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论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项教师教与学生学互相促进,合作生成的传承和发展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时下,科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新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手段不断涌现,对当下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积极探索实用、高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和路径,努力创设开放兼容而又有序有趣的语文课堂,恰当科学地开展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应学会使用汉语进行高效地沟通交流,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努力提升思想文化修养,主动迎接新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鉴于此,我选择本课题—论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的应用,立足于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课本剧的应用现状,着力探究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的应用之道和发展路径。课本剧取材于课本,生成于学生,服务于课堂,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实用高效。初中语文叙事文课堂引入课本剧辅助教学契合新课改和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尊重初中学生思维发展和智力发育规律,有利于创设有趣有序的“整合型”课堂,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表演和交际沟通能力,提高叙事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课本剧还能加深学生对戏剧的认知,借助戏剧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因此,将课本剧引进叙事文教学课堂不失为初中语文叙事文有效性教学提供一种有益尝试,不失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抹亮色。然而,在当下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一方面课本剧应用呈现精品化倾向,过于追求舞台展演效果而轻视剧本改编使其逐渐脱离课堂,远离学生;另一方面为了所谓的课堂教学亮点出现了粗用滥用课本剧的现象,形式单一的课本剧在叙事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日渐式微,一线教师视其为鸡肋,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教育教学引入课本剧的初衷。我们有必要溯本追源,不忘初心,正视课本剧在当下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的应用困境,探究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应用策略。首先,笔者从研究缘起和课本剧的概念入手,接着着力阐释课本剧之于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的意义,并整理和分析了课本剧在当下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的应用困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课本剧应用的基本策略。最后,为简明阐述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笔者从初中语文叙事文课本剧教学实际应用和生成的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即兴式课本剧、片段化课本剧和精品化课本剧三类,并分别以《陈太丘与友期》、《变色龙》、《秋天的怀念》为例详细探究课本剧应用在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不同阶段和不同场合下的使用策略和发展路径。让课本剧回归课堂走近学生,回归初心再次出发,培育课本剧在叙事文教学实践中的土壤,发挥其在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进而焕发新的生命力,让课本剧由舞台回归课堂,再由课堂登上更高的舞台。

关键词:课本剧;叙事文教学;应用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探究缘起

1.相关政策层面

2.阅读进校园推广

3.“应试教育”与叙事文教学中的问题

4.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二)概念界定

一、课本剧之于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的意义

(一)契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促进思维发展

(二)构建开放、有序、有趣的“整合型”课堂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演和沟通能力

二、当下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课本剧应用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苛求精品化,脱离学生和一线教学

(二)苛求完整性,限制选材和使用范围

(三)轻改编重排演,学生“吃不透”课文

(四)编演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

(五)教师“连轴转”,课本剧被束之高阁

三、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课本剧应用的基本策略

(一)搭建社团,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多尝试当堂即兴表演,引导课本剧有序回归语文课堂

(三)多尝试片段化的简短课本剧,扩大其选材和使用范围

(四)重视课本剧的改编,改编是课文到课本剧的惊险一跃

(五)课本剧编演形式应多样化,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使用

四、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课本剧应用案例

(一)即兴式课本剧---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

1.教材学情分析

2.内容情节铺垫

3.实施过程描述

4.思考总结

(二)片段化课本剧---以《变色龙》为例

1.教材学情分析

2.内容情节铺垫

3.实施过程描述

4.思考总结

(三)精品化课本剧---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1.教材学情分析

2.内容情节铺垫

3.实施过程描述

4.思考总结

五、初中语文叙事文教学中课本剧后续应用的思考与展望

(一)尝试推广到各学科教学

(二)开发校本课程

(三)推动学校社团建设,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四)使用建议:适度使用,合理使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陈太丘与友期》剧本

致谢

上一篇:马克思课程论文提纲下一篇:课堂组织教学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