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特色创新发展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坚持特色创新发展

彰显足球特色 坚持发展之路

2014年11月26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前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园足球工作整体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国家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纳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内涵发展,为新时代扎实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5年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讲话要求,不断推动河北省校园足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

(一)成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2015年4月,河北省教育厅报请省政府同意,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河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教育、体育、发改、财政、新闻出版广电、共青团等部门单位为成员,制订了领导小组的议事规则,为发挥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协调联动和统筹推进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

(二)制订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工作

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省政府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精神,河北省教育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报请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關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河北省校园足球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明确了工作目标、实施原则和重要举措。

(三)坚持实事求是,建设特色学校

按照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和河北省工作规划,河北省连续5年开展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的申报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1347所中小学校和石家庄市长安区、邯郸市曲周县、秦皇岛市海港区、保定涿州市、唐山市路北区、唐山市路南区6个县(区)被教育部审定命名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石家庄市长安区、邯郸市曲周县、秦皇岛市海港区和邯郸市被教育部审定命名为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及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圆满完成了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既定目标任务。

(四)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设施条件

近年来,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印发的《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河北省及时安排部署,认真统计、核实各市、县校园足球场地数量和未来规划建设数量,摸清各地校园足球新建、改建场地经费投入情况。到2019年底,河北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建有各类标准和规格的足球场地2466块,新增各类足球活动场地面积达280多万平方米,全省各地用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总额达到13.43亿元。

(五)强化师资培训,提高队伍质量

为提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河北省着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实用性培训和提高能力上持续用力,有效保证了校园足球发展的师资需求。

1.抓实基础培训。通过开展国家和省两级培训,提升了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的政策理论、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素质能力。

2.抓实专项培训。根据校园足球工作发展需要,全省开展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骨干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项培训,聘请国家和省内专家教授面对面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讲解、示范,进一步提高了河北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目前,专项培训工作已覆盖了所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抓实能力提高。通过组织中小学体育课评优、足球教师基本功大赛,对参训教师从教案编写、说课评课、规则考试、技术技能和体能测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推动校园足球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经过5年不懈努力,参与河北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专项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人数已达8000余人次,部分市、县通过实行政策引导、公开招录等措施,新增校园足球专任教师1591人,选拔20名中小学足球教师、教练员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赴法国、英国的短期培训。

(六)完善联赛体系,提升运动水平

近年来,河北省始终遵循“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校内竞赛—省市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建设,全省参加各级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校园足球联赛和小学生校园足球夏令营的参赛队伍、人员规模逐渐扩大,运动水平逐年提升。据统计,全省组织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班级、校际比赛平均每年达3.1万场,直接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达到110余万人次;市级和县(市、区)级联赛平均每年2000余场,直接参加竞赛学生15余万人次;省级初中、高中和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平均每年320余场,参赛学生达3500余人次。每年还有800余名小学生参加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其中近200名学生被推荐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活动,有190余名学生分别获得了国家二级、三级等级运动员称号。2019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女子足球队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了在塞尔维亚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并取得了世界第五名的优异成绩。

(七)强化规范管理,确保工作质量

为推进河北省校园足球工作发展,规范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校园足球活动的有序开展,逐步推动河北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河北省教育厅根据《河北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本着科学发展、突出重点原则,研究制订了《河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河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要求(试行)》《河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与评估标准(试行)》,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保证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质量,促进了全省校园足球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八)注重培育典型,推动整体提升

为推动全省校园足球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在政府主导统筹下,各级教育、体育、发改、财政、宣传、共青团等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共同为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的良好局面,从2015年开始,河北省分别在石家庄市长安区、秦皇岛市海港区、邯郸市曲周县、保定涿州市和唐山市路北区召开全省校园足球工作现场推进培训活动,总结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经验,观摩校园足球特色活动成果,有力促进了全省校园足球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校园足球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已经辐射到校园篮球、排球、武术、田径等项目当中,尤其是其服务立德树人、引导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改革创新的作用日益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部分財力状况较好的市、县(市、区)对校园足球投入经费比较充足,有的甚至超过了省财政投入的校园足球扶持资金;而部分财政紧张的地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安排专项经费,造成校园足球工作出现县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对校园足球价值的认识有待提高

受“重智育、轻体育”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和学生家长担心学生踢足球会影响学业,还有部分学校受到场地设施和师资配备等条件限制,不能按照规定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距离国家和河北省有关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保障机制落实不到位

部分市、县由于人力、财力、资源保障和传统思维定势等影响,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规划、轻督查”现象,“招数不硬,措施不实”问题依然存在。校园足球在财政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缺口较大,需要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按照教育部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规划要求,到2025年底,河北省还有141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任务,我们将加大力度统筹规划,坚持标准,扎实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培育和建设工作。

二是加强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力推广和普及全国校足办拍摄的320节足球教学示范课视频,逐步实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学标准化,以校园足球教育教学改革带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完善“校内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全力推动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建,让优秀校园足球后备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全面提升邯郸市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建设发展质量,重点在制定标准、强化评估、突出绩效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推动改革实验区全面落实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任务。

五是建立和完善支持政策。我们将会同省体育局、省足协授予省、市级校园足球初中、高中联赛前八名运动员为国家一级、二级等级运动员,破除政策壁垒,畅通优秀足球运动员升入初中、高中和大学的通道,激励我省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到足球运动中来。

六是按照2025年我省校园足球建设发展规划要求,积极争取省编委办、财政等部门支持,设立河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增加工作人员编制,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圆满完成我省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既定目标任务。

下一步,河北省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切实发挥好校园足球的综合育人功能,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探路,为建设体育强省、健康河北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专利保护制度

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以来,行政执法制度不断完善,体系不断健全,能力不断加强,创新主体对专利行政保护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8.7万件,是“十一五”时期的近10倍。实践证明,专利行政保护在有效维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营造促进创新发展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专利行政保护制度是我国专利制度发展的历史选择

专利行政保护制度的建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立专利制度。上世纪80年代,《专利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前,先后修改达24次之多。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权保护范围、授权标准、确权机制、侵权判定、损害赔偿等内容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讨论。特别对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问题明确作出规定,“对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说,建立专利行政保护制度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结果,是人民意志的充分体现。

专利行政保护制度是适应国情的道路选择。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

<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再次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专利行政执法在我国专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就专利制度的发展完善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国家整体创新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的现实情况,以及中小微企业多、个人发明占比高、市场主体诉讼意识不强、专业化法律服务缺乏等阶段性问题。自2008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了专利调查,每年抽取4万件专利以及约1.5万个专利权人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约有36%的企业遭遇过专利侵权,其中约60%的企业不愿进行专利诉讼,而超过五成的专利权人希望专利行政管理部门主动执法,查处侵权行为。不断完善经实践检验符合我国国情的专利保护体系,必须适应我国的发展阶段、社会现实和法律文化传统,在不断改进司法保护的同时,不断加强便捷度高、可及性强的专利行政保护制度建设。

专利行政保护制度是对现代专利制度的完善发展。纵观我国专利制度发展史,是一个从被动移植到主动创制的制度演进史,一个从“逼我所用”到“为我所用”的法律变迁史。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我所用,是我国专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精神实质。一方面,要放眼世界,不断建立完善高标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专利制度。美国近年来通过了知识产权执法组织协调法案,加大了“337调查”等行政执法和边境执法力度。日本、德国更是动用警察力量对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予以处理。各国出现了强化知识产权行政刑事执法的潮流。另一方面,也要立足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建设要求,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专利制度,持续提高专利制度的可及性,巩固和健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的保护机制,为广大权利人提供程序简单、便捷高效、成本低廉、公平公正的公共产品,力争把发明人最大程度地从成本高昂、繁琐复杂的法律程序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去。

严格专利行政保护是护航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严格专利行政保护是维护创新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专利制度的本质在于,通过技术信息的公开换取合法垄断权。保护好每个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专利权人申请专利权并缴纳有关费用,其目的是以信息公开来获得国家公权力对专利权的保护。保护依法审批授予的专利权,必须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和刑事手段,让侵权违法者既要承担合适的民事责任,也要承担必要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司法部门、行政部门都应当依法正确履行职责,不断加大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力度,为专利权人解决侵权纠纷提供有效途径。

严格专利行政保护是促进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传统专利保护方式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互联网+”等新业态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公开、传播速度快、传输无国界等特点,使得专利侵权案件日益呈现出复杂程度高、维权难度大等特点,给权利人按照普通民事诉讼程序维权造成了较大困难。加大专利侵权处理协调联动、及时解决电子商务等新技术领域专利侵权,必须在继续坚持严格司法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分发挥行政部门主动作为的作用,创新专利行政执法方式手段,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的治理体系,护航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严格专利行政保护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必然要求。维护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文化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调查取证不能、发现侵权人不能、制止侵权行为继续不能、畏惧诉讼程序繁琐、预期获赔数额低于诉讼成本、执行难(赢了官司赔了钱)以及大规模群体性侵权等情形下,都会出现司法救济“失灵”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行政权的介入,专利权人可以说完全暴露在他人侵害之下而毫无还手之力。加强专利行政保护,是保障专利制度有效运行、维护公平有序创新环境的基本需要,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责无旁贷。必须全面提升专利行政执法效能,不断净化市场环境,更好地激励创新创造持续涌现,推动创新成果不断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强专利行政执法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不断强化履职尽责能力。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充分发挥行政保护快捷性、主动性、便利性的优势,实现与司法保护所具有的权威性、被动性、终局性特点的相互补充,推动专利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无缝对接。要提高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在证据采信认定、法律适用标准等方面的一致性,在确定执法原则、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发挥司法保护作用,在查处案件等方面发挥行政保护主渠道作用,履行政府主办角色。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能,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强法制保障,不断提升专利行政执法效能。积极推动专利法修改,加大对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故意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专利行政执法手段,明确行政调解协议效力,着力解决广大创新主体遇到的专利保护“成本高、效果差”问题。进一步规范专利行政执法手段与程序,完善执法办案规范,健全执法管理监督制度,建立专利行政执法案件督办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坚持执法为民,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依法切实维护好广大创新主体、市场主体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设一支能力强、作风硬、敢办案、善办案的高效一流的专利执法队伍,确保执法力量适应创新主体与市场主体的需要。

对接服务新经济发展,不断加强执法维权机制建设。不断优化专利行政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行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探索建立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调、线上监管与线下打击有效衔接的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工作体系,有效保障“互联网+”创新创业环境。重点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部署,建设区域性知识产权执法协作调度中心,加强跨地区执法人员与案件的调度工作。

积极响应创新主体需要,不断提高专利行政执法水平。主动适应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客观需求,深入开展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集中查处侵犯专利权的大案要案,加大办案力度和规模。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热线服务渠道,使其成为各界群众、广大企业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寻求支持和监督建言的重要平台。

作者:贺化

第3篇:坚持独立学院艺术生特色,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环境

摘 要: 创新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从校园理论环境、课外教学环境、课内教学环境三个方面着手,研究独立学院艺术生特色,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环境,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艺术生 思政课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源泉,是校园文化进步和发展的内驱力,对于独立学院艺术生群体来说,课堂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新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环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强独立学院艺术生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和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创新适合独立学院艺术生特质的思政课教学环境。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为校园理论环境提供养分。

大学校园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的主要战场。良好的校园理论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艺术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取向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思想意识形态模糊,缺乏目标、缺乏理想、信念淡薄、理论基础薄弱、政治思想素质不高[3](51)。加之,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一些艺术生追求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倾向较突出。在多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航标。另外,《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4]在独立学院艺术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艺术类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思潮的导向作用,为校园环境提供理论养分。具体需要做到:

第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艺术生的头脑,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5]思政课教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艺术生的头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艺术生的灵魂,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强大力量,培养艺术生独立思考问题、辩证认识世界的能力,帮助艺术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二,加强对艺术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一些艺术生缺乏理想信念、目标不明确、行为盲目。独立学院的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中,贯穿于艺术类专业课教学中,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将艺术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三,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教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部分独立学院艺术生的个体意识突出、集体意识淡薄、爱国主义观念弱化,但创新意识浓烈[6]。因此,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艺术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此,将艺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艺术生的专业优势,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引领,创造出独具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培养艺术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引领时代的发展。

第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巩固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部分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由于长期受专业教育的熏陶,缺乏政治热情,政治素养薄弱,“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超越政治”等观念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致使艺术生在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方面相对淡薄。因此,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端正艺术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形成褒荣贬耻的新风尚。

二、创造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

独立学院艺术生普遍存在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表现力极强等特征,艺术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教师不再是艺术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艺术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在艺术生期待视域下,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教师不仅要炼好课堂内的“功夫”,还要增强课堂外的“功力”,将课内教学延伸至课外,形成内外联动,为艺术生创造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

(一)以过硬的教学物质环境为支撑,为艺术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些独立学院在教学场所、活动场所、生活休息场所、各类硬件设施装备等方面存在配备不足的现象,教学物质环境相对较弱。加之,部分艺术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思政课程的认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思政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及塑造人格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没有过硬的物质环境作为支撑,高校物质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就难以发挥出来。因此,独立学院应该为艺术生提供过硬的物质环境,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使艺术生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成长成才。思政课教师应该为艺术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原著研读资料、精品课程、视频学习链接等,提高艺术生的理论素养。

其次,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搭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7](534)。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灵魂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制约着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7](534)。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功能定位及走向,是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保障优秀文化思想及观念传承的重要平台。因此,独立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固有的校园文化為依托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艺术生拓展专业实践平台,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实现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融合和优势互补,使艺术生有集体学习的气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和素质标识功能,提高艺术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

(二)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思政课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以育人为宗旨,以强化学生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开展的开放性教学活动[8](19)。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形式相对开放,实践性与针对性较强,迎合艺术生对于知识获取渠道的好奇心理,符合艺术生的性格特征,激发艺术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艺术生在学习中的获得感,培养艺术生的创新意识。

(三)优化传媒环境,提高思政课对艺术生的吸引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日新月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接受知识的渠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对艺术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使艺术生更厌倦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和信息的兴趣更浓厚。艺术生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沉溺于玩游戏、娱乐消遣等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9]。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化传媒环境,不断完善新媒体管理制度,规范新媒体使用,设立专门的管理中心,有效核实官方发布的微博、微信、群信息等,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网络舆情疏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将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形成多方面、多平台的合力教育,优化整合媒体资源,提高思政课对艺术生的吸引力,巩固好以校园论坛、微博、微信平台等为主的思想理论教育新阵地,加强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为形成良好的思政课堂氛围做铺垫。

(四)完善校园制度环境,增强校园软实力。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良好的制度环境是高校软实力、软环境的重要体现。学校的人事制度、行政体系、教学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等反映了学校的成熟和积淀。然而,在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中仍然存在制度混乱、奖惩不明、思政课让位于专业课等现象,导致师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沉闷。因此,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校园制度环境,具体做到: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人事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一把钥匙开锁”,增强思政课的专业性和思想性;2.摆正思政课的地位,合理安排课程,规范排课制度,使思政课不再“边缘化”;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三、创新课堂内环境,激活课堂活力。

课堂内环境氛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模式及艺术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价值取向,加之,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及理论性、教师素养差异较大等因素,影响了思政课的课堂内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独角戏”的情况。因此,为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创新课堂内环境是关键。通过创新课堂内环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对艺术生的吸引力,激活课堂活力,使思政课真正成为艺术生喜欢的课程。

(一)提高教师素养和人格魅力。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10]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又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11]。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予学生极大影响。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5]。然而,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条件使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比例失衡现象,导致教师之间的专业素养差异较大,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思政课的育人功能难以真正发挥。因此,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不断提高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学科专业素质,提高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担当好学生引路人。另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12]由此可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尚的人格、丰富的理论修养、幽默风趣的风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它能在有形的课堂中融入教师无形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转变传统教学,激活课堂活力。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独立学院艺术生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现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失灵,师生角色错位,课堂氛围枯燥无味。然而,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师生应该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营造严肃活泼、和谐平等、宽松愉悦、民主相待的课堂教学气氛。这需要思政课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民主,在课堂中与艺术生共学、共论、共享知识,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入了解艺术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状态;2.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发挥艺术生的专业优势,实施适合艺术生思想和实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因材施教;3.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允许学生与教师就课堂上的问题进行争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重视艺术生的学习体验,鼓励艺术生将专业技能运用到思政课堂中,发挥艺术生的创新意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5.适当进行间断性的课堂翻转,进行角色换位,注重培养艺术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

第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艺术生的学习热情。独立学院艺术生普遍存在思想前卫、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强烈等特征,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艺术生对知识的渴求,成为束缚思政课堂教学的瓶颈。这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推陈出新,采取适合艺术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艺术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艺术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它的开设对于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和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有重要指导作用[13](2)。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影響。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艺术生的专业特殊性,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分享式课堂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成果展示型课堂教学、表演式课堂教学、讨论式课堂教学、互动式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之相互联系、相互融入,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真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是体现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支撑。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是艺术生在思政课堂中关注的重点,也是其抬头率和出勤率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和时势的发展变化,思政课在内容上紧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变化,使思政课的内容更具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现实性等。因此,要靈活整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时代主题相应,打破教材体系和教材顺序,从教材体系走向教学体系,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热点、社会焦点相结合,紧随时代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思想融入教学内容,根据艺术生思想和行为呈现的新特点,整合并确定教育教学的内容,突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彰显思政课教学的现实价值。

在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还应该适时地将思政课与艺术有机结合,找准艺术与思政相契合的切入点,实现二者融合。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使艺术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进思政课不断向前发展,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环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强独立学院艺术生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创新适合独立学院艺术生特质的思政课教学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为校园理论环境提供养分;创造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创新课堂内环境,激活课堂活力。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以“新”引路将思政课与艺术融合,发挥思政课在独立学院艺术生群体中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EB/OL]. 中国政府网. http: //www. gov. 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3]李亚男.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9.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8/14/c_1124876294.htm

[5]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话[EB/OL].人民网. http: //politics. people. com. cn/n1/2018/0503/c1024-29961468.html.

[6]李亚男.独立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现状分析[J].神州,2019(9).

[7]冀学锋.当代高校德育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8]王亚新,康礼芳.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

[9]刘丽.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创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

[10]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意见[Z].教科社〔2005〕5号文件.

[1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122.html.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

[1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独立院校艺术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1277。

作者:李亚男

第4篇:坚持走具有海洋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政务》 作者:竺 园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作出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这是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指导方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把自主创新摆到了重要位置,提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就是要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竞争中把握先机,在发展中赢得主动。联系舟山实际,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发展的新阶段,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坚持走具有海洋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显得十分现实和紧迫。

一、我市海洋科技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这一目标,深入贯彻“创新、产业化”的指导方针,以发展海洋科技为重点,以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源头建设为龙头,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加快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先后建成了浙江省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舟山市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与国内大院名校联合,建成了舟山北化聚合物加工技术研究所、舟山东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舟山渔业设施与水下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等9家科技创新载体;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了浙江省海洋经济研究院;由浙大网新集团公司和宁波华科公司联合组建的舟山浙大网新创业园区已经在市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内启动建设,计划首期将建设35000平方米的舟山网新科技置业大楼。“十五”期间,共启动建设了6个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其中舟山水产养殖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舟山船舶修造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舟山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其中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深水网箱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浙江华源电器有限公司的“华源电力电子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被评为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同时还建成了2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8万名。二是海洋科研开发取得了新进展。“十五”期间,围绕市委提出的“3×3”产业发展重点,不断加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力度,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94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3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8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级项目430多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承担实施国家“十五”期间重大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水产品食品安全示范”,培育成功7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及进口国卫生要求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和9家符合欧盟准入条件的虾类出口企业,建立了30个无公害或绿色安全海产品专柜、专销区、专销店。深水网箱设备和养殖技术、贻贝深加工、岱衢族大黄鱼育苗等项目的研究成功,为我市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海水淡化技术等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为加快推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定海挤出成型设备及其基础件、普陀海洋药物与生化产品等2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41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和2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舟山港明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省重大科技项目?“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功研制出10余种超市海洋食品,并形成产业化,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舟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国家火炬项目?“HDPE框架浮式深水网箱产业化”,建立了HDPE框架浮式深水网箱设备制造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120套,创产值1020万元;舟山兴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利用酶工艺从低值鱼中制备富含氨基酸调味品技术中试”项目,已形成年生产620吨海洋生物调味品能力,创产值2200万元,创汇198万美元。目前,科技型企业已成为我市发展优势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与先进市地相比,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健全。科研机构单

一、技术市场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科技人才的引进;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政府及企业每年用于科研方面的投入,总量明显低于我省其它市地乃至县(区)的水平,现有的很多技术项目的研发攻关经费,很大部分借助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科技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比较传统产业,对一些新兴产业的科研开发力度明显不够,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滞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处于全省后列。一些传统产业因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主要存在核心技术少,由企业直接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获得的新技术少等问题,企业自主研发的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力;不少企业对自主创新缺乏足够的自信,怕冒风险,不敢或不愿在科研上投入过多的财力。

二、坚持走具有海洋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十一五”是舟山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经济的主攻方向是发展海洋经济,这是市委、市政府综合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形势而作出的科学抉择。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舟山经济新的跨越,一个重要支撑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依托舟山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海”工程,不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走具有海洋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现代海洋经济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经济,相当一部分融合了现代科技成果,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从目前我市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看,发展船舶修造业,打造全国一流的修造船基地,修建大吨位的船只和海洋工程船,需要推进技术进步;发展高附加值的临港型重化工业、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作支撑;一些传统产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也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从舟山自身实际出发,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一)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大量的实践证明,引进消化吸收是经济欠发达

地区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经阶段,也是一条捷径。近年来,尽管我市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2005年GDP增速位于全省第一,但经济总量仍处于全省的后列,经济发展的质量还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后列。针对这种情况,正确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将我市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所积累起来的、已基本成熟或具备一定基础的相关技术进行自主集成,获得集成创新,不但能少走弯路,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同时又能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我市区域竞争力的快速增强。但我们也应该明确,要解决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是根本出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我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另一方面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有效利用国际国内技术资源,包括吸引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相结合。作为海岛地区,市场化程度低,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很明显的制约因素。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加快市场化进程,营造适宜海洋科技创新的大环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形成和巩固。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仅仅依靠市场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依靠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手段,切实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大力营造鼓励、支持创新的环境,把自主创新贯彻渗透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三)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根据我市的现实基础,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既注意整体推进,又注重重点突破。在全面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总体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围绕我市的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重点选择一批应用面广、带动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的共性、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努力实现突破,以带动我市经济发展。我市已拥有不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以及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这些产业、产品和企业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以这些产业、产品和企业为依托,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应该成为当前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如目前我市修造船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已居全省第一。我们要按照国家产业化政策和《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国际国内市场调研,科学规划和优化船舶工业布局,引导企业集聚发展。这当中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广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提升船舶设计与制造能力,尤其是要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船型的开发力度,打造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提升船舶工业发展水平与效益。

三、因地制宜,加快海洋特色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为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更好地发挥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在我市海

洋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6月召开了全市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大会。随后,制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十一五”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根据目前我市科技工作的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实施自主创新,必须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对于自主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烈,同时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基础和实力。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关键还是要从体制创新着手,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整合、优化我市海洋科技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切实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从近期看,应该从有条件的企业入手,有计划地发展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同时,要重视加强对现有科研资源的整合,妥善解决当前我市科研机构科研设备落后,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资源,通过逐步增加投入等手段,推动与企业联合,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开展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并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个优势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为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创造各种条件和服务的平台,以整体提升我市海洋科技创新水平。

(二)积极推进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大力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对于整体提升我市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实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我市已积累了一定的产业技术基础,以这些技术为基础,进行改进创新,是当前推进我市高新技术发展最现实的选择。一是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等领域,重点实施船舶修造和机械制造信息化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信息公用平台技术、纳米、新型墙体材料、天然药物有效成份提取技术、海洋动植物资源活性物质提取加工技术等科技创新,力争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和知名产品。二是继续抓好浙江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和定海挤出成型设备及其基础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普陀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和生化产品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这些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增长点。三是做大做强现有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快速发展。

(三)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把传统产业当作我市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的重点来抓。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相关行业共性技术合力攻关和产业化专项。已计划在今后一个时间内,有重点地在我市船舶修造、机械制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纺织行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中选择100个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力求有新的突破,促使我市传统产业在产品质量、档次、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围绕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继续组织实施好水产养殖品种的选育、种质改良、苗种繁育、饵料、

病虫害防治、海产品安全生产、海洋环境保护和天然海洋药物、海洋动植物活性提取等技术的研究,努力在海洋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攻克一批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打造先进的海水养殖基地和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提供技术保障。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安全生产及其精深加工技术开发为重点,不断增强渔农业科技攻关力度,在项目立项、科研经费安排、科普教育等方面继续实行向渔农村倾斜,积极培育发展一批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渔农村增产增收。

(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大力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实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是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经营者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实施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科学、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设立专门奖项,对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人员,要给予重奖。二是激励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税收政策,以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实施创新。在最近制定下发的《关于积极推进海洋自主创新,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中,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这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市广大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自觉性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抓好贯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三是保障作用。增加投入,是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保障。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用足用好国家、省有关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同时要注重调整投入的结构,从资助单一企业转向资助联合研发体和共性技术,转向培育技术和孵化企业,切实提高财政投入的实际效益。四是服务作用。企业搞自主创新很不容易,在关键时候政府服务必须及时跟上。对一些企业不愿或不敢投入、而又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关键领域实施科技创新,必须由政府来搭建各类公共技术创新载体,为企业、各科研机构提供服务平台。浙江省海洋经济研究院(筹)已在我市挂牌成立,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我们必须把它作为当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充分发挥好其在整个海洋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努力把它建设成我市乃至全省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海洋科技人才的引进、集聚、培训基地和海洋文化研究基地。总之,在当前情况下,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强科研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培育鼓励个性发展和创新的社会氛围,坚持走具有海洋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加快我市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步伐作出积极贡献。

发稿时间:2009-11-17

第5篇: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工作,着重长效创新机制建设

内容提要:

反腐倡廉必须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是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5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要在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制度设计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创新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科学的防腐倡廉激励机制,建立制度执行力的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予以着力强化,通过创新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创新反腐倡廉监督机制、创新反腐倡廉信访机制、创新反腐倡廉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利于全面系统地T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为抓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了把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是因为只有坚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强化制度的落实,增强制度的实效,才能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有效预防和解决反腐败机制有时失灵或反应滞后问题,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约束有限、监督乏力等现象。反腐倡廉制度重在建设、贵在落实。

一、当前影响和制约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

1、制度执行意识不强。很多部门和单位对制度的建立相对较为重视,但对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够重视,有的往往停留在纸上,没有把制度作为一项强制性要求和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加以宣传教育和引导,以致不少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制度的熟悉了解程度不够、对制度执行的刚性认识不足,造成制度的失范,未能达到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导致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脱轨,形成两张皮。

2、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性。当前,制定的制度多、范围广,但有些制度存在交叉,甚至矛盾的问题,在执纪量纪过程中,不知所从,难以有效发挥制度作用。有些单位不是按照自身实际制定制度规范,而是直接套用上级的制度规定,搞上下一般粗;或是制度制定前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使制度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大大降低。很多单位建立了不少制度,但有些制度的缺陷比较明显:一是缺乏系统性;二是缺乏针对性;三是缺乏可操作性。当前一些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原则,没有制定相关落实制度的配套制度或实施办法,使制度难以落实。很多单位都没有量化的刚性要求和具体的操作办法,客观上给一些腐败分子留有可乘之机,使其打着“制度”的旗号办着不制度的事。

3、落实执行不到位。一些腐败问题频频在某些领域发生,并不是这些领域没有这方面的制度,而是有制度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从而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一些单位和个人视制度为无物,头脑中没有制度概念,按自己意志行事,经常违反制度办事;有些单位和个人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有利的制度就执行,无利的制度就不执行。

4、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机制缺失。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谁违反了制度谁就要受到责任追究。但在实践中,有不少部门和单位对违反制度的情况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对于一些轻微的违纪违规行为过于较真会影响工作,不到严重违法违纪不予理会。有的单位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不量化具体的惩戒标准,笼统地称“严肃处理”,结果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加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反腐败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体制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党的建设及国家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坚决而又务实,把整体规划与循序推进有机结合起来。要特别注重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加强制度的系统性,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一)在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要提高对制度建设科学性的正确认识,增强科学制定制度的自觉意识。科学的制度必须要符合反腐败制度建设规律,适应反腐倡廉实际要求,公平公正合理,目标明确具体,内容完备,措施得当,便于操作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要对已有的制度进行全面审查,予以完善,对需要制定实施细则的予以配套完善,使这些制度达到应有的质量。针对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制度空白,要周密研究,及时建起制度规范,使腐败之风无空可钻,从制度上杜塞漏洞。要强化廉政制度的针对性,围绕人、财、物权力运行,针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大反腐败制度建设力度。

要加大制度改革创新力度。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况且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制度建设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尤其对一些重要制度,要不断总结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使制度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注重制度设计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水平

在制度设计中,要注重制度设计的前瞻性。制度建设重在防范,既然要防范,制度设计就要有一定的提前量。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与不断完善,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制度来规范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多,在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给事后的纠正带来了很大的工作被动,特别是对一些风气性的问题,如果不能早发现、早制止、早规范,不但纠风的成本高,而且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更大。因此,作为制度的设计者,要洞悉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灵敏反应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信息,及时提出制度建设预案,既不让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陷于无制度规则的犹豫徘徊中,又不让他们因为无制度规则的约束盲动蛮干而承担过错。

防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有系统性。制度建设要有大局观念,要从全盘的角度制定关联制度,既要纵横交错,又要泾渭分明,织严制度网络。让制度之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制度建设系统性的最佳体现,也是制度建设的较高层次。与此同时,要为制度建设卸载减负,该交给法律处理的,由国家法律来调整;该由国家条例或部门规章来规范的,就按条例规章办;制度建设不能追求大而全,而是应该着眼于以下几点。一是“实用”。“实用”就是“需要”,既是监督管理的依据,又是党员干部遵守的规矩,不追求华而不实的形式和空泛的内容,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二是“管用”。“管用”就是有效,在实际操作中管得住人,管得住事,管得住权,并能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违规必纠的体系,这才叫“管用”;三是“好用”。“好用”就是制度的内容精炼、明了,易记易行,不繁琐,好监督;四是“可用”,“可用”就是“可行”,既有实体性要求,又有程序性规定,可操作,可执行。这样的制度才有可操作性。

(三)创新责任追究机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建立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制度建设重在落实、管用。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无制度可依不行,有制度不依影响更坏,后果更严重。我国许多反腐败法规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行不力。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强力抓好落实,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大家共同尊重制度、遵守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要严格执行纪律,不管谁违反了制度,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强力推动制度落实。实践证明,维护制度权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着力建立自动反应、主动出击、及时查处的惩处机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搞下不为例,不搞法不责众,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要通过营造违者必查、违者必纠的高压态势,进一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提高震慑效应,使所有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同时,认真分析和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坚持把惩处的过程作为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最佳实践,深入剖析案例,总结教训,进一步堵塞漏洞,使整个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四)建立科学的防腐倡廉激励机制

在防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中,应积极探索各种激励机制和手段,使每个制度执行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乐于遵守制度、乐于执行制度,不断提高制度执行者对整个制度体系的信任感和服从感。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奖励和惩罚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的正强化与负强化。干部奖惩机制正是运用这一强化功能提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防范违法渎职行为的发生。干部奖惩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应与干部考评联系在一起,在设定奖惩标准时把廉政和反腐作为一个重点,奖励廉政行为,惩处腐败行为,通过一正一负两种强化,增强干部对廉政的认同与趋向,从而达到惩处腐败的警戒作用。在政治上,应坚持把是否维护并认真落实反腐倡廉制度,是否按制度办事、是否依靠制度管理、是否善于制度创新,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干部的标准,与干部的晋级和提拔任用挂钩,使其政治上有前途;在经济上,对一些涉及利益调整的重大制度改革,可考虑设立重要制度执行的经济奖励,使其经济上得实利,并通过设计合理的经济奖励策略,最大限度地缩小制度执行者和制度设定者在目标预期上的不一致性,使制度规范约束的对象自觉作出将制度执行到位的选择。

(五)建立制度执行力的监督、评价机制

制度建设的内涵既包括制度设计,还包括制度的执行,因此,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执行力,其实就是落实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力度,就是能否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当前要特别注意纠正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一个偏向,即把制度执行给予忽略的问题。在抓制度建设时,只重视制度实体内容的制定,忽视或是很少顾及制度执行的效果。应当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是保障并完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制度权威性的重要保证。制度执行力的提高,一要靠教育引导,唤起干部群众对制度的信任感和执行制度的责任感。二要靠追究督导,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追究,督促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三要靠评价指导,要建立起制度执行力的评价机制和体系,评价制度的优劣、评价制度建设的效力和效果,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的,要进行修正,是人为原因造成制度不能落实的,要提出纠偏措施,对已经实践证明是成熟有效,在一定领域或行业系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好制度,应尽快赋予法律或法规的地位。

三、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突出反腐倡廉工作的实效性

制度创新是制度建设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制度建设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就要把制度创新寓于各项改革开放措施之中,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创新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是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教育机制。形成逐级负责的反腐倡廉教育机制,以党校阵地、警示教育基地和电教资料为依托,对领导干部侧重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对重点部门和关键领域干部侧重于党的宗旨和党纪条规教育,对一般党员干部侧重于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将教育对象由现任干部向后备干部延伸,由领导干部本人向其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延伸,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二)创新监督机制。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权利行使的监督,形成前后台之间相互制衡、上级行同下级行相互监督、同级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保证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干部的任后考核工作,对违反干部任用原则或群众反映强烈并查实存在问题的,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并追究责任。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建立领导和干部职工座谈会制度和干部职工意见征集反馈制度,进一步规范行务公开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信访机制。按照新时期信访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信访查办工作制度,修订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办法。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理顺职能,整合办公室、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部门的力量,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妥善处理信访举报。

(四)创新考核奖惩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年度总体目标细化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既明确责任及责任人,又明确完成标准和要求;既有共性目标,又有个性目标;既有全年工作目标,又有阶段性工作任务;既有指导性意见,又有具体性措施;既全面部署,又突出重点,形成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增强考核的权威性,把考核成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和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6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演讲稿

《坚持梦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句话,从幼时开始就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新闻中、甚至成为一个特定的语言符号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它可以是任何严肃场合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这是原本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但是自从我加入了民盟才真正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从开始接触民盟到成为民盟的一份子,也经历了2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在民盟领导和老盟员的帮助下,逐渐了解到做为民盟的一份子肩上承载的责任是很重的。回顾往事,多少的民盟先贤为了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而鞠躬尽瘁,他们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培育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多少丰功伟业。他们成为了我精神上的导师,他们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我,让我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凭着自小对艺术的热爱我毅然决然的将流行音乐做为了我终生发展的事业并创建了自己的文化公司,这条路一走的就十几年,其中的过程是五味杂陈。

青岛是一个音乐之都,从第一把国产的小提琴在青岛诞生开始,青岛就画上了音乐的符号。解放以来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从青岛走向了世界,有中国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潭抒真教授、合唱指挥家吴灵芬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青岛也是一个流行音乐人辈出的城市,但是成名成家的却是凤毛麟角。那么原因在哪呢?那是因为,流行音乐不单单是通过音乐“本体”来发展,而且要明确地反映在系列的商业化操作的行为之中。而发展这些必须要有的就是一个市场。从青岛的演艺市场来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弊病。青岛的老百姓可以到啤酒屋喝一晚上的啤酒却很难走进音乐厅去听一场演唱会,喜欢给孩子听一些广场舞的音乐,却不知如何给他们提高音乐修养;即便想去看一场演唱会也要到处打听是否有赠票,而不是给那些为你的身心带来愉悦的艺术家们相应的回报。如此这般,导致了许多高质量的演出就避开了青岛市场。许多优秀的本土音乐人不得不离开青岛到外地发展,真正的好作品得不到展示。这就不断的印证了那句话:青岛是个出人才而不养人才的地方。青岛没有给流行音乐一个发展的土壤,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的我们也是在艰难的前行。

所以自2012年开始,我和我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岛城演艺圈的氛围培养与资源整合。我们把青岛优秀的音乐人才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的前提下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和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同时也积极的为他们创建更高的展现平台,让青岛的音乐人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协作发展,取长补短使他们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市场培养的方面,我们在这两年自行举办了各类音乐节、摇滚春晚等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让本土音乐人逐渐被青岛的市民所认知和喜爱。努力让青岛的演艺事业走上一个良性的循环,也逐步提高了民众的欣赏品味。

在今年6月22日举办了我个人“留住这时光-孙俊青岛演唱会”,在这样入不敷出和各方的质疑情况下,是民盟给予了我强大的支持和鼓励,做为我坚强的后盾,让我跨过极高的入场门槛,成为首位在青岛大剧院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本土音乐人。同时也向众人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并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

做为民盟的一份子,我也逐步明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走方向。那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为行业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无论前方的路布满荆棘,只要义无反顾的向前走哪怕是遍体鳞伤,也要为后辈趟开一条平坦的发展道路。等到将来青岛演艺花开遍地的时候,会有人记得这是一批70、80后的前辈为之不懈的坚守和努力过的成果。

所以我认为,发展好自己的行业、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砖添瓦。

第7篇:――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一、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我们 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 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 胜利, 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前途命运。 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 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 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 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 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 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从提出 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 差不多有五百年时间。 从这个很长历史过程来考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 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社会主义五百年, 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 发展的过程。 二〇一三年一月, 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候补委 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 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五百年 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 程。

第一个时间段,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 是一 五一六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 《乌托邦》 一书。 这本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 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 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 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此后一 直

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有德国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 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英国掘地派运动领袖温斯坦莱、 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 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的圣西门、 傅立叶 和英国的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 全部基础, 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 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 但是, 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 无法找到实现其 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第二个时间段, 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九世纪中叶,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 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创立了唯 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 从而使社 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 生、 发展、 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 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 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 至于如何付诸实践, 还有待后人来解 答。

第三个时间段,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二十世纪初, 列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 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十月革命胜利后, 究 竟如何搞社会主义, 也没有先例, 列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 针对一九一 八年下半年到一九二一年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露出的问题, 列宁进行了深 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

第四个时间段, 苏联模式逐步形成。 列宁逝世以后,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中, 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 权力高度 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 也

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 律等,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进 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想进行一些 调整, 但在西方等各种势力强大攻势下, 这种调整偏离了正确方向, 终于导致一

九八九年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 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 苏共解散, 使世界社会 主义遭受重大曲折。

第五个时间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党是第 二个在一个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 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 恢 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但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 学习苏联经验, 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 提出要以苏为 鉴, 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发表 《论十大关 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 错误, 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甚至发生了 “文化 大革命” 这样的全局性、 长时间严重错误, 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 严重挫折。 尽管探索艰辛坎坷, 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 为新的 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六个时间段, 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 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 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九八二年,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 出响亮的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 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过实践探索,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 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创立 了邓小平理论,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 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 世界社会 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新的实践确立 了党的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

架,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生 态文明建设,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形成 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搞清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 展,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 和总结, 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 是怎样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 是怎样历 经千辛万苦、 付出各种代价,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世界社会主义五 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 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 理论、 制度紧密结合的, 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 理论, 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 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〇一二 年十一月,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 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创造人 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又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 方面建设; 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又坚持改革开放; 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

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 间正道。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包括邓小平理 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新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 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在当 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 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 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起来, 符合我国国情, 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 设的有益成果,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是中国发展进步的 根本制度保障。

应该看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 富有效率的, 但还不是尽善 尽美、 成熟定型的, 也需要不断完善。 邓小平同志一九九二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 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 更加定

型的制度。 ” 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坚持和完善 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 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 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适应中国和时代 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如果说社会主义历经高潮与低潮、 成功与挫折的 历程, 是一部气势恢宏、 跌宕起伏的交响乐,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雄 浑交响乐的华彩乐章。

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实践是最硬的标准,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一九七九到二〇一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八,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百分之二点八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总书记指出:“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

社会混乱相比,我国发展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总书记指出:“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比如,有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之前的三十年曾经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因而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有的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矛盾,甚至认为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因而用前三十年来否定后三十年。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决定着能否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能否正确评价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历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要有十分清醒而坚定的认识。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对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总书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第一,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同时,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第二,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建

设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虽然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第三,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

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想当初,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5.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宣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深化发展。

二〇一三年六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要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历经艰难曲折,付出巨大牺牲,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总书记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在三十多年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了、坚持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改革开放是怎么搞起来的?很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才有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才有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三是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九十多年来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

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在前进征途 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 之地。 四是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 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在做好党的建设日常性工作的同时, 先后开展整风、 整党、 “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等 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 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 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

史进 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 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 导核心。 五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 制度,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 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 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在深入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合格答卷。

第8篇:坚持创新 引领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总书记在2016年领导干部工作学习会上强调的,突出了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创新是“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从顶层设计上肯定了创新的主导地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塑造“创新大国”、“创新强国”名片,必须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推进创新发展步伐。

坚持创新,有助于实现农业融合发展。农业融合发展是从“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引擎,也是新时代、新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创新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乡村振兴、农业兴国”战略的实施下,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的“农业+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也得到普及。然而,却也面临着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产品同质化、农产品质量偏低等问题。因而,应在农业发展中融入创新元素,推动农业融合发展,丰富产品,提升消费者旅游感受,也让“中国碗”盛“中国粮”。

坚持创新,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创新、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企业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如果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模式,一个企业也就无法创造新产品,也就无法提升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就无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现代化产业,都应走创新之路,在创新的道路上转型升级,走上时代的巅峰。

坚持创新,有助于文化产业繁荣兴盛。无论是通过众筹资金火爆屏幕的《大圣归来》,还是由百度大数据支持上“百发有戏”的《黄金时代》,亦或是对接阿里“娱乐宝”获得成功的《小时代》,这都是通过创新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影视文化产业不一样的成功之路。通过创新,为其他公司提供了借鉴经验,也为其他影视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因此,传统影视文化产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突破,必须坚持创新、不拘成法、不落窠臼,才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美国注重创新,开启航天新视野;德国重视创新,创造制造强国盛况;日本强化创新,享誉电子科技大国称誉……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密匙。所以,在新时代的中国,也应跟随潮流,将创新立国战略放在首要位置,开启农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等发展新征程。

第9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摘自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

全会提出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二○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上一篇:高一总结及暑假计划下一篇:没有人会陪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