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诗歌欣赏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革命诗歌欣赏(推荐9篇)

革命诗歌欣赏 篇1

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为切实做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我校全体学生进行“重温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根据上级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此次诗歌朗诵比赛以“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为主题

二、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诗歌朗诵比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着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着力宣传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着力宣传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功绩,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青少年忧患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民族精神教育融入青少年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激励和动员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三、时间、地点

拟定于11月23日下午在学校四楼会议室举办,若有变动另行通知。

四、奖励办法

本次诗歌朗诵比赛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按高中低年级组各一名)

五、评分标准

1、以班级为单位;(10分)

2、服装整齐,精神饱满,上下场井然有序;(30分)

3、诗歌朗诵符合主题;(20分)

4、诗歌朗诵时声音整齐、和谐、优美,能够表现出诗歌所表达的精神风格;(40分)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

歌咏比赛活动方案

革命诗派诗歌的亦进亦撤及其意义 篇2

关键词:革命诗派;推进及经验;后撤与教训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11-0119-04

辛亥革命前后,正是资产阶级革命诗派纵横诗坛的时期。这个主要由积极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同盟会成员,与“实际上是同盟会外围组织和宣传机构”的早期南社诗人组成的诗派,出于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摧毁满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目的的需要,把浸透了血泪的诗歌当作号角来“呼唤革命、倡导革命、鼓吹革命”,用热血、用生命、鲜明的爱和恨写出了一首首战斗的诗篇。这些诗篇,一方面实践了他们有别于封建“载道”观的诗歌主张,书写出了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内容,显示出了一种与中国传统诗歌大相径庭的“不为顺世和乐之音”、“争天抗俗”、“雄杰伟美”(鲁迅语)的慷慨悲壮诗风,促进了诗歌革新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诗歌的转型提供了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受其极端功利性的诗歌观念的影响,以及他们对诗歌艺术本身关注的不集中,也无暇顾及,致使他们相当一部分诗歌因来不及打磨和创新,直接使用既有的语言和传统的形式,导致了其在语言形式上的总体退步,在中国近代诗歌的转型中留下了缺憾与教训。

革命诗派虽然在辛亥革命的诗坛上没有留下史诗式的宏篇巨制,也没有出现过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但时代的风云际会仍给他们的诗歌熔铸进了新的历史和美学内涵,使其在诗学观、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新质。

在诗学观上,革命诗派不仅接受了维新诗派注重诗歌社会功能的观念,而且还把它推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上。首先,他们以“诗坛毛瑟三千在,唤起工农共荷戈”,“要为人间留正论,书生奋笔当挥戈”,“由来政治通文学”(柳亚子语)等主张相号召,深信诗歌是“拔山倒海之事业,掀天揭地之风潮”,要用诗歌来“大建革命军之旗”(宁调元语),让诗歌去承担鼓吹革命、唤起同仇敌忾之心的重担,并承担起扫荡诗坛上腐蚀人们意志的“檀板金樽”、“酣歌恒舞”、“哀叹低靡”风气的重任,从而把诗歌的现实性、战斗性与主体精神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次,他们主张诗歌自今日始,要“启民智”、“移风俗”、“宣传民主”,成为“鼓吹新学思想”、“唤醒国民精神”(马君武语)的绝妙武器。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诗歌的民众性,公开号召诗歌要面向“下等社会’,面向“贩夫走卒”,保持“己之本色,己之气概”,倡导写“布衣之诗”,写“噌吰镗鞳,足以惊天地泣鬼神”(高旭语)之诗,突出强调诗歌的启蒙功能。

作为一个产生于巨大历史转折关头,且与时代潮流并行的诗歌流派,革命诗派的诗学观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和进步性。革命诗派面临的是纷扰不已的残酷现实与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因此,他们一开始便是在一种非文学的历史条件下来讨论诗歌的。救亡图存和启迪民智的双重使命,使他们无暇对诗歌作深思熟虑,而只能将文学的表现功能和审美功能悄然转化为政治功能与宣传功能,只能将“注意中心”投放到现实斗争上。因为在这样的时代,文学若不铿锵有力地与时代的节拍相共和,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纯文学”,势必会丧失其应有的存在价值与地位。何况,历史也证明,在那个血与火的时代,广大关注国运民瘼的先进知识分子,除了对自身命运的悲剧性感受和对黑暗作正面宣战外,已无法采用其它态度去面对世界与现实。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革命诗派诗学观的出现就显得十分正常与合理了。首先,它体现出了与那个时代“特定主题”和“人们情绪”走向之间的一种深刻的契合,代表了一种健康向上的诗歌理论趋向,是一种从“血的蒸汽中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这已与作为统治者意志传声筒的“载道”、“美政”等传统诗学观有了本质的不同。其次,这种诗学观使诗人脱离了对咀嚼个人哀怨、吟风咏月、伤春悲秋内容的描写,而代之以火热的时代生活,给其诗歌创作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其与祖国的命运、历史的潮流结合在了一起,获得了一种真实的艺术生命。再次,这种诗学观体现出了一种新的美学倾向——一种充满着弥天正气的崇高之美,这种美凝聚了前所未有的浓烈的时代思想感情,它不仅与传统的中和之美针锋相对,而且还直启“五四”时期的崇高美学观。

在表现内容上,由于时代风云的不断感召、激发、变幻与腾挪,由于革命诗派诗人所具有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民主意识,也由于他们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学观的影响,在他们的诗歌中,爱国救亡和启迪民智就成为了主要的表现内容。一方面,他们高歌入云,仰天大笑,“挥斥慷慨,神气无双”,“泪洒新亭,哀怨缠绵”,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腐朽,抨击了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表达了对英勇献身的革命志士的哀悼,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赶走帝国主义列强、推翻满清政权的豪情,写出了他们的困惑、痛苦与忧愁,寸寸赤子之心、缕缕哀乐之情跃然纸上,激动人心。另一方面,他们“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醒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高旭语),同时,也“置古事于不道,别求新声于异邦”(鲁迅语),在猛烈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同时,积极引入和宣传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弹奏出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主旋律。

革命诗派的上述表现内容,具有着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征。首先,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对民族危机的新理解,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新认识。自从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序幕后,中国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凸现出来。对此,当时的诗人还不可能理解和有所认识,因此,不管是在早先爱国诗派的诗中,还是在以后维新诗派的诗中,对此内容的表现,多半是从具体历史事件上来揭露外国侵略者的,诗中出现的也常常是些“凶夷”、“蛮氛”、“小丑”等词语,带有明显的“华夷之辨”的历史痕迹。然而革命诗派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是和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变本加厉分不开的。因此,在他们笔下出现的则是从全局态势上对帝国主义严重威胁中国的揭露,对中华民族觉醒的表现,这既是他们对自己以往诗歌内容的一个超越,也是他们诗歌内容所蕴含的历史新质中最富有光辉的一面。其次,它表现出了革命志士推翻封建帝制的斗争精神。在近代史的开端,诗人对封建统治的反抗主要是通过揭露其反动本性来体现的,虽然在爱国诗派的笔下也曾出现过对封建帝王的不满,在维新诗派笔下曾出现过建立君主立宪的蓝图,但他们并不否定帝制,也没想到要用武力去推翻封建统治,他们的思想在总体上还没有超出封建伦理的范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日益广泛深入地传播,也随着清政府卖国主义与镇压人民反动本质的日益暴露,革命诗派较之他们的先行者们在更深程度上表现出了对封建统治的反抗:他们不仅深刻地揭露其腐朽性、反动性,而且还以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国相号召,具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色彩。再次,它大致反映出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品格。作为既是诗人更是革命家的革命诗派,在他们笔下不仅出现了大量表现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和暗杀清朝贵族官僚,以及哀悼在这两种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内容,而且还出现了反映革命者不时流露出的一种对莫测前途的茫然意识和悲观情绪。这种意识和情绪的出现,是因为一些革命者对革命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社会政治层面,没有达到世界观的深层。这些内容无不十分真实地体现出资产阶级这个新生阶级的特有品质,这也是中国诗歌从没有过的。第四,它还从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层面上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潮,体现了对个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追求,对新道德、新观念的提倡,使其在浓黑的封建末世的夜空,透露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曙光。

革命诗派诗歌所表现出的这些崭新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继维新诗派之后进一步拓展了中国近代诗歌的表现疆域,较好地置换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载道”内容;其次,它再次强化了先进诗歌思潮的生命力,使其更加具有了与守旧诗派争夺地盘的力量,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最终出现铺平了道路;再次,它体现出了与世界文学接轨的趋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内容也具有着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

在艺术风格上,一方面,由于革命诗派诗人在异常火热的政治革命斗争中,以身许国,视死如归,具有着强烈的民族仇恨和爱国激情,这使他们大多具有了一种慷慨激昂的壮烈情怀;另一方面,“我欲只手援祖国”,他们有时也只顾个人奋斗,忽视群众力量,强调军事起义而不去广泛地发动群众,因此当革命不能立即取胜和人民一时还没觉醒时,特别是由于斗争的残酷,致使许多革命者壮烈殉国时,他们便会“忧国心先碎,合群力未曾”(秋瑾《寄徐寄尘》);“问天呵壁浑难解,击剑高歌竟如何”(高旭《自题感时三首》),由此产生了一种悲壮苍凉的情感。而当革命诗派诗人把这种情怀和情感用于诗歌创作时,他们的诗歌便有了一种高亢刚健、慷慨悲壮、磅礴雄浑的艺术风格(如秋瑾、高旭等人的诗歌),与一种低徊悱恻、沉郁苍凉、深切婉转的艺术风格(如苏曼殊、柳亚子等人的诗歌)。

革命诗派诗歌的这种风格,具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这种风格其实就是一种“噌吰镗鞳”、“激烈铿锵”,与“苍凉慷慨”、“绝足奔放”,“使人感而发起”的时代风格的体现。周实说,由于“慨念国魂之不振,奴性难锄,思以淋漓慷慨之音,一振柔软卑下之气;所作诗都鸣镇伐鼓,激烈铿锵,有惊四座,辟万夫之概”①。因此,这种风格对振奋国人精神,刷新社会风貌有着较大的影响。第二,这种诗风既是屈原、李白以来浪漫主义优秀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又是龚自珍以来近代诗坛上“新”浪漫主义诗风的光大,还是以拜伦、)莱、歌德为代表的西方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发的产物,它是这三种浪漫主义诗风融合的结果。这已是一种近代严格意义上的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它代表了中国诗歌风格发展的主流,实为浑厚壮阔、博大沉雄、刚健伟美的“五四”浪漫主义诗风之先声。第三,这种诗风扫荡了近代以来守旧诗人在面对时代骤变时,所产生的弥漫于诗坛的两种末世之风:一是以遗老遗少身份在无可奈何、黄昏日暮的感怀中,所形成的一种低靡、哀飒、萧瑟、颓废的诗风;一是以超脱文人名士自居,在深思内敛、矜才炫学中埋头于讲究诗歌的语言形式时,所形成的一股孤瘦冷峭、晦涩陈腐的形式主义诗风。

鲁迅说:“各种文学,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推崇文艺的人,虽喜欢说文艺是足以煽起风波来,但在事实上,却是政治先行,文艺后变。”②的确,革命诗派把文艺作为他们革命斗争的一种手段,虽然在许多方面带来了诗歌的新面貌,但却并没引起“文艺”(诗歌)实质的即时变化。不仅如此,还如钱基博所说,革命诗派“虽衡政好言革命,而文学依然笃古”。这“笃古”,于革命诗派的诗歌创作来说,指的就是其语言形式的守旧,即他们依然按照“旧瓶装新酒”③ 的套路,采用旧体诗歌的语言形式来作诗。而他们在诗歌中为鼓吹革命所发出的“叫嚣亢厉之音”,则又有伤“诗美”,使其诗作“缺少含蓄凝炼,诗味不深”,显得“生硬”,“给人的总体印象比较粗糙”④。不进则退,革命诗派诗歌语言形式上的安于现状和“诗美”的缺乏,意味着他们诗歌革命的后撤。

革命诗派这种后撤现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时代的使然。在一个枪炮嘶鸣的时代,政治必然会凌驾于一切之上,文学也免不了要沦为其工具。因此,革命诗派诗人这时所要求的也只是诗歌能够表达其政治革命的内容,而对于语言形式和“诗美”,他们根本没想到,也来不及想到要去改造和讲究。其二,革命诗派诗人自身因素作用的结果。于革命诗派诗人来说,他们一部分成员来自职业革命家(如同盟会会员),一部分来自文人名士(如南社成员)。这样的身份就使得他们要么还不具备革新诗歌语言形式和改变其美学特征的条件,要么就是还不大愿意丢掉他们已经使用娴熟的传统语言形式和美学追求。其三,也与他们的诗学观有关。在诗学主张上,革命诗派也有一定程度的宗古倾向,尤其是南社诗人。柳亚子就曾说,他们也宗法三唐,“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唐音而斥伧楚,而尤重布衣诗”(《胡寄臣诗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革命诗派诗艺上的后撤。

革命诗派诗歌的这种后撤,留下了多重深刻的教训。首先,从诗歌本体来说,诗歌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尊重其艺术规律。革命诗派忽视诗歌语言形式,而将诗歌的政治功能推于至尊,有违诗歌发展的艺术规律。文学是一种本体性的存在,而不是目的性的运动。政治与文学虽然有时并不可分,但也不可将文学(主体)作为政治的附属(或派生物),因为这样就会导致文学自身内涵与特性的丧失。只有尊重文学的本体性,将文学创作中的其它因素(如政治、道德、哲学、历史)与艺术要求并重,才能发挥文学的本质职能,创造出既具有高度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其实,这一问题早在维新诗派的笔下,就已露端倪,但革命诗派却非但没能吸取教训,反而把它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的程度,这个教训就更加深刻了。

其次,从诗人方面来说,诗歌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改换其旧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建立一套新的价值标准。革命诗派以为推翻了满清,打倒了有形的传统文化,便完成了历史使命,从而忽略了对隐形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自身新的文化心理系统的建构,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事实证明这种隐形的传统文化,其危害更大,影响更深,它凝结沉淀在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主体结构之中,成为一种“历史惰性”制约着一个民族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和对传统文化及自身的省察与批判。正是忽略了对隐形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对自身新文化心理系统的重建,导致了革命诗派在其创作中出现了一方面倡言革命,蹈厉风发;另一方面却又用传统的语言形式传达新思想的矛盾现象。

再次,从革命诗派对诗歌革新的效果来看,它提醒人们对传统诗歌语言形式的革命已是刻不容缓。因为,当革命诗派诗人把最新的、最具时代特征的内容,放在了传统的诗歌语言形式中,起到了鼓吹革命、宣传民主的作用,让中国传统诗歌语言形式的功能,在一种不和谐的关系中发挥到了极致时,它也彻底暴露其与新内容的极不相容。这就从另一个角度告知人们:旧语言形式的功能已开掘殆尽,对其彻底革命是无论如何避免不了的了。而且,正如黑格尔所说,没有激情,世界上就不会完成什么伟大的事业。康德也说,在某种历史契机下,“激情的因素会带来一个人自我支配的顷刻瓦解”。历史进步的契机决不会发端于“市侩的理性”或“理性的市侩”,而只能发端于自我支配的顷刻瓦解所带来的“不规矩”和“胡闹”中,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革命诗派这种把极不相容的内容与语言形式硬性揉和在一起的“不规矩”和“胡闹”中,显然还潜藏着某种“历史进步的契机”,这契机就是这两者的深刻矛盾,定会带来旧语言形式的“顷刻瓦解”。其实,革命诗派的这种做法,在无意中起到了对中国传统诗歌语言形式进行彻底清算的作用。

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革命诗派对传统诗歌的革命,虽然在语言形式上并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然而,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却在诗歌革新的另一路——“俗化”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突进,推出了一批在内容和语言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现代诗歌特征的成功之作。他们的这一努力,不仅进一步验证了走“俗化”道路的坚实性与正确性,而且还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格律诗向现代自由体新诗过渡阶段最主要的诗歌形式,也是最接近“五四”白话诗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近代诗歌转型的历程中,革命诗派在其轰轰烈烈的诗歌实践中,确实提供了比前代的革新诗人多得多的新东西,同时也确实留下了遗憾。但正如刘勰所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因此,无论是革命诗派诗歌在诗学观、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推进,抑或是他们在语言形式和“诗美”上的后撤,都是时代的真实写照,都对中国近代诗歌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的推进把中国诗歌的诗学观、表现内容与艺术风格带到了“现代”的边缘,并为中国近代诗歌转型步伐的加快提供了难得的经验。他们的后撤为诗歌革命提供了诸多教训,还将带来旧诗歌语言形式的终结,从而引发并最终完成对中国传统诗歌彻底革命的“伟大事业”。

注释:

① 周实:《天尽庵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 236页。

② 鲁迅:《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第458页。

③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327页。

④ 柏昭:《服务政治、激情洋溢》,《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诗文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75页。

革命红色诗歌朗诵 篇3

春——战地黄花

明朝或许雾鬓雨鬟

身后纠结枪声凌乱

风里雨里南北辗转

即使是粉身碎骨

也要沁人心脾

——芬芳明艳!

夏——笔尖星火

笔下最爱圈点

北走南飞视若等闲

倔强执着只为炽烈燃烧 于是

山沟村坳里

那一点微弱的星火

嘹亮了繁华

绮丽了东方!

秋——意气长沙

井冈山外不容忽视的据点

乘风破浪指点万里江山

咧咧秋风里浪遏飞舟

誓把革命红叶

——镶嵌橘子洲头!

冬——北国冰雪

笑用三千里地云月

悬挂强虏楼头

玉壶冰心彰显赤胆忠诚

难掩你心系家国眉间一缕忧

待到风吹日晒 玉陨冰消

只把丝丝桀骜

辛亥革命诗歌 篇4

依稀可以触摸

那远去的风雨

失血的河山

摇曳颤栗的龙旗

痛苦的呻吟

撕扯着蓬乱的发髻

两千多年的身影

在咆哮的血光里

奄奄一息

一个清瘦的民族

用愤怒的牙齿

嚼碎沉重的枷锁

用沸腾的血液

浇注一柄重剑

劈向帝王的龙椅

东辕门外

风声鹤唳

中华第一枪

唤醒铁血男儿

英雄的呐喊

前仆后继

战马嘶鸣

踏碎死寂的黎明

扬起头颅

在中国的史册上

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震撼中国

震惊世界

吹响埋葬君主专制的号角

辛亥首义

退位的诏书

淹没帝王的足迹

光照千秋的辛亥革命

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

东方觉醒

用血与火铸造中国

不屈的脊梁

让洪流托起

三民主义

历史的风尘

刻印不可磨灭的功绩

先哲已逝

留下一个世纪的追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沉甸甸的嘱托

满载民族复兴的希冀

举起斧头和镰刀

挺立时代潮头

吴起:从红色革命走向绿色革命 篇5

多年之后,这里又率先封山禁牧,成为中国退耕还林的第一县。如今,这里正在“绿色革命”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陕北吴起镇(现为吴起县政府所在地),以中央红军胜利会师、结束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闻名。这里曾经山绿水清,风光秀美,但由于长期战争和无情的自然灾害,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环境破坏堪忧。

1997年,吴起在“再造一个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政策鼓励下,于1998年率先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确立了以“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农富县”为基本内涵,以建设“集约高效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畜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如今的吴起,山青水秀风光好,生态环境惹人醉,俨然变成了“陕北的小江南”。

退耕还林第一县

吴起县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也是封山禁牧的试点县。

在距吴起县城几公里的一个山坳里,建有一处“退耕还林展览馆”,据说这在国内绝无仅有,人们在这里能够了解并补上退耕还林这一课。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25度以上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退耕地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而国家对实施了退耕还林的农户,给予资金和粮食上的补贴,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方面的补助。

据退耕还林政策显示,在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00公斤、现金20元;还生态林的至少补助八年,还经济林的补助五年,还草的补助两年,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

日前记者曾咨询在陕北带领当地村民退耕还林十余年的北京知青王子敏,他认为,国家近来或许会对当初的前八年、后八年的临时性退耕还林政策做出调整,可能会出台长期性的打算。“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必须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民的现实问题是吃饭,没了饭吃,就会砍树复耕,国家这么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退耕还林不就打了水漂吗?”王子敏说。

在退耕还林展览馆中记者了解到,近二十年来,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已逐渐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耕种习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退耕还林业已成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上世纪长期盲目地开荒种地,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频频发生,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与因贫困带来的无序拓荒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

记者从一幅EOS卫星遥感地图上鸟瞰,与周边甘肃、宁夏褐黄色的大面积区域相比,吴起县境内的一抹绿色显得格外醒目。在退耕还林展览馆内,有这样一句令人震撼的文字:大地无言,青山作证。

1998年,吴起县率先把握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果断作出实施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羊的决策。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吴起全县一次性就淘汰了当地土种山羊近24万只,在全国首开封山禁牧先河。1999年,吴起县乘胜而为,一次性退耕25度以上坡地150余万亩,就此在西北黄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且为日后出台的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从红色走向绿色

吴起镇是一座胜利之城。八十年前,驰名中外的中央红军冲破重重封锁,在这里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纵横11个省、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红色吴起不仅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吴起这个地名,被永久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

自本世纪初开始,吴起县由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得早,退得快,面积大,使得当地民众得到的实惠更多,时至今日,成为了全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铁边城镇铁边城村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退耕还林前,方圆数十里的沟沟峁峁见不到几棵树,就连稀稀拉拉的树皮和杂草,也被羊儿啃光了。“一道道山川一层层黄,没了绿色,积攒不住雨,大风一刮,满眼眼沙;有雨洪水猛如兽,无雨干旱渴死牛。”

村民们回忆说,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之初,村民们的抵触情绪还是很大的。由于地处山区,山多地少,种粮欠收,散养山羊以补家用成为一种习惯。问题出在当时村民们养的都是本地土山羊,不适合圈养,吃草多却不长膘,从而导致一边禁牧一边偷牧的事情屡屡发生。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吴起县政府要求所有干部下乡,与农民结为“羊亲家”,出钱帮扶购买适合圈养的良种羊交给农民饲养。相关部门一手抓放牧管理,一手组织农民在特定的区域种植苜蓿解决圈养的饲料问题。同时,县政府还承诺,如果村民舍养赔了钱,风险由干部承担;有了收益,干部拿小头,村民拿大头。

如此细致的帮扶工作,很快使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得到县域内村民的积极配合和好評。

进入本世纪初的短短几年里,吴起县迅速摆脱了贫困,率先摘掉了“国定贫困县”的旧帽子。2005年,吴起县围绕“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富民强县”的远大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立县、能化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战略,各项工作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

“百强县”的脱贫战役

2013年,吴起县一举跻身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一个曾经极度贫困的偏僻小县,是如何“蜕变”成为全国“百强县”的呢?其华丽转身地秘密又在哪里呢?

记者曾多次到过吴起,此次几天的采访,感受最为深刻。吴起变了,真的变了。生态变了,茂密的绿色植被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环境变了,城市街道干净整洁,商铺林立;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傍晚的长征广场秧歌舞动,锣鼓声声……

在2016年吴起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吴起县向当地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该县以精准扶贫为统领,及时出台了《脱贫致富行动方案》和《精准扶贫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已达3950元。整个县域综合实力连续十届蝉联“陕西十强县”、三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先后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殊荣。

吴起县在完成第二轮退耕21.3万亩的基础上,林草覆盖率已由“十一五”末的62.9%提高到了72.9%,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省级生态县”等称号,生态环境得以上台阶地改善。

过去五年,吴起县投入18.8亿元,通过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发展产业、生态劳务、社会保障、政府兜底等方式,累计使8500户26774人摆脱贫困,在全县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并建成了铁边城等六个现代农业园区,为吴起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吴起县还累计投资27.3亿元,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并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全省双高双普县”的称号。吴起县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医疗、养老、低保社会保障一体化,户籍人口享受到了标准较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走在了省市前列。

吴起,一个不足15万人口的县域,如今像一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坚定不移地在“绿色革命”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缅怀革命先烈的诗歌 篇6

一、《身上征衣杂酒痕》

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二、《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三、《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四、《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五、《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r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六、《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七、《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八、《自誓诗》

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九、《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十、《诗一首》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十一、《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十二、《把牢底坐穿》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稀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十三、《滨江抒怀》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十四、《让死的死去吧》

让死的死去吧!

他们的血并不白流,

他们含笑的躺在路上,

仿佛还诚恳地向我们点头。

他们的血画成地图,

染红了多少农村,城头。

他们光荣地死去了,

我们不能向他们把泪流。

敌人在瞄准了,

不要举起我们的手!

让死的死去吧!

他们的血并不白流,

我们不要悲哀或叹息,

漫漫的长途横在前头。

走去吧,

斗争中消息不要走漏,

他们尽了责任,

我们还要抖擞。

十五、《抗战英雄》

原本你在刻苦地念书,

原本你在辛勤地作工,

原本你在操持着生意,

原本你在困难地务农。

但当战火燃烧在家门,

你们一下全成了勇士,

为了挽救危难的祖国,

举起大刀向日寇冲锋!

难道你们从不怕死吗?

为何还哆嗦看着血红?

难道你们不要家了吗?

为何还念叨给娘送终?

可就是哆嗦着念叨着,

还打得鬼子逃西奔东。

钢铁再硬也不比意志,

你们死了也气贯长虹!

谁问过青山多少忠骨?

看满坡苍劲的竹和松。

谁问过绿水多少思念?

看满江奔腾的浪和涌。

一样念书一样地作工。

一样经商一样地务农,

不一样的是活着我们,

革命诗歌欣赏 篇7

早2003年以前,当人们还在猜测乌克兰会不会在格鲁吉亚“天鹅绒革命”之后成为“第二个格鲁吉亚”之时,乌总统库奇马曾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完全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任何情况下,‘天鹅绒革命’都不会在乌克兰重演。”但一年后,乌克兰却恰恰经历了自其独立以来最为严峻的政治危机,而反对派发动这场政治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夺取政权,即再次克隆一场“天鹅绒革命”。

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到底是如何帮助乌克兰反对派的呢?美在独联体其他国家的渗透又有多深呢?格式的“天鹅绒革命”和乌式的“栗子花革命”会不会在包括中亚在内的独联体范围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呢?

民主不是免费的午餐

苏联刚解体后,美国便启动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计划。近年来,美国千方百计地借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对独联体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渗透,要把它们打造成“新型民主国家”。而对独联体各国的援助则是美国对这些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近10年来,美国政府通过“自由援助法”和美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名目繁多的“单项计划”向原苏联国家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已超过210亿美元。

美参议院曾于1992年就通过一系列旨在支持俄罗斯及新独立的欧亚国家“进行民主改造及建立自由市场”的法案。在这些法案中,专门对原苏联国家提供经济、科技、人道援助的“自由援助法”最为著名。“自由援助法”称:“法案旨在改变阻碍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原苏联国家发展正常关系的所有法规,并修正所有相关法律,以便它们反映出国际关系中的新变化。”

虽说“山姆大叔”的援助金额不少,但这援助也并非是“免费的午餐”,美对独联体国家的援助有两个先决条件:受援国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利于提高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安全;美与受援国的进一步合作应以该国在“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基础。除了这两个必要的政治条件外,有的援助还附带别的五花八门的条件,有的援助被规定只能由美国直接支配,受援国无权或基本无权过问。

2003年底“天鹅绒革命”后,记者在格采访期间,一位前格总统府高官曾对记者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统计结果,近10年美国共向格提供了总额达15.08亿美元的援助。而格鲁吉亚对美国这个长期投资的最佳回报方式可能就是‘天鹅绒革命’了。”

其实,独联体各国对美国的援助也是爱恨交加的。美国的援助尽管帮这些国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也带来一些更为棘手的问题。随着美国援助的增加和大兵的进驻,美国对独联体各国,特别是中亚及外高加索国家的影响和渗透正在加深。同时,美国对这些国家内政的干预能力也在加强。因此,这些国家在接受“山姆大叔”的美元时就会更谨慎、小心,毕竟“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正如中亚一位领导人所言:“我们每获得一笔援助,我们仅有的一点独立就正在被剥夺着。”

如出一辙的“民主脚本”

对比2004年的乌式“栗子花革命”和2003年的格式“天鹅绒革命”,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尽管乌克兰与格鲁吉亚的国情不同、两国反对派与当权派的力量对比不同、强力部门在“革命”中的立场不同、俄罗斯对“革命”的反应不同等等,但这两场革命还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同是西方色彩浓厚的反对派领导人、同是有利于反对派的“出口民调”结果、同是人数众多的街头“街头民主”。就连“革命”的细节也如出一辙:支持反对派的示威民众为争取军警的同情而纷纷把鲜花插在防暴警察的盾牌上,劝说强力部门站到反对派一边共同反对现政权……其实,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反对派在"革命"中是所使用的“民主角本”是一个版本的。

在独联体各国中,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西靠”倾向最为明显,与美国关系最为密切。乌和格同是美国人在背后扶持的“古阿姆集团”的骨干分子,同是美国在独联体范围内打造的“反俄桥头堡”。也许正是由于“我爱的人伤我最深”的道理,正当乌、格两国毫无顾忌地扑向“山姆大叔”的怀抱之时,美国人加紧对这个两国家进行“接触性渗透”。经过美国多年经营,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相比,乌、格国内的非政府组织更活跃,青年学生更富有“民主意识”,独立媒体更有影响力。因此,乌、格两国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美国在独联体各国几中所挑选的“民主土壤”最肥沃的“民主实验田”。

2004年9月底,《华盛顿邮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如何帮助乌克兰民主》的文章称,乌政府自选举以来关闭了美国“自由”广播电台在乌境内的播放,并收购了多家独立电视台和报纸,使尤先科不得不自己四处奔走,到各个城市和农村直接与选民见面,而不能利用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篇报道似乎预示着乌克兰“将出现严重的民主倒退”,而美国政府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

为确保此次选举的“民主和公正”,美方曾于选前多次派高级代表团访乌,其中包括前总统老布什和布热津斯基率领的代表团。这些美国代表团抵达基辅后一方面向库奇马施压,要求现政权保证此次总统选举的“公正、民主”,另一方面他们又频繁地与乌国内各反对派领导人接触,要求反对派结合成“反对派联盟”并共同支持唯一的反对派总统候选人尤先科,以便尤先科获得更多的选票。

同时,美国务院还为此制定了总金额1400万美元的特别计划,包括“定期进行公正的民意调查、进一步提高选民的积极性、资助独立媒体真实地报道选情、向总统候选人和独立媒体提供法律援助、派竞选问题专家赴乌帮助尤先科竞选总部搞竞选”等等。据乌克兰媒体近日披露,参加此次“栗子花革命”幕后策划的美国机构包括美国民主党下属的国家民主学院、美国共和党下属的国际共和学院、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非政府组织“Freedom House”及索罗斯基金等。

和格“天鹅绒革命”一样,此次选举前,乌克兰的某些大学内早已成立了“是时候啦”的反政府学生组织,反对派还事先组织了多起“街头民主”示威活动的“彩排”,并打出统一的口号“要民主、要自由、反腐败、反专制”。在“栗子花革命”的关键时刻,一些先前塞尔维亚反对派领导人还在非政府组织的资助下直接秘密来到基辅,为尤先科担任“现场顾问”。据格反对派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年,他们在塞尔维亚接受“民主革命培训”时,同期学员中就有来自乌克兰的“战友”。格“天鹅绒革命”后,还未当选格总统的萨卡什维利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就是乌克兰。当时,萨氏没有与库奇马见面,却与尤先科打得火热,两人还分别代表各自的政党签署了“合作协议”,要共享“革命经验”。

形式多样的“民主计划”

对于美国人来讲,在独联体内建立军事存在、发展与独联体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固然重要,但对独联体国家进行“民主意识”、“美国文化”的“软渗透”也同样重要。因此,“山姆大叔”不惜动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在独联体各国“培植民主土壤、营创民主气氛、物色民主骨干、树立民主榜样”。近年来,除了与一些独联体国家签订促进民主的协议外,美国政府还帮助独联体国家制定和修改包括宪法及选举法在内的各种法律、组织和监督选举、培训法官、支持独立媒体的发展、开展各种教育交流等等。

1993年至2003年,美国用于帮助独联体国家进行“民主改革”的专项援助就有90亿美元,其中提供给各国中央政府的援助不足1/4,而3/4以上都是提供给这些国家的私有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媒体等民间机构的。起先,这些“民主改革”方案主要借助独联体各国政府的力量来实施,但当“山姆大叔”发现各国政府并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民主改革”时,美国政府又将专项援助转向这些国家中的“年轻一代”,制定了形形色色的青年学者交换计划,对这些国家实行“软渗透”。

苏联解体以后,为了填补中亚地区暂时出现的“意识形态真空”,美国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思想攻势,传播西方的人权观念和道德标准。为此,美国在土耳其设立了“独立解放电台”,在“美国之音”中专门增设了对中亚地区的广播,欲把中亚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1999年5月,美国第一次制定了“俄罗斯领导人计划”,把崭露头角的俄政治精英送到美国去,让他们亲身体验美国的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2000年,克林顿宣布启动“未来一代的首创精神”计划,大批乌克兰青年赴美学习。据统计,自1993年至今,共有9万名来自原苏联国家的商人、大学生、政府官员在美方援助下到美国留学、进修、考察。而这些人回到祖国后又纷纷成为本国政界、商界的精英,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视。

同时,美国还积极资助一些非政府组织,为各非政府组织在原苏联国家活动撑腰,把非政府组织培训成自己推行民主的“马前卒”和“排头兵”。有了美国政府的支持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鼓动,独联体各国内部的反对派也不断地整合,择机向现政权发难。在众非政府组织之中,索罗斯基金由于在2003年格“天鹅绒革命”中的活跃表现而最引人注目。格“天鹅绒革命”结束后,格新内阁成员中有1/5的部长(共4名)曾在索罗斯基金工作过。

据记者了解,在独联体范围内,目前,除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外,其他国家均设有索罗斯基金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毫不客气地关闭了“索罗斯基金”在本国的分部,以防止该非政府组织在乌12月26日举行的议会下院选举中“兴风作浪”。

其实,当你在阿塞拜疆最偏远的小村落还能发现“可口可乐”,当你看到第比利斯市中心“麦当劳”门口排起的长队,当你在阿拉木图街头随处可听到飞驰而过的拉达车里传出的震耳欲聋的欧美流行金曲,当你和这里的青年人聊起美国大片时感觉到的他们的兴奋,你就会清晰地感觉到,美国人的苦心还是没有白费,美国的“大众文化”正如磁铁一般吸引着这里的年轻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而美国的“民主意识”也随着好莱坞大片和CNN的新闻渗入了这里年轻人的意识之中。

世界上的两种民主

其实,何时讲“美式民主”、对谁讲、以何种方式讲,这都有其中的玄机。就是在独联体范围内,美国人的“民主标准”也是参差不齐的。美国在考虑是否对一个国家内实施“和平革命”时也是有所选择的,那就是这个国家的现政权是否是一个“美国人希望看到的政权”。

细细想来,“美式民主”是有“潜规律”可寻的:如果“自己人”当选了,那就“天下泰安”;但如果“自己不喜欢的人”赢得了大选,美国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支持落选一方,指责选举中有舞弊行为,公开表态不接受选举结果。所以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民主,一种是美国喜欢的,一直是美国不喜欢的。

2003年10月份阿塞拜疆总统大选时,阿国内的反对派也指责阿当权派在选举中有“舞弊”行为,并于大选结果公布当天上街示威游行,而阿利耶夫在极短的时间内平息了事件。当时,美国人就没对此事“过分追究”而是对阿塞拜疆这种“子承父业”的政权交接方式采取默认的态度。

2004年7月12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签署命令称,由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民主和经济改革、人权方面奉行“过度保守的政策”,美国决定停止提供总额为1800万美元的援助。但时过不久,8月中旬,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又表示,华盛顿将在“联合降低威胁”计划框架内向乌兹别克斯坦追加2100万美元援助。

显而易见,在独联体地区,美国人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民主”只是“根据利益而可以随机应变的形式”,因为其战略利益的得失远远大于他们对推行民主的热衷。至于什么时候需要“民主”、需要什么样的“民主”,那自然是根据其战略利益的需要而定了。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国在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等里海国家拥有重要的经济和商业利益,里海中诱人的“黑金”使得美国人不得不对一些国家的“民主状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在美国中亚反恐斗争中的特别地位,美国人也不太可能最终因“民主问题”而亏待该国。

“9·11”事件后,为了取得中亚及外高加索各国政府对阿富汗反恐战争的支持,美国人不得不把“民主”暂且放在一边,一心“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军事合作”。如今,美国大兵进驻中亚已成定局,于是美国人回头又捡起了“民主”这一老话题。

民主的骨牌给普京敲响了警钟

这两年来,独联体各国正在进入“领导人更替”的新时期,这又为美国人“借民主说事儿”提供了可乘之机。依据独联体各国的现行宪法,总统任期一般为5~7年,而总统连任又不得超过两届。在独联体各国的现任总统中,除了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2001年4月当选)、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2003年10月当选)和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2004年1月当选)之外,其他9国的总统都已进入第二个任期,其中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已经“到站了”。这就存在一个“政权如何交接”的问题。

独联体各国的现任总统当然想把权杖交给自己“信得过的接班人”,俄罗斯也愿意看到一位“能够继续执行现行对俄政策的独联体国家领导人”的出现,而美国则希望一位“致力于推行民主和市场经济、与西方世界持共同价值观的新领导人”的问世。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独联体国家现政权+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国内反对派+美国”的两大阵营,如今的乌克兰总统大选就是这一情景的真实写照。于是,人们就会轻易地在独联体国家的选举中发现选举背后晃动的大国身影。

如果乌反对派在“栗子花革命”依然能够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实现“改朝换代”的话,那么这对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反对派来说势必是个“莫大的鼓舞”,而独联体国家的反对派活动肯定要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这正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的必要条件。据悉,在乌“栗子花革命”期间,独联体各国内的许多反对派都派人到基辅“考察、取经”,而尤先科竞选总部也是“来者不拒”,一律的好招待。有人说,乌克兰和当年的格鲁吉亚一样,都想向外“输出民主革命”。

当然,说到乌格两国的变局,我们不能说这是美国单方面利用金钱或别的手段推动的结果,我们不能忘记俄罗斯也是民主幕后积极的奔走者,每次乌克兰有选举时,俄罗斯的官员甚至普京都高调访问给自己的意中人打气。现在乌格两国的“改朝换代”应说美俄双方利用民主的方式所博弈出的结果,只不过俄罗斯最后输了。

前些日子,美国人对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的“亲俄举动”已明显表示出了不满。目前,美方的代表正频繁地与吉国内的反对派和亲西方的媒体代表会晤,为今年即将举行的议会和总统大选做准备。据悉,2004年3月,美国国务院就曾邀请吉前总理巴基耶夫和穆拉利耶夫、前外交部长伊马纳利耶夫等人访美,对美国选举的“民主程序”进行实地考察。美国国务院负责欧亚事务的副国务卿帮办帕斯科在会见这些人时曾直言不讳地说,“至于吉2005年的总统大选,我想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权应该变了。”

革命诗歌欣赏 篇8

《复函》指出,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海陆丰革命老区发展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但由于受区位、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部分老区市县发展还相对滞后,部分老区人民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应统筹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大对海陆丰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力度。

《复函》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已于2015年底以中办发文件印发实施。《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与开发建设的主要目标、建设任务,特别针对革命老区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财政、投资、金融、土地、生态补偿、干部人才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特殊支持政策。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认真履行牵头职责,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座谈会精神,结合《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包括海陆丰革命老区在内的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

《复函》明确,2011年5月印发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后,国家相继调整确定了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和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由于广东省没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没有县市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范围,因此没有实施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但是,按照中央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针,海陆丰革命老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仍可执行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安排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社会事业等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相关资金时,商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对海陆丰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积极指导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帮助海陆丰革命老区谋划一批关乎长远发展、关系民生改善的项目。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等有关部门也将在实施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等精准扶贫措施时,商广东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海陆丰革命老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建议广东省充分发挥经济发达省份优势,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继续加大省本级财政对海陆丰革命老区的投入力度,加快老区脱贫发展。

革命诗歌欣赏 篇9

那一年 乌云掩盖了天空

沉重的 压的透不过气

没有丝毫阳光

没有温暖

所谓的政府 只是一个洋人的工具

没有思想 没有灵魂

只是一部压榨人民的机器

听见了吗?是百姓的哭声

听见了吗?是爱国人士的悲亢

听见了吗?是中华儿女的呐喊声!

中华儿女们 你们不能就这样下去

要振作 不能放弃 站起来吧!

站起来吧!书写你们新的历史

站起来吧!照亮我们中华大地

站起来吧!迎接你们新的生活

站起来吧!改变中国的命运!

一个一个的人 开始逐渐的站起来

微弱的呐喊声 开始会成一片江河

只是因为大家都拥有共同的理念

还我中华 复兴中华

一个人站起来了 命运的进程被加速了

一个人倒下了 另一个又接着站起来了

时间在替换 历史在改写

最后 历史所选择的英雄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他 叫孙中山 一个改写了中国历史的伟大人物

他的出现 并不是偶然 是命运的安排

从此 中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自由贡献仅有的力量

即使微小 也足以摧毁那腐败的清朝统治

那一天 第一缕阳光透过乌云

浅浅的 撒满神州大地

中国的历史彻底被改写

即使并不完美

但 这努力不会白费

安定的生活 虽然只是一时

但也尽了多少人一生的夙愿

孙中山 领导了这一场解放

即使最后还是输了

但在中国的历史上

这是一次前无史例的胜利

正是因为这次的胜利

改变了许多许多

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100周年了 现在回头

看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也会热血澎湃

因为这是中华儿女的一起重大崛起!

让我们永远怀念孙中山先生

学习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的下去

让我们铭记 曾经的血腥风雨

让辛亥精神伴我们走下去

百年大业,祖国万岁——献给辛亥革命100周年

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魂。

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不需要去证明的,历史自然会闪耀般的存在。

早在两千年前,便已石破天惊:扰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两千年后依旧余音缭绕: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在劫掠中生还,在劫难中崛起

明亡,则中国亡。甲申之后无华夏。

民起,则中国起。辛亥之后复中国。

此等伟业,独雄壮可喻哉?

百年大业,祖国万岁。

300年前一声炮响,一个伟大的巨龙陨落。

100年前一声炮响,一个伟大的民族崛起。

恍如一梦,多少腥风血雨,均已埋葬在历史的尘埃里。

如梦初醒,直身环顾四周,虽余意,意却不可以言意。

沧海桑田,俯首游吟八载,虽有志,志却不可以夺志。

谨记先辈教诲:

知行合一。

我继承了先辈们没有完成的遗愿:振兴中华。

十年如一日,寒窗闭门。

看不破红尘,猜不透玄机。

但我明白:人,固有一死,而国,永存于世。

人死轻如鸿毛,国运重如泰山。

逍遥于山水之外,抑或纵横于贪欲之间?

生而平等,生而平等。

国力却有高低贵贱之分。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弱则饱受欺凌,强则雄霸天下。

100年前,一位伟人开创了国运。

而如今,国运由我们主宰。

时代由我们书写!

也许100年转瞬即逝。

也许曾经的辉煌会被物欲掩埋。

也许荣耀只是一个泛泛空词。

也许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但是信念不会因时间而消逝。

但是意志不会因欲望而堕落。

但是荣耀不会因贬低而黯淡。

但是历史不会因庸人而平庸。

只因这么一句平淡而不起眼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只因100年前有一群人,用鲜血赋予了“中国人”的灵魂。

是的……谨记……

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中华民族

百年大业,祖国万岁

上一篇:加入学生会演讲五分钟下一篇:车场租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