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精选9篇)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篇1

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总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校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收获良多,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而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工作热情大大提高。

二、注意培养宽容公正的爱心。宽容公正的爱心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

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老师们大多注意培养自己宽容公正的爱心。

三、无私奉献的精神普遍得到发扬。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大激发了老师们的奉献精神。

四、“终身学习”的概念深入人心。终身学习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积极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这将极有利于从事教学活动。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所以,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校广大教师收益匪浅。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篇2

课程的性质决定学习的品质、类型与方式。[2]课程观念不同导致课程内涵不同;课程内涵不同, 则学习的品质、类型、内容与方式就不同, 相应的教师学习的品质、内容与方法就不同。因此, 教师学习的内容、方式、实效受制于课程的性质、内涵、类型;教师学习的进程, 自然就离不开教师与课程的关系解读及其学习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界定。要想教师学习能够有效、高质量地发生, 则必须深刻理解教师与课程、教师学习与课程的关系。

依据教职观的基本观点, 我们可以将“圣者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定位为前职业时期;“教育劳动者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定位为职业时期;“专门性职业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时期定位为职业化时期 (专业化时期) 。因循教职观的发展演变, 从教师学习与课程的关系的视角, 我们可以追寻不同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学习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形式。

一、前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自我养成

教师教育经历了一个从非组织化的养成到组织化培养的过程。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代时期的文化和教育十分发达, 出现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老子、荀子、孟子等。这些人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大教育家, 他们的成长并不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正规的教师培训, 而是在先辈及其老师的影响下, 在教育实践中经过自己的摸索逐渐成长起来的。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生活型课程 (1)

非职业时期, 教师何以为教?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列出了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 和早期智者建立的“三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 合并起来并称“七艺”。而二者在东西方历史上成为较为稳定的学校教学科目长达千年之久。这些科目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取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可以说, 对生活本身的理解与顿悟就是教育家们的课程内容与学习内容。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自我养成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三人行, 必有吾师”“学学半”等等, 是先哲给予我们的宝贵的财富。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是很发达的, 根据《学记》的记载, 当时的教育有较为完善的体系, “古之教者, 家有塾, 党有庠, 术有序, 国有学”。如何培养这些机构的教师呢?根据目前的资料, 当时还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这些学校的教师是当时的一些年长者、德高者、有学问者。他们的学问来自于自我修养、自我经验总结, 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与顿悟。他们著书立说、开馆授徒,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如何教学、如何学习, 通过向他人学习和自我修养成为教育家, 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

二、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规范性学习

非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的洗礼, 在文艺复兴之后, 随着教育进一步发展, 当时一些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从事教育活动的时候, 也培养自己的一些学生参与到教育工作之中, 特别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已经注意到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立“学校之学校 (S chool of S chools) ”或“教学法学院 (Didactic College) ”的大胆设想, 随后私立或教会办的教师教育机构出现了。18世纪之后, 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 教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普遍需要, 教育的普遍发展需要大量的职业教师, 这就要求有组织的培养教师。所以, 专门的师范教育就应运而生, 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也就开始了。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规范型课程

自师范教育始, 世界各国把教师工作看做是一种职业, 对教师培养的着眼点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教育, 要求学生热爱教师职业, 而不是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专门的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学习我们称之为教师职业定向教育。职业定向教育是一种规定性的, 即一个人只要进入师范院校学习, 他就被规定为教师, 只要有足够的学科专业知识就可以做教师。这时期的师范教育中,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是:在传统的“传递中心”的课程定位、“技术熟练者”的教师定位、“教育工厂”的学校定位[3]的教育思维范式下, 教师是课程的“代言人”“传声筒”。传统的“标准化”课程构成了教师一切教育行为的“绝对范本”和“指挥棒”。在以“法理化的文化政治学基础”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观念之下, 课程是社会现实主流文化的“傀儡”, 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内容的“公共框架”, 是教师在学年之初制订的“教学计划”;而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 教师则承担单向度地向学生传递“制度化知识”的职责而成为课程的“傀儡”。课程与教师之间是指挥与服从、任务与执行的关系。而教师学习的基础内容就是传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教材。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为教而学”的规范性学习

传统教师培养一般是以师范培养为基本标准, 修完三年或者四年的师范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师技能课程) , 就可以被认定为是教师。规范性将教师视为一种社会角色, 是集体的、功能性的、模式化的, 忽视了教师在生活经验、知识、情感、价值上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规范性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会教学。对规范性学习的教师而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 教育者是“知识的搬运工”, 学习者是“知识的容器”, 学习无非就是知识的输出, 就是把知识从书本装进学习者的大脑里。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是最容易的方法, 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规范性学习就是按部就班的运作, 循环不已的重复, 是为职业生存储备必要的“粮食”, 是有始 (进入师范教育开始) 有终 (师范毕业结束) 的标准化学习。

三、职业化 (专业化) 时期的教师学习——享受型学习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享受型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以课程人 (2) 的角色存在, 并在新课程观的指引下, 承担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责任和义务。自有课程这一术语以来, 人们就一直在解读课程与教师的关系。从“课程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 “课程即教师”[4]是从课程的视角来解读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从“谁的课程”这一视角出发, 可以说课程是教师的课程, 又是学生的课程, 但归根结底是教师的课程, 教师不仅是课程人, 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教师学习就是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在对“教师即是课程”“课程即是教师”的全面解读后, 教师自身就是课程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在开发、理解、表演课程的过程中, 竭尽全力地演绎着学习自身的新内涵——享受。

1. 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学习

一般来讲,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 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 为培养下一代所制订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 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同时课程也应当包括具体的实施情形。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课程与文本课程不同, 教师执行课程的过程,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会按照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以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因此, 也就不可能有两节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同样的文本课程, 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班级、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可能完全相同实施, 而最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课程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课程是什么、将课程开发到什么程度。

2. 课程理解中的教师学习

派纳将课程看做是一种开导性的谈话, 即大家倾听每一个人的观点并彼此展开对话, 要求从不同的视角去阐释问题。从这一视角出发, 教师可以从政治、种族、性别、现象学、后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美学、神学和制度层面去理解课程文本, 进而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层面的信息, 在对话、活动、探究的方法引导下, 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维定势, 将课程文本演化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师生对话、沟通、交流则成为课程本身。作为课程的理解者——教师的价值体系、文化素养是个人的、个性化的, 进而课程亦凸显其个性化的个人的特征。

3. 课程表演中的教师学习

表演是一文学术语。“表演和对表演的理解, 是人类生命存在、教育存在的基本事件。”[5]广义而言, 表演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 它是作为生命存在者的人对某种角色存在的主动承担, 即是通过对角色的表现和显示而实现的以使他人确信为目的的自我投射、自我呈现, 并最终达成的自身敞露。当表演成为教育问题, 首先意味着表演将与主体的社会再生产、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这一教育主题建立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课程具有表现性或可表演性。”[6]教师与学生均是现实的生动的表演者。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彼此的观众, 二者互为主客体。共同承担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帕默尔认为教师的内心景观可以通过理智的、情感的、精神的三条途径去描绘。[7]因此, 由教师所主导的教学活动则是由理智活动、情感活动、精神活动构成的整体, 三者缺一不可。教师在课程表演过程中, 通过理智表演交流知识、认识;通过情感表演传达教与学的情趣、态度、心境;通过精神表演实现师生共享的乐趣、生长、发展, 达到心灵需要与现实生活的合而为一。教师搭建舞台并导演剧目, 实现了教师与课程的角色合一。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为学而学”的享受性学习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所谓职业, 是伴随着收入, 完成一项分工的连续性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为了获取衣食资源的连续的人类活动 (生活的维持) ;完成社会所期待的职务分工 (任务的实现) ;自觉履行个人的天职做出奉献的生活 (个性的实现) 。据此做出定义, 所谓职业是个性的发挥, 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8]教师职业不仅仅是造就职业形象, 更重要的是成就作为个体存在的真正的教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分析了“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人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生存、享受、发展。[9]在人的现实的职业生活中, 生存、享受、发展这三种状态表现了人们对生活世界把握程度以及对自我超越程度的区别, 表明了人们对职业理想和生活价值的追求。在作为人、作为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 他们有着更高的价值追求。享受是一种体验, 是一种幸福, 是一种自由。在享受状态下, 教师学习成为教师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

1.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生活

当学习游离于生活之外, 便失去了本质的意义。陶行知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习是死学习。

新教育认为, 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 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 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 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 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10]在当代社会, 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教师学习就是教师的基本生活方式。在“生活就是课程”的课程观念的导向下, 在“学习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活动, 是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活动, 是实现自我修养的伦理性、存在性实践活动”的学习隐喻的作用下, 学习能力是人得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新时期教师的功能在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性变化:由“教师”变成“导师”, 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在信息化的世界中识别、鉴定、获取知识, 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求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会学习。因此, 教师不仅要接受职前教育, 而且需要在职进修, 终身学习。教师终身接受教育, 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问题, 就成为教师生活的基本内容, 而且这一部分极大地增添了教师生活的情趣、意义、价值。当学习成为教师生活本身时, 真正的生活体验、生活享受就出现了。学习让教师获得精神的、自由的、创造的真、善、美, 充分体验学生与自己的学业进步、学习幸福感、教学效能感等, 教师学习使得教师生活回归生活本身。

2.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职业

“教”是一种专业本领, “师”是一种专业职业, 因而二者都是需要专门学习、专业训练的。“教是需要学习的, 师者需先习师;教学需要学教, 从师需要师从”。[11]从近代的班级授课制的建立开始, 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发展到专门化, 正在激励或鞭策世界各国教育者创建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体制, 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专门职业资格标准, 更是一种倡导和极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追求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目标。因此, 新世纪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 而且是终生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 而且是教育的专家, 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称谓。

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是由教师学习来促进的。对教师而言,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 意味着甘为人梯、园丁、春蚕、向导,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是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通过学习, 教师获得教育观念、教育技能、专业智能, 在学习的历程中, 体验职业情感, 进而坚定职业信念。他们坚信培养社会所需栋梁之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发展是自己职责。而学会教学的关键在于养成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 热爱学习和创造, 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 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采。教育对他而言, 不仅是工作, 也是一种享受。”[12]学习对教师而言, 不仅是职业任务, 更是无尽的职业享受。

3.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关心与自由

“乌托邦是教育之本, 是教育的根本性品质, 找回乌托邦, 教育就找到了自我。”[13]而教师找回自己的乌托邦品质, 也可以说是找回教师的自我。当前, 人们对教师研究的视角, 从应然的价值判断到实然的存在方式的转变, 从外在的规范要求到内在的教师个体生命表现的转移, 反映了在职业社会化过程中, 是成为一个教师还是先成为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教师的身份认同。一直以来, 我们都认同教师成为别人眼中所期待的教师形象而遗忘了自我。首先关注自我的存在, 然后关注作为教师的存在, 是实现教师成长为真正的教师的必然选择。享受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回归自己的乌托邦品质的过程:成就关心者、自由者。

享受型学习使得教师从生存者走向关心者。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认为:关心是当前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14]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 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 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 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痛苦。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 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而教师职业是最具关心品质的职业, 教师将是最能够给予关心的关心主体。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品格。在爱的力量的感召下, 师生建立关心关系, 他们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生命与非生命的一切。由此, 学习活动与行为从课堂、学校走向生活、自然, 从控制走向解放、和谐。学习不再是生存的工具与手段, 而是成为关心、成为爱的本身。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篇3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我是一名少数民主党派人士——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应该密切配合执政党的决策,扎实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正确分析和预测政策动向,理解政策的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新时期我市启动“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中,一定要反反复复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条例,通过摘录、记忆、做题,进行消化吸收,切实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水平。做到八字:知法学法,懂法用法。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践能力的增强,本人的爱岗敬业的精神也在逐步提高,但在工作中尚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增强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上要狠下功夫,努力做好以上三个“认真”,要让人民满意,必须做到真正是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应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并加以推广。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体会:自1994年毕业,在教学工作一线,有过体罚学生的现象,从2006年起课堂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没有体罚学生的事情发生,并努力改正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的等不良教育方法,逐步学会了宽容、理解、平等和尊重,严格管理方式方法较多。倘若自己偶尔批评了学生,要及时找学生谈心。我撰写的论文《“激趣、张驰、宽容、激励、严厉”五疗法》,《班级管理与工作初探》,《民办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探讨》,《浅谈全日制中小学学校的管理》,分别获得区级、国家级奖励。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体会:1、我所在的学校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极为关键;初中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法律意识、社会公德;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相处、学会锻炼。2、我从事了两年的地理教学,我以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大好河山,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关注人类的发展为己任;七年的语文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体会其精髓,学习和模仿,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四年的历史教学,使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兴衰史,使我和学生一道为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跃跃欲试;三年的政治教学使我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使我特别关注新闻时事。如关心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战争与和平等大事。3、不以分数作为考察学生唯一的标准。近几年来做得比较好。我在考察学生成绩时,加入了“尊师”一项,对于平时的作业、上课配合方面加大了考察力度,还如个别同学“借分数”,在做人与求知的关系性上给学生以循循善诱地教导等都做了大量的尝试。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会:这一条是对教师的严格而又具体的要求。1、重点讨论杜绝家教问题。纵观1991年考上大学到我参加工作近20年来,于1992年到1993年两年间为解决上学困难,从事两年的家教工作,不但为自己解决上学困难,而且以系学生会的名义成立“家教服务中心”为广大同学勤工俭学做出了贡献;在1994年至2003年参加工作九年期间,从事家教工作,在解决自己生活困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自2003年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后,我不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以及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有违“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不能看到别人在捞外快,自己也怦然心动,不能看到别人工资高,就寻找心理平衡,不能自己有困难,就借口用自己的知识来赚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头脑更加清晰,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言行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对群众提要求,对自己搞特殊,对组织隐瞒实情,自由主义,这些要坚决杜绝,坚决不再去做。2、重点反思自己的有无利用职务之便,从事商业活动。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能有,说到做到。3、重点讨论团结同志、关心集体的问题。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形,对同志批评过于直白,这些要及时向领导和群众道歉。不与领导斤斤计较,不与群众争名誉,不参与经济纠纷。4、在今后的学校管理过程中,要为家庭教育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自己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研究、总结和推广。5、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教师而言,生活与享受生活,上课与享受上课,教育与享受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点。教师的使命是教育,“在课堂上的一切,是对学生生命的影响”。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体会:要做到以上这五点大的要求,必须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品质。勤学习、勤实践、勤思考、勤总结。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新规范 篇4

这次,教育部新颁发了老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也认真学习了。感觉到这次师德规范很全面,也很细致。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领导,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行使教师的权力。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更好的为教育服好务。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对工作认真负责,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爱生如子,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现在新增加了“保护好学生安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自觉维护学生权益,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学生在校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权力。”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身体安全,身心安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几个“不”,我们做教师的一定不能越雷池半步。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也是我们这十年来的课改所倡导的核心精神。

加强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与领导同事家长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作风正派,廉洁无私。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学习商品,不索要收受学生钱物。不参与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创新知识结构。积极参与继学教育,潜心专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交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应该是有一江河的水,老师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知识结构,才不会才思枯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大胆创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近年来,教师师德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为师德划出“红线”,包括体罚学生、收受学生送礼、有偿补课等行为均被列为教师禁行行为。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直至开除处分。涉及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对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直至开除处分。涉及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教师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今年,教育部首次提出,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篇5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品性的摇篮。只有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到无私奉献、廉洁自律,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才能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使廉洁成为习惯,使诚信成为自觉。教师的奉献虽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那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无德无以培德”,只有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们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应该装着公平和公正。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在说服学生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说服我们自己呢?当我们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仿佛置身于灿烂的星空,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们找到了真、善、美,找到了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甘于奉献,找到了事业与金钱的位置。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的脊梁支撑的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虽然清贫,但我们的双手托举的却是明天的太阳。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查报告 篇6

数学组王翠娜

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为了培育自己高尚的师德,塑造良好形象,现对本人教育教学方面的情况进行反思回顾,找出缺点与不足,以利今后改正。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课余时间,自学不够,学习的层次不高。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发展迅速。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与时俱进。回顾已走过的路,虽然各方面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提高,但总的来说,进步并不算太大。尤其是在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科研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老师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归根到底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由此导致了工作原地踏步。

2、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不够。

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太少,有时仅凭自己的直观行事,随心所欲缺乏圆润灵活性,因而不能完全取得大家的理解。

3、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

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是自己放松了学习及对自己的要求;

2、是思想上有等、懒、靠的情绪;

3、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

4、有时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近于苛刻,求全责备,结果适得其反,此时自己便会产生懈怠的情绪。

5、自身性格比较单纯、直率,替他人考虑的不够多,为人处事方面缺乏圆润灵活。

6、平时思考的不够多,工作方法单一。

这次自查使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通过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2、强化责任,提高效率。

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篇7

一、敬业奉献, 热爱学生, 是新时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 应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志存高远, 对工作高度负责,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当我们面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神圣称号的时候, 就会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 但感到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一种使命, 一种必须用你全身心的投入, 才能换取心灵的慰藉。。学校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 是走向成功的载体。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为集体也是为自己, 为自己实现理想和抱负。懂得了这个道理, 我们就能自觉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 为之休戚与共, 为之夙兴夜寐, 为之甘愿奉献。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 首先要有责任感。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 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 总是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 真正关爱学生。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 必须要有一种职业的敬畏感, 敬畏是衡量一个人成熟度的标志, 它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一个敬畏工作的人, 面对要做的事情, 没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因为他有发自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 他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自觉约束不端行为, 正所谓“君子之修身也, 内正其身, 外正其容”。

作为一名教师, 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只有从内心真正热爱学生, 才会产生爱生如子之情, 才会把挚爱倾注到教学中, 才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进教学中。具备了爱心的教师, 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 时刻为学生着想;才能心存善意, 宽恕学生的“冒犯与过错”;才能凝聚学生, 增强士气;才能“以心灵感召心灵, 以激情唤起激情, 以智慧启迪智慧, 以灵魂丰富灵魂”, 收到“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终身学习是新时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新的事物, 新的理念, 新的思想, 新的知识, 层出不穷。随着学生获取知识, 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 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 以学习来促进自身发展, 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遵守教师培训制度, 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自觉更新教育观念, 完善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庄子的至理名言:“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为师者, 欲做知识海洋的导航灯, 就必须不断自我“充电”。学生能原谅你教态上的矜持, 却不能接受你教学上的浅薄。糊弄学生, 愧对灵魂。为人师表, 必须用严谨笃学的行为, 潜移默化地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教师只有继续学习, 刻苦学习, 对知识“吐故纳新”, 不断探索, 不断反思,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三、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是新时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的思想精髓。

江泽民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 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之上, 教师正塑造着自己的新的形象。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应遵循教育规律, 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把孩子们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从题山考海中拯救出来。把他们当作“人”来尊重, 而不是当作“物”来管理;当作“人”来开发, 而不是当作“填鸭”来饲养, 新世纪呼唤我们教师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自主学习, 独立创造, 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是我们发挥才智, 谱写事业华章乐彩的舞台, 更是培养素质人才的前路阵地。课堂的主体活动不是教师“注入”, 而是启迪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索, 解决问题。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 不应总是正确的指导者, 而应不时地扮演下列角色:是“模特”——演示正确, 也表现适度;是“参谋”——提一些建议, 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但并不代替学生的决断;是“询问者”——故作不知, 问原因, 找漏洞;是“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意义, 优劣, 鼓励学生创造。

我们生逢盛世,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 除了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教师应知荣明耻,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 语言规范健康, 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 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 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因此, 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 坚守心灵的宁静, 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俗话说:“世上莫如人欲险”。如果一个人抵御不了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 就有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 甚至走上邪路。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 应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 以“八荣八耻”作指导, 明确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 为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 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实践证明,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必须经过“十二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 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 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 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 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动, 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 让它犹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 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 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 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 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 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 让它阳光幸福。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篇8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本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了阐述和说明,并对新旧规范做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和贯彻实施规范。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39-03

一、规范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是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在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范,诸如:政治规范、经济规范、法律规范、语言规范等。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是人们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和关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它反映了人民教师的利益和要求,它是具有特定社会内容的行为标准,既不是空洞的抽象条文,也不是教师个人随心所欲采取的个别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道德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调整教师同他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总和。因此,学习和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教师实现道德理想。献身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时期的规范及修订原因

(一)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1984年10月13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由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颁发,要求共六条: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3,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精益求精,勇于创新;4,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讽刺、体罚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5,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6,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二)1991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实践证明,《要求》的颁发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数年来,广大中小学教师遵循职业道德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育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但是,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在总结试行情况的基础上对《要求》进行了修订,作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1991年8月13日进行了颁布。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

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

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5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1997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再次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促使全体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规范》的八条内容,是通过对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及防止出现的道德行为作出的规范,确定了每个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基本原则和应该作到的道德行为。

(1)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5)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6)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7)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8)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四)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我国的转型时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

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新规范的特点以及新旧规范的对比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条目数量上由原来的八条减少到六条,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且新规范有了自身更鲜明的特点。

1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在第一条中将原来的“依法执教”改为“爱国守法”,这就要求育人者首先自己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晰的政治方向,依法执教,更符合了“道德规范”的精神层面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要求。

2对教师的精神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条中的“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在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底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修养。关于“志存高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去谈一些空洞、遥不可及的志向,而是做一个好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尽力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第三条由“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此条目是变化最多的一项。将原来的对学生“严格要求”改为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一项。“5·12”中一批英模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最好地诠释了“保护学生”,我们常说要“爱学生”,那么在危急关头保护学生,就是“爱生”的最好体现。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而且要做学生的益友,此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4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条“教书育人”和第五条“为人师表”是将原来五至八条融合而成。除了原来对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要求外,在第四条里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至少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5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才能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新的道德规范还对目前教师队伍中有偿家教的问题提出的明确的规范。

6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第六条“终身学习”是新增条目,其中提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也应该是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新道德规范的这个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能落后于时代,否则何以教导作为祖国未来的学生,何以引领学生去创造未来!

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量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产物,完全符合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希望、新标准。

四、规范的学习、贯彻与实施

从1984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到2008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看到它经历了四个不同时期的演变,每一时期的变化都是依据了形势的要求,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完善和修订,体现了时代性和务实性。《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学习、贯彻与实施,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中小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规范》。通过专题学习、座谈研讨、榜样示范、反例警示等方式,使广大教师能全面深刻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同时还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学习方式,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使学习《规范》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使广大教师积极认同、自觉领会。

2采取多种措施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中小学校、工会要把贯彻落实《规范》与教师培养培训相结合、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强教师培训等工作中,要始终把师德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

3贯彻落实《规范》要坚持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各中小学校要把贯彻落实《规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和任务落实,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会和共青团等要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

4贯彻实施《规范》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重在自律。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大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自觉践行师德规范,自重、自律、自省、自强,把良好的师德风尚内化为自觉行为,同时虚心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督促及评价。

5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含教师进修院校)应将《规范》同学校的培养、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奠定师范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提高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中国教育年鉴编委会_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998,

[4]丰捷,解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教育先锋网,2008-09-10

[5]权威解读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央政

[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发布,中国网china.com.cn,2008-09-03

[7]各地各校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掀热潮[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12-10

[8]陈浩,树立新时代教师精神,塑造新时代教师形象——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愚解[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10-2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篇9

2009 年04 月21 日 星期二 21:55 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了《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促使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

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二、要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 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总之,师德是中华 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开学初,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且对照新旧规范,吴校长重点解析和强调了新规范中所规定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的内容“。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铭记在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2008 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了,《规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对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于国家 2008 年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可以说我们国家经历了生死的磨难,在最困难的搏斗中我们胜利了,同时在这胜利的背后有很多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许多优秀的教师为了挽救自己的学生丧失了自己的生命,用自己伟大的身躯保护了学生,而身在家中的妻子与孩子却无人关心。这些教师在遇到困难的那一刻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因为他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到忠诚于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我觉得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还不够,还应该像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对学生的奉献精神,那种对教师这一职业 的热爱,并且在最危险的时刻保护了学生的安全,他们的这些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值得我去反思自己的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二.对于学生 说到学生,我就会想到家长,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遇到好的老师,我们老师也有为人母的一天,我们的心理和家长们的心理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再好的环境下成长,都希望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我们在关心学生这方面应站在家长这一方面,对待学生要想自己的亲人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觉得有时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够相互体会.相会理解,来共同把孩子们教育好。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我们在教学中让一些孩子去背,去写,去读,让他们去学习知识,他们却以为是给老师学的。却体会不到老师这样做是对他们的一种爱。所以我觉得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 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对于教师自身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在教学中应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对工作认真负责.认真辅导学生,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做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多听取优秀老师的公开课,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后一条是终身学习,我觉得教师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不断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教师还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 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的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教师的待遇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既教书,还又育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 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求新求变,做学生知识的导航人,心灵的引导者。华人首富李嘉诚 先生曾说过:“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他以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以好的思想观念为指导,注意行为规范,并以长久的坚持使之形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多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促使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爱岗敬业,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事业: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心态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也会受感染变得自信、积极、有活力。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无法估量。

二、既抓智育又抓德育。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认真备课,上好课,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为学生打好良好的知识基础。此外,教师还要抓好学生品德、品行的教育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面对挫折,让他们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有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面对人生。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注重学生智商的培养,又要抓好学生情商的培养。

三、亲切、细心、耐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咨询越来越开放。很多学生年纪虽少,但他们通过电视,网络了解知道到很多东西,但却未能正确分析、分辨。教师在平时要细心观察,了解教师学生的动向,为他们的心灵及时解困。当学生犯错、出现问题时,不要轻易发怒,要保持冷静,细问详情,对症下药。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四: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发展,如果教师固步自封,必将被淘汰。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既教书,还又育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 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 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求新求变,做学生知识的导航人,心灵的引导者。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他以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以好的思想观念为指导,注意行为规范,并以长久的坚持使之形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多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促使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爱岗敬业,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事业: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心态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也会受感染变得自信、积极、有活力。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无法估量。

二、既抓智育又抓德育。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认真备课,上好课,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为学生打好良好的知识基础。此外,教师还要抓好学生品德、品行的教育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面对挫折,让他们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有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面对人生。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注重学生智商的培养,又要抓好学生情商的培养。

上一篇:积极融合,转型发展调研下一篇:年会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