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第六册语文预习提纲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初中第六册语文预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第六册语文预习提纲 篇1

1.朗读诗歌,想想二、三段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背诵全诗

二、导入

本诗是一首自由诗。自由诗是一种现代流行的新诗。字数、句数、行数、段落和音韵都没有固定格式,但有节奏,大致押韵。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首创者。中国“五四”运动后也流行这种诗体。艾青诗歌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艺术所必寓的规范约束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他的诗具有散文美,他所追求的是“努力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受约束地表达出来。”(艾青《艾青选集·自序》)为了形象表现的自由,他的诗不押韵,让感情自由地流泻,通过内在的激情来感染读者。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或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运动中的均衡,使奔放与约束显得非常协调。《黎明的通知》也遵循了诗人三不定(不定行、不定节、不定韵)原则:“念起来流畅,像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的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他把自由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正课

1.朗读第二段,想想,诗中黎明让诗人把“通知”告诉哪些人们?让这些人们如何行动起来,迎接它的来到?

讨论、明确:“殷勤的女人、鼾声的男人、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困倦的母亲、婴孩、病者、产妇、老人、不幸者、爱生活的人、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所有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即所有被战争困扰的人们、所有受难的人们,他们都是黎明让诗人转达通知的对象。让所有的人们走出战争的阴霾,脱离暗夜的魔爪,努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哪怕是“打开窗、打开门”、“呜汽笛、吹号角”、“扫垃圾、贴春联”、“唱歌、跳舞”来迎接它的到来。

2.黎明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又为什么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它的到来呢?

讨论、明确:在祖国正经受严峻的磨难与煎熬的日子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艾青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的诗人,他坚信光明、胜利一定会来到,尤如黎明之到来是不可抗拒一样,但诗人也明白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这种黑暗会让人们对黎明的到来失去信心,有必要让人们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增强信心.因此作者借黎明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诗人于是满怀信心地向人们发出“黎明的通知”从心灵深处奏出一曲深沉浑厚的歌。犹如号角,鼓舞中华民族奋发起来,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3.怎样理解“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的含义?

讨论、明确:这两句诗的含义是:通知那些饱受日寇铁蹄践蹋的沦陷区的、翘首盼望结束战争的善良的中国人,抗战胜利已经是指日可待。这是诗人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的宽慰,对抗战必胜这一信念的真情流露。

4.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是“忠实于时间的”,对此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作为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艾青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视野。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正是因为他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倾注了他的心血和精力。此时的诗人不正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鼓舞人们同仇敌汽,奋起救亡而努力创作,“忠实于时间的则更表明了诗人,坚信抗战必胜,尤如黎明必定会来到一样。两个词的确显示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5.本诗中“黎明”深含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象征是通过某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本诗中的“黎明”象征了抗战的胜利,抗战的光明前途。

四、小结

人教版初中第六册语文预习提纲 篇2

今年有幸再次遇到这篇课文, 上课前夕, 在反复读课文之时, 忽然《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我是特种兵》中的“小庄”等形象在脑中一一闪现, 而后重叠, 最后幻化为一只翠鸟在脑海中飞过。我猛然意识到:翠鸟不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吗?它的外形以及捉鱼时的精干形象与这些部队士兵中的佼佼者之间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生活中的特种兵们都很普通, 甚至一点儿也不起眼, 但是他们在对待事情上, 有着同样的专注与执着。翠鸟不也是一样, 普通的外表下藏着不一般的灵气和执着吗?

于是, 我便大胆地围绕“翠鸟就是一个特种兵”这个研读主题来设计教案, 并和我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探寻。

一、聚焦“翠”字——是个兵

首先我们从课题入手, 拆解“翠”字:翠=羽+卒。鸟有羽毛, 故擅长飞翔。或浑身一色, 或色彩斑斓。卒, 死或士兵, 此处本人认为“士兵”的意思更贴切。故而“翠”字的表面意思为“有羽毛的士兵”。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 因为此刻翠鸟从小动物转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这一环节的成功为下面的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颜色——善伪装

“翠”即“绿”,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翠鸟”理解为“绿色的鸟” (也许正因为翠鸟浑身绿色才得名“翠鸟”吧) 。首先我请学生找出它羽毛上的绿色, 同时研读, 结果呈现: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橄榄绿 (绿得深)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翠绿色 (绿得鲜)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浅绿色 (绿得嫩)

通过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学生逐渐领悟到:三种绿由深到浅, 逐步过渡, 似一件眼下流行的渐变衣, 难怪作者用“鲜艳”一词来形容。“艳”:丰+色, 即丰富的色彩。再看课文插图, 还有哪些景物也是“绿”的?学生很快发现, 放眼之处满是绿色:山清, 水秀;青的草, 绿的树。在诸多绿色中, 绿色芦苇上停上一只同是“绿色”的翠鸟, 你作何感想?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绿”是翠鸟天然的保护色, 使水中的鱼儿不容易发现它的藏身之处, 这样小鱼就会在不自觉中放松警惕。于是, 老师便适时板书:颜色、善伪装。

一句话, 学生深深领悟到了:翠鸟不仅是一个“有羽毛的兵”, 而且是一个善用羽毛的丰富色彩伪装自己的“特种兵”。

三、抓住习性——善侦察

如果说翠鸟仅仅是徒有一身绿色的“迷彩服”干扰小鱼的视线, 还是没法捕到鱼的。这就需要它做好捕鱼前的准备工作——侦察敌情。第二自然段是描写翠鸟平时生活习性的一段文字。我告诉学生:或许它闲暇之余, 就喜欢自由飞翔, 喜欢放声歌唱, 但也有可能是“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我们不妨看一看。

出示:翠鸟鸣声清脆, 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 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我请学生拿起笔, 边默读边画出重点词语, 并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细读琢磨之后, 学生们积极发言, 各抒己见, 这些字词背后的意图慢慢明朗。感悟如下:

一动不动——有耐心。任凭风吹日晒, 还是鸟语花香, 翠鸟一概置之不理, 一门心思都在这小小的鱼儿身上, 不为外界所干扰!

凝视——即注视, 十分专注地看着水面。日照下, 水面就像一面镜子, 闪着金光。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盯着水面, 确保无漏“眼”之鱼, 足以说明翠鸟不仅视力超好, 而且有极佳的耐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一眨眼——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起飞到贴着水面疾飞再到停下的一系列动作, 就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一流的飞行技术, 以及可以与刘翔相媲美的速度。

轻轻地——翠鸟体态小巧玲珑不假, 苇秆直径不粗也是事实, 而它却能在完成一连串的飞行动作后再度停下时, 苇秆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它的动作是这么轻盈, 似一只点水蜻蜓, 看得人瞠目结舌!

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 翠鸟的确具有特种兵的潜质和能力:有耐心、有眼力、有技术。

当我提出:可它为什么要边飞边清脆地叫呢?这一点学生们都没有引起注意和思考, 一时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我以生活实例作为对比:当你在家中安静地写作业时, 忽然从窗外或门外传来欢天喜地的锣鼓声或优美动听的歌声时, 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的回答有三种:或不为所动继续专心作业;或迫于无奈留在家中, 但已经无法专心;或扔下作业马上跑出去看个究竟。可想而知, 最后一种可能性的比例最大。说到这里, 学生们逐渐明白自己就是水中的那条小鱼, 翠鸟就是窗外的锣鼓声。翠鸟边飞边叫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贪玩小鱼的注意, 引“鱼”出“水”。“贴着水面疾飞”, 不只是飞行技术的高超, 更是在做前期的快速侦察。当完成准备工作后, 翠鸟又耐心而专注地等待着鱼儿浮出水面。

一切都水到渠成, 一句话, 此时的翠鸟俨然一个训练有素 (选好目标, 找好最佳位置, 等待敌人出现, 以期一招制敌) 的侦察兵。

三、研读行动——善狙击

“特种兵”除了善伪装、善侦察之外, 更重要的是他还必须是一名“狙击手”, 一个实实在在的“神枪手”, 枪法快、狠、准, 而且有耐心, 机警、专心。我们都知道翠鸟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有时是休息, 更多时候是静候捉 (叼) 鱼。那么它捉鱼时像不像一个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呢?请你自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进行说明。

出示: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 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 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 像箭一样飞过去, 叼起小鱼, 贴着水面往远处飞去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细细研读后, 学生们大部分都能从连续性的动词蹬、叼、贴、飞等字中概括翠鸟捉鱼时快、准、高。这远远不够, 我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另外两句侧面描写。一阵沉默之后, 学生们终于有所发现。你看, 鱼儿深知露出水面来玩耍的危险性多高, 但终究抵挡不住内心的好奇与贪玩, 也抵挡不住外面精彩世界对它的诱惑。它做得十分谨慎, 心存侥幸只悄悄露了一下, 为了不引人注目, 用最短的时间吹了个小泡泡进行试探。可翠鸟更快, 透亮、灵活、锐利的眼睛立即捕捉到了这道一闪而过的“鳞光”, 一眨眼的工夫, 又尖又长的小嘴快速精准地叼起了水面上的小鱼。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之际, 小鱼早已成了翠鸟的口中食, 腹中物。相比之下, 小鱼只能甘拜下风, 自叹不如。

一句话, 翠鸟是个“当之无愧”的狙击手。学生们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对“翠鸟”的喜爱和敬佩之情。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孩子们声声的赞叹和美美的朗读声。

四、迁移练笔——享成功

翠鸟捉鱼固然可歌可赞, 可我更佩服的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描述力, 寥寥数语便暗藏了这许多的精彩画面和难忘瞬间。由此我联想开去,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之间, 都存在着如“翠鸟与小鱼”一般的关系, 强者都有“一招制敌”的绝招, 如猫捕鼠, 蛙捉虫, 狗拿贼, 豹咬鹿, 鹰抓兔……我越想越兴奋, 这是多么好的练笔机会, 放过岂不可惜?我强忍着内心的喜悦, 让学生自由选取描述对象, 从颜色、习性和行动三个不同的角度描写自己喜欢而又熟悉的动物, 用语言生动地再现这些动物之间激烈的较量, 然后写下来交流。这一切步步为营, 浑然天成, 有十多个同学几乎是一气呵成, 不费吹灰之力, 令人刮目相看!

人教版初中第六册语文预习提纲 篇3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翠鸟挂图。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12节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认识哪些鸟?你们知道有一种会捉鱼而又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吗?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教学“翠(cuì)鸟”)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句子。

(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翠鸟长得非常美,这就是翠鸟。(揭示图画)

2.你们觉得翠鸟什么美?(红色的小爪子美;色彩美;眼睛美;小嘴也美)

说翠鸟的色彩美用了一个什么词?(教学“鲜艳(yàn)”:色彩非常鲜明好看。)

3.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怎么鲜艳?(结合教学“橄榄(gǎn lǎn)色;赤褐(chìhè)色”)

第一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美,一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讲翠鸟站立的姿态。

第二~五句:讲翠鸟鲜艳的色彩。

第六句:讲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指点:这一自然段叙述有一定的顺序。讲翠鸟的色彩,先总的说一下色彩鲜艳,接着按什么顺序介绍?(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fù)部”。)

4.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讲翠鸟的色彩,不说“头上是橄榄色,背上是浅绿色,腹部是赤褐色”,而说“像„„色的头巾”,“像„„色的外衣”,“像„„色的衬衫”。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结合教学“衬衫”)

6.写翠鸟的眼睛美,用了一个什么词?(结合教学“灵(líng)活”)

7.翠鸟这么美,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语言训练:(______)的翠鸟

结合理解“小巧玲珑”(形体小而精巧,这里说翠鸟很灵巧、灵活。)

说说翠鸟的外形怎么美。

语言训练:翠鸟______。

(五)集中复习分散教学的生字词。

翠(cuì)鸟特别指出“翠”字下边的“卒”一竖不超过“从”。

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腹(f))部特别指出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的“衤”最后两笔是撇、点。)

衬(chèn)衫(突出是“衤”)

灵(líng)活(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六)教学另一部分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翠鸟在水面上疾(jí)飞,等待(dài)游到水面的小鱼,小鱼悄悄吹着水泡(pào)也逃脱不了翠(ruì)鸟锐利的眼睛。

先读句子,在句子中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的意思,结合教生字的音和形。

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水泡(pào)(可举例解释;注意读准字音,是第四声。)

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ì)养:喂养。

逮(dǎi),注意“隶”的写法。

希(xī)望(可用造句的方法理解。)

(七)指导写字。

(八)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总第13节

(一)复习生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翠鸟();()鲜艳;()灵活;()锐利;()疾飞; 等待()

(二)教学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说说翠鸟叼鱼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又轻又快;敏捷;迅速)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翠鸟叼鱼的速度极快?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像让你看到了翠鸟叼鱼的生动情景?

6.翠鸟贴着水面疾飞,是怎么飞?用手势做做。这和在水面上飞有什么不同?

比较推敲:为什么翠鸟要贴着水面飞?

这一段最后一句是“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写这一句和不写这一句有什么不同?

写了这一句更感到翠鸟飞得快。翠鸟已经飞远了,“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可见翠鸟飞得极快。这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朗读全段。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你会产生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2.指名读。

3.翠鸟的家在哪儿?即使翠鸟住的地方很好找,你肯捉它吗?

4.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四)完成课后练习2、3。

(五)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板书:

羽毛

鲜艳

可爱

外形

眼睛

灵活

嘴巴

尖、长

翠鸟

叫声

清脆

动作

神速

喜爱

教后反思:

扣读导悟,读出情趣,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就是老师的点拨艺术导读、导悟。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子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1)你觉得该怎么读?(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摘抄好词佳句。

燕子春归

饥寒交迫

燕子专列

人们寻找

冒、顶、踏

人爱鸟

列车开动

友情、致谢 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图说说贝蒂的动作、神情她好象在说些什么?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对送行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这些动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了课文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激动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这样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语文味。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板书

房屋

家具

爱护家园

工具

减少

没有

保护环境

树木

„„

教学反思: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

8*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行间巡视,以便学生及时咨询

读后检查:

1、指名读课文,2、分小组比赛读,3、指名上讲台领读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教师行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完成《一课一练》

教学反思:

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人教版初中第六册语文预习提纲 篇4

我知道戴嵩特别喜欢画(牛),(《三牛图》)、(《归牧图》)、(《斗牛图》)这几幅名画,就是戴嵩画的。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他们画得动物(栩栩如生),人们特别喜爱。

2、背诵112页反义词形式的AABB式叠词。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 粗粗细细

来来往往 里里外外 上上下下

老老少少 吞吞吐吐 日日夜夜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语文园地)

艹:芬芳花草茶 火:烤炉炖烧炒

扌:拍打拉提抱 ?:跟跑趴跳跃

4、背诵115页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积累优美句子。

(1)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行一样从天而降。

人教版小语第六册期末复习资料 篇5

班别:

姓名:

学号:

等级:

词语解释及造句举例:

1.历历在目: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晰地重现在眼前。

造句:父亲十年前对我的教导,至今历历在目。....2.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造句:我们可以在网上查资料、购物、聊天,互联网跟我们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啊!....3.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造句:可爱的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4.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来多用于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造句:他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情来却是一团乱麻。....5.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造句:他的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很是讨人喜欢!....6.面面俱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

造句:这家宾馆服务周全,衣食住行面面俱到,令客人非常满意。....7.蒸蒸日上: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造句:自从请了一位高级厨师,这家饭店的生意便蒸蒸日上。....8.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造句:小军捧起那本童话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9.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造句:只要一提起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小明就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10.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造句:天色渐晚,小红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公园,跟着妈妈回家去。....11.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造句:齐白石老爷爷的虾画得栩栩如生,好像能从纸上蹦出来一样!.....12.源源不断:形容事物接连不断。

造句: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山脚。....

熟读AABC式词语,背诵并默写其中6个词语。

遥遥领先

遥遥无期

摇摇欲坠

喃喃自语

依依不舍

生生不息

欣欣向荣

娓娓而谈 洋洋得意

孜孜不倦

振振有词

沾沾自喜

奄奄一息

牙牙学语

亭亭玉立

绰绰有余 比比皆是

步步为营

步步高升

心心相印

高高在上

哈哈大笑

闪闪发光

井井有条 喋喋不休

津津乐道

念念不忘

斤斤计较

闷闷不乐

侃侃而谈

念念有词

怦怦直跳 给多音字组词。

卷(卷曲)

(画卷)

(差异)

差(差劲)

(出差)

转(转车)

(转圈)

涌(河涌)

(涌现)

挣(挣扎)

(挣钱)

调(空调)

(调换)

喷(喷火)

(香喷喷)

爪(龙爪)

(鸡爪)

闷(闷热)

(烦闷)

教(教书)

(教育)

圈(圆圈)

(羊圈)

(人参)

参(参加)

(参差)

将(将军)

(将领)

任(任务)

(姓任)

撒(撒娇)

(撒种)

朝(朝阳)

(朝向)

处(到处)

(相处)

倒(倒车)

(颠倒)

系(系列)

(系鞋带)

(溜冰)

(溜狗)

佛(佛祖)(仿佛)

(落忍)

落(落下)

(落叶)

血(血型)(输血)

挨(挨近)(难挨)

盛(茂盛)(盛饭)

重(重量)(重复)

给(给予)(还给)

晃(摇晃)(晃眼)

舍(舍得)(宿舍)

(更新)(更加)成语释意。

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南辕北辙:想往南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yóu)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古诗背诵:

咏柳

贺知章

春日

朱熹

碧玉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不知细叶谁裁,二月春风似剪。

乞巧

林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嫦娥

李商隐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

动静 得失 吞吐 详略 攻守 进退 始终 呼吸 是非 朝夕 疏密 是否 反正 始终 意思相反的字组成的词:

疾病 饥饿 惧怕 错误 甘甜 肥胖 疼痛 乌黑 聚集 浑浊 洁净 疲倦 增添 舒展

形容景物的四字词语:

落英缤纷

夕阳西下

姹紫嫣红

喷薄欲出崇山峻岭

苍翠欲滴

悬崖峭壁

层峦叠嶂形容勤奋学习的四字词语: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含有数字的:

万紫千红

成千上万

一举两得

三长两短百发百中

一模一样

七零八落

四面八方含有反义词的:

三长两短

若隐若现

大材小用

小题大做异口同声

大惊小怪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AABB式的:

挨挨挤挤

弯弯曲曲

郁郁葱葱

唧唧喳喳高高兴兴

匆匆忙忙

大大小小

家家户户ABAC式的:

各式各样

百发百中

几天几夜

人山人海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

自由自在又尖又长ABB式的:

轰隆隆 眼睁睁 水淋淋 笑眯眯 乐呵呵

皓月当空

群芳吐艳

郁郁葱葱

旭日东升 脚踏实地

学而不厌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五湖四海

三天两头

五花八门

千山万水 七嘴八舌

三番四次

千门万户

九牛二虎 转来转去

前仰后合出生入死

粗中有细

七上八下

左邻右舍

结结实实

认认真真

密密麻麻

许许多多 老老实实

端端正正

趔趔趄趄

零零星星 蹑手蹑脚

一朝一夕

无影无踪

转来转去 患得患失

无边无际 干巴巴 白花花 气呼呼 脏兮兮 甜蜜蜜 4

喜滋滋

珍惜时间的格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与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和气象有关的农谚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化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表现友谊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邢俊臣)

说“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精炼著名的话叫格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反义词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罪 正对偏 奖对罚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各种各样的树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花开十里香,桂树开花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调味品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教后记 篇6

通过两年半的习惯篇的学习和平时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较好的学习、作业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将已经养成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告诉别人,然后布置一个反馈作业,当堂检查他们的情况。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很好。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巨大支撑。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协同作用,经常抓,反复抓。老师应分阶段、分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长城和运河 反思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美丽的南沙群岛 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从三个方面先概括后分述的向读者展示了南沙的美。在执教这课时,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读好书,读并不是一遍一遍没有层次,没有目标的行为。在朗读中,我从学生整体感官入手,先教师范读,引发学生读书的愿望,然后学生初读,这篇课文生字较多,有一些较绕口的词,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我采取了个别读、个别指导的方式。我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教学第三段,通过学生品味读和教师的指导读,再加上争当导游的比赛读,是学生领悟到海岛景色迷人这一特色。第二段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太理解的海洋动力,我做了适当注解。然后采用对口方式,如()的海洋生物()的海洋动力„„学生兴趣十足,这样很快的了解了海岛是个资源丰富之所。然后通过考验记忆力的游戏,帮助学生背诵2、3段。在教学中我弱化了第一段,因为的一段是对海岛的整体概况,学生在进行导游介绍时不可避免的就会重视这一段,这样的弱化的处理,使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一段的意识。果然,在后来的导游介绍中,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这一段。

遗憾: 教学本课,在总分的段式上是个重点,因为我怕学生掌握不了,所以在这课教学时,我只是讲了“总起句”的概念,没有清楚的讲总分段式。因为这课没有讲。学生在后一课的学习中,就没有一个巩固的迂回,所以在指导用总分段式写片段时,效果不是非常好。

3庐山的云雾 反思

本课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比较独到,非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概括的说说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然后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射点,扩散到全文。在本课教学时,我加强了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划出来,细细品,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读时就有地放矢了。遗憾:

积累时候,我没有注意指导孩子积累本课中变化较多,出现较多的比喻句。

习作一 看图作文 课后反思:

教学中确立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图上没有画出的环境和行动,并且指导学生学会分段,按图分段。

练习1 反思

本练习的内容需背诵的较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此阶段会有意识地记忆新知识的心理特征,灵活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记忆。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只有理解了再去记,才是有智力参与的积极的记忆活动,所积累的知识才能成为小学生知识宝库中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学生享用一生。

4翻越远方的大山 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刘翔身上学到了为了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并学着给自己树立小目标,逐步实现。

5、雪儿 课后反思

与学生共读《雪儿》,那只小小的鸽子,将我和孩子们带到了渴望健康,渴望交流,渴望自由的心境中去了。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我”的孤独寂寞,我着重将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做为指导地重点,通过猜想春天的窗外有什么?来了解“我”不能享受这美好的一切,又没有人陪伴的心理。

然后引出“雪儿”受伤时的样子,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会不会收留它,引起学生对“雪儿”的怜爱,同时沟通了学生与“我”的思想共同。

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了解了“我”对雪儿的情感在日益增强,到最后体会激疑:如果雪儿飞走了,伤还没有好的我还会怎样呢?学生自己不觉思考,为什么“我”要放雪儿走?当学生在“我为雪儿欢呼!”中了解到“我”对雪儿,对自由,对健康的热爱,不解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情感进一步提高。

6、花瓣飘香 课后反思

当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多美的境呀,多美的情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美文美教”!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抄录中深蕴,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泪。

围绕着女孩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展开朗读,读中找到根据,读中悟出情感。当学生在“我不舍得摘下整朵花„„”省略处填空,“但我太爱妈妈了,我想看到她的微笑”“但我想让爸爸不担心,让妈妈开心”“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我希望妈妈的病快点好呀!”一声声孩子们的心声,在我的心中震颤。

当孩子们表演着我和“母亲”的对话时,浓浓的真情尽情流淌。

当今天孩子们的“爱母”小报摆在我的桌上,一张张和母亲的合影,一张张展开的笑颜„„

习作二 为他人画像 课后反思

习作二是写一个自己熟悉或者想象中的人物,先画后写。

教学中,我先游戏引入,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班上最熟悉的人的样子,然后,全班猜,并说明猜测的理由。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快的就明白了,描写一个人外貌时,要做到有特点,不能千人一面。

然后,让学生画自己熟悉或者想象中人物的全身像,要求表现其性格或者爱好特点。学生画好后,展示出来让大家猜性格或者爱好。

最后,小组中说说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讲出具体事例。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例文,看看别人是如何将自己熟悉的人描绘出来的。

上课时,学生表现积极,我沾沾自喜,认为此次习作必将精品叠出。可是习作收上来一看,我顿时头晕,孩子们写的熟人都是根据例文套搬,只是在其间改动字句。唉,孩子的“自鸣天籁”如何能呀?

练习2 课后反思:

学生对春游的建议很有兴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游历经历说出来,并且讲出去春游的原由,去活动地点的原由。

7菩 萨 兵 课后反思:

本以为这节课不会有多少孩子喜欢,但是在教学时,发现恰恰不是这样。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本课我放弃针对课题提问的环节,因为孩子们只要是预习了的,就会对课文有些了解,而针对课题提问,问题都较浅显。因此,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我指导孩子们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指导他们在矛盾中发现疑问,在标点中找到疑问。因此孩子们提出了

1、藏民的生活和红军无关,为什么朱德很着急?

2、书上说的“糟蹋怕了”,这里的“糟蹋”指的是什么?3.“开花、结果„„”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4、为什么说朱德是菩萨司令,红军是菩萨兵?

针对问题,学生读书,第一段中补充背景资料,抓住“急”来读,怎么急?为什么急?学生自读2-5段,明白急的两个原因,一、山上受不了。质疑:受不了什么?生1没有粮食。生2生病没有办法治。生3有野兽。生4山上寒冷„„学生在猜测中明白了朱德的当心,与人物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二耕地没人种。有学生插嘴说今年不种明年种呗,我指导学生在读书,通过“节气不饶人”理解了春耕的重要。当学生联系自己看电视和看书了解的知识,知道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对藏民的欺侮,有联系感激的流泪,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敢回来?学生在阅读7、8段中了解了原由,最后感情自然提升到流泪说着“„„菩萨一样的兵„„”。

课尾拓展:朱德和藏胞们各说了什么?试着在小组中演演。8李广射虎 课后反思:

本文教学中,先通过闭书回顾预习,说说课文讲的事件,然后引出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然后根据古诗和故事,在文中质疑,有个别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不理解,提出“李广不是神箭手,因为他没有射中老虎,而射中了石头。”以这个问题作为引发点,我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李广的神力,了解了李广的英武。然后在由这个问题引导到课文第三段,使学生了解射箭时的背景,明白“林暗草惊风”的环境,在朗读中深化了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明了了本文中的故事和诗歌都是为了赞颂飞将军的。

本文的“文包诗”形式,可以借鉴用来指导学生自学古诗,所以在教学的结尾处,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本文的结构,了解了第一段中写了古诗作者和古诗内容,第二段中写了诗中人物的背景。第三段和第四段通过故事讲述了古诗的意思。

我准备在几天后布置学生写自己的古诗故事,也就自学13课古诗两首

9、少年王勃课后反思:

执教本课,开课时由南方三大名楼入手,让学生说说“南方三大名楼是哪几座楼?”然后用学生熟悉的黄鹤楼作为引,引出崔浩的《黄鹤楼》,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每座名楼都有和它同样辉煌的文章。有学生主动背诵了《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从而引到了《藤王阁记》。质疑:《藤王阁记》中的名句会是什么呢?学生初读,划出名句,加强朗读,然后指导学生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生在文中找到第三段,品读体会,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体会景色的美,以及名句的意境。

在教师的配古筝乐朗读中,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意境,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课文(配古筝乐),轮读检查课文后,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王勃。学生有的填才智过人的,有填文思如泉的,有填胸有成竹的,有填奇才的,有填笔走如飞的„„然后请学生再读课文,讲你认为他是这样的人的原由找到,并大声读读,读出王勃的形象。

学生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的四段。指导学生读好第四段。教师此时引导学生请二生分别读二、四段,说说有什么发现?由此可以说明什么?学生体会到他人的不愿和王勃的才华成了对比。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的结构,在故事中告诉读者《藤王阁记》中的名句以及意思,并表现了诗人的才华。指导学生可以按照这中方式自己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13古诗两首的故事编写。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反思

执教了这一课,在教学中为了弥补习作二中的遗憾,我在这一课中,抓住了文中对小姑娘外貌描写的句子,首先在学生读了描写小姑娘外貌句子后,请他们说说自己感受到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指导了写外貌反映人物个性的方法:从整体入手,再抓住引人注意的细节,最后加上自己对他的整体评价。这样写一个人的外貌就会真实、形象、具体。

课后反思:

习作三的教学,我吸取了习作二的教训,没有先指导学生读例文,这样避免用例文的框框将学生牢牢套住。而是和学生共同走到了室外,在春天的校园中,和孩子们去共同发现。整整一节课,孩子们在垂桃的花香中,观察层叠的花瓣。在泥土的芬芳中,逗弄着“西瓜虫”(一种甲虫)。在他们的观察中,我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引领者。

课后反思: 练习的烦恼 我以前很喜欢上练习课,因为这样的课上学生积极性较高,因为大多是他们学过知识的总汇和回顾,但同时又有新的知识。

可是最近我很讨厌练习课,老是感觉自己设计不出新意来,有时候自己设计的新意东西,在学生那没有什么反响。

口语交际的失望

练习三的口语交际是“学会商量”,在教学前,我设想这应该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于是,我设定了交际环境,开展了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交际,可我明显的发现孩子们不会商量,这正是我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于是我抓住交际中精彩的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商量的语气,商量的技巧。

然后开展小组交际活动,可是当他们基本完成活动后,上来展示的小组却仍旧没有掌握交际方式和语气。更有甚者,竟然说:不给我买滑板车,我就自杀。

在这,这孩子的商量的技巧就不用说了,他的心理反应的是怎样的呀?

11赶海课后反思:

《赶海》---梦中花落知多少

“海”一直都是我的梦中情结,我身处内地,能长年看到海的机会等于零,只能在假期中如滔滔江水般“东去到海不想回”。

《赶海》一文那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深深吸引这我,我没有过任何赶海的机会,我所教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如何使文中的“海趣”找到共鸣呢?

我的做法如下:

由学生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引发对大海美的印象。在朗读中学生交流着“我”的赶海之趣。

在评价中帮助学生体会“我”的 赶海之趣,捉虾之趣,观景之趣„„ 在句式比较中体会“嘿,我抓住了一只海星!”等语气组词开头句中的情趣。课后反思:

《荷花》一文,我这样设计 :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谈话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 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 《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后记:

本课执教后,有一点遗憾,就是在教学地过程中,重视积累,但是学生读书不到位的现象还是存在,这可能是我班学生底子较薄造成的,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重视备学生。课后反思:

13《古诗两首》一课,这篇课文我班学生已经自学了。自学方式是建立上学期习作八《古诗研究报告》以及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的学习基础上的,因为这几篇课文,都是名人名句佚事,名人名篇趣事等。教学中先组织学生收集两首古诗资料,了解古诗意思、写作背景等,然后指导学生模仿第三组课文《李广射虎》、《少年王勃》的写作方式,在两首古诗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一首写成《古诗故事》。然后通过开展古诗故事朗读会,学生在朗读自己作品中,加深体会。在聆听他人作品时,理解诗意,产生共鸣。更加激发学生古诗学习情趣。

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们教师再不用为教学课时不够而快马加鞭了,又能腾出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语文活动中,不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

练习4主要是指导学生练习说话,进行必要的口语交际。其实,很多学生参与的愿望都很强烈,都希望在大家面前介绍自己,但有些学生还不能克服自己羞怯的心理,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都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愿望,这是学生成熟的必要条件。

教学本练习时,应重点进行查字典训练,进一步巩固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自学的方法。

反思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教学本课可以进行课后“包装”,拓展知识。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包装”活动,这是对课文内容深化、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过程。

反思15 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迁移、模仿,帮助学生内化语言。本课的第7自然段末的省略号,发挥了两个作用:(1)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水上飞机的种类和用途,课堂上让学生用儿童化的语言向其他学生介绍。(2)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反思16 教学本课后,我觉得学生对现代科技知识了解很少,虽然很有兴趣,但由于知识的缺乏,使他们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讲课时就应不断讲解,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强化学生对台风和卫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反思练习五

本练习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讨论法,但要注意,讨论法不可滥用,要恰到好处。

反思18 本课的教学应采取充分表现新课标理念的新型课堂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言训练不能丢。本文的教学,要有机地插入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想办法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工具性”与“人文性”不可分离。在教学本文时,不但要加强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更要提出“人文性”,加强对儿童的法制教育。

反思18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质疑、释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反思19 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练习6反思

班上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进行写话训练,感到头疼的问题不是不会写字,而是不会点标点。大多数同学都存在着想怎么点就怎么点,不管语句通不通顺,不管用得恰不恰当,要不就是从头到尾不见个标点,很是苦恼。

随着年级的上升,关于逗号、句号的用法学生倒也熟稔起来,可是对双引号的用法却仍摸不着门路,尤其是当提示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之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今天的练习课提供给了同学一次尝试的机会,不知是课前的标点符号歌起了作用还是书上的题目比较简单,对的同学居然还挺多的,真是出乎预料。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麻烦一会就出现了,在语文配套上有道习题,可难住他们了,正确率极低,真是让我大伤脑筋,不知有何妙招来解决。

20恐龙反思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浅显。

在课前,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激发兴趣,积累相关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接着以雷龙为例,让学生找出描写雷龙特点的句子,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雷龙身体非常庞大的特点写具体的,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它的特点读出来。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以后,让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自学其它恐龙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能准确地总结出说明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后,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学生的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流的方式,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踊跃发言,答案丰富多彩,极大地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反思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本人的愿望是除了教出阅读的本色,读出文本的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使课堂开放而富有情趣,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他们很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是吸收。接下来小诗的创作,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将内化的语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

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何让学生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本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我认为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不但了解了有关海洋的知识,还向学生渗透了读文章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要视文章内容而定)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教师可以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反思 23 日月潭的传说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很容易读懂,重点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要求学生尽量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复述出这个故事。在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奸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中,重点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大尖哥、水社姐的舍生忘死、为民造福。学生从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很困难和大尖哥和水社姐救出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为民造福的英雄;从人们一筹莫展、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去降伏恶龙看出他俩是奋不顾身、除邪惩恶的英雄;从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千辛万苦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和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感受到了他俩英勇无比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本色。

至此,大尖哥与水社姐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眼中高大起来。当读到大尖哥和水社姐因为又累又饿吃了龙肉而化作了青山,学生感到了一丝遗憾,于是让学生说说当人们看到已化作青山的大尖哥和水社姐时会说什么。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人们纪念英雄的心情。至此,日月潭自然的美与人文的美在学生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反思习作七

在教授本科当由指导环节转入到书面表达环节时,学生们遇到了这样的难题:现在只是下午第一节课,他们觉得还没什么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写什么,怎样写?这的确又是个问题。让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是:怎样才算过得有意义、有意思?什么东西、什么事情才值得下笔?

面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我尝试在内容上做了提示:“同学们,咱们可以写今天上了什么课,你对这节课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收获等等,都可以把它写下来。比如,就这节习作课,你对日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都可以写下来。”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无从着手。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教学到底在哪儿出了问题?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1)此次教学,我只是将例文与前面的习作进行了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点,提醒学生注意格式的写法。但在内容上,我对提供的例文没做细致的指导。

(2)对于所写的内容我太局限性,孩子在这天确实没发生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我只让他们写今天所发生的而忽略了昨天就是六一儿童节我们也组织了好多的活动,自己心里的收获和感受也颇深,趁此也可以让学生写写昨天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3)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的要求过高,其实只要他们能把想写的事情完整通顺的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也就达到了本次习作的要求。

(4)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没有真正给学生心灵上的自由,没有给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环境。他们不敢大胆而真实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下自己的情感。其实,不应过分强求事情一定要有意义、有意思,这样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为了使他的日记写得“有意义、有意思”,而不断地凭空想象或捏造事实。三天两头去动物园看老虎、看狮子、看大象„„要么就是今天乐于助人,明天拾金不昧,后天爱护公物„„天天过着自己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有意义、有意思”。

通过本次习作我让他们不断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所思所想都倾注于纸上,那么练笔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才会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我心存我思”。

反思练习7

“ 我家的一张照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他们就有话可说,而且每张照片或者记录了学生欢乐的童年,或者留下了学生全家的幸福时光,或者暗藏了一些难忘的故事,学生对于这些事都印象深刻,感受至深,话题的本身就适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会介绍照片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学会与人交往。

反思

寓言是三年级的学生首次遇到的新的体裁,所以一上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寓言,让学生知道在这则小故事中包含着一个道理。并让学生说说平时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从现实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义,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后通过学生说的例子中导入我们要学习的寓言。学贵有疑,我大胆地让学生针对题目去质疑,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打上问号,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课堂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少,总感觉到只有那么几句可以表扬的话,还有在读的层次设计上要有所把握。

反思

25争论的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下来,只顾争论,结果让大雁飞跑了。让学生领会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事情最关紧要的是要去做,光说不做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教学时,如果只有教师繁琐的讲解,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么课堂就好比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为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我抓住课文后面的省略号作了巧妙的延伸,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兄弟二人如果听到这些话会怎么想„„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尽情地说、写。这样的延伸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我感觉学生的参与面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从课文的学习中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反思

26《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首先,出示自学提示:1找出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其次,引导自主学习,交流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我让孩子们体验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 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并且让学生明白: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人教版初中第六册语文预习提纲 篇7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0人。接班一学期来,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情况如下:

1、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30%,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占少部分,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2、基础知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听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结合言语交际的训练,多数学生能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但也存在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有话却不知如何说起的现象,还有待于提高。写字作为学生的强项,多数学生能做到真正的“入体”,结构美观,线条流畅。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引导他们学写字贴,争取字形上的舒展,摆脱目前的拘谨、呆板。

3、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有1/3同学朗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但缺乏感情;关于学习方法的教学有待于深入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写作方面多数同学能写出生动、具体且富有丰富想象的片段。有1/3的同学语句没有条理,错别字较多,且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写作能力。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基本功薄弱。大多数同学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不懂得深化中心。语言表达不细腻。习作能力较差,不能抓住生活的细节,从细微处来体现人与人的情感。叙述大而化之,语言干巴。错别字也较多,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教学中要交给学生习作方法,懂得写作的基本知识。指导并批改好学生的日记,作文尽量做到精批、面批。多读一些优秀范文,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新

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些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83个生字,其中能默写260个,并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入体

(2)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听话说话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连贯、完整的话

(2)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通顺,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3)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和实物,写出较具体的片段,能修改、排列句子

(2)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

二、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

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将“听”、“说”整合起来,从听中学读、读中学写。在中年级,“以说促写”、“以说引写”、“说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作文训练中,习作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力求适度明确,少写命题作文,不给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上一篇:《快乐的大森林》的说课稿下一篇:张海建在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