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投资巨大,所以资金制约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1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信息意识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目前社会上评价学校大多数还是看学生的成绩,很多学科得不到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如此。部分家长在认识上产生误区,甚至有少数家长还认为,孩子只要上网就会变坏。所以,很多因素决定农村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路是曲折而艰难的,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1 以教师的认识转变学生的认识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教育后,学生的信息源发生多层次、多方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的唯一源泉,网上教育信息的“海量”不是一个或几个教师大脑的信息量所能比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技能;自制简单课件的能力;利用网络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学习,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大岭中心校联入Internet,学校里的每台电脑随时都可以上网或调用、检索和下载相关的资料,为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学校把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职称评审和评先进教师、年度考核的必备条件,从而使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自觉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自身信息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到教育信息的海洋中遨游。

1.2 以学生的认识转变家长的认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捧着书本乏味地听,教师拿着书本枯燥地讲,依靠死读硬背去记知识,学生难免有厌学心理。而在网络信息教学中,学生处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可以通过图、文、音、像等生动形象的信息去学习,不是“一切只跟教师走”的模式,而是主动、探究地学习。为此,学校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知识的天地是广阔的。那么,家长从孩子的学习氛围中也一定会认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不能再让孩子输在信息时代的起跑线上。

这样,以学校带动教师,以教师引导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信息技术之树才能更好地在农村学校开花、结果。

2 利用有效资金,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投资巨大,所以资金制约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那么,在设施建设上要从实际出发,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大岭中心校在资金投放和管理上非常严格,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采取高低搭配、新旧结合的方法,配置出一间多媒体教室。这样既节约资金,又把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

3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甚至不会用,一切都是空的。尤其是农村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很缺乏,专业人才少,大部分教师对计算机还很陌生。针对这种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提高微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放过上级任何一个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让微机教师参加学习,回来后,对学校的其他教师再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分时间、分层次进行培训。

3.1 分时间培训农村教师,除了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有很多农活,因此在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学生放学等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3.2 分层次培训由于教师的年龄、文化层次都大不相同,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做到分层次。对一般年龄大的教师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对中青年教师,应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知识。

4 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

现在,信息技术教育虽然走入学校,走进课堂,但教材内容不统一,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教材内容在农村小学还不实用,如杀毒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病毒防治等,只能是教师讲解,学生不能实际操作。对此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将学习简单的计算机组成、键盘练习、Windows98的认识及操作,同绘图、制作幻灯演示、简单益智游戏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程序相结合,灵活穿插,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中蕴含的无穷无尽的乐趣,让学习信息技术与乐趣并行,从而达到开发智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一、二年级主要认识计算机,通过画图练习鼠标的操作;三、四年级主要是画图和打字练习;五、六年级主要学习简单的文字处理,制作演示文稿,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等。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有机地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进行整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在未来高科技发展中适应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中心校)

作者:奚国印

第2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摘 要:那么要做到这些,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提高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智慧。我们只能不断学习,努力钻研,日益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才能适应今天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此我通过几年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心得,以供参考。

一、强认识

提高信息技术环境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认识不足的现象。我们应该组织专题学习活动,让广大教师明确,信息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一整套技术。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就是要借助于这些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再发展中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理念。作为小学教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特点,课前得处理各类(文字、数据、图形、声音、视频等)信息,形成符合课标要求的课件,再借助于计算机、电视、投影等运用于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时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乐在学习中。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多培训

加大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确实提高教师整合资源能力 就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而言,知识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是主线。紧紧围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个核心,教师如何获取文字、数据、图形、声音、视频等信息,如何加工处理这些信息成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因此,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培训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各类有代表性的应用软件的实际使用上。同时,确定培训内容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例如:在课件制作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的培训中,要结合农村实情,注重培养农村教师的自己操作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能力。好的课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应满足教学要求,注重启发,促进思维,问题典型,善于引导;其次应满足科学性要求,内容符合逻辑,动画合情合理,操作简单;再次应满足艺术性要求,创意新颖,图像清晰,声音清楚,文字醒目,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应满足经济性要求,投资合理,使用周期长。相信长期的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定会改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基本为零的局面。

三、正态度

当今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上是由上其它科目的教师兼任,所以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课马虎了事,没有认认真真的去上过,让信息技术课成了摆设,浪费大量的资源。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也就学不到知识与技能。所以,我觉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我国,早在1984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的指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上好信息技术课就是对学生负责,也是一个教师教学态度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完美体现。

四、强自身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師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一堂信息技术课的好坏,教师在其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那么要做到这些,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提高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智慧。我们只能不断学习,努力钻研,日益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才能适应今天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五、重教法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光有兴趣还不够,学生有了兴趣那就要看教师的方式方法了,我们如今教育教学的方法归结有以下:1、形象教学法;2、任务驱动法;3、游戏教学法;4、合作学习法;5、自主交互式习法;6、直观演示法;7、操作实践法;8、同步教学法;9、广播演示法等等。那么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这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必智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学生有了高涨的兴趣,教师有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以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相信一堂精彩的信息课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六、会运用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在我们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以后,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正确的运用,比如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这些科目,我们都可以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学习,查找资料、进行批注等等,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与信息打交道,可以说,现在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技术的生活中很好的生存,信息技术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我们对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显重要。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就是备受关注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步伐,它的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作者:钱万能

第3篇:简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崛起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无到有,时间跨度不过一个世纪,纵观整个历史的发展趋势,都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如今,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恰恰说明了信息化是符合我们的历史发展的原则,并将会持续下去,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来看,城市中生活的人,会很早的接触互联网,接触互联网的本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而由于城镇化发展不一,导致农村生活的人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从农村中走到城市中去才会开始接触到更为宽广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在讲究教育资源公平公正的原则,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怎样才能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具有农村小学特殊的信息技术教育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信息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导致的城镇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信息技术化的今天,显现出的信息技术分层次的教育更加明显,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出身于农村的学生与城里的学生接受信息化社会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城市里的学生对互联网的新鲜知识信息技术的接收适应能力比农村出身的学生的接收能力更强,适应的程度也更高。出于现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衷考虑,如何让农村的学生拥有对信息技术的接收能力与适应程度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困难,所以,我们农村的信息技术在普及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困难。

1.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阶段缺乏学校教育的重视

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缺乏教学目标和计划性,导致学生觉得没有实际运用价值

3.教育部门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培训一片空白

4.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学校设置的主科课程与副科课程给教师形成了以主科教学为主的观念,在主科课程教学进度跟不上教学计划时,经常发生抢占副科科目的正常上課时间,当然这并不单单指的是我们整日乐道的体育老师没空或者体育老师生病的故事,其他的副科科目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表设置有时候就变成只在课程表中出现,实际课程中隐身的教育课程。这个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以前的思维,加上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师多以老教师为主,而有些老教师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观念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发展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及时的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城市的教育发展存在滞后性,很多新的前沿教学观念在城市学校里收到正向收效之后才会慢慢的推广到乡村学校。同样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部分学校的普及之后才面向乡村学校,但是由于存在观念差以及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乡村学校处于一个边缘的地位,不受到学校的重视,教育部门缺乏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标准不一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使得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处在一个艰难的境地,因此,我们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急需改变这些不良的环境,给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指明一个发展的道路。

三、现阶段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全国发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以国家对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扶持,正是一个可以给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改变和发展的机遇,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创造出符合我们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学校从思想层面给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国家大力倡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下,学校从思想层面给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定期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工体验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向任课教师传达信息技术教育在当前时代下的重要性,从教师思想见识上根本改变信息技术课程无实际运用的传统思维。在学校课程教育中,将信息技术教育的位置提高一个层次,倡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提高有关部门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2.教育部门对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对从事各个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授课程的任课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强调信息技术课程在未来时代发展的重要性,开展扫除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信息技术盲的活动,因为在很多的农村小学,其信息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都是非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缺乏对对信息技术的系统理解。因此,教育部门可以制定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课程任课教师进修培训计划,旨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观念和理解,为学生带来更多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另外也可以培养相应的农村信息技术课程专业人员。

3.教育部门督促学校建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机制

教育部门下达督促意见通知书,提高学校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给予学校自行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首先,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比如可以在课外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班或者兴趣小组,教学内容可脱离课本,旨在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爱好;其次,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比如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己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充当解答指引角色;最后,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制度,要求学校任教者必须提高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意识,每个学年针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考核试题或者操作,并对任教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行年度个人考核等方法。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国家信息化建设程度加大,对社会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我们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改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不实用的旧观念,从小培养学生接受信息化社会的意识,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赶上城市学生的步伐,缩小城乡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起点,消除城镇信息化不对称的矛盾,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

作者:陆文来

第4篇:对农村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

和政县中庄学校马彦礼

13519005379 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非常重要的途径,而小学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那么如何才能使身处交通、硬件建设、文化底蕴等诸多条件限制的农村小学生摆脱困境,和城镇小学生一样获得基本的信息技术,应当成为当代教育改革实践者特别是身处教学一线的农村学校教师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农村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如果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同样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农村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农村小学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没有一支业务能力过硬,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农村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比较薄弱的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运用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较差是影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打铁必须自身硬”,教师只有通过培训、函授、自学等多种渠道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逐步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熟悉业务工

- 1

四、设法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由喜欢老师转向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农村小学生上计算机课都要集中到中心小学,学习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教师除了在上课过程中照顾到全体学生外还应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多关心来上机的学生,比如让他们了解中心学校、给他们提供茶水、指明去活动场地或厕所的位置等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浓浓的师爱,从而由喜欢你这位老师转变为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只要每一位教师都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钻研、努力探索,关爱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农村孩子照样能够学好这门新的学科,掌握一项新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本领。

- 3 -

第5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与需求

邻水县兴仁镇中心小学

一、设备方面

我校于2006年纳入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得要日程。克服教育经费紧张的困难,不断完善教育设备设施,目前,我校装备微机室1间(配有教师机1台,服务器1台,学生机30台,并能与因特网相通),装备有多媒体教室内2间,(配有编辑电脑2台,电视机2台),各办公室配教师电脑一台,学校所有电脑全部实现了网络连接,供全校师生网上学习和讨论。同时,学校为每一个教室配备有电视机1台,DVD1台,

二、管理方面

我校成立了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实施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同时,我校还建立了各类工作小组:教学光盘使用小组(教研组长任组长,各科任教师为成员)、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另学校还成立了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小组

三、建全制度

我校依据电教管提供的资料,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包括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应用研究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电教管理员工作制度、资源使用登记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硬(软)件设备管理制度及领导小组职责等。制度的订立既有它的科学性,更讲究实用性即操作性,同时制度一旦确立,就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以达到充分而良好地应用远程教育资金源的目的。

四、建立表册

为了使远程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来制定各种表册,用经记录接收、应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的一系列活动,使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落到实处。

五、宣传到位、强化教师培训

远程教育对农村教师来说是件新事物,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学校首先加大了宣传力度。让全体教职工充公分认识到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任务。向老师和学生宣传应用远程教育资金源的作用和意义。

六、强化应用、体现资源的服务性

学校实施远程教育的起始阶段,既希望每位教职工积极参与,同时远程教育领导小组还在教师中选用一批人作为远程教育骨干人员,既使是“赶鸭子上架”,也要让这批人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为全面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做好开路先锋。从过程中保证远程教育项目资源的效益产生,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表现在多媒体课件,在本校的公开刘邦中,学校相当大一部分表年教师平时上课,都要求采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

七、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

实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教育质量与效益,我校是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资金投入离上级的要求还远,存在很大的差距,师资还差,我校没有专业对口的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的培养,器材配备也有侍完善。

第6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逐渐加快了步伐。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思想教育,是现实的、必需的和可行的,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于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外,还需接受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使信息技术课程走进了农村小学,各地农村学校都有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伴随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的开展,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学虽然具备相关硬件设施,但师资力量相对不均衡,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上和享受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上出现偏差。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无疑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最大挑战和考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

现代网络中传播的信息不全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的影响。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是必要的。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有了明辨丑美、善恶能力,才能为国家输送出合格人才。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了信息技术课堂上要适时渗透爱国教育。信息技术课堂的灵活性、丰富性、开放性与多样性为这个教育创造了条件,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要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侧面,科学地确定学生应有的信息素养规格,另一方面要明确信息学科在人文精神熏陶中的作用,积极探寻二者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可应用史学教学、比较教学、探究教学及直观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融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中。如在比较教学中,既可以对同类特征的不同事物对比,又可以对同一事物从不同方面或发展前后进行对比,使学生受到启示和教育。例如:将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与先进、快捷的现代计算机处理能力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并树立为国家的科学事业的振兴而努力的学习的情感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也是该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比如在制作“中国的世界遗产”幻灯片时,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他们进行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Word、Flash等软件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上制作贺卡,写感谢信等,使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通过这些实例操作,学生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从知识到情感价值观都得到了提升。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我校目前有两个微机室,有些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了机房计算机的台数,只能安排一些学生跟其他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完成学习。但在安排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起来考虑再编排,让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让性格比较开朗的同学带动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让他们慢慢学会沟通,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让学生留心观察别人的操作,看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从而取长补短。如果碰到操作不会的时候,其他同学就要及时给予帮助,在学生感受到团体温暖的同时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要及时将自己做好的作品进行保存。因为我校学生微机室是公用的,而且电脑的每次启动C盘都会自动还原,为了保证学生做的作品能保存下来,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作品保存到老师专门为他们设置的F盘中,并放到相应的自己的文件夹中,还要教育他们不要随意查阅或删除他人的作业,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隐私权,这些常规性的教育我们在每节课中时不时地警醒学生。

当然,不仅要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任何一门课堂当中也要渗透德育教育,因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无处不在。德育教育不能挂在嘴边说说,这个应该怎么做,那个不能这么做。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习惯。现如今的网络信息很发达,传达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信息社会发展下的“新人”。

三、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正确引导学习,上机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不加以正确引导,一些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深受糟粕毒害,并沉陷其中。

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又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利用因特网学习,又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浪潮中,各种知识掺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一些小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精神恍惚,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是我的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其次,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四、在新课改的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新课改的今天,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会合作探究、团结共进,更加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和训练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随时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质疑中、补充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从而让他们认同团体合作的优势,而且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培养出更多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创造型人才,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在信息技术课中进一步加强渗透德育教育。在把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开阔胸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善于总结,用至善的情怀润泽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第7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论文摘要

当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主要有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专职老师少、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学生对信息技术缺乏正确引导等。这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这些都给信息技术教学造成相当大的困难,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是当前中小学学信息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高有效教学成为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速度的加快,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环境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如今,信息技术课已纳入中学的必修课。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而现在我国2亿3千多万中小学生中,农村就

有1亿4千多万,所以农村学校如何更好地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缩短与城镇中学的差距成了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根据了解,我将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教师以及家长都认为信息技术课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没有必要大力发展。他们都是以提高升学率为教学工作的中心目标,对于这一目标有利的方法措施就实施,而其它的则无关紧要。以这种偏颇的目标来作为教学工作的导向,学生也会受其影响。会使学生只去学习升学科目,而不会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符合国家提出的素质化教育。近年,中国教育部作出了“从2001年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女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全卖弄普及,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教育,尤其式计算机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经了解得知,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而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地方,绝大多数是硬件设施不齐,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信息技术设施,但还是不能保证学生每人一台机器,这很不利于开展学生上机操作部分的教学工作,还有部分学校已经初步拥有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修建了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硬件设施,但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限制了学生只能在上课时才能用得上这些设备,以至于这些设备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就被闲置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三)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经了解,目前在职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分为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其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中八成是自学成材,还有部分是经过培训半路出家的。这些教师在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方面还比较薄弱,由于认识的肤浅,而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还有些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对计算机及其操作就是一知半解,在教学中往往会把知识讲错使学生理解错误。实际上计算机是工具,学会使用计算机是同会读、会写、会算一样的;但计算机又不是一般的工具,只会使用是不行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计算机的优秀用户,还应懂得一些原理,并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不仅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提高专业素质水平,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及素养还有待于提高。

(四)社会引导不当

目前,农村家庭中拥有电脑的还是少数,计算机及网络在学生们的心中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学校又认为这不是统考科目,与自己的升学无关,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读、背书本知识上,即使有时老师让他们上网查查资料都无从下手。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怕学生误操作会在网上感染病毒,自身又不懂计算机维护,只好将网络切断。再由于目前网吧的违规经营,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上网不能学好,不让自己的孩子上网查找信息资料。还有一些家长玩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成瘾,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其也痴迷于网络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

(五)学生基础较差,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经了解,农村小学近两年才开设信息技术课,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中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也很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机术语及一些操作的理解能力较弱。而教材的选定相对偏难,更适合于城市里的学生。课时的安排又较少,学生的基础差,导致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总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观念、资金、技术、师资等诸多困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

首先要正确认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不要只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还要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以及德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再由学生通过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得到新知识,让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会只有

二、三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了解后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定教学计划。

(三)正确引导,端正态度

建立绿色网站和适合于青少年年龄阶段特点的网站,彻底净化网络,给学生上网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好网络可以纯洁人的灵魂,拉近沟通的距离,增长见识,培养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但上网一定要适度,不能成天流连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这更需要社会、家长、教师起到带头作用。

(四)灵活处理教材

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的课程,其发展的速度几乎与时代同步。而现在农村中学用的教材多是老教材,内容偏繁、偏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某些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范例和操作偏难,吸引力不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对教材重新整合,适当进行增删,重新设计,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课程内容适应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五)深入研究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掌握基本技能和获取基本知识离不开课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特殊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即它的操作性很强。

1、作为教师来说,必须提高专业技能、紧跟时代发展,加强科研能力,完善教学评估。要重视教学设计,要处理好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效果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分析法,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控制,使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个功能达到最优化。要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深入领悟信息技术教育内涵 。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参与赛课、论文评比、各类制作比赛,保持足够敏感。积极参加本地区教研活动,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过程中

(1)要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在教学中要活用教学形式,比如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合作精神。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

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平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让学生教学生,事半功倍。

(3)教学形式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要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迫生感。

(4)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分化很快,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这就要求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基础教学,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生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利用已有资源

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之一,教师一定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农村教育中,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如用GHOST对系统分区做镜像等,以便适时快速恢复。

要让信息技术更有价值,教者就应更多的关注学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不能仅停留在练习的层面上、满足于基本技能的掌握,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适时适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科整合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营造教学情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吸引住所有的孩子,仿佛他们就是情境中的人物,让他们在一个温馨的、舒适的情境中学习,在玩中

学、在学中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造的舞台。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信息技术教育这朵花一定会在祖国的大地上开得更加鲜艳。

第8篇:浅议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课堂的基本策略(原创)

咸丰县活龙民族中心小学 田洪恩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日趋成为农村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到最新的技术、设备、信息和科学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新课标下明文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他们后天的发展。教书育人重在课堂教学,结合实际,我就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课堂的构建,谈以下几点基本策略,仅供同行参考建议:

一、激发浓厚兴趣是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是智力开发的催化剂,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隐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学科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键盘功能键时,可采用游戏“我的作用最大”让学生练习了解各功能键的作用;用“劳动最光荣”掌握鼠标运用;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各种擂台赛进行强化训练,用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操作速度。与此同时,可向课外延伸,例如,教师把学生照相,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美图秀秀”处理自己的照片:进行裁剪——调节亮度、曝光度、色彩等——给自己的照片取名——添加艺术效果。这样,同学们都会为了自己是最漂亮的,用心去学习,让学生在“玩”中激趣,“乐”中求知,感受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的喜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开放性及实践性,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信度和尝鲜感!

二、营造良好氛围是保障。

古往今来,诸多教师是课堂中的“神”,学生理应洗耳恭听,不让学生越雷半步,成了盛装的容器。而信息技术课程有它本身的特点:资讯不断更新、实践性强、挑战性大、感官刺激丰富等。其内容相对抽象,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而言,有的是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人本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还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有敢于探索知识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用画图软件创作时,学生面对如此功能强大的画图软件,不知从何下手,是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的作品不新颖,但在制作过程中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实行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寻求帮助,取长补短。当我观察到学生作品中有与众不同的作品时,即使很少,便即时表扬并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并鼓励大家都来试一试。而得到展示的学生特别高兴,创作的兴趣愈来愈浓,像这样,学生在创作时思维得到了转变,创作胆量更大了,色彩斑斓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多,更多学生便动手跃跃欲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就会成功的道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作为教师要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去与学生交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一个平等、自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是核心。

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技术支撑,但它绝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因为只有教师和学生才能赋予教学资源生命的活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运,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服务。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譬如在教学表格有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将自己每周的消费情况进行表格统计,既能实现知识的应用,又能展现操作技能的提高,还能从统计的数据分析中获得思想教育(诸如明了父母的艰辛,孝敬父母,爱惜粮食,珍惜学习机会等);在教学Word内容时,让学生写周记、精彩片段、摘抄佳作或自己习作等;在教学画画部分,可让学生画出可爱的家园,绘出美丽的校园,甚至是生活中深受教育的一幕幕都可以把它画在电脑上。这样不束缚学生的思想,贴近生活,为学生终身发展,如何面对现实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还有,“互联网”是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认知能力差,识别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栩栩如生的身边事例,让学生正确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之,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同的年龄特征以及情感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以人为本,激发兴趣,营造良好氛围,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勤于实践,大胆探索,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方能使息技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第9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最时髦的学科,应该受到重视,但事实上,它却是最容易受到冷落的学科。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长期以来,许多农村学校领导感到这门课程难指导、难评价、难控制,因此采取了不过问的“冷”处理办法。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校内是兼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

即便安排了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也常常会被叫去帮老师做课件和担起学校的文印工作等,自然也就会“冷”了这门学科。

现状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师资队伍素质较低;教师待遇得不到保证。

对策是: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谋划好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措施。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以及地方特色,适当地重组教材,活用教材,有些内容甚至超越教材。组织相关教师外出学习、参观,使他们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未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根据各年级学生情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划分,保证每个年级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内容和目标不交叉、不重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二者整合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大部分农村学校电脑已经能够上网了,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各门学科服务。资源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充实师资。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

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以点带面,促进与兄弟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交流,逐步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上一篇:2019年4月份时政热点下一篇:环保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