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把事做好的故事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用心把事做好的故事

第2篇:摆脱“公堂木偶” 要做事更要把事做好

现实中,如何对待工作岗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基层宣传干部周恩义看来,一个党员干部对职务应该淡定,对名利应该淡漠,但对事业要充满激情、保持干劲,时时用“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来鞭策自己。岗位可以平凡,但业绩不能平庸,像周恩义这样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但也有一些人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生哲学,他们无心干事、无力作为,惯于当“太平官”、“清闲官”。这不仅自损形象,而且误事殃民。(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就是领导干部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居于何种地位,都应当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为一方发展拼社稷,为一方百姓谋福祉。面对工作不但要想做、愿做,还要会做、做好,干出实效,创出业绩,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百姓的期盼。

立足本职,甘于奉献。机关干部不能被百姓看成是“一杯茶水一份报纸过一天”的“公堂木偶”,不能把“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当成座右铭,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拿出干事创业的勇气来,不怕吃苦、不怕犯错,积极进取,踏实肯干。

提高素质,创出业绩。领导干部的个人水平决定了工作能力的高低,在思想上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业绩观以后,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个人素质,把乐于做事的想法转化成把事做好的工作能力,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上全副武装,才能彻底摆脱“公堂木偶”,成为人民的好公仆。

第3篇:用心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舒适和备受呵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缺乏耐挫能力,生活上追求奢华,与人攀比。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德育情况呢?我就这些年的德育工作实践,谈一谈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

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因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首先,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道德认识对某种行为、动机作出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和评价,以提高学生对错误言行的鉴别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主题班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之一。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守法”是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平时学生出现的违规现象,在六(1)班召开了以《规矩·方圆》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同学们从古代“规”、“矩”谈到今日的“规矩”、“规章”;从“规”、“矩”给我们作图带来的方便,谈到“法律”给以我们各种权利和各项保护。孩子们越谈越觉得我们需要“法规”,生活时刻离不开法律,进而纷纷表示要自觉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再次,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中,也要渗透德育。如: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真、善、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对学生进行耐力的锻炼;在音乐、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德育。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活动可以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挥,活动可以给学校、班级带来生机与活力。我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我就要求学生活动前围绕主题搜集资料,缅怀英烈,活动中,在烈士墓前以不同的形式悼念英烈;活动后,通过征文评比、行动争星学习英烈。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每年春季,我都组织学生去春游。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各种行为评比,孩子们在高高兴兴的玩乐中学会自主、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实现了变他律为自律。在母亲节到来之前,我号召学生去查询母亲节的来历,了解妈妈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况,母亲节那天送给妈妈一个惊喜。这样,学生们了解了母亲的伟大,从而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体谅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与社会、家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

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受社会各种现象、各种风气的影响与冲击,这种影响与冲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要利用正面影响,消除负面影响。

(1)在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方面,我经常请警察叔叔给同学们作法制教育报告,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给同学们讲有关遵纪守法的故事。

(2)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品质方面,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帮助农民伯伯干农活,参观工厂,进行社会调查,既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劳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溺爱多于管教,娇养多于关爱,偏护多于诱导,还有的家庭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不太关注道德品质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的形式。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家长进行“协商”,共同探讨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家长一起关注孩子的精神道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和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

四、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对教师的硬性约束教育,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我就设法调查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同学们谈体会,说看法,在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明事理,辨是非。其次,在班级管理上,发挥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的主人,同时也增强了他的组织观念和责任心。

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途径,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解决好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仅要为学生在校期间负责,也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有了这份责任感,我们就会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会在教学工作中扎实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

第4篇:用心良苦的故事

环保局有个黄局长,最爱在办公室喝茶看报,最怕有人上门找。可偏偏这天一早,他就接到门卫电话,说大门口有几个靠山屯的农民,点名要找他。黄局长一听,不耐烦道:“就说我忙,千万给我拦住了!”可不一会儿门卫又来报告:“局长,人是拦住了。可他们在门口大嚷大叫,招来好多人围观,连记者都来了!”黄局长只好把人请进来。一问来意,敢情这帮人是专程请他去靠山屯吃顿饭。黄局长心里一盘算:靠山屯压根没有污染问题。不就吃顿饭吗?还能把我怎么着?我倒要去看个究竟。于是,他一拍桌,喊了声:“走!”随即带人去了靠山屯。

一进村,就见这里山清水秀,茶树碧绿,如仙境一般。村口拉了一条横幅,上写:热烈欢迎环保局领导莅临指导。村长笑容满面,村民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黄局长先喝了口村长送上的绿茶,清香扑鼻;又尝了尝农家菜,鲜嫩可口;再品了品家酿酒,满口生香。直至酒足饭饱,他打了个饱嗝,问村长:“说吧,有啥事求我?”只听村长笑眯眯说:“其实没大事,就想跟环保局攀个亲,请你们常来吃饭……”

黄局长笑了,说:“原来是让我们来扶贫啊。”村长一听,忙声明:“我们已经脱贫了,只是想你来我往,有个走动。”

黄局长随即对手下的人说:“也成,以后靠山屯就是我们的联谊点,有活动就来这儿办。”

话音刚落,只见村长热泪盈眶,转身对村民们宣布:“黄局长的话大伙儿都听见了?这下咱们可以放心啦!靠山屯成了环保局的共建单位,往后,黄局长肯定舍不得咱们村的环境被污染了!”

第5篇:【人物故事】用心讲故事的光明人

34年如一日奔波在基层抓新闻,共刊发稿件2000多篇,报道典型人物100多个,7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他,就是光明日报高级记者、“领衔记者”唐湘岳。 34年记者路,唐湘岳成果丰硕。在一般人看来,他完全可以功成名就离开一线,当好幕后管理者,无须再劳心费力写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初,唐湘岳主动辞去了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职务,情愿做一名普通记者在一线跑新闻。为此,报社授予他“领衔记者”的荣誉称号。获此称号者,全报社仅两人。 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徐光春这样评价:“在记者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唐湘岳为光明而呼,为光明而书,不愧为一位为光明而奋斗的英勇战士!”2014年唐湘岳(右)在沈昌健杂交油菜基地合抱油菜花。

用心讲故事的光明人

——记光明日报高级记者、“领衔记者”唐湘岳 本报记者

唐小平

A 敬业:只有深入基层,去那些媒体关注少的地方,才能抓到独家新闻每个行业都有为之热情奉献终身的标杆人物存在,在更新迅速的传媒行业更是如此。唐湘岳就是这样一个敬业的记者。 夏季的一个周日下午,当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八一路上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宿舍楼,找到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时,不禁为眼前简陋的办公环境感到惊讶。“这里是记者站,也是我的家。”房间设施陈旧,塞满书的书架、沙发和桌椅显得有些年头。穿着T恤,坐在电脑前写稿的唐湘岳眼神专注。 唐湘岳给人的感觉内敛、温和。然而一谈起他采写的人物,他两眼发亮。指着电脑网页上的一篇稿件,唐湘岳侃侃而谈:“这篇《碰壁人生照样出彩》讲的是盲人杨德才的故事。我8年前报道过他,这次又追踪采访。因为主人公的理念很值得宣传——只要心中有信仰,碰壁人生照样精彩。我写人物,总想写出精神。” 今年2月下旬以来,三湘大地掀起了学习左亭的“火车头”精神热潮。这缘于唐湘岳采写的一篇人物通讯《奔驰的火车头》,生动报道了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左亭的先进事迹。左亭是从铁路培养成长的一名领导干部,曾经获得过“火车头”奖章。左亭投身湖南铁路建设兢兢业业,去年底因病突然离世。唐湘岳说,左亭身上闪耀的精神就是火车头精神,人民公仆需要这种火车头精神。为了写这篇稿件,唐湘岳和他的合作者采访了近3个月时间,挖掘出很多感人故事。近两个月来,《光明日报》刊发左亭事迹后续报道20多篇。 30多年来,唐湘岳把镜头对准基层一线,先后挖掘报道了100多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典型。 “我喜欢去基层,去记者去得少的地方,甚至是从来没有记者去过的地方,所以经常能碰到好题材。”唐湘岳说。 采访宜章县乡村小学校长李黎明,唐湘岳在宜章待了3个月,写出通讯《李黎明:丰碑树立在人民心上》以及20余篇后续报道。后来,这篇通讯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在采访李黎明的事迹时,听人说起有个老人叫刘真茂,一个人与世隔绝守护山林近30年。唐湘岳决定到大山里一探究竟。年过半百的他翻越4座大山,淌过3条溪流,全身汗湿了好几回,终于找到了一栋石块垒砌的房屋,这就是刘真茂的义务护林哨。唐湘岳先后3次上山采访刘真茂,还把自己的儿子唐天留在山里和刘真茂生活了一个月时间。采访、酝酿、修改、再补充资料……几易其稿后,2012年2月23日,《光明日报》一版以整版篇幅刊发了这篇11000字的长篇通讯《新时代的“活雷锋”》。刘真茂30年如一日在大山中坚守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后来刘真茂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成为全国学雷锋标兵。 “刘真茂在大山里坚守30年,为什么一直没报道,不是我的眼光比别人厉害,而是因为没记者去。”唐湘岳说,只有深入基层,去那些媒体关注少的地方,才能抓到独家新闻。 现实生活中,有的记者急于求成,舍不得花时间费力气去采访。唐湘岳却认为,深入采访总会有回报。每逢采访,唐湘岳必到现场。他采访典型最长的时间跨度10余年。有人笑他采访太过用力。唐湘岳却笑着说:“不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听不到平凡小草的叹息;脚上不沾满泥土,收获不了真正的快乐。” 从业34年,唐湘岳始终坚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2012年,他被湖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为他记一等功。唐湘岳给本报采编人员和通讯员授课。

本报记者

傅金海

摄 B 乐业:当记者很累,但要看你怎么理解这个累,有乐趣就不会觉得累对唐湘岳来说,成为一名记者是家庭教育的必然结果,是自己人生的使命。在记者这个职业中,唐湘岳找到了乐趣,他将兴趣和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唐湘岳的父亲唐大柏退休前是湖南日报的摄影记者。老人的家里至今保存着一张黑白照片:3岁的唐湘岳身着短袖衫,头戴太阳帽,肩挎莱卡相机,照片的标题就叫《小记者》。 “从小我就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为老百姓说话的记者。”父亲对唐湘岳采取了“定向培养”模式,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要求唐湘岳每天坚持写日记。当他写到100篇的时候,就帮他在日记本的页面上划版、编辑,配花边、插图,成为“日记报”。10余年里,3000多篇日记奠定了唐湘岳扎实的文字功底。

1982年,唐湘岳从湘潭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日报工作,父子成为同事。一天,全家人一起吃饭,突然外面浓烟滚滚,父子俩四目相对心领神会,丢下饭碗就往现场赶,一个采访,一个拍照,一篇《军民齐心协力灭火灾》的报道获得了当年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为了报道,全家上阵的故事不时上演。 1987年,唐湘岳调入光明日报,成为驻湖南记者站记者。进入“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个领地后,唐湘岳如鱼得水。写稿成为唐湘岳生活最大的快乐,他不是外出采访,就是在记者站写稿。他把家安在了记者站,24小时处于办公状态。他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概念,全身心沉浸在新闻采写中。 在此后近30年的记者生涯中,唐湘岳钟情新闻不惧危险不畏劳苦。1994年,为了做解救小人质报道,他5天5夜偶尔睡个囫囵觉。1998年,洪峰逼近洞庭湖,百姓紧急撤离,连救生衣都没穿的唐湘岳与子弟兵选择了坚守在最危险的麻塘大堤。采写出为救灾防疫献身的赵丛菊、身先士卒的榜样罗典苏等抗洪典型。2008年大年初二,他深入抗冰一线的郴州,连续奋战至正月十五,采写了《战地歌声》《永恒的雕像》等十多篇优秀稿件。 如今,唐湘岳已年过半百。每年仍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省城长沙以外的基层采访。 与唐湘岳共事近30年,现任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龙军评价唐湘岳:“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写稿,与采访对象打成一片。” “我只喜欢这个,其他的事我不感兴趣。”唐湘岳说。 今年初,唐湘岳主动辞去了湖南记者站站长职务。当时有人不理解。唐湘岳说:“还有两年时间我就要退休了,我想集中全部精力写稿子。” 辞去站长职务的同时,报社授予唐湘岳为光明日报“领衔记者”,他可以在全国范围写稿,不局限于湖南省。唐湘岳感觉,写稿的舞台更大了。 凡是干过记者的人都深有体会,其实记者这个职业劳心劳力很辛苦。唐湘岳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如果为完成任务写稿,会觉得很累。如果是写自己想写的,再累也不累。我这快乐工作的理念也是从先进人物身上学到的。书画家吴国威在我采访本上留言‘人之所以快乐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计较的少’这也成了我的座右铭。” 唐湘岳微笑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往往负面信息传播速度快,而社会需要更多的正能量。每当看到我写的人物在社会上产生了正能量,辛苦立马就变成了甘甜。” 获悉常德临澧县农民沈克泉、沈昌健父子35年培育超级杂交油菜的线索,唐湘岳和他的学生深入临澧、江西等地采访,写出通讯《听油菜花开的声音》。2013年6月17日,稿件在《光明日报》一版头条刊出,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引发全国主流媒体网站跟进报道,微博、微信大量转发,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正能量。沈昌健父子获得当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中央领导同志在油菜花父子报道的反响材料上批示:“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几十年来,唐湘岳先后采写活雷锋刘真茂、教育局长胡昭程、人民艺术家夏雨田、为民医生胡卫民、优秀乡村校长李黎明、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石雪晖、最美护士何遥、小雷锋周美玲等100多位普通百姓的动人故事,构成了一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群像。唐湘岳在讲授如何写好人物故事。

本报记者

傅金海

c精业:记者要用心讲述有意义的故事“记者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不应该只是一个记录者,更不应该只是一个旁观者。应该是社会的监督者,老百姓的守护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是唐湘岳对记者职业的理解。正是这样的理解让他在记者的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前行。 越临近退休,唐湘岳越珍惜时间。2011年以来,他每年发稿量超过100余篇。2012年发稿量更是高达230余篇。他的稿件,以人物通讯稿居多,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我喜欢从基层抓活鱼。”唐湘岳对待每一条“活鱼”都呕心沥血,精雕细琢。 唐湘岳认为,“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精益求精。记者的匠心,就是用心写稿。在采写重大典型人物时,他不挖出30至50个故事不罢休。写稿时,从标题、结构到语言都追求新意。唐湘岳说:“我不用心写,读者咋会有心读?” 每每写完重大稿件,唐湘岳会找来“亲友团”来做鉴定。第一读者是他的父亲,接着就是学生和通讯员。看他们能不能一口气读下去,会不会感动。写“葡萄教授”石雪晖,第一稿写了1万字,“亲友团”反馈说有些平淡,他立即推倒重来。数易其稿还是达不到效果,他决定化整为零,第一篇3000字的稿子出来后,大家都说好。此稿获得中国新闻奖。 采写《生命有限 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唐湘岳采访45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6天6夜,流着眼泪写出了稿件,读者也流泪了,稿件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在唐湘岳获得的7次中国新闻奖里面,有5篇是写典型人物的。 唐湘岳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自述体”成为他新闻体式的显著特色之一。光明日报社在2002年和2014年两次召开唐湘岳新闻作品研讨会。专家认为,唐湘岳的作品表现手法多样,语言清新质朴,极富感染力和感召力。光明日报原总编辑何东平称赞唐湘岳是用新闻讲故事的高手。 在新的舆论形势下,媒体开始交融,唐湘岳敏锐地注意到了报网合一将成为一种趋势。他开始创新报道方式,注重通过多媒体传播纸媒体新闻,扩大影响力。2014年,在《光明日报》和光明网上同步开设“唐湘岳走基层栏目”,为每篇文字报道配发视频,至今已刊登60多组,深受读者欢迎。 “我要用最快的速度,连续地为老百姓讲述有意义的故事。”整天背着电脑奔波在三湘大地,乐此不疲,唐湘岳就是这样一个在新闻路上前行不息、追求不止的光明人! 唐湘岳走基层,经常是这样一脚的泥巴。人物链接唐湘岳,男,湖南岳阳人,1958年11月16日生。光明日报驻湖南省记者站原站长,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兼职教授。1982年从湘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分配到湖南日报社。1987年6月调入光明日报驻湖南省记者站。2004年10月被中宣部、中组部、人事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首届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唐湘岳先后7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获得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著作有《唐湘岳新闻作品百篇选评》《永不谢幕的笑声》《为民书记》。光明日报原总编辑何东平曾说:“唐湘岳很多人物是流着眼泪采访,流着眼泪写出来的。读湘岳的通讯,就是读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唐湘岳的采写理念是:用最快的速度,持续地讲述有意义的故事。用心讲好故事,是值得每一个记者一辈子求索的事情。唐湘岳常常夜以继日采访、写作。他还积累了7个留言本,留言者主要是他的采访对象。

2015年5月8日,唐湘岳在本报正向讲坛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新闻业务课。大家受益匪浅,对如何讲好广铁故事有了可参鉴的经验。

第6篇:用心和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今年4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广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自此“创先争优”成为近期出现频率最高、并被大多数人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有些人心里,创先争优好象是一个很伟大、很神圣的词语,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都达不到那样一个高度;在另一些人的心里,创先争优只不过是一场政治运动,不必将其放在心里,过段时间就会自己过去。那么,在大家的心里,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创先争优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普通的人所做的每一件普通的事,或许结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只有你用心和尽力的去做了,你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都可能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创先争优也不是一阵风,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再过多的在公开场合谈起这个词语,那也应该个是创先争优这个词语在我们广大党员心中扎下了根。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人们常用“蜡炬”来形容老师,我想,教师不应该是蜡烛,需要悲壮地燃烧生命带给学生光明。教师应该是一盏明灯,一盏指引学生认识世界,排除困难,勇往直前的灯。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用心和尽力地去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呢?教师的工作是与孩子们连接在一起的。任小艾老师曾经说过,工厂里的工人在他的工作中,如果产品出现了一个次品,这个次品可以返工重做,但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在他的工作中如果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使某一个孩子荒废,那么教师出现的这个次品是永远不可能再重来的,这对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而言,产生的打击也是无可估量的。

所以,用心和尽力地去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从基本上来说就是要“关爱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即使你曾对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付出了关爱,但你对百分之一的孩子有疏漏,那么对这个孩子来说,也许意味着你放弃了他百分之百的未来。所以在工作中我希望我自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孩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让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所以我们关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关爱个性特别的学生、关爱犯错误的学生。

如果在我们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都持之以恒以做到用心和尽力地关爱每一位学生,那么实际上,我们就是一直地在自觉地在工作中按照创先争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这实际上也正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应该做到的,所以说创先争优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个人用爱心伸出每一次手,就是一次创先争优。

而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觉地用心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时,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到那时,我们还需要每天将创先争优挂在嘴边吗?而那个美好的人间也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心目中所期盼的吗?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力量,去为自己心目的美好世界做出应有的努力!

争先创优,爱岗敬业,从我做起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是等价交换,而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当我送走又迎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时候,我感到了肩头责任的重大。看看这个孩子的脸,摸摸那个孩子的头,他们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听着一声声“老师,您早”,那真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晚上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了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为此,我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不断地充实自己,我要将我全部的爱和所知的知识,传递给我的学生,因为我要对得起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对得起那些对我如此信任的心灵! 记得刚来二中的时候,暑假后新学期开始,我担起班主任的工作。开学伊始,新生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在这期间,我从早到晚一直在操场上,与学生同时接受军训的锻炼,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天空中艳阳高照,操场上尘土飞扬,汗水湿透了衣裳,口号喊哑了嗓子,可是这些没有使一个学生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学生做逃兵。我不禁为表现如此出色的同学们喝彩!军训结束了,朋友们见了我,惊诧地开着玩笑问:“怎么了,刚从非洲旅行回来啊?”因为心中有爱,因为要做更好的自己,所以,我无怨无悔!

每天早晨迎着朝阳,我和我的同事,行色匆匆,从四面汇集到学校,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为了让自己做得更好,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每天都在坚持“五个一”工程: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每天全批全改一次作业,每天读一千字的教育论著,每天写一篇教育心得。工作累并快乐着!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的奉献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却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4年,经过了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我和我的同事们仍在不断的努力,争先创优,把最好的自己献给教育事业!我们这个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而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这是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老师们,让我们在平原教育这片沃土上,不断充实自己,奉献自己,以爱为根,用我们的热血,谱写学生们美好的未来!

——“争先创优,勇当先锋”主题演讲稿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不是党员,没有资格与大家畅谈“争先创优”的构想如何给力;我也不是名师,没有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何创造佳绩;我,只是个在海岛“蜗居”多年的平凡的教师。今天,有幸站在这个舞台上,仅仅是谈谈我对“争先创优”的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我是这样简单的理解这个主题。争先创优,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就从努力做个幸福的老师开始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然而,“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换一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教育,应属于幸福。因此,我们老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做红花;我们要以培养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我们既要享受教育,也要诗意生活。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幸福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做个幸福的老师呢? 其实,想做个幸福的老师也并不很难,十多年的从教经验让我悟出了一套体味幸福的方法。

首先,保持平和的心态,感谢生活 。

当有人这样问我们:“老师,你幸福吗?”你的回答是什么?是不是也会犹豫再三也得不出答案呢?是的,我们都可以相互理解的。教育工作的繁重细琐清贫,让我们身累、脑累、心累。我们又如何能言不由衷的说“我幸福呢”?

曾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充满忧伤,只因为不幸当了老师。社会对教师的偏见使我暗自慨叹命运对我的不济。没有足够的勇气走出去,每天消极面对学生,痛苦面对自己,在教海中苦苦挣扎,不知何处是岸。后来,我能走出困境,得益于我的一位老师对我的教诲。我清楚地记得,他说:“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你就应该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快乐和幸福。”我反复的思索,作为一个教师,教学工作占据了人生长度和宽度很大的比例,如果我不能从教育本身寻求到价值和幸福的话,那我的人生将渗透在悲惨之中。于是我努力构建自己的精神乐园,立志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慢慢我开始懂得了: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利、不是地位,而是心态。心态决定一个人是否真正快乐与幸福。于是我不再这山望那山高,跟别的职业比高下。不再冷漠厌倦,怨天尤人,而是学会感谢生活。如今,我拥有了一份花开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态创造着教育的幸福。我的幸福首先来自于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帮助孩子成功,可以让我获得满足感;纠正孩子的过失,让我获得成功感;教孩子学会感恩,让我获得成就感。其次,我的幸福感来自于学校。我非常庆幸自己遇上好领导、好同事。从教十三年来,我一直担任重点班级的教学工作,是领导的重视与培养,是同事的理解与帮助,让我幸福成长。当然,我的幸福感还来自于自己,来自于我对教育工作的正确的理解。我永远不可能像杨利伟那样一飞冲天,但却能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因为平和的心态,因为学会感谢生活,我品尝到从教的别样的幸福。其次,给自己一个梦想,享受工作。

说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了一位百万富翁说过的话:“这不是工作,而是对劳动的喜爱。”这对于我们清贫的老师而言,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成分,但是至少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是对的。我不是工作狂,但是我喜欢这份工作,工作时间我会竭尽全力去做到最好,用商人的话讲就是专心赚取最大的利润。我工作着,我享受着,享受着接受挑战带来的刺激和满足。

还记得刚毕业回来的第二年,就接受学校的安排参加区的说课比赛。在现在看来那时可以说啥也不懂,但是凭着冲劲,研究教材教法,虚心请教同事,最后居然可以代表区去参加市里的比赛。这下压力更大了,忙着修改说课稿,急着去请专人做课件(这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不怕大家笑话,那时我连鼠标也没摸过,但是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虽然在与名校名师同台较量中,年轻的我以失败告终。但是那次挑战对于我来讲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历练。回来后,攒两年买了我第一台电脑,那时我的工资不到六百块。我认为,为了自己更好地享受工作,有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喜欢,我努力做到最好。积极参加校的、区的各种比赛,那红色的本子是对我的嘉奖;辅导学生征文获奖,学生给我买的丝巾,虽然质地粗略,但在我眼中却是最珍贵的;每个假期,毕业的弟子回来探望我,围在一起回忆往事那场面是温馨的·······

我就是这样的人,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照亮”别人是享受,发展自己也是享受。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找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我想,这就是真实的教育之梦。梦想在心里,而创造在手中。因为有梦想,我们就能幸福地工作!

最后,留一些给自己,诗意生活。

人们习惯把我们老师比为“春蚕”、“红烛”、“渡船”、“人梯”等等,赋予我们成就别人,牺牲自己的悲剧形象。确实如此,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忙不完,还得回家接着忙。试想,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有哪一位不在家里备过课,批改过作业呢?甚至有时班上出了点事连睡觉也不安宁,做梦都在想着怎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怎样开展班上的活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很多老师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龄人比起来显得那么憔悴和苍老。正如人们所赞美的那样,如“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无私奉献是美德,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呢?我们牺牲自己别人就一定幸福吗?这样的人生对于我们又多大的意义呢?蜡烛总有燃尽的一刻,人的精力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老师也是人,是人就得吃饭、睡觉、享受生活,老师更应该好好活着、幸福地活着,让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这样的蜡烛才更能照亮别人,这样的老师才能教出更出色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因过度劳累导致自己经常生病,上班时面带土色,说话时有气无力;有谁能保证自己的课堂是高效率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被钉在中考和高考的十字架上而愁云惨淡时;有谁能保证没有急躁的责备和粗暴的谩骂?所以,我们一定要留一些时间、留一些空间给自己,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时刻都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幸福快乐的。

可是,有些老师觉得每天的工作那么繁重,压力那么大,学生又很调皮,自己教的班级又有那么多的问题,怎能不愁、怎能不烦呢?其实,要做到快乐也并非很难,完全可以在紧张的工作中学会调节。我教语文,我是这样“偷懒”的。大家都知道作文批改是很繁重的工作,如果老师每一次都是全批全改的话,肯定得累死。我每接任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如何修改作文”这块下足功夫,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样我们班的作文就可以多种形式的评改了。自评,他评,集中评,甚至开展评语大比拼,学生享受着评改的乐趣,而我也乐得轻松。我不会把工作带回家,回家尽量不想工作的事情,让自己的身心下班后得到彻底的放松。周末,更要好好的享受。睡睡懒觉,再约上三五个好友,品品茶,聊聊天,甚至搓几圈;或者呼朋引伴去卡拉ok,飙飙歌,蹦蹦迪,让烦恼和压力彻底ok。或者,在岛上闷久了,干脆买张船票进城去,逛一次街,看一场电影,饿了去吃吃日本料理,累了去做做美容,完了拎着大袋小袋回岛去。带着快乐的心情投入新一周的工作。当我们用微笑替代愁云,用阳光扫除阴霾时;当我们学会留一些给自己,学会诗意生活时,我们就能幸福地做教育。总之,幸福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我们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是快乐的,我们当老师的才是幸福的。当我们享受到做教师的幸福的时候,也是我们培养出幸福人才的时候。

那就让我们从今天起,努力做个幸福的老师吧!

第7篇:

上一篇:运动减肥的最好方法下一篇:高校文明寝室评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