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育为首(精选8篇)
我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提高教职工思想素质。坚持每月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暑假期间,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师德规范。
第二、充分发挥政教处的德育优势,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学校政教处一是加强了班主任的培训管理,强化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养成教育。二是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防邪教育。三是实施惩诫教育,坚决刹住歪风邪气。四是坚持定时巡查制,对街道上的游戏厅、网吧进行督查,减少其负面影响。
第三、充分发挥团总支的育人功能,注重活动育人。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开展不同的集体庆祝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上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罐中第四届艺术节,组织师生参加了片区首届艺术节,其中摄影作品《晨练》获片区第一名。下半年圆满组织好了冬运会,学生在这些重大的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培养出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组织师生参加科技竞赛,我校作品《夜行伞》获县一等奖。
第四、开展献爱心活动,培养师生乐于助人的精神,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培养师生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作为学校教育首要环节, 是学生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生命线。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因此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应高度的重视, 把德育网络的建设当成核心工作来抓, 并坚持长抓不懈, 形成学生处——各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学生会——班委会;教务处——各院系——任课教师;党委一团委一团总支, 自上而下、三个层次、三条主线、立体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络, 共同创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从新生教育入手, 抓好养成教育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步。
新生入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 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新生入学之后, 除了学校在开学典礼上进行校史、校情、校训的新生入学教育之外, 要求辅导员组织新生学习学校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适时组织迎新生晚会和新老班级及各系间的联谊活动, 增加新生对学校各方面的感性认识, 为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对辅导员的管理是养成教育的关键。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院系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良好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有直接联系, 因此, 对辅导员的管理应该加强。首先, 在辅导员的选聘上, 坚持按着德才兼备, 责任心强、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这个标准。其次, 制定《辅导员岗位职责》、《优秀辅导员评定办法》, 并坚持按期对辅导员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把考核结果同辅导员津贴和评优挂钩。再次, 为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便利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以开展多种活动, 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持续和深入,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将每学年的活动按月份进行系统的安排, 使德育真正具体化、制度化、日常化, 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学校加大环境的建设的力度,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格调, 创造和谐、高雅、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 使环境对学生起到陶冶、感化、导向作用, 寓德育于环境育人。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主题班会和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的环境, 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中的一方文化净土和文明绿洲。
2、通过法制教育进一步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法制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增强高校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增强高校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不能不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而且学法、懂法、守法既是国家的要求, 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首先, 加强宪法教育。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点, 要加强学生的宪法教育, 不断提高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 培养他们爱国守法的良好品质。其次, 还要指导大学生学习《国家安全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守法, 才能为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3、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服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 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通过问卷形式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的同时, 建立心理咨询室, 开设心理辅导课, 及时解答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 从而, 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现象,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竞争意识, 加强创业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意识的树立是大学生成才或事业成功的主要动力之一。它不但能使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能为他们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 干出一番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 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首先,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其次, 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调动大学生积极参加, 通过实践锻炼,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我校将德育渗透在教学、活动、实践、科研中,以个性化的德育让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即使在若干年后回忆起来仍然能产生心灵触动。”该校校长农光学这样表示。以“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为理念,南宁二中通过扎实的学生德育工作,影响着一届届学生。
活动与德育相结合
说起学校的大型活动,该校政教处主任邓嘉慧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了2013年12月31日下午的“艺海扬澜”校园文化艺术节。当天,100多面各具特色的班旗迎风招展,几十幅设计风格大胆的海报各领风骚。在三百多个各具特色的“商铺”中,有一家显得“与众不同”——师生们通过南宁电台交通台栏目了解到“南宁卖炭翁”令人同情的境遇后,策划烧烤自由行项目的老师和同学们号召参加这一项目的所有学生向这位卖炭翁订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快乐自己的同时也温暖别人。”邓嘉慧说:“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我校德育文化活动的经典品牌之一,每年都会有新的亮点,我校本着“节俭办艺术节,精彩不减分”的原则,将每个项目交给学生社团承办。借助这个活动,学生们的创意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和锻炼。”
以精致系列活动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活动的实效,是南宁二中德育活动的特色。该校开创广西高中校园论坛先河的“元祖论坛”学术论坛活动,就是具有二中特色的“名人面对面”高端文化品牌之一。该论坛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感受不同生命的精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鼎盛、台湾省国学大师曾仕强、清华大学名师丁夏、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台湾省著名诗人余光中等都曾莅临该校讲学。高二(20)班的学生陈铭是元祖论坛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元祖论坛讲演的专家、教授都很有气场,博学多才,都是大家风范。他们的讲座激励我更加好学上进。”
借助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专题培训+外出参观+承办活动”的方式,南宁二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团委、学生会、自管会等各类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二(18)班的吴双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她告诉记者,“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我认识了很多同学,积累了人脉,在组织活动中感受到了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作为社团活动的组织者,我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懂得了知人善用的道理。”
将德育渗透到活动中,该校精彩的系列活动还有三典一式——开学典礼、成人典礼、毕业典礼、高三壮行仪式以及“阳光助成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成为了激励学子心灵成长的重要途径,让许多学生难以忘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农光学校长告诉记者,南宁二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已形成三大阵地,分别是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站和家长学校。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校门,走进学生家里,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南宁二中是我区最早建立校本课程研究的学校之一。在推出《南宁二中新生启业手册》《阳光公寓入住手册》之后,该校又推出了《南宁二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手册》,以校本德育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常态,每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日常教学中。目前该校共有6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陆震宇是其中一员,据她介绍,心理教学小组教师统一选定教材后,还会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PPT,调整教学内容,侧重在个性心理、情绪调节等方面对学生加强辅导。
总体而言,在高一年级,该校的心理课程侧重对学生进行入学心理差异方面的疏导,高二年级侧重对学生学习策略调整的引导以及青春期常见问题的解答,高三年级则针对学生的升学目标等具体问题进行引导。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摒弃了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调整为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目标的应用型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该校学生陈铭说:“我很喜欢这样的心理课,在做游戏中能有所感悟。我还喜欢参加学校的心理活动,通过游戏、知识竞赛,增长了许多知识。”
该校还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与活动室,为学生参加心理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设立心理健康活动月,以黑板报评比、心理知识竞赛等方式愉悦学生身心;每天安排德育老师值班,负责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学生可以通过预约单填写个人困惑、选择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通过电话与值班老师直接沟通交流;设立家长QQ群,方便家长交流育儿经验……
南宁二中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切入点,让学校的德育课程(包括讲座)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年广西首届中高考心理辅导技术培训研习会在该校召开;2014年4月19—20日,该校作为承办单位与中国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培训中心举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讨活动,邀请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教授岳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黄建榕开展专题讲座;该校心理组教师容之博、黄声普、谭行绩分别在2014年南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技能评比活动中获得心理辅导课赛课一等奖、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技能评比一等奖、二等奖……
文化与生活相结合
在南宁二中凤岭校区,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学生“阳光公寓”。虽说是学生宿舍,但这个以“阳光”命名的宿舍却很不一般。走进这里,阳光报亭、阳光洗衣店、阳光自修室……一系列以“阳光”命名的服务区展示在眼前,这是该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温馨舒适、更便捷快乐住宿生活而精心设计的项目。在一个学期的不同时段,宿舍区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阳光系列活动:“党旗飘扬在公寓”——党员积极分子示范宿舍展示、五星宿舍评比、五星舍长评选、“节能勤俭之星”与“友爱互助之星”评比、阳光公寓文化系列大赛(美化设计、征文、摄影)、“赢在二中”内宿学生创意营销大赛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公寓充满了温馨、上进的气息。
南宁二中从2010年开始实行“阳光公寓”内宿管理,为学生营造了阳光般温暖的内宿生活。该校以“阳光理念”建设学生公寓,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机制和心理健康保健服务引进学生公寓,实施阳光管理(体现阳光全面精细)、阳光服务(体现阳光温暖周到)、阳光育人(体现阳光滋养助长)。邓嘉慧主任说:“让阳光普照学生公寓的各个角落,让每一个内宿生生活在阳光下,并从阳光服务与教育中感受人生的美好,体验生活的快乐,是我们提出‘阳光公寓’理念的初衷。”
高二(8)班的吴浩源从高一就开始住校。自住进“阳光公寓”以来,他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母亲陈女士在与其他家长分享儿子的成长喜悦时说:“孩子住校将近两年,在宿舍区,他的课余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了。回到家还经常将宿舍区里发生的趣事与我们分享。二中的阳光公寓不仅管理人性化,在校园活动、宿舍文化宣传方面也做得很好!”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共同探讨的话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这是南宁二中许多家长的共同感受。在该校,不少学生毕业后仍特别怀念母校的“阳光公寓”,不少在读的学生也引以为傲。高二学生吴双感慨道:“到二中住校后,我的生活更加有规律了,也更自律了。我们宿舍经常全员参与阳光公寓活动,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东西。我们全员尽心尽力参与,就像一个大家庭,感受着大家庭带来的快乐。”
让活动与德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与生活相结合,南宁二中在探索的道路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鲜花与掌声。采访临近结束时,农光学校长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生命,以此进一步实践我校‘启牖智慧,活泼身心’的校训。”
作中占据首要地位
小学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教育。德育,则对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并运用多种方法,开辟多条渠道,开展各种活动,使德育工作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体育人”工程中发挥了决定作用,产生了突出效果。
1.采取五项措施,落实德育工作
——组建队伍,分层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兼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德育工作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与管理。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科任教师属于操作层,负责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学校还动员每位教职员工随时随地都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以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形成网络,保证落实。我们确定以品德课、班队活动和第二课堂为德育主渠道,并统筹兼顾,逐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生机勃勃的校内德育工作网络。——加强品德课教学。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各科,它要求教师既要紧密结合教材,理解教学要求,又要突出德育特点,注意知行结合。我们首先调整了品德课教师,加强了品德课教学力量
——由校长、主任和教研组长担任品德课教师,然后对品德课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改革探索。基本思路是:掌握学科特点,突出知行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分辨能力。改革的实践证明,同学们对品德课越来越喜爱。
——扩大队伍,充实力量。德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近年来,我校坚持了聘请校外辅导员制度,以扩大教育队伍,充实德育教育力量。我们的校外辅导员有老红军、电视导演、烈士母亲和各条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人物。每当我们大、中队活动之时,他们便来到队员中间,参加活动,传递信息,使队员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受到了良好思想的熏陶。
——建立德育基地。郑州是著名的“二七”大罢工策源地,当年铁路工人罢工开会的“普乐园”(现为“二七纪念堂”)、烈士英勇就义地(现在“二七纪念塔”),以及全市市区唯一的“革命烈士陵园”均在我区。这些为我们建立德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并开展多种活动,如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学赖宁,作党和人民的好孩子”誓师会;在烈士墓前举行“入队宣誓”和“演讲比赛”。结合“二七”纪念日和课堂教学,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二七纪念塔和二七陈列馆,请“二七”老工人讲“二七”大罢工的故事,并开展“二七塔下小卫士”活动。这些入耳、入心的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开展“四化”活动,塑造美好心灵
在德育工作中,我校坚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本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内容求精,说理求实,形式求活,因而为学生所欢迎,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规范教育系列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规范教育是我校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实施《规范》过程中,为使教育活动具有连续性、渐进性、强化性,我校采取了以下方法:一学,即学会、背会条文;二讲,会讲每条的意义;三赛,举行学规范智力竞赛;四查,检查落实情况;五评,评选学规范先进集体和个人。比如我校举行的“陇西小学学规范智力竞赛”,参赛选手均是各班在学习活动中涌现出的姣姣者和经过班级比赛选拔出的优胜者。由校长作竞赛主持人,试题分必答、抢答两部分。必答题包括:A.背诵《规范》题;B.指导行动题;C.联系实际题;D.分辨是非题(使用挂图)。抢答题则属于有一定难度的、涉及修养和伦理知识的略高层次的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供观众同学回答的题目。实行当场亮分,当场评奖。这种活动是对各班学习《规范》和《守则》情况的一次大检查,它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每逢“六一”儿童节,我们则组织大型“学《规范》、创文明、比进步汇报演出会”,各班利用相声、小品、歌舞、诗朗诵、合唱等文艺形式,自编自演,汇报学《规范》后本班、本小队的突出变化和动人事迹,讴歌他们美的行为和心灵。这样的演出使同学们亲身感受到班级、个人的变化和进步,激发了学生向更高标准看齐的信心和力量。每期期末学校还要开展“文明个人”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全校学《规范》情况进行总结。
——一日生活规律化。为了使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我们从点滴日常生活开始,对学生的一日生活进行如下安排:启迪思维,交流信息的早晨;陶冶情操,多姿多彩的中午;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下午;轻松愉快的课间歌舞。清晨,列队等候在校门口的“值日校长”满面微笑,迎接学生到校。一声“老师早!”“同学们早!”使师生的情感刹时融合在一起。教室里,在“小主席”的主持下,“新闻发布会”开始了,同学们争相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国内外新闻、科技新知、热门话题以及好人好事,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感一股脑儿讲出来。你一条,我一则,既启迪了思维,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表达能力。中午节目丰富多彩,“校园内外”、“课余生活”、“每日新闻”、“新人新事”等拥有众多的听众;“音乐欣赏”节目播出的外国名曲和风格各异的民族乐曲,勾画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或风景宜人的田园,或波光粼粼的大海,或宁静淳朴的山村„„更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劳动教育渐进化。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手段,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自我服务教育和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把传授劳动技能与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结合起来。低年级开展“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活动,举行穿鞋、钉扣、洗手帕等自我服务性比赛。中年级每到春秋季,给低年级小朋友缝沙包,利用劳动课学到的技术给家里做防蝇罩具。高年级举行“烹饪表演”,开展“做树的小卫士”活动,并带领学生到“红领巾学农基地”参加植树。一次次的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使之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形成了劳动习惯,增强了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读书活动综合化。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达到传播知识、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读,让学生广泛阅读;讲,举办演讲会或故事会,讲书的内容;写,写读书心得;评,评出读书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3.开展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遵循少年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对全年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安排,每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向党汇报成绩月”、“大雁比翼创文明月”、“文明行为汇报月”、“尊师爱生月”、“热爱祖国月”等。在层次上,有全校性教育活动,如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争当大雁集体”活动,组织全校师生收集废品、开展“爱家乡,为建炎黄二帝像捐款”活动等;又有年级教育活动,如参观卫星观测站,到农贸市场搞调查;还有班级教育活动,如召开“春苗访春蚕”、“21世纪的我”等主题班队会。从形式上,有“升旗仪式”、报告会等集中教育,又有个别谈话、家访等分散教育。这些生动有趣的系列活动有动有静,情景交融,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抓好各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我校实施“德育为首,整体育人”工程的最基本、最经常的一项工作。各科教材都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要求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自然地、有效地挖掘教材中诸如理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以及审美、情操、意志等教育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商代遗址、“大河村遗址”、黄河游览区等,在“大禹山”下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哺育》雕像前追忆中华民族的历史。这些活动把学生带入中国历史的长廊,引导学生去寻觅古今社会发展的踪迹,他们为祖国历史的悠久而自豪,为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惊叹,进而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及责任感。又如体育课教学,通过队列训练,组织各项活动,进行服从指挥、遵守纪律的思想教育。音乐课通过学唱优秀歌曲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等。几年来,由于我们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使德育同学校各项工作互相渗透,互相配合,发挥了整体育人的功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因而学校也多次受到国家、盛市、区各级领导的表扬和奖励。自从区文教局对学校实行全面综合考核四年来,我校三次获总分第一名,被命名为“文明单位”。去年又被市教委评为“贯彻日常行为规范先进单位”、“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先进单位”和“德育先进学校”等,学校少先大队还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的称号。
一、坚持“四个优先”,确定教学的中心地位
人事处的工作就是为教职工搞好服务,为教学服务,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一切从教学出发,以人为本,不断营造和谐的校园。在工作中,我们坚持:
1、在进人上优先考虑教学需要。每年的进人计划优先考虑教学部门的需要,在满足教学部门需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教辅部门和机关职能部门。
2、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上优先考虑教师。在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上,教师岗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0%,其他占20%。在2004年专业技术职务未评聘分开前,指标优先考虑教师;职称评聘分开后,教师职务做到评一个聘一个,其他系列人员则按岗位聘任,至2007年未聘的其他系列高级就有6人,中级1人。
3、在制定分配制度上优先考虑教师,向教学一线倾斜。
4、在教职工进修培养上优先考虑教师。学校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攻读学位。
二、坚持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用制度建设确保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与否,一看教师,二看学生。多年来,人事处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首先坚持把好教师的入口关,每进一名新教师,人事处都要认真审查求职材料,只有初步符合要求的求职材料才转交各教学部门进行考察,学院组织试讲时,人事处都派人参加听课,了解试讲情况。其次是加强制度建设。我校的青年教师多,为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学校先后制定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规定》、《见习教师和助教导师制》《教师进修暂行规定》等制度。目前,为确保师德师风的提高,又先后制定了《贵州民族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6个规范性文件,从教师的学历水平上、师德师风上、纪律上严格要求教师,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强化服务意识,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为教职工搞好服务。
人事处多年不断加强自己部门的作风建设,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一切从教学出发,切实为教职工搞好服务。首先要求处里每位同志在服务态度上要克服“三难”,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将“三难”变为“三好”,即“好进门、态度好、事好办”。在处理每件事时,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要从教学需要出发,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保持为教师搞好服务就是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搞好服务的良好心态。
四、坚持分工协作,强化团队精神,抓好迎评的各项工作,做到人事处的日常工作与迎评工作两不误。
一是认真领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精神,提高对评估工作的认识,重视评估工作。
大家充分认识到进行评估工作的目的就是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确保教学质量不至下滑,确立“教学质量就是高校的生命”的办学理念。全处人员全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迎评工作知识答题,有6人获奖,全处还荣获了全校唯一的组织奖。
为了搞好迎评工作,我处先后到贵州大学人事处、贵阳医学院人事处、财经学院人事处取经,学习他们在迎评工作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并把这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全处同志进行讨论、分析,使我处的迎评工作少走了不少弯路。
二是为保证迎评工作与处里日常工作两不误,迎评工作做到责任到人,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让每个人、每个科室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为保证完成学校交给的迎评任务,处里明确吴文明同志负责评估工作,按期对各科室的进展进行了解督促,力求保质保量完成评估任务。在抓迎评材料建档工作中,我处根据评估要求,按三级指标体系来建立档案,对于迎评工作,根据迎评办要求,凡提供给迎评办的相关材料自己也备份一份,以备专家组进校时检查,同时,我处还利用现代技术,搞了一个PPT,反映我校的人事工作。并利用迎评之机,整理规范处里的档案,特别是常用文件、备份文件,也一律按要求建档,并装订成册。将处里每个岗位职责上墙,将处风、处训上墙,体现部门服务精神。
三是团结协作,强化团队精神。人事处人少、事多、事繁,事关每个教职工利益,责任大,得罪人且不说,还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解释工作,劝服工作,人事处工作人员需要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好服务精神与心态。人事处经过多年来的锤炼,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团结。通过几代人事处人的不断努力,人事处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好每一项工作是人事处的工作作风。
四是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迎评工作的关系。迎评工作是重中之重,而人事日常工作又不能丢下不管,我处只好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将两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分阶段工作各有侧重的方法。如这次校领导确定我处为示范单位,但又正值学校2007年新进人员的招考工作阶段,除加班这一传统办法外,我处还采取分工负责,任务包干的办法。在招考期间,梁俊华、徐焱主要负责招考,张梦平、陈丽萍、李黎主要负责迎评材料的整理。
总之,人事处取得的工作成绩是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之下取得的,与各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分不开,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改进。
在新学期里,小学部将在总校的直接领导下,“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学部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语文、数学两大学科的教学质量,继续巩固深化英语、计算机、棋类、选修活动、生活技能课程的教改成果。
为达到以上工作目标,学部将采取以下举措:
一、加强学部领导班子建设,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率先垂范,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做到: “领导靠上抓,教师拼命干”,力争五年级毕业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使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
二、丰富师德内涵,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不放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搞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统一到落实“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强化“教学质量高是师德高尚的表现”的意识。
三、修改完善教师考核方案,增加教学成绩在考核中的比重。各项考核、评优向教学实绩倾斜,鼓励教师各项工作争第一。提出 “单项争第一,团体争冠军”的口号,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四、求实务真,反对高谈阔论、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风;减少会议次数,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同一件事领导、管理人员不能反复讲;说了算,定了干,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杜绝工作的随意性。
五、把班主任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对每天要写的学生成长档案、家校联系手册、班级日记等进行合并删减,让班主任凝神聚力搞教研,一心一意提高教学质量。
六、成立以教学处主任为组长的教科研攻关小组,开展教科研工作,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重点进行以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实施总校承担的国家十五重点实验课题等。
七、增加语文、数学等重要学科的教学力量,以便于开展学科研究、学科竞争,提高学部竞争力。
八、继续优化生活区的 “家庭式”、“母爱式”管理,丰富生活区文化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使生活区成为学生温馨的家。
九、调整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音体美、棋类等学科的授课时数,既按照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授课时数开设,又体现校本教材、地方课的特色,注重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学生。
北塔区高撑学校
北塔区高撑学校新建于2001年,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650人,教职工35名,其中高级教师28人,大专学历22人,本科学历2人。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文明守纪,勤奋向上”为校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具有创新创业创优能力的新一代高撑人为目标,走“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道路,在德育教育和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命名为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市小记者协会会员单位”、“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活动基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厂务公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区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全方位育人。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
学校建立健全以校长为首的德育管理体系,由教导处、大队部、工会等共同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规划、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德育目标的制定。教导处、大队部是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起草和组织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指导、检查、协调作用。年级组和各班级是执行层,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具体实施德育工作计划,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学校办学章程、行政管理、教学与科研管理、德育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每个环节;学校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和考核细则,每个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有德育岗位。学校工会积极发挥监 督管理功能,组织教职工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讨论学习学校的办学规划、德育规划、工作计划,听取学校领导的述职报告,反映职工的意见建议和需求,监督学校的办学行为。大队部充分运用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气象站、科技室、大队活动室等红领巾活动基地,实施 “创新、创业、创优”实践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家校联合,改善家庭育人环境。
我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教知识的培训,帮助家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委员座谈会”、“家长会”,不 断创新“家长学校”的办学模式,实施家校互动,共同改善教育环境。定期举行“公开教学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听课、评课、座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相互支持。
3、挖掘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我们把德育管理的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发挥社会力量在德育中的作用。学校与北塔区司法局、田江乡派出所紧密联系,先后聘请了司法局副局长邵家湘和派出所指导员钟艳辉同志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请他们给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同时,我们还与区交警大队、消防队等单位建立了警校共建关系,定期邀请他们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消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举办各类安全文明图片展。
二、确认主体地位,满足师生成长需要。
1、加强专业引领,促进德育队伍的自我更新和自主工作
学校通过组织学习研讨、总结反思、考核评价等帮助教职工构建新的德育观,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1)积极创建团结务实、勤政创新、公正廉洁的好班子,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促进干部在德能勤绩方面的迅速成长。大队辅导员申海燕对德育工作抓得扎实,任劳任怨,特被评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修订和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管理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坚持做好月度考核工作。开展好教师阶段性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健全评价体系。(3)发挥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倡导“年轻教师上规范,中年教师作示范,老年教师当模范”的团队风貌。(4)提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特色化。学校的德育规划、计划、活动的策划都注意开拓创新,体现学校特色,同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德育工作经验。各年级组则带领各中队辅导员充分发挥自主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性地落实德育目标和计划,展示个性化的德育特色。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变他律为自律。
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由大队部具体指导其开展工作,委员会下设“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礼仪岗”等检查岗位,管理人员在各年级学生中选拔产生,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负责检查与监督全校学生的每日常规。大队部对各中队工作的检查情况直接与辅导员岗位考核挂钩,加强了辅导员老师对中队工作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体验活动中逐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创新班级建设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班级建设是学校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核心和基础。班主任积极树立新的班级建设观,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面,充分认识和开发学生的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与活动;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主要措施如:增设班级岗位,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建立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力还给每个学生;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每个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班级特色的任务还给学生。
三、加强课程建设,激活德育生命
1、教学育人,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学校 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针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资源建设、指导活动”等建章立制,并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和考核,指导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规范。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落实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心理教育。如:利用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利用晨会课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时政、法制安全、环保、科技等综合教育;利用语数英等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思想品质等;利用艺体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和审美等教育;利用科学课程、综合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活动育人,课程化地实施常规教育
在常规德育教育活动中,学校重点抓好每周的升旗仪式、法制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升旗,学校规范仪式,精心准备,合理安排讲话人选,讲话内容则依据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抓住社会热点或教育契机,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着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学校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我们相继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图片展、“交通安全”图片展和知识讲座、“抵制诱惑,远离网吧”签字仪式和知识讲座、“如何使用消防器材”知识讲座及现场演示等活动。每项活动的开展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保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良性运行,我们购置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健康教育图书,以健康课、主题班会、讲座、录像等为载体,通过对话、谈心、答题、家访等形式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消除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以科研为平台,提升德育智慧性
以德育课题为龙头,营造德育科研氛围。学校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德育科研的氛围,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学校德育骨干教师充分利用科技教育基地的优势,围绕科普教育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如:由科技辅导员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的课题研究《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获得区一等奖;颜娜娥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天气预报的奥秘》和李静老师组织学生参与“观测金星凌日”研究性学习均获得省二等奖。以上课题均利于开发师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受到市、区较高的评价。
五、创新创业创优,实践道德体验活动
每学年学校围绕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日等精心设计活动,在内容上全面规划,重视文化熏陶;在策略上广泛宣传,在班队、学校多个层面上展开,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管理上,教导处、队部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年级组、教研组具体实施。同时,队部、年级组和班主任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班队活动有效性研究,让班队活动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1、常年开展“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德育教育活动。
(1)围绕重大纪念日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在庆建队日,举行演讲比赛、召开主题队会等;庆建区十周年举行诗词朗诵比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高贵品质。紧密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及时抓住北京申奥成功的契机开展征文、讲故事、出板报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们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会的有关知识,了解北京申奥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意义等。(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爱家爱人民。如:在入队仪式前要求新队员做一件好事,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师节开展“说一句尊师话、做一件尊师事、养成一个尊师习惯”等尊师活动。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教育学生关心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组织学生进行捐款、捐物。(3)因势利导开展“我爱我校”活动。学校图书室改造一新,崭新的书架上留着许多空缺。少先队部得知实情后立即开展“我爱我校”师生捐书活动。
2、坚持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学校把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利用橱窗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和“合格小公民”的“五小”标准;举行“我做合格小公民知识竞赛”、“夸夸身边的合格小公民”活动和“道德研修” 实践体验活动,并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小公民”进行表彰宣传。
3、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新世纪德育工作的一大目标。我校德育工作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每年在学生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竞赛活动,并利用休息日义务为学生进行科技培训,从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到自我点评活动的创新点和创新意义等,都由队员自己完成。内容涉及科幻绘画作品、小发明制作、关注绿色环保等等。队员们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主动地探求真理、增长知识、体验创新的快乐。活动中队员们人人争当“小问号”、“小发现”、“小能手”,有效地培养了队员的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2004年组织学生开展了科技活动——观测“月全食”和“金星凌日”,此两项活动在05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比中分别获市一等奖和省一等奖;另外,近几年来学生在创新大赛的评比中,发明创造获省级奖23人次,市级奖45人次;科幻绘画获市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26人次;同时学生在参加科技模型制作竞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优化办学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1、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努力挖掘自身的资金潜力,投入资金两百多万,加大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先后建成综合楼以及用于天文观测的天象厅、气象站、植物园等,学校教学楼也得到较全面的更新改造,课桌椅基本更新到位。改建后的科技室、电脑室宽敞明亮,富有现代气息;新建了有线电视网络、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多媒体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电教设施齐备,为教育教学提高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植物园增植了各色花草树木,布置了多面不锈钢宣传橱窗。这些变化使校园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几分清新秀丽,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建了舒适、优雅的校园环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书香校园。
(1)加强“三风”建设。我们明确“敬业、爱生、博识、善导”的教风,用以提醒我们的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不求热闹,但求实效。我们的学风是“砺志、求真、探索、进取”,鼓励我们的孩子树立远大志向、磨砺坚强意志,不断探索进取,寻求科学和真理。
(2)建设校园“洁、静、美”。洁:卫生区分工到班,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由值日师生检查公布。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乱扔乱抛,确保校园整洁。静:通过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杜绝课间追打皮闹现象的发生;楼道内处处可见“上下楼梯轻声慢行”的提示,学生升旗做操都能自觉排队慢行,上下有序。美:学校加大绿化美化的力度。每面墙壁都成了教育的阵地,校风、学风、班风、校训、标语、图片和谐搭配、相映生辉。洁、静、美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功能。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学生德育工作精神,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围绕创建“和谐文明,平安校园”这一主线,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言行,重视习惯养成,强化环境育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为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奠定基础。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曾庆挺
副组长:刘秀峰
赵温明 李小英
成 员:李洪伟 罗昭通 李云芹 李俊 李明喜 杨仕龙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工处,由李洪伟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坚持德育工作为主线的原则
1、继续坚持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主线。突出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尊师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感恩教育、节约习惯教育、法制教育等,增强学生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
2、高度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培养。规范学生的衣着、仪表和内务,注重学生文明习惯的正确引导,对不良行为,特别是对影响环境卫生、学习习惯等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纪律教育和特殊家庭的教育问题。
3、坚持国旗下讲话的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等。
4、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信念教育和礼仪教育,认真扎实地搞好六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六种行为习惯指的是:礼仪习惯、诚信习惯、勤俭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和卫生习惯。
5、深入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倡导道德自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出口成„脏‟;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自觉养成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维护社会的良好习惯。
6、开展“怎样做一个文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学生就礼仪、诚信、勤俭、卫生等四个方进行演讲、讨论,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7、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的卫生制度,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从个人卫生着手促进学生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
8、开展仪容、仪表检查,提倡衣着整洁、朴实、不攀比。
9、开展学习方法交流活动,各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通过学校广播系统向广大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0、寓教于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充实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11、重视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请司法机关、公安交警等部门领导来我校作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确保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二)努力实现学风和管理的两个目标
1、努力实现“规范加特色”模式的班级管理目标。将“规范”定为班级管理基本要求,在制度执行、管理评价、工作记录等环节全面推进政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班干部的培训和指导。
积极引导各班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环境下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特色管理,通过开展德育工作研讨、经验交流活动撰写德育工作文章等途径,将成功的教育管理经验向全校推广。
2、努力实现学风、班风建设有明显转变的目标。
要抓好班级的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突出管理特点。七年级要重点抓好行为习惯教育、纪律教育和团结协作教育;八年级要侧重抓好自觉学习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生命价值教育;九年级侧重抓好自觉学习引导、前途理想教育和应试心理教育。
3、要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和水平,树立教师自身的威信,努力提高自己知识水平,严谨工作作风,加强工作责任心,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继续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提高师德水准,加强全员育人。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逐步健全制度,不断充实师德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学习培训和考核奖惩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为师,处处为表。
重点抓好班主任、学科教师、班委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类德育骨干力量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德育工作典型。在全校强化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让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强调“三个前移”:意识前移,不能出了问题以后才后悔;工作前移,不能出了问题以后才补救;责任前移,不能出了问题以后才承担。
采用校内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
加强德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德育信息面向德育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队伍,利用网络开展班级工作经验交流等。
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月的班主任工作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要求班主任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注重实效,提高理性思考的成份,使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2、开展以“抓行为规范塑优良品德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旨在以生命教育为基点,以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奋发图强,为校增光”。
3、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法规意识、道德意识。
4、加大青年班主任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和培训班、举行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全面提高青年班主任从事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5、开展校级班主任工作能手、班主任工作带头人的评选,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班主任工作。
6、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7、开展班主任专业技能比赛活动,促进班主任专业户成长,推动全校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骨干作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搞好“三结合”教育,优化教育环境
1、通过《致家长一封信》,适当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素质和能力,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2、定期召开家长会,并通过家访、信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与家长共商教育子女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五)注重科学管理,确保校园平安
1、政工处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通知,以增强学生各种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2、发挥门卫的职能作用,把一切的不安定、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作好门卫来访登记,控制外来车辆进入校园。
3、根据本校各个时期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和安全负责追究制度。
5、加大力度对校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火、防电、防盗、防灾害事故的安全大检查,并及时给予整改。
6、加大对校园、各路口的值日巡查力度。学生放假时,安排和组织有关人员到校外各路段进行巡查,以维护学生安全、平安离校回家。
7、抓好宿舍安全检查工作:加大管理员对宿舍巡查、检查和查宿舍力度。
(六)综治安全工作方面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综治工作
(1)认真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综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处室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切实做好本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综治工作责任制,将综治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努力形成全体教职工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形成“校长挂帅、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格局。要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学校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稳定。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凡发现教师上访、学生家长上访、火灾、安全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和严重疫情等等,在最短时间里报告校长办,发生重大事件将在一小时内报局办公室。
2、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要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措施。
(1)增强治安保卫力量。学校成立由曾庆挺校长任组长,刘秀峰、赵温明、李小英任副组长;李洪伟、罗召勇、杨仕龙、李云芹、李明喜、陈 勇为组员的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切实增强学校的治安保卫力量。
(2)提高技防水平。要切实将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对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偷盗事件的发生,加强对财务室、危险化学品存放室等重要部位的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安全。
(3)整治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要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依靠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止网吧和淫秽书刊对青少年的侵害,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形成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要发挥好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工作。要认真总结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的经验,积极探索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法,建立保持学校校园和周边良好治安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4)采取有力措施,为师生和学校财产安全提供保障。要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要加强师生食品卫生的检查和管理,加强门卫工作,严格登记制度,落实防盗措施,贵重物品落实专人保管。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制度,要经常检查、维护、维修校内的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内建筑物、围墙、门窗、防护设施、消防设施、交通工具等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师生饮水、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报警求助、应急处置设备和安全通道必须齐备,确保安全有效。坚持值日制度,加强学生放学时安全教育和管理,节假日建立值班制度,同时向家长发出有关安全方面的告家长书,重大活动都建立安全预案。节假日值班安排及时上报教科局办公室。
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德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继续加强师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强化自护教育。要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把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加强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制知识和预防犯罪常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使法制、预防犯罪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 “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切实杜绝教职工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政策水平、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2)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人。深入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系列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规定,不看不传反动、淫秽出版物,坚决抵制网上各种有害或不良信息的侵害。进一步落实校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控措施,抵制各种有害信息侵蚀,筑起一道防淫秽、迷信、反动信息的“防火墙”;建立和完善“学生远离网吧”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3)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活动。要经常开展各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要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中毒、防爆炸、防诱发不稳定因素”的“五防”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门卫、食堂、教学楼、专用室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和治安防范,严格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群死群伤事件和各种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4)加强思想后进生的帮扶工作。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考评方案,改进对学生品行评估、记录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观点,要通过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定期家访,结对帮扶等措施,切实开展好思想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学校综治工作,不仅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而且是保一方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大事。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我校综合治理工作,切实维护校园的稳定,为我校持续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开展开学安全教育;
2、拟写各类计划;
3、开展道路交通、消防、食品安全教育及管理;
4、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5、以“3·26”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系列教育;
6、开展开学安全隐患大排查。四月份
1、加强食品、饮水卫生检查和管理,开展春季常见病的教育与预防;
2、落实安全工作管理措施,对师生强化安全教育;
3、做好“五·一”放假前的安全宣传教育;
4、开展开学安全隐患大排查。五月份
1、开展春夏季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学校春夏季安全管理;
2、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3、加强防溺水工作,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事故、游泳安全知识教育;
4、开展第二学月安全隐患大排查。
六月份
1、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6·26”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3、加强汛期安全工作;
4、加强中考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5、开展第三学月安全隐患大排查。
七月份
1、做好假期安全教育,集中对学生进行署假防溺水、交通、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做实假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3、落实署假安全保卫工作;
4、落实假期值班工作;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素质教育
幼儿时期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基础中的基础, 因此要把幼儿教育抓紧抓好。 幼儿教育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进行教育渗透, 从而培养幼儿能力, 发展幼儿智力, 养成良好习惯, 使他们入学前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一、幼儿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 一方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 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兴趣、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 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对家长工作应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
二、创造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
德育对幼儿来说, 首要的不是让其具有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 而是促进其道德情感的萌发。 因此, 创造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至关重要。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内心体验。 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教育目标作为首要任务, 自然地、慢慢地把道德感情渗透到每一个幼儿的心里, 让他们都向往做一个好孩子。 特别是当幼儿做了好事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让幼儿体验到做好事、做好孩子的自豪和荣誉, 从而产生追求赞誉的情感和愿望。 在这种积极情感的带动下, 幼儿之间会形成良好的、向上的, 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氛围。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
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从知、意、行几方面教育幼儿, 如让幼儿剪剪、贴贴、画画, 自制一些漂亮的小玩具等, 然后启发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东西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让他们从小就能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从而形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四、创造一个展示道德美的环境
一切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思想、行为、语言都是美好的, 爱美是人的天性。 教师在布置教室时, 要尽量展示幼儿的心灵美、行为美与语言美。 如按季节特点挂上展示一年四季风光特点的画, 同时教师要注意在画面上反映幼儿的四季活动特点。 此外, 可将幼儿画展和手工展中的作品挂在教室里, 如“我爱家乡”、“献给妈妈的礼物” 等。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布置, 都展示了幼儿对道德美的体验和追求, 也是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 更是唤起幼儿自我教育的好途径。 它是德育与美育的综合, 也是持久、广泛、潜移默化的德育形式。
五、教师要有爱心, 充满感情地爱每一个孩子
教师要特别着重了解那些顽皮、 淘气的孩子和一些智能显露较迟、离开父母就胆小羸弱的孩子的要求和心理。 这是教师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基础上的对幼儿的深厚感情。一个不热爱幼教事业的人, 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感情的。 台湾有一位幼儿教师说过:生命是宝贵的, 幼儿教师就是做启发生命的工作。 教与爱表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 没有这种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 是很难胜任幼教工作的, 这样的幼教事业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六、幼儿教师要努力钻研并熟练地掌握保、教业务, 这是德育渗透的基础
幼儿园的各科教育、游戏活动, 日常生活, 教育环境设计与实施, 劳动, 等等, 都有其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教师要充分利用并结合各科活动特点渗透德育。 幼儿教师要娴熟地掌握这些业务技能, 就必须认真学习幼教理论, 掌握各科技能, 及时吸收幼儿教育的新知识, 掌握幼教信息,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 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 不断实践。 这样, 才能在各种活动中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科学性为一体。
七、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有其特殊性, 对幼儿的德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考虑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幼儿感兴趣并且喜欢的。 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 如在一次教学中, 德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尊敬师长的品质, 通过设计一个游戏完成教学。 教师先将游戏规则宣布, 规定谁先完成相应任务, 谁就可以领到最多的糖果和玩具。 通过游戏内容, 幼儿懂得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加上奖励的刺激和强化, 这一品质逐渐在幼儿思想中成型。
八、积极引导幼儿正确调整日常行为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德育因素, 及时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日常生活中, 幼儿与同伴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 也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与纠纷, 老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些看似麻烦的德育机会, 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 通过教师耐心的开导和教育, 让幼儿从中受到启发, 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 老师应该鼓励其他幼儿主动帮助别人;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 老师就要耐心引导幼儿学会原谅, 学会宽容;当幼儿心情不愉快时,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忍耐, 学会坚强,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断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逐渐养成不乱发脾气的好习惯。 如果幼儿从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能够实现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 那么, 就会为幼儿今后的良好品质形成打下基础。
总之, 幼儿德育, 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教育资源, 从情感入手, 以幼儿为中心, 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通过一点一滴的身教言传,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 在此基础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养成教育, 最终使幼儿“文明乐群, 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童忠惠.幼儿情感教育方法简述[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8, 33 (4) .
[2]蔡陶.对素质教育中幼儿德育教育的若干认识[J].活力, 2011 (6) .
一、教书育人,德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1、转换观念:不仅在才、学、识、上造诣学生,还要把“德”摆在首要地位,明确当代的“四观”是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前提条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人人成才及人才多样化”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为学生一生发展及终身幸福奠基”的价值观,教会学生用道德来调节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2、认识道德:从伦理学角度讲,道德与伦理是同义异词;孟轲谓之“教以人伦”;《大学》言之“在止于至善”;马列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具有多样规定性的社会范畴,各道德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提高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能力、增强学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义务的自觉性、认识到道德的“启蒙”作用,是实现道德教育其它环节的创新基础。
3、找到规律:道德的规范是全心为民、劳动(工作、学习)态度、爱护公物、授科学、坚持真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道德的范畴是由义务、良心、荣誉、幸福为核心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道德意识”及道德语言、行动、习惯等“道德行为”组成的集合;道德的根本是真、善、美的理性表现;道德的过程是“养育、训育、化育”三阶段;道德的环节是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确定信念,养成习惯。
4、探求方式:因为道德教育改革和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它具有广融性(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要求)、兼进性(各环节兼行不能侧重)、多端性(因人、事、时等而定,不能死扣一般)、重复性(结合新情况、丰富新内容、更上高程度上重复教育)、实践性(适应情况和要求、引导执生义务)、渐进性(积善成德而不是功于一旦)等特征,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方式;传授道德知识和总结受教育者经验;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典范诱导和舆论扬抑;传统伦理道德创新教育。
5、创新体系:较完全的创新系是理念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各内容之间的完美组膈。要真正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可借鉴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予改革创新和合理选用现代教辅媒体,开发德育教育方法资源(如规范、文本、讲训、液压动、实务、心理咨询、行为测试、交互式的CAI课件等),力求德育教育不因噎废食、或流于形式。
二、树人重德,处理好德育教育的几种关系
1、以人为本、理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关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我修养是内部主要的决定性因素,道德教育是外部加强的辅助性因素。但内部因素不能缺乏外部因素的有力影响,比如没有从外部施加道德影响的作用(揭示善恶界限、创造良好氛围、指明改变途径、调导挫折心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要靠他们自觉觉悟和努力及善良的愿望和决心来正确处理好一切关系是不大可能的。
2、以文为器、协调好道德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在道德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智育可提高认识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美育可培养鉴别美丑能力从而养成健康的情趣;通过法制教育可使学生了解社会关系中权利与义务及可与不可的行为;通过民族精神教育可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通过敬业教育可使上岗者能以自已的责任感去安心发挥才能等。而德育教育应配合这些教育乃至统率这些教育,在过程中保持连贯性,共同发挥“综合素质”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以德为根、协调道德教育与社会风气的关系。道德教育的实质其实就是通过受教育者影响和改变社会的道德风气。要教育学生认清和抵制封建残余和外来负效应的影响:树立扬善鄙恶赞美扶持社会向上积极的道德风尚;养成他们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习惯;提高抗干扰的抵御不正(良)之风的能力和正确的识别、选择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教育无疑起到主导作用及规范作用,可通过学校、学生、社会、家庭这个“联合体”来整体、互动实现。
4、以行为桥、疏通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依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培养“正直做人、诚信处事”,实施“诚信教育、礼仪教育、情感教育、吃苦(磨难)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以及“国情、现代、国际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职能。要把学生的道德准则变为行为标准和日常习惯,持之以恒地自觉遵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完成任务、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热爱生活,道德教育在之中起到了关键性平衡、疏通作用,这实际也是职业学校实施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研究内容,掌握实施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从我国目前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初步概括出有以下这些内容可供参考:传统伦理道德与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现实社会与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教育,品质、个性、人格与人文教育,礼仪、修养与情感教育,国情与国际性教育,认识、理性与情操升华教育,“精神文明”与“五讲四美”教育,“三观”、“四爱”、“五自”教育,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教育,生理、心理与社会伦理教育,勤苦俭朴与挫折教育,生活、生存与做人处事教育,进取心、事业心、责任感与意志品质教育,市场观念、经济头脑、风险意识与竞争意识教育,适应性、挑战性与成功教育,积极向上与见义勇为教育,创新意识、创造才能与创业精神教育,自我调控、独立能力与团队精神教育等等。面对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我们必须因地、因时、因人、因情而异地有针对性地“对号入座”,而且尚需注意主次、有序、及时、条理、严密、配套、科学地采用具体的方法,并建档分析、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评估质量,才能使动机和效果真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