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共8篇)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 篇1

2.土壤肥力 是土壤为植物的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3.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自然均质体。4.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构成,是矿物天然集合体。

5..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种种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的过程。

6.土壤质地: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土壤质地(Soil texture)。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7.同晶代换 :原来晶格中的中心原子被其大小相近且电性符号相同的而原子价较低的原子所代换。

8.矿化作用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9.腐殖化作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合成暗色的含N高分子化合物(腐殖质),是一种自然的形成物。

10.硝化作用:氨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为硝酸。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311.容重

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体(含粒间孔隙)的重量。(g/cm)

12.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13.土壤田间持水量:是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它是反映土壤保水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14.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15.土壤污染:当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此时才能被称为污染。

16.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毁失,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质量下降。)

17.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18.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19.土壤活性酸、是自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直接反应出来的酸度。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溶液为中性(pH = 7)时,每千克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cmol(+)kg-1)21.spac: 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SPAC)的概念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系,被根系吸收,通过细胞传输,进入植物茎,由植物木质部分到达叶片,再由叶片气孔扩散到静空气层,最后参于大气的湍流变换,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互相反馈的连续系统,即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简称SPAC)。

1.影响岩石矿物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是什么?一方面决定于矿物、岩石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结构(2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外界环境条件。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3分。)2.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一.坚持两个原则:平衡原则,经济原则 二.1.合理耕作制度(退化或熟化)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并维持较高的水平。

2、施用有机肥 主要的有机肥源包括:绿肥、粪肥、厩肥、堆肥、沤肥、饼肥、蚕沙、鱼肥、河泥、塘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3.种植绿肥 田菁 紫云英 紫花苜蓿等 休闲绿肥、套作绿肥 养用结合:因地制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养用结合4.秸秆还田 要注意秸秆的C/N比、破碎度、埋压深度以及土壤墒情、播种期远近、化肥施用量等

3.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碳素营养:碳素循环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土壤每年释放的CO2达1.35×1011吨,相当于陆地植物的需要量 氮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氮素占全氮的90-98% 磷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磷素占全磷的20-50% 其他营养:K、Na、Ca、Mg、S、Fe、Si等营养元素。

(二)改善土壤肥力特性

1、物理性质:①促进良好结构体形成;②降低土壤粘性,改善土壤耕性;③降低土壤砂性,提高保蓄性;④促进土壤升温。

2、化学性质:①影响土壤的表面性质;②影响土壤的电荷性质,③影响土壤保肥性;④影响土壤的络合性质;⑤影响土壤缓冲性

3、生理性质:①影响根系的生长;②影响植物的抗旱性 ③影响植物的物质合成与运输;④药用作用。

4.为什么说粒状——团粒状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团粒结构是疏松的小土团,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4分)

改善土壤结构性的途径主要有:1)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通过耕作创造适宜的水稳性团粒和非水稳性团粒,非水稳性团粒不断破坏,不断创造,能维持适宜的数量。施用有机物料能够为团粒结构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1.5分)。2)注意灌水方法,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的闭蓄空气破坏团粒,防止灌溉水对土壤团粒的冲击(1.5分)3)种植绿肥牧草,实行合理轮作(1.5分)。4)施用石灰、石膏或其他土壤结构改良剂(1.5分)。5.土壤水分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重量百分数(水w %)(1分)、容积百分数(水v%)(1分)、水层厚度(水mm)(1分)、水贮量(方/亩)(1分)、相对含水量(1分)。***6.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目前尚无法从理论上推导出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水吸力或基质势之间小关系,只能用实验方法获得水分特征曲线。

7.土壤水分平衡简化式为W=P+I-ET-D,说明各参数的物理意义。W土壤水分变化值(1分),P降水量(1分),I灌溉水量(1分),ET蒸散量(1分),D下渗水(1分)。

8.土壤中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土壤质地(1分)土壤质地愈粘,土壤的交换量也就愈大,腐殖质含量越高,(2分)阳离子交换量越大。无机胶体种类,(1分)土壤的酸碱性。(1分)

9.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质地 质地越粘重,含粘粒越多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也越大(2分)。(2)有机质 OM %  CEC(1分)(3)胶体的性质及构造,蒙脱石 > 高岭石(1分)(4)pH值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pH的升高,土壤的可变电荷增加,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也增加。(1分)

10.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实际意义。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锰、铁、铝、硅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对多种微量重金属离子起富集作用,其中以氧化锰和氧化铁的作用更为明显。(2分)

由于专性吸附对微量金属离子具有富集作用的特性,因此,正日益成为地球化学领域或地球化学探矿等学科的重要内容。(2分)

专性吸附在调控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试验表明,在被铅污染的土壤中加入氧化锰,可以抑制植物对铅的吸收,(2分)

土壤是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汇,对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并对这些金属离子从土壤溶液向植物体内迁移和累积起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专性吸附作用也给土壤带来了潜在的污染危险。(4分)

11.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土壤的改良和治理方法是什么?开沟排水(2分);多种经营(1分);合理施肥(1分);耐渍品种(1分)。12.土壤质量的主要内容 土壤的主要功能包括三方面:一是生产力,即土壤的植物和动生物持续生产能力(2分);二是环境质量,即土壤降低环境污染物和病菌损害,调节新鲜空气和水质量的能力(2分);三是动物和人类健康,即土壤质量影响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能力(1分)。论述题

***1.说明我国土壤退化的分类。土壤侵蚀:水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2分)土壤沙化:悬移风蚀、推移风蚀(2分)土壤盐渍化: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碱化(2分)土壤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有机物污染、化学品污染、放射形污染(2分)土壤性质恶化:土壤板结、土壤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土壤酸化、土壤养分亏缺、耕地非农业占用(2分)

***2.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并说明调节土壤有机质的途径。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1.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2分)2.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如DDT易溶于HA;(2分)3.全球C平衡的重要C库(含C平均为58%)。(2分)提高有机质的途径: 1.大量施用有机肥;(2分)2.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沃土计划)(2分)(1)直接还田 :秸秆直接还田时注意配施速效性化学氮肥。(2)过腹还田 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

3.水、气、热调节可从哪几方面考虑?土壤水的调控措施 主要包括土壤水的保蓄和调节。

1、耕作措施

秋耕

中耕 镇压等(1分)

2、地面覆盖

薄膜覆盖

秸秆覆盖(1分)

3、灌溉措施 喷灌、滴灌、渗灌(1分)

4、生物节水(1分)

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1、调节土壤水分含量(1分)

2、改良土壤结构(1分)

3、通过各种耕作手段来调节土壤通性(1分)

土壤温度调节1)合理耕作与施用有机肥(1分)2)以水调温(1分)3)覆盖与遮荫(1分)

***4.土壤潜育化过程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采样点的选择为全面反映汝阳县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状况, 本次调查共选择采样地区1 3个, 采样点5 6个, 共采集土壤样品1 6 8个, 农作物样品1 9 8个。采样时间集中在6~8月份, 农作物中主要采集玉米籽和小麦籽, 没有玉米籽和小麦籽, 则采集蔬菜。

1.2测定方法样品采用湿法消化, 铅、镉、锌、铬含量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汞、砷含量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 . 1汝阳县重点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土壤相关质量为标准, 结果表明, 汝阳县重点区域土壤样品中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锌、铅、镉 (见表1) 。从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来看, 超标地区主要集中在斜纹河与马兰河流域的付店镇、王坪乡、勒村乡和十八盘乡等地, 此区域铅锌矿、钼矿企业较多, 特别是个体企业采用堆浸作业较多, 选矿废水直接外排, 废渣沿河道乱堆乱放。

2 . 2不同乡镇重点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指数通过综合内梅罗指数可以看出各污染因子综合污染情况 (见表2) , 汝阳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为0 .9 , 属于警戒级。13 个乡镇中,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综合指数按从高到低排序为:付店镇、十八盘乡属于中度污染;勒村乡、王坪乡、于轻度污染;小店镇、柏树乡、上店镇属于警戒区域;三屯乡、刘店镇、陶营乡、内埠镇、蔡店乡、城关镇为安全级区域。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主要受到铅、镉和锌的污染, 其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1.7 、1.8 和1.3 , 基本没有汞、砷和铬污染。

3讨论与建议

汝阳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分布在山区, 污染区在矿山及冶炼厂附近呈条带状大片分布, 与矿山开采、金属采选及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不合理有关。采矿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粉尘, 重金属会随风扩散进入大气形成气溶胶, 经过雨水淋洗和受重力作用影响下进入土壤。此外, 使用含有铅、镉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农用薄膜中的热稳定剂中含有铅、镉, 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都可以造成污染。

根据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从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 严格取缔无证无手续的私人、小作坊企业, 对尾矿库、废石厂设施简陋的选矿、采矿企业进行停业整顿, 对现有河道内的废渣进行清理;凡新建、扩建、改建企业都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工业“三废”排放标准, 做到达标排放, 使污染控制在排放之前。对土壤污染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健康意识, 促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摘要:目的 了解汝阳县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 对汝阳县土壤及周边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 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进行分析。结果 汝阳县重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为0.9, 重金属污染主要为铅、镉和锌, 其中又以斜纹河流域超标面积最广、超标样品数量最多。结论 须采取适当的措施, 加强防治工作, 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关键词:汝阳县,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

参考文献

[1]陈学永, 张爱华.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方法研究综述[J].污染防治技术, 2013, 26 (3) :41-42.

[2]陆泗进, 何立环.浅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 25 (3) :6-8.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 篇3

【关键词】森林土壤优势;促进;林业发展进程

0.引言

森林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特性及其管理的应用基础学科。林业要发展,林地生产力要提高,很重要一点就是以森林土壤学为指导,根据土壤特性与林木生长关系,在生产中采用适宜的技术。现就造林、森林经营及林区上应用土壤的实践作一简述。

1.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森林土壤属性

1.1土壤质地

质地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以各种比例组合而成。根据各种土粒级百分比,土壤质地划分为砂土、砂壤土、壤土和黏土。质地在化验室用比重计法或吸管法测定,在野外用手感法也能确定。森林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有效水含量、养分含量和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和通气性、透水性及温度变化,因而质地与林木生长关系密切。

1.2土层厚度

土层厚度是指可供林木根系生长活动的土体厚度。它关系到土壤中水分、空气的容积及林木所需养分贮量,也影响根系伸展及林木抗风倒性能。土层厚度在山区尤为重要,由于山地森林土壤中石质多、土层薄,因此土层厚度是宜林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在调查研究中土层厚度划分以A层、B层厚度总和为准,30cm以下为薄土层,31-60cm为中土层,60cm以上为厚土层。山地土壤厚度与地形部位及母质类型有关,一般坡下部堆积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厚度较大,山脊山顶或坡上部残积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土层较浅薄,由于具有这种分布规律,在造林地选择或立地类型图绘制中可以地形部位作为土层厚度的参考依据,并辅以实测为佐证。

1.3腐殖层厚度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经过微生物深刻作用后形成具有多功能团的、含氮的、酸性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即胡敏酸、富里酸。通常用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HA/FA)评价腐殖质质量。通常草甸上HA/FA比值大于1.0。阔叶林土壤HA/FA比值为0.5-1.0;针叶林土壤HA/FA比值小于0.5。腐殖质在森林土壤肥力上具有多功能,它是林木营养物质的主要源泉,土壤中大部分氮、磷、钾等养分存贮在腐殖质中,通过逐渐释放而为森林植物吸收利用,成为稳定的长效肥源。由于腐殖质的多功能性,在森林土壤调查中人们都非常重视腐殖质的调查研究,通常以腐殖质含量和厚薄来确定土壤的利用途径。腐殖质质龄一般用腐殖质层(A层)及其亚层的厚度、颜色衡量,颜色愈暗,厚度愈大,则腐殖质质量愈高。A层厚度在10cm以下。灰褐色土壤为少腐殖质;A层厚10-20cm,暗灰褐色土壤为中腐殖质;A层厚度在20cm以上,黑褐色土壤为多腐殖质。不同地区、不同森林土壤类型的腐殖质含量有很大差别,腐殖质在森林土壤培肥中具有重要作用。

1.4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湿度)影响到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对林木生长有显著制约作用。水分在土壤中受到各种作用力的影响,分为重力水、毛管水、吸湿水和膜状水。重力水受重力作用影响极易渗漏或流失,甚少为林木利用。吸湿水和膜状水受土壤颗粒的强烈吸附,也难于为林木吸收。毛管水可长时间在土壤孔隙中滞留,能为根系充分吸收,是林木利用的主要水分类型。

1.5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是构成林木生物量的基本物质,在林木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有20种左右。碳、氢、氧等元素自于空气和水中,其他养分元素都依靠土壤补给。氮、磷、钾、钙、镁、铁等在林木器官中含量多,土壤中含量也较丰富,通称为常量元素。硫、锰、铜、锌、硼等在林木及上壤中含量均少,通称为微量元素。林木各种器官含氮量为0.1%-0.3%,缺氮量时其根、茎、叶生长均受到抑制。人工林常见缺少氮、磷而生长受挫,因此林地施肥成为速生丰产林培育的必要技术措施。

1.6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由土壤溶液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二者相对数量决定的。一般用氢离子浓度来反映土壤酸碱性,并用pH值表示。当pH值=7时为中性,pH值<7时为酸性,pH值>7时为碱性。土壤水溶液pH值一般为4-9,但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异。山地土壤类型多为酸性,平原土壤为中性或碱性,森林土壤除少数类型外多为酸性。土壤pH值还可通过微生物影响有机物的分解和固氮作用的强度。此外,土壤酸碱度还会影响土壤营养元素的化学形态、溶解度及土壤保持养分的性能。

2.森林土壤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2.1在造林中的应用

在绿化造林和速生丰产林培育中,从树种和造林地选择(适地适树)、造林前整地方式、幼林抚育乃至成林后的施肥灌水,都需根据土壤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立地类型是造林设计中落实技术措施的基本单元,无论山区或是平原都根据土壤某些属性如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质地等择其要者作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因子。在造林中树种选择是关键环节,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生态特性与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树种,以获取最大效益。江南地区杉木是主要造林树种,但它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上才会有达到高产。北方平原造林树种有杨树、刺槐,但它们生态特性各异。杨树好水肥,并能充分发挥其速生优势;刺槐抗逆性强。因此,在水肥条件好的土壤上栽植杨树更为合适。造林前整地可以改善土壤透水性与通气性,易于幼树根系扩展,有利于成活与生长,是一项重要的造林措施,但各地要因地制宜。营造速生丰产林养分耗用多,林地又多贫瘠,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树木生长需求,适时施用化肥。

2.2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对有林地中幼林的抚育间伐,成过熟林的采伐利用及天然次生林的改造,都需根据土壤立地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普遍良好,幼树密度多达10万株/hm2以上,相互挤压,生长受到抑制,亟须疏伐抚育,但限于当前人力物力,不可能全面实施,只能选择土壤立地条件好的地段进行抚育疏伐。我国各林区分布有大面积天然次生林,它们所在的土壤条件不同,生长各异,应根据土壤肥瘠分别采用隔带补植目的树种、去劣留优或封山育林的改造措施。成过熟林的采伐可导致采伐地土壤及小气候的剧变,影响日后森林恢复,因此不同林分采伐方式选择是很重要的。通常土壤肥力好的林分采用皆伐,伐后人工造林;肥力差的采用渐伐方式,伐后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综合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林型土壤物理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又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实际的林业建设中,要根据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来进行科学施肥和管理以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庆逵.我国土壤科学发展与展望[J].土壤学报,1989.26(3):207-216.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 篇4

土壤学作业题

(一)一、名词解释

2、土壤质地 :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 3土壤盐基饱和度 :代换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代换量的百分数。

4、土壤碱化度 :

5、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干燥土壤的重量,叫做土壤容量,单位为g/cm3。

6、土壤粘结性 :土壤中的无机颗粒或者有机颗粒,通过各种力的作用互相粘结起来的特性,称为土壤粘结性。

二、填空

1、根据产生的经济效果,又可将土壤肥力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2、腐殖质的组成有(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

3、各分类制都把土粒分为四个基本的级别即(石砾)(砂粒)(粉粒)和(粘粒)。

4、土壤胶体种类有(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和(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5、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

三、选择

1、下列属于酸性反应的土类为(D)。

A 黑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红壤

2、剖面构型为A—C的土壤为(C)。

A 沼泽土 B 栗钙土 C 风沙土 D 水稻土

3、沼泽土的泥炭层一般小于(D)。

A 20厘米

B 30厘米

C 40厘米

D 50厘米

四、简答

1、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1)具有渗水保水作用。(2)具有保肥供肥作用。

(3)水气矛盾得以协调,团粒内充满水分,而团粒与团粒之间充满空气,水气各得其所。(4)土壤温度稳定,因为水气协调,土壤热容量比较一致,土壤温度变幅较小。

(5)土壤物理性质较好。

2、土壤的酸碱度产生的原因? 答:(1)生命活动

(2)土壤溶液中活性铝的作用(3)吸附态H和Al 的作用

3、土壤粘结性产生的实质? 答:(1)土粒之间分子引力

(2)带负电荷的粘粒表面和带正电荷的粘粒表面之间的静电引力(3)土粒之间的离子桥(4)有机和无机胶体的胶结作用

(5)气—水界面上弯月面力和水的表面张力

4、土壤耕性的改良措施? 答:(1)增施有机肥(2)调节土壤质地(3)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4)合理灌溉

五、论述

白浆土的低产原因与改良途径

答:

1、白浆土的低产原因分析

1、耕层构造不良

2、养分总贮量不高,分布不均。

3、水分物理性质差

白浆土改良途径

1、深松深施肥。

2、秸杆还田

3、施草炭改良

4、种植绿肥作物

5、客土、掺砂改良

6、施用石灰

7、种稻改良 +3+

土壤学作业题

(二)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是指土壤具有为作物生长发育同时持续不断提供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2、氨化作用 :土壤中有机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无机态NH3的过程称氨化作用

3、潜在性酸度 :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Al3+造成的酸度叫做潜在性酸。

4、土壤结构:组成土壤的颗粒,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有机或无机胶体粘结在一起,形成各种大小、形状的自然团聚体,叫做土壤结构。

5、土壤粘着性 :土壤粘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粘着外物的性能,土壤粘着性强弱用粘着力表示,其大小也为克/厘米。

6、凋萎含水量: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

2二、填空

1、黑土的亚类(黑土草甸黑土)(表潜黑土)(白浆化黑土微粒核

2、土壤胶体的构造包括(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和()。

3、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有(块状结构体)(核块状结构体)(柱状结构体)(棱柱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和(团粒结构体)。

4、水稻土的耕性分为(糯性)(粳性)(淀浆性)和(起浆性)。

三、选择

1、碱土的诊断层为(B)。

A 淋溶层

B 柱状层

C 盐分聚积层

D 母质层

2、沼泽土的泥炭层一般小于(D)。

A 20厘米

B 30厘米

C 40厘米

D 50厘米

3、盐碱土形成的自然植被为(C)。

A 森林草原

B 草甸

C 草甸草原

D 沼泽植被

四、简答

1、影响土壤膨胀与收缩性的因素?

答:(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越细,土壤中胶体物质愈多,土壤膨胀性与收缩性愈强。(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愈多,土壤的胀缩性越小。

(3)粘土矿物类型,这和土壤的胀缩性有很大的关系,蒙脱石比高岭石胀缩性强得多。(4)土壤中阳离子种类:Na>K>Mg>Ca>Al2、土壤容重用途?

答:(1)表示土壤的松紧状况,容重越小,土壤愈松。(2)计算一定面积一定厚度的土壤的重量(3)计算土壤的孔隙度

3、土壤缓冲性产生的原因?

答:(1)土壤胶体上的代换性阳离子作用:(2)土壤中弱酸及其盐类的作用(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作用

五、论述

1、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

(一)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1.直接的作用:

有机质通过矿化作用,释放出各种养料供植物生长,其中主要的是N、P、S也包括其他一些营养元素,几乎包括了作物所需的所有元素。2.间接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分解时,产生多种有机酸,腐殖酸本身也是有机酸,它们一方面增加了土壤中矿质部分的溶解,提供土壤养分,另一方面,还通过络合作用,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一种良好的胶结剂,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团粒结构对于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耕性都非常有利。

另一个改善物理性质的机制是加深土壤颜色,吸收日光能多,提高土温。

(三)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有机胶体,带有正负两种电荷,可吸附阴阳离子,使得养分能保存在土壤当中,不致于随水流失,这在砂土地上意义尤为重大,比施无机肥料效果要好得多。

(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1.改变植物体内的糖类代谢,促进还原糖的积累,提高细胞渗透压,增加植物的抗旱力。2.能促进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3.能加强呼吸活动,提高吸收养分的能力。

(五)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主要是提高了这类物质的溶解度,容易从土体排走。

土壤学作业题

(三)一、名词解释

1、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那些在风化过程中,只改变了形状和大小,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

2、硝化作用:土壤中的铵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称硝化作用。

3、土壤导温性:土壤传导温度的性能称为导温性

4、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相互排列的状况和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5、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

6、墒情:指一年中耕作土壤剖面上下土层的含水量或土水势的情况及变化。

二、填空

1、土壤孔隙类型有(通气孔度)(毛管孔度)和(非活性孔度)。

2、根据土壤含水量墒情分五级,分别为()()()()和()。

3、土壤空气形态有()()和()。

4、水稻土的透水性能一般为()()和()三种状况。

5、白浆土的亚类()()和()。

三、选择

1、黑钙土剖面白色的粉末的主要成分是(B)。

A SiO2 B CaCO3 C Fe2O3 D Al2O3

2、下列土类属于半水成土纲土壤有(B)。

A 沼泽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水稻土

3、黑土的剖面构型为(D)。

A O—Ah—AhB—Bt—C B Ah—AB—Bk—Ck C Ah—E—Bt—C D Ah—AhB—Bsq—C

四、简答

1、吸附阳离子对土壤性质有哪些影响?

答:(1)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2)对土壤结构的影响(3)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2、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可判断土壤通气状况

(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可判断土壤中养料形态和供应状况(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可判断水田肥力状况

3、影响土壤宜耕性的因素?

答:1)土壤的质地:土壤质地越细,耕性越不良。

(2)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宜耕期长。(3)土壤的结构性,团粒结构的土壤,宜耕期长。

(4)土壤水分含量:在某一含水量下,土壤粘结性性、黏着性和可塑性 都最小,为最佳宜

耕期。

五、论述

1、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答:(1)有机物料的物理状态

新鲜多汁的有机物料比干枯少水秸秆容易分解,细碎的有机物料,由于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矿化速度比较快。因此,生产中想加快有机物料的矿化速度,可以将秸秆之类粉碎后再施入土壤。

(2)有机物料的C/N比(C/N ratio)25:1(3)土壤水、热状况

温度在30度,土壤水分含量接近于最大持水量60~80%,有机质分解最快。温度和含水量低或高于最适点时,都会减弱有机质的分解程度。一个数值增大,另一个减小,受限制因素的影响。

(4)土壤通气状况(5)土壤酸碱度

土壤学作业题

(四)一、名词解释

1、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耕作后土壤表现出的各种理化性状。

2、田间持水量 :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悬着水,称为田间持水量

3、土壤导热性:土壤能够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土壤导热性,导热性的好坏用导热率

4、活性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一般用PH值表示

5、土壤的重量热容量 :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的热量,一般用C来表示,单位是卡/克·度。

6、土壤区域性:指在纬度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而产生有别于该地带性土壤的特殊土壤类型,因而显现出土壤分布的区域性特性(隐域性).二、填空

1、土壤液态水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

2、黑钙土的亚类(淋溶黑钙土)(黑钙土)(碳酸盐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

3、土壤热量的来源有(太阳的辐射能)(地球的内热)和(生物热)。

4、国家现行土壤分类制分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

5、在土壤分类的低级分类单元以(属性)和(肥力特征)为主,也要照顾成土条件与过程及剖面特征。

三、选择

1、黑土剖面白色的粉末的主要成分是(A)。

A SiO2 B CaCO3 C Fe2O3 D Al2O3

2、下列土类属于水成土纲土壤有(A)。

A 沼泽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水稻土

3、白浆土的母质主要为(D)。

A 坡积物 B 冲积物 C 洪积物 D河湖沉积物

四、简答

1、影响土壤粘着性的因素?

答:(1)土壤的质地,在含水量一定时,土壤质地越细,土壤粘着性越强。(2)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能降低土壤粘着性。(3)粘土矿物类型,蒙脱石>高岭石

(4)土壤中阳离子种类及含量:Na>K>Mg>Ca>Al(5)水分含量,粘着性是在一定含水量范围表现出来的,前面已经分析过。

(6)外物的表面性质,粘着性是土壤和附外物的性质,外物的性制裁对粘着性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粘在木质器物和金属上的着力就有所不同。

2、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

答:(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越粘重,特别是2:1型粘粒矿物的含量较高时,土壤粘结性强、砂土的粘结性最弱,壤土层中等。

(2)代换性阳离子类型:Na>K>Mg>Ca>Al(3)粘土矿物类型:蒙脱石>高岭石

(4)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多,降低土壤粘结性。(5)土壤水分:

3、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答:1)土壤通气状况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要求氧浓度>10%,否则,嫌气呼吸产生有机酸类物质 2)土壤通气性对作物根系生长及其吸收水肥功能的影响

根系生长需要氧:氧浓度<9~10%,生长受阻;<5%时,发育停止。影响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特别是多价元素,如:Fe)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4、黑钙土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答:(1)气候干燥,十年九旱,春风大,风蚀严重。(2)土壤含石灰多,板结。

(3)低地有盐渍化现象,不保苗,易烧苗

五、论述题

1、土壤空气与大气对比有哪些不同?

答:(1)氮几乎一样

(2)土壤空气中CO2的含量远远超过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总是低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总比大气要高

(5)土壤空气中有时有少量的还原性气体,当土壤空气流通严重受阻时,有一些还原性气体在土壤中积累,如甲烷(CH4)、硫化氢(H2S)

(6)土壤空气是不均匀的

土壤学作业题

(五)一、名词解释

1、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是在风化及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因为这种矿物颗粒较小,具有粘土性质(<0.001mm),又称为粘土矿物。

2、阳离子吸附量:通常以100克土壤在PH7.0时所吸附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3、代换性酸 :用中性盐处理土壤显示的酸度,叫代换性酸度

4、土壤比重 :指一定体积土壤干燥固体物质的重量与同体积水重之比。

5、土壤中孔隙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叫做土壤的孔隙度。

6、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

二、填空

1、影响土壤热量状况的因素有()()()和()。

2、农业土壤的剖面层次有()()()和()。

3、土壤高级分类单元以()()和()为主,适当考虑肥力特点。

4、暗棕壤的亚类有()()()()和()。

三、选择

1、黑钙土的剖面构型为(B)。

A O—Ah—AhB—Bt—C B Ah—AB—Bk—Ck C Ah—E—Bt—C D Ah—AhB—Bsq—C

2、白浆土的白浆层结构为(A)。

A 片状 B 块状 C 柱状 D 粒状

3、下列属于酸性反应的土类为(D)。

A 黑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四、简答

1、土壤温度的调节措施?

答:(1)排水

(2)作畦、作垅、修筑向阳床(3)镇压(4)覆盖塑料薄膜

(5)设立防风障和营造防护林 2土壤分类的原则?

答:(1)发生学观点是分类的指导思想。(2)把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统一起来进行分类。(3)正确处理土壤分布的地带性与隐域性问题。(4)注意典型性与过渡性的辨证关系。(5)注意区分土壤的现代特征和残遗特征

3、黑土利用中尚存在的问题?

答;(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壤肥力各因素之间协调,用养结合不好。(3)受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4、草甸土利用与改良途径?

答:(1)挖沟排水,修筑条田,高台垅作。

(2)深翻深松,解决土湿土朽、冷浆、土硬和活土层浅薄等不良性状。(3)掺砂改土。

(4)施有机肥,施热性肥料(如马粪)

暗棕壤 9

(5)发展水田,适时轮种,及时铲趟。

五、论述

1、论述盐碱对作物和土壤有那些危害?

答:

1、土壤含过多的可溶性盐分影响作物成活和生育,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1%时,便对作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盐分的溶解度越大,离子穿透作物细胞的能力越强,其对作物危害性越大。

2.可溶性盐类过多,影响作物吸水,只有在农作物细胞液的浓度比土壤溶液浓度大一倍时,才能源源不断地自土壤吸收水分,反之会出现生理脱水而使作物萎蔫。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溶液渗透压过大造成的。

3.由于吸水受到影响,养分的吸收也了生障碍,某些碱性盐直接毒害腐蚀作物,还抑制有益微生物对养分的有效转化。

4、除了盐害外,还有碱害,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代换性钠离子,使土壤性质恶化,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和养分的吸收。强碱性的Na2CO3还能破坏作物根部的各种酶。影响新陈代谢,特别是对幼根,细芽有强的腐蚀作用。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 篇5

在绿化造林和速生丰产林培育中,从树种和造林地选择(适地适树)、造林前整地方式、幼林抚育乃至成林后的施肥灌水,都需根据土壤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立地类型是造林设计中落实技术措施的基本单元,无论山区或是平原都根据土壤某些属性如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质地等择其要者作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因子。在造林中树种选择是关键环节,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生态特性与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树种,以获取最大效益。

3.2 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一本大学是重点大学吗 篇6

一本院校的说法是一种俗称,并没有官方说法,是为了招生录取工作的进行,人为进行的.划分。有些学校,可能在本省是一本招生,是一本院校,但是在外省就是二本招生,二本院校。也有的二本院校,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源,想尽办法在一本招生或者把某些优势学科放在一本招生。

所以,一本院校不是重点大学,用任何标准来看都不是重点大学。在之前,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985,211是重点大学,一共39所985大学,116所211大学。现在流行双一流大学,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一流学校有A类36所,B类6所,一流学科有95所。虽然里面有各种政策性的学校,但总体都算是重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 篇7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和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理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出发, 我们针对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考核考试制度、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改革, 并把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立为校教学改革项目。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分为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土壤管理, 植物营养和肥料合理施用的基本原理, 无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 以及有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积制、腐熟过程。目的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 研究土壤肥力发生发展的规律, 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明确土壤、植株和肥料之间的关系, 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 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土壤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的交界面, 不仅关系到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质量, 而且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的进步。21世纪的竞争, 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 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三农”。我们按照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 立足学以致用, 在教学改革中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突出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与完整性, 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一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创新精神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是开展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突出专业特色, 把专业课程教学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询问疑难困惑, 通过课内学习、课外网站交流, 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 几乎全部是教师讲, 学生听, 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习, 我们结合生活生产实际, 鼓励学生多提问, 多质疑,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主动的配合教师。学生对教师所作的教学方法改革持肯定态度, 同时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 如部分多媒体课件文字较多, 讲述速度较快。

在土壤肥料学授课过程中,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推荐一些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 如:《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plant and Soil》、《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土壤学报》、《植物营养学报》等杂志期刊, 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对土壤和植物营养英语文献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沿研究领域, 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联系社会热点, 激发创新意识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特别是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我国人多地少, 用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耕地资源分布不平衡, 耕地资源质量不高, 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 耕作层变薄,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土壤污染趋势加大, 土壤退化, 使学生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为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使学生懂得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 促使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合当今人类面临的能源、粮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使学生明确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代替性, 土壤肥料学同时也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 、全球环境变化、温室气体效应、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正面临城市化进程加快, 现代化农业的高度集约化的发展阶段, 迫切需要协调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关文献、资料。把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环境变化联系起来, 对比不同生态系统:海洋、工业、农田对大气CO2的贡献, 不同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废弃地土壤呼吸对温室气体的影响。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学习态度, 目的明确,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革课堂教学, 引导创新思维

土壤肥料学属于专业基础课, 系统性、理论性较强, 如教师单纯传授理论知识,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结合生产实际和专业知识, 举一些典型例子, 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传统的“以教师、教材、教室黑板”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我们改变单向、封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行多样、开放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育,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为什么”、“如何理解”、“表现在哪里”, 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适当在课堂上提问,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如给园艺专业学生授课过程中, 由老师给出3个讨论题目, “设施栽培条件下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设施栽培条件下施肥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和“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列出参考书目和准备讨论的时间,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做好发言准备, 自由组合成小组,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上台发言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其它同学可以提问, 由发言的同学或者小组的其它同学上台回答, 最后教师及时归纳总结。这样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也使学生在逻辑、口语表达、临场应变、团队协作、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因其音、像、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和方式, 以视听为特色, 提供多感官刺激。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 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来自视觉的占83%, 来自听觉的占11%, 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课件, 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学习, 加快学生理解、接受和获取知识的速度, 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获取的信息量大,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 下载一些经典课件, 结合当地实际, 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发散性、创新性思维。

四加强实践环节, 培养创新能力

杨叔子强调“创新源于实践”。土壤肥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践环节较强的课程, 其实验教学内容占整个课程教学学时的1/3, 加强和改进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对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操作,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可在实验教学中, 一些学生忽视实验、疏于动手, 被动上实验课, 没真正动手操作,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试剂的配制、动手操作, 与化学、植物生理生化等学科综合考虑, 选定了一些必做实验, 如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质地测定、土壤有机质测定、植物缺素症的观察及作物营养诊断等, 除必做试验外, 学生可选作1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结合我校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 发动学生在假期放假期间对家乡的土壤、作物的施肥情况进行调查, 作物栽培的土壤环境如何, 施用何种肥料, 施用肥料的时间、用量, 这些都需要土壤分析测试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学生, 通过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 分析解决所发现问题的能力。

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个细节问题深入研究, 实现“小题大做”,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逐步转换到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试验, 体现“在新试验体系的走向、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改革上加强研究和实践,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实验”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全过程的指导中应当重点关注指导学生如何做研究、做学问, 并注重心理辅导, 尊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和潜力。这种孜孜不倦地探索学习过程, 对于参与其中的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

综上所述,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本文从重视人的因素, 发展人的智慧, 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询问疑难困惑,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运用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就与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讨论, 加强实践,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 :56-58.

[2]梁红, 宋国利.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0) :177-178.

[3]刘爱红.浅谈多元化毕业设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1) :137-139.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重点 篇8

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是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举措,是河南省高校分类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和保障。

谋划顶层设计,做好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的战略规划

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2015年8月18日,中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加速器。各省纷纷把建成若干所高水平大学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引擎,以带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

区域强教育必须强,中原兴教育必先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截至目前,河南境内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大学和“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也只有郑州大学一所,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建设方面,与高等教育发达的省、区、直辖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河南省高等教育要进行统筹规划,结合省情,重点选择若干所基础条件好、对区域和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高校,分别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确立建设的标准、步骤和目标,在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和设计,使其在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乃至国际高水平大学行列。

科学合理定位,构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高水平”是大学在高等教育量化排序体系中的学术地位和质量水平的综合考量。衡量省属高水平大学的标准应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办学指标全面超过国家颁定标准,位于省内高校的第一方阵;国内三大高校排行榜中综合(平均)排名位于全国高校50~150位之间;一批优势学科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等。根据这一标准,结合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可列入河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特色骨干大学是指具有显著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大学,形成鲜明、稳定的办学类型、学科特点与服务面向。根据这一定义,可将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学校列入其中。

定位不同的大学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是不一样的。省属高水平大学要以国内一流为目标,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学科瞄准国内一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特色骨干大学要围绕河南“三大战略”,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性高素质人才,强化办学特色,主动适应河南省三大战略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整体提高办学质量,助推建设高等教育强省

凸显办学特色,构建符合区域特色的学科体系。在建设省属高水平大学中,最关键的是学科建设问题。重点学科的层次和数量是现代大学的地位、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直接影响着人才引进与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能力。高水平大学要分析学科发展趋势和在国内外高校中的比较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契合度,推动学科结构优化。特色骨干大学也要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首先,不断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结合自身实际,精心扶植学科生长点,形成在省内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方向,逐渐使该学科占据本领域的制高点。其次,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选择具有原创性或实际应用前景的重要课题,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教育部规划等重大课题或其他重大产业化项目。再次,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人文环境。

构建服务经济社会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大学要克服传统培养模式中创新不足的缺陷,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特别是硕、博士生培养要重视学科、专业的跨校选拔和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及较深厚的艺术素养,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特色骨干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形成良好的团队结构和科研基础,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的行业高端人才。

如果说创新己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那么,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显著特征。现代大学的职能演变历史表明:社会服务职能是近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命力与存在价值的体现。

上一篇:护士专业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学校管理案例:“学生”碰上“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