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市建设发展调研(分报告)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城市建设发展调研(分报告)(推荐8篇)

2024城市建设发展调研(分报告) 篇1

(城市规划发展篇)乐昌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近年来,根据我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显山、露水、透绿、通畅”的山水人文内涵特点,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城市化这一主题,以抓好城区建设与开发为主线,加大城市建设投入,重塑城市形象,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品味不断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为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根据市委城市建设与发展调研课题的要求,现就我市城市规划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市基本情况

我市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典型山区市,城镇发展在山间平原或河谷平川之中,具有“七山二水一地”的地形特征,境内交通便利,是粤、湘、桂、赣四省(区)交汇中心。市域东西相距73.68公里,南北相距64.25公里,全市面积2421平方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及107国道经过市境西部,京广铁路贯穿境内南北,正在建设的广乐高速公路贯穿全市,地理位置优越。乐昌现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市域总人口52.33万人,城镇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在乐城与坪石两个城区。其中位于我市市域东南部的中心城区——乐城,现状人口约13.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6.09平方公里;市域副中心城区的坪石,现状城镇人口约9.6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 约5.6平方公里。

按照“打造两大窗口、搞活城市经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工、贸、旅相结合的现代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发展思路,我市以科学的决策、超前的思维、超常规举措和市场化、规范化的运作,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经营城市中的龙头和纲领作用,城市规划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品位逐年提高。

一是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已规划形成了“两个中心,三条带,三大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两个中心”即新城市中心,在现状城区东南部,沿武江两岸布置新城市中心,为全市行政、文化、商业、金融和体育中心;老城中心,现状中心城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为老城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中心;“三条带”即沿京广铁路布置城市北部发展带,沿铁路和武江之间布置城市中部发展带,沿武江和乐梅公路布置城市南部发展带;“三大片区”即城北区、乐城区和河南区。其中城北和乐城区规划以商业居住为主,是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的主要用地,河南区规划为全市生活用地的主要发展区以及货运中转、对外仓储区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6.0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3.7万人,城区建设用地沿武江呈带状分布,主要位于武江河以北的片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已达117.4平方米,现状城区内居住用地约6.4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0%。

二是构建了道路交通体系。城市道路骨架逐步拉开,长乐公路、乐廊公路的扩建与梅乐公路的建设,以及中心城区 2 道路的扩建改造,使我市的路网逐步完善。中心城区现有对外交通道路4条,分别为乐梅公路、S247线、S345线和S248线,分别通往廊田镇、五山镇、梅花镇、韶关市区和北乡镇,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络。

三是城市特色逐步显现。市政府下大建设力度,规划改造了“一江两岸”,结合沿江地块的开发利用,运用城市经营的手段,筹集资金建设城市功能设施,对水景、江景、岸线、绿地系统、道路桥梁、街景、灯饰灯景进行了整体规划与建设,形成了“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的粤北生态园林城市。

四是落实了一批重点项目。旧城区拆旧建新和新城区拓展工作开展顺利,在完成行政办公区、富庭雅苑、顺易华庭、中心花园、“一江两岸”、竹林公园改造规划的基础上,又相继实施了碧桂园、兴业茗居、人民路百福商业广场以及城南医药公司地块金生圆商住开发项目,而位于原兴华电影院地块的城市广场以及市体育馆南侧地块的全民健身广场等项目亦已进入实施阶段,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城市品位得到较大提升。

五是进行了新一轮乐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修编后,我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韶关副中心城市,北江流域重要经济中心之一,乐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工、贸、旅”协调发展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范围控制在麒麟山以南,马头山以北,广乐高速公路以东,横岭村以西的范围内,总面积约38平方公 3 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向南、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向北适当拓展,其中到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47平方公里,人口达20万人。目前,省住建厅正对《乐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成果向省级相关部门进行评审会前期意见征集,待征集工作完成后即可组织专家评审。

六是全面加快中心镇建设。在编制完成坪石、梅花、黄圃、廊田等中心镇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局还对69个村庄进行了规划编制,以更好地指导各镇的规划与发展。目前,坪石、梅花、廊田、黄圃镇已逐步发展成为辐射带动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镇。根据产业类型,初步形成了以坪石镇为代表的乐昌市的工业基地、省级物流集散地、旅游胜地;廊田镇为以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为主导,以发展农、林、矿产品加工为主的乐昌市中心镇;黄圃镇为乐昌市北部地区的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农产品集散地;梅花镇为乐昌市西北部的以农、副产业品加工、矿产加工等轻型工业为主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

二、创新举措,以“五个坚持”促城市发展

立足“南北延长、东西拓展、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合理布局、搞活经营”的城市空间发展思路,我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规划指导,推动城市规划快速健康发展。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指南。没有高起点的规划就没有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我们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积极组织力量,加大城市规划编制力 4 度,形成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内的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一是根据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相继开展了城区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修编调整工作,开展了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各类控规、修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及村庄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仅2010年,就完成了我市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并在“三旧”改造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各类规划55项,规划编制面积达128万平方米。二是加强乡镇规划工作指导。在推进坪石、梅花等四个省级中心镇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协助韶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北乡镇、五山镇镇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修编,以及我市省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长迳村委新朱家村等12个村庄的规划以及廊田村委张家村等6个市级村庄规划试点村的申报工作。三是超前谋划,积极开展乐昌市城市建设用地更新调查等建设用地研究课题、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及重点地区整备规划等工作,严格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在有效控制和保证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完成了部分产业用地、商住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计划指标。

(二)坚持龙头带动,提升规划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的纲领,是指导、调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规划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一是创新运作模式。通过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对城市国有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全面实行规划、国土、建设“三位一体”的模式,以 5 城市经营的方式,由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对土地市场的预测,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做到规划一片,整治一片,出让一片,坚持熟地出让和市场化运作。二是严格规划控制。对旧城的改造,我们实行了严格的规范管理。冻结旧城零星开发,凡是经营性用地都必须实行竞价拍卖和挂牌出让。同时,对城区重要地段和城南新城区的土地进行控制,涵养级差地价,形成土地开发预期,提高土地增值水平。

(三)坚持规划监管,依法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以规划审批机制入手,促服务优质发展。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审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城区规划审批会议制度,所有规划审批项目均提交城市规划委员会议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提高了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针对违法违章建设发现得早、制止得早,业主的损失小、执法难度小这一特点,重点加强了对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尽量把违法违章建设发现在动工之前,制止在动工之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道路网规划进行项目审批,从严把好规划选址关,加强规划批后跟踪管理,实行项目管理责任人制度,严格把好放线、验线关,并在原有规划监控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规划环境验收,严格建设工程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规划意图正确实施。

(四)坚持环境提升,倾力打造城市形象。

根据乐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山、水、城一体”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努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一是积极实施城市形象工程的规划。在市区中心高标准、高 6 起点地进行人民公园改造规划,打造城市标志性绿洲;在城市发展新区的城南沿岸,规划迁移了部分行政单位进驻行政办公区;位于我市梅乐大桥南端的乐昌碧桂园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建设,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我市的城市品位,提升了乐昌的城市档次,增强了乐昌的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二是注重城市南北中心轴线延伸扩展分轴线的建筑风格设计。对市区人民路、沿江路、东川路、佗城路等主、次干道的公共配套设施、建筑立面等进行了统一规划,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我市的武江沿岸已打造出一条连接老城区和黄金口岸新区的景观带,使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艺术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我们还积极提高规划项目审批中对建筑立面造型、色彩、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审查要求,丰富城市轮廓线,改变我市建筑风格单一的城市形象。

(五)坚持科学决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我们建立并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健全了规划方案的招标制度、公示制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实行城市规划委员会集体决策。凡属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均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进行集体审议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规划决策的随意性和失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实行专家组决策。充分尊重专家意见,聘请市内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在决策中,充分尊重专家组意见,为我们市委、市政府在城市规 7 划建设方面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形成了公众参与的规划监督机制。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城市规划的宣传,使市民了解城市规划,参与城市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城市重点项目的规划面向社会公开展示,广泛征求市民意见,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则显现了拟开发地域的增值预期,有利于吸引投资。

三、存在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乐昌城市规划与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照法规和上级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小,影响“南北延长、东西拓展”的城市发展步伐。二是城市布局不尽完善,老城区建筑密度大,城市整体设计水平不高,精品不多。三是城中村改造困难,我市旧城改造热潮以后,规划的监督、检查范围集中在市区,对城中村的改造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四是城市功能矛盾突出,交通拥挤、不通畅,已容纳不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沉重负荷,客观上要求扩大城镇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面对现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寻找和把握机遇。要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客观环境给我们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广乐高速公路的建设、武广高速客运专线站点的拟建以及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等等,都将为带动我市城市开发、拉大城市框架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因此,我们要调整思路,做好城市规划建设这篇文章。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建设富裕魅力和谐“广东北大门”的奋斗目标,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按照接替有序、城乡统筹、优化结构、和谐发展的原则,加快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净化市场、保障民生、促城乡规划与建设和谐发展。

(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在乐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到2015年,乐城建成区面积由16.09平方公里发展到21.47平方公里,人口由13.7万人发展到20万人,人均用地指标107平方米的目标;到2020年,乐城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6.51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26.5万人,人均用地指标100平方米的目标。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的“两心一带两轴四片”的“片区+组团”型空间结构,把乐昌建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工、贸、旅”协调发展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

(三)对策建议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乐城、坪石两大窗口城市的辐射带动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在完成《乐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成果报批工作的基础上,修编完善各类专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优化城市中心区、居住生活区用地布局,构筑我市“行政核心区、人居适宜区、工业集中区、休闲娱乐区”的规划体系。

一是强化规划带动,加快城市拓展步伐。发挥规划引导 9 作用,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建设包括商业、金融、服务、文体等在内的城市功能区,规划引导商业及各类文教办公项目往新区发展;特别要以建设全民健身广场、五星级酒店、城南汽车站、农贸市场等项目,以及抓住梅乐公路开通、防洪堤三期工程建成为契机,重点加快西南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延伸公主路至昌山电站,连通省道248线,建设武江两岸区域的新城市中心区,实现中心城市向南、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向北适当拓展的重大空间战略转型。

二是强化各类用地的规划布局。处理好产业园区、城市中心区、居住区等各类用地的规划布局关系,着重考虑广乐高速公路出口连接线两旁、梅乐公路沿线城区段两旁和乐昌峡库区周围土地的控制规划,启动武广高铁乐昌站连接市区道路规划,提高主城区在区域空间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加强中心镇建设。以镇域特色经济为依托,对中心镇辐射范围内的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行规划共编、工程共建、功能共享。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型、工业主导型、工贸并举型、商贸主导型、旅游休闲型等特色城镇发展之路;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正确处理城乡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中心镇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小城市。

四是科学引导城市运营。通过拓展城市发展框架、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增加城市可利用的城市土地资源,将长来、廊田、北乡等周边镇作为中心城市的拓展空间,将其建设纳入中心城市的规划范畴,解决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问题。积 10 极推进“三旧”改造,盘活城市资产资源。通过控制拟开发区域的土地出让总规模、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空间布局、市政配套设施等规划技术手段;通过规划建设绿地、公园、文化场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规划建设大型商场、集贸市场,聚集人气、提供商机等措施,完善和优化城市功能,积极培育拟开发区域的区位优势,调控城市级差地租和级差地价,创造土地价值,提高城市运营效率。近期要积极推进大润发城市广场、全民健身广场的建设、五星级酒店以及乐城第一农贸市场的改造,尽快形成亮点,树立城市新形象。

五是实施“阳光规划”,严格规划执行。继续实行科学决策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决不能以个人的意愿喜好来确定规划,更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降低规划标准。同时,要加强坪石镇的规划管理,规范对坪石城区规划项目的审批程序,使规划能真正指导、规范、引领坪石镇区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监管,严格“一书三证”的发放以及规划的批后跟踪与管理,继续加强规划的放线、验线和验收工作,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和巡查,杜绝随意变更调整的现象。要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定“堵住当前、点上突破、面上清理”的工作思路,摸清我市违法建筑现状,遏制违法建筑蔓延势头,营造违法建筑整治氛围,全面清理建成区内的违法建筑。

六是积极招商引资。在新城建设上要结合具体规划条件,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规划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 11 导向,开展项目招商工作。要加强对改造建设的组织领导,确定具体的改造建设范围,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组织项目的建设工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瞄准大企业、大财团,引进实力强、信誉好、资质高的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吸纳社会资金及外资投入,多渠道筹集改造建设资金。

七是重环境保生态,做到“人居和谐”。要坚持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对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历史文脉、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促进城乡环境的保护,塑造城市特色,突出城市个性。以新城区建设为重点,规范房地产开发,落实容积率、绿地率要求,加大建筑立面设计审查力度,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和旧城开发。今后除企业转制、危房改造以及“三旧”改造等必须重新规划建设外,原则上以新城区建设为重点,采用先疏导、后改造的模式,实施板块开发,提升城市核心价值,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乐昌市城市内、外围生态人文主轴线建设。

2024城市建设发展调研(分报告) 篇2

2012年3月初, 记者深入晨光院进行了调研采访, 破解该院跨越发展秘笈。经过深入调研采访, 记者了解到晨光院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具有特色, 为此记者将以《建设营销体系, 促进跨越发展》、《变革采购模式, 促进降本增效》和《持续改进脱瓶颈, 内涵发展谱新篇》三篇调研报告呈现晨光院最具特色的营销体系、采购变革和脱瓶颈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记者了解到, 李嘉院长主持工作以来, 将营销作为全院的中心工作, 亲自主抓, 切实贯彻集团公司任建新总经理提出的“借鉴全球最佳实践, 建设营销体系”的要求, 改革传统销售方法, 着力健全“七个机制” (即研判机制、联动机制、管控机制、合作机制、预警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 , 建设现代营销体系, 为促进晨光院跨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健全研判机制, 把握市场趋势

李嘉在经营工作会议上要求大家牢记“不谋万世者, 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的古训, 要身在蜀南, 放眼世界;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要通过健全研判机制, 了解行业动态, 把握市场趋势, 掌握竞争主动权。

一是建立院长营销分析会议制度。李嘉定期主持会议研判市场形势, 研讨新产品开发、转产攻关、产品销售、产销平衡、资金平衡等营销问题。她将营销作为全院经营工作重中之重, 向办公室人员交待, 市场形势瞬息万变, 机会稍纵即逝, 无论我在院里还是出差在外, 只要是销售部门反映的情况, 提出的问题, 都要及时向我汇报, 一般问题都要及时处理不过夜。

二是及时收集同行信息。他们在销售公司设立专岗及时了解同行的生产、营销、价格等方面信息, 同时利用该院分布在各大中城市的经营部, 建成市场信息采集网络, 每日将最新动态向院长汇报, 为迅速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依据。2011年, 江苏某企业因环保问题被政府勒令停产整顿, 晨光院抓住机遇、扩大产量、丰富品种, 填补市场空缺, 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 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三是研究国家政策。晨光院非常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每年全国“两会”精神, 从中研判政策走向, 行业变化。近年来, 国家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 调控政策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对有机氟下游产业冲击较大, 有机氟产品市场明显萎缩。晨光院根据政策走向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减少传统产品产量和品种, 抓住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 加大了环保产品开发力度。组织技术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纤维棉用四氟树脂的研发和扩产, 并进一步优化和稳定生产, 广泛应用于电厂烟道气处理领域, 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产品价值, 而且拓展了又一个新的市场。

四是预研国际市场行情。晨光院设立专人收集国际市场信息, 预研欧美技术和贸易壁垒问题, 为领导准确把握国际市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 他们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 迅速采取行动, 研发、生产多款产品投入市场, 占领部分进口产品份额。

健全联动机制, 引导市场需求

对于晨光院来说, 发展有机氟产品是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 不具备地域、资源和成本优势,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有机氟市场独领风骚, 成为行业翘楚,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健全了应对市场的联动机制。

一是科研与市场联动。通过建立科研与市场联动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 及时调整资源, 组织研发, 提高快速产业化能力, 满足市场需求。由于科研与市场联动, 实现了科研与市场有机结合, 科研与生产协调同步, 新技术、新产品能够迅速切入市场并转化应用。近年来, 晨光院关注新材料领域发展方向和潜力, 利用有机氟等新材料优异性能特点, 着力开发高端产品, 满足个性化需求, 使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几年前, 某从事有机氟加工的私营企业在创业之初欲用聚四氟乙烯树脂开发新产品, 几经试验而屡遭失败, 经多方打听转向晨光院求助。晨光院指派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无偿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提出了改进措施, 最终试制成功, 并得到快速发展。该企业一直使用晨光院的聚四氟乙烯树脂作原料, 成为晨光院的“忠诚客户”。

二是内贸与外贸联动。晨光院的有机氟产品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畅销海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晨光院外贸比重不断扩大, 到2011年, 产品已销往5大洲的29个国家, 外贸额已达到6136万美元。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 不仅为晨光院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动力, 而且为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赢得了主动。

三是新品与老品联动。晨光院在巩固传统产品市场地位的同时, 根据市场需求, 积极开发新产品, 提高新产品比重, 打出新老产品联动的组合拳, 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传统老产品为晨光院赢得了良好口碑, 树立了良好形象;新产品为晨光院占领了高端市场, 获取了良好效益。2011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达92470万元, 与去年同比增长137%;新产品利润39484万元, 与去年同比增长654%;新产品销售利润占总产品销售利润77.96%, 其中环保型氟橡胶、超高分子量分散树脂等3个新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1个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四是重点与市场联动。李嘉院长多次强调, 销售不仅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 而是全院工作的核心, “销售围绕市场转, 全院围绕销售转”, 销售提出的问题就是集全院之力来解决的中心问题, 全体职工都要为营销献计出力。每个人都与营销工作紧密相关, 都代表着晨光院的形象。关注营销、服务营销, 为营销献计出力已成为晨光人的自觉行为。

健全管控机制, 完善信息平台

以往, 晨光院共设立16家驻外经营部, 其中一部分具有法人资格, 总部在价格、销量、回款等方面管控职能相对弱化, 甚至存在着部分驻外经营部各自为政的现象, 带来较大经营风险。晨光院通过改革体制, 完善信息平台等多项措施, 健全了管控机制, 实现了销售创造价值的目标。

一是进行了组织变革。取消了上海、沈阳、成都、重庆等5个经营部的独立法人资格, 并注销了其下属的几个子公司, 将16个经营部和核心客户收归院销售公司统一管理, 做到营销机构扁平化, 营销管理集中化, 营销筹划全局化。去年, 根据市场变化, 整合了北京、天津经营部。强化了部门管理职能, 变过去过分依靠个人能力的管理模式为部门管理模式, 提高了管理效率, 避免个人失误带来的管理风险。通过组织变革, 使张开的手指握紧了拳头, 强化了院部管控能力, 形成了集中经营管理新格局。

二是建立统分结合管理模式。为了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晨光院建立了以产品管理为主线的业务管理与职能部门管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院销售公司按氟橡胶、四氟树脂、有机硅、含氟精细化学品4个大类分设产品线经理, 负责销售计划、产品定价等专业工作, 实行集中管理、分散经营、各司其职;经营管理部承担价格审查、业绩考核、人员调配、应收账款监控等集中管理监控职能;各经营部按照销售公司统一部署, 开展具体产品营销活动。

三是健全汇报制度。各经营部每天向院部报送销售日报、应收账款、市场价格、用户情况、产品质量、竞争对手动态等信息, 以便院部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提升总部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各地经营部每月总结分析当月营销工作情况, 销售公司形成全院销售分析报告报院领导。

D EVELOP四是内外贸并举。晨光院本着销售创造价值的理念, 针对成本快速上升而外贸产品价格滞涨、与内贸价差过大的现状, 果断调整营销策略、顶住市场压力, 经过与外商反复沟通, 提升了有机氟主导产品售价, 使得销售创造价值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是建立网络平台。晨光院销售管理渠道采用直销网络辅以区域代理模式。原来对销售渠道的管控主要采用报表、传真、电话等传统方式实现。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给市场信息的分析、评估带来困难, 难免带来管理上的盲点, 使总部的决策、监控、指导出现偏差甚至是疏漏。为了提高管控能力, 2010年11月分销管理系统通过立项, 2011年元月与软件提供商用友公司合作实施, 2011年6月上线试运行, 2011年10月通过验收并正式上线。网络平台投入运行后, 销售公司和院主管领导可以实时对各经营部的销售计划、销售订单、销售价格、物资出入库和应收账款等信息进行远程管控;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在市场行情急剧变化, 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下, 销售管理平台为实现规范管理、保障企业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完善客户分级管理。晨光院重新修订了客户分级管理制度, 以客户竞争力、发展潜力、用量、信誉等考量相结合的分级制度, 通过对客户资信、历史交易、行业发展情况调查等大量分析工作, 将现有5000余家客户分别划分为“战略合作级”、“大客户级”等5个等级, 并对销售价格和资源调配实行差异化管理, 初步建立了体系化的客户管理制度。通过重新梳理客户分级, 加大了院部对区域市场的管理, 一些历史问题逐渐暴露并得以解决, 改善了对经营部负责人过分依赖的被动局面。如沿海的某大客户, 5年前随着经营部负责人离职而消失, 在此次清理过程中重新取得联系, 据了解, 该客户5年来多花了1000多万元通过中间商采购晨光产品。晨光院将该客户发展为直接供货的“战略合作级”客户, 在当时货源紧张的情况下, 千方百计保障其基本用量。该客户在2011年下半年市场供需逆转, 同行纷纷向其加大优惠的情况下, 仍然坚持使用晨光产品, 目前已成为分散树脂产品最大的客户, 现在该客户每年采购的价值在4000万元以上。

健全合作机制, 营造共赢新局

晨光院的氟橡胶和聚四氟乙烯分散乳液产能位居全国第一, 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和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产能位居全国第二, 是中国有机氟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晨光院本着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 通过健全合作机制, 遵守行业规范, 营造了合作共赢的新局。

一是与同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晨光院领导在实践中认识到, 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 也是合作经济。他们善于将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 整合优势资源, 共同开发市场。与新加坡华氟、3M等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晨光院根据合作分工, 迅速组织科研力量, 重点开发出一系列满足客户需求的四氟乳液新产品, 使该产品销量快速提高, 不仅巩固了在国内的绝对领先地位, 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创造了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二是与用户合作开发高端替代产品。近年来, 晨光院依托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 加大营销力度, 寻找合作伙伴, 以替代国外进口高端产品市场为目标, 取得可喜进展。例如通过加强与广东某分散树脂客户沟通, 达成开发推压管分散树脂的合作意向, 晨光院研发部门迅速确立研发目标, 开发出可用于替代进口同类产品的一系列产品。通过对原有技术设备改造, 将原来传统产品40%的产量转化为高端产品, 并在传统产品价格基础上提升价格30%以上, 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优化了晨光院的分散树脂产品结构, 为企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并且大幅度提高了晨光院的综合竞争能力。晨光院还通过与核心用户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的方式, 强化战略合作关系, 共享高端市场。目前, 已共建了3个实验室, 快速提升了研发能力。

三是严格遵守行业规范。晨光院是氟硅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他们严格遵守行业规范, 提出各企业通过协商, 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开发不同的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避免在市场上与同行进行同质化、低价格的恶性竞争, 为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做出了贡献。针对通用悬浮中粒料产量严重过剩的现状, 晨光院削减了该产品产量, 增加了悬浮细料、改性树脂、分散树脂和涂料用四氟乳液等产量, 不仅避免了同质化恶性竞争, 而且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健全预警机制, 防范经营风险

企业的跨越发展, 一般会带来经营风险的加大。晨光院在企业跨越发展的同时, 通过健全预警机制, 有效地防范了经营风险。

一是大力防范经营风险。由院监事处牵头定期组织对驻外经营部进行审计, 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销售公司通过网络平台每天对产品经理和驻外经营部的库存、应收账款、销售费用、资金占用、销售价格等情况进行监控, 一旦发现异常, 或责令相关人员作出解释, 或派出专员深入驻地调查处理, 有效地抑制了突破授信额度、擅自低价倾销和串货及应收账款过大等违规行为, 较好地化解了经营风险。

二是做好滞销产品预案。市场形势变化莫测, 畅销产品瞬间可能成为滞销产品。晨光院由于品种、牌号较多, 容易出现滞销现象。院里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滞销产品的预案, 较好地化解了风险。近年来, 在产量和品种大幅增加的情况下, 由于未雨绸缪, 基本上没有出现严重的滞销现象。

三是及时处理质量事故。李嘉常说:产品质量是厂家永远需要面对的问题, 任何企业都无法保证客户永远没有抱怨, 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存在的质量问题, 如何化解客户的抱怨。李嘉告诫生产和销售人员, 不要认为产品好销而漠视市场, 漠视客户的意见。晨光人要牢固树立“客户永远是对的”理念, 高度重视客户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他们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调查分析, 集中资源, 攻坚克难。对于客户反映的质量波动和包装问题, 李嘉亲自主持会议, 制定整改方案, 限期完成。“晨光牌”已成为高质量有机氟产品的代名词。中国质量协会和全国用户委员会联合授予晨光院“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的荣誉称号。

健全激励机制, 注入营销活力

晨光院通过健全激励机制, 体现销售的龙头地位, 充分调动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为营销工作注入了活力。

一是制定了新的营销考核办法。李嘉院长上任以来, 在创新营销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 积极倡导收入分配向销售一线倾斜并在重新修订的《晨光院销售公司内部考核办法》中得到体现;在强调收入回款的同时, 强化对销售费用、到期应收账款、收现比、日常管理等项目考核, 做到奖惩兑现、奖罚分明。

二是重奖贡献突出的营销人员。按照晨光院的销售考核办法, 销售公司内部分为管理与辅助部门、总部产品线和驻外经营部三个层次进行考核, 并与相关人员的收入挂钩。通过考核, 许多驻外经营部销售人员的收入远远高于总部销售管理人员。同时, 对有突出贡献的营销人员, 院部还另外给予专项奖励。

三是树立先进典型。晨光院高度重视营销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除每年在“大干一百天”销售竞赛活动、“大战四季度”劳动竞赛活动等专项活动中评选、表彰销售先进单位和个人外, 还评选年度“销售能手”、“销售模范”、“劳动模范”, 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和奖励, 让他们披红戴花上光荣榜, 广播电视留名现身, 先进事迹家喻户晓, 对销售人员起到了正面激励作用。

四是切实关心驻外人员。针对营销人员长年在外工作的特殊情况, 晨光院实行了驻外销售人员夫妻双方每年享受4次、每次15天的探亲假制度, 同时对驻外人员家庭生活尽量给予照顾, 切实解决驻外人员的后顾之忧。最近, 销售公司领导在得知沈阳经营部一名职工查出患糖尿病的消息后, 立即要求该经营部妥善安排工作, 让该职工回家治疗。随后又安排销售公司总部人员在该职工回家后上门探望, 及时了解情况, 关心帮助。2012年春节, 晨光院改变以往院领导与驻外经理团拜的传统, 与返院的全体驻外人员和家属一起团拜, 欢度春节, 感受集体的温暖。

健全培训机制, 提升人员素质

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建设营销体系, 应用营销体系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而高素质的营销队伍离不开培训。晨光院通过健全培训机制, 使营销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优化营销人员结构。晨光院近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新产品、高端产品的不断推出, 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 晨光院在加强对营销人员业务培训的同时, 不断选拔懂技术, 具有营销潜质的年轻人员充实营销队伍。去年, 该院组织了一期有36人参加的营销专业培训, 通过考核, 从中优选了6人充实到驻外经营部。同时, 对2个驻外经营部的负责人进行了调整, 从而逐步优化了营销人员的年龄和专业结构。

二是加强政治和业务培训。晨光院高度重视营销队伍建设, 不仅重视营销队伍的业务培训, 也重视政治培训。坚持每年举办营销业务研讨班和培训班, 各驻外经营部人员回总部参加轮训。去年, 该院举办了1期营销业务培训班, 3期分销系统业务培训班和1期营销业务员培训班, 共有400多人次参训。销售公司党支部根据驻外人员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 制定周密的政治学习计划, 以各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 党支部通过互联网络定期发送学习资料, 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是加强党的建设。晨光院把加强党的建设, 打造廉洁、高效的销售队伍放在重要的地位, 把营销人员依法经销、廉洁经销纳入业绩考核。年初, 院部与销售公司在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同时签订廉洁经营责任书;销售公司与各驻外经营部签订廉洁经营责任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对驻外营销人员进行纪检、监察、审计法规培训, 不断提高营销人员的廉洁意识和文化;销售公司党支部在“创先争优”主题竞赛、“三会一课”等活动中把廉洁经营作为重要内容;院领导、销售公司领导在到各驻外经营部检查工作时, 重点检查廉洁经营的情况, 做到警钟长鸣, 廉洁经营蔚然成风, 近年来, 没有出现一起营销人员违纪案件。

智慧城市一线调研报告 篇3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示范区之一,云龙的两型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产业结构变轻了,经济发展方式也转变了。两型社会的创建离不开智慧元素的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两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示范效应的延续。如果把云龙比作一个人,那么两型社会就是人的健康体魄,智慧城市则是给人一个聪明的大脑。

绿色之旅 云龙之行

对于株洲云龙示范区(以下简称云龙)的记录,始于一个清新的早晨,那天碧空万里,和煦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透过玻璃窗望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眼前的城市环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云龙的形象和品位,更让我们看到云龙的朝气与活力。然而,没有人会意识到,这里也曾经饱受工业污染的煎熬。

新中国建立之初,株洲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这座由“火车拖来的城市”逐渐发展成共和国举足轻重的工业骄子。然而,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排放超标等问题使株洲一度成为中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党的十七大之后,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为株洲的转型和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云龙于2009年4月18日在株洲北部诞生,作为两型社会的试验田和住建部的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区,这里的市容市貌和风土民情引发了记者的好奇。

7月3日清晨,记者从株洲市繁华的神农广场出发,走过密集的高楼,向北穿越大半个株洲,直抵云龙示范区管委会。一路上记者恍如穿过时光隧道,在株洲北方一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院落整洁、鸡犬相闻,城市群的扩张与功能升级,给云龙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两型”战略让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的云龙脱颖而出。山林浩荡、绿野无垠滋生了当地特殊的农村生态。于是,城镇化在这里被赋予了另外一种内涵。

绿色出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云龙的绿色出行可谓独树一帜,不仅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是绿色的,而且道路两旁也是绿荫夹道、生机勃发。云田镇的居民王先生除了修剪园子里的花木以外,还时常骑着公共自行车到方特欢乐世界和龙母河畔兜风,他只是云龙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居民出行,示范区管委会在主干道两旁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每两个租赁点相隔500米左右,市民刷卡取车,还车便利。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绿色出行由自觉变成自愿,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些优异性能:它内置有3挡变速器,爬坡调1,平路调2,下坡调3;它没有链条,而是使用轴传送技术,能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掉链子”;它的车筐焊接在车身上,这种一体化的设计,可避免筐中物品过重时,造成车筐脱落、丢失。“骑自己家的自行车外出,有时候会显得寒碜,但骑公共自行车就不一样了。”王先生告诉《经济》记者。因此,公共自行车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时候,也蕴含着城市的人文关怀,体现着决策者的博大智慧,这种智慧已经渗透到了云龙的各个管理层面。

顺着王先生指引的方向,记者来到了株洲方特欢乐世界,一个以科技文化产业为主题的公园。这里有海滨风情的椰树沙滩、异域格调的西洋建筑、美轮美奂的卡通城堡,来到这里记者仿佛置身魔幻世界。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惊险”的恐龙危机、飞越极限、逃出恐龙岛、神秘河谷,还有科幻色彩浓厚的星际航班、生命之光,“神秘”的聊斋、维苏威火山等等,总共30多个主题项目,综合运用现场实景、立体电影、动感平台、巨幕环幕4D电影、多自由度动感游览车以及现场特技等高科技游乐技术,让广大游客叹为观止。长沙的孙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经济》记者,现在从长沙来方特很方便,开车50分钟就能到达,在一个三线城市能体验到一线大城市的高科技娱乐项目,他表示十分兴奋和意外。

对于这片土地上近乎于翻天覆地的变化,65岁的张先生历历在目,“4年前,方特欢乐世界所在的位置还是荒芜一片,云龙由于远离株洲市区也被人比喻成‘株洲的西伯利亚’,村子里都是黄泥巴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而现在,全村的电网得以改造,3G信号塔建了起来,4000米的3G电缆铺埋完毕,自来水和天然气已经接通,还修建了1700平方米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云田村变成了云田社区。现在从他家的新房子出发,经由长株高速驱车到长沙市区,只需要30分钟的车程,到株洲城区,也只有20分钟,昔日的“西伯利亚”华丽转身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璀璨之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两型社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云龙在创立之初,便规划了职业教育大学城,它是云龙两型社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城也承担着培养人才以外的城市功能,记者沿着穿城而过的龙母河向前行进,河畔两侧景色秀丽,植被覆盖率高,驰目远望、心旷神怡。仿佛这里与城无缘,只有宁静、绿意和安详,知识和纯净的自然之美在这一刻交融,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净化。职教城的旅游观光功能,结合教育资源优势,“智慧旅游产业”的前景日渐清晰,寓教于乐、寓教于景。

按照规划大学城占地13.9平方公里,目前一些地方还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现确定入城的职教院校有11所,其中高职学院9所,中职学校2所,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层次。这些职教院校将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也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职教城的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名本科毕业生就业受挫后,来到职教城的一所职业院校回炉学习,在大二的时候就被企业预订了,顺利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在记者此行之时,适逢高考结束,正当填报志愿,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应不应该另辟蹊径呢?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xxx县是xxx的北大门,通往xxx的交通要道,xxx高速公路从县城通过,过去,由于历史、体制、经济以及所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xxx县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人口密集,房子陈旧老化,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县城呈现典型的“脏、乱、差”现象。

为加快xxx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xxx县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东南亚、南亚通道,建立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的机遇,大兴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城市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0.9平方公里扩大到1.7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0.90万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约提高0.5个百分点。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困人口从xx年的xxx人下降到xxx人。

二、主要做法

xxx县城市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在抓好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胆创新,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强化建管、通过新区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发展目标,科学规划

xxx县是我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县之一,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产业支撑单一,底气不足。全县除xxx外,多数乡镇集镇处于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以种植业为主,产业支撑以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特色产业少,城镇集聚辐射功能弱,对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其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发展不平衡,县城街道又脏又乱。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全县城镇化水平仅为7.3%,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在县城规划方面也难于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控规、详规等均不到位。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xx年为促进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县委、县政府首先提出了以xxx为龙头,以xxx等集镇功能辐射强的乡镇为试点,大兴小城镇建设;xx年,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县城的发展目标,即把***建设成为“xxx”上绿色生态经济大县、特色鲜明的xx文化展示中心、中国连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xxx精品旅游景区和商贸集镇三大目标。

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目标,体现县城在全县经济中的中心作用,为县城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县委、县政府把规划作为县城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聘请了国内有知名度的规划部门进行规划,引进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既立足于现实,又考虑今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为基准,充分考虑地方民族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完善公共设施、繁荣经济,方便群众。

为把好规划关,县委、县政府多次请专家论证,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明确的定位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规划为县城的建设勾画了美好的蓝图,为营造县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

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规划的实施和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工程,为做好城市的开发建设,县委、县政府把这一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成立了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局。项目定点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或是局部规划的变动。由县委或是县政府会议研讨决定,形成县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每件工作层层落实,分解到人。在建设中,形成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征地、拆迁、安置、资金筹措、工程招标、开发建设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的工作局面。为认真执行规划和保证规划的实施,县政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绿化、统一出让,使开发建设在有力的领导的下,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工作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齐心努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设发展

建设发展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5

根据政协监利县委员会的安排,县经信局就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工业企业文化是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次来规范企业行为,为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服务。工业企业文化是各种相关文化的组合,包括经营文化、组织文化、生活文化、目标文化等诸多方面,受历史、地理、传统、民族等文化的影响。工业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其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其特征表现在引导性、参与性、潜在性、继承性、平衡性。工业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尊重人、培养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

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对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初步探索阶段,普遍存在认识上不够深入,脱离企业实际,企业精神提炼没有本企业特色,部分企业停留在搞一些面上活动的形式上,极少数民营企业对工业企业文化知之甚少,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

二、我县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

1、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重视不够,存在对企业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是硬指标,紧迫感和主动性不强,缺乏总体规划和部署的现象;工作局限于党群部和少数人员,还没有形成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和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工作进展不明显。

2、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个别单位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刻理解,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员工素质能力有机联系起来,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就企业文化建设抓企业文化建设。

3、个别单位方式方法不够得当,工作落实不够深入,表面化、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从本次活动中就可以看出,个别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身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特色不够突出,员工认可度还不高。

4、企业文化建设队伍与所肩负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还存在不适合、不适应的问题。按照职能分工,企业文化建设由党群部牵头组织,由于基层单位的部门设置不同,党群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几点建议

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要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 和“三个结合”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方针,在推动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等多方面主动积极地发挥指导帮助作用。

一、发挥舆论宣传和典型引路作用,推动企业加强文化建设。

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的运用与实践,它必然和已有的旧的管理思想发生碰撞,产生磨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主能否抛弃已有的旧的管理模式,运用工业企业文化这种新的管理理论来管理企业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做好帮助引导工作,让他们耳闻目睹的感受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自觉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二、开展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导向。

工业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与企业发展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由企业总经理(董事长)策划和指挥,工业企业文化被公认为就是企业家文化或企业家倡导的文化。因此,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主,企业主人生观、价值观对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开展深入细致、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企业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企业确立一种奋发向上的,适应社会进步,符合人民愿望和社会需要的工业企业文化,是推动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这种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被全体员工认同时,就会激发企业全体员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奉献精神,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这是用加大资金投入方法来促进企业发展所无法比拟的。

三、多渠道、多途径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企业主素质。

工业企业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目标文化、品牌文化、营销文化、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建设工业企业文化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工业企业文化又必须具备市场经济所倡导的改革创新观念、竞争意识和人文精神等品格,要求与时代特征同步。在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全体职工应自觉地共同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确立科学的经营理念,营造使生产者本身也得到良好熏陶的文化环境,为企业保持旺盛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这就要求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经信局应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多途径的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帮助企业主学政治、学经济、学习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国际经贸知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要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路子,为企业及员工学历教育、脱岗轮训提供条件。

四、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发挥人才优势,为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

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经信局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网络,相对集中的人才资源,在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帮助企业主提炼企业精神,使之具有较高的境界和品位,反映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确立企业目标,使之切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体现强烈的竞争、奋进意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职工行为,使之适应管理需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运行;谋化良好的监督激励机制,使之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激励职工奋发向上,为企业为社会自觉奉献的内在动力。通过指导帮助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精神深深扎根于全体员工的心中,真正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实现其在困难面前的感召功能,复杂局势面前的凝聚功能,各项工作的驱动功能,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功能,成为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

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推动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调整、充实和优化。

工业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企业主的认同,更需要企业主进行实践和丰富,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站在企业改革和发展前列的企业主,应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在经信局的指导帮助下,及时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注重从工业企业文化的一点一滴做起,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在工业企业文化形成一定氛围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使之成为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积累,成为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的价值观念的升华,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调整、充实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2024城市建设发展调研(分报告) 篇6

一、xxxx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xx市概况

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3个乡镇。总人口845万,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23万亩。3475个行政村,49139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市GDP达到398亿元,人均4710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xx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县、示范乡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有力地支撑农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赣南的脐橙、会昌的米粉、大余的金边瑞香、兴国的灰鹅、石城的白莲五个xx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把全市主要农产品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把果业、生猪建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现已建立县、乡、村各类培训基地3929个,其中县级273个,乡级965个,村级2690个。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专家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各地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要求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乡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进行文明村镇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镇。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改厕67273座,受益人口达70.383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xx市农工部部长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2004年xx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034元和383元,属于欠发达地区。辖区内又属低山丘陵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xx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人均耕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却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进型的赣南模式,其具体做法在广大中西部低山丘岭地区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便于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

(一)用人得当,领导先行

xxxx新农村建设,是xx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后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人xx省委常委、xx市委书记潘逸阳,是来自广东省的外调干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为《农民主体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与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的开放意识、工作经历、知识层次具有密切联系。不论发起还是推广新农村建设行动,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首要领导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调研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镇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四)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六)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赣南市把发展新产业和“三清”工作全面启动,改水、改厕、改路量力而行。

(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xx市各地在铁路、国道、省道以及公路沿线率先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在323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八)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整合部门力量。xx市31个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承担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了考核措施,并发挥部门的优势,围绕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参与工作方案,部门整合有力地牵引了农村各块工作的整合。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负责在今明两年内对全市的县乡规划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岗位培训;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等。二是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依据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将各方资金统筹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高了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的效益。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与村庄结对,建设新农村的“1+1”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xx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全市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的资金近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亿元,资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农民占到60-70%,而目前xx的新农村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点的层次上进行,覆盖村庄的数量比较少。根据对xx18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xxxx农村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十三类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和农户在内的各村人均总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补助48%。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例如,兴国县1年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300多万元;兴国县4000多个村落,有能力搞示范的目前只有200多个,约占全部村落的5%;另外,道路资金缺口大,兴国县的交通经费只够建58公里,但已安排190公里的建设任务,政府补贴资金难以保证到位。

(四)资源整合困难

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兴国县副县长欧阳巧文说:现有的支农资金比较分散,整合的时候不仅涉及到利益调整,还涉及到资金用途的改变,不符合资金的使用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管理风险。

(五)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

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易突破省政府规定的上限

xx市通过“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农民投身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修路,农民只有在铺好路基的时候,政府才会去修建路面。xx省规定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农民为铺好路基所花的费用往往超过此限额标准。农民自愿的行为与省内现行政策规定相冲突,以致许多时候农民自愿筹资筹劳被视为加重农民负担。以兴国县长迳村为例,该村通硬化路待建费用需77万元,政府资助42%,农户分摊58%,村人口4211人,人均建路负担为106元,远远超过省里规定的标准。

四、政策建议

(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如在xxxx市。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市、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

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

2024城市建设发展调研(分报告) 篇7

1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1.1 沼气等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林农场绿源沼气站始建于2005年4月, 他们敢于打破北方寒地不能建大型沼气站的断言, 自筹资金528万元开工建设, 12月下旬安装调试完毕, 实现供气。日产沼气1200~1600m3。在总结第一沼气站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紧接着又投资426万元, 于2007年建成第二沼气站, 日产沼气1800m3。在运行过程中, 他们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一方面, 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燃煤锅炉给沼气池增温, 保证了冬季正常产气, 并大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 将工业有机废水转化为沼气稀释液。目前两座沼气站年产沼气100万m3, 除供应1100户居民炊事用气外还进行发电, 年发电300万kW·h, 为甜菊糖甙厂、圣澳合作牛场提供动力用电以及休闲广场的照明用电, 发电的余热回供给沼气池增温, 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目前他们正在攻克沼气提纯技术, 不久的将来, 用沼气作为动力的汽车就会在农场内外奔驰。

1.2 太阳能的使用与推广

太阳能被国家列为清洁能源之首, 但太阳能热水器等应用设备价格较贵, 难以在工程上大面积推广。海林农场人认准了太阳能的应用价值, 排除万难攻克这个难关。2007年, 农场农机修造厂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成功, 从而加快了太阳能的利用进程。目前农场太阳能主要用于:一是居民生活用水400台套;二是铺设了2400m2太阳能集热器给第三管理区办公室取暖;三是铺设了4000m2太阳能集热器替代燃煤锅炉给第一、第二沼气池增温, 全年可节约燃煤近400t, 节约资金20多万元。

近期, 该农场还将做好太阳能技术的研发工作, 逐步达到低成本、高利用、高回报的目的;开发太阳能取暖和热水利用工程;开发奶牛小区太阳能工程, 让奶牛一年四季饮用温水;同时要建一个制造太阳能设备的工厂, 开发太阳能设备市场, 培养一支过硬的太阳能工程安装队伍, 在垦区和地方推广太阳能的应用。

2 循环经济模式

构造“青贮饲料—奶牛—牛粪—沼气—沼渣—青贮饲料”的回路, 形成以沼气为节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农场以牛粪和工厂污水为原料, 在圣澳合作牛场建起了大型工厂化沼气站———绿源沼气站, 年生产沼气达100万m3, 除供应整个场部地区的城镇生活用气外, 还为牛场、糖甙厂、新海林公园提供电能。沼气站年产出沼渣肥1500t、沼液肥28000t, 可种植667hm2有机青贮饲料和400hm2有机水稻或蔬菜, 青贮饲料可再用来饲喂奶牛, 实现农业、畜牧业、工业和新能源的有机循环。同时靠“循环”实现了工业减排。农场的甜菊糖甙厂, 每天产生60t废水和8t废渣, 是农场一重要污染源。为治理这一污染, 经反复实验, 研究出了解决途径:一是将冷却设备的废水, 冷却净化后再循环使用;二是将浸叶产生的COD浓度较高并具有一定温度 (30~45℃) 的废水, 送往沼气站做稀释液, 既解决了沼气站的加温难题, 又提高了产气量, 实现了废水的再利用。工厂产生的废渣, 通过探索实验也能生产沼气, 目前以废渣为原料的沼气站正在建设中。这样既净化了环境, 减少了牛粪集中堆放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污水;又用沼气取代燃煤做饭, 每立方米沼气相当用1kg标准煤, 减少燃煤排放的CO2和SO2气体, 有益于生态环境和职工群众的身心健康。

3 技术创新模式

3.1 高寒地区大型沼气工程技术的突破

高寒地区要建设大型沼气站有3个难题:一是在东北一年内有半年多的寒冷期, 沼气池内温度低, 要达到发酵温度缺乏成熟技术支持;二是在北方养殖场中建设大型沼气站没有先例;三是建大型沼气站需要大量资金。为了突破技术上的难题, 海林农场先做了一些实验, 在牛舍内地下建小型沼气池, 通过实验生产出了沼气, 效果不错, 然后再建大型沼气站, 在建沼气站后边运行边对尚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革创新, 先后对排液系统、上料系统、保温系统等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造, 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同时, 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用太阳能替代燃煤增温, 大大节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 将工业有机废水转化为沼气池稀释液。利用沼气进行发电, 发电的余热回供给沼气池增温, 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 形成了可以在各地复制和推广的高寒地区大型养殖场工厂化沼气站的成熟运行技术与模式。

3.2 自制太阳能设备

海林农场的技术创新精神还充分表现在他们自制太阳能设备上, 利用农场的修造厂自制太阳能设备, 开发出工程用太阳能设备。自制太阳能设备, 大大降低了成本, 一般群众都能接受, 从而加快了太阳能设备在全场的普及与推广。

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生态;绿化;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48-0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生态世纪,树立新的生态意识,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走生态化之路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世纪之交,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不使全球视点聚焦于生态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1绿化现状

县林业工作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把县城建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县”的指导思想,依托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全县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林业用地面积已达6.4万h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9%。

(2)完备的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效益逐步发挥。

(3)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先后发展花卉苗木基地2 000 hm2,茶叶200 hm2,油茶3 333 hm2。

(4)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5)种苗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芦溪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全县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在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人工林在北部低山分布较多,林分生态效能低,生态公益林功能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江河源头、水库集水区、城市饮用水源头、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交通干线两侧等急需建公益林的地方,生态公益林建设尚不到位。

(2)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

(3)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突出。

3未来5年绿化整体规划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前提,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为持续发展道路。

(2)奋斗目标:在管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大造林绿化步伐,继续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及林农的收入,力争到2013年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4政策措施及建议

政策措施及建议:①强化政府行为,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落实责任。②建立和完善森林经营机制和补偿制度。③健全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④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⑤加大对林业事业经费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正常开展。⑥坚持科技兴林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⑦建议对河流、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腹部走廊、主要干道绿化建设一次性划拨用地红线。⑧建议引导农民“借绿发展”、“借绿转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⑨建议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精神,将县内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种树种果。⑩腹部走廊裸岩复绿。

(编辑:李敏)

上一篇:自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冠词用法最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