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投资分析报告

2022-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中铁投资分析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中国中铁投资分析报告

杜邦分析体系下的中国中铁公司财务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局限性,结合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将杜邦分析与中国中铁公司的财务分析相结合,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成长状况。本文在财务分析中发现中铁公司处于健康发展中,但仍存在获利能力的提升空间,同时也发现资产使用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还针对其财务问题提出了有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杜邦分析体系 上市公司 中国中铁 财务分析

一、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1、缺乏现金流量分析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体系核心,围绕利润指标进行分析,但缺乏现金流量分析。现代企业处于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现金流量在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充足的现金流量。因此企业的财务分析应当将现金流量这一重要指标纳入其中。

2、经济技术指标反应不足

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复杂性和完整程度都远远高于市场发展初期。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且有助于正确把握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财务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而传统的杜邦分析难以反映出上市公司各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利于形成全面反映企业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财务信息。

3、偏重短期财务成果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以利润指标为核心,因而计算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分析偏重于短期财务成果,很可能导致管理层决策时的短视行为,使管理层有可能放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的项目及投资等,而更愿意投资短期内能够带来盈利的项目。但长期来看,这样将阻碍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发展。

二、上市公司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方法

1、杜邦分析体系改进原则

对上市公司而言,杜邦分析体系的缺陷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按照财务管理与分析理论,应针对上市公司的特点,在原有指标体系基础上对主要因素进行合理调整和描述,结合上市公司的特点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改进。改进杜邦分析体系的最终目的在于将上市公司的核心指标纳入分析体系,以构建更加全面的分析体系,提高杜邦分析对公司财务反映程度,因此全面性是改进杜邦分析体系中最重要的原则。另外,选取的评价指标不仅要符合公司财务分析的目的,还需要与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紧密结合,一方面保证指标有相应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够令改进体系的可操作性得到保证。其后,选取指标构建分析体系时,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应具有可比性,保证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分析结果纵向可比,发挥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意义。

2、改进后的上市公司杜邦分析体系

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将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每股收益作为分析核心,结合财务分析原理,并结合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这一指标,构建改进后的上市杜邦分析体系。

改进的分析体系核心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综合税后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三个指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通过核心指标调整和逐层分解,上市公司披露的主要财务信息都纳入该体系之中,更加符合上市公司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杜邦体系对上市公司综合财务分析方面的不足。

三、中国中铁公司财务分析

基于上文所述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结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1年所公布的财务数据,对中铁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财务未来进行分析。根据公司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包括每股收益核心指标,结合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以列表形式反映中铁公司近年来财务状况及表现(如表1)。

1、基本分析

每股收益为改进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在分析中占有最重要作用。根据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计算每股收益,从数据上可看出,中国中铁的每股收益自2007年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对每股收益的两项分解指标进行考察,公司每股净资产水平在2007至2009年连续三年变化不大,说明中铁公司基本完成了资本的保值,但资本增值不明显。影响每股收益水平的更重要因素在于净资产收益率表现。2009年之前中铁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偏低,且出现大幅下降,而2009年业绩大幅增长,原因在于2008年公司受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影响,产生了较大汇兑损失;2009年公司各项业务正常开展,同时由于受益于国家基建投资规模的加大,相对与2008年较小的业绩基数,年度业绩大幅上涨。

税后利息率是企业能承担的最高筹资成本,中铁公司经营资产的回报率在2008年后一直稳定在相对较低水平,但净经营资产利润率都高于税后利息率,这证明公司利用外部借款增加了股东财富。但同时也说明中铁的股东投资回报率较低,扩大经营降低成本仍然是企业未来发展所需关注的重点。儿2007至2011年间,净财务杠杆大幅上升,尽管随着净财务杠杆的大幅提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维持了上涨的趋势,在使用净财务杠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但2011年净财务杠杆达73.32%,必须注意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

2、现金流量分析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利润及资本结构。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了企业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和企业分派股利的最大能力。现金流量指标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中铁公司股本在所分析年份保持稳定,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利润大幅下降外,净利润经历了大幅上涨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净利润的增加,减轻了利润因素对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反向影响,也使每股收益逐年增长。但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该指标甚至为负数,其主要原因应当集中在现金流量上。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表,容易发现2011年和201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都为负数。账面上看,现金流较少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公司在08年之后近三年处于超速发展中,但是要明确企业获利能力及成长能力变化,仍需要通过结构及趋势分析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更详细解读。

四、中铁公司的财务问题及对策建议

1、问题分析

(1)经营获利能力尚需提高,财务风险压力较大。自金融危机之后,中铁公司的净经营投资利润率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而如上文中所分析,中铁公司的每股收益呈现出波动趋势,这一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获利能力。在净资产保持较稳定上升的前提下,企业在该指标上的表现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另一方面,企业净财务杠杆大幅度上升,企业净负债绝对数额极大,相较而言,偿债能力降低,在经营中面临着较强的财务风险。在利用净财务杠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同时,必须注意综合考虑资本成本以及财务风险,避免出现财务危机。

(2)资产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从现金流量方面切入进行分析,在金融危机之后,中铁公司整体上属于超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出现下降趋势,甚至达到指标为负值。结合公司偿还能力分析,发现中铁公司经营活动中资产周转速度相对较低,资产使用效率偏低。要想促进和保持公司的长期发展,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2、对策建议

结合中铁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总体来看,尽管企业存在某些财务问题,但反映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及各项反映周转状况的资产周转率指标在波动中都呈现全面的转好趋势,而偿债指标保持着良好态势,中铁公司的发展状况良好,为促进公司可持续的快速增长,应针对已有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在维持市场信心的同时,要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一方面积极扩大销售,另一方面应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尤其应关注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节约,有效扩大公司利润空间,提高净利润;促进资产使用效率提高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须的。对于中铁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而言,可从多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合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水平,减少闲置资产的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促进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

五、结语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具有现实缺陷,选取能够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每股收益”,作为核心指标构建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采用更加符合上市公司特点的改进杜邦分析体系对中国中铁公司近年来的财务状况和趋势进行分析后发现,近年来中铁公司整体上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但仍存在某些财务问题。一方面应积极控制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应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桢、李明伟:改进杜邦分析体系下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J].财会通讯,2009(6).

[2] 毕国钰、张小红:基于上市公司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2).

[3] 李建平:基于上市公司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7).

作者:刘世忠

第2篇:践行“三个转变”打造全新中国中铁

[摘要]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首次做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作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发源地,中国中铁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把“三个转变”重要指示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生动实践。

中国中铁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着眼于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现实矛盾和问题,以“三型三化”(精益型、创新型、引领型;品牌化、融合化、全球化)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质量提升为根本,以品牌塑造为目标,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建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

[关键词]“三个转变”;世界一流;“三型三化”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首次做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作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发源地,中國中铁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把“三个转变”重要指示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生动实践。

六年来,中国中铁深入落实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发明奖120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詹天佑奖140项,工业制造水平实现大突破,产销量连续3年世界第一,多个产品获得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参建的京藏高铁和港珠澳大桥成为中国创造的新力证。

六年来,中国中铁深入落实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多项工程技术刷新世界纪录或填补空白,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3项、鲁班奖185项、国有工程奖348项,以主责主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实现大提升。

六年来,中国中铁深入落实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全新打造中国高铁、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等系列硬核产品,推动国家品牌形象实现大增强,彰显了中国力量,叫响了中国品牌。

一、实践背景

2014年5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铁装备时指出: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深入践行“三个转变”,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

“三个转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深刻洞悉世情国情和经济新常态的时代特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加速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转变”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发展内涵的质变,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是发展层级的跃升,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是发展阶段的跨越。“三个转变”紧密联系、各有侧重、互为促进、彼此支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个转变”掀开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开启了中国品牌发展的新征程, 为企业依靠科技力量,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方法论,为做强做优做大中国中铁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践行落实好“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盾构机是集机、电、液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中铁装备就是这样一家以研究生产一体化的隧道及地下工程装备的企业。20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施工效率,铁道部斥巨资引进两台隧道掘进机用于西康铁路秦岭隧道,但是“洋盾构”的水土不服以及技术上的卡控让第一代盾构人受尽苦头,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大交通不能受制于人。“一定要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2002年,中国中铁成立了一个由18人组成的盾构机项目研发团队,并相继承担了“6.3米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研究设计”等5项国家“863”计划,2008年,第一台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成功下线,并应用于天津地铁3 号线,设备穿越渤海大楼、张学良故居、瓷房子等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沉降控制到了3毫米以内,“中铁一号”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开启了中国复合式盾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并应用于施工的新篇章,为中国盾构产业化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2009年12月23日,中国中铁正式挂牌成立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现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装备)。至此,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正式拉开,郑州、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地铁都开始出现国产盾构的身影。2013年,应用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隧道的盾构正式下线,这也是开启了中国盾构走向海外的新征程,此后产品远销法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阿联酋、新加坡、以色列等21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9月29日,公司自主研制的第1000台盾构机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盾构机国产化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践行“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担当“三个转变”引领者的历史责任,着眼于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现实矛盾和问题,以“三型三化”(精益型、创新型、引领型;品牌化、融合化、全球化)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质量提升为根本,以品牌塑造为目标,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建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

(二)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着眼未来,研判产业发展趋势规律,把握转型升级方向,积极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坚持重点突破,突出对标对表,突破瓶颈,放大优势,补齐短板,筑牢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水平;坚持多措并举,大胆探索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分类施策,激发活力;坚持务求实效,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矛盾,破解难题,把问题清单变为实效清单。

(三)践行“三个转变”的主要举措

1.推动战略升级

一是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精细管理,提升质量效益水平,建设精益型中国中铁。二是着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建设创新型中国中铁。三是强化争先、率先意识,勇于破旧立新,敢于先行先试,建设引领型中国中铁。四是遵循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推进建筑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实现融合化发展。五是树立品牌思维,确立品牌战略,构建品牌生态,实现品牌化发展。六是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加速海外布局,推动中国中铁方案、中国中铁建造、中国中铁制造走出去,实现全球化发展。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科技专家管理办法,加快培养以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首席技师为代表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畅通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建立内部人才市场,畅通人才进出通道。三是按照“党组织把关、董事会选择、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方式,探索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和管理机制。四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优化、活力充盈、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干部队伍。五是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激励机制,鼓励所属单位制定创新激励政策和规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六是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培养新时代产业工人。

3.激发机制活力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加大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变革力度。理顺总部与各经营单元的分类分级、授权受控的管理机制,推动相关业务快速突破。二是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认真贯彻国资国企改革系列部署,加快“双百行动”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行试点改革等,激发经营活力。三是采取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热情,激发中国中铁创新发展活力,营造强大的正向激励氛围。

4.强化创新驱动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聚焦基础理论、前瞻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统筹共性技术研发,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瓶颈,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技术和产品,再掌握一批大国重器。以形成国际技术标准为导向,加强各环节技术创新专利开发、技术标准制定的战略布局,形成科技领先优势。二是加强管理创新。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管理实验室活动,大力推进经营一线和管理一线的机制改革和创新,深化管理机关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与管理需要的新模式、新方法。成立各类专家委员会,加强智库建设,提高辅助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和决策效率。三是加强成果转化。加快建设“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激励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技术中心、新兴产业公司等创新平台,建设一批能迅速将知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形成产业的孵化基地。

5.着力质量提升

一是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分层次、分行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积极推动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升级。积极引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式。开展标准化技术和工艺改造,建立工艺参数及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加强质量风险控制和质量成本管理。二是加强质量比对。开展与国内外优质产品的质量比对,鼓励以用户为中心的微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激发消費潜能,满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需求。建立各业务板块的服务标准,打造特色服务模式,以优质服务赢得更多客户。三是推进“品质革命”。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树立质量标杆企业和产品,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国家级优质产品奖,对接国际标准,牵头主持行业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制定,争创国家级“标准领跑者”企业。

6.推动建筑业两化融合

一是加快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BIM 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建筑业各领域进行改造升级。二是推进建筑业工业化。要以实现工业化建造为目标,推行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过程信息化、控制全面化,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实现建造过程的高效率、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三是选准领域,率先突破。要在高速铁路轨道板、桥梁预制、长大隧道、综合管廊、装配式房屋等具备一定基础的领域,进一步将B IM、5G、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设计、施工、制造、运营阶段,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精益建造、智慧建造。

7.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不同产业板块融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推进工程建筑、装备制造、矿产资源、金融投资、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打牢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再造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二是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合。以“补链、延链、强链”为目标,推动同一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形成“规划咨询-投资建设-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物资供应-运维服务”全产业链大协同,形成“金融支持投资、投资主导规划、规划带领施工、施工带动装备、装备支撑金融”的大循环。三是构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指挥中枢,以重大工程为依托,加大资源调配和管控力度,形成要素与产业之间高效链接和内在联动,协同推进各产业板块和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融合发展。

8.推进海外双优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企业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首先考虑海外事业,全力支持海外发展。加强战略引领,切实执行海外事业资源配置优先、政策保障优先,海外经营理念要从工程承包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变,从输出技术和劳务向输出标准、资本和管理转变。二是建立配套制度。以一切有利于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和海外项目顺利推进为前提,在战略规划的制定、规章制度的建立、重大决策的实施、保障措施的落实上,优先海外,倾斜海外,确保企业海外发展在管理架构、职能定位、考核机制、全产业链等各个方面高端定位、高速运行、优质发展。三是创新海外业务模式。落实区域经营、立体经营部署,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并重发展,开展海外投资并购业务,实现海外业务跨越发展。四是加强海外人才培养。敢于打破常规,探索“一企两制”的人才配置模式,构建能够有效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的政策高地。

9.加强品牌建设

一是确立品牌战略。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内外资源禀赋、企业文化传承等因素,明确品牌愿景、品牌定位、品牌架构,树立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品牌地位。二是健全品牌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品牌资产、品牌应用等一系列品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使品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将品牌制度和流程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效应。三是强化品牌塑造。以专业塑品牌,在专业领域,以产品线细分市场,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和经营质量,强化专业领先形象;以质量创品牌,通过质量提升和产品升级,打牢品牌基石;以科技强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打造科技感十足的品牌;以服务优品牌,强化客户体验,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以杰出人物亮品牌,积极选树先进人物,以名人效应亮化品牌形象;以媒介传播美品牌。通过媒介传播推广来扩大和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四是提高品牌运营能力。建立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负责任的品牌建设的工作机构和专业队伍。加强与行业组织和媒体的合作,凝聚品牌建设的内外合力。提高创意策划能力,探索品牌文化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提升品牌溢价。

10.彰显社会责任

履行党的执政基础和“共和国长子”的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依法治企、诚信经营、合规管理,模范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商业规则,增强契约精神,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加强海外社会责任履行,努力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化、公众化公司形象。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模式,模范推进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做表率。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红线”管控,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和考核奖惩,加强安全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打造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现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精准扶贫,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以产业发展带动行业进步,以共赢共享创造美好生活。

11.加强党的领导

一是积极推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创新领导体系,推动建立务实开放、协同高效的創新工作格局。二是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创新的发展理念,研究掌握人才成长的规律,围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建立世界一流企业,探索健全人才选拔培养、评价考核的工作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动员广大党员在创新工作中走前列、作主力、当先锋,支持群团组织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四是大力营造创新工作良好氛围,加大创新成果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持续打造并大力弘扬企业优秀创新文化,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英才集聚、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创新工作局面。

三、成果宣传

(一)举办“三个转变”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品牌战略发展论坛

2020 年5月10日,在总书记作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六周年,也是第四个“中国品牌日”之际,中国中铁与国资委宣传局联合举办了“三个转变”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品牌战略发展论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等多位上级领导到会并讲话,对中国中铁践行“三个转变”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翁杰明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企业创新潜力有效激发、质量效益加速提升、品牌效应充分展现,在这次抗疫大战大考中,以强大的支撑保障能力和产业转换能力展现了“三个转变”的显著成效。他强调,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强化创新理论武装,筑牢“三个转变”的思想根基,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坚定实业报国信念,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践行大国重器使命。坚持高质量发展,集聚“三个转变”的强大势能,以创新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以提质增效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品牌建设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三个转变”的动力活力,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打造中国智造品牌,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在“三个转变”指引下,全国铁路系统在“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践中的成绩经验和做法,就中国铁路如何深入践行“三个转变”,推动新时代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一是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工匠精神促进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以品牌效应成就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言表示:作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发源地,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中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只争朝夕、不负众望的奋斗姿态,努力建功新时代、奉献共同体,切实把“三个转变”重要指示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生动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宋欣,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汪同三院长先后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分别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分享了各自对“三个转变”“高质量发展”“中国品牌”的思考、认识和体会。

在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言发布了《中国中铁践行“三个转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总裁陈云发布了中国中铁“中国质量奖”“中国专利金奖”获奖项目。2018年11月2日,在第三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中铁大桥局荣获中国质量奖。2019年10月,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隧道联络通道用盾构机及其联络通道掘进方法》通过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评审公示。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中国品牌战略发展报告2019》,并播放了中国中铁践行“三个转变”专题汇报片《永恒的追求》。

为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创造实力,中国中铁决定,成立中国中铁“三个转变”研究院。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局长夏庆丰,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言,共同为中国中铁“三个转变”研究院揭牌。

活动最后,现场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了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下线仪式。

(二)通过中央媒体大力宣传“三个转变”的重要成果

六年来,中国中铁不断加强与中央媒体的联系沟通,围绕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开展相关核心技术、重点工程、高端施工装备等成果,持续开展宣传报道工作。仅在今年国家品牌日期间,就组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对中国中铁落实“三个转变”的重要成果进行了集中报道,共计19篇次。包括光明日报头版刊发《中国品牌书写精彩中国故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韩正出席云上2020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新华社:国内最大直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下线,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下线,经济日报:我国两大世界级盾构机成功下线,央视网:我国盾构核心部件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两大世界级盾构机成功下线,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中国中铁研制的世界级盾构机成功下线,央广网: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下线,经济日报客户端:中国中铁勇当践行“三个转变”排头兵,央视新闻:中国品牌日,习近平“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指明方向等报道。

四、主要成效

(一)创造引领未来

六年来,中国中铁坚定不移地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积极探索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全球创新之路。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中国中铁依托拥有的“高铁建造技术”“盾构掘进技术”“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3个国家实验室和18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电气化铁路、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铁路道岔、盾构制造等八大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系统掌握了不同地质结构、不同气候环境、不同轨道类型等多种条件下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铸就了“中国高铁”的国家名片。

六年来,中国中铁深入落实“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發明奖22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51项,以盾构掘进装备为代表的工业制造水平领先世界实现大突破,产销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彩云号”硬岩TBM、“春风号”泥水盾构机获评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参建的京张高铁、港珠澳大桥成为中国创造的典范。

六年来,中国中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的全面创新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以管理实验室活动为抓手,认真做好开源增收的“加法”、削冗减支的“减法”、深化改革的“乘法”、兴利除弊的“除法”,充分激发创新创造热情,仅2019年就获得国家级管理创新奖14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质量铸造品格

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中国中铁始终秉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用户评价”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不断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分层次、分行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引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方式,开展标准化技术和工艺改造,建立工艺参数及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努力把每一项工程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建筑和百年精品工程。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理念,致力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建筑业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和不同领域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改善用户体验,满足不同客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需求。

六年来,中国中铁深入落实“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多项工程、技术刷新世界纪录或填补空白,获得鲁班奖65项、菲迪克杰出优秀项目奖14项、乔治· 理查德森奖2 项,以主责主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造能力实现大提升。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彰显着中国中铁的品格,也彰显着代代传承的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在这一精神感召激励下,六年来,中国中铁先后涌现“共和国双百人物、最美奋斗者”窦铁成,“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巨晓林,“全国劳模、央企楷模”白芝勇,“国际隧道协会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严金秀,“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央企楷模”王杜娟等一大批全国重大先进典型, 成为企业品质和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三)品牌成就梦想

2019 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 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

中国中铁是一家拥有126年渊源的“百年老店”,是老京张铁路的建设者和新京张高铁设计建设的主力军。在“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引领下,中国中铁坚守初心使命,传承京张精神,探索形成了以提升质量、科技创新、全球合作、精神传承和责任担当为核心内涵的品牌建设模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中国中铁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参加建设了坦赞铁路。现在,又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实施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及铁路连接线、匈塞铁路、莫喀高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六年来,中国中铁深入落实“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倾心打造了“中国高铁”“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等一系列亮丽的国家品牌,推动国家品牌形象实现大增强。特别是在以色列地铁项目积极贡献“中铁方案”,坚持采用中铁盾构装备,彰显了“中国力量”,叫响了“中国创造”国际品牌。同时,主动开展中国技术与所在国适用标准的融合研究,在相关国家建设科技创新基地,积极与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实施联合开发,因地制宜地为境外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开创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一项项工程、一个个项目,就如同一条条纽带,把“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联通起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六年来,中国中铁用好用活“三个转变”“金钥匙”,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总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新签合同额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8% ;营业总收入8508亿元, 同比增长15%; 净利润253.8亿元,同比增长45.6%。连续六年入选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类企业,连续14年进入世界500强,现排名55位。与此同时,中国中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等攻坚战贡献了“中铁力量”。

五、经验探讨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基本前提

在实践中,中国中铁党委始终坚持推进“三个转变”工作的集中领导,股份公司成立以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推进“三个转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加强统筹协调、督促任务完成。各二级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建立起完善的组织体系,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创新发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持续深化改革中为企业注入了创业动力、创新活力、创造实力。

(二)加强理论武装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关键环节

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思想解放的推动,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是我们党的先进思想的实践结果。我们之所以能够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发展壮大,关键是有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指导实践,“理论创新—思想解放—改革突破”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创新之一。要践行好“三个转变”,首先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三)实施标杆引路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中国中铁党委坚持在不同业态中,遴选若干试点,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试点单位大胆探索,研究推进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和解决方案。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示范引领,带动全局。

(四)奋斗精神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支撑

中国中铁六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走过的历程是全体干部职工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我们的发展成就是全体中国中铁人用自己的双手接力奋斗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践行“三个转变”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五)发挥广大职工首创精神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根本保证

广大职工始终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中国中铁六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是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还是企业发展的攻坚时刻,都必须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都必须尊重和依靠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只要始终站在广大职工的立场上,团结广大职工,就能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推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六、下一步计划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变,境外疫情爆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国际分工格局加速调整,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加剧,从而更加凸现“三个转变”的特殊重大意义。中国中铁将把总书记的嘱托作为永恒的追求,矢志不渝、砥砺奋斗,在推进“三个转变”上狠下功夫,以更大的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今后践行的主要目标

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研制一批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把现有的优势产业打造成世界隐形冠军,把具备条件的新兴产业推上科创板,构建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产业集群、品牌集群体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邁上新台阶,把中国中铁打造成世界建筑业最强品牌,全面担当起“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力军。

(二)继续推进11项主要举措取得更大成效

在战略升级方面,将企业发展定位提升到中国建造、中国制造、中国质量、中国服务、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上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引进“高精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加强领导干部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产业工人。在机制改革方面,重点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创新驱动方面,重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建设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基地。在质量提升方面,重点推进从速度向质量转变,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在建筑业两化融合方面,重点加快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推进建筑业工业化。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重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升级发展。在海外双优发展方面,大力实施海外优先、优质发展的“双优”战略,创新海外业务模式,推动中国中铁全球化发展。在加强品牌建设方面,重点以打造世界一流的企业、产品、服务品牌为目标,确立品牌战略,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强化品牌塑造,提高品牌运营能力。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重点建设诚信企业、绿色企业、平安和谐企业。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创新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纳入党的领导工作范畴,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战略层面的政策研究、统筹部署,把好创新工作方向。

第3篇:中国中铁:铁肩担当铸就中国建造国家品牌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时,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目标和任务。5月10日作为“中国品牌日”由此诞生。

作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和“中国品牌日”的发源地,7年来,中国中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贯彻落实“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把品牌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金钥匙”,升级品牌战略、构建品牌生态、营造品牌文化,成立了“三个转变”研究院,探索形成了以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全球合作、精神传承和责任担当为核心内涵的品牌建设模式,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国家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努力做创造、传播、维护央企品牌形象的“开路先锋”。

质量提升:夯实品牌之基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中国中铁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始终秉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用户评价”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不断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分层次、分行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升级。公司积极推进“品质革命”,引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开展标准化技术和工艺改造,建立工艺参数及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公司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理念,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和不同领域专业化服务能力,致力“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满足客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需求,努力把每一项工程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建筑和百年精品工程,先后参与建成了世界上首座主跨为千米级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目前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目前亚洲最大高铁站雄安站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精品工程,承建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参建的京雄城际铁路双双入选“央企十大超级工程”,承建的“三场一村”冬奥会场馆项目受到各界高度赞誉。

▲ 秉承110多年前老一辈中国中铁人建设京张铁路的首创精神,攻克了环保要求高、长城景區干扰多、地质多变等一系列难题,建成了智能京张高铁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中国中铁设计建设的京张高铁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在参观中国中铁修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打造品牌工程的关键靠质量,质量提升的关键靠人才。中国中铁大力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坚持定期评选专家员工、金牌员工、十大专家型工人、十大新型农民工、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女性、十大优秀海外员工等,每年开展各类型的技能大赛、技能鉴定,先后推出了全国知识型产业工人、共和国“双百”人物、最美奋斗者窦铁成,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农民工楷模、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巨晓林,全国最美职工、首届“央企楷模”白芝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中美,国际隧道协会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严金秀等一大批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成为企业品质和品牌的最佳代言人。2021年7月22日,王中美作为唯一一名央企代表亮相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在社会产生了热烈反响。

科技创新:开辟品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科技创新的自主,才能培育出我们的自主品牌。

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和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14家试点企业之一,中国中铁强化“产学研用”深入融合,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拥有“高铁建造技术”“盾构掘进技术”“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三个国家实验室、10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数字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6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实验室)、19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107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组建了20个专业研发中心,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电气化铁路、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铁路道岔、盾构制造八大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系统掌握了不同地质结构、不同气候环境、不同轨道类型等多种条件下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铸就了“中国高铁”的金色品牌。

“中国盾构”是中国中铁依靠科技创新开辟品牌之路的成功范例。盾构机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关键装备,在其诞生以来的200多年一直被外国垄断,直到2008年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下线,才彻底结束了中国盾构整机进口的历史。次年,中国中铁在郑州建立了国内最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中铁装备,从此拉开了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盾构车间作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7年来,中国中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新材料创新步伐,加大新产品、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问题,让国产盾构装上了“中国芯”,不仅实现了从“1号”到“1000号”的突破,还先后出口到新加坡、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彩云号”入选“十大国之重器”,国内最大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入选央企“十大创新工程”,自主研制的超大断面矩形、马蹄形、U形等多种世界首台异形掘进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标志着我国异形盾构机设计制造技术已引领世界。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期间来到中国中铁承建的拉林铁路林芝站,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以及高原高寒极端装备模型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彩云号”“春风号”“雪域先锋号”等一系列品牌产品,成为了闪亮的央企名片。

截至目前,中国中铁已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27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6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51项,荣获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设奖)科技进步奖3 817项,荣获菲迪克杰出优秀项目奖14项、乔治·理查德森奖2项,拥有专利18 586项。中国中铁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建造的品牌之路。

全球合作:兑现品牌之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之一,中国中铁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承担了坦赞铁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中铁以建设国际化公众公司为品牌战略,加强在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绿色施工、廉政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履约能力建设,先后参与实施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及铁路连接线、匈塞铁路、莫喀高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依靠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中国技术与所在国适用标准的融合研究,在沿线国家建设科技创新基地,积极与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实施联合开发,因地制宜地为海外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开创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实现了“中国标准”走出国门。中国中铁依托国际项目,先后承担了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国际版体系研究》课题、国家科技部《中国标准海外适应性研究(铁路部分)》课题研究,开展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与UIC国际标准、EN欧洲标准、BS英国标准等标准对比,有力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形成了海外涵盖勘察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的完整铁路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在高质量实施项目建设的同时,打造了“中国铁路”“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中国方案”“中国标准”等一系列亮丽的国家品牌。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共同见证了安帕铁路隧道通车。中国中铁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使这条“中亚第一长隧”提前100天通车,该项目也获得了国际市政工程协会“特别国际优秀奖”,为托起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贡献了中国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中铁致力于塑造中国企业“有实力、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努力打造企业与项目所在国之间的发展之路、绿色之路、廉洁之路、友谊之路、幸福之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央企故事。2021年1月15日,中国中铁创新策划举办了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云开放日”暨《中国中铁印度尼西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活动,以“跑出雅万高铁新速度”为主题,展现中国企业投身当地建设、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奋斗历程,获得了全球116家新闻媒体立体式报道和转载。

精神传承:铸就品牌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打造中国品牌,展示的是中国形象,弘扬的是中国精神。形象是品牌的外在体现,精神则是品牌的灵魂所在。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中国中铁拥有127年的历史,从1894年开民族铁路事业之先河建设中国人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到跟随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投身工人运动;从邓小平、贺龙同志在成渝铁路开工仪式上亲手授予“开路先锋”大旗,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新中国一大批精品工程;从搏击国内国际市场大潮,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在南征北战中,一代代中国中铁人用生命、鲜血和汗水铸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构筑起了以“开路先锋”为代表的中国中铁人的精神谱系,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京雄城际铁路时,勉励建设者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 ”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传承“开路先锋”精神,中国中铁于2020年启动了企业文化提升工程,全面总结了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深刻把握時代要求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形成并发布了“开路先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将企业精神命名为“开路先锋”精神,将企业精神内涵概括为“忠诚担当、爱国奉献、创新创造、勇争一流”,将企业文化命名为“开路先锋”企业文化。

2021年,中国中铁大力实施以“开路先锋”为品牌的文化建设,发布了《“开路先锋”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建成了“开路先锋”企业文化展览馆暨精神教育基地,设立了中国中铁最高荣誉——“开路先锋”卓越人物奖章,《信物百年 闪亮的“开路先锋”旗帜》作品总阅读量超10万次,联合央视网举办“永远的开路先锋——红色故事会”,当日网络传播量超400万次,并与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合作筹拍了五集专题片《永远的开路先锋》。“永远的开路先锋”已成为中国中铁响亮的品牌形象。

贡献社会:彰显品牌之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作为中央企业,品牌的“成色”足不足,不仅与产品服务质量有关,还与社会贡献多少密不可分。

中国中铁始终致力于发挥央企“顶梁柱”作用,仅2020年就实现新签合同额2.6万亿元,营业收入9747.49亿元,接受大中专毕业生1.4万余人,保有农民工数量达百万人。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中国中铁成为了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特别是中国中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县一策,打出了一套“干部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产业扶贫”组合拳,实现了定点扶贫县提前脱贫摘帽。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实地视察中国中铁一局投资建设的金米村智能连栋木耳大棚产业项目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中,中国中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作出部署,第一时间发出号令;广大员工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积极参建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建设等11个省市、45家新冠肺炎救治医院,投资建设了雄安新区9万平方米的“容东片区建设者之家”一号营地疫情防控应急项目,援建面积38.7万平方米,增设床位3.4万个,投入人力1.4万余人、机械设备3000台套,组织了600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治工作,全公司以企业名义捐款8704万元,广大员工自发捐款2428.81万余元,树立了负责任的央企社会形象。

7年来,中国中铁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质量立品牌、以科技强品牌、以合作赢品牌、以文化铸品牌、以责任塑品牌,坚决当好新时代中国品牌的创造者、传播者、维护者,企业在世界500强排名从7年前的第86位跃居至目前的第35位,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

(作者系中国中铁党建工作部部长)

作者:陈宝华

第4篇:中国中铁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

德师报(审)字(10)第p1001 号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2009 年 12 月31 日的公司及合并资产负债表、2009 的公司及合并利润表、公司及合并股东权益变动表和公司及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 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 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 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31日的公司及合并财务状况以及2009 的公司及合并经营成果和公司及合并现金流量。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马燕梅

中国注册会计师﹕徐斌 2010 年4 月26 日

德勤华永简介:德勤中国通过其众多的法律实体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此等法律实体均是 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德勤全球(瑞士会员性社团组织)的成员。德勤是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居领导

地位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共拥有逾6,000名员工,分布在北京、大连、广州、香港、澳门、南京、上海、深圳、苏州和天津。早在1917年,德勤于上海成立了办事处。我们以全球网络为支持,为国内企业、跨国公司以及高成长的企业提供全面的审计、税务、企业管理咨询和财务咨询服务。德勤中国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一直为中国会计准则、税制以及本土专业会计师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在香港,德勤更为大约三分之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提供服务。

审计收费 篇二:中国铁建中铁xx局xx有限公司审计工作暂行办法

审计工作暂行办法

1、目的

为健全我公司审计工作制度,强化审计工作,适应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审计法》、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国资委《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斩行办法》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机关及公司所属各单位。

3、职责

3.1 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以促使其遵守国家财经法纪,依法治企,维护单位合法权益,强化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2 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3.2.1 国家财经法规和上级制定的管理制度、规定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 3.2.2 财务收支计划,会计核算、财务决算,公司的各类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类经济合同,公司的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3.2.3 单位第一管理者任期经济责任,公司内部承包兑现; 3.2.4 建设工程概(预)算的执行,自筹资金来源、资产评估; 3.2.5 内部单位破产、兼并和分立财产清理; 3.2.6 企业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的审计事项; 3.2.7 对领导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倾向性问题开展审计; 3.2.8 本单位负责人和上级审计机构交办的审计事项。 3.3 审计机构有权要求本单位职能部门及所属单位提交以下文件资料,有关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不得拒绝。 3.3.1 财务和生产经营计划、预算、决算、统计、会计凭证、账簿和经营分析等资料;

3.3.2 上级和本单位制定、转发的财经法规、管理制度办法; 3.3.3 社会审计和财务、税收、物价组织出具的审计查证、验证报告; 3.3.4 其他与审计有关的资料。 3.4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有下列权限: 3.4.1 检查被审计单位原始单据、凭证、账册、报表以及各类财产,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计划统计资料、会议记

录等资料,检测财务会计软件。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篡改原始单据等有关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财产; 3.4.2 有权就审计事项中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介绍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不得推诿、拒绝; 3.4.3 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害公司资财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通知财务部门或有关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公司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暂停使用。 3.5 审计机构负责人参加公司有关改革措施的研究和有关经营方面的会议。 3.6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分别视情况做出以下处理: 3.6.1 通报批评; 3.6.2 纠正违纪行为;

3.6.3 追还被侵占、挪用的资金; 3.6.4 没收非法所得; 3.6.5 根据有关规定对单位或直接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纪委、监察部门查处;

3.6.6 审计人员对在审计中发现遵纪守法、经济效益好

的单位和个人,可予通报表扬或提出奖励建议。 3.7 审计人员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审计任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

4、工作程序 4.1 根据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审计组提出审计方案。提请单位负责人批准,提前10天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审计组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2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事项要查清事实,做好审计记录,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对其进行研究、筛选后形成审计底稿,审计底稿经审计组长或主审审核签章后,交被审计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签认。 4.3 审计组依据审计资料写出审计报告,经审计组长审核签章后,送交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10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审计机构,逾期不送视为同意。

4.4 审计组将审计报告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和审计组核实意见一并报送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构审定,经主管领导批示后,下发正式审计报告。 4.5 审计单位(项目)结束后,审计组应按审计档案管理

规定建立案卷、归档。 4.6 经济责任审计 4.6.1 建立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议制度的目的:对任期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防止短期化行为,为人事部门全面考核、使用、奖惩干部提供依据; 4.6.2 审计评议对象:经理、项目经理任期期满或项目竣工,任期中途调离,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或公司领导的指派,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议; 4.6.3 审计评议的主要内容: 4.6.3.l 任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其真实性; 4.6.3.2 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成本费用是否真实准确,有无少计成本或挂帐不报、潜亏等问题; 4.6.3.3 财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4.6.3.4 债权、债务是否按照规定及时清理,有无坏帐损失和其他财产损失; 4.6.3.5 各项应上交款是否按规定上交,有无截留; 4.6.3.6 执行财经纪律情况。有无领导指示或暗示财会人员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有无玩忽职守、官僚主义造成损失浪费问题; 4.6.3.7 有无以权谋私、侵吞国家资财,贪污贿赂等违篇三:中国中铁:201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中国中铁:201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1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以下简称“董事会”)对建立和维护充分的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负责。

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和可靠、防范重大错报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因此仅能对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董事会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价,并认为其在 2011 年 12 月 31日有效。 我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未发现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和重要缺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还应不断优化内部管 理流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项目评审、物资管理、劳务协作队伍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安全质量管理等工作,使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升。

我公司聘请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已对公司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审计,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关于 2011 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情况详见附件。 董事长: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年 3 月 30 日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附件: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11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份公司”或“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

一、董事会声明

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

对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规范公司管理,进一步健全并持续改进风险防范机制、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稳健运行,公司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以全面性、重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本次评价工作是依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下简称“《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评价指引》“”)、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上交所指引》”)、以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的要求,结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对公司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本次评价工作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

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评价范围涵盖了公司及所属单位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尤其关注施工安全风险、海外投资风险、工程分包风险、劳务分包风险、海外施工业务风险、工程造价风险等六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高风险领域内部控制体系设计运行的效率、效果。

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包括公司总部以及基建板块、勘察设计咨询板块、工业板块、房地产板块以及矿产资源、基础设施投资等其他板块的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公司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以及内部监督等五方面进行评价。内部环境评价侧重于公司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等方面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情况。风险评估检查评价重点关注公司识别出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并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机制的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控制活动评价主要针对公司的业务管理流程及其控制措施和风险矩阵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测试评价,包括评价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全面预算及合同管理等制度措施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信息沟通评价是对公司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进行认定和评价。内部监督评价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认定和评价,重点关注篇四:中国中铁集团财务问题研究 2014届毕业论文

中国中铁集团财务问题研究

院 、 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专 业:

班 级:

完成时间:

摘 要

本文从中国中铁的实际情况为宗旨,采取了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互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对中国中铁的财务问题进行剖析。在此以铁路行业为特点的基础上,以个人看法对中国中铁的财务管理情况及其下属各子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几项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目标。

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的,论文围绕中国中铁的几个主要核心财务问题进行回顾,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中铁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从中央政府在08年金融危机时投入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刺激经济高速发展,到2013年的今天高铁连通了京沪城际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石太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届时,高铁将助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做为中国运输大户的“铁公鸡” 中国中铁肯定收益颇多,但凡经济的发展越快,经济高速发展直接可以导致中国中铁财务问题频频出现不同的问题。于是本人对其出现的一些财务问题做出了一些个人评价与建议,分析了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财务管理松散、粗放;财务政策与实际操作脱轨;投资项目亏多盈少;工作效率低、管理体系存在不规范之处;财务风险控制不足等五个方面的不足之处,特别指出了财务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中铁;财务问题;改革;重要性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 review the crec(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main core financi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rec(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hanged hinterland.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08 years w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into four trillion investment plan, stimulat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day in the 2013 high-speed rail connectivity of the beijing shanghai railway, the wuhan 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shijiazhuang taiyuan high-speed railway, beijing 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high-speed rail line etc. at the appointed time, high-speed rail will boost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ese, as chinese transport large stingy person crec(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ertainly benefits, development in economy more quickl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lead to crec financial problems appear different problems directly. so i for some financial problems made some personal evaluation and suggestion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loose financial management, extensive; financial policy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derailment; investment project deficient much less profit; the work efficiency is low, there is no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disadvantages of five aspects to control financial risks and other issues, especially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 words: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financial problems; reform; importanc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中国中铁研究背景................................................................................ 1 1.2 中国中铁研究意义................................................................................ 1 1.3 中国中铁研究内容................................................................................ 1 第2章

公司简介........................................................................................................ 1 2.1 中国中铁................................................................................................ 1 2.1.1 中国中铁大概状况.................................................................... 1 2.1.2 中国中铁组织构造.................................................................... 2 第3章

中国中铁基本财务数据2011年与2012年对比分析................................ 5 3.1 中国中铁总资产.................................................................................... 5 3.2 中国中铁营业收入................................................................................ 6 3.3 中国中铁营业利润................................................................................ 6 3.4 中国中铁净利润.................................................................................... 6 3.5 中国中铁每股净资产............................................................................ 6 第4章

中国中铁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 7 4.1 2011年、2012年资产负债表综合对比分析...................................... 7 4.2 2011年、2012年利润表综合对比分析............................................ 12 4.3 2011年、2012年现金流量表综合对比分析.................................... 14 4.4 2011年、2012年经营协调分析........................................................ 15 4.4.1 营运资本................................................................................... 15 4.4.2 营运资金需求........................................................................... 15 4.4.3 现金支付能力........................................................................... 16 第5章

中国中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7 5.1 中国中铁财务管理概况...................................................................... 17 5.2 中国中铁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7 5.2.1 财务管理松散、粗放.............................................................. 17 5.2.2 财务政策与实际脱轨................................................................ 18 5.2.3 投资项目亏多盈少.................................................................... 19 5.2.4 工作效率低,管理体系存在不规范之处................................ 19 5.2.5 财务风险控制不足.................................................................... 20 第6章

中国中铁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0 6.1 研发创新能力薄弱................................................................................ 21 6.2 权责管理不合理.................................................................................. 21 第7章

改进中国中铁财务问题的措施与办法...................................................... 21 7.1 执行全面预算...................................................................................... 21 7.2 对投资、债务和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机制.......................................... 22 7.3 实行精细化核算,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23 7.4 制定新型绩效考核制度...................................................................... 24 第8章 结论................................................................................................................ 25 参考文献...................................................................................................................... 27 致

谢.......................................................................................................................... 28 附 录..............................................................................................................................篇五:在中国中铁2014年工作会暨一届五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坚持稳中求进 深化改革创新

努力推动中国中铁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在中国中铁 2014年工作会暨一届五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姚桂清

(2014年2月20日)

一、关于2013年生产经营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3年是我们企业历经艰辛与坎坷、又充满自豪与骄傲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公司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进“保增长、保稳定”两大中心工作,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呈现出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

(一)生产经营再创历史新高。全公司始终以“保增长”为目标,深入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加强经济运行督导,强化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和过程管控,生产经营再创佳绩。全年新签合同额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完成营业额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突破12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0亿元以上,同比大幅增长;企业净资产达到96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其中,铁路市场抢抓机遇,加强内部协调,中标质量大幅提高,全年承揽任务2169.1亿元,同比增长72.6%,一级市场占有率达到48%,近年来首次跃居第一。非铁路市场加大区域经营力度,全年承揽任务5143.7亿元,同比增长62.8%,其中公

路工程同比增长41.4%,市政工程同比增长39.8%,房建工程同比增长24.2%,城轨工程同比增长13.3%。中铁二局新签合同额、营业额均超过700亿元,中铁一局、四局新签合同额超过600亿元,中铁四局营业额超过500亿元;中铁四局、中铁建工、中铁臵业、中铁信托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突破了10亿元;中铁建工、港航局、航空港、上海局四个新取得铁路特级资质的单位实现铁路业绩积累的突破;中铁二院连续八年位列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勘察设计收入首位。公司参建的玉蒙、向莆、西平等铁路工程,宁杭、杭甬、津秦、厦深、西宝等高速铁路按期开通运营;中缅天然气管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贯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17条地铁以及投资建设的沈阳四环、柳州广雅大桥相继建成通车,玉树灾后重建历时三年胜利竣工,为国家“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管理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全公司不断强化基础管理,扎实开展专项提升、管理诊断下基层活动,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信息化试点工作,强化各层级经营目标、财务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针对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带息负债增长过快的突出问题,先后三次由公司领导带队进行专项督导,推进了财务公司的设立;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外派专职董事监事、干部挂职锻炼、改任企业非领导职务人员等管理办法;推动海外资源整合,将所属中铁国际、委铁分公司、东方国际、老挝分公司重组成立中铁国际集团,在马来西亚mrt(吉隆坡轻轨)项目成功推行精细化管理和

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三级公司建设,制定了困难三级公司扭亏解困指导意见、优秀三级施工企业20强评定办法和扭亏解困10佳评定办法,加强调研和总结推广典型。

(三)安全生产实现重大突破。全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安全质量管理,股份公司制定了加强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了总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责任事故追究办法,加大了问责力度。各单位全面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组建片区稽查队伍80余个,配备专职稽查人员220余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质量大检查和常态化稽查、重点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广泛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培训、岗前安全质量宣誓、安全生产警示日及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活动。经过全公司上下的不懈努力,安全质量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杜绝了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创造了公司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共获鲁班奖7项,国家优质工程11项。

(四)业务板块实现协同发展。全公司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积极推动结构调整,探索和创新产融结合,先后以基金投资模式,成功实施了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和天府大道三期、重庆地铁5号线和10号线,实业投资业务全年新签合同额xx亿元,为计划的近3倍。三大板块全年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基建投资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69%。土地一级开发创历史最好成绩。房地产二级市场全年同比增长23%。设计咨询业务全年承揽任务 xx亿元,同比增长27.5%;完成营业额xx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制造业务全年承揽任务xx亿元,同比增长9.6%;完成营业额xx亿元,同比增长17.9%。矿产资源业务稳妥推进在建项目,绿纱矿采选冶一期工程投产,鹿鸣矿采选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华刚项目矿山建设全面启动。高速公路业务全年实现清分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11%。信托业务资产规模首次突破xx亿元,积极探索和创新产融结合的路径和办法,实现了信托投融资与系统内主营业务的良性互动。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xx亿美元,完成营业额xx亿美元。

(五)创新能力得到新的增强。全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和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后运行顺利,获得国家各项技术资金支持8258万元,南水北调穿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107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增有效授权专利979项,其中发明专利207项;新增国家级工法39项,省部级工法24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5项,全国优秀咨询成果奖14项,省部级勘察设计和咨询成果奖148项,菲迪克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项目优秀奖3项。“五统一”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铁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行,全面预算、财务公司等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中铁装备成功收购德国维尔特公司硬岩掘进机及竖井钻机知识产权,股份公司组织研制的目前国内最大起重量的两台两千吨龙门吊安装就位 并投入使用。股份公司成为中国工程院和国资委共同设立的“加强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项目14家中央企业之一,并再次荣获国资委科技创新企业奖。

(六)和谐企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公司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紧密围绕“四保”目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查找和整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四风”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和改进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向协作队伍派驻党群工作协理员试点,组织海外专题调研和坦赞铁路建设烈士祭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工作,组建企业新闻中心,建立舆情监控和日报制度,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双学双扶”、“三工建设”、“送温暖”、“三不让”承诺和农民工“五同”管理;加强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狠刹企业“六种歪风”,积极开展“小金库”、业务招待费、年薪外收入等专项治理,加大警示约谈、自查办案力度;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组织开展抗震救灾、铁路应急抢险、定点扶贫和社会公益活动,认真抓好维稳信访工作,有力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稳定。 回顾一年艰辛奋斗历程,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既是全公司各级组织辛勤工作的结果,更是全公司广大员工奋力拼搏的结果。

第5篇: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 2013 年 12 月 31 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运行情况

公司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有关规定,按照公司内控体系“逐级推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 的工作要求,在公司总部和各子、分公司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1 内控制度已覆盖公司经营、生产、管理、控制等各个方面,并按照业务模块编制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生产经营、运营监控、信息披露、法律事务、安全质量环保、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国际业务、采购管理、信息管理等各业务流程的工作标准和程序文件,制定了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管理办法,保障公司及各子、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同时,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防范各类风险因素,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2013 公司在总部和所属二级、三级单位基本完成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工程项目内控体系的建设。公司印发了《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指导手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通知》,选取中铁二局渝万铁路和中铁三局郑徐铁路等 5 个铁路工程项目、中铁一局西安地铁 4 号线和隧道局成都地铁 3 号线等4 个地铁工程项目、中铁大桥局重庆新白沙沱江特大桥等 3 个桥梁工程项目、中铁建工北京交大住宅区改造等 2 个房建工程项目以及中铁电化局南京至广西铁路电气化工程等共 18 个工程项目作为内控体系建设的试点项目,进一步推进工程项目内控管理,提升项目管控力度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公司继续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编制完成了《2013 全面风险管理报告》,识别认定了公司层面 8 项重大风险和 11 项重要风险,并认真分析风险产生原因,制定管理策略、解决方案和控制措施,保证了各项风险的整体可控,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建设运行情况

公司按照《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了决策、执行、监督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结合管理提升活动,公司不断完善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2013年公司总部制定和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海外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委派专职外部董事、监事管理办法》、

2 《子公司负责人副职绩效考核管理》、《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总部经费管理》等 21 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强化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公司不断完善内控流程体系,增加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执行跟踪检查与评价、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债务融资管理、海外项目投标监管等 11 项业务流程,修订了关联人管理、实业投资实施监督、实业投资后评价管理、安全质量环保指标及控制措施的建立与监督执行、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和调查处理、效能监察工作、境外项目经营开发管理等 9 项业务流程,夯实了内控基础,完善了内控体系,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

公司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组建企业新闻中心,建立了舆情监控和日报制度,广泛开展“双学双扶”、“三工建设”、“送温暖”、“三不让”承诺和农民工“五同”管理等活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2013 年 10 月公司参建的玉树灾后重建项目历时三年顺利竣工,为灾区重建做出贡献,忠实履行了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公司积极组织开展雅安抗震救灾、铁路应急抢险、定点扶贫和社会公益活动。在加强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公司“十二项措施”,坚决反对“四风”,积极开展业务招待费、年薪收入等专项治理,加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惩防体系,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要业务内部控制建设运行情况

公司针对重要业务流程和重大、重要风险点,不断增强管控措施,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1.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效能、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举措。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有效防范公司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公司按照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2013 年 6 月公司总部和六家二级企业启动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3 利用信息化手段固化预算管理流程,实现全面预算“闭环”管理。

2.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严控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风险。工程项目是公司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始终将工程项目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公司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施工分包管理办法》、《铁路工程项目实施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强化了人员设备配备、过程控制、现场管理和标准化作业,完善了项目管理各环节的标准规范,并通过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推动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全面提升项目管控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

同时,公司严格落实分包队伍准入制度,严把外协队伍选择程序,合理确定分包价格,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切实加强分包工程的过程监控,严禁违法转包和违规分包,坚决杜绝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并不断加强对施工分包和协作队伍管理的日常检查和监督考核力度。

3.加强投资风险管控。针对投资风险,公司从规章制度源头上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实业投资《项目投资管理办法》并进行了专题评审。同时,起草了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二级开发和矿产资源共四个业务板块的《实施细则》。在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引入全过程问责制,实现投资闭环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为加强投资项目管控,进一步防范投资风险,2013年公司在全系统开展了BT项目专项梳理工作,及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BT项目风险管控的紧急通知》,对公司所属各单位的既有BT项目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加强了投资项目管控力度,有效防范了政策风险。

4.加强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控。2013 公司重点推进了海外资源重组,将所属中铁国际、委内瑞拉分公司、东方国际建设分公司、老挝分公司重组整合,成立组建了中铁国际

4 集团有限公司,理顺了总部外经体制,增强了公司对外经营、监管和投融资能力。同时,认真研判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形势,做好区域项目的协调、评审、分析工作, 实行分级评审,严格执行大中型项目监管评审措施,特别是重点项目复评审工作,实施源头把控,不断完善海外管理体制机制,严控海外风险。

5.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控。针对施工安全风险,2013 公司制定了《加强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指导意见》,修订了《总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责任事故追究办法》。全公司全面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质量大检查和常态化稽查、重点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培训、岗前安全质量宣誓、安全生产警示日及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活动。全公司安全质量态势继续保持稳定并呈现“向好”趋势,工程质量创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6.加强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公司根据《劳动法》、《合同法》等有关规定,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晋升等人事管理政策和较为完善的薪酬制度体系,形成了员工与企业同发展的良好用人机制。同时,公司建立了从董事会和董事、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到员工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并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健全考核体系,加大激励约束力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7.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物资集中采购是公司实现“四个集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公司建立了《工程项目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规范了采购业务操作,控制了采购与供应成本,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和透明度。2013 年公司印发了《海外项目物资管理指导意见》,修订《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和《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考核办法》。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工作,强化了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2013 年全公司在重点工程项目上实施的物资集中采

5 购占项目总数的 88.2%;物资集中采购供应总额占施工项目所需主要物资供应总额的 83.6%,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8.加强科技和信息化管理。2013 年公司继续组织实施科技、设计、信息化、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制定并完善了科技信息系统管理、勘察设计管理、网站群建设技术规范、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等 6项制度办法。同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研究与开发创新机制,围绕关键技术寻求突破,整合资源推动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为公司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加强科技管理与技术开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效果,有力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2013 年公司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4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105 项;获授权专利 936 项,其中发明专利 196 项。2013 年公司还荣获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特别奖”,荣获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称号。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和集成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013 年公司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组织开展了大平台建设和 ERP 管理咨询工作。同时,梳理公司业务管理现状和信息化需求,积极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蓝图规划和行动路线工作,有序推进了电子商务平台、全面预算信息系统、财务公司信息系统等公司重大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组织完成了总部 OA 系统公文处理等移动应用开发,搭建了微门户基础平台,实现移动应用集中管理。公司信息化工作的稳步推进,支撑了各业务板块的有效运转。

三、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无保留的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

6 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有关要求,2013 年公司内控评价工作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主线, 突出六个重点、实现六大突破”的中心任务,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特点,组织开展了评价测试工作。公司于中期开始对 2013 内控评价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行文下发了《公司 2013 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明确了评价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领导、评价依据、程序方法、评价内容、缺陷认定和时间节点等工作内容,指导全公司有序开展评价工作,推进了全系统评价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内控评价程序和方法

本次评价工作采用统一部署、分级实施,自我评价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评价程序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公司总部和所属各单位分级实施现场测试、初步认定内控缺陷、内控缺陷整改、内控评价专项检查、汇总评价结果、最终确认缺陷以及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总体方法是抽样法,并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穿行测试、比较分析、专题讨论等方法。针对公司层面和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次及固有风险的高低,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测试,得出测试的评价结论。

1.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分析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业务事项,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评价工作方案确定本次评价工作在全面评

7 价基础上,突出重点,涵盖公司内部控制流程模块和主要制度,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各层级评价工作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2.组成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

根据确定的评价范围及业务事项,考虑工作量、人员水平和独立性等因素,公司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评价工作组由审计部牵头,总部有关部门派员参加,并适当抽调所属公司内控业务人员参与。评价工作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价实行回避制度。

3.实施现场测试

评价工作组根据本次评价工作的范围及具体业务事项,通过访谈、抽样、穿行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内控缺陷分析评估。

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分为企业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两个方面。企业层面控制是指对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社会责任、全面预算和战略管理等直接相关的控制。业务层面控制是指企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的控制。

4.认定内部控制缺陷

评价工作组对初步认定的内控缺陷进行全面复核,分类汇总,对缺陷的成因、表现形式及风险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对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判定缺陷等级,并出具自我评价结论,上报内控评价领导小组。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工作组要求各责任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整改,并跟踪其整改落实情况。

5.抽查主要业务板块和重点单位内控评价结果

为保证评价质量,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组专门成立了七个检查组,对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和重点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情况和缺陷认定情况进行了抽查,评估其评价方法、工作底稿以及缺陷认定程序的合规性,保障评价工作有效开展。

8

6.编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评价工作组在汇总的评价结果和认定的内控缺陷基础上,综合内部控制整体情况和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情况,遵循客观、公正、完整的原则,组织编写《2013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

(二)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公司总部以及基建板块、勘察设计咨询板块、工业板块、金融板块、房地产板块和矿产资源、基础设施投资等板块的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 91%,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 90%;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与开发、担保管理、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内部信息传递、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对控股子公司的管控等方面。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海内外投资风险、国际工程承包风险、施工安全风险、干部廉政风险、工程分包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劳务分包风险、企业维稳风险等八项重大风险。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的要求,结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

9 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保持一致。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所采用的认定标准直接取决于由于该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的重要程度。这种重要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1)该缺陷是否可能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错报。(2)该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潜在错报金额的大小。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为: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采用相对比例法,即税前利润的百分比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具体定量标准如下:

缺陷类型

定量标准

重大缺陷

错报≥税前利润 5%

重要缺陷

税前利润 3%≤错报﹤税前利润 5%

一般缺陷

错报﹤税前利润 3%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为: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出现下列情形的,认定为重大缺陷:

(1)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2)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3)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4)公司更正已公布的财务报告;

10

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存在下列领域缺陷,并存在重大缺陷强烈迹象的缺陷认定为重要缺陷:

(1)对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内控存在缺陷,并造成重要影响;

(2)合规性管控职能存在缺陷,其中违反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其它控制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为: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根据造成直接财产损失占税前利润的比率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具体定量标准如下:

缺陷类型

定量标准

重大缺陷

损失≥税前利润 5%

重要缺陷

税前利润 3%≤损失﹤税前利润 5%

一般缺陷

损失﹤税前利润 3%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为:

出现下列情形的,认定为公司存在非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1)违犯国家法律、法规;

(2)重要业务制度缺失或者制度系统性失效;

(3)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具有以下特征的缺陷,认定为重要缺陷:

(1)反舞弊程序和控制程序存在缺陷;

(2)内部审计职能或风险评估职能的内控存在缺陷;

11

(3)已向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汇报且经过合理期限后,重要缺陷仍未纠正;

(四)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

3.一般缺陷及其整改情况

评价过程中也发现,公司在内控建设和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主要是公司总部在推进和深化改革、拓展境内外经营和投资业务、强化二三级企业监管过程中,需进一步梳理补充制度和完善流程设计,以进一步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境内外监管的需要。所属子分公司通过本次评价,个别单位在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进一步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清理和结算工作。个别单位和项目需补充完善变更索赔资料,加快结算进展,确保及时回收资金,减少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二是持续强化投融资管理,防范风险。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评审,研判内外部投资环境变化,控制投融资规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确保投资效益;三是继续加强财务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财务管理,强化资金管控,确保资金资产安全;四是进一步完善合同审核,强化合同执行力,维护企业利益;五是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项目定额、验工计价和物资、对外劳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六是要继续加强安全质量宣传,持续抓好安全质量大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加强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公司十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持续完善和改进,针对公司报告期内存在的一般缺

12 陷,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落实整改。公司内控评价工作组和各责任部门共同分析缺陷的原因和影响,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措施,落实主责部门和人员,积极进行整改完善,并由评价工作组定期沟通整改进度和效果。通过缺陷整改,完善了内控体系,规范了公司运作,提高了公司风险防范能力。

五、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无其他需要说明的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重大事项。

本公司董事会注意到,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未来期间,公司将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董事长(已经董事会授权):李长进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年 3 月 28 日

13

第6篇: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局地址

中铁各个局的总部地址

这个似乎对我们比较有用!也是我无意间想到要搜索的,呵呵呵~~~~ 中铁一局 陕西西安 http:///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甘肃兰州 http:///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湖北武汉 http:/// 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 北京大兴 http:/// 中国铁建技术中心http:/// 中铁工程设计院http:///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http:///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http:/// 中铁上海设计院http:///

第7篇:中国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2.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产商 3.政策法规

4.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 5.上下游行业分析 6.行业需求规模 7.行业竞争态势

二、行业投资分析 1.风电主要产商的经营状况 2.股票分析

3.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 4.投资建议

一、风电行业概况

(一)、我国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行业简介

风电:是风能发电或者风力发电的简称,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风电技术装备是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激励措施推动本国风电技术装备行业发展,目前,我国风电技术装备行业已经取得较大成绩,金风、华锐等一批代表国际水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国风电发展的生力军。

据统计,我国风电装机连续4年翻番,风电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由2008年的第四名升至第三名。2009年底,全国共建设423个风电场,总容量达2268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2.6%。2010年,我国风电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按照国家风电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5亿千瓦。

截至2009年底,我国风电累计发电量约为516亿千瓦时,按照发电标煤煤耗每千瓦时350克计算,可节约标煤18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6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8万吨。201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超过1600万千瓦,累计超过4000万千瓦,“双居”世界第一。

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风电用5年多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5年的发展历程,大电网运行大风电的能力进入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抢占新能源战略产业发展先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作出突出贡献。

风电行业主要包括两部分:风力发电经营相关公司和生产风力设备相关公司(见下表)。

(二)、风电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产商(集中度)

2014年,我国已有风电机组下线并保持运营生产的企业约为26家,数量较2013年继续下降,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除台湾地区外)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3121台,新增吊装装机容量23196兆瓦,同比增长44.2%;累计安装风电机组76241台,累计吊装装机容量114609兆瓦,同比增长25.4%。其中,金风科技新增装机2794台,新增装机容量4434兆瓦,占19.12%的市场份额;其次为联合动力、明阳风电、远景能源和湘电风能。2014年,新增装机排名前五位的风电机组制造商所占市场份额共计为55.26%,排名前十位的风电机组制造商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0.28%。与2013年相比,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中,金风科技同比增长18.2%,其他4家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60%以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电气的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26%。

总的来说,我国风电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金风科技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接近30%;同属第二梯队的远景能源、明阳风电和联合动力三家的市场份额与第一的金风基本相当,占28%;前三梯队的9家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已达80%以上——由此不难发现,中国风电市场愈发集中(详情见下表)。

下图可以看出。我国风电行业在2004年—2009年期间经历了五年的飞速发展,年新增风力发电量在100%以上,实际中的行业利润水平也在一个较高的区间。但是,自2010年以后,由于风电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和国家弃风政策的影响,风电设备价格普遍下跌。2010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全国年风力发电量不升反降,风电行业也集体遭遇了一次“产业寒冬”。

但是在2013年上半年,风电上市公司业绩呈现触底反弹态势。从风电整机制造再到风电场运营,整个风电产业链上大部分公司都实现了盈利,过半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风电设备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凭借在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力,201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68万元,同比增长28.6%;风电塔架生产企业天顺风能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063万元,同比增长9.5%,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向海上风电领域扩展,海上风塔生产基地即将正式建成并投产;泰胜风能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268万元,同比增长13.16%,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订单充足,产能有所扩张,产品售价稳定,外销业务增长较快。情况如下表

2013年至今,风电行业正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海上风电成为了风电行业进军的下一个目标。

(三)、与风电行业有关的政策法规

为了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政府实施风电特许权示范项目。所谓的风电特许权就是指由风力资源区所在地政府或其授权公司,在对风力资源初步勘测基础上,划定一块有商业开发价值、可安装适当规模风力发电机组的风力资源区,通过招标选择业主;中标业主应按特许权协议的规定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所有投资和风险。这样做可以在风电领域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吸引私有资本,打破行业垄断。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2009年—2011年相继颁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合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关于取消风电工程项目采购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通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规范风电行业的竞争行为,规范风电价格管理,提高风电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风电市场法制化、秩序化都具有很大作用,对促进风力发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四)、风电产业的国内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风电站装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变速箱(升速箱)、发电机组、叶片、塔基、变电站,液压站,变桨控制系统,变频器和主控系统等。

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齿轮箱、主轴、变桨偏航轴承、驱动电机这种大型机械元件都可以国产,而且国内主要风电厂商的这几个部件都是采用国产部件。

液压站由于比较精密,我国风电企业基本是靠进口的。

变桨控制系统国外的比较先进,但是国内的几个主要的厂商如华锐、金风、东汽、联合动力等都开始逐步采用国产的变桨系统,可靠性能也逐渐提升。

至于变频器方面,欧洲的ABB集团做的变频器是一流,国内的风电企业主要是采用ABB集团的变频器。

主控方面其实很多国内厂商都是买的国外的控制原理,随后在实际运行当中更改一些参数,但是大的框架以及逻辑大多数都是国外现成的技术。

国内风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风机厂商主要包括华锐、金风和联合动力,而且这些厂商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风电产业生产的大型机械元件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涉及到精密的机械设备如主轴轴承、液压站、变桨电机咱们采用国外设备比较多,涉及到控制系统无论是变桨还是主控,国外技术还是更为先进。

我国风电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增大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提高叶轮的捕风能力;提高风能转换效率;提高机组及部件质量;增强机组运输、安装便捷性;增强机组环境适应性;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

(五)、上下游行业分析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上游企业是风电机组零部件生产厂商,下游企业是风电项目投资商(多为大型电力公司和其下属专门从事风力发电项目投资的电力公司)。

图表1 国内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布

图表2 产业化落实程度较好,已基本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

图表3 已试制出样机或已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

图表4 正在进行试制或整机设计工作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

图表5 国内主要的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

图表6 齿轮箱制造企业

图表7 变桨和偏航轴承制造企业

图表8 发电机制造企业

图表9 控制系统设计企业

从上述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风电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上下游供应体系,风电行业发展日趋成熟,投资价值和投资前景较好。

(六)、风电行业的需求规模

我国是世界上的能源需求大国,而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正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理论上说,我国的风力发电的总潜力可达2.5亿千瓦。在西部地区,如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有缺少水源,风力发电就成为能源发展的首选项目。还有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也是风力资源富裕地区又是能源需求旺盛地区。

目前,我国已形成生产30万台100—5000瓦独立运行小型风力发电组的能力。在新疆达坂城、内蒙古灰腾锡勒、河北张北等地,已建成大规模的风力发电站。在内蒙古,已有60万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牧民,用风力发电解决了生活、生产用电,每套小型风力发电机(含蓄电池)价格在2000元左右,风力发电可用来照明、看电视、提井水饮牲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电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关注。随着风电主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为寻求新的增长点并提升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国内主要风电主机制造商已加强了海外市场拓展。本土风电主机自 2008 年突破零出口后,截至2014年末已有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上海电气、华仪风能、联合动力、东方电气等十多家企业实现了风电主机出口,累计达到 1,761MW。随着国内风电主机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逐步提高, 我国风电主机制造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步伐将加快。

图a 2014年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国家情况

截至 2014 年底,中国风电机组出口国家已经扩展到 28 个,其中向美国出口的风电机组最多,累计达 357.75MW,占出口总容量的 20.3%。其次是巴拿马、埃塞俄比亚。

(七)、风电行业的竞争态势

1.风电及零件关税降低,风电设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价格昂贵的进口风机凭借其质量优势和技术优势近年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2014年进口风机累计装机占比约10%。2016年元旦开始,风电机组、风机发动机零件、风电设备零件进口关税税率将由8%、8%、3%下降至5%、5%、1%,关税降低一方面利好我国国产风电设备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也将使进口风机与国产风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2.风电造价降幅将放缓

获益于风电机组设备价格、原材料价格走低,2014年风电工程造价为7551元/千瓦,较2013年下降2.67%。与光伏设备有较清晰的成本下降趋势不同,风电机组目前暂无突破性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机组成本,占整个风电项目成本近一半的风机购置成本下降空间较小。 风电重点开发区域由限电严重的“三北地区”逐渐转向华南、西南、华东地区,此类地区海拔高、建设条件复杂,导致风电建安成本显著高于北方草原、丘陵地区。此外,因土地资源紧张、开发难度增大,征地成本、前期费用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风电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金风科技成为全球风电“头牌”

图b

2015年全球风电市场占有率

彭博新能源财经周一公布的《2015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报告显示,金风科技去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8GW,跃居全球第一,丹麦维斯塔斯新增装机容量7.3GW,位列全球第二,美国通用电气 (GE)在全球14个国家新增装机5.9GW,排名全球第三。

4.西门子收购歌美飒 全球风电市场并购潮起

经过近半年的协商,德国工业集团西门子(Siemens)对西班牙风机制造商歌美飒(Gamesa)的并购案,终于有了结果。6月17日晚间,西门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双方签订了约束性协议,合并双方的风电业务(包括西门子风电服务业务)。

西门子在海上风电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但陆上风电是其短板。并购歌美飒后,西门子将补齐这一短板,并进一步提高其与“老对手”GE的竞争中的优势。

不过,该并购交易对中国市场影响有限。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本土风机制造商牢牢把控着中国风电市场,外资风机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不足5%。但在中国风电市场发展的外资企业中,并购后的西门子将一跃成为领军者。

二、投资分析

(一)、风电主要产商的经营状况

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中排名第一的是新疆的金风科技公司,不仅拥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内市场占用率,而且营业收入和利润率都呈现出强大的公司实力。下面的主要风电设备产商也显示不俗的盈利能力。总的来看,我国的风电行业自2013年回暖之后,正逐步走上正轨。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和海上风电项目的启动都为风电设备制造商带来了充足的订单。而最近几年国家对风电发展的科技支持和政策保障也给风电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风电场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详情见下表

表a

2016年上半年我国主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商的运营业务数据

股票代码 000202 600416 002531 600290 601016 601218 上市公司 金风科技 湘电股份 天顺风能 华仪电气 节能风电 吉鑫科技

营业收入(万元) 营业成本(万元) 毛利率 1077478.82 502412.21 95714.27 88224.66 77821.97 75281.72

752157.24 439986.79 61633.1 63438.58 38168.02 55055.14

30.19% 12.43% 35.61% 28.09% 50.95% 26.87% 300129 600558 泰胜风能 华锐风电

45973.21 14269.19

27900.22 12733.01

39.31% 10.77%

(二)、风电行业的股票表现

金风科技

000202 今开:17.19 成交量:3479.0万 振幅:2.50% 最高:17.56 成交额:6.07亿 换手:1.61% 最低:17.13 总市值:477.35亿 市净率:2.50 昨收:17.20流通市值:376.49亿市盈率(动):16.72 数据来源:同花顺官网

湘电股份

600416 今开:13.47 成交量:665.83万 振幅:1.41% 最高:13.48 成交额:8893.3万 换手:0.95% 最低:13.29 总市值:126.55亿 市净率:1.98 昨收:13.47流通市值:94.05亿市盈率(动):97.35 数据来源:同花顺官网

天顺风能

002531

今开:7.35 成交量:1509.5万 振幅:2.45% 最高:7.49 成交额:1.12亿 换手:1.02% 最低:7.31 总市值:109.77亿 市净率:2.91 昨收:7.34流通市值:109.18亿市盈率(动):23.99 数据来源:同花顺官网

从前三家风电上市公司的股票来看,总市值、成交量和成交额都很大,显示出三家公司在风电行业的龙头地位和不俗的经济实力;较低的振幅说明了风电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相对而言,出现较大的股票价格波动的可能性较低;其次,金风科技和天顺风能较低的市盈率表现了两家公司较为丰厚的股息红利。

(三)、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

1.风电企业走出去时机成熟,拉美等新兴风电市场或成投资热土

在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和渴望寻求突破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型能源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今年上半年,无论是三峡斥巨资收购德国最大海上风电项目,还是金风科技近日在巴基斯坦市场斩获风电机组订单,无不释放了我国风电企业“走出去”步伐加速的积极信号。 事实上,相较于国外领先的风机制造商,目前,国内一批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联合设计以及自主研发等方式,已经使我国陆上风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已完全具备“出海”能力。

在明阳风电董事局主席张传卫看来,这几年受欧债危机影响,西欧一些国家放缓了清洁能源的步伐,这恰恰给我国风电企业带来发展新契机。他认为,我国风电企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目前应该利用我国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今年上半年发布报告显示,拉美、非洲等地区正在成为全球风电强劲增长的区域市场之一。

在业内专家看来,上述这些地区电力需求旺盛,风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我国风电企业目前在新兴地区的市场份额虽相对较小,发展空间还很大。

具体来说,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风电机组已经出口到了28个国家,其中巴拿马、埃塞俄比亚,出口占比分别为13.3%和10%。

我国在非洲和拉美包括东南亚地区的海外投资方式主要通过为当地的风电开发提供融资服务,进而进行风机捆绑式销售;或独立开发风场,使用国产风机。在经济发展相对有限,不存在技术壁垒,风电市场也不够成熟的地区,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现独立风电场的当地政府及开发商,则非常欢迎来自中国企业的资金支持。而对于那些能够独立开发风电场的当地政府及开发商,相对风机的质量而言,他们更在意的是风机的价格,而这无疑是中国风电制造商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在MAKE早前发布的《第二季度风电市场展望》,预计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的未来10年的新增并网容量分别33.4吉瓦和50.9吉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1.7%和3.8%,上述地区未来发展潜力可见一斑。”风电整机商的未来发展重点主要还是在新兴地区例如拉丁美洲、非洲、中亚、西亚和中东等发展中地区,一方面我国的风机在成熟的风电地区比如北美以及欧洲目前还并不受认可,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技术壁垒。

此外,我国风电行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与美国签订1.87GW风机意向协议:公司今日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美国金风与Viridis签订了排他性意向协议,将为Viridis持有的没有怀俄明州1870MW的ViridisEolia风电场提供风电机组。项目将采用公司2.5MW和3.0MW永磁直驱机组,交付周期为2017-2022年,同时美国金风还将为项目提供长期运维服务。 国际化获得突破,风机高功率化趋势明显:Viridis是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和运营商,持有和运营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遍布北美、中美、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其持有的ViridisEolia风电场项目开发工作于2010年启动。本次意向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推动公司市场国际化战略的实施,2015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占比8.18%,此次签约美国风机项目意向,标志着公司国际化战略获得突破。同时此次协议中机型为2.5MW和3.0MW永磁直驱机组,验证了风机高功率化的趋势,公司高功率永磁直驱机组获得认可。 2.国内几大电企巨头已开始投资海外海上风电项目

除陆上风电外,今年上半年中企在海外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投资也有逐步加速态势,尤其是国内几大电力企业巨头已经开始参与海外海上风电项目投资,以便其引入世界一流的经验、技术和标准,为国内海上风电发展提供借鉴。

以三峡集团为例,该集团早前就从美国私募股权巨头黑石集团手中购得德国Meerwind海上风电项目近80%的股权。这也是该集团继去年10月与葡萄牙电力公司签署 《关于合作开发英国Moray海上风电项目的合作协议》后,在欧洲海上风电领域的又一落子。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是我国企业首次在德国开展的海上风电领域投资项目,也是我国企业目前在德国开展的最大规模风电行业投资项目。收购完成后,三峡集团将成为我国第一家控股海外已投运海上风电项目的企业。

其次,金风科技公司3MW首台海上样机实现并网发电,在海上风电市场实现新的突破,获得三峡响水项目(54MW)及华电乐亭海上项目(200MW)订单。根据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规划总容量10.53GW,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建成海上风电项目1.01GW。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未来海上风电有望实现加速发展,公司也有望受益这一市场发展进程。

(四)、投资策略

风电行业喜忧参半。风电设备行业在总装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继续维持较高的景气度,而风力发电行业在弃风率高企的情况下,经营则举步维艰。

能源配额制出台,风电缺口巨大。能源局出台文件要求,到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火电发电量的15%以上,而目前仅占5.3%,与15%的目标相去甚远,火电企业要达标,还须继续加大对风电、光伏的投资。

保障性收购,弃风率将降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通知核定了重点地区风电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在1800-2000小时之间,高于去年全国平均水平1728小时,若能严格执行,弃风率将降低。

海上风电积极稳妥发展。“十三五”海上风电装机目标为1000万千瓦,为促使海上风电“积极稳妥”发展,预计未来海上风电的上网电价不会下调。随着海上风电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海上风电吸引力将逐步增加。

投资策略。新能源配额制出台,风电投资缺口巨大;风电保障性收购将提升风力发电行业的盈利能力;海上风电逐步启动,将成为风电发展的一大助力。我们小组认为风电行业还是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公司方面,我们小组推荐推荐金风科技(002202)和天顺风能(002531)。

风险提示:新能源鼓励政策落实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技术进展缓慢,成本下降不明显;特高压电网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中国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班级:14金融一班小组成员

姓名 孙凯 章成明 杨健强 雷泽 刘浩淼

学号 20141385 20143157 20145083 20144145 20144999

第8篇:中国高铁投资报告(1)

中国高铁:短期承压、中长期仍可期待 北京南至福州D301 次动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 次动车于7 月23 日晚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件点评:

1、管理调度出问题是大概率事件。事故主因是列控系统未发挥作用。列控系统有比较完备的多级自动保险系统,即使某项功能暂时出故障,也会有多种预备方案启动以保证行车安全。某些外围设备首先发生轻微故障,车站调度人员或者列车司机对轻微故障没有给予足的重视,人工干预了动车自动保护系统,列车司机又严重操作不当,导致事发。管理调度问题在国内外历次事故中的影响因素均要远大于技术问题。

2、铁路仍安全,高铁更可靠。铁路运输方式历史事故率仍然较低。京津高铁及后续建设的时速300 公里级客运专线采用了新型的列控系统CTCS-3,增加多种信息接收模块,具有多重自动紧急制动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行车安全,可靠性远超事发的使用CTCS-2 时速200 公里的甬温线。

3、短期内负面情绪较大,不影响长远价值。出于对未来高铁建设进度的质疑,资本市场将有负面反应。但是我们判断,此次事故不涉及高铁的核心技术问题。管理不善是主因,管

理层后续会出台整顿处理措施,调整安全保障机制。这些措施短期内便能取得成效,对高铁长远发展无方向性影响。管理层再次下调高速铁路建设规划的可能性不大,中国高铁建设目标和进度会如期实现。高铁设备板块仍具有确定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如果板块估值继续大幅下调,将为投资者提供绝佳的低点买入机会。

本次事故原因分析

本次事故中,前车受电击失去动力显然是技术问题。避雷问题在火车领域普遍存在。世界各地的火车、地铁遭遇雷击事件偶有发生,不仅高速铁路独有。本次事故将会促进中国铁路未来在着力解决此问题。由于避雷不是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偶发性,因此不会对高铁发展进度产生本质的影响。本次事故的核心在于后车未能及时停车,而与前车因故障无法发出信号等没有直接关系。

对后车未能及时制动,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 管理缺失,调度操作失当。铁路调度系统通过轨道闭塞电路等方式已经获知前方道路无法正常通行,后车需要制动。所有设备工作正常,但是由于管理疏忽或者相关人员麻痹,没有注意到系统的反馈或者比较晚的注意到反馈,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列控系统有比较完备的多级自动保险系统,即使某项功能暂时出故障,也会有多种预备方案启动,以保证行

车安全。我们推测:某些外围设备首先发生轻微故障,车站调度人员或者列车司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对自动保护系统进行了人工干预。

其次与基层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麻痹大意也有很大关系。动车的自动保护系统非常灵敏,经常由于轻微的不规范因素而触发保护,所以基层管理人员神经系统非常灵敏,经常由于轻微的不规范因素而触发保护,所以基层管理人员经常会在简单排除风险之后,通过人工干预方法关闭动车系统的自动保护机制,使自动操作系统在本次危险发生之时没有及时触发。由于这些操作人员确实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绝大数情况下,人工干预都不会出现问题,但也在正是这些经验使他们麻痹大意,加上司机操作又出现重大失误,最重导致灾难发生。若是此原因,则说明动车组设备并无明显技术缺陷,管理疏忽是主因。预计管理层将着手加强管理,修正不合理调度制度。对高铁建设和铁路设备采购不会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技术层面看,前车遭雷击停车,也显露出动车组防雷击方面仍显薄弱,未来会加强此领域研究攻关,但由于并不涉及到高速铁路的核心系统部分,且发生概率较小,相信不会成为阻碍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安全系统部门零部件损坏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防止列车追尾的主要设备是通过自动闭塞系统或者ATP 系统。ATP 系统供应商利时自动化(NASDAQ: HOLI)已经宣布其提供

的设备在事发时正常工作。因此,此次事故中,自动闭塞系统可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是自动闭塞相关产品质量有问题,通信,信号设备提供商会受到质疑,整个高铁建设进度会因此项技术短板而短期停滞。但是自动闭塞系统在普通铁路系统中也有广泛使用,不是高铁特有技术,也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即使是出现问题,也会短期内取得技术突破,对高铁建设进展影响有限。

3 动车整体安全机制设计不合理。也有可能动车组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重大先天性缺陷,无法应对此类故障的发生。如果调查结果如此,则对高铁的可靠性有颠覆性的改变,所有在建项目和拟建项目都要暂停,以对高铁安全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评估,从而对整个高铁建设的进度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发生追尾的车辆为CRH1 型,其原型是川崎新干线E2-1000。从1997 年开始就在日本的东北新干线营运,技术非常的成熟,未发生过重大事故。但是也不排除部分中国国产化零部件中存在严重缺陷。如果真如此,则类似于上述第二点,可能对在建或者规划的高铁项目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作用。

总之,此次事故暴露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主要是管理水平跟不上“高铁速度”。未来管理层应加强改进管理调度水平,同时,在自动闭塞、防雷电、信号与通信系统等技术上进一步加强研发力量,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

生。

投资建议:短期内负面情绪较大,不影响长远价值

总体上此次事故不涉及高铁的核心技术问题。管理不善是主因,管理层将会出台整顿处理措施,这些措施短期内便能取得成效,对高铁长远发展无方向性影响。但是出于对未来高铁建设进度的质疑,资本市场将有负面反应。铁路设备股票短期内估值将会继续下行。由于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资本市场将再次进入观望期,这一点与上半年铁道部管理层动荡类似。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股价将因估值下调而下行。中国南车(601766.SH)、中国北车(601299.SH)等主要的铁路设备供 应商将受此次事件的影响,在官方调查结果公布,以及高层对是否调整未来高铁建设规划作出明确表态之前,主要公司的估值将会持续下滑。如果未来高铁规划再次被下调,这些公司业绩也将受影响。因此短期内,铁路设备相关公司面临业绩预期和估值水平双降的风险,股价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但是基于高铁技术和建设规划本身不存在问题,继续下调高速铁路建设规划的可能性不大。相关公司业绩也不会受此事故的影响,短期内估值大幅下调是市场的误判,如果板块估值继续大幅下调,将为投资者提供绝佳的低点买入机会。

另外,建议关注时代新材(600458.SH)。公司是主要的高

铁用弹性元件供应商,但是公司在于风电设备和工程塑料等非铁路的业务也在高速的成长,不受此次事故影响。新领域的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会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第9篇:中国联通(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一交易截图:

二:股票分析

一、宏观分析 (一)经济形势分析:

1、经济周期分析:自2007年经济危机以来,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逐步复苏,股市也开始拉升,经济呈现明显好转的趋势。2009年十二月中央经济会议在京召开,基本确定2010年中国经济基调,将“保增长、扩内需、抑通胀”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同时会议还部署了2010年经济工作任务,将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放在了重要地位。受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股市也呈现与政策相关的情形,新能源、低碳板块、消费等内需板块、金融板块增长较为显著。电信业作为消费行业的一员,各公司股票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货币政策分析::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7月至2008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 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2009年,国内新增信贷总量创下历史最高,全年新增信贷总额达 到9.59万亿元。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股票市场有所波动。

3、财政政策分析: (二)证券市场形势分析

二、行业分析

(一)行业发展优势及前景分析

1、行业概况:中国的电信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国内较大的电信运营商主要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之前还有中国网通和铁通,而中国网通、铁通等都分别被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收购,其规模更大,服务种类更全。特别是2009年三大运营商又分别开通3G业务,竞争更为激烈。

2、行业前景分析:我国未来选定的发展道路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电信行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领头羊,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电信网络的高速覆盖,再加上越来越多电信增值业务的创新,电信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的不利面。首先,一般业务发展潜力较小,例如手机通信;其次,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三家运营商的高度垄断令小企业无法生存;最后,电信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不善,垃圾短信、手机病毒等层出不穷。总体来说,电信行业发展潜力一般。近十年来,在电信运营商经历了拆分、重组、上市等一系列变迁之后,中国电信运营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竞争推动了电信业务的高速增长。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电信市场中移动话音占据的份额最大,超过了50% ,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增长率为82.7% ,2005年至 2007年移动业务收入将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电信市场主流收入。移动数据收入将占到整体收入的18%-20% ,甚至更多。故电信行业前景仍可乐观期待。

(二)行业发展难点分析:3G业务对整个移动通信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机会,但对中国联通来讲却有可能意味着新的挑战。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中国联通将面临更多竞争对手的冲击,所以对中国联通业务未来的成长性,特别是对其业务的成长性,难以给出积极的评价。在另一方面,国内电信运营业还存在重组的可能性,政府也有可能向中国联通提供新的政策支持,联通以后的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三、公司分析

(一)公司竞争地位分析:在电信产业重组之后,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出于竞争寡头地位。 对于这三家通信公司来说,评价其竞争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就是 ARPU,即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 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很明显,高端的用户越多,ARPU 越高。 在这个时间段,从运营商的运营情况来看,ARPU值高说明利润高,这段时间效益好。ARPU是给股东的,投资商不仅要看企业现在的赢利能力,更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ARPU值高,则企业的目前利润值较高,发展前景好,有投资可行性。此外,市场占有率,EBITDA,客户总数,业务营运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自由现金流量MOU也可以用来评价这三家公司的竞争和经营能力。 例如09年,通过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这些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移动通信市场竞争上,中国联通处于劣势地位。这就需要中国联通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打开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

1、市场占有率及市场覆盖率:在移动用户领域,中国移动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大,而电信和联通的市场份额远不如移动。 其中电信所占份额最少,为中国移动的 1/15,中国联通的 1/4。但在宽带用户和固定用户市场上,联 通和电信所占的市场份额之比大约都是 1:2。可见公司的经营范围较广,服务领域多元化。 中国联通的主要竞争者有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的总用户是最少的,且主要集中在G网与固话。但联通3G、2G网、固网比较占优势,但联通综合实力比较差。

三体会

上一篇:小学读书活动工作计划下一篇:icu支气管镜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