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分析(精选9篇)
2012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分析
随着运输市场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道路运输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可持续发展是任何一个道路运输企业追求的目标,越来越多的道路运输企业已经意识到,仅靠常规的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已经难以确保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营环境中,道路运输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具实力的员工队伍、更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扩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打造企业核心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道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独具竞争优势的、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是整合了企业的资源优势,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能力,是道路运输行业把握市场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
(1)培育核心产业,提高市场化能力。培育和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运输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企业当前核心产业的盈利水平、竞争优势和发展速度如何,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也是开拓企业新的主导业务的基础。企业应调动资源和人力优势,做实、做好站务、客运、物流等核心产业的基础工作,抓住核心产业的发展契机,扩大市场份额。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把握市场机遇,掌握运输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道路运输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2)开拓企业新的业务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拓企业新的主导业务领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积极开拓新的主导业务领域。目前,货运市场、仓储市场、分销市场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加速了物流发展的进程,运输企业应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加速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化和发展,在此基础上,节约货物流通费用,降低供应http://gujiancong.jdol.com.cn/
http://llofzz.jdol.com.cn/
http://clhtdq.jdol.com.cn/
http://zgzcvjdzx.jdol.com.cn
成本,通过提供低廉的供应与配送服务,扩展传统运输产业的发展空间,为生产、加工、贸易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3)向市场提供独特的运输服务。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道路运输企业应创新思维,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运输服务产品。道路客运“门对门,户到户”的特点是民航、动车组无法比拟、也无法替代的,在旅游客运上的优势尤其突出。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道路运输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伸服务范围,开展特色服务,突破旅游客运的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在站务、班车客运、货运等传统运输服务领域,也要注重与酒店、旅游公司、银行、通讯等服务领域联合、结盟,借助上述行业的网络平台,提供“互助式”服务,延伸上、下游服务链条。
2、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道路运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根基和法宝,抓紧、抓好、抓实人才队伍建设是道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必经之路。
(1)以人为本,创造积极的人才环境。对于道路运输企业来说,知识生产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员工的知识结构、知识潜力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道路运输企业应破除偏见,转变观念,培养和创造有利于员工知识积累和持续进步、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员工全面发展的富有生机的用人环境,营造一种和谐的、有益于员工创造潜力发挥的良好氛围,使员工在自强不息、拼搏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生产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2)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竞争激励机制。运输企业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普遍培养、全面提高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要通过工作实践培养人才,有意识地安排后备人才到生产一线、重点项目中去工作,研究和解决经营管理难题;要根据人才梯队建设的需要,优先安排后备人才外出进修、研修、考察,将他们打造成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通过竞争择优使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分配激励政策,通过设立“技术创新奖”、“管理创新奖”,调动后备人才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http://hzjuba1688.jdol.com.cn
http://cardlan126.jdol.com.cn
http://cngydz.jdol.com.cn
http://sumin2010.jdol.com.cn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留人”机制。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后备人才的经营能力和管理创新进行综合考核,并据此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持后备队伍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要惜才、爱才、尊重人才,建立有效的“留才”机制,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符合本人意愿的职业定位,努力让他们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共同目标相一致,使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3、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构建企业“软实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包含着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员工的大局观念与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精神等,这些力量相互融通,形成了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1)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强化其文化认同感。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企业目标、经营环境、文化习惯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模式,引导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还要把握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的协调性,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荣誉感和责任感,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应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道路运输企业有其自身特有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企业在自身发展经验基础上多年来形成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不是简单的去嫁接或者移植外来企业文化。只有形成了独具道路运输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才可能用长远的眼光去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
北京腾飞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实力,从事公路运输在京注册的专业货物运输公司,是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专业公路运输企业。
http://gujiancong.jdol.com.cn/
http://llofzz.jdol.com.cn/
http://clhtdq.jdol.com.cn/
http://zgzcvjdzx.jdol.com.cn
公司发展
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凭借着雄厚的运输经验和良好的管理基础,有效的整合了各种资源,随着建设西南、西北的指导方针,公司已满怀热情的投入当中。目前我公司拥有了一批高知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安全快捷、信誉至上”为己任,以高速度和现代化的管理、经营模式,服务于新老客户,公司备有大型全封闭、半封闭的厢式货车、敞车、高护栏、冷藏车、特种专用运输车,直达全国各地。同时还备有数十辆中、小型货车,供北京地区北京至福州货运专线北京到上海物流专线北京到南京物流专线提供货物。长期以来,公司本着“安全快捷、重守诚信、适价经营、完善服务”的经营理念在最大可能降低运输及管理成本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和支持。在经营战略上腾飞物流领导层的正确决策,务实的态度与作风、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多年来专业化公路运输经验的积累,逐步完善出了具有一定的较为科学严谨的管理经验。在公路货运行业特点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经营管理方法。使得公司运转良好,保持了稳定持续的发展。
腾飞物流有限公司决策人对现代第三方物流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腾飞坚信随着国内对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逐步的形成,腾飞物流将与时俱进,在充分发挥利用具有的管理经验和经营优势的同时,提升服务理念,把握好经营战略上的市场定位,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一流的服务与各界小口径膛线无缝钢管 gcr15轴承钢管 轴承钢管生产厂新老客户友好合作,携手并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北京腾飞物流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物流企业,主要经营物流,货运,运输,公路、铁路、货运包装、仓储运输配送,长短途、整车、零担运输,厂家搬家,长途搬家,个人搬家,包装,小轿车运输等业务。每天发车,安全快捷,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客户经理一对一服务。多种结算方式,全程GPS定位,所有运输车辆及货物由PICC保险承保。北京至金昌货运专线公司业务范围:零担托运,长短途搬家,市内搬家,学生行李,个人行李和物品,各种家用电器托运,钢琴托运,易碎品,化工原料,汽车配件,图书杂志,医疗器械,电子产品,仪器,工具,服装,生活用品,家具托运,专业托运各种轿车、电动车及大小摩托车,等各种http://hzjuba1688.jdol.com.cn
http://cardlan126.jdol.com.cn
http://cngydz.jdol.com.cn
http://sumin2010.jdol.com.cn
物品运输,为客户提供木箱包装,纸箱包装KCB齿轮泵厂家 RY导热油泵 LQB沥青保湿泵等业务。北京至金昌搬家公司服务简介:专业的家电、电子产品、电脑、冰箱、洗衣机、小家电、食品、物资、健身器材、化工原料、报刊杂志、零配件、化妆品、展柜、办公用品、现代家具、古典家具、机器设备、医疗设备、大件、机柜、私人物品、物流公司、行李以及返城(长短途搬家)货物运输物流及包装服务!公司服务于北京的大中小企业的大宗货物的物流运输及市民的私人物品托运业务!
北京腾飞物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北京最顶级最全面的物流服务而努力着!公司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给客户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配货与运输能力,使我们成为您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和最值得信赖的运输公司。我公司全体员工将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市场新的挑战,全心全意为广大新老客户服务。我们珍惜客户的每一次所托,力争在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建起一座金色桥梁!我公司郑重承诺只要您给我们为您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高出力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服务的机会,我公司绝对给您带来增值效益!北京至来金昌流货运公司运输车队:我公司拥有厢式货车、敞车2。2米4。2米5。2米、8米、9。6米、12米、15米等货车数辆,以满足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需的任何车辆。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免费运输咨询上门取货包装仓储货物承运及到达送货全过程服务。公司宗旨可靠的信誉,是本公司生存的力量。低廉的价格,为您获得更大的利润。快捷的速度,为您节省更多的时间。专项的保险,为您解决后顾之忧。服务宗旨以人为本,开拓创新,高效务实。当天受理,当天装车,当天发货。保真配送,全程代理,全程监控。更多关于物流信息请登陆北京腾飞物流有限公司http://sumin2010.jdol.com.cn,http://gujiancong.jdol.com.cnhttp://llofzz.jdol.com.cnhttp://clhtdq.jdol.com.cn
http://gujiancong.jdol.com.cn/
http://llofzz.jdol.com.cn/
运输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8547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四分之一。2000以来,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 世界运输服务贸易也迅速增长。
2000年至今是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时期。中国运输服务出口额由2000年的37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356亿美元, 12年增长了9.5倍, 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到4.1%。中国已成为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之后, 排行世界第五的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大国, 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达到7.3%, 成为世界运输服务进口排名继欧盟、美国之后的第三。根据WTO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已跻身世界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大国, 对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单位:10亿美元
注:根据WTO官方网站、商务部服务贸易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整理
2000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141亿美元, 到2011年这一指标数值已经达到1160亿美元, 11年间增长了7.2倍。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平稳增长, 1998年这一比重为18.0%, 2012年这一比重达到26.5%, 2007年曾经达到29.7%,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是中国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服务贸易行业。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1998年至2011年,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从44.5亿美元上升到448.7亿美元, 运输服务行业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行业。2012年旅游服务贸易超过运输服务贸易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行业。由表2可以看出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增长过程, 1998年至2012年这一逆差增长了43.6倍。
二、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本部分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和可比净出口指数来分析比较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通过计算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来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通过对各国 (地区) 在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的比较, 直观地反映出各国 (地区) 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根据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计算相关数据列得表3。
单位:亿美元
注: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整理
注:根据WTO官方网站相关统计数据整理
表3数据显示, 2011年世界运输服务出口前8名的国家 (地区) 分别为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印度和俄罗斯。2005年到2011年, 美国、韩国、香港运输服务贸易占世界份额较为稳定, 而日本运输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有较大下降。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上升, 其中中国市场份额上升幅度最大。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上升幅度最大, 但是从绝对值上讲, 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相对于中国贸易总额较大的条件下,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极低的, 从相对值上看, 与新加坡、韩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有很大的差距。由表4可以看出, 2005年我国运输服务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0.87, 2011年这一指标数值为0.93, 说明我国运输服务业稍具比较劣势, 近年来也没有明显的增强。
注:根据WTO官方网站相关统计数据整理
从表4的数据中, 我们还可以看出韩国的运输服务贸易RCA值在1.95-2.33之间, 说明韩国运输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香港的运输服务贸易RCA值在1.3-1.8之间, 表明这几个国家 (地区) 的运输服务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美国、印度运输服务贸易RCA指标在0.7以下, 表明这几个国家的运输服务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
2、可比净出口指数
可比净出口指数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的波动影响, 也排出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因此, 在不同时期、不同个国家之间, 比较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
注:根据WTO官方网站、商务部服务贸易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整理
从表5中数据看出, 韩国运输服务贸易NTB指数数值一直大于0, 并且在不断增大, 说明韩国运输服务贸易具有竞争力, 并且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运输服务贸易NTB指数数值一直小于0, 并且在2007年、2008年这一数值略有增大, 但是2011年又大幅度减小, 说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一直较弱, 近年来有大幅度下降。
三、简要的结论与讨论
综上分析, 中国作为运输贸易大国, 近年来运输服务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竞争力有所提升, 但与运输服务贸易强国如丹麦、韩国、荷兰相比, 仍有很大差距。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运输服务行业发展水平低。运输服务一直被定位为传统的贸易依赖型或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 由于定位低, 一直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国内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相对落后的现象。大企业在航运工具投入量、运载能力、运输成本、定价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国际知名货运企业存在差距。而且运输企业传统上运输的大宗货物主要是原材料和制成品, 对运输时间要求苛刻的消费品、易变质商品的运输经营业务很少。中国外贸运输服务由境外公司承运比重高, 而中国运输公司承运他国运输服务份额低, 造成运输服务贸易巨大逆差。
因此, 政府应高度重视服务行业的发展, 加大对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 制定有利国内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国内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运输行业发展, 刺激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政府应降低运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 加大国内市场竞争, 扩大运输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借鉴国外运输企业的运输网络, 建立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相互衔接的高效率运输模式;培养运输物流专业人员, 增强行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 统一运输服务行业的行业规范, 从而提升运输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 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运输行业应不断完善运输服务结构,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和应对外来竞争, 挖掘服务贸易发展潜能, 增强国际竞争力。要改变对运输服务行业的原始定位, 制订一套高服务质量标准,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努力满足货物贸易发展的需要, 为其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各运输服务公司应学习外国运输公司的经验、技术和管理体制, 结合本公司实际, 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规范管理体制, 努力提高创新服务的方式紧抓重点货种, 争取更多货源, 通过技术更新与贸易量增加降低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清剑, 李金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与政策支撑研究[J].财经论丛, 2013, (5) .
关键词:民航运输业;竞争战略;差异化
一、民航运输业发展情况
(一)民航市场现状
随着国内收入分配方式逐步转变、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民航业发展产生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明显,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5年,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1.65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7282.55万人公里、货邮周转量208.0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8%、15.0%、10.8%。2015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59.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0%;国际航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92.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9%。国内经济总体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宏观经济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下,民航业仍处于发展期,但行业发展空间受到空域、时刻不足的限制,以及高铁的挤压,竞争程度加剧,民航运输业需求结构和竞争格局面临新的变化。
(二)航空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航空公司的产品本质是为顾客提供位移服务,由于各航空公司所引进客机在速度、安全性、舒适性上没有较大差异,价格和服务成为了航空公司拓展市场的主要手段,各家公司所开发的服务产品和营销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价格成为当前竞争中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当前民航市场,同质化竞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机上服务产品、营销产品的同质性。各家航空公司在机上服务以及在附加服务方面,均具有较强相似性,任何公司尚未形成不可替代的市场效应。二是目标顾客群同质化。国内多数航空公司主营客货运输业务,客户定位并非针对某些特定的细分消费群体,而是面向整个市场,各家航空公司在经营业务上没有特定的细分市场。三是销售渠道以及促销手段同质化。
二、差异化战略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一)差异化战略的概念
迈克尔·波特指出,差异化战略是为了获得优势而采取的竞争策略,差异化战略在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方面明显区别于竞争对手,重点是创造行业和顾客视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涉及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形象差异化等,涵盖品牌形象、产品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产品性能等具体方面,差异化战略能够有效区别于竞争对手,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使企业获得高于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有利于占领市场并建立进入壁垒,保持竞争优势。
(二)差异化战略的具体形式
在具体的战略管理实践中,差异化竞争战略主要表现为具体的四种模式:一是产品差异化,针对所提供产品的性能、外观、风格等进行创新设计实现差异化;二是服务差异化,对产品销售全流程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升服务品质;三是形象差异化,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企业形象,确保企业形象在顾客心中建立独特的地位;四是营销渠道差异化,通过销售渠道创新实现差异化目标。
三、航空运输企业差异化竞争实施策略
国内主要航空公司经过多年发展,普遍在安全管控、运行技术、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民航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各航空公司使用基本相同类型的飞机,飞行速度、安全性方面并无较大差异,缺乏竞争性,竞争主要集中在机票价格和服务品质方面,价格和服务也因此成为航空公司开拓市场的主要方式。航空公司普遍的竞争策略是在严格控制运营成本的同时,提供市场认可的产品差异,即用较低成本创造较高的服务差异化价值。在当前旅客需求转型过程中,航空公司针对旅客需求,应服务改善和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针对服务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领域进行优化调整,减少同质化增加特色化,建立自身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稳固的市场地位。
(一)航空服务产品和营销产品差异化
航空公司定位目标市场,通过市场细分制定客户战略,在满足顾客基本需要的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客户价值进行服务产品设计,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产品。在营销产品设计方面,可对上下游业务领域进行延伸,设计推出全系列产品、个性化服务,以及与合作单位推出酒店、租车等服务,为旅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改变原有航空服务限于提供机上服务的传统服务模式,为旅客提供旅行全流程、无缝隙的服务产品,形成多系列营销产品,服务于目标客户群。
(二)航空企业品牌差异化
航空公司应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利用差异化策略塑造企业品牌,建立独特企业形象。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从而形成对该服务产品的偏好。在购票、改退票、贵宾室、座位选择、里程积分等服务环节,优化各个与旅客接触点的业务流程,并组织营销、地服、客舱等部门严格落实,使旅客感受到品牌特性。在品牌营销方面,重点针对目标客户群进行宣传,做好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的宣传,使旅客形成品牌认知,有助于市场销售。重视提升旅客关注的航班运行正点率、旅客服务满意度、安全绩效等关键性指标,加强对其市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同时强化内部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外部市场宣传,塑造品牌形象。
(三)市场营销差异化
各航空公司之间不仅是航线、价格、服务的竞争,更是营销渠道的竞争,具有稳定、高效的营销渠道是航空公司竞争要素之一。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通过细分航线以及旅客构成,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在具体实施上可采用企业官网、互联网、自助机、手机购票等多种方式建立多样化的直销渠道,使航空公司各种销售政策对目标客户群形成吸引力,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降低成本。确立营销渠道时,航空公司应根据市场结构、竞争对手等情况,采取最有效的销售手段,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营销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
产品、运输技术、运输市场、运输组织与管理以及运输企业制度的创新。
一、运输产品的创新
公路运输企业向市场提供的是运输服务,因此,运输产品的创新也就是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在运输市场上,新产品主要通过开设新的运输服务项目来体现。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运输需求不断出现,如旅客运输中的安全性、快捷性、舒适性要求,货物运输的方便性、快速性和经济性等。因此,不断推出新的运输“产品”即新的运输服务项目,使运输服务多样化,满足人们对运输的各种需求,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适应这种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成为公路运输企业产品创新的战略方向,可以归结为专业化、个
性化、柔性化三种基本类型。
专业化是工业化时代社会生产的普遍要求。在信息化与工业化并存的今天,运输产品设计的专业化仍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特别是在我国许多经营者头脑中充斥着“高、大、全”的设计理念时,专业化产品创新反而能够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利润空间。如高速客运、散货专运、液态货物专运、气态货物专运、高低温货物专运、动植物专运、防暴专运、旅游运输、学校巴士、救护救援、礼宾服务等。专业化意味着大批量、低成本和高效率,意味着质
优、便捷和安全。
个性化是新经济时代的一大特征。这一趋势反映到公路运输领域,就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运输服务需求。个性化需求是指在需求种类、性质、批量、安全、速度、形态等方面的非同一般性的运输服务要求。个性化运输产品创新是指针对这些非同一般性的服务要求设计的运输服务形式和方式。如针对汽车市场需要提供整车运输服务,针对散装货物运输提供分装服务,将运输和保安职能结合提供保安客货运输服务,全时空电话要约运输服务等等,都属于个性化运输产品设计。
柔性化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现状,满足运输市场出现的一般和个别,批量和特殊共存的服务要求,策划和设计新型运输产品。这种柔性化运输产品的提供,要求企业具备较为丰富的内部资源以及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前者是必要条件,后者是充分条件。柔性化运输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还可在为运输市场提供柔性化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利润来源和发展空间。如深圳运发集团目前已经开发了旅游运输、观光运输、城市客运线路和会议服务运输、客运联网售票、市区免费接送上车等资源共享、合理调度的有限柔性服务产品。进一步提高柔性化服务程度和范围,还需要企业运输技术的创新相适应。当然,不论哪一种创新,在具体设计上都必须满足方便、快
捷、安全、舒适和经济等一般约束条件。
二、运输技术的创新
在产品不变的情况下,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对相关生产技术进行创新,是一般生产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类型。公路运输技术包括运输服务装备和调度管理手段。运输技术的创新,一是指在产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装备水平的提升而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二是根据产品创新的需要构建新的装备系统或体系。鉴于运输企业的行业特点,其技术装备的创新一般并不需要自主研发,而是根据自己的总体设计向厂家或市场择优配置选购。例如开发汽车整车运输服务项目,需要订购大型平板车;利用大型平板车开发散装货物运输,需要购置或租赁专用货柜或集装箱等装备。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速折旧,到期报废,加快更新新型车辆,提高客运中、高档快速车辆比重,大力发展大吨位货车、集装箱、零担、快件等特种车,形成高、中、轻比例合理的运力结构。汽车维修要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为运输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随着运输产品柔性化程度的提高,调度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在运输技术创新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其重要性将越来越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优化,智能运输的推行和应用,是当前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公路运输企业而言,信息化和智能化可实现营运管理、运输网络组织、客货营销、运输服务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管理创新,不仅是资源配置的需要,生产效率提高的保证,更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当前公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消灭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信息孤岛现象,通过有效覆盖全部供销市场的信息网络,建立起全时空的市场运营机制,以适应国际化大物流网络的发
展需要。
目前公路运输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整个物流效率和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物流效率表现为物流总量和物流时间的商数,因此物流效率对运输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运输时间的准确性,即在规定的时间段(如天、小时)内完成运输任务,运输时间的精确性,即运输的送达时间的精确性,如零库存的生产线、JIT物流系统等;运输时间的可调节与可控制性,即运输速度和运输时限的可调节和可控制性运输时间的稳定性,即运输过程的稳定性。运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不断的技术创新
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运输市场的创新
市场创新是企业创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更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公路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分散,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市场化程度最高。所以同各个细分市场一样,市场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求得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运输市场创新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研究和预测运输市场需求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市场有需求而又供给不足的运输服务形式,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多层次、优质化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调整经营服务方式,拓展“专、精、特”的新的运输服务项目,开辟新的运输市场。公路运输市场创新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企业优势,以自身优势克服或弥补其他运输方式的不足,从而拓展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立足于自身优势,并将市场创新的目标由运输扩展为物流和人流等国际大网络坐标之中,将上述基本思路辐射状展开,开阔的市场创新思路就会
立刻显现出来。
四、运输组织与管理创新
就公路运输企业而言,运输过程和运输方式的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要随着运输产品、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创新而进行适应性创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先行创新带动或促进运输产品、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创新。其中,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又是运输过程和运输方式
组织创新的基础条件。
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树立现代化客货运输组织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也是先进生产力的思想。客运方面要树立“旅客至上、服务第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经营理念,通过对传统的客运组织进行改革,重点在效率、成本、质量上下功夫,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在货运、物流方面,要建立“大物流”概念,不仅把自身看作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个要素、一个功能模块,而应把企业看作是国家整个物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发挥自己专业功能、承担物的流动职能,还要向物的流动过程中的形态转换方面渗透。其次是将单纯的运输思想拓展为满足国家物流体系的优化需要的全方位服务理念。管理手段的创新,亦即管理技术的创新,主要是根据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需要,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运输GPS、CIS、IC卡,识别技术、网络技术等,形成互联物流市场和客运市场的信息系统。从而消除各种信息孤岛现象,使得企业能够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公路运输企业要优化运营组织方式,推进规模化经营、网络化经营,发展快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长途干线客运、快速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走
集约化经营之路。
五、运输企业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尤其对国有运输企业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有运输企业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要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通过控股、战略投资者参股和经营者、员工持股,走投资多元化的道路。在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下,将有可能克服企业“所有者缺位”的敝端,有利于在国有运输企业中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层协调发展。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员工管理、市场营销等机制,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
竞争力。
六、公路运输企业创新发展趋势和特点
“十五”以来,以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国道主干线的全国联网,为公路运输发展创造了基础设施条件。政府对运输行业管理的加强,使运输结构不断趋向合理,是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又一契机。当前公路运输虽然仍处于市场整合阶段,但却已经开始酝酿一场重大变革,各个公路运输企业将在这新一轮的变革浪潮中接受考验。研究公路运输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是当前公路运输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综观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其创新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和特点。
1.专业化
公路运输企业通过专业化创新战略的实施,意味着要主动放弃一些业务,求专,不求全,不求大,将企业资源集中配置于某一种或几种专门性职能上,使自己具备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专业化的创新不仅可以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可以降低内部运行成本,提高总体
利益水平。
2.多样化
这里所指的是公路运输企业经营相关多样化,主要包括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小汽车出租、旅游运输、货运和汽车场站等(其中长途客运包括高速公路客运、长途干线客运、高档长途卧铺客运等;货运包括零担、集装箱运输、快件、联运等)。这种相关性运输业务可以分享相近或相同的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技巧,实现产品互补,市场相互交叉等,其目的是增加运输品种和市场份额,产生协同效益,分散经营风险,扩大企业规模。一般而言,多样
化创新战略适合于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集团。
3.集团化
对公路运输企业而言,集团化作为一种创新趋向,是将多样化与专业化有效结合的一种形式。企业集团可以由多个专业化运输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形成的强强联合体,也可以由一个运输企业通过发展多个专业化运输事业部或分公司形成。集团化不仅可以显示专业化协作的优越性,同时在经营服务方面,能形成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站点成网、安全优质、配套成龙(客运、货运、修理“三条龙”)和竞争力强、实现多功能服务的大型运输联合体;并有利于优化企业组织形式,实现规模经营,网络化经营,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利
润来源,形成区域性相对垄断优势。
4.物流化
这里指的是公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运输是物流系统的核心环节,这种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使运输向物流转化比进一个陌生行业具有更低的门槛。公路运输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运力装备和场站设施,一定规模的经营网络和丰富的运输经验,要紧紧抓住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机遇,转变经营观念,大力发展物流业、快件运输、城市“货的”、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扩大经营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5.信息化和智能化
对于其他行业企业而言属于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对于公路运输企业则是包括管理、生产和技术创新在内的综合创新,因而是企业自身升级的一种形式,更是实现运输现代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途径。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消除企业内外的信息孤岛现象,整合包括客户管理、车辆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财务管理
等系统资源,建立起运行迅捷高效的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运营机制。
6.行业联盟
运输行业竞争激烈,是竞争还是联合或合作,应用博弈论可进行策略筹划与选优,解决企业经营决策所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运输行业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具体表现,既包括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联盟,如线路联营、合资、合作等;也包括公路运输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间的联盟,如海陆空运输企业大联盟、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等。前者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同质竞争造成的损失,实现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两方面的互补,既可减少专业设备投资,又可减少车辆的空驶率,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后者对运输企业而言可以扩大市场,对其他行业企业
海尔:技术与市场并重
海尔早期的竞争情报工作从手工卡片时代就开始。1988年海尔就建立了简便易查、全面实用的检索专利卡片系统,该系统搜集了自1974 年至1986年世界25个主要工业国家有关冰箱的1.4万条专利文献题录。1990年,海尔订购了三种中国专利公报和制冷领域的专利说明书。1995年,海尔建立了中国家电行业专利信息库,定期提供最新的专利信息,跟踪研究发达国家和国内同行的技术水平、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紧紧抓住了进入欧美市场的切入点、时机、销售方式和海外销售商。
专利情报如何增强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海尔的秘诀是重视专利情报分析。
海尔对已有产品项目进行国内外技术动态信息监控,从相关专利和技术领域对国内外目标公司从不同角度进行专利跟踪,形成强大的综合专利情报资料库,做到随查随用。海尔的专利情报分析报告在产品创新决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对某个技术领域有一个基本认识后,科研人员利用专利情报分析进一步评估技术热点和前景,寻找某些领域内的技术空隙,并在研发项目的实施中进行技术创新和回避设计,通过专利组合分析方法辅助确定研发方向。专利组合分析方法有助于企业确立专利技术所处技术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以及是否有继续大规模投入开发的价值。
海尔情报系统的一大特点是技术情报与市场情报并重。
海尔有一个核心理念:市场是创新的起点。这一理念明确了竞争情报工作的方向,专利情报不能只追求技术,更要为市场服务。因此,专利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市场结合成为海尔创新的核心动力。正是基于大量对专利和市场情报的分析,海尔开发出了适合美国大学宿舍使用的冰箱、可以清洗农作物根茎的洗衣机、韩式双动力洗衣机、酒柜、便携式洗衣机和可当工作台的洗碗机等产品。
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最重要的情报中心,伴随着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公司在洛杉矶、东京、悉尼、里昂和香港都设立信息站,及时搜集国内外的科技和市场情报,监测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海尔中央研究院的核心工作包括:(1)动态跟踪、采集、分析全球经济、市场和技术动态,为集团决策提供依据;(2)为集团在全球制造、采购和服务部门提供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持;(3)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超前技术项目的商品化,为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同时,海尔还在国内构建了深入到县级市场的情报网络,情报站点将搜集到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情报快速反馈到总部,技术转化部负责对专利情报的分析,并快速将情报分析结果以专项报告、情报课题的形式呈送给高层管理者,同时反馈给彩电和冰箱事业部负责人,中层管理者也能收到行业内最新信息和重要的情报分析。海尔竞争情报工作以情报分析和情报分享为重点,大大提升了情报价值的利用。
此外,海尔还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双方技术优势获得一种“增值效应”。海尔已与多个企业建立了不同的技术联盟,如从日本引进三菱重工空调技术,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引进滚筒洗衣机技术。海尔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以项目牵头的形式成立了若干研究中心进行联合研究,这些对海尔的情报网络都是难得的延伸机会。
华为:以专利为核心,注重反情报
华为的情报工作以搜集国际竞争对手和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以及国际领先的管理方法和专利技术为主。早年资金短缺时,华为采纳“压强原则”,对核心技术和专利研发进行重点投入,目的是在局部核心技术领域有重点突破。在专利技术情报搜集、分析和专利保护上,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论和情报体系。具体包括:(1)情报搜集与研发定位,华为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结合国际竞争需要和企业需求及能力,将专利文献中的技术内容、人(专利申请人、发明人)、时间(专利申请时间、专利公告日)和地点(受理局、指定国、同族专利项)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制定企业研发重点和战略提供决策支持;(2)情报整合和价值判断,根据专利申请量盘点技术发展史、技术发展趋势和目前所处阶段以及成熟度,以判断研发该技术的价值含量;(3)情报分析和决策支持,华为根据对全球专利的系统搜集和分析,预测未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趋势,为公司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对可能与竞争对手产生竞争关系的专利进行识别和确定,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避、无效、撤销等策略,以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华为在海外申请的专利数量为世界第一,获得全球公司创新奖,也是因为先进的无线射频拉远技术(Remote Radio Head)改变了世界认为中国企业只能模仿、不会创造的传统印象,
随着华为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华为的反竞争情报及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这些研发成果绝大部分以商业机密的形式存在,华为公司的信息安全部门有近200人,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商业机密的保护。据华为高管介绍,其商业机密保护制度比美国企业严格得多。
华为的商业机密和信息安全保护有三层:一是制度设计,二是管理授权设计,三是技术设计。在制度设计上,华为有一整套管理文件,并赋予该管理文件以最高权力,如果有工程师触犯相应的管理规定,就要承担非常严重的后果。在管理授权方面,华为建立了基于国际信息安全体系架构的流程和制度规范。举例来说,在“进驻安全”和授权的控制上,华为采取“相关性”原则和“最小接触”原则,所有的文档和技术根据其保密的分级分层来进行不同的授权,只有一个完全必要的人才能接触相关技术,而且接触是在相应的控制和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华为的《信息安全白皮书》对该过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在技术设计的手段方面,华为的研发网络与互联网是断开的。在全球化异域同步开发体系中,研究人员开发的成果并不在本地的计算机上,而是在一个设控状态的服务器上,任何从该服务器发出的信息都有备份,如果有问题可以回溯和检查。
华为还设立了强大的知识产权部门,不但囊括了国内知识产权界的精英,而且其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企业对法务人员要求的比例,足见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华为除了严格保护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也尽最大努力将其软件发明硬件化,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提高竞争对手模仿、复制和可能偷窃的成本。华为认为,软件只有跟硬件捆绑才能生存。因此,虽然华为70%的研发成果都是软件,但华为就是靠专用设备跟硬件捆绑,提高了侵权门槛。
联想:一切围绕“复盘”
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战略反馈。也就是说,对已经搜集到的情报、决策和执行过程进行事后反思。
柳传志多次谈到将“复盘”作为联想的核心方法论,并认为“复盘”是联想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复盘,就像下围棋或象棋之后,无论输赢都要重摆一遍的方法。联想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搞清楚在企业整个行动过程中,导致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由于幸运,还是因为自身能力?复盘会让你发现很多事情夹杂着偶然因素,下次再这样操作未必行得通,也就是要发现真正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在联想控股,复盘工作包括三个环节:第一,要不断检验和校正目标是否正确;第二,在每一个小的里程碑节点中,检验当初决定的正确与否和执行情况;第三则是在过程中总结规律。
在联想文化中,复盘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公司成立了一个复盘项目小组,根据公司的项目前后梳理;复盘一开始就有详细的文档,小组会根据所有项目的历史情况、现在的结果以及小组对事情的反思和总结写出复盘报告。在十年时间里,联想已经总结出复盘文档达240多个。
复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找到假设中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偏差、决策失误和行动缺陷,发现问题并改变行为。在竞争情报工作中,复盘有助于确认情报的哪些来源是更准确和更真实的,它对鉴别不同情报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工具;(2)复盘过程是行动的直接参与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亲自参与实践的人提出关键性的建议,并让参与复盘的人们把经验教训带回到实践中,知识转移的距离最短,效率更高;(3)在单一情景下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并不一定正确,复盘可以不断修正或减小在认知和行动中的错误,在知识与行动者之间高度关联;(4)组织之间阅历的分享,复盘把失败或试错当做最有价值的老师,避免类似的错误重犯。虽然复盘是一种“秋后算账”,但它有利于竞争情报系统的调节、修正和改进,尤其是情报人员纠错意识的强化。
比亚迪:“对标”与“反求工程”
“对标”是企业竞争情报能够有效落地的一种重要做法。比亚迪的对标是从早期进入门槛较低的二次充电电池入手的。由于当时企业资金匮乏,只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若干工人完成的工序,以尽可能地代替机器。当时由王传福亲自配料,公司高管亲自生产、亲自制作安装设备、挨家挨户推销,最后获得客户广泛认可。没想到以工人为核心的工作流程对标与日本企业靠数千万资金引进生产线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推进对标工作,,比亚迪请来丰田公司的咨询顾问,推行品质文化。王传福认为,比亚迪的管理模式更接近丰田这样的日资企业,强调造物先造人,强调在所有体系的关键节点都要靠人来执行。
1、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2、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4、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6、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8、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9、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10、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3、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
15、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6、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17、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18、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19、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20、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21、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2、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23、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24、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25、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27、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8、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9、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30、天津市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31、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32、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3、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3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36、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7、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38、苏州金螳螂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39、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0、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1、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42、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43、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4、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5、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46、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7、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48、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49、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50、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
51、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
52、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3、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54、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55、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56、中建环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7、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58、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9、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0、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
61、江苏省金陵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62、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63、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64、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65、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6、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7、正太集团有限公司
68、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69、新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0、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1、南京宏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2、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3、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4、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76、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77、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78、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80、江苏省盐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1、江苏江中集团有限公司
82、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83、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4、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85、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86、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87、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8、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9、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90、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91、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2、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93、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94、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95、中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6、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97、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8、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99、浙江舜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品牌吸引力等等任何一方面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成功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竞争力,它是组织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其核心是健康的企业文化,其关键是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发展历程较短,许多民营企业主自身知识匮乏,企业缺乏良性运转必须的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速进展和知识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方式的变革已将中国的每一个企业置入一个崭新的谋求生存发展的环境当中,民营企业也毫无例外地必须迎接进入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革命的挑战。当前,民营企业必须突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和“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大力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把培育核心竞争力做为民营企业的战略目标。对民营企业自身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劣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于发挥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克服劣势,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的优势分析
民营企业较占我国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我国的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
1. 资金主要是自筹的
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投资,据统计,劳动积累与合伙投资占民企业资金来源的65%,银行投资与信贷仅占10%左右。在较低的负债率下,企业经营的还款和利息负担也较轻。由于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家族性,决定了其不需要向社会公布其报表,受公众舆论的压力较小。
2. 环境适应性较强
我国的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经营分散、灵活,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其对经济有较强的适应性。
3. 社会负担相对较轻
同国企相比,其不存在员工的养老等问题,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新员工的养老问题也能较好的解决。
二、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劣势
民营企业虽然存在以上的优势,但是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产品质量管理薄弱
民营企业质量管理普遍薄弱,经营者质量意识模糊,部分企业质量管理滑坡,制假屡禁不止,抽样合格率较低的现象严重,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自身人力、物力不足,技术较落后,实行产品质量标准化有一定的困难。
2. 管理模式先天不足
在管理模式方面,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族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还有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红帽子”企业等。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主要投资者所有。其中,家族式企业更为普遍。但不论是家族式,还是合伙式,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
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错误。因为在家长式管理模式中,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企业经营者如果一时头脑发热,做出错误决策,而部下又只作为执行者,就很容易酿成恶果。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家长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严重倾向的独裁和集权化,一些民营企业在赚到一点钱后,家长们就开始飘飘然,盲目自信,时时以元老自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刻意去树立绝对权威,甚至搞个人崇拜,听不得反对意见,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活力减弱,效率降低,组织僵化,上下沟通受阻,市场应变缓慢,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下降,内部腐败分化,争权夺利,搞派系斗争,企业迅速走向衰败。家长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只注重企业的利润,投机取巧,极端不负责任,其结果不仅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而且还影响了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3. 人才观念落后,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用人缺少战略思想,习惯于在管理层中任用自己人,自家的财产自己人管。这种家族色彩极浓的管理模式固然有一种较强的“向心力”,但对企业的发展却是极为有害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人才成为竞争的制高点。但是民营企业家尽管口头上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际上从灵魂深处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他们认为企业是自己独自打下的天下,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凭着自己和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而不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这必然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是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关系决定了财产继承关系。民营企业试图用血缘关系建立一种天然的信任关系,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但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的能力毕竟有限,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仅仅依靠自己、依靠家族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很容易导致民营企业的暴起暴跌。
4. 融资体系受低国民待遇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和政策体制的原因,民营企业的融资比其他企业的融资更困难,在外商投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同时,民营企业却一度遭受“低国民待遇”,一定程度上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壮大。尤其是高科技民营企业,不能及时地融得资金就更难于生存和发展。
5. 缺乏科学决策,风险意识弱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结果,经营者们往往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常犯的错误,就是上项目之前忘了起码的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投资之前不作必须的未来收益回报预测,盲目性性的结果往往使企业过早的折戟沉沙。
6. 技术及创新能力有限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存在“先天不足”,“从众”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民营企业“退化”、“昙花一现”现象经常发生。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企业自身资源限制,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引进创新,但由于利益驱动以及我国法制不健全,很多民营企业追求的并不是长期的竞争优势,假冒他人商标生产的情况仍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企业乃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7. 缺乏核心竞争力强化、扩张、升级过程
核心竞争力是需要不断发展提升的,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动力。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很多民营企业在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后,往往忽视或淡化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核心竞争力退化。在完成初始创业后,民营企业必须把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定为“二次创业”的主要目标,不断强化、扩张、升级核心竞争力,否则,必将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出局。
8. 缺乏管理决策核心能力
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渗透到企业的全部行为中。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在决策能力方面关键反映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战略眼光、洞察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等方面。由于管理决策能力关系到能否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就要不断提升企业独特的战略决策能力,并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按照制度和规则去实现有序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明代海外华商经营策略浅析
曹琳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
[摘要]明代、尤其十六世纪以后,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往海外经商和移民,活动范围主要是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清初以前,海外华人侨民职业以经商为主,商贩和亦工亦商的手工匠人是其主体。而了解明代海外华商的经营策略,是了解海外华商贸易史的基础,本文即对此做一粗浅探讨。
[关键词]明代海外华商经营策略
明代、尤其16世纪欧洲人东来以后,随着国内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和贸易规模扩大,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往海外经商和移民。东来的欧洲殖民者,其贸易方式是和暴力掠夺、海盗行径、绑架奴隶、征服殖民地直接结合在一起的。与其截然不同,中国商人则在和平与友善的基础上,以互利为目的进行平等贸易,他们的温顺与和平,终于比欧洲人的穷兵黩武远为有力。且因具备着商业的敏锐和远见,善于审时度势,能够及时洞悉、把握市场,很多中国商人显现出卓越的竞争能力,取得了经营的成功。这在以下两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一、善于针对市场进行选择性输出
针对东南亚市场,中国商人选择商品时,不仅考虑了东南亚各国人民对基本生活用品的要求,还注意到了殖民者入侵后,当地人民本就落后的生产活动遭到严重破坏,无法满足殖民者需要,而远洋运输又价格昂贵,对殖民者言,迫切需要生活用品这一市场变化情况,适时供应其所需工农业产品和各种物品。
2018-2022年中国盐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盐业体制改革有序进行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方案》提出要强化食盐专业化监管,完善食盐专营制度;推进盐业管理综合改革,完善食盐储备制度;加强食盐管理制度建设,保障食盐供应安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改革任务。
为进一步落实《方案》精神,保证食盐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释放市场活力,2017年4月,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一是全面准确落实盐改精神,抓紧完善地方涉盐法规体系;二是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完善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三是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积极释放市场活力;四是开展食盐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确保人民群众食盐安全。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纷纷发布盐业改革方案,盐业改革正有序进行中。
2017年12月,修订后的《食盐专营办法》发布,增加了“科学加碘”和“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要求,为《方案》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人民群众安全用盐筑牢了制度笼子。
(二)行业将建立安全信息追溯体系
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规范条件》,明确了食盐定点企业应当建立食盐电子追溯系统并有效运行。
201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食盐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规范》标准,对指导国家食盐行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对盐业体制改革后推动行业健康安全发展、维护消费者利益、支撑政府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2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在平台注册;18家食盐批发企业在平台注册。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5家正在使用全息防伪二维码标志;平台累计发码18亿枚;企业追溯系统已经建设完成24家;正在建设的有44家;企业追溯系统已经完成招标3家,企业追溯系统准备招标36家。
(三)积极开拓电商等渠道 当前,“互联网+”的概念成为时尚,而作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食盐行业,其电商化道路作为传统经销渠道的有益补充,已为越来越多的盐企所利用。例如,云南盐业已经与邮乐网开始合作,将在京东、天猫等网站开展电商布局。另外,包括广盐、中盐、苏盐在内的多家盐业已经在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设立了专营店,开始在网上销售。
另一方面,中盐积极开拓新渠道,推进跨界合作。截至2018年8月,中盐已与中国邮政在16个省正式开展业务合作,充分利用中国邮政的物流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农村市场。
(四)或形成行业巨头
对于省级的盐业公司和中盐公司,他们由于多年的垄断已占据了非常丰富的渠道资源,近几年为了备战盐改,很多盐业公司已经提前布局上游的生产企业,为今后实现产销一体做好准备。所以实力强劲的盐业公司在产销一体后会最有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巨头。
二、不利因素
(一)政策过渡期
从2017年盐改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发生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跨省卖盐被当地盐业管理部门查扣的现象。种种问题,表面上看是食盐企业与地方盐业管理部门的冲突,但更深层次的矛盾是由于政企不分导致。对于盐业管理部门来说,一些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抢占市场,将食盐转卖、再批发给没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增加实质上的食盐批发企业数量,违背了国家不再新增食盐批发许可证的规定,这是多地查扣食盐的真正原因,如果不对这种销售模式进行规定,可能出现很多批发企业,对市场监管造成很大的难度。
(二)可能出现供给过剩
先从食盐生产企业来看,一般会认为盐改实行后,价格和产量放开限制,制盐企业会获得更多利润。但目前我国原盐产能过剩较多,食盐的产量放开后,更多的原盐会被用于制备食盐,那么盐改之后,食盐的供给将会过剩。而制盐企业虽然被允许进入销售环节,但由于之前不允许生产企业直接销售,今后如果再建销售渠道的话,成本会很高,而如果想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就必须要和之前建立这些销售渠道的食盐批发企业合作。所以对于制盐企业来说,面对今后食盐产品的竞争加剧,产品品牌影响力强、附加值高且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将会占据优势;另一方面能否拥有更多销售渠道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三)价格战影响行业利润
目前盐产能过剩,这种情况下,盐业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把价格战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既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无益于消费者。目前,盐业企业整体利润下降比较快,从2017年开始,有一些传统的批发企业亏损,2018年亏损面还在不断加大。
(四)问题盐影响公信力
2017年5月,全国多地发现了“脚臭盐”的踪迹,即食盐在手中一搓就会产生“脚臭味”。本次涉事食盐品牌均来自河南平顶山市的两家企业“神鹰盐业”和“中盐皓龙”。河南省盐务管理局回应表示,“脚臭盐”发出异味是由隐藏在岩盐矿床中极少量的丙酸、丁酸、异戊酸、己酸等短链脂肪酸形成,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工信部回应称,涉事企业的食盐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工商许可证已被要求暂扣,暂停一切食盐生产、经营活动。问题盐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盐改的公信力。
2018-2022年中国原盐产量预测
2016年,中国原盐产量为6,309.5万吨,同比增长1.0%;2017年,原盐产量为6,266.6万吨,同比增长3.8%;2018年1-8月,原盐产量达到3,707.2万吨,同比减少0.9%。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原盐产量将达到6,310万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86%,2022年将达到6,530万吨。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原盐产量预测
8,0006,0004,0002,00006,3106,2106,4006,3706,53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原盐产量(万吨)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8-2022年中国原盐消费量预测
2014年,中国原盐消费量为9,690万吨,同比增长8.27%;2015年,原盐消费量为9,312万吨,同比减少3.9%;2016年,中国原盐消费量为9,254万吨。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原盐消费量将达到9,000万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8%,2022年将达到9,620万吨。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原盐消费量预测
12,0009,0009,0006,0003,00002018E9,2709,7209,8109,620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原盐消费量(万吨)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8-2022年中国食盐销量预测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食盐销量将达到1,015万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71%,2022年将达到1,220万吨。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食盐销量预测
1,5001,***18E2019E2020E1,0151,0651,1301,1701,2202021E2022E中国食盐销量(万吨)
摘要:在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时,通常认为我们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本文认为,这种优势只是比较优势,并不必然转化成竞争优势,而且这一优势随着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已逐渐销蚀。中国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培养自己在研发与创新、营销、品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化能力。
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向所有存在禀赋资源比较优势的市场或产业领域渗透。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因为中国制造业是最能利用和体现我国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的产业,也是最具创新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已向纵深发展。当大量的拥有研发、营销技术和品牌优势的著名跨国公司将制造业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以利用中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要素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制造业如何守住最后一块拥有比较优势的阵地,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更重要的在于能否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因为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一、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
在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时,通常认为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低成本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又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低成本。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的 2001—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中国综合竞争力排名第31位。从评价的八大要素指标中的“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这二项具体指标来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从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10位,比其它指标高出20多位,凸显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东南亚国家。
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对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的工资报酬做的测算结果同样证明以上结论。如下表。
中国2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但劳动力成本并没有相应的大幅度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保持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能力,从而使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即使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但中西部地区大量剩余的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从而使东部地区制造业仍然能得到廉价的劳动力。
二、比较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
依赖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战略仍然是一种比较优势战略,既然是比较优势,那么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信息化,技术快速变革,劳动力趋向知识化),这种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就会很快,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也会很快,这种升级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是对先进的产业和技术的模仿。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尤其在那些新兴的、前沿性的产业和技术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性越来越强,他们的知识技能不断增加,其人力资本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升值。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必然意味着劳动者价值的提高,所以低劳动力成本的政策不会吸引优秀人才,或者说优秀的企业想通过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吸引高素质的员工是不可能的,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源泉,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最终会丧失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出现人才流失,这说明了这些国家的自然禀赋结构比较低,没有合适的位置去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本。所以,中国企业过度强调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会损害人力资本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讲,劳动力成本低意味着劳动力素质低),相对于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而言,是一种贬值的竞争力,而不是一种升值的竞争力。
一方面,仅仅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不等于总成本最低的优势,总成本最低体现在整个业务流程的整合生产效率,体现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甚至全部。如果劳动生产率管理效率低,必然会增加其他生产和销售成本,从而抵消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民营企业家刘永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去韩国参观访问一家同行时,发现他们一个加工1500吨面粉的工厂才66个人,他非常佩服。但韩国老板告诉他,自己刚从中国打了败仗回来。他非常不解。韩国人说他在中国开的厂子,设备比韩国的还先进,但100多号人只能加工100吨面粉,因为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做事效率低,员工的素质差异决定了企业的差异。据今年的最新的统计,在全国 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 35%,高级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风毛麟角。“中国制造”的制造者们的素质状况与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极不相称。
所以,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要变成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低劳动力成本要建立在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上,这也是将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其中劳动者的素质即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关键。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已经受到跨国公司的强劲挑战。
从2001年开始,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松下、东芝、惠普开始在中国市场大降价,有些产品价位直面中国企业同类低价位产品,且目标手段十分明确——首先就是要打破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地位,其次从措施上对开发、采购、制造、销售环节进行从零开始的彻底中国化流程再造。比如松下在深刻地研究了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之后认识到:中国的优势在于10倍于日本的劳动力和只有日本1/10的工资水准,普及型的产品不在中国生产就无法生存;如果不能推出以中国价格参与竞争并获得利润的商品,几年之内松下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因此在新一轮的战略调整中松下对自身的高成本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开始构筑以中国为轴心的全球性生产、销售体制。2001年以来松下分别关闭了其位于美国的微波炉、空调压缩机的生产基地及德国的模拟复印机生产基地,将生产全部转移到了中国。
在全球制造业能力过剩、利润水平日益下降的趋势中,曾经靠着爱迪生发明的电器起家,又成为美国家用电器的领军品牌GE公司开始了战略结构的转移。一方面,从八十年代初期起,GE先后将空调器、小家用电器、电视机等利润率无法达到公司预期目标、无法成为行业领头羊的业务转卖出去,除保留了电冰箱、厨房电器等极少数核心产品外,其他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干脆放弃、退出。另一方面,仍利用自己的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保留在白色家电领域的核心产品,但采取新的经营方式。如多数产品的制造业务采取外包的形式,在全球(中国、韩国、拉美)的众多家电企业中通过比较寻找最理想的对象采购,供应给自己的全球网络。并且,GE还同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掘新的利润源。比如,在医疗设备市场,GE公司不仅在中国建立了采购中心,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而且,在中国完成了几项成功的并购业务,减少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者的数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加上在中国的设备调试和营销网络的建立,其整体价值链的优势基本形成。而在服务领域创造的收入增长更快,已占到总收入的70%(2001年的统计)。
总之,中国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与跨国公司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形成了互补关系,正是中国的低成本制造力为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提供了重要的环节,成为他们创造利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而与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命运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却屡遭挫折。先有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彩电、打火机、钢材),然后又有以技术侵权为由对中国产品(彩电、DVD)树起一道技术壁垒,所有这一切令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战略失效,成本优势逐渐销蚀。
三、我国企业的竞争劣势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靠低端产品竞争和频遭技术侵权指控的表现实际上暴露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劣势。从上表1揭示的信息已发现,在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关键指标“科学与技术”一项上,我国的排名是连续下降的:94年是第23位,95年 27位,96年28位,2001年35位,2002年33位。在“企业管理”指标中除“劳动成本”之外,其它指标排名都很落后,这也同样说明我国在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方面的落后,而科学与技术又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在衡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方面,研发投入是最基本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惯例,企业要保持生存,其研究开发费用必须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左右;要保证领先地位,必须占到 5%以上。而在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是3-5%,高科技企业可以达到20%。据统计,1995年,我国工业企业 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人的比重为0.18%,其中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0.3%和 0.02%。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2%,而“全球 500强”中美国上榜企业是5%-20%。现在,约有 2/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新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8%。企业如此低的研究开发投入,显然难以保证有效地开展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内生增长能力。
我国不仅研发投入少,而且知识产权也少。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年年报公布的信息,国外企业来华发明专利的申请量相当于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的2·5倍以上。从近几年的发明专利数量看,国内外申请也差距悬殊:1997-2001年,国内向国外申请从299件增至1027件,合计1949件,而国外来华申请从20953件增至 26401件,合计90686件,是国内向国外申请的 46·5倍。含专利权的使用和转让在内的“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收支差距也不容乐观。1997-2000年,我国企业出口收入从5500万美元增至 8000万美元,合计2·73亿美元,而进口从5· 43亿美元增至12·8亿美元,总计30·36亿美元,高于出口10倍。(IBM公司仅在2001年通过专利转让许可的收入就达到17亿美元,占其总利润的21%)。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02年我国共有9万多项专利获得授权,但其中只有6%左右属于发明专利,其它都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即使在发明专利中,能够居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也只是凤毛麟角,通常是基础性专利或从属专利(从属专利要依附于他人的基础专利才能实施)。而从国际知识产权的含金量来看,今天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几个发展前景看好的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在这些战略性前沿性和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高技术领域中,美国、欧洲和日本拥有绝对优势,如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拥有专利占59%,欧洲9%,日本17%(我国近几年只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强调从“中国制造”上升到“中国自造”)。
四、中国制造业的选择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经历已经证明,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或产业的比较优势已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减少,需求结构已趋饱和,另一方面,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第三,国际化使得不同企业可以分享其它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从钱德勒揭示的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历史规律来看,现代工业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为技术创造的速度经济和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过渡创造的组织能力,结果是现代大工业通常是集中于资本密集型工业中,而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在当今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以体现低劳动力成本的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最能体现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产品竞争力在迅速提高,说明我国制造业在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方面的迫切性。
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有两类制造业,一是加工制造业,二是装备制造业。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是加工制造业最重要的特点。在加工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最初的基本竞争方式就是成本价格的竞争。当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质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如果产品之间没有差异,价格竞争的结果是增产不增收,尽管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利润越来越薄。像这样的加工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前者意味着市场需求容量有限,后者意味着进入门槛很低。价格竞争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成本价格的竞争,而是性能、质量、营销、品牌等方面的差异的竞争,只有这些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利润。
但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从传统加工制造向现代高科技装备制造转移需要有一个积累渐变的过程,需要遵循国际分工原则。一方面,需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盲目一味发展高科技而忽视中国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突破发达国家对技术转移和模仿设置的障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历史和企业竞争战略从成本最低向差异化的转变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改造中国制造业,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什么都能做。正如吴敬琏先生所说的,现在产业链的划分是在全球范围内划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已经分得很细了,要想搞全能的产业链,一定会失败。一个企业也是一样,只有先在一个很小的环节做好了,才能向其它产业环节转移。
概括来讲,中国制造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突破竞争劣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要着重培养以下竞争能力:
第一,确定投资和产业发展目标,培育差异化战略能力。企业无论是选择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还是选择规模扩张的战略,应该首先对目标产业的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才是确定差异化还是成本最低的战略。正如麦肯锡北京分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潘望博先生所说的,中国制造业中的确有很多发展机会,但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建厂、研发、营销等等,尽管中国已经有一些非常成功的制造业企业,例如格兰仕、联想等等,但新企业要进入这个领域,特别是要成为一个有知名品牌的制造商会比较困难。而在一些新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光纤、电信技术等,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这样的新技术在不断涌现,中国自己也有一批很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利用他们开发大量的新技术业务。
第二,创造品牌竞争优势。品牌是一种差异化优势,它可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使得公司能避开竞争;它可使企业在较高价格、增加利润的同时不必追求低成本。客户的忠诚以及其它竞争者要战胜这种“独特性”需付出长期巨大的努力就构成了进人壁垒。公司如果赢得了客户对品牌产生了忠诚,在面对替代品威胁时,其所处的地位比其它的竞争对手更为有利。品牌形象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去的广告、顾客的服务、产品特色或由于第一个进入该产业而获得的商标信誉和顾客忠诚度上的优势而形成。而一旦品牌信誉形成,这项资产就可自由地延伸到其它的产品或业务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路径依赖的以品牌延伸或技术扩散为特征的多元化经营。品牌差异化战略需要企业对品牌的长期投资,需要在质量和信誉方面对消费者的长期承诺。
第三,培养企业营销传播的核心能力。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消费群,因此不同的企业也具有不同的能力差异,“联想”善于创造、维持营销网络;“丝宝”善于做终端;IBM善于做赞助培训、产品示范和一流的顾客服务,更善于获得集团消费者和产品合作者的支持。所以,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应该是差异化的,而不仅仅依赖于广告。企业既要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又要学会整合营销。
第四,不断的产品创新。创新是竞争优势的不竭之源,它是对消费者需求、竞争市场的变化、产品和产业生命周期的准确、及时的判断力和应变力的反应,也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能力的体现。“宝洁”公司每年与超过700万的消费者进行交流,各种产品每年至少要做一次的改进和改良。“联合利华”承诺每年出品高质量的产品和饮料,为此每年投资大约10万元用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所以真正的国际品牌很少是靠一成不变的一种产品打遍天下的。
【2022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道路作文11-30
中国特色法治道路探索11-30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10-0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07-1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09-22
入党思想汇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06-09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案07-06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