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基本规范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我国各行各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众多大小企业的出现也进一步盘活了整个经济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在企业运行管理当中,牵涉到资金运营的收支问题则需要专职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对于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基本规范则应提高重视。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基本规范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中,出现了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也导致企业、国家以及公众的利益受损,甚至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为确保我国社会秩序的正常稳定发展,也为了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则有必要加强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促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达到基本规范。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度
相较于国外会计事业的发展而言,我国由于起步较晚,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并未做具体要求,导致行业队伍“鱼龙混杂”。从我国现阶段对会计人员从业具体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看,其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提及甚少,可见并未有完善的制度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展开约束,也无法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所以有必要构建明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同时不断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予以完善。笔者认为,在该项制度当中,需要明确政府审计、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以及内部审计的道德规范,其中包含职业精神、责任、修养与公正等四个方面要素。在此规范督促下,促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在工作实践中能够以此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克服贪欲,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服务。
二、优化现行的会计人员录用考核制度
笔者认为,可采取下派与录用制度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计人员的委任,其中有各地区财政部门牵头成立会计公司,主要对优质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与推荐输送。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企业以及直接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则可实行直接委派推荐的方式输出优质会计人员;针对其他企业则可实行委派与企业自身录用相结合的方式。通常来讲,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层次高,其展现出的财务独立性便更强,而这一点有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反之,会计人员及其财务工作会受到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的牵制,其独立性则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此外,针对单位企业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要进一步提升,要求其能够坚决履行《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纵观众多企业财务造假实情来看,大部分都与单位企业领导层的直接授意有关,可见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单位企业主管领导及财务责任人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唯有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以有组织、有计划且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开展去对会计人员形成内外在的影响,进而使其能够对该行业的职业道德与基本规范有全面认知,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将所受教育中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原则转换为自身的职业行为,提供更为良好的会计服务。通常来讲,对会计人员实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可分为在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两个阶段,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引导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在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能够权衡利弊,同时助力会计人员原则性、坚韧性的心理能力养成;2)法制教育。加强会计人员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使其能够执法守法,自觉履行自身职责,树立遵法守纪的会计职业道德;3)专业教育。从事该项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做好该项工作所需要的经验与教训。由此可见,通过做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助力其形成职业道德自律,在生活、工作中便能够不断提升自控能力,以浩然正气抵御不正之风的影响,坚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高地。
四、建立科学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需要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合理地评价,以此方式清退职业道德存在缺陷的会计人员,不仅能够肃清会计队伍,也能够给予其他人员警示作用。具体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构建工作,首先需要有关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构建针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追踪系统,实现对会计人员工作行为中的职业道德体现有全面监测;其次,由国家会计、注册会计师等协会牵头,组织建立会计工作职业道德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行为展开指导下评价,以此去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最后,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力量,在吸引社会公众对诚信意识的广泛关注之下,去强化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对职业道德行为的把握,进而自觉以职业道德去规范自身行为,以促进对自身评价的提升。而基于该评价体系所衍生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则可成为会计人员的“名片”,助力其今后工作的开展,无形中对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诚信社会中,唯有诚信为本才能立足于社会生存,因此,加强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以完善立法与提高监督力度去把握好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进而推动会计工作的合理合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进而企业与社会得到稳健发展,国民经济秩序得以保持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宗彦,傅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实施框架及中国实践[J].会计之友,2017,(13):15-18.
[2]崔芳.心理资本对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影响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作者简介:马媛媛,山西省招标有限公司。
作者:马媛媛
【摘要】近年来,少〖HJ1.2mm〗数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下降事件时有发生,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引起高校的深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培育高校新型体育人才的重任,因而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設。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等方面探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 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直接传播者,肩负着培育学生高体育职业素养能力和高职业道德能力的使命,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败坏的案例时有发生,这给高校体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研究,是新时代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的基础,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作用。
一、规范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社会风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些年来,个别体育教师的师德败坏被曝光出来,违背了教育行业的原则性教学指标,严重破坏了良好的体育教学生态环境,这不利于体育行业的建设发展,新时期体育教师肩负着培育新时期体育人才重任,只有规范好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起到以身作则、立德垂范、为人师表的重大作用。
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敬业精神弱化,工作懈怠
现阶段大多数体育教师仅把体育事业看做是一种职业谋生手段,没有深刻了解该工作的性质,缺乏实际的责任感,个别体育教师甚至为了物质追求,对体育教学工作极其敷衍,因而出现上课停课、随意调课、以及找人代课现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工作懈怠,深刻影响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秩序,也制约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主要原因是因为社会经济压力大,高校体育教师迫于现代生活经济的压力,主要追求的是利益上的得失,能有助于自身利益的才积极,于是一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讲一些基本的上课知识就让学生自由活动了,只当体育教学是一种消遣的娱乐活动,忽视职业道德的崇高性,从而无法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
2.缺乏对学生的真正关爱,师德丧失
本来体育课程因其自身的多元化教学形式更容易增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但是在当前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真正关爱,导致出现对个别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讽刺以及惩罚,丧失师德。另外,教师也不愿意为学生真正付出,对学生的心理建设、思想建设完全不关心,没有做好相应的体育教学事故预防措施,很多体育教师一般让学生搬完器材就让他们各自活动,课后及时归还器材就可以了,这是相当不负责的表现,也容易造成相关的安全事故。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体育教师的道德评价缺乏规范力度。现代体育教学在评价标准上一般是以体育教师的科研力度和教学业绩为重要衡量标准,对师德这块不太重视,造成了轻道德的狭义评价机制。
3.法律层面现实意志浅薄
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法律现实层面的考量,认为体育教学对学校教育没多大实效性帮助,顶多是训练一下身体而已,因此对体育法律法规培训课程的参与力度不高,即便是参与了也是敷衍了事,没有注意听讲,导致对新出台的体育政策完全不了解,这在之后的体育教学中会产生相关不符合法律规范的道德行为,轻则给整个学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重则深刻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个别体育教师完全无视相关的法律,明知故犯,进而造成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师因自身自控意志的缺失导致的,在金钱至上的深度影响下,个别教师已经世俗化了,职业道德丧失,完全随波逐流,忘记真正的教学目标。
4.忽视学生体育的综合能力发展
虽然新时期体育教学已得到了高效的改革,但在现实层面上,很多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相当粗糙,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平时的体育教学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课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的状态,不管学生的训练成果,完全忽视对学生体育的综合发展能力,降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乐趣,从而无法对体育课程产生真正的热爱,这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心理发展极为不利,也不符合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规范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举措
1.学校要重视对教师师德工作的建设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工作的建设,相关领导层要深入了解体育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情况,建立相关的教学综合评价机制,把体育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工资待遇和晋升的考核依据,对表现优秀的体育教师给予相应激励,激发教师的师德建设,同时学校要进行全方位监督,通过建立师德档案来进行管理,及时记录相关教师的师德行为,保证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另外,还可利用互联网搭建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加强师生间沟通,可开启学生评价操作,利用微信、意见箱、网络信息等方式,听取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然后及时反思,以便做好后期的工作。
2.强化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加强师德培养
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培养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校要强化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培养,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神和关爱学生的精神,学校可定期开展体育教师师德培训工作,深化体育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关注度,提升他们自身的师德修养,另外学校要时刻督促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体育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他们,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对一些道德规范缺失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强化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3.增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教师道德规范
近些年来,爆出了各样教师师德败坏的事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加强对教师师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健全教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建设,对严重败坏师德的体育教师要严格处罚,使教师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从而提升自身对职业道德的深刻认知,以此提升整个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
4.增强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而学校要高度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定期开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培训,另外教师也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自身的自控力,注意自身日常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拓宽自身的境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终身学习是增强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关键,体育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增强自身的学科综合素养,而且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另外要对照相关的职业道德原则,了解自身的情况,通过比对来进行修改,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典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
四、结论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大内容,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可从三个层面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层面:要求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体育人才。学校层面:进行全方位监督,建立相关的教学综合评价机制。法律层面:增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教师道德规范,高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汉.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研究[J].运动,2018,(8):79.
[2]廖佩文等.现代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1):
作者:曹丹 汤铎
摘 要:幼儿的言语、行为有其特殊性,对幼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从幼儿教育呼唤仁慈之心、仁慈之心的内涵解读、仁慈之心的实践要求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构,以促进其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构
作者简介:李莹,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各种形式、不同规格的幼儿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目前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有待提高,学前教育事业面临着从争取入园资格到争取优良教育资源的需求转变,这些都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长期以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问题饱受非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相应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亟待出台。
一、幼儿教育呼唤仁慈之心
1. 职业道德规范的缺失。由于幼儿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幼儿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特殊性,幼儿教师较容易出现师德问题。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点》中虽已提出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根本任务,但未给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明确标准。目前,我国仅存在中小学教师规范,但尚无明确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也是幼教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无疑成为了制约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瓶颈。[1]此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布为广大幼儿教师科学的实施保育、教育提供了借鉴与保障,但幼儿教师是否能真正履行应尽职责,师德建设是否合乎众望,教师队伍是否能真正做到“幼有所育”,尚无从知晓。
2. 仁慈之心的需要。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构中,应强调教师的仁慈之心。首先,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3-6岁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学龄前期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完善,认知仍在发展,心理和行为也都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个性特征尚未最终定型。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之后第一个认知的世界,是参与除父母之外的社会交往的地方。教师切不可对幼儿随意实施惩戒,对幼儿的需要不管不顾,甚至打骂、虐待幼儿。教师应关心、爱护幼儿,陪伴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并利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为后继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以“慈幼”的观念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需要仁慈之心的情感对教师进行规范。[2]其次,由于幼儿教师工作性质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职业并不容易。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道德素养,还要有专业的技能素养;幼儿教师不但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此外,幼儿教师普遍还面临工资待遇低、社会认同感不高、职业倦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幼儿教师应以仁慈之心对待工作,以仁慈之心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对幼儿教师仁慈之心的内涵解读
1. 尊重理解幼儿。(1)了解幼儿需求。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先读懂幼儿,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和依据。幼儿教师要与幼儿进行平等交流,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只顾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照顾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及其真实需求。做到一切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前提,以幼儿需求为目标。其次,教师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地了解幼儿需求,而非自我揣测。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认知事物、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幼儿教师要对幼儿有耐心,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尊重他们的观点与意见。
(2)尊重理解幼儿言行。首先,教师要承认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特征,尊重幼儿的言行。其次,教师还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到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教学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注意到每一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 对幼儿关注、宽容。(1)关注并非完全接近。教师不应为避免意外发生就时时刻刻紧跟着幼儿,甚至不惜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而是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幼儿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是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给予幼儿充分的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幼儿逐步实现自我管理。教师不应把幼儿当成发展不完全的人,认为幼儿需要成人单方面的帮助助其成长,而是要鼓励、支持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强化。
(2)宽容并非纵容。当幼儿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持以宽容之心,鼓励、引导幼儿承认错误,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经验,使其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还要意识到,宽容并非纵容,不能以幼儿年龄还小、身心发展处初级阶段等理由纵容幼儿犯错,而不施加教育。幼儿在犯错误时一定要及时指出,使其认识到错误,提升幼儿认知水平。其次,教师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除了在幼儿学习方面要施加教育,在幼儿生活方面还要给予照顾。如园所中,幼儿出现打闹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观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再对幼儿施加教育,不要因为对个别幼儿的刻板印象就断定其是事件的引发者,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再如,当个别幼儿行为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当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辅以家庭教育,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具有慈爱之心。教师需秉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对待幼儿,要把每一位幼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般来关心爱护。教师应从慈爱之心出发,爱护幼儿、关心幼儿的需求,时时处处为幼儿着想,懂得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真正做到爱护幼儿。
三、对幼儿教师仁慈之心的实践要求
1. 发源于对幼儿的热爱与了解。幼儿教育本身就是爱的体现,受教师发自内心的良好愿望和职业良心的驱使。“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基本美德,每一位教师都不可缺少对幼儿的爱。教师对幼儿的爱,能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个依恋性的情感体验,使幼儿乐意和教师交往,并在教师那里找到温暖和安慰。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善良可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幼儿教师这一行业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2. 成长于对职业的认同与追求。(1)幼儿教师要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源于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和对职业的兴趣,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前提。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往往迫于就业压力、薪资待遇而不愿从事幼教职业。[3]虽然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努力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但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依旧不太乐观,尤其是聘任制或合同制的幼儿教师,工作辛苦,工资却比其他教师低得多。这就造成很多师范生毕业转而选择其他职业,即使已经从事幼教工作的毕业生,也受到职业认同感降低的影响纷纷转行。即便勉强留在本职工作上,也出现了职业倦怠,甚至打骂、体罚幼儿的情况。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教师们就越要发现工作中的美,增强职业认同感,乐业敬业,常怀仁慈。
(2)坚定教师信念。初心易守,始终难持,如今的幼儿教师正是在这样坚持着。事实上,幼儿教师能够常怀仁慈之心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其从事的职业及道德要求有自己的认识、领悟,并将其坚定为自己的信念,勿忘初心、砥砺前行,才可以达到自我实现。
3. 成熟于对人性的升华与定位。常怀仁慈之心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幼儿教师的常怀仁慈能使幼儿效仿。幼儿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秉承匠人精神,心怀仁慈,落于实践,不断升华,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使幼儿从小具备仁慈观念,进一步使这种人性升华。常怀仁慈是人性发展的趋势。常怀仁慈最终要促进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形成,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促进人性的升华与定位。
参考文献:
[1] 彭香霞.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教育现存问题反思——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10):31-33.
[2] 童宏亮,亓兰真.专业化视域下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审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5,(22):10-14.
[3] 方凌雁.論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J].教育科学研究,2001,(10) :59-62.
责任编辑 郝 婵
作者:李莹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教师招考的必考考点,分析历年考题我们发现,关于师德的内容考试中多以选择题以及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比如说选择题,题目可能呈现一个事例让你选择属于哪一个内容,也可能考察到不同内容的地位,材料分析题可能会让你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评析老师的行为等,所以要求考生全题型备考,既要注意理解,同时也要记忆。那么接下来中公讲师将从师德的内容以及地位两个方面结合讲解。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户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一发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言行。爱国守法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比如,题目里问你老师上课的时候体罚学生,或者向学生收罚款等行为就是违背了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习,不得敷衍塞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题目里提到定义里的内容,以及比如说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描述,那就体现了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如果是说老师教书十几年了,觉得不需要再备课了,那这就是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一般来讲,在材料分析题里,如果老师做得好,就体现了她关爱学生,如果做的不好,那就没有做到关爱学生,比如题目中有老师体罚学生了,给学生起外号了等等,都是违背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题目中体现出了教师实施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都属于遵循了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的最高要求是教师要做到慎独。由于学生有具有向师性,所以要求老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题目中体现出了老师在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等,都是遵守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题目中出现了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历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等词语,都可以考虑终身学习的道德要求,比如老教师学者使用微信,多媒体等。另外,如果题目呈现的事例是老教师觉得自己教学能力足够强,教学经验足够丰富所以不去进修的话,那就是违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四川教师招聘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最新四川教师招聘信息,包括历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育理论知识的考查内容,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常以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其内容主要为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以下是整理出来的一些知识要点: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第一,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各族人民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第二,守法要求教师依法执教。守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所有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守法主体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权利职责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感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对工作高度负责,要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所以,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自己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P9---13) 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依法执教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 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 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精髓。
• 严谨治学是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应当遵循的准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 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
• 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
• 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
• 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核心 • 爱岗敬业 • 教书育人 • 为人师表 • (P9)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 调节作用 • 榜样作用 • 促进作用
• (P13---16)
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要问题
• 现代教育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中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
• 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
• 在教育过程中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内部分歧之间的矛盾冲突。
• 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
针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 营造“尊师重教”的大环境 • 规范和完善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 建立职前、职后互相衔接的师德培养体系
教师应具备的七种职业精神 • 爱国主义精神 • 奉献精神 • 爱岗敬业精神 • 开拓创新精神 • 廉洁自律精神 • 团结协作精神
• 民主法制精神
(P17—21) 为什么要提倡教师的职业精神?
• (P21----28)
• 提倡职业精神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需要 • 提倡职业精神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 提倡职业精神是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 提倡职业精神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爱国主义精神
• 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 (P33)
•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思想教育及其他学生活动中)(P42—47)
奉献精神
• 教师的奉献精神 (P51) • 如何理解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 教师的奉献精神 (P51) • 如何理解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 教师如何做到爱岗敬业?(P71—84)
• 要树立教育事业心
(安心从教,不见异思迁;爱校如家,关心学校发展) • 坚持正确的教育理想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 确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讲究职业良心;认真教学生做人;认真搞好教学工作)
• 师生交往中,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参考案例研究师生交往中的师德) • (P85—96)
关心爱护学生(有高度政治责任感、一视同仁、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了解学生加强心理沟通)
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理)
开拓创新精神
• 开拓创新精神的基本内涵(P112)
• 有创新意识和奋斗目标,敢于冲破影响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旧观念的束缚,有魄力,讲科学,善开拓,勤实践,不断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教育教学模式,竭立成功,争取成功;
•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求真知、说真话、做真人,站在教育事业的前列,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及其规律,敢于追求真理,走前人未走过的道路,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并同伪科学、伪知识进行不懈的斗争; • 敢于到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去开拓创新,为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奉献才智,建功立业。
• 开拓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征(P113—122) • 具有为追求真理而无所畏惧的献身精神 • 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教育信念
• 具有较强的创造力 (善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善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善于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 怎样使自己成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P122—133) •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等)
• 现代学生观的特点: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巨大潜力并等待开发的人;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是有差异的人。 • 坚持终身学习,更新知识 结构(学习哲学与教育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对专业知识有高层次的追求;与课堂教学环境有关的实践性知识等)
一、爱岗敬业
1.什么是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亦称热爱本职。敬业包含两层涵义:一为谋生敬业,二为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敬业。
2.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要求做到乐业、勤业、精业、干一行爱一行。
二、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指忠诚老实,信守诺信,是为人处事的原则。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言必信,行必果”。
2.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原则,更是树立行业形象的根本。
3.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要求我们做到诚信无欺、讲究质量、信守合同。诚信无欺,即待物接人诚恳可信,不采用欺骗手段。讲究质量,即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把质量关。信守合同,即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认真履行承诺或合同。
三、办事公道
1.什么是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
2.怎样才能做到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要求人们做到客观公正,照章办事。客观公正,即遇事从客观事实出发,并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处理。照章办事,就是按照规章制度来对待所有的当事人,不徇情枉法、不徇私枉法。办事公道的核心就是要克服私心,正直无私。要做到办事公道,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能力,能明确是非标准,分辩善恶美丑,并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公道办事。
四、服务群众
1.服务群众的涵义
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2.怎样才能做到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要求做到热情周到,满足需要。
热情周到,即从人员对服务对象抱以主动、热情、耐心的态度,把群众当作亲人,服务细致周到,勤勤恳恳。
满足需要,即从业人员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关心他人疾苦,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最后,做每件事都要方便群众。
五、奉献社会
1.什么是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表现。
奉献,就是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献出自己的力量,包括宝贵的生命。
2.奉献社会要求人们做到把公众利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1)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
(2)奉献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融在一生事业中的高尚人格。
一个中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着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
二个服务:为病人服务,为同事服务。
三无:在护理工作中,做到无纠纷、无差错、无事故。
四轻: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
五心:接待病人热心、护理工作专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执行医嘱细心。
六声:病人来时有迎声、问时有回声、走时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电话有问候声。
七不:不擅离岗位、不以貌取人、上班不做私事、上班不打私人电话、不聊天、不叫病人或陪伴做护士职责范围内的事、不做损害病人利益的事。八及时:卫生整顿及时、健康教育及时、巡视病人及时、观察病情及时、护理处置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心理疏导及时、送水、送便器及时。
九知道:知道病人的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饮食、护理、心理状态、检查结果。
十做到:
1、病人询问时,做到热情礼貌,有问必答。
2、病人误解时,做到和颜悦色,耐心解释。
3、病人急噪时,做到轻言细语,劝解安慰。
4、病人不合作时,做到耐心解说,争取配合,平息事态。
5、病人骂人时,做到骂不还口,化解矛盾。
6、病人有意见时,做到主动检查,及时向领导汇报。
7、抢救危重病人时,做到刻不容缓,争分夺秒。
8、接待老年或儿童病人时,做到格外小心,优先照顾。
9、接待领导病人时,做到热情周到,按保健工作要求处理。
10、接待熟人时,做到坚持原则,按规章制度办事。
护士职业素质:
1、强化敬业意识,树立无私奉献精神
2、强化乐业意识,树立自强不息精神
3、强化勤业意识,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4、强化精业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精神
1、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我国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我国公民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推荐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05-2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09-16
社会公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09-28
教师讲课基本要求06-30
教师教学基本能力09-15
教师基本功方案07-02
教师基本情况介绍09-30
教师基本功大赛内容05-27
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06-11
教师基本功培训总结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