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工作经验

2023-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机关党建工作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运用改革思维和法治思维推动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总台账,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一体部署、一体落实,开创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等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机关党建制度改革、依规治党、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努力从体制机制上推动机关党建实现新突破,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开创了中央国家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健全完善机关党建领导体制,着力整合资源、明晰责任、理顺关系、严格考核

工委积极探索解决机关党建体制不畅、关系不顺、工作随意性强等突出问题,保证机关党建工作正常有效开展。一是健全机关党建领导体制机制。在工委工作层面,加强对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工作的领导、规划和督查。制定落实《中央国家机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把工委和各部门的工作重心、工作力量聚焦到落实《实施方案》上,采取调研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各部门贯彻落实的督查,有效推动重大任务举措的落实。在部门层面,有3项重大突破:第一,设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有效整合部门长期分散的党建资源、力量、任务,初步形成了抓党建的工作合力。第二,加强对垂管系统和京外单位党建工作的领导。如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坚持系统党建与机关党建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中科院形成全院党建工作系统内指导和属地化管理互相结合的良好工作局面。第三,加强对驻外机构党建工作的领导。如外交部要求驻外使领馆党委加强对国企海外党建工作的指导监督;建设银行境外基层机构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工委对中央国家机关管党治党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建立了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机关党支部的责任清单。一些部门对机关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责任进行了细化。三是推动党建工作与干部人事工作“同一分管、合署办公、交叉任职”。工委积极推动有条件的部门机关党委工作与干部人事工作由同一名党组(党委)成员分管、机关党委与干部人事部门负责人交叉任职、机关党委工作机构与干部人事等部门合署办公,切实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和人事工作的有机融合,真正把机关党建“建设队伍”的职责任务履行好完成好。四是健全完善机关党建考核工作机制。工委连续3年安排部门机关党委书记到工委现场述职,同时采取审核书面述职材料、参加部门现场述职等形式,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全面开展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

建立思想建党长效机制,着力增强理论武装实效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了党内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的新探索,提出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中央国家机关认真落实这一重要思想,探索建立思想建党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全面学和分领域分专题深入学相结合的理论武装机制。工委带头,推动部门党组(党委)分领域、分专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编写并修订《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引导机关党务干部用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多个部门梳理汇编总书记相关领域重要论述42种,并结合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实际抓好学习贯彻。二是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工委制定中央国家机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制定工委列席部門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各部门普遍制定了中心组学习计划、考勤、档案、调研、考核、通报等具体制度,加强学习管理。三是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学习品牌评选宣传推广机制。十八大以来,工委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十大学习品牌”评选展示活动;举办了53期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和“强素质·作表率”读书讲坛;组织了10余场中央国家机关部门与地方和基层单位的示范性主题联学活动。部门层面的学习品牌也层出不穷。四是建立党员干部思想状况调查和分析机制。工委自2009年以来连续8年开展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党员干部思想动态调查;建立春节、国庆、年休假等假期见闻交流报告制度。目前,中央国家机关74%的部门机关党委坚持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思想状况调查,38%的部门建立了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定期分析机制。五是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意见(试行)》,加强对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和干部学院工作的宏观指导;推动落实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探索建立部门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制度,在各部门党校推广实施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机制,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十八大以来,工委在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上作了很多探索。一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制定《中央国家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工作方案》和《中央国家机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举办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部门机关党委书记专题研讨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示范培训班,深入部门、深入支部进行检查督导,确保把“两学一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部门深入总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经验,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探索建立经常性教育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二是健全完善机关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工委制定出台了《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列席重要会议实施办法》等四个制度文件,推动解决列席会议、参与管理干部、经费使用等老大难问题。各部门在抓好中央和工委有关制度规定落实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许多务实管用的具体制度。三是建立机关支部工作法总结宣传推广使用机制。2012年以来,工委连续6年开展机关支部工作法总结、提炼和推广工作,先后总结推广了践行群众路线支部工作法、基层服务型党支部工作法、“一二三四”机关支部工作法、严格组织生活支部工作法和机关离退休干部支部工作法。各部门通过开展支部工作法宣讲、加强支部书记培训、建立基层联系点等措施,推动支部工作法的学习运用,不断提高支部工作的整体水平。四是健全完善机关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工委开展严格组织生活试点工作,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如全国人大机关印发《关于做好“三会一课”记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三会一课”等基层组织生活制度规定,细化“三会一课”记录要求。五是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体制度框架。工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重要批示精神,制定了《落实两个全覆盖要求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央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做好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制定了《关于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党建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四个文件,为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六是完善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在党务干部选拔、使用和培养方面,工委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专职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机关“两委”书记的提名、考察、任免、培训作出规范。在党务干部定期交流方面,工委严格落实“两委”书记连续任职不能超过两个任期的规定,推动各部门把优秀的业务干部放到党务岗位锻炼考验,把经过党务岗位锻炼考验成熟的干部放到重要业务岗位大胆使用,激发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着力释放制度的力量

工委把制度机制建设贯穿中央国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各个环节,认真做好抓常、抓细、抓长的工作,做好坚持、巩固、深化的文章,努力形成抓工作落实的有效机制。一是强化健全落实“两个责任”制度机制。工委印发推进“两个责任”落实的意见,对责任内容进行“清单式明责”;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轮训;开展落实“两个责任”督促检查和专题调研;建立追责问责机制,对4起落实“两个责任”不力、6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力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对35名司局级党员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二是建立实践“四种形态”制度机制。工委制定《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组织谈话函询工作办法》,指导机关纪检组织对问题线索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一般性的问题,及时进行谈话提醒、约谈函询。出台《中央国家机关违犯党纪报批案件提前沟通意见的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和规范问题线索管理处置工作的通知》,制定机关纪委问题线索处置流程图,加强和规范各部门机关纪委的问题线索管理处置工作。三是完善细化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明纪律,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通知》《关于强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整治“四风”的通知》,密切注意“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花样,紧盯年节假期、出国出差、干部岗位变动等重要节点,督促党员干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各部门在落实中央和工委有关规定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四是健全完善作风建设专项检查和通報机制。按照中央部署,2014、2015年,工委对中央国家机关26个部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了专题督查调研。去年又组成5个巡视组对10个部门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巡视,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51个、处置问题线索122件。制定《关于中央国家机关违纪案件通报曝光工作的规定(试行)》,运用新闻媒体、党内通报等方式对查处的“四风”问题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充分发挥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作用。

健全完善机关党的制度建设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以来,工委从中央国家机关实际出发,努力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党建制度改革任务和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任务落实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党内法规和制度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对一系列党内重要文件提出修改建议,积极主动参与机关党建相关制度设计。一是建立机关党建“制度群”建设机制。在工委工作层面,制定全面落实《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央新出台的重要党内法规、制度性文件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办法,把《实施方案》提出的制度创新落实好。在部门层面,围绕制定落实中央和工委制度文件的配套文件、符合本部门实际需要的制度文件,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和“多产期”。二是建立党内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制度。2015年,工委首次开展了中央国家机关贯彻执行《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情况监督检查,掌握了机关党建的“家底”,进一步强化了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干部依据《条例》开展工作的意识,起到了以查促改、以查促建作用。此外,相继就《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重要法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督导。一些部门也通过检查、考核、听取汇报等形式,加强对中央党内法规、工委制度文件和部门制度文件的督促落实。三是建立党内制度性文件备案制度。为加强对各部门党内制度性文件制定情况的了解,工委建立了党内制度性文件备案制度,要求部门机关党委制定的机关党建制度性文件,报工委备案;部门党组(党委)印发的涉及机关党建的文件,抄送工委。四是建立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制度评选宣传推广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依规治党、制度治党重大部署,工委建立了征集、评选、宣传、推广机关党建优秀工作制度机制,编写了《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优秀制度汇编》,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提高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制度建设水平。

回顾总结十八大以来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有以下7条经验体会: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二是要把中央深化党建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国家机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总体规划,解决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三是要加强工委、部门党组(党委)、部门机关党委、党支部的协同联动,解决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同时同向发力问题。四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的“关键少数”作用,解决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领导体系问题。五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六是加强工作统筹、健全工作机制,解决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问题。七是必须敢于担当、持续用力、一抓到底,解决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政治定力问题。

经过十八大以来4年多的努力,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已出台实施,一批重要工作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和拓展,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的主体框架、良好局面基本确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更加牢固。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机关党委书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专题培训班上的报告)

作者:李智勇

第2篇:基层机关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建设经验

摘 要:信息系统安全首要依靠技术层面的保障和防范。对于基层机关,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前健全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和事件发生后高效完善的应急预案更为重要。

关键词:机关;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

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软硬件故障、人为失误或破坏等原因影响到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或信息泄密等,从而造成不良影响以及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深入,信息系统安全放在了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信息系统安全首要是依靠技术层面的保障和防范,但是对于基层机关,事前健全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和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高效完善的应急预案更为重要。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基层机关信息安全工作的经验,借鉴其他部门的可取之处,结合信息安全建设发展的新趋势,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前、后两个方面的进行论述。

一、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制度建设

防患于未然,据调查显示80%的信息安全事件的漏洞都出现在事件发生前。而信息安全工作的95%应该放在事前的安全防范制度建设上。基层机关要保障数据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保障网络、计算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安全及运行环境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特别是维护重点网络、办公系统及网站等的安全,应该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防范制度建设上。

(一)明确安全防范工作职责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应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并在信息中心常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职责,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环境(配供电、空调、防火、防雷、防磁等)、各应用系统、数据库、网站等安全防范。

如信息中心负责网络、机房设备、各类应用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中心负责电力、空调、防火、防雷等基础设施的监控和维护;办公室负责对以机关名义在网站上发布信息的审查和监控及OA系统数据安全防范等。

发生紧急事件时由信息中心协调开展工作,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向领导小组、公安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负责组织网站、各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的监控防范、应急处置和数据、系统恢复工作,以及安全事件的事后追查工作。

(二)明确安全保护等级

(1)A级:中心机房、机房、其他放置服务器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场所;服务器、数据库、防火墙及应用软件的超级用户权限,实行绝对强制保护;(2)B级:网站、各数据库数据和备份文件,实行强制保护;(3)C级:各部门内部管理的计算机和信息,实行自主安全保护;(4)D级:用户自用计算机和信息,实行一般安全保护。

(三)网站、网页信息安全防范

网站、论坛、BBS等从事信息发布的系统,必须有专门的监控、管理人员随时监控维护,杜绝违法、有害内容的出现。以机关名义在机关网站或主页上发布的信息,必须经办公室审查,才能张贴。发现非法内容,应立即按紧急处置预案处置。

(四)网络安全防范

机关与外部门联网采用单独的设备和线路,以物理隔离或防火墙隔离的方式交换数据,具备审计、记录等功能;内部网络与因特网物理隔离,如需相连,需配备高性能防火墙和入侵检测;与运营商签定安全保障协议,确保能及时恢复线路故障;对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服务进行关闭;在建设和改造时优先充分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有足够的冗余或备份,有备份设备及时更换或维护;严禁违规接入内部网络;各类密码要有专人保管并有定期的变更机制。

(五)病毒安全防范

应配备正版的防病毒软件,要进行经常性的防、杀毒工作;对所有的外来媒体数据,必须先进行病毒检查。

(六)软件系统与数据安全防范

杜绝使用盗版软件;各类开发的应用软件要充分考虑到安全的要求,并进行安全评估。要按统一规划和部署采购计算机相关产品,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原则上备份介质的存储不能与主机系统在同一地域,在做好日常备份工作的同时,实施异地备份办法。

(七)机房和设备安全防范

机房应符合全国家标准和国家规定。机房设计方案,应进行安全评估。必须具备防火、防雷、防静电、防电磁干扰设备;要有完备的环境控制设备和电源供应设备;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值班制度,确保各类设备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设备都必须有高的可靠性,尤其是服务器、核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关键设备要严把采购关,从源头上把好设备的安全性能关。关键设备要有冗余备份或相应配件,设备出现故障能及时维护、更换,不影响工作和系统的运行。

二、应急处置措施

(一)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1)网站、网页由值班人员负责随时密切监视信息内容。

(2)发现在网上出现非法信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单位领导和信息中心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应先及时采取删除等处理措施,再按程序报告。

(3)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及时赶到现场,作好记录,清理非法信息,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4)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或审计记录,信息中心会同办公室共同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将有关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

(5)安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是否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告。

(二)黑客攻击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1)当有关值班人员发现网页内容、数据库数据或程序被篡改等情况,或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信息中心负责人通报情况。

(2)信息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尽快赶到现场,并首先应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同时向安全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3)信息中心负责被攻击或破坏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信息中心组织力量追查非法信息来源。信息中心将综合情况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4)安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是否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告。

(三)病毒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系统管理员在接到通报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3)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信息中心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商研究解决。

(4)信息中心认为情况严重的,应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安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是否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告。

(5)如果感染病毒的设备是主机系统,经领导同意,应立即告知各下属单位做好相应的清查工作。

(四)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有多日的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2)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部门系统管理员报告信息中心,协同信息中心软件系统和数据的恢复。

(4)信息中心检查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由信息中心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5)安全领导小组认为情况极为严重的,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告。

(五)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主要数库系统按双机热备设置,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一个备份在机房,另一备份在另一安全地点。

(2)一旦数据库崩溃,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信息中心负责人报告。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中心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

(3)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信息中心人员应立即向软硬件提供商请求支援,同时通知各单位暂停业务。

(4)系统修复启动后,将第一个数据库备份取出,按照要求将其恢复到主机系统中。如第一个备份损坏,导致无法恢复,则应取出第二套库备份恢复。如果两个备份均无法恢复,应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紧急支援。

(六)网络线路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信息中心平时应准备好必要的网络备用设备、线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发现网络或通信线路中断后,信息中心值班人员应立即向负责人汇报。

(2)信息中心组织力量,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如属我方管辖范围,由信息中心人员立即予以恢复。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如属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如属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如属运营商管辖范围,立即与运营商联系,要求修复。

(3)信息中心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在修理期间,通知各单位暂停业务。

(七)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中心负责人报告。信息中心应立即组织人员查明原因。

(2)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如属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3)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并通知各单位暂停业务。

(八)人员疏散与机房

(1)一旦机房发生火灾,应遵循下列原则:首先保人员安全;其次保关键设备、数据安全;三是保一般设备安全。

(2)立即按响火警警报,并通过119电话向公安消防请求支援,所有不参与灭火的人员按照预先确定的路线,迅速从机房中有序撤出。

(3)灭火的程序是:首先切断所有电源,启动自动灭火系统,或灭火值班人员戴好防毒面具,从指定位置取出灭火器进行灭火。

(九)外电中断后的设备运行预案

(1)外电中断后,机房值班人员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向信息中心领导汇报。

(2)如因单位内线路故障,请机关服务中心迅速恢复。如果是供电局的原因,应立即与供电局联系,请供电局迅速恢复供电。

(3)如果供电局告知需长时间停电,应做如下安排:1)预计停电4小时以内,由UPS供电;并关掉非关键设备,确保主要设备供电;2)预计停电超过4小时的,应使用发电机自行发电。

(十)发生自然灾害后的紧急处置措施

(1)上级单位平时应该储备下级单位的关键设备。

(2)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导致设备损坏,由灾害发生单位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请求支援。

(3)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接到下级单位的支援请求后,应在派遣人员携带有关设备赶到现场。

(4)到达现场后,寻找安全可靠的地点,重新构建新的系统和网络,并将相关数据予以恢复。

(5)经测试符合要求后,支援小组才能撤离。

(十一)关键人员不在岗的紧急处置措施

(1)对于关键岗位平时应做好人员储备,确保一项工作有两人能够操作。

(2)一旦发生关键人员不在岗的情况,首先应向信息中心领导汇报情况。

(3)经信息中心领导决定,由备用人员上岗操作。如果备用人员无法上岗,请求上级单位支援。

(4)上级单位在接到请求后,应立即派遣人员进行支援。

总之,信息系统已成为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安全的内涵也日益丰富,除健全科学的安全防范制度和完善高效的应急措施外,培养良好信息安全意识,有条件地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也很重要。总之,要把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工作来完成,切实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财政安全。

参考文献:

[1]江必新.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J].中国法学,2004.

[2]陈天晴.灾难备份与应急响应建设[J].中国人民银行,2004.

[3]马民虎.互联网安全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袁琪(1979-),男,吉林市地方税务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研究方向:税务信息化。

作者:袁琪

第3篇:对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认识、经验和建议

[摘 要]分析“省市县职能相似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改革的内涵、总结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我国未来具体实施党政机关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党政机关联动和省市县三级统筹是这轮党政机关改革的显著特征。“合并设立”和“合署办公”是两种主要的改革方式,但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从广东省顺德区推进党政机关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改革引发法律冲突、与政府职能转变脱节、上下级改革不协调、缺乏基层调研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提出未来推进党政机关改革应当以法治思维为指引,在中央层面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坚持党政机关联动、上下层级配合,明确改革的具体程序和步骤,综合统筹相关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党政机关;合并设立;合署办公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共进行了七轮政府机构改革。总的来看,这七轮改革对推动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局限在政府内部的机构调整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真正理顺国家权力关系的格局。正如某学者在评价大部制改革时所言,“如果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几大机关权力配置不合理,光靠政府的大部门制管理模式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即使频繁地进行机构调整、裁减、合并、重组,也很难理顺大的权力关系格局”[1]。实际上,党政机关统筹已经纳入我国机构改革的日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要“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十九大报告更是指明党政统筹的具体做法是:“探索省市县职能相似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者合署办公”(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双合”改革)。可以预见,具有相似职能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合署办公应当是我国未来机构改革的主题。本文主要就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对象、范围和方式谈一谈粗浅的认识,并结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部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未来党政机关“双合”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三点认识

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来看,“我国过去推行的体制改革多集中在政府内部,特别是集中在某一层级政府内部。地方体制改革很少考虑政府与党委、人大的关系,对各层级政府的职权配置也很少顾及,导致地方体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2]。不同以往,党政机关“双

合”改革扩大了改革的对象范围。具体来说,本次改革将参与改革的机构从横向上拓宽到党政机关,纵向上延伸至省市县三级,不再局限于某一级党委或政府。这一点是本次改革的最大特色,这种变化给予了地方更大的改革空间,有利于从更大范围理顺党政权力关系格局,保证各层级机构改革的统一性。

1. 党政联动是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最大特色

推行党政机关“双合”改革,首先需要明确改革的对象。这也是基层党政机关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委政府发文经常使用“党政机关”一词。一般认为,在我国,狭义的党政机关仅仅指党和政府。而广义的党政机关则还包括了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各层级党政机关的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从我国公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实际来看,党委部门与政府部门应当是本次改革的主要对象。原因有三:其一,從改革的原则和目的来看,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以具有相似职能为原则,目的在于解决党政机关职能重叠交叉的问题,以实现公权力运行的流畅。申言之,党政机关“双合”改革主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意在通过改革来提高党政机关权力运行的效率,而并不是要对当下的政治体制进行大规模调整,这一点有必要提前予以明确。这也决定了改革的对象范围不宜多大,应当以该机关具有相似职能为必要。其二,从我国公权力配置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实际掌握着我国最核心和庞大的权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对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实际行使着最终的决定权。同时行政权在所有国家权力中最为庞大,与公众联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大。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权力整合,对理顺国家权力体系而言,作用最为重要。其三,客观上,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权力重叠交叉的现象最为严重。长期以来,我们党实行归口管理体制,将政府工作按性质分为党群口、工交口、财贸口、文教口、政法口、农林口、外事口等各个专业口,由同级党委常委分口负责,以加强党对政府行政工作的领导。这种归口管理模式客观上导致了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重叠交叉现象。当然,不可否认,党委部门与人大机关、司法机关、政协机关、社会团队等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相似职能,例如,长期以来广受诟病的政法委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政法委仍然若隐若现地影响着一些重大案件的走向。但这类问题可以纳入今后的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中实施,并不是本次改革的重点。

2. 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范围是省市县三级

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范围是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不包括中央一级,也不包括乡镇一级。党中央将改革的范围限定为省市县三级有其现实的合理性。首先,党政机关“双合”改革实际是一次地方体制调整,并不是政治体制的调整,选择在地方实施对政治体制的影响较小,可以降低改革的政治复杂性和敏感性。其次,正如上文所言,党政机关“双合”改革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党政机关权力运行的效率。从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事务,然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职能上应当是有区分的。一般而言,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全国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执行的监督,而政策的具体执行则是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层级越低,政府的政治属性越弱、执行属性越强,而执行更讲究力度和效率。地方党政机关的这一特点恰好契合了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目的。实际上,基层党政机关整合后,尤其是那些务虚的党务机关被整合后,还可以充实和加强基层执法力量,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总的来说,地方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职能重叠的弊端要甚于中央,反之,地方实施这项改革的收益也要大于中央。再次,改革没有在乡镇一级开展也有其客观原因。根据我国地方政府组织法和乡镇党政机构设置的实际,乡镇一级政府一般不设置职能部门,这决定了乡镇党政机关重复设置的问题也不如省市县三级严重。从历史来看,乡镇一级政府机构改革也往往在县一级关系理顺后再往下推进。如我们党在十三大处理党政分开问题时,便采用先在县一级关系理顺后再解决乡镇的问题。在省市县三级实施改革,给予了地方足够的改革空间,有利于地方省市县三级推进统筹改革,可以避免机构改革上下脱节的问题。但是,究竟是某一级先试点展开抑或省市县三级同步全面展开,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3. 合并设立和合署办公是两种不同的改革方式

合并设立是机构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最典型的是行政机关之间的合并设立,例如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对具有相似职能的政府部门进行合并。合署办公自早可见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探求省制改革的具体办法,一方面适应形势需要,对省政府组织办事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省政府合署办公,以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府的意志统一和权力集中”。[3]改革开放以后,党政机关合署办公模式被广为采用。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合署办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的合署办公,其中以监察部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最为典型,而当下的监察委员会改革也继续沿用了与纪委机关合署办公的模式。

合并设立和合署办公二者在整合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合并设立一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合并为一个机构,从理论上讲,包括“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两种形式,“新设合并”是指原先的多个机构合并后成立一个全新的机构,以新的机构名义行使职权,原先的各机构消失;“吸收合并”是指原先的多个机构被其中的某一个机构吸收,被吸收的机构消失,以吸收后的机构行使职权。机构合并设立的实质是“一个机构,一块牌子”。合署办公,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之间,由独立办公变为共同办公,形式上是各个机构物理办公地点的聚合,法律上以机构共同的名义行使职权。合署的各个机构在法律上并没有消失,理论上仍然具有独立的法律资格,可以根据工作内容灵活选择适当的名义来行使权力。另外,“加挂牌子”也是我国机构改革中常见的一种说法,但其与合署办公差异并不大。“加挂牌子”一般是指在现存的某一机构上附加另一机构,原来机构可以根据具体履行职能需要选择合适的名义,并不重新配备领导班子和人员。而合署办公则一般是将两个现存的机构进行整合,领导班子和人员可以分别配备。但加挂牌子和合署办公二者实质都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因此,广义的合署办公也包括“加挂牌子”这一形式。

合并設立和合署办公二者在整合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导致在整合效果上各有利弊。合并设立将产生一个新的机关,从整合效果来看最为彻底,也更利于划清机关之间的职能边界,但合并意味着被合并机关的消亡,行使职权也只能以新的机关名义作出,对原有机构组织体系的完整性会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不同性质的机关之间合并,必须要明确新的机关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新的机关与原有机关性质不同,此时要再对原有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权力则不合法理。合署办公则从形式上保留原有的机关,改革效果不如合并设立彻底,职能交叉问题不能彻底得到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但可以给未来改革留有空间,也更具灵活性,尤其是在理论问题没有完全讨论清楚前,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更具有实用价值,因而目前如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等不同性质的机关整合时更常被采用。总而言之,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需要根据改革当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采用适宜的整合模式。

二、党政机关“双合”改革可以借鉴的四点经验

我国机构改革的实践为党政机关“双合”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这些改革中,地方的大部制改革力度最大、做法最为丰富,其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大部制改革颇为引人注目,同当下的党政机关“双合”改革最为相似。2009年,顺德区正式启动大部制改革,该区在改革中以职能相似为标准,将原有的41个党政部门大幅整合,整合后仅留存了16个党政部门。总的来看,顺德区的改革对解决党政机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了很多不足。[4]这给当下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留下了值得借鉴和思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 应当提前就解决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的措施作出安排

改革与法治内生着一种张力。过去四十年,我国的改革实际是一种破法式的改革,法律在改革面前处于一种退让的态势,法律上的障碍还不足以对改革形成掣肘。但随着大众对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改革的认识越来越深,法律上的障碍越来越为改革者所顾及。在此背景下,如果不提前考虑改革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将极有可能影响改革的成效。“顺德改革伊始,行政许可、执法主体、执法服装、执法证、行政复议等问题都暴露了出来”。[5]顺德区大部制改革中存在的法律冲突,一方面与其改革力度太大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改革与法治的天生张力所致,还有一方面则是没有提前对改革中可能爆发的法律冲突予以充分考虑或者提前安排。可以预见,顺德区改革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党政机关“双合”改革中也极有可能遇到。鉴于此,在今后的党政机关“双合”改革中,首先要注意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避免顺德区改革中法律冲突全面开花的情况。其次,应当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障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例如通过实验性立法等手段,对改革中可能突破法律的地方提前获得上级有权机关的授权,暂停或变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待条件成熟后再配套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这些做法都是破解改革与法治张力的有效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2. 党政机关“双合”改革要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展开

评价机构改革是否成功至少应该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从党政机关内部来看,改革是否理清了党政机关权力边界、实现了权力运行的流畅。第二个维度是从公众角度来看,改革是否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换言之,即党政机关是否真正实现了职能的转变。有学者在研究顺德区的改革时发现,顺德区将职责相同、相近、相关的机构进行合并,但原有的政府职能却一项都没有减少。[6]不论机构之间的合并抑或合署,不能以形式上机构数量的增减作为评价标准,也不能简单地进行合并同类项操作,这无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实际上,这种与政府职能、公众需求脱节的改革举措,正是我国机构改革中机构增减反复的根本原因。顺德区在2014年再次新增5个部门便体现了这一点。[7]党政机关“双合”改革应当汲取这一教训,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改革长远目标,更加突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以当地民众实际需要为导向,合理设置党政机关和配置权力。如果仅仅追求形式上精简机构和裁剪人员,极可能使得改革方向南辕北辙,重蹈机构设置增减反复的覆辙。

3. 党政机关“双合”改革要坚持上下级之间联动

机构改革涉及到新的机构之间职能的重新调整,也涉及到机构运行过程中上下级机构之间的衔接问题,这两点将直接影响机构权力运行的流畅。顺德区的改革便暴露了改革后上下级部门之间衔接不畅的问题。我国党政机构设置是典型的职责同构模式,政策往往通过不同层级间的对应职能部门上传下达,这种模式保证了政策和命令的有效传达,有利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这种模式也决定了我国机构改革必须要上下联动,否则将造成上下级机关之间权力运行的阻塞或缺位。顺德模式的设计者许耀桐谈及该问题时表示:“最初我们就有考虑过职能上下对接的问题,原希望是顺德作为基层先领先一步,带动上级改变”。[8]然而,事与愿违的是,2014年即改革五年之后,顺德区非但没能带动上级机关的改变,反而再次走了回头路,新设或重设了五个工作部门。同样,各地在推动党政机关“双合”改革时也应当注意上下联动的问题。鉴于改革范围是在省市县三级,改革者在制定改革方案时,一定要注意改革的上下联动,注意三级机关改革步骤的统一和协调。如果条件不成熟还需要试点的,仍应当注意试点地区是否同样存在上下级机关之间对接的障碍,并将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提前纳入改革实施方案。

4. 推行改革需要广泛调研、征求公众意见

顺德区的大部制改革和党政机关“双合”改革,二者目的都是为厘清地方党政机关之间的职能边界,以提高公权力运行的实效,正如顺德区委书记李海所言,“我们是基层,核心是要解决实际问题”[9]。基层公务员群体和人民群众与基层党政机关最为贴近,最清楚基层党政机关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于基层党政机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感触最深。要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离开了基层公务员和人民群众无异于纸上谈兵,也难以真正地解决问题,顺德区的改革也暴露了这一弊端。据媒体报道:顺德区的改革方案一度高度保密,只有区委少数领导知情,而其他区委领导、副区长实际只比媒体早6小时知道改革的内容。[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式,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性质的生动体现,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推动党政机关“双合”改革,应当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制定改革方案前,除了从规范文本上梳理党政机关的职权职责以外,还需要重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公务员群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杜绝从文件到文件式的改革。只有坚持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了解党政机关的实际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真问题。这也是机构改革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三、对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四点建议

1. 运用法治思维引导党政机关“双合”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提出,要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推进党政机关“双合”改革也不例外,必须遵循法治精神的指引,在法治框架下推进。具体来说,尤其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党政机关“双合”改革要发挥法治的规范和指引功能。法治框架下的党政机关“双合”改革,意味着改革要有不可朝令夕改的规则体系,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人走政息”、也不因领导人的注意力改变而被搁置;意味着改革要充分发挥规则的规范和制约作用,防止改革异化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手段。正如某学者所言:“推进改革非常重要,但改革的权力和改革权力的运作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否则改革就可能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或一辆没有制动器的疯跑的车,可能给人民生命、自由、财产和社会公共利益带来巨大的风险”。[11]其次,党政机关“双合”改革要防范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危害,我们党已经有深刻的历史教训,无需赘述。权力集中是权力有效运行的手段,但万万不能将手段作为改革的目的。党政机关“双合”改革在适度集权的同时,必须提前考虑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合并和合署需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需要明确,党政“双合”的重点是负责具体工作的职能部门之间的整合,地方一级党委和政府不应在“双合”之列。另外,防范权力过于集中,在政府内部还应当建立行政决策、执行、监督三种权力适度分开、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机制,以构建一套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

2. 中央层面应该做好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顶层设计

推进党政机关“双合”改革,中央层面应当制定全国性指导意见。目前,党政机关“双合”改革仍停留在一个概念或者主张的状态,各界对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实施主体、对象、范围、方式等均不明确。虽然改革范围在省市县三级,但中央层面也有必要出台统一的指导性意见或方案。一来可以为地方改革明确方向,让地方准确理解中央的改革意图,避免改革方向出错。二来因为党政机关“双合”改革涉及党政系统、上下关系,需要处理的关系较为复杂,中央的意见可以给地方提供支持。三来可以为地方改革画好蓝图,保证地方机构设置的大致统一,这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客观要求。反觀我国过去地方的机构改革,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做法不一,即使上文所提及的地方大部制改革,不同地方做法也极不统一,例如广东顺德区和浙江富阳区两个地方的做法就大相径庭。[12]而这种不统一,难以说是基于地方特殊性所做出的恰当设计,更大的原因恐怕是地方改革者的思路、认识不统一。地方党政机关“双合”改革,应当以史为鉴,长远布局。具体来说,中央层面在做顶层设计时应该注意方案的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性。中央应当划定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基本框架,规定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目标方向、基本原则、改革的主体、改革的权限边界,以此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统一领导,实现改革的稳定性、同步性、统一性。我国地域广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党政机关履职情况也有差异,中央应当充分尊重地方的实际情况,给予地方改革一定的自主权,允许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合理设置具有特色的机构。

3. 各地要根据实际明确改革的程序和步骤

制定清晰可行的改革程序和步骤是推行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第一步。首先,应当明确改革的主导者。从我国地方体制来看,省委省政府是比较适宜的改革主体。其一,省委省政府主导改革可以兼顾地方的统一性和照顾地方实际,并且其拥有较高的权威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有力推动改革。其二,省委省政府也具备一定的立法权限和调整地方政府机构的权限,具备实施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客观条件。这些因素都是市县一级党委政府不具有的优势。其次,应当由省委省政府制定适合本省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制定前,省委省政府应当开展广泛的调研。尤其应当听取基层干部、工作人员的意见。同时,对地方党政机关的运行实际情况和状态要进行评估,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省的改革对象和范围。在设计改革方案时,应该尤其注意上下级机构之间的对接和改革中潜在的法律冲突等问题,提前在改革方案中作出相应的安排或获得相应的授权。另外,在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当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组织专家对专业问题进行论证,举各界之力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最后,在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对新设机构运行的实效还应当进行适时的考核评估,建立畅通的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或弥补。

4. 改革中要协调好各类改革举措之间的关系

机构是国家权力行使的主体和载体,我国各地近年来推行的各项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都涉及到機构设置和机构职权的调整。例如,为规范行政许可权的实施和便利公众申请许可,推行了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立了行政审批局。为解决九龙治水的弊端,推行了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成立了城市综合执法局。为理顺不同政府层级之间的职能关系,推行了省直管县和扩权强镇改革,对各层级政府机构根据职能特点进行了相应调整。为解决地方党政机关职能重叠问题,推行了中央到地方的大部制改革,整合了具有相似职能的党政机关。不难看出,我国推行的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中,往往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改革举措往往是临时起意,这极易造成各项具体改革举措之间的重复、冲突,难以发挥改革的功效,甚至各项改革举措之间还可能互相掣肘,带来不必要的制度性损耗。因此,开展新一轮党政机关“双合”改革甚至以后的机构改革,都有必要重新梳理各项改革举措,对各项改革举措进行长远规划和综合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实现机构改革的有条不紊。

结语

党政机关“双合”改革对于整合党政机关职能,提高权力运行的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党政机关“双合”也有一些潜在的弊端:例如,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党政分工不清、影响党政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等。不得不说,要想理顺我国党政机关权力关系的格局,光靠党政机关合并或合署改革是无法完成的,这一制度“只可视为过渡办法,至多亦不过行政组织上的改良,不能视为有永久性的地方制度”。[13]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建立和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党政关系理论,同时还有必要配合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基本法律的修改和完善,最后还应当在健全我国国家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汪玉凯.大部制改革应如何推进[J].行政管理改革,2013,(4).

[2]徐继敏,陈云先.省直管县改革法治保障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50.

[3][13]林绪武,奚先来.南京国民政府的省政府合署办公问题探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5]黄冬娅,陈川慜.地方大部制改革运行成效跟踪调查: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经验[J].公共行政评论,2012,5(6).

[6]张培发.广东顺德大部制迈入2.0时代[EB/OL].[2018-01-10].http://cpc.people.com.cn/n/2012/091 2/c64387-18987437.html.

[7][8]吴曦.顺德撤销社会工作部恢复单设统[EB/OL].[2018-01-28].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4-10/14/content_3326487.htm?div=-1.

[9][10][12]王淼.县级大部制改革的富阳与顺德模式[N].中国改革报,2010-10-29.

[11]姜明安.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4).

(责任编辑:育 东)

作者:邓浩

第4篇:机关党建工作经验:

抓典型树标杆 学先进促发展

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是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省质监局坚持把抓典型促发展,作为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要抓手,通过抓典型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边实践边统一思想,不断加深对抓典型工作的认识

省局在去年提出了通过抓典型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这一工作目标,责成直属机关党委牵头落实。两年来,我们坚持边探索边统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抓典型工作的认识。

一是不断加深对抓典型工作价值的认识。抓典型首先来源于系统全面建设的内在需求。质监系统属于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肩负着监督产品质量、保证食品与特种设备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重要职责,全省万人队伍迫切需要有一批先进典型作为标杆和榜样。但是,过去我们却是有先进没典型,虽然每年都评选和表彰先进,但这些先进同志先进单位的事迹是什么、精神有哪些、闪光点在何处,大家却不清楚。经过一年多的动员、发掘、推荐、总结典型的实践,我们发现,全系统不仅有典型,而且有好典型,在我们总结宣传的典型身上,凝聚着时代精神、质监特质和每个典型特有的精神品质,在这些典型身上集中体现着质监系统独特的核心价值。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多波次逐步深入的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系统引起了广泛反响,先进典型“敬业奉献,全身心投入质监事业”、“心系发展,满腔热情服务企业”、“秉公执法,以智慧和勇气打假扶优”、“攻坚克难,献身科研自主创新”的事迹,不仅极大地振奋了士气、鼓舞了斗志,也生动地诠释和引导着全系统的科学发展。抓典型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抓典型就是抓中心,抓典型就是培植系统的软实力,抓典型就是抓科学发展。

二是不断加深对典型的正确认识。过去,有些同志对什么是典型并不是很清楚,或者认为典型就是要有惊人贡献,在全省全国叫得响,那才叫典型;或者认为,典型不希罕,能评上先进就是典型。我们在对典型广泛发掘、比较鉴别、深入总结、慎重考察、宣传推广的过程中,系统上下逐步统一了对典型的认识。首先,典型必须是共 1

性和个性的统一。所谓共性,就是典型的事迹一定要能够回答全系统面临的共同责任、矛盾和关切;而个性则是每个典型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体会和贡献。其次,典型必须是平凡和不平凡的统一。平凡,就是典型干着和我们一样的工作,过着与大家相同的生活,典型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样也会有失误也会有弱点;而不平凡,就是典型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比别人更艰苦的努力、更持久的磨砺、更出色的业绩,他的事迹一定是既能激励人,又能打动人。再次,典型必须是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的统

一。这些典型身上,无不继承着中华民族的某些传统美德,体现着党对党员干部的特殊要求;同时,他们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前,一定是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具有明显时代精神的特质。显然,具有了以上这些特点,典型就和一般意义上的先进有所区别,是来源于先进又高于先进,因而其示范教育意义也就更大。

三是逐步理清抓典型的工作方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抓典型,方法非常关键,方法不当,往往会事倍功半。我们的体会是,首先,抓典型必须一抓到底不松懈。抓典型是个苦差事,功夫下得不深,想一蹴而就,往往只能做半篇文章,既抓不到好典型,宣传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其次,抓典型必须文火慢慢烧。抓典型从动员、部署、发现、推荐、考核、鉴别、宣传、学习、推广,整个工作链条缺一不可,不能心急气躁搞突击,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次,抓典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有一支懂行的队伍。局党组一年多来先后5次听取抓典型工作的汇报,对每一阶段的工作给予及时和有力的指导。党组责成一名局领导分工负责,由省局直属机关党委牵头,省局人教处、监察室、办公室、法规处等部门积极配合,省市县局三级都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抽出一批具有政治工作经验和较好写作能力的同志负责这项工作,有的还从新闻单位、作协聘请部分专业人士提供帮助,较好地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二、形成完整的工作链条,确保把优秀典型推荐选拔出来

抓典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播种到收获,必须经过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整个工作链条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逐步递进。我们先后经过了以下六个工作阶段,才尝到了收获的甜头。

一是统一部署,自下而上推荐典型。去年5月份省局下发通知,对抓典型工作进行部署。各级十分重视,组织了自下而上的逐级推荐,市局党组集体讨论研究,慎重

作出推荐意见,在基层推荐的一百余个典型线索中,向省局推荐了62个重点典型线索,对典型事迹作了初步的挖掘和总结。

二是召开全省系统典型推介会。去年7月中旬在扬州召开了全省系统典型推介会,各单位逐个汇报介绍典型事迹,省局组织了22名同志组成的评议团,对推荐介绍的62个典型线索进行评议打分,尔后召开座谈会进行分析。

三是对重点典型线索进行考察。在推介会的基础上,省局在62名典型线索中,遴选了近30个线索,组织两个工作组,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到各市局对典型逐个进行考察了解,对重点典型请省局监察室进行党风廉政情况考核,在向党组汇报后,确定了20个重点典型线索。

四是对典型事迹进行深度采访和总结。要求各市局和省局直属单位组织力量,对这20名典型线索进行深度采访和总结,每个典型写出一份事迹报告材料、一份报告文学稿、一个多媒体视频材料。今年1月初,一本反映20位先进典型事迹的报告文学集《质源于品——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先进典型事迹荟萃》,下发全省系统。

五是组织“我心中的最佳先进典型”群众评选。在组织全省系统干部职工读《质源于品》一书和听报告会的基础上,在全省系统开展评选“我心中的最佳先进典型”活动,统一印制下发了5700余张选票,回收选票4501张,为省局党组作出表彰先进典型的决定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六是省局党组对部分典型进行命名表彰。由于以上各个阶段的工作比较扎实,省局党组命名表彰先进典型已经水到渠成。为了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相衔接,同时又要能够涵盖全省系统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特质,4月底,省局党组作出决定,表彰原宿迁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刘家勤等8位同志为江苏省质监系统首届道德模范。

三、探索有效的转化机制,把学习先进典型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把典型发现和总结好,只是抓典型工作的上篇文章,下篇文章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让典型事迹人人皆知,把典型的精神变成引导人们前行的巨大精神力量。为了做好这下篇文章,我们着重在“读、听、讲、做、创”这五个字上下功夫,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是“读”,组织阅读《质源于品》一书。年初,省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系统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的通知》,首先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人人通读一遍《质

源于品》一书,了解典型事迹,感悟典型品德,思考典型启示。

二是“听”,组织典型事迹巡回报告。春节后第一次党组会确定,第一季度在全省系统开展“学典型、树正气、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2月27日在省局召开的“全省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进行了先进典型事迹首场报告会。3月份,组成两个报告团,分赴全省系统各市局进行巡回报告,共进行14场报告会,系统内参加报告会干部职工共6200多人,邀请各级党政、人大、政协相关部门领导、企业和服务对象代表、行风监督员等360余人参加报告会,不少地方电视台和报纸进行了报道。

三是“讲”,组织学习典型讨论交流。全省系统以党支部、团支部和处(科)室为单位,广泛组织学习先进典型讨论和体会交流活动,发动干部职工人人谈体会,个个讲心得,撰写读书笔记。连云港质监局共组织各类集中学习230余次、讨论50余次,职工撰写学习心得930余篇,市局党组中心组4次集中学习讨论先进典型事迹,3月23日,组织市局机关和各县(区)局及直属单位代表参加的交流会,20余位同志在会上交流了学习体会。

四是“做”,组织学习典型建功活动。各单位按照省局要求,注重把学习先进典型,与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稳定”工作部署、与贯彻落实省局工作任务、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与质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干部职工学习先进典型,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争创一流成绩。有的市局把学习先进典型与深化服务理念、狠抓工作进度结合起来,有的县局开展“学典型,见行动”服务月活动。

五是“创”,组织争当道德模范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学典型促发展的成效,把学典型促发展变成一项长效机制,6月下旬,省局党组出台《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道德模范评选办法》,规定每两年在全省系统评选一次道德模范,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努力营造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省质监系统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机关党委)

第5篇: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经验

落实三项措施提高三大效能以机关效能建设统筹推进街道各项工作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自今年3月份以来,街道党委、办事处在街道各级机关全面开展了以“强素质、提效能、强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建设,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文秘部落,使干部素质有了显著增强,机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发动,创造良好效能氛围 为加强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有效领导,建立了街道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并把机关效能建设列入党委、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街道机关效能动员大会前的一星期多时间,就专题召开了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和一次党委会,研究部署机关效能建设。在全街道效能动员大会的次日又召开了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建设再动员大会。为形成全街道上下人人关注机关效能建设的良好氛围,在街道大礼堂举办了街道机关效能狠抓落实年活动文艺汇演,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500余人观看了演出,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街道妇联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委、办事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号召,组织机关全体女同志用一天时间对街道办公楼楼道进行全面清刷,同时各办公室进行卫生清扫,使办公室内外焕然一新,机关形象大大改观。街道团委组织团员青年中午轮班到机关食堂帮忙打菜,机关干部做到自觉排队,缓解了食堂就餐人数增多造成机关人员就餐等候时间长的局面。

(二)建章立制,铁手整治不良作风。 机关效能重在制度建设。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街道党委、办事处同步推出了四项优化服务措施和四大效能惩戒制度。在街道效能动员大会上宣布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同岗替代制》、《办事预约制》等四项优化服务措施和《效能违规教育制度》、《效能追究制度》、《被诉待岗制度》、《失职追究制度》等四大效能惩戒制度,接受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监督。同时在机关会议上对各项制度专题组织全文学习,对违反效能惩戒制度的个别工作人员进行严厉批评,为强化机关效能建设的监察力度,组建了街道机关效能投诉服务中心,同时开展网上投诉,通过点击“先锋在线”主页上的“效能投诉”图标进行在线投诉。根据机关和群众反应强烈的个别办公室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立即进行专项整顿,使该办公室整体工作有了明显好转。对违反效能惩戒有关制度的机关干部做到决不手软,发现一个处置一个。制度出台以后,街道效能领导小组已对9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效能告诫。并对严重违反惩戒制度的一名工作人员作出严肃处理,责令其检讨,并扣发当月奖金。同时街道机关实行严格的上下班打卡制度,由街道领导轮流值班负责监督,平时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对机关工作人员考勤及请销假情况进行公示。

(三)、创新载体,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为使机关效能建设抓得有声有色,并抓出实效,效能领导小组设计了一些实用的载体,使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自觉融入效能建设的活动中来。一是街道机关干部人人为效能建设献一计,人人写一篇体会文章,效能办共收到88条计策和88篇体会。二是在机关效能学习会上专门安排班子成员和优秀驻村干部就如何做好驻村工作上台演讲,在机关掀起学先进争上游的热潮。三是为提高机关干部学习的效率,增强综合能力素质。专门开设了“效能我先行”互动讲坛,目前已举办了七期讲坛,第一期内容是从88篇效能体会文章中精选出13篇体会,街道领导和机关干部一起上台交流探讨自己对机关效能建设的真实感受和机关提效的想法和建议。第二期是安排业务知识讲座,从第三期开始,采用更加互动的方式,每期确定一个线办主讲,通过“我讲你听”、“你问我答”、“事例讲评”,面对面进行交流和学习。根据每期内容和实际,还邀请农村工作指导员、服务对象、效能监督员、有关职能部门到场参与,不仅在机关内部形成互动,而且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寻求互动。互动讲坛不仅给机关干部提供一个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平台,而且也给党委考察使用干部提供了一个透明的渠道。四是推行机关文明用语,制订了机关文明用语20句和窗口单位服务忌语20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五是建立农村指导员创业承诺制,要求指导员从村民关注的焦点难点入手,就派驻任期创业目标和承诺事项,向村民作出为民办实事的公开承诺,并公示驻村业绩,接受群众监督,以增强农村指导员的责任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派驻任期内的工作效能。

二、初步成效

(一)、提高了学习的效能,干部素质明显增强。 干部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服务,没有高素质就没有好服务。街道党委把加强有效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综合能力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效能我先行”互动讲坛、工作案例讲评等形式,机关干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空前高涨,为使自己能在讲坛上对答如流,机关干部平时学习业务

---知识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大家把平时在驻村中遇到的难事、办成的实事都拿到讲坛上进行事例讲评,对全体机关干部特别是市、区派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从开始大家不敢提问到后来的抢着提问题,而且提的问题层次越来越高,很多知识在问答中得到充实,很多难题在讲评中迎刃而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互动的形式提高了学习的效能,增强干部的综合能力。

(二)、提高了服务的效能,机关作风显著转变。 机关效能建设源于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真实需要。街道党委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强化为民服务为立足点,进一步坚持深化以“访农户、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的“双向认知”活动,完善驻村干部业绩公示制,使机关干部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系一线,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如街道农办和妇联同志得知杨家村个体养殖户陈彩玲因禽流感危害使其养鸡场受到了重创的消息,积极帮助她一起多方联系,最后在区政府黎明副区长的重视下解决了贷款问题,使这家因生产“绿凤”牌绿壳鸡蛋而小有名气的农业养殖大户渡过了难关,养鸡场又重现生机。又如最近在对三顶桥村农民联名反应河水污染影响农业生产这一事件的快速处置上也体现了党委、办事处为民服务的效能意识。对查明的引起稻谷枯黄的病虫害立即组织农技人员进行治理。同时把纺织企业油污水处理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着手整治工作。

(三)提高了工作的效能,各项事业扎实推进。 效能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整体工作的效能,机关效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成败。街道党委、办事处秉承“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思路,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总抓手,切实提高机关整体效能,扎实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街道1-5月份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7.13亿元,同比增14%。外贸出口8.5亿元,同比增28%;财政总收入2223万元,同比增119%。占地近2000亩,总投资10亿元的台州市重点工程—飞跃工业城建设稳步推进,1号区块飞跃机电一体化园区25万平米厂房已投入使用,2号区块飞跃小区的基础设施已完成,3号区块飞跃花园正在办理土地出让运作手续。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耐心细致,折迁政策公平合理,在大面积拆迁过程中没有发生大的上访事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机场路拓宽工程即将通车,拓宽后的机场路将大大缩短****到主城区的“距离”,同时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继配套上马,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进程进一步突显。

---知识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大家把平时在驻村中遇到的难事、办成的实事都拿到讲坛上进行事例讲评,对全体机关干部特别是市、区派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从开始大家不敢提问到后来的抢着提问题,而且提的问题层次越来越高,很多知识在问答中得到充实,很多难题在讲评中迎刃而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互动的形式提高了学习的效能,增强干部的综合能力。

(二)、提高了服务的效能,机关作风显著转变。 机关效能建设源于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真实需要。街道党委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强化为民服务为立足点,进一步坚持深化以“访农户、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的“双向认知”活动,完善驻村干部业绩公示制,使机关干部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系一线,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如街道农办和妇联同志得知杨家村个体养殖户陈彩玲因禽流感危害使其养鸡场受到了重创的消息,积极帮助她一起多方联系,最后在区政府黎明副区长的重视下解决了贷款问题,使这家因生产“绿凤”牌绿壳鸡蛋而小有名气的农业养殖大户渡过了难关,养鸡场又重现生机。又如最近在对三顶桥村农民联名反应河水污染影响农业生产这一事件的快速处置上也体现了党委、办事处为民服务的效能意识。对查明的引起稻谷枯黄的病虫害立即组织农技人员进行治理。同时把纺织企业油污水处理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着手整治工作。

(三)提高了工作的效能,各项事业扎实推进。 效能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整体工作的效能,机关效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成败。街道党委、办事处秉承“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思路,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总抓手,切实提高机关整体效能,扎实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街道1-5月份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7.13亿元,同比增14%。外贸出口8.5亿元,同比增28%;财政总收入2223万元,同比增119%。占地近2000亩,总投资10亿元的台州市重点工程—飞跃工业城建设稳步推进,1号区块飞跃机电一体化园区25万平米厂房已投入使用,2号区块飞跃小区的基础设施已完成,3号区块飞跃花园正在办理土地出让运作手续。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耐心细致,折迁政策公平合理,在大面积拆迁过程中没有发生大的上访事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机场路拓宽工程即将通车,拓宽后的机场路将大大缩短****到主城区的“距离”,同时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继配套上马,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进程进一步突显。

---

第6篇:机关党建特色经验

中共理塘县委组织部

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特色经验工作总结

理塘县幅员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辖5个片区工委,24个乡镇、214个村委会。有122个机关基层党组织。其中:26个机关党委、6个县级部门党组、61个县级机关党支部、29个区乡机关党支部,有机关党员1350名。近年来,县直机关党委坚持“与时俱进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积极推行“4+2工作法”,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2010年,理塘县在全县农牧区推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简称4+2)工作法的基础上,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到全县机关基层党组织中,“四议”即:机关党支部会提议、机关“支委”及主要负责人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探索和实践,初见成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理塘特色的机关党员干部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参政议政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机关党建工作“加速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

二、开展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增强党组织书记责任意识

2008年以来,为有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强化基层 1

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县在全县机关基层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活动。党员组织和党员向本单位全体党员干部和服务对象述职,单位党员干部和服务对象对党组织书记述职进行现场测评打分,对综合评分少于83分的要求党组织书记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县直属党委督促其限期进行整改;党组织书记向县委、县直属机关党委、县委委员、“一委员、两代表”述职,接受测评打分。并将测评结果作为今后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党建述职评议与年终党建目标考核相结合,2010年12月,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与我县目标考核成员单位,深入到全县64个县级机关单位和省、州属驻县部门,就全年党建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创争活动开展等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为使考核公正公平,考核工作采取查档案资料、看工作实际、听群众评价、问责任目标完成、层层分析总结点评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肯定了被考核单位的成绩,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不足,说明了加分、扣分原因,并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增强党员服务意识2010年,我县以创先活动为契机,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建立了83个机关党组织党员服务队,参加党员数达1234名,占全县机关党员总数的91%,主要任务是参与全县救灾抗灾、应急处突;结合“挂包帮”活动,县乡机关党组织按照包乡包村要求,深入农牧户,了解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

题,帮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目光短浅、调整产业结构和致富办法少等突出问题,组织党员捐资捐物力所能的为贫困群众、贫困党员、贫困“三老”、五保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缺钱缺物问题,实实在在的为他们解决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县委组织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农牧科技局、县医院、卫生局等单位建立流动党支部开展服务农牧区进万家活动,到下坝片区、濯桑片区开展送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下乡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强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把支部建在工地,加强党对重点项目的领导

雄坝乡汉戈村和奔戈乡萨戈村牧民定居工程是我县2010年的两项重大民生工程,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分别组建了两个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分别由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挂帅,亲自在现场指挥工程建设,及时解决了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

中共理塘县委组织部

2011年3月28日

第7篇: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今年以来,我们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行政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服务质量为突破口,认真对照XXXX提出的“六查六看”,着力解决影响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激励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向创新要效益,向深入要效益,初步形成了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围绕‘三个切入点’,把握‘督促检查和验收评价’两个环节,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模式,不断深化效能监建设工作。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构建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局党组高度重视,把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作为争先进位的总抓手,提上议程,摆上位置。一是构建组织实施的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区)局、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逐级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二是构建效能监察的领导机构。成立了由纪检组长为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纪检委员和监察委员、各县(区)局副局长为本局纪检委员的纪检监察领导小组,形成了“统一领导、市县分段目标明确、各负其责、”的覆盖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全方位纪检监察工作格局,填补了市、县(区)二级局纪检监察工作无常设机构和人员的空白。

(二)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构建完善工作责任体系。一是分解落实岗位职责,解决职责不清晰的问题。严格界定所属单位、内设科室的职责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向群众公示。二是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解决不知道干什么的问题。根据部门整体工作任务和各自岗位职责,制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目标、评价标准、完成时限和量化考核办法等,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具体细化或等级化。三是优化办事流程,解决不知道怎么干的问题。制定每项业务工作流程图,让每个机关工作人员都清楚怎么干。对审批服务事项,明确每个办理环节的职权责任、工作标准、传递方式、办理时限等;细化执法程序和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三)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构建完善优质服务体系。一是制定了《机关效能评价标准》,将机关效能分解细化为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窗口服务和政务公开四大方面、八十三小项。二是优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凡接待群众来访、受理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许可申办、变更、年检申请、零售企业GSP认证申请、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备案、药品质量投诉举报、提供相关咨

2 询服务等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三是健全完善优质服务制度。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补位制等,建立健全了受理、分流、调查、督办、反馈等工作制度。

(四)在深化政务公开上下功夫,构建完善公开透明体系。在公开的内容上,加大了机关财务收支、执法过程和决策过程的公开力度。积极创新公开载体,通过政务大厅,实现办事审批过程的公开;通过“电子屏”实现政策和办事结果的公开;在政务公示栏公布机关全体人员照片,在每位干部职工的办公桌上摆放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公示牌,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

(五)在效能监察上下功夫,构建完善效能保障体系。一是强化工作督办力度。设计制定督办单,在以往的半年督查制的基础上,推行了跟踪督办制,做到面面俱到,力求事事有下文。二是强化执法监督力度。实行以行政执法证、行风监督卡、执法情况反馈卡为主要内容的“一证两卡”监督制,向行政相对要监督。三是强化举报投诉工作的管理。对群众的投诉坚持实行“一办二问”制度。“一办”,就是快速办理、及时予以答复。“二问”,就是追问投诉发生的原由,从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追问投诉是谁的责任造成的,严肃追究不作为、乱作为的人。真正实现查处一起投诉,发现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的目的。四是以

3 绩效考评为关键,严格考核奖惩。完善对各科室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将考核管理延伸到各科室内部,延伸到每个工作岗位,《石嘴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奖金发放、评先树优、干部提拔相挂钩。从而建立起了以日常督查为主、年终考核为辅的考核机制,实现了“组织定规则、群众齐参与、绩效来评判”的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四项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促效能。我们紧紧围绕机关效能建设,以编制《石嘴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效能建设工作手册》为龙头,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着眼长效。该《手册》共分为党组、行政、党建、工会、共青团、妇委会、效能等六个分册,其中行政分册又按照科室划分分为办公室、安监科、市场科、稽查科、食品科五个分支,内容囊括了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内容,从内部管理到对外服务,大大提高了制度的覆盖率,实现了“事事有规定、规定所有事”的格局,做到了管理无死角、制约无盲区。

(二)加强队伍建设,以能力促效能。一是强化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上级培训与局内教育、走出去学与干部互学、座谈讨论与心得交流等多种方法,提高干

4 部队伍综合素质;以开展“创新始于学习,成功源于读书”首届读书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书评,搞一次交流”活动,使读书在局机关蔚然成风。二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用好的作风选人、选好的作风的人的要求,严格选人、用人程序,大胆提拔使用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科学调整干部工作岗位,激发了干部职工比、学、赶、超的激情和竞争意识。三是实行了干部轮岗交流。按照“定岗——轮岗——再定岗”的思路,本着观察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采取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方式实行干部轮岗交流。目前已有1/3的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达到了锻炼人的目的。

(三)加强文化建设,以氛围促效能。一是开展大讨论,树立“跨越、争一”工作理念。针对去年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开展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鼓劲加压,再创辉煌”大讨论活动,动员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反思不足,以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迅速投身到2008年工作中来,力促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创新、跨越、争一”目标。二是构建激励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理念。我们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并充分考虑人的观赏习惯,在办公楼道内悬挂健康向上的格言警句字画,或温馨提示,或严辞警示,发人深省,动人心弦,营造无处不在的激励文化,以图文并茂的亲和力强化文化价

5 值的渗透力,在耳濡目染中把理性工作、激情工作、科学工作的信息传递给每个人。三是建设“荣誉墙”,增强集体荣誉感。我们在“党员职工之家”设立“荣誉墙”,将建局以来单位所获奖牌、奖杯集中挂于一面墙上,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增强“爱局如家”的凝聚力,以强烈的荣誉感催发 “以局为荣”的自豪感。

(四)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促效能。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机关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在机关的各项工作中,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今年上半年,局机关支部荣获“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一名干部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另有1名干部荣获石嘴山市“十大优秀青年卫士”荣誉称号。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活动,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将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和廉政格言制作成廉政教育信,每季度一封,推荐给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树立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这项措施,我们已经坚持了四年,效果显著。

三、突出三个重点

(一)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效能建设。一是做好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制订示范创建目标责任书、示范创

6 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部门领导联系包扶农村乡镇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出台《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指南》、在农村地区实施了惠民便民政策,促进示范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强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通过模拟石炭井二矿矿难救治工作中药械的应急供应,检验了预案的操作性,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应急能力的目的。三是开展兴奋剂治理工作。按照国家局、区局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采取企业自查上报和监管部门拉网式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重点企业和品种还开展了回头看活动,强化了整治成果。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484人次,检查药品批发企业7家,药品零售企业211家,做到了监督地域无盲区、监管单位无盲点、监管环节无断层、监管品种无遗漏。

(二)紧紧围绕机关作风转变开展效能建设。一是推行“人性化执法”,增强了执法亲和力。规定农忙季节,除群众举报外,一般不检查或尽量少检查农村卫生室和乡村药店;在诊所就诊的患者和在药店购药顾客较多时,不进行检查;在涉药单位事前没有接受药事法律法规培训和告知的情况下,只检查不处罚;对检查出的不规范的经营行为给予行政处罚时,要在无顾客的情况下制作行政执法文书,避免药店、诊所形象受到损害。二是实行综合执法检查,执法不扰民。按照科室提前申报、局里统筹安排的办法,整合职能,

7 优化组合,实行不同科室综合执法检查,实现了执法上的“三个转变”,即:由低水平重复检查向高覆盖率检查转变,由高频率检查向高效率检查转变,由单一目标检查向复合目标检查转变,受到了相对人一致好评。

(三)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效能建设。一是加大药品监督执法力度。截止目前,全市系统共全市系统共抽检药品93批次,查处药械违法案件40起,罚没款86731.54元。二是强化药品广告监管。建立广告监测制度,实行专人负责,通过发送《违法药械广告预警八联单》、移送违法广告、与广告主、经营户约谈、违法广告药品下架等方式实现了广告药品的全程监管。目前,已对10个品种的药品违法广告移交工商部门进行处理,8则广告在接到《预警通知单》后主动改正。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参加“走进直播间”电视节目、在《XXXX日报》刊登《XXX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效能公开承诺》、发表新闻稿件以及广场宣传等方式扩大宣传,消除误解。

四、几点体会

(一)班子团结是效能建设的有力保证。

(二)创新是效能建设的有效推动力。

(三)制度建设是效能建设的核心。

(四)自身建设是效能建设的基础。

8

第8篇:机关工作作风转变经验总结

机关干部职工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同志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企业的发展拼搏、奋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成绩。我们在获得一部分成功的同时,发现目前机关普遍存在的机关工作人员不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素质提高、劳动纪律散漫、执行能力不强、绩效考核不到位等相对精细化管理有偏差的现象,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些瓶颈。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勤俭节约,堵塞漏洞,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实行精细化管理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本人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转变“学风不浓,能力平庸”作风

加强机关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关键。首先,中层管理人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自身修养和政治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管理专家”的要求来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重点解决干部职工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使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转变“服务不忧、效率不高”作风

作风建设,必须要有过硬的思想作风。思想作风看似抽象,其实很实、很具体,直接决定了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形成;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消费者、烟农,基层服务的宗旨,围绕为企业、为基层以及部门提供优质、快捷、高效服务。努力创造高效便民服务环境,努力提高基层员工满意度,有效纠正“服务差、效率低”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通过精细化管理,使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当好服务者角色。

三、加强劳动纪律,转变“纪律不严、作风懒散”作风

劳动纪律不严,作风懒散,问题主要出在执行能力有偏差。管理重在执行,执行重在控制。企业在管理中必须强调执行,而且要对执行过程要有必要的控制和反馈,要有激励机制,反之,就会出现执行不到位或执行出现偏差的现象,使制度管理无法达到共识。中层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当好执行劳动纪律和执行单位规章制度的楷模,坚持原则,勇于讲硬话,实事求是地对自己所管理的人员进行考勤和劳动纪律教育。着眼规范劳动纪律,就等于着眼于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机关工作作风才会得到相应转变,才能确保机关工作规范、有序、高效,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四、发扬勤俭节约传统,转变“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作风

节约资源、节约资金,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出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在机关中大力宣传和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共识。在机关的各项工作中要把勤俭节约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来贯彻,发扬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支笔、一张纸低碳办公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会议、出差、接待、车辆、办公等方面的资金使用,严格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上。

五、严格绩效考核,转变“精神疲沓、动力缺乏”作风

绩效考核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进一步理顺机关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以振奋干部职工精神为目标,不断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体系,真正实行“奖勤罚懒”,以完善的制度促进工作开展。要按岗定责,实施目标管理,细化责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要解决工作成效好坏奖罚不分明的问题;其次要加强过程控制,加强监督和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每一项工作要制定具体的计划、要具体到人、具体到时间、具体到数字化的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和痕迹管理,最终保证每一项工作都能用最佳的方式完成,每一项指标都能用最节约的成本体现,每一个目标都能用最捷径的方法达到。要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包括领导安排的工作,都可以按照完成的满意程度进行考核,作为考核职工日常工作作风的一个方面。要将每个岗位的工作按轻、重、缓、急、大、小、所用时间的多少进行量化,更加公平、公正、客观、精细地进行考核、评价,用考核结果衡量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贡献大小等履职情况。让“老黄牛”不再吃亏流泪,使“南郭先生”无法滥芋充数。

总之,推行精细化管理,应该在原来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更加严格、更加精细,使蓝山分公司的管理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实施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机关干部职工真正感受到压力,进一步激发机关干部职工的荣辱意识和进取意识,使每个机关干部职工都能多想做事情,多创实绩,多争荣誉。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企业发展建设的新时期,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为企业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9篇:机关党建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指出:要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市直机关党组织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职能融合、工作结合、力量整合”的工作思路,立足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积极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等工作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市直机关党组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创新,机关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首都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市直机关党的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紧扣首都发展主题,紧扣各单位工作职责,主动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在重大活动、关键时刻,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7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登记担任平安奥运志愿者;抽调300名优秀干部到北京奥组委挂职锻炼;抽调420名干部作为奥运驾驶员志愿 1

者,圆满完成奥运服务保障任务。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直机关党组织广泛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促发展、促和谐”活动,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得到中央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抗击“非典”、南方冰雪灾害、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了充分显现。

(二)围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先后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兴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精神上来。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思想工作这个关键,始终以推动思想解放为己任,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破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破除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树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破除片面发展的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抓住学习型机关建设这个载体,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工会组织、学习型团组织为内容,通过创办机关学习论坛、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干部在线学习、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使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提高了素质。

(三)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强化基层组织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高度重视加强机关党委建设。及时组织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工作,规范班子成员设置,发挥班子整体功能作用。举办专职副书记境内外培训班,推动解决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坚持以处室为单位组建党支部,推行处长、支部书记“一岗双责”制。制定了《党支部工作标准》《党支部书记评价标准》,规范支部工作。严格组织生活,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包括党员学习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党建工作创新机制,基本形成了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

(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形象。坚持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促进机关职能转变、作风改进和效率提高。先后开展了“献计策、尽职责、做贡献”,“实践三个代表、优化发展环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等活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建立联系点、参与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大批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拉近了机关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加强党

3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行风政风评议和廉政文化进机关,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启示

从机关工作和机关党建工作的特点规律出发,回顾总结机关党建工作实践,对于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启示一: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既是党章对机关党组织职责定位的基本要求,也是机关党建工作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实践表明,机关党组织只有紧跟中央部署开展教育、紧扣市委中心做好保障、紧随形势任务组织活动、紧贴业务工作提供服务,才能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启示二:必须立足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这“两个提高”既是提高党政机关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基础,也是机关党建工作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只有立足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把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才能使机关党建工作体现价值、有所作为。

启示三:必须加强职能融合、工作结合、力量整合。这既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机关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长期机关党建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新途径新方法。只有使机关党建工作与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融合,只有使机关党建工作与机关

4建设密切结合,只有主动整合机关党建工作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才能有效解决机关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启示四:必须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重要保障。按照党章规定,党组由市委批准设立,党组书记由市委任命,机关党组织由党员选举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组书记是本单位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但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又有它的独立性,包括发展党员、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等。这点上,党组又不能代替机关党组织。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组书记带头抓党建,各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才能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规范有序、运转顺畅。

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科学的部署。市直机关党组织要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在市委的领导下,着力推动党的建设创新,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下一篇:学校对口支教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