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监督的法治化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 网络触及千家万户, 互联网安全高效便捷的特性给广大民众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 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 公众监督力度越来越大。从“表哥”、“房叔”的落马, 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等热点事件, “民间互动监督——纪委介入——查实处理”已经成为我们政府查处案件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 各地政府积极构建科技反腐的网络平台, 拓展科技手段的运用范围, 以实现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全方位覆盖, 与民间监督力量相呼应。

一、我国民间网络监督的现状

我国民间网络监督模式主要指广大人民群众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对各类不公平现象进行披露、曝光、举报的网络监督模式。

这种网络模式包括民间专门网站和微博、论坛等网络载体。2003年10月, 被称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人”的李新德建立了“中国舆论监督网”, 这对我们民间网络监督具有重要的先驱性意义。2004年, 沈阳的姜焕文以个人名义注册了“中国民间举报网”。2011年, “我贿赂了”、“我行贿了”、“我行贿啦”等多家民间反腐网站成立。我国民间网站建立的本意是好的, 但是因其存在形式及信息来源的不合法以及各种技术的缺陷, 导致这样的网站必然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在我国民间的网络技术水平远远低于官方网络技术水平, 同时, 民间网站缺乏专业化以及相应的法律规范, 会出现一些内容失实、管理混乱等现象, 甚至出现举报者侵权、诽谤等违法行为。因此, 为了更好地发展民间网络需要重视对民间网络监督的规范, 既要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民间网络监督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更要利用网络科技, 促进民间动民间监督网站的专业化、学术化、国际化建设和官民合作网络监督的制度化建设。同时笔者认为:网站实名制是规范民间网站反腐行为的正确途径, 有利于民间网络反腐网站的建立及发展。

二、民间网络监督的法治化

(一) 网络实名制的运用

2012年12月2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很多人担忧, 此决定的出台是否会对公众通过网络平台举报和揭露贪污腐败行为以及对政府发表监督批评意见产生不利影响。其实, 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忧虑, 这种网络实名制的确立, 旨在强化网络信息发布者的自律意识, 让其发布的信息更具责任感、精准度, 同时, 能够对于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承担切实的责任。为了保护网民参与网络监督的热情, 也能够让网络后台掌握举报人的真实信息, 减少不实举报信息, 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制。为此, 我国相关部门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正在积极推动的网站实名制及手机实名制, 很多新闻网站和一部分主要商业网站已开始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等功能, 但并不需要网友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和证明, 只要求网友登录就能对新闻事件发表言论, 存在着很大的匿名空间, 而论坛、BBS等各种网络互动环节的普通用户实名制尚在探索之中。

现阶段, 我国的政府举报网站都实行举报实名制。为了确保举报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公民提交举报内容时个人基本信息为必填项目。笔者认为, 公民在官方监督网站进行举报时, 应实行实名制, 减少官方监督机关的核对成本和时间, 而在公共网络平台, 应注重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 通过明确法律监管的主体, 确定各部门的监管权限及责任划分。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也要相应承担起管理和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 对普通用户可实行登录注册制, 这样则可以通过网站的行为对网民的网络监督行为进行规范, 也可以避免一些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纪检监察部门在对一些敏感类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后, 进行系统备份, 一旦掌握可靠的监督类信息, 即可在网络权限设置平台私信与举报人联络。

对于那些涉嫌违法犯罪, 侵犯公民人身合法权益, 恶意撒布虚假信息、利用网络信息压制、打击报复的行为, 相应的机关部门应当依法追究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

(二) 对举报者和揭发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制, 建立网络举报人和证人制度

网络监督应当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 使得公民敢于实名举报, 同时避免监督娱乐化, 坚持反腐的严肃性。因此, 实名制举报的畅通无阻是切实监督的必要条件。据不完全统计, 制定了保护举报人的专门性法律的国家, 政府清廉指数均较高。

首先, 应当通过立法建立举报人保密制度, 明确界定举报材料的保密等级, 如有信息泄露者需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应建立信息回复制度, 明确相关部门的回复时间并明确回复举报人是否立案侦办。

其次, 应对举报人设立立案后的保护措施。我国的各级检察机关、纪检机关应当充分评估立案后举报人的风险系数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最后, 建立健全网络监督的救济保障制度。当举报人以及举报内容涉及其他人员的合法权益时, 应当对不实散布信息的违法行为进行规制, 坚决对诬告、诽谤者追究法律责任, 对因受恶意发帖或网络不实举报而造成的被发帖人或被举报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及其他个人合法权益受损的进行物质精神补偿、澄清事实真相。务必使得网络监督在高效、便捷的同时,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避免伤及无辜。

三、在法律规制的范畴内, 加强民间网络监督与官方监督互动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后, 我国的反腐力度日益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反腐的重要性, 他指出:“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2013年1月, 他在中纪委全会上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也指出“反腐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可以说, 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对待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一致的。越来越多的网友受此鼓励, 踊跃的对贪腐官员进行举报。现在, 这种民间举报, 官方调查的反腐模式日益发展。这与过往的官方做官方的反腐工作, 而公众提供线索, 举报贪腐官员却无任何举报人所期待的结果的模式大相径庭。就如目前刚刚审判的刘铁男一案, 就是由于网上对一位部级官员的实名举报, 通过纪委调查, 才得以发现的。这种官民监督力量融合所产生的合力, 更加推动了我国监督事业的发展, 这也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号, 多听听来自民间的声音, 这会使我们纪检部门的监督事半功倍, 同时, 也让人相信, 官民互动的监督, 加强相互间监督信息的流动与沟通, 形成覆盖全方位的信息网, 以便最短时间对网络监督信息予以关注的网络监督模式。

四、关于网络监督法治化的建议

(一) 从网络监督主体角度扩大网络覆盖面, 进一步提高网络主体的素质。

建立公权力机关与网民自律性组织之间网络监督的互动机制, 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应用革新, 面向社会主动对外建立信息接收的第二通道, 将网络中发布的各种有价值信息汇集起来, 使之进入监督的信息库, 使得监督信息与社会相连。

(二) 高度重视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监督, 采用各种新型媒体共同参与的方式, 推进监督进程, 积极提升民间和官方的网络监督和谐度。

可以借用现有的各种网络平台, 与民众信息互动。政府可开通微博、微信,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等, 加强与民间监督信息的沟通。

(三) 重视与国内知名网站的信息合作, 搭建信息间接收采集通道。

有学者认为, 在我国已取得行业优势的互联网站, 是网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官民联动的网络信息平台, 一定不能忽视这些知名的门户网站, 可以争取县 (市) 级纪检部门与该类型的门户网站签署网络信息合作协议, 甚至聘请相应的网站编辑兼职信息汇报员, 深化合作。

(四)

建立健全监督信息分析系统和专业化的监督信息分析队伍, 以免导致公网信息失真失衡而造成网络舆论误导, 建立网络监督舆情信息收集、研判与快速反应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改革, 越来越多的社会手段进入到公诉制度前线, 我国的公诉体制改革仍需不断深化。而我国原有的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公诉制度机制, 需要增加新鲜血液, 网络监督已成为一种新的生力军, 以其及时性和精准性为突破口, 为我国公诉机制的改革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 本文将探讨民间网络监督法治化模式, 使网络监督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 与政府组织互动监督, 使民间网站监督、非政府组织监督及主流媒体成为公诉制度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网络监督,非政府组织,法治化

参考文献

[1] 谭世贵.网络反腐的机理与规制[J].党政干部文摘, 2009 (7)

[2] 王立凤.探析规范网络反腐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 2010 (14)

[3] 肖文超.近年来中国学者对网络反腐问题的研究述要[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2)

上一篇: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下一篇:化工生产废水环保处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