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精选4篇)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篇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是传统农业大县必须回答好的紧迫课题。##作为农业大县、山区大县,立足资源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养牛业作为立县主导产业进行培育,以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富民强县。2003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8.25万头,存栏20万头,出栏8.25万

头,人均养牛增收300多元。

一、科学决策,定位于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要富,县乡要强,必须准确定位,科学决策,确定一条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发展前景的致富途径。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立脚点,做大做强。##地域广阔,自然、地理、资源、气候、人口素质等生产要素差异较大,就选择适宜全县的特色主导产业方面,2001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调研论证,认为养牛产业符合##实际,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有形成特色的条件。一是市场前景广阔。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对牛肉、牛奶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空间广阔;另一方面,我国肉类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价格优势,较易形成市场竞争力。二是全县有草场资源426万亩,具有发展草食、节粮、低耗、生态畜牧业的特点,发展养牛业符合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又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发展养牛业基础较好。##大力发展养牛已有10多年历史,全县已涌现出一批肉牛养殖、育肥大户,并培养造就了一批专业技术队伍。基于此,县委、县政府果敢决策,决心把养牛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并在县委全会上做出《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养牛产业发展实现了大突破。万头牛乡镇达6个,千头牛以上村40个,百头以上养牛大户218户,几年实践证明,县委、县政府决策是科学的,定位是准确的。

二、强化领导,取信于民。为确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县养牛发展决策落到实处,坚定农民发展养牛信心,树立党委、政府形象,取信于民,全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组织上给予保障;各乡镇也成立了组织,完善了制度,采取了奖惩等激励措施;新闻、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县委、县政府决策,宣传先进典型,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形成共识,营造全县发展养牛业的浓厚氛围;为开阔视野,全县组织乡镇主要领导和县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三河、大厂、香河等县(市)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同时,每年组织养牛大户和乡、村、组干部到县内重点乡镇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总结提高;为使产业逐步壮大,县委《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从占地、疫病防治、投入保障、品种改良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服务为宗旨,惠及于民。

三、加大投入,谋利于民。发展养牛产业,关键是资金投入。##采取财政支持、银行贷款、争取产业政策扶持资金、招商引资、社会投入、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大对养牛产业投入。几年来,每年投入养牛资金都在亿元以上,保障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到了谋利于民。一是举全县之力,集中专项资金保发展。扶贫发展资金、农业开发资金、财政支农周转金等专项资金,凡是能用于养牛产业的一律打捆使用,集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支持养牛产业发展。二是招商引资,吸引外埠资金促发展。以项目为载体,精心谋划肉牛、奶制品、饲草饲料等加工项目,吸引县外资金注入。通过吸引县外资金,全县建成了翔宇皮革、峰源公司等养牛产业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协调,增加金融贷款投入壮发展。利用联户担保、财政担保、建立信用乡镇、信用村等形式,加大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养牛产业发展。四是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用于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建立良好投资环境,鼓励社会投资。目前,全县2000余户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搞起养牛业,离退休以及个体大户也纷纷投入养牛产业发展。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篇2

1 我县水产业发展概况与特点

1.1 概 况

五年来, 我县水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水面兴特色养殖、农民致富潜力在水、鱼回鱼产业化、三创、三新”重大战略部署, 全县渔业生产形势呈现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而成为我县渔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县2006年水产养殖面积达33 030亩, 与2001年相比 (以下简称同比) 增长18.0%;水产品产量6 950 t, 同比增长50.9%;渔业产值8 214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6.1%, 同比增长142.0%;特种水产产量2 450 t, 同比增长109.2%;水产品人均占有量16.5 kg, 同比增长44.6%;水产良种覆盖率50.0%, 同比提高100.0%;水产品加工率24.0%, 同比增长100.0%;水产科技创新贡献率48.0%, 同比增长100.0%。水产业已成为我县优势产业之一, 是最具潜力、成效最好的产业之一, 更是基础性资源配置最优的产业之一。

1.2 特 点

(1) 加工水产品香飘全国:

按照“发展养殖、压缩捕捞、主攻加工、搞活流通”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 近几年来, 我县对久负盛名的民间传统加工水产品——霉鱼不断强化科研创新和产品开发, 取得重大进展。外向型水产加工企业从无到有, 从1家扩张发展到3家, 即江西永叔府食品有限公司、永丰县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和永丰县圣达食品厂, 而且均告别了过去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旧貌, 分别新迁到县城工业园, 厂房、设备、管理、技术均焕然一新, 各项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加工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6年加工量达60万kg, 产值达1 200多万元, 占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的8.6%, 同比增长10倍;产品种类进一步增多, 主要产品有永叔公牌草鱼片香辣型、鲢鱼片香辣型和田螺酱, 口味堂牌草鱼片香辣型、清蒸型, 桂香婆牌草鱼片香辣型、酒糟型、糖醋型, 数量近10个;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 3家企业已全部荣升为吉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其中江西永叔府食品有限公司荣纳江西省渔业经济“十一五”规划省级重点水产品加工与出口示范企业名单, 永叔公牌香辣鱼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国家绿色食品标识, 原料鱼基地 (白水门水库) 荣获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产品远销两广、杭、沪、宁、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城市大超市。外向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崛起和发展, 大大促进了我县水产养殖的产业化、工业化进程。我县的水产品加工创新典型受到江西省水产局局长官少飞教授等领导、专家的多次表扬和视察, 多次在全省性水产会议上誉为“山区小县, 同样有大作为”, 永叔府公司董事长黄金华、圣达厂长吴达发双获全省渔业创业百佳农户光荣称号, 中央、省、市、县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关注, 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2) 良种良法推而广之:

连续5年实施了特种水产工程, 累计引进、示范、推广了20个新品种、20项新技术。20个新品种即:美国斑点叉尾鱼回 、南方大口鲶、鲶、杂交鲶、翘嘴鳜、黄颡鱼、彭泽鲫、湘云鲫、异育银鲫、丰产鲫、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美国青蛙、虎纹蛙、台湾吴郭鱼、奥尼鱼、兴国红鲤、花鱼骨、泥鳅、白玉蜗牛, 引进的数量达1 000万尾 (只) 以上, 2006年养殖面积达9 000亩, 涵盖全县所有乡镇, 占养殖总面积的27.2%, 养殖产量达2 450 t, 占养殖总产量的35.3%。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了80:20主养、名特优水产品套养、鱼病生态防治、草鱼免疫防疫、水面立体开发、种草养鱼、配合饲料养鱼、斑点叉尾鱼回 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河道养殖、流水养鱼、农渔两用高效农田开发、生态健康养殖、渔业机械化、垂钓休闲渔业、避洪渔业、节水渔业、跨季节养鱼、水产品鲜活运输、草鱼深加工、出口创汇渔业等20项水产养殖新技术。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 名特优水产已走进千家万户, 使我县的渔业产业结构更趋和谐, 以斑点叉尾鱼回、彭泽鲫、草鱼加工、美国青蛙、鲶鱼为龙头的优势产业迅速崛起, 特种水产养殖已成为我县水产业的朝阳产业、优势产业。

(3) 水面经营权流转渐入佳境:

我县拥有水域滩涂13.37万亩, 其中可养水面达38 781亩。以前水面特别是较大面积的水库养殖经营一直采用国营或集体或内部职工个人承包经营形式, 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一直未能得到最优配置, 很不利于渔业的工业化、组织化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近年, 我县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常规, 对以水库为重点的水面经营权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开面向县外拍租。一石激起千层浪, 四方能手云集来。通过公开拍租, 过去无人问津或人放天养水面逐步向养殖大户流转, 如下溪水库 (1 080亩) 、白水门水库 (1 750亩) 分别以年租金3.2万元、13.6万元成功拍租给养鱼能手吕小云 (本市新干县) 、晏祖邦 (宜春市上高县) 经营开发, 经营期限延长为10年, 租金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水库的综合利用也跃上新的一页。吕小云老板利用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水浆自然保护区内之下溪水库优良水质建立1万m2以上美国斑点叉尾鱼回网箱养殖, 2006年投放鱼种112万尾, 2007年8月10日起可陆续起水上市, 预计可产商品鱼回鱼1 000 t、产值1 000万元、创利200万元, 开辟了我县创汇渔业的先河, 也跻身全省11个鱼回鱼养殖重点县之一;晏祖邦老板在白水门水库实行精养, 产量较往年增长4倍, 产品远销外省, 现代渔业初具规模, 他们为我县水面经营权属合理流转起到龙头示范作用, 目前我县小 (二) 型以上水库公开拍租率达20%以上, 并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4) 水库立体开发如火如荼:

水库养殖面积达19 108亩, 占总面积的57.9%, 养殖产量达1 970 t, 占养殖总产量的35.0%, 养殖单产达103 kg/667 m2, 全县的水库除个别山高路远不便养殖外, 都进行了开发利用, 出现了少有的承包热, 水库精养化程度有较大提高, 立体开发面积由过去的15%提高到现在的50%, 不少水库正朝农、林、牧、果、渔立体开发、规模经营转变, 使昔日无人问津的荒芜水面如今变成鸭歌猪欢鱼跃的聚宝盆, 大大促进了我县水产业“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学化”的形成与发展, 带动了我县循环农业的扩张升级。

(5) 水产品流通快速有序: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我县水产品季节性、结构性、区域性过剩或欠缺已成普遍现象, 对此, 我县加大了对水产品流通的重视和引导, 通过多年的培植, 2006年我县水产品流通户达200余户, 其中年流通量达1 000 t以上的有2户, 即恩江农贸市场水产批发部经理罗九根、下溪水库鱼回鱼养殖基地经理吕小云, 前者荣获全省渔业创业百佳农户光荣称号, 后者当选江西省渔业协会鱼回鱼专业委员会理事, 100~999 t的有5户, 调进调出鲜活水产品达2 500 t, 大小流通户遍布我县城乡, 平抑了市场鱼价, 解决了群众就业, 改善和方便了城乡人民的生活, 并促进了我县三高水产的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水产业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有的还相当尖锐, ①如小产业思想根深蒂固;②填塘建房歪风盛行;③电鱼毒鱼屡禁不止;④池塘淤塞日益严重;⑤苗种基地严重滞后;⑥推广体系线断网破。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 将会严重阻碍我县水产业向前发展。

2 发展我县水产业思路与对策

2.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重新审视新时期渔业在强县富民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把渔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小康进程的支柱产业来抓

发展水产业不仅是开拓新的农业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增加食物总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举措, 而且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实践证明, 水产业是大农业中发展最快、比较效益最高的产业。因此,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把渔业摆在振兴我县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出口创汇、实现县四套班子提出的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切实加强领导, 采取有力措施, 扎实工作, 确保我县渔业实现新跨越。我县水产业现在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是新一届县四套班子奋发有为、领导有力、干群拥护, 广大干部群众三创原动力正在激情燃烧。二是我县本身有市场。按2006年全省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1.7 kg计算, 仅县内就需水产品17 525 t, 若永叔公、口味堂、桂香婆牌加工水产品能联合升级为全省龙头产品, 单草鱼一项就可加工转化5 000 t;按2006年全省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14.3%来计算, 我县渔业产值要达到19 329万元 (仅渔业一项可使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三是我县有水面资源条件。我县拥有水面133 720亩, 其中可养水面38 781亩 (即水库1 010座、养鱼面积20 479亩, 池塘18 303亩) , 有大量适宜开挖水面低洼田、荒地 (若开挖1 219亩, 则全县池塘水库可达4万亩) , 以2006年全省平均亩产264 kg计算, 养殖产量可达10 560 t;有适宜养鱼的旱涝保收稻田31万亩 (利用10%可达3.1万亩) , 按2006年全省平均亩产50 kg计算, 养殖产量可达1 550 t;有水生植物 (莲藕、白莲、茭白等) 田1万亩, 按全省2006年平均亩产243 kg计算, 养殖产量可达2 430 t;此外还可发展网箱养鱼、流水养鱼, 若4座中型水库都象下溪水库一样发展网箱养鱼1 000 t, 则养殖产量可达4 000 t。总之我县现有可养水面按2006年全省平均水平计算, 养殖产量可达18 540 t。加上天然捕捞产量 (2006年为1 321 t) , 年产量可达2万t。四是发展水产业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果4万亩池塘、水库, 1万亩用于养草食性鱼类, 可调整农田或山坡地种草1万亩, 产值相当于4倍水稻产值;2万亩用于养肥水性鱼类, 根据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循环养殖原理, 可配合养牛2万头或养猪10万头或养鸭200万羽或养鸡200万羽, 占全县2006年出栏数的79.8%、64.7%、363.5%、317.8%;1万亩用配合饲料发展特种水产, 可消耗饲料1万余t, 产特色水产品5 000 t、产值上亿元。总而言之, 可带动运输、饲料工业、建筑、捕捞、餐饮、税收、工商、加工、流通等多产业的发展, 可打造产值5亿元、税利1亿元、吸纳劳动力5万人的高效大产业。由此可见, 我县把水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是科学可行的。

2.2 建立新型技术推广体系, 提升服务现代渔业水平

成立县水面交易所和县渔业检验检疫站, 健全县渔政管理站, 与县水产站合署办公;恩江、沿陂、藤田、沙溪等重点乡镇设立区域水产渔政站, 每站配备3名水产渔政人员, 可从现有水产人员中调配;要切实保证水产事业费的足额到位, 拨足推广经费;乡镇水产渔政员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 对现有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新进人员进行公开考录;要确保水产渔政机构和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和渔政管理。坚持“取之于渔而用之于渔”方针筹措行业发展资金和经费, 如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征收、鱼塘开发基金的建立, 定期对水产科技人员进行知识培训、科技进修。

2.3 创建产业发展政策, 激发全民创业原动力

一要将水产发展列入乡镇和有关单位目标管理考核, 加强督查;二是各地要对渔业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发展, 并常抓不懈;三是加强对水产原良种场和精养鱼塘的保护, 严禁随意征用或占用, 如确需征用的, 必须进行合理补偿, 用于开挖新的池塘;四是允许因地制宜开挖鱼塘, 其用地、用电、用水和补贴应享受农业同等待遇;五是全面推行水面使用权拍租制度。集中连片水面5 000亩以上面向全国、千亩以上面向全省、200亩以上面向全市、50亩以上面向全县、10亩以上面向全乡拍租, 承包期10~30年, 对于零星分散的池塘、小塘坝在明确双方责、权、利的前提下全部拍卖到个人, 使水面使用权逐步向养殖大户流转;六是对有灌溉和发电任务的水面要划定渔业用水最低保护线。

2.4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巧借外力推动我县水产业资金、技术、管理的创新

实践证明, 采取“筑巢引凤”或“引凤筑巢”是加快我县发展的一条捷径, 水产业也不例外。我县森林覆盖率达70.6%, 环境条件好、无污染, 适宜发展绿色水产品, 独具招商的魅力和吸引力。为此, 一要制定水产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如渔业招商与工业招商同等对待;二要做好资源的调查摸底和科学规划, 对100亩以上的水面以及适宜开挖鱼塘的低洼地、低产田、农渔两用田整理成项目资料向外推介, 以资源招商;三是通过已落户我县的客商大力宣传, 以商招商;四是水产招商引资不仅要引资金, 还要引人才、引理念、引技术、引管理。

2.5 突出渔政执法, 依法治渔、以法兴渔

认真宣传和落实《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实施办法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管理条例》、《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水污染防治法》、《水产种苗管理条例》, 渔政、公安、司法、工商、质监、环保等部门每年都要组织2~3次联合执法检查, 坚决查处偷、毒、电、炸、抢鱼的违法行为, 公检法要把破坏渔业生产的经济刑事犯罪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依法从严惩处、公开宣判, 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危害水产养殖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 保障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渔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实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水产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水域环境监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使我县水产业逐步迈入依法治渔、以法兴渔轨道。

2.6 强化科技兴渔, 发展特色、高效、健康渔业

依靠科技进步, 加速常规水产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 重点是草鱼、鳙鱼、青鱼3大品种的提纯复壮、品牌开发、健康养殖;组织我县特色水产品种的种质选育、开发利用, 重点是月鳢、鹰嘴龟、东方蝾螈、大蟾蜍、棘胸蛙5大品种;持之以恒实施特种水产工程, 坚持抓好名特优水产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重点发展美国斑点叉尾鱼回、翘嘴鳜、彭泽鲫、南方大口鲶、鲶、黄鳝、泥鳅、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美国青蛙等10大品种的养殖;养殖技术主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草鱼免疫防疫、斑点叉尾鱼回网箱养殖、稻 (莲) 田养鱼、渔业机械化、河道种草养蟹、克氏原螯虾人工增养殖、冬季渔业开发、节水渔业、水质监控等10项新技术。

2.7 主攻加工与流通, 打造永丰水产制高点

以江西省渔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契机, 力争在5年内重点扶持3个水产加工企业组建升级为省级龙头企业, 品牌由著名商标提升为驰名商标, 进行草鱼、鲢鱼、鳙鱼、鱼回 鱼、泥鳅、克氏原螯虾、日本沼虾、田螺等品种的加工, 并建立1万亩标准化、规模化的原料水产品基地, 力争水产品加工率达到30%, 加工5 000 t、产值亿元、获利5 000万元、创税500万元以上, 把我县打造成水产品加工大县、强县。大力扶持和培育水产品流通组织, 以行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 组织渔民从事生产和开拓市场, 推行“公司+基地+渔户”发展订单型渔业, 保障我县水产品销售畅通无阻, 走出县门、省门、国门。

2.8 抓好池塘改造, 挖掘现有水域生产潜能

良好的水面条件是养鱼高产稳产的基础, 针对目前我县池塘条件日益恶化的现状, 而塘泥又是冬种的优质肥料, 故塘泥还田对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建议, 5年内在全县范围内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建设项目, 采取有效行政措施, 大规模分批分期对池塘进行以清淤为中心的八改 (小改大、浅改深、死水改活水、漏水改保水、窄埂改宽埂、土堤改石堤、不规则改规则、不通路电改通路电) , 每年0.4万亩, 使贮水量和鱼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新开池塘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以免重蹈旧辙。

2.9 大搞基地建设, 加速推进我县水产产业化

一是鱼回鱼网箱养殖基地。通过下溪水库鱼回鱼网箱养殖基地的示范, 带动白水门、返步桥、高虎脑及小 (一) 型水库养殖斑点叉尾鱼回, 形成绿色鱼回鱼产业片, 使鱼回鱼网箱养殖面积达3万m2、产量2 000 t、产值2 000万元。

二是稻 (莲) 田养鱼基地。以君埠乡为中心, 辐射带动沙溪、龙冈、上固等南部山区乡镇发展稻 (莲) 田养鱼, 养鱼面积达1万亩, 产量500 t。

三是水库综合立体开发基地。以四座中型水库为中心, 辐射带动全县小 (一) 、小 (二) 型及山塘水库, 面积达1万亩、养殖产量3 000 t, 重点推广草—鱼、畜禽—沼—鱼—果 (蔬) 生态养殖模式, 利用库岸和消落区的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发展循环大农业, 使农、林、牧、果、渔有机结合、良性循环, 力创三大效益最大化。

四是县水产站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该基地地处抚八公路旁, 水面面积40亩, 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南方大口鲶、鲶、杂交鲶、斑点叉尾鱼回、兴国红鲤、台湾吴郭鱼、奥尼鱼、黄颡鱼、湘云鲫、彭泽鲫、丰产鲫、异育银鲫、淡水白鲳等新品种及增氧机、投饲机等机械进行养殖示范, 并取得成功, 该基地交通、水源、电力、通讯、管理方便, 可作为我县实施特种水产养殖工程的实验、示范、培训基地。

五是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增养殖基地。以潭头境内孤江水系之上固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罗星、神口、杨梅江、下固4村河段 (面积达3 000亩) 为中心, 扩展到孤江水系的龙冈河、沙溪河进行中华绒螯蟹增养殖, 力争孤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人工增养殖面积达5 000亩, 年产绿色中华绒螯蟹50 t以上。以八江境内的八藤河为中心, 辐射带动藤田河之古县、瑶田、藤田、石马发展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增养殖, 力争面积达5 000亩, 年产绿色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50 t以上。

2.10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我县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篇3

情 况 汇 报

达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涂巡视及各位领导: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和省厅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我县把蔬菜产业列入了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导产业。近年来,作为特色效益农业,我县一直坚持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稳定市场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中心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高度重视,重抓落实,已实现由零散向集中、单季生产向周年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从而带动蔬菜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有力地缓解了蔬菜生产季节和消费均衡性之间的矛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时令蔬菜产品,为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自去年11月份省上把我县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后,我县以更加饱满的意志,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打造蔬菜产业基地。通过短短半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老基地得到巩固提升,新基地得到快速发展,规模空前,效果凸显。现将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培育建设情况作一汇报。

一、主要工作成绩

按照省政府及省厅的要求,我县抓住机遇,全力以赴,认真落实,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今年5月中旬,全县蔬菜播面达到27.5万亩,比2009年新增1.2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达80万吨。其中重抓了以赵家、双庙为核心、涉及7个乡镇37个村3.7万亩的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上半年,核心示范区新建各类设施蔬菜大棚3250亩,带动全县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到了2.2万亩;核心示范区以马家、木子为重点发展莲耦5600亩,带动全县其他基地发展水生蔬菜8000多亩。同时,以全市规划发展的3万亩常年蔬菜基地和10万亩加工蔬菜基地为重点,推广桑(麻)—菜、烟—菜、稻—菜等模式,综合利用蚕桑、苎麻、烟叶、水稻冬闲地发展了13万亩大地蔬菜和加工蔬菜基地。

(一)领导到位,组织落实

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建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育林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办、财政、农业、国土、水利、扶贫、科技、商务、招商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达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县政府分管领导主抓此项工作,县农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各有关乡镇也成立了专门班子。县上就蔬菜发展工作先后召开了6次专题会议,县委书记李春、县长罗建多次深入到重点乡镇,安排部署重大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二)规划到位,布局落实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采取“四个结合”,即:基地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资源开发与配套建设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产品开发与加工增值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以“一脉展两翼,三线连四区”,发展四大规模基地、五类产品基地,实现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专业化。

一脉展两翼,即以铁山山脉为分岭,重点发展铁山以东的设施蔬菜和大地蔬菜、铁山以西的季节蔬菜和加工蔬菜。

三线连四区,即以达渝高速(国道210线)、巴彭线(省道202线)、达通路为主干线,连接赵(家)河(市)片区、管(村)渡(市)片区、堡(子)碑(庙)片区、麻(柳)亭(子)片区,每个片区形成一个规模基地,面积不少于3万亩。

四大规模基地:(1)赵(家)河(市)片区规模基地,主要涉及赵家、双庙、马家、木子、碑高、百节、金垭、河市8个乡镇,发展面积6万亩。(2)麻(柳)亭(子)片区规模基地,主要涉及麻柳、檀木、亭子、福善、江阳5个乡镇,发展面积3万亩。(3)管(村)渡(市)片区规模基地,主要涉及管村、大堰、金檀、九岭、罐子5个乡镇,发展面积3万亩。(4)堡(子)碑(庙)片区规模基地,主要涉及堡子、米城、檬双、龙滩、北山、金石、安云、碑 3 庙等8个乡镇,发展面积6万亩。

在四大规模基地中,赵(家)河(市)片区规模基地为全县的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园区,面积6万亩,其中,赵家、双庙等7个乡镇为全县现代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园区,面积3.7万亩。在核心示范园区内,重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示范,辐射带动其它规模基地的同步建设和发展。

在规模基地板块中,根据地势特点、区位优势及功能布局,建成五类产品基地,即设施蔬菜基地、水生蔬菜基地、大地蔬菜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加工蔬菜基地。

到2012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达到20亿元,占种植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5%以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率、蔬菜无公害率达100%。巩固、改造、拓展鲜销蔬菜基地6.2万亩和加工蔬菜基地10万亩,着力建设以赵家、双庙为核心园区的现代蔬菜产业基地1.2万亩,以马家、木子、赵家为重点的水生蔬菜基地1万亩,以百节、马家、赵家、碑高为发展区域的苎麻、蚕桑冬闲地综合利用,发展大地蔬菜、加工蔬菜1.5万亩;认真搞好“三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完成蔬菜良种繁育苗场建设,抓好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

(三)人员到位,技术落实

县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孙洪旗同志为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专门负责蔬菜技术指导工作,并制定了《2010年蔬菜生产实施方案》,工作更加细化,政策更加明晰,技术更加可行,具有了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县农业局抽调了专业技术人员15个,分驻各个乡镇,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乡镇干部、技术人员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坚持下乡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指导技术,农业局共派出技术人员200余人次,分赴11个蔬菜基地乡镇,与乡镇干部和群众一道,抓住换茬有利时机,组织收割小麦、油菜,翻挖田土,种植蔬菜。截止到5月20日,县上召开集中召开技术培训会3次,培训乡镇农技人员115人次。各乡镇召开技术培训会26次,培训乡镇、村社干部和农民13000人次。组织村社干部和社员代表320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3次,印发技术资料15600份。

(四)资金到位,经费落实

为了保证今年蔬菜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10起,结合新农村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作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专合社、业主、种植大户和企业在规划区域内发展蔬菜发展,主要用于设施栽培、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培训交流、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品牌创建等。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 5 蔬菜基地的田网、路网、水网和电网,做到田成方、土成形、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田园化;通过建设,增强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五)市场到位,营销落实

为及时抓好蔬菜的产后销售,我们及时作好了与市场的衔接和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县农业局牵线,基地乡镇都与各大市场达成了合作意见,签订了订单。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业主从事土地承包生产和产品运销,示范带动,规模发展。目前全县已有12家业主承包了800余亩土地发展蔬菜生产。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及经纪人协作组织纽带,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让农民放心种菜,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产销问题。

(六)奖惩到位,考核落实

县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实行目标考核,逗硬奖惩。与相关乡镇、县级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各乡镇要围绕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切实把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工作抓出成效。县政府拿出1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工作积极、任务完成得好的先进乡镇、县级部门、专合社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任务完成不好的乡镇或部门将通报批评。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篇4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积极投身全民创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调动民力、集中民智、吸纳民资,扩充做大县域经济总量。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对县委“两创”战略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上一篇:师德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师德师风演讲稿小学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