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23-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东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国家级培训在东北师大

[背景]东北师范大学近年来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他们曾对6省(市)中学教师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了解教师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大规模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为课程改革获得第一手资料;受教育部的委托,对全国11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进行评审、筛选,并在全国52个实验区开展继续教育的研究;在此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东北师范大学多项评估指标成绩优秀。为给今后的培训提供借鉴,本刊特刊发东北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一些具体做法。

教学方案

我校在基本遵循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教学方案的基础上,除了将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和课题研究的比例安排为4:3:3外,还充分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和培训目标。例如,中文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课程的设计注意提供广阔的中国文化视野和中国教育的背景,提供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尤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联系,课程设计体现全新知识的建构,注意提供文理学科间的渗透和互补类的综合性课程,加强语文学科的知识量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注意增强语文学科知识的信息密度,同时又把视点聚焦到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上。

在数学学科教学方案的研制上,充分发挥高师院校的学术专长,对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理论支持。注意以数学的高观点理论指导基础教育教学,使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融会贯通,互补互促。比如数学系设计的“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系列课程”,即《高观点下的分析学》、《高观点下的代数学》、《高观点下的几何学》等就是如此,以高等数学思想揭示初等数学问题,使学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经过两期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结合中小学教育实际精心研制的教学方案,是可行的,学员对此很满意。

培训模式和方法

为了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分散研修为主。集中学习则采取专题或系列讲座等授课方式,或组织专题研讨班、论文答辩,开展教育实地考察(境内外)等形式。根据学员的不同状况,我校各院系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各有收获。

在培训方式上,从激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员的主体学习意识出发,我们主要尝试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引导式培训,即教师主要发挥咨询、指导作用,引导学员利用图书资料和电子信息库去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例如,在中文班的电脑写作课教学时,教师鼓励学员进行经验的自我反思、升华和知识的自我更新与重构,学员感到收获很大。二是本体式培训,即挖掘学员自身资源,组织学员开展学科论坛、周末论坛、学员报告会、研讨座谈会等,让学员互学互教,互相获取营养,互相受到感悟,使全体学员都得到提高。三是互补式培训,主要是组织学员与我校的学生、教师和来校考察的教师进行交流座谈,互相补充提高。如化学班与本科生开展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政治班开展的“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讨论活动,等等。有的院系组织本科生给学员讲课,学员讲评;有的院系还组织学员给本科生讲课,然后进行评价。这些活动,使本科生和学员都有很大收获。四是分合式培训,即把一个班学员按学力水平先分后合进行培训。如政治班的计算机课,按程度先分初、高级两班培训,初级班强化業余辅导,在中期再合二为一。数学班在培训前期按初中和高中分别组织交流,初中班逐步补偿高中知识,最后,合二为一,组织“数学论坛”,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培训手段上,我们从实效性出发,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让教师和学员动手制作和演示课件。同时,各培训院系都尽早地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努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生命科学学院还创建了“基于网络自主性学习”的培训模式,即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生物学》为主,教师个别辅导,课堂进行广泛交流的新的教学形式。具体做法是:主讲教师首先将专题的题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习指要、参考资料(包括期刊、书籍、网址、教材)发布到自己建立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培训网上,学员通过访问该网站,确定1~2个专题,在专题主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专题研究报告。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得到学员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学员们经过自学,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形成专题报告,并制成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向全体学员报告,从而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学员不仅增加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如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同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处理等,都提高了学员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学员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获取想要得到的各种信息。

立题与跟踪指导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除3个月的集中培训外,还将进行约8~9个月的分散学习,即到所在工作岗位,开展教育科研,完成立项课题,同时结合课题自学理论并进行教育实践。根据我校的管理细则和指导教师职责,学员在集中培训期间,教师向全体学员公布精心设计的可选研究课题目录,供学员选择,尽早完成开题工作。导师根据学员个人情况拟定研修计划,明确指导方案和课题要求。

学员在高校时,我们向学员所在省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寄回我校印制的信函,通报该学员集中期间的学习内容和情况,提出学校的要求。分散学习期间,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主实践,教学相长,交流互动。

我们采取三种方式进行跟踪指导:一是明确规定学员在分散期间每季度向我校汇报一次课题进展情况,并征询导师意见。因此,从学员离开我校后,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的联系络绎不绝,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对于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指导教师都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其他问题,如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一中的一位学员来信索取有关体制改革的材料,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第四中学一位学员需要教学软件,班主任老师都及时满足要求,将有关材料寄给他们。二是设计跟踪指导调查表,内容包括课题进度、完成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对这个调查表学员很重视,例如物理系在离校时每人一份(共72人),现已收回68份,过5个月后,又向学员发了第二批表,然后收回。通过调查表了解学员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学员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三是安排指导教师到学员所在地走访,到目前为止,9个承担培训任务的院系,都已派人下去跟踪指导,并且都是院系一把手亲自带队下去,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与学员见面,了解学员的论文进展情况、工作状况、对所在学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与学员所在校的领导、教育厅师范处领导沟通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大有益处。

总结与评估

在整个培训期间,我们坚持每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每月一次调查问卷,每课组织学员评议,巡视员随堂听课,经常走访学员,使负责培训人员能够与学员沟通,随时掌握和把握学员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管理工作。通过总结、评估以及跟踪调查,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已经显现出良好的效果,学员在基础教育第一线起到骨干和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张贵新

第2篇:东北师大培训心得

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心得

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队伍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秦皇岛市教育局依托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开展我市10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高级研修班。我有幸成为105名中学教师中的一员,在东北师范大学接受了为期7天(10月10-16日)的集中培训,感到收益良多,并深受启发。

此次培训团队阵容强大,刘茂森、黄宝国、钟绍春、张玉民等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专家为我们做了关于教学智慧与智慧教学、名师成长规律、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讲座。东北师大附中的郝淑霞做了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的讲座。还聆听了东北师王丹老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网络教研的讲座。此外还有哈尔滨香槟小学的简晓东、赵秀君两位一线教师及原校长孙唯为我们介绍她们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经验。

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关注教师、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尤其是刘茂森和郝淑霞两位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茂森: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技术研究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近80的刘教授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刘教授的讲座让我及在座的各位都欣赏到了“智慧教学进行中的教学智慧”,同时还领略到的刘教授大师级的严谨的教学风格及将知识烂熟于心而又游刃有余的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风采。

《教学智慧与智慧教学的内修与外练》是刘教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后的完美结合,其“在科学化教学的内修与外练的结合中提高教学智慧与智慧教学水平,在素质化教学的内修与外练的结合中提高教学智慧与智慧教学水平,在现代化教学的内修与外练的结合中提高教学智慧与智慧教学水平”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拔高与提升,刘教授对“概括”与“分化”的形象解释,每讲一个观点用一个事例、一个笑点来强化,其间蕴含的教学智慧,不用说,我想对于在座每个学员来说这个“你懂得”!

“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关注知识点了么?知识逻辑是否严谨?知识结构是否完整?”

“教学设计适不适合学生?适不适合教学内容?适不适合教师自我?”

“利用了学生身上那些资源?提出了哪些问题?设计了哪些活动?活动有意义?” “学生课堂中的闪光点捕捉到了吗?课堂有生成吗?”

“关怀学生了么?发现学生学会了么?知识有没有被学生内化巩固?是高估了学生还是低估了学生?”

郝淑霞老师用一连串的问号质考着我们人,让我们对教学反思的内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郝淑霞老师东北师大附中首席教师,吉林省学科带头人。郝老师用生动详实的教学事例诠释了“教师为什么反思”“教师反思什么”“教师怎么反思”三个问题。她让我真正感受到名师的风采。她教会我们如何反思,如何成长。

我们经常听老师们反思抱怨“这题讲了100遍、做了100遍,可学生还不会做”,是啊老师反思的只是自己怎么做的、怎么教的,而没有反思学生是怎么做的,学生存在什么问题,知识内化能力如何。这就不是真正的反思。

郝老师引用了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同时还将老师与医生做对比:老师的经验和医生的经验不被等同,人们常认同老医生而不认同老教师,但教师有了反思之后则不同,经过反思可以对学生人生更有意义的指导,能更好地守住自己的“阵地”,反思是为了自己!

郝老师还介绍了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可以将它理解为它是一个人的最大潜力。找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通过成人帮助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得以最充分的发展。这也同样可以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郝老师用她对儿子的成长教育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有太多的艺术性,作为母亲作为一个教师母亲,更应反思自己,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与孩子一同成长。

培训时间是短暂的,收获却是巨大的,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一生的,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长远的……

第3篇:东北师大培训心得

做一名有自己教育思想教师

——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心得 卢虹霖

盼望着!盼望着!经过了一年的期待和近一个月的准备,我们终于在酷暑七月,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经过20多小时的长途旅行,如期到达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东北人的憨厚和朴实,教育专家们的博学和睿智。东北师大扎实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学习氛围。为期七天的培训,我们共听取了10场专家讲座,分别是:孙立权老师的《如何成为优秀的中学教师》、王海英教授的《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郝淑霞老师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桓旭老师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郑燕林教授的《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黄宝国教授的《做一名有自己教育思想教师——差点教育理念生产与发展》、吴寿东教授的《以案说法——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与纠纷处理》、贺庆国老师的《哲学与智慧人生》、王凌浩教授《蔡元培教育思想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和王小英教授的《快乐人生,从“心”开始》。孙立权老师睿智儒雅王海英教授的从容感性;桓旭老师的洒脱稳健贺庆国老师的亲切随和黄宝国老师的幽默风趣。专家教授们的授课风格各不相同,但无一不展示着学者的大家风范,从不同的侧面给我们讲述着哲学、人生和教育。不仅使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做一名有自己教育思想的教师。

在学习中,我在每一位专家的开场白里都聆听到了两个字“分享”。当第一次听到时,让我倍感亲切,专家教授们如此谦虚,他们不是来给我们做报告,更不是来给我们做讲座,而是和我们平等相待,让我们和他一起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们的成长路程。难道说我们还有理由不认真聆听吗?但是当我听到最后,发现每一位专家教授都用到这个词时,我又感到这更像是一个谦虚用词,或是地域用词,象“那嘎达、俺囤、死磕等”即使这样我也想借过来以用,在一堂课的引课中,也出现“分享”二字,我的学生是否也会有我第一次听到时的感觉呢!而去认真的学习本节课呢。

让我倍感亲切的第二个细节就是,给我们讲课的十位专家教授中,其中五为都来自教学一线,或是曾经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他们用自己的教学生活实例,给我们诠释着他们的教学思想,让我们感到专家教授们讲的不就是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故事吗,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如:贺庆国老师的第一次初三毕业班的经历,班里最差的学生在中考考场里第一个交卷出场的场景。黄宝国老师如今夸耀的学生,也曾是班上最差、最闹心的学生,后来却成了一名顶级的厨师。如果用争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那么黄老师今天的厨师学生比黄老师挣的钱还要多。孙立权老师展示的20年前的一堂优质课片段,让我感到专家们的日常生活原来是和我们一样一样的,他们也是天天在上课、在批改作业、也在做班主任。整日接触的学生也是参差不齐。

但是,专家教授们又有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更注重学习,更注重读书,更注重反思,因此,他们能分辨什么是流行的,什么是传统的,他们敢于提出质疑,批判的吸收,升华出自己的教育思想。贺庆国老师提出多读书时倡导“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低也要买书,家里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黄宝国老师本人更是读书的践行者,他坚持每天起早先读书,到全国各地讲学的路上也在读书,他的教育思想——差点教育,就萌生在他讲学的路上,偶然间翻看的一本书《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为了宣传差点教育,更为了差点教育思想能够深入人心,黄老师毅然辞掉副处级领导的职务,到学校做一名普通的老师,这种做法在当今社会又需要怎样的一种勇气。

最后,让我用贺庆国老师的话来结束吧,贺老师说“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视野可以到达,视野不能到达的地方,思想可以到达”让我们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做一个有自己教育思想的教师吧!

卢虹霖 2018.8

第4篇:东北师大培训心得——张天佑

不忘初心,如何做一个有担当,幸福的教育人

东北师大毕业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嘉峪关市第二中学

张天佑

本人有幸于今年暑假被派往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毕业班教师的培训,在为期6天的培训活动中,培训学院一共安排了10场专题报告,通过10场专题报告使我领略了东师的风采,感受到了专家们的博学和睿智,感受到了北国春城浓浓的教育气息,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转变,下面我谈谈这几天的培训体会:

一、教师的初心是什么?

当初我们选择做教师,我们是喜欢孩子呢?还是喜欢教书?当你带出一届毕业的学生时,学生是一步三回头呢,还是离你扬长而去呢?你是否希望你的学生作你的女婿吗?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长春第八中学张辉校长给我们提了这样一系列问题。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觉得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差生,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这就是一个好老师,很少深入去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通过听了东北师大各位专家精彩且有深度的报告,使我明白教师的意义在于影响人,引领人,而不是给他教会了多少知识。要使学生感受到他所受的教育不仅仅使他获得一份好的职业更应该使他能够在一生乐观,幸福的生活。教师的教学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生活是一种快乐,工作是一种快乐。就像美国2015国家教师获得者莎娜.皮普斯所讲“教师的意义就是让孩子知道还可以有另一种生活,教师是在贩卖希望,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美好,进而更加认真的生活,更加努力地追逐梦想”。教育需要的是一种情怀,我们普通教师,可能成不了教育家,但是我们不能失去做教育家的情怀,就像黄保国专家寄语的:只要我们行走在教育家的路上,起步就与世界同步。

二、如何做一个有情怀,幸福的教育人。

随着新高考改革推进,教师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有没有学生选你,教师面临着双重挑战。通过专家的培训,使我明白,做教师,“拼名气,拼成绩”已经无法让学生认可,教育关注的已经不是知识,而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情怀和品质。通过听专家的成长历程,几乎每个培训专家都在呼吁我们广大教师,要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就象习总书记要求的中国教育需要中国教师的思想引领。教师的思想从哪儿来?专家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从书中来,给我的启示就是:好学生,都是读出来的,好老师的思想和境界从哪儿来?也是读出来的!阅读是有境界的:

第一个境界,楼外楼的境界,浅层次的阅读,满足最基本的感官需求。

第二个境界:山外山的境界,有了山外山,许多人开始寻找天外天,这个时候山还是那座山,天还是那个天,但是到了这个层次,要用一种哲学的眼光去看待。

第三个境界,就是人外人的境界,一个有阅读感觉的人,就要进入到有思想,有阅历,有深度思考的阅读。

第四个境界,就是圣外圣的境界,因为阅读而思考,因为思考而行动,因为行动而创造,因为创造而永恒,读书要走向诗和远方。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东北师大培训学习的点滴体会。非常感谢上级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习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我深知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最后,想引用一位前辈说过的话来作为结束语:

“人,不能个个都大福大贵,老师,也不能人人都大名大利,但却能个个活得有品位,人人教的有诗意。”但愿我们的教育教学每时每刻都洋溢着生命的自由畅想!

第5篇: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听《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有感

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到华师大培训,聆听了多个专家学者教育理念,令人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教授的《后“茶馆式”教学—— 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的讲座,提出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对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茶馆式教学仅有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学”,即有意义接受性学习,让学生获得间接知识。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以“做中学”方式进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 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从“读读”开始,到“读、议、练、讲、听、做”等多种方法选择。茶馆式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的用时规定,而且,学生先学都从“读读”开始,教学的顺序都是“读、议、练、讲”。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必然会因学科、学段、课型不同而陷入困境。 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手段的创设,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教师的讲堂”,教学手段变化一般都在讲台之上。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创设,既有讲台之上,又有讲台之下。 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批判“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做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学习过程成为纯粹被动接受、记忆过程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背诵,单调枯燥,我让学生每人背一句,碰到同学不会,学生之间灵活利用手势、表情互相提示,对于这种协助,我也不横加干涉。这样既提高学生兴趣,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互助、协调品质。

然后,为学生提供开放型探索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思维现实和发展潜能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再创造”活动。从而让“不同的人在识字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识字,让学生上台书写、注音、组词,并且领读,讲解字义,可以用近义词、反义词,闽南语、动作解释,学生之间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在遇到比较难以记住的生字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寻找不同的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后“茶馆式”教学指出: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过去,强调教师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两者是有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前者强调学科本位、教师本位,后者强调学生本位。“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多元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作文,我拓展学生思维,营造情境,让学生说、写、讨论、交流、修改、展示。我准备把学校教学楼后空地做为学生实践观察基地,让学生自己种地、育苗、培育、收获,同时观察、记录,丰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情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不能盲目照搬,它需要教师的高度投入、潜心深入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应一切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顺乎学情,顺乎自然,讲究实效,灵活运用。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进时,既要关注上课四十分钟,更要系统地关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对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正如后“茶馆式”教学的界定:“遵循学生认知(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

参考文献: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

《后“茶馆式”教学—— 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

第6篇: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西乡凤岗小学 张丽娟

3月10日,感谢西乡街道办和北京师范大学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西乡街道小学语文老师赴北师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总的来说,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七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后,首先给我们做讲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勇博士。他给学员作了题为《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思考》的讲座。他从现代文化的价值与特殊意义谈起,重点阐述了五四新文学、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品格、五四新文学的背景与文化发展等三个问题,还讲述了五四新文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课堂上,刘博士结合现、当代文学发展情况,旁征博引,字字珠玑,不时抛出问题引发学员思考。学员们认真聆听,踊跃发言,争取每一个与教授现场互动的机会,而刘博士的博学与睿智,更是让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宋振韶教授的题为《如何做一名高效能教师》的专题报告上,重点讲了高效能教师的七个习惯,特别是在积极主动这个习惯方面阐述得尤其详细,在如何让孩子们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方面,给学员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心窗。

郑日昌教授《压力与情绪管理》的专题讲座特别有趣。他那抛砖引玉式、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讲课风格让人受益非浅,回味无穷!在笑声中,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工作的幸福和快乐。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次培训活动,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从哪儿来》的专题讲座。钱教授从有效课堂的概念出发,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各方面的知识,依次从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实施、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他指出只有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经过教材、学生、方法等十个角度的精心备课,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觉特点来组织课堂,最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演讲中,钱教授亲切幽默的语言、出神入化的演示,恰到好处的互动等已然成为有效教学最生动的示范。听了他的报告,我的体会到了:教师首先应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高效的课堂需要激情。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好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感染力,再好的内容也难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讲课缺乏激情,又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比较之下,学生的学习不投入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较为浅显。这就是教师不同的情感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个富有激情,满腔热血;一个平平实实,热情一般。同一堂课效果会截然不同。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这更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课堂上只有教师有了激情,学生才会有活力,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教学。所以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投入到师生交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热情来确保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确保有效课堂的一大途径。再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教学过程并非是教师讲学生听,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的课堂结构很不合理,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境地,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我们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组织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能形成能力。如果我们上课时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那么,学生在这合理的课堂结构中也会变得生气勃勃,学生的智能也在“活”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

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灵活选择,诸如听录音、做游戏、演讲、表演、讨论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师生互动可以用对话形式,问答形式。实践证明了,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尽量通过以上途径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喜悦,他们的情绪才会高昂,课堂才会有不息的激情之火,学生也才会在激情的驱动下去掌握知识。只有设计好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帮助识记,通过情景帮助理解,通过竞技强化巩固知识,我们才能真正激活课堂。只有通过我们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我们才会真的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所期待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果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学习能使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认清形势,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去思考,研究自己的工作。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7篇: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三水实验中学 胡知华

很荣幸参加了北师大三水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非常感谢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习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是对我灵魂的一次洗礼,是我教师生涯中很重要很及时的加油。与名师、专家面对面,聆听他们的教诲,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在与名师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中,我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我聆听了许多做人成事的道理,我实实在在感到自己的浅薄,我重新看待我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 乐观对待教育事业

郑日昌教授《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的专题讲座,真是心生感慨,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每天从事的是紧张而冗杂的教育工作,背负的是无限沉重的责任,有时简直快喘不过气了。教育是激情与智慧并重的事业,我们必须时刻永葆激情,每天以无比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咀嚼幸福,体会快乐。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第一,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感情角度去求得心理平衡。第二,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解放出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二.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其中吴昌顺教授的话,依然在我耳畔回响:“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近几年来,电视,报纸不断报导学校,老师的教学事故。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有他们身上的原因,作为管理者也有原因,归根结底:粗暴的管理,对于管理的方法过于单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果出了这样的教学事故。恐怕真要永远休息了。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 三.重视教学艺术

鲍传友教授在上课中特别提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的火爆。他说,于丹教授本身也是一般,但能用非常艺术又生活话的手法,将论语呈现出来,这就是她成功之处。另外,吴昌顺教授讲课,抑扬顿挫,又像相声,又像快板,简直是一种享受。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表达观点,活泼如孩童;而且不乏中学教师的严谨认真:大量的摄影资料和精美丰富的PPT文件让我们感叹教授对事业的严谨和对生活的认真,为每一次讲座精心准备、呕心沥血可见一斑;最可贵的是,吴教授不仅如所有大学教授一样对学术研究深刻而独到,而且还像中小学教师那般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每一位倾听着眼神交流、表情会意、俯身对话„„如果我们的数学课也能这样,那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自然就高了,当然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要求我们多学习,多看书,多积累。像刘浩民教授的课题“数学与现代社会”就告诉我们,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也可以很有趣。

四、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没有把握数学核心概念,有效改进课堂教学

章建跃就提出 “立意不高是普遍问题。许多教师的”匠气太浓,课堂上题型,技巧太多,弥漫着功利,缺少思想,精神的追求,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容易进入“题海战术’。而思想基本都可回归到概念。平常教学要重视这些。

2、教--研分离。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 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五、要学会欣赏与宽容。

一是要学会欣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未必。如果学生老是遭受打击,久之就失去了兴趣与热情,相反,如果,你能发现错误解法中的闪光点,学生看到了希望,会投之更多的热情,之至成功,这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把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折翅的天使”。正如陶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我们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二是要学会宽容。教授指出,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莎士比亚说过,假如他没有一种德行,就假装他有吧!”教育就是有时要昧着良心说好话,把花环带在学生头上。每一位教师都要怀着善心,不以惩罚为目的。应当允许所有的孩子偷偷地改正自己独自一个人犯的错误。用宽容的方法。比任何东西都有力量。

六、多读些杂书

某个教授曾说过“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就包括中国,存在师范院校,绝大多数的国家,老师来源于综合性大学”。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时常在思考,教育家和教书匠根本区别在何处?善至燕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在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关键在于是否做到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生命不止,学习不息。除了参加培训,互相听课等学习形式外,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1)多各类杂书。老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已,让自已的知识不断更新,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从哪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了,中外名著、天文地理、百科全书都应该涉猎,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底气十足,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2)应该读教育教学专著。读陶行知,读杜威,读苏霍姆林斯基,与大师进行对话,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3)读教育教学杂志。除了与教育大师对话外,我们还应该多读教育教学杂志,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站在在理论的前沿,把握教改的脉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更为系统。本次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次此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

上一篇: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下一篇:教育工作讲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