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精选12篇)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1

受伤,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15.2%。据台湾方面统计,1975年、1978年因交通事故造成各级学校学生死亡人数分别占在校学生的5.94%和8.24%。交通事故给学生、家庭乃之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趋势。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小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否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提高孩童、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学校、社会及政府的高度重视。1995年国务院7个部委联合发文,从1996年起,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例如:1996年以来,每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题分别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自救互救”、“消防安全教育”。专家们还编写了中学生安全知识(教材)、北京市民安全知识手册;同时,建议在大学开设安全科学技术选修课,举办安全科技文化讲座。

一、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马路上,车辆、人流快速增长,交通十分繁忙。从交通事故发生的统计来看,它已成为人类非自然死亡的“头号杀手”。几年来,我国的公共交通设施有了明显的改观。就上海而言,建有立交桥、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还有地铁、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松浦大桥以及过江隧道、内环线和外环线高架道路。城市交通问题有所缓解,外出旅行也便利了许多。由此,老师、学生对交通安全也开始松懈了。从学校的地理位置看,学校多数设在道路边上,有的学校设在窄小的小弄堂里。这样,放学时,接送的家长、车辆把窄小的小弄堂挤得满满的,道路拥挤不堪。有的学生上学、回家要横穿几条马路,转乘几辆车。学生的交通安全就成了学校的突出问题。从学校的教育目标看,交通安全在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只占一个很小的部分。再则,发生交通事故通常在校外,对学校影响不大,学校没有直接事故责任。因此,学校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视往往不够,教师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也不进行系统传授,造成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不全面,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除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车辆机件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外,学校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学校内部安全制度不健全,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没有相应的教材,中小学生获得的交通安全知识比较零碎,没有系统化,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诚然,编印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本,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从1995年起积极探索交通安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了规范,学生交通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有了进一步增强,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2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学校的安全教育, 能够让青少年全面地、健康地成长的前提条件, 就是对他们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的工作, 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做出明确规定, 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范畴之内,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化安全教育, 普及他们的安全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遇事处理问题和在危险时刻自救的能力。

一、学校安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学校安全教育理念的理解偏差

安全教育是属于那种长期的、常规的工作, 它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知道相关的基本的法律常识, 掌握一定的安全行为知识和能力, 形成在突发事件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及时无误的应对的能力, 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受到伤害, 保证学生能够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 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是, 在宣传安全教育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为宣传方法不当, 使其成为许多学校的作秀, 安全教育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地贯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及祥和的学习生活里。

究其原因, 就是对学校安全教育理念的偏离。在潜意识里, 很多学校把学校安全教育错误理解为“安全管理”, 他们认为, 只要有充足的安全设施和专业人员的配备就能保障学校安全, 安全硬件设备可以成为教育中的第一要素。当学校安全事故发生时, 一些学校在第一时间查找管理漏洞, 却未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长期缺席。另外, 各级各类学校通常用会议报告和文件的形式来加强安全教育, 但是有很多因素使安全教育并没落实。比如说, 在专业的安全工作人员、精力、财力等方面配备不足。现在的安全教育已经被人们称之为“行动秀”“应景之用”, 这是因为他们都只是限制在板报、墙报、橱窗海报、安全教育纪念日、宣传活动以及专题讲座这些形式。

2.学校安全教育的不完善

想要贯彻执行安全教育方式, 不但要重视思想, 还要在实施中把整套完善的配备措施来保障。但是, 学校安全教育却不能够顺利进行, 因为保障机制不完美、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实施途径单一等因素。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意外伤害、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网络、自然灾害以及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 每个方面都需要采用适当的全面、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 通过采用多主题、多途径、学科渗透、全面地展开活动, 以寓教乐, 慢慢地来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 在保障机制里, 通过安排充足的时间, 正规地展开自我保护和逃生的实际演习活动;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安全教育学生资源建设、安全教育活动评价和督导、相关的教研课题研究等机制加以鼓励支持。然而, 在现实的情况里, 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出现裂痕, 导致很多的管理死角和管理漏洞出现, 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安全素质水平的不同, 不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 而且还不重视学习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而使讲座、安全课程、学科教学等活动难以显其成效;加上枯燥并单一的理论解答, 更加难以调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价值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安全意义的正确理解就无从谈起。

二、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1.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教育

从以往学生发生的突发事件看, 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所以帮助青少年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显然, 首先老师就要有这个意识, 就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父母把儿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 那么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权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义务。怎样才能帮助青少年增强安全意识呢?第一, 明白安全的重要意义, 爱惜自己的生命, 通过开班会、橱窗板报墙报等形式来宣传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同时也可以聘请消防队员、公安民警、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来做实际演练。以此更能生动形象地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第二, 让青少年了解常规的安全知识, 加强预防, 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2.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注重师德教育

注意强调教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 以及《教师法》等法律常识的学习, 作为教育者本身应当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能, 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 在保护青少年的人身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要保证自己的人身权益不受到侵害。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强化责任

有句老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 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所谓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也是这样。作为校长, 要服从上级指示, 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 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讨论, 制定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安全规章管理制度。

4.强化校舍、设备的管理

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多是因为校舍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 比方说校舍内的设备老化、线路年久失修, 等等。因此, 学校里负责安全的相关部门要做定期的检查, 及时排除隐患, 并做出适当的应急措施。

5.增强学生对体育卫生的安全意识

要特别增强体育教学者的责任意识, 即学校对体育工作者执行管理制度要严格,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活动中危险的比率。与此同时, 在卫生安全方面也要严格监督管理, 对学校商店、食堂的食品安全要重视, 严格执行卫生的监督管理制度, 以防食物中毒等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当今社会, 虽然在安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但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追求探索, 一旦找到合理的办法, 就意味着学校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再加上安全教育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渗透, 那么安全教育具有跨时代意义。所以, 青少年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 让学生们有一种感觉:我在最安全的地方, 我是最安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万荣.走出安全教育的三点误区[J].江苏教育, 2008, (3) :51.

[2]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3]张春梅.谨防安全教育步入误区[J].中小学管理, 2001, (3) :12.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3

目前,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在校生5000多人,其中农民的后代占了70%以上,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都将进入生产第一线。由于他们在农村生活中自由、懒散的习性与现代城市工作所呈现的规范化、有序化的特点格格不入,导致他们被社会赋予“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的同时,也很容易成为职场受害的“主力军”。因此,如果让每一个毕业生在上岗之前就能接受系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培训,告知他们各种职业病发生的原因,让他们掌握职业保护的知识和手段,他们就会逐渐学会在劳动中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与安全,职业危害就能很大程度地减少。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央领导有关批示精神,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职校学生的健康意识、安全意识,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增强安全防护能力,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统称溧阳中专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现状做了调查。

样本与调查说明

1.调查样本

问卷调查在溧阳中专校的机电部、电工电子部、计算机部和大专部四大专业部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二年级普职班和四年级大专班的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97份,占发放问卷的98.5%。在有效问卷中男生占67.5%,女生占32.5%。

2.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和个别座谈相结合。

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认知的调查

图一:

图二:

“图一”调查显示,27.92%的学生自认为了解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内涵,57.36%的学生认为大致了解该内涵,而有14.72%的学生认为完全不清楚。从“图二”可以看出,81.73%的学生认为职业健康与安全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16.24%的学生认为就业后与自己会有密切的关系,而只有2.03%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

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涵没有深刻的认识,但97.97%的学生认识到职业健康与安全与自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职业病认知的调查

图三:

“图三”调查显示,78.17%的学生对职业病的概念比较模糊,最多只知道一两种,而自认为熟悉的有21.83%。在笔者与自认为熟悉的学生座谈中,了解到他们所谓的熟悉也只是从网络、电视等途径略微了解到一些职业病的知识,因此,真正了解职业病及其危害的学生还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时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在无形地保护着自己,干扰对自我的全面、正确、客观和公正的认识,使自我真实形象产生变形或扭曲。按照管理学家史蒂芬?罗宾斯的统计,75%的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图四:

“图四”调查显示,46.1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职业病,49.2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1.52%认为自己有职业病的学生和3.05%认为自己“有过,现在好了”的学生也可归纳为对职业病了解不够清楚当中去。

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病概念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只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略微了解到一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的通识教育,加强学生对职业病的了解。

3.对自身救护技术认知的调查

图五:

图五”显示可知,对现场救护技术一样也不会的学生只占14.72%,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一项以上的现场救护技术,但不容乐观的是掌握四种现场救护技术的学生比例偏低,学校还应大力加强学生现场救护技术的培训。

图六:

“图六”调查显示,77.66%的学生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学生比例虽然只占11.17%,但在宝贵的生命面前,这个比例还是触目惊心的,学校非常有必要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

4.对未来职业危害担心的认知调查

图七:

“图七”显示,学生对调查表中所列出的四种未来工作岗位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的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都在25%左右,最高为担心由于工作制度不合理带来的职业危害因素,比例为27.38%;最低为担心心理状况不适应带来的职业危害因素,比例为22.62%。这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由于学生还没走上社会,大部分学生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到的最多的就是哪些由于制度不合理、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职业危害。

5.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

图八:

“图八”调查显示,目前学生了解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网络(35.03%)、电视(34.01%)和学校宣传(31.98%),其它依次是报纸(16.24%)、课堂(14.21%)、杂志(9.64%)等。这说明学校在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的教育方面还做的很不够,学校应把课堂作为学生了解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的主阵地。

6.对学校是否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和活动教育的调查

图九:

“图九”显示,有74.63%的学生认为溧阳中专校开设了与职业健康和安全相关的课程,但就笔者了解,该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于是,笔者通过和部分学生座谈了解到,学生把学校聘请相关人员做的法律、交通安全等讲座以及开设的《职业道德》等课程误认为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图十:

从“图十”显示可知,有50.76%的学生认为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火灾或地震逃生演习,11.17%的学生认为每年组织一次,18.27%的学生认为从来没有组织过,这与实际情况还是基本相符的,溧阳中专校的燕山校区每年举办一次火灾或地震逃生演习,城中校区则从来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演习,选择“从来没有”主要是城中校区的学生。

7.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开设情况的认知调查

图十一:

“图十一”显示,51.2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把职业健康与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41.12%的学生认为应作为选修课,也就是说有92.3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该课程。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二”调查显示,学生在选择负责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负责主体上还是比较理智的,认为应有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和政府四个主体共同负责,学校(92.39%)和用人单位(67.51%)负最大责任,家长(55.33%)和政府(64.97%)次之。从“图十三”可看出,学生选择承担该课教育任务的主体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班主任或辅导员(77.16%)、专业实训教师(67.01%)、德育课教师(66.50%)、企业师傅(50.25%)和公共课教师(44.67%)。

8.对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式的意向调查

图十四:

从“图十四”调查可知,为了更好地增强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教育的效果,学生认为学校最好应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84.77%)、经常召开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活动(77.66%)、多作相关讲座、宣传栏(74.62%),其次应多进行演习和演练(68.02%)、校电视台多播放宣传片(65.99%)和校园网设立安全宣传栏(53.30%)。

图十五:

从“图十五”调查可知,为了展示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认识,学生最愿意参加的实践活动分别是知识竞赛(47.21%)、手抄报比赛(47.21%)和演讲比赛(43.15%),其次是征文比赛(37.56%)、摄影比赛(34.52%)等

9.对学生执行安全规定的执行力的调查

图十六:

“图十六”显示,有68.53%的学生从来不违反学校的规定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但也有21.83%的学生有时会违反使用,4.57%的学生经常会违反使用。因此,为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应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育,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执行力。

调查学生认为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作讲座等外,还希望学校:一是在开展职业健康和安全教育时应与专业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多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对家长进行辅导。

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及辅助个人访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职业病的内涵认识模糊。

2.学生对事故现场的救护技术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掌握不够全面。

3.一部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

4.学生迫切希望学校开设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方面的课程和开展与此相关的各类实践活动。

大力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对策

1.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的法制建设

参照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的安全培训经验,会发现他们都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培训做出严格细致的规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企业安全培训的范围、内容、时间等,并对违反规定不实行培训也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规定,这些详细明了的法律条文有助于企业明确自身的安全培训责任并对员工实施安全培训,实现安全生产。

2.在职业学校中大力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培训

澳大利亚、德国等一些国家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到职业教育中。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融入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容,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有关职业的安全技能;另外,将职业健康与安全作为职业技能考核的重要项目,提升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安全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安全教育目标。

3.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健康安全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安全培训,同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安全专家到学校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安全方面的教学工作,扩大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

4.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德国的职业技术学校把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在职业学校教育当中,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因此,我国职业学校也应把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工学结合相结合,与职业指导课程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讲职业健康与安全基本理论知识、职业健康与安全常见问题与对策和相关法规政策,引导学生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护的基本方法,培养安全意识,提高求助和自我保护能力。

5.大力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人对安全的需要,甚至比对爱或被爱的需要更加深远”,所以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安全需要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第二基础需要。现在职业安全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公共安全文化教育和建设。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安全意识。一是多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活动,编印有关职业安全的经典案例,分析具体产生的原因和注意事项,为学生提供借鉴,增强安全意识。二是多举办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中来。三是在班级环境、校园环境等物质环境建设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安全教育的主旨和目的,在黑板报、宣传栏、墙壁上形成安全教育的人文环境。四是在校园网上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宣传专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宣传活动,加强网上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五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勤工助学和工学结合等活动,把安全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积累安全生产经验。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4

泰州市姜堰区兴泰中心小学陈大祥

近年来,乡镇工业迅猛发展,外来人口明显增多,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人数也逐年递增,提高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的重视,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研究,逐步完善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管理措施,已成为农村学校研究的课题。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

1,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转进转出频繁,学生流动性大。

2,外来务工子女基本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早期教育,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早期教育。由于家庭影响,经常转学,使得他们几乎每年都在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零碎,衔接不上,甚至读小学高年级了竟然没有学习过英语,加之学习环境差,家长自身接受教育有限,文化素质较低,督促不力,缺乏教育方法,更谈不上辅导,因而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较差。

3,外来务工子女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自理自立能力较强,大胆乐观,自我满足度低,因而幸福感较强,但和本地学生相比,由于成绩差,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因而常常感到自卑和孤独。

通过以上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学科成绩这三方面都存在问题。

二、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对策

1、了解心理问题,讲究解决方法

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来自于贫困而落后的地区,这一特殊群体往往受到当地居民的歧视和排挤,其子女已经适应了原出生地的风俗生活习惯和道德文化,并形成了相应的性格特点,来到了相对较为发达、文明的地区后,原先的一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习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约束,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觉不适应,茫然不知所措,加之学校部分教师与同学的态度,使他们的心理更加自卑了,性格更加内向。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从以人为本,公平义务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出发,让外来务工子女享有和本地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作为学校,首先要敞开大门欢迎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就读,将他们纳入教育招生计划,让他们各方面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树立大教育观,在党员教师中开展帮扶帮教活动,更加的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要用他们能吃苦耐劳,独立性强,上进心强等优点教育本地学生,同时通过班队活动、爱心传递、家访、心理健康教育等,消除他们心里落差,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快乐。总之,教师要关注、帮助、温暖、感染他们,就一定能解决好他们心理问题。

2,实行专项管理,家校互动互通

外来务工子女将越来越多,而且流动性较大,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特殊管理,最好实行专项管理,建立好花名册、学生档案、学籍卡,建立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成绩跟踪、安全教育等相关制度,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如“爱心捐助”活动、“手拉手”活动、“帮扶帮教”活动、家访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工作劳苦忙碌,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低,极少和子女交流,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几乎不知晓,所以作为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和家长联系,要充分利用校讯通信息平台、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和家长联系。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家长讲清道理,教给他们一些教育方法,指导他们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教育好学生。

3,摸底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成绩

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差异性很大,他们当中有不少智力水平高于当地学生,但由于他们原有的教育环境、学制、教材体系与当地的学校不同,再加上家庭的自身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低于当地学生。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首先对这些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摸底,建议其上哪一年级最为合适;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循序渐进,降低对他们的一些学习难度,注重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及时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第三,我们对这些学生加强了个别辅导,根据他

们的学科成绩制定专项的辅导计划,利用中午、放学后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一般经过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努力,这些学生的成绩基本上能跟上来。一部分学生还能进入班级优秀学生的行列。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与提高,对于学校来讲,提高了大面积的学生质量。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推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增强师生的交通文明和社会公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继续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全面提高我校的交通安全工作水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总体要求,以实施“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为载体,通过构建学校交通安全宣传网络,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进一步提高师生交通法规意识和文明意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构建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严禁乘坐无牌、无证及租用车况差、非正常营运的无安全保障的车辆接送学生。

2、开展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的校园及周边的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和强化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工作内容

1、开展国旗下讲话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与学生及家长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

3、组织各班召开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班会。

4、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讲座。

四、工作职责: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生的交通安全牵动千家万户,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我们要从关心祖国的未来、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不断完善交通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负有主要责任。

**中学

2021年4月20日

END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6

我镇现有三所学校、三个村级教学点、一个小学附属幼儿班、两所幼儿园,在职教职工90人,其中中心校35人,人和小学20人,镇中学35人;在校学生2479人(含幼儿园),其中中心校1184人,新区新苗幼儿园334人,人和小学458人,人和小学幼儿班126人,镇中学377人。

一、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贯彻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学校领导和每个教师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为此成立了以赵勇校长为组长,以刘志华、赵伟、牟元贵、梁开富、许显兵、陈小东等同志为成员的车辋镇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且制定了《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职责》,在职责中明确: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负责与当地治安机构的联络和合作,及时对学校周边环境予以整顿和清理;加强学校内部的治安值班工作的检查和落实,积极采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加强门卫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向学生和教师了解有关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经常性地与派出所互通情况,并在派出所的指导下,做好治安防范工作;收集学生向学校提供的治安状况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机构的成立和职责的制定各领导小组都能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使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整体情况良好。

二、校园及周边治安具体措施分析

学年初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对全校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对安全隐患最大的学校电路进行了改造。对小的隐患,及时地进行了排除。校园内没有重大的安全隐患。

三、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建立以校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班主任——学生安全联络员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综合治理防范体系。

2深入地开展“创建平安文明学校”的活动,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3加强法律常识的学习,在学生知法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预防其犯罪。

4认真开好家长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5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其先锋模范作用,每月创办一期内容丰富的教育专版,每星期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广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7

关键词:贫苦地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学校食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关乎千家万户幸福”。 食品安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治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贫苦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等原因。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 食品消费水平偏低, 安全消费意识较差[1]。贫困地区的学校是青少年集中学习的场所, 很多学校是寄宿制, 学生在学校食堂集体用餐, 食品安全容易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主观意识的忽视, 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因此, 各有关部门应更多的关注贫困地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 努力提高其卫生安全标准, 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1 贫困地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面临的形势

1.1 国家对食品卫生安全非常重视

国家历来重视食品安全, 相继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多项法规。对食品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卫生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管理、监督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 对保障人民食品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 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加明确严格的法律要求, 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

1.2 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对食品卫生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 做了大量工作。既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食品安全依然存在不少问题[2], 食品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第四次全国营养健康调查显示, 我国人民营养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考验, 食源性疾病正在快速增长,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学校的食品安全受到每一位家长的关注, 一旦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都会引发全社会恐慌, 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贫困地区学校由于食堂设施条件落后, 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 加之, 管理者对学校食品安全思想上松懈、行动上疏漏, 为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近年来, 我国发生的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多数在贫困地区学校, 给学生的食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2 贫困地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在贫困地区很多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管理, 狠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 然而对学生的饮食安全不够重视。由于学校食堂管理处在学校整体管理的附属位置, 多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由炊管人员自行管理, 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管理混乱, 责任不明。也有很多学校把学生食堂承包出去, 学校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更加淡漠。

2.2 学校食堂设施条件落后

近年来, 国家投入了大量教育经费, 贫困地区学校的校容、校貌普遍有很大改善, 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有很大提升。但是, 学校食堂设施条件改善不大, 造成学校食堂设施陈旧, 卫生条件差。长期下去, 给学生的食品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2.3 餐饮人员基本素质普遍较低

据调查, 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 绝大部分属于临时招聘人员。受用工条件限制, 这些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 卫生习惯差, 同时, 无正规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学习培训, 直接影响学生餐饮卫生的服务和质量。

2.4 食品原料的采购和加工缺少有效监管

据了解, 贫困地区学校食堂对原料的采购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正规厂家。主要购买粮食类、食用油和肉食品, 产品的质量和卫生由生产厂家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完全能够得到保证。二是集贸市场。主要购买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 很多产品良莠不齐, 主要靠感官判断优劣, 很难从源头上保证其质量和卫生安全性。三是小商贩配送。主要有熟食制品、豆制品、奶和早餐食品, 这是很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环节。另外, 学生食堂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 由于操作不规范, 卫生不达标也容易造成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学生食堂中个别从业人员由于素质较低、个人卫生意识淡薄, 规范操作的能力和习惯差, 微生物杀灭不完全, 导致食物残留病原微生物等, 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

3 应对贫困地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措施

3.1 加强教育, 提高全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提高贫困地区人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3]。之所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归根到底是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认识不够。经济欠发达地区, 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总体上也是落后的。研究证明,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意识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因此, 要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文明程度, 同时,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公众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认识, 增强社会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能力。

3.2 加强监管, 明确责任

贫困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食品卫生安全法规,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认真执法, 以法律为准绳, 坚决杜绝各种违法违纪的行为。各学校领导必须肩负起食品安全的责任, 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校长责任制, 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 形成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分级负责制。在学校食堂内部培养和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质检人员, 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提高学生食品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的自检能力, 避免学生食堂内部检验走过场, 建立学生食品安全检验的基层体系, 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3.3 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食堂设施条件

对贫困地区学校食堂设施的改善是加强和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的客观要求。第一,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 要提高思想认识, 对学校食堂建设必须统筹考虑, 学校食堂设施的改善与其他教学设施的改善同步进行甚至超前进行。第二, 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学生食堂卫生安全标准配置各种设施。第三, 保证足够的资金用于学校食堂的改造, 做到专款专用。

3.4 加强培训, 提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招聘用工人员时, 严把进人关, 尽可能招收文化程度较高、受过岗前培训的人员。在工作中, 加强员工的学习培训,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法律意识、文化素质, 尤其加强他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专业知识培训, 使他们了解和掌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和相关要求, 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食品和服务。

3.5 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 加强学生食堂卫生管理

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的要求, 建立相应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规范化管理。学生食堂要把好原材料的采购关, 在采购食品及其原料时要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 而且在食品的运输、贮藏等过程中也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学校食堂环境整洁, 消除苍蝇、老鼠、蟑螂等病菌传播体, 根除它们的孳生条件;要加强对供餐单位或个人的资质审查, 坚决杜绝无证供餐现象;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巡查制度, 成立专门卫生监督管理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厨房卫生、餐厅卫生等进行检查,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严格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使学生食堂工作人员按卫生要求进行食品储存、清洁、加工。同时, 确保餐厅清洁卫生及学生用餐过程的清洁卫生, 做到卫生用餐。

3.6 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近年来, 发生在贫困地区学校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因此, 为了减轻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对学生的伤害程度, 建议各学校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对食品从原料采购到储存、加工再到学生用餐等各环节建立相应的安全应急措施, 并逐渐加以补充和完善[5]。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可以进行及时应急处理, 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

4 结语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安全和健康, 关系社会文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贫苦地区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同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因此, 国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贫苦地区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在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 也要加强学生食堂卫生安全建设。防范贫困地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贫困地区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高阳.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1) :15.

[2]汤云.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7) :6.

[3]王慧芳.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7) :15.

[4]孙玉清.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 (12) :17.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习现状 对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也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努力,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上的重大突破,在过去的几年,每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都增加50-100万。中职学校数量和规模问题基本解决,现在急需解决的是质量问题。为保障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上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推进职业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清楚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现状的成因及找出解决办法,以期推动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学校学生入学无入学考试,学生普遍存在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等情况,而且这些情况存在于各类职业学校,且影响到学校,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教学质量。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有: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上课睡觉;上课窃窃私语;玩手机;听MP3;看电子图书或课外书;作业不认真,相互抄袭,或根本不做;热衷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文化基础差,听不懂,不愿意听;专业课不愿学;实验、实训课不愿上,不愿做;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发展到偷盗。诸此种种,举不胜举。这些现象给学校的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研究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树立成才先成人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文化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成因

究其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调查表明,不少中职学生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对于“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选这个学校?”、“我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我如何规划我的职业人生?”等一系列问题都感觉很茫然。

(二) 缺乏学习文化专业知识的兴趣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对所学专业和将来就业择业等的明确认识;部分学生知识层次基本上保持在小学中低年级的知识水平,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普遍存这样或那样的障碍。部分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兴趣,谈到学习就厌倦。部分学生虽然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部分学生认为职业学校是学专业,文化课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因此,对文化课课程缺乏兴趣。在中职校,学生重技能轻视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现象普遍。

(三)學生文化基础薄弱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问题。学生作业中错别字连篇,请假条等都不会写,文化课测验分数一位数等,在中职学生中相当普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校为了生存,保证生源,保证规模,招生几乎达到来者不拒,客观上进一步造成生源质量差,文化层次低的现状 。正是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不愿意听。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学习文化基础课唯一的目的就是分数,希望考试能通过60分大关就行。

(四)学生自我学习习惯较差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学习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学习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制定、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自我审视、自我监管,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规划职业人生,大多数的学生基本没制定学习计划,这表明学生学习自我约束能力较低,教学中有意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己迫在眉睫。

(五)外部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从学生厌学的角度来看,目前社会上存在就业难与劳动力准入低门槛的矛盾,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极大冲击。一方面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不少大学生,中专生毕业就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劳动力准入门槛却很低,没有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等级要求,小学初中没毕业,只要肯出力,照样能找到工作。这种社会现状使不少中职学生感到:学与不学照样找工作,学多学少同样有人要。因此,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新的“读书无用”等厌学情绪。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庭生活状况及方式,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目前的中职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厌学情绪;二是破碎家庭子女,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家庭关系破裂离婚,形成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学生感到自卑,压抑,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

3.学校因素

中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学校在生源紧缺,招生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一些教学内容过时陈旧,脱离实际,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特别是当前开设的一些课程,内容过深,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有的连小学,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按现行高中段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想学也学不进,上课只能发呆或睡觉;再者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教师仍处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被动式教学地位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网络因素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依靠网络媒体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多。网络的发展,对成长中的中职学生产生正负两种不同的影响。从正面影响看,学生可以在网上方便,快捷地学到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暴露文学”、“凶杀暴力”、“网络游戏”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和危害极大,特别是未成年的中职学生幼稚的心灵造成莫大伤害,使一些学生迷恋或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网络游戏中,无心学习。

三、中职学校应对的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新的职教理念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生学习现状问题,首先要解决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观念问题。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从过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转变到培养生产一线优秀技术工人上来,培养学生成才必须先培养学生成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不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能拿到较高的工资收入。学生有出路,学校的发展才有好的出路。

(二)大力推行和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从根本解决学生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学改革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要通过教学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多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只有教师与学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改进教教材,教法,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即“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由“不学”到“想学”,由“厌学”到“愿学”,成为积极好学,追求进步的好学生。

(四)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能力训练

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现状,必须从基础抓起。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提出最低目标,逐步过渡到学会学习,逐步形成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辅导,为其后续学习扫清障碍。教学实践中,依据相关科目《教学大纲》关于文化课能力训练的要求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有目的地编排文化课能力训练内容,要立足于用,采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強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调整教学计划,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训课比例,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到车间实训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是解决中职校学生厌学的有效途径。在完成一定阶段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以此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新的提高。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改变中职学生学习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相信在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更新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等措施,求真务实,扎实有效地提高中职生文化课素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中职学校将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周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9

一、存在的问题

(一)无证照经营突出,卫生质量差。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市场摆摊、设点的经营户多,这些小摊、小贩大多利用赶集时间销售一些凉粉、米线、糕点、饮料等食品,它们的销售主要针对农村弱势消费群体,经营场所的卫生质量比较差,给广大农村的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从管理上来看,这些小摊点没有固定的经营门店,卫生主管部门无法核发“卫生许可证”,从而,工商部门也就无法核发《工商营业执照》。因此,就造成无证无照经营现象的长期存在。

(二)监管成本高,监管人员素质偏低。农村食品市场绝大多数地处在经济不发达而且比较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管理起来难度大,在日常的监管中,由于经费不足,各职能部门考虑经济成本的多,加之监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制度落实不到位,在日常的监管中虽然每年都有一些组织检查,但一般都是节日中进行,日常的监管没有到位,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跟不上,导致了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量不足,出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三)宣传措施不到位,农村消费安全意识不强。农村群众收入低,消费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在购买商品时对商品价格因素考虑较多,反而对商品质量不太注重,他们购买食品时大都不问食品的来源,不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上市应具备的条件,加之相关部门对农村消费的宣传和引导不能完全到位,从而导致农村食品消费市场存在安全隐患。

二、采取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要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提高对食品市场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片展览等形式,到农村市场进行宣传,正确引导农村消费,使群众自觉不购买、不食用不合格食品。同时,设立举报投诉站,公布投诉电话号码,公开投诉程序,使违法违章经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确保一方净土。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以食品安全委员会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考核制度,并实行问责制,相关部门要成立相应食品市场监管领导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经常性地检查监督,避免出现监管漏洞。严厉追究在食品市场监管工作中不作为、监管不力、失职的人员,把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年终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根据考核的结果来评先选优、奖优罚劣,使食品市场监管工作有领导、有机构、有职责、有措施、有落实。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市场管理制度。如建立和完善《进货查验备案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质量巡查监管制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食品退市制度》等。二是要构建食品市场管理责任机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好市场准入关,推进管理关口前移,加强源头治理,对地产食品,从基地、企业、农户等产品提供者加强监督,严格入市检测,防止假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对外地产品要求经营者坚持索证索票,实行责任追究,加大打击力度,建立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使食品达到来源清楚、手续完备、卫生、安全的要求。三是完善监管手段,进一步明确市场主办单位和经营者的责任,与他们签订“无假货”、“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一系列责任书,让他们自管、自律,共同维护好市场秩序。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10

及整治对策

队次:消防工程系十五队 姓名:陈树潮 学号:200921530053

时间:2010年8月

群租房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整治对策

调查地点:广西北流

调查原因:群租房引发的各类治安和消防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当前消防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话题。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调查时间:2010年8月3日—8月25日

“群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但随着群租群体的不断扩大,群租房引发的各类治安和消防问题日趋突出,群租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媒体和广大居民的关注,也成为当前消防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本人结合自身在工作中了解的出租屋消防安全现状和参与群租房综合整治的感受,试图从法律法规、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让人们引起重视。

一、群租产生的背景

1.1定义

居民或村民住宅类房屋在租赁过程中,承租方为不特定的若干人,在一户内形成一个群体居住的租赁方式。

1.2产生背景

群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房屋租赁市场新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一方面,大量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造成城市流动人口激增。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规划调整,大量以投资为目的的商品房短期内难以售出获利。于是,受租赁市场上高额利润的驱动,部分房屋拥有者和房产中介将空置的房屋转售为租,并将整体的大空间住宅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空间,分别出租,以获取利益最大化。同时,城市的扩张也使城市周边的农村获得了扩展的空间。农民耕地被征收,但供居住的宅基地依然保留,形成了“城中村”。城市的土地是国有土地,而“城中村”的土地仍然保留着农村集体土地的属性,村中大部分居民以失地、下岗困难和生活无保障为由,擅自非法占地建房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或破墙开门开店用于经营。而外来务工的低收入群体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缓解房租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大多选择“群租”的方式合伙租房。对于房东和房客来说,他们是双赢的,群租理所当然成为了双方需求的结合点,这是这个现象出来的原因。正是这个原因使“群租”现象逐渐出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目前已成为一个社会突出现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新焦点。

二、群租房的分类

2.1按建筑类别分按建筑类别,“群租”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一是大居室“分割型”群租——中高档住宅区内的简装修房分割成

若干间,以阁间形式逐一出租。二是村民住宅违章连体搭建出租。前种形式是在100平米左右的房间内居住了十几至二十几人不等,人均面积一般都不到7平米。后种形式是房东直接搭建小面积房间,村民在自己的主体建筑外围扩张搭建附体建筑,该类建筑大多2-3层,底层多带有商铺,每个房间10-15平方左右,设独立进出的门或走道,房内煮食与休息在同一区域,底楼房屋作店面出租,形成人气混居和住宅与营业性场所互通的局面。

2.2按建筑物使用性质分按建筑物使用性质,出租屋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员工集体宿舍。由用工单位以单位名义租借房屋,由单位出资为单位职工提供住宿场所。二是地下旅馆。有专人或者专业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房东,把零散的房源做成地下的旅馆,有专人来管理,收取租金,未经工商注册,属非法经营;三是多户集中居住。以家庭为单元,至少在三户以上,多的甚至于十几户。四是“三合一”场所。为满足群租户集中区域人员的生活需求,借用村民住宅从事经营活动,同时也用作居住场所,形成集经营、住宿、炊烧于一体的“三合一”场所。

三、群租房的消防安全隐患

由于大部分出租屋承租人员文化水平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缺乏,加上出租屋经营者消防安全管理“缺位”,致使当前城乡出租屋火灾隐患丛生,使出租屋昌渐成为火灾事

故的“重灾区”。一旦发生火灾,可能波及多户,随之而生的经济纠纷也非常复杂,一旦处置不当,极容易引发群访群诉。

3.1居民住宅群租房的消防安全隐患

一是群租导致居住人口密度过大,火灾危险性增加。一旦有其中一户发生火灾,将会直接蔓延至同室的其他住户,危害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容易引发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二是电气线路过负荷。众所周知,居民住宅内的电路设计是按照常规居民住户的标准来设计,而一套房内住四、五家甚至更多住户,就很容易造成电器负载状况的产生,导致火灾的发生;三是使用大量可燃、有毒材料进行分隔,一来使火灾荷载增加,发生火灾的概率上升,二来一旦发生火灾有毒的烟气很容易引发人员窒息死亡;四是群租房内租客的流动性相对较强,人员成份复杂,难以进行有效管理,一旦发生冲突,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3.2村民住宅群租房的消防安全隐患

一是村内基础消防设施缺乏。无市政消火栓,村庄外围天然水源无消防车停靠平台,消防车取水难度大;二是消防通道堵塞现象严重。村民擅自扩张搭建的违章建筑占用了原有村民住宅间的防火间距,致使消防通道严重变形,消防车无法进入扑救;三是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缺乏。一些饭店、网吧等人员密集的“六小单位”内基本没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一旦起火,无最直接的扑灭初起火灾的工具。四

是人气混居。大部分房客只租一间房,将液化气钢瓶放在居室内,火灾危险性大。也有将钢瓶放置在屋外,通过皮管穿墙或直接从门缝中拉出使用,易磨损皮管造成气体泄漏引发火灾;五是乱接乱拉电线,易引起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

四、群租现象的整治对策群租现象是消防部门面临的新问题,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很难界定对房东或房客的处理。因此,对群租房的整治和管理,应当着眼大局,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循其特性,落实对策,为长效管理群租房打开良好的局面和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4.1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行政责任主体。

消防部门要积极当好政府参谋,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区、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为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作为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的行政责任主体,治安(派出所)、安监、消防等部门积极配合其做好工作。明确责任主体,方能改变目前多个部门管理、但谁都不管到底的局面。

4.2强化源头管理,明确租赁双方责任。

对刚开始动工的违章搭建和违章装修,物业管理或职能部门一定要及时制止,从源头上加以规范,将防范措施落实在前,避免事后补救。在即成事实的管理中,要求出租方和承租方在签订租赁合同时明确双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强化“谁经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以便处理出租房火灾引起的各类纠纷。

4.3完善法律法规,填补消防管理盲区。

积极推动出租屋租赁双方或一方法人化,使消防部门可以管理单位的模式加强对群租房的管理,同时,通过建立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群租市场。

4.4安装消防设施,推进安全技术防范。

要求在公共区域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在一定规模的出租屋安装简易烟感、简易喷淋和多功能消防逃生软梯等设施,使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人防、技防相结合,切实提高出租屋抗御火灾能力。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11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际情况,从内外部环境诸方面分析了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实施新会计准则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实施 问题 对策分析

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国经济交流日渐频繁,会计作为企业的语言,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完善,从2007年7月1日起,我国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并实施于上市公司,随后鼓励其它企业实施。由于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于相同,我国长期实行旧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新的理念及操作规范在实施实施过程中必然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对应策略,对于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化水平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1.我国市场体系规范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

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发展阶段,有部分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尚不规范,市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此外,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体是各个企业,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层结构与新会计准则实施进展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企业领导对新会计准则具体条例都不太了解,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并不重视,认为这些事情只是会计部门的分内之事,与企业领导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其实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是涉及到会计部门,还涉及到各项业务,需要各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因此,企業领导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在工作中应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保证新会计准则能的实施,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

2.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改造滞后

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帮助将其会计制度模式化,因为这种模式化的过程也是企业会计制度管理实现规范化的过程。新会计准则表明,企业核算工作量的大幅增加,以及算法更趋于复杂化,使得信息系统变得更加不可取代。透过模式化的管理软件的帮助,会计人员将可以直接上手工作,信息系统能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新会计准则。尤其是我国金融行业,机构繁多、业务量大,信息采集的工作量多,涉及业务面广;数据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整体规划,多种指标口径不一致,数据管理缺乏一贯性,难以满足国外信息披露的连续几年数据的对比分析的要求。信息披露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从业务系统中直接得到,而往往需要对大量业务数据进行综合、提炼才能得出更有针对性的数据。

3.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与相同,这就要求我国会计人员有能够与国际会计同行进行对话的能力与素质。但事实上,我国现有会计人员能达到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自如要求的并不多,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新会计准则实施顺利进行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的变动,也同样给审核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变化,这对会计人员是一大挑战。此外审计人员往往也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有限,在实务操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落实,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为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相关部门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实施,为新会计准则的有效进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首先企业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要规范企业自身的财务行为,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如实、有效报告财务信息的意识,从而促使管理层真正在提高企业质量上下功夫。此外要加强公司企业文化治理、规范行为和财务管制,只有在健全的管理机制下,新会计准则才能有效实施,企业也可能持续经营。

2.会计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会计监管力度

在会计工作中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核算,不仅依赖于高质量的会计标准,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监管力度和成效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在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同时,应当加强会计监管力度,从而确保新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针对具体事宜可从会计相关法律入手,要求相关部门搞好各项会计监管机制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对于会计违法行为应加大对其惩罚力度,从而真正起到惩戒作用。

3.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变化,这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一大挑战。因此会计工作人员要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适应新准则的实施。企业应注重新会计准则的培训,使他们对新会计准则的精髓以及在实务中的操作做到了然于心。此外还应该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后续教育的培养,可以涉及一些与新会计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会计人员彻底抛弃旧的理论体系与观念,逐渐建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会计理念和体系,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庆华,赵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纪金莲.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研究.2008(12):54-54.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篇12

关键词:专利实施转化,广西,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专利实施转化率低在我国是一大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专利转化率为70%~80%,而我国在10%~15%之间浮动。近年来,广西采取了积极的鼓励专利申请政策,2006年的申请量是2 784件/年,到2009年突破4 000件/年,达到4 200多件,年增幅将近20%,在提高专利申请量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西专利实施许可备案登记的数量仅仅是127件,按照广西累计申请专利20 000多件的总量计算,实施许可登记的转化率不足1%,除去发明人自己创业,或企业专利直接转化应用,或因没有备案3种情况的数量无法统计,按通行的统计数量的5倍计算,实际的转化率仅3%多一点,广西专利实施转化比例仍然很低。

众所周知,专利属于无形资产,具有一般产品的特性,它的价值体现在市场,企业通过它能够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能够打压竞争对手,获得更多的利润。专利申请与实施转化的关系就像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关系,没有市场的产品,生产越多越亏损,积压越多越成问题。当前我国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更多的是强调专利申请量,申请专利保护,但保护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专利实施转化,产业化、产品化。专利唯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实现其价值;专利不实施转化,就是废纸一张。所以说,创新的关键在于将自主创新的成果转化实施,变为产品和商品,转化为生产力。我国的知识产权纲要提到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8字方针中,“运用”是核心,没有运用就谈不上创造,更谈不上保护和管理。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运用”不够,特别是专利成果的转化率偏低,因此提高专利实施转化率对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广西”意义重大。

1 现状分析

2009年,全国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共计12 403份,同比增长48.0%,其中通过广西知识产权局受理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共计127份(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所称广西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指通过广西知识产权局受理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只占全国总数的1%。2009年,全国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总金额为121.1亿元人民币(以下均指人民币),平均每份合同金额约为97.64万元。广西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总金额为1 256.2万元,平均每份合同金额为9.89万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差距较大。

我们再管中窥豹地来看看广西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申请的情况。汇集了大量的智慧、财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理应成为专利特别是高质量专利的高产地,成为专利实施转化最活跃的地方。从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历史来看,许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高校完成的。据统计,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70%诞生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对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数据进行分析会得出更深层次的认识,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广西知识产权局。

从上表1可以看出,作为技术创新源头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理应产生大部分的专利,但事实上刚好相反,2002—2004年广西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广西申请量的0.7%、2%、3.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广西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情况一样难以令人乐观,而高质量的专利产出那么少,就更不用谈专利实施转化了。

在广西乃至全国,专利实施转化特别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学者也给出了相当好的解释。发达国家专利转化率高达70%~80%,它们的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主体,专利产业化已经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愿行为,同时其专利产业化科学合理,一般采取的步骤是:企业发现市场需求→初步研发项目产品→寻找融资→推出市场→完成成果的产业化。在这些国家,外国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相当大,申请的专利技术成果质量也很高,这与我国个人发明、垃圾专利比重偏大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发达国家企业专利实施与企业经营效益密切相关,通过专利的许可、转让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成为其经营手段之一,而与之相比,我国仍然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追求专利申请量阶段,专利实施转化率低。

从纵向比较来看,在科技日新月异、技术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依靠单枪匹马的个人发明主义很难产生质量高的专利,而专利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专利实施转化的效率。广西大部分专利是非职务发明决定了广西专利实施转化能力先天不足的现实。除此之外,广西目前没有正式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的单位,加上市场发育不健全、转化双方缺乏商业经验,部分专利权人漫天喊价,企业方难以接受。还有,部分专利成果技术含量不高,易于仿造,且专利维权成本过高,企业不愿购买其专利,最终造成由于缺少信息、技术、实验设施和成果转化渠道,个人发明人的专利成为一纸空文。

2 对策分析

基于广西专利申请数量远远大于专利实施转化数量、非职务发明远大于职务发明、发明专利比重偏小的现实,提出如下建议。

2.1 政府政策引导,鼓励专利实施转化

目前,政府出台了很多刺激专利申请的政策,如专利申请资助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项目完成考核指标等,对提高专利申请数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然而,对于专利实施转化的扶持政策很少,所以政策应倾向于促进专利实施转化,鼓励有目的的专利技术研发,确实解决专利的“销路”问题。

2.2 搭建专利实施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广西能够为专利权人和投资者提供沟通的有效服务平台很少,服务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政府有责任加强专利实施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和完善广西专利转化服务平台,加强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2.3 加快营造专利实施转化良好环境

应尽快建立一个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集合市场,形成买卖双方都能实现交易和转化的环境;成立专利技术成果交易的专业化服务公司,让专利技术市场的组织者进入市场组织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交易,这类公司实际上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型服务公司大致相同;对科技成果、发明创造的转化和交易市场提供更多激励措施,加速实现成果向生产力方面的转化。

2.4 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专利产出有市场

广西大多数企业是资源消耗型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从高校科研院所引入专利并实施转化,是广西企业实现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前面的数据显示广西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是脱节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出来的专利没有实施的载体,企业想搞技术研发却又缺乏人才。因此,必须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利益之火浇上油,加大广西专利实施转化率。

2.5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科技部、教育部等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风险基金,用于支持高校的专利技术实施以及重大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培育,以科技合作网、俱乐部、联谊会、促进会等形式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专利实施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提高专利实施转化率的关键是让双方有利可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研究开发之前事先做好产品市场需求调查很重要,可避免盲目研发投入。专利实施转化就像打仗,要做到知彼知己,有的放矢,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专利实施转化率偏低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零西云.广西高校专利成果转化与面临的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8).

上一篇:七年级15班工作计划下一篇:学校安全制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