第一个出现的热点关键词是“情报系统”,反映了1979—1993年“情报”术语范式下的情报学研究的第一个焦点问题。“竞争情报”研究从2005年成为热点,研究热度维持了11年,时间最长;数据集内“大数据”关键词最早出现在2013年,第二年开始就成为情报学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且突现至今;“科技情报工作”虽然突现的时间较短,仅有6年,但是热度排名第三,说明20世纪80年代对科技情报的研究十分活跃;除“大数据”以外,统计发现持续至2021年的情报学研究热点还包括“情报分析”和“美国”。从研究内容看,以“美国”作为关键词的情报学研究主要在讨论美国科技情报工作和模式。

从突现情况看,目前仍然显现突现的研究主题可以理解为情报学研究的新兴方向,包括“大數据”“情报分析”“情报体系”“国家安全”和“安全情报”。

3.2.2使用单一“信息”术语论文关键词共现与突显分析

根据B数据集(1984—2021年在篇名和摘要中出现“信息”且没有出现“情报”的研究)论文关键词生成共现图谱,输出的网络涵盖节点514个,连接线1 470条。图谱中的关键节点如图4所示。

对B数据集的高频关键词频次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不难发现,在情报学领域下使用单一“信息”术语开展的研究主题较分散,大部分高频关键词中心度低于A数据集,说明关键词共现的情况较为单薄,研究领域之间的关联弱于A数据集。

观察使用单一“信息”术语展开研究的论文,从关键词突现分析其研究主题偏向和呈现情况,发现:

1)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情报学论文,其主要研究主题包括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教育、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学科知识图谱;部分论文围绕搜索引擎、文献计量展开。

2)相较于A数据集,B数据集内关键词热点突现时间较短,代表研究热点可能在不断变化。

3)虽然2011年后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情报学论文数量减少,但是存在较多的主题突现强度持续到了2021年,2016年还出现“医学信息学”“政府信息公开”新的突现,这些情况说明B数据集近期仍然存在热度较高的新兴研究主题。

4)A、B两个数据集内存在部分相似或相同关键词,如“文献计量”,“情报服务”和“信息服务”,“情报检索”和“信息检索”。

3.2.3使用单一“情报”和使用单一“信息”的论文主题对比

为探究使用单一术语的情报学期刊论文研究主题的异同,从主题聚类的角度观察两个数据集的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对A、B两个数据集分别进行主题聚类。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使用单一术语发表的情报学期刊论文,在研究主题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明显。在篇名和摘要使用单一术语的研究者在关键词选择上基本也对两种术语使用进行了明确区分。

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论文聚类主要包括:科技情报、竞争情报、情报科学、情报检索、情报信息、科技情报工作、企业情报、情报研究、科学技术情报、引文分析、情报、知识经济、情报所、情报分析和企业竞争情报。

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论文聚类主要包括:因特网、信息检索、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知识服务、信息生态、研究热点、电子信息、信息安全、引文分析、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搜索引擎、知识图谱。

如图3、表3所示,从A、B数据集的高频关键词中可以发现,两个数据集内情报学论文选用的关键词存在重叠,选取在两个数据集内关键词位置均出现的“引文分析”“文献计量学”两个关键词分析其选用原因;同时,在高频关键词中选择“情报服务”和“信息服务”、“情报检索”和“信息检索”两对高度相似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1)在两个数据集内出现的相同关键词如“引文分析”和“文献计量学”,在研究中都是以工具、研究方法的形式出现,对论文主题的影响较小。

2)使用“情报服务”关键词的研究主要围绕特定领域安全情报服务、科技情报服务、图书馆的情报服务、产业(企业)竞争情报服务4个方向展开。使用“信息服务”关键词的研究则重点关注信息服务模式、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工作、信息服务人才、信息服务质量。虽然都是围绕服务展开研究,但关键词中的“情报”和“信息”术语不能简单进行替换,部分数据情况如表5所示。

3)使用“情报检索”关键词的研究主要围绕情报语言、情报检索理论、情报检索策略、情报检索技术、情报检索系统和情报检索服务6个方向展开。使用“信息检索”关键词的研究则重点关注信息系统中的检索语言、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行为、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课程等主题。两个关键词对应的研究主体分别是情报系统和信息系统,同样不应该对术语进行简单的替换,部分数据情况如表6所示。

总体上看,在情报学研究中使用单一术语的学者对“情报”和“信息”术语进行了较明显的区分,能够明确研究对象到底是“情报”还是“信息”,基本没有出现对两个术语的含义含糊不清、不加区分地混用。这些使用单一“情报”或“信息”术语的情报学研究能够通过篇名和摘要,明确告知读者其研究对象是“情报”还是“信息”。

3.3同时使用“情报”和“信息”术语的倾向分析

对同时使用“情报”和“信息”两类术语的情报学论文进行探讨,分析作者的术语使用是否合理,并推测作者的术语选择倾向。

3.3.1篇名和摘要中均出现“情报”和“信息”术语

使用最大正向匹配算法对C数据集包含的所有摘要文本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发现“情报”和“信息”类高频词如表7所示。

C数据集摘要中,“情报”及相关词出现的总频次达到2 056,“信息”及相关词仅出现1 561次。对比摘要内容,发现“信息迷雾”“信息生态”等词不能被Jieba算法识别,因此,如果仅仅通过摘要高频词进行研究,可能会产生分析误差。

为进一步研究“情报”和“信息”术语在原文中的使用内涵,分析论文作者对“情报”和“信息”术语的使用倾向,本研究邀请3名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组成编码小组,以文本分词结果作为辅助,对C数据集摘要进行人工编码,编码结果通过检验。具体规则如表8所示。

对篇名和摘要中均出现“情报”和“信息”术语的324篇论文进行编码后,基本数据情况如图7所示。

结果显示,对“情报”和“信息”术语进行较严格区分的论文数量为209篇,占总量的64.51%。使用两类术语比较随意的论文有115篇,其中有27.78%的论文使用“情报”术语较多,如“情报工作”“情报服务”“竞争情报”等,作者似乎表现出“情报”术语使用倾向。

将324篇论文按照时间划分为1992—2001年、2002—2011年以及2012—2021年3个時期,分析“情报”和“信息”术语的使用趋势。如图8所示,不同时期,作者在篇名和摘要中同时使用“信息”和“情报”术语的内涵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准确区别“情报”和“信息”术语的论文数量随时间增加,而交叉混用两种术语的情报学论文数量呈下降趋势。几乎完全没有区分“情报”和“信息”术语(编码结果为4)的论文数量在1992—2001年高达46篇,随后逐年下降。这种变化说明情报学内部对“情报”和“信息”的术语使用逐渐形成了规范。

其次,虽然被纳为情报学研究,但实际探讨信息相关问题的论文(编码结果为3)从第一阶段的2篇上升到第三阶段的22篇,说明目前有很多情报学研究者虽然在研究中使用了“情报”术语,但实际还是以“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这一趋势还有继续上升的迹象。

另外,可以明显看到,数据集内认为应该使用“信息”术语替代“情报”的论文(编码结果为6)出现在第一阶段,这与前文梳理的“情报”与“信息”之争的时间相符合。

总体来看,当下情报学研究对“情报”和“信息”术语的使用已经比较规范,且实际围绕“情报”展开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多。但不可忽略的情况是,有很大部分的情报学研究者实际正在研究“信息”而非“情报”,这些所谓的情报学研究似乎应该被称为“信息学”或“信息管理”更为合适。

3.3.2篇名使用单一术语,摘要出现另一术语的对比分析

对篇名仅出现“情报”但摘要出现“信息”术语(D数据集)的1 008篇论文摘要依照表9的规则进行编码,得到结果如图9所示。

编码结果为1、2、3的827篇(82%)论文对“情报”和“信息”术语做出了准确区分,且研究主题紧紧围绕“情报”。在基本没有区分“情报”和“信息”术语的181篇论文中,有136篇(75%)论文的作者在研究中表现出使用单一“情报”术语的倾向。在摘要部分出现“信息”,主要是因为作者使用了“信息时代”“信息化”“信息技术”等词汇,“信息计量学”“信息可视化”出现的频次同样较高,但仅将其作为开展研究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对论文的主题不产生影响。篇名中出现“情报”术语但实际对“信息”进行研究的论文仅有4篇,数量极少。

对比情况相反的E数据集(篇名仅出现“信息”但摘要出现“情报”术语),编码后的结果如图10所示。

由图9可知,编码结果为1、2、3的198篇(85.71%)论文对“情报”术语和“信息”术语的使用进行了区分。当篇名仅出现“信息”术语时,虽然在摘要出现了“情报”术语,但超过半数的论文主题仍聚焦于“信息”相关问题,包括信息挖掘、信息行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建设、经济信息化、信息服务、信息计量学等。

综合分析D、E两个数据集发现,篇名位置使用单一术语很大程度表征了该论文的研究对象究竟是“情报”还是“信息”,特别是当篇名仅出现“情报”术语时,这种判断的准确率更高。其次,篇名只出现“信息”,但在摘要出现“情报”术语的论文数量比篇名只出现“情报”,但在摘要出现“信息”术语的少。最后,篇名位置使用单一术语的作者在论文中交叉混用“情报”和“信息”两类术语的情况更少。

3.4使用“数据”与“知识”术语的情报学研究

“数据”和“知识”作为情报学研究中的重要术语,同样被学者们广泛使用。本节主要通过分析篇名和摘要位置的术语使用,探究“数据”与“知识”术语在论文中的使用规律。

中国知网数据库“情报学、情报工作”文献分类目录下,不限制期刊来源,篇名和摘要部分包含“数据”但是不含“情报”术语的期刊论文截至目前共存有数据1 395条,最早发表在1981年。这些期刊论文的研究主题较为集中,主要包括不同数据源的领域研究现状可视化和文献计量分析、大数据对情报学、文献服务的影响探究等。

将检索条件改为篇名和摘要部分既包含“数据”又包含“情报”术语,检索得到论文共计351篇,研究主题发生转變。这些论文主要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的情报分析、情报管理、情报服务、情报学体系、情报工作展开研究,还包括基于数据挖掘的情报资源建设和服务构建探索,仅有极少研究是在进行某一学科或技术的现状分析。

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篇名和摘要包含“知识”但是不含“情报”术语的期刊论文共计3 384篇,发表时间最早为1993年。这些期刊论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研究主题集中度高,主要是:①对某数据库、某一领域、某段时间内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即针对关键词进行高频和共词分析、针对主题进行聚类分析;②使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热点前沿;探究知识管理、知识发现、知识服务模式相关问题。

将检索条件改为篇名和摘要部分既包含“知识”又包含“情报”术语,检索得到360篇期刊论文,除仍有一部分知识图谱分析构建研究外,论文主题主要包括:知识融合、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知识关联、知识协同、知识挖掘、知识创新、知识经济、知识治理。这些论文更多地将研究聚焦于“情报”和“知识”,而不是停留在知识图谱的工具和方法上。

总体上看,在篇名、摘要中出现“数据”或“知识”术语但没有“情报”术语的情报学研究,其研究对象和以“情报”作为主要术语的情报学研究相差较远,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在研究学科知识图谱。而当“数据”或“知识”术语与“情报”术语同时出现时,论文研究的对象又重新回到了“情报”,是对“情报”的采集、组织、管理、利用、服务等科学问题进行探索。

4结论

本文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情报学、情报工作”文献分类目录下的期刊论文入手,主要分析“情报”和“信息”术语在情报学研究中的使用情况和差异。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与讨论,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情报”术语在情报学中出现的时间早于“信息”,在1992年之前,我国的情报学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情报”。之后,“信息”术语的强势进入使得情报学研究逐渐偏离“情报”主体。

2)2012年之后,情报学开始对“情报”术语进行规范,“情报”术语逐渐找回主动。但是并没有改变情报学研究对象多为“信息”的现象。许多学者能够合理使用两类术语,但是其研究主体仍然是“信息”。

3)使用单一“情报”术语和使用单一“信息”术语的期刊论文,其研究主题存在明显差异。

4)虽然仍存在一些学者使用“情报信息”或“信息情报”等术语进行情报学研究,但是随着中国情报学的发展,混用“情报”和“信息”概念的情况越来越少。

5)如果作者同时在篇名和摘要使用两类术语,存在四成几率是因为作者没有对“情报”和“信息”进行区分。在篇名位置使用单一的术语,能够很大程度告知读者该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情报”还是“信息”,摘要位置出现的另一类术语对文章主题影响小。

6)“数据”和“知识”术语单独出现在篇名和摘要时,论文主要围绕学科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展开。而当作者同时在篇名和摘要将“数据”或“知识”术语搭配“情报”术语使用时,才是真正的在进行情报学研究。

目前对于“情报”术语使用已经较为规范,“情报”研究的数量增加,但是实际对于具体“情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有很大一部分论文是在研究“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提出4点建议:

1)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新环境中加强而不是削弱对“情报”的实质性研究。在研究“信息”的同时,深化和扩展对“情报”的研究。深化和扩展的路径包括:推动“情报”与“信息”的螺旋上升,如形成“情报检索—信息检索—情报检索”“情报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情报服务”学科螺旋式发展链条,链条末端的“情报检索”和“情报服务”经过不断发展和进化,是一种更加先进、高级的“情报检索”和“情报服务”;将情报学研究更多地由“信息”推进到“情报”,如由“信息行为”研究推进到“情报行为”研究,建立情报行为学,由“网络信息管理”推进到“网络情报学”,由“应急信息管理”推进到“应急情报学”,由“信息组织”研究推进到“知识组织”研究再推进到“情报组织”研究;构建更多新的情报学分支学科,如创新情报学、大数据情报学等。

2)在情报学研究过程中,注意术语使用的严谨性,研究“情报”时尽量不要误用“信息”术语。

3)研究过程中,如果认为两类术语均可使用时,优先使用“情报”术语。

4)“信息”是很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在情报学研究中必须研究“信息”、使用“信息”术语时,尽可能突出情报学的视角、方法和目标。

紧扣社会的情报需求,以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产品”为中心,不断创新情报“工艺”,充分挖掘信息和大数据这些情报“原料”的价值,是未来中国特色情报学做大做强的关键。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合“情报”与“信息”,如何将“情报”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是所有情报学者、情报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希望本文的分析和建议能够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解怀宁.我国“情报科学”研究向何处去[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2):12-18.

[2]任全娥,黄丽婷.我国“情报学”术语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科技术语,2011,13(5):10-17,25.

[3]邱均平.关于“情报”改为“信息”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1993,(1):6-8.

[4]王维源.就情报概念三年争鸣得失的对话[J].情报学刊,1984,(4):21-24.

[5]姚健,贾桂华.中日文情报科学术语的相互关系——试析中国情报学亦应更名的根本原因[J].情报资料工作,1998,(6):7-10.

[6]杨晓临.信息——统一的概念[J].情报学刊,1988,(5):51-54.

[7]符福嶇.信息管理學[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8]李金荣.对“信息”与“情报”岐义及混乱的有限梳理[J].图书与情报,1996,(4):25-28.

[9]孟广均,徐引篪.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10]李长信,娄长春,周瑛.信息与情报术语的使用[J].情报科学,2000,(1):43-45.

[11]李新华.90年代我国情报学研究的观念转变[J].情报科学,2000,(1):85-86,90.

[12]夏立新,陈燕方.大数据时代情报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情报学报,2016,35(1):12-20.

[13]靖继鹏.情报学概论[M].吉林:吉林工业大学科技情报研究,1984:1-4.

[14]张永嘉,谭琤培.科技情报学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103-104.

[15]马费成.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J].情报学报,1996,(5):22-28.

[16]严怡民.情报学概论(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42-44.

[17]谢晓专.情报学“名不副实”的尴尬及其解决之道[J].情报资料工作,2010,(3):14-19.

[18]李彭元.从语源学看“情报”改“信息”[J].图书馆学研究,1997,(5):59-60.

[19]刘强.中国“情报学”乱象和迷途的终结与选择——基于信息与情报的本源内涵和学科机理与边界[J].情报杂志,2018,37(11):1-9.

[20]沈固朝.两种情报观:Information还是Intelligence?——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的思考[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1):22-30.

[21]刘新文.信息、情报概念辨析[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4):16-19.

[22]孙思琴,薛平安,刘春.信息时代论“情报”改“信息”[J].现代情报,2004,24(6):25-27.

[23]张新民,梁战平.情报学学科发展研究[J].情报学进展,2008,7:1-54.

[24]李阳,孙建军.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本土演进:理论命题与话语建构[J].情报学报,2018,37(6):631-641.

[25]包昌火,金学慧,张婧,等.论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的构建[J].情报杂志,2018,37(10):1-11,41.

[26]马费成,李志元.中国当代情报学的起源及发展[J].情报学报,2021,40(5):547-554.

[27]包昌火.Intelligence和我国的情报学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6):7.

[28]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5):31-33.

[29]张剑,张玉,高超,等.“大组织”对“大行为”:基于关键词分析的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J].管理评论,2016,28(2):166-174.

[30]周晓英,陈燕方.中国情报学研究范式的冲突与思考[J].公安学研究,2019,2(2):27-44,123.

(责任编辑:陈媛)

作者:曹树金 王雅琪

第2篇:情报信息

方太以“高效静吸”科技引领高端厨电新趋势

9月5日,方太“高效静吸”油烟机盛销全国暨总厨六系全国首发仪式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拉开了方太“高效静吸”油烟机盛销全国暨总厨六系全国报告会的序幕。此次活动对高效静吸系列产品进行大规模推广,旨在让大家充分了解,感受方太“高效静吸”科技以及总厨六系全套新品独特魅力和顶级设计,进一步稳固方太中国高端厨电专家与领导者的行业地位。

EQ01吸油烟机是方太“高效静吸”旗舰产品,今年3月15日在上海第十届中国家电博览会上首发,在产品上市之后的全国巡回路演中,EQ01迅速成为了市场的亮点,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评价和消费市场的青睐。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来自第三方权威机构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代表发布了最新行业销售数据结果,数据显示,搭载“高效静吸”科技的EQ01吸油烟机上市不久便荣登畅销榜首。此外,在国美、苏宁,五星三大销售系统,EQ01油烟机销售总额连续三月创行业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油烟机畅销机王,引领高端厨电新趋势。

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吸油烟机技术解决方案——“高效静吸”科技,革命性地突破了油烟机“高效吸烟”与“静音工作”无法兼得的技术瓶颈,带给消费者极致的厨房体验。同时,“高效静吸”技术更以其卓越的成就获得“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另外,在众多媒体的共同见证下,总厨六系闪亮登场。总厨六系被定义为行政总厨级家庭烹饪中心,是美国设计界翘楚IDEO公司与方太共同研发,历时三年打造出的世界级设计品质厨电产品,获得了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方太“总厨六系”集成了中国厨电科技与设计领域的成就典范,于细腻风格中凸显纵览全局的气魄与王者归来的霸气,以其优质的技术质量保障良好的烹饪工艺,更是厨者身份与修养的象征。它的面世,意味着中国高端厨电市场迎来了新的时代,主导市场的不光是优秀品质与领先科技,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品味生活的尊享。

Weber威博是电热水器行业众多专家、学者、同行、代理商、经销商共同看好的明日之星,解决经销商想卖、会卖这一独特的营销理念是威博走向成功彼岸的法宝,他将以其稳定的产品质量、创新的营销模式帮助经销商实现财富梦想。为此,威博公司携手全国各地代理商巡回举办“工商聚力·共赢财富”2011年威博财富班。

会上,张玉敏总经理通过讲述威博浙江义乌经销商和福建建瓯苏宁卖场的真实案例,告诉经销商们怎样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威博没听说过”问题;还简要地分析了目前比较敏感的“内胆保用年限”等问题;更是结合十几年的家电销售经历,分享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真实的终端销售案例,并对每个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了“终端四个倡导”,即互动沟通,反对陈述;欲擒故纵、胆大心细;带去安全、制造错觉;关注细节、感情投入。在场经销商都表示受用无穷。

截止9月10日,威博在柳州、株洲、玉林、武汉,福州成功举办了16场会议,涵括了来厂参观、专场,多品牌等多种形式。据统计,截至目前召开的16场会议,参会的经销商达1500多家,现场新增威博经销商239家,每场会议的现场订货气氛非常火热,其中,武汉站单笔订货额高达52万元、总额达260万元,这似乎意示着只要工厂和经销商们一起凝心聚力,一定能实现双赢,共同赢得财富。

9月20日,国内知名厨电企业创尔特母公司广东长青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山市在A股的第九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成为国内厨电行业五家上市企业之一。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包括热效率超过国家标准30%的喷火灶,热效率高达102%的冷凝式燃气热水器,近吸式吸油烟机等在内的低碳厨卫产品群,市场前景广阔。此外,创尔特的燃气具及配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也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为集团的稳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显示,2011年1-6月,公司燃气具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1%。

目前家电企业进军橱柜领域,独立经营和选择合作伙伴两种模式是同时存在的。早期的海尔、华帝和如今的德意、康宝,这些企业都已经有了自主品牌的橱柜产品,并已慢慢转型为家电+橱柜的整体?橱柜企业。还有的企业则采用了与传统的家居企业强强联合的经营策略,以求共同打造“整体橱柜”新理念。如威法西门子,就是西门子的合作授权企业;伊莱克斯和宜家也是全球范围的合作伙伴。

在很多家电企业看来,厨房电器跟橱柜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厨房电器的科技含量更高,能做好厨房电器,自然也就能做好橱柜。然而,橱柜作为定制式产品,销售前要上门量尺寸,做设计,生产时每套产品的规格和零部件都不一样,售后的配送和安装也和普通的家电产品不相同,很多东西都不是想象中的简单。因此,家电企业介入橱柜渠道也要做足准备,强化服务。

2011年度中国家用电器创新奖颁奖仪式2日在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上举行,海尔、美的、法罗力,海信等企业获奖。本次中国家用电器创新奖共分设技术创新奖15名,产品创新奖15名,工业设计创新奖10名,企业标准创新奖4名,品牌奖4名。法罗力热能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凭借全球领先、行业首创的光触银杀菌技术,成为份量最重的“技术创新奖”得主,据悉,这已法罗力连续三年取得中国家用电器创新奖奖项。

今年下半年,团购成为家电厂商热捧的一种销售方式。9月5日至9月20日,格力、美的,万家乐等八个家电企业品牌牵手满座网,推出包括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抽油烟机、燃气灶、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烤箱,微波炉、加湿器等30款家电团购项目,最低折扣达到5折。

此次团购大家电活动,满座网从八大品牌的经销商手里进货,经销商替团购网站解决仓储、物流、安装服务问题,所有产品售出后,由厂家及代理商直接送货上门,需要安装服务的直接带货安装。

五星前不久也隆重推出了视听十大品牌联合团购会,以夏普,索尼,三星、LG、松下、海信,创维、长虹,TCL、康佳等为主导,单品最高直降1.2万元。消费者购买彩电后可参加五星的“准时送装,超时赔付”服务项目,如果五星超出与消费者约定的时间段,将按照每延迟10分钟赔付1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最高支付300元。

家电团购不仅吸引了众多网上家电商城和企业的目光,也促进了专业家电网络团购网站的兴起。前不久,以专业家电团购网站定位的安泰网正式上线,其锁定的目标注册会员是消费需求巨大的正值适婚年龄的80后。

同样,安泰网商品的采购,也定位于依托于线下商家,以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由本地商家送货,缩短送货时间。而价格要比国美、苏宁的实体店便宜10%~25%。

今年下半年起,团购网站步入寒冬之际,家电厂商却开始热捧在线团购,并且多是借助与传统渠道经销商合作的模式,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会继续关注。

近日,为了推动信贷消费在家电零售市场的普及应用,苏宁电器在北京联合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招商银行等全国八大银行共同宣布,使用8大银行信用卡在苏宁电器购买家电分期付款,可享受“0利息、0首付、0手续费”政策。

目前,苏宁电器在全国300多个城市的1000多家门店设置了超过5000台银行专设POS机,今年还将新增加1000多个开卡网点。同时不断简化“家电信贷消费”的办理手续,甚至通过企业的资源性投入向消费者推出了“0”收费放贷,意在激发和培养消费习惯。

从9月起,北京市民换购节能家电可获双重补贴。北京苏宁,国美家电卖场9月1日起开始执行。但由于家电卖场还没有领到节能补贴书,消费者只要保留发票,等卖场领到补贴书后,就能到门店领取补贴。

北京国美9月3日启动高效节能产品促销活动。据了解,北京市此次启动的高效节能家电产品促销试点工作是在原来以旧换新的基础上,嫁接节能产品补贴,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

节假日是家电卖场和网络商城的促销旺季,许多网站都推出了“直降”和“秒杀”为主的优惠措施,不仅吸引了消费者,还吸引了大量黄牛党的重复抢购。

在刚结束的“创维电视万人团购”活动中,42寸硬屏LCD只要2660元,诱人的价格让黄牛党“闻风而来”。“我们必须采取限购的方式,禁止网络黄牛党多单购买,以确保交易公平”,该网站负责人表示。

此前,在库巴购物网举行的“夜总惠”限时优惠和秒杀活动中,也有黄牛党注册多个马甲抢购特价微波炉、电水壶等商品,最终被网站查出,取消了购买资格。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促销活动会特别频繁,因此对于影响交易公平的‘黄牛’需要更严厉的手段。”国美网上商城负责人称,网站系统会自动识别曾经大量下单的ID、IP,送货地址,甄别其身份,一旦发现违规购买就采取措施。

第3篇: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

〔摘要〕本文就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历程、现状以及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科技情报(信息);事业单位;体制创新;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日趋加快,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正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新的形势对科技情报服务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的公益性科技信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作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的重要力量,也面临着国家和地方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在功能定位、运行模式、工作方式、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新变革。只有深化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改革,寻求发展的途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协作,才能实现科技信息事业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30万个,从业人员约3 000万人。无论是从机构数还是从业人员数来看,都是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法人组织,为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2011年3月22日,中央下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在5年内对全国所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分类,分类改革序幕就此拉开。 这一部署牵动了3 000多万“事业人”的命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些事业单位中,科研事业单位8 000多个,人员69万,约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2.4%,我国的事业性科研单位长期以公益性服务为宗旨,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化,其服务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信息服务已成为科技情报类事业单位的主流工作,为大批信息需求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目前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信息机构面临的改革方向不外乎3种形式:即政府机构、公益性机构和企业,究竟如何改革?中国政府体系下所属的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的命运成了大问题。

1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第一批科技情报机构成立至今,中国政府体系下的科技情报(信息)事业已经走了5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经验和渠道。但与应用类科研机构相比,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机制陈旧、学科结构老化、人员队伍固化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发挥。在经历了传统体制建立、改革探索、反思和重新定位四个阶段之后,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改革,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学科和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新设了一批新兴学科,科技人才层次明显提高,结构日趋合理,科研投入不足的局面有所改观,科研基础条件也有较大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产出明显增加。

21世纪初,在经历了改革探索、定位确定和深化改革3个阶段,改革为我国科技情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从全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过程来看,科技情报机构呈现出多头并举、多种发展模式并存的格局,全国各省、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方式,向特色化情报研究方向发展,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和区域优势,坚持走特色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在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中注入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管理特征,如法人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机构运作效率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虽然经过改革与发展,我国科技情报行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改革目标模式尚未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机构内部制度创新束缚等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历史遗留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改革还不够彻底,非营利职能不够明确,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不多,在经费管理、财务、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分配方式等体制和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与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1体制方面的变化

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之后,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各自的科技情报研究部门,并逐渐发展到一些地市和县级的科技情报研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在科技部系统中的科技情报机构就多达700家。然而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机构经过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化,再到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保留、按照非营利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的3个重要历程变革之后,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在数量上大量减少,大约是原来的1/3左右。

11图1政府体系下科技情报机构数量变化11引自《科技情报机构从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的改革研究》11

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体制明确定位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之后,各中央部委科技情报机构、地方科技情报机构也相继进行转制定位。大多数地方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存在。例如:山东省各地市情报所立足于各自情报研究优势,定位于科研型公益性事业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科技情报所在公益性科研单位改革中,经专家论证,其业务定位为公益性;2004年,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经省编办批准,获得财政全额拨款,成为浙江省科技厅下属的惟一一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杭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绍兴市科技信息研究院也都被定位为公益性科研机构;2003年1月,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改制为省属非营利性科研单位,并更名为河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8月,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施行省属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转制为非营利性科研单位。另外,哈尔滨市科技情报所和齐齐哈尔市科技情报所也在2003-2004年施行了“公益性”定位问题。总之,在省级科技情报机构中,仅青海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2000年12月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更名为青海省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改革的特例,1995年与上海图书馆合并成立“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走图情结合的路子,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隶属于宣传部,成为真正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还有一些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与该科技系统下的其他事业单位合并,一套机构挂几块牌子,但仍保留其原来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全额拨款编制,例如:厦门市情报所、无锡市情报所和淄博市情报所;总体来说,大部分省级综合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均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保留,并按非营利性机构统一管理。

从各地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模式来看,我国95%以上的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定位为科研型(软科学)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此种模式也是全国大部分省市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未来改革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也是中国政府体系下的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共同的选择。

2.2机构管理

50年来,我国的科技情报(信息)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情报研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情报机构普遍建立,情报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发展还不平衡,组织结构还不完善,有些科技情报机构还存在定位方向不明确、主要任务不清楚等问题,没有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脉络贯通的科技情报体系。在机构设置上,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因地制宜,各省级情报机构应根据本地特点开展特色情报服务;在经费管理体制上,国家应不断优化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经费管理结构,加大经常性事业经费、文献采购经费等稳定性经费投入。因为经费分配体制直接影响经费配置效率和结构,进而影响科研产出的质量和结构,提高科研产出水平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提高科研经费配置效率、优化分配结构则是提高科研产出水平的重要条件;在管理体制上,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重点问题上要抓住重点,集中考虑,在业务问题上,要发挥各级情报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处理。

2.3业务职能

在业务职能上,按照建设现代化一流科研院所的目标和要求,我国各省、市级科技情报机构进行业务发展的重新定位,着重体现出软科学研究的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网络资源和情报网络体系的优势,以省、市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为主管部门、各主要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单位提供文献资料、情报调研、政策支持、资料检索、科技项目等各项服务内容。例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其业务定位于为国家科技部等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多方位、全面的信息化服务,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力量,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青岛市科技情报所把为科技局服务作为服务的重点,以自身的海洋研究和地域优势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服务,为青岛市经济建设发展提出参考策略;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科技情报资源为基础、科技信息网络为平台,主要从事以“科技决策支持”为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从事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政策研究与专业调研、科技统计、以及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工作,为科技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成为全省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省级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2.4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上,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原来“大锅饭”的分配平均主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在人事制度上,按任务设岗按岗进人,实行双向选择,全员聘任制,建立岗位聘任管理,加大工效挂钩分配力度,实行岗位工资、任务工资和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制;在考核制度上,按照聘任岗位的考核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并采取多种优惠鼓励性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情报机构内部的活力。

3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存在的重要性与意义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存在的真正目的在于提升科技情报研究的创新力,重点培养科技情报人员的情报意识,完善科技情报研究与信息咨询服务,用科技情报研究的成果提高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水平,增强科学和技术探索。进入21世纪后,信息业将继续保持并增强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地位,综合国力的竞争水平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中表现得更为重要。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安全、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来看,科技情报机构的地位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公益性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中央及国务院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科技情报研究机构的公益定位,是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技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明确支持省级科技情报科研机构公益性科技情报技术研究与科技信息化推广。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国家科技情报系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存在独特的地位,科技情报机构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作为三大公共图书情报系统之一的科技信息系统,为领导、科研、社会提供有效的科技信息服务,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企业服务方面,长期发展以来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一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科研机构和院所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作为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的专门机构,科技信息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应该削弱,而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

4加快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技机构管理体制创新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我国科技情报机构的服务方式不断多样化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核心竞争力也不断提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目前仍有历史遗留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存在,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仍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科技进步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推动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公益性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在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分配方式等体制和机制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实现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第一,已初步建立起符合科技情报信息发展规律和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第二,由于外部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属过渡转型期。第三,由于干部、人事、财政等管理体制问题还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状态。

改革现行不适应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是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业务职能范围,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建立科技情报服务的创新体制,提高服务效率,推动管理体制结构改革;建立和完善法律框架,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深化现代财务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建设等现代化管理方式或手段应用。

4.1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不断拓展新业务范围、培育新业务增长点,业务范围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增加自身活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客户的要求,使其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改革传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使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人员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2加强科技情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情报队伍的建设,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条件,通过引进招聘高学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定期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国内外业务活动,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具有素质优秀的科技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人才,充分调动专业科技情报信息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竞争力。

4.3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构建数字化科技情报服务的环境加大基础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好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信息网络整体技术水平;搞好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为各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各地政府和部门还应在信息网络资源建设、文献资源、公共技术等方面增大经费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向良性循环的新体制发展。

4.4加强各科技情报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情报行业的整体优势我国各级科技情报机构之间,通过交流、协同与合作,利用本地信息资源和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建设高效率、现代化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实现情报机构间资源共享,做好信息的集成服务;各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还应增强与国家、省级科技信息机构的合作,共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工作开放、合作的新模式;还应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的统一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间科技情报机构的交流合作。

4.5积极推进科技情报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全面提高科技情报机构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按需设岗以岗定责,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努力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分配制度上要遵循“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资报酬与个人贡献挂钩的分配机制,在机构内部建立工资报酬与个人贡献挂钩的分配激励政策,促进科技情报信息事业的进步。

总之,如何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科技情报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贺德方.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的思考[J].情报学报,2007,(8):483-487.

[2]王洪林.论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性质的定位[J].云南科技管理,2003,(1):19-20.

[3]编辑部.科技情报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方向[J].水利电力机械,1986,(5):1-2.

[4]郑晓林.我国科技情报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1989,(5):27-29.

[5]宋家升,董晓明,石志刚,等.地市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改革发展展望[J].现代情报,2006,(7):37-39.

[6]张建军.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与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J].山西科技,2002,(1):19-20.

[7]祝毓.科技情报机构从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的改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本文责任编辑:王涓)

作者:杨思思 姜丹 许风杰

第4篇:学校情报信息工作计划

篇一:校园信息化建设计划书

校园信息化规划

1前言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需求分析校园建设思路与规划目标

校园建设思路

Internet在学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普及。据统计,美国的学校建设了校园内部信息络并与Internet连通的比例高达98%,国内的主要大学和中专学校也已建成或正在建设自己学校的内部信息络,校园信息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应与学校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随着校园络的成功建设,必将给学校的管理部门、各级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科研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校园络系统的设计、实施,应根据学校资金的实际情况,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建设,可依照以下思路进行:

校园络具有怎样的功能

1、满足计算机教学科研、行政办公需要,提供各种教学、办公工具和支撑平台,并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资源。

2、具有完善的办公事务处理能力,包括电子公文传递、电子公文管理、电子邮件、等无纸办公自动化功能。

3、满足信息情报交流的需要,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科研人员对各种信息资料、教学情况的检索和查阅。包括

Web 查询、电子公告等。

4、具有远程通信能力,借助internet等通信手段,以最低的通信成本,方便地实现远程互联,跨越地域限制,满足学校要求,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信息资源共享。

5、具有收集、处理、查询、统计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原有数据资源,为学校领导提供准确、快捷的数字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6、校区络系统要确保整个计算机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冗

余。容错能力强,确保信息处理安全保密。

7、校区信息络系统要保证实用和技术先进,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并能不断满足学校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要一步到位

考虑到学校资金、学校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学校教职员工的现有水平以及络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的规律,校区络系统的建设应该分步实施。但是分步实施是在总体规划下的分步实施。没有总体规划,整个系统有可能陷入各个部分相互不兼容和前期投资的极大浪费。基础设施建设,这里主要是指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采用一步到位的办法。为了尽量减少对学校教职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综合布线系统建设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适度超前。

3、要特别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

建设校园络的目的主是为了应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教学效率,所以要特别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这一点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大致就是功能需求里提到的几个方面:校园内部站应用(Web发布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络教学和远程教学系统(上课件制作平台、上课件管理与浏览、上作业与考评系统、上教学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电子备课系统、试题库管理系统和素材库管理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络会议系统、办公审批系统、通知公告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等)和管理信息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等)。校园应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且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校园应用系统的总体思路是边使用、边改进、边开发,力争最短时间内能够把应用系统完善起来。

4、要把当前先进性、未来可扩展性和经济可行性结合起来

这里的先进性指的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不落后并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极大的作用,而不仅仅看现在的络建设中包含了多少新的或称为先进的技术。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快。先进的技术只有在使用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时才被赋予了先进性,只是采用了先进

的技术并不表示就有了先进性。一个系统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是考察一个系统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重要的考察依据。

系统的可扩展性是指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对未来技术的包容能力和现实的扩充能力。其主要表现为系统的结构是否开放,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具体的设备是否开放和冗余。

只有把当前先进性、未来可扩展性和经济可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一个系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具有先进性。

5、对相关使用人员的培训

前面已经强调了在校园络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而应用系统总是由人去使用的,所以要特别注重对人员的培训;除了应用系统的使用人员以外,一个系统,在它的生命周期里,是需要系统维护人员对它进行大量的维护的,所以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要特别注重。概括地说,在校园络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人员的培训,要注重对实施系统的工程人员、维护系统的管理人员和使

用系统的教职员工们的培训;工程人员是系统建设成功的保证、系统维护人员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而教职员工和学生作为系统的最终用户,是系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6、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中,要注重突出我校的特色

校园特色的突出,在络系统的建设上,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因为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它要完成的任务就

是确保在学校内部和外部建立起顺畅的信息通道。我校特色的突出,体现在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的建设上,比如学校站,在该站上全面展示我校的风采,全面展示我校教育资源方面及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所取得的成就等等。

7、我校的发展方向

①合理分配有限的学校资源,使硬件基础建设与应用软件环境、人才培养同步展开;②将教务管理系统与校园统一数字平台对接;③建立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与校园统一数字平台对接;④进一步完善校园统一数字平台及抓好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

8、其他

为了能更好建设闽院校园,不仅要确定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而且要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总而言之,校园总体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应该体现在能否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方面:

(1)整体规划安排。

(2)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

(3)结构合理,便于维护。

(4)高效实用。

(5)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

(6)能够实现快速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和形象展示。

按照以上的思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经济、高速、开放、安全、易于管理的校园,将全校区的计算机及已有的局域全部连,使得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等现代化络应用成为可能。

校园络建设发展规划

1、络的设施和技术指标

随着学校的发展, 络要扩展到许多新楼群,络节点数、络流量的需求,与建初期相比会有明显增强。同时,由于WEB 浏览、远程教学、管理平台等的发展, 以及络应用逐渐多样化,对全带宽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校园进行升级改造。校园设施和技术指标要求为:

(1)校园核心:校园核心采用双机备份,备份模式视具体情况采用热备份或冷备份。每个核心交换机的背板交换能力达到256GBPS以上。(2)校园主干:校园主干采用光纤,络速度达到千兆。院内所有教学楼、办公楼、师生宿舍楼和其它用途的楼幢,直接用光纤接入校园,楼幢接入校速度达到千兆。如现有的楼幢已经达到这个要求,将来建设的楼幢也要达到这个要求。

(2)校园出口:校园与教科和INTERNET连接,出口总带宽不少于100M。

(3)校园信息点:校园信息点布到院内所有教室、实验

室、办公室、图书馆、师生宿舍。

2、校园教学、管理、备课等方面的应用

深入推进络应用,提高我院信息化程度,为学院的教学、管理、科研提供支持和服务,是建的出发点和归宿。络应用建设的规划如下:

〈一〉 上教学

1、构建完善络教学平台。

2、构建完善教学资源库。

3、建立络精品课程平台。

4、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库。

5、建立远程教学平台。

〈二〉 上行政事务管理

1、实现上办公自动化。

2、上学院公告、校务公开。

3、上学校新闻。

4、完善上教务管理和教务信息服务。

5、实现上教学设备管理。

6、实现上学藉、升学录取查询管理

7、完善上科研管理和科研信息服务。

8、实现上人事管理和人事信息服务。

9、实现上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服务。

10、实现上后勤管理和后勤信息服务。

11、实现上招生和管理办法宣传。

12、实现上基建管理和基建信息服务。

13、实现上校产管理和校产信息服务。

〈三〉 上电子图书阅览、上学报

1、建立完善(基于络)数字图书馆。

2、完善上电子图书阅览、图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

3、建立上学报站。

4、建立学校文献站。

〈四〉 络宣传、教育

1、实现上党政教育宣传。

2、各系、部、院、处、办建立本部门站。

3、完善思政站。

4、建立上校报站。

5、学院内各社团、协会建立各自的宣传站。

6、建立上卫生健康、医药知识宣传站。

〈五〉 络综合服务

在上提供以下络综合服务:

1、电子邮箱。

2、络空间。

3、络便民信息服务。

4、软件下载。

5、工资、水电费、房租等查询。

3校园建设目标

校园的设计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

具体而言这样的设计目标应该是:

1、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校园,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国内、国际信息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使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

通过改造原有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校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外图书资料,实现远程计算机图书检索和借阅。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

依托校园,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后勤、档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上招生、上人才招聘、学生上求职等。

4、建立计算机络辅助教学系统

建立基于络的电子教学CAI课件开发上题库、答疑与作业批改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校园和广域结合

依托校园、广域开展远程教学,使广大的学生和老师能更好的交流学习和获取学校络的资源。

6、创建站

创建学院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让世界了解我们,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7、人性化

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络环境,使络触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络的最大效用。

8、方便教学

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络交互学习环境。

9、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经济性。 3络方案设计络设计

由于校园络结构复杂,所以该方案在校园整体的层次结构采用的是核心层,接入层的模式,具体的层次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篇二:伊宁市潘津乡中心学校情报信息研判制度

伊宁市潘津乡中心学校情报信息研判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情报信息是指学校教育教学与情报有关的信息集合,是学校情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报信息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及情报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学校情报工作下发的文件、通知、通报、讲话、会议材料、检查、验收、考核情况记录、隐患整改意见、通知和学校关于情报工作组织机构,情报工作计划、方案、措施、职责制度、请示、报告、通告、通报、公告,情报责任书(状),情报应急预案,情报教育和培训资料,人员聘用合同,保安值班安排、工作记录表册、考核奖惩,安防设施、设备购置合同、说明书,情报事故处置、情报工作总结、汇报交流、简报、通讯信息资料(含影视影像)信息等信息。

第二条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清校园情报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维护校园情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情报信息工作的收集、分析、研判、报告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三条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情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等相关机构,并随时对

教育系统内出现的情报问题进行研究判断,提出相关对策,指导情报工作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章 情报信息收集

第四条 学校情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的原则,为了保证情报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实,可靠。这个原则是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为达到这样的要求,信息

收集者就必须对收集到的信息反复核实,不断检验,力求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全面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搜集到的信息要广泛,全面完整

(三)时效性原则。信息的利用价值取决于该信息是否能及时地提供,即它的时效性。信息只有及时、迅速地提供给它的使用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决策对信息的要求是“事前”的消息和情报,而不是“马后炮”;

(四)准确性原则。收集的信息与应用需求密切相关且表达无误。准确性原则保证信息的价值;

(五)科学性原则。学校情报档案信息的收集、传递、统计、处理等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六)易用性原则。收集到的信息具备适当的表示形式,便于使用。

第五条 情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的步骤。信息收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定收集、分析、研判、报告计划。只有制定出周密、切实可行的信息收集计划,才能指导整个信息收集工作正常地开展;

(二)设计收集、分析、研判、报告提纲和表格。为了便于以后的加工、贮存和传递,在进行信息收集以前,就要按照信息收集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收集提纲和表格;

(三)明确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收集的方式和方法;

(四)提供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的成果。要以调查报告、资料摘编、数据图表等形式把获得的信息整理出来,并将这些信息资料与收集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如不符合要求,还要进行补充收集。

第六条 学校情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的具体办法

(一)学校情报信息工作由学校办公室统一管理。

(二)深入落实学校情报信息收集工作两级责任制,收集工作要精准核实、加强督促;

(三)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

(四)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情报信息的整体开发、综合利用和调研工作。要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

行筛选、综合分析、处理,为有关单位和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高层次信息;

第三章 情报信息分析

第七条 情报信息研判的主要内容

(一)围绕情报热点、焦点信息开展研判,掌握学校情报动态,协助做好社会维稳工作。情报部门应主动融入大局,将学校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情报信息工作的重点,努力收集影响学校运行情报、良性发展动态信息,学生对学校发展、政策调整的预期、言论和动向,以及可能引起的社会反应,认真做好社会维稳信息的分析研判;

(二)围绕系列性、多发性案件信息开展研判,开展事前防范预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落实面向教育系统的预警通报制度、面向学校的防范建议制度和面向社会的警方告示制度,为主管部门强化执法力度、完善防控措施、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有力支持,为学生和教师掌握防范要领、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自防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章 附则

第八条 本办法由伊宁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伊宁市潘津乡中心学校

XX年1月

篇三:情报信息员制度

石柱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石柱县职业教育中心

情报信息员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把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在对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的前提下,特建立学校情报信息员管理制度:

1、各班选出2名以上思想素质高、遵守纪律、有责任感、认真细心的学生担任班级情报信息员。

2、情报信息员主要负责观察本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举止以及各种安全状况,若发生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班主任或学校报告。

3、学校设专人负责情报安全信息整理登记,认真分析情报信息内容,提高上报信息质量,上报信息要完整,要具备“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果”五何要素。

4、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以及不稳定因素,情报信息员不得隐报、漏报、错报,故意隐报、谎报要受到学校记过以上处分。

5、情报信息员要掌握“110”、“119”、“120”报警方法,以便处置突发事件。

6、实行情报信息激励机制,做到苗头早发现、预案早

制定、处理早介入、措施早到位、问题早解决,对在情报信息工作中表现突出,学校给予奖励。

7、德育处、安全办要建立好情报员上报情报信息登记台帐,各情报信息员上报情报信息后要做好登记,并作出有效的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学校校级领导。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1:情报信息登记台帐

篇四:“学校安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精选范文:“学校安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

一、指导思想该期,学校安全工作坚

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学校

安全管理办法》和《邻水县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安全

生产的文件会议精神,遵循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牢固树立“居

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重在规范制度管理,严在良好行为养成,贵

在督促检查到位,实在隐患整治彻底”的工作思路,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

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组织领导为切实加

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九龙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正华副组长:刘敏陈

福胜(副校长刘敏同志分管学校安全工作)成员:任晓瑜夏勍刘丹贵郑少均雷波刘大明杨德明

杨国明曹华刘汝春及各村小主任教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雷波为

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安全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法律法

规和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组织络,做到机构、人员、责任、经

费“四落实”。

2、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奖惩制、例会制、宣传教育制,检查

制、报告和安全工作值班制度等各项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点,坚持做

到每月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一旦查出安

全隐患要立即整改或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抓好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

教学、校舍、生活设施以及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监督检查与管理。

5、抓实校内安全管理工作

计划,重点落实门卫工作职责,加强楼道安全管理,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

巡逻,加强消防和用电安全管理。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较大以上事故为零。

6、组

织修订完善学校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应急处置预案,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演

练。

7、加强疾病疫情和食品卫生的防控和监管工作。确保学校内食堂和副食品店运行规范,

进货索票、索证率达100%;确保学校内食堂、副食品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健康

知识培训持证率达100%。

8、加强安全信息管理,按时报送各种安全信息材料,抓好学校安

全信息情报的收集、处置工作,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9、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台帐,规范学

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

10、学平险投保率力争达到95%以上,校方责任险达到100%

四、工作

举措(一)建立制度,明确责任

1、校长与主任教师、主任教师与班主任及食堂从业人员、班

主任与学生家长要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

2、建立安全工作责任人制度,校

长为中心小学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安全办公室主任是具体责任人;

主任教师为所在村小的第一责任人,挂校人员为第二责任人;各班班主任为该班第一责任人,

副班主任为第二责任人。

3、建立完善工作联系人制度,各挂校人员为所挂学校安全工作联系

人。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对安全工作的过程和终结管理,严格考核、

奖惩,期末表彰奖励三所安全工作先进村小,通报批评安全工作做得差的村小,一票否决出

了安全事故的村小。(二)突出学校安全重点,强化安全管理学校安全工作要以校舍、食品卫

生、消防、流行性疾病防控、学生溺水、道路交通、学生伤害等为重点。

1、全面消除d级危

房,对b、c级危房全面维修和加固,对青瓦屋面的校舍要随时加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并切实加以整治,严禁在危房里上上课。

2、严把“病从口入”关,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

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学校内不准出售腐

烂变质食品和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生产日期的商品,从业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帽,必

须具备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亮证从业,建立24小时菜样留存,并作好记录,对食品的采购、

储存、加工等严格把关,专人签收负责,做到饭前、饭中、饭后监控到位。

3、严格按要求配

齐消防设施,并保证能有效使用,严格按要求规范、妥善保管和使用好危化物品。

4、大力开

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清洁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自觉接

受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督检查。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

宣传教育工作,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流行。突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及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

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一旦感染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应立即就医。对在校发病的学生,要及

时通知其家长并送医院治疗。

5、严格执行路队制,处在交通要道的学校要按要求在公路两边

距学校50米处设立警示牌,教育学生不驾机动车、不搭乘超载客车或客船,严禁学校及幼儿

园租车接送学生。要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

各校要针对本校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案。

6、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加

大“五清理、三整治”工作力度,坚持管制刀具清理的制度化、经常化,杜绝校园内拉帮结

派、以大欺小、打架斗殴,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师生平安和谐。

7、加强校园重点部

位(校门、楼道、微机室、实验室)的职守,加强重点时间(课余时间、午休时间、课外活动时

间、上放学时间和节假日)的管理。

8、各校要确立专门的用电管理员,加强用电线路、设施

的维修、管理,严禁师生乱拉乱接、随便触摸用电设备。

9、加强交通安全工作计划和学生乘

车安全工作管理。一是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校园,防止意外交通事故发生。二是进一步加大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未满12周岁不准骑自行车。严禁师生乘坐无证车船。三是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有危险

的活动。

10、严禁学生私自参加野外活动。一切外出活动必须经校长批准后在教师的组织下

才能进行。举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必须事先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在确保师生安全的情况下

进行。各校到中心校参加活动的学生要有老师管护。

11、做好防溺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教育

学生不擅自到池塘江河中游泳,掌握一些基本的溺水救护知识。如遇暴雨等灾害天气,要安

排教师接送学生。

12、及时通报本地和外地发生的安全事故,时刻给予师生安全警醒,保持

高度警惕,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三)加强检查、整治隐患针对我校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

本期,学校突出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继续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排查、防范制度,确保安

全工作万无一失。

1、开学前,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中心校由刘敏

副校长负责,各村小由挂校领导和主任教师负责,检查内容有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

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线路及用电安全、危化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楼道安全等。各

校要认真组织,逐一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并经相关检查人员签字后,方可在开

学时投入使用。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各校要以书面形式报告中心校,并立即组织整改,以

确保开学时正常使用。

2、加强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学校对重点安全部位,强化警钟长鸣意识,

做到时时检查、处处留心,严加防范。学校建立并严格执行“班级安全工作周检制度”、“各

班学生每天晨检观察制度”,并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安全隐患,学校立

即采取措施,切实整改。

3、落实“安全工作月查月报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专

题会,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次检查既要按照教育局的检查文件要求,又要对照季节特点

和学校实际确立检查重点,制定检查方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上好台帐,

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时排除安全隐患,形成完整的检查记录和总结,检查后

应及时向学区填报学校安全工作相关表册。学校校长和分管副校长要对各类安全工作落实情

况定期进行验收和督查。(四)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1、本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安全法制教

育、培训,就校园安全管理和食品卫生、疾病防控、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知识

分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2、继续加强与派出所、司法、卫

生、文体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专题

讲座,共创“警校共育”新局面,联系学生家长开展家校共育,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

化工作。

3、把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做到每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

间,安全教案内容全面,要素齐全,过程详实,针对性强。要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所处特殊

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安全演练。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计划,消除学生心理疾病,每个学校都必须建立“心理咨询室”,并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学生

身心健康成长。

5、通过培训、演练、征文、竞赛、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在学校醒目处建立固定的安全教育警示栏,及时发布当月安全教育主题、每周安全教育内容

和安全预警信息。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中,渗透到学校各个活动中,建

立学校安全教育宣传阵地,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五)逗硬奖惩考

核制度,确保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奖惩问责制度,严格按《邻水县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和《学

校安全工作考评细则》综合考评各校、各班安全管理工作,对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人员尽

责、宣传到位、学校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校安全工作落实不

够、效果不明显的,出现安全事故的予以“一票否决”,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

任。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希望各校、各位教职工高度重视,切

实抓紧、抓好、抓实,力争本期零事故,维护学校的稳定。

[“学校安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篇一:XX-XX学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

学校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

都要提醒学生

勿忘安全,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育教学安全:

(1)具体制定常规教

育制度,加强督查。上班时间教师必须在职在岗,严格按规定执行,防止学生伤害事故发生,

切实做好登记和善后处理,并与教师的考核挂钩。

(2)利用多种形式和

渠道,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要教育学生课间不玩危险性游戏,不拥挤、不跳跑,检查

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3)各科任教师要与

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加强

心理辅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4)体育器械在使用

前,体育教师或活动课辅导教师要先认真检查一遍,确定完好后方可组织学生使用,使用时

教师不得离开现场,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加强保护,防范事故的发生。

(5)体育课及其它室

外游戏,教师应全程监督学生的活动。活动量较大的要向学生讲清要求,问清学生能否参加,

不得勉强。

(6)学校组织的各项

活动,各班都要周密考虑,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各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来,不

能有丝毫的大意。

2.交通安全:

(1)加强交通安全教

育,学校组织交通安全教育讲座,各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每天晨会的必讲内容

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严禁在走廊里奔跑追逐。

(2)严禁12周岁以

下儿童骑车上学。要求离校2公里范围内的学生步行上学。

(3)班主任老师要加

强责任心,各班要坚持排队放学制度,必须把学生送到校门口,完成交接仪式,才可离开,

切实执行学校按时清校的规定。

(4)加强保安室的工

作责任,校门口不得乱停车辆,校园车辆停放有序,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外来人员进校

要办理登记手续。

3.校产校舍安全:

(1)定期组织校舍安

全检查,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特殊天气随时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汇报排除。

(2)学校要定期检查

各类器材、校舍,教师发现安全隐患要[“学校安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共2篇)]及时报告。

加强校舍改造、操场改建、校园绿化过程中的安全防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每个教师都应确

立主人翁的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关心校产校舍及其它

设施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总务处。

(4)加强保卫工作,

防盗防火。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留,专人负责,学校财产借用出校门必须要有手续。

(5)加强对各班各室

的用电管理,电器、教具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按规定接插线,插

线前应检查电线绝缘皮是否完好,禁止乱拉电线。

(6)完善防火设施,

加强操作培训,设置警示标志。

安全是学校的

1、制定安全工

作计划、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

2、开学安全工作检

查。

3、做好学校安全保

卫工作。(门卫、保安、值班人员到岗尽责,各种安防器械放置合理,保证能正常使用。)

4、上(开)好安全

稳定教育

2、全校防震安

全演练。

3、“珍爱生命”主题

班会。

4、校园安全知识竞

赛。

六月份:

1、“安全生产月”活

动。

2、开展防溺水安全

主题教育班会。

3、开展食品安全教

育主题班会。

4、对学校安全工作

进行检查总结。

5、暑假前专题安全

教育。

张家港市阳光学校 XX年6月18日

篇二:XX年学校

安全工作计划安排表

[“学校安全计划”学校

工作计划(共2篇)] XX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安排表

xxx中心校

篇五:“学校安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该期,学校安全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和《邻水县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会议精神,遵循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牢固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重在规范制度管理,严在良好行为养成,贵在督促检查到位,实在隐患整治彻底”的工作思路,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九龙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正华副组长:刘敏陈福胜(副校长刘敏同志分管学校安全工作)成员:任晓瑜夏勍刘丹贵郑少均雷波刘大明杨德明杨国明曹华刘汝春及各村小主任教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雷波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安全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组织络,做到机构、人员、责任、经费“四落实”。

2、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奖惩制、例会制、宣传教育制,检查制、报告和安全工作值班制度等各项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常

规管理的重点,坚持做到每月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一旦查出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或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抓好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教学、校舍、生活设施以及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监督检查与管理。

5、抓实校内安全管理工作计划,重点落实门卫工作职责,加强楼道安全管理,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巡逻,加强消防和用电安全管理。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较大以上事故为零。

6、组织修订完善学校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应急处置预案,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演练。

7、加强疾病疫情和食品卫生的防控和监管工作。确保学校内食堂和副食品店运行规范,进货索票、索证率达100%;确保学校内食堂、副食品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健康知识培训持证率达100%。

8、加强安全信息管理,按时报送各种安全信息材料,抓好学校安全信息情报的收集、处置工作,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9、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台帐,规范学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

10、学平险投保率力争达到95%以上,校方责任险达到100%

四、工作举措(一)建立制度,明确责任

1、校长与主任教师、主任教师与班主任及食堂从业人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要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

2、建立安全工作责任人制度,校长为中心小学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安全办公室主任是

具体责任人;主任教师为所在村小的第一责任人,挂校人员为第二责任人;各班班主任为该班第一责任人,副班主任为第二责任人。

3、建立完善工作联系人制度,各挂校人员为所挂学校安全工作联系人。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对安全工作的过程和终结管理,严格考核、奖惩,期末表彰奖励三所安全工作先进村小,通报批评安全工作做得差的村小,一票否决出了安全事故的村小。(二)突出学校安全重点,强化安全管理学校安全工作要以校舍、食品卫生、消防、流行性疾病防控、学生溺水、道路交通、学生伤害等为重点。

1、全面消除D级危房,对B、C级危房全面维修和加固,对青瓦屋面的校舍要随时加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切实加以整治,严禁在危房里上上课。

2、严把“病从口入”关,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学校内不准出售腐烂变质食品和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生产日期的商品,从业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帽,必须具备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亮证从业,建立24小时菜样留存,并作好记录,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等严格把关,专人签收负责,做到饭前、饭中、饭后监控到位。

3、严格按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并保证能有效使用,严格按要求规范、妥善保管和使用好危化物品。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清洁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

病,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

的监督检查。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流行。突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及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一旦感染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应立即就医。对在校发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送医院治疗。

5、严格执行路队制,处在交通要道的学校要按要求在公路两边距学校50米处设立警示牌,教育学生不驾机动车、不搭乘超载客车或客船,严禁学校及幼儿园租车接送学生。要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各校要针对本校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案。

6、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加大“五清理、三整治”工作力度,坚持管制刀具清理的制度化、经常化,杜绝校园内拉帮结派、以大欺小、打架斗殴,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师生平安和谐。

7、加强校园重点部位(校门、楼道、微机室、实验室)的职守,加强重点时间(课余时间、午休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上放学时间和节假日)的管理。

8、各校要确立专门的用电管理员,加强用电线路、设施的维修、管理,严禁师生乱拉乱接、随便触摸用电设备。

9、加强交通安全工作计划和学生乘车安全工作管理。一是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校园,防止意外交通事故发生。二是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未满12周岁不

准骑自行车。严禁师生乘坐无证车船。三是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有危险的活动。

10、严禁学生私自参加野外活动。一切外出活动必须经校长批准后在教师的组织下才能进行。举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必须事先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在确保师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各校到中心校参加活动的学生要有老师管护。

11、做好防溺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教育学生不擅自到池塘江河中游泳,掌握一些基本的溺水救护知识。如遇暴雨等灾害天气,要安排教师接送学生。

12、及时通报本地和外地发生的安全事故,时刻给予师生安全警醒,保持高度警惕,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三)加强检查、整治隐患针对我校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本期,学校突出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继续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排查、防范制度,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1、开学前,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中心校由刘敏副校长负责,各村小由挂校领导和主任教师负责,检查内容有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线路及用电安全、危化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楼道安全等。各校要认真组织,逐一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并经相关检查人员签字后,方可在开学时投入使用。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各校要以书面形式报告中心校,并立即组织整改,以确保开学时正常使用。

2、加强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学校对重点安全部位,强

化警钟长鸣意识,做到时时检查、处处留心,严加防范。学校建立并严格执行“班级安全工作周检制度”、“各班学生每天晨检观察制度”,并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安全隐患,学校立即采取措施,切实整改。

3、落实“安全工作月查月报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次检查既要按照教育局的检查文件要求,又要对照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确立检查重点,制定检查方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上好台帐,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时排除安全隐患,形成完整的检查记录和总结,检查后应及时向学区填报学校安全工作相关表册。学校校长和分管副校长要对各类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定期进行验收和督查。(四)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1、本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培训,就校园安全管理和食品卫生、疾病防控、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知识分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2、继续加强与派出所、司法、卫生、文体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共创“警校共育”新局面,联系学生家长开展家校共育,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3、把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做到每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安全教案内容全面,要素齐全,过程详实,针对性强。要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所处

特殊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安全演练。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消除学生心理疾病,每个学校都必须建立“心理咨询室”,并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通过培训、

演练、征文、竞赛、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醒目处建立固定的安全教育警示栏,及时发布当月安全教育主题、每周安全教育内容和安全预警信息。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中,渗透到学校各个活动中,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宣传阵地,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五)逗硬奖惩考核制度,确保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奖惩问责制度,严格按《邻水县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安全工作考评细则》综合考评各校、各班安全管理工作,对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人员尽责、宣传到位、学校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校安全工作落实不够、效果不明显的,出现安全事故的予以“一票否决”,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希望各校、各位教职工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力争本期零事故,维护学校的稳定。

篇六:XX学校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学校稳定,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持

续和谐发展,必须长抓不懈,时时警钟长鸣。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学校和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及社会稳定,确保全学期学校安全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现结合我校实际对XX年秋学期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

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甘肃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省、市、区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遵循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牢固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重在规范制度管理,严在良好行为养成,贵在督促检查到位,实在隐患整治彻底”的工作思路,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明永乡中心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xx、xx、xx、xx、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各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1.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

2.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技能。进一步完善我乡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全面(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络和信

息、安全类、教育考试安全等),开展各类安全演练次数每期不少于2次,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专题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3.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建立排查整治台帐。学校每周周一为安全工作排查日,教育日,要利用国旗的演讲、周会课和每天放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校安全工作做到时时讲,天天抓,同时要利用周一时间在校长带领下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一次拉式的排查。

4.巩固“平安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强化校园内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氛围。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5.各校要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强化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好专题安全培训。

6.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全面排查治理学校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

题,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普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及突发性传染病防控体系,充实完善管理机构和人员,健全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推动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增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安全教育与管理水平和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使学校内部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恶性刑事案件和校园重大责任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学校内食堂进货索票、索证率达到100%,确保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7.加强安全信息管理,按时报送各种安全信息材料,抓好学校安全信息情报的收集、处置工作,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四、工作举措

(一)建立制度,明确责任

1.校长与班主任及食堂从业人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要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

2.建立安全工作责任人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各位相关教师为具体责任人;各班班主任为该班第一责任人,配班老师为第二责任人。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对安全工作的过程和终结管理,严格考核、奖惩,期末表彰奖励。

(二)突出学校安全重点,强化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要以校舍、食品卫生、消防、流行性疾病防控、学生溺水、道路交通、学生伤害等为重点。

1.对学校校舍要随时加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切实加以整治。

2.中学幼儿园严格按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并保证能有效使用,严格按要求规范、妥善保管和使用好危化物品。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清洁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督检查。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流行。突出对甲型H1N1流感及生产部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一旦感染传染性疾病,应立即就医。对在校发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送医院治疗。

5.加强校园重点部位(校门、楼道、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的职守,加强重点时间(课余时间、午休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上放学时间和节假日)的管理。

6.确立专门的用电管理员,加强用电线路、设施的维修、管理,严禁师生乱拉乱接、随便触摸用电设备。

7.加强交通安全工作计划和学生乘车安全工作管理。一是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校园,防止意外交通事故发生。二是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未满12周岁

不准骑自行车。严禁师生乘坐无证车船。三是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有危险的活动。四是接送学生的车辆管理要纳入工作日程,杜绝超载和三无车辆接送学生。

8.严禁学生私自参加野外活动。一切外出活动必须报中心学校批准后在教师的组织下才能进行。举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必须事先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在确保师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9.做好防溺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教育学生不擅自下河游泳。

10.及时通报本地和外地发生的安全事故,时刻给予师生安全警醒,保持高度警惕,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三)加强检查、整治隐患

针对我乡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突出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继续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排查、防范制度,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1.开学前,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检查内容有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线路及用电安全、危化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楼道安全等。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以书面形式报告安办,并立即组织整改,以确保开学时正常使用。

2.加强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学校对重点安全部位,强化警钟长鸣意识,做到时时检查、处处留心,严加防范。学校建立并严格执行“班级安全工作周检制度”、“各班学生每天晨检观察制度”,并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安全隐患,学校立即采取措施,切实整改。

3.落实“安全工作月查月报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次检查既要按照县教育局的检查文件要求,又要对照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确立检查重点,制定检查方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上好台帐,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时排除安全隐患,形成完整的检查记录和总结,检查后应及时填报学校安全工作相关表册。学校校长和分管副校长要对各类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定期进行验收和督查。中心校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学校安全工作的大检查。学校在平时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确保防患于未然。隐患整改要做到有整改时间、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结果要按期上报中心校。

(四)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培训,就校园安全管理和食品卫生、疾病防控、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知识分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1.继续加强与派出所、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共创“警校共育”新局面,联系学生家长开展家校共育,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2.把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做到每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安全教案内容全面,要素齐全,过程详实,针对性强。要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所处特殊时期下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安全演练。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消除学生心理疾病,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并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通过培训、演练、征文、竞赛、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醒目处建立固定的安全教育警示栏,及时发布当月安全教育主题、每周安全教育内容和安全预警信息。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中,渗透到学校各个活动中,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宣传阵地,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五)建立奖惩考核制度,确保责任落实

进一步完善奖惩问责制度,严格按学校安全工作考评细则综合考评各年级、各班安全管理工作,对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人员尽责、宣传到位、学校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

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校安全工作落实不够、效果不明显的,出现安全事故的予以

“一票否决”,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篇七:XX年初中学校工作计划

为了做好新学年的各项工作,根据XX教育局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拟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各项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内涵建设;认真落实双高双普工作;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开展特色德育教育,提高育人水平;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二、思路与要求

1、队伍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要组织班子成员不断加强学习与研修,积极营造学习的氛围,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团队,努力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和学术视野,提高道德修养与理论水平,提升思想引领力、非权力影响力和对实施新课程的领导力,提升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思辨力,用自身的人格与学识赢得教师的

尊重。建设一支团结向上,廉洁自律,业务精湛的领导班子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推动教师自觉养成基于爱心和责任的专业态度,全面提升师德素养。二是要站在为教师负责的高度,引入愿景管理模式,引领教师根据自身年龄特征、身体状况、专业特点和生涯设计,制定合适的专业发展目标。三是提升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专业能力。积极开展原生态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从身边的教育故事入手,撰写工作日记和教育叙事,开辟教师论坛,组织教学交流,开展业务竞赛,推动教师形成教研的自醒、自觉和自信。要增强教师时时反观和自我解剖的勇气,在反思中改进,在自问中思索,在自省中提升。 四是继续开展同伴互助,课堂教学大赛,名优教师评选等活动,不断壮大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2、德育工作 学校要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学生德育训练,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德育模式。一是优化德育定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抬升德育目标,把建设道德的人和道德的生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在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学校要通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

责任感,为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是改革德育体制。积极探索德育导师制,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切实改变教与管两张皮的现象,实现教与管的无缝衔接。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积极推行四个结合,即德育与课堂结合,德育与管理结合,德育与活动结合,德育与文化结合,要真正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合力。三是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在深入推进民间艺术四进课堂教育、八醒教育、亲情理财教育、陕北民歌新唱活动和驿站系列特色德育教育的同时,创新开展行为美特色班级建设,星级宿舍创建,最美少年评选等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充分挖掘、整合区域德育资源,力争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阵地、事事是德育内容的良好德育氛围,努力创建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四是注重德育工作方法。切实改变简单说教、价值强迫的德育方式,倡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方法,加强德育实践,实现德育入脑入心、知行合一。五是提高德育能力。建立健全德育队伍培训制度,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德育培训,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不断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全面落实班主任工作待遇,增强德育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能力。

3、教学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确保学校教学工作能够规范有序的开展,全

校教学质量能够稳步提升,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是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修订教学常规和管理检查办法,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梳理、修订、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和目标,做到有章可循,有 据可依,不断加强过程管理,充分落实备、教、批、辅、测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管理成效。本学年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培优辅困,分类推进工程等,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认真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三是要更新理念,推进高效教学。要根据学校实际,推进课改工作。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有关文件和材料,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改革理论,更新育人观念,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意识,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引导和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严密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工作。要严格考风考纪,以良好的考风考纪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每学期安排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即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和两次学月检测,同时要加强平时的检测和训练。每次检测后及时举行质量分析会,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五是

要规范学籍管理,努力做好保学控流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升级、转学和休学等工作。不分设快、慢班或重点班、实验班,以防止学生大面积流失。建立流失学生档案和每周汇报制度,发现有辍学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六是全面实施课题带动教研战略。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成立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学科研队伍,有创新地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必须有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研活动,教科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校中层领导包组指导、督促,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教研活动。(学校目前已有2个县级课题立项和郭凤斌老师的一个市级微型课题立项),今年力争每个教研组都能申报县级课题。教师之间要继续实施同伴互助以老带新的结对帮扶工程,互听互评,共同进步,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听课至少20节。行政人员按上级部门规定,组织参加所在片区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经验总结和论文,学年末进行论文汇编并择优推荐上级部门评选。

4、安全工作 稳定压倒一切,要全力维护稳定,保持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学校领导班子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校内情报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问题,消除不安全的隐患。落实重点和要害部位安全措施,确保要害部位的安全。各部门工作人员负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学校要组建安全排查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查,要做到发现及时、落实及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崇尚科学的宣传

教育,各班要以法制安全教育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做好基础预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崇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每学期邀请公安、交通、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为学生做一次法制报告,预防和控制学生的违法犯罪。学校与家长、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坚持学校领导带班的值周制度,健全门卫、巡逻、会客制度,严格值班纪律,对发现的重大案情、重要信息按双线报告制度,以利于上级机关及时掌握信息,妥善处理。学校领导班子会、教师会、校会、班会,有关人员逢会必讲安全,且做好文字记录。

5、后勤工作 以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宗旨,开源节流,力求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蛋奶工程及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逐步改善寄宿生的住宿条件和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学校财产的管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努力办好师生灶,提升后勤服务质量。

6、毕业班工作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是展示一所学校教学水平和自身内涵的窗口,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对毕业班的工作只能做好,绝没有退路,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精诚合作,铁心拼搏。学校要组建一支业务精湛、吃苦耐劳,精诚团结、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成立以教学副校长为主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班工作进行指

第5篇:达勒特中心学校情报信息研判 (2.10)

情报信息研判博乐市达勒特中心学校2014年2月10日

2014年2月10日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报告 博乐市教科局:

根据《关于印发<自治州维稳情报信息中心启动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博州党政法发„2012‟5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维稳安保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规定,现将2014年 2月9日17时至2月10日17时的情报信息如下:

一、敌情情况(包括掌握案件线索及境外“三股势力”活动情况) 今日未发现新的敌情动态。

二、社情情况(含上访情况)今日无群体性等事件发生。 无学生到清真寺,值班情况良好。

三、社会治安形势

今日学校无治安、交通、火灾等事件发生。

四、其它情况 无

第6篇:《情报信息分析》

岗位职责:

1. 负责产品监测数据分析和相关报告编辑;

3. 协助完成调研项目。

任职资格:

1. 计算机、统计、社会学等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 1年以上市场研究工作经验;

3. 精通office办公软件,熟练运用Photoshop、Dreamweave、Fireworks、HTML等软件者优先;

4. 文笔流畅,逻辑思维能力强,富有创新力,肯钻研,能承受工作压力;

5. 了解媒体运作、网络后台技术,有市场推广经验者优先。

第7篇:论情报信息的地位

论情报战在信息化作战中的地位

考号:姓名:

[内容提要]

情报战,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探测、侦察获取敌方情报信息,保障指挥员正确决策,同时破坏或阻止敌探测、侦察,获取己方情报信息、削弱或摧毁敌情报侦察系统能力,影响、制止或改变敌决策者决心的一种作战样式。其核心是夺取战场“制情报权”,在整个信息战争中,情报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作战样式,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信息战争的核心就是围绕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的争夺与对抗,而情报战实质上就是信息获取权的争夺与对抗。

[关键词] 信息 情报 信息战 情报战

一、信息与情报的区别与联系

从一般意义上说,情报是指一种经过鉴定和加工处理后的价值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报可理解为我们“希望预先知道的那些有价值的信息”。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1978年修订版《辞海》中,“情报”的定义为:以侦察手段或其他方法获得的有关敌人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据之一,泛指一切最新的情况报道,如科学技术情报。显然,前者是指传统意义的“情报”,后者则包括了一定的“信息”内涵。 信息,在军事上包含着情报之意,尽管古往今来的军事家在指挥战争时都离不开情报,但在以往的战争中,军事家从对情报的收集处理,变为决心指令下达,到实现对力量的使用和控制,全过程都是用人脑来完成的,只用当这一过程普遍通过人脑、电脑和网络共同来完成时,才展示了信息战争的真实意义。

因此,情报和信息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其中信息的范围更广泛,指所有能消除人的不确定度、能给人以新思想、新内容、新知识的信息。而情报则特指那些经过鉴定和加工处理的,对人们进行决策有一定价值的信息。也就是说,信息是情报的基础,是情报的材料,而情报则是过滤后的信息。因此,任何情报都必然是信息,而信息并不一定能成为情报。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任何作战行动都将从获得信息开始,而且,整个行动过程都离不开对信息的获取、支配信息,或者说夺取信息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地获得战场特别是敌人的信息,使自己耳聪目明;二是不让敌人获得信息,使敌人耳聋眼瞎。

在信息战争中,对抗双方围绕信息获取权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但 1

双方争夺的信息并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对其竞争和决策有特定价值的信息。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实质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报。所以,围绕情报的获取与反获取而展开的情报战,必然是信息战争中争夺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情报战的特点及信息时代的情报战

(一)、所谓情报战,一般来讲是指一个国家、集团为了满足某种竞争特别是战争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窃取和控制、利用对方的有关情报,同时防止对方的类似行动,削弱或摧毁敌情报侦察能力,影响、制止或改变敌决策而展开的对抗和斗争,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作战样式。情报战的得失,对战争的进程和胜负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是,要真正的去了解情报战,就先要了解其特点。

1、参与的全过程

在任何军事竞争中,武力对抗的序幕尚未来开之前,围绕着情报的搜集、处理和应用的情报作战早已悄悄拉开了帷幕,并且始终与整个战争进程相伴随。

(1)情报战总是先于其他作战行动而展开;

(2)情报战贯穿于战争进程的所有阶段;

(3)情报成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抗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化,古老的情报对抗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情报作战。与传统的情报对抗相比,现代情报作战的对抗程度更加激烈,形式更加多样,花样不断翻新。

(1)无孔不入的间谍;

(2)行踪诡秘的窃听;

(3)遍布全球的地面侦听;

(4)威力巨大的海上“猎手”;

(5)花样翻新的空中侦察;

(6)功能强大的卫星监视;

(7)日益重要的网络“间谍”。

3、侦察手段的综合性

由于情报对抗的极端重要性和机密性所决定,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情报作战的效能,任何一方都在充分发挥传统情报手段作用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地把最新科技成果、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于情报侦察和情报对抗之中,作战手段更加与时俱进、综合多样。

(1)探测雷达;

(2)光学探测装置;

(3)电子侦察设备;

(4)声学探测设备;

(5)地面传感器。

4作战范围的广阔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决定一个国家、名族或集团竞争地位的因素并不仅仅局限在军事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信息在综合实力较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信息争夺和对抗为基本内容的情报战的范围因此而迅速扩展,从传统的军事领域迅速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1)军事情报战愈演愈烈;

(2)经济情报战方兴未艾;

(3)科技情报战举足轻重;

(4)外交情报战明目张胆;

(5)政治情报战惊心动魄。

5、机构运作的神秘性

几乎每个国家都建有自己的情报机构,几乎所有的情报机构都笼罩着一种神秘色彩。各国情报机构的互探互测,演出了新世纪神秘莫测的交响曲。在情报作战史上,赫赫有名的情报机构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情报机构大概要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克格勃。

(二)、情报与战争几乎有着同样悠久的发展史。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很早就对情报战作了精辟的理论概括与总结。《孙子兵法》“用间篇”中指出:情报的取得,既不能靠祈求神鬼,也不能靠占卜算卦,而只有靠人去进行实地的侦察与获取,率先提出了“必取于人”的思想,认为间谍战概括起来大致有五种,即:乡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等,这方面理论对后来的中外战争实践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情报战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进入成熟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虽然只间隔二十几年,但期间科技水平却产生了巨大飞跃。特别是随着信息干扰、密码分析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情报领域,使之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凸显出来。

而今,情报战的发展重点已逐渐由以人为主开始转向以先进技术为主:航天飞机自由往返于地球与太空间,侦察卫星技术日益先进,空中、海上的侦察机、侦察船水平日益提高,使现代情报战逐渐摆脱了以间谍战为主的时代而走向了“大情报战”时代。从间谍飞机,到间谍船,再到“间谍卫星时代”等,可谓情报战无处不在。尤其计算机在各领域广泛运用,使得电脑间谍日益成为间谍战队伍中的重要成员,电脑间谍战也成为情报战的重要领域。美国《时代》周刊前不久发出一则惊人而又很平常的消息——美国情报机构启用网络间谍,这无疑为电脑悄然登陆网络情报战作了最好的诠释。

现代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使得信息已由从属地位上升到了重要的主导地位,使夺取信息空间主动权成为信息化战争情报战的“制高点”。当今世界,围绕争夺信息、控制信息、使用信息的情报战已成为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军事斗争的焦点,而情报战已不再是军人的专利,它已经渗透到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同时,电子情报防御,亦即信息安全保密作为电子情报战的重头戏已被推到前台,“频谱”成为信息角逐的主战场,保密伐谋作为超视距、非接触条件下的新对抗,无疑更成为军事斗争决胜的关键。情报战既是一个历史话题,又是一个未来话题。面对现代军事需求,情报战正在进入一个善用谋略的人脑与善于运筹的电脑有机结合的崭新时代。

三、情报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

围绕情报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而展开的情报战,是战争史上最古老的信息对抗形式之一,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其不仅更新了手段,丰富了内涵,丰富了内容,拓展了范围,成为信息战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在信息战争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战场上实施作战,不仅没有使传统的情报战降低地位,相反是其在作战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是因为情报对获取的军事斗争所需要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的结果,是筹划决策和部队出动的重要依据。情报作为信息构成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信息化的战场上,信息成为主导和支配战场的关键要素的情况下,作战决策靠信息,指挥控制依赖信息,精确打击需要信息,而这些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情报的途径获得的。

在信息战条件下,情报战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情报战的发展强化了信息获取能力。情报作战的核心是情报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人类不断增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是实施更大范围的信息对抗、进而实施信息战争的前提条件。

(二)情报战的发展提高了信息处理与控制能力。情报作战所获取和保护的情报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经过选择和加工并具有特定价值的信息,是能够为人们在各种竞争中提供有意帮助的信息。敌对双方情报作战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其信息获取羽凡获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双方信息控制能力。情报作战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信息获取能力的增强,也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信息控制与处理能力。

(三)情报战的发展增强了信息传输与实用能力。寻找一种安全的、有效的传输手段将所获取的情报信息传送到需要者手中,是情报作战中着重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新的信息传输手段一出现,就立刻被用在情报作战中,而许多新的信息传输工具也是为了满足情报作战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总而言之,情报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现阶段及

以后可预见的时间里情报战都将在国家建设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四、情报战在实战中的地位

(一)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在战争开始前和进行当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始终把情报作战放在突出位置,精心策划和组织。当科威特遭入侵后不久,中央情报局便在作战处和情报处分别设立了24小时值班的特别任务小组。能够搜集伊拉克目标或世界各地相关目标的国家情报搜集系统都投入了使用,支援了“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战后,美国战区指挥官、美国陆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指出:“美国和多国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取得的巨大军事胜利和遭受的极小损失,应直接归功于针对于伊拉克人的出色情报工作。”

(二)阿富汗战争

对阿富汗军事行动打击开始后,美国五角大楼官员一再强调作战计划保密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决定,在开始作战阶段,即使是一些例行性的公开信息,也不向公众或媒体透露,以防止被对方利用。有关美军用卫星轨道的所有数据全部加密,甚至还关闭了在互联网上的部分站点,以防止泄露军事行动。在竭力保证己方情报不被对方获取的同时,美国组建太空侦察网,全面搜寻塔利班,并截取电子邮件,截听电话,为实施精确打击提供情报支援。正是美军通过其先进的情报搜集网络,获取大量情报,为阿富汗战争的胜利里下了汗马功劳。

五、网络时代下的情报战

现如今的时代网络已经遍布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为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了情报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而各国都加大了网络上的建设如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军队已开始进行网络战实践,同时网络黑客也被五角大楼列为网络战的主要战士。1995年,一批把握了高技巧的“黑客”和具有广博计算机知识的人被五角大楼组织起来,成立信息战红色小组,美国网络战士初露端倪。1997年6月,美国第一批网络战士参加了国家安全局组织的秘密演习。仅仅几天,黑客就成功闯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以及华盛顿、芝加哥等部分地区的军用计算机网络,且控制了全国的电力网系统。2005年4月,美战略司令部司令卡特赖特公布,美国战略“黑客”部队业已成军。据悉,这支部队具备摧毁敌人网络,进入敌方电脑窃取或假造数据的能力,他们可以释放蠕虫病毒瘫痪敌人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使敌人无法指挥地面部队或发射地对空导弹。同时,该部队还能保护美国军方网络免受攻击。随后,美军各军种也纷纷组建网络部队:陆军建立了电脑应急反应分队;海军在“舰队信息战中心”成立了“海

军电脑应急反应分队”;空军则建立了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第67网络战联队和专门负责实施网络进攻的航空队——第8航空队。为了统一规划网络战,2007年9月18日,美国空军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成立临时网络战司令部,为2009年10月网络战司令部全面正式运营做预备。网络战司令部最终将与空军作战司令部、空军航天司令部平起平坐,由一名四星上将领导。现在美军有大约4万人从事与网络战相关的工作,网络战司令部将领导这支“网军”。

相反,我军在网络方面做的还不够好。我国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可以有计划的组建向美国一样的“网络部队”搜集情报,并在战事实施攻击。要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可以建立民间的网络组织,进行情报的搜集。

[参考文献]

1、 李隆淼.《情报杂志--情报战在信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002年版

2、王正德主编.《信息作战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3、李明之等.《情报战》[M].北京: 1998

4、李振邦等.信息与情报[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第8篇: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方法探析

龚 熹 查雪静

摘 要 2008年公安部党委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建设”, 把“大情报”系统建设摆上了重要位

置。纵观近几年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情况, 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这一核心环节还 缺乏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虽然情报信息不灵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 但情报信息不 精确的问题还程度不同地存在。针对这些问题,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研判方法和觃范有序的运作 流程, 提高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水平。

关键词 情报信息

分析研判

方法

大量信息的产生、交换和利用是现代社会事物运作的基础和标志。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环境背景下, 社会的开放度、透明度不断加大,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信息传播迅速、覆盖

面广, 人、财、物大流动已成为社会常态, 如何提高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引导能力, 主动适

应现代化、动态化、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

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报信息效益的关键环节, 是

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熟练掌握情报信息

分析研判的觃律特点和方式方法, 不断增强分析研判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对各级公安机

关都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专家学者提出对于情报而言1 + 1 > 2, 但必须是两个情报信息要经过分

析研判, 才能达到大于2的功能。笔者立足公安工作实际, 结合当前科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 对如何科学构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体系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含义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全部情报信息工作中的核心环节, 是指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对各 种情报线索、零散脱节信息迚行深度加工整理与关联, 产生一个预测性或判定性结果的过程。其

中, 分析是研判的基础, 研判是分析的升华。随着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深入实施, 分析研判

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民警的一项自觉行动, 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工作的各项

业务领域、各个流程环节。笔者综合分析研判的目标、过程和结果, 认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运用分析研判来获取情报信息。即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迚 行汇聚整合、关联碰撞和分析研究, 以发现获取情报, 是一个通过分析研判寻找目标的过程, 具

体包括挖掘发现战术情报和宏观分析产生战略情报。二是运用分析研判来评估已知情报信息。即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公安厅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对已获取的情报信息迚行分析研判, 辨别其真伪或评估其风险概率, 是一个对已知目标评判修正

的过程, 具体包括对情报线索的真伪断定和风险评估。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循环。 图一

二、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本原则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总的原则是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实事求是为根本, 深入应用严 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的数学分析方法, 实现从觃律性分析研判向行动性预警研判和趋势性预测研

判的根本转变。具体要做到以下四个统一: (一) 坚持科学客观与主观理性相统一

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 综合运用逻辑学、社会学、犯罪学、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原理, 对掌 握的各类动态线索和基础资料客观分析、溯本求源, 不因外部压力而主观臆断; 同时, 充分考虑

时势大局、经济环境、社会风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做到主观与客观的有效结合。

(二) 坚持定量分析研判与定性分析研判相统一

要在对情报信息属性特征、发展变化觃律等迚行定性定质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基础资源和相 关数学模型, 迚一步细化分析各类指标及其数值, 使定性更加科学、具体、准确, 避免出现 “可能、不排除”等模棱两可的结论, 做到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

(三) 坚持静态分析研判与动态分析研判相统一

情报信息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不断变化发展, 它不会因为正在被分析研判而静止, 因此既要 用静态的眼光来分析研究情报信息, 又要密切关注情报信息的实时变化情况, 用发展的思维跟迚

研究运动中的情报信息, 做到动与静的有效结合。

(四) 坚持人工分析研判与计算机分析研判相统一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科学分类管理、深度挖掘应用海量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计算 机永进不能替代人脑, 仅仅依靠计算机管理是进进不够的, 必须要健全完善人工研判干预机制, 充分发挥研判主体的经验和智慧, 做到人与机的有效结合。

三、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流程和方法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最终目的是提示目标行为的动向和客观事实的发展趋势。其流程和方法 两者相互交织, 密不可分。缺少方法的流程, 显得空洞乏物; 缺少流程的方法, 则显得杂乱无 序。对此, 笔者将情报信息分析的流程和方法迚行了有效融合。

(一) 通过分析研判获取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研判获取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迚行汇聚整 合后, 围绕人员、物品、事端、形势等主线迚行深入关联碰撞和分析研究, 以发现获取情报 信息。

11分析研判的操作流程。具体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选择关注目标, 同时最 大限度地收集掌握相关信息; 第二步是建立分析模型, 密切关注发展变化; 第三步是发现异常情

况, 即得到相关情报信息。 图二

21分析研判的具体内容。综合分析研判的对象和结果, 可以分为发现战术情报和发现战略 情报。

第一, 关联挖掘发现战术情报, 是指通过建立相应的实战应用模型, 幵借助现代计算机技 术, 实现在某一类人员出现时或某一类案事件发生前, 能够自动预警提示, 防范于未然。按照结

果的精确程度, 可以分为点对点信息数据碰撞产生、多类信息数据关联产生、海量信息数据深度

挖掘产生等三类。第一步, 明确关注目标, 根据实战工作需求, 选择需要重点关注的高危人员、

物品、车辆、网媒舆情等作为研究目标, 最大限度地捕捉与其相关信息, 满足下步研判需要; 第

二步, 建立实战应用模型, 针对不同苗头事端、远法犯罪活动发生发展的觃律特点, 结合侦查工

作实际, 分门别类地总结建立分析研判方法模型, 实时与关注目标的活动变化迚行关联对照; 第

三步, 发现异常情况对被关注对象迚行跟踪锁定, 一旦出现与实战应用模型设定指标相近吻合的

情形, 立即预警提示; 第四步, 开展二次研判, 针对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情报线索大多宏观抽

象, 精确性不够, 需要迚行二次研判的实际, 对异常情况迚一步解码甄别, 以增强情报信息的准 确性。

第二, 宏观分析产生战略情报, 是指对一段时期、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总体形势和突出问 题迚行总体评估, 分析其觃律特点, 判断预测下阶段社会稳定整体态势、重点问题发展趋势或重

要方面的活动动向。对形势的分析研判, 分析其觃律特点不是最终目标, 预测下步走势才是核心

内容。第一步, 综合各方情况, 迚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统计; 第二步, 按照不同分类的标准, 迚

行细致、深入的归类统计; 第三步, 仔细对照预先设定参数或前一阶段此类情况, 逐一迚行比较

分析; 第四步,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形势特点作出相应的趋势预测。工作中, 还可

以在110警情、案事件等信息系统中设定相应的指标参数, 实时迚行预警提示和图形画展示。

(二) 通过分析研判评估已知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研判评估已知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大量的信息资源, 对已获取的情

报信息迚行真伪辨别或风险评估。其中真伪辨别是指综合分析情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有

效性, 对情报信息线索直接作出是与不是、正确与错误的唯一判定; 风险评估是指对一些暂时无

法直接断定真伪可能的情报信息, 通过采取评估的方式, 评估其风险概率、发生可能。

11分析研判的操作流程。总的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立足已有情况, 初 步刻画勾勒形象; 第二步是根据实时动态数据, 迚行动态轨迹分析; 第三步是综合各方情况, 开

展深度加工研判, 得出初步结论。 图三

同时, 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把分析研判贯穿于情报信息工作的全过程, 以实 现情报工作的良性循环, 提升研判结果的精确性、预见性。其中, 事前研判主要是指获取一个行

动性线索后, 立即研判核实其真伪性、可信度, 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事中研判主要是指在案事件

发生、发展过程中, 结合新收集的各类情报信息, 以及行动部门依据指令采取措施后的结果反

馈, 再作新一轮的评估、分析, 对其下步发展方向作出更加精确的判定。事后研判主要是指案事

件已经完全处置结束后, 对情报信息的效益以及后期社会稳定影响迚行分析研判。

21分析研判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研判过程中, 主要是围绕情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 的有效性两个方面开展分析研判, 综合得出判定结论。其中来源渠道的分析研判相对简单, 目前

警界常用的做法是按可靠程度, 分为亲身参与、亲眼目睹、直接耳闻、间接听说等四种。下面就

内容指向的分析研判迚行概括描述。

第一, 就单条线索而言, 是指需要对某一单条线索迚行真伪判定、可能与否的概率分析。主 要方法是, 首先将获取到的线索按照人员主体、指向目标、行为动作等组成要素迚行分解, 逐一

迚行分析研判; 与此同时, 收集串幵同类苗头动态, 最后综合各方结果作出判定。而在实际工作

中, 获取的线索很少是要素齐全的, 大部分是零碎片面的。

对于人员明确的线索, 主要是围绕人的基本情况、活动动态, 最大限度地抓捕获取其在日常 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留下的全部痕迹特征。一般分成两步迚行分析研判: 第一步, 基本情况的分析研判, 主要是对其生活情况、家庭组成、人员交往、有无远法犯罪记彔、有无特殊身份、以往言

行动向等一个人的基础的、静态的情况迚行分析研判, 初步勾勒该人的脸谱形象, 有个大致了

解; 第二步, 动态情况的分析研判, 主要是围绕外出住宿、往来行踪、通信交流、资金流向等实

时、动态的情况迚行分析研判, 以发现其轨迹行踪, 达到动态管控、精确预警的目的。

对于人员不明确、只有一个模糊的行动动向的线索, 主要是围绕排查确定犯罪主体、分析涉 案物品、梳理串幵同类苗头事端等开展工作, 相互印证、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第一步, 排查实

施主体, 立足掌握的情报信息, 研究确定此类远法犯罪活动的实施主体, 初步确定重点关注人

员。第二步, 分析涉案物品, 根据物品和人员多是紧密相违的觃律特点, 通过对犯罪活动主体作

案工具、侵害物品或其他随身携带物品的流动轨迹分析研判, 迚而发现人员、案事件的活动轨

迹。第三步, 串幵同类苗头, 全面梳理本地及周边地区一段时间以来此类苗头事端的发生情况, 分析近期此类活动的发展态势, 辅助判断有无发生可能。

对于指向目标明确的线索, 通过围绕目标的特殊属性、防范设施、是否能够引起犯罪主体兴 趣等迚行综合研判, 力争能够发现策划主体, 判断有无被袭击可能。 图四

第二, 就多方情况而言, 是指一段时间, 违续收集到多条类似、相关的情报线索, 力争通过 分析研判, 判定其是否可能发生、评估其发生觃模大小。主要方法是将正在策划预谋阶段的苗头

线索按其属性特征逐一分解后, 与已经发生的类似案事件逐一对比分析, 幵结合人群风险、时间 风险、案事件滚动违锁风险等方面因素, 开展深度分析和综合研判。具体流程是: 第一步, 研判

各条线索中的主体是否同一, 是否属于同一类组织、同一个群体、同一伙人员; 第二步, 研判各

条线索中提及的行动手段、方法是否大体一致; 第三步, 研判各条线索所指向的目标、企图达到

的目的是否一致: 第四步, 根据上述分析研判情况迚行综合判定。

四、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础方法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需要应用的方法涉及方方面面、多种多样。分析研判人员既需要学习掌握 社会学、逻辑学、统计学、心理学、犯罪学、符号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更需要熟悉了解经济

社会发展大局和公安工作主业, 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判断力和丰富的

社会阅历。笔者按照具体的科学方法论, 对常用的方法迚行了一定的归幵。

(一) 常觃分析研判方法

主要是指依靠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方法来开展分析研判工作。

11逻辑推论, 是通过对已知的情报信息中的苗头、迹象、动向等内容迚行分析、推理和预 测, 判断出事件的性质、觃模、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21综合统计, 围绕特定主题, 对某个时期、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情况数据迚行系统、全 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多层次、多方面归纳整理, 寻找发现觃律性、动向性的特征属性, 做出综

合的判断和预测。

31比较联系, 围绕一定目标来源, 将不同渠道、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人员搜集的情 报信息集中起来相互对比, 以判断情报信息的准确程度, 或发现新特点、新动向。

41特征解析, 对情报信息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迚行科学分类, 逐一解码, 通过确定其中 每个环节的属性、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对应关系, 研究其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作 用关系, 以作出科学判断。

(二) 信息技术分析研判方法

以公安信息网络为依托, 以人、案(事) 件、物品、地址、组织、线索等为要素, 全面汇 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分别建立相应的情报信息资源数据库群, 引迚高端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设立相应的实战应用模型, 通过相互的关联碰撞, 挖掘出能够提示犯罪实际运行和变化发展方向

的情报信息, 提升分析研判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11碰撞比对, 将需要关注的人、物、案(事) 件、组织的重要属性特征, 与各类数据库中 的信息资源, 迚行一对

一、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关联碰撞比对, 以满足在逃抓捕、高危预

警、动态掌控等工作需要。

21频率分析, 将需要关注对象的某一具体要素特征发生出现的次数, 迚行多种方式的排序、 筛选分析, 以满足对重点人员、重点方面管控的需要。

31深度挖掘, 通过建立相应的侦查工作模型, 在孤立的、零散的海量信息中围绕犯罪活动 构成要素, 找出表面上看似没有关联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发现异常, 揭示犯罪活动的原因和

条件, 为侦查工作提供依据。

41分词技术, 将非结构化的文本类情报线索按其重要属性特征分解成结构化的数据, 满足 对同一类人员作案、同一特征案件信息自动识别归类, 以及情报线索与海量数据等碰撞比对的 需要。

51多维分析, 通过对各类数据仓库中的基础数据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分析, 实现各类 要素之间的深度关联, 提升准确预测和评估能力, 以满足专题研判或综合研判的需要。

五、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础支撑

(一) 源头支撑

情报信息工作的第一环节在于源头采集, 源头信息的时效快慢、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分析研 判的效益。要大力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 增强从日常工作、社会交往、媒体网络中捕捉信息的

能力和水平, 织密一张覆盖面广、触角点深、传递顺畅的情报信息网络。

(二) 手段支撑

面对日益动态的社会治安和海量的数据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情报信息

工作效能。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积极开发引迚各类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加强对

各类基础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探索建立相应的业务数据模型, 努力提升情报信息工作科技 含量。

(三) 机制支撑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涉及诸多警种和方方面面, 相应机制的保障程度是决定分析研判质量高低

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深入开展情报信息觃范化建设, 建立健全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

的制度体系, 用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机制来觃范和保障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开展。

(四) 主体支撑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一项主客观相结合的工作, 分析研判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直接决

定了情报信息产品的精确性。要加强情报信息专业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学科建

设, 努力培养一批懂业务、高素质、复合型的情报信息专业人才。

第9篇:一月份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一、总体情况

1、社会治安情况。本月治安情况较好,未发生刑事案件;

2、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有个别村不够到位,重视不够,调处不及时。个别村没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例会等制度。

3、存在的问题:综治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落实不够、干部责任心不够、工作措施上的有所欠缺。

二、下一步工作部署

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维稳首位意识;二要进一步强化痕迹管理,要做好调处记录,三要进一步强化履职能力,为打造平安老台做贡献。

“四个到位”工作安排:即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在排查工作中,各调委会要充分调动调解员、信息员、三老志愿者的积极性,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认真自我检查。在调处工作中,各调会委要积极主动,走到农田走到群众家,把目前正处在婚姻、赡养、邻里、田亩等个案矛盾要及快调解成功,对于遗留的群体性案件,要做好疏导工作稳住群众,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或越级上访。

老台乡卫生院 2013年1月28日

二月份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一、总体情况

1、社会治安情况。本月治安情况较好,未发生刑事案件;

2、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有个别村不够到位,重视不够,调处不及时。个别村没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例会等制度。

3、存在的问题:春节期间,做好返乡人员排查、登记。综治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落实不够、干部责任心不够、工作措施上的有所欠缺。

二、下一步工作部署

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维稳首位意识;二要进一步强化痕迹管理,要做好调处记录,三要进一步强化履职能力,为打造平安老台做贡献。

在调处工作中,各调会委要积极主动,走到农田走到群众家,把目前正处在婚姻、赡养、邻里、田亩等个案矛盾要及快调解成功,对于遗留的群体性案件,要做好疏导工作稳住群众,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或越级上访。

老台乡卫生院 2013年2月28日

3月份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一、总体情况

1、社会治安情况。本月治安情况较好,未发生刑事案件;

2、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有个别村不够到位,重视不够,调处不及时。个别村没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例会等制度。

3、存在的问题:综治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落实不够、干部责任心不够、工作措施上的有所欠缺。

二、下一步工作部署

1、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维稳首位意识;

2、要进一步强化痕迹管理,要做好调处记录;

3、要进一步强化履职能力,为打造平安老台做贡献。

4、在排查工作中,各调委会要充分调动调解员、信息员、三老志愿者的积极性,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认真自我检查。

5、在调处工作中,各调会委要积极主动,走到农田走到群众家,把目前正处在婚姻、赡养、邻里、田亩等个案矛盾要及快调解成功,对于遗留的群体性案件,要做好疏导工作稳住群众,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或越级上访。

老台乡卫生院 2013年3月28日

4月份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一、总体情况

1、社会治安情况。本月共发生矛盾纠纷3起,未发生刑事案件;

2、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有个别村不够到位,重视不够,调处不及时。个别村没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例会等制度。

3、存在的问题:综治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落实不够、干部责任心不够、工作措施上的有所欠缺。

二、下一步工作部署

全院社会稳定工作需要做进一步强调和部署:一是关于矛盾纠纷的调处,要注意调解的时效性和程序性。调解矛盾纠纷村治保治任是天职,更是责任,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予以调处,在程序上要按一事一档的要求进行操作;二是就全乡当前的矛盾纠纷情况作分析和点评。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一作分析,并提出具体调处方案和预案,对可能引发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散会时。

老台乡卫生院 2013年4月28日

5月份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一、总体情况

1、社会治安情况。本月共发生矛盾纠纷10起,未发生刑事案件;

2、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有个别村不够到位,重视不够,调处不及时。个别村没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例会等制度。

3、存在的问题:综治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落实不够、干部责任心不够、工作措施上的有所欠缺。

二、下一步工作部署

全院社会稳定工作需要做进一步强调和部署:一是关于矛盾纠纷的调处,要注意调解的时效性和程序性。调解矛盾纠纷村治保治任是天职,更是责任,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予以调处,在程序上要按一事一档的要求进行操作;二是就全乡当前的矛盾纠纷情况作分析和点评。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一作分析,并提出具体调处方案和预案,对可能引发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老台乡卫生院 2013年5月28日

6月份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一、总体情况

1、社会治安情况。本月治安情况较好,未发生刑事案件;

2、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有个别村不够到位,重视不够,调处不及时。个别村没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例会等制度。

3、存在的问题:综治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落实不够、干部责任心不够、工作措施上的有所欠缺。

二、下一步工作部署

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维稳首位意识;二要进一步强化痕迹管理,要做好调处记录,三要进一步强化履职能力,为打造平安老台做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十八大。

“四个到位”工作安排:即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在排查工作中,各调委会要充分调动调解员、信息员、三老志愿者的积极性,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认真自我检查。在调处工作中,各调会委要积极主动,走到农田走到群众家,把目前正处在婚姻、赡养、邻里、田亩等个案矛盾要及快调解成功,对于遗留的群体性案件,要做好疏导工作稳住群众,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或越级上访。

老台乡卫生院 2013年6月28日

7月份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一、总体情况

1、社会治安情况。本月治安情况较好,未发生刑事案件;

2、综治工作开展情况。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有个别村不够到位,重视不够,调处不及时。个别村没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例会等制度。

3、存在的问题:综治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落实不够、干部责任心不够、工作措施上的有所欠缺。

二、下一步工作部署

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维稳首位意识;二要进一步强化痕迹管理,要做好调处记录,三要进一步强化履职能力,为打造平安老台做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十八大。

“四个到位”工作安排:即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在排查工作中,各调委会要充分调动调解员、信息员、三老志愿者的积极性,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认真自我检查。在调处工作中,各调会委要积极主动,走到农田走到群众家,把目前正处在婚姻、赡养、邻里、田亩等个案矛盾要及快调解成功,对于遗留的群体性案件,要做好疏导工作稳住群众,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或越级上访。

老台乡卫生院 2013年7月28日

上一篇:全球物流运作模式下一篇:施工机械进场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