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联系观和发展观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持联系观和发展观(精选6篇)

坚持联系观和发展观 篇1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a.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b.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a.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b.自然事物中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c.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形成,形成之后独立于意识之外

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a.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等 b.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和地点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i.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发展中出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务于整体 ii.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的结果。2.重视部分,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 a.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b.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二是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三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一、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a.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与联系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前头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前途是光明的 i.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ii.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会走向灭亡 iii.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b.道路是曲折的

i.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ii.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iii.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和考验。

5.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a.含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b.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坚持联系观和发展观 篇2

今年以来, 我国物流运行也出现了增速趋稳、投资回落、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趋势。一是社会物流需求增幅缩小。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达117.7万亿元, 同比增长13.4%, 增幅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二是社会物流成本增加较快。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5.8万亿元, 同比增长18.7%, 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 D P的比率为1 8%, 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三是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前三季度, 我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4.6%。四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前三季度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8%, 增幅同比回落12.4个百分点。五是物流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今年1~8月, 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6%, 成本增长31.4%, 而利润仅增长13.2%, 高成本、低利润趋势更加明显。

2011年, 中国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今后五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给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 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是拉动消费、搞活流通、促进生产的重要保障,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需要, 更要通过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减少消耗, 来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 “国九条”提出的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在税收政策方面, 一是税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自2005年以来,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荐, 国家发改委审核, 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发文, 已有6批、593家物流企业纳入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 第七批试点企业即将批准发布。二是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启动。10月26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 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从2012年1月1日起, 增值税改革将在上海试点。并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 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三是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方案基本形成, 物流业土地使用税有望降低。

为促进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今年以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邀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重点物流企业多次召开座谈会。通过深入调研和测算, 先后提交了《关于物流业推行增值税改革的政策建议》、《关于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的政策建议》和《关于完善物流业土地使用税的政策建议》等。我们主张, 按照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特点, 设置统一税目, 执行统一税率, 鼓励“一票到底”“一站式”服务, 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物流政策的改善和实践的发展, 为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有这样一些趋势, 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一是物流业整体运行速度趋稳,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从追求数量的扩张, 转向质量的提升。二是制造业、商贸业和农业等产业发展对物流的依赖度增强, 对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业如何应对变化, 实现转型升级, 是一个主要而紧迫的课题。三是各类企业出现了跨界经营、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制造型、商贸型、电子商务型企业进入物流领域;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分销以至于网上销售, 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四是物流市场经营风险加大, 竞争加剧, 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素成本支出越来越大, 而市场价格上升空间有限, 物流企业面临重新洗牌。五是金融与物流更加紧密结合, 由代收货款、代理结算、仓单质押融资监管等金融服务, 发展到贸易、物流和金融一体化的全程供应链服务。各类金融机构向物流业寻求合作机会, 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优势, 提高供应链掌控能力。六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技术对物流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更加精准、更加快捷, 更加方便的智慧物流引领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七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物流、社区物流、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等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物流领域, 将会获得更多支持, 得到更快发展。八是随着各级政府重视, 政策环境的改善, 物流管理体制、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到议事日程。

今年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10周年, 也是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创立10周年。10年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团结了一大批物流专家和人才, 围绕物流业发展大局, 整合各方面力量,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物流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为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理论准备和智力支撑。经过10年发展,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规模逐步扩大, 质量稳步提升, 已成为我国物流业界“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年度盛会。10年来, 累计超过5000人次参加了会议, 到会演讲的国内外、台港澳专家超过200人次, 产学研单位自主设立分论坛70多场。我们的年会也得到了亚太物流联盟、国际采购联盟以及有关国家物流业界同行的大力支持。

正义观和法制的发展 篇3

正义与法律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历代先哲们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正义与法律虽然都属于一种上层建筑,但二者在概念和内涵上就有着一些区别。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学者大多数认为正义与法律二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影响。他们认为凡是法律的就是正义的,法律就是能够完全体现正义的,而且法律就是以追求正义为目的的。然而正义与法律的这种关系并非绝对是高度一致的,很多时候其还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人类在控制难解的自然力方面,在发展更为强有力的道德意识方面和在获得更高的相互理解方面的进步,人类的正义感也就更为精细。”E·博登海默如是说。

在汉语里,正义即公正的道理,与公平、公道、正直、正当等相联。在西方语言中,“正义”一词源出于拉丁语justitia,由拉丁语中“jus”演化而来。“jus”是个多意词,有公正、公平、正直、法、权利等多种含义。然而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正义是一种习惯,依据这种习惯,一个人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意愿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同时他在定义人法时候认为:“一种非正义的、不合理的而且与自然法想矛盾的法律根本不能称之为法律,而是对法律的歪曲。”;凯尔森认为:“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在这个概念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的概念中,正义即公平、公正。正义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

一、正义论产生和发展

正义感,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渐渐充当了惩罚善恶,分辨是非的角色。但是随着社会体系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完善,正义感作为一种主观的个人的感觉已经不足以承担作为维系一个国家即“一群自由人为享受权利和他们共同利益而结合起来的完全的联合”的稳定的基础。因此正义的划分,便成为了法律和道德的基石。

人类早期的法的思想尚未独立,往往同宗教、哲学、伦理学、甚至文学混在一起,古希腊早期的法的意识主要同自然哲学结合起来,而其中对法律问题大都无法直接论述,流露出的政治法律思想开始时主要是关于正义的论述,最早用哲学云烟论述的是有米利都学派阿那克西曼德,他的一段名言被认为表达了古希腊人对正义的基本看法,即正义就在于世界上的诸种事物各按照其本性运动,宇宙间的一切因之保持一个和谐的秩序,在这个秩序里的各种事物各得其所。

在对政治法律问题论述时晚期的古希腊学者里,安提丰在其《真理论》的残篇中认为国家和制定法起源于契约,其基础是正义,他说“普通所谓正义,就在于不违背(或者说的更正确点,就在于不知道违背)一个人作为公民生于其中的那个国家的任何法律条文。”虽然是强权公理的正义,但是点出了正义在国家法治中的地位。

柏拉图继苏格拉底之后,用更为明确的表达在社会法治的框架下为正义做出具体的定义,他在其《理想国》一书中,表示正义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之中。每个公民必须在其所属的地位中尽自己的义务,做与其本性最相合适的事情。不过却是对正义分析缺乏了人性。亚里士多德对分配正义和平均正义的著名区分延续了这一基础,但对此做出了更为精细的划分。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了自然正义与必须被视为是惯例的正义之间的重要区别。“自然的正义规则,在任何地方都具有同等效力,而不取决于我们是否接受它。惯例的正义规则起初可以用这种或那种的方法确定,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尽管在它一经确定以后,就不再是无关紧要的了。例如,一个囚犯的赎金是一只枳鸟,祭品是一只枳羊而不是两只绵羊。”分配正义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分配给社会或群体成员的问题。当一条分配正义的规范被一个社会成员违反时,平均正义便开始起作用。

到此,我们可以得出个结论,正义似乎是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判断,我们要找一个具体的人类共同实用的东西或者某一实体上的概念来表示出这种取向。于是平等这一概念在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了正义的代名词,也促进了西方的民主化改革进程。

既然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一种行为、状态是否正义就涉及到三个要素:人、社会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人是正义反映的主体,也是评价正义的主体;社会的形成归于人的产生和结合,社会对人的分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个人得不到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待遇,往往归结于社会的不正义(公平);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如地位、资格、自由等,其多寡优劣主导着人们的评价。在远古最原始的社会形成时,有了原始的劳动成果的分配,人们就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至于何种行为与状态是正义的,用不同的标准、角度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其观察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二、正义观在法律中的发展

所以随着物质社会的进度,我们又要考虑是否平等就是正义唯一且真实的尺度?法学家们在不断的提出平等的问题后,托马斯·霍布斯是最先论述法律与自由关系问题的一个思想家,并提出了自由是法律所允许或不干涉之事的这一命题。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就正义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同正义观念相联系的最高价值并不是平等,而是自由”。

社会正义观的改进和变化,常常是法律改革的前兆!

在当时十八世纪的欧洲,普遍出现一种呼声——反对严刑逼迫使人们自证其罪,这被认为是非正义的。一个赋予反对自证其罪的特权的法律由此而生。法律上的改革由于正义观的改进,走上了一条不断发展更新的道路。

正义成为了制定和衡量法律的尺度和标准。但是关于正义的具体化,或者说到底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却一直是众说纷纭。

至此,约翰·罗尔斯提出的正义理论,是在分析正义之含义时将自由和平等这两个价值观念结合起来的又一次努力。罗尔斯的正义观念是由两个基本原则构成的,其一,是每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的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制都应有一种平等权利;其二,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首先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其次也依存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

1971年,约翰·罗尔斯出版了著名的《正义论》一书,在该书中提出并分析了程序正义的三种形态:纯粹的程序正义、完善的程序正义以及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并着重对纯粹的程序正义进行了论述。在罗尔斯看来,如何设计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从而对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合理的分配,对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合法期望进行合理的调节,这是正义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按照纯粹的程序正义观念来设计社会系统,“以便它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是正义的”。

按照上述的观念,正义变成一种固定模式设定的结果,事实上将法律的观念从正义中纯粹地脱离出来是有困难的。在一般的社会观念中,正义和法律的概念一直在被交叉混同,并且纯粹法学反对将法和正义相等同,主张将二者当作两个不同的问题来处理。但我却觉得一旦当法律抛弃正义,便丧失其规范社会关系的作用;同样,正义脱离法律,就丧失了载体,仅仅只能成为“价值判断”,没有实际用途。我非常推崇凯尔森的观点,即正义作为一种主观价值判断也许为法律科学所排斥,但如果将正义理解为“合法性”,那么法律科学中就应当包括正义概念。

人们评价一部法律是否符合正义标准(合法性)时,往往是立足于这部法律是否能将社会关系调整得令所有社会成员都满意,但事实上,能够满足每个社会成员需要的法律是不可能存在的,可以说:每个人的需要不一致,需要间的相互冲突也难以避免,那些合乎正义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能达到的也只能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可和满意。

还应当提及的便是自然法学派提出的绝对正义的概念,自然法学派主张法的二元论,认为法应分为实在法和自然法,在不完善的实在法之上,存在着完善的,绝对正义的自然法。但理性的人应当知道:这种绝对正义是不可能存在的,如同世界是可知的,人有无穷的认知能力,而世界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认识,借用凯尔森的话“正义是一个人的认识所不能接近的理想。”

法律需要接受方方面面的考验,在人们寻求法律帮助时,在法律制裁罪犯时,公平是否得到维护,正义是否得到伸张,这是法律正义性(合法性)认定的标尺,也是法律生存的土壤,法律立足正义,才能使正义的概念在法律的基础上得到升华。

但是,在众多不同的学者理论中,本人更赞同文章一开头所说的美国学者E·博登海默对正义在法律中的地位看法,他在法理的角度内综合地考虑现实社会因素,把正义所定义的良法做了价值交换,等同于几个不能分开的因素:平等、自由、安全和公共利益。这些价值的趋向值,每一个都不能单独地、孤立地表现为终极和排他的法律理想。所有上述价值既相互结合又相互依赖,因此在建构一个成熟和发达的法律体系时,我们必须将它们置于适当的位置之上。E·博登海默的观点是在二十世纪后,全世界各国社会都有了各自稳定的发展,社会科技和文明有了质的飞跃之后,引入的综合性法学观点。考虑了法律所涉及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他说:“正义所关注的是如何使一个群体的秩序或社会制度适合于实现其基本目的的认为。满足个人的需要与要求,并与此同时促进生产进步和社会内聚性的程度——这是维持文明社会生活方式所必须的——就是正义的目标。”

三、正义观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

如上所述,正义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在法律制度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被引入了作为审判客观渊源的宪法规定、法规以及其他各种类的规范之中。

当一个法律规定的含义和范围不明确的时候,价值论方面的考虑就开始被适用。例如,民法的公序良俗的原则,并且明确指出,面对一个案件,当穷尽一切法律不得适用时,就可以适用法律精神。当然人们在指定这些法律精神必然是正义的。这也是给法律制定的滞后性,甚至可以说是给可能出现的恶法上了一个保险。所以正义是良法被制定的前提保证,是恶法被废除的明路灯。

尽管对法律有序化来讲,正义并不是唯一至关重要的价值,但该概念有意义的适用范围仍是极为广泛的。正义要求,除了包括其他东西以外,还包括防止不合理的歧视待遇、禁止侵损他人、承认基本人权、提供在职业上自我实现的机会、设定义务以确保普通安全和有效履行必要的政府职责、确立一个工整的奖惩制度等,都是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必须的要素。法律与正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正义对法律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正义作为法律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作为区别良法恶法的标准,始终是法律进化的精神驱动力。同时,法律也是实现正义的重要手段,正义的最低要求是限制任意的强权和暴力。法律运用国家强制性,保护社会主体的合法利益,通过裁决纠纷,惩治非正义的违法行为,以实现社会正义。

正义是社会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1]《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古希腊罗马哲学》[M].商务印书馆,1982.

坚持联系观和发展观 篇4

一、这次民主生活会形成的共识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执政为民。我们党领导人民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好、保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 1 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把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气象工作的始终。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综合素质不高。平时班子成员个人自学时间不多,业务上自学不多,集体组织理论学习也不多,更谈不上深入学习,班子理论水平不太高,综合素质不太强,工作作风不够实。

二是工作深入,抓常规工作还行,但抓重点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工作标准不高,有的协调组织不到位,工作虽有计划但无落实,如项目建设推进慢,遇问题处理不力;“两个体系”推进慢,遇难点协调不力;灾害性天气准确不够高;科技服务最少等等。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发展理念不新。有创新意识,但缺乏创新精神及创新支撑能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后劲不足。

四是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抓得不够紧不够实。我局在抓发展、抓服务、抓建设、抓改革的同时,对思想作风建设关注不够多,对政治理论与时政分析的宣讲少,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与带头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缺乏寓教于乐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个别同志学习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有所淡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有所抬头,工作纪律不够严、工作作风不够实、工作效率不够高、服务全局特别是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五是深化内部管理不够。在后勤用车、购物、招待等仍需进一步规范。

六是密切联系群众研究不够。局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承担着气 2 象观测、预报服务、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的社会管理,密切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不够,面对面的指导少,以点代面多,联系群众、经常谈心沟通、帮助基层和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三、推动我局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总体发展思路: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贯彻落实省、市局和县委重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气象服务效益为导向,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和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以“一城一港四区”和高效特色农业服务为重点,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力争实现效率和质量同步跨越式发展,以“四个一流”为标准,全力推进台站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使职工工作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全面推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和持续发展。

(二)领导班子下一步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真正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保持政治坚定。学习业务知识等各领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深入基层,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坚持从群众中来,拜群众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工作谋划,提高决策水平。坚持到群众中去,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法,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坚持联系实际,完善服务基层联系制度和领导牵头的跟踪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影响制约气象事业发展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问题及人民群 3 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自身,防止能力不足的危险。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扬民主,增进班子团结,提高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规则,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班子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坦诚相见、开诚布公,主动协调、及时通气,顾全大局、重视合作,多作换位思考,多作支持补台的沟通协调机制,努力打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紧张又有活泼,既有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创造性又能互相补台、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廉洁自律,防止消极腐败的危险。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在自身要求上,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政准则。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特别是项目建设、科技服务、财务、后勤等工作,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警示教育、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和长效机制建设等重点环节,使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五、进一步狠抓落实,切实把抓落实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大力倡导和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既要部署工作,又要狠抓落实,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领导交办的重大事项、局里确定的五项重点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积极回应,不打折扣;对分解到各部门的具体任务,如 4 基础业务、气象服务、房防雷管理,要有举措、有落实、有检查;对部门提出的具体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以“审批更少、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为原则不断改进工作。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积极主动上门为基层、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

坚持联系观和发展观 篇5

发布:2011-10-13 8:05:56来源:转载

;编辑:佚名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

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为主题开好2011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海委组发【2011】46号)文件精神,市发改和经信委班子于2011年9月30日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党组书记、主任施惠东主持,会上班子成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检查班子及个人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主生活会出席情况

2011年9月30日我委召开了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出席民主生活会的班子成员有主任施惠东,副主任陈卫荣、俞建坤、范建达、佘尚兵、陈忠,纪检组长夏啸虎、主任助理刘玉江等8人,副主任顾跃进请假,缺席本次会议。

二、民主生活会基本内容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以及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学习贯彻海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为主题,与剖析自身存在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领(转载自台前信息港http://,请保留此标记。)导班子集体及个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全面加强发改和经信委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八大工程”、争创“八大优势”,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海门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民主生活会主要特色

一是紧抓关键,精心做好准备工作。为开好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我委党组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作为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会前共发出征求意见表20份,收回20份,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1条(见附件)。组织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前开展广泛的谈心活动,通过谈心,进一步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消除同志之间的隔阂,加深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酝酿和思考,撰写好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为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围绕主题,认真开展对照检查。会前,通过征求意见,倾听意见,交心谈心,沟通了思想,增进了理解,找准了问题,形成了共识,在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党的十七

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实际,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增进团结、明确方向的目的。在民主生活会上,委党组书记、主任施惠东向班子成员对2010“讲党性、重品行、树正气、创一流”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

三是加强指导,切实保证会议质量。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始终坚持了“五讲五不讲”的原则,即讲主观不讲客观、讲问题不讲成绩,讲真诚不讲虚伪,讲实质不讲表象,讲团结进取不讲英雄主义。学习杨善洲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纪律,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廉洁从政有关要求。严格按照“一人谈、众人帮、逐人进行”的总体要求,做到了查找问题准、剖析问题有深度、思想认识到位、整改措施有效。

四、改进的措施及努力方向

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思想政治学习抓得不紧;二是指导基层工作还需加强;三是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四是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针对以上情况,会议决定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督促和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有效载体,参加各类在职学习,自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但要学习政治理论,也要学习业务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

二是加强班子制度建设。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落实,形成用机制管人,以制度促事的良好局面,端正党风,(转载自台前信息港http://,请保留此标记。)端正学风,使领导班子形成讲团结、爱学习、勤工作、求上进的良好氛围。特别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做到大事共同决策,小事相互通气交流,解决问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三是增强班子创新能力。努力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城市管理理论、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本领,解决突出问题。透过表面发现本质,理清头绪,分出轻重,找出主次,抓住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班子创新能力。

四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果断地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带着课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边整边改,既要严防腐败,又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为海门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通过民主生活会,大家形成共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做好学习的表率、发展的表率、创新的表率、爱民的表率、团结的表率、廉政的表率,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地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而奋斗。

坚持联系观和发展观 篇6

在民主生活会上方家属 2011年11月10曰

根据我镇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主题,现将自己一年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作一剖析检查: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近期我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胡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党员领导于部廉洁从政的相关党纪党规;学习了中组部及省市县关于严肃换届选举中的纪律,联系自身工作思想实际进行了认真自我剖析。使自已在思想和政治上得到了一次洗礼。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执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增强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本届人大、政府换届中,保持良好心态,服从组织按排,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流转,恪尽职守,勤政廉政,带头维护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二.自查剖析存在问题

对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自已在许多方面与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1.在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平时忙于曰常事务,除自已所担负的联村、联企之外,深入其他村和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就较少。掌握的社情民意就相对也较少。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通过学习忱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体会到自身在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方面还做的不够,因此,深入一线,倾听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工作中执政为民、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创新发展意识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学习新经验、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反映在思想观念上,主要是在某些工作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不够好,导致观念更新慢。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为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方面还做的不够到位。

3.在廉洁自律方向尚需进一步强化

多年来,本人始终能够保持职务的廉洁性,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到了克已奉公、勤政廉政,但对照党的优良传统剖析自已的思想,个别方面仍有差距,如有时碍于情面,在杜绝吃请和请吃上不够坚决。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针对上述不足和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考虑,要落实如下整改措施: 1.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政策的把握水平

坚持理论联采实际的学风,自觉把理论学习与主客观世界改造结合起来,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人和历史唯物主人的方法,指导自己工作实践,提高把握政策水平,保证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把理论武器转化为促进自身工作的强大动力。2.贯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和群众路线。

在工作中,要从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论,深入了解民意,切实调查研究,充分考虑群众利益,真正找准执行决策与维护群利最佳结合点,创造性地谋化工作、吸纳民意、形成决策、抓好落实,做到感情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3坚持慎微慎独,切实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认真践行廉洁从政承诺,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时刻以《党章》和《廉洁准则》要求自已,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党规党纪,做到勤政廉洁,不谋私利、不搞特权,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管住自已,守住小节,防微杜渐,以实际行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努力使自已成为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楷模。

上一篇:电子商务——联想下一篇:2021年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