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精选8篇)
中国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企业机构名称: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四川北路支行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259号中国银行主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系统服务。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向着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主要的宏观环境因素、竞争特点、竞争激烈程度、竞争对手及竞争实力分析:商业银行需要在外部环境进行四大方面完善,包括税收制度、利率和费率制度、征信系统和债权人法律保护。目前银行税负过高,对呆账坏账核销的税收待遇也不合理,总体来看,当前税收制度不利于银行目前稳健经营和银行的资本金积累。在当前的税收体制下,政府从银行抽走了过多资金,银行不良资产增多,迫使国家又不得不掏钱还给银行。因此,对银行的税收政策应该进行调整,以适应银行改革的需要。在利率和费率方面,由于银行本身没有定价权,因此资产风险很难对冲。费率和利率相互有隐含的替代关系,如果费率市场化了,利率也会市场化,两者会相互弥补,但目前这两个变量全部是行政决定的,这就导致存贷差一旦放大,银行马上就倾向于多贷款。在征信系统建设方面,目前征信系统不够健全,而征信系统需要政府统一建设。银行在贷款决策当中,所获得的外部信息目前还没有一个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尽管新破产法对债权人的保护有所改善,但仍有不足。比如在抵押贷款和劳动债权孰先孰后方面,从银行角度来看,现有法律,尤其是地方保护的司法系统对债权人的保护还非常不够。
1、政治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企业业务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体育赛事中的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指国家的体育体制, 体育政策法规等方面。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 这也是作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 全国上下都在为成功办好奥运会而努力的准备, 体育事业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工作重心, 政府财政拨款支出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体育事业。
中国正处于体育体制改革时期, 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逐步转向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体制, 以往的举国体制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渐增强的需求欲望, 一些省市的体育局收到资源的限制以及“奥运金牌战略”的影响, 相继砍掉一些投资大, 效益差的集体项目, 把重点集中在投资少、 效益明显的个人项目和优势项目上, 因此篮球在部分省市难以得到常规的发展, 必须另辟蹊径来发展篮球运动。
首创高校历史先河的CUBA为上述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并且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是和国际接轨的需要, 也是对美国成功经验的借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须考虑的国内外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多种因素。主要经济变量有:经济形态, 就业状况, 汇率, 价格变动, 税率, 货币政策。
继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 达到1100美元后, 在短短的4年内于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 达到2010美元。 相应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的位次也由2002年的第132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29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迅速提高, 在温饱无忧的情况下, 健康休闲成为了人们更加关注的生活。观看体育比赛是人们工作之余的重要休闲。CUBA联赛作为大学生自己的联赛, 其健康向上的理念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各参赛院校外, CUBA的成功举办与赞助商、赛事的推广单位、全国各主要新闻媒体、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关心资助和参与是分不开的。CUBA组织者在李宁品牌赞助比赛所需的大部分资金。此外, 康师傅等商家企业都为CUBA注入资金, 使CUBA联赛得以顺利进行。随着联赛的日益成熟, 越来越多的商家关注和投入到CUBA中来。 使得CUBA联赛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得以更好的发展。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企业业务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态等。
CUBA联赛的比赛场地主要是各个高校的体育馆, 有的高校新建了新的体育馆, 灯光, 音响, 计时, 转播等条件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有的高校出于经济以及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使用比较落后的体育场馆, 有些学校的体育场馆甚至没有观众坐席, 这对CUBA联赛的市场开发是不利的。
CUBA联赛的运动员都是未在中国篮协注册过的大学生球员,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非职业球员, 由于高校运动训练和比赛投入的经费普遍偏低, 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极大限制了教练员、运动员开展业余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使得相当一部分教练员、运动不刻苦训练或训练不系统。同时, 由于经费不足, 使得校际间的交流学习无法进行, 导致了CUBA联赛的整体水平不高, 比赛场面往往是 “激烈有余, 精彩不足”。CUBA联赛的教练员大多是体育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他们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广阔的思维空间, 对篮球运动有着较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 但他们缺乏实践派教练的丰富的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 从而导致在管理、训练、临场指挥方面难以适应联赛实际情况。
CUBA在十年的运行中积累了许多市场经验, 也做出了许多创新和专利产品。CUBA联赛于1997年引入形象识别 (CI) 系统, 这为其知识产权保护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标识取得了市场领先地位;于1998年建立了官方网站 (是国内第一个建立官方网站的篮球赛事) , 在联赛的宣传推广方面走在了前列;于1999年自主研发技术统计和数据库系统, 这在国内篮球市场上还是第一个;于2002年成为了第一个在比赛服上加印球员中文姓名的体育赛事; 这些都推动了联赛的推广宣传, 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业务所涉及地区的民族特征、 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明国度之称,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 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CUBA是大学生联赛, 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 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社会也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不只是单一的学习, CUBA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那些有天赋的球员可以在打球的同时接受高等教育。
现代篮球运动是一种文化, 即体育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可充实与丰富文化内容, 是人类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表现, 它为上层建筑、社会进步、人体健康、经济建设服务。用大学生的意志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融合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事实证明, CUBA正是从各个方面突出其浓厚的文化气息, 一改竞技比赛在激烈的对抗中难以避免的“火药味”, 真正做到文明打球、文明看球。
CUBA之所以能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究其原因有三点:首先, 大学是教育领域的最高层次, 它不仅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能力、修养、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教育, 换句话说, 高等院校就是为国家输送全能型高级人才的基地。因此, 大学生运动员在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外, 还具备一般运动员所缺少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 这是CUBA文化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其次, 就观众和球迷而言, 大学生观众和球迷领导了球市新潮流。再次, 联赛期间, CUBA仍以在校大学生的标准要求运动员, 把运动员在球场、宿舍的一举一动作为评选“体育道德风尚奖”的重要依据, 丝毫不放松对队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武汉比赛中, 组委会结合抗洪救灾的形势在开幕式上鼓励运动员向灾区人民献爱心, 以此对运动员进行了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形成了CUBA独树一帜的文化特征。此外, 穿插于赛间休息中的大学生健美操及选择赞助商时注重商品形象等方面, 都从不同的侧面烘托了联赛积极健康和蓬勃发展的文明气氛。 从一定意义上说, CUBA成功的组织策划和文明的运作状况营造了人们对中国篮球的新感觉。
以上是对CUBA联赛的外部环境进行的简单的分析, 希望能对联赛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摘要:CUBA联赛是中国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第一项赛事, CUBA的出现, 不仅给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了新的生机, 为我国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 而且也创造了一个面对大学生群体的新的赛事品牌。本文通过查阅一些文献资料, 对CUBA赛事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了一些联赛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希望能为CUBA这个大学生自己的品牌赛事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CUBA,高校,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余兰, 张易, 叶毅, 陈小柯.CUBA品牌开发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12.
[2]罗立.剖析CUBA联赛的几点不足[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12.
[3][美]马修·D·尚克.体育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
2003年4月2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人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关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监督管理职能的决定》。 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始履行统一监督管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 职责。基于银行监管的已往经验,并借鉴国际银行监管的最佳做法,银监会提出了四大监管 目标以及六条良好监管标准。那就是:银监会的监管工作目的,第一是要通过审慎有效的监 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第二是要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第三 是要通过金融、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 ,第四是要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银监会的良好监管标准,第一是要能够促进 金融的稳定,同时又促进金融的创新,第二是要努力提升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 争能力,第三是要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第四是要致力于金融 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第五是要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两方面都实施严格明确的 问责制,第六是要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我们特别强调,银行监管要注意结合我国 实际总结经验、揭示规律性问题。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 序的保证,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条件。我们认为,银行监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构造 银行业稳健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包括良好的信用文化。
首先,我们致力于依法监管。健全的法律是有效银行监管和良好信用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在此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已经颁行。《银行业 监督管理法》充分借鉴了其他国家/地区银行业的法律制度以及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充分 考虑了我国银行监管实践中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目前,我会以此为契机,正在对现有的20 00多项涉及银行监管的部门规章进行重新梳理,并推动对合同法、破产法和仲裁过程的改进 ,以期尽快建立与现代信用文化相适应的法律框架。有了严格的法律引导和制裁,才有可能 使借贷双方有序或自愿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大为提高。允许债务人轻易逃避责任,抵制还债或 自愿重组,将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在银行业实施审慎会计原则。实施审慎会计原则是保证良好信用 的初步必要条件。我国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国际会计制 度的审慎原则,其中,明确要求金融企业要对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明确贷款损失准备金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要求专项准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构 及时、足额计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企业和银行会计制度与标准还有差距。没 有连贯、准确、合格的财务报表,银行的尽职调查就是一句空话,信用评级也成了空中楼阁 。目前,银监会正在努力全面推行银行业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强调重视以现金流量为主的评 估与测算,并努力促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准则和惯例做法进一步靠拢,提高其财务会 计信息的准确性(Accuracy)、公允性(Fair)和可靠性(Reliable),合理解决税务处理 与按照审慎会计原则计提坏账准备、核销坏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提高贷款损失准 备金的充足性为切入点,推进银行业审慎会计原则的实施。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和法律因素(政府行为、法律法规、政局稳定情况、路线方针政策、国际政治法律因素、各政治利益集团)
2、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其他一般经济条件)
3、社会和文化因素(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各阶层对企业的期望、消费者心理、文化传统、价值观)
4、技术因素(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新技术的发展)二,产业环境分析:
1、产品生命周期
导入期:用户少,竞争对手少,规模小,经营风险高。成长期:标志是产品销量节节攀升;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市场份额,并坚持到成熟期的到来。
成熟期:标志是竞争者之间出现挑衅性的价格竞争;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达到中等水平;战略目标首先是防御,获取最后的现金流。
2、产业五种竞争力(五力模型)
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进入者会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直接产品替代和间接产品替代。替代品之间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卖双方都力求在交易中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通常以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以及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等方式表现。
3、成功关键因素分析(KSF)
指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得盈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三,竞争环境分析
包括从个别企业视角去观察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从产业竞争结构视角观察分析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格局。
1、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假设、现行战略和潜在能力)从四方面分析是什么驱使着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以及竞争对手的强项和弱项。
2、产业内的战略群组
一个战略群组是指某一个产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战略,或具有相同战略特征的各公司组成的。了解战略群组特征并进行战略群组分析。四,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人口和购买力是难以控制的因素,购买欲望是可以把握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着眼点。
2、消费者分析
从三个战略问题展开,即消费细分、消费动机以及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企业资源分析:
1、企业资源的主要类型: 有形资源(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无形资源(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人力资源(指组织成员向组织提供的技能、知识以及推理和决策能力)。
2、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判断标准: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能力指企业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的能力。包括: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市场决策能力)、财务能力(筹集资金的能力,使用和管理所筹集资金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可以是一定范围和深度上的企业的技术诀窍,或者是那些能够形成很大竞争价值的一系列具体生产技能的组合。
二,价值链分析 概念: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1价值链的两类活动:内部后勤(进货物流)、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出货物流)、市场销售、服务。
支持活动(辅助活动,指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战略选择
公司战略分为:总体(公司层)战略、业务单位(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1、总体战略又分为: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发展战略: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密集型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多元化战略:
优:
1、分散风险,当现有产品及市场失败时,新产品或新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保护。
2、能更容易地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
3、在企业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点。
4、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5、运用盈余资金。
6、获得资金或其他财务利益,例如累计税项亏损。
7、运用企业在某个产业或某个市场中的形象和声誉来进入另一个产业或市场。
风险: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
2、市场整体风险。
3、产业进入风险。
4、产业退出风险。
5、内部经营整合风险。业务单位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优:
1、形成进入障碍
2、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3、降低替代品的威胁
4、保持领先的竞争地位。风险:
1、技术的变化可能使过去用于降低成本的投资与积累的经验一笔勾销。
2、产业的新加入者或追随者通过模仿或者以高技术水平设施的投资能力,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学习。
3、市场需求从注重价格转向注重产品的品牌形象,使得企业原有的优势变为劣势。二,差异化战略
优:
1、形成进入障碍
2、降低客户敏感程度
3、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4、防止替代品的威胁
风险:
1、企业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成本过高。
2、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3、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进攻使已建立的差异缩小甚至转向。三,集中化战略
优:由于集中化战略是企业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实施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所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抵御产业五种竞争力的优势也都能在集中化战略中体现出来。
风险:1狭小的目标市场导致的风险。2购买者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变小。3竞争对手的进入与竞争。
企业面对的风险种类(风险类型)
外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产业风险、信用风险。
内部:战略风险、操作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特征:
1、战略性。风险管理主要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站在战略层面整合和管理 企业层面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
2、全员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参与的,对企业所有风险进行管理,只有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3、专业性。要求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实施专业化管理。
4、二重性。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商业使命在于:损失最小化管理;不确定性管理;绩效最优化管理。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尽量减少损失至最小化,化风险为增进企业价值的机会。
5、系统性。全面风险管理必须拥有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确保所有的风险都得到识别,而且所有的风险都得到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组织架构(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的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社会责任(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2、产品质量低劣,侵犯消费者权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4、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4、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采购业务(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为了在信息社会争抢世界市场,在全球电信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各国电信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诠释信息发展策略。与此同时,各国电信企业改革、重组与整合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各国所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时间不尽一致,但总体趋势还是比较清晰的,表现为:私人资本参与程度不断提高,股权结构不断优化;业务种类不断增加,综合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引导市场化改革,规制政策对电信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技术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异质竞争日趋激烈,替代作用日趋明显。可以说,世界各国电信企业的改革,是电信行业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电信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改革。
二、管理改革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中国电信企业只有加强重组和整合力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具体来讲,中国电信业的改革,首先是政府驱动的结果:政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打破电信企业的垄断,放开电信市场,是市场化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中国电信企业的.改革,是国外电信企业改革经验驱动的结果,主要是电信全球化、企业上市、管制变革的驱动;再次是国内市场环境变化的驱动,主要是国内电信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消费者成为电信市场的主导者,对电信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是电信技术发展的驱动,主要是软硬件技术的分离,光纤技术的发展,无线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标准、技术界面的放开,等等;尽管中国电信企业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管理理念上,以人治代替法治,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在经营管理上,以做业务代替做企业,缺乏经营企业的全局意识、战略意识;在盈利模式上,以产品经营代替资本经营,强调产品营销,而忽视资本经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以劳资管理代替人力资源开发,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薪酬制度缺乏依据,以招聘代替培训;在营销管理上,以关系推销代替品牌营销,客户被业务员所掌握,人走客户走。在财务管理上,以统计核算代替公司理财,公司管理层缺乏理财意识。
面对世界各国电信企业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电信企业既不能妄自菲薄、痛失改革的良好时机,也不能强调客观,满肚子委屈。只有立足现实,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规避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取得新的改革成就。首先,从优势来看,中国电信企业拥有覆盖面广阔的市场氛围,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市场规模效益、范围效益显著,消费者认可度高、品牌优势明显,人才充足,技术和研发能力较强;但是,也存在机制不灵活、体制不畅通、融资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传统业务增长缓慢、新兴业务占比不高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信息化产业政策的提出、消费者信息意识的提高、信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新业务的不断开发,以及大型企业的上市机制等,为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中国电信企业管理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在管理观念上,中国电信企业要一改过去卖方市场条件下的旧做法、旧观念,转变对提供电信服务的固有认知,以市场化理念重新武装头脑,树立新的电信服务观念,包括自立自强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外向经营意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尊重知识的意识、遵循国际惯例的意识、以质取胜的意识、依法经营的意识、讲求信用的意识、超前创新的意识,等等。
其次,在管理机制上,中国的电信企业必须意识到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因为机制决定活力,活力决定动力,动力决定效益。对于中国的电信企业而言,竞争上岗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前提,薪酬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动力,职业发展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教育培训机制是企业管理的保证,绩效考核机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五大机制,缺一不可,需要各级电信企业抓紧落实,贯彻执行。
再次,在运行环境上,中国电信企业要立足现实、立足全球,在社会化大背景下推动电信企业的有效运转。对于中国电信企业而言,是不可能改变世界、改变市场的,只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趋势,这就要求企业立足现实、抓住机遇、积极地迎接各种挑战、各种竞争,寻求发展的新机会、新空间。
最后,在管理能力上,管理能力是企业兴企之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中国电信企业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瑞峰,曹金华。电信企业顾客满意战略浅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8(1)[2]李先国,赵建峰。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顾客满意战略的初步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
★ 应用型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刍探
★ 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有哪些变化?
★ 信息化电力企业管理论文
★ 上海中考改革变化内容一览
★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改革变化内容
★ 软件工程改革研究论文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信管-1 090300235 伍恒
摘要:战略分析是出版社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它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两大内容,其中外部环境分析是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成为内部条件分析的某些标准。这就如同下棋,先要了解棋盘、棋子、规则和对手情况,然后才能估量出自己的地位、状况,定下战略战术投入角逐。
关键词:环境分析
出版社
行业分析
一般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 国家政权的性质关系到政府对出版行业干预的范围、原则。它通过我国宪法、刑法、民法有关出版的条款和《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明确地体现出来。我国政权性质的稳定性决定了这些因素是长期、稳定、明确的,是出版社外部环境中最为硬性的因素,也就是“出版纪律”,忽视这一点,出版战略就脱离了最重要的现实。从政治环境来看,国家政权的性质关系到政府对出版行业干预的范围、原则,我国政权性质的稳定性决定了这些因素是长期、稳定、明确的。出版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出版业的发展。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党和政府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为我国出版产业链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机遇。
同时,国家在宏观发展的总体思考下制定一定的文化产业政策。这是出版社最重视的外部环境条件。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决定了对出版产业鼓励或约束的力度,决定了对出版产业的布局安排和相应的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如当前出台的出版企业集团化、分销渠道向国际资本开放、文化体制的改革等重大产业政策,必然深深影响出版社的发展前景。适应产业政策、根据产业政策变化而变化,是出版社战略制定或战略调整的重要出发点和时机。
经济环境 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出版社发展速度和空间的影响;二是对出版社经营成本和盈利水平的影响。我国GDP数值在近年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又超过了各产业的平均值。但根据有关测算,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购买量还远远低于潜在的购买能力,出版业增长速度低于GDP近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如何扭转并利用这一状况,是影响行业发展速度的重要课题。
从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这一阶段是罗斯特强调的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对我国出版产业链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为我国出版产业链建设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驱动力,一方面,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为出版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出版业的变革。近年来,我国出版业诸多改革及发展战略措施的出台,如“发行代理制”“连锁经营”“ 出版集团”等,无不是在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要求下提出的,有的甚至是在其他经济领域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再引进到出版产业中来的。
经济生活中可支配收入决定社会、个人图书购买力,它决定图书市场的潜在容量,影响着出版社的发展空间。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财政政策又影响社会总购买力,并通过它影响着出版社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出版社潜在的获利能力。如何适应市场,降低成本,必须考虑这一背景。
技术环境 一般情况下,技术环境对经济及企业的影响是累积渐进的。但一旦出现重大的技术突破,就会产生全面的、革命性的影响,根本改变企业的活动方式。由于传统的纸介图书给读者带来的特定需要的满足,在世界范围,就图书出版业整体看,技术环境还没有造成图书出版的衰退,但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占有了大量原来属于图书的潜在购买力,使出版社从行业内竞争扩展到行业外竞争。在出版行业内,数字化出版、网络发行技术,使出版生产经营方式也在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出版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相关行业和本行业新技术的挑战。
从技术环境来看,在科技进步推动出版产业链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读者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占有大量原来属于出版产品的潜在购买力,使出版产业从行业内竞争扩展到行业外竞争,而出版产业链对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产品、影视产品、期刊等广义产业链的横向整合还远远没有跟上。国外按需出版等先进出版方式的逐步普及,也对我国出版产业链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形成潜在的威胁。
社会文化环境 就其对出版行业的影响而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数量、分布、素质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图书市场容量和劳动力成本;人口分布影响出版产业布局和需求集中地区的市场特点;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结构影响图书产品层次和结构。二是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它涉及到外部环境的各个方面,是许多环境因素存在和变化的基础。对出版社而言,涉及到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与相关企业的关系,也影响到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等。
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对各种文化产品空前渴求,为出版产业链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产业链必将融入社会发展进程,推动社会进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盗版猖獗、地方保护,以及加入WTO后外资进入伴随机遇而来的挑战让我们不容乐观。
自然环境 与出版社紧密相关的主要是所处地理位置及其对出版资源状况的影响。偏远地区、社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出版社和中心地区、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出版社,实现发展战略需投入的要素种类、质量、成本是不同的,如果投入相同,其收获是不同的。出版资源丰富的地区占有较多的比较优势,出版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在有些出版资源上具备特定的区位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变短为长是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总体来看,从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虽然威胁始终存在,但无论从政治、经济环境,还是社会、技术环境来看,我国出版产业链建设面对的都是更为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对于外部环境具有的优势,我国出版产业内部实力偏弱,现状不容我们乐观。在产业链建设上需要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大力推动整个出版产业链条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培养数字化人才、管理人才,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以满足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出版行业环境分析
出版企业间的竞争 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是出版行业内最重要的竞争。我国出版社在数量上增加的速度并不快,但并没有缓和竞争,反而它的激烈程度在日益加剧。这是因为,出版单位内的出版规模在迅速扩大;图书品种的增加超过了社会的实际需要,读者有了越来越大的挑选余地,导致单品种需求的下降;部分图书生命周期的缩短和固定成本的提高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出版企业竞争意识普遍加强,导致采取一些方法挤压对手,等等。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到了一定程度,图书生产的利润率将会下降,甚至会使绝对利润也下降,将威胁到优势出版社的发展和弱势出版社的生存。这时,如何避免恶性竞争、优势互补、企业竞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新竞争者的进入 我国现行出版管理体制对新出版企业进入出版行业设立了较高的行政门槛,但随着WTO协议的落实和社会资本追求利润及其它利益的驱动,外国资本、行业外资本,体制外资本不断涌入出版行业,它们对行业竞争的推动力量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正式注册的出版社。这就出现了正确引导、有序管理、公平竞争的问题。
替代产品的开发 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产品、影视产品、期刊杂志等在提供信息方面对传统图书都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它们限制了图书的生产数量和价格。而且它们的快速发展的数量和快速下降的价格,会逐渐增加传统图书的竞争压力。出版社需要研究如何吸收它们的优点,突出自己的特点。
出版社的议价力量 它是指出版社通过拥有的出版资源或图书产品的所有权,对图书销售企业、读者要求自己权益的能力。我国一些出版社因拥有不可替代或很难替代的优良出版资源,拥有较高的图书生产水平,使自己的议价力量得到提高;也有许多出版社由于可替代产品的增多,议价力量在逐步削弱。值得注意的动态是,一些图书销售商为了控制图书所有权,采用后一体化战略——参与出版,使他们对出版社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图书销售企业和读者的议价力量 当前,图书销售企业的集团化,大型图书集市的建立,超大型图书卖场的建立,使行业内更多地出现了用户规模大、用户集中、大批量购书等现象,这加强了图书销售企业的议价力量。图书销售企业正在利用这种优势在图书质量、折扣、账期、退货、售后服务等方面要求更为优惠的条件。他们选择供货对象也更为挑剔。这对图书质量不高、没有特点的出版社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八十期“经济每月谈”于2016年2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 TPP是在经济全球化、WTO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的形式下, 加上国际贸易形态变化, 对更高标准、更宽泛的领域提出贸易规则、贸易规制, 它是一种推动力。另外一方面是方法上排他, 对中国的外部环境造成了新的压力。
我们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为什么现在显得这么重要, 我们在开放发展理念下, 新一轮对外开放, 发展自贸区网络体系, 形成中国自贸区的战略以及中国自贸区的战略实现路径, 我觉得当前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任务, 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当前全球30%以上的生产都是为国际贸易进行的, 也就是跨国的, 国际贸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动机, 是通过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国家与地区融合的转化器, 是通过自由贸易形成今天繁忙的社会、繁荣的市场的催化剂。因为有了自由贸易, 才形成了今天的国际市场和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 才使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共同的责任与共同的希望。“十三五”期间, 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调整变化, 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寻求发展新空间、新动力, 其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就是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们要实行自贸区战略, 就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扩大对外开放,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不断取得新成就, 这是我们的法宝, 开放带来进步, 封闭导致落后, 这已经为中国发展的道路所证明。加快实施自贸区的战略, 是我们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把自贸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形成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特别是在2014年10月份, 政治局召开了会议, 这个会议专门讨论了我国实施自贸区战略的重大问题, 请专家讲了课, 把我们实施自贸区战略、构建自贸区网络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自贸区的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当前,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WTO成员国都加入了一个或者几个自贸区, 自贸区通过WTO更加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条件, 以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将这些成员的经济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经济利益的融合, 加大了自贸区成员之间的往来。比如欧盟自贸区建立之后, 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内部贸易占全部贸易的50%以上。东盟自贸区建立之后60%以上是内部的贸易, 因为自由贸易区和WTO的多边体制是不同的, 因为多边体制是所有的成员国, 自由贸易区是涉及到一些国家, 是自愿组成的, 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同, WTO是在多边的基础上开放市场, 自由贸易区是在一定程度上让渡国家主权, 形成更加便利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大流通圈, 有人把高标准自由贸易区也称为WTO+。
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时间通常比较短, 比如TPP, 开始的时候是四个国家, 1992年开始, 从2015年提出18个月完成谈判, 直到去年10月份完成谈判, 提前了两个月, 2015年12个国家多边, 到最后达成协议用了16个月时间。TTIP也是提出来18个月谈判, 明年开始减让93%的税收, 所以这个是速度比较快。自由贸易区谈判涉及的领域比WTO要宽, 特别是当前更多标准的贸易规则扩展到了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减让期限、降税模式、环境保护、竞争中立等。自由贸易区达成的协议是国家之间推动贸易便利化、自由化, 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快车道。大家都非常困惑, WTO和自由贸易区的区别有什么?我们搞清楚这些以后有利于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实施自贸区战略, 为什么美国也实施自贸区战略, 很多国家选择加快自贸区战略。
全球自贸区的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近几年全球自贸区的竞争白热化, 因为2015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 所以到2014年1月31日, 全球向WTO通报的各类区域的贸易协定583个, 其中277个正在实施。自由贸易区谈判现在成为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和标准竞合的平台, 自由贸易区谈判越来越多涉及到非贸易议题。全球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形态大体上是四种, 一种是自由贸易区, 比如自由贸易港, 这是单边的FTA,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港区, 自由贸易园。第二种是某国对他国的自由贸易协定, 就是双边的FTA。第三种是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协定, 比如南南合作、东盟, 比如南北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区, 像欧盟。第四种是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协定, 全球性的就是大跨度的、多边的、带有全球性质的自由贸易协定, 比如WTO下的一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比如美国现在推进的TPP、TTIP, 还有中国在2014年11月份在APEC会议上21国家达成的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 亚太自贸区。再比如现在正在推动的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推动力的, 与沿线国家加快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
全球自贸区的主要分布
全球自贸区的主要分布,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 一个是美国, 美国已经签订了有20多个, 正在谈判中的是三个T, TPP、TTIP、BIT, 还有一个T是他推动的全球的信息合作协定。欧盟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是30多个, 现在正在谈判和美国的TTIP, 还有欧盟和日本的自由贸易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到2015年底已经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的达到14个, 实施的12个, 韩国是去年达成的, 澳大利亚是去年达成的, 还有瑞士、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哥斯达黎加、冰岛, 连续十几轮中国内地-香港、中国内地-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 还有中国内地和台湾的ECFA, 也是有更紧密的合作安排, 这是中国签订的14个和实施的12个。
中国现在正在谈判的, 排第一的是RCEP, 中国在加快的推动, 还有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 因为中国和东盟2006年启动第一轮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进程, 用五年的时间, 到2010年完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签订了最后一个协议, 就是中国和东盟的关于双边投资的协议, 那时候完成了全部的进程。现在中国启动和东盟第二轮的自贸区升级谈判, 除此之外中国现在和海湾合作委员会进行自贸区谈判, 和斯里兰卡、挪威、加勒比地区、马尔代夫、格鲁吉亚的自贸区谈判都在加快进行。还有和新加坡自贸区升级版的谈判也在进行。
全球主要的自由贸易区有说六个, 有说七个的, 一般排第一个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当前比较受关注的、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是两个美国主导的, 还有一个是中国与东盟主导的, 这三大自贸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三个自贸区。一个是TPP, 刚才讲了12个国家, 开始的时候有文莱、新加坡等四个小国, 美国加入之后成为主导国。到现在为止, 日本是最后一个, 一共12个, 韩国也准备加入, 亚太地区可能产生比较大影响的是美国推动的TPP。经过五年多的谈判, 在2015年10月协定达成一致, 正式签署了协议。文本公布以后, 在生效之前要经过各个成员国的批准。去年我们在谈国际经济形势的时候就作出了预测, 我们预计在2015年底会完成谈判进程, 2016年可能会有一年左右的批准期, 2017年有可能正式启动。因此, 对于中国来说, 我觉得2016年还是我们加快推进自贸区的一个窗口期。自TPP谈判开始就存在着很多争议, 包括国内的专家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国经交流中心也专门就美国的TPP作出了研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主要观点认为TPP是在经济全球化、WTO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的形式下, 加上国际贸易形态变化, 对更高标准、更宽泛的领域提出贸易规则、贸易规制, 它是一种推动力。
但另一方面, 由于美国的主导, 他采取封闭的、以我为主的、排他的方法, 或者这种宗旨, 是对国际、国际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这个方向的反动。一方面有进步性, 适应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发展, 拓展了标准的领域, 推动了更高层次的贸易, 下一代贸易的形成。另外一方面是方法上排他, 对中国的外部环境造成了新的压力。
美国与此同时推动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的协定, 就是我们所说的TTIP。TTIP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11轮的谈判, 它的内容和TPP相近, 也涉及了市场准入、服务、投资、知识产权很多领域, 去年12月份, 在11轮谈判时, 他们已经就大部分领域开展讨论, 特别重要的一个进展是交换了第二次关税减让的出价, 这个出价是很高的, 覆盖97%的关税税目, 并且就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出价安排达成了共识。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一方面主导推动TPP, 提前两个月完成谈判进程。另一方面主导和欧盟的自贸区进程, 美欧经济总量合计是33万亿美元, 外贸总额超过8万亿美元, 吸引外资存量超过11万亿美元, 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加起来8亿多人口, 其中美国是3亿多人口, 欧盟是接近5亿人口, 这几个数据还是占世界份额比较大的, 分别占世界的47%、28%、52%。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 TTIP一旦达成, 将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 将超过原来离他最近的贸易区,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个达成之后, 属于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成为在世界上覆盖面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TPP的一些标准中, 比如在TPP之间的成员国, 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的转移, 可以是无税的, 这对中国的产业转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从目前看, 全球近期会出现三个最大的自贸区, 因为中国和东盟推动的RCEP也决定2016年底完成谈判, 这是去年达成的共识。大家可以看到, 最多在2017年底, 世界上将出现三个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全球自由贸易区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自由贸易区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 不像WTO全部成员国都要达到一致, 遵守共同的规则, 而它是可以超WTO规则, 所以在很多政策上, 一定程度上是让渡国家主权, 比如关税的让渡, 财政税收、产业政策各方面的让渡, 在产业政策方面, 贸易投资政策方面, 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方面, 都有非常具体的, 也有非常开放的政策。
中国加快推进自贸区的试点
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目前在全球分布, 这14个已签约的自贸区、12个协定涉及到30多个国家, 涉及到亚洲、非洲、北美、南美, 覆盖世界各地。“十三五”期间, 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将加快推进, 我们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布局, 习主席讲“管总”的战略, “一带一路”大的战略布局下, “十三五”期间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会大大加快。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中国自贸区的试点加快推进, 除了上海的自贸区试点之外, 去年中央又批准了天津自贸区试点、福建自贸区试点、广东自贸区试点, 目前这四个试点都在加快推进。据我们了解, 上海有的其他地方都在复制, 上海没有的在创新, 比如天津面向京津冀实现京津冀的大通关, 海关总署去年已经在全社会发布。天津自贸区成为京津冀共享的一个自贸区, 比如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在三河的世界商务研究时, 和天津的自贸区成为一个一体化的安排, 将来的进出口完全享受天津自贸区的政策, 它的特点和上海不太一样, 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 有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设计。福建面向祖国的大陆台湾, 在自贸区的安排上也有了自己新的特点。因为广东的贸易额占到我们国家的30%以上, 所以广东是我们国家最早进行加工贸易的地方, 也是我们国家贸易额占的比重最大的地方。因此, 面向香港、澳门, 粤港澳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合作框架下的试验也有了他的特点。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试点, 天津的试点, 广东的试点, 福建的试点都在加快推进, 全国不下于20个省市向中央国务院提出来要求复制自贸区的试点经验。
推进自贸区, 我们要取得成熟经验, 加快复制推广的一整套做法要形成体系, 成为推广的范式, 能适应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投资规则, 我们的试验区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和国际上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 甚至我们要超高标准, 在某些方面我们要超越一些他们没有达到的标准, 这样中国才能在世界上立得住。我认为自贸区的试点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就是中国新的对外开放, 和美国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规则、体系、秩序相抗衡、相匹配、相衔接, 使中国能够迈入更高标准的对外开放。
二是要构建自贸区的网络体系, 我们要在“一带一路”战略总的框架下构建以周边为主的, 以沿线国家为主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一带一路”战略是习主席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的, 按照古代丝绸之路, 沿线是覆盖60多个国家, 但习主席在去年和前年多次出访重要会议上讲, 我们“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的, 是面对所有国家的, 因为现在世界上非常关注“一带一路”。像加拿大、北美的一些国家都提出来他们算不算“一带一路”, 去年美国国会代表团到国经中心来交流, 也提出来美国有没有可能加入“一带一路”。习主席从前年、去年几次会议上讲, 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的, 不排斥任何国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提法, 60几个国家, 借用古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 赋予它时代的内涵, 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重大的倡议, 使更多国家通过设施连通, 政策沟通, 货物畅通, 资金融通, 还有民心相通, 通过“五通”打通各个国家之间有形的、无形的壁垒和障碍。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在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的转移中无障碍, 使我们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方面无障碍, 起码是消除障碍, 实际这是一种共享经济, 也是我们在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的诠释, 非常好的国际化的诠释。
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重大倡议下, 沿线国家能够加快构建以周边为主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对于中国, 对于周边国家都会带来新的机遇。按照古丝绸之路, 60多个国家, 44亿人口, 人口占全世界的63%, 经济规模占全世界的29%, 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世界的24%, 欧亚铁路网已经超过8万公里。国经中心在研究FTA问题时曾经把美韩自由贸易区全部的文本翻译成中文, 我们的研究得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当时也给中央国务院提交了报告, 美韩自贸区和TPP、TTIP的谈判文本基本相近, 美韩自贸区的谈判进行了12年, 彼得森研究所和他们进行交流时, 所长讲有些事看起来是不可能的, 但是只要你去做就有可能。因为最早提出美韩自贸区谈判的就是美国的彼得森研究所, 在当时的时候是不被美国政府接受的, 几乎认为是不可能的, 但是经过12年的努力, 美韩自贸区是在大前年达成了协议。那个时候我们认为, 美韩自贸区的条款, 和TPP、TTIP的条款基本相近, 因为TPP、TTIP是排他的, 它的条款是不公布的, 所以我们如果研究, 我们是不是能够达到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 我们和这个贸易规则还差多远, 那是有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 国经中心找到了美韩自贸区的全部文本, 然后翻译成中文, 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认为, 按照美韩自贸区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 中国基本上已经具备加入更高标准的贸易组织的条件。越南可以加入, 文莱也可以加入, 越南的贸易水平, 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劳工水平都和中国差很远, 所谓标准就是对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 都是同一准绳的, 标准是准绳, 所以我们看了这些标准之后觉得中国已经具备这些条件。比如知识产权, 我们原来认为知识产权的差距比较大, 但是中国这些年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 中央国务院召开科技创新会, 把知识产权提到了非常高的战略高度, 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文件、规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正好也是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标准, 它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我们现在的文件要求得更高, 所以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
再比如我们的劳工标准, 我们现在的劳工不仅是8小时工作制, 而且是双休制, 中国的劳工休息时间只是少于法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 当然有些企业工资底线定的很低, 比如去苏州看一个工业园, 工人的工资600元, 一天工作14个小时, 主要挣的是8小时之外的加班工资, 现在这些都受到了限制, 我们对劳动保护, 对劳工的标准也不低于美韩自贸区的标准。
再比如我们农业领域的标准, 过去我们农产品出不去, 但是现在韩国对我们农产品出口的标准, 日本对我们农产品出口的标准要求都是极高的, 高于自贸区标准, 因为最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 纺织品出口, 畜牧业的出口, 最高标准是欧盟。全世界126个国家制定了动物福利法, 欧盟的动物福利法是最苛刻的, 比如他要求猪有15天吃母乳的权利, 猪在运输的过程中, 每运输24小时有8小时的休息权利, 在宰杀的过程中不被同伴看到的隐私权利等等。欧盟和乌克兰曾经就是因为乌克兰的生猪在运输过程中没有让猪休息就被拒收了, 这是一场贸易战。
我们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 我们的标准实际是按国际标准在做, 当然我们没出去的, 在国内的这些农产品的标准, 我认为还相对比较低。但是提高农产品标准, 特别是食品安全、粮食安全, 这是我们国家政府最关注的, 也是现在下力量最大的, 各种标准, 各种措施。和整个世界相比, 因为我们的问题比较严重, 中央国务院决心大、力度大、措施大, 这也是我们将来加入更高标准必备的条件, 我们也在接近, 而且我们将来的前景会非常好。
再比如环境标准, 大家觉得北京雾霾, 但是我们水的治理, 土壤的治理, 空气的治理, 化学品污染的治理, 现在是齐头并进。大家可以看到, 更高标准贸易规则所涉及的, 我们过去比较惧怕的东西, 我们认为会对我们开拓国际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和阻力的东西, 我认为现在正在变成动力。我们现在是两种动力:一种是来自于中国政府在推动这些工作, 使这些工作向更高标准迈进。一种是来自国际市场, 美国推动的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是排他的, 但是未来我会让你没有办法排斥, 我会比你做得更好。国际标准实际是最低标准, 就是进入国际市场最低标准, 国家标准应该高于国际标准, 行业标准应该高于国家标准, 龙头企业的标准应该高于行业标准, 这样一个标准体系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无往不胜。
中国实现自贸区的战略路径
中国实现自贸区的战略路径我认为有五个方面:一是现在要尽快达成BIT, 因为我们现在BIT在和美国谈, 谈了20多轮, 文本已经差不多了, 现在集中在负面清单上。再一个是和欧盟在谈, 全世界77个国家都实行了BIT管理, 所以这个谈判要加快。二是尽快启动BITT谈判, 这也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提出来的, BITT谈判, 和美方、其他国家的都可以启动, 那次的发布会是我们晓强主任亲自发布的, 国际中心的研究成果。三是加快推进RCEP的进程,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四是中国2014年10月份提出的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我觉得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 使原来最大的三个自贸区, 其中的两个可以整合到亚太自贸区。五是我们应该采取非常规的思路和非常规的战略推动自贸区进程。
一是发展定向自贸区。在我们具备条件的地方加快复制自贸区, 定向自贸区。比如广西可以定向东盟, 新疆定向中亚西亚, 黑龙江定向俄罗斯、外蒙。我觉得定向自贸区可以把地方的优势发挥出来。
第二, 推进“一带一路”的自贸区。把周边已经形成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上升为自贸区。
第三, 分类推进自贸区进程, 对已经启动的中日韩谈判加快进行。和海湾合作组织的谈判加快进行, 和斯里兰卡、挪威的谈判加快进行, 这是正在启动的。对已经实施的, 加快升级版, 这些工作中国都在做。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三农”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058-02
1农村社会环境
社会是个人的结合体。在农村这个社会中,农信社要与农户、企业、政府、司法机构等个体交往而发生社会关系,他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形成农信社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农信社的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环境不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信用环境不好,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日益突出
社会信用环境是金融机构赖以运营的基础环境。当前,农信社所面临的社会信用环境状况是:农户信用意识差,又缺乏有效的财产担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往往数额巨大,而村级干部三年换届一次,变动后的村干部通常又对任前村组集体贷款不管,这种“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造成了集体贷款大量沉淀;乡镇企业借改制之机,利用破产、承包、租赁等多种手段逃废信用社债务,造成信用社资金损失惨重,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
1.2政府对信用社工作支持力度不够、行政干预严重
这是导致农信社经营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政府不支持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来配置金融资源显然是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再次,经营自主权的丧失,也会影响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积极性。这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就带来了农信社经营效率的低下。
1.3社会法制环境不理想
社会法制环境是金融机构顺利运行的保障。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首先要有法可依,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其次就是执法必严。
2农村经济环境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环境和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确立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一方面为农信社带来了高效益的项目,继而为其经营绩效提高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素质的稳步提高等,将为农信社的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农信社的信贷主体—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农户,具有资金贫乏、经营分散、设备落后等共同点。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复杂多变,如果市场预测不准、经营管理不善,或缺乏长远规划,就会造成产品滞销、积压,甚至亏损破产。从总体情况看,农信社一般都是乡镇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再加上目前的信贷机制对乡镇企业的约束力极为脆弱,这些错综复杂的风险最终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乡镇企业转嫁到农信社的头上,导致农信社不良资产居高不下。
3政策环境
农信社主要的业务对象是“三农”,而三农的弱质性使得农信社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农信社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国家都对合作金融采取了保护和扶持政策。这主要体现在:?譹?訛颁布法律确立合作金融的合作地位;?譺?訛设立专门的合作金融管理机构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譻?訛在税收、财务和利率上给予其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
我国央行在政策保护和扶持农信社发展方面则显得有些不足。首先,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合作金融法规,对农信社的业务规范是参照《商业银行法》进行的。但农信社与商业银行在经营体制、经营范围和经营特点方面毕竟有很大的差异,很难完全参照实施。其次,农信社的管理权也是几经变革,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再次,在农信社诞生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农信社也未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农信社同商业银行一样,执行相同的税收政策,这对以弱质性的“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信社来说显然有失公平。最后,政策性亏损不能弥补。另外,农信社的不良资产也不能剥离。目前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国企形成的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而农信社因用于扶贫、抗灾、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却得不到剥离。
近年来,国家对农信社改革日益重视,对农信社的扶持政策也逐渐明朗。从2003年起,国家加大了对农信社的改革力度,投资1 650多亿元用于农信社产权改革。央行以专项票据和专项贷款的形式减少各地农信社不良资产50%左右,并且对试点地区农信社给予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农信社的债务包袱和经营成本,提高了其盈利能力。同时,国家还鼓励各农信社通过增资扩股的办法充实资本实力。经过增资扩股过程,农信社的资本实力有了大幅提高,基本达到了核心资本为4%的最低要求。资本实力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农信社的信誉和实力,增强了其抗风险能力。
4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主要有:商业性的农业银行、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性的农信社以及邮政储蓄机构。这几类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是:
近几年,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调整,撤并了县以下营业网点5万多个,上收基层网点的信贷权限,将业务重点转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上,较少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并通过资金上存,使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上级行的“储蓄所”。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其业务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但由于业务单一,因而无法实现其政策调节农村经济的目标,发挥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
邮政储蓄则凭借其结算网络上的优势,存款规模迅速膨胀,不断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并且在较高转存回报率的刺激下,资金不断流向城市。
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领域的业务收缩,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又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以及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业务特点,使农信社逐渐成为向农村及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唯一正式的金融机构。这对农信社而言,是一个增强实力、壮大自己的有利机会。但同时,大量农村闲置资金,如银行存款以及邮政储蓄的形式不断流向城市,这对原本就资金短缺的农信社的经营发展无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目前,农信社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来自于民间金融的竞争压力。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农村超过50%的资金需求在农信社之外得到了满足,这就意味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一半以上市场是归民间金融所有的。因此,对农信社而言,民间金融是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环境的变化,给农信社带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 夏选民.改善农村信用社外部经营环境的对策[J].武汉金融,2001,(10).
[2] 许伟文.农村信用社运作环境之分析[J].海南金融,2002,(4).
【中国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银行发展分析10-13
中国银行调查报告06-29
粮食银行产业分析和竞争环境07-08
完美中国市场环境分析05-27
中国工商银行案例分析11-13
中国农村环境调查报告09-22
中国工商银行工行实习报告06-09
中国农业银行实习报告格式10-14
中国农业银行IPO案例分析12-08
中国工商银行XX分行实习鉴定报告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