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运会城市群众体育发展效应与新常态发展模式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6年9月19日, 被誉为“涪陵皇冠”的新区奥体中心迎来了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的隆重开幕, 涪陵区让社会体育运动再次引起了全市的关注, 同时也把社会体育独特魅力展示在全市人民面前。

1 市运会与城市群众体育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1.1 市运会的成功举办带来的积极影响

全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征, 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统计, 体育场馆设施不完善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限制因素。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 将会给举办城市的群众提供更多的锻炼场所, 同时, 也能够调动广大群众对体育活动参与的主动性。涪陵新区体育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89117.2平方米, 建筑依据地势北高南低, 布局为两馆一场一中心。体育场看台20482位。体育馆能举办手球、篮球、羽毛球等标准比赛, 有3242位固定看台, 1760位活动看台。健身中心设有乒乓球、羽毛球、瑜伽、舞蹈等室内运动场所。南侧为绿地公园, 设置健身步道、健身广场、4块室外篮球场、11块网球场、4块乒乓球场、2块门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具体如表1

1.2激发全民健身的热情

借助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的广泛影响, 涪陵区的群众体育运动热情不断高涨, 各单位、学校不定期举办篮球友谊赛、网球联赛、武术比赛和一系列群众体育活动, 各个社区更是开展了广场舞、太极拳等养生项目活动, 带动了一大批热爱体育的群众。涪陵区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为全民健身工作带来了新的开始。

1.3 群众体育发挥的多种功能

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的召开, 给涪陵区群众体育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也带动了涪陵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首先, 群众体育锻炼人的身体, 给人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精神;其次,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空闲时间的增多, 人们都愿意用体育来丰富生活;再次, 群众体育在沟通人们的情感, 建立广泛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上正在发挥其越来越独特的功能;就人的运动而言, 体育的规模仅次于战争;体育的号召力、影响力可以用来促进经济发展;体育和企业、商品交流中, 群众体育工作者发挥了连接作用, 群众体育除了为经济发展服务之外, 也越来越直接的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体育用品”“体育行业”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便是最好的说明。

2 市运会与城市群众体育发展效应之间的相互制约因素

第五届市运会在涪陵区的成功举办, 促进了涪陵区全民健身运动, 带动了当地体育产业的发展, 让涪陵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一个明显的提升。但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耗时长, 投资大, 资金回笼慢, 后期管理复杂, 维修费用高, 自然老化严重。在比赛结束后, 许多因比赛而购进的器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 使之成为了“废弃物”, 这就带来了许多隐患和经济损失。

3 基于新常态下城市群众体育发展效益的市运会发展定位

3.1 城市体育新常态下市运会的发展模式

“新常态”提出一年多来, 人们对这个词的认识逐渐深刻, 更多的省市抓住新常态的契机, 快速大力发展经济, 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使城市的体育产业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升。群众体育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影响和带动周边城市的同步发展。城市体育的新常态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增进邻里感情, 和谐人际关系和促成社会蓬勃发展等都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形势下, 我市的全民健身运动也在朝着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多样性发展, 从而更加合理的为市民健康生活服务, 把体育为民惠民。推动本市群众体育均衡发展, 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为着力点, 把较多的体育资源融入到社区去。在这样的形势下, 作为专业的市运会是否能以更加‘亲民’的形象举办, 是否能更加‘接地气’让多数的市民参与进来, 从而为我市的体育事业发展服务。

3.2 新常态下重庆市城市体育事业的新发展

面对城市体育多样化的需求, 我市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的同时, 重视新常态, 解决新问题的方式, 建设全面的社区居民体育服务系统。根据我市体育局统计在过去的五年里, 我市共计建设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44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7%;共计建成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368个, 社区覆盖率达55%;一共建成了乡镇健身广场364个, 乡镇覆盖率达44%;共计资助并命名了全民健身登山步道143条。具体如表2

3.3 新常态下市运动会的转变

本届运动会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和节假日等时间展开示范性、指导性的健身活动。从7月5日到9月26日, 赛事时间跨度长, 体育成绩大幅增加, 呈现出一个新的亮点, 是显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成就的大舞台。

4 基于新常态下城市群众体育发展效应的市运会发展模式

4.1 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弱化金牌意识, 强化国民的健康意识

自1984以来, 中国重新进入奥运大家庭, 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突破后, 奥运会的政治色彩和对奥运金牌的渴望已变得越来越强烈。在各种媒体的推广下, 奥运金牌显然代表了国家荣誉的地位。前苏联、前东德奥运金牌数曾大大超过西方国家, 但是他们并没有博得世界的尊重。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使民众的身体素质提高, 这才是我们民族尽力追求的“终极金牌”的目的。

4.2 摆正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中国体育受苏联的影响, 优先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 导致了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不平衡, 这一弊病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更为突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 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手软, 一手硬”的现象, 从理念到运作, 并没有完全解决。

4.3 促进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要实现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要提高认识, 明白的中国的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调发展重要意义, 这是中国的体育事业的成败关键。其次要变革现有的管理机制, 清楚群众体育发展的运行机制, 把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队伍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等, 才能使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社会体育发展的相关规定, 让各级政府和主管理部门开始了对社会体育的重新认识, 因此转变了工作人员对社会体育的重视, 让社会体育不再单一, 而是拥有了更多的包容性, 兼容性。体育法的修改, 尽快从法律的角度确保公民享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 确保政府在基本公共体育上的投入, 对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公共体育设施有保证, 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 体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群众体育的监督职能, 促进群众体育的健康发展。

市运会对城市体育发展有利有弊, 所以在城市体育发展之路上, 我们应该将群众体育与市运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深, 发展群众体育, 增强民众体质健康,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另一方面, 不应断完善社区体育系统, 使之适应我国的体育发展水平。

摘要: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所以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界专家认为, 金牌固然重要, 但人们的体育需求更是全民性的体育大众化、体育产业发展和竞技体育的促进基础和动力。因此, 全民健身体育运动, 才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潮流, 让更多的人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健康的体魄和享受运动的乐趣。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群众体育,城市发展,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张黎平, 严慧.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城市群众体育影响效应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3) .

[2] 范勇城.2010年亚运会后广州市群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 2011.

[3] 孙建, 李文辉.乘十运会东风促群众体育发展: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的发展构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8 (2) :24-26.

[4] 颜慧, 蒋代新.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城市群众体育影响效应的研究[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一) .2004:18-20.

[5] 欧阳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

上一篇:浅谈电力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下一篇: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根治术中的皮肤干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