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精选8篇)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 篇1

班级姓名等级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5分)

⑪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⑫杂然相许(许:)⑬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⑮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2、译句。(3分)⑪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⑫行拂乱其所为。

⑬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愚公的光辉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通过摆事实和正反两方面分析,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忧劳兴国家”的道理。C、《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故事都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坚毅精神。

D、纪昀是唐朝学者、文学家。

4、口语交际(2分)

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的军队侵略了奥地利,犹太人受到了迫害。主持精神分析学说的人弗洛依德是犹太人,处境十分危险。弗洛依德很爱国、不愿像逃兵一样离开,琼斯劝说:“教授,您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当„泰坦尼克号‟客轮遇险、锅炉爆炸的时候,有一名船员被气浪掀到了海里。后来有人问这个幸存的水手:“你是什么时候离开轮船的?”他自豪地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轮船,是轮船离开了我。”

琼斯要求表达的意思是:

5、语文综合运用。(4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⑪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⑫“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沦“人迷”》)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

⑬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⑭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示例]栏目名称:书海泛舟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浏览名著佳作

6、语言运用(4分)口语交际

学校家长会后,一同学的家长好心地对小鸥的母亲说:“这次综合检测中,小鸥与同学们的差距这么大,我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应该到医院去查一查。”母亲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回到家里却对儿子说:“。”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发亮了,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1)文字中表达不得体的语句是:。可改为:。(2)联系上下文,补写出母亲说的话。

第二部分:

(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⑪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⑫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⑭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8.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9.写智叟讽刺愚公的句子是,他的根据是。(2分)

10.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2分)

11.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2分)

12.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2分)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13.文中画线句子包含怎样的思想意义?(3分)

(二)中学之门

——父亲手记之十(节选)

当我从母校和教育局出来,彻底失望了。走在大街上,一片茫然。若不是朋友搀扶,竟险些跌倒在马路的栏杆上。

儿子今年小学毕业,学校推荐保送他到市重点中学。偏偏他是后转到这所学校的,未能连续三年评为三好学生,偏偏今年教育局明文规定保送生必须具备这项条件,否则一律没有保送资格。

回家的路,显得那样长。该怎么对儿子讲呢?我一下茫然无着,漂泊无根一般。回到家里己是夜幕垂落时分。

我把儿子叫了过来。从我脸上的表情,他己经知道了结局。一句话没说,静静地站在那里,象以前犯了错误准备挨说一样,小狗般耷拉下了耳朵。我的心有些泛酸。错,怎么能怪他呢?他瘦小的肩怎么能承载大人世界的负荷?

我坦白的告诉了他的结局,望望他。他垂着眼帘,没有任何反应,仿佛早己料到。

我又说:“现在有两条路:一是学校准备推荐保送你到市重点中学;二就是参加考试。你觉得哪种好?”

他依然不讲话。房间里一下子静得出奇。

我有些沉不住气了:“依我看,我希望你考试。因为我觉得你有这个能力和水平。如果真正凭自己的本事考进我的母校,我和你一样会更骄傲,你是在对等的竞争条件下考进去的,而不是凭后门关系走进去的。当然,这样有风险,因为考试千变万幻,万一出现偏差都是可能的,最后考砸了便连去重点中学都泡汤了。你要是觉得没有必要或者没有太大把握冒这个险,就争取保送上重点中学。他还是不讲话,静静听我把这一堆话砸姜磨蒜说完。我知道,他的心里在翻江。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这是他要迈的人生的第一道门槛。对于大人都觉得过于沉重,他当然会觉得非同一般,再不是买张游乐场的入场券便跨进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

那一刻,我心里百感丛生。当然,我希望他能说:“爸爸,我考!”但他如果不说,我决不责怪他,我尊重并听从他自己的意愿。我实在不忍心看着我们大人世界的污染与庸俗如青苔一样滋生蔓延进他的生活,再让他过早地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静静地等待着,我知道那一刻对他、对我都意味着什么。儿子终于抬起头,对我轻轻地只说了两个字:“我考!”

我一把紧紧搂住儿子。

过了许久,我仿佛才想起来要讲的话:“小铁,爸爸真替你高兴!要考就好好准备,争取考好,但别有任何思想负担,万一阴差阳错没考好,爸爸决不埋怨你!爸爸照样认为你是个有能力的好孩子!”

公布分数那一天,我早早赶到学校。儿子一直站在阳台上望着,等候我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那焦灼不安的一上午所苦苦等待的,与其说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我只是无法描摹出那个符号究竟是什么。我只知道它们如沉重的影子一直罩在我和儿子的头顶,我们未能走出它们影子范围,却在苦涩的跋涉路程中,销蚀掉儿子心中残存的最后一缕童话,让他过早地与童年告别。我不知这是不是本该要付出的人生代价?还是我们自身太孱弱、渺小,始终走不出我们自己制造磨损我们自己的怪圈?

儿子在阳台上远远地望见我骑着车回来了,没容我喊他,匆匆忙忙地跑下楼来,劈头便问:“多少分?”

“两门总分196分。”我笑着告诉他。这是他们全班第二名、全校第三名的分数。他终于凭自己的成绩和能力考进我的母校。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指着他的脚说:“看把你慌的,鞋怎么穿的?”

他低头一看,鞋穿反了,左脚穿在右脚上,忍不住嘴角一弯笑了,然后一下子扑进我的怀里。我感到肩头湿乎乎的,他哭了。我不打搅他,任他眼泪无声流淌……

14、文中第二段中两个划线的词“偏偏”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一种怎样的事实?(3分)

15、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画线的语句所表达的心情?能否用另一个比方来表达这种心?(3分)

16、试分析说明“我知道那一刻对他、对我都意味着什么”一句中,等着儿子选择的那一刻,对“我”和“儿子”分别意味着什么?(2分)

17、找出在公布分数那天能表现“儿子”紧张心情的具体描写,至少找到两处,用原文回答。(2分)

(2)

18、说说为什么儿子在听到好成绩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后来虽然“忍不住嘴角一弯笑了”,但仍然扑进父亲的怀里,“任他眼泪无声流淌”?(4分)

(三)一碗大米饭

①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

②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

③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第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

④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

⑤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

⑥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竟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站起来擦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⑦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⑧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

⑨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

⑩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

⑾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

⑿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稚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 ⒀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

⒁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

⒂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

19、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想法是:(2分)

20.母亲看到“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后,为什么“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2分)

21.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以“一碗大米饭”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B.文章表现了母亲善良无私、孝敬老人的美德,也写出了我的懂事、孝顺。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文章语言自然朴实。

D.从文中的内容看,母亲非常关爱曾祖母,对我却不在乎。

22.有人说:“穷人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穷人的故事又总是闪着金子般真诚的光芒”。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3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检测练习题 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1.河曲智叟亡以应。12.B

参考答案:

1、⑪将近⑫赞成⑬通“返”,返回⑭这样的⑮通“弼”,辅佐13.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只要坚持不懈,人

2、⑪你思想顽固,死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⑫他的每一行为总不能让他如愿。

⑬这样之后人们就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提示: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即可。)

3、D(纪昀是清代人。)

4、琼斯要求表达的意思:你离开祖国是形势所逼,不是背叛。

5、⑪如: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⑫)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第三则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答出“第三则不符合要求”,说明理由即可。意近即可)

⑬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称呼、时间、地点、内容不可少,符合口语表达特点,意思对即可)

⑭如:文苑撷英:点评、赏析佳作片段。

6、⑪我怀疑他智力上……查一查。可能他付出的努力还不够。或:可能他的学习方法不对,应该加强指导。(意近即可)

⑫大家对你充满了信心。或老师说,只要你能细心些,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7、⑪即使⑫改变,变通⑬穷尽⑭背8.B

定胜天。(意近即可)

14、起强调作用;说明根据儿子的基本条件,儿子根本没有保送的资格。

15、轻松。第二问略

16、对“我”:意味着等待事实证明儿子是否是个坚强有责任的人。对“儿子”:意味着他要进行重要的人生抉择,是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选择通过关系进入理想的中学读书。

17、可以在以下几处选择二项:

⑪儿子一直站在阳台上望着,等待我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野里。⑫儿子在阳台上远远地望见我骑着车回来了,没容我喊他,他匆匆跑下楼来,劈头便问:“多少分?” ⑬鞋穿反了,左脚鞋穿在右脚上。

18、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但这种努力是以牺牲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为代价。儿子因为取得了成功,所以“忍不住嘴角一弯笑了”。因为在父亲的鼓励下,儿子终于取得成功,他非常高兴、兴奋,所以他扑进父亲的怀里,“任他眼泪无声流淌”。

19.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或者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20.母亲此时百感交集,看到儿子挨饿,却无力改变现状,心疼、内疚、痛苦和无奈一起袭来。21.D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 篇2

二、读拼音,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汉字。(6分)

yóu秉烛夜()言不()衷()豫不定

yú()不可及()贯而出()事无补

pí沁人心()乐此不()()开肉绽

yíng热泪()眶()刃而解云雾()绕

三、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大风刮走了气球。(2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2分)

光景:①风光景物;②境况;状况;情景。

①_______

②_______

3.嘹亮的歌声荡漾在平静的湖面上。(缩写句子)(2分)

______

4.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令世人惊叹。

B.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不能不令世人惊叹。

C.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怎能令世人惊叹?

D.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怎能不令世人惊叹?

5.请写一句你喜欢的公益广告或送给同学的毕业留言。(2分)

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通过这一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的雷锋,______的南丁格尔,______的老班长,______的詹天佑,以及被誉为“______”的诺贝尔和“____________”的袁隆平。(6分)

2.看到“离别”,我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矛与盾》这则寓言可以用成语______来概括,这则寓言告诫人们____________。(2分)

4.君子和而不同,。仁者乐山,_________________。(孔子)(2分)

5.我会连线。(4分)

相思鸟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金孔雀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橄榄树代表美好的爱情

曼陀铃象征成功的事业

五、下面是一位同学习作中的一段文字,有几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再给这段话写个简单的评语。(6分)

在家中,除了爸爸就数我的军棋下得好。①可近日竟让弟弟杀了个体无完肤,鬼知道他用了什么战术。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胜负乃兵家常事嘛。可是弟弟,赢了几盘棋就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动不动就说我是“纸老虎”,还要我尊他为“师傅”。②见我空闲下来,马上过来挑战:“在杀几盘,敢不敢?”③气得我直咬牙,说:“让你神气几天,等爸爸回来,我叫你……哼……”

1.第①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请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替换。______(1分)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______(1分)

3.第③句中带点的“直咬牙”语气过重,请换用一个。______(2分)

4.评语:____________(2分)

六、课内语段回放:阅读《一个这样的老师》片段,回答问题。(11分)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从来没有过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比利问

那件头骨嘛怀特森老师笑了不过是马的头骨罢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到吗?既然是‘绝迹’了,我们顶多只能发现它的骨骼化石。而我却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具体特征,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狡黠:_________________

郑重其事: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3.转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从这件事中学到了_____。(2分)

5.这篇文章还有个题目是《我最好的老师》,这两个题目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为什么?(不能写自己老师的真实姓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语段品读: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2005年8月,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是稍显寒冷,玛丽娜围栏的木门,拉了拉围巾,随手把一袋垃圾了左边的垃圾筒里,右边垃圾筒旁正蹲着个拾荒孩子。在帕雷尔摩富人区,这种场景司空见惯,忙碌的玛丽娜往日目光不会为此停留哪怕一秒钟。

今天,她不由脚步,()眼前的孩子正在把的垃圾又一点点放回垃圾筒。她收拾得是那么的仔细、耐心而庄重,仿佛面前不是一堆垃圾,而是一棵圣诞树,她正在摘取她的礼物。

“喂,孩子,别人可都是翻完垃圾就走的,你为什么还要动那些脏东西?()再过一会儿环卫工人()会来收拾。”玛丽娜问了一句。

“这块草坪多漂亮,毕竟环卫工人还要等一会儿,即使瞬间也要让这里尽可能美丽,不好吗?”孩子边收拾着垃圾边说。

这个拾荒孩子的话让玛丽娜很意外。瞬间也要美丽,她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孩子的背影,这孩子的话有些让她感动。许久,孩子突然意识到和她说话的人并没有离去,赶紧站起来转过头。

在那瞬间,玛丽娜惊呆了,面前这个孩子()衣服很旧,()很整洁,面容黝黑()很干净,而她姣好的身材和脸型是玛丽娜近几年都很少见的。“你愿意当模特吗?”玛丽娜脱口而出。玛丽娜·冈萨雷斯——世界著名项链设计师,她知道什么样的苗子能成为一流模特儿。

三年后,这个叫妲妮拉的拾荒女孩接连击败一千多名竞争对手,摘得全球最大模特经纪公司Blite举办的“世界精英模特大赛”阿根廷赛区选拔大赛的桂冠。从丑小鸭到白天鹅,从垃圾堆到T台,记者问玛丽娜是怎么发现妲妮拉的潜质的,玛丽娜笑着说:“懂得瞬间也要美丽的人,想一生不美丽都难。”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2分)

放进翻过推开停下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分)

3.选取文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1分)

4.从妲妮拉的角度,简要概括这个小故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妲妮拉的成功,有人说完全是因为她的机遇好,有幸遇到了玛丽娜。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懂得瞬间也要美丽的人,想一生不美丽都难”这句话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30分)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 篇3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蠢蠢欲动、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物我两忘”等词语的意思。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可我呢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蠢蠢欲动: 孤芳自赏粗糙:

自珍裸露: 物我两忘:

3、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4、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作者重点写了那几件事?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本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想,如果我能将这个笔记本写满的话,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书了!我为这个愿望而隐隐激动,自然写得就越发勤奋。”为什么会隐隐激动,他在激动什么?

(2)、“笔记本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看有老师和同学翻看它,心里荡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是以后我的第一本书出版时无法相比的感觉:一种小小成功的感觉,一种自信心像船帆被风鼓满,轻轻地荡漾在水中向前漂流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吗?

3、品读课文,理解“好的老师是好的舵手,总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处地引向宽阔的水域。”

4、文末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深刻用意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瞥( ) 侈( ) 棱( ) 拙( )

舵( ) 拘( ) 苟( ) 敝( )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shē chǐ

(1)对他这个铁公鸡而言,多花一毛钱简直就是( )。

(2)李贺的诗由于想象奇特,意境幽冷,造句险拗,致令古今读者感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到难以畅读,有( )的感觉。

jū jǐn

(3)面对老师,我总是多了一丝( ),少了一份轻松。

3、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A、妈妈看中了一件衣服,无论质地、色彩还是款式,都无可挑剔,美中不足的是型号稍小,不太合身。 “不足”指 ;“美”指 。

B、也不知怎么了,小王常常是花费的力气很大,收到的成效很小。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他得动动脑子了。“事半”指 ;“功倍”指 。

4、比较、填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为此,“①为了学生一切 ②一切为了学生 ③为了一切学生”被不少学校作为响亮的口号提出。

这句话中的三个“一切”含义是不同的。如果从“倡导宗旨、面向全体、立足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这三个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只写序号)

5、区分下列词语的用法,并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张教练对队员们的训练要求是相当( )的。

(2)指导员对小梁说:“这场考验是( )的。”

(3)公安机关正在( )地打击黑社会团伙。

(4)张老师和我进行了一场( )的对话。

6、阅读回答

(一 )、《林海》(节选)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儿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A、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是: 。

秦岭的“岭”的特点是: 。

B、仔细阅读上文,画一画大兴安岭的“岭”和秦岭的“岭”。

C、短文最后一句用到了 修辞写法。

(二)、《假如给你三天光明》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上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 )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不会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卷怠(dai),在对待自己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如此?( )瞎了的人才( )更加珍惜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到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着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淡!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是一味地追求。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会设一门必修课:“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眼睛停留在何处?

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B、在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光明---( ) 热情---( ) 喧闹---( )平淡---( )

C、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卷怠:

②饱食终日:

D、文中,哪句话最令你震撼、感动?请用“ ” 划出来,并写出原因。

E、作者为什么说如果是大学校长,要设一门:“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必修课?

F、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选择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写一段较长的话。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 篇5

教材分析:

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几亿年前,生命出现在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地球就显示的多姿多彩,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本单元是让我们了解生命,探索生命,描绘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野草》一课,通过描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让人感悟到生命的力量是巨大的,自然联想到生活中有许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琥珀》一文则以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让人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人生礼赞》则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辉煌的人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意义所在,从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来面对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生命奏响曲》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响曲”《孟子语录》一文以鱼和熊掌巧设比喻表达了:“舍生取义”的观点。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关于生命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课下要求搜集资料、拓展延伸、探寻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领会语句的内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的词句,能够背诵精彩的句段。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关于生命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课时分配:

野草 2课时

琥珀 2课时

人生礼赞 2课时

生命奏鸣曲 1课时

孟子语录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课题:野草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野草》通过描写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扬。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显然文章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激发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背景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你还知道那些诗句?

2、诗句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是绝处逢生的植物,这种不落在。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夏衍。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汉族,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代表作品《赛金花》、《秋瑾》、《包身工》、《上海屋檐下》等。

2.理解词语:

致密、瓦砾、意志、顽强不屈、磨练、傲然。

四、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①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解剖(注意读音)、韧性的韧注意书写

②(如果有说野草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师评:你还透过种子的力大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随即板书——力大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

①交流(刚才同学们都在很认真的看书,谁来共享一下?

②总结(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师直接总结)

(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2)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

(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

师:总结: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3.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笋的成长吗?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历程?

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

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

3、那换成其他动词行吗?

4、说话要有理有据呀,请你再细细品读着几句话,说说你的理由吧。

5、“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给我们同样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提问:从大家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六、达标检测。1.比一比,组词。

纷()致()坚()此()砾()粉()到()竖()些()烁()2.修改病句。

(1)虽然我和李晓光同窗六年,但是对他不了解。(2)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弯曲盘旋。

七、总结全文。

请同学们熟读全文,体会野草的品质。作业设计:

学生熟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段落。

板书设计:完整的分开、头盖骨 掀翻石块 顽强的生命力。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野草》。

二、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三、探究新知。

(一)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1、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读。

2、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

3、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

4、出示资料,配乐朗读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5、听到这你想说点什么?齐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完以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心情,你会这样读,男生们,齐――

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

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帝国主义任人宰割吗?

作为当代小学生,当你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战死沙场,与敌人奋力抵抗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身上好像拥有着无尽的潜能,力量,这种力是―――

(二)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离离原上草„„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在此期间写下了《野草》他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写道:“第八自然段”(读一遍)

五、拓展延伸。

1、作为和平年代得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2、再来读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说一说。

(1)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

(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

(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会羡慕石缝间的松柏吗?为什么?生活中有许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给同学讲一下。

六、达标检测。

将以上三题说话训练,任选一题简单地写一写。

七、总结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做一个有野草般顽强生命力的人。作业设计:

1、写出你对文章的感悟(100字的小短文)。

2、搜集积累关于描写草的诗句。

板书设计:野草

有弹性 能屈能伸 顽强不屈 有韧性 不达目的不止 力量之大

课题:琥珀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课文说明的是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让人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琥珀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琥珀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渗(shen)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探究新知。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3、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①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②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③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④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四、拓展延伸: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六、达标检测。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形近字组词。

七、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学生复述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板书设计:琥珀 松脂球的形成 化石的形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2.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四、探究新知。

(一)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4)泥沙掩埋。

(二)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三)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作者根据这块琥珀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

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完了,通过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说。

七、作业设计: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书设计:琥珀 想象丰富 合理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这首词在写法上,运用了想象与夸张、双关、引用神话的表现手法,借助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初步认识词的语言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音乐)

2、学生课前了解作者及文中人物资料,课文写作背景及有关事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由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题目是——(课件)出示题目,学生齐读课题。解题:蝶恋花是词牌名,答李淑一是标题,意思是答复李淑一。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一)字音:读准读通。

(二)理解意思,读出节奏。

1、在这首词中,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能通过理解重点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吗?

2、指名抓重点字词理解句意。

四、探究新知。

(一)想像画面,体味诗境。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进行想像。

2、学生默读课文,画文结合,找到句子,组内交流。

3、小结过渡: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让我们伴随着这些画面,走进文中的意境之中。(课件出示动画)全班齐读。

(二)品读句子,感悟情感。

1、请大家回到文中,将那些你感受最深的字词圈出来,将你体会到的感情用

一、两个词批注下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巡视,点拔。

3、请将你的自学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启发。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检查,了解情况。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一句,一人主要发言,其余进行补充,然后小组齐读或带领全班读。(有不同感受的同学进行补充。)

五、拓展延伸。学法指导,情感升华。

同学们,刚才在大家丰富的想像中,我们走进了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师板书——境),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师板书——情),这就是我们学习诗词的学习方法。(板书“学法”),在这首词中,诗人还运用了“双关”和“神话”写作手法,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真切。就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次走进《蝶恋花 答李淑一》,全班感情朗读。

六、达标检测。背诵诗歌。

七、教师小结:

一个“泪”字,流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表达了多少人的感情,它是对逝去亲人最深切思念的体现,它是对心中激情最痛快地倾泄,它是对心愿得以实现的告慰,它是对革命胜利最直接的赞颂,这泪,如倾盆大雨,飞洒人间。

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毛泽东诗词《七律 长征》《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和苏轼的《蝶恋花》。板书设计:

课题:生命奏鸣曲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身体声音。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个人的了重感冒,去看病的时候,医生会拿听诊器在他胸部听,然后会告诉病人气管有没有炎症,我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难道气管会发出声音吗?他和疾病有什么关系呢?别的器官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读一读,并说出前两个词语的意思。痉挛 酣睡 黏稠 鼾音 蠕动 麻痹

(痉挛:肌肉紧张,不由自主的收缩;酣睡:熟睡)

2、课文中的“生命奏鸣曲”是指()()和()等人体的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并说说他们分别是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

3、理一理课文的条理:你认为课文可以分几段?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结构方式:总-分-总)

四、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

1.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2.学生默读思考。3.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二)品读感悟。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 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3.读课文的2-6自然段完成,并说出理由。

(温馨提醒:注意品味语言的特点,尤其是比喻句。)例如:A、心脏---勤劳的鼓手,理由是:

2、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说明语言生动准确、充满趣味。

(1)比喻,体现其生动性: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

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易于明白理解。

(2)准确性:(具体数据: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而不说几十下。)

3、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生命奏鸣曲》主要为我们介绍了 心脏、肺脏、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些声音交汇在一起,组成的一支特殊的“生命奏鸣曲”,也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医生正是利用了这种声音才使用听诊器为我们症疗。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另外,作为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在语言方面本文又注意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具体的数字,大量的比喻把人体内这三大器官发出的声音与人的健康状态的关系说明的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六、达标检测。

1、《生命奏鸣曲》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些声音交汇在一起,组成的一支特殊的“生命奏鸣曲”,也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2、本文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清楚明白、充满趣味。

3、本文采用了()—()—()的结构形式。

七、总结全文。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

作业设计: 查找“生命的基本功能”“生命的本质”的资料。板书设计:

课题:伟大的日子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导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伟大的日子》。让我们走近一个充满生机的小姑娘,走进一个盲聋姑娘不寻常的生活吧,共同感受那个唯独属于她的——伟大的日子。

3、你知道这个伟大的日子是属于谁吗?

4、那么,你对海伦﹒凯勒的了解有多少呢?

5、教师出示幻灯,简介海伦﹒凯勒。

6、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那敏锐的世界。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探究新知。

1、分段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概括段落大意。

2、给每段内容家小标题。

(1)浏览课文内容,小组内概括小标题。(2)师生共同选择最恰当的小标题。

3、走进“生活”感受“伟大”。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安妮﹒莎莉文的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找出稳重的句子来说明。(2)教师指导学生来朗读这些句子,并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局的的理解,深入体会安妮﹒莎莉文对海伦﹒凯勒的特殊关爱以及她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

(3)现在大家能不不能说一说,为什么那一天对海伦﹒凯勒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伟大”?

五、拓展延伸,感受坚强“伟大”

1.幻灯出示海伦﹒凯勒的名言。2.指名分别朗读这些句子。3.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海伦﹒凯勒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六、达标检测。朗读背诵海伦﹒凯勒的名言。

七、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感受到了海伦﹒凯勒坚强不屈和超出常人的意志,我们要向她学习。作业设计:将海伦﹒凯勒的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小同学听。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

活动内容: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学生主持,教师策划,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探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从而认

识到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如何来面对生命。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学生主持:通过前边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到了生命的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从而认识到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如何来面对生命。

二、出示目标。

三、活动过程。

分成若干小组,组成各个小组。

科学小组——探寻生命的起源,包括人类的形成。

历史小组——追寻生命的传说。

文艺小组——搜集人生、生命的歌曲。

美术小组——抓住一物表现生命主题。

评议小组——评议生命的价值。

三、分工合作

指导学生个体选择主题,学生自行进行小组分工。如:负责创意的,负责图案设计的,负责文字设计的„„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

四、创编

1.教师在学生设计中应注意指导,特别注意突出生命价值这一主题。2.学生自由创编。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上没完成的作品。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 成果展示:

1、文艺组歌唱人生(如: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辘)

2、主持人导入。

3、学生齐诵“|人生礼赞” 制成多媒体课件。

4、科学组讲解生命的起源。

5、历史组介绍生命的传说。

6、美术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7、评议组结合事例评价怎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展示同学们的作品,把大家的意见整理进去,一定会改得精彩。再写点自己的感受。

二、写作文 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或周记。

三、批改作文

1、小组内互相批改作文。

2、注意画出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3、看看是否突出了乐趣。

四、修改作文 按照同学们的批改意见,进行修改。

五、誊写作文

六、总结

同学们互批了作文,大家的作文水平都有了提高,注意了突出中心,尽量少出现错别字,把话说通顺。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字词。2.有关背景知识。

3.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应该礼让,和平共处。德育目标:学会用宽容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作者及背景: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学习本文要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明确写作用意。2.解题:本文以”别挤了”为题,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明了,直切主题。3.检查预习: 1)注音填字 容()()开 鼓 压抑()严防()潜入()严峻()问心无愧()2)形似字

敞 宽敞 愧 惭愧 蔽 敝帚自珍 槐 槐树 魁 魁梧 峻 险峻 俊 英俊 3)解词:

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

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鼓励:激发;勉励。严峻:严厉,严肃。4.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3)找学生读课文,老师点拨(从字音,节奏,声调方面)。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1.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的“挤”和“你”?

明确: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行动上);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2)本文分两小节,每一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一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

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容纳”为全文定下基调,具有广义的含义,即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挤“。

二节:讲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要用不宽容,不善良,不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结尾再次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照应开头和文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3)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归纳,老师点拨)

明确:本文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2.总结全文谈收获和感悟。

3.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4.作业:生活中,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能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吗?

板书设计:

不要挤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 篇7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 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 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 (见表1) 。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 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 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 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 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 Reading, Speaking, Vocabulary等板块, 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 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 结合表1、表2, 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 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 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 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 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 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 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 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 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 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 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的统计, 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

第一, 小学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 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 题材贴近实际, 语言生动活泼, 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 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 小学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 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进入初中阶段之后, 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 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 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 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相比于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 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 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 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 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 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 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 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 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 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 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 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相比于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 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 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 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英语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在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面对教材多样化的现象, 其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其中比较受教师关注的就是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问题。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的内容为例, 可以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 从而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材,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材衔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10) .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 2007 (5) .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 篇8

练笔设计:仿照2~6节的写法,以“我们爱你——”开头,接下去写4句话,可以写祖国丰富的物产,可以写迷人的民族风景。可以写祖国辉煌的成就……

例文:

(一)

我们爱你——

九寨沟的神奇山水

张家界的迷人风光

泰山、黄山的巍峨险峻

太湖、青海湖的烟波浩渺

(二)

我们爱你——

古代有四大发明

今朝有人造卫星的成功升天

神五神六遨游太空

嫦娥一号即将探索月球

说明:《我们爱你啊,中国》以包含激情的笔墨赞颂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但所写的只是冰山一角。学生通过读书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以及游览各地名胜,对伟大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光荣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还有更多的了解。这样的练笔设计,学生有话要说,有情要抒。

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练笔设计:学习课文第2节的写法,以《送别》为题写一段话,努力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

例文:9月6日,我的表哥就要去南京上大学了。我们全家都为他送行。上车前,外婆摸着表哥的头说:“亮亮,到了大学里,挑你最喜欢的菜买,一定要把身体养好。”表哥点点头:“外婆,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您也要多保重身体呀!”舅妈说:“孩子,据说大学里比较宽松,学习全靠自觉呀!”“妈,你放心吧,我一定认真学习,争取每个学期都拿到奖学金。”舅妈莞尔一笑:“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这时,我心中涌起了眷恋之情:“哥,这钥匙圈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看到它就想到我。”“谢谢你!我不会忘记你的,弟弟!”这时检票员开始剪票了,我们送表哥上了车。汽车缓缓地开动了,表哥把头伸到窗外,微笑着向我们挥挥手。我踮起脚说:“哥,祝你一路平安!”

说明:课文第2节写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为肖邦送行的情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得很具体,很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送别场面学生也经历过。设计此练笔,意在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描写,反映真挚的亲情、友情。

课题:《负荆请罪》

练笔设计:蔺相如对韩勃说的一番话很快传到了廉将军的耳朵里,廉将军听了,会怎么想呢?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例文:廉将军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蔺相如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品质多么高尚!而我,身为大将军,却小肚鸡肠,居功自傲,只为个人利益着想,心胸多么狭窄,见识多么浅陋。相比之下,我是多么渺小啊!我应该袒露上身,背着荆条向他请罪,以表达我最真诚的悔意。

说明:廉颇“负荆请罪”前肯定思绪万千,而文中却没有写,让学生猜测廉颇的心理,补上课文的空白,有利于学生深入感受廉颇的形象,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准确描写心理活动的能力。

课题:《爱之链》

练笔设计: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写一段话。

例文:乔依醒来了,见妻子正忙着做早点,说:“亲爱的,我忙着出去找工作,家里的事全落在你肩上,你辛苦了!”妻子笑着说:“没事的。我要告诉你一件很开心的事。”接着她便将昨天晚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丈夫听。乔依听了问道:“那老夫人是不是身材矮小,满脸皱纹?”“是呀!”妻子疑惑不解地问:“你认识她?”乔依便把昨天傍晚发生的事讲给妻子听。妻子激动地说:“亲爱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播种的是爱,自然也收获了爱。”乔依问:“你说老夫人留下的一些钱,我们该怎么办?”“听你的安排。”“我觉得应该用来救济那些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因为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好,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说明:设计这样的练笔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描写乔依夫妇的语言,感受他们的美好心灵,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老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行练笔训练。像《师恩难忘》、《穷人》等课文也可设计类似的练习。

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练笔设计:同学们,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太多,而霍金却说自己拥有很多。如果你就在现场,听了他们的对话后,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女记者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例文:记者小姐,你说他失去太多了,但是你有没有看他得到的呢?他虽然没有灵活的双手,但他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科学著作;他虽然没有健全的双腿,但他走进了非常遥远的宇宙深处;他的嘴虽然不能说话,但是他靠着语音合成器,与许许多多的人进行对话,其对话的内容既深刻,又丰富,有许多内容只有一些资深的科学家才能听得懂呢!你看,他刚才不是在给我们做精彩的报告,现在不又在回答您提出的问题吗?从这些,你不觉得他拥有的太多太多吗?

说明:女记者和霍金之间的对话,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旁白或插话空间。将学生置于虚拟的现场,参与对话,能激发学生很强的表达欲望,在表达中不仅能整合、化用课文内容和语言,而且升华了对人物精神的认识。

课题:《生命的林子》

练笔设计: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惑,你的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引导你明白事理的呢?请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然后学习课文第6~9自然段的写法,具体描写父母(或老师)“引导”的过程和你自己“感悟”的过程。

例文:饭后,爸爸说:“小明,我们出去走走吧。”屋前墙边堆着一些瓦砾。爸爸蹲下身子,指着一棵小草说:“这里瓦砾成堆,小草怎么会长出来的呢?”小明说:“因为它要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吧。”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是啊,为了要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瓦砾怎么重,总要顽强地挺出地面来。它坚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瓦砾。你看,它们长得多可爱呀!”小明若有所悟:“我懂了,人也要像小草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地与困难抗争,不达目的不罢休。”“说得多好!”爸爸抚摸着小明的头说。

说明:玄奘参禅了半天,终于明白了方丈的言外之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在他们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出现的时候,老师、家长也会借助一些人和事物对他们进行“点化”。设计这样的练笔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揭示一个道理。

课题:《麋鹿》

练笔设计:以大丰自然保护区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鹿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例文: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大丰自然保护区游览。麋鹿是鹿的一种。你们看,它们的外形真是奇特:角像鹿,面似马,蹄似牛,尾巴像驴,所以人们又叫它“四不像”。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

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大家知道吗?麋鹿的经历充满了传奇的色彩。根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到了汉朝以后,就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到了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

说明:这样的训练,学生由“旁观者”变成了“当局者”,由“幕后”走到了“台前”。角度的变更,角色的变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深化学生对语言情境的感受和课文情感的感悟。像《秦兵马俑》、《碧螺春》、《烟台的海》等课文也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

课题:《给家乡孩子的信》

练笔设计:巴金爷爷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活着就是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读了这些话,我想:如果我是一棵大树,就要撒下一片阴凉;如果我是______,就要_______;如果我是______,就要______;如果我是______;就要______……

例文:巴金爷爷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活着就是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读了这些话,我想:如果我是一棵大树,就要撒下一片阴凉:如果我是一泓清泉,就要滋润一片土地:如果我是一朵鲜花。就要倾吐一缕芳香;如果我是一只蜜蜂,就要酿出一份甜蜜……

说明:文中巴金的话含义比较深,设计这样的句式练习,在于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同时,对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也很有帮助。

课题:《鞋匠的儿子》

练笔设计: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林肯的演讲内容,林肯总统以真情感人,以宽容服人,以睿智取人。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很尴尬的事。有的人当面揭别人的短;有的人羞辱别人,使人难堪。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要学习林肯总统的说话艺术呢?好,心动不如行动。请看——

开学初,班级进行队干评选。王小刚同学参加了文娱委员的竞选。有个同学对他说:“你的成绩并不优秀,怎么有资格参加中队干的竞选呢?”

此时,王小刚该怎样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例文:我非常感谢你的重要提醒。的确,我的成绩不是很优秀的。不过,我今后会加倍努力,刻苦学习的。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我的付出会换来优秀的成绩的。当然,这样学习也绝不会影响我为大家、为班集体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我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一定尽我所能地做好文娱委员的工作,我要虚心征求你和大家的意见,积极开展有意义的、大家喜欢的文娱活动。请你相信我,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说明:遇到别人当着众人揭短的尴尬时如何应对?林肯的讲话艺术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这样的练笔,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模仿林肯说话艺术的同时,学习他的真诚、宽容与睿智,促使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课题:《古诗两首》

练笔设计:请分别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写话。

例文:(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的作文之所以写得好,得益于我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

(2)光听养水仙花的讲座还不行,必须亲自实践一下,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明:大量的古诗句、名言警句概括了很多事理、人生哲理、客观规律等,具有很强的运用性。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指导练习时,教师要多创造语境,让学生运用。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句子都可以指导学生运用。

课题:《学与问》

练笔设计:你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过什么奇怪的、不解的现象?你是怎么解开这个疑团的?请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例文:一天。我发现老母鸡在门前觅食的时候,把一些小砂石也吃下去了。我便问妈妈:“鸡为什么要吃小砂石呢?”妈妈说:“也许是它喜欢吃吧。”我认为妈妈说得没有道理——石子有什么好吃的?便查阅《十万个为什么》。书上说:鸡没有牙齿,不能将食物咬碎再送进胃去消化。鸡吃食的时候,先把食物送到嗉囊里贮存,然后送到肫里消化。鸡肫是一个厚实坚韧的皮囊,在它的挤压蠕动下,靠砂石的帮助,整粒的稻谷、麦粒经过搓揉碾压,很快就变成易于消化的糊糊了。鸡吃砂石显然是消化的需要。“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自言自语道。

说明:儿童是天生的好奇者,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过许多不解的问题,也会通过某种方式去解开谜团。如何将这类经历中最难忘的事件有条理地写下来呢?《学与问》给了示范。这样的仿写设计,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方法可依。难度不大,但又能得到很好的表达训练。

课题:《大自然的文字》

练笔设计:请学习课文的写法,把你认识的一种或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写下来,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例文:炎热的夏天里,常常发现水泥地面湿漉漉的,墙砖上、玻璃上也沾了水,还有蚂蚁成群结队地忙着搬家,燕子低低地飞行,这说明要下大雨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下雨前,高空中的气压比较低,这时小飞虫都飞得很低,燕子为了捕食这些飞虫,也就得低飞了。所以有“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的说法。燕子就成了“天气变化”这本书的文字。

说明:大自然中的不少“文字”,学生一定“读”过,怎样把“文字”背面蕴涵的知识、学问具体而又清楚地表述出来呢?课文的第2、3、5、6自然段为学生做了示范。设计这样的练笔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描述事物现象的基础上,揭示某种规律,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上一篇:梁平县情况简介下一篇:武山县召开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