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需要用心育人(共10篇)

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篇1

班主任工作案例: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爱打学生的男孩,他叫王鑫。在班级中,在操场上,他在和同学玩的时候,经常有同学或值 周老师告诉我,说他打人了。是啊,一直以来,班级里有很多同学被他打。每当我批评他时,他却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打了,谁让他惹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应该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不良行为呢?我仔细琢磨,细心观察,深入了解,终于,找到他存在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想教育引导

他,改掉这个不良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我开始寻找机会。一天,又有学生告诉我,他又打同学了。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为什么总是动手打同学呢?”他不加思索地回答:“爸爸告诉我,谁惹我,就打他。”听完这句话,我的心一沉,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并意识到,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必须改变孩子父母偏激的教育思想。我接着问:“你的爸爸为什么这样告诉你呢?能跟老师说说吗?”他说:“老师,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曾被一个小朋友打坏了,爸爸很心疼,就告诉我,以后谁惹你,就打他。”哦,原来是这样。这次与他的谈话,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面对这样的家长,要想从思想上转变他,改变他的教育思想。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说服家长,配合自己进行教育,才能够从思想上引导好学生。这样,我

就马上给孩子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很策略地跟他讲了孩子经常在班级打同学的现象。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父亲根本不承认他的孩子打同学的事实,反而跟我讲,是他的儿子经常带着伤回家,应该是同学先动手打他。听了孩子父亲的一席话,我马上说:“今天孩子回到家里,你问问他,有一天,是不是就因为一个女孩朝他微笑了一下,他就打那个女孩。”(班主任工作)听了这件事,孩子的父亲在电话的另一端不出声了。这时,我又说:“我问过孩子,为什么打人,他说是你让的。我觉得,孩子是最诚实的,最容易改变的,所以,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正面引导,你说对吗?作为家长,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谁不想让孩子成才?而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具有良好的行为序贯。这一点很重要。他总是打同学,在班级怎么能够有好朋友,怎么能够学会交往呢?”听了我的一番相劝,他沉默了好一阵,说:“是这个理儿。”通过这一

次谈话,孩子的父亲开始改变了。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从他的需要入手,约束他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才能够帮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在班级中,由于开展班级干部轮换制度,同学们人人都可以得到锻炼,当我宣布这个规定时,王鑫也请求当班级干部。听到他的想法,我高兴地说:“好,老师一定让你当。不过,我对你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同学们做榜样。”不是吗?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从本质上说,心灵是纯洁的,都有上进心。教师如果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心理需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

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注意家校互相配合,共同校正他的行为。由于家长在心里还存有一种想法,就是自己的孩子打同学,都是别人先惹他。为了化解家长的这种想法,我给他出了一个

主意,让他利用双休日,带他的儿子和亲属家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两天,看看怎么样。结果,不到一天,亲属家的孩子就求家长,快带我回家吧,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不想再和他玩了。事实让他的父亲终于相信我的话是真的。这时,他的父亲也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多么不合群,自己的教育的的确确是错了。他在家里开始从每一件小事主意严格要求儿子,他现在的变化真的很大。

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篇2

《灯光》 (人教版六下)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听说一按电钮, 那玩意儿就亮了, 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 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 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 咱们也能用上电灯, 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 望着漆黑的夜空, 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因为是“深情地说”, 教师便要求学生读出深情的语气, 学生一看后面是感叹号, 于是一个个把“该多好啊”读得很重, 而教师也不以为然。其实, 这里是不应该读得很重的。因为从语音学上说, “大声”是不符合深情的意味的;而从文脉上说, “我”就在他的旁边 (看课文插图便可知) , 是属于他和“我”的“对话”, 因此, 这样的“近距离”根本不可能那么大声说话———那样突然加重音量, 还不把“我”吓着?

《灰雀》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第1段写道:“有一年冬天, 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 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 婉转地歌唱, 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都要停下来, 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教师请学生朗读这段话。在教师的暗示和提示下 (如“灰雀很可爱, 也非常惹人喜爱, 应该怎么读?”) 学生便把3、4两句读得很深情。其实, 这里也没必要“深情”, 因为这是一段叙述性的话, 似在讲故事, 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才对。

《浅水洼里的小鱼》 (人教版二上) , 末尾有这样一句话:“他不停地捡鱼扔鱼, 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 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朗读时, 学生把后面的三个“这一条”读得很快。教师问:“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读得这么快?”学生说:“因为它们中间是顿号。”教师说:“真聪明!”其实, 这里是不应该读快的, 因为小男孩是“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的。也就是说, 他是有动作的“时差”的。结合前文, 我们会看得更清楚:“‘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 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可见, 他是一边捡一边说的。既然有“一边……一边……”, 说话就不可能连得那么紧。所以, 这里的顿号是不能以“顿号”来作停顿的, 它甚至应该比逗号的停顿时间还要更长一些, 这样才符合语境。

某教师执教《少年闰土》 (六上) , 就课文“看瓜刺猹”这部分的对话进行了朗读训练。对话如下: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 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 红的绿的都有, 鬼见怕也有, 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 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 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 刺猬, 猹。月亮地下, 你听, 啦啦地响了, 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 轻轻地走去……”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 看见猹了, 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 倒向你奔来, 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朗读时, 学生把“管贼吗”和“它不咬人吗”读成了一种语调。其实, 仔细考究, 这也是不妥的。虽然它们都是问句, 但从闰土所陈述的内容看, 发问者即“我”的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前者 (“管贼吗”) 只是一般的好奇, 而后者 (“它不咬人吗”) , 除了好奇, 还有担心、惧怕。因此, 朗读时, 前者可以和上面的话接得慢一点, 后者则一定要接得快, 以体现“我”的急。这其实从“轻轻地走去”后面的省略号 (没等闰土把话说完就接话了) 也可以看出来。

《南辕北辙》 (人教版三下) 一文中有朋友的四句问话:“你上哪儿去呀!”“楚国在南边, 你怎么往北走呀?”“马跑得越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学生读得是一个调, 即都用一般询问的语气朗读。其实, 这四句话表明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先是惊讶, 再是不明白、搞不懂, 最后是鄙视 (对其行为感到不可理喻) 。所以, 读这四句话就要依次读出惊讶—疑惑—鄙视”的语气。

……

阅读教学中的“错读”现象可谓屡见不鲜。“错读”不仅仅在一个“错”字, 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单单是读的效果问题, 它的真正后果是“蒙骗” (让人感觉到课堂上的确是“书声琅琅”的, 却又不见得有任何效果) , 是“遮蔽” (由仅仅是“发声”取代了真正的朗读练习) , 是“徒劳” (读了还不如不读) 。因此, 杜绝“错读”,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 实在是一件不可小觑的事。

由此, 笔者提出:阅读教学一定要从“有读”进到“优读”, 以达到“读”的圆满和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效”。如何让阅读教学从“有读”变为“优读”呢?

首先, 要有充分的认识。认识是行为的先导, 没有认识的深度就不会有行为的高度。因此, 要让教师知道, 单单“有读”是不能表达出阅读教学的终极意义的, 更不能成为阅读教学的评价指标;错误的“有读”比“无读”更有害;“放开喉咙”只是表面, “书声琅琅”也可能只是一种形式。要读, 就要真的“读进去”“读准它”。对于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 看“读”当然是不错的, 但绝对不能只看学生到底读了没有, 而要看学生到底读得怎么样。“读得怎么样” (即“优读”) 才是“读”的真正要义和归宿。

其次, 要有强烈的意识。“优读”不能成为一种尝试, 或者只是一种读法的改变, 它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和美好向往。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直面“优读”, 直奔“优读”, 直达“优读”, 要以“优读”为荣、为乐、为本, 要时刻提醒自己:无“优读”不为, 唯“优读”是问。

用心管理用心育人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育人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更是一门育人艺术。它需要班主任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我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做到“三勤”,即眼勤、嘴勤、腿勤,坚持做到用心管理,用心育人,在感情上灌注“爱心”,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在思想教育中“耐心”,对待学生“诚心”,对班干部“放心”,协调科任教师“齐心”,对家长“热心”,自己有一颗“进取心”。

一、爱心

当班主任已经12年,我逐渐意识到拥有爱每位学生的心,是管理好班级的重中之重。作为个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倾心谈话,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爱。真的,把爱心给了学生,学生也会爱你,也就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的效果当然好,学生也信服你这个班主任,班级自然就好管理了。

二、关心

作为住校班班主任,班上许多学生是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又离开父母在学校住校,很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我在平时喜欢与学生拉家常,如“你在家最喜欢做什么?”“天气冷了,得多穿衣服哦。”“最近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与学生交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朋友式的友情,母亲般的关爱,从而搭起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学生非常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

三、操心

班主任工作十分繁杂,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的学习、生活……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我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开展“每月之星”的评比活动,每月评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进步之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四、耐心

初中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品格”的黄金时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是非观念淡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思想容易波动,行为容易反复,教育不是每次都能立竿见影的,有时,我说了一遍不行说两遍,说了两遍不行再说一遍,直到每一位学生都能牢记都做到为止。对个别学生我经常找他谈话,耐心地指出不足,表扬优点,提出希望。

五、诚心

我总是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学生,学生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成长。我从不厚此薄彼,平时经常与学生谈心,注意他们的举止言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后,就进行教育引导,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坚持激励优生,善待学困生,对于后者,我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因材施教,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做好人,向他们讲先成人后成材的道理。并且经常给这些学生家长打电话,这样做一方面对家长产生促进作用,对孩子有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觉得自己受老师的重视从而树立自信心。

六、放心

班级管理要搞好,光靠班主任个人是不行的,还得大力培养班干部,并它们放心工作,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我经常对班干部说:能担任班干不是因为你学习表现好而得到的一种荣誉和奖励,也不仅是你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守纪,主要是因为你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同学们心中有威信,大家才选你的。为了锻炼提高班干部的能力,我带领他们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指导、支持他们大胆工作。事实上,我的放心是对的,我的班干部能把同学们团结在身边,带领同学们把班团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七、齐心

我在平时工作中很注意与科任教师交流各自所掌握的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向他们征询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我这个“磨心”的作用下,老师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配合,感情融洽了,班风好了,学风正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就显著了,所带05级5班、08级6班及现在的2011级8班每次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

八、热心

我坚信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也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把热心送给家长,信任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意见,这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一条原则。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能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训斥家长,不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家长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留守学生”的家长,我也经常与他们通电话,向他们汇报子女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家校配合,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当班主任的劳累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

九、进取心

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学问。除了认真工作外,还要努力钻研,锐意进取。每学期我都精心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常常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精心写好班主任工作总结,以积累工作经验,将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一位教师只拥有知识,他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人格才能塑造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德才兼备,才堪为人师。为当个出色的班主任,我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常年征订《班主任之友》和《魏书生与民主教育》等书刊阅读,以期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班主任只有用“心”来管理班级,用“心”来教育学生,才会孕育出一个个真、善、美的心灵,培养出一班好学生,带出一个好班级。

潜心读书,用心育人 篇4

长春市153 中学 崔文硕

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除了教学,做家务,似乎读书成了我放松自我的最好方式。而书则成为我不离不弃的朋友,她时时与我相伴,丰富了我的生活。我深深知道:当今知识的更新率实在是太快了,我常常有一种恐慌,觉得自己会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因为越是读书,越觉得自己贫乏,越觉得自己浅薄和苍白。

我觉得读书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我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我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我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我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

作为语文教师,平日里,我除了读一些中外 文学名著外,还读一些时文选粹,读《孙子兵法》、《菜根谈》、《史记》、《古文观止》、《庄子》、《孟子》《论语》、、、、、、还读一些名人著作,另外最能提升我的教育思想的是中外教育理论家的著作,给我影响较大的有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科、苏格拉底、陶行知、李镇西、、、、最近读了一本张贵勇著的《读书成就名师》,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成为我教学的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

整本书分为十二个部分,其中的名师名家的读书故事,那样生动,那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尤其我感触最深的是吴非老师的《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书中提到,有人说,读书有三重境界:一为读知识,长学问,从而高雅;二为读智慧,把知识变为觉悟、动力、谋略;三为读人品,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吴非老师的读书经历让人觉得,读书不只是长知识、学谋略,更多的是跳出书本,形成一种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始终像儿童那样,睁大眼睛看世界,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善于学习,要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要多读书、多思考。”

他理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高尚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求自己潜心读书,用心育人,成为爱读书的人,成为爱读书的老师,成为真、善、美的人,再教育学生做真人,做大写的人。

吴非老师说:“书读得越多,我越觉得自己可怜。”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而且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思想的肤浅,他说:“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不缺应试教育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学校能否成为名校,能否为名族培养合格的人才,能否培养健全的人,教师的修养是决定因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吴非老师实践教学的体现,他将读书育人付诸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座右铭。教学中,我也是一边读书,一边育人,我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真心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有怎样的家庭环境,无论他们是否聪慧,无论他们智力是否健全,我都能平等对待,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我教育花园中的花,每一朵,都有盛开的理由。我用心教育他们,用心感动他们,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是我从教的信念,我知道,我不是智者,我不是富豪,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我知道我捧着的是一颗滚烫的心,我爱我的学生,我用心浇灌他们,我和他们共同领略孔子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的思想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感受庄子的洒脱与浪漫,领略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体味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情怀,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喜欢读书、擅长思考、富有爱心、诲人不倦的人才是我心里要追求的那个教师的标准,用深入阅读获得的理性眼光、教育理论来梳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教育感悟----这事实上就是带着爱的热诚、理想和诗意工作着、快乐着或“痛并快乐着”。这就进入了探究和修炼的人文境界了!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都是把教育工作本身,把教育对象,把班级和校园及其相关社会环境的改造当作探究的对象的,因为这是充满理想、激情而又需要辛勤奉献的事业。

我觉得,教师的读书人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人格的积极成长。这种心灵和精神上的以读书及其人文趣味为纽带的“读书育人”,是老师和学生相互追寻生命价值的支撑,是师生相互的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生共荣,触摸和倾听圣贤的心声,与大师进行历史的和现实的对话,这是多么美妙、浪漫的体验!

其实,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教师因读书铸就的备课灵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以爱育心,用心育人 篇5

自从参加”知行中国”的班主任培训以来,我每天认真收看大量的视频、讲座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和留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与了解。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觉得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因此在班主任工作实施中,我始终坚持“以爱育心,用心育人”的原则。因为一颗爱心带给学生的是一片温馨,一份真情浇灌的是饥渴的心灵,用爱心导航,孩子们成长的旅程中将撒满一路阳光。

一、真情付出,以爱育心

爱心的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我坚持对学生“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作为班主任,我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大姐。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绝不姑息,严肃批评,晓之以理,明确是非。但要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我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有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我便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为这些学生送去温暖。爱的付出,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二、讲究技巧,用心育人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深有体会。我在教育过程中,不但有着一腔热情,而且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讲究技巧。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始终坚持“五个一”的理念。

1.“问一问” 学生犯了错误,先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很可能会错怪学生。问清事情的起因、真相,然后再进行教育。

2.“缓一缓” 学生的错误,有时会令人生气,如若进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极有可能把学生推到对立面,这时采取“缓一缓”的办法,先使师生双方都冷静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

3.“引一引” 学生犯了错误,一味批评、指责,往往事倍功半,我采用耐心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从思想深处弄清为何犯错,今后如何改正。

4.“选一选” 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比如在融洽的气氛中,在学生寝室里,在食堂餐桌上,学生情绪放松时,我再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5.“激一激” 抓住有的学生自尊心强的特点,在与学生谈话时,我就采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我更多的是采用鼓励、表扬法。对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我都注意时时在班级和个别交谈中进行表扬。对于那些稍有进步的同学,我更是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

三、以身作责,为人师表

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深深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自己先带头遵守。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当成是班级的一员,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校园内看见垃圾主动弯腰捡拾;打扫教室,我经常拿起扫把和同学们一起扫地,拿起抹布和同学们一起抹窗户。对学生要言而有信,不能说大话、空话、假话,向学生许诺的,就一定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工作中不能投机取巧、马虎了事,而是要有踏踏实实、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精神和健康的人格。

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篇6

文/宋雪雯

2014年5月8日,我们南浔区陈利庆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一行人赴宁波市江东区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德育纵深发展与班主任工作质量提升高峰论坛”,听取了包括《德育报》报社总编辑、社长张国宏,全国着名德育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原处长孙学策,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高金英和上海市德育工作室专家丁如许等德育领域前辈和专家的讲座、报告,还听取了虞朝静老师一节名为《Sorry,我会勇敢说》的德育观摩课,可谓开拓眼界,收获颇丰。

在此,我要谈谈“以德育德,用心育人”。

考入师范大学之后,我未曾接受过有关“如何开展学校德育教育”的训练;从教19年来,我未曾受过“怎样上一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的培训。一句话,我深知德育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却在操作技能方面又是一片空白。但我绝没有因此而轻视德育,事实上,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已经认识到德育对于培养完整的人的重要作用,努力用心教书育人,我也尤其重视正确的德育方法对于建设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性。我很赞成《德育报》总编张国宏先生的话:“德育有困惑,但仍旧很美丽”。

宁波一行,让我听到了许多专家同行的优秀德育理论,领略到他们高妙的德育方法,尤其是上海市“丁如许工作室”的领头人丁如许老师,他的讲座《打造魅力班会课》,系统地介绍了班会课存在的问题、班会课的常见课型、班会课的时间把握、班会课的选题、班会课的形式、班会课的教案、班会课的科学研究等,内容庞杂介绍却有条不紊,特别是他运用的丰富案例,针对性与操作性都很强,令人大为折服。

正如丁如许老师所说,我们要重视每一堂班会课,使尽浑身解数让我们遇到的每一名学生拥有“不一般的生活”、“不一般的感受”、“不一般的见解”和“不一般的人生追求”。要想做到这一切,我觉得我们得“以德育德”。

学生是一个单纯而又可爱的群体,他们与广阔的社会、复杂的生活接触有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跟老师和同学呆在一起,而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就成为了渴望成长的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因而他们有向师性。我们常常看到,年轻时尚、精力充沛、机智幽默的老师所带的班级,其成员往往也表现出活泼好动、热情开朗、喜爱新事物这一特性;而稳重内敛、沉默寡言、一丝不苟的老师所带的班级,其成员往往表现出沉闷、谨慎、认真但创新力不足这一特性。这就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既让我们高兴,又让我们压力山大:万一自己表现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岂不是要在学生身上扩大十倍、百倍、千倍?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高金英老师援引网上资料,概括了教师课堂百态:良苦用心型、业务繁忙型、喋喋不休型、挥时如土型、中西合璧型、新闻联播型、逍遥神仙型……我想这正是老师们的缺点在学生眼里无限扩大了!对此,我们怎么能在面对学生时“随便”呢?难怪高老师说:教师一定要懂得“谨言慎行”!

金无足赤,人固无完人,但我想,只要我们修养自我的品德,不断完美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德高望重的人,用德来育德,便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了。孔子不是说“其自正,不令则行”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多阅读,多改进,多实践,多尝试,多学习,让自己成为正直善良、知识渊博、昂扬进取、关爱他人的人,成为受学生欢迎、受家长欢迎、受社会需要的人,那才不负这一声声“老师”!名师出高徒,同样,大德行之,亦出德人!

我们除了“以德育德”之外,我们还得“用心育人”。如何才能“用心育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怎样上主题活动课?怎样上主题教育课?怎样才能让班会课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怎样才能让班会课富有实效?统统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便是“创新”。有人说,谈何容易?我说,说不易是不易,说容易却也容易。那就是,只要我们能在“三关注”的前提下,运用创造学的基本方法,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向生活学习新形式,向优秀班主任学习成功经验,“加一加”,“变一变”,“移一移”,我们就能打造出自己的魅力德育。让学生收集各科老师的口头禅、画个奖状奖励学生、给学生送“礼”、对学生说笑话、用魔术“唤醒”学生、用嘴叼笔“写”一段励志的文字……这就叫创意,这就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体现!只要我们肯用“心”思,花“心”思,就一定能把一颗爱生之心呈现在学生的生命中,是为“用心育人”。

以爱育人 用心教人 篇7

关键词:学生观,因材施教,赏识教育

我校是吉林省敦化市唯一的朝鲜族完全中学, 现有12个教学班, 200多名学生。由于生源少、缺乏竞争机制、单亲无亲生多等种种原因, 我校的学生中尖子生少、基础差的多,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我们立足实际, 以爱育人, 用心教人,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师德修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学生观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观是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在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上的反映, 是教师修养的具体表现之一。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而且学困生多, 所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必须因材施教、个别辅导。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 需要教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常常组织师德教育专题讲座, 或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 或通过网络听取专家的报告, 谈感想、写心得, 教师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 找出自己的不足, 坚守岗位, 勤奋工作, 扎实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以爱育人, 因材施教

1. 把爱洒向每一名学生

我校的单亲、无亲生占全校学生的70.5%, 这一群体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学校提出了“爱你所从事的事业, 爱你所教的学生”的口号, 并把它列为评选学校师德标兵的首要条件, 我们的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心学生的生活,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 使学生轻装上阵。同样的话出自教师之口和旁人之口分量不一样, 我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浓浓的师爱, 精心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 把对他们的期待融化于对他们的爱之中。“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慈母般的关怀, 体验到人间情感的温暖, 从而引起共鸣,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2. 进行赏识教育, 帮助学生增强信心

学困生的心理非常脆弱, 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和耐心的疏导, 我们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从不放弃一名学生, 教育他们树立自信。在几年的工作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再平常不过的一句鼓励, 能给学生莫大的鼓舞, 使他们奋勇前进;一句无意的话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给他们泼冷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艺术。很多学困生在教师一次又一次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赏识中树立了信心, 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完成了高中的学业, 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3. 师生结对, 效果显著

我校根据学困生多的实际, 进行了师生结对 (每一位专任教师每学期负责一名学困生) 安排。教师与学困生结对以后, 常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进行辅导, 学困生因为有专任老师负责、重视他而感到高兴, 学习态度很快有了较大转变, 逐渐改掉了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纪律散漫等不良习惯, 加上教师的耐心辅导, 学困生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师生结对工作有领导、有检查、有总结, 与教师考评、教研组考评挂钩, 每学期对师生结对工作做得好的教师进行单项奖励。

4. 对学困生进行无偿课外辅导

我校的高中生全部来自我校初中, 为了给高中多输送一名合格的高中生, 我们多年来, 在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组织学困生辅导, 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 给他们弥补以前学过的知识, 紧跟课堂手把手地领他们做练习, 不少学生通过辅导, 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 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我们根据学生少的优势, 高中的辅导主要以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主, 开学初在学年会上研究确定每位教师的重点辅导对象后, 教师们利用中午、晚自习、休息日进行个别辅导, 仅高三教师一年个别辅导次数达560多人次, 其中数学、化学教师个别辅导达到80~90次。此项措施非常有效, 不少个别科目较差的学生, 在个别辅导中解决了不少问题, 成绩逐步提高, 最终考上本科。

5.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学生少, 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小班化, 为此学校从实际出发进行大胆尝试, 研究小班化自主学习模式, 教案改成了学案、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桌椅、课堂上教师精讲多练、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互动, 结果课堂上睡觉的学生不见了, 出现了学生思维被激活、小组间互相竞争、学生人人参与展示的喜人局面。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做到教育无痕

多数学生的父母远在韩国打工, 这些父母常年在外, 只是在金钱上、物质上满足学生的要求, 很少与他们进行交流, 学生缺少约束、缺少关爱、缺乏对别人的理解, 抗挫能力差。我们根据单亲无亲学生的心理问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在心理活动课和主题班会中组织了《学会合理消费》《学会感恩》《追求与挫折》《做人·成才》等活动, 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幼小心灵深处的伤疤》《从西方升起的太阳》《隐藏的爱》等。在活动中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增强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 从而树立其积极向上、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读几封在韩国打工的父母给孩子的信, 组织学生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 充分表达对父母的挂念、关心以及感谢之情。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 无亲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教育效果远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此外, 我们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去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 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 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通过活动进行渗透,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身示范 用心育人 篇8

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有安于平凡、默默奉献的恬淡心境。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来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安的绿蔓。”当教师,就要树立起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的确,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显赫声名和地位,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当教师就要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的干扰,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个称职的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教育是开启民智,继往开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事,是关系祖国未来的铸魂工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矢志不渝,贯彻始终来迎得桃李满天下。许多扎根边远山区的老师,守着清贫,克服重重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用知识的甘泉浇灌祖国花朵的感人事迹,岂不令我们个别“站三尺讲台,想四方生意”的为人师者感到汗颜?

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为人师者,要有爱生如子,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更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不论智力高低、长相美丑、脾气温躁、成绩优劣、家境贫富。手心手背都是肉呀!我们都应该一样的关心,一样的疼爱,一样的劝勉,一样的教辅,怎能有轻重之分,亲疏之别呢?记得我中途接到一个班,第一次检查作业的时候,我发现班上一学生的作业乱七八糟。我找到他,先肯定他按时完成作业的优点,再指出他的不足,他笑了一下,表示接受,但丢下一句“我已经够意思了咧。”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为什么。我当时并没有虎着脸批判他,只笑着拍一下他的肩膀,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经打听,我才知道这位学生一贯脾气很倔,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他非但不感激,反而有抵触情绪。据说,他不想学语文了。我琢磨着“我已经够意思了”这句话,心里有如挂着十五个吊桶。凭感觉,这是一个有潛能的学生,我不能放弃他。我多次找他谈话,从来不提及过去,他也越来越“够意思了”。一次指导写说明文时,我提问:“哪些同学养过金鱼?”他第一个举手,我问他金鱼是怎样吃食的?他回答:“这还不晓得!金鱼是一口一口吞鱼食,又把吃进去的一下子吐了出来,然后又重复。”我当场表扬了他,并对大家说平时注意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是写好说明文的前提,这叫“功夫在诗外”。

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为人师者,要有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为学生所关注着,您上课迟到、早退,能要求学生不旷课、逃学?您摸牌赌博,能要求学生不进游戏机房?您篷头垢面,不修边幅,又怎能要求学生文质彬彬、礼貌待人呢?古人说好“严师出高徒”,除了严格要求学生这层意思外,恐怕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吧!

我们是中学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天早晨,一个家长心急火燎地找到我,说她女儿离家出走了一夜未归。她把偷看女儿日记和星期日跟踪女儿的事告诉我,并且肯定地说她女儿和班上一男孩谈恋爱。我们边走边谈,远远地我看见教室灯亮了。我想她一定在教室里,因为只有她有教室门钥匙。我跑上楼证实是她后,嘱咐她母亲回去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下了早读,我把这学生带到我家里,让她洗了脸,又煮了碗面条,示意她和我一起吃。谁知她的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老师,你都知道了?”我说:“不完全知道。”我先讲她母亲的行为不对,再说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把一切都告诉了我。她坦承他们是谈恋爱,她还告诉我她在教室里坐了一夜,因为她怕母亲打,更怕母亲不让她读书。那一刹那,我的鼻子一阵酸。说真的,我实在太矛盾了。把他们交给学校吧,我肯定他们会同时被开除。她是那么的信任我,把一切都告诉我,是希望得到我的帮助啊!我冷静下来,分别找他们谈话,大道理小道理讲了一大堆。他们勉强都答应了不再往来。但不久,我发现这女孩上课有点精神恍惚,后来,她还交了辞职信。天哪,这不是在抗议吗?我很恼火,但仍然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次次地家访,一遍遍地谈心,看来他俩仍然藕断丝连。万般无奈,我把他们叫到一起,面对面地给他们分析,举出好多事例来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走出了误区,辞职信也收回了。如今,他俩都成了社会有用之才。每逢教师节,我一定能收到他俩寄来的贺卡。

无数事实表明,中学生比较单纯,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即使学生有过失,作为老师不应只想到纪律约束,感化、引导、谈心比任何处罚更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 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篇9

用心去工作 用爱去育人

教师就像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从事教学工作的18个春秋中,范伟老师一直牢记着自己座右铭: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

参加工作后,由于学校教师紧缺,范伟老师一直担任1-6年级体育和3-6年级科学。每周二十多节课的教学任务虽然繁重,但范伟老师在其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快乐教学和激励性评语。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范伟老师认真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在工作当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南市区推广“永威教学”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后,作为一线教师,范伟老师不断摸索,大胆运用新教材、教法,进行教学。在实践中摸索、体会新的教学模式。每天用大量时间和孩子们相处,范伟老师和孩子们的关系,是师生,也是朋友。范伟老师总是耐心的听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和他们一起体会发现的乐趣。

四年级的杜权同学,在科学探究实验,小组活动时,总是笨手笨脚,不是不小心打翻烧杯,就是不小心弄脏了实验报告单,弄得谁也不愿意和他一组,他也就自暴自弃,要么别人做实验他在一边自己玩,要么就和别人说悄悄话。范伟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了,没有直接指责他,而是在下课后,让他帮助收拾实验器材,然后单独和他谈心。在交谈中,范伟老师了解到他非常愿意和别人一起做实验,就是实验操作掌握不好。范伟老师就和他单独约定,每天下午放学,单独辅导他操作实验器材。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他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了。当让他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做演示实验时,完美的实验赢得了阵阵掌声。掌声给了他充足的信心,使他对科学的学习有了无穷的渴望,期末考试中,他的科学成绩在班里名列第三。

教师的理解和信任像一股股清泉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可谓润物细无。老师的信任、老师的期待,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让学生绽放自己的美丽。记得在教学《垃圾处理》一课时,学生们早早就做好了课前准备,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把一节科学课变成了讨论课,每个人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认真倾听别人的,查找其中的不足,课堂气氛特别热烈,范伟老师索性抛弃教案,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总结,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烧、堆肥,还有最具前景的资源化处理。那堂课学生们在愉悦中收获了知识。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范伟老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许多兴趣小组和科技创新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船模比赛”。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船模,并进行了展示,全校学生民主投票,得票最高者获胜。这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科技制作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在科学课程中,有许多观察动物植物生长发育的课程。范伟老师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特点,在学校内开辟生物角,带领同学们一起种植凤仙花、大豆、绿豆、玉米等植物;带领学生采摘桑叶,一起养蚕、抽丝,这样写起观察日记来,既简单又有趣。同时,还把每棵植物分配给小组承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当春天到了,学校的植物爬满的蚜虫,范伟老师带领的兴趣小组又有活动了,他们要利用日常的生活用品配置一种能消灭蚜虫但又不会污染环境的药水。经过6个科技小组的反复试验,我们发现,用烟丝泡水可以对蚜虫产生很好的灭杀效果,用洗衣粉水效果也不错,就是需要一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否则叶子上会留有白色的斑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植物又重新恢复了健康,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消灭蚜虫的方法,还学会了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可缺少,范伟老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在家长眼中,语文、数学、英语才是主要学科,科学课不重要。三年级刚开始学习科学,普遍没有完成科学作业的习惯。范伟老师给他们布置查找资料,进行科学记录的作业,全班居然只有几个人完成。于是范伟老师就调整教学方式,积极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科学不但要考试,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而且,在升入初中后,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基础都打不好,何谈后面的学习。通过沟通,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重视,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也就容易起来。另一方面,范伟老师还加强科学课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喜欢科学,从被迫到愿意学习,这样,课堂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确,教师的肩上承担着民族的希望,教师的双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是范伟老师一生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范伟老师还要继续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乌马庄小学 范伟

2015.5

用心去工作 用爱去育人

乌马庄小学 范伟

用心浇灌,以情育人 篇10

一、用“心”了解学生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他们想法,才知道他们日常行为的根源是什么:是家庭影响,是是非感不强,是习惯不好,是意志力不坚定,还是其他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引导工作,说的话他们才能信服。平时我主要了解学生的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1.观察,上课的时候,自习课的时候,课间的时候等。通过自己平时的留意观察是了解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2.通过学生来了解学生,平时我会经常找几个比较好的学生来聊聊天,然后不知不觉中从她们的嘴里了解一些学生,有时候学生之间在聊的时候我趁机聊进去,从而从中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我会鼓励更多的学生关心班集体关心身边的同学,如果班级中有不好的现象的时候要敢于反映情况。这样有些学生就会在班级有事情的时候及时来跟我反映了。3.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部分学生,平时我会经常跟班级里的任课老师沟通,问问他们班级里的一些情况及他们对班级中一些学生的看法和了解,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往往从任课老师那里得来的信息都是比较有用的。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了解学生的方法。

二、用“心”对待学生

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要投入情感,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那么班主任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一)用爱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以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

同时,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班主任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班主任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二)用爱温暖学生。

班主任一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四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三)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三、用“心”教育学生

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性格思想变化转型的过程,活泼喜动、好表现是他们的天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接触到这些形式各异、性格多样的学生,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去管理和教育,使之整齐划一,因为这些是学生的天性,是性格思想转型的必然表现;即便是偶尔犯一些小毛病、小错误,也属正常的发展。特别是男同学,又是在他们的小天地里,这种张扬个性的表现更为突出。对于这些,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一棒子打死。

在学生教育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反复性,我们对此要有思想准备,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教育过程并非像拧水龙头那样一蹴而就,我们要允许其在“犯错—教育—改正”的循环反复中成长。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集体、同学的影响,他们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的特点,在平等立场上耐心地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主动、有效,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为重要。

1.捕捉学生闪光点。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2.选准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如新班刚组织的后进生,往往会有在新环境中调整自己的欲望,这是转变后进生的大好时机。因此,要提前做好后进生的情况调查,主动而自然地接近他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关怀、鼓励、帮助他们,促使其把调整自己欲望变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某些后进生几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掉全部缺点,而继续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冷遇和歧视,心灵会受到严重创伤。如果这时班主任耐心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犯错-改正”的循环反复中成长,使他们在感受到温暖、安慰和鼓励中再次振作起来,同时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会因此而得到新的契机等。

上一篇: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总结下一篇:熔化和凝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