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中国市场环境分析(精选8篇)
宏观环境分析
(1)总体的经济形式国民经济形式总体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0 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 4.4%,年内首次突破 4%,创 25 个月新高。由于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网络 上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煤超疯”等词,多少表现出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些许无 奈。物价上涨,贫富差距也随之扩大。老百姓吃不起,住不起,自然在化妆品上的消费也会 相应降低。
(2)总的消费态势 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不断增长,全国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化妆品销售额约 400 亿元,市场规 模分布反映出地理区域基本特征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与 其相应的经济规模水平、生活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完全一致。全国商业企业化妆品零售额平均递增 20%以上,无论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均显现为化妆品市 场销售的高增长,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有 27 个平均递增 15%以上,市场高速增长面在 87%以上、中国美容及化妆产品供应商对 2011 年的销售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预计产品出 口将增长 20%或以上。行业数据显示仅 2010 年前六个月,中国化妆及护肤品的出口销量就 高达 3.58 亿美元,与 2009 年同期相比増加了 22%;而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指甲护理产品、化妆刷等化妆工具在今年 1 至 5 月的销量则为 5,540 万美元,升幅高达 34%。”
(3)市场的政治、法律背景 化妆品的进口要依据《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办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进出口化妆、、品检验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国检验(1997)159号〗等法律法规。》
(4)市场文化背景 目前化妆品消费者推崇绿色无添加化妆品,即追求天然无化学剂添加,生产天然、有机和矿 物化妆品将成为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微观环境分析(1)竞争者分析化妆品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从小到大的成长与发展,行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 越激烈,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价格竞争频频上演。品牌之间的竞争格局已经非常明朗,大品牌 走大渠道做主流市场,小品牌走小渠道做做小市场,无名品牌只能打游击做边缘市场。美国化妆品品牌如倩碧、雅诗兰黛、美宝莲、露华浓等,韩国品牌 THE HISTORY OF WHOO,O HUI, THE FACE SHOP, SKIN FOOD, 爱丽,VOV, 悦诗风吟、露得清等、日本: Shiseido(资 生堂)、DHC(蝶翠诗)、Kanebo(嘉娜宝)、ALBION(澳尔滨)、kose(高丝)、FANCL(芳凯尔)、Sofina(苏菲娜)、Kallen(开莲)、碧柔 Biore 等品牌已经深入人心,而我国国内品牌也开始占 得一席之地,如大宝系列、宫灯、丁家宜、蝶恋花、雅倩等品牌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
1 国产纪录片产业格局
据统计,2014年国产纪录片年产量近6000小时,实现连续3年年均30%增速,创作能力不断增强。
1.1 以电视台为首的主流媒体是国产纪录片的生产主体
产业政策利好,促使国产纪录片年产量不断攀升,以央视为例,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之初,就以每年6亿的投资规模用于纪录片的生产制作。在国家推动纪录片发展的大形势下,其他各级电视台也纷纷借势涉足纪录片,除争取专项资金拨款外,一些纪录片栏目依靠电视台日常运营经费即可参与纪录片生产,一旦作品获得国家或政府部门设立的宣传奖项,生产单位更是名利双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有纪录片制作机构的生产积极性。包括近两年成立的中国纪录片制播联盟,其主要成员仍然是以电视台为主的国有影视制作机构。在2015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展播的作品中,选送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国有部门。
1.2 在夹缝中谋生的民营纪录片生产机构
那么,在“国”字号独领风骚的纪录片产业中,民营企业又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呢?据业内人士统计,全国有200多家民营企业以公司或工作室的组织形式制作运营纪录片业务。这些民营机构规模大小不同,运营水平也参差不齐,惟少数几家民营机构运转良好,产品营业额达到几千万,其他大部分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十分艰难。原因如下。民营机构主要以纪录片承制为主营业务,以此为契机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以国内知名企业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观众耳熟能详的《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到《汉字五千年》,再到获奖纪录片《走向海洋》,一部部纪录片佳作皆是承制央视或其他国有企业的作品,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纪录片产业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纪录片精品策略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因为多年与电视台合作关系,才使三多堂在纪录片生产、传播链条上走得更稳健、更顺利。2014年,三多堂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为民营纪录片机构破解资金难题走出了第一步,被称作“中国纪录片第一股”。雷禾传媒在专注纪录片品牌栏目打造的同时,更注重纪录片的版权交易,如雷禾研发制作的《口述》栏目在与全国多家电视台合作时只出售播映权,保留了制作单位在市场化运作中的主动权。在有限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成功突围发展壮大的民营纪录片企业堪称凤毛麟角。众多中小企业处在产业格局的边缘,他们承接纪录片制作业务,赚取低廉的制作费用,委托方通常会一次性买断作品的所有权益。这种以项目为单位的低成本运作,如同加工作坊,造成纪录片生产效率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也不高,无法保证市场化运作和产品开发。
2 国产纪录片市场环境分析
2.1 国产纪录片现行产品分析
首先,从产品投入产出状况看,产品盈利能力不足。以2013年为例,据《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卫视频道和专业频道共播出电视纪录片约7万小时,而2013年国产纪录片行业总收入约23亿元,照此数据推算,国产纪录片的平均收入为每分钟500多元,除央视外,其他地方媒体纪录片收视率均不理想,因此该时段广告收入没有保证,频道平台资源成本难以回收。央视纪录频道无论收视份额还是生产能力都称得上行业翘楚,2013年纪录频道全年的广告收入是4亿元,这与每年6亿的频道运营成本仍有较大出入。《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的旗舰产品,全国上映期间它的收视率甚至超过同时段的电视剧。据官方消息,《舌尖上的中国》海外售价为每集4万美元,有知情人透露该片第一季投资总额为450万元人民币,其市场回报并不乐观。
其次,不以市场为导向的纪录片生产,导致产品在消费环节受到影响。现行的纪录片生产体系为国有影视机构,国家投资制播平台,频道制作、频道播出,自产自销的运营模式直接扼杀了纪录片的生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所以才会频频出现入不敷出的交易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纪录片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浓重的宣传教育基因,尽管随着社会变迁已逐渐回归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仍不尽理想,加之国产纪录片市场化程度低,在服务观众收视兴趣方面做不到十分完善,可供选择的种类也不够丰富,造成纪录片受众面窄,观众群体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群体上。
最后,产量和流通渠道不完善,削减了国产纪录片市场空间。为推动产业化进程,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措施,要求除专业纪录片频道以外的全国34个综合上星频道增加纪录片播出时间。限定每日6:00至次日1:0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加上全国9个专业纪录片频道的播出时间,全国每年需要至少85045小时的节目备播,而当下每年约6000小时的纪录片产量,远远无法满足播出需要,民营机构无播出平台造成议价能力缺失,大大削弱了生产积极性,造成国内纪录片市场一片冷清。近年来,由央视制作的《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一批优秀作品虽在海外市场获利,但单个作品的成功实在算不上产业繁荣。
2.2 国产纪录片市场运营模式
产业繁荣的标志之一是产品的社会化大生产。没有足够的节目量支撑,不能完成规模经营,就无法吸引广告和投资,这是电视节目市场的生存法则。在规模经营道路上,中国教育电视台三频道(CETV-3)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在生产制作中引入项目管理机制,由此打造的纪录片品牌《我的太阳》获得了巨大成功。依托北京地区文教领域资源,CETV-3将纪录片进行商品化生产,整合创作团队,将生产任务量化成具体指标,设置严格的产品制造流程和监管体系,完成了纪录片栏目的周期性批量生产要求,促使其收视份额大大提升,实现产品运营当年就盈利的市场效应。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产品营销是获得市场成功的必要条件。纪录片成功营销的案例非《舌尖上的中国》莫属。首先,节目在内容本身就包含大量商业基因,一道道美食的展现、食材发源地的美景、美食制作过程对观众味蕾的挑逗,创作者调动一切视听元素吸引观众的收视兴趣。“舌尖”第一季在收视份额上大获全胜,产生极强的品牌效应,实现《舌尖上的中国2》海外客户提前预定。第二季节目诞生之前,创作团队即借助品牌展开营销攻势,微博话题、网络互动、幕后花絮揭秘、主创团队访谈、节目冠名、广告招标,节目还没开播,广告收入就达到了8000万人民币,其吸金能力堪比同期电影,让业内人士对纪录片的市场能量唏嘘不已。
民营机构的产品运营。由于国家政策偏向于国有影视机构,民营企业产品在播出渠道上十分受制,与影视剧相比,纪录片产业政策和措施更笼统,比如,影视剧拍摄发行有具体规定和操作流程,并有明确的公示制度。而纪录片的市场操作很难有据可依,在2010年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对拍摄和发行许可的表述,而实际操作中,没有《纪录片发行许可证》的任何相关信息。现实中的民营纪录片机构在市场运作中要么依托电视台合作关系获得播出权,要么委托代理发行,很多中小企业在承制合约时就丧失版权,更谈不上参与市场运营了。没有播出平台使民营影视机构失掉了获取商业利润的空间,不能通过融资进行扩大再生产,伤害的是整个产业链条。事实上,没有足够多的民营企业参与纪录片社会化大生产中,纪录片产业化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3 国产纪录片产业前景
3.1 新媒体为纪录片拓展了渠道
2014年,来自优酷的自制纪录片《侣行》让观众大开眼界,节目上线仅3个月点击量就突破一亿,纪录片同时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间段播出,优酷的创新举动为纪录片的未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第十三届四川电视节颁奖典礼上,包括《侣行》第三季在内的优酷土豆自制作品共斩获三项大奖,纪录片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获得社会的充分认可。自由、平等、多元的平台环境,为纪录片生产主体特别是民营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众多视频网站对节目的海量需求刺激了纪录片的版权交易,版权争夺促使纪录片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促使民间纪录片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其次,新媒体也成为纪录片的营销舞台。《舌尖上的中国》新媒体营销成功,激发了纪录片发展的新思路,新媒体传播能够跨越时空界限,使产品营销更有针对性。最后,跨界合作不仅扩大生存空间,且增加了产品利润。2011年,良友文化与腾讯、爱奇艺等签订大量版权合同,《台北故宫》《公司的力量》等作品再获网络追捧,纪录片因增加版权出售窗口而获得更多利润。
3.2 多元盈利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美国探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商和买家。节目不仅覆盖全美99%的有线电视用户,通过卫星传输,将节目传送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更坚定了国产纪录片产业化的信心。
在政府层面:积极建立产品交易品台。包括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内的三大电视节,为纪录片提供交易平台,2014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交易总额达2亿元。事实证明,通过节会的形式带动国产纪录片版权销售,是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中国纪录片网”为整合纪录片行业资源提供在线服务,为行业内外提供交流平台,最重要的是它为纪录片融资和版权交易提供了有效途径,从而使纪录片产业的发展瓶颈得到疏解。
在产销层面:深度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将产品利益最大化。纪录片属精神产品,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受制于拍摄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生产周期长、创作难度大,很多大型项目仅靠电视台自身很难做到规模生产,需要更多有实力的民营机构参与进来,完善纪录片的产业链。纪录片产业的核心元素是品牌,唯有品牌运营才是竞争力的根本。大陆桥影视集团成功输出大量经典作品。《传奇》《沙场》等品牌栏目享誉全国,集团旗下分别设立影视制作、品牌宣传服务、影视营销、图书出版、多媒体平台等专业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合作,为产业化运营模式提供了范本。《传奇》栏目是大陆桥的旗舰产品,以此为基点,不仅拥有稳定的版权收益和广告收入,并且着力进行衍生品开发,以“传奇”为品牌的系列出版物,包括图书、杂志和音像制品在市场上也颇受欢迎。大陆桥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建立一套以品牌纪录片生产发行为核心的制度与方法,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纪录片是独特的文化产品,因其突出的文化价值和跨文化传播价值逐渐成为影视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纪录片的国内外市场交易价格不断提高。纪录片产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扶持国产纪录片创作,纪录片产业化的黄金时代真的到来了吗?本文通过对国产纪录片的市场环境分析,探究国产纪录片的真实处境,再通过纪录片盈利模式分析,展望国产纪录片产业前景。为纪录片从业者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产业格局,市场环境,产品分析,盈利模式,产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湖南广播电视台课题组.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
[2]韩骏伟.国际电影与电视节目贸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环境产业,又称绿色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们对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不仅包括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与废物处理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狭义内涵,还包括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技术与洁净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以及与环境相关的服务。
环境产业在我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下,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重点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亟待开发;环保中介机构尚未得到应有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环境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较弱等。
目前中国环境产业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大公司及合资公司所占有,100多家外资环保公司占了3/4,而国内数以万计的环保企业只占1/4。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中国企业自身技术、人才、资源利用、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更严峻的问题是,我国的环境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另外,环境产业在中国至今还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产业,环保企业往往分属不同的产业,这就给环境产业的管理和整体规划带来了困难,也很难制定和实施环境产业政策。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国环境产业发展的要害。
二、环境产业市场培育的问题及对策
(一)环境产业投资的资金保障问题
由于资金得不到保障,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自身能力的建设普遍受到影响,常常出现环保监测不到位、执法能力不足的现象。前些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已经警示我們,由于财政资金严重短缺,造成政府对污染源监督失控,环保部门能力疲弱,水质监测信息混乱失真,中央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获得环境信息的渠道,更不掌握直接监控重大污染源和保护水源地的能力,如此监管能力是很难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的。
环保投资可以分为私人部门投资和公共部门投资(主要是政府投资)。尽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环境治理及相关投资的责任是清晰的,但我们也发现,在环保投资中,来自政府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在环境保护资金市场上,政府的环境保护投入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一是强制作用,通过足够的投入建立环境监管能力,保证各类主体履行环保投入的职责;二是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环保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环保领域;三是平衡作用,平衡区域间的差异,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环保投资,必须关注区域差异。
因此,关注环保投资,首先必须关注和明确政府的环境保护投入(即环境保护财政支出),这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最具体的体现,也是确保全社会环保投入总规模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国家要继续加大了对节能重点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增加环保设备、设施投入,对污染源实施综合治理,提高了节能环保型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二)环境产业的需求市场
在中国,环保还属于政府行为,像很多大中型环保企业,其实是相当盈利的,但私人不愿投资或者说力不从心,政府就要替人民买单。比如说风力发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等。例如:
1、中国博奇(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8月8日,博奇公司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家被东京证券交易所批准,首次公开发行即直接登陆东证主板的非日本公司,也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在东证主板上市。它的前身其实是北京市热电厂,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目前已发展成为如此规模的一家上市企业。
2、重庆同星垃圾焚烧发电厂,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其前期投资是来自世界银行贷款和重庆市政府投资,因为环保企业投资高、风险大,私人企业不愿或很难轻易涉足,可是令政府都没想到的是,电厂在第二年就收回成本,并开始盈利。
由此可见,环保企业的赢利点是在于社会对环保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基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作用,这也是为何环境产业比任何其他产业更需要政策的拉动的原因所在。
一些地方省市的扶持政策推动了当地环境产业的发展。如全国首家建立省级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河北省,于2001年、2OO2年用专项资金支持了25家企业,吸引资金7亿元。目前,许多省市已有专项资金来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环境保护产业。一些省市还出台了鼓励企业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专项政策等。但从政府预算的角度来讲,全国的环保基础设施还相当匮乏,环境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怎么更有效的调动起私人企业的环保参与,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环境产业市场有待完善的方面
1、明晰政府职责
在环境产业市场上,政府应明晰自己是主要的需求方,只有这样,才能将潜在环境产业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才能让现在的政府和企业失灵市场转变为完善市场。此外,政府要在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上多下功夫,为新的环保市场的培养扫清障碍。
2、完善各项法律和政策
从根本上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就是要从法律和政策方面明确需求和保证需求。应在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适时完善和整合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此外,要不断的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扶植环境服务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优惠政策,推进环境服务业产业化进程。
3、完善环境市场的运营
大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建立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法规和制度,积极推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获、市场化和社会化运营,鼓励采用投资—建设—运营—转交(BOT)等多种形式的运营管理模式。
4、统筹规划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政府要加强对环境产业的政策导向作用,注重环保咨询业为主导的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环境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同时将环境产业作为重工业的补充,协调一致发展,推进整个环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小结
环境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技术职称和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环境中,环境产业的发展定会更上一层楼。
摘要:通过对便利店基于SWOT的市场经营环境分析,揭示我国的便利店,在入世后的大背景环境下,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如何准确定位,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外部良好环境,克服行业固有的局限性和环境中的威胁因素,从而得以快速发展。
关键词:便利店;经营;发展
一、优势(Strength)
1.资金雄厚,形成了一定规模
资金作为维持便利店运营的根本必需品,其重要性无庸置疑。商品的采购、物流、店面的环境、地理位置、装修等等都离不开资金,资金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便利店的规模。良好的资金基础能够为便利店提供人流量较大的商业选址,直接关系到便利店潜在顾客数量的多少,并且良好的店面环境直接关系到顾客的心情,顾客心情愉快自然会作为回头客时常光顾并且还有可能将店面推广给亲友,为便利店做免费广告。
在目前的社区零售中,连锁便利店已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其中WOWO就是一个代表,到处都有着它的身影。除WOWO外,红旗连锁、互惠、成商集团等商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涉足社区零售。
2.各便利店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在国内悄然兴起连锁便利店作为大型超市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已经形成“即时性”消费的品牌效应,成为不可小觑的“经济助推器”。不论是7-
11、WOWO还是红旗,其集团最终的心愿是打造其独一无二的品牌,一定的品牌效应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固定顾客,赚取更多的固定利润。
3.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连锁店管理经验,形成了稳定的管理层
管理层结构比较稳固,与一个企业是否会稳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便利店一直与供货商寻求建立一种共赢的盈利模式,不追求单纯的扩张。国内便利店如果在未来的管理中管理层架构逐步变得更加稳定,将会对其产生利好,未来前景会更不错。
4.有稳定、长期的消费者
在买方市场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的导向。而便利店经营者凭借其自身选址或者经营地点的优势,可以长期和充分的与消费者接触,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逐渐摸索其购物偏好。有助于经营者及时了解商品需求量和种类的信息,从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组织货源。减少因为商品积压而带来的浪费。
二、劣势(Weakness)
1.从商品的购买、配送、销售及运输过程,未达到严格的SOP要求
目前国际上有三种零售业态:大卖场、会员店及社区店,这三种业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进入细分市场。目前进驻我国的外资零售业主要以大卖场为主,像红旗以及WOWO店则是社区店的代表。便利店仅靠出售商品无法在激烈的业态合作中取得优势,它必须开发连锁店铺网络的附加价值,即扩展其服务功能,完善企业管理系统,达到简单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从而成为标准意义上的便利店。
2.管理能力不足,员工忠诚度差
员工忠诚度因其复杂的特征而被看作是令人难以捉摸的东西,有太多因素可能对员工的组织忠诚度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公司管理变革能力的看法。如果员工认为变革管理得很好,他们会更忠诚于公司,否则,员工的忠诚度会大打折扣。要培育长期忠诚度时,鼓舞人心的领导与管理、高效的绩效管理、积极的工作环境、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有效的沟通交流等因素就变得更为重要。仅仅建立过去那种“一劳永逸”的人力资源制度将使企业失去许多员工的支持。
3.信息化低,不能及时更新,商品缺乏特色
便利店是一种以“小、灵、便”为特点的零售形式,在商品供应上应该体现“速食商品,必须商品,急需商品”的特点,这是便利店区别于超级市场,专卖店,大卖场等其他零售业态的显著特征。而现在很多便利店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商品提供上与超市,大卖场基本相同,不能有效的体现出业态之间的差异化。所以便利店总部应当充分发挥在商品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三、机会(Opportunity)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便利店行业经营风险小,进入门槛低,是实现投资避险的上佳选择,大量资金进入便利店行业,新办便利店公司必然推动该行业在更高水平上的快速发展。其次,由于中国居民有较高的储蓄率,收入增速的放缓不会对现有的消费模式产生较大的冲击,能维持现有消费水平。相对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和行业大环境,都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便利店这种业态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有很强的生命力,为顾客熟悉和欢迎
便利店的存在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足够其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且目前也开始渐渐融入广大市民的生活之中,不少市民表示便利店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3.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目前,便利店在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地点集中,特别是在一些繁华地带,或者是居民生活区,甚至出现了一家紧挨一家的现象,竞争激烈。
4.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便利购物的需求增大
一个便利店能否生存的第一条件就是方便性,可以说这是一个便利店充满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每日24小时通宵营业即为便利店的主打。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需要,便利店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现在的便利店集日杂百货、代收水电费、邮递、公交充值、话费充值等业务于一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威胁(Threat)
1.零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无论是经营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售后服务,还是在企业规模、资金实力、服务品牌,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便利店。而便利店在经营中又不能鲜明的体现其业态特征,特别是在商品组合上与大型超市雷同,同质化程度高,缺乏产品差异化特征。
同时,由于买方市场格局的形成,绝大多数商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买方市场更加突出,而供大于求的商品持续增加,买方侃价实力也会不断增强。这些客观因素都威胁着便利店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2.便利店行业进入门槛低,新加入者众多
便利店经营无论从资金、技术、管理方法、人员配备等方面来说,要求都相对较低,只要经营地点选择恰当,消费者群体定位准确,就能够在市场上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而且便利店在我国发展属于初级阶段,不同的便利店经营者对销售特色化商品,实施产品差异化的意识并不强,所以商品差异化程度小,新企业进入比较容易。但相对而言也伴随着鱼龙混杂、管理不一的情况出现。
3.许多日用品受国家相关政策调控,导致利润微薄
便利店业务符合国家政策,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不少的日用品也受国家相关政策调控,明码实价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便利店获得的利润。
4.员工问题迫在眉睫
便利店的员工问题通常表现在工资上涨、完善员工社保等成本不断上涨以及员工流失量大,招聘、培训难度增加。所以针对这两点我国的便利店也应该拥有相应的措施,如推出奖金政策,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等。
5.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趋势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见国标物流术语)。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80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的。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一词。目前对于第三方物流解释很多,国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而在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其发展的历程更短,只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社会各界,无论是学术界、企业界还是政府,都对第三方物流给予了热切关注,这种关注,从东南沿海城市开始逐步蔓延到全国,直到现在形成了一股“第三方物流热”。我国第三方物流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和基础条件下产生的,有其必然性。进入90年代,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基础技术条件也日臻成熟,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二、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经济热点分析
(一)加入WTO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据预测,入世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可望提高1%,从而将推动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大幅上升。首先,我国加入WTO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需求量大幅增加。入世后,将会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而跨国企业一般在规划建设之时就会考虑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生产能力,不会规划太多物流设施,而准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流总量将有超过10%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其次,入世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层次将提高,需求内容更趋复杂、多样化。大量外资投入我国市场,同时也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不少外资会投到制造领域,对准时化物流和精益物流的需求将增多,以支持配合企业先进的生产方式。
尽管入世后随着跨国生产企业的进入,也会有一批国际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会分去部分物流服务需求量,但总的来看,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带来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大大多于国际物流公司在我国的服务供应量,而这部分需求空间便会由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满足,当然,前提必须是我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有能力满足跨国公司的需求。
(二)西部大开发对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已经把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重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将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重点要向西部地区转移,已在西部12个省区规划了35万公里的公路和1万公里铁路以及重要的干线和支线民用机场的建设目标,西部基础设施对经济制约的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和农畜土特产,随着西部大开发,资源优势将转化为经济优势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畜牧业、矿产资源和加工工业都将得到合理开发,西部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货物流动的频繁,从而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东西部差距的缩小将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将不仅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将扩大到广大的西部地区。物流企业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在西部地区发展网点,根据西部地区企业的需求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三)两个新经济热点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等经济热点。由于我国法定假日的延长,“五一”、“十一”长假形成了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由于厂家和商家在假期期间都推出多种促销手段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假日期间部分商品会出现脱销的现象。提供及时、快速的商品补货、促销品的包装、搭配、贴标签等流通加工服务及辅助的市场需求预测增值服务的需求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新的机会。近年来另一大热点展会经济也产生了相应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每年都会相继举办各种产品的展览会、博览会和洽谈会,如IT产品、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纺织品展销会等,相应会产生展品的物流服务需求。由于展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要送达指定地点,而且参展的展品很多都是新开发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对包装、运输等条件要求严格,一般数量很少,但往往价值很高,一般不计较成本,对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快运服务有很大需求,此外可能还会产生展品的包装、展台的布置、及信息收集等附加服务的需求。两个经济热点对于能够做出快速响应的物流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市场机会。虽然假日经济和展会经济所产生的是即时性、短期的物流服务需求,但很多可能就是第三方物流的潜在客户,如果服务得到客户的认可,有可能建立起较长的合作关系,甚至成功地开拓客户,将其日常物流业务承担下来,建立真正的联盟关系。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信息收集,尤其是各种展会中就蕴藏着大量的潜在客户。
二、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者
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承担者是物流企业,是构成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目前我国对于物流企业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在研究中往往将各种物流服务提供者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混同起来,在此有必要进行一下说明。从定义来看,第三方是在供方和需方以外承担物流活动的专业组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不管是从事物流某一环节的功能活动还是提供几个环节或是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都可以视为物流企业,象传统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
、货代等从事单一物流活动的企业都是物流市场服务的提供者,都应算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一类。但从第三方物流的特征来看,又显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与第三方物流的要求不符,不是严格意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多只能算是第三方仓储、第三方运输、第三方货代等类物流企业。但从发展方向来看,它们已具备了一些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的条件,如网点设施、专业人才和技能、渠道关系等,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转型是其必由之路,而且很多传统储运企业已经开始了转型的实践。因此本文将传统仓储、运输、货代、邮政等某一物流领域的企业统称为准物流企业,纳入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者当中进行研究。
基于上述界定,目前我国参与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的企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由传统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的区域性物流企业
主要是指地区的商业储运公司,他们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在本地区提供基本物流务和部分增值服务。虽然与其它地区的原兄弟公司有联系,但还不够紧密,尚不能成为网络。这类企业的仓库结构和设施比较旧,很多地方还采用的是楼库(4~5层)。这对于租用楼上库房的企业的进出库速度有所影响。由于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多数企业负担沉重。在管理方法和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上,多数企业还局限于传统、分离、单一的基本业务。但其收取的服务费用比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也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个别的企业,随着不断的积累,也能做得比较出色。如成都的商业储运公司已成为多家外资企业(宝洁、飞利浦、纳贝斯克)在西南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上海的商业储运公司近期还参与了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投标。
2.由某一传统领域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演变成的物流企业
如中外运(Sino-Trans)、中国邮政、铁路系统、中远(Cosco)、中储等。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处于垄断或领先地位,规模都比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且物流设施比商业储运公司要好。虽然他们是全国性的公司,但地方的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因此,除非是很大的客户,多数客户很难享受到较为全面的配合和统一的协调。这类物流企业一般都能提供全部的基本物流业务和部分的增值服务,但价格较商业储运公司稍高。除了象中外运、中远这样的已有多年的涉外经营经验的企业,其它的服务商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且效率也不是很高。部分企业还残留着有行业老大的痕迹,对客户需求不够重视,灵活性也较差。
3.大型外资跨区域物流企业
虽然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目前这类外资物流企业在绝对数量上不多,但他们在物流行业中还是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在新设备投资(特别是IT方面)、资金实力、人才、观念、经验和管理方法上,这些企业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他们往往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跨地区的服务。但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大城市,而且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个别的企业已渗透到内地,如宝隆洋行的物流网络,已可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另外,由于要负担他们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成本(特别是外籍员工),他们的收费水平也是较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物流企业并不拥有运输车辆、仓库等物流设施,它们主要是提供代理服务,通过转租、联营等方式寻求中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闲置资源,降低其固定资产的投入,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但另一方面,其中方合作伙伴的能力、收费以及双方的沟通,也会给外资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收费水平造成影响。
这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宝隆洋行(EAC)、英之杰(Inchape)、海陆(Sea-Land)、新科安达、马士基、华商、大通等。
4.新兴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
作为后进入市场者,多是顺应市场需求和物流发展的趋势而建立的,而且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求得发展,必得优于传统企业之处,因此,新兴物流企业的定位一般都是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要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很多新进物流企业都采取了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这类服务商的典型代表是宝供。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大型的外资物流服务商相近,但服务地域要广些,不仅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无论在业务规模、设备投资,还是在价格上,这些新兴的内资物流企业,已开始具备与大型的外资物流服务商相竞争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地市场的物流运作上,这些公司更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但在服务或管理方法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方面还略显不足。同时,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这些服务商在许多当地的物流作业也并不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源。同样,他们在当地的合作伙伴的能力和收费也影响着他们的服务和收费。
除了上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以外,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还有大量的、在某些方面具有特色,专业性更强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如表4-1所示:
(二)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
中美WTO谈判最为“惊心动魄”之处是围绕分销及其相关活动--物流与配送进行的多轮谈判,这表明,中美两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分销、物流与配送是企业市场活动的命脉,任何一方都不敢轻视。我国成功加入WTO后,物流领域与运输服务和分销领域一样,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纷纷看好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其中已有部分世界著名的物流企业先期进入了中国市场,参与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如快递业巨头UPS、FedEx、DHL和TNT,运输物流公司马士基、美国总统班轮等。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即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众多已经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物流企业或与国内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或并购股权,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优质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占据了“三资”企业物流供给的大部分市场。据一些专家介绍,在中国企业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中,往往有10多甚至20多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大部分都是国际著名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在国内开始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物流企业,一般仅能承担某一物流功能,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差距非常大。入世后,对外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政策非常宽松。物流业将基本没有入世宽限期的保护,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将要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
(三)国内物流同行之间的竞争
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现代物流需求的增长现代物流理念的传播,大型传统储运企业纷纷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如海尔、一汽、青啤等的物流部门也有向专业物流企业转型的趋势,此外,随着中国物流热的掀起,大大小小的运输、仓储企业甚至小型送货、送报企业都纷纷打起了物
流的牌子,进入物流市场,使国内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的物流市场将要进行一轮“洗盘”,大量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或与别的企业合并、整合。有几个因素会驱动第三方物流行业的集中与整合的趋势:第一,大的公司有意将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公司;第二,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资本的投入日益增加;第三,很多物流企业都有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他们服务能力的愿望。
三、第三方物流供需状况对比分析
(一)国内物流企业的现状
我国的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很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有质的提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多、小、少、弱、散、慢”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是指功能单一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多。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运力、仓储能力都过剩,供大于求,但这种供给能力是相对过剩,真正能满足企业较高水平需求的供给还较少; “小”指企业大多孤军作战,经营规模小,综合化程度较低,营业额上亿的企业很少;“少”是指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运作经验少、高素质人才少。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和仓储,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很少。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经营意识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性;“弱”是指管理能力弱、信息能力弱、融资能力弱、竞争能力弱。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散”是指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虽然国内企业占有土地、仓库、车辆等物流资源,网点布局较广且基本合理,但这些资源实际上都处于分散的结点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形不成网络,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慢”是指响应速度慢。传统储运是静态运作,不适应现代物流追求动态运作,快速响应的要求。这些问题造成我国物流企业服务成本居高不下,难以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运作管理低水平重复,难以形成特色、打出品牌。总的来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处于起步或转型阶段,还不具备应对跨国竞争的能力。
(二)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状况
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状况及对第三方物流供应方的要求大致如下:
1.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今后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我国物流企业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
2.目前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市场定位,合理确定业务重点、配置资源,同时兼顾今后第三方物流需求地域扩大的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3.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外包的主要是销售物流业务,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理念与高层次服务。
4.企业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对成本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加上入世后跨国经营将增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和全球化的物流系统来支持。而物流企业要做到这两点,实现信息化运作是关键。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无缝链接,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2014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2014年中国摩托车运行概况2
第一节2014年摩托车重点产品运行分析2
第二节我国摩托车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3
第二章2014年摩托车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
第一节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6
第二节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7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8
第四节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9
第三章摩托车行业2014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12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2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3
第三节国内摩托车行业政策分析14
一、行业具体政策14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7
第四章2014年国际摩托车行业发展分析22
第一节世界摩托车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22
第二节2014年世界摩托车市场存在的问题23
第二部分摩托车重点产品2014年走势分析
第五章我国摩托车行业供需状况分析27
第一节摩托车行业市场需求分析27
第二节摩托车行业供给能力分析28
第三节摩托车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29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29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31
第六章摩托车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35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35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36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36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38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41
第七章摩托车行业竞争绩效分析46
第一节摩托车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46
第二节摩托车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47
第三节摩托车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48
第四节摩托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49
第五节摩托车市场分销体系分析50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50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53第八章摩托车行业区域分析58
第一节我国摩托车企业区域分析58
第二节山东省摩托车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9
一、山东省摩托车行业产销分析59
二、山东省摩托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山东省摩托车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山东省摩托车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三节广东省摩托车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摩托车行业产销分析68
二、广东省摩托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广东省摩托车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广东省摩托车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四节江苏省摩托车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江苏省摩托车行业产销分析77
二、江苏省摩托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江苏省摩托车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568 70 73 7577 79 80
四、江苏省摩托车行业营运能力分析82第五节浙江省摩托车行业发展状况分析86
一、浙江省摩托车行业产销分析86
二、浙江省摩托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9
三、浙江省摩托车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
1四、浙江省摩托车行业营运能力分析92 第三部分摩托车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第九章我国摩托车行业投融资分析98
第一节我国摩托车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98第二节我国摩托车行业外资进入状况99第三节我国摩托车行业合作与并购100第四节我国摩托车行业投资体制分析101第五节我国摩托车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102第十章摩托车产业经营策略分析105第一节总体经营策略105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106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106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109
三、销售渠道111第三节行业品牌分析113
第十一章我国摩托车行业重点企业分析116第一节国内摩托车行业重点企业A116
一、公司基本情况11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1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1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4
第二节国内摩托车行业重点企业B127
一、公司基本情况12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2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3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3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5
第三节国内摩托车行业重点企业C137
一、公司基本情况13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39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42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5
第四节国内摩托车行业重点企业D148
一、公司基本情况14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5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53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6
第五节国内摩托车行业重点企业E159
一、公司基本情况159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6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2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6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7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二章我国摩托车产业消费量预测172
第一节我国摩托车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2
第二节2010-2014年摩托车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摩托车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摩托车需求总量预测结果175第十三章我国摩托车产业供给预测178
第一节我国摩托车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8第二节2010-2014年摩托车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摩托车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摩托车生产总量预测结果181第十四章摩托车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184第一节上游行业影响分析184第二节下游行业影响分析185
第十五章摩托车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88
第一节摩托车行业竞争格局的变迁188
一、企业数量之争188
***0
二、排量之争190
三、焦点之争19
3四、区域之争19
5五、车型之争196
六、扩张模式之争198
七、广告之争201
八、板块之争203
第二节摩托车市场的竞争格局20
5一、摩托车市场的竞争特点20
5二、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品牌竞争207
三、中国摩托车产业三大板块竞争现状
四、摩托车行业价格竞争的变化210第三节摩托车行业竞争战略分析21
4一、低成本战略21
4二、差异化战略217
三、集中与专业化战略219 第五部分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十六章摩托车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224第一节摩托车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24
第二节摩托车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225第三节摩托车行业集中程度分析226第十七章摩托车行业的营销229第一节摩托车经销商的发展之路分析229
一、煎熬期229
二、存活期2
31三、成功期2
32四、快速发展期23
4五、成熟期237
第二节摩托车最终用户的服务营销分析240
一、售前服务240
二、售中服务2
42三、售后服务245
四、服务营销的优势247第三节摩托车的品牌营销策略249
一、精选品类,细化步骤249
二、加深沟通,做精零售2
51三、差异化打造品牌服务2
52四、涉足制造,拓展大空间2
54五、打造自身品牌257第四节摩托车产品的营销步骤260
一、营销切入模式的选择260
二、差异化推广策略262
三、掌握四定原理265
208
五、掌握市场生命周期268
六、特色性促销推广模式270 第五节摩托车企业海外营销的手段27
4一、打“乱”仗27
4二、做品牌277
三、本土化279
第十八章摩托车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83
第一节2015-2019 年摩托车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283第二节2015-2019 年摩托车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284第三节2015-2019 年摩托车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285第十九章摩托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88
第一节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288
一、2014年中国摩托车产业升级迫在眉睫288
二、“十二五”期间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规划290
三、未来十年国内摩托车业的发展方向29
3四、中国摩托车企业重组与整合的方向295第二节摩托车企业的发展分析297
一、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继续加快297
二、企业研发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299
三、产业集群趋势更加明显300
四、生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302
第二十章摩托车产业投资风险308第一节摩托车行业宏观调控风险308第二节摩托车行业竞争风险309第三节摩托车行业供需波动风险310第四节摩托车行业技术创新风险311第五节摩托车行业经营管理风险312第二十一章产业政策环境分析315第一节相关政策环境分析315
一、降低消费税给摩托车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31
5二、实施行业生产准入管理的目的316
三、中国将规范摩托车出口秩序318
四、2014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出口退税下调321
五、2014年国内开始实施新版交强险32
3六、2014年摩托车排污实行“国Ⅲ”标准324 第二节相关政策对摩托车市场的影响327
一、欧II标准对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影响327
二、摩托车出口资质管理遏制恶性竞争328
三、出口退税下调对摩托车业整体出口的影响不大330
四、摩托车生产准入促进了行业规范33
3五、生产准入加速中国摩托车业重新洗牌335 第三节关于禁摩337
二、“禁摩”与国情民生
三、“禁摩”与社会经济
四、“禁摩”与政府诚信
五、“禁摩”与城市管理
六、“禁摩”与接轨国际339 340 342 345 347
第二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50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50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51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附录二:《摩托车安全基准》
附录三:《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
附录四:《关于规范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 附录五:《欧Ⅱ标准》
除了私营制作机构了大量涌现之外, 随着当今市场机制和电影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类型电影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发展经验, 已经初步形成自身的类型化格局。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 2012年我国故事电影的年度产量为745部, 纪录影片有15部, 特种电影有26部, 动画影片达到33部, 科教影片有74部, 总计产量达到了893部。而且在当下以故事片为主要创作类型的电影环境中, 影片的类型呈多样化趋势, 如历史正剧、情景喜剧、案件据、爱情剧等。在这种市场环境下, 电影制作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不断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从而促使中国电影走向了市场类型化的发展模式。但是, 在如此大的电影年产量的背后, 具有强烈的经典电影意识, 吸纳演技高超的明星演员和前期进行准确市场定位的电影仅仅占据总数的13%。与之相对的其他电影类型, 大体表现出前提题材定位较差、制作较为粗糙、情节无创新等, 这种缺乏精品意识的举动使得自身处在即将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在以上两点之外, 中国电影市场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随着国内电影产业市场化的开放进程, 一些占据主导地位的影院逐步采取强强联合的经营方式。这些公司在对收视的群众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后, 根据当今电影的选题素材, 买断一些电影的播放权, 在有差异的区域进行不同类型电影的播放, 且以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但是, 受制于当今价格、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的影响, 占据主导的影院间的强强联合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影片的播放实现了垄断, 成为了电影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同时, 多家影院联合降低价格, 这使得电影制作公司的成本难以回收, 从而为后期精品电影的发行带来了隐患, 从长远的视角观察, 这对于电影艺术呈现出毁灭性的打击。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 市场在国内电影的运行过程中逐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逐步使得电影市场趋于市场化竞争。
然而, 仅仅依靠市场来使其发展成熟的理念难以行通。但是迄今为止, 国内从电影的制作、生产管理到后期的发布都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 同时电影协会与其他行业相比, 也没有发挥非官网的组织职能。目前, 国内政府对于电影的行政手段一直停留在电影题材的审查和成品的发布这两个初级阶段, 这种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但是, 政府在电影题材的审查为净化电影行业的环境, 消除不良风气的效果有目共睹。长此以往, 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国内电影艺术特性的流失将持续制约电影的市场化发展。
就以上论述, 结合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和创作现状, 分析出中国电影在创作上的优势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影响力, 提高影片创作发展的水平, 论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期望为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中国电影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 中国电影创作应该回归中国社会现实及文化传统, 发扬中国文化特色, 回归中国本土。众所周知, 就文化而言, 民族的即世界的。而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业, 所以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电影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发展经验, 必须在基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打造电影产业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电影应回归传统文化, 懂得灵活的去借鉴, 大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点。这一点在电影《人生》《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著名的西部电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从民族仪式、色彩、传统理念等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中国特色文化元素。老一辈电影人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大力发扬中国特色文化, 以自身独有的文化元素来融入影片, 增加影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是解决目前国内影片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
其次, 当今电影产业的竞争已经扩延至全球, 电影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已经不单是某个国家自身的事情, 结合国内电影创作上的不足, 应坚持与时俱进, 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合拍之路才是中国电影最终出路。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入市场的风险, 还可以充分利用多方面资源来增加影片的受众率;与此同时, 中国电影制作商还可以充分学习海内外先进的选材理念和后期先进的制作方式, 从而实现引进、消化、吸收, 将其在创新与国内电影的发展中, 大大提高国内影片的发展水平, 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再次, 电影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 其中包含着许多领域的成果, 可是电影的这种艺术形式, 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而脱离现实生活的艺术, 也必然不会有长久的发展力, 当代中国电影不光要在商业方面追求票房, 更多的应该探索电影的艺术性,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赢得口碑。此外, 在电影的构思和制作方面要敢于突破传统, 以别样的视角展示独特的魅力。如今, 全球各个国家的人们具有着共同的品质即正义、英雄主义。而后者在西方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从而表现出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而国内电影在这一点上表现有些差距, 似乎一直以中庸之道来对电影进行重塑, 缺乏对对于人性美好一面的展示。观众似乎人人都是理论家, 都能够猜透导演背后的心思。而现在的观众, 更希望以电影视角去感知美好, 而不是看一堆复杂啰嗦的理论。因此, 中国电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本土市场。
最后, 中国电影运用特效特技的影片较少, 这与全球票房过亿的好莱坞影片均打特效特技的趋势相背离。因此要充分借鉴好莱坞影片的发展优势, 加强高科技人才梯队的建设, 从源头提高电影产业的科技含量, 这是顺应发展的时代趋势。电影作为一种光声结合的艺术, 需要加强特效特技来展示效果, 从而给受众群体强大的冲击力, 实现电影行业的持续发展。
在世界电影之林中, 每个国家的电影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 中国电影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 在自身的文化积淀之上探求创作途径, 百花齐放的瑰丽胜景才会出现, 这样的胜景也应当是世界人民的期盼。中国电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也应结合实际走出一条中国电影的特色之路。总之,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之下, 中国电影创作群体只有不断的适应市场, 调整创作思路, 发掘更深层次的创作源头, 才能在压力之下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嘉.2003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之产业链发展的研究[M].山东大学, 2011.
[2]王昕.中国电影产业的比较优势和营销策略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3 (4) .
[3]李莎莎.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J].神州, 2012 (2) .
[4]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且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多种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与碰撞,让我们新一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任何变化所带来的利弊都是同时存在的,新一代的儿童面临的挑战与时代带给他们的机会也是同时存在的。在进行儿童中心的市场分析时,我观察到我们在儿童教育上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商机。我们可以借此良机,在帮助儿童成长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企业。
[关键词] 儿童中心;儿童教育;市场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1 我国儿童教育现状
如今的小孩,尤其是独生子女,俨然是家中的“小皇帝”、“活菩萨”、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活宝贝。小孩在家可谓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且要星星不能给月亮。一家人都围着孩子团团转。
其次,现在很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及“富二代”家庭,对孩子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纵容过失。有些学校担心发生意外伤害担负不起责任,干脆取消体育运动及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教育的悲哀。
另外,當前的教育体制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分数论英雄,把升学率和成绩作为教书育人的唯一标准。学校一味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家长整天为孩子的成绩发愁,小孩子则成为了学习的工具和奴隶,永远有看不完的书和做不完的作业。
2 儿童市场的市场需求分析
2.1 新一代年轻父母不甘接受相夫教子的婚后平淡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的直接受益者和见证者就是八零后和九零后这一代人,他们接触到的多是港台流行文化和欧美流行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综合环境,在他们身上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温良恭俭让都会有体现;同时,在他们身上也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青年人有的开放、热情和张扬,不愿再为封建的繁文缛节所束缚,他们要更多的解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更多地投入到社交行为中。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驱使下传宗接代,一旦有了孩子,他们的私生活就会被压缩,而一贯自由的他们就会自主地寻找一个中和的解决方案,既要避免孩子被丢给爷爷奶奶的传统套路,又要为自己的私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那么幼儿托养机构的市场的重要性就自然展现出来了。
2.2 年轻一代父母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近几年的国内市场来看,不管是一线还是2-4线城市,家长们的观念已发生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关于幼儿教育的问题,新一代的父母更会花时间与精力去安排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们对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有本能的抵抗,同时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找到一种更高效更人性化,并且能激发孩子兴趣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期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实现“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的新目标,使孩子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3 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早已不适合新一代的儿童
00后的孩子是大多数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与出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人们有着很大不同的是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成熟。同时也迎来了数码时代的革命性变化。一般的儿童游乐场,特别是针对低龄孩子的游乐场总是只有跷跷板、滑滑梯、秋千等老一套,虽然安全是保证了,但是绝不能满足上文说到的孩子的需求。所以,新一代的儿童中心就是为他们而量身打造的,能满足新一代孩子们的需求。
2.4中国现阶段的家庭结构能够保证孩子的需求
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出现了1:2:4的家庭结构,也就是一个孩子由6个大人供养。他们舍得并且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让他们用最好的,穿最好的,甚至让他们随自己所愿去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若有所求,这6个人中的一个大人必定会满足他。同样的道理,每个家庭中孩子的开销由6个人同时承担,这就大大减少了爸爸妈妈的负担,也大大开拓了儿童市场发展的潜力。
3 基于儿童市场现状分析的项目研究
3.1儿童托管中心
产品特点:专门照顾和培养儿童生活学习;孩子校外休息和学习的场所。
综合实力:在师资力量上,正规儿童托管中心由于孩子年龄还太小,老师较多。儿童托管中心的老师一般需要从师范院校幼儿教育科系毕业,具有幼儿教育经验。在设施与环境上,正规儿童托管中心硬件最基本要求是必须符合安全条例。大型游乐设施美观稳固、楼梯等设备合适幼儿、桌椅板凳立柱边角有防护装备,消防设备、饮水、电器安全。儿童托管中心的建筑内外空间宽阔,好让孩子们尽情地奔跑玩耍。
3.2 兴趣特长班
产品特点:让孩子们能在兴趣班获得校课堂之外的所有能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专长、培养情趣。
综合实力:从目前市面上的兴趣班根据其培养的兴趣目的不同,分为:文化、音乐、体育、乐器、美术、表演等几大类,从专业性来看,兴趣班聘请的老师都大多都是其培训兴趣上的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目的性,兴趣班根据各阶段儿童(包括婴、幼、少)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关键期,以满足儿童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在智力、体育、美育、德育等某一方面的才能的教育内容。
3.3儿童生活馆
产品特点:为儿童提供高仿真设施道具和模拟场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在不同职业体验主题店中扮演各行业成人职业角色,在玩乐中培养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未来。
综合实力:相比市场上其他儿童教育服务类项目,新兴的儿童生活馆寓教于乐的方式受到广大家长欢迎,孩子们也更易接受。在教育教学方面,聘请专业的儿童专家和心理学家使得他在开发培养儿童职业理想中有强劲的优势。针对孩子在爱模仿的特点,少年儿童的模仿心理特性。让孩子们在模仿中能提早认识职场、培养团队意识,并拥有正确的理财观念,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在体验生活中,了解父母是如何工作的,又能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盲点。
3.4 幼儿早教机构
产品特点:教育对象是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
综合实力:幼儿早教机构发展历史久,教学老师多聘请为专业幼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从幼儿到家长实行一体化教育。随着家长们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愈发关注,以及80后的年轻一代正在成为生育主角,父母们对子女教育的观念更新,更舍得在幼儿早教的问题上投入,因此整个幼儿早教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 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儿童市场存在很大的空缺,意味着有很多的市场机会。我们要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才能合理、有效的制定公司战略。只有充分的分析市场需求,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陶涛矜.20纪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予前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 邓泽军.我国曱教中心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前教育研究,2007(12).
【完美中国市场环境分析】推荐阅读:
完美财务分析表06-23
中国高校市场分析06-07
中国校车市场分析09-07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07-13
中国物联网市场分析09-14
中国大陆炊具市场分析11-17
中国入境客源市场分析11-27
中国奢侈品市场分析06-13
中国家居市场分析报告06-19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