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的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革命烈士的(精选7篇)

革命烈士的 篇1

革命烈士的事迹

(一):

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革命烈士的事迹

(二):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董存瑞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革命烈士的事迹

(三):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难走。但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革命烈士的事迹

(四):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黄继光

黄继光(1930~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用心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超多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我所携弹药用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我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的事迹

(五):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必须明白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明白!就是明白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应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我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应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我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革命烈士的事迹

(六):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赵一曼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我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忙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能够把人剁成烂泥,但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

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革命烈士的事迹

(七):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我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方。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之后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革命烈士的事迹

(八):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邱少云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群众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革命烈士的事迹

(九):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革命烈士的事迹

(十):

黄继光(1930~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用心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超多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我所携弹药用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我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的事迹

(十一):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个性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用心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期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我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超多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用心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革命烈士的事迹

(十二):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赵尚志

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同年“五卅”运动中,用心开展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被校方以“不守校规”之名开除学籍。同年11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曾用心参与抗议活动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同年夏到哈尔滨,领导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斗争。1926年底至1930年4月,曾2次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营救出狱。1932年初,负责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在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战斗中,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后英勇牺牲。时年34岁。

革命烈士的事迹

(十三):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我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最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齐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我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之后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最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革命烈士的事迹

(十四):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必须明白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明白!就是明白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应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我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应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我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革命烈士的事迹

(十五):

中国革命烈士的故事――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个性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用心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期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我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超多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用心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革命烈士的事迹(十六):

江竹筠

江竹筠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十分用功,记忆力超群。之后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革命烈士的事迹(十七):

中国革命烈士的故事――吉鸿昌

吉鸿昌(1895。10。18-1934。11。24)抗日爱国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汉族,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家父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便投到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

1921年,吉鸿昌回乡探亲时,拿出全部积蓄,利用一所破庙作校舍,创办了「吕北初级小学」。吉鸿昌立下规定:凡是贫家子弟,一律免费上学。学校规模一度壮大,曾被誉为「豫东第一」。

1925年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处长。不久又被任命为第36旅旅长。十几年?,吉鸿昌虽不断?官,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时刻铭记著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平时省吃俭用,兴办公益事业。他严于律己,也约束部队不许扰民。吉鸿昌结识共产党员宣侠父等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吉鸿昌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1927年4月,吉鸿昌所部扩编为第19师,升任师长,归属冯部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所辖。国民革命军沿陇海路东征,吉鸿昌率部攻克洛阳、巩县,又强渡黄河,?领豫北重镇新乡,奉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吉鸿昌所部被誉为「铁军」。

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7月,吉鸿昌进兵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他整饬了军队和吏治,致力于汉回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理解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不久被蒋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吉鸿昌对进攻苏区十分反感。他「托病」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了联?,随后又化装到鄂豫皖苏区进行了考察,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蒋介石发现吉鸿昌有「谋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军职,逼迫他出国「考察」。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麽不说自我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我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方写上:「我是中国人!」

在国外,吉鸿昌利用记者的?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和蒋介石对日妥协的丑恶行径。在德国,吉鸿昌曾多次要求到苏联参观访问,遭到蒋介石反动政府使馆的百般刁难,不予签证。悲愤之下,吉鸿昌挥笔疾书:「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闻讯立即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环球视察记》,藉以抒发他忧国报国的热情。同年4月,吉鸿昌在北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他按照党的指示,到湖北黄陂、宋埠一带召集旧部策划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赴泰山动员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吉鸿昌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武器,用心联络各地抗日零散武装,作起兵抗日准备。

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依靠苏联的武器支援和集合东北义勇军在张家口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败退的热河军,蒙古族武装,察哈尔当地民团和一些当地的土匪武装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伪军进击,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城池后,吉鸿昌又指挥部队向多伦进攻。经过五昼夜血战,7月12日最后收复多伦。察北四城的收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然而,蒋介石却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

1933年8月26日,吉鸿昌率领3000多人试图去商都同抗日同盟军高树?会合,建立苏区。但遭到国民党军队拦截,苏区无法建立。吉鸿昌无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准备一同进攻由国民革命军驻守的北平城。9月21日,行进到日军和国军交界的非武装区。日军飞机投放传单,要求吉鸿昌部队3日内离开,不然派兵剿灭,吉鸿昌在3日内离开了。10月10日,吉鸿昌部队在进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被中央军,晋军,西北军包围,军队哗变崩溃。

随后,日军主力在察边境集结,并驱使败退伪军准备重新进攻。苏联在国民政府的压力之下也停止了对同盟军的支援。国民政府中央也派出要员去说服同盟军领袖冯玉祥放下独立割据的念头,将部队交给中央指挥。而中共则在同盟军内部开始宣传策反,准备将抗日同盟军发展成红军,在河北山西建立苏区。内忧外患之时,同盟军内部的东北义勇军部首先表示归附中央。冯玉祥也发表声明取消了同盟军司令的头衔。8月15日,伪军重新进攻多伦。分崩离析的同盟军不敢正应对抗。在15日夜连夜不战放下多伦,全军转移。转移之后,剩下的5万抗日同盟军彻底瓦解。

吉鸿昌战至10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为了保存抗日实力,吉鸿昌与方振武到国民党第32军驻地同商震谈判。不料,蒋介石却电令商震把吉鸿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审问。途中,吉鸿昌用计使方振武脱身。车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员在吉鸿昌感化下,冒著生命危险放走了吉鸿昌。

天津吉鸿昌旧居1934年5月,吉鸿昌回到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为主任委员,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他家三楼一角,设立了一个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报。他的住宅也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因而被党内同志称为「红楼」。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秘密开会时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被法国工部局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法会审」。吉鸿昌在法庭上义正词严地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来,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正是我的光荣„„」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应对「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我坎坷曲折而最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丑行。在给夫人胡红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特务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著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著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在这震山撼岳的呼喊声中,英勇的共产党员、中华民族的英雄吉鸿昌壮烈地牺牲了,年仅39岁。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周恩来总理在1971年指出:「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之后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1984年,在吉鸿昌烈士牺牲50?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烈士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邓小平为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年纪念辑》题写了书名。聂荣臻亲笔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1995年,在吉鸿昌烈士诞辰100?年之际,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张爱萍、迟浩田、程思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吉鸿昌烈士题了词。

革命烈士的事迹(十八):

中国革命烈士的故事――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关,地主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一九三八年被抓去,遭到国民党的毒打,造成内伤和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最后死去。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弟弟也因为饥饿而死去。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的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过于贫穷,父母没潜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妇女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之后,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凌辱而自尽。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忙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但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锋赶忙捂住伤口,忍住疼,两眼瞪着地主婆,心想:“总有一天,我要报仇!”从此,雷锋手背上留下三条伤疤。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飘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用心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之后加入少先队。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雷锋在武汉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用心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证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贴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个性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于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诗歌颂雷锋: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劳动念朴纯。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革命烈士的事迹(十九):

徐向前

徐向前率部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三千余里,战斗数百次。到1933年初,在川陕边界找到了立足之地。徐向前在那里抓了三个月的大练兵,然后,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歼敌二万,缴枪一万二千件,还缴获了敌人的兵工厂,造市厂,被服厂等全套设备。他利用这些缴获的武器,投入到反对蒋介石发动的六路围攻之中,蒋军出动二十多万兵力,而徐部仅有近8万人。经过十个月的战斗,歼敌八万多,仅最后二个月,就缴获枪支二万多支,火炮一百多门。这是红军时期缴获武器最多的战役之一。

革命烈士的事迹(二十):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革命烈士的 篇2

一、六安形成革命文物时期

六安地处安徽西部, 大别山北麓, 这里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六安是革命老区, 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片红色的土地被称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里曾走出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及新四军四支队等革命队伍。

1919年革命志士朱蕴山等人在六安开办了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 他们在学员中传播进步思想, 介绍列宁、高尔基、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人物, 培养了刘淠西、吴干才、陈绍禹 (王明) 等一批革命志士。1923年, 中共六安寿县小甸特别支部成立, 1925年, 中共六安特别支部成立, 1927年, 中共六安特别区委成立, 1929年, 六安独山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 成立了六安苏维埃革命政府。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2年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取得苏家埠大捷。1938年, 张劲夫、朱蕴山等号召组织六安人民统一抗战, 促使第五战区最高长官李宗仁在六安成立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会。八年抗战期间高敬亭带领新四军四支队在六安周边一带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指挥部队在无后方依托的情况下, 一举歼敌正规军八十八师师部及一个正规旅, 取得张家店战役的胜利。

总言之, 六安三十年武装斗争从未间断, 三十年红旗不倒, 这三十年也是革命文物形成时期。

二、六安拥有大量革命文物的原因

革命文物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产生的遗物, 有很鲜明时代特征和色彩。

六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向来人才辈出, 同时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徐海东以及朱蕴山、蒋光慈等人士早年革命活动和战斗过的地方。他们为革命南征北战, 出生入死, 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 英雄的六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 前仆后继, 英勇奋斗, 先后有30多万优秀儿女投身革命或为党为国捐躯。其中建国后被追认的在册烈士就达26000余名, 涌现出许继慎、舒传贤、周维炯、刘淠西等一批革命英烈, 革命烈士的鲜血洒遍了皖西大地, 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诗篇, 同时也留下的大量革命遗址和众多珍贵的革命文物。为了永远纪念革命先烈, 党和政府于1953年在革命烈士殉难地六安兴建了皖西烈士陵园和皖西烈士纪念馆, 征集收藏可移动革命文物和烈士遗物2100多件。这些革命文物大多是大刀长矛和长枪短炮, 记载了六安人民的奋斗历程, 记载了革命战争时期老区人民的血和泪。特别是经有关部门鉴定13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更是无比珍贵的无价之宝。为保护这些革命文物, 在反动势力统治时期, 老区人民东藏西躲, 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当1953年皖西烈士纪念馆建成后需要革命文物时, 老区人民不讲代价, 踊跃捐献, 这也是六安拥有大量革命文物的原因。

三、13件珍贵的一级革命文物

1953年皖西烈士纪念馆建成以来, 每年数十万人民群众来此瞻仰祭拜和参观, 六安的革命文物和烈士事迹使参观者受到强烈的震撼, 皖西烈士陵园是全国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是皖西烈士纪念馆的十三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更是那段峥嵘岁月最强力的见证。

1. 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

“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是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政治部, 为配合红四方面军东进皖西准备苏家埠战役的油印16开版宣传材料。

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1年5月1日, 主席吴宝才。1932年3月20日四方面军总部在六安独山镇召开团、县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在会议上传达公布。其主要内容:号召工农劳苦群众与红军一起向反动恶势力的反动集团作坚决的斗争;明确指出:红军第二次东下就是要消灭反动军阀陈调元部, 解放六安与霍山县城。

该藏品为土地革命时期, 皖西苏维埃政府宣传品, 存世极少, 十分珍贵。

2. 战场日报

《战场日报》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1932年6月19日编印的钢版刻写的油印报刊, 共有两个版面, 漫画刊头刻“战场日报”四个美术大字, 用多种字体和格式登载了数篇文章, 形式较为活泼。

战报主要报道了由徐向前指挥的历经48个日日夜夜歼灭敌人三万多人的苏家埠战役的重大胜利, 还报道了国内其他地方罢工、罢课的消息和苏区红军的评论, 还有一篇是张国焘授意撰写的《坚决的肃清反革命派别》文章, 意在强制推行“左”倾机会主义, 把“肃反”的矛头转向红四方面军内部, 是扩大打击面制造冤案的重要证据。

3. 苏维埃政府村民户口册

《苏维埃政府村民户口册》是李为安烈士生前保管的鄂豫皖苏区六安县三区五乡五村的村民户口册。

1930年, 李为安任六安县三区五乡五村的苏维埃政府村长。户口册为长方形书本状的小册, 有毛边纸4页, 内用毛笔行书共登记六安县三区五乡各户户主姓名及全村人数, 以及各村各户的阶级状况。户口册反映了鄂豫皖苏区村级机构人员、土地、阶级成分等重要情况。

4. 皖西北特区苏维埃封条

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于1931年5月1日成立。中央指定方英任特委书记, 选举吴宝才为政府主席, 特区管辖六安、霍山、霍邱、商城四个苏区县。此封条是苏维埃政府统一制作的封条, 为纸质46厘米长14厘米宽的长条状, 手书正楷“这是穷人的房屋不准他人进内乱拿一针一线”。反映出当时苏维埃政府、红军铁的纪律。

5. 拥护第三国际实行社会革命的袖章

六安独山镇于1929年举行了独山暴动起义, 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起义胜利之后, 宣告六安县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为配合第三共产国际革命运动, 发行了拥护第三国际实行社会革命的袖章, 袖章为红色布质筒状, 中楷黑字书写“拥护第三国际实行社会革命”字样, 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世界革命相照应。据老红军回忆, 此袖章发行量不大, 只在红军高层中佩戴。

6. 许继慎烈士皮毛垫

许继慎原名许绍周, 字旦如 (1901-1931) , 六安土门店人, 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 军事家。2009年许继慎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30年3月许继慎来鄂豫皖组建红一军并任军长, 对开创鄂豫皖苏区起过重大作用。1931年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诬陷为改左派遭杀害。

皮毛垫为双层, 长方形, 表面层是棉布, 绣着红色菱形花纹, 里层为黑灰色动物皮毛, 边缘已破损脱落。皮毛垫是许继慎烈士生前贴身用品。据回忆说, 许继慎骑马时把毛垫放在马背上, 宿营时又铺在地上防寒。许继慎牺牲后有战友将该毛垫转交给许继慎夫人汪贤清, 1959年六安征集革命文物时, 由许继慎烈士遗孀汪贤清捐献。

7. 新四军抗日宣传画

新四军抗日宣传画共有两幅, 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晥中庐江县所散发的宣传品。

该物品共2幅画, 第一幅19×23厘米, 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 国共两支部队战场相逢握手的场面, 有简单的涂彩, 还附有小楷文字说明。第二幅:11×12厘米, 画有象征国共两支武装内斗, 另有一头戴钢盔的日本鬼子露出狰狞面孔哈哈哈大笑, 并有文字说明:“兄弟不合作, 上了鬼子当”。此两件作品反映了我新四军坚决反对内战, 一致抗日决心。

这两幅新四军抗日宣传画, 由烈士徐自清亲属保存, 1959年9月捐献给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收藏。

8. 建设苏维埃政府宣传大纲

《建设苏维埃政府宣传大纲》是六安第二区 (原金家寨) 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4月13日成立当天向群众宣传教育的文件, 《宣传大纲》为16开版, 石印仿宋体字约750个。内容提纲四条:一, 为什么要建设苏维埃政府。二, 怎样建设苏维埃。三, 苏维埃政府怎样。四, 苏维埃政府的将来。

1959年六安县狮子岗乡档案室征集上交。

9. 赤色邮政印戳

“赤色邮政印戳”是鄂豫皖苏维埃政府设立邮局的重要物件, 是苏区内部通信用的邮政用品, 在信件上加盖印戳, 表明信件已经过赤色邮政实施作业程序后, 可以在革命苏区通信的凭据。

这件印戳为铁件制作, 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赤色邮政机关所通信件时所用的重要物件。1959年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征集收藏。

1 0.“大江月刊”

《大江月刊》是新四军七师政治部出版重要的刊物, 由钢版蜡纸油印后装订成册, 是新四军内部的刊物, 内容有军事动态和新四军官兵写的评论文章, 发行量和发行范围都很小, 限于新四军中高级干部阅读。

1959年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征集收藏。

1 1. 红军战士书信

“红军战士书信”是通过赤色邮政邮递的红军战士卢炳银给父亲卢义章的家书, 信封有赤色邮政的印戳。

信中叙述红军战士卢炳银在红军队伍的情况, 还有描述红一军东征时和敌人作战的情形, 再有是向家人报平安的问候。

1959年烈士家属向政府捐献了这封很珍贵的红军战士书信。

1 2. 红领带

“红领带”是老红军战士汪若义佩戴使用的物品, 是当时青年团员的象征。1929年, 汪若义是鄂豫皖苏区六安县六区第一个由少先队员发展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一次的军民联欢会上, 苏维埃政府领导为其授予佩戴。同年冬汪若义参加红军, 此领带交给父亲收藏。

“红领带”为红色布质长条形, 宽3.5厘米, 背面有楷书口号“为苏维埃政权而战斗”, “红军家属联欢会六安六区苏维埃政府赠”等字样。

1955年汪若义同志病退回乡, 1959年9月他亲自捐献给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收藏。

1 3. 列宁学生公社印章

“列宁学生公社印章”是鄂豫皖苏区商城一区十三乡列宁学生公社团体的印章, 是苏区成立学生群众团体的证明。该组织为发展苏区教育文化事业, 帮助工农参加识字运动, 抵制反革命的进攻和破坏, 保障文化政策的顺利实施,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印章木质的长方体, 上刻仿宋体“商城一区十三乡列宁学生公社”的印文。

1959年, 此印章由金寨县吴家店罗少先同志捐献。

四、革命文物的意义和价值

革命文物是现实版的教科书, 参观这些革命文物就会把我们带回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就会想起那些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革命文物作为我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物见证, 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抵御外侮、威武不屈, 热爱祖国、维护统一, 追求真理、舍身取义, 自尊自信、自强不息, 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勤劳勇敢, 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革命文物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 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生存、奋斗和发展的光辉历程,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情感相系的巨大力量。

一个革命烈士后裔成长的故事 篇3

会后,笔者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位女记者叫邓薇,是连州市革命老区水口村人,出身于革命家庭,是一个烈士后裔。她曾祖父邓如淼,1938年在广州读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清远任县委书记,1942年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她曾祖母黄惠卿是上世纪4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跟随丈夫到清远干地下党工作,解放后是连县第一任妇女主任。她祖父邓东垣也是革命干部,共产党员。

因为写邓薇的个人材料,笔者曾采访过她。她对笔者说:“从小到大,祖父一直都不允许孩子在外以红色家庭背景自居,干事情要凭真本事,靠自己努力,不要老觉得是红色后代就搞特殊。这是祖父一直挂在嘴边的话语。因此,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我从小就接受了特殊的磨砺和锻炼,我常说自己是‘放养’的,不是‘圈养’的。这样的好处在于,作为革命烈士后裔,当你经历万难走出来后,你收获的不是那种听起来不平凡的称谓,而是革命优良传统遗留下来的无价精神财富。”她说得多好啊!是的,她在成长中确实经过了磨砺和锻炼,她的成长既得到了阳光和雨露,也受到了鞭策和鼓舞。

邓薇孩提时候,她的祖父就给她讲八路军的故事、讲红军长征、讲游击队的英勇善战。她家里经历过三次搬迁,尽管每次客厅的摆设都不同,但她曾祖父的黑白照片总是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而门外则常年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匾。这一切,似乎给她的生活和学习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邓薇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先后下岗。为了撑起这个家庭,为了让她有书读,父母在家里开了一个缝纫“小工厂”,承接缝纫衣服的工作。就这样,一台缝纫机、一台熨斗就成了他们撑起这个家的工具。邓薇看到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地帮人缝纫衣物,于是她下决心,要帮父母做点事,自然地也成了“工厂”里的“员工”。她每天放学后,完成了作业就帮忙挑裤脚、缝扣子、叠衣服,把成品送出去……

2004年,邓薇考上了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圆了她的大学梦。那年她刚好19岁,背负着家人的期望,踏进了这座美丽又陌生的城市求学,成为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她入大学后有一次去听党课。课上老师有一句话让她记忆最深——“党员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不是金钱权贵的象征”。这句话,使她又想起了为革命牺牲的曾祖父,想到了祖父从小对她的教育,使她进一步明确参加共产党组织的目的。第二天,她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年后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学的学费比读中学时增加不少,这让她父母感到不少压力。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她参加了学校的勤工助学,争取到一份勤工助学的岗位——图书上架员。由于工作出色,一年后成为校勤工助学中心培训部的干事,没过多久又被推举为中心培训部部长。

在邓薇刚上大学的一年夏天,天气酷热,中午的热浪炙烤逼人,路上几乎看不见闲逛的人。但清远市老促会赵伯杰等几位老领导却顶着烈日来到大学城,把烈士后裔助学金递到受助学生的手上。

当邓薇拿着沉甸甸的助学金时,她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从此,直到毕业,每年都获得这笔5000元的助学金,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她深深感到,这笔助学金的意义更多的是期望和重托,是党的温暖,是她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同时,邓薇觉得这几位老同志很可爱,也很可敬。他们虽然退休了,但还为老区建设发挥余热。他们来学校见见受助的学生、听听他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近况,也可以让这些远离家乡求学的烈士后裔感到家乡带来的问候和温暖。自从那次见面之后,邓薇跟这些可敬的老人们成了好朋友,不定期写信给他们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有时假期还到清远老促会探望这些慈祥可爱的老同志们。

有一年假期,邓薇回到老家看望年近九十的曾祖母。这位革命老太太动情地对她说:“阿薇,前段时间,清远老促会的几位领导来探望我,还给500元慰问金,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烈士家属!你要好好听党的话,不要忘记党给我们的恩情”。现在老太太虽然仙逝了,但邓薇说,经常在梦里见到曾祖母那张慈爱的笑脸,于是醒来不时想起她那些教育的话语。

美好的大学生活转瞬而过。刚刚毕业,邓薇成功考进广州移动公司工作。但当她知道南方报业集团招人时,毅然参加了面试和笔试,最后顺利过关,成为一名南方报人,而且十分乐意地来到南方日报清远记者站。

当时不少朋友对她的选择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回清远发展?为什么要选择媒体?为什么要放弃更多的机会……后来她道出了缘由:“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对清远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就像面对国旗的那种感觉。或许是曾祖父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过自己的理想,或是我与对这座城市冥冥之中有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渴望回来寻找答案,而记者这份工作可以给我提供这个机会”。

由于邓薇与清远老促会有特别的感情,后来她争取到跑市老促会的线。她认为,这样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老促会的工作,有机会接触更多烈士后裔和还在世的革命老人,有机会去革命老区感受那里的变化。

2009年,南方日报清远记者站开设了“历史文化行”大型系列报道,她参与到其中的革命英雄历史报道采写。她不但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而且采访史学家和在世的革命老人及其家属。同时,她还与摄影记者来到庙仔岗烈士陵园——几位烈士,包括她的曾祖父邓如淼安眠的地方。邓薇绕着两座纪念碑走了很多圈,地上那些褪色的纸钱碎片在风中滚转,烧剩的香烛已被风干。她凄凉的心绪跃然涌现。此时此刻她想到,这些烈士曾经的满腔热情如今虽然已灰飞烟灭,是时候尽自己的能力再现他们的辉煌历史,让更多人记住这些曾经为解放清远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让他们的精神重新发光发亮。

回来之后,邓薇怀着复杂的心情,一气呵成完成了文章的写作。她写的不仅仅是他曾祖父的历史,而是整个纪念碑里安眠的革命烈士,和他们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文章发表后,得到了市史志办和市老促会的赞许。而使她最高兴的是,作为一名烈士后裔,在烈士牺牲几十年后,能够再次宣传他们的革命精神,用这种精神警醒、鞭挞和激励世人。

将近四年的工作经历,使邓薇从幼稚天真到成熟从容。特别是当她和千千万万的清远人一样,看完了由清远市老促会拍摄的纪录片《老区行》之后,使她更了解革命老区,更热爱革命老区,决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清远这片热土,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放出更多的热和光!

为中国牺牲的革命烈士 篇4

作者: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五小学四(6)班——沈炀

中华人民永远忘不了那些革命烈士们。他们的英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们。董存瑞、刘胡兰、雷锋、邱少云等等同志,他们都是中国的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人民的安全和利益,英勇地牺牲了。

董存瑞,是大家熟悉的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攻打隆化时,狡猾的敌人在一座桥上建了一座暗堡。然而,在董存瑞缴获的火力分配图上没有标出这座暗堡,而要且在战斗过程中一直没有暴露出来,当解放军炸掉看得见的碉堡时,冲锋号被吹响了,连长带领着六连冲出阵地,只有董存瑞那一个班还没有冲出阵地。敌人一看机会来了,就拿着机枪向我军扫射,子弹犹如倾盆大雨打在一个个战士的身上,无情地夺去了一个又一个解放军战士的生命,六班战士们都不忍再看下去了,有几名战士拿着炸药包冲了出去,结果都被机枪给射死了。董存瑞和致振标幸好还没有出去。董存瑞看着战友光荣地牺牲,心中充满了愤怒,拿着炸药包就要冲,致振标拉住他,说道:“班长,你不能去冒这个险,还是让我来吧!”董存瑞坚定不移地说:“我不希望再看到有战友牺牲了,如果我没有炸掉它,你就一定要炸掉它!说着就冲了出去。

董存瑞敏捷地躲过子弹,拿着炸药包来到暗堡下,可放来放去都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这可怎么办?当他看到一个个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时,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将炸药包顶在暗堡下面,右手拉了导火索。爆炸前,董存瑞大声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英雄们动人的壮举数不胜数。刘胡兰曾向敌人说过:“向我开枪.。”雷锋为了救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烈士的读后感 篇5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DD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期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就应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囚歌》),诗歌中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掷地有声,值得深思。“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DD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陈然《我的“自白书”》),这首出自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的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中的先烈诗作,因其激情澎湃、琅琅上口、感染力强,多年来一向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我记得,这首诗,当年我背诵得滚瓜烂熟,因为背诵但是,老师不让回家吃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夏明翰《就义诗》),提起气壮山河的革命烈士诗篇DD“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人们便会想到它的作者夏明翰。这位只有短短二十八岁生命的烈士,留下的不仅仅是这首光照千秋的就义诗,也以自己的奋斗经历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这些诗歌是先烈们生命的绝唱,不朽的丰碑,或直抒胸臆,或宣传革命道理,或记述战斗人生,或记录民间疾苦。

字里行间洋溢着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深邃的文化思想内涵和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之后者永远向前,为实现共产党人的最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先烈们的革命事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永远为后人们所铭记。刘少奇同志在庆祝建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当我们回顾四十年历史的时候,我们对于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光荣的先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他们之中,许多是共产党员,许多是劳动人民,许多是党外人士。他们在斗争中,流尽了自己的鲜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永垂不朽的!”

革命烈士的 篇6

一、调查目的、方法和假设

该调查目的是为了解当今社会烈士精神在当前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人们对发扬烈士精神的看法, 思考作为大学生, 如何对待和发扬烈士精神。调查方法是以问卷调查为主, 同时注意观察、访问和查阅文献资料。调查假设是人们对烈士精神依然充满崇敬。发扬烈士精神, 特别是其集体主义精神, 在当代依然有重要意义。但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 人们往往会以自身利益为重。

二、调查地点与调查对象

(一) 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中的游客

笔者选择性地调查了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中的20名游客, 包括初中生1名, 高中生1名, 大学生2名, 老师1名, 现役军人1名, 其他游客14名。其中, 18岁以下的有2人, 18-30岁9人, 30-50岁6人, 60岁以上3人。

(二) 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内的学生

笔者随机抽取了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内的60名学生, 涉及药学、药学基地班、药物制剂、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生物技术、海洋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药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共15个专业。

三、调查结果

(一) 在革命烈士陵园中对游客的调查结果

1、“您是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或目的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的 (多选题) ”:

前来景仰革命烈士的有15人, 占75%;前来了解革命知识的有8人, 占40%;前来游玩、看风景的有8人, 占40%;前来的目的是为完成他人交给的任务的有2人, 占10%。我们观察到:填单纯选择来看风景的人只有1位老人。

2、“您认为在现代社会, 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有必要吗”:

认为很有必要的占63%;认为必要的占37%;认为没有什么必要的为0;认为可以抛弃的也是0。由此可知, 被调查者均认为在现代社会, 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有必要的, 而且, 大部分人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3、“除了雨花台, 您还去过以下哪些南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选题) ”:

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占19%;去过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的占38%;去过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的占5%;去过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占19%。被调查者中平均每人去过1.8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您今天在雨花台瞻仰所用的时间”:

1小时以内的占6%;1-2小时的占22%;2-3小时的占72%;3小时以上的为0。统计显示, 大部分人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瞻仰所用的时间是2-3小时, 这说明大家对烈士的景仰、学习是严肃、认真的。

5、“走出雨花台, 您感觉到收获如何” (共有19人回答) :

觉得很值、很有收获有15人, 占79%;认为一般的有4人, 占21%;感觉这次来得不值的为0。这表明, 游人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后对自己收获价值的判断, 多数持肯定态度。

(二) 在中国药科大学内对学生的调查结果

1、“请问您去过以下哪些南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选题) ”:

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占14%;去过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的占30%;去过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的占4%;去过雨花台的占31%;去过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占7%。统计表明, 被调查大学生中, 平均每人去过1.75个南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您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或目的走进上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 (多选题) ”:

敬仰革命烈士的占28%;了解历史知识的占35%;游玩、看风景的占25%;完成他人交给的任务的占12%。

3、“您认为在现代社会, 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有必要吗”:

认为很有必要的占45%;认为必要的占52%;认为没有什么必要的占3%;认为可以抛弃的为0。

4、“关于给理工科学生开设《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您是怎样看的”:认为相当有用的占32%;认为还行的占43%;认为无所谓的占22%;毫无意义的占3%。我们发现, 选相当有用的大多数为女生, 即女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知识素养要比男生强一些, 更重视一些。

5、“请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

认为是9月3日的占18%;认为是9月15日的占47%;认为是9月25日的占28%;认为是10月25日的占7%。这个调查结果居然只有11名同学回答正确。“9月3日,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6页的原文, 截至调查日期, 这一部分内容已经讲过。选择10月25日 (中国政府在台湾受降仪式的日期) 的也不多, 只有4人。多数同学误选B, 说明历史知识不牢固。

6、“毕业后, 您是否愿意支援西部建设 (到西部去工作) ”:

选择十分乐意的占7%;选择愿意的占35%;选择不大愿意的占43%;选择无所谓的占15%。从这一结果看来, 愿意献身国家建设的同学还是不多, A、B加起来只有42%。

7、“您认为下列哪种情况下团队效率最高”:

选择A选项“当团队的目标与每个团队成员保持一致时”的占55%;选择当团队内部运作良好时的占27%;选择当团队的设定明确目标时的占17%;选择当团队所设置的目标第一眼看上去似乎难以实现时的占2%。此题旨在测试被试者是否是一位优秀的团队选手, 略多于一半的33位同学回答了最佳选项A。

8、“如果您上课前看见黑板没擦, 您是否会主动上前擦黑板”:

回答A选项“自己碰到这种情况目前还没上去擦过”的占42%;回答“会去擦的, 我已经这样做过了”的占25%;回答“我会的, 但目前还没有碰到这种情况”的占32%;回答“不知道”的占2%。看来大家虽然口里说要发扬烈士的集体主义精神, 可是遇到现实问题总是关心自己的事多, 关心集体的事少, 并且欠主动。有42%的同学诚实地选择了A选项。32%的同学选择了B选项。

四、调查结论

(一) 人们的意识, 主流是积极的;普遍认为有必要发扬烈士精神, 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雨花台的游客, 还是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生, 绝大多数均认为在现代社会, 仍然有必要甚至很有必要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 对革命烈士, 也都是崇敬的心情。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中有不少老年人, 他们有的认真听导游的讲解, 有的手扶着眼镜仔细端详, 也有不少领着孩子的家长。从老人那严肃的表情和那时而不时的驻足中, 我们看到了对革命烈士的铭记和悼念, 从家长的谆谆教导和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看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回答第3题“您认为在现代社会, 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有必要吗”时, 一名雨花台的游客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社会贪污腐败现象都还存在, 怎么会不必要?”雨花台的留言簿上可以看到“毋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不要让历史重演”等发自肺腑的呼声。

(二) 人们通常对于涉及切身利益问题采取务实的态度

在药科大学的调查中, 第6题统计结果显示, 乐意去支援西部建设的不到一半, 实际比例可能远不止如此, 这从第8题就能看出。只有1/4的同学看到黑板没擦会主动去擦, 42%的同学承认自己不会。

(三) 经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能够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能正确对待和发扬烈士精神

被试的大学生中, 平均每人去过了南京的1.75个爱国主义革命基地, 对刚进校时间不长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这个比例还是乐观的, 至少说明大学生是乐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不再沉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也不再是说教式的, 老师的讲解也生动起来, 课外实践活动也扮演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成为培养爱国热情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 烈士精神的和他们的优秀品质就可以得到继承和发扬。

五、我们的思考

(一) 烈士精神是多方面的, 包括热爱祖国、坚持信仰、自强不屈、无私奉献等;强调烈士精神, 应该重点强调其集体主义精神

大学生, 特别是考入重点大学的高分考生, 哪个没有经过备战高考的那段挑灯夜战, 艰苦卓绝的岁月?在接受祖国的挑选中, 大家都愿意付出, 大家都能表现出自强不息, 坚持不懈的精神。可是高考之后呢?《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 经济管理类专业成为高考状元的最爱,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夺得“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院系”前2名, 而北大传统强项数学系却排至12, 物理系、化学系更无人问津。中国和美国等西方大国谈判的最大困难, 不是缺乏经济管理的人才, 而是在很多领域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高考状元作为高中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代表, 做出的选择并不让人满意。在药科大学的调查也显示, 我们确实缺乏这种为他人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现代社会, 不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 团队精神都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 我们认为, 强调烈士精神, 应重在强调其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

(二) 建议关注大学生心理活动, 加强人文主义关怀, 在开展“5·25我爱我”教育的同时, 开展“我爱他人”的教育

我们不是贬低个人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 但在强调爱自己的时候, 我们是否还应强调关爱他人呢?一个只爱自己, 不爱他人的人, 是不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也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聪明的人, 爱自己, 也爱他人。

(三) 建议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让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友爱精神

集体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以是社会实践、集体出行, 也可以是课堂上的小组发言, 甚至可以是去吃烧烤……在实践中, 人们才能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

(四) 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参与,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

79%的被调查者认为, 看过烈士们的事迹, 自己很有收获。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确实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就当前而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靠政府的拨款难以支持其长远发展, 收取门票费容易打消人们瞻仰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将是个不错的选择。教育基地可以大胆地把基地后勤推向市场, 吸纳民间资本, 通过市场化运作, 较好地化解矛盾。

(五) 建议借助互联网进行烈士精神的宣传教育

当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工具的普及对大众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占领网络这个新平台, 把烈士热爱祖国、坚持信仰、自强不屈、无私奉献、关心集体的精神, 在互联网上广泛宣传。

六、结束语

革命烈士的事迹和遗物, 历历在目;革命烈士的奋斗成果, 我们正在享受。我们期望,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 能重新激起人们对烈士精神的重视。我们期望, 通过这次调查思考, 能找到正确发扬烈士精神的一种方法。我们希望, 为中国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 看到我们国家的蓬勃发展, 能九泉含笑。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Carter Philip, Russell Ken著;柯江华译.超级心里测试[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4.

让革命烈士后裔圆大学梦 篇7

平远是“原中央苏区县”,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县经民政部门批准为革命烈士的有108人,另有73人因未知其牺牲时间地点,在评定革命烈士时只被认定为参加革命后下落不明者。他们或投身革命、矢志不渝;或慷慨就义,大义凛然。县老促会以“尊重历史、感恩先烈”为己任,确定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作为深切缅怀革命烈士和关爱革命后代健康成长的“感恩”工程。县老促会除管好用好省、市老促会烈士后裔专项助学金外,还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筹集不少于40%的配套资金。县老促会老同志的真诚深深感动了县领导,从2007年开始将此项开支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足额拨付。

为用好这笔资金,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与民政部门一道下村落户调研烈士后裔报考大、中专的录取情况,制订了资助标准:考上大、专院校的每位补助1800-2200元,个别有特殊困难的补助3000元,考上中专学校的每人补助800-1200元。老同志处处为烈士后裔着想,碰到省、市拨款未及时拨到位,他们就先垫上办公经费,保证开学前将补助款发放到位。

该县老促会为扩大影响,每年在发放助学金时,还特别邀请县电视台现场录像,通过报道有助全社会形成“缅怀历史、感恩先烈、薪火相传”的浓厚气氛。为让烈士后裔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县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年过八旬的离休干部曾俊英等特地带领受助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向革命先烈庄严宣誓“继承遗志,认真读书,报效祖国”。曾俊英等老同志真诚希望他们安心读书、早日成才;受助烈士后裔也纷纷表示要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为革命先辈增添光彩。

18年来,平远县党政关怀、社会合力,烈士后代茁壮成长。革命烈士后裔中,先后考取大专以上95人,中专23人,高中50人。有145人完成了学业并实现就业,163个受助对象家庭实现了脱贫。1929年在丰顺县马图村作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叶扬保的曾孙、曾孙女,在父母双双下岗、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下,革命烈士后裔助学金让兄妹俩圆了大学梦。

上一篇:甜品店成功下一篇:我的低碳生活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