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监督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政监督(共8篇)

党政监督 篇1

一、关于党政正职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

1.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带头遵守政治纪律,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省委、市委的权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指示、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切实保证政令畅通。不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得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

2.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不得有违背原则、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行为。

3.必须严格遵守宣传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宣传工作纪律,不得发表与宪法、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言论。

4.必须严格遵守财经工作纪律。不得有违规插手和干预拨款、贷款、借款等财经金融工作以及个人擅自决定减免税收、有关规费等行为。

5.必须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得有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等行为。

二、关于规范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规定

6.落实党政正职“六个不直接分管”规定。党政正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经(务)、工程项目建设、大宗物品采购、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等事项,应在领导班子成员中明确副职分管,党政正职对副职分管的事项要加强监督。本单位因领导班子人员较少、确需党政正职直接分管的,须事先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同意。在确定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后7日内,应将班子成员分工文件分别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遇有干部调整或其他原因需要对班子成员分工进行变动时,应将变动情况及时上报。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定期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落实党政正职“三重一大”事项末位表态制度。除紧急处置突发事件外,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应按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凡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要依法举行听证会。党政领导班子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时,党政正职应末位表态,不得对议题事先定调,不作引导性发言。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应有专门的会议记录并存档备案。

三、关于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制度

8.党政正职必须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和有关规定。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指定提拔、调整人选;不得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不得不按照规定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不得将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和民主推荐票未过半数的干部提交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并通过;不得在会上抢先定调或不听与会人员的不同意见;不得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不得在机构变动或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除领导班子换届、机构改革外,一年内调整干部数量不得超过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总数的20%,或一个月内调整干部2次以上且未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不得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应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未得到书面批复前不得擅自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或不按批复意见办理。

四、关于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9.严格执行党政正职职务消费专项审计、定期公示制度。各级党政正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培训考察等开支情况,每半年在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上通报一次,年底在本单位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干部职工监督。财政、审计部门要实行定期检查和专项审计,并向纪检监察机关写出专题报告。

10.严格执行党政正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各级党政正职每年要集中报告一次上一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以及收入、房产、投资等个人有关事项。

党政正职对所列情形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按规定报告,如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11.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对按规定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的工程项目,一律依法进行公开招投标。对可以不实行公开招投标的工程项目,应按有关规定,由招标主管部门确定相应的招标形式进行招标,党政正职个人不得推荐或内定项目承接单位。

12.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坚持离任必审、任期届满必审。对在同一地方或单位任职满3年的党政正职,原则上安排一次任中审计。党政正职在任期内调任、晋升、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原因离开所任职岗位,审计部门要对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涉及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的部门或群众负面反映较多的单位,实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要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审计结果报告,并将审计结果报告报送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整改落实情况实行追踪问效。情节严重涉嫌违纪违法的,及时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13.严格执行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各级党政正职因工作不实、执行不力、管理不严、效率不高和单位存在“浮、庸、懒、散”等问题,严重损害本地本单位声誉的,要按有关规定对其作出组织处理;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损害的,要按照《市损害经济环境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追究党政正职的责任。

建立党政正职生活作风案件线索移交制度。各级公安机关、妇联、计生、信访以及新闻媒体掌握的党政正职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线索和行为,要及时报告纪检监察机关,并由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对查证属实的,要追究党政正职的责任。

五、关于改进党政正职监督方式

14.开展廉政测评和民主测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考核等工作,每届任期内,对党政正职普遍进行一次廉政测评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党政正职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党委(党组)书记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为民主评议的主要内容,民主评议“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到三分之二的,经上级组织部门考核以后,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或调整岗位。“一报告三评议”满意度排位连续两年靠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连续两年合计不到三分之二的单位,上级组织部门要责令其制定整改措施,作出书面说明,并对其党委(党组)书记进行诫勉谈话,或调整岗位。

县区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将离任时,由上级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离任检查。对民主评议中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到三分之二,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到三分之二的县区委书记,经组织考核认定,予以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处理,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取消其提拔资格并调离。检查发现即将离任的县区委书记在任职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问题的,以及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进行调查核实并严肃处理。

15.健全廉政档案。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政正职个人廉政档案,及时将党政正职的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民主评议、廉政测评、廉政谈话、诫勉谈话、信访举报、案件查处、学习培训、出国出境、个人财产申报等资料归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六、关于贯彻落实《若干规定》的组织领导

16.认真抓好《若干规定》的贯彻落实。贯彻落实《若干规定》实行市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市级领导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对分管和联系范围内的党政正职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各级党政正职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若干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若干规定》,特别要认真研究、领会、掌握其中的新规定和新要求,逐条比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现行做法,查缺补漏,建立完善执行《若干规定》的配套制度,提出有关落实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明确分工,抓好落实。

17.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党政正职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党政正职监督联席会议由市、县(区)纪委召集,成员单位由人大、政协、组织、宣传、法院、检察院、监察、公安、财政、审计、计生、妇联、信访等专门机关和职能部门组成。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由各成员单位通报党政正职监督工作情况,及时排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制定共同防范措施,形成监督合力。

18.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党组织对贯彻落实《若干规定》的情况每年组织一次自查,并书面报告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把贯彻落实《若干规定》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对《若干规定》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对好的做法,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对执行《若干规定》不力、敷衍塞责、走形式甚至拒不执行的单位,要严肃追究党政正职的责任。

党政监督 篇2

一、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成效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 我党积极探索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监督制约的方式方法,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党内监督的法规制度。其中,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 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目前一把手监督工作逐步加强,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也存在不足。

(一) 监督工作重要性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 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有人认为一把手地位特殊, 对其监督比较困难, 即使监督, 也是走走形式, 做做样子;也有人认为一把手自身素质过硬, 不需要监督;更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 监督一把手会削弱他们的权力、权威, 对单位工作不利。当然也存在一些一把手将监督视为组织不信任自己的表现。在以上种种错误思想指导下, 一些地方、行业和部门表面上有一套监督一把手制度, 实际上形同虚设, 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甚至对犯了错误的一把手想尽一切办法为其袒护。这样的监督只会成为一把手的“庇护伞”。

(二) 制度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从严监督难以到位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在构建党内监督体系时特别注重制度建设, 通过“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等十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可谓全面、严厉。但在实践中, 党内监督制度特别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还亟待完善, 其监督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此外, 在信息化时代, 监督制度创新机制相对滞后, 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还不完善, 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渠道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有些方面还处于无章可循状态。

(三) 范围尚待进一步拓宽, 从严监督难以跟上

从范围看, 从严监督多重八小时之内“工作圈”, 而轻八小时之外“社交圈”和“生活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一把手日常社交圈中活动呈多样化态势, 出现了监督工作难以跟上的现状。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中, “八小时以外”发生的个案占有相当比例,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调查显示, 一把手在业余时间忙于“应酬交友”或“玩扑克牌打麻将”近40%, 也不在少数, 因此, 66%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交圈”是从严监督干部最薄弱之地。从过程看, 事后监督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事前、事中监督。其实, 从严监督干部应是全过程、全方位的, 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 要一以贯之。

(四) 滞后性尚待进一步改进, 作用难以发挥

从严监督存在重工作业绩而轻道德修养、重事后监督而轻事前和事中监督、重工作时间而轻休息时间的倾向, 致使从严监督不全面, 监督作用难以开展。当前存在一种现象:一些一把手的问题, 大都不是通过组织考核、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正常渠道发现的, 往往是通过群众各种途径的举报、有关部门反映获得的, 或是从公检法办案、“小三反腐”中带出来的“副产品”, 真正通过正常的组织监督渠道得到干部问题信息的并不多, 说明党组织的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当前监督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五) 一些地方和部门监督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力, 总体上监督仍显薄弱

表现在: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 不愿接受监督。一些组织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 疏于监督。一把手手握决策、审批、管理、提拔、分配等大权, 因赋权过重, 同级不敢监督。由于体制的缺陷, 政务不够公开, 权力的运行缺乏透明度, 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群众难以监督。

二、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成因分析

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极广, 其发展完善必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监督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 一把手思想认识片面, 导致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强

封建专制传统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良因素对一把手仍然存在影响。改革开放后, 随着对外联系的密切,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文化中腐朽没落的东西大量涌进国门, 加上我国在转型中对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健全或存在疏漏, 腐败有了生存空间。有些党政一把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渐淡化, “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公仆意识也随之发生的流转, 认为自己能力强、贡献大, 就应该享受比普通人更好的生活, 而部分机关干部甚至是同级班子成员有求于一把手或利用一把手谋求政治进步, 崇权、畏权、拜权, 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

(二) 监督主体思想认识有障碍

作为监督者, 不能、不愿、不敢监督的思想阻碍仍然存在。有调查显示, “积极履行, 勇于监督”只有20%, 除65%认为“知情较少或不知情”无法或不能监督外, “碍于情面, 不愿监督”达20%, “害怕打击报复, 不敢监督”达19%, 个别同志认为自己头上的“帽子”主要掌握在一把手手中, 如果自己监督上级, 可能会遭到打击报复, 影响自己职业发展;监督班子成员怕今后不好共事, 反对意见提多了被当成闹不团结;监督下级怕干部考核影响民主评议, 选举时影响选票, 甚至影响前程, 产生“谁也不批评谁、谁也不监督谁”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三) 体制不顺和制度上的缺失

虽然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趋于完善, 但制度刚性缺乏, 导致可塑性的监督多于人为性的监督。此外, 现有的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 有的只注重于一些细枝未节, 没有抓关键, 对权力的来源、行使情况约束不够。对一把手“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制度不明, 手段乏力, 操作性不强。对各级一把手违反制度后的处理规定过于粗疏, 执行效果不佳。

三、加强对党政一把手有效监督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我们认为:

(一) 进一步健全干部学教机制

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监督的态度, 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 从严管理监督的观念才能深入人心。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各种考验日益严峻, 一把手如果放松思想改造, 很容易导致腐败。因此, 必须从思教入手, 着力强化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开展党的优良作风和党规党纪教育, 明确权力界限, 有权不可任性, 帮助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和权力观, 真心和勇于接受监督, 把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关爱和呵护, 而不是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从政束缚。

(二) 进一步突出监督“三重”

首先, 要盯紧“重要岗位”。一把手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 权力大小不一, 尤其要监督好身处资源管理、行政审批等重要岗位、重要领域的“一把手”。其次, 要把住“重要决策”。包括重要的工程项目、外事活动、公务活动和人事安排等。在这方面要对领导干部重大决策权的运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 制定实施细则, 包括违规后的相应处罚措施, 杜绝违规操作后无人制约的现象。再次, 要关注“重要时间”。如领导干部婚丧喜庆、职务升迁、工作调动、逢年过节和离任, 都要结合当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系列举措, 加强监督。

(三) 进一步拓宽日常监督范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 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因此, 必须把对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三圈”的监督作为从严监督一把手日常工作的着力点, 由阶段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 构建家庭助廉监督网、社会举报监督网和媒体预警监督网等“三网”监督机制, 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日常化”机制。教育和引导干部家属枕边常吹廉洁风, 桌边常敲警示钟。形成信访、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的举报众渠道, 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权力的渠道。强化对干部的舆论约束, 对一些不良行为和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 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声势, 警醒当事人, 教育其他人。

(四) 进一步健全监督权力制度

就强化对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来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此, 必须依靠改革的办法, 推进权力公开制度完善, 不断完善干部监督制度, 继续深化和完善干部监督工作的各项措施, 确保各项监督措施落到实处。用制度的硬性要求对干部实行刚性监督, 由主要靠人为监督向主要靠制度监督转变, 由可塑性监督向强制性监督转变, 形成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性硬环境。

(五) 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机制

为防止个人说了算, 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应绝不含糊。要不断总结经验, 分析问题, 制定对策, 切实研究解决好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的问题。如果一个地方或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没有搞好, 出了严重的腐败问题, 毫无疑问, 党委要负责, 要承担主要责任。就像安全生产一旦出了重大事故, 企业要负总责是一个道理。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力的党委及负责人, 纪检等部门一定要履行监督职责, 有权必须作为, 对其进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

(六) 进一步落实纪委监督责任

中央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委负主体责任, 纪委负监督责任, 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因此, 要突出纪委监督责任, 明确职责定位, 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 坚决落实各级纪委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责任, 强化和健全干部管理监督责任追究机制, 视情节轻重, 使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受到惩戒。在突出纪委监督责任的同时, 还要整合监督资源, 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体系, 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1-1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 2014.

党政融洽 企业兴旺 篇3

从主观上讲,我个人认为,要处理好党政之间的关系,党委书记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合作;补台不拆台,协调多揽过;到位不越位,名利看淡泊”。

一是要有换位意识。我们当企业书记的都有同感,现在的书记不好干。以经济工作为中心,那么,我们党的工作就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换个角度想,经理抓经济工作更难。虽然说他们是企业的经营者,但在重大问题上他们不能直接决策,要上党委会讨论,同时行政工作还要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厂务公开,一旦决策出现问题还要经理来承担。因此,在企业中,无论是行政工作还是党委工作,各有各的角度。如果彼此都能够换位思考,就能很好的配合,做到风险共担,责任共负,用制度、程序和工作的到位,保证工作顺畅。党委要通过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能力,保障决策不失误,同时,在企业难点问题上,党委要挺身而出,为行政排忧解难,化解矛盾,让经理有更多的时间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书记必须心态平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经理就是经济中心的代表,是企业的品牌。因此,经理的知名度高,企业的知名度也就高。这一点,我们作为党委书记一定要认识到。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在企业的发展中,党委的工作就是要发挥好保证、监督作用,为企业的发展铺路搭桥。在工作中,我坚持不计名利,甘当配角,甘做人梯。在工作的配合上,选好角度,到位不越位。坚持以大局为重,看长远,淡化权势,淡泊名利。这些年来,每年的领导班子评议中,公司党委的工作都得到了行政的肯定、群众的认可,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三是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选择好工作的角度。党政工作在企业中有着共同的目标,这就是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为了这一共同目标,党政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并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经理要当好经济工程的核心,党委要承担起民心工程的核心。工作中,准确定位、选好角度很重要,可以避免党政在同一个工作层面上发生矛盾。我个人认为,党委在企业中要抓住两件大事:一是要把握好大局;二是要管好用好人才。把握大局就是出思路、走程序、讲民主。要在决策上出思路,党委书记没有思路就很难当好班长;走程序,是为了避免出现问题和矛盾,重大问题一定要事先沟通,上党委会研究;讲民主,就是重大问题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管干部、管人才是党委的重要工作。这些年来,我们公司党委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比如,把党管干部延伸到管人才,建立健全了对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公司人才规划,由人管人变为用制度激励约束人,有效地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得到了行政领导的充分肯定。

我个人认为,党的工作融入经济过程发挥作用,不是代替行政领导去指挥经济工作,而是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来保证和促进经济工作,做自己该做的事。我们公司党委在融入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做行政领导急需是党委当仁不让的工作。

一是超前做好重大决策前的调研。公司党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及时为行政领导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为公司重大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抓好决策的推动落实。公司一些重大工作的推动,都由党委口从上到下层层推动。贯彻落实决策,党委跟踪保证,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

三是围绕经济工作的难点发挥党组织作用。比如,我们公司搞小企业的改革改制,党委、审计、工会一跟到底。包括人员分流、工作到位、协调解决问题等,并把减人的行政手段与转变观念的思想手段结合起来,使改革、改制顺利实施。

党政监督 篇4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应与权力同生共存。而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就必须建立起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把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是个关键,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新历史责任。我们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级领导班子的中枢,在决策中属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地区、部门、部位的全局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重要的组织保证。但在历史的转型期间,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的各种诱惑不断冲击,广大党员干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党政主要领导更是首当其中,面临着严峻考验。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党政主要领导所占比例独占鳌头。据有关资料显示,某省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全省县级以上党政“一把手”因经济问题受处分的就有32人,其中,有21人被判刑,占65.6%,这个数字还在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其社会影响力和对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是各级党组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大事。

一、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是新历史时期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执政党,其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政“一把手”长期受党的培养教育,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是实现党的文革政策,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十分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带领群众去开拓创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如果对党政主要领导监督管理不严,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既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党事业的损失。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管理,是对领导干部本人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保护党的财富、健全党的肢体、推动党的事业需要。

2、加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党政“一把手”是班子之首,事业之帅,在领导全局工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重大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班子的权威、形象和战斗力,决定着一个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的成就,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如果党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群众口碑好,就能为整个班子树立好的榜样,增强班子团战斗力,才能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上下形成合力。反之,如果自律意识不强,组织又对其监督管理不力,就可能造成一言堂,影响班子团结和班子整体形象,降低班了科学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造成工作重大失误。

3、加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各种法规和制度还不是十分严密和健全。同时,在“四个多样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迫使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必须集中于经济建设,需要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加上党政“一把手”位高权重,一些人往往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拉拢和引诱,寻求自己的保护伞和谋求不正当利益。干部和理想信念受到严峻考验,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如果领导自律意识不强,经受不住各种考验和诱惑,就会产生以权谋私的想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党政“一把手”把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原则套用到手中的权力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导致权力腐败,违法乱纪。更严重的是由于自硬,出现上行下效,导致集体腐败、串案、窝案的发生,严重干扰党的事业。近几年查处的“一把手”经济受贿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人放松政治素养的提高,党性原则不强,长时间把握一个部门的决策权力,且集中在一个身上,属地社会关系网严密,隐蔽性强,犯罪数额大,一时难以发现,都是在日后因其他案件暴露而牵出来的。

二、当前对党政主要领导监督面临的困难

 

;在社会主义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权力制约、政府职能转变、干部监督机制相对比较滞后,“官本位”的文化积淀依然存在,个别地方存在“一把手”一支笔签字,一张嘴说了算,民主决策流于形式现象。同样,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对权力的监督也很难落在实处。在基层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纪检监督部门,一概都由“一把手”领导,稍有不满,就有可能遭到打击报复。实际上,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是当前干部工作的瓶颈,也是我们党内反腐败工作的制高点。当前,在对“一把手”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监督制度较多,但执行力度不够。任何制度就其本身实质来讲,是一种手段,它因人而存在,也因为人才使制度成为规矩。应该说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制度已建立不少,且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但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落后难等较多缺陷。一些制度规定原则性要求多,实际操作具体条款较少,成了挂在墙上、锁在柜里的台帐,如规定重大事情由集体研究决定、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个分工相结合,但哪些是重大事情,什么情况下实行集体领导,什么情况下由个人分工负责,没有具有规定。一旦规章制度制订以后,执行起来就缺乏严肃性,基本流于形式,有的形同虚设,未能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有关部门也缺乏新形势下权力运作模式的总体研究和党政“一把手”赋权和约束用权的综合措施,“消防队”作用明显,出了问题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从根本上保证权力的健康运作。二是上级监督效果不够理想。目前我们普遍实行以上级党委、政府和专门机关监督下一级党政“一把手”自上而下的监督体制,纪检监察部门独立职责发挥欠缺。实践证明,这种监督体制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种监督体制的不适应性日益突出。由于监督对象多、监督内容广以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原因,上级对下一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本来可以进行直接、有效监督的专门机关,难以对同级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三是群众监督难度较大。首先,政务不公开,群众无法监督。一些“一把手”群众观念淡薄,不愿接受群众的监督,重大事项群众知情权少,群众参与不了决策,无法实施监督。同时,缺乏群众监督的制度保障。政务公开和办事透明度还不够高,群众不能实施决策前和执行中的监督,即使群众进行监督也往往受到当事者的打击报复,影响了群众监督的社会环境。四是自我监督意识不够强。个别“一把手”位高权大,民主意识淡薄,第二人称“你”用得较多,意识中只有你们要如何如何,可能很少想自己应该如何,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养尊处优,独断专行,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扭曲,挡不住金钱、物质和美色的诱惑,经不起“灯红酒绿”的考验。喜欢居高临下,听不进不同意见,在重大问题决策和干部任用上,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有的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自己不错,别人无可挑剔,用不着监督。工作中做出一点成绩,便飘飘然然,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拒人于千里。还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面子和威信,喜欢听赞美之声,不愿听逆耳之言,把上级的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监督视为自己丢面子、失威信,从而有意无意地抵制或回避各方面的监督。

三、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执政为民”教育,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最重要的是提高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关管理职能部门要教育其真正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清醒认识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资本,权力同时也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要做千锤百炼的“不锈纲”,切实提高素质,这是强化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最基础性的工作。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马,明确“入党为什么、岗位干什么、为民做什么”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旧体制交替的条件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如果对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丧失警觉,放松思想改造,发生变化和错位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所以,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的问题,要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了服务的思想,坚决反对金钱至上的奢糜享乐的思想,把实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和最高价值。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自尊、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自我警钟长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征选拔轻教育的倾向,通过典型示范等方式,督促和鼓励党政“一把手”加强自我监督。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突出监督重点。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所以,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不仅要监督廉洁自律的方面,而且要对重要决策实施监督。在重要问题决策、干部人事安排、投资立项的失误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直的损失,比公款吃喝、多占住房等腐败行为造成的损失大得多,有的甚至是无法估量的。一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实施监督。主要监督在制定发展规划等决策时是否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等方面的利益关系;是否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客观公正地选贤任能;是否按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是否带头抵制和制止拉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封官许愿等恶劣作风。要坚决防止违背党的干部政策、不按程序办事、搞不正之风等行为。三是对项目的立项、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督。主要监督在大额度资金使用、工程立项和其它经济活动中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和制度,是否以人民的长远利益为重,有无乱收乱支、挤占挪用、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等经济违法和经济犯罪行为。

3、以改革的魄力,创新监督机制。目前监督机构实行的是以横向同级领导为产,纵向上级领导为辅的体制,这种体制已经不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监督的需要,也不适应党的监督机构所承担的职责与任务,必须加以改革。相对独立性是监督机构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和作用的前提条件,对监督机构的领导只能是上一级的授权机关,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指挥、干涉监督机构的工作,一定要独立于被监督者之外,他们的选任、调动、奖惩以及各种福利、报酬的获得必须分离于被监督者,由授权机关决定。监督职能垂直管理,独立行使职权,减少来自横向面的各种干扰,调动专职干部的积极性,这样,监督效果会有质飞跃。

4、各级领导班子形成责任合力。一是领导班子内部要形成一种原则制约,使“一把手”置身于班子之中。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在一起,其思想、工作、廉政等方面的情况比较清楚,大家心中都有数。班子成员的相互监督,比其他监督形式更直接、更有效。要克服各种消极心理,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民主制中制,在人财物等重大问题拍板决策时,做到集体决策、集体把关,从组织原则上将党政“一把手”置于集体监督之中,防止独断专行。另外,民主生活会是班子内部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强群众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具有广泛怀、敏锐性、自觉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这种监督制约能够有效地避免权力被滥用。要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监督,同时要严肃处理对监督群众的打击报复行为,创造群众监督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舆论具有公开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因而它在监督制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功能。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依法保障社会舆论的调查、报道做到以内容真实准确为宗旨,以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正确有效在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

党政监督 篇5

(中办发[2003]1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监督检查,是指在市委的领导下,市委组织部依据《意见》精神,采取一定形式,对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贯彻执行《条例》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以马列主义、毛汉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标本兼治,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遵循党委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扩大民主、群众参与的原则,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依法办事、违规必究的原则。

第二章 对象和内容

第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象是: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第六条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特别是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情况。

(二)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的情况。特别是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环节中发扬民主、扩大范围以及注重群众公认的情况;在考察人选的确定、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环节中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三)遵守《条例》规定的“十不准”纪律的情况。

(四)执行干部交流、回避和辞职、降职等制度的情况。

(五)按照规定的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

(六)对来信来访和群众举报反映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调查处理的情况。

(七)领导班子成员学习《条例》的情况,组织(人事)部门学习、宣传《条例》的情况。

(八)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及有关部门制定下发的各项干部工作监督制度的情况。

(九)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情况及执行《条例》的自查自纠情况。

第三章 日常监督

第七条 全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日常监督以市委组织部为主,坚持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自我监督和内部监督,同时不断扩大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八条 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过程中要严格把关。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必须集体研究;考察干部要深入细致、客观公正、全面准确,不准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提交党委讨论的干部人选,必须经过组织考察,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党委集体讨论干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主要领导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不准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不准泄漏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领导成员要互相监督,自觉抵制违规行为。

第九条 配备干部要严格遵守领导职数和干部职务名称表,严禁突破职数、滥设职位提拔干部;在机构变动或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即将调动时,党委(党组)应暂缓研究干部任免事项严禁突击提拔干部;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人选,要出以公心,认真负责地署名填写《干部推荐表》,严禁封官许愿,为他人提拔调动说情、打招呼,或在调离后干预原地区、原单位的干部任免工作;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要廉洁自律,严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谋取私利,收受或索取贿赂;干部的进退留转,必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严禁通过拉关系、走门子,拉票、行贿等手段谋取职务或职级待遇。

第十条 实行选拔任用干部事前报告制度。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过程中,凡群众对拟提拔干部有不良反映尚未查清的;拟提拔干部与领导干部属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受过党纪政纪处分又重新提拔的;破格或越级提拔的,在常委会、党委(党组)会决定任职前,须事先报告市委组织部并征得同意。

第十一条 实行选拔任用区县中层领导干部备案报告制度。各区县委选拔任用党委、政府部门、街道(乡镇)领导干部或推荐提名人选,经区(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发文后两周内,向市委组织部备案(备案材料为:备案报告并附干部任免呈报表及常委会讨论干部会议记录等)。

第十二条 根据工作需要,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机构、市委组织部派出的巡视组、检查组及干部监督工作督察员可调阅下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的会议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可约请有关人员谈话了解情况,也可派人列席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讨论任免干部的会议。

第十三条 拓宽渠道,加强群众监督。认真受理干部群众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来信来访和举报电话,对反映的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认真核实处理。对干部任前公示中,群众有反映、经核实确不具备任职条件的干部,不予任职。

第四章 组织检查

第十四条 对《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市委组织部组织检查与各区县、各部门自查自纠相结合。

第十五条 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每年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的规定内容,进行认真总结和自查,填写《选拔作用干部情况统计表》,写出专题报告,于次年元月底前报送市委组织部。

第十六条 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干部选拔作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定期检查一般一年一次。

第十七条 检查的方法步骤:

(一)拟定检查方案,组织检查组,在被检查单位和地区发布检查预告。

(二)听取被检查单位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汇报,对有关人员进行《条例》知识测试。

(三)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法,广泛了解情况。

(四)查阅区县委常委会、部门党组(党委)会和组织部务会讨论干部的原始记录,检查民主推荐干部的有关原始材料,检查干部考察的原始谈话记录及考察材料,检查任前公示中的有关材料;查阅提拔干部的个人档案等。

(五)检查组综合分析检查情况,形成检查报告,向被检查单位党委(党组)反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六)检查组向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汇报检查情况,提出改进工作意见。

(七)及时了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督促落实。

第五章 调查处理

第十八条 对违反《条例》行为的调查核实。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实行分级查核。构成违纪违法的,移交执纪执法机关查处。

第十九条 市委组织部批转有关区县和部门查核并报结果的案件,一般应在一个月内报告结果。不能按期报告的,应说明理由和办理情况。

第二十条 对违反《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行为,由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讨论后提出意见,责成有关党委予以纠正,或报请市委批准取消下级党委的任免决定。对有关责任人,依据按干部管理权限,商有关部门做出处理。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典型案例,要认真剖析,总结教训。必要时,进行党内通报或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第六章 纪律与责任

第二十二条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中,干部监督检查人员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保守秘密,廉洁自律。

第二十三条 接受监督检查的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要如实报告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情况和提供有关材料,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凡弄虚作假、欺骗组织、对监督检查设置障碍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党政监督 篇6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5 道,总分 100 分,60 分考试标题 督制度》试卷

及格。您的得分:93.75!恭喜,您通过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

四项监督制度的考试!所属课程

制度

倒计时 40:2

一、判断题(15 道)

1.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的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正确 错误

2.若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不认真审核干部档案,导致干部信息不准确,造成严重后果的,须追究其责任。()

正确 错误

3.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时,可以只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正职领导干部进行评议。()

正确 错误

4.越级提拔的干部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正确 错误

5.领导干部的近亲属是指与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不包括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

正确 错误

6.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级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报告工作,并负责审核下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

正确 错误

7.对须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相关干部选拔任用事项,未经答复,不得提交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

正确 错误

8.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正确 错误

9.市县党委集中换届时,对拟提拔使用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离任检查,一切程序可以结合考察工作适当简化。()

正确 错误

10.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正确 错误

11.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不能同时使用。()

正确 错误

12.若不按照规定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对拟任人选的意见,或者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建议的,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正确 错误

13.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阻挠、制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正确 错误

14.超过任职年龄或者规定任期需要继续留任的领导干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正确 错误

15.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审核报告事项,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何种情形的,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的 B.更改、伪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 C.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 D.破格提拔干部的 A.对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不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核实后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2.受到降职处理的,()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3.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进行调查处理。

A.纪检监察机关 B.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C.司法部门 D.本级党委

4.因追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年内不得提拔。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5.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级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报告工作,并负责()下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

A.决定 B.审核 C.监督 D.任命

6.对因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检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负责组织实施。

A.上级党委组织部门 B.本级党委组织部门

C.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 D.纪检监察机关

7.对于在新任用的干部民主评议中满意度明显偏低的干部,市县党委书记应当就其()作出说明。

A.任用情况 B.任职情况 C.履职情况 D.离任审计情况

8.《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规定了()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其中,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事项有五种,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事项有七种。

A.十 B.十一 C.十二 D.十三

9.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提出书面申诉。

A.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 B.纪检监察机关 C.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D.上级党委

10.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何种情形的,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的 A.对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不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核实后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B.更改、伪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 C.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 D.破格提拔干部的

三、多选题(15 道)

1.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A.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的 B.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

C.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 D.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

E.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

F.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G.在发生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下,不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讨论决定干部任用的

2.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的,按照规定应当书面报告更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A.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 B.越级提拔干部的 C.破格提拔干部的

D.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

3.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需要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责任的情形有()

A.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的

B.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 C.不按照规定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

D.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

4.有责任追究办法所列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其中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

A.调离岗位 B.引咎辞职 C.辞退 D.免职、降职

5.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的对象包括近一年内选拔任用的下列人员()

A.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 B.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 C.由本级党委管理的其他正职领导干部

D.破格提拔(含越级提拔)的由本级党委管理的领导干部

6.下列情况中,按照规定应当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责任的是()

A.更改、伪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

B.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C.不公示考察结果的

D.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者支付凭证等财物,参加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安排的消费活动,以及接受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特殊接待的 E.不认真审核干部档案,导致干部信息不准确,造成严重后果的 F.按照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7.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的民主评议。

A.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B.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C.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 D.上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8.市县党委集中换届时,对拟提拔使用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离任检查,下列哪几种情况的程序可以结合考察工作适当简化。()

A.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报告任职期间第五条所列情况

B.在一定范围内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和市县党委近期新任用的干部进行民主评议

C.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受理举报等方式听取干部群众意见 D.查阅干部任免相关材料

9.对因()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检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A.提拔使用 B.平级交流 C.隔离审查 D.到龄退休

10.下列属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情形的是()

A.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 B.越级提拔干部的

C.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 D.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2年进行调整的

11.可以参加对因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民主评议的人员有()

A.全委会成员

B.本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 C.本级纪委常委会成员 D.下一级党委和人大的领导成员

12.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这里的“近亲属”是指()

A.与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的人员 B.与领导干部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人员 C.与领导干部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人员 D.与领导干部有近姻亲关系的人员

13.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等

A.警告 B.记过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E.降职 F.调离岗位 G.免职

14.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执行的有()

A.工会 B.共青团 C.妇联

D.国有企事业单位

15.下列情形中,按照规定应当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责任的是()

A.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

依法治安落实“党政同责” 篇7

加强机制建设

如何加强“党政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2个方面加强:强化“红线”意识

1. 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提升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首先要抓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法》第五条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单位主要负责人通常是指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投资人等。但按照“党政同责”的要求, 单位主要负责人须包括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其次,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的作用和职责不同, 二者所承担的政治、纪律、法律的后果可能也不一致。但“同责”应从分配职责时“同有职责”和违反职责时“同样承担责任”两个方面来理解。单位主要负责人即党政主要负责人, 是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核心领导, 具有决策权和指挥权, 具有党政决策性质, 都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安全生产工作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

坚守生命安全不可逾越的“红线”意识, 强化法律法规不可触碰的“底线”思维, 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己任, 是成熟、合格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所必有的政治条件, 并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觉地投身于安全生产工作, 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集中体现在政策方向、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和监督考核等方面。

在政治思想上, 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强化“红线”意识, 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既把经济发展作为政绩, 也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政绩, 把“党政同责”融入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 并提升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层面上。

在政治学习上, 应认真学习、宣贯新《安全生产法》, 加快熟悉和加深掌握新安法中对单位主要责任人所提出的责任范围、履职要求、考核问责等内容, 牢固树立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 增强安全守法意识, 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并使宣贯新《安全生产法》全覆盖、严落实。

在政治领导上, 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真抓实干上, 保证安全投入, 加强安全管理、建章立制、培训教育、检查整治, 以及加强事故责任处理等;定期讨论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生产工作, 对上级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研究, 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落实措施;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隐患排查治理难题。

强化制度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是依法建制、依法治安, 提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环节。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 是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 是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章立制对“党政同责”的基本概念、共同责任、各自责任、工作要求、激励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 从制度上作出明确规定, 使安全生产职责变为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违章可究。

因此, 一要梳理和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每个层面、各职能管理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严格按照新安法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所明确的“七大职责”, 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通过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加以明确, 把“党政同责”用书面形式加以确定。二要做到党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五个同时和落实”:同时责任签约, 落实明责建制;同时工作部署, 落实安全措施;同时培训教育, 落实持证上岗;同时现场检查, 落实隐患整治;同时履职考核, 落实奖励问责。三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中, 在各节点时空上做到全方位, 在各个层面上做到全覆盖, 在前后程序上做到全过程, 在每个岗位上做到着眼全员, 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一竿子插到底。这样, 才能推进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才能夯实“党政同责”的基本内涵, 才能构建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

健全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就要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使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 做到分工明确相互衔接。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层级

安全生产工作应形成并融入到决策层、监管层、管理层、落实层和操作层等5个层面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决策层, 以党政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为核心的领导层, 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层;监管层, 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层, 是承上启下、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要求等实施落实的具体负责层;主管层, 以各职能部门、车间等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生产经营执行层;落实层, 以管理骨干人员、班组长为主组成的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层;操作层, 以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为主体的基础层。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要建立健全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 领导、组织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和协调各部门、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要依照新安法具体规定,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的监督检查。

2. 健全“一岗双责”机制。

“一岗双责”是“岗位负责”的深化, 是在同一岗位上职务人与安全责任人承担所对应的岗位职责, 既对岗位应承担的业务负责, 又对岗位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负责。各个层面的职务人对个人负责、对管辖的业务和安全生产工作负双重责任。

因此, 要强化、深化、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单位党、纪、工、团、人事、财务、劳动、技术、设备、动力、后勤、经营、外贸部门, 以及各车间、班组、岗位等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及从业人员;明确履行业务工作外, 还要承担安全生产职责。

3.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要充分发挥安委会的平台作用, 在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安委会的领导协调下, 设立每个层级、每个岗位的安全员, 落实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与各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 各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与各职务人、管理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签约和安全生产履职考核, 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层面、每个岗位、每个人, 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和环节, 做到“网络负责”和“过程负责”, 即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级保一级平安。

4.营造齐抓共管的氛围。

首先, 要加强党政领导的同步,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工作的配套, 加强各部门、各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配合, 加强各层面、各岗位的协调, 建立指导管理与配合管理、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直接管理与参与管理相结合的责任网络;其次, 要加强党政主要负责人、各级主要负责人、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岗位从业人员等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激发全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 使全员自觉地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有人抓, 事事有人管。这样, 才能解决“三个必须”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的实际问题, 避免安全生产工作出现断裂层, 留下空白点。

强化管理落实

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党政同责”, 要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明确岗位职责, 落实责任签约, 强化制度建设, 严肃结果考核, 在过程的管理和责任上坚持“三个原则”, 做实“三个环节”, 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动态化的“四化”新常态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三个原则”

1.坚持“对应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责任应做到党政主要负责人与各级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的对接和延伸, 对各责任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同时, 将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扩大到党政主要负责人, 并延伸到安委会的主要负责人, 以提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生命安全“红线”意识、守法“底线”意识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此外, 还需加强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制、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 做到持证上岗。

2.坚持“三个必须”的原则。

坚持各级责任人“一岗双责”, 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亲自主持和领导安全生产工作, 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生产经营的首要位置, 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3. 坚持“五个同时”的原则。

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与生产经营活动做到同时责任签约, 落实明责建制;同时工作部署, 落实安全措施;同时培训教育, 落实持证上岗;同时现场检查, 落实隐患整治;同时履职考核, 落实奖励问责。并形成PDCA动态循环, 以及综合闭环系统、管理封闭原理、管理控制原理、信息系统原理等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管理。

做实“三个环节”

1.源头管理环节。

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应针对不同的岗位, 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 应具有个性化特点, 包括安全生产工作的岗位职责、责任要求、考核目标和制约措施, 并将其与各级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职考核和逐级述职制度结合起来, 使责任人职、责、权、利相统一, 以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

2.过程控制环节。

从年初或员工上岗任职之时, 企业可以书面形式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签约, 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 并通过阶段考核、年终总评考核以及监督检查, 对职务人、责任人“一岗双责”进行落实及考核。要严明奖惩, 对认真履职尽责并做出成绩的员工, 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尽责、不作为的员工, 要及时落实思想上、管理上、工作上的“隐患整改”。要把考核结果与经济和绩效挂钩, 并纳入其政绩和业绩中。

3. 问责查处环节。

党政监督 篇8

关键词:高校党政办公室;地方党政办公室;管理;创新

1.高校党政办公室工作的重要作用

1.1高校党政办公室是高校党委行政的“参谋部和后勤部”

高校党政办公室承担着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信息和建议,对领导工作部署进行组织、协调、督查、反馈以及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任务,这一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办公室的特殊地位,从领导科学高度看,办公室属于决策系统和服务系统,其地位至关重要。

1.2高校党政办公室是高校党委行政的“神经中枢和传达室”

办公室是一个综合办事机构,既靠近领导也接触群众,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工作,敏感度高,灵敏性强,有着明显的全局性、综合性、协调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因此,高校党政办公室处于中心枢纽地位,是各级部门工作的“龙头”。

1.3高校党政办公室是高校党委行政的“桥梁和窗口”

高校党政办公室经常接收承办上级、下级和兄弟单位的来文来函,接待上级、下级和兄弟单位的来人、来信和来访,其精神面貌的好坏、办事效率的高低、待人接物的水平,都展示着高校的风貌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党政办公室起着桥梁和窗口的作用。

总之,高校党政办公室整体运转机制的优劣,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党委行政的形象,轻则影响机关、系部的办事效率,重则关系到高校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2.地方党政办公室与高校党政办公室在管理模式上的区别

2.1组织形式不同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通常是专职联系关系。以县政府机关为例,一个秘书和一个主任(副主任)通常对应联系一个县长(副县长)及其分管的业务部门,而高校办公室秘书却是多个秘书和副主任只对主任负责,主任只对院长及副院长负责的粗略组织形式,造成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部门联系较混乱、秘书工作杂而不专、主任陷入繁杂事务疲于应付而无法抓大放小谋划全局等弊病,无法真正发挥高校办公室人员的参谋助手作用。

2.2议事制度的管理方式不同

以县政府机关为例,县政府的县长办公会,除人事等议会外,作为单线联系的秘书、主任(副主任)都有资格参加旁听,这样可以使相对应联系的秘书、主任(副主任)及时掌握工作新动态,更好地领会领导工作意图,做好参谋助手作用。而高校的院长办公会,只有主任能参加,秘书、副主任参与旁听的机会很少,处于信息“失聪”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秘书、副主任的参谋助手作用。

2.3办文制度的管理方式不同

行政机关的上级来文或分管部门来文,都要经过专职对应的秘书、主任(副主任)初步阅处后呈交分管的领导批示,这样可使对应联系的秘书、主任(副主任)及时领会上级及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为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打下扎实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机关强调秘书必须在写文件摘要的同时,必须写拟办意见才能呈交分管主任(副主任)写拟办意见,这样使得秘书也能得到办文办事的锻炼,为秘书的增长才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高校的秘书通常无法看到上级的有关文件,更无法写拟办意见,只有主任一级才可看到和写拟办意见给正副院长,而后转给有关部门承办。秘书在此环节上属于架空位置,不但没有学习上级文件的机会也没有获得拟办文件的锻炼机会,致使办事或撰写领导讲话稿,吃不透上级的精神和领导的意图而举步维艰,质量不高。

2.4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不同

行政机关的办公室人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并且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他们容易学到好思想、好作风和好方法,也经常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因此,行政机关把办公室定位在教育人、培养人、锻炼人、输送人的好地方的高度上,人员流动较快。对德才兼备者,往往大胆提拔使用,或下乡任职锻炼或提拔到分管联系的业务部门做副职领导等,因而办公室人员工作积极性高,工作质量高,创新意识强。

而高校办公室人员就难遇此殊荣,往往被认为在专业技术职称竞争中失利的人才去做秘书。某些高校甚至有着“什么也教不了、什么也做不了就给他做秘书吧”的用人思路,致使高校秘书水平整体下降。个别学校甚至办公室领导写请示也存在“一事多请”等不会写公文的尴尬现象。秘书的地位被忽视,与高校办公室的中枢功能的高素质要求相悖甚远。

高校对办公室人员的忽视还体现在“聘用”上而不是“培养”上。只用而不培养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办公室人员很难有公派培训的机会,也很难得到锻炼提高、提拔的机会,秘书一做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也大有人在,人员流动像封闭的湖水般缓慢,工作厌倦感与日俱增,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有志者看不到发展的前途,只好分出精力“耕自留地”——也走一般教师的专业职称的路子,或谋求“跳巢”的机会,无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秘书人才,无法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直接影响了高校办公室的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3.高校党政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思考

高校办公室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办公室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高校办公室的干部素质和整体综合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没有得到增强。因此,高校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议应该借鉴行政机关长期探索而形成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进一步加强对办公室工作的领导

高校党委行政领导要达成共识,加强办公室的领导。要明确一名院校领导分管办公室工作,同时,要明确办公室人员的职责分工,经常过问和听取办公室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办公室的工作和干部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首先,要配足配齐办公室人员,要挑选那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服务态度较好的同志充实到办公室队伍中来。

其次,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发挥办公室人才库的作用。办公室人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并且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他们容易学到领导的好思想、好方法、好作风。因此,办公室应该是教育人、培养人、锻炼人、输送人的摇篮。要重视对办公室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每年应创造机会给他们去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对德才兼备的同志要大胆提拔使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年纪轻、能力强,但又缺乏经验的同志下派到机关、系部基层锻炼。因工作需要确需保留一部分优秀干部的,对这些业务骨干,应该关心爱护,按照条件能就地提拔的就提拔,或安排一些相应的非领导职务。同时,各级领导既要充分发挥办公室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又要在工作中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要确保办公室的业务经费,不断改善办公室的工作条件,添置先进的办公设备,加快办公室的自动化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2充分发挥高校党政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要完善办公室工作的日常运转机制。为使办公室干部朝着专业化、行业化发展,院领导不仅要有明确的分工,办公室干部也应有明确的分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科长、副科长、各科室分工一定要明确,职责一定要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就目前高校办公室工作格局而言,笔者认为,采取一个专职秘书、一个副主任对应联系一个或两个副职院校领导,一个主任和一个专职秘书对应联系院长和书记的工作机制较为科学。上级文件及部门来文也要遵循这条对应工作链,先经过对应秘书、副主任提出文件内容摘要、拟办意见,再呈交对应的分管领导审阅批示,如需提交正职院领导或班子会讨论的,由分管院领导批示,转交正职或班子会议讨论。这样的工作分工格局有利于办公室干部学习领会上级及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更好地协助院领导做好分管的工作。下面对应的机关和系部也应有固定联系对应的秘书和副主任、院领导,形成事务信息一脉相承的业务办理默契,提高办事的精准度和效率。也有利于使办公室主任、正职院领导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上来,实现抓大放小,谋划全局发展的大事上来。为使这种职责分工具有严肃性,建议党政办公室应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以形成严肃的公信力。

二是院长办公会除了人事讨论外,一般情况下应该要求秘书、副主任参加旁听,这样可使相对应的秘书、副主任“耳聪目明”,真正领会院领导的决策,同时可创造如何议事、办文的学习机会,从而提高办公室干部的参谋助手作用。

3.3不断提高办公室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办公室的参谋作用、助手作用、协调作用和信息反馈作用,是衡量办公室建设水平及其成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办公室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工作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其工作人员必须高素质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 瑾.浅谈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工作创新思路[J]学理论.2010.31

[2]吴水爱.浅议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上一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下一篇:幼儿园春游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