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北大学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东北大学(精选10篇)

美国东北大学 篇1

留学美国天普大学院校简介:

美国天普大学创立于1884年,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被称为“费城三大名校”TU(另外两所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德雷塞尔大学)。又是宾夕法尼亚州“三大公立大学”之一。共有学生39,000名,国际生1500名,是美国第27大高等学府,亦为美国国内顶尖的职业教育中心之一。历届至今共有 273,000名毕业生,其中约7,300名来自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天普大学创校者Russell H. Conwell对于当时的大学课程,只传授给富有或是享有特权的上等社会份子感到相当不平,因此有成立一所“机会均等”大学的构思。目的无非是想提供年轻学子均等受教育的机会,以鼓励年轻朋友努力追求真理,进而踏实地去实践个人的梦想。本着这一原则,天普大学以较低门槛录取当地学生,创校平等理念至今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方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的本科综合排名。但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电影电视传媒专业等比较突出学科对录取国际生较为严格。

美国天普大学在费城拥有超过60栋校园建筑,拥有全美最大的`校园计算机中心THC Center,24小时免费提供天普学生。校区全部覆盖无线网络。另外,有设备良好的运动场,篮球场,健身馆和游泳池等设备,亦是同学们锻炼身体,维持健康的最好场所。有名的天普大学ncaa“猫头鹰”篮球队(Temple Owl)每年吸引大批人潮前来参观加油打气,是天普大学的一大特色。

美国天普大学总共有五个校区。亦即是要提供各区学子方便就学的机会。天普大学均衡发展的十七个学院,亦以配合当前社会的走向趋势以及学术上的需求为目标。1965年,天普大学成为宾夕法尼亚州高等教育系统的成员。

美国天普大学院校特色:

美国天普大学是世界一流学府,许多专业在美国名列前茅。位居全美前十名的专业包括:语言病理学、犯罪司法学、法律、审判学、企业学、国际商务、资讯系统管理、风险管理与保险、艺术史、绘画与制图、雕塑。美术、国际法、心理学、宗教学则名列全美前20.排名前100的专业包括:电脑资讯、教育、英文、历史、数学、医学研究、职业治疗、药学、物理治疗、物理及社会工作。

美国东北大学 篇2

在抵达杜克大学后的一个周末, 学院方面组织大家外出参观, 中午饭由学院支付。这是我第一次享受杜克大学的“公款请客”——每人7.29美元的自助中餐。

之所以是这个标准, 是因为带队外出的项目主管能够支出的就餐费用额度是人均8美元。在这个范围内, 他有权力决定支出。超过这个费用额度, 就需要他的老板——公共政策管理学院国际发展交流中心主任签字支付。在随后的参观中, 门票费用等均由各人自己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 杜克大学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在美国并不是非常富裕的州, 而且美国食品价格并不高, 人均8 美元的自助中餐在当地已经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了。杜克大学也是充分考察了当地消费情况后, 才制定了这一规则。

在学习期间, 经常出现教学内容多、时间不够的情况。有的教授就会利用午餐时间来给中国学生搞点教学“快餐”。

这时, 院方每次都是提供给每人一个快餐盒和一瓶饮料。快餐盒中有一个汉堡包或三明治、一小份沙拉和一块点心。这个快餐价格绝对不会超过8美元, 但量已经足够填饱肚子了。

不仅仅是吃饭, 杜克大学对其他公款消费, 也可以说能节约就尽量节约, 有时感觉是节约到了极致。

我们经历的几次活动是晚上举行, 都需要租车。对我们一行30 人来说, 租一辆大车, 一次成行自然是最方便的了。可杜克大学方面每次都是租用三辆小型出租车跑两趟, 把我们所有的人送到目的地, 因为这样的开销可以控制在150 美元左右。租用大巴车, 一次就要七八百美元。

实际上, 无论是美国的政府、学校还是其他机构, 在严格控制“公款消费”的问题上, 一方面是靠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 另一方面, 也更重要的是靠社会氛围和整个社会形成的风气, 这种风气使得人们不得不自觉地控制自己, 防止出现问题。

美国东北大学 篇3

高中生有谁敢不参加高考呢?尽管现在去美国留学比较容易实现,但仍需要条件,而且还有一定风险,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高中生来说,绝大部分人还是要高考的。但是,任何一个新的领域总是会有一批杰出的先驱者,本书所说的这个新的领域就是高中生去美国名校攻读本科学位,而这些先驱者,就是一些敢于在高中毕业后就留美的杰出的中国高中生。他们有的通过高考已经获得了中国最顶尖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却毅然放弃;有的干脆没有参加高考。看着这些先驱者前赴后继奔向大洋彼岸的身影,我虽然有些为他们担忧,但更多的是为他们喝彩!他们目前虽然还是一小部分人,但是他们在权威的高考面前所作出的举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用高考衡量孩子前途和成功的传统观念,在全国的高中生和家长们的心头激起了浪 花。我敢预言,这批先驱者未来将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精英。远在盛唐时期,作为世界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国,就是全世界学习先进科技和文化的地方;而如今,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留学美国的浪潮还将继续。

本书的目的决不是让高中生不参加高考,而是为那些想留学美国的高中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这些高中生中有很多佼佼者,他们的出国使国内的名牌大学可以吸纳另外一批优秀的高中生;由于有这样一批高中生去美国读大学,留在国内的高中毕业生相对获得了更多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这些留美优秀的人才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将要回国效力,因此整个国家也将受益。

本书的目的,仅仅是希望将国内高校不能完全容纳的庞大高中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送到美国去,利用美国的教育资源来培养我们的未来人才。

徐小平和芝加哥女孩

2006年夏天,我和徐小平一起给一位获得芝加哥大学全奖(也是2006年度中国大陆学生获得的最高全额奖学金)的女孩送行,其间谈到了近几年在我指导下的一些孩子纷纷被美国顶尖名校录取,小平鼓励我把这些案例整理出来。其实我是不愿意写书的,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而要想准备好是要花很多时间的,但花很多时间我又很难做到。因此,这几年来,我一直没有动笔写关于中国高中生如何申请去美国读本科的书。

“普林斯顿双星”

2007年3月底是美国众多大学正常录取“发榜”的时间,录取结果第一时间就公布在学校网站上。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那几天我和那些孩子们一样,激动得无法入睡,就像过节一样。其中,最让我感到振奮的消息是两位女孩同时被美国顶尖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了!“普林斯顿双星”其中一位是来自遥远的云贵高原,曾经和我有过有趣对话的小牧。

“陈老师,对于像我这样的寒门子弟,从一开始就比其他人要艰辛很多,好不容易跋涉到冲刺阶段,胜败就在此一搏了。我希望您相信我的潜力,为我指点迷津。将来我成功的那一天,定将好好报答您!”

我笑了,开始看她的介绍材料,小牧的经历、成就、抱负,还有写信严肃又幽默的语气感动了我。她给自己的定位是“上TOP 20,甚至常春藤盟校都没有问题”。我给她的判断是:“我有预感你能成功,至少也是TOP10的学校。”其实,小牧不但感动了我,也感动了除普林斯顿之外的某顶尖文理学院。

“陈老师,我今天早上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的offer(录取信),来自XXX文理学院。他们说‘We are very impressed with your application’(我们对你的申请印象非常深刻),然后给了我奖学金来支付我所有的学费,又帮我找来了校内工作和适量的贷款,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帮我支付费用,但是食宿费还差一点。然后,最令我感动的事出现了,学院的一个老师叫我住到他家,用这种方式来帮我解决尚不足的食宿费用的问题,并且这个家庭每月再拿出300美元给我当书费。”

“这是迄今为止我收到的最令我感动的offer,它太特别了,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拒绝这所学院!”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很感动,也为小牧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耶鲁女孩菲菲

同样是在3月底,我突然收到上海的菲菲发来的短信,告诉我她已经被耶鲁全奖录取了!我立即打电话到她家表示祝贺,接电话的是她的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就已经泣不成声了。激动的母亲似乎处在崩溃的边缘,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喜讯,让两年来一直压在她心头上的重担得以卸下。如果菲菲没有获得好的申请结果(由于家庭收入原因,菲菲必须要获得全奖),这位母亲必定会崩溃,因为两年前支持女儿放弃高考准备出国申请时,她就背负了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巨大压力,当得知菲菲在上一年没有获得奖学金不能留学时,她还是毅然支持优秀的女儿放弃复读参加高考,决定再次申请美国的顶尖名校。如果菲菲今年还不能获得全奖,她就准备卖掉唯一的房子让菲菲自费去读一所常春藤大学。她心里明白,即使卖掉房子,钱也是不够的,并且还会增加签证难度,甚至直接导致拒签,即使幸运地获得签证,在菲菲大学毕业之前的四年内,这对母女承受的压力将是可怕的。由于长期和学生及家长接触,我已经能够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菲菲的母亲就好像在一片汪洋大海中独自航行的舵手,脚下是承载着母女两个全部希望的一叶小舟,只有菲菲顺利到达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她们才能上岸,才能获得希望,也才能放松一直紧绷的神经。我和菲菲母亲谈话的时候,会故意去轻轻触动她的脆弱、伤心之处——她不被家族理解的压力和她所冒的风险,每逢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落泪。在菲菲申请结果出来之前,所有的承诺和安慰都不能有效地缓解她的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她通过流泪来缓解。

初识菲菲

认识菲菲和她的母亲是在夏季一个明媚的午后,我们在一家上岛咖啡见面。当时菲菲刚刚打消了母亲准备卖房让她自费留学的念头,并向母亲许诺一定在下一年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和她们的一番谈话让我对菲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菲菲太优秀了,她应该会有好的申请结果!

我分析菲菲第一年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她对申请还带有一些盲目性,申请的学校都是顶尖名校,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她要申请的都是各名校的全额奖学金,这使得她加入了最顶尖的竞争行列,而她当时对申请作文的素材选取和表达还掌握得不够好。因为读她的申请作文会觉得她很普通,没有什么特色,而只有和她谈话时,才会觉得她很有个性和思想。凭我多年的经验,我知道她有能力获得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比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录取和奖学金。由于菲菲之前参加过哈佛的暑期学校,因此产生了严重的“哈佛情结”,哈佛就是她的第一选择,而她也认为自己一定能去哈佛,因此第一年申请的时候她报考了哈佛的提前录取,即Early Action(早期行动,哈佛大学自2007-2008学年开始取消了它)。但是哈佛没有提前录取她,而是把她的申请推迟到正常录取再作评审。她原先认为一定可以被哈佛提前录取,没有准备其他大学的申请材料,这一下措手不及,母女两个人忙得天昏地暗,开始申请其他学校,好不容易赶在截止日前把申请做完了。最终获得一所常春藤大学的录取,但却没有任何奖学金。

重拾信心

当时的菲菲,虽然在母亲面前承诺过下一年拿全额奖学金,但和我见面的时候她却很不自信,我和她说起别的获得顶尖名校全额奖学金的学生时,她的眼睛里就充满了对这些获得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霍山女校的全奖获得者的崇拜之情,一个劲儿地夸人家怎么“牛”,而自己远远比不上。事实上,我的本意是想告诉菲菲:“这些人的实力和你相当,甚至还不如你,你也是有实力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其实,菲菲一直是个低调的孩子,直到拿到耶鲁全奖之前,她还是对她的申请结果不敢有太乐观的期待。我一直认为这是她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缺点,尽管这属于中国传统美德中的谦虚。一个去美国大学读书的孩子不需要也不应该谦虚,而是要自信,甚至要有一点点自负才好。经历了一次失败,菲菲和她的母亲信心不足,我花了很多时间向她们分析以前的成功案例,并和菲菲作对比,以此来恢复她们对申请顶尖名校全额奖学金的自信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浮现出9个月后的情景:菲菲被她心仪的哈佛大学录取,并被授予全额奖学金;而我则分别给这对热泪盈眶的母女一个拥抱并表示祝贺。我被脑海中的这个对未来的“预知”而感动,这更坚定了我要帮助这对母女实现梦想的决定,我不愿意看到她们被第二次失败拉入人生的更低谷。我也给了菲菲关于她的申请作文(Essay)的建议:选题就是“菲菲Returns!”我发现菲菲听到这个建议后,眼睛立刻放光并尖叫了起来,我知道她的自信心有所恢复,与此同时,对我的信任也增加了,这非常好,会让后面的事情事半功倍。菲菲马上就问我这个主意是否来自电影《木乃伊归来》(Mummy Returns)。我告诉她是,但又不全是。事实上,我酷爱《指环王》三部曲,第一部是我在美国留学期间看的,后来下载到电脑上看了无数遍来研究西方的神话和怪物,而最后一部大结局《国王归来》不就是The Return of the King吗?在我的策划里,菲菲重新申请到哈佛就是“公主归来”,就是The Return of the Princess!实际上这个题目当时我就想到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菲菲上过哈佛的暑期学校,现在归来了;二是第一年申请失败,现在重新申请又来了;三是想表达菲菲具有一种不怕失败、不服输、认定目标不轻易放弃的个性和品质。而对菲菲去年申请过的耶鲁大学,这个题目也至少可以表达后两层含义。我对这个题目非常得意,认为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来写几乎就成功了一半。菲菲也开始对我信任有加,由于申请成功希望的增加,她整个人又焕发出青春独有的光彩,交流结束后就兴高采烈地参加志愿活动去了。她母亲也深受鼓舞,后来告诉我:“当时我听到您说的题目就感到振奋。”

遭名校哄抢

听到菲菲被耶鲁大学全奖录取的消息,我知道我帮助了这对母女,也帮助了这个家庭。过了一天,菲菲在电话中笑着向我“诉苦”,又接到斯坦福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的录取信并有相应的奖学金,而她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之间犹豫,到底去哪一所呢?我也笑,这样的“痛苦”选择远比没有选择的痛苦要好几百倍、几千倍。尽管当时还有两天时间才能知道哈佛是否录取菲菲,但那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同样是顶尖的美国名校,同样授予菲菲全额奖学金,同样是她梦想的大学(菲菲已经没有非哈佛不可的“哈佛情节”了)。

菲菲是幸运的。我的理念就是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他们自己的潜能,申请到他们能去的最好的美国大学,而不要委曲他们自己的才华,甚至担上本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创造奇迹的Jane

来自广西的Jane也是个优秀的女孩子,因为没有托福成绩,有机构建议她去读美国的语言学校,然后再读一所排一百多名的大学。虽然排一百多名的大学仍然是好大学,但这不是Jane想去的最好的学校。现在,Jane在我的指导下已经获得了排名24位的顶尖女校霍山女校的录取通知了,而Jane既没有托福也没有SAT成绩!这所女校,是公认的一所培养女子精英和领袖的地方。

如今,把中国学生送出国去留学已经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了,仅仅帮助出国并不等于就是给了一个好的前途,只有帮助学生获得其综合实力能够申请到的最好学校,才可以说给了他们最好的发展机会。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我很担心有些孩子在信息缺乏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耽误自己的前途。因此,我希望能帮助更多想去美国留学的中国高中生,提升他们进入美国大学的档次,获得一个更高的事业发展起点。我不可能面对那么多的孩子一一提供指导,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我的经验整理成书。

刘亦婷和赖斯

这里我想提两位女性,我认为是她们促成了今天大量优秀的中国学生申请到美国就读本科的局面。一位是刘亦婷,虽然有不少人在《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出版以后对她和她的家庭进行言辞激烈的批评,但是现在正在准备留美申请的学生及其家长们,追寻一下自己或者自己孩子留美就读本科的动机来源是哪里?可能是亲戚,可能是孩子上一级师兄师姐,可他们又是受谁的影响呢?我相信很多可以追溯到刘亦婷,她的事迹影响了一大批人,包括那些赞美和批评她的人,否则很多人到现在恐怕还不知道高中毕业以后就可以去美国留学读本科!有些人批评她最后就业的选择不是申请大学时申请材料上填写的志愿。这似乎是在搞一种新时代的“从一而终”:你高中的时候说了选择某个专业某个职业,那么将来大学毕业以后就必须这么做!而美国大学申请并不要求确定专业,即使确定(应该叫初定)也允许学生改变。因为它们不认为一个高中生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就可以正确地选择将来的职业方向。改变专业和职业方向是美国大学允许的,也是美国大学教育以人为本的一大优点。难道我们不准许刘亦婷享受这种权利?为人应该宽容,在对《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中的细节进行批评和批判的同时,批评者也要想一想这本书积极的社会效应。我相信,刘亦婷和她家长在书出版以后承受了很多压力,我指导过的,上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学生都选择了低调,不敢传播自己的成功之道。我能夠理解他们,让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来承担因自身成功而出版书籍之后铺天盖地、吹毛求疵的批评确实是个过高的要求。但是,我认为刘亦婷和她的家长是勇敢的,因为她们影响了一大批人,让很多有志愿、有能力的孩子有榜样可以追寻。

第二位女性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她批准的《赖斯法令》建议签证官在考虑学生签证的时候应该着眼于学生当前的、近期的目的(即去美国是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而不是未来不确定的变数,也建议签证官在考察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是否有移民倾向的时候,不要过多拘泥于学生往往没有的诸如工作、家庭、资产等等“与自己祖国的约束关系”。可以说,《赖斯法令》的出台迎来了中国学生留美签证的黄金时代,正如徐小平说的“留学美国的春天已经到来”。

给本科留美道路上奋斗的学子们的祝福

我知道现在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精雕细琢、咬文嚼字了。这本书必须尽快出版,如此才能帮助更多的中国学生获得美国名校的录取和奖学金。留美的一批国内最优秀的高中生,十年之后必将开创各自的事业,再过十年必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将成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国际型人才,将是中国社会精英中的精英,栋梁中的栋梁!

一位托福老师可以同时给500名学生授课,但我所从事的升学顾问工作具有个性化的特色,不能大规模地同时指导很多学生,因此我决定把我的经验写出来供申请者参考。同时,我也搜集了很多案例,这些案例有些是经我指导获得成功的,有些则是由于我的“人缘”好,很多申请成功者在得知我正在写这本书时,主动提供他们的材料给我使用,他们大多不愿留下名字,只委托我向有志于留学美国的师弟、师妹转达他们的祝福:“祝愿你们都能申请到自己满意的美国大学,我们在大学里等待着和你们再次相聚!”

美国大学校长 篇4

2014010001 梁春阳

摘要:美国是目前国际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大学治理制度建设相对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作为大学最为关键的人物-校长,无疑是大学里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校长是大学最有影响力的人,但校长的一切活动都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本文探讨了美国高校治理中校长的权力的来源、校长的范围以及校长权力的制约;以及校长在美国高校治理中扮演的行政者、筹资者、社会活动者角色,进一步了解了美国高校治理中校长的重要性,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我国要明确校长任命的重要性、校长应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办学理念、校长应创设学术自由的氛围、增加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管理的数量。关键词:美国 校长 权力 角色

二、美国高校治理中校长权力

(一)美国校长权力的来源

要想知道美国校长权力的来源,就必须要了解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美国大学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校长、评议会。

美国是董事会制度发展最完善的国家,美国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始于殖民地时期建立的几所学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哈佛学院、威廉-玛丽学院和耶鲁学院。美国高等院校一般由董事会控制,其成员通常是教育领域外的社会知名人士。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高校,董事会都处于大学管理系统的顶端,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和最高权力机构,享有裁决学校事务的全权。董事会可以说是美国大学真正的“老板”。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决定学校的大政方针,聘任和评估校长,根据校长举荐任命教授和行政官员,监督学校相关机构的管理工作,审批预算,筹集资金,管理捐赠,确保足够的物质设施,监控教育项目,审批长远规划,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发挥“桥梁”与“缓冲器”的作用,确保大学的自治。

校长,校长执行董事会作出的有关大学内部日常事务的决定‘美国大学管理有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系统和以评议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系统。大学内的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有些学术事务决策后还要通过行政系统去实行。校长成为协调沟通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关键角色。因此,校长一般是评议会的职能成员,主持和召开评议会会议。评议会,评议会制度是西方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项制度,它背后体现的是“民主治校”,“教授治校”的理念。校评议会负责的学术事务主要包括制定全校的学术政策,教师的聘用、考核和晋升,学生的教学、课程设置等。学院评议会负责的事务更多,权力更大,几乎包揽了学院的全部事务。一般而言,越往基层,学术事务越集中,评议会的权力和权限就越突出。[1](二)美国大学校长的权力范围

美国大学校长依据董事会的授权,拥有大学行政和学术事务的全部权力,并承担大学行政和学术事务的全部责任"而事实上,伴随大学规模的急剧扩展!职能的日趋增多,学科的不断分化,大学校长不可能独自承担大学全部的行政与学术事务,他们通过授权将权力和责任进行分化,他有权任命哈佛大学的副校长,三、美国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

(一)行政者角色 作为行政者,美国大学校长由大学董事会任命,是大学科层组织的首席行政长官,他们为实现董事会所确立的政策目标而存在,并依据这些政策目标设立必要的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设施,控制与协调机构的运作,开展对组织运作的绩效评估,从而确保董事会政策目标的达成。大学负责各具体事务的副校长均由校长提名产生,尽管副校长最终人选确定需要报请董事会批准,但校长在此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校长的重要职责。以“哈佛大学的奠基者”闻名于世的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在他任职期间认为,哈佛要成为一流的大学,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学者,要有一流的教师,他强调说:“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在埃利奥特看来,一所大学的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高水平和恪尽职守。为了把哈佛大学办成高标准的学府,他呼吁要提高教师的待遇,特别要不惜重金聘请最优秀的学者和人才来任教;同时,要提供专门基金以充实教学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创造最好的条件。在埃利奥特任校长后,就把教授的年薪由3000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而当时美国主要大学教授的年薪都在3000以下。[2]

(二)筹资者角色

(三)社会活动者角色

四、启示

(一)校长任命的重要性

一个合格的校长,要有学问家的眼光,教育家的襟怀,管理者的魄力。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政府委任制,虽然保证了党对大学的领导,使得学校管理具有稳定性,但是对于校长的眼光、胸怀、管理能力却考察不足。今后高校改革政策中,对校长的任命应该是学术人士或者热爱教育事业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官员的任命。

(二)校长应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办学理念

理念是前进的动力。大学校长有鲜明的、符合现代大学办学规律的教育理念,大学才有奋进的目标和力量。然而,现在的许多大学校长,陷于琐碎的事物当中,为了赶大流,出席各类政府会议,不断申请各项国家指标,而不能专心的处理大学事务和长远发展,忽视了大学的使命和宗旨。

(三)校长应创设学术自由的氛围

历史赋予大学的使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只有明确大学的使命,才能更好的发展大学。学术自由是影响大学履行使命的关键因素。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在高校改革中的领导政策一直提倡“去行政化”,还学术以自由,其实,除了行政化对学术自由产生的影响外,主要还是大学内部的学术保障制度不健全。有一部分大学中,教授只有按照政府的领导,学校的要求,才能获得一定的资金项目支持,许多大学教授的研究课题也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硬性指标,缺乏自己的独立研究。有一些认真搞科研具有创造性的教授,因为大多数时间放在科研中,而无暇顾及行政往来或无法完成规定任务,最终导致淘汰。所以,校长应设立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保障学术自由。

(四)增加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管理的数量

一方面,作为学校主体的重要部分,教职员工在最高权力机关中的地位要加 强。要积极激励教职员工代表参与大学重大决策的制定;另一方面,要巩固加强教职员工在学术委员会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学术事务发展中的自主创新精神,而学生作为大学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学生作为受教育权的主体,既是大学最重要的教育服务消费者!又是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大学的决策机构以及学术委员会中,要适当提供学生代表的参与名额。参考文献:

美国洪堡州立大学 篇5

美国洪堡州立大学拥有前沿的研究设备。首先是在本科生海洋研究方面,它是美国唯一一所同时拥有装备完备的海洋实验室和自己的海洋调查船,供本科生实验使用的大学。其次,是在艺术方面,洪堡州立大学拥有令人惊叹的先进设备,包括设施完备的演播室、西海岸最大的金属铸造车间、占地8500平方公尺的陶瓷设施、尖端的计算机实验室与相片实验室以及广阔的雕刻工作室和绘画工作室。洪堡州立大学也是加州唯一一个设有博物馆与画廊实践证书的州立大学,共有5个校园画廊供学生展览艺术作品和进行画廊管理实践。此外,洪堡州立大学拥有全加州唯一一个大学天文台――Fickle Hill observatory,供学生研究使用。

美国东北大学 篇6

1 哈佛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62人

2 斯坦福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28人

3 哥伦比亚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20人

4 宾夕法尼亚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8人

5 耶鲁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6人

6 芝加哥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3人

7 麻省理工学院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1人

8 纽约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0人

9 西北大学(并列)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0人

1 0 康内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南加州大学(并列)

美国的大学精神 篇7

其实美国的“大学精神”的确值得取法借鉴,但所谓“精神”并非纯抽象或理念的东西,而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所组成的。

独立、质疑和广博

许多著名美国大学及大学教育家,都格外注重强调大学学术的独立性,以及在大学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习惯的重要性。

比如1993~2013年担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就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习惯独立思考,并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独立的结论是最重要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任校长、教授都非常强调尊重师生的独立学术自由,这种对独立学术自由的尊重促使该校敢于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50年代强调兼容并包,宽容对待被“另眼相看”的知名自然科学家,更令该校在60~70年代始终洋溢着反越战和反对种族歧视的自由主义气息。又比如“美国大学精神的最早提倡者”杜威(John Dewey)则强调“教育和民主主义密不可分”。

尊重独立性的出发点,是北美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北美社会对个性和个人自由的极端尊重(杜威名言“教育的目的只有人自身,父母和老师才会有目的”),可以说,年轻的美利坚正是依靠这种对个性的尊重和保护,才能在短短200多年间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如果循规蹈矩地沿着“旧世界”大学的窠臼去走,就很难有今天这种跨越式的发展。

独立性绝不仅仅是一种大而化之的“纯精神”,而是渗透于大学生活、架构的各层面:教师、学者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意愿,在一定框架内选择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和课程搭配,而不必过分受窠臼的拘束;学校的各级管理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各自的学科设置,选择教师和课本,安排教学大纲,校董一旦投票通过,通常就不会随意干预……独立性最宏观的体现,莫过于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法规和高校管理规则,而各州内部公立、私立和其它类别高校又各行其是,而最微观的体现,则是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是“独立”的——本人可以随便查,但不会作任何公示。

大学精神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为对质疑的鼓励和宽容。

前几年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卡耐基教育基金会在将纽约州立宾厄姆顿大学列为“研究活动最活跃的综合性大学”时曾不約而同地评论称,这所由社区学院发展起来、历史不过刚满半个世纪的年轻高等学府,之所以能在不长时间内成为所谓“公校常春藤”名校之一和学术活跃的研究型学府,对质疑的鼓励和宽容,对学术证明的保护至关重要。而《今日美国报》2004年将该校列入“最具国际观的美国大学TOP5”,原因正在于该校不仅鼓励学术证明和质疑,甚至“内引外联”,当时该校1/5的在读博士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跨校学术交流,并吸引了大量持不同学术观点的海外交流人才,这对于一所地方高等院校而言,是非常引人瞩目的。

对质疑的鼓励并非提倡师生“钻牛角尖”、“抬杠”或“认死理”。正如莱文所言,大学里“最重要的是质疑,对任何事物、任何来源的信息都要先存疑,不管这些信息来自师长、同学或书本”,但“质疑的前提是学习,要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提问,就必须先积累足够多的背景信息”,许多美国教育家都强调,质疑的前提是掌握足够多、足够专业的背景和基础知识,掌握足够的数据和论据,唯如此,才谈得上有价值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结论,惟有由可靠论点、论据和论证及完整论证链支持的质疑,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大学精神”——按照杜威的名言,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而要确保这一点,重要的就是“广博”。

美国大大小小的院校一方面强调专业性,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兼课、跨学科学习和研究,许多著名院校都设立了所谓“基本课程”、“核心课程”,并且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就通过各种形式将这些信息交待给他们。比如在哈佛大学,不同学科、学术研究项目和校园内社团组织,都有各自推荐的“核心课程”,其特点都是尽可能围绕学生本专业,并广泛涉猎更多的边际学科和基础学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会在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时头脑受到禁锢,并为学生们在专业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触类旁通和大胆假设、大胆质疑,提供坚实的基础。

精英与平权

许多华人学者谈及“美国大学精神”时酷爱引用一段“来路不明”的所谓“美国大学精神原版”——“使大学成为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成为培养智者的地方。成为人类精神资源传递和知识创造的最佳学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和创新的具有独立品格的思想熔炉。成为一个拒绝庸俗、坚持操守、努力用思想知识、精神呼唤社会良知,引导社会前行的精神家园”。然而不少质疑者指出,这些“大学精神主题词”并不符合美国的习惯,倘非某些好事者的“再创作”,则很可能源自欧洲的一些古老学府。

绝大多数美国政治家、学者在谈及美国大学精神真谛时,谈论更多的不是精英、智者之类精英教育的台词,而是强调培养更多的“公民”或“社会成员”。

如被公认为“美国大学精神源头活水”的纽曼(John Henry Newman,英国19世纪教育家、神学家,“博雅教育”开山鼻祖)在其代表作《大学的理想》中开宗明义强调“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的好公民”,而另一位美国大学精神理念形成期间的关键人物——杜威同样强调,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个性精神和合作团队精神的平民、公民,而非纯粹的精英。

nlc202309091143

强调平权、“培养平民”的大学精神,在大学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鼓励团队合作和协同精神。美国大学不论教学或科研,典型的形式是将项目层层分解成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都交由多人组成的团队共同负责,如果条件允许,还会设立平行的团队相互竞争,以兼顾“争鸣”和“协同”,并提高效率和质量。在美国大学中,“独狼式学术”并非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受欢迎,因为在主流观点看来,当今社会不论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分工都趋于明细化、专业化,单枪匹马地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即便可以做到,也绝对不足为训。

“平民和團队”的一个有趣表现是在体育方面:美国高校普遍重视体育,学校或学生间都以体育为荣,而在几乎每一所大学里,最受重视的体育团队都是需要协作、分工的集体项目,而“团队中的团队”则往往是明星效应最不突出、分工协作特色趋于极致的棒球。

“平权”精神的极致是立法:上世纪60年代美国曾通过“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试图让不同族裔“平等”分配高等教育名额,而这种“平等”思想的滥觞,则是奥巴马上台后加州的“SCA5风波”——2013年8月,加州民主党参议员赫尔南德兹(Ed Hernandez)提出允许加州公立大学以族裔为录取考量的“平权法”原则,即SCA5教育平权修宪提案,并在2014年1月在加州参院获得通过。

然而正如许多观察家所指出的,不断强调“培养公民”、“平权”的美国大学精神,何以在现实中常常表现成“鼓励精英”?

这是与二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身为世界第一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大国的美国为确保其在各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就势必要加大科技、教育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并建立人才竞争、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竞争、优胜劣汰机制,这就促使各大学一方面要不断强调“培养公民”、“平权”的原则、理想,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顺应现实,通过加大软硬件投入、引入竞争和鼓励研究等手段,在事实上实行不同程度的精英教育,而所有这些又意味着名校和普通高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和进入“常春藤”等名校的门槛越来越高,如此一来,“培养平民的大学精神”和“培养精英的大学实际”间出现了很大的反差——大到足以让一些蜻蜓点水的旁观者误以为后者才是“美国大学精神”的地步。

此外,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新保守主义”压倒“自由主义”,成为美国此后长达30多年学术和经济界的主流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权教育”理念被许多人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平权”而受到抵制,如当年的“平权法案”本意是鼓励族裔平等,但华裔觉得自己成绩好但获得名额过低,而黑人、西班牙裔则觉得亚洲人占据的名额太多,都不满意,结果1996年亚裔比例较高的加利福尼亚州通过209法案,禁止在雇佣公务员、签订公共服务合同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肤色、国籍等因素,事实上废除了平权法案中按族裔分配大学名额的规定,本人有西班牙裔血统的赫尔南德兹一手促成SCA5的通过,但这项“平权”很快遭到加州教育界和经济界的激烈反弹,结果仅“存活”两个月便不得不以自动撤回提案而黯然收场。

大学精神的迷失

尽管美国大学精神有许多足资取法之处,但近年来仍有不少美国本土学者对“大学精神的迷失”表示忧虑。

2014年,学者德尔班科(Andrew Delbanco)在其新著College: What It Was and Should Be中不无担忧地指出,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尤其短期回报效益),美国大学不断压缩人文学科、课目和基础长线学科,增加“应景”学科和课目;为了增收节支,美国高校不断在本科实行扩招,又不断降低教师门槛,以便用有限的经费去应付不断膨胀的教学要求;为了加快教学、研究产业化进程,原本美国大学引以为傲的“核心课程”在缩水,许多师生无心专业研究、学习,而匆匆投入“产业开发”和“创业”行列——就更不用说在边际学科上花更多时间了。

德尔班科指出,由于扩招,大学生毕业后的市场竞争力急遽下降,这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将“大学精神”放在一边,而在事实上把“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好饭碗”当作自己整个大学生涯的“核心课程”;同样由于扩招,名气大、资源充足的“常春藤”(尤其私立“常春藤”)等名校可以依旧保持传统特色,更可以做到“注水的同时注酒”,保持教学、科研质量不下降,并因此得以把门槛(学费、入学条件)抬得更高,从而造成如德尔班科所言“耶鲁新生非富即贵,几乎与(普通家庭子弟所上的)公校毕业生绝缘”和“中国学霸承包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硕士”等现象——而如前文所述,这些都与真正的美国大学精神背道而驰。

如何申请美国大学 篇8

近年来,随着美国留学申请人数逐年递增,美国高校也逐步提高录取门槛。据新东方前途出国市场部负责人李浚介绍,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通常为:学术、课外活动、个性修养各占三分之一。在学术方面,判断标准是包括高中三年课程平均累积分的成绩(GPA)、美国高考SAT成绩、大学选修课程(AP)、学术竞赛、科研活动等,而成绩对顶尖大学的录取来说只是基本要求或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美国名校的录取不会仅通过成绩论英雄。

据了解,在2012年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本科的录取榜单中,3人被哈佛大学录取、4人被耶鲁大学录取、4人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2人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3人被杜克大学录取、2人被加州理工学院录取、4人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从这些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条件可以看出,即使申请者通过美国名校标准化考试录取分数线,但是要想从众多入围者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一些其他与众不同的综合素质。美国名校的招生标准就是录取全方位发展的学生、见解独特的学生、能为学校学术项目带来全新体验的学生。

李浚表示,根据国内学生申请美国名校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规律:首先,申请规划做得早。对于高中成绩和托福、SAT、AP等标准考试,他们很早就着手准备,并不断积累优秀的学业成绩。其中不乏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西屋科学奖得主、Spelling Bee优胜者等各式各类科学比赛的成绩。同时,在留学专家的规划指导帮助之下,针对个人综合素质进行了一定的背景提升,准备了相应的经历和素材,在申请文书写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中总是不乏多才多艺、看待问题视角敏锐独特以及经历丰富的学生。课外活动能够具体展现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优点、特征和潜力,从而在文书写作中能够结合自身阅历,突出个人特点及阐述对待事物的独到见解,最终获得美国名校录取官的青睐。

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篇9

董一夫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7月17日

我老爸刚为纽约时报中文网写了一篇文章:《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我就是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儿子。

文章我读了一遍,感觉惊异。已经开始丢三忘四的老爸,絮叨起我同学的事情,记忆准确,如数家珍,其中有的同学出国的事情,我好像只在吃饭的时候提过一句。看来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

相关文章

 中国留美本科生众生相 美国大学排名游戏 选择适合你的美国大学

不管怎样,我把这篇文章转给了文中提到过的已经在国外读高中的几位同学。其中一位同学(我中考那年的崇文区状元)回信给我,说经过一年的国外学习,她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想着能上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现在想的是要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对她观念发生的变化,我一点都不奇怪。这就像我在美国读书的那段时间(2006-2007年,小学六年级)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样。但是,在美国的时候,对将来要在哪里读大学的问题,我并没有确定的想法。尽管我的“忘年之友”、几位来自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的哈佛博士生不止一次地劝我,“一定要出来读大学”,并告诉我说“出来之后才知道大学的时间浪费太多了”……但是,我对当时看来还很遥远的问题根本没有什么概念。

那时,我主要忙于应付美国学校的功课。都说美国的学校课业负担轻,功课不紧张。但这要看从哪个角度讲。数学课,一学年下来也没有几次作业,确实不具太高挑战性。但是,我在的学校有一个作业天天都有,那就是读书笔记。这个作业要天天写,老师每周都要检查。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可以用国内语文课上的“读后感”模板来应付读书笔记,也就是一般先把书中内容梗概写一下,再写几句心得便可。哪知道,老师的“朱笔御批”(书法直逼英文狂草,极难辨认)总是问题一大堆。这些问题对我而言,简直“太伤自尊了”。我实在弄不懂,他的那些问题和我读过的书有什么关系。大概在头几十篇读书笔记中,老师几乎在每一篇批语中,都写着“我需要你的reaction”,“你的thought呢”,“你的idea是什么”,“给我你的viewpoint”……你的,你的,你的;我的,我的,我的。书读到这个份上,才知道看别人的书,为的是生产自己的想法。

我老爸在和批改我读书笔记的老师面谈时(类似中国家长会,但谈学生情况都是一对一面谈),曾委婉地请老师对我读书笔记的用词、句式和语法等“多加指点”。老爸事后说,老师对他说的一番话,让他觉得“不好意思”(我理解那其实就是无地自容的意思哈)。老师对老爸说,不要担心一夫的英语(语法),书看多了,错误自然就少了;不会说话的人少,不会思想的人多……

这些话让我明白了,我每天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我思考,启发我思考,“逼迫”我思考。为了完成这种要有自己的reaction、thought、idea和viewpoint的作业,我不得不看更多的书,上网找更多的资料。慢慢地,“朱笔御批”中的内容变成了“商榷”和探讨,而有时则干脆是我的名字后面加上两个英文单词:“Great job(非常好)”。天天读书“写作”的结果,就是我在插班的第一个学期末,不仅在数学和科学,而且在戏剧等全部八门功课上,都得到了A。那种每天都需要你用创意去完成作业的生活在回国之后中断了。先是我发现在美国我一天登陆无数次、几乎所有学生都离不开的维基百科网上不了。这个严酷的事实,令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维基百科,我将怎样面对今后的作业。我曾听老爸在和别人聊天时说,回国后不长时间,他遇到了一个已经当了部长的北大校友,问他,该怎么向一个孩子解释这个国家为什么要封锁维基百科网?

大概就是在这次谈话过后不久,维基解封了。这件事,肯定与我老爸的牢骚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也敢肯定,那个与负责此事有关的“校友”,在决定解封维基时,不会投反对票。谢谢您啦,那位伯伯!

维基解封了。但我发现维基也用不着了。因为我每天的作业都是有“标答”的,根本不用劳维基的大驾。我的作业中,也让你看“四大名著”,但这些阅读,与其说是让你从阅读中发现什么,创造什么,还不如说是为了让你记住某些“别人”希望“教化”你的几点结论性教条。对这样的阅读,我从来也不勉强,宁可在此失分。

在主动“失分”方面,还有更生猛的同学。进入初中三年级,中考的压力日增。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初三”。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老爸文章中说被新泽西一所中学录取的那位),“勇敢地”以此为题描述了他在大年“初三”那天的快乐生活。当然,在老师进行讲评的时候,他可没从他这个另类创意中得到什么快乐。

我们的考题中,也有看似需要“创意”的题目。一次,高一政治考试中,一个题目需要“谈谈你的看法”。在试卷讲评时,老师“爱怜”地对在这个题目上汪洋恣肆却没得分的同学说:“孩子,你真的以为要你谈什么看法呀?!”在同学们心领神会的暗笑中,这些将来几乎肯定都会进入中国重点大学的“精英”,自然而然地给“标答”和“自己的看法”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来看这道题目:“请对比西奥多·罗斯福与伍德罗·威尔逊的外交政策”。再看这个:“请分析18世纪80年代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危机是怎样影响美国1787宪法中的条款的”。这两个题目,是我准备AP(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历史科目考试时需要思考的几百个类似题目中的两个。这种题目,在教科书中是无法找到“标答”的,仅罗列史实也是不行的。

我知道,如果要回答“对比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外交政策”的问题,尤其是要对政策和人物作出“谈谈你的看法”的评价时,那是需要一定资格的。但是,试想,一个从中学时代起,就要对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断发表看法的人,和一个进入外交部门才知道外交为何物的人,在对世界大势和国家利益的判断上,哪一个更有可能把握得恰当一些?

需要创意的思考,在国内学校属非主流。为SAT备考,为AP备考,我都是利用高一和高二期间免修英语课的时间。即便如此,你也必须时刻警惕着,不能让那些激荡你大脑的问题闯入“标答”的地盘。在学校,我们的“研究性学习”项目还只有2个必修的学分。而类似(引自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局的)SDP(Skills Development Programme)等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意的课程,在我们学校也只是被列为选修课,而在其他学校,类似这样的课程,可能都没有被列入选修课表。好在当我和几位同学参加完在田纳西大学举行的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全球总决赛后,我知道了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在另外的地方可能就是主流。上次出国前,一个“海归”姐姐对我说:“千万别以为到了美国就自然会说英语。”这句话,我记住了。同样,我知道,到美国读大学,也并不一定就会用好美国的教育资源。我老爸把我送出国门,修行当在我个人啦。

董一夫是北京四中学生,即将升入高三年级。

 sina tencent more

美国摩托罗拉大学 篇10

摩托罗拉大学是由鲍勃-加尔文先生于1974年亲手创立的企业大学,最初成立于美国芝加哥摩托罗拉公司总部,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培训机构,专门为公司内部的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目前。该校总部设于伊利诺斯州的肖姆堡,全球从东京到檀香山共设有14所分校。摩托罗拉大学是在21世纪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企业必须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顺应了历史潮流,其建立成为21世纪企业发展推出的关键战略之一。摩托罗拉大学的办学宗旨是:通过商业咨询、培训、质量管理和领导力发展,成为摩托罗拉的顾客、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其他潜在顾客的最佳学习方案提供者,建立更广泛的摩托罗拉生态系统。办学使命是:作为变革的代言人,通过突破性的绩效提高和稳定的财务数字,为顾客、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其他潜在顾客提供一流的实践,从而实现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共赢。

围绕着其宗旨和使命,摩托罗拉大学在其成立的短短30年间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1986年,摩托罗拉大学提出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流程的理念和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质量管理”热潮,并成功推动摩托罗拉公司的全面变革。1994年,摩托罗拉大学着力于先进管理理念的研究和实践,成为摩托罗拉公司发展变革的有力倡导者和推动者。2001年,该大学放眼于企业之外,开始为其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提供培训咨询服务,从而建立了更广泛的摩托罗拉商业生态系统。2005年,学校成立了涵盖管理流程重要環节的五大专业学院,并将培训和咨询服务的受众群体扩展到全社会,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于同年被亚太人力资源研究协会授予“杰出企业大学奖”。师资雄厚科研强大

摩托罗拉大学拥有强大的讲师团队和富有经验的咨询专家队伍。其讲师来源广泛,既有公司内部的优秀员工,又有来自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和院校的精英,他们中50%的专家和教授拥有博士学位,30%拥有硕士学位。摩托罗拉大学的讲师和咨询专家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在摩托罗拉公司长年从事管理工作和担当专业技术骨干的经历使他们既精通技术又懂得管理。摩托罗拉大学的讲师和咨询专家都曾经是学术带头人、项目领导者,并在摩托罗拉大学有5到15年以上的授课经验。其讲师团队吸纳了全球大量高级人才,例如拥有英国博士学位、在学习发展以及人力资源领域具有13年丰富专业经验和知识的现任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校长、摩托罗拉大学亚太区运营总监的闫晓珍女士,拥有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在流程开发、流程改进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六西格玛资深专家Harry K.Shah博士以及亚洲顶尖级的演说家和首席培训师劳伦斯·沃特博士等,这些精英的加盟给摩托罗拉大学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摩托罗拉大学作为企业大学领域的领先者,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执著的专业精神,在课程研发方面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摩托罗拉大学与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咨询公司合作,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管理理念,多年来始终站在企业运营理论发展的前沿。同时,摩托罗拉大学内部有一支专业且高效的课程设计人员队伍,协助五大学院建立课程研发体系,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及实际状况进行适时调整,源源不断地将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运营理念传达给顾客。学院式设置特色化课程

摩托罗拉大学采取学院式的组织架构,成立了涵盖管理流程重要环节的五大专业学院:领导力与管理学院、营销学院、质量学院、供应链学院、工程学院,专门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一流的学习解决方案。

领导力与管理学院旨在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为不同层次的领导人才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营销学院旨在发展不断增长的销售人员的能力、提升销售人员的知识水平和销售技巧。质量学院致力于为摩托罗拉内部的各个部门、摩托罗拉公司的供应商、客户和潜在供应商和合作者提供一流的质量管理、流程控制项目和咨询服务,并为企业量身订制具有针对性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最终使他们在质量管理和流程控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供应链学院致力于为摩托罗拉内部的供应链各环节、摩托罗拉公司的供应商、客户和潜在供应商和合作者提供一流的培训课程和能力发展项目,并提供咨询服务,以最终使他们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绩效提高实现突破性进展。工程学院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提升知识水平和研发能力,最终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质量学院的王牌课程——六西格玛质量认证体系,它几乎可以应用于企业培训的各个领域,为企业效益的增长作出巨大贡献。六西格玛管理是以项目策划实施为主体,以数据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导向,以科学

在未来,摩托罗拉大学将秉承“大学的机构设置,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发展理念,继续完善自身的机构设置,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并持续拓宽专业领域,终将成为引领企业发展方向的综合性企业大学。的程序为模式,以达到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追求完美质量的一套经营哲学和方法论体系。摩托罗拉公司早在1985年最先倡导和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改进理念,并于1986年在全公司推广六西格玛质量改进项目,显著的成效使摩托罗拉在1988年成为第一家荣获美国鲍得里奇国家质量大奖的公司。随之,摩托罗拉公司凭借其在质量管理上的优势一跃成为上一世纪80年代N90年代寻呼机、手机市场的武林霸主。多年来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成功运用使摩托罗拉公司大大增加了市场占有率,提高了顾客回头率,降低了成本、周期和缺陷率,加快了产品服务的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文化。多领域服务国际化合作

摩托罗拉大学的客户遍及世界各地及各个行业。在信息技术、生产制造、金融保险、石油化工、快速消费品以及政府机构等领域,其培训解决方案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的业绩改进和管理创新、个人的技能培养和素质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摩托罗拉的客户遍及全球:金融方面包括大马银行、汇丰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机构;石油开采方面有渤海石油、南海石油、中石化等;电子方面包括戴尔、惠普、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通信方面包括中国移动、联通、网通、电信等机构。此外,其客户范围也涉及制造业、媒体、医疗、种植业、钢铁行业、公共事业,政府、建筑工程、航天、农业等领域。

摩托罗拉大学和一些著名的培训和咨询机构、优秀的大学和商学院以及企业内的学习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和摩托罗拉大学保持合作关系的海外机构有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

上一篇:镇中心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总结下一篇: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