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精选8篇)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 篇1

一.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共9小题)

3.如图,要测量一条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岸边取点C和D,使点B,C,D共线且直线BD与AB垂直,测得∠ACB=56.3°,∠ADB=45°,CD=10m,则AB的长约为()

(参考数据sin56.3°≈0.8,cos56.3°≈0.6,tan56.3°≈1.5,sin45°≈0.7,cos45°≈0.7,tan45°=1)

A.15m

B.30m

C.35m

D.40m

4.如图,△ABC、△FED区域为驾驶员的盲区,驾驶员视线PB与地面BE的夹角∠PBE=43°,视线PE与地面BE的夹角∠PEB=20°,点A,F为视线与车窗底端的交点,AF∥BE,AC⊥BE,FD⊥BE.若A点到B点的距离AB=1.6m,则盲区中DE的长度是()

(参考数据:sin43°≈0.7,tan43°≈0.9,sin20°≈0.3,tan20°≈0.4)

A.2.6m

B.2.8m

C.3.4m

D.4.5m

5.如图所示的是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的实物图和横断面示意图,已知真空集热管AB与支架CD所在直线相交于水箱横断面⊙O的圆心,支架CD与水平线AE垂直,AB=154cm,∠A=30°,另一根辅助支架DE=78cm,∠E=60°.

(1)求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2)求OD的长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数据:≈1.414,≈1.732)

6.图1是某种路灯的实物图片,图2是该路灯的平面示意图,MN为立柱的一部分,灯臂AC,支架BC与立柱MN分别交于A,B两点,灯臂AC与支架BC交于点C,已知∠MAC=60°,∠ACB=15°,AC=40cm,求支架BC的长.(结果精确到1cm,参考数据:≈1.414,≈1.732,≈2.449)

7.襄阳东站的建成运营标志着我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郑万高速铁路襄阳至万州段的建设也正在推进中.如图,工程队拟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加快施工进度,需在小山的另一边点E处同时施工.要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工程队从AC上的一点B取∠ABD=140°,BD=560米,∠D=50°.那么点E与点D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参考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1.19)

8.天门山索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位于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在一次检修维护中,检修人员从索道A处开始,沿A﹣B﹣C路线对索道进行检修维护.如图:已知AB=500米,BC=800米,AB与水平线AA1的夹角是30°,BC与水平线BB1的夹角是60°.求:本次检修中,检修人员上升的垂直高度CA1是多少米?(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732)

9.某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兰州市住房窗户“如何设计遮阳蓬”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问题提出:

如图1是某住户窗户上方安装的遮阳蓬,要求设计的遮阳蓬能最大限度地遮住夏天炎热的阳光,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冬天温暖的阳光射入室内.

方案设计:

如图2,该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设计了垂直于墙面AC的遮阳蓬CD.

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际测量:兰州市一年中,夏至日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阳光线DA与遮阳蓬CD的夹角∠ADC最大(∠ADC=77.44°);冬至日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阳光线DB与遮阳蓬CD的夹角∠BDC最小(∠BDC=30.56°).窗户的高度AB=2m.

问题解决:

根据上述方案及数据,求遮阳蓬CD的长.

(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30.56°≈0.51,cos30.56°≈0.86,tan30.56°≈0.59,sin77.44°≈0.98,cos77.44°≈0.22,tan77.44°≈4.49)

10.如图,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去测量三江源某河段某处的宽度.小宇同学在A处观测对岸点C,测得∠CAD=45°,小英同学在距点A处60米远的B点测得∠CBD=30°,请根据这些数据算出河宽(精确到0.01米,≈1.414,≈1.732).

11.如图,1号楼在2号楼的南侧,两楼高度均为90m,楼间距为AB.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32.3°,1号楼在2号楼墙面上的影高为CA;春分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55.7°,1号楼在2号楼墙面上的影高为DA.已知CD=42m.

(1)求楼间距AB;

(2)若2号楼共30层,层高均为3m,则点C位于第几层?(参考数据:sin32.3°≈0.53,cos32.3°≈0.85,tan32.3°≈0.63,sin55.7°≈0.83,cos55.7°≈0.56,tan55.7°≈1.47)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共5小题)

12.如图,斜面AC的坡度(CD与AD的比)为1:2,AC=3米,坡顶有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一条彩带相连.若AB=10米,则旗杆BC的高度为()

A.5米

B.6米

C.8米

D.(3+)米

13.如图,一河坝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ABCD,坝顶宽10米,坝高12米,斜坡AB的坡度i=1:1.5,则坝底AD的长度为()

A.26米

B.28米

C.30米

D.46米

14.如图,某校教学楼后面紧邻着一个山坡,坡上面是一块平地.BC∥AD,BE⊥AD,斜坡AB长26m,斜坡AB的坡比为12:5.为了减缓坡面,防止山体滑坡,学校决定对该斜坡进行改造.经地质人员勘测,当坡角不超过50°时,可确保山体不滑坡.如果改造时保持坡脚A不动,则坡顶B沿BC至少向右移

m时,才能确保山体不滑坡.(取tan50°≈1.2)

15.如图,BC是路边坡角为30°,长为10米的一道斜坡,在坡顶灯杆CD的顶端D处有一探射灯,射出的边缘光线DA和DB与水平路面AB所成的夹角∠DAN和∠DBN分别是37°和60°(图中的点A、B、C、D、M、N均在同一平面内,CM∥AN).

(1)求灯杆CD的高度;

(2)求AB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16.如图,为测量一座山峰CF的高度,将此山的某侧山坡划分为AB和BC两段,每一段山坡近似是“直”的,测得坡长AB=800米,BC=200米,坡角∠BAF=30°,∠CBE=45°.

(1)求AB段山坡的高度EF;

(2)求山峰的高度CF.(1.414,CF结果精确到米)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共5小题)

17.如图,数学活动小组利用测角仪和皮尺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点D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ADE为55°,测角仪CD的高度为1米,其底端C与旗杆底端B之间的距离为6米,设旗杆AB的高度为x米,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tan55°=

B.tan55°=

C.sin55°=

D.cos55°=

18.如图,小明想要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AB的高度,他作了如下操作:

(1)在点C处放置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的仰角∠ACE=α;

(2)量得测角仪的高度CD=a;

(3)量得测角仪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B=b.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旗杆的高度可表示为()

A.a+btanα

B.a+bsinα

C.a+

D.a+

19.如图,在离铁塔150米的A处,用测倾仪测得塔顶的仰角为α,测倾仪高AD为1.5米,则铁塔的高BC为()

A.(1.5+150tanα)米

B.(1.5+)米

C.(1.5+150sinα)米

D.(1.5+)米

20.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A地向B地修一条隧道(点A、B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A地出发,垂直上升800米到达C处,在C处观察B地的俯角为α,则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A.800sinα米

B.800tanα米

C.米

D.米

21.如图,为测量一棵与地面垂直的树OA的高度,在距离树的底端30米的B处,测得树顶A的仰角∠ABO为α,则树OA的高度为()

A.米

B.30sinα米

C.30tanα米

D.30cosα米

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共4小题)

22.如图,一艘轮船从位于灯塔C的北偏东60°方向,距离灯塔60nmile的小岛A出发,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

C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这时轮船B与小岛A的距离是()

A.30nmile

B.60nmile

C.120nmile

D.(30+30)nmile

23.如图,海面上产生了一股强台风.台风中心A在某沿海城市B的正西方向,小岛C位于城市B北偏东29°方向上,台风中心沿北偏东60°方向向小岛C移动,此时台合风中心距离小岛200海里.

(1)过点B作BP⊥AC于点P,求∠PBC的度数;

(2)据监测,在距离台风中心50海里范围内均会受到台风影响(假设台风在移动过程中风力保持不变).问:在台风移动过程中,沿海城市B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参考数:sin31°≈0.52,cos31°≈0.86,tan31°≈0.60,≈1.73)

24.如图,一艘轮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自东向西航行,在A处测得小岛P位于其西北方向(北偏西45°方向),2小时后轮船到达B处,在B处测得小岛P位于其北偏东60°方向.求此时船与小岛P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1.414,≈1.732).

25.黔东南州某校吴老师组织九(1)班同学开展数学活动,带领同学们测量学校附近一电线杆的高.已知电线杆直立于地面上,某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电线杆的影子(折线BCD)恰好落在水平地面和斜坡上,在D处测得电线杆顶端A的仰角为30°,在C处测得电线杆顶端A得仰角为45°,斜坡与地面成60°角,CD=4m,请你根据这些数据求电线杆的高(AB).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 篇2

一、数学史料的内容分类及 其数量分布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内容主要分为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 (如金冠之谜) 、相关数学知识史料 (如小数的历史) 、数学思想方法 (如“筛法”史料的介绍) 、经典数学问题 (如鸡兔同笼问题) 、数学名题 (如哥德巴赫猜想) 和其他文化等六大类。其中“其他文化”主要是指音乐、绘画、建筑、天文、计算机、商业等生活领域, 侧重介绍数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比如, 黄金分割比:教材中简单介绍了黄金比在建筑、绘画和优选法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统计发现, 首先, 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史料的数量在增加, 而且在五、六年级已经开始涉及数学思想方法 (6处) 、经典数学问题 (1处) 、历史名题 (1处) 等。其次, 教材中大部分数学史料属于相关数学知识史料 (共28处) , 可见教材编写者比较注重以此形式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第三, 教材中介绍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故事 (2处) , 如古希腊数 学家埃拉 托塞尼 (Eratosthenes) 创造“筛法”, 在自然数中寻找质数。在此版本的教材中并未选用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 比如数学家在创造数学成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挫折、失败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二、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反应了如何将其负载的深层的文化价值进行体现, 以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育教学功能。

通过对此版本教材包含的数学史料的分析, 总结出两种设计模式:附加式包含和隐性融入。附加式包含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为由数学知识引出数学史料, 即教材在阐述数学知识时联想到有关的数学史料, 继而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对相关史料进行简单介绍或说明。例如四年级下册完成“认识方程”这章全部学习任务之后, 在数学万花筒中介绍了方程的简短史料。附加式包含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阅读材料式数学史, 即教材中某章节授课任务后介绍的数学史料和所讲内容稍有联系或无联系。比如四年级上册在“认识更大的数” 这章最后给出数字的发展, 从用石子或结绳记数到印度—阿拉伯数码的广泛使用。此时, 数学史作为知识的注解或扩充, 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料, 使他们的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而隐性融入模式, 具体表现形式是由数学史料引出学习内容, 此时数学史料已非边缘化于学习内容。如五年级上册82、83页, 在“点阵的规律”一节中, 教材中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造的形数理论巧妙地和学生们已有学习经验相结合, 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正方形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数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

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 (共19处, 占55.9%) 和“图文并茂” (共15处, 占44.1%) 。“文字”形式主要是指仅用简短的文字来阐述相关的史料, 如“神奇的质数”“数的扩充”等。“图文并茂”形式是指史料中包含文字和图片。此种形式又细分为“文字 为主” (11处, 占73.3%) “图片为主” (2处, 占13.3%) “连环画” (2处, 占13.3%) 。比如寻找质数的筛法的介绍中, 左侧是文字的说明, 右侧附以图片, 促进学生对此方法的直观理解。此类呈现方式学生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了解相关的史料内容。另外, 在“数字的演变过程”中, 是以图片为主, 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学生主要是通过图片来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而“计算工具的演变”则是以一组图片来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学生通过连环画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每个阶段。这两种呈现形式主要考虑到了所选史料的题材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版面设计上, 此版本教材主要是在正文下方、练习题最后直接呈现, 并用了蓝色的标框框出, 且添加了“数学阅读”“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这样明显的字眼, 使数学史料凸显出来, 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极少数是在教材正文中阐述。

四、数学史料所属国度

本研究将教材中所选用的数学史料所属国度分为:单个国家 (即该史料中只涉及一个国家, 如古埃及的分数表示法。) 、多个国家 (指数学史料中包含两个及以上国家, 比如, 计算工具的演变。) 和不凸显国度 (指数学史料中没有提及国度, 比如数的扩充。) 其中单个国家中又细分为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德国。

经过整理发现, 除了5处不凸显国度外, 其余均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性, 其中以我国古代的数学史料为编写重点。在34处数学史料中, 我国占了16处, 而且“多个国家”项包含的8处史料中有7处涉及中国, 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编者的主要目的可能在于通过此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数学多元文化则主要体现在数 学概念的发展过程中, 比如“圆周率的历史”从最原始的测量到用多边形逼近, 从“布丰投针”到计算机的贡献, 介绍了这个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但在此版本中反应多元文化的数学史料还较少。

五、反思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从篇幅容量的增加、内容选择种类的丰富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设计模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 试, 这较之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说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史料较少、分布不均均衡、设计模式的合理选择等,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丰富数学史料的内容选择。本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史料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数学著作、数学家、 数学工具演变等, 但是从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来看, 还有很多相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史料, 如古埃及的倍乘法、试错法、中国古代的盈亏术等等, 这些史料所凝结的智慧如果能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现必将促进他们对现代算法、算理的理解。另外, 教材中还可以增加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来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 热爱数学。例如, 欧拉在双目失明后凭借超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仍创造了丰富的数学成果等。

2.适当增加教材中数学史料的数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进一步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 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 这是对“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理念的深化。而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载体, 那么在教科书中体现数学文化教育的理念, 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增加数学史料。如何把这些史学形态的智慧结晶采用一种恰当的形式或手段展现或传 递给学生, 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数学史料设计模式的选择

当谈及数学史料与数学教材、数学课程时, 相关研究总是会强调“要达到隐性融入”, 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附加式包含或显性融入是数学史料进入数学教学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 要根据小学教材中所选数学史料的内容或性质不同, 而加以区别对待。比如数学家的生平和励志故事;数学在计算机、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学知识、概念的简单注解等都比较适合采用直接融入, 以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注解、扩充以及背景有所了解 (比如方程简史;分数, 小数的历史。) 即可。如果所选择的数学史料中涉及深层的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圆周率的发展史料、形数理论等) , 这就需要一线教师、数学教育研究者、数学史研究者和教材编写者共同努力, 将相应的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合, 力求能够达到将数学史料间接融入教材或教学。因此, 数学史料采取哪一种设计模式进入小学教材需根据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来判断, 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隐性融入。

参考文献

[1]徐利治, 王前.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J].数学教育学报, 1994, 3 (1) .

[2]杨豫晖, 魏佳, 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4) .

[3]陈碧芬, 唐恒钧.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2) .

[4]罗新兵, 魏金英, 刘阳, 等.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分布的特征和模式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1 (1) .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 篇3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 篇4

一、填空(28分)

1.在括号里填上“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人()长生不老。

(2)月球()绕着地球转。

(3)明天合唱比赛,我们班()会得第一名。

(4)一只狗()会在天上飞。

(5)抛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

(6)在只装有3个红球的盒子里,()摸出白球,()摸出红球。

(7)抛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8)哥哥()比妹妹大。

2.有9张卡片,其中1张画了香蕉,3张画了梨,5张画了苹果,雯雯任意抽一张,她抽到画了()的可能性最大,抽到画了()的可能性最小。

3.一个盒子里放了4个红球,1个白球,可能摸到()球,也可能摸到()球,摸到()球的可能性大。

二、选一选(8分)

1.在一个箱子里摸球,如果能摸到一个白球,那么这个盒子里()有白球。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

2.明天气温下降是()的。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

三、涂一涂(10分)

摸到红星的可能性比黄星小。

☆☆☆☆☆☆

四、按要求涂色(12分)

五、任意摸出一个球,连一连(10分)

六、解决问题(32分)

1.东东把6双袜子放到同一个抽屉里,每双袜子连在一起,其中1双是白色的,2双是绿色的,3双是黄色的。他从中任意拿出一双袜子,颜色有几种结果?拿出什么颜色袜子的可能性最大?拿出什么颜色袜子的可能性最小?(10分)

2.淘淘在书店买书后得到一张奖券。他一定能抽到奖吗?抽到几等奖的可能性最大?(10分)

凡有奖券者,都可抽奖一次。

(百分百中奖)

一等奖3名:儿童读物一套

二等奖10名:圆珠笔一支

三等奖50名:书签一枚

3.摸球游戏。(12分)

(1)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颜色有()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小。

(2)如果想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该如何设计盒内球的数量呢?

★挑战题

书架上有一些故事书和20本连环画。任意拿出一本书,如果是故事书的可能性大,那么故事书至少有多少本?

3 统计与概率

一、1.(1)不可能(2)一定(3)可能(4)不可能

(5)可能(6)不可能 一定(7)可能(8)一定 2.苹果 香蕉 3.红 白 红

二、1.C 2.A

三、略

四、略五、六、1.任意拿出一双袜子颜色有3种结果,拿出黄色袜子的可能性最大,拿出白色袜子的可能性最小。

 2.一定能抽到奖,因为是百分百中奖的,抽到三等奖的可能性最大。3.(1)3 黄 白

(2)多放白球,如:放6个白球,1个黄球,1个绿球(不能都放白球,因为要求可能性最大,就要有其他的可能性存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4 篇5

图形的面积

复习内容:教材第97----98页“总复习”中的第18、19、20题。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一些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和复习要求。板书课题:图形的面积

二、指导复习

1、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总结出来的?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又是什么?在它们的公式中为什么都有“÷2”? 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下题:回答问题,再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dm)

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个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

()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2)、算出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采用“分割”和“添补”的方法。

2、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方法。

三、指导练习

指导练习教材第97----98页“总复习”中的第18、19、20题。

四、全课小结

五、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 篇6

48

学  习

目  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大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新  课 标 第 一网

2、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以及应用意识。

3、通过复习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

学  习

重  点 巩固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100以内的数

1、读数、写数

(1)教师出示数学卡片,让学生读出该数

(2)出示计数器。xkb1.com

A、复习数位

师: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百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

b、在计数器上拨35、47、62、100等数,让学生读一读,在写出来

c、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00问:“十位和个位上有几颗珠子?

师:那写数的时候,该用什么表示呢?

师:百位上有几颗珠子?表示什么?

2、复习数序。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将老师所读的数抽出,然后请同桌之间合作,将数按照一定得顺序排列。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排的吗?

师:这两种排列的顺序都可以。接着我们将进行“我问你答”的游戏

(2)我问你答

师:示范:xx同学,我问你,36的前一个是谁,36的后一个是谁?

3、比大小

(1)让学生拿出计数器,同桌每人拨一个数(不要让对方看见),然后比一比谁拨的数大。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2)让生独立做88页第四题,试着不用计算就能比较大小。

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1、卡片游戏

(1)游戏准备:同桌(两位同学)准备一套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卡片。

(2)游戏要求:在规定的两分钟里,同桌之间先由一个学生拿着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算对了卡片留给自己,算错了卡片放在旁边。两分钟后,再换另一个学生算,时间也是两分钟。

(3)学生同桌合作游戏,教师巡视,关注每个学生的计算状况。

(4)请个别小组反馈游戏时的输赢情况。

三、数字小魔方(第14题)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十分地满意,现在我们就进行数字小魔方的游戏,好吗?

让学生用铅笔任意地圈出方格图中的四个数字:两个数字在上面,两个数字在下面,像老师这样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所圈出来的数字,,上下、左右,交叉的两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3、学生反馈

四、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课上,我们复习了生活中的数和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同时运用我学过的只是解决了很多问题。

五、布置作业。 学 生 活 动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百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一个百。

生:没有珠子。

生:用0表示

生:百位上有1颗珠子,表示一个百

生:我们小组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我们小组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生:36的前一个是35,36的后一个是37

生:好

生:(1)横着看我发现左右两个数字相差1,1和2差1,11和12也差1.

(1) 竖着看我又发现上面的数字和下面的数字都差10.1和11差10,2和12也差10

(2) 交叉着看我还发现,交叉的两个数一边差9,另一边差1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复习(二) 教时

49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

2、比较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相加、相减、加减混合计算。

3、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重  点

比较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相加、相减、加减混合计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笔算部分。在复习前,我们先做个游戏吧。

1、卡片游戏。(口算)

(1)老师拿出数字卡片75,学生从自己的卡片中任抽一张,把老师的数字卡片75减去学生抽出的数字卡片。

(2)教师举数字卡片43,学生任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与43相加。

2、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8题。

(1)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3、森林医生

师:小朋友们,今天竖式王国由几位小朋友生病了,大家愿意帮助他们把病治好吗?

师:我们一起比比看,谁的医术最高明,在最短的时间里治好它们。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把它们都治好了。现在就请小医生们来说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夺星大赛(第8题和第11题)

师: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个夺星大赛,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

师:请大家翻开总复习,找到第8题和第11题。小朋友没做对一题,就能获得一颗星,我们比一比,谁是夺星小能手。

2、拔萝卜大赛。(第15题)

(1)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三、课时小结。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列出加法算式并解答,然后同桌交流。

生:愿意。

生:列竖式要注意:

(1) 相同数位对齐。

(2) 从个位上加起或(减起)

(3) 加的时候要注意满十进一,减的时候,如果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

生:愿意。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 篇7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 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基础上讲授的。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继续, 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能根据判别条件进行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 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体验到探究的甘苦, 更能领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能服务于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根据初三学生年龄的特点, 学生年龄比较小,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归纳推理能力较低, 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判别方法的推理,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 通过练习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 创设更为有效探索活动和更为合理的探索顺序。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六、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设计

(一) 说设计理念

想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为学生敢创新、能创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 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 让同学们一起来看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大屏幕演示) 。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学生旧知, 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别方法, 从而引进新课。

2. 讲授新课

(1) 动手实践:让学生每人拿出两根牙签或火柴 (长短不定) , 自制平行四边形框架。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在摆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 (3) 同时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培养竞争意识, 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2) 教师演示钉制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

方法一:将两根木棒AC, BD的中点重叠, 并钉子固定, 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 CD平行放置, 再用木条AD, BC加固, 得到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解决问题。

(1) 实际生活: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 李大爷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 同学们想想看,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2) 通过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并学以致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例题精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 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式证明法, 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随堂练习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 BD相交于点O, 点E, F在对角线AC上, 且OE=OF。

(1) OA与OC, OB与OD是否相等? (2)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吗?

设计了习题组有层次的教学, 在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突出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四) 小结

(1)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2) 平行四边形判别的条件。

(五) 布置作业

(1) 课本P104习题1, 2, 3; (2) 《资源与评价》P70。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八、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设置,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强化练习, 巩固新知, 通过小结归纳总结新知。

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 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 反馈评价及时, 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 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期盼控制中。

九、教后要进行教学反思, 使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我说课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 篇8

【关键词】北师大 小学数学 教材

2001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于该年9月在我国十八个省市开始试用,而今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安徽阜阳也不例外。相较于传统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且拥有十分丰富多彩的内容、有趣味,形式美观、有趣味等众多优越性。采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们敢于积极地发言,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然而,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针对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的主要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1 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的优势

1.1 确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认知心理学觉得,在校小学生均拥有十分丰富多彩的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他们不但具有众多教学活动经验,而且还具备对数学进行充分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背景与社会文化氛围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思维方法上也存在着的差异。北师大版教材供应了众多学生操作、做实验、观察以及独立思考的素材,促使学习者群体能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数学实践活动当中对数学知识、方法与思想加以理解与运用。

1.2 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图文并茂、方式多样化、儿童化、趣味化

从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来看,北师大版教材充分思量到学生的认知事物的规律以及年龄特征,加大同现实社会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在事例选择上,充分挖掘出儿童身边的事例,促使教材变得愈加社会化、生活化、趣味化。当然,其还注重教材的弹性化与个性化,为学生的思维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沟通与研究。

1.3 重视数学的运用问题

纵观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情况,我们可将其视成“理论联系实际”。北师大版小学教材大力突出运用数学知识、主动研究与探索、学习。与此同时,启发学生运用意识,调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式去解决问题。其具体反映在以下三大方面当中,即:加大数学思想的渗透力度;重视学生的培养,使其在生活当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自身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积极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领悟到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性。

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不足之处

2.1 内容繁杂凌乱,缺乏系统性

从教学体系上来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体系全盘否定了以往的教学体系,并提出了新的教学体系。在每一册教材当中,都设置了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这四大板块的内容。同时,在教授知识的过程当中,跳跃幅度过大,显得繁杂、凌乱不堪。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知识内容脱节现象严重,缺乏较好的系统性,如此就切断了知识体系,使得学生们对知识的不连贯接收无法适应。

2.2 重视提问,却忽略了分析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当中,将“解决问题”取代了原来教材当中的“应用题”,并经常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之类的问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以及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然而却很少指引数量关系分析。

2.3 计算方式多样化,使学生无法适从

问题、方法与答案等的不唯一性与开放性是新教材的一大重要优势。然而,一直以来,教师们都无法完全掌握其开放的度。就拿算法多样化的问题来说吧,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而言,激励算法的多样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成绩欠佳的学生的表现都十分很好,可缺乏归类意识,所以稍微有些不一样,学生也均觉得自己的方式是独特的。

总而言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最富有特色的一种教材,其正处于编排适用时期。坦白说,其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但是同样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正确地看待,将教材的独特之处与学生的实际状况、自己的实践经验充分地结合起来,才可发挥出北师大版教材的优越性,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凡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主要特点[J].中学数学教育:初中版,2004:16-19.

[2]赵鸿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信息,2008(11)

[3]周晓林.“小数的意义”教材解读及教学思考[J].小学数学,2010(10)

[4]高凌飈.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2001

[5]王海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J].教育指南,2009(4)

上一篇:应届大学生审计实习报告下一篇:器官捐赠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