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及路径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 交通建筑行业总体上运行顺利、健康, 但对照行业规范、廉洁要求和产品标准, 目前在部分工程和从业人员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按设计施工、随意变更, 不按工序操作、先后不分, 不按规范验收、蒙混过关, 不守廉洁底线、权钱交易, 不顾产品质量、急于竣工等问题, 暴露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法治素养缺位, 亟需加以纠正和规范。当务之急, 一是要通过对从业人员行之有效的培训, 切实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素养;二是要通过规范严格的程序, 全力推进过程监管和违规处理。着眼长远, 立足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新时期要建设更多的质量工程、精品工程、惠民工程, 离不开对行业的未来工程师和建设者——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 针对性、系统化地培育法治素养。

1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

1) 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强化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2月23日讲话中, 强调要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 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依法治国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根基,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推动者、实践者, 开展法制教育, 培育法治素养, 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也是积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作为未来交通建筑行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 必将在依法推进交通工程建设、依法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依法规范交通建筑市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需要。培育法治素养是提高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是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潜在培养群体, 法治素养是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提升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是培育法律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 也是培养新时期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育法治素养, 一方面有利于帮助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 推动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理性的思维方式, 引导他们主动克服青春期易冲动易暴躁的性格弱点, 自觉克制有时不计后果的违法行为, 在遇事处事时能经常从法律的角度考虑问题, 逐步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和成熟稳重的气度。

3) 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是建设质量工程、打造精品工程的需要。当前, 国家正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建筑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交通建筑行业的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交通基础设施,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特点, 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布局和调整, 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影响较大, 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牵涉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影响巨大。同时由于交通建筑产品具有生产的流动性、生产的单件性、生产的地区性、生产周期长、生产的全露天作业、生产组织协作复杂等特殊性, 因而交通建筑行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都直接对交通建筑产品 (如公路、桥梁、隧道、轨道、涵洞等) 质量好坏构成影响。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 就是要着眼交通建筑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通过各种途径向大学生普及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等, 切实增强大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精品意识, 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提升交通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有利于打造更多群众满意、人民放心的质量工程、精品工程、惠民工程。

2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

1) 利用课堂教学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当前, 针对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 利用课堂教学开展法制教育, 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实际效果还很不理想, 需要在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以便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在丰富教学内容方面, 必须使法制课堂教学内容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相结合。首先, 要从交通建筑行业法规知识传授、法治意识培养以及法律能力提升三个方面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 要从交通建筑行业工程实践中选择典型案例作为素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次, 要及时从国家立法与司法动态中遴选相关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 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论讲授式教学方法, 更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和手段, 综合运用问题式、案例式、讨论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 着力增强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特别是要结合交通建筑专业知识的学习, 将交通建筑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自然地融入专业教学中, 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同时, 在设置公民与法律、合同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的基础上, 还可以针对性地开设建设法规、土建工程法律实务、交通运输法规、建筑法与房地产法理论与实践等专业化法律课程。

2) 利用社会实践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开展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 要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把深奥抽象的理论还原为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的生动素材, 使枯燥的原理、论述转化为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活话题, 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 大学生法制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局限在课堂中, 要积极组织大学生走出课堂,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农村、部队进行参观调查走访, 切实增强法制教育的现实感、趣味性和吸引力, 把法制教育植根于社会实践的肥沃土壤中, 才能广泛接触人民群众, 才能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行情, 才能真切感悟广大人民群众在平凡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高尚情操和可贵品质, 才能不断增进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 有助于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思考和解答社会现实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要紧密结合交通建筑行业特征和专业实际, 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到交通建筑企业参观走访、调研座谈、实习实践等, 深入工程现场和工地一线, 了解施工工艺和流程, 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有计划性地组织学生旁听公开庭审、参与审判实践、组织模拟法庭、参观法制展览、参与普法宣传等, 邀请法官、律师、检察官、公安干警等法律从业者给大学生作报告, 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规范意识和法治素养。

3) 利用党团组织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党组织、团组织、学生社团都是高校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 接受锻炼和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开展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 能不能利用好、发挥好这个平台与载体的作用至关重要。学生党团组织主体都是学生, 既有组织纪律性, 又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法制教育的实施与推进, 大学生党团组织可以围绕依法治国、交通文化、建筑法规、行业规范、诚实守信等主题,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动作用, 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团活动, 如举办交通建筑法规知识竞赛、交通文化研讨会、行业典型报告会等, 开展“法在校园”系列讲座、经典案例辩论赛、“法律法规送基层”“普洒法律阳光”法律演讲比赛等法制宣传系列活动, 增强大学生规范意识和法治素养。同时也可以围绕交通建筑行业规范、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等热点问题, 举办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育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探索成立“大学生法律协会”学生社团, 举办高校模拟法庭巡回赛, 创办法制刊物《校园说法》等, 以漫画、故事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 宣传法律法规, 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热情, 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

4) 利用司法案例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推动课堂上以案讲法、典型案件社会调查等, 通过给大学生剖析典型的司法案例, 讲解不懂法、不守法的危害和教训, 尤其是要紧密结合交通建筑行业实际, 利用相关从业人员因为专业技术不精、责任意识不强、法治素养不高, 最终导致交通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 甚至造成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案例, 来警示和教育交通建筑专业在校大学生。如通过对湖南省凤凰县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四川盘江大桥垮塌事故、重庆綦江虹桥垮塌事故等典型案例的剖析和反思, 运用那些沉甸甸的数字和血淋淋的教训, 全面增强大学生规范意识和法治素养, 切实筑牢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铜墙铁壁”。湖南省凤凰县沱江大桥垮塌事故, 共造成64人遇难, 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由于施工、建设单位严重违反桥梁建设的法规标准、现场管理混乱、盲目赶工期, 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严重失职, 勘察设计单位服务和设计交底不到位, 以及相关州县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致使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施工工序不合理, 最终导致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而坍塌;四川盘江大桥垮塌事故, 最终确认5人死亡、7人失踪, 垮塌原因为“由调治构造物及桥墩基础防护未按设计施工图要求和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和监理而造成的责任事故”;重庆綦江虹桥垮塌事故, 共造成40人遇难, 是一起严重的人为责任事故, 其中违法设计、无证施工、管理混乱、未经验收等问题, 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过这些血淋淋的案例, 给大学生敲响法治警钟。

5) 利用新媒体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新媒体泛指利用电脑和网络等新科技,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短信、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由于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性, 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和优势, 广泛挖掘和创作故事、箴言、漫画、视频等富有交通建筑行业特色的校园法制文化产品, 增加大学生法制文化产品供给, 运用新兴媒体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比如网络、短信、微信、微博、数字电视等方式, 普及法律知识、共享课程资源、剖析典型案例、传播廉洁文化, 开展大学生“在线教育”, 积极推动法制文化传播, 将法制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增强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和双向互动性, 切实加强对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

6) 利用依法治校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校园氛围自然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是否规范, 有没有严格依法依规进行, 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 高校要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以严格、规范、高效的教育管理服务, 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实践中。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 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普法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 健全管理体制, 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 推行岗位责任制, 正确处理法与规章的关系。要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 必须建立健全法制化的管理体制。要使学校各方面事务运作规范化、制度化, 这样学校工作才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学校制度一经研究确定, 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1]。尤其是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事务中, 比如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评定、学生违纪处分、学生党员发展以及学生党团活动等, 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学校管理制度进行, 让学生在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中自觉提升法治素养。

摘要:本文在阐释培育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意义的基础上, 从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组织、司法案例、新媒体、依法治校等方面, 对培育路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交通建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桂兰.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N].河南日报, 2015-06-26 (4) .

上一篇:延边大学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开展情况调查分析下一篇:园林小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