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事业(精选9篇)
思想产生于生命实体,实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不同的个体,必然有不同的行为和思想。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展现爱心,使教与学能够不撕裂;为每一位学生找到一个学习的支点,找到一个学习的理由,找到一个学习的方向,是首要任务。
一教育教学成功的前提--爱心
什么才算是有爱心呢?看着一群鲜活的孩子,能感觉如同到了一个大花园:眼前一片五彩缤纷,鲜艳夺目。没有你不喜欢欲除之而后快的杂草。此刻,我们才算是有爱心的。
或许会有带刺的玫瑰,会有我们根本看不到果实的无名小草。但是我们都能够精心地呵护,让他们争先恐后地吸收知识的阳光和雨露,让我们能够听到他们生长的声音。此刻,我们是有爱心的。
所以带着微笑而不是个人情绪进入课堂,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成绩好还是差,都让他能感受到生物学科的美,感受到生物学科与生活品质、生产水平、生理心理健康等的密切关系,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充满自然界的各种正能量,每节课哪怕只能学懂一个小的知识点,课堂里都会洋溢爱的光辉。虽然有时学生会做出格的事情,但是自己的孩子不是也会淘气吗?我觉得辛勤地工作,看着种子吐芽,虽然手上磨出水泡,还是值得的。有时候或许只是短短几分钟的交流,也能春风化雨,让花蕾砰然开放。今年班里一位女同学在二模后我找她谈话,只是简单地告诉她一定能考上本科,因为当时她的分数已经很接近学校预设的2B线了,结果她在后面的这些天出奇地努力,真的上了本科线。
当然,爱心,还包括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从不喜欢理科到学理科,从学理科到教理科,从教理科到爱理科,感觉自己就像娶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当老婆:虽然一开始没有感情,但慢慢地,感觉离开了还真不行。这就是亲情之下的爱心吧----工作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像老婆一样每天都在身边?没有爱的感受,就只有难受了。每年高考后没有课上时都有空落落的感觉,大概是因为暂时失去了教学热情的缘故吧。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之我见----化繁为简
教学实例一:如何让学生理解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手势手型代表不同的表达结果。
教学实例二:如何让学生理解微生物不同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在黑板上用水模拟演示。
教学实例三:如何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用分班级要求同坐分开而非同坐可以自由结合类比。
教学实例四:如何让学生理解氨基酸排列不同会产生不同种类的多肽或蛋白质?用图解法。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为了化繁为简。科学都有一个简单原理说明繁杂现象的特点,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
三教育教学的追求----快乐
快乐是相互的,老师不能在教学中体会出快乐,学生就不可能快乐。
价值的体现,是快乐的源泉。
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帮助学生获取新知上,更体现在促进学生身体和心智的健康发展上。
四教育教学的目的----成长与收获
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不但是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学生智慧的发挥,也是促使教师提升的过程。教师在学生的簇拥下成长,也是产生职业快感的重要。
五教学思想凝练-----随意用心
性格特征使然。我本身就是一个简单随意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随意,喜欢临场发挥。我的很多教学处理都不是来自于事先备课,而是突发的灵感。当然,灵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来自于自身的积累,更来自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我自己在复习课教学中使用的让学生分组构建重点知识网络并相互记录、让学生对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变式训练甚至是命题训练等方法,大多都是一闪念的想法,实际效果却很不错。
当然,随意绝不是随便。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严谨是第一位的。所以随意发挥中对知识的要求必须严格。生物学与生活、生产活动密切联系,但是当我们用它来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时,就绝不能信口开河,东拉西扯,不顾及知识的科学性。我觉得生活生产常识就像各种食材;而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专业问题的学习和掌握就像酒店里的大餐,食材如何通过精心烹饪成为人人乐而大快朵颐的大餐,肯定是一门精彩的艺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有生活,因为只有菜谱没有食材不过是画饼充饥;但是如果都是生活生产的事实堆砌而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那就是低品质的如一般动物的生食生活。解释相对晦涩的理论时不妨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要能随意举出恰当的例子通过类比等手段说明问题;对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则要能够自如地使用相关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这是我一直在教学中不懈追求的目标。
当然,随意的同时,必须要用心。
以前在教学中总是对自己能够很随意地化繁为简讲明白一些问题而沾沾自喜,甚至是有点自恋。觉得别人在语言表达等方面不如自己。
因为比较自以为是,我不会很在意其他老师或者是学生的意见;我甚至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讲课,而不太在意真正的教学效果。
但是现在我越来越发现,只是随意而不在意是很可怕的。教学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而不是打把势卖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只有随意且在意才可能实现。
一、师德体验,从爱孩子开始
师德是什么?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爱的体现。对于良好师德的启蒙,导师借助微讲座、微信、QQ等平台,抓住一切时机引导我。迄今为止,“迈好第一步,走稳工作路”“牵手清水,润德泽业”等话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敦促着我“从爱孩子开始”,自觉增加师德体验的厚度。
记得2013年9月,43个孩子进入了我的视野。初次见到这些孩子时,他们全然不把我放在眼里,有的调皮,有的不懂礼貌,有的喜欢插话……要爱上这群孩子,对于初出茅庐的我,真是一种无形的师德考验,更是一份丰厚的师德体验。
班级里有个学生叫小牛,他和其他学生不一样,不开朗,不机灵,上课几乎不举手,眼睛总是盯着铅笔盒。我找他聊天沟通,他却只能用摇头或点头来回答。一段时间下来,我对小牛渐渐失去了耐心,变得心浮气躁起来。看到黔驴技穷的我,导师向我伸出了援手。我们一起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于漪老师这样说:“教育的美是一种舒缓的美,不见立竿见影之效,却在静守花落花开之时享有淡淡的幸福。”思考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了,也许一切都是因为我太着急了。
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我改变了策略,冷静地分析了小牛的学习情况,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独特的学习进度表。慢一点,再慢一点,扎实一点……等待,也许就是“真爱”的体现。
二、师德内化,由课堂生发
师德是什么?它不是空洞的承诺,而是一种在课堂上生发的知识生成、能力培育与智慧呈现。对于新教师而言,上课是实战而不是纸上谈兵。幸运的是,初上讲台的我遇到了一位有爱心、有思想的好导师。
刚开始上讲台的时候,我对于一堂课的把握常常不知所措,从备课到上课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备课抓不住重点,上课“走教案”或“播放PPT”,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全然不放在眼里……很快,在一次听课之后,导师发现了这个问题。
于是,导师严肃地对我说:“作为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要清晰,每一环节的目标要清楚,要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这样推进教学才有价值,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
于是,我们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师徒同上一节课,每周一至两节,一节不落。”看谁的教学思路清晰,比谁捕捉住了课堂生成,赛谁的课堂活跃、主动。
于是,我有了参加嘉定区“教学新秀”教学评比的机会。评比课准备期间,导师与我一起选课、备课、磨课、试教……同样身兼两班数学及班主任的师徒俩,只能利用下班时间在办公室讨论教案到天黑。
评比课之后,导师讲的话,至今提醒着我:“我们做教师的,千万不能在课堂上误人子弟。”师德,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师德与我们上的每堂课紧密联系。
三、师德行动,与事业相伴
师德是什么?它不只是一种态度,而是关乎事业的心灵叙事与行动智慧。真正的师德,能够唤起教师内在的尊严与创造的快乐。
明确职责,正确对待自己的事业
首先要将教育看作一项事业,而不是单纯的职业。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还要锻炼人的品质、完善人的心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
国家把祖国的未来交给学校,千家万户把自己孩子送到学校,都是出于对学校教师的最大信赖。而小学教师职业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为面对的是生动活泼的6岁至12岁的儿童,他们的身心发展在这一阶段具有很大的跨越性、重要性和特殊性。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把陪伴儿童成长、指引儿童发展当作一种事业,付出教师真诚的教育理想、长远的教育规划、自觉自愿的担当精神。
德育为首,用心爱护每个学生
把师德放在首位。师德主要体现在敬业爱生上,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热爱儿童。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爱,是对民族未来爱的具体体现,是不求回报的爱。
真正的爱首先表现在相信每个儿童上,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都希望进步,都能够成才;其次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因人因时,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最后要能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就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爱护每个学生,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以生为本,高度强调学生的地位
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教什么” 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要打好三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三是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品质。
“怎样教” 以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推陈出新,培养现代人才的教师
终身学习体现了新的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在现今的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中,那种“一朝学成而终身受用”的观点已经过时。知识的日新月异,使人们原有的知识很快地变为陈旧的东西。所以,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现代人才的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实践与反思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成长的动力。对于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相关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所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不仅需要将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更需要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有深入的理解能力,更需要有实践时反思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所以,教师要重视自我修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要不断反思自己教育行为,钻研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内蒙古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三小学)
——赴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学习之感悟
玉门市花海镇中心小学王喜辉
2012年4月7日——4月17日,玉门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31人参加由《中国教师报》及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主办的“中国教师报李镇西培训班,并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武侯实验中学坚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为校训,积极倡导“爱心教育”、“平民教育”,探索实践“民主课堂”。在我们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在努力地看,认真地听,积极地思考,我看到了教师为工作而忙碌的身影、听到了为教育而发生的故事,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关爱、呵护的亲情之爱。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内心也接受了一次教育。现将感悟及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呈报如下:
一、学习体会
走进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校园,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陶园、苏园、校园绿化、校园标语、写字长廊、开放书吧、班级的教室文化等,使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三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聆听了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校长《用智慧缔造幸福班级》的讲座、武侯实验中学书记何光友《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的报告以及成都市优秀班主任唐燕、刘燕等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报告,同时还观摩了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的整个教学实况。在亲身体验和学习中,我感悟到武侯实验中学重点打造的是一种教育文化,一种民主教学、民主教育、民主管理的平民教育理念,追求的是对人的教育、对社会合格公民的培养。
亲情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中自由快乐成长。
几的三天时间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充满了亲情、热情和激情,校园充满了尊重、平等、和谐、轻松和快乐,教师能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李校长《用智慧缔造幸福班级》的讲座充满对教育的执着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其实每一个人都明白成功不会轻而易举,而这种执着的信念正是可能坚持的源动力。李校长的成功一部分来源于他的读书、思考和写作。李校长早期的一部作品《花开的声音》中,他写道:“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也只有师生之间真真切切相处到了一定境界,老师全身心的投入了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讲也就是一种铭记终生的教育。“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孩子们的未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摸着我们教育的良知,这些教育目标是不是更加地温暖人心!
所以,这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每位老师和学生都在深深的感动与被感动中学会了更多的付出和感恩,也让每个人都在家庭式的亲情关系中成长为一个懂得“爱”的人。
“ 民主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民主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以人为”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的真正体现,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是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学”的过程。这一点和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
1、“民主课堂”基本模式是“导学稿”加“小组合作”,前者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习的指南。后者是学生学习的形式,是学生依据“导学稿”进行学习所采取的行动。
2、“民主课堂”课堂结构:“五步三查”
五步:①独学;②对学、群学;③组内展示;④班内大展示 ;⑤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 ①学生独学;②组内展示;③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大胆质疑,真正体会到了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快乐。在短暂的三天时间中,我们看到在他们的课堂上,老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这样的高效课堂真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和思考。“民主管理”为师生的健康成长、不断进步搭建了平台
围绕“民主课堂”改革,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如树立全新的平民教育理念;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增加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开展不同层次的团队活动;全力营造“书香校园”“园林校园”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这句话来概括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不仅是“师者”,他们更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亲人。他们时时把学生放在心里,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家长交流,力争更多的了解学生,更多的给予他们关怀,让他们学会许多做人、做事得道理。武侯实验中学老师脸上时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是对学生学习进步的微笑;是对学生由任性变的懂事的赞扬;是对自己辛勤耕耘下的收获的欣慰!而
这些表象的背后就是学校管理的独特之处——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并且能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当地政府的支持,这是办好教育的有力保障。
学生的管理我认为同样类同于昌乐二中的 “三力”建设,而这种管理模式早在二十年前李校长就开始运行了并坚持了几十年。这种理念与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也是一样的,故有“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之说。总之,这样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自治、自理能力,是真正的“授之以渔”,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作为班级主人的感觉,真正履行了自己作为主人的权利和义务,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责任。这种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工作、事业甚至对民族、对国家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武侯实验中学教育是一种呵护人的成长、彰显人的个性、关怀人的生命、把孩子当孩子的充盈着人文情怀的教育。
当然,三天的学习很短暂,看到的、听到的也许只是片面的,对武侯实验中学的了解、认识并不全面,但感受却是深刻的。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当我们再一次回头来审视我们走过的课改之路时,其实我们的问题在于一是没有坚持把一些事情做下去,二是没有进行及时的必要的总结与理论的提升,三是没有将点上的东西放大,没有将点用线连结起来。因些,我们现在应该在不断学习他人的同时,必须围绕“打造高效课堂”的外围工作想办法、定措施、下功夫。当我们真正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每个点上的工作做扎实了,做到位了,这些点就会自然地形成面,学校教育自然就成体系,打造高效课堂也应该是水到渠成。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文化熏陶
育人需要一个大环境,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一是要通过家长培训会、家长委员会、社区联合教育等不同的形式,努力营造家校共同育人良好氛围;二是通过学校整体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和谐、民主、温馨的育人环境;三是要加大师德教育,用高尚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领学生,用亲情式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让学校的教育成为让他铭记终生的教育。四是要把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具体化,细致化、常期化。有句话说“成功就是把简单的问题重复化”,我们要针对学生陋习常抓不懈。要让学生在受教育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再受教育。
培训引领
有句话很有力量,那就是:培训是最好的学习。一是要培训教师,让教师熟练掌握导学案的编制、上课的流程。在培训的过程中提升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认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要培训班主任,合理组建高效课堂小组,营造班级文化。通过班级团队意识的打造,提升教师的工作紧迫感、使命感及责任意识。三是要培训学生,让学生知道怎么预习、怎样交流、怎样讨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制度保障
一是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合理考评老师的工作业绩,另一方面要激励广大教师敬业奉献。应该让教师在工作的崇高中,找到自
尊;在工作的成就中,找到快乐;在工作的研究和成熟中找到幸福。
二是要成立相对健全的管理机构。从学校来说,要建立年级组,以前班级少,现在25个教学班,成立年级组,加强年级组的管理,把工作具体要求化、细致化,这是目前必须要做的工作。从班级来说,要认真组建班委,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各类记录档案,要让学生把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都能看到,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三是要建立相对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让充满个性、健康、阳光评价体系引领学生、教育学生,洗涤学生的心灵,要通过各项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力求学生在做人、求学两方面共同发展。四是要把师生阅读落到实处。通过开阔师生视野,解放师生思维。
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放飞美国》的作者别出心裁的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力;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我想张老师的教育就已经达到了以爱为根本的这种境界吧!
张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
从张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
有人曾对班主任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他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作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失败。如果我们不幸失败了,那么,陪葬我们的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因此,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对教育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
我和在座的班主任一样,每天都在忙碌着、思索着、改进着、提高着。三十几年的班主任经历,我概括为“用情陪育、用心管护、用智引领”
一、“用情陪育”就是班主任必须有爱心,用真情感染教育学生。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是爱的延伸。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不论你是否有明确的承诺,都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于千次万次的说教。
爱是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伙伴。学生有了进步教师就会高兴,学生有了不足我们就会查找原因。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可以说我把全身心的爱都投入到了学生之中,所经历的、所感受的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有时我觉得压力很大,但爱和责任让我充满信心走到了今天。面对多层次的生源问题,学生多层次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情况,我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全力以赴上好每一节课,达到师生共鸣的和谐效果。平时,特别注意关心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们班主任一贯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以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完善自己,享受从教的幸福和快乐。我认为:老师的爱,比父爱更深沉,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无私。
二、“用心管护”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要耐心,细心,还要有信心。
班主任工作应细心。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几十人的集体,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因而形成不同的个性差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班主任要当有心人,观察他们最近有什么变化,了解他们有什么想法,遇到了什么困难或不开心的事。积极的要鼓励,消极的要开导,危险的要排除。在中小学生中的一些偶发事件中,往往有其因果联系。如果班主任工作细一点,深一点,往往能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我每两周组织学生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既能使学生自己总结和沉淀一下自己,又能让老师深入了解一下学生的心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班主任应有耐心。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纪律上反复性很大,不是做一两次工作就能解决的,需要班主任多次反复做工作,有些学生所形成的坏习惯由来已久,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就如同久病的患者,医生开一两剂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高明的医生往往采取持久战的方法,对症下药,长期服药,中西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工作也应如此,要有将顽石深化的耐心。
班主任要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能成才的要使其成才,不能成才的要使其成人。要相信班上99%的学生都是能教育好的。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挫折,都不能失去信心。班主任相对学生而言,是长者、是阳光、是雨露;而学生则是种子、幼苗、小树。他们需要长者的呵护,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班主任如果对学生丧失了信心,学生将会自暴自弃,与教师形成对立面。从国家的利益看,他们踏入社会后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从个人利益看,灰色人生将伴他们终身。
三、“用智引领”班主任的工作要动脑筋,抓住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班风和学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重中之重。我坚持“和谐立班、质量强班”。
(一)“和谐立班”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境界,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它包括家校的和谐、师生的和谐、分数与能力的和谐、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等等。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我的不懈追求,工作中我主要坚持三个多一点点的原则。
1、多一点点亲密接触。
恕我直言,我们的业余生活是相当单调枯燥的,所以我一直把和学生的亲密接触当成我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平时,学生的业余生活、课外活动,我都乐于参加,和他们一起聊天,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一起嘻笑玩耍,孩子犯错时,摸摸他的头发,心情沮丧时,捶捶他的肩膀……我还常常把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在学生心间。我会毫不掩饰地为他们某件高兴的事喜形于色,甚至仰天长笑;也会毫不客气地为某件事怒容满面、痛加呵斥;当然也会为自已的某个错误在学生面前真诚的说声对不起……这种亲密接触当然还包括师生间的心灵交流,在主动和学生谈心的同时,一次次地引导鼓励他们主动找老师交流。我常说:“老师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就是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想和你谈一谈‟……对这样的同学,我一定在班级表扬他。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和同学乐此不疲的亲密接触中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融洽了情感,和谐了氛围,为班内其它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多一点点蹲下来。
专家们都说,班主任做的越久,“教师本位”心理就越来越严重。而克服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心理置换”,即尽可能地蹲下来,设身处地地以孩子的眼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小学的娃娃贪玩、调皮、好动、脆弱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如果能了解并接受这人生必经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转变教师态度,改善教育方法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不妨想想自己与学生同龄阶段时的不羁行为和不良想法。你曾在背后说过老师坏话吗?因迟到找过借口吗?因贪玩而忘记过做作业吗?对老师的批评心存怨恨吗……在学生中我们往往可以找到自己孩提时的影子。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学生让我们烦恼,而是我们是在自寻烦恼,他们只是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要求他们,怎么能够让我们满意呢?所以,在工作中,我会努力蹲下来,认真考虑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我会努力蹲下来,仔细把握学生行为的性质,分清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故意的还是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我会努力蹲下来,更多地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
3、多一点点发展的眼光
有不少家长和教师有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所谓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点的孩子,于是乎孩子的任务就是不断改错,时时注意不要闯“红灯”,而大人们的任务就是不断的挑错,时时告诫不能闯“红灯”。事实上,许多伟人都有明显的缺点,可他们仍然是伟人。伟人不是没有缺点的人,而是最大限度的发展了自身优点的人。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这些伟人从小就被批评包围着,一直小心翼翼地要做“乖孩子”,那么他们的长处就有可能被埋没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挑错为重点的教育其实是非创造性教育,是庸人教育!其结果往往是:孩子缺点没改掉多少,优点也没有得到发展,“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工作中我要睁大眼睛,去寻找孩子的优势和长处,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勤鼓励、重赞赏,努力帮助孩子发展。我当然不是反对纠正孩子的缺点,而是觉得发展孩子的优势与个性往往是克服其缺点的最佳办法,有了好心情,有了好的精神状态,缺点改正往往事半功倍。而抓住一点小辫子不放,往往会有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效果。当然,家长们希望的神童天才,清华北大,但我们知道,那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的希望离大部分人都很遥远,做为班主任,在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并引导其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我想这是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二)质量强班
教学质量既然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也理所当然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线,我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1、坚持不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开学初我们就召开了题为《我的理想》主题班会,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讨论“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他们敞开心扉而不是违心地说说。其中不少同学说,是为了父母,其中不乏成绩不错的同学。即使是说为了自己的,也都是以为自己将来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出人头地风风光光之类的居多。我抓住这个契机,立马对此进行教育。人生如同建楼,现在的学习就是地基,现在学习的好坏往往注定你楼建的高低。“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没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些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对自己负责”。我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给聊聊天、讨论讨论就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我只是觉得,班主任应当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因为现在有太多的孩子根本不知到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其实这还真是一个深奥的话题,是一个关系孩子一生的价值观问题,所以我一直在作着这方面的努力,尽管收效可能是缓慢的,但我会一直努力的坚持下去,伴随他们成长的每个阶段。
2、“小题大做”,注重学习流程。
对一天的每个学习流程和细节都给予高度关注,专人管理、认真记录,“小题大做”,这是我质量强班的另一个做法。
例如早晨谁来的最早、每节课有谁发了言、课堂上谁受到了表扬和批评、预备铃响后同学们是否坐在位置上、每天作业有谁抄袭等等,这些最琐碎的学习小事,这些最平淡的学习流程,每天都有专人监督和详细记录。管理员每天在早读时交到办公室给我批阅,“签署”意见,在第一时间及时给予处理。
3、巧设奖罚,强化目标激励。
我觉得,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目标激励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工作中,我既给他们制定了长远的大目标,又有了分阶段的小目标,既有班级的,更有小组的个人目标,既要有精神激劢,也要来点物质“诱惑”。总之形式要多样,让学生喜闻乐见。例如在本次期中考试中,我在班级内部开展了立军立状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结合以前的成绩确定考试目标,写好措施,找好对手,以军令状的形式立下来,在全班豪气冲天的宣读。学生的诺言可谓是五花八门。另外还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和监督作用,成立小组学分制,总分高的小组给予奖励。考试结束,我分批给予跟踪落实,并要求学生对这次活动认真总结,谈谈感言。同学们讲的都很好,张潇同学说:“人生一定要有目标,就像跑步一样,也许永远追不上对手,但其实在这场比赛中会无形的提高自己的速度。”曲博群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自己的目标艰苦奋斗最终取得胜利的那一刻”马楠迪同学说:“失败了就失败了,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严厉的惩罚可以使自己的心力更强大。”最搞笑的包泽原的经典是:“我虽然排在最后,班级我进步的空间最大”
四、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学生是活的,学生是变的,我们不能用老方法去教育新的学生,也不能仅仅凭经验去教育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与学生同步。以前的教书先生,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拿出戒尺责打,现在还可以这样做吗?最近我读了好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对很多观点很感兴趣。比如:“让批评也“温柔”;“教育有点神奇但不是传说”;“教育有时候也需要遗忘”;“换个视角你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老师要蹲下来和孩子讲话”等等,让我感触颇多。
老师们: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当我出现在学生面前宣布我是他们的老师时,缘分与责任就链接了我们的师生关系,既然我们坚定而执着的选择了做一名人民教师,就应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我愿把我毕生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无私的奉献给学生们,让他们在生活生长的这片沃土中茁长成长。
固原市“五个百”小论文
标题:用心做班主任工作
作者:虎彦林
工作单位:彭阳县白阳镇中庄小学
联系电话:***
近年来,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市记者站在报业集团成立以后, 记者站就如何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转型定位的问题, 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在报道中发现商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市记者站于2002年挂牌, 由原来的“河南日报记者站”变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站”。牌子挂上后, 记者站人员在思考:牌子变了, 记者站的功能是不是需要转变, 以适应报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发挥优势, 在做好报道中发现商机。开封记者站利用党报记者站的政治资源和人脉广信息灵的优势, 积极为集团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得到集团领导肯定的前提下, 代表报业集团领导和地方领导进行前期沟通。目前,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除省会郑州以外, 投资最大的项目都在开封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开封新区核心区域拿下了366亩土地。保守估计, 这些土地已经增值一倍以上, 使集团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同时积极配合领导同河南大学进行沟通接触, 使双方领导达成了共同举办民生学院的共识,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目前的实际控股方已经变更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占57%的股份。民生学院新校区目前呼之欲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开封的征地之路, 可谓记者站发挥党报政治资源优势、以报道为媒的成功之作。
2005年4月17日, 河南省发改委受省委、省政府委托, 在郑州新世纪大厦召开了中原城市群规划开封专题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 中原城市群规划中先后两次提到“一体化”这个概念。记者在会议中发现规划中这样描述开封:“在中原城市群的总体规划中, 应将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 将郑州的部分教育职能逐步向开封转移, 在郑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 使开封成为郑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 实现一体化发展。”“开封市中心距郑州市中心72公里, 两城市边界处相隔不足40公里, 属于45分钟通勤圈, 在郑州的极化效应下, 大量要素流向郑州。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及时改变, 那么开封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所以开封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 扬长避短, 在发展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 改变目前发展的被动局面, 通过与郑州经济一体化, 吸引和利用郑州的各种要素, 促进开封的发展。”由此, “郑汴一体化”由官方正式提出, 一条连接郑州与开封的双向十二车道的城际快速通道也随之动工。
随后, 开封记者站开始持续关注报道郑汴一体化进程。相继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郑汴一体化下开封的商业机会》、《一条“开封”路》、《郑汴融城1+1﹥2》等报道。此时,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也多次到开封视察, 明确提出要在适合地段、适合时机切入开封发展, 在开封置业的愿望, 要求开封记者站详细了解开封新区发展规划, 密切关注开封新区发展动向。
2006年11月19日, 郑汴城市快速通道——郑开大道正式通车。看到通车的报道,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夏炎驱车赶往开封亲自感受、视察开封新区, 并交代记者站:“尽快在开封新区、郑开大道两侧物色土地, 抢占先机, 尽快立项, 以实现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的转变。”
然而签约、征地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开封新区由于纳入了中原城市群的规划, 成为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先导区域和示范区, 很快成为企业和商家争夺的焦点, 永煤集团、杭州开元、河南建业等纷纷到开封新区寻找商机并大举圈地。经过几个月的谈判运作,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朱夏炎、总编辑常法武、总经理张建等领导经过多次考察论证, 并率集团所有班子成员到开封市听取论证报告后, 确定在开封新区核心区域立项建设大河动漫城项目。随后, 又经过四次的规划调整, 最终确定了具体位置并与开封市政府顺利签约。可以预见, 该项目不但可为报业集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还会给集团带来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分社是必由之路
报业集团化以后, 从名称和管理体制上看, 由原来的“河南日报记者站”更名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站”, 不能再满足于单纯做好报道, 单纯做好报道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报业集团发展的需要。集团记者站需要整合报道、发行、广告资源, 进行一体化运作, 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自己的产业, 形成规模。而根据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报社记者站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记者站不得进行与新闻业务无关的其他活动。而分社作为法人, 具备发行、广告等其他相关业务发展的资格, 可以总揽集团在地方的一切事务。由此, 成立分社是报业集团化以后记者站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各地记者站都是在地方党委提供的办公室内办公, 有的地方甚至电话、办公用具都是地方党委提供的。这样的结果是, 记者站在驻地处于附属地位, 办公、接待等大多依托地方党委或者宣传部。做报道时, 尤其在遇到当地有争议的问题上不大胆、不硬气。“吃人家的嘴软, 拿人家的手短”, 自己没有产业, 必然会受到地方领导的牵制。遇到英明的领导还好说, 若是遇到独断专行、素质不高的领导, 记者站很难在有些问题上保持客观公正。在这方面, 长期从事记者站工作的同志均深有体会, 很多时候处于两难地步。而成立分社, 可以依托集团进行置业, 做到经济和报道上的相对独立。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站也在分社成立上有过探索, 那就是在各地成立办事处。上世纪90年代初, 当时的河南日报记者站以记者站为依托纷纷成立了办事处, 并在当地招聘了办事处主任。但办事处实际上还是记者站的翻版, 所有办事处除组织广告外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发展。而目前, 不说南方发达地区, 就我们周边的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等纷纷在有条件的地方成立了分社。人民日报社从去年6月开始, 经党中央批准, 进行了机构与职能调整,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设立分社, 原驻国内国外72个记者站改设为分社。分社将统筹负责人民日报社在当地新闻采访、报纸发行、数字传播、网络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人民日报的举措, 给地方党报记者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目前, 报业集团在省会的发展空间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 再想继续低成本扩张非常困难。报业集团走出省会城市, 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是省级党报的优势。在这方面, 大众日报报业集团的淄博记者站 (已经改为分社)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淄博记者站同省级党报记者站一样, 长期以来, 采写新闻是它的主要职能。近年来, 淄博记者站在大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的支持下, 顺应市场经济竞争规律, 实现了由记者站单一职能到分社多元发展的体制转换。
淄博记者站成立分社以后, 理顺了条块关系, 统一管理报业集团在淄博地区的各报记者站;统一承担和代理大众日报及所属子报的新闻、广告、发行等业务;经营和新闻分立运行, 人员避免了重复配备和违规操作。分社社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分社事业发展的各项指标, 责权利一体, 目标明确, 掣肘减少, 决策和执行效率大大提高, 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比如, 分社的广告公司统一代理集团内各报广告, 通过细分市场, 差别化开发, 确保了广告蛋糕越做越大。再比如, 分社的发行网统一承担集团有关子报的发行投递任务, 既提高了时效又降低了发行公司费率。还比如, 分社印点统一承担集团内报纸的分印, 既减轻了集团印刷出版压力, 又提高了分社印点的设备配置效益。
淄博分社的做法, 给了我们一个开启心智的启示。
发挥资源和品牌优势
记者站 (分社或办事处) 要想发展自己的产业, 除报业集团领导的支持外, 主要取决于记者站在地方党委政府心目中的地位, 取决于记者站的影响力和操作力。党报报业集团的最大优势就是新闻的权威性, 最大的资源也是新闻资源。目前,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记者站长均列席驻地常委会, 出席地方重大会议, 有的甚至成为驻地党委政府的“高参”和“新闻发言人”。注意发挥、利用好这个资源优势, 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实现报业的低成本扩张。
记者站要定期与市委市政府领导沟通, 融入地方发展, 以高端报道影响地方领导甚至参与决策, 以确立党报记者站的政治地位。一个称职的优秀的记者站长或分社社长, 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记者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以外, 还应培养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记者站近年来定期研究当地经济发展现状, 全方位和当地的决策者进行接触了解, 参与到当地经济发展决策的全过程, 把当地经济发展的思路贯穿到平时的稿件中, 用取得的成就体现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思路。如开封站采写的《开封市国企改革探访录》、《古城劲涌开放潮》, 开封市委专门围绕这两篇报道展开座谈, 从而掀起了古城解放干部思想的大讨论。除了精心策划大型稿件外, 在平时的报道中, 开封记者站也紧跟、引导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 让广大干群了解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所思所想所需, 始终让基层干部了解开封经济工作的重点, 扩大了党报在领导和基层干部中的影响力。
发挥好党报记者站的新闻资源和政治资源优势, 奠定了记者站的地位, 也就为党报报业集团在地方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可能。开封记者站在协调大河动漫城建设项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建设项目中, 均显示出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站拥有一笔巨大的“隐形财富”, 那就是拥有一大批在地方人脉广、威信高的记者站长。很多记者站, 尤其是老站长, 对所驻地区情况熟, 联系面广, 上上下下支持者多, 历年宣传报道积累的最大财富就是“无形资产”, 这是报业集团最宝贵的财富, 也是亟待开发的“富矿”。报业集团完全可以利用记者站丰厚的关系资源, 实现资产由虚到实的转换。
关键词:竞赛;尊重;关注;爱;智慧
一、巧用竞赛组织课堂
还记得作为新教师刚踏进学校时,许多老师就告诫我:“对这个班的学生要严厉一点,否则就会被他们欺负。”当时自己还在心里嘀咕,四年级的孩子还能欺负老师,应该是个玩笑吧。
开学后,我开始在这个班上课,每个孩子都那么阳光,像一个个小精灵,然而时间一长我就发现自己确实“被欺负了”——上课玩游戏,说话,走神,调皮捣蛋……弄得我头疼不已,关键问题是作为老师的我讲话,他们都不当一回事。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一次偶然的听课中,我发现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维持纪律。于是在四年级使用竞赛的想法在我心头徘徊起来。一天上课时,第二遍教学铃都响过了,班里还是闹哄哄的,并且有越说越起劲的架势。“今天我们来小组竞赛!看看哪个组是最优秀的!”刚说完这句话,班里就静下来,甚至把我都吓了一跳。这时候我就意识到原来孩子们还是这么在乎集体荣誉的。我继续趁热打铁,宣布这一节课的竞赛规则。通过竞赛的方式这节课进行的异常顺利,孩子们学得也异常投入。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我都不舍得喊出下课的口令。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又把竞赛方式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竞赛的花样也增加了好多种,就这样竞赛的机制融入我们的英语课堂,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英语课,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正如马卡连柯所说过:“即使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通过竞赛,课堂得到了很好的组织,这个出了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也变得有组织、有条理,课堂井然有序。
二、尊重、关注每个孩子
第一次见他,是在早晨的校门口。那时候一年级经过入学培训,开始正式上课。他拽着妈妈的腿,使劲往外拉,嘴里嘟囔着:“我不进去,不进去,不进去……”小小的孩子执拗起来连大人也很难拽动。于是他妈妈一手提着他的书包,一手使劲地拉着他,缓慢地前进着。
后来去他们班上课,发现他总是喜欢时不时地出一声怪声音,逗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但是当我看他的时候,他却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时不时地瞥一眼老师,露出害羞的神色。于是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头,小声对他说:“你不出声音老师也会关注你,并且会更喜欢你。好好听课,好不好?”他没有作声,只是害羞地点了点头,一节课都安安静静。从此,只要去他们班上课,我总会先过去对他说出自己的期许,他也总是很配合地不再出怪声音扰乱课堂。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说他在英语课和别的课上表现完全不一样,英语课上安安静静听课,有时甚至举手回答问题,而别的课依然我行我素,大声嚷嚷。我想,或许是这种信任和鼓励让他感觉自己收到了关注,所以就改变了以前的“怪”方式。
正如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露出美丽的图像……”
——读《用心做教育》有感
李玉川
世纪之交的中国基础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当首推“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已经有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少精辟深刻、令我折服的见解。我是长期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从事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因而不具备宏观的、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但十多年鲜活的校园生活使我对素质教育全身心地拥护,而且我的教育历程使我对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我的这个理解,不是纯理论思考的结果,而是十几年教育实践赋予我的思想结晶。
不知我这样说是否有拔高自己之嫌:刚参加教育工作时,我有一种真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来自我少年时代所受的关于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但更来源于我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
记得当时就有同事对我调侃道:“你把胡耀邦该操的心都操了!”
在煦暖的春日沐浴着缕缕阳光,捧读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原来,教育也可如此诗意与烂漫。
翻开目录,“努力做一个好老师”“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让学生感受数学鲜活、好玩”“教学生课本背后的东西”“教师的生命力源自学生”„„可以说是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合编。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有一种感觉:一位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着你的智慧。这时候,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他认为,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这种“爱”需要对学生进行很好地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鼓励他自己去打柴,自己去解决问题。在他“打柴”、“生火”取暖的过程中,你可以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握不好柴刀、划不着火柴、点不起火来,你可以给他做一个示范,再让他自己做。不代替学生去做该由他自己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能够自己抵御风寒。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爱。
教育的真谛在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教育要想长久作用于人的心灵,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省自悟,做出自己的选择。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同时体味到学习、求知、成长的艰辛和快乐。教育应该能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对成功更深刻的体验来自战胜挫折的过程。自信的获得以被尊重为前提,以自身能力为基础,以战胜困难为条件。成功、自信,更成功、更自信,这就是生命成长的良性循环。当学生的灵魂在教师的人格作用下,“自然”地朝良性的方向改变的时候,那种神奇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他始终坚信并身体力行的是: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体会到,教育工作的基本着眼点是以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
度,倾注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尊重和关注的情怀,用人格力量和教育智慧营造一种富有情感和知识魅力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感悟自省,从而形成向前进取的内动力,尽可能“不留痕迹”地实现教育目标。从第一次当班主任到今天,他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具有自主发展能力且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生动活泼地成长。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实施有实效的教育和教学;也只有获得尊重,才有可能唤醒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动力,产生真正的学习行为,内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教师30年后的今天,他还有一种认识越来越清晰: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不仅包括自觉地向老教师、向书本、向社会、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更应该包括一种更高层面的角色和策略的换位思考:“先会学,后才能会教”“备课的过程是不是可以改成模拟学习的过程?”“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正确的化身?有意识地出点错作为学生的‘靶子’是不是一个更实际、更仿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常常是一种展示,是一个‘扬长’的过程,对不少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不情愿的‘改短’过程。我们为什么不做一点相反的事情,让教育更多地变成学生‘扬长’的过程呢?”“学会尊重、欣赏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欣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好的教学成果并不一定是课堂上直接教给学生的知识、公式、定理、算法本身,而常常体现在学生经过遗忘后所剩的那些东西上。在这些“沉淀”物中,更多的是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把问题转化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怎样做学问、怎样面对未知和困难、怎样利用信息、怎样使用工具„„
作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站住脚靠什么?要靠由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发的内动力,不断地超越自己。为了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自己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
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地学习和钻研。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单纯地为学生付出,而是教师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着不断前行,把教和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双方实现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学生在教师用心血和智慧创设的环境中,展现和发展他们的才智和潜能;教师不断为学生新的探索和成功所感染,鼓励超越自己进一步前行的勇气,为自己和学生找到新的目标。教师的幸福应该是不断地被学生超越,又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有战胜挑战的成长体验,才有真正的教学生活,这是教师所应追求的职业感受。
【用心做事业】推荐阅读:
用心做老师12-27
用心做自己作文12-04
用心做教师心得体会06-27
读用心做教育心得体会07-24
用心工作,用心做人01-06
用心才能优秀读后感--用心,用行动证明01-12
我为企事业做什么01-06
用心感受世界12-24
用心感受生命01-05
社会事业局是做什么的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