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在中国的演进和发展

摘要:将马恩的“同时胜利论”、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列宁在“同时胜利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一国胜利论”,认为落后国家也可以单独一国取得革命的胜利。我国在借鉴“一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于革命道路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国家要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同时胜利;一国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承;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上,认为在经济较发达的几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才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列宁则提出“一国胜利论”,认为革命是有可能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落后国家内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借鉴吸收马恩、列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了在我國如果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梳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历程,剖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恩的“同时胜利论”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世界日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不断加深,世界市场建立起来,实现了贸易自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影响加深,不同国家内的变革之间相互影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对抗阶级,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逐渐趋于一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同时胜利论”。

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曾指出: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马恩的“同时胜利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

马恩认为,革命的胜利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以发达的生产力作为基础。马恩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认为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到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桎梏时,无产阶级革命将会爆发。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使无产阶级产生并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另外,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个角度来说,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马恩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将研究重点放在西欧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上,由此,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首先在西欧几个经济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到: “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

(二)落后国家可借鉴西欧胜利经验,最终实现世界范围的胜利

对于落后国家,马恩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由于缺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技术基础,所以只能在西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并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后,才能利用西欧革命的胜利成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西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可供东方落后国家参考与借鉴。

对于当时经济较为落后的俄国,马恩进行了分析。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里,马恩强调,俄国革命的胜利需要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西方国家的支援,即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来支援俄国,俄国的革命才能够取得胜利。同样,东方其他的落后国家也可在西方国家及俄国的影响和帮助下,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马恩的“同时胜利论”特别是对东方落后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分析,对列宁“一国胜利论”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号召无产阶级利用世界大战所造就的有利时机,来进行革命。

1915年8月,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列宁指出: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6年,列宁进一步阐述: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一)革命胜利的突破口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列宁提出“一国胜利”的同时,还具体指出革命胜利的突破口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而不一定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列宁通过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认为,当时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就是俄国,并且俄国也已经具备了进行革命的现实条件:俄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五位;垄断资本的发展使得俄国涌现出一批大工业和无产阶级;就俄国的国内矛盾而言,既有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又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与农奴制残余之间的矛盾,既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农民同地主之间的矛盾,又有各族人民同沙皇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可见当时的沙皇俄国是一个阶级矛盾尖锐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

1917年,列宁用“一国胜利论”思想指导十月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二)俄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支持

列宁也同样强调国际支持的重要性。列宁认为,如果其他国家在较长时期内不爆发革命,就不能够说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虽然苏维埃俄国的军事实力很强大,但仍可能会遭到资本主义列强的攻击,资本主义也有复辟的危险。因此,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仍然离不开国际的支持、援助。

(三)“一国胜利论”是对“同时胜利论”的继承和发展

在梳理“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的关系时,有人认为“一国胜利论”是对马恩“同时胜利论”的否定,认为“同时胜利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是正确的,但到帝国主义时代就过时了。

笔者认为,“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二者就其本质来说,是一致的、两者并不矛盾。马恩的“同时胜利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在哪一种类型的国家发生并取得胜利,经济落后的国家能否一国取得革命的胜利。从两个理论提出的不同时代背景看:“同时胜利论”的提出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各个国家之间交往十分密切,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还没有明显凸显出来,基于对这样实际条件的分析,设想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事业;而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在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大战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列宁由此发现在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的地区出现了有利于革命的机会,抓住这一机会,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完全可以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可见,马恩和列宁都是基于对当时历史条件判斷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革命进行了分析。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性的体现。

同时,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也发展了马恩的“同时胜利论”。列宁首先提出了在一国可以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随后,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列宁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找到了在落后国家要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填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不足之处,向前推进和发展了马恩的思想。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对于在落后国家要怎样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一国胜利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吸收借鉴“同时胜利论”和“一国胜利论”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国家,要怎样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继承并发展了“一国胜利论”

首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继承了“一国胜利论”中的部分观点。通过对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进行深入分析过程中,列宁找到了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这一观点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中,都分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认为这是造成军阀之间争战的根源。毛泽东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分析,也是他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论据。

其次,毛泽东发展了列宁的 “一国胜利论”。在“一国胜利论”中,列宁把城市作为了革命的突破口,毛泽东则把农村作为革命的突破口。这是因为两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成熟的地区不同:就当时的俄国而言,革命条件最成熟的地方是城市,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应该从攻打城市开始;而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是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地区,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作为突破口,然后进攻城市,夺取政权。

可见,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继承了“一国胜利论”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入手来分析革命的可能性,并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将“城市中心论”变为以农村作为突破口,从而丰富发展了“一国胜利论”。二者是一脉相承、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实践上证实了“一国胜利论”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明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也可以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在实践上证实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积累,当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成熟,便可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由此就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所探索的道路的正确性,而且也从实践上证明了“一国胜利论”的科学性。

(三)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发展了“一国胜利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一步发展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应该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建方面的理论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一次发展。

四、结语

从马恩的“同时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发展了马恩的“同时胜利论”,提出落后国家也可以一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且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怎样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论上以及实践上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必将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李心华."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之比较[J].理论学刊,1997年第3期

作者:强艺璇

第2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半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变为半封建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虽然都相继失败了,但它们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资本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失败表明,处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适合的出路。

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五十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最终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革命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 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发动农民的工作。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抵住作用。因为中国共产党既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又是在大革命中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的提出者。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国民党派相继发动四一

二、七一五反共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中国革命进入探索新道路的曲折过程:

中国共产党掀开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新篇章,在曲折的摸索过程中,不断吸取失败的教训和总结经验,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南昌起义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然而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3次“左”倾错误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受到严重的挫折。尤其是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其教训是极其惨痛而又深刻的。

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了1935.1.15-17 遵义会议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7.7.7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华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件开始后的局部抗日战

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打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

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

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发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在他们中间,涌现出无数无谓的英雄和不屈的战士。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

各民族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知识分子和华侨同胞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有效地克敌制胜的武器——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第3篇:中国革命胜利原因

200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世界银行在90年代末期做出了预测,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是我们今天经济总量的一半,这么巨大的误差,中国的发展怎么回事?世界的专家、权威机构没有想到,我们很多人也没有想到。

[金一南]:我觉得像历史一样,当共产党那么弱小的时候,万里长征。当时蒋介石要常追,就是穷追猛打,他觉得是流寇,蒋介石讲,古往今来没有流寇能够成事者,流寇能成事吗?不管是当时在中国革命的尽头时,大家都没有想到能不能成?能成功吗?成功了。我们这个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夺取政权,28年时间,我们这个军队1927年八一建军,到1949年夺取政权,这么短的时间,这样一个党、这样一个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我们讲这是奇迹,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的奇迹。当我们讲到我们今天经济的奇迹的时候,我们今天的经济的奇迹无法揭秘的时候,林毅夫讲,谁能够破解中国30年经济发展之迷,谁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金一南]:我们说我们今天发展的奇迹,我们想到中国革命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过去的成功,我们的力量来源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伙人革命成功了,指挥军队,战争胜利了,建立了新中国,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力图破解这样一道题,就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我们的胜利来源,为什么能够胜利?就像我们将来,我们的后代可能还要破解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那都是一样的,这都是我们的谜,我们要破解这样的谜团。日本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当我们讲出来的时候大家很新奇,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我们有足够的认识,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我们认识不够。近代以来,先进的思想往往是通过日本传入中国。以前毛泽东讲过一句话,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马克思主义也好,各种各样的主义,我们确实是向西方寻找真理。

[金一南]:但是,实际上我们大量的先进人物是东渡日本,从日本学习了大量的东西,日本先于我们,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的社会科学的著作,包括卢梭的,包括马克思的、恩格斯的东西,因为日文和中文的文字相近,我们很多东西直接转译日文,比如我们今天做统计,可能有780多个政治词汇是从日文直接转译过来的,比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共产党、劳工、神圣、团结就是力量,我们都是直接从日本拿过来的。古代我们对日本影响很深。近代的时候,日本对我们影响很深。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日本是翻译西方的,我们从日本拿过来。日本成为一种思想流向,叫“一衣带水”,它翻译大量的东西,我们经过简单转译,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大。

[金一南]:另外,当日本法西斯崛起以后,对中国入侵,“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它对中国伤害很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觉醒有这么几个过程:一八九

八、戊戌维新,那是官僚阶层的崛起,当然官僚阶层是少部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少部分官僚阶层少部分的觉醒,很有限。1919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但是,当时中国上大学的有多少人,教授有多少人,在民众中还是少数。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个范围是非常大的。日本的入侵导致了中华民族这种彻底的觉醒,真正认识到了,我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必须起来团结一心。这就是我们民族觉醒、民族奋起,完成救亡,也成为我们胜利的基础。

[金一南]:比如不管是日本的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首先日本翻译,转入中国。还有日本的法西斯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影响都非常大。当然就我们内部来说,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这样,国民党早期接受苏联列宁的建党模式的改造,我在书里说了,我们很多人都不太知道。早期,国民党是一个毫无力量的党,是孙中山的同盟会,有点像我们过去的帮会组织,就是向国民党总理孙中山个人表示效忠,它没有严密的组织机构,总共有多少党员,组织体系是什么,党的章程是什么,怎么分派任务,怎么督导检查,收了多少党费,党费怎么用,一笔糊涂帐,完全是一个没有力量的帮会组织。

[金一南]:就是孙中山接受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接受苏联的援助之后,苏联早期对国民党改造,国民党后来成为一个有力量的政党,完全就是苏俄建党模式,列宁建党模式对国民党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包括黄埔建军,苏联顾问、苏联的援助。我在书里写了,“当黄埔建军以后,黄埔军校的这种困境”。孙中山第一次试图掌握一支军队,把他们称为党军,成为国民党的军队,非常困难,没有一点力量。

[金一南]:首先没有经费,苏联给了支持,没有枪支,孙中山让广东的兵工厂给300支枪,当时广东的兵工厂没有人听孙中山的话,孙中山的影响很有限,孙中山批了300支枪,兵工厂只给了孙中山30支枪。黄埔军校30支枪,国民党方面讲,连警卫用的都不够。后来是苏联援助8000支步枪,当时黄埔军校一下就有了枪了,黄埔军校教育长讲,全校上下,从校领导到普通学员无不欢呼雀跃,我们有枪了,8000支枪,谁来的?从苏联来的,这是对我们革命很大的影响,对我们北伐胜利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新中国的胜利,是利用了很多偶然。比如国共合作的机会,共产党获得大力发展。再比如日本入侵的时候,共产党又获得大力的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共产党能胜利吗?很多人提这个问题。后来我说了,从近代来看,没有一个政治集团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受到如此严酷的考验,从它建党的时候,根本没有资源,一大就50多名党员,1927年刚刚起来,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五万共产党人被屠杀。

[金一南]:好不容易在江西搞了几块苏区,五次围剿,最后被迫万里长征,长征开始,各根据地的红军30万,到长征结束的时候,只有一万多人、两万人,损失非常大。我们说历史给予中国共产党空前严峻的考验,我们之所以能够胜利,给我印象非常深的一点,我们有大量的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有300万党员,但是按照一个资料统计,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是牺牲的有370万,有大量共产党人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天。

[金一南]: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我们悲壮的失败,红军长征之前,先让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和红十军会合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帜来。组成红十军团,红十军团的军团长就非常典型,他指挥北上抗日的时候连续犯错误,他是黄埔一期的,老资格,他在黄埔一期东征作战的时候身负重伤,一只胳膊被锯掉了,但是他刚愎自用,在北上抗日的时候,抗日先遣队组成之后,在一次打伏击的时候,他坚决要求伏击国民党的王耀武的补充旅,补充旅可能是杂牌部队,但王耀武这个军队是精锐部队,伏击补充旅的时候,他指挥错误,他没有让粟裕指挥的19师去主攻,他让他指挥的20师担任主攻,20师和21师战斗力比较弱,战斗经验也不足,当别人的补充旅进入伏击圈以后,20师的新兵心慌了,敌人没有进入伏击圈,就提前开枪了,敌人的补充旅立即调整阵形,对我们的攻击非常猛,那一次我们吃了大亏,那一仗打下来,我们红十军团19师的师长,非常优秀的指挥员,牺牲了。

[金一南]:牺牲了以后,部队受到很大损失,剩下的部队撤退,在撤退的时候,国民党当时对我们形成包围的态势很明显,粟裕当时在这个部队里面,到了一个山口,当时天很晚,部队很疲劳,粟裕讲绝对不能休息,我们必须通过去,否则会被敌人消灭,但是他说要休息,不休息不行,方志敏也在这个队伍里,方志敏作为红十军团的政委,方志敏说让粟裕带着少部分部队先过。粟裕带七八百人突围了,方志敏劝刘的部队开拔,刘太犹豫,说要休息一晚上,结果部队没有突围出去,最后部队受很大损失,方志敏被敌人抓住了,方志敏后来写了著名的《可爱的中国》,成为我们非常有名的烈士,刘畴西连续犯错误,他落到了敌人手里,刘畴西整个光芒迸射出来了。

[金一南]:他连续犯错误,不听别人的建议,给部队带来很大的损失,但是当蒋介石一听说把刘畴西抓住了,蒋介石硬把他弄过来,刘畴西是黄埔一期的,奠定蒋介石一期的黄埔军队的组织,刘畴西出了汗马功劳,丢了一条胳膊,蒋介石对他印象非常深,一定要把他弄过来,派黄埔军校的教官去跟他谈,当时车水马龙,一批一批的人去找刘畴西做工作,刘畴西坚决不为其所动,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涉及到信仰、信念、主义的时候,刘畴西绝不退让,绝不退缩,绝不改变自己的形象,最后被枪毙。

[金一南]:我们不举非常光辉的例子,尽管可以指责他犯了很多的错误,指挥部队不当,给部队带来损失,但是讲到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主义的时候,他宁可为自己的真理、为自己的追求而献身,他到了蒋介石的黄埔一期,蒋介石很欣赏他,马上就是高官厚禄,我觉得他这种榜样更具有震撼性。到了这个时刻,绝不改变自己的形象。这对我们来说,我觉得是一种很大的启示。还有刘畴西指挥的红21师的师长,胡天陶,我看他的事迹,也感到非常感动。

[金一南]:就是王耀武,王耀武被我们抓住了,是我们的战俘,当年,补充旅的旅长,后来是国民党济南区的司令,我们在攻打济南的时候,把王耀武活捉了,他在他写的政协文史资料里,非常详细地写了当时审判我们红军20师的师长,他说我连续和红军作战,解不开这个迷,他们这么难缠,怎么回事,如此英勇顽强,胡天陶被活捉,21师师长把胡天陶带上来时,王耀武坐在审问室,他大吃一惊,这是红军师长吗?好几件补丁落补丁的衣服,当时冰天雪地,是冬天,就几件补丁落不定的单衣,身上什么都没有。

[金一南]:他是红军的师长,他感到意外,在这种较量里面,互相的对打很多,这么一个破衣的红军师长,和一个各种武装配备非常整齐的国民党将军坐在这里互相较量,讨论战争,我说在这种讨论中,王耀武都承认,我不是胜利者,王耀武说,你家里还有什么人,你说出来,我保护你的家人。胡天陶就讲,我没有家人,你把我枪毙了吧。

[金一南]:给我们印象非常深的就是说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不是在我们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不是在五星红旗飘扬起来的时候,不是在我们取得一个一个胜利的时候迸发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革命最困难,前景最黑暗,一点前景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的信仰,像刘愁稀、胡天陶,我们今天多少人知道他,我们今天没有多少人知道像刘畴西、胡天陶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军队的脊梁,他今天也是我们的脊梁。所以我觉得这些人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他们牺牲了多少年了,这些人的血脉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金一南]:突围出去的粟裕带领800人,成为新四军主力的部队。1948年攻打济南的时候,华东野战军的指挥者就是粟裕,活捉王耀武就是粟裕提出的口号,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王耀武把粟裕的几个上级,全部围剿、牺牲,我说这种报复是历史的报复,最后是粟裕实现了我们这些牺牲先烈的愿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过渡。我觉得这里面起很大作用的是共产党人的信念、共产党人的信仰。国民党不缺智商,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几位不缺智商的国民党将领?

[金一南]:比如脸谱化的描述,非常胖,喝酒,糊里糊涂,这种东西是很脸谱化的。你要接触到真实的历史,共产党的领袖也会犯错误。所以,毛泽东怎么从一个凡人成为党的领袖,你看他怎么修正自己的错误。国民党方面也有认识非常清醒的人。比如陈诚,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周恩来同志夸赞他,陈诚可以算成是国民党方面的高明的战术家,他在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作为前敌总指挥,给红军造成很大的障碍。

[金一南]: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陈诚也看出了国民党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向蒋介石建议,苏区不进行土改不行,他觉得毛泽东、朱德非常高明,打土豪、分田地,把农民发动起来了,我们围剿红军和红军反围剿,不是两支军队在较量,是我们几乎要和江西根据地的民众进行斗争,这太困难了,陈诚当时就建议,我们也要学共产党,我们要想办法把土地分到农民手里,陈诚当时的政策和我们当然不一样,我们是打土豪、分田地,陈诚是把土地买回来,然后分给农民。这个方略,别说蒋介石通过,连当时江西省主席都说,绝不能这样,我们要这样,我们就成了共产党了,我们绝对不能这么干,把陈诚的方案否了,没有来得及实行,虽然没有来得及实行,国民党方面都是糊里糊涂的吗?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吗?陈诚当时就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国民党存在的问题。

[金一南]:后来陈诚到了台湾,当了台湾省的省主席,第一个事情就是对台湾进行土改,大陆已经全丢了,再搞下去不行了,我们在台湾必须得土改,他就把在苏区那套没有实行的赎买政策,在台湾实行了,国民党从大陆偷运了很多黄金、金条、银元等等很多贵重金属,把台湾当地的富豪、豪强的土地买过来,分给台湾农民,这才稳住了台湾。陈诚不光在军事上有一套,在政治上也是比较清醒的。

[金一南]:我再举一个例子,白崇禧。白崇禧在国民党方面被列为“小诸葛”。在红军长征之前,我在书中写了,红军是1934年10月份开始长征的,蒋介石没有想到。红军长征的时候,蒋介石想红军根本不可能离开经营七年的根据地,他们不舍得。就是利用红军舍不得这个地方,我们围剿他们,把他们全部消灭在江西。当红军1934年10月10号离开于都,开始长征的时候,蒋介石大吃一惊,因为蒋介石认为大局已定,蒋介石到北方区视察去了,红军长征了,开始走了,蒋介石急忙回来,是主力走了吗?朱毛在红军的队伍里面吗?他们走到什么地方去?蒋介石在1934年11月、12月时他才判定红军主力转移,转移的方向才做出大致布局。这是蒋介石。

[金一南]:蒋介石在1934年11月才做出了红军主力西移的判断,白崇禧1934年4月,红军开始长征之前的半年,在广东陈济棠召开军事会议,白崇禧已经准确判定了红军现在面临困局,必然进行战略转移;第二,战略转移的方向很可能是向南,进入两广再调头向西进入湖南、贵州。第三,转移的时机,白崇禧讲,大军行动粮草先行,切忌千里携粮,千里携粮为兵家所忌,所以白崇禧判断红军长征很可能在秋冬之际,大军不用带粮,走到哪都有粮。白崇禧不愧是国民党方面的小诸葛。红军转移的决心、转移的方向、转移的时间,他都判断对了。我们是10月10号开始长征,就是秋冬之际,就是粮食收获的季节,他都判断对了。为什么国民党方面有非常聪明的将领,但是没有搞成呢?共产党为什么伟大?毛泽东为什么伟大?当毛泽东出现失误的时候,比如四渡赤水指挥出现失误的时候,他迅速采用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的意见,迅速调整,采取下面将领的意见,马上获得下一场胜利,再出现失误,再听下面的意见,再获得胜利。

[金一南]:毛泽东伟大就在这儿。蒋介石砸锅也就砸在这儿。有陈诚这样的人,有白崇禧这样的人,白崇禧满腹经纶,把红军长征判断得那么准确,他根本不可能跟蒋介石提,蒋介石要消灭他,他是贵军的头子,蒋介石要借红军长征,把红军首先压入两广,消灭陈济棠、消灭白崇禧、消灭李宗仁,白崇禧后来讲了一句话,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国民党方面不是没有能人,派系分割、四分五裂,利益你争我往,内斗不已,军阀混战,是这样一个局面。就是毛泽东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白色政权的之间的战争是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取得胜利的第一个道理。这就是我们能够取得胜利。

[金一南]:国民党不是败在智商,有陈诚、白崇禧这样的人,下面还有不少这样的人,包括杨永泰,杨永泰连红军走向,红军很可能穿过金沙江,渡大渡河,从川西北上,都判断出来了。杨永泰所判断出的红军长征路线,连红军当时自己都没有想到,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最初想西征,想和二六军团会合,会合不成又想在贵州、在四川建立根据地,不行,又想在滇西建立根据地,蒋介石不信,蒋介石讲那是石达开走的死路,红军怎么会走那条路线,不会的。蒋介石身边绝不缺智商,他的统帅出了问题,他的路线出了问题,他的方针出了问题。他所引导的中国的走向,本身的道路出了问题,他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于一种必然,不是败于智商。蒋介石如果没有毛泽东这个对手,他有成功的可能,他有在中国统治的可能,他要在中国统治,我们完全走的路子不会是今天这样。如果要是蒋介石在今天中国统治的话,我们的国力绝对不会增长到这样一个程度,因为他不可能解决中国彻底统一的问题。蒋介石到了1937年抗战的时候,也没有把中国完全统一,就是中国地方军阀、地方势力的割据还是没有完全统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聚集起来了,这是我们非常大的功绩,我们发动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土改,合作化运动等等。中国共产党的动员能力,不是动员社会中层、社会高层,他从民众开始,这种社会动员。当然也是中国社会的洗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过这样的洗礼,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

[金一南]:如果今天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国民党的领导,在中国建立这么一个政权,我觉得我们肯定是某些人的盟友,还有美日安保,如果蒋介石在的话,他是这样一个同盟,我们和谁同盟,我们不结盟,我们是自己的,我们绝不和他们结成联盟,我们民族自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觉得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人最当之无愧,蒋介石上台他做不到这一点。当然我们承认他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这种依附性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具有独立性。毛泽东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的独立性,既独立于敌人,也独立于友人,包括共产国际,包括中苏同盟之后,即使中苏同盟,我们也绝不允许苏联和我们建立联合舰队,我们也绝不允许苏联在我们的土地上搞长波电台。蒋介石在的时候,青岛、上海都是美国海军的基地。

[金一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今天政权是买办性的,如果国民党在大陆执政,可以想像,局面就是这样。真正使中国人,使中华民族获得彻底的独立,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确实是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当然这不用我们理论推演,胜利证明了一切。中国过去有句老话,叫做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当然这个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斯大林讲了一句话,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我们用今天的成就说明了共产党人的追求。从领袖的角度来说,领袖提供一种思想,比如说列宁提供思想,斯大林也提供思想,孙中山也提供思想。有的领袖不提供思想,只提供意志,比如蒋介石,蒋介石的思想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是蒋介石提供意志,到底是什么意志?4.12一定要杀共产党人,当然“七七事变”,他也下令抗战。蒋介石之所以不敌毛泽东,我在书里写了一条,毛泽东既提供思想,又提供意志,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包括我前面讲到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至于毛泽东提供意志,这个就不用说了。

[金一南]:1927年大革命以后,毛泽东上井冈山,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里获得的,这句话既是思想又是意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指出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格局,农村包围城市这样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思想意志的完美结合。1947年,胡宗南占领延安,到处追击毛泽东,毛泽东讲我决不过黄河,我就在这儿,我看他们能抓住我?这是什么意志?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核心的一条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必定取得胜利。

[金一南]:有些人很聪明,提供很好的思想,但是他没有意志。比如瞿秋白,瞿秋白的思想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提出成系统的思想。瞿秋白的意志对于一个领袖的意志来讲是弱的。领导人既提供思想,又提供意志,对于这个党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大的福音。

美国历史很短,200多年历史,它的光荣、它的梦想、它的英勇,到处在美军的内部宣扬,战斗发生、战役发生、著名的将领,将领用过的手枪,还有他用过的望远镜、兵器,全部排列在那儿。它的历史很短,但是写的非常足。我们的历史悠久,我们的奋斗也非常精彩,但是有一段时期,我们文革时期极左的那一套搞了之后,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除了说一个领袖,其他的都没有了。我觉得这不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历史,我们这种牺牲史、奋斗史、有血有肉的历史,我们今天恢复的就是这个,只有这种东西,才能够给我们中华民族以最大的鼓舞。

[金一南]:这种激励不是让你看一部经典,是让人看一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和我们今天的人一样的凡人,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流血牺牲奋斗,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奋斗。这就是历史在今天的作用。有句老话,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为什么写历史?为什么对历史那么感兴趣?我写这本书我就是要揭示中国共产党对信念、对信仰的忠贞,对主义的忠贞,任何人收买不了。

[金一南]:当然今天来看,我们党内有腐败,还有一些人被利益所诱惑,做人家的特务。刘畴西这样的人虽然犯了错误,但是落在蒋介石手里,蒋介石那么想把他拉过去,他坚决不过去。我们今天很多人主动卖身投靠,虽然有些人挂着共产党人的招牌,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就是想自己捞取更多的东西,在他心中有主义吗?有人民吗?有党和国家的事业吗?

[金一南]:在写过去的时候,一定不能丧失我们力量的本源,怎么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信任,让群众真心实意跟着你奋斗。看我们的历史,我们怎么过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失败到胜利,如果我们今天忘记了过去,丢掉了过去,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苏联那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警示。这是我写这本书一个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寻找我们力量的来源,让力量的来源在今天不至于消失,继续支撑我们的事业。

第4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反革命势力的分化瓦解

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援助

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 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第5篇:一、 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只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联盟。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是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第6篇: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1921年党的第一丝火光燃起,到1924年国共合作使大革命烈火熊熊燃烧。从汹涌的大渡河上铁索攀进,到雪山草原的举步维艰。从抗日战场上跃起,在解放战争中壮大。党迎来新中国的曙光,建国、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她带领人民一步步走来!九十年的峥嵘岁月,使她更具有沉重的沧桑和浓重的历史感。

回首过去的历史,党的成长是艰辛的,但她以一种昂扬的姿态拓步向前“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近百年的不屈不挠的战斗。但是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英勇悲壮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先后失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百日维新”也夭折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几千的君主专制,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归结这些斗争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缺少一个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进而在总结长期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将中国民主革命引向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主观原因

A、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以鲜活的思想作的为自己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己任,因此能永葆生机。

B、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还有必不可少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艰苦的斗争中不断壮大、不断成长,坚持着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引着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

二、正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

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上述认识,还是十分传统的,是不全面的、肤浅的。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对其优越性必将会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正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基于以下前提:

1、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对其优越性的理解我们不可能是“先知先觉”,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2、衡量和比较哪一个社会制度优越,决不能离开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片面地从现有的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而应当主要看它是不是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远远无法比拟的。虽然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各自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不同所造成的,决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是由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所决定的。

3、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几十年的历史。所以,相比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目前还不完善,还不充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们不能拿拥有几百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来比拟和衡量只有几十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

4、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

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从来不会是历史的瞬间,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要基于上述前提,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乃至挫折就会有客观、公正地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及其优越性就不会产生信仰危机。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在一段时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实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是一条坚持全面改革和开放的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历时70年,跨越两个百年、两个千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卓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事业日益进步,国防建设更加巩固,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发展,外交事业谱写新的华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成功实现。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生活幸福。十多亿人口的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切靠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这条道路,已经初步振兴了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全面振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

所以,如果新中国成立后,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维护国家的统一,不可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望。在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今天,谁无视中国历史的选择,无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无视当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他就不会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不会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就不会把党的光辉事业推向前进。

第7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 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 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 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 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 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 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 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 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 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 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

命 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 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 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 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

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 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 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 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 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

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 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

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 是对中国共产8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新华网)

上一篇:雷锋精神700字作文下一篇:奢靡之风整改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