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新论
摘要: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字词数量的掌握有直接的关系。丰富的字词量,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进入初中以后,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课后生字词的教学,只让学生简单抄个几遍了事,加上有些学生对字词积累很不认真,有些甚至对此满不在乎,这样,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万不可忽视对字词的积累。我们所读的每一篇佳作,无不是由精美的词句构成。忽视了基础的字词积累,看不起简单的字词总结,就如同只想要空中楼阁一般,最终无基之楼是要成空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字词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因此,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
1、贴近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累字词。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时的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商标等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商标名称或广告用语,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2、挖掘历史,在历史积淀中让学生积累字词。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民族先进文化、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识字教学同样具有传承、积淀文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离不开诸如课文一类的语言材料,而这些语言材料往往积淀着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在教材、课程中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识字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积淀民族文化底蕴中积累字词。
3、开展课外阅读,通过扩大阅读量让学生中积累字词。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4、多读、多写,多改,在改正错误中让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检查,发现学生的错字、别字后应及时纠正,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5、强化语境,在具体应用中让学生积累字词。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字词,尤其是文言文,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就进行字词大检查,这种情况会造成学生机械记忆,效果很差。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开启思维,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6、排开课本知识,在对学过知识复习中让学生积累字词。比如在学习“寒暄”一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与“暄”相似的字,如“宣泄、喧哗、渲染”等词,然后引导学生区分这些词。“寒暄”是问寒问暖的意思,所以偏旁是“日”等。这种方法不只用于课本,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做这种梳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行梳理的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7、传授方法,在掌握造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字词。妙趣横生的汉字有它特殊的造字法,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有助于对汉字的掌握。笔者在讲解“好高骛远”的“骛”与“趋之若鹜”的“鹜”时,让学生知道“骛”是追求,“鹜”是“野鸭”,因此下面是“鸟”。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可以说受益匪浅,默写中的同音字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事半功倍。文言文、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这种方法推敲,这也是很有效的。
8、相互联系,在记忆中让学生积累字词。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应该教会学生用积累记忆法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和一些诗词的记忆。这种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平时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时遇到的一些字词的音、形、义和一些名篇名句随时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将这期间积累的东西进行归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记忆的知识。
一.创新字词教学方法, 加深词语理解
所谓“字不离词, 字不离句”。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将字词教学融入到课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来理解字词, 体会字词表达效果。又或者是利用比较、替换的方法来让学生感知字词的微小差别。反之, 若脱离文本和语境, 学生无法透彻理解字词深意, 记忆不深, 也难以活学活用。其次, 巧设字词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中, 教师若只是单纯地将字词的释义告知学生, 或者让学生自主看课文注释, 机械记忆, 那么并不能透彻理解词语含义, 在实际运用时则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等材料, 让学生直观感知, 加深直观印象。
比如《苏州园林》中的“轩榭”一词, 根据注释学生会知道“轩榭”的含义, 但缺乏直观印象。某教师在教学这一词语时, 先提问学生“轩”的含义, 同学们会异口同声道:有窗的小室或者廊子。然后继续诱导:那什么是有窗的小室或者廊子?于是学生哑然无声。为了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深刻理解这一词语, 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几幅苏州园林“有窗的小室或廊子”的图片。这样, 既深化了词语认识, 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另外, 在词语教学中, 学生仅仅把握字词写法与含义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具体语境进行灵活运用。因此, 在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通过比较、替换、造句等方法进行字词训练, 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字词, 提高辨析能力。
二.注重字词方法指导, 提高猜词能力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 教师可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巩固字词, 尤其是重点字词, 并指导学生字词学习方法。
1、联系形体进行词义推测
一般而言, 汉字多数是形声字, 音、形、义的有机统一体。因而, 在字词学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而猜猜某些字词的大概含义。如用“糸”作偏旁的字通常和“绳索、丝织品”有;而用“辶 (走) 、讠 (言) ”等作偏旁的则和人的行为相关。通过字形可以推测出字词的大意范畴, 而后再结合上下文, 则可以明确字词具体含义。另外, 在汉语言文字中, 有不少会意字。所谓会意, 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依照意义关系而组合为一个字, 可综合表示所有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如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一文中的“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其中, “集”属于会意字, 是“隹” (短尾鸟的总称) 与“木” (树木) 合成体, 也就是鸟落于树上, 因而会意成“栖息”。
2、联系上下文, 根据语境推测词义
在理解一篇文本时, 需要研读字词, 但文本内容并非字词含义的单纯叠加, 每个字词、语句是紧密相连的, 构成了特定的语境, 有着特定的含义。所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阅读, 提炼出关键字词,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 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字词含义, 这样, 既明白字词意义, 更加深了文本理解。如《背影》一文时, 教师可将字词理解与文本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加深理解。比如父亲去买橘子的时候, 作者运用了哪个词对父亲走路的姿势进行描写的? (蹒跚) 这个词语有何含义?为什么作者要运用这个词语?分析形旁, 联系上下文, 结合具体语境, 如“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慢慢探身下去”等, 明白当时“父亲”走路肯定是缓慢的, 不灵便的。同时, 经过铁道, 稍不小心则会碰着磕着, 令人担心, 这是个蹒跚的背影。
另外, 注重反复朗读, 加深词义理解。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在语文学习中, 语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而言, 语感较强的学生, 能更快速而准确地发掘阅读文本关键点。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若要培养学生猜词能力, 则需要培养学生语感, 则需要反复诵读。所以, 平时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尤其是一些艰涩难懂的字词, 通过反复朗读, 慢慢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字词积累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因此,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
1、贴近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累字词。
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时的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商标等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商标名称或广告用语,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2、挖掘历史,在历史积淀中让学生积累字词。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民族先进文化、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识字教学同样具有传承、积淀文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离不开诸如课文一类的语言材料,而这些语言材料往往积淀着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在教材、课程中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识字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积淀民族文化底蕴中积累字词。
3、开展课外阅读,通过扩大阅读量让学生中积累字词。
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4、多读、多写,多改,在改正错误中让学生积累字词。
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检查,发现学生的错字、别字后应及时纠正,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5、强化语境,在具体应用中让学生积累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字词,尤其是文言文,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就进行字词大检查,这种情况会造成学生机械记忆,效果很差。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开启思维,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6、联系课本知识,在对学过知识复习中让学生积累字词。
比如在学习“寒暄”一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与“暄”相似的字,如“宣泄、喧哗、渲染”等词,然后引导学生区分这些词。“寒暄”是问寒问暖的意思,所以偏旁是“日”等。这种方法不只用于课本,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做这种梳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行梳理的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7、传授方法,在掌握造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字词。
妙趣横生的汉字有它特殊的造字法,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有助于对汉字的掌握。笔者在讲解“好高骛远”的“骛”与“趋之若鹜”的“鹜”时,让学生知道“骛”是追求,“鹜”是“野鸭”,因此下面是“鸟”。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可以说受益匪浅,默写中的同音字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事半功倍。文言文、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这种方法推敲,这也是很有效的。
8、相互联系,在记忆中让学生积累字词。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应该教会学生用积累记忆法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和一些诗词的记忆。这种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平时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时遇到的一些字词的音、形、义和一些名篇名句随时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将这期间积累的东西进行归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记忆的知识。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因而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排斥感性的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这其中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新词的解读,也是为了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三、字词教学各学段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也各异。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讲座,为低、中、高各学段语文老师的字词教学提供了好的教学方法,低段一、二年级更要注重字词的书写和读音的记忆方法;中段三、四年级要重视字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会用词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段更注重词意的理解,特别是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并学会用词写话,为连句成段、成篇打下坚实的基础。听讲座的好处可以使老师了解每个学段的训练重点,即使他(她)只教低年级,从没教过高年级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和认识,对自己的教学深度和难易度的把握大有益处。
四、注重字词积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中讲到的语言积累很适合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从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到课外的成语、精彩语段,教师要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讲清积累的意义,如何去运用,并教会学生在自己的写话、习作中实际应用,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值得去借鉴、使用。
我们所说的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教学,应该贯穿小学甚至初中、高中各年段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识字中、在阅读中、在习作中体现着字词教学。字词教学体现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不感兴趣,就不想学习,即使勉强的学习也会感到是沉重的负担。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学习字词时,关注的是汉字词的本身,如果学生感觉很难,没有意思,就不愿意学习。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国的文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字词教学中能够渗透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讲解一些学生不知道的造字规律,学生就能感受到有意思,愿意学习。学生的成长其实是学生的自我主动成长。实现学生自我的主动成长还要靠教师的外界强化和成长环境的创设。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教育手段。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它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这方面,有些老师的做法是将评价的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的行为评价中。给学生搭设一个展示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评价平台,促进其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主动成长。
一、认识字词教学:
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许多语文老师忽略了字词的教学,觉得让孩子预习时记一记,到时听写检查下就可以了,不需要花什么时间。也有老师认识到字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所以课堂上花了许多的时间进行字词教学,可是效果却也不佳。两种都属极端行为,对于孩子学习语文是没有帮助的。其实,字词教学应是语文老师不断追求完善的一个教学环节。字词教学既要扎实有效又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二、字词教学策略:
1、注重预习环节,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要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借助原有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生字、词放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自行解决。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上拼音,运用拼音这个识字工具自己学习生字。并利用以前的知识,自己分析字型结构,搞清楚字的偏旁部首,通过读、写,组词加深对生字的记忆。词语的学习也放在预习课文时进行,一些重点词语,需要理解掌握的词语提前给学生画出来,要求他们利用工具书查找帮助理解,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并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再把课文读熟了,自己提出问题,把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带到课上来解决。教学新课时,每次学课文之前,先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或让学生读,或让学生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生字的。以及对词语的理解掌握情况。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理解运用,提高语言能力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字词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因而字词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特点,巧妙、灵活地组织教学,使词语与句子的训练相结合,和读与写相联系,可以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1、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揣摩、体会,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具体、更透彻。
2、课堂要结束时利用词语总结、概括。如上课时,老师往往要把关键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使所学内容简明、扼要。在课快要结束时,如果能利用这些关键词语作以总结概括,既总结了本节课内容,又练习了说话。
3、利用词语进行小练笔。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连起来进行说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再写下来,写的时候,斟酌词句,进行小练笔。小练笔除了利用课后练习中词语进行,还可以利用每单元后练习中的“熟记成语”里的成语。
3、注重平时,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识字写字方面,我觉得要培养学生以下的习惯:(1)重视工具书的使用。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要主动运用工具书帮助学习;能正确、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等,并能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注释。
(2)专心致志学写字。学生写的字“缺胳膊少腿”,原因之一就是写字时只动了手,没有做到眼到、心到,写字就成了机械性的任务。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学生用心去写了,还愁写得不端正、正确率不高吗?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2、通过猜谜语、词语接龙、分类写词语等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3、通过说小故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小红帽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了。今天,小红帽又要到外婆家里玩。她走呀走呀,来到鲜花盛开的原野上。小红帽想采一些野花送给外婆,于是越走越远了。她迷路了,就哭了起来。突然,在她的面前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一直通往一座神奇的空中城堡。一个声音在呼唤:“来吧!快来吧!里面有宝藏呢!”小红帽不由自主地向彩虹桥走去。同学们,你们也想到这个神奇的古堡去吗?让我们出发吧!
二、古堡历险
1、猜谜语登上“彩虹桥”
师:看,彩虹桥一直通往城堡的入口,不过,一朵朵的云挡住了去路,只要我们猜到上面的谜语,就能顺利通过。动物谜:(1)小小虫,嗡嗡嗡。
(2)一位古怪老公公,飞到西,飞到东。
渔网撒在半空中。传花粉,采花蜜。
早晨网得水珠子,人人夸它爱劳动。
晚上网得小飞虫。字谜:
(1)一只狗,四个口(2)千里重逢
(3)外面能说话,里面飘雪花,里外合起来,人人爱看它。
2、对上“暗号”进入城堡
师:我们已经到达城堡的门口,但是这里有人守着呢!只要我们对上暗号,他就会让我们通过。怎么对安好呢?不管他说什么,我们说出跟他相反的词就可以了。
反义词:
好——
左——
前——
正——
松—— 对——
热——
长——
爱——
新—— 浮——
近——
黑——
快——
深—— 简单——
危险——
复杂——
黑暗——
3、只要你完成词语接龙练习就能开启智慧之门,进入小公主的宫殿。词语接龙:
(1)田野→()→()→()→()(2)物品→()→()→()→()(3)证明→()→()→()→()(4)电脑→()→()→()→()
4、看拼音写词语巧填“圣诞树”
师:我们进入城堡,来到了一个很大的房间,这里米老鼠正在装饰圣诞树呢。只要我们帮米老鼠在圣诞树上贴上美丽的星星,米老鼠就会让我们通过。
(在星星上看拼音写词语,再按树木、昆虫、鸟类、电器、水果分类贴到相应的圣诞树上。)
5、巧讲故事取得宝箱
师:我们继续前进,进入了城堡小公主的房间,小公主最爱听故事了,只要你给小公主讲一个小故事,小公主一开心就会奖你一枚金币。任选一种或两种动物作为主角(蜜蜂、蝴蝶、狐狸、猴子、小白兔、狮子、大象、狼、老鼠、燕子、老虎、小猫、小狗、猪„„)
莫泊桑的名篇《守财奴》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课文, 其中写到葛朗台意外发现梳妆匣时, 有这么一句:“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 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关于此句, “教参”特意作了补充注释:“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 即是写实, 又有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 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 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
对此, 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反觉有画蛇添足之嫌, 弄巧成拙之憾。窃以为, “金子”乃“瞪”之所及, 而非眼睛之色。
首先, 正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 那镶金的梳妆匣才会像磁石一样死死吸住他的眼睛, 以致连妻女两个大活人竟视而不见, 直勾勾的眼光当然会令太太惊叫。也就是说, 瞪“金子”更能突出黄金迷的贪婪。
其次, 若说他此时瞪的是眼光, 且不论动宾搭配是否恰当, 单就当时情景而言, 黄金迷看到金子, 只会是惊喜万分, 怎会怒目圆瞪?何况他还是抱着与女儿和好的愿望进屋的!
再次, 西方人的眼睛固然“多半是黄色的”, 但毕竟只是“多半”, 即使孤陋寡闻的我也知道还有蓝色的、灰色的嘛, 凭什么断定他的眼睛就是“金子”的, 而不是“海水”的或“水泥”的?如果是金光辉映使然, 为何其妻女又不如此?
最后, 丈夫的眼睛什么色, 其太太理应司空见惯, 何以早不惊, 晚不骇, 偏偏此刻“叫起来”?真有点莫名其妙!再说, 葛朗台一向对妻女冷酷无情, 恐怕瞪眼也不是第一次吧?
二、“阿房”辨
杜牧的《阿房宫赋》堪称千古名篇, 历来脍炙人口。遗憾的是, 不少人将“阿房”读成了āfáng, 加之某电视剧的误导, 似乎理所当然了。不知者固可不怪, 近闻某语文教师竟也以讹传讹, 就有“以正诵听”之必要了。
“阿”本为多音字, 通常读ā, 但读ē也是屡见不鲜的, 如“阿谀”、“阿弥陀佛”。尤其作名词, 义为“山”、“大的丘陵”时, 只能读ē。这有陶潜之诗“托体同山阿”, 王勃之文“访风景于崇阿”可证, 无须赘言。
至于“房”, 现代汉语当然只有fáng一读, 且不说“以今律古”是否该作为“现代意识”提倡, 只要学过古汉语者即知, 古无轻唇音f、v, 只有重唇音p、m, 故“逢”、“碰”、“妃”、“配”、“微”、“没”同音。据此可知, “房”与“旁”亦同音。查《康熙字典》, “房”字之下, 即注为“蒲光切, 音傍 (旁) 。广韵:阿房, 秦宫名。”《辞海》中, “房”亦注音“páng”。而且, “房”、“旁”还同义, 除“右文说”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其义往往相同) 的道理外, 还有辞书为据, 《康熙字典》引《说文》曰:“房, 室在旁也。”
综上所说, “阿房”当读ēpáng, 义为“山之旁”。这更有原文为证——“郦山北构而西折”, 唯其依山而建, 方以“阿房”名之。若说“其前殿所在地叫阿房”, 恐又在此之后啰。
三、何谓“鬓毛”衰cuī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堪称唐诗精品, 寥寥数语, 写尽天涯游子暮年得归的无限感慨, 琅琅上口, 明白晓畅。但第二句末的“衰”字, 注音为cuī, 让人颇为费解。
不错, “衰”是多音字, 可是, 读其常音shuāi未尝不可, 却硬要搜寻cuī这一生僻读法, 如此舍近求远, 化易为难, 似有孔乙己写“茴”字之嫌。
查《辞海》, 读shuāi, 义为“衰落”, 则诗句可理解为:年纪老大了, 鬓毛掉落得稀稀疏疏, 极自然之事, 合情合理。若读cuī, 义 (1) 为“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莫非头发脱落竟如此有规律?那倒很新鲜!义 (2) 同“缞”, 即丧服, 与“鬓毛”恐怕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若说从来就这么读, 便可先入为主, 岂不应了“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了真理”的说法?都不怀疑, 不纠正, 势必又会在“射”“矮”、“狼狈”、“莫须有”之后再造冤假错案!
从形式上看, 此诗为格律极严的七绝。单说押韵, 也应“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读shuāi, 双句末尾的“衰”、“来”两字, 可谓押韵合辙, 天衣无缝。若读cuī, 似乎照顾了首句末的“回”字, 却显得韵散辙乱, 顾此失彼, 况且首句是可押可不押的, 何苦来?何况律诗、绝句都是一韵到底, 短短四句断无换韵之理。可能有人会说:末字“来”按古韵可叶音为léi, 不是与cuī押韵了吗?须知, 叶韵是古人的补救之法, 不得已而为之, 能押韵何必叶韵?再说, 硬要叶韵的话, “回”还可读huái哩, “来”读本音, 不用叶韵的例子也多的是,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我以为, 形式服务内容, 意义决定读音。“衰”这一错, 岂非画虎不成?倘贺知章在天有灵, 恐会感叹辱没斯文了。
四、此“焉”何词
孟子短文《鱼我所欲也》中, 有句“万钟于我何加焉!”关于句末的“焉”字, 注释、练习均未涉及, “教参”却赫然印着:“焉, 等于‘于之’, 介词兼代词。”此说非但未令人顿开茅塞, 反倒如堕五里雾中。
不错, 作兼词是“焉”的常见用法之一, 如“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 “风雨兴焉” (《劝学》) 。然而, 品之再三, 觉得“焉”在此处作语气词理由更充分。从句式看, 这是反问句, 句末理当用语气词。从意义讲, 若是兼词, 则与“于我”雷同, 简明的古文怎会如此?而且, 孟子在此强调的是“义”, 否定的是不义之财“万钟”, “焉”若为兼词, 反问语气便大大减弱, 岂不有违孟子本意!再说, “焉”作语气词, 不仅是主要用法, 而且例子俯拾皆是, 如:“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 (《齐桓晋文之事》) , “君何辱讨焉?” (《殽之战》) , “视三十年前增五倍焉” (《治平篇》)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P·128义 (7) 即为语气词;又《中学语文教师手册》P·328“语气词”之项, 所举例句恰为此句。释古文, 还是坚持“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好。
五、“瓤”与“瓣”
冰心的散文名篇《小橘灯》的确文质兼美, 其中小姑娘的形象令人敬佩, 给人鼓舞。读到小姑娘制作小橘灯时, 觉得“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一句中, “瓤”、“瓣”二字似乎不妥, 虽说瑕不掩瑜, 但怎及白璧无瑕?
笔者生在橘乡, 对柑橘比较了解。剥开外皮, 里面饱含甜汁的叫瓤, 分成十余瓣, 每瓣成梳子状。在本地, 三岁小孩也知, 橘瓤是一瓣一瓣的。不知冰心老人故乡习惯怎么说, 抑或是笔误吧。
查《辞海》, “瓤”义 (2) 为果实的肉或分列的子房。白居易《荔枝图序》亦云:“瓤肉莹白如冰雪”。可见, “瓤”当为名词, 指果皮里包着的肉, 而非量词。再查“瓣”字, 释为:瓜果或球茎等中有膜隔开或可依其自然纹理分开的部分。如瓜瓣、橘瓣、蒜瓣。此义恰与橘子的构造完全一致。可见, 将“瓣”理解为量词才是正确的。
一、高效课堂下的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
目前,虽然不少学生对高效课堂下的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日益重视,但是在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高效课堂下的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第一,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字词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抄写和背诵是学生学习字词的主要方式。不少教师对语文字词教学不够重视,并没有在字词教学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忽视字词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检查字词的方式仍然是听写或默写,对学生掌握字词的帮助不是很大,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较为不利。
第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恰当,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首先,大部分初中生的学习方式比较死板,对教材上的字词学习进行死记硬背,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被动完成,拓展性学习极少。其次,如果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仅靠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行学习比较困难,没有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就无法体会和感悟字词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并且对所学习的内容也无法保持长期记忆。再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字词的掌握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学习字词知识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表层,并没有对字词的含义、用法等做深入透彻的学习。
二、高效课堂下的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对策
1.活用比较,善于辨异
在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使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主要指的是同义词、近义词的比较,通过词语之间的比较,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字词之
间的区别与不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语文教师在对字词的比较中,需要重视的是以“字”的比较为主,因为“字”容易导致学生对词语产生记混的现象,所以必须要把“字”的比较给弄明白。例如,在“实”和“试”中,不少初中生都会记混,特别是实验和试验这个两个词语。另外,在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中,很多比较是不同课文中的近义词之间的比较。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将本文中的字词与其他课文中的近义字词进行相互比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字词,同时还能够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2.注意时代,讲清区别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词语在不同的时代含义也不一样,每个时代的字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意义各不相同,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时代的不同,字词的意思就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社戏》这篇语文课文中,出现了“飘渺、喝彩与偶尔”等词语,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质疑,是鲁迅先生用错词语了吗。此时,语文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当时特定的时代,用这些词语是正确的。而现阶段,类似于这样的异形词已经被统一与规范,现在的学生就不能违背时代背景使用这些词语。教师在讲解完根据时代恰当用词之后,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用词规范,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字词的意义是灵活的,在以后的运用中能够灵活使用。
3.解形释义,连类而及
中国的字词容量极为丰富,想要学习和掌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在这成千上万的字词中,都是由几千个语素不同搭配后组合而成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字词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语素的分析和讲解,通过对字形的讲解,来理解字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与词语。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瓜熟蒂落”这一成语时,教师可以采用“上形下声”的结构方式来讲解“蒂”的读音及含义,然后再使用“根深蒂固、芥蒂”等词语加以说明,通过这种方式来讲解“瓜熟蒂落”这一成语,能够使学生对该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并且运用起来也能够更加合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字词是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初中语文教师在营建高效课堂时,一定要重视字词教学,将初中语文中的字词特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字词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字词。
一、音、形、义相结合,以音、形为主
字词教学不应该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教师应该在课下充分地备好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多个汉字,例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由于汉字中形声字比较多,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如“妈、骂”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如:由“肖”而到“俏”“悄”到“稍”,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也可以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在识记“告”时,教学生“一口咬掉牛尾巴。”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汉字有“六书”,其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可以帮助识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字的字音、字形、字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运用一些造字的规律让学生来识字。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和析字的方法。如“夜”:人站在房子下,月光斜照进来,这时候就是“夜”;“思”因为粮食很重要,人们一心想着把田种好,所以“心”和“田”构成“思”;“游”因为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得有大人陪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二、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和组织符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要选择孩子可以接受的形象化的方式,并在方式运用中渗透汉字的特点及规律,使学生做到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思考,主动探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识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如: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举、扛、抱、捧、提、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
三、学以致用,要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字词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字、词、句之间的联系,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词的用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会一个字,接着要用这个字说一个词,再由这个词说一句话。如学“朋”时,学生会用“朋”组成“朋友”,能用“朋友”说一句话“我和他是好朋友。”
蜕做 离乱 缀连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点缀 贪婪 冉冉 苦熬 雏形 稀疏 累累 沉甸甸 眼巴巴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行道树 姊妹 慧心未泯 风韵 慷慨 闲适 禀告 厄运 行乞 落难 心旷神怡 举世无双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多愁善感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 地窖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获益匪浅 卵生 牢骚 沉淀 恐吓 兴致勃勃 水磨 积蓄
眺望 不逮人也 迄乎成 屏弃 蜀之鄙 贫者语于富者 子何恃而往 饭钵 脑髓 相宜 书塾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皂荚 油蛉 斑蝥 珊瑚 长妈妈 敛在 秕谷 系长绳 倜傥 盔甲 锡箔 金叵罗
8、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鸡毛掸子 咻咻 玉簪花
9、反省 破绽 烦躁 喃喃自语 魂不守舍 付诸东流 一大沓
10、涉足 幽寂 荒草萋萋
11、际遇 尘缘 呜咽 迷离 徜徉 絮语 犀利 撷取 惆怅 古朴凝重 似曾相识 白驹过隙 茫然若失 樯橹 穹隆 蓦然 不系之舟
12、世隶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
第三单元
13、山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14、郝叟 哽住 懊悔
15、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16、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镐头
17、栅栏 坍塌 喧哗 飘零 群山万壑 诗意盎然
18、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胡骑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霍霍 著我旧时裳 云鬓 扑贫者自南海还
攒成拗过去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朔
第四单元
19、羸弱 步履 告罄 遗孀 忧心忡忡 精打细算 海市蜃楼
20、泅到 斫痕 抵御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
21、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昏眼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
22、疆域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23、质疑 昂贵 迄今 禁锢 门槛 赢得 故障 感同身受
声名赫赫 凌云御风 翱翔天宇
24、盘盂 孰为汝多知乎
第五单元
25、鸟巢 瞅瞅我 雏鸟 呷呷嘴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26、俯冲 湮没 剽悍 寡不敌众 无济于事 飓风 轻盈飞飏
27、扰乱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妒忌 弱肉强食 窸窣作响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 毫不犹豫 螽斯 莴苣 大颚 嗉囊 鸟喙
28、面面相觑 项鬣 驯良 勇毅 窥伺 疮痍 枉然
阔绰 观瞻 妍丽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颚骨 相得益彰 有过之无不及
29、得天独厚 逍遥自得 无所用心 待人接物 知难而退 优游自在 无病呻吟 方正持重
目前,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忧。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社会人群的语言文字基本素质;而语言文字基础素质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从中小学的字词教学抓起。搞好字词教学,适宜的教材和恰当的教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了解这方面的现状,我们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用词用语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试图在此基础上对中学阶段的字词教学以及教材的不断完善提出一些想法。
翻开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给人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伴随着内容的丰富多彩,用词用语也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是选词范围更宽,形式更多样,新鲜感、时代感更强——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从词语的结构来看,除了已经凝定的现成词语以外,教材中也使用了一些后附词缀且并未凝定的“语法词”,如“工厂化、矮化”;
从通行的范围来看,除了普遍通行的普通话词语以外,也有一些只在个别地域使用的方言词语,如“仔、小囡、老鸹、爷老子”;或只通行于某一行业的行业词语,如“券门、卷帙、食肉目”;
从词语的来源来看,除了地地道道的汉民族固有词语外,还有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舶来品,如“迪斯科、NBA、BUNGEE绳”;
从所用词语的时代色彩来看,既有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些新词语,如“科盲、一国两制、温控、气调”,也有已经基本退出现代交际的旧词语,如“脚夫、茶房、局子”;
从语体色彩来看,既有带有很强的文言色彩的书面语词,如“裨益、潋滟”;也有人们口头常见的“大白话”,如“蔫巴、赶趟儿、愣怔、一股脑儿”;
此外,还有只是个别作家使用的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的词语,如:霎眼(巴金《繁星》)、旺相(鲁迅《社戏》)、硕学(张健译《格列佛游记》)等等。
这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语词各司其职,共同为学生描画了一个斑斓丰富、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最恰当的导向尺度,以使学生能够在这琳琅满目的语词之林中撷取最精当最适合于他们的那部分以充实其语言修养呢?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区分等级,分别要求
教材中出现的词语数量如此丰富,种类如此繁多,让学生毫无区别地全盘接受,似乎是一种苛求。可以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有选择地予以区别对待。首先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仿照国家公布的常用字、次常用字、通用字表那样分成等级,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对于数量庞大的古语词,我们可以分成这样几个等级:
甲级,如:蓦地、须臾、徜徉、氤氲、夜阑
乙级,如:澹澹、疾趋、蹴蹋、涕泗、芊芊
丙级,如:绝囐、大穰、月去箧、亻叔尔、翕忽
甲级词语虽然现代口语不用,可书面语还不时用到,是一些文言色彩较强的书面语词,可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乙级词语虽然也是在教材的白话文中出现的,但使用频率很低,可以要求学生一般了解;至于丙级词语则只是在所选文言文中出现的,是已经退出现代交际的“退职人员”,学生只要能够理解原文,知道这些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就可以了。
这种区分词语等级的工作可以由广大一线教师去做,也可以由教材编写部门组织专人去做。现行教材已经考虑到语文课中字词教学的重要性,在每册教材的后边都附录了《字词表》,内容包括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和常用词语。应该说,编写者的初衷是很好的,《字词表》对学生也确实起到了引领复习的作用。但是略显不足的是,《字词表》所收的“常用词语”数量过多,有些似乎并不常用,且未分层次,如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所收的“獾猪、猹、弓京、髀、茫远”等,可以不必作为常用词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我们以为,如果《字词表》中所收录的字词再过细斟酌一番,然后按照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区分出级别,要求学生或重点掌握或一般掌握(丙级可以不予收录),那么针对性会更强,目标会更明确,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善用比较,同中辨异
对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而“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尤其是对那些同中有异的近义词语,更要注意比较。要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彼此之间有哪些异同,使学生在理性辨析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词语的用法。比如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常常有人误写作“扑”,教师如果向学生讲清两字虽然都有向前倒的意思,但“扑”是用力向前冲,使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带有主观因素;“仆”是向前跌倒,不含主观因素。这样学生对两字的意义区别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前仆后继”是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这种倒下显然不是主观希望的,不能写作“扑”。
在字词的比较教学中,又当以字的比较为主,因为很大一部分易混易错的合成词都是由于其中某一个字(语素)的易混易错造成的,只要把这个字讲清楚,那么这个词也就不难理解了,况且很多字本来就是记录了语言中的单音节词。比如,把“查”和“察”之间的区别弄清,“考察”与“考查”就不容易用混了。
比较,最好是同一篇课文中的近义词语互相比较。如八年级上册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中分别用了“浓烈”和“强烈”这一组近义词: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
教师在讲解时如果结合它们的使用语境,指出两词虽然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浓烈的“浓”形旁是水,指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常用于形容气味或颜色,如香气~、色彩~;强烈的“强”是力量大,与“弱”相对。所以文中在形容枫叶的颜色时用了“浓烈”,在形容绿叶和红荷的生命力时用了“强烈”。这样一比较,学生对两个词的区别就会较好掌握了。
当然,更多的比较是在不同课文中的近义词语之间进行的。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可以把本文中的词语与此前学过的其他课文中的近义词语相比较,这样,既可以温故而知新,又便于掌握相近易混的词语。
三、解形释义,连类而及
词语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汉语的词语丰富多彩,数以万计,但是这成千上万难以计数的词语都是由为数并不太多的几千个语素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而构成的,而这些语素本身在书面形式中又是一个个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表示意义的表意文字,所以教师在讲解词语时注重对语素的讲解,注重利用字形讲解字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语素数量的局限,一个构词语素会在词汇系统中多次反复出现,我们遇到的新词语中的语素很可能是曾经学过的某个旧词语的组成成分,这样利用熟悉的旧词语也会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新词语。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中的“界”可能学生一时不好理解,如果教师以“分界、国界、界碑”等词来说明它是分划的意思,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的。再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有“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一句,其中“负”是背的意思。教师讲到此,就可以顺便提到“负重、负荆请罪”的负也是背的意思,还可以连类提及“负责、负罪”中的担负义,“负隅顽抗、负险固守”中的依仗、倚靠义,“负债”中的亏欠、拖欠义等,也都是从负的“背负”义发展演变而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连类而及,达到巩固理解的目的。
在词语的教学中,解形释义和连类而及的方法可以同时运用。比如成语“根深蒂固”,如果用“上形下声”的结构方式解析“蒂”的意义和读音,再用“并蒂莲、瓜熟蒂落”等词加以说明,用“外形内声”的结构方式解析“固”的意义和读音,再用“坚固、牢固”等词加以说明,那么整个成语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四、注意时代,讲清区别
词语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说先秦两汉时的用词,就是鲁迅巴金等人的用词用语也有不少与现在的通行用法相抵牾之处,教师在讲读这些作品时应该注意讲清这些词语在形体或意义方面的时代区别。比如鲁迅的《社戏》中所使用的“模胡、喝采、漂渺、偶而”等都与现在的规范写法不同。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产生疑惑:难道鲁迅这样的大家也会写错字用错词吗?难道因为是鲁迅就可以用错了也不改吗?教师在讲读时应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并不是鲁迅用错了,而是本来就存在着不同写法,在鲁迅的时代那样写也是对的。现在这些不同写法的异形词已经逐渐规范统一,我们现在就不能再像鲁迅那样写,而必须使用规范形体了。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对学生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有好处,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词语的时代性,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用动态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了。
字词教学是语文课中一项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夯实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素质的关键一步,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高度重视。它对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对文明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新论】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字词复习07-21
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09-17
中职语文字词练习题12-2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练习07-23
《输入文字》教学反思06-15
谈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12-25
呼唤亲近文字的文言文教学10-01
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论文07-05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12-12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