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厕所革命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进厕所革命(精选6篇)

推进厕所革命 篇1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在人们看来厕所是小事,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百忙之中三番两次对厕所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这不得不令人反思背后的重要性和原因?厕所本是小事,却事关民生大事、文化大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厕所已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更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厕所是不可或缺的民生工程。提起厕所,有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尴尬的记忆。当你走在高楼如林,装饰亮丽堂皇,车水马龙的大城市,正想赞叹“城市总是透露着现代气息的美”的时候,尴尬的事情来了--人有三急。城市的美你已无暇顾及,厕所才是你心中“目的地”。当走村串户或者深入城乡结合部的生活,走入当地的公厕,当你无从下脚或者不忍直视那污秽不堪的场面的时候,你就会感叹“为何不把厕所修好点”。当你在每个走在风景怡人的景区,像大多数游客一样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内急之事又一次让你遇到,厕所再次成为你最想寻找的美景,但有的景区厕所由于游客众多,厕所又少,当你历经千难万险达到目的地时,还得等少很长一段时间,煎熬让你对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印象深刻,估计没有下次到此游玩的可能性。所以,厕所是一个游离于人们视线之外又置身于人们生活中的民生工程,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民生工程。

厕所还是文明的象征。在今天的中国,有很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探寻这片土地的美景和文明,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或许我们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或者西班牙语。但只要他们走进当地的厕所,就能以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感受当地的文明程度,厕所成了世界文明沟通最短的直线。所以有人说:“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厕所成为了我们向外展示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

厕所不仅是民生工程,还是文明程度的象征,更是城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推进“厕所革命”不仅彰显人民情怀还关系文明重塑的大事。厕所是很多人所不齿的地方,但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入全球化,地球就像一个村庄,世界范围的人们像以往村里的邻居一样互相来往,文明发展成为共识,厕所成为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地方,来一场“厕所革命”势在必行。

推动“厕所革命”,需要找准原因。厕所问题既是旅游业最突出的薄弱环节之一,也是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一块短板,但要推进改革,就必须找到症结所在。许多公厕脏乱差的状况惨不忍睹,许多地方有私厕无公厕,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文化缺失的原因,有历史欠账的原因,还有如厕陋习的原因,更有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唯有坚持不懈、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才能改变人们对厕所的固有认识,使厕所成为文明之地,文化之窗,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以文明清风吹走以往的浊气,以良好习惯革除以往的陋习。

推动“厕所革命”,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日本是一个厕所文化特别发达的国家,他们以一种强迫症式的要求清扫公厕,使得日本的公厕干净整洁。据说,日本还将手动洗厕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使得日本公民自觉形成了一种清扫厕所的习惯。

推进厕所革命 篇2

一、缙云县革命老区概况

缙云县有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53个行政村, 农户16.01万户, 农业人口41.32万人, 农民人均收入8054元。革命老区主要涉及13个乡镇街道, 117个行政村, 农户7.77万户, 占全县农户数的48.5%, 其中, 纯农户3.03万户, 农业兼业户1.96万户、非农兼业户1.89万户、非农户0.89万户;人口18.15万人, 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3.9%;农村经济总收入56.95亿元, 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84.56亿元的30.8%;农民人均收入6190元, 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低23.14%;人均耕地仅0.44亩。 (农户数、人口、劳动力、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数据来源于缙云县2012年农经年报)

二、制约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市东北部。地处括苍山与仙霞岭的过渡地带,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约占全县总面积80%以上, 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革命老区更是呈现人口分散、集聚度低, 点多面广、规模小、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五方面呈现的劣势制约了经济发展。

(一) 村庄地处深山交通不方便

乡村道路的断头路是制约山区生产生活条件难改善的焦点问题。革命老区大部分行政村地处偏僻山区, 交通不便。大洋镇的和合村地处与永嘉、青田交界处, 有7个自然村, 人口794人, 面积21.63平方公里, 每平方公里仅36人, 离县城70公里, 从村里去县城, 汽车需行驶2~3小时才能到达。

(二) 村庄分散

受自然条件限制, 老区的村庄可开发利用耕地少, 多数村只能依靠传统农林业, 产业单一;计划经济时期, 口粮靠返销;市场经济时期, 贫困面貌改变难。老区大部分行政村都有许多自然村, 在117个革命老区村中, 有自然村700多个, 每个行政村平均6个自然村, 自然村又远离耕作地。

(三) 人口增加、旱涝保收粮田减少明显

缙云县现在的人口是解放初期的几倍。一方面, 由于城镇建设、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康庄工程、水利工程、商品房、农民住房的建设, 占用优质耕地快速增加, 人均旱涝保收粮田减少快。另一方面, 老区人多耕地少, 耕地质量差、缺水较突出, 山坳耕地基本荒芜, 由于野猪等野兽破坏, 农民耕种困难。

(四) 劳动力外出, 成“空心村”

革命老区村有劳动力11.4568万个, 其中, 外出劳务劳动力4.5589万人。村中年轻的、有技术的、有本领的基本外出, 致使农村“空心化”普遍。最典型的三溪乡东陈自然村有60多口人, 而目前, 只有一位老书记在村务农, 经营50多亩耕地和500多亩林地。

(五) 基础设施投资大, 负债多

革命老区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 甚至为“空壳”村, 无钱办事比较突出。据2012年农经年报统计, 村级集体收入万元以下的村15个, 占老区总村数的12.8%;无收益的村85个, 占老区总村数的72.6%;有收益的村17个, 占老区总村数的14.5%。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的村26个。老区村级负债6710.98万元, 其中, 兴办公益事业负债4748.24万元, 村均负债达57.36万元。沉重的村级债务制约了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三、加快发展老区经济的对策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老区乡村发展比较缓慢, 老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洼地, 老区人民成为了弱势群体。如何发展老区经济, 提高老区人民增收,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加快乡村道路联网, 发展公共交通建设

经济落后的盘溪片与经济发达的壶镇镇地处交界处, 目前没有直通的联网公路, 溶江乡山坑村的山坑山洞与胡源乡的上宕自然村, 仅有2公里之隔, 但水泥路未连接, 应加快推进道路等级提升和联网, 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按照平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要求, 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的辐射力度, 加快推进农村乡村道路联网、村庄整治和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公共资源全社会的统筹均等配置。

(二) 加大实施异地搬迁安置行动, 改善生活环境

老区移民安置要坚持“靠近城镇、靠近园区、靠近市场、靠近交通主道”原则。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对未列入整体搬迁的村庄, 要有计划地进行整治, 并提高补助标准, 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宅基地整理置换, 促进人口规模向中心村集聚。革命老区居住条件大多“偏、远、差”, 交通不便、信息滞后、就业困难、生产落后。在确保享有原所在地村级集体资产的权益和集体可分配收益不变、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保留自留山和山林的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 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通过在城镇规划区内、工业开发区附近等位置建设“下山区”, 安置符合下山脱贫和退宅还耕还林条件的农村居民。

(三) 切实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不断创新扶贫信贷机制

根据农民意愿和市场需求, 加强对革命老区居民专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技能等级培训, 提高其自主创业和就业技能。县中等技校优先录取革命老区乡村的学生, 有条件的乡镇要开展农民职能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下的金融服务供给机制和扶贫小额信贷制度, 积极开展建立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和林权抵押贷款, 大力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为革命老区发展提供小额贷款。加快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房保险面, 扩大农产品保险品种, 解除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制度, 金融机构要简化手续, 开辟专项贷款绿色通道, 为“短、平、快”增收项目提供资金。

(四) 积极发展特色经济, 注入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山水、林地和沟塘、滩涂等资源, 进行必要的规范整理和基础建设, 通过承包、租赁、参股经营等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 使集体资产在保值中增值, 形成连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对山水等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或具有民俗文化、地理特色、农特产品资源优势的村, 要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形式,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休闲经济, 实现资源优势向村级集体经济优势的转化, 进而增加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五) 培育壮大农民市场经营主体, 实现品牌意识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家庭农场、通过山林使用权流转建立家庭林场。通过土地山林使用权等生产要素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 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把壶镇、白竹、唐市形成中药材产业带, 盘溪、大源形成番薯、黄花菜产业带, 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实施品牌共享, 统一标识, 统一标准, 形成品牌产业链, 扩大农业产业化品牌经营的规模效益。

(六) 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来料加工产业具有“三低两大” (就业门槛低、成本低、风险低, 就业自由度大、就业拉动力大) 产业特点, 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老区农户增收的最现实门路。引导来料加工由“经纪型”向“生产型”转变再向“生产经营型”的更高层次转变, 鼓励条件成熟的经纪人以来料加工为载体, 发展中小型加工企业, 延长产业链, 走产供销一条龙之路。围绕“浙江绿谷缙云来料加工基地”建设, 拓展业务种类, 丰富加工品种, 扩大加工总量, 培育新的优势项目, 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特色加工基地。

(七) 鼓励企业结对帮扶, 实现“互利互赢”

政府制定配套政策,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革命老区结对帮扶, 开展给联系户送种子种苗、送技术、送就业岗位、送资金服务, 引入先进管理理论和方式, 以“能人” (如种养加工贩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优秀村干部等) 为纽带, 通过他们与老区农户对接, 发挥“聚变”效应, 实现自我发展“自我造血”能力和跨越式发展。

(八) 加强组织领导, 资金整合, 加大投入力度

厕所:两百年“革命史” 篇3

但不为人所知的是,根据2007年《英国医学杂志》的统计调查,过去200年中,医学界的最大里程碑,既不是青霉素也不是避孕药,而是现代“卫生设备”。

在19世纪排污设备很差的伦敦,有一半的婴幼儿夭折;当拥有了厕所、排污系统以及人们习惯了用肥皂洗手后,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了1/5。这是英国历史上儿童死亡率降幅最大的一次。

由此,哈佛大学遗传学家加利·拉夫昆认为,在延长人类寿命的诸多因素中,厕所是最大的变量,现代公共卫生设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0年。拥有良好卫生设施的人患病的几率较小,请假误工的时间也较少,这样他们的医疗支出也就相应减少。有研究数据显示,在卫生设施方面每投入1美元,在节省医疗费用和提高生产力方面平均能得到7美元的回报。早在1875年,英国伯明翰的市长约瑟夫·张伯伦就曾说过,由可预防疾病所引起的矿工和医疗费用每年高达54000英镑,是修建卫生设施花费的两到三倍。

五万生命的代价

现代排污系统的诞生,与伦敦一次大瘟疫有关。当时随着排泄成本的上涨——清洁工的工资涨到每晚6便士,百姓们发现直接把粪便倒入掩盖住的水道里更方便省钱。既然他们是掩盖着的,谁会在意呢?而且,更重要的是,又有谁会去看呢?于是,到1815年,人们普遍都这么做了,以至于伦敦市政府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允许人们把自己的排水管和下水道接通。随之问题就来了。这些下水道都直接通向泰晤士河。到1840年,正如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师托马斯·丘比特在议会的小型特别委员会上为实施《城镇卫生法案》作证时所说的那样:“泰晤士河现在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粪水池了,而不再需要每人一个粪坑了。”

在此情况下,各种疾病随之滋生蔓延,其中最可怕的是霍乱。霍乱病菌的主要载体就是人类粪便。在良好的卫生条件下,水源与粪便分开,可以抑制霍乱的传播。然而在19世纪早期的伦敦,当地9个水管理公司中有5个是从泰晤士河直接取水供人饮用的。而这正是霍乱的温床。1831年爆发的第一场瘟疫夺去了6536人的生命。在1848~1849年的瘟疫中,整个英国死亡50000人,其中伦敦就死了14000人。

当时,由于刚刚流行起来的抽水马桶向已经满满的粪坑或下水道排放了更多的污水,因此被指责为带来了更多的恐惧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公共卫生专家在谈论这场灾难时,都不会忘记约翰·斯诺医生。正是他第一个认识到,霍乱在粪便中传播,而粪便又污染了水源,从而导致了这场瘟疫。1854年的一个星期五上午,约翰·斯诺医生将百老汇街上的一个水泵柄拆了下来。这一历史性的举动阻止了这场瘟疫的蔓延。从此,结束了公共卫生员爱德温·查德威克关于“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泰晤士河可能伤害这条河,但却能保护人的健康”的歪理。英国开始建设污水管道,冲水厕所也不必再背黑锅了。这就是伦敦著名的巴扎尔盖特下水道系统的来源。

现代厕所的普及

此外,现代公共厕所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提上议事日程的。18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上,乔治·詹宁斯为水晶宫修建了公共厕所,共有827280名游客付费使用了该公厕。然而,之后的大多数建筑物仍然出于对成本因素的考虑而选择不造厕所。1858年乔治·詹宁斯提出在“那些碍眼的、使大城市受到批评的瘟疫地区”建造适合“现代文明发展阶段的厕所”的提议:

“我知道这个话题非同一般,处理起来也很棘手,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虚假的文雅而不去关注那些影响千百万人健康和舒适的问题。这些人每天都穿梭在你们的城市中间……一个民族的文明可以从他的室内和卫生用具来衡量。虽然我的建议可能令人无法接受,但是我坚信总有一天,将会在众人聚集的所有地方建造拥有完备设施的停留站(此处指公厕)。想象一下:每次用完坐便器后,一位可敬的服务员因害怕被解雇而认真地用潮湿的皮革制品擦洗每一个坐便器。他还会给那些顾客递上他们有可能使用的干净拭巾、梳子和牙刷。鞋匠还可以在里面做擦鞋生意,因为很多人宁可穿着脏鞋走开,也不愿意站在那儿,让别人盯着他们肮脏的鞋子。”

不过这项提议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被接受。无独有偶,在英吉利海峡的对面,直到1871年巴黎市政厅仍然还没有卫生设施。在1982年出版的《纪念巴黎市政厅重建100周年》里,对这座雄伟建筑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暖气、照明、电话、电梯都作了细致的介绍,唯独对卫生设施只字不提。这并不是偶然的,在夏尔·加尼尔设计的歌剧院里同样没有卫生设施。他在自己的著作《巴黎新剧院》中如此解释:“盥洗盆和水桶虽然是建筑的一个部分,但它们不能成为对这门艺术进行革命性改造的对象。”

因此,人们在这座新剧院享受高雅艺术时,不得不憋几个小时或自备尿壶。这在今天看来相当荒唐,可在当时却极其正常。19世纪资产阶级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对身体的自制力。在学校里孩子们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如何摆脱“身体下等机能”,以应对日后的沙龙社交。在上流社会里,片刻逃离沙龙被认为是最为失礼的行为。难怪一些沙龙里会出现这样的标语“忍得一时,多年不爽。”

内急时如不解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自古以来的医生都知道这点。但真正落实并出现在沙龙里,流行在社会上,还是在现代。倡导现代厕所的卫生战役中,1883年是个标志性的时间。除了严格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外,还应指出的是,社会普及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医生在此扮演了重要角色。在1883年4月16日巴黎卫生住房委员会的会议上,纳皮亚医生质疑他的某些同事,认为他们25个人一个厕所的论点完全停留在经验层面。他大胆指出,这个数字必定会成为破坏卫生的一个原因。在他看来,每套住房都必须有自己的厕所。但是他也知道,这个要求在很多人看来“太激进,完全是革命性的”。因为在当时,随便翻开一本卫生报告看到的数字都是:“塔内利街22号,70人共用一个厕所。意大利大道135号,40人共用一个厕所。埃斯基罗尔街41号,60人共用两个厕所。”10年后行政当局终于承认每套住房内部都应该附设卫生间的原则,并在1894年颁布法令。但这却是在人们为此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之后。1892年,19世纪最后一次霍乱爆发,塞纳省死了1797人。

相对于现代住宅厕所的缓慢发展,公共厕所却因经销商的大力推销而快速遍地开花。巴黎的一份招标记录显示:“1873年,市政府决定建造一批男用公共小便池:14个两个位置的小便池由古隆先生建造;维克托·马丁先生将建造62个六个位置的小便池和64个背靠墙角、大小不一的小便池。所有这些建筑均应配备枝形照明设备。1876年,一个名叫弗拉帕尔的人中标提供这类设备。”这种新型小便池造型奇特,我们只介绍一款经典的——这就是由建筑师德穆扎建造的铸铁制成的两排背靠背的小便池,这一款式后来用了百年之久。小便池旁边的两个柱子架着一个柱头,柱头上挂着用来张贴广告的牌子。小便池有扇很重的木门,目的是要让使用者完全站到厕所里面。

到20世纪初,这种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固定的金属挡板,挡板顶部有些小孔。在大道旁,人们看到了三个位置的小便池,还附带一个供清洁工使用的小工具房。两个这样的庞然大物可以提供5到6个位置。像所有其他小便池一样,它们顶上也安装了煤气灯。男用公共小便池的安装工作进展很快,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年,它还是一个竞选筹码。最迟到1914年,巴黎所有城区的居民都要求安装此类设施。

nlc202309031203

但是市政机构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女厕所的问题。一个举止得体的妇女应该知道克制自己,这个原则是19世纪的寄宿学校中“良好教育”的一部分。不过从第二帝国时代起,有钱的女士们已经可以使用巴黎街头的女厕所了。1865年,圣绪尔比斯广场上已经有“5生丁厕所”。同年,马德莱纳城区也有了一些“15生丁厕所”。这些建筑非常优雅,屋顶是带有叶尖和精灵装饰的小塔。1879年一位厕所承包商提议“在巴黎的街道上设立不仅仅供男性使用,而是男女都可使用的厕所。”这一提议直到10年后才有议员附和。1891年5月11日的一份会议记录写道:虽说有些妇女可以进入厕所奢侈一下,但没有财力的妇女依然会遭受一直以来的苦恼。故敦请行政当局向市议会提交报告,以着手在公共道路上修建免费供妇女使用的厕所。

一位名叫多利奥的专家提出了一种两个位置的柱形便池,其前部有一位女看门人栖身的小屋,她可以在里面卖花和一些小物品。多利奥的公司要求当局许可他们建造100个这样的设施,费用可通过广告筹措——出让25年——并免费提供水和煤气。这些新厕所的面貌与其先驱者们完全不同。地面是马赛克的,陶瓷马桶采用了抽水装置,马桶坐垫由桃花心木制成,还有两个通风窗保障空气流通。这种免费公厕本应得到所有进步人士的认同,可有人在这个看似“无害”的计划中找到了暗藏的不道德因素:在这类厕所中卖花属于不安全因素。因为不能禁止男子前来买花,并在那里驻足,假装挑选花卉,女看门人还可能会充当拉皮条的人。一位精通女性心理学的议员还以学究式的口吻评论说:“男女两性在过于狭窄的过道里来来往往,不可能没有肢体接触,而这肯定会冒犯女性非常自然非常合理的羞耻心。”跟现在差不多,这类鉴定羞耻心的专家通常都是男性,但关于女厕所的问题,却从来没有人咨询过女性。就这样,这个女厕所计划流产了。

直到20世纪初,女厕所问题借着巴黎开建地铁才得到真正解决。1905年2月1日,地下厕所公司在马德莱纳广场的花卉市场地下开设了一个真正的公共厕所,这座建筑面积165平方米,顶棚高3.4米,内设男用小便器22个,以粗瓷制成,自动冲水,13个大便器,另有一个盥洗处。该公厕为女士们配备了14个便器和4个带有下身冲洗盆的盥洗处。地面以涂白釉的砖砌成,这是当时流行的材料。墙上镶有粗瓷砖和实心桃花心木制品,外露的水管是铜制的。照明条件良好,房顶为玻璃砖制成,装有电灯,当然还装有通风设备。不过这个公厕还是收费的。仅使用便池0.1法郎;便池加盥洗处0.15法郎;付0.2法郎还可以享受冷饮和热水盥洗处的待遇。这座公厕从上午7点一直营业到午夜。至于维修和监管工作,男厕所由三个男看门人负责,女厕所由三个女看门人负责。此后其他同类型的厕所也相继在维多利亚大道、伯纳努维尔大街和巴士底广场投入使用。

公厕呼唤革命

如果说现代化的卫生设施保障了人类远离疾病,那么智能科技的加入则延长了人类的寿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世界卫生统计资料》显示,日本2009年人均寿命83岁,位居世界首位。长寿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那就是良好的卫生设施和清洁习惯。日本的智能厕所在这方面的确世界领先,或许这就是日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长寿国家的原因。

现在,如果你是第一次去日本,可能会对他们的坐便器大惑不解。一个马桶上有许多按钮,马桶里还有一个奇怪的喷头。找了一圈也不知道哪个是冲水的键,但却找到了奇怪的“前按钮”。然后错误地按下一个键,结果喷了自己一身水。这就是他们的智能化厕所带给“老外”的不便。可用惯这些的日本人,却再也离不开它。20世纪70年代富裕起来的日本社会对危险、肮脏、黑暗、臭气熏天的茅厕再也不满意了。洁具公司看准了市场需求,推出了有洗浴功能的坐便器。

与日本这种智能型厕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今世界上还有26亿人根本没有什么卫生设施。他们在田野树林里随地大小便。女性则必须凌晨4点起床,在天还黑的时候排便。有时还要冒着被强奸和被毒蛇咬的危险。全球还有40%的人生活在到处都是人类粪便的环境里。儿童玩耍时可能会踩到或跌入粪坑里,粪便很有可能会弄到食物和饮用水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出版物《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的几位编撰人这样说:“当涉及用水和卫生问题时,这个世界就开始忍受冗长的会议和缺少行动的痛苦。”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对于卫生问题的责任很不明确:联合国下面有23个署对卫生问题负有某种责任,但是没有一个机构牵头。每年因饮用水和卫生问题致死的儿童人数高达180万,这个巨大的数字超过了任何武装冲突的死亡人数。没有哪一种恐怖主义活动能像饮用水和卫生危机这样给地球带来如此大的灾难。然而这个问题几乎没有被提上国际活动的议程。

联合国之外,同样也缺少类似关注。日本和英国都有厕所协会,但各自只扫门前雪。日本把11月10日定为全国厕所日。英国的厕所年比赛活动非常成功,但参赛者都是洁具行业内人士。没有全球性的组织为改进世界卫生状况而努力。

1996年一位成功的新加坡商人沈锐华看到了一篇新加坡总理呼吁人们提高“社会公共道德修养”的文章。这篇文章引发了他的思考,在他四处查看世界各地的公共厕所之后,于1998年组建了新加坡厕所协会,并开始建立全球组织的计划。沈锐华在1999年创立了世界厕所组织。迄今为止,世界厕所组织已经举行了8次世界厕所活动,出席人数超过4000人。世界厕所组织还在新加坡成立了一所世界厕所学院。他们还计划设立一个卫生问题和平奖,建立一家厕所开发银行,给穷人提供100美元的低息贷款,鼓励他们修建厕所。

现代化的卫生设施将人类和自己的有毒排泄物隔离开来。每座城市都有将污物排放到某个地方的排污系统,然后又由更大的排污系统来处理。人们看不见,也闻不着。卫生设施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芸芸众生能够高密度地生活在城市中的保障。

厕所是防止人类粪便造成各种危险的屏障。人类的厕所史和人类的其他历史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它从社会的各种禁忌中解放出来。

厕所就是人类文明的晴雨表。一个社会如何处理粪便也可以反映出它如何对待自己的公民。

推进厕所革命 篇4

(最新版)

-Word 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第一篇:某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情况调研报告

xx 县推进农村“ 厕所革命” 情况调研报告 ?

开展“厕所革命”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关系到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农村改厕工作水平,长垣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外出考察等方式,对我县农村改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深入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改厕工作现状和成效 农村厕所卫生是影响农民群众健康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农村“厕所革命”开展以来,全县已完成 7.29 万户农户无害化改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调研认为,长垣县改厕工作历经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08 年,县政府出台了《长垣县农村改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1 年实现全县每个村庄最少建一所带粪便净化处理池的公厕,并鼓励农户建设沼气式厕所和冲水厕所,达到全县农村实用卫生厕所的目标。

第二阶段:2021 年上半年,在考察学习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农村改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长垣县农村改厕及生活污水处理实施方案》(长政办〔2021〕72 号),提出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所有农户厕所改造和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因地制宜选用符合农村实际的改厕模式:在一般农村,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在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和新农村社区,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在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并配建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站。截止 2021 年底,建成 500 座村委会办公场所公厕、7694 户贫困户户厕、34 个整村推进村 7800 余农户户厕、16 个城区村及周边村庄居民户厕。

第三阶段:2021 年,在汲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了问题较多的三格化粪池,主要推广砖砌化粪池。截至 9 月底,我县 14 个农村垃圾中转站、8 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全部启动运行,8 个示范镇区和 190 个示范村创建基本完成;新建农村健身广场和小游园 190 个、整治坑塘 150 个;599 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水冲式公厕,农户改厕达到 7.29 万户,占总数的 55.21%。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格局逐步形成,赵堤镇被评为省级园林城镇,恼里镇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录,蒲西街道云寨村成功列入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名录,赵堤镇大

浪口村和前小渠村完成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从我县农村改厕工作的实践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整体推进不平衡。乡镇(街道)之间改厕进度存在明显差异,蒲西、魏庄等乡镇(街道)进展较快,超额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但武丘、佘家等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偏远乡村目标完成度不足 20%。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我县改厕工作暂时没有省、市项目资金支持,仅仅依靠“县、乡、户”三方筹资,即县财政每户补贴 800 元,各乡镇(街道)根据经济条件进行补贴,农户自行筹资,部分乡镇因资金不足进展缓慢。

(三)群众认可不充分。一方面,部分农民群众卫生意识淡薄,没有真正认识到改厕的意义和好处,不愿出资改厕;另一方面,2021 年推广的三格式改厕,由于没有及时拿出清理粪池的合理化方案,极大影响了部分农户的使用率和认可度。

(四)科技投入不到位。根据自然发酵原理,广泛使用三格式化粪池和砖砌式化粪池,没有采用生物菌处理技术,科技含量较低,需半年到一年清淤粪池一次,并且不能同时处理厨房、洗澡等生活污水,无害化效果得不到保证。

(五)协调机制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特别是农村改厕相关建设项目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实现与污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等统筹推进,尚不能形成强大合力。

?

(六)运营管理不完善。改厕工作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后期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户正常使用卫生厕所。如有的农户担心清理粪池麻烦,只建不用;储水桶需要定期加注,且冬季气温较低易结冰,导致无法使用等。

(七)时间进度不合理。《长垣县农村改厕及生活污水处理实施方案》提出的时间进度及目标任务较为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施工困难。少数乡镇片面追求进度,存在施工工序不规范、建设质量不高、把关验收不严等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调研组认真学习参考多地改厕先进经验,结合长垣县实际,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统筹规划,开源节流用好资金。农村改厕涉及范围广,资金数额大,因此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拓宽各方筹资渠道,着力解决资金短缺瓶颈。一方面,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自身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政策性贷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将改厕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等项目统一规划、相互衔接,发挥最佳整合效能;要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激发基层内生动力;要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经济能人,采取捐款捐助等方式融资投入,最大限度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必须把建设费用控制在合理区间,保证财力在可承受范围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坚持能集中、不分散,能大集中、不小集中的原则,降低设施故障率和损耗率,减小后期运行维护和技术

升级负担。改厕方式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鼓励农户对原有厕所进行改建,并尽可能地利用旧房、旧砖、旧瓦、旧材料,降低改厕成本,尽量不新增占地。严格控制新建比例,确因地质条件、厕所位置等特殊原因不宜 ?

改建的,允许农户新建,但严格控制其用地规模,杜绝农户盲目新建。要积极引导农户亲身参与改厕建设,既可降低人工费用,还能教育农户珍惜改厕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改厕。要突出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不搞“大水漫灌”的统一模式。一是合理选择改厕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围绕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安全过冬、造价不高、维护方便、群众认可接受这五个基本条件,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制定改厕施工方案。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水系周边村庄依托污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与已铺设地下管网乡村一同纳入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庄,结合群众意愿,采用成本较低的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砖砌式化粪池等分散式处理设施。对于地域开阔且易开挖的街巷,可以采取全埋式安装方式;对于已经硬化、地势地面较低的,可采取全裸式或者半埋式安装方式,切实做到千村千貌,千姿百态。二是科学优化改厕技术。有条件铺设地下管网的乡镇(街道),可引进灵武等先进地区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实现粪水生物菌净化和水质软化,并将处理合格的肥水用于农田灌溉,实现二次利用。分散处理的乡村,引导推广山东研发的四格式化粪池,比三格化粪池多出了氧菌净化技术,占地面积小,可直

接变固态粪便为液态肥水用于灌溉或直接排入河道,不用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清淤,便利群众生活。三是全面规范改厕流程。根据改厕项目特点,建议由各乡镇(街道)代农户作为招标主体组织招标,通过合理划分标段,严格施工标准,确保设备采购、安装施工、运行维修规范合理。改厕完成后,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农村户厕建设规范》及工程合同相关规定,对改厕工作质量进行逐户全面验收,美丽乡村办按比例抽查复验合格后支付设备及工程款。

(三)广集民智,循序推进确保质量。改厕工作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小厕所、大民生”指示精神,坚持民生居首、质量至上的原则,在注重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民生效益,动员和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农村改厕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引领,倡导文明生活。充分利用广播、微信、标语、专题片、宣传册、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普及健康知识,算好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接受改厕,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发挥示范作用,加大推进力度。坚持以点带面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先 ?

行先试与全面推广相结合,组织乡村干部和施工技术人员到改厕示范点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推广实用技术,不断扩大改厕辐射面。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改厕,引领改厕,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厕,让群众看到改厕给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改厕积极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形成干部带头、农户主动、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加快全县农村改厕步伐。

三是做好信息录入,健全村户档案。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民生居首、质量优先的原则,规范改厕工作的建档立卷,改造一户、建档一户,做好施工重要环节影像、照片记录,准确录入电子信息,实行月报告制度,及时汇总改厕进度。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要实时汇总数据,切实监督施工进度及质量。四是分期分批推进,保证改厕实效。要切实把农村改厕工作当成一项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统一规划,分期分批,循序渐进,根据不同乡镇的经济实力和民生实际,制定相应改厕目标和完成时限,杜绝因高压任务要求而影响改厕质量,确保民生工程取得实际成效,得到群众认可。

(四)创新机制,固化成果长效管护。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长效维护管理是保证改厕成效的关键所在,只有把农村厕所建好了、改好了、管好了、用好了,才能取得“厕所革命”的全面胜利。一是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机构,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形成由分管县级领导负总责,住建局、美丽乡村办等部门责任领导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设立专项工作办公室,依托专门力量,定期监督检查,形成长效监管,对厕具无人管护,粪液未及时抽取,粪污运输抛洒滴漏、随意倾倒和无害化处理不达标的,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予以严肃处理。二是进一步创新管护措施。坚持日常管护以农户自管为主,社会管护为辅。通过集中培训、发放使用指南等方式,鼓励群众自行维护。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厕具供应商或者其他经营者成立维护服务公司,在乡镇建立服务网点,及时为农户提供管护服务。探索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采取委托本地企业合作处

理、现有服务单位日常处理、乡镇政府兜底处理等途径,建立卫生厕所粪液清运服务体系、粪渣粪液资源化利用体系,确保维护规范化、清运日常化、利用无害化。三是进一步完善管控政策。把建设农村卫生厕所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改厕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统一 ?

规划,长期运营,同步推进,真正使改厕工作为民、便民、利民,惠及全体居民、助力生态文明。

?第二篇:某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 市推进农村“ 厕所革命”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厕所革命,是一场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为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厕所革命”的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民众的期望等,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农村改厕工作现状和主要做法 XX 年以来,我市把农村卫生改厕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强力推进,改厕工作成效明显,广大农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截至 XX 年 9 月底,全市完成改厕 X 座。在推进过程中,一些村庄先行先试,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探索。通过对做得比较好的一些典型进行调研,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科学规划。XX 市委市政府、XX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改厕工作,把其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任务

?

强力推进。XX 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前期调研,在充分掌握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出台了《XX 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XX 年行动计划》,对不同改厕项目的补助标准和补助方式作了详细规定。XX 县制定出台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XX 农村厕所建设技术指导意见》等政策,因村施策实施户厕改造。目前,这两个县(市)改厕进展较快,截至 XX 年 9 月底,两地完成改厕任务占全市已完成数的将近89%。

二是分类施策,典型带动。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改厕模式,涌现出了 XX 县下村镇上村村、XX 县 XX 乡等先进典型,为推动全市的改厕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XX 县 XX 乡按照”整乡推进,因地制宜、自选模式、分类施策”的原则,主要采取了四种模式:河流沿线村庄直接接入乡污水处理站模式,是主要的推进模式;企业驻地村直接接入企业污水处理厂;居民相对集中、受地理条件限制污水不便于接入乡处理站的村庄采用集中式三格化粪池模式;地理位置偏远、居住分散的村庄采用分散式三格化粪池模式。

三是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决定着基层的工作效能。战斗力较强的村级组织,更能充分组织发动党员,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凝聚群众力量参与村庄共 ?

建。XX 市永禄乡秋子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自愿组成动员小组,挨家挨户开展地毯式走访,反复给大家讲意义讲前景讲规划讲政策。在改厕工作启动当天下午,就有十几名党员带头主动

自拆废弃猪圈、旱厕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四是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厕所改不改、怎样改,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到百姓心坎上。XX 县土沃乡下沃泉村探索制定了专门针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小型工程创新管理办法,对农户改厕的一般性工程类项目由本村的村民竞标后施工,村集体垫资统一购买坐便器,村民投工投劳。这种方式不仅调动起了广大人民群众改厕的积极性,也提升了改厕质量,改造后的厕所可达到旅游民宿标准。

二、我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推进“ 厕所革命” 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部门之间的职责还没有完全理顺。改厕工作涉及部门众多,机构改革后,有的部门职责还未完全理顺,职权和管辖范围不清,工作合力尚未形成。改厕工作在技术层面缺乏系统思维,一些地方急于求成,就厕所论厕所,没有综合考虑从家庭到整个村庄的系统问题、农村生活和生产中的所有污染问题以及可以同步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后的运行维护等问题。

二是全市改厕工作总体推进较慢,各县区、乡镇之间进展不平衡。部分县、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观望等待心理,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XX 年我市改厕任务是 X 座,截至 XX 年 X 月底,完成改厕 X 座,仅占任务量的 X%。其中 XX 县、XX 县、XX 县仅完成 X 座,进展缓慢。

三是农村改厕的技术水平亟待提升,改厕与粪污处理协调推进不

够。一些地区采用的是三格式化粪池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注重厕所内的环境改造,每年需要对化粪池内的粪污进行一到两次的抽取,但对抽取粪污的有效治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考虑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这种改厕方式的接受程度。一些地方虽然探索出了厕所与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的改厕模式,但因前期投入成本高、工作量大、改厕数量任务重等因素影响,未能大面积推广。

四是农村居民受思想认识水平局限 ,参与改厕的积极性不高。留在农村的居民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对卫生健康知识了解不够,很大一部分居民尚未正确认识改厕对于改善其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基层政府对农村改厕的政策宣传形式单一,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群众对农村改厕的认可程度不高,总认为没必要在上厕所的问题上过分讲究、花“冤枉钱”,上厕所冲水也是一种浪费,对改厕后 ?的排污处理等运管费用难以接受和承担,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也不易改变,阻碍了农村改厕的进程。

五是农村改厕后续管理养护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改厕成效的发挥。当前,很多地区还未建立可持续的管理养护机制,后续管护资金配套难、服务管理跟不上,特别是在维修、清运、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一些地方虽然完成了户厕改造,但有的没有厕具维修、抽粪服务站所,有的尚未配套建设排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对我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分

类施策,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标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实施,对全市的村庄进行科学调研,合理划分村庄类型,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不搞“一刀切”: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型村庄,要下大力气整治“脏乱差”的厕所,但不能将建设标准定得过高,脱离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型村庄,重在提升改厕质量,加快污水地下管网的升级改造,增强服务人口集聚的能力,使其适应城镇建设的发展要求;旅游型村庄,要充分利用其开发价值,吸引社会资本按照国家标准,逐渐建设成满足游客需求的星级旅游厕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吸取农村学校、沼气池全覆盖的教训,根据当地发展趋势和农村人口动态变化对改厕需求进 ?

行科学规划,避免新建大量厕所因区域人口变迁被大量闲置,造成浪费。要对部分空心村、散居化严重的村,结合“三基”建设,进一步整合村庄,形成人口集聚效应。

(二)整体设计统筹谋划,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就厕所论厕所。各县(市、区)要抓紧完善农村厕所革命的专项设计,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要求,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借鉴下沃泉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推进的模式,把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要统筹考虑拆违治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卫生乡村建设等,将改厕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等项目统一规划、相互衔接,发挥最佳整合效能。对

已经完成整治的厕所,要因地制宜地抓紧完善配套收集系统、粪污处置系统、管理维护系统建设,形成相对完备的卫生厕所系统。对即将开始改建的厕所,要按照厕所系统集合体的思路,统筹考虑水从哪里来、便往哪里排的问题,合理规划厕所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系统,一次性实现卫生保障和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避免重复建设和反复投资。

(三)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改厕顺利推进。一要理顺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权限。农村改厕工作的推进涉及多个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XX“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市“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发改、水务、环保、卫健等部门之间的对接机制以及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无缝衔接、合力推进。二要创新改厕投融资方式。整合利用好各类涉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办法,科学设置补贴方式。借鉴 XX 市改厕项目奖补政策,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补贴标准。借鉴下沃泉村改厕资金筹措办法,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改厕。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方式,依法合规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投入农村垃圾、污水和粪污处理项目,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要完善改厕后续管护运行机制。制定完善后续管护配套政策,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农村户厕后续管护机制,积极培育改厕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改厕后的检查维修、粪渣定期收运、粪污无害化处

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村户厕长效管护能力。组织开展农村厕所建设和维护相关人员培训,引导当地群众组建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四要严格对改厕工作的监督考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 ?

发现存在的问题,强化督导,完善制度,研究对策,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对一些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同时,要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下一的资金安排挂钩,压实地方责任。乡镇政府作为改厕第一责任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村居厕所日常管理、监督和维护的考核、激励办法,加强对各村改厕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补助或帮助改厕后续工作的维护。

(四)强化技术支撑,提高改厕整体水平。在厕所革命的推进过程中,改厕技术是影响厕改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指导组,对全市的农村改厕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活动。针对不同区域的气候、地质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等,规划符合各地区特色的施工方案和厕所形式,提供多种模式的改厕方法,特别是要有效解决好水冲式厕所冬季防冻的问题、缺水地区的旱厕改造和粪渣处理问题等。要制定与环境承载力相一致、可执行性强的排放标准,推动村庄污水治理系统由粗放型向精细化专业管理转变。积极探索无害化还田、加工有机肥料、生态化处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在改厕设备招投标环节等要进行专业的检验鉴定,严格把握卫生设施材料的质量关。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施工队伍的建设能力,确保农村改厕的工程质量。

(五)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真正把好事办好。一要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党员的引领作用,借助媒体宣传、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等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配套支持政策以及文明如厕、厕所日常管护和卫生防疫知识等,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改厕。二要畅通自治渠道。通过党务、村务公开等方式,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真正做到村里的事情让村民知晓,村里的事情让村民做主,村里的事情接受村民监督,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要在提高群众参与度上多做探索。在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尊重群众意愿。对一些村民自己能做的事情,主要依靠村民的力量来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篇:推进“厕所革命”,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厕所革命”,增进民生福祉

?

小厕所折射“大民生”。近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取得的成效,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我们期待,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切实把推动“厕所革命”当成一项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彻底解决困扰农村和农民多年的“如厕难”问题。

?

提到上厕所,这是每个人再平常不过的需求,常被人们认为是小事一桩,却不知全世界目前仍有 24 亿人没有卫生设施,11 亿人仍露

天排便,其中我国仍有 1.78 亿人随地如厕,更不知直排污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污染,超过 50 种传染病通过人类粪便传播,一些国家因此引发大量疾病。从这一点而言,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而是关系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总书记对“厕所革命”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他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

实际上,“厕所革命”就是对厕所及周边环境的“革故迎新”,改变厕所“脏、乱、差、少、偏”的旧面貌,建立整洁卫生、美丽独特、科技环保的厕所新样态。今年 11 月 19 日,2021 年“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在北京举行,也算是“厕所界”的重大事件。目前,我国仍有 1.78 亿人随地如厕,超 4 亿居民家庭未安具有冲水装置的蹲便器或坐便器,其中农村很多地区一直沿用“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的茅坑,夏天蚊虫乱飞、恶臭熏天,让人“去不得”“嗅不得”“蹲不得”,一度成为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推进“厕所革命”势在必行。

?

“厕所革命”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是因为它不是简单增加厕所数量,还要提升厕所使用者的幸福感受值。之前的厕所供给,只是简单地从数量上考虑人们的方便问题,却缺少文明规范管理,进而滋生出许多公共卫生隐患,其危害不容小觑。从这一点而言,“厕所革命”既要注重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重软件文明规范管理,做到“软”“硬”兼施,培育形成一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行为

习惯、文明理念,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如厕的生活质量。

?

自 2021 年 4 月以来,我国“厕所革命”持续发力,各地越来越多的厕所设施整洁干净、配备齐全,已从景区内延伸到景区外,由城市拓展到农村,正向城乡最偏远、最底层的角落挺进,全国共完成新建改建厕所 6.8 万座,各地旅游厕所面貌一新,有力加快了城乡文明进程。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有些厕所“只可远观”,软件管理没有跟上去,如照明灯、手纸、烘干机、除味剂、洗手液、擦手用纸等没有完全到位,在一些旅游景区残障厕位、“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还存在缺位,不能解决特殊游客群体的如厕需求,还有一些人缺乏公共卫生观念、缺少公共文明素养,私自带走手纸、砸坏灯泡、便后不冲水等,让其他如厕者感到不便。因此,推进“厕所革命”要“软”“ 硬”兼施,决不能搞面子工程而流于形式。

毋庸讳言,“厕所革命”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其最终指向就是要革去一些不好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习惯,时时保障厕所本就必须具有的清洁、卫生、实用功能。不仅要建好厕所、管好厕所,还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如厕的良好风尚,真正让“厕所革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注脚,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实践。

?第四篇:某县农村养老保险情况调研报告

**地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1992 年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行试点。1998 年至 2001 年处于停滞状态。2002 年工作职能划转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后,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得到恢复,并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县共有 21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积累 1900 多万元,全部建立个人帐户,实行了微机化管理。目前已有 2900 多人按时足额 ?

领取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 100。

?近年来,我县农保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宣传发动,到村清理核对现场办公,使农民参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保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专户储存,确保基金安全完整。从近几年农保运行情况看,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集体补助难到位。由于贫困地区普遍财力不足,村级无力给参保对象给予补助,国家的政策扶持也难以实现,致使“个人缴纳为主”变成了“完全由个人缴纳”。社会保险演变为“个人储蓄保险”,体现不出社会共济与福利性,导致部分农民中断参保。

?第二,政策不完善,制度不统一。比如机构的设立,省、市、县不统一,**市且把农保避划归到社保管辖,缺乏直接领导和指导的力度,缺乏政策支持。

?第三,农保基金保值增值难。基金增值的方式主要是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近10 年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农保个人帐户计息标准也由最初时的 12 下调到 2.5,这样按原来的较高利率计算的养老金通信班以兑现.?第四,管理体制理顺难。目前在农村,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养老保险,卫生部门负责合作医疗,民政部门负责救济、低保和社会优抚,形成了“三驾马车,五龙治水”的现象。农村有限的保障资源,组织资源过于分散,不能达到整合的效益,提高了经办成本,降低了管理服务

效率。

?农保制度建设是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因此,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保制度。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确立农保法律地位。加快《社会保险法》的立法步伐,将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险纳入其中,通过立法来明确农村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政府投入的支持和保障,加强农保基金的运作管理。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农村综合保险制度。应建立一个融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为一体的农保体系,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农保机构统一经办,以整合农保资源,并建立综合保险的筹资模式。

?三是统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低标准起步,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实现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办法。坚持在政策引导下自愿参保的原则。首先做好村社干部,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种植和养殖大户等有固定收入的农户参保工作,带动其他农民参保。允许农民有钱时多缴或一次性缴费,无钱时少缴,生活困难时不缴。

?四是规范个人帐户,落实补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实行个人帐户手册制度,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记在个人名下。要落实对参保农民的补助,增加个人帐户积累。对农村独生子女家长,残疾人可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标准。政府应对农村在岗的“三职”干部给予补助。

?五是积极推进农保社会化管理服务。对经审核符合养老条件的参保农民,由农保局按月将养老金转入其居住地的银行、信用社、邮政所。

劳动保障所应定期对辖区内参保农民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防止基金流失。

? ? ?第五篇:某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

***县地处甘肃东部,总面积 140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2.5 万亩,辖 14 个乡(镇)、1 个开发区、1 个街道办事处,3 个社区居委会,215 个村民委员会,1466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5.5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32.1 万人。农村劳动力 19.77 万人,其中妇女劳动力 88075人,留守妇女 6656 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涉及到妇女的生存、发展和权益保护的大事,对于妇女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的和谐以及农民工家庭和谐等等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期,县妇联抽组专人,在乡、村妇女干部的积极配合下,采取进村入户、查看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

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

经调查,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9.77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1.67万人的 62.4%,妇女劳动力 88075 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 27.8%,其中已婚妇女 59339 人,共有留守妇女 6656 人,其中 50 岁以下的留守妇女 4568 人。留守妇女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 4452 人,愿意外出务工的3968 人,愿意与丈夫同城务工的 3762 人。在我们调查过程中,90%的妇女因照顾家庭老人、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是妇女留在家的主要原因。在留守妇女中,几乎一半的人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她们也很想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但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家务农。另外女性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工资待遇也低,所以多数妇女选择了回归家庭,这一现象在 40 岁左右的留守妇女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

?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主要特点

?

我们调查时了解到,90%的留守妇女希望丈夫外出打工,提高家庭收入,这些妇女大多数是青壮年;10%的留守妇女不希望丈夫外出打工,这些妇女大多年龄偏大,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太好。约有 70%留守妇女表示希望丈夫打工的地点离家越近越好,哪怕收入少一点,30%的表示只要挣钱多,远些也无所谓,同样的待遇,希望离家近些。调查显示,95%以上的留守妇女对家庭和丈夫的满意度比较高。留守妇女虽然独自在家承担着照顾老人、小孩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责任,但是她们对当前家里的状况是比较满意的。70%以上的留守妇女跟老人相处融洽,98%对丈夫的家庭责任心满意。

?

三、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

1、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中,多为老年人,基本上都是维持家庭正常的运转,看护孩子的多,围着灶台转的多,多以种粮为主,只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对发展果品、养殖等产业的热情不高,投入太少,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发展上。同时,繁重的家务,超长的劳动时间,让她们没有条件去学习或掌握一

技之长,特别是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上,没有精力去管,有疲于奔命的感觉,留守女性也反映出劳动之余的休闲娱乐活动内容单调无味,常常因为空虚而从事赌博、迷信等活动 ?

2、农村留守妇女生理和心理负担沉重。一是长期忍受孤寂的折磨。留守妇女在辛勤劳作之余,还要长期忍受丈夫不在身边的孤独。二是怕出现婚姻危机。部分留守村妇担心与丈夫长期分居导致交流减少与感情疏远,对婚姻的永久性缺乏信心。尤其是与丈夫感情基础不牢的,怕丈夫在外打工染上不良的社会习气,抛妻弃子。但在调查中很多留守妇女表示,虽然劳累、孤单,但丈夫能挣钱就可以了,在她们心里,为了家里的生活过得好,丈夫外出打工已是不得已的选择了。三是法律意识弱。农村留守妇女是一个弱势群体,她们的合法权益相对来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农村都是独门独院,相对闭塞,遇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且受害妇女由于怕丢面子,怕影响不好,很少去报案;农村闲话多,女性处于被动地位,常常受了欺负却不敢或不能声张;由于双方长期分居容易对感情产生影响,一些男方在外有第三者,女方却毫不知情。农村没有太多财产,女方又很难了解男方在城里的收入、财产状况,一旦离婚,女方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财产权容易受到损害。

?

3、留守妇女劳动力调配难度大。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家庭为主的劳动单元模式影响,现阶段留守妇女劳动力仍然为单家独户作战,合作意识不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愿意与人合作,或者出钱找人帮忙,从思想意识上还没有完全树立劳动力调配协作的理念。同时,受家族、邻里关系、个人喜好等因素影响,互帮互助也只是小范围内的,没有建立起灵活机动的服务队和互助组,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留守劳动力合理调配还需要进一步组织和引导。

?

4、留守妇女劳动力季节性短缺。近年来,我县果品、蔬菜、畜牧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果园面积达到 29.98 万亩,户均 4.2 亩,人均 0.9 亩,拱棚蔬菜累计达到 6400 座,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 12 万亩,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 17 万头、30 万口和 177 万只。随着果、菜、草、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的数量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在苹果蔬花、套袋、采摘和蔬菜拱棚搭建、全膜玉米覆盖等农忙时期,农村妇女劳动力需求剧增,劳力短缺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

5、留守妇女劳动力缺乏系统性培训。目前,农村妇女劳动力培训仍然是急需破解的难题。现在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培训次数少,方法不灵活,方式比较单一,培训效果差,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仍然以举办培训班为主要形式,干部包园包户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挂牌指导和田间示范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妇女劳动力培训提高速度慢、效果差,妇女在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尚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

?

四、做好留守妇女工作的几点建议

?

留守妇女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稳定。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

1、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把激活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的创业热情作为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积极引导她们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开发和农村发展中来,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各级妇联干部要把为妇女群众做事、助农村妇女增收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争取农村妇女的理解和支持;要把学技术、搞服务、比贡献作为推进妇女干部作风转变的有效途径,提高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赢得妇女群众的信赖。特别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果园标准化管理等工作中,要善于和妇女群众沟通协商,利用算账对比、效益分析、示范引导、典型带动等方法做群众工作,多做说服教育、宣传引导、传授技术的工作,手把手地示范、面对面地讲解,做给妇女群众看、带着妇女群众干、帮着妇女群众办,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用经济手段调动农村留守妇女的创业积极性。

?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整体素质。培训是提高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必须立全县产业发展需要和劳务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一方面,对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要创新培训方式,按照年龄、接受能力和个人特长爱好,分批次开展培训,尽可能地把一整套技术分解开来进行培训传授,让农村妇女循序渐进地掌握劳务技术和产业技能。对中青年妇女劳动力要侧重于机械化耕作、果树修剪、拉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农产品营销、苹果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拱棚蔬菜种植等精细技巧的技能培训;对老年妇女要侧重于畜禽饲养、果品

包装等劳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低、容易掌握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妇女做好自己的事,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妇女劳动力效益。要创新培训方式,注意培训的实用性,以田间培训、技术示范为主,尽量把科学原理和技术要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妇女群众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和技能型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定点帮扶,手把手地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田间示范、技术人员包户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妇女留守劳动力的培训,使其掌握 1-2 门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输出妇女劳动力的培训。

?

3、优化劳动力配置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留守妇女劳动力作用。要在果、菜、草、畜等特色产业分布规划中,充分考虑区域劳动力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争取在果园拉枝、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饲料购销、疫病防治、拱棚搭建、蔬菜栽培、农产品购销等各个环节为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中各个年龄阶段、各种技能水平的妇女提供就业岗位,使留守弱势劳动力就业不出乡。推行劳动互助活动,组建农村妇女劳务服务队。

?

4、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如涉农部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轻留守妇女的农业生产劳动强度;举办留守妇女技术培训班,提高留守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文化等部门在留守妇女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等。

司法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各种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支持系统,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减轻留守妇女心理压力等。

?

5、充分发挥妇联作用,为留守妇女提供服务。在现有条件下,妇联组织要力所能及地为留守妇女更多地提供服务。一是在留守妇女较集中的镇、村建立妇女维权工作站,为留守妇女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在民主、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组建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为留守妇女搭建倾诉、交流、互助的平台,使她们共同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共同发展建立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三是切实关心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加强与留守妇女的交流与沟通,争取社会对留守妇女的同情、理解、支持和爱护,千方百计减轻她们的体力负担和精神负担,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服务和帮助。为农村广大留守妇女撑起爱的天空。

古人的厕所革命 篇5

字号

美国教育学博士朱莉·霍兰曾历时8年研究厕所史,写就了《厕神:厕所的文明史》一书。她认为,文明并非缘于文字的发明,是由于第一个粪坑的出现,人们才不再到处游走躲避粪便,从而最终定居下来形成古代文明。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平时大家常常讳言的厕所谈起。说到厕所,特别是古人的厕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味儿”,那可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殊不知,千百年来,这方不登大雅之堂的角落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为中国的农耕文明贡献着力量——

俗话说:人有三急。厕所虽小,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厕”的原意,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 :“清也。”意思是,厕所是清除污物的地方。我国早在古代就有了公厕、私厕之分,并出现了冲水马桶的雏形,男女厕也有了明显的区分。这些古人的“厕所革命”在今人看来匪夷所思,但厕所里的文明却一直存在。

上厕所不能随便上

《周礼·天官》中有这样的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这句话的大意是,宫人专门负责给周王打扫房间卫生,建厕所,清除不洁之物,消除臭气。这里的“匽”,就是古代的厕所,又称“偃”。依东汉学者郑玄注解,“匽”,就是路厕。清代学者王念孙则认为,“井匽”是隐蔽的厕所。

看一则小故事:姬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人称晋景公。一日,姬獳饭后肚子胀,就去上厕所,谁承想淹死在了粪坑里。您没看错,这就是《左传·成公十年》中用八个字记录的一位史上死得最离奇的君主,“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这种憋屈的死法,颇具戏剧性。从史料上看,最早的“厕”,一般是挖出一个很大很深的坑,筑墙围成,俗称“茅厕”,十分简陋。而这种简陋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中国人一直有“尚洁”的民风,这股风气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就是民众重视卫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厕所进行改进。相比先秦时期的“坑厕”,秦汉时期的厕所有了很大改进,也再没有王侯跌入厕所致死的传闻。

秦汉时,厕所称为“厕”“圊”“溷”,它不再是皇族宫室和官府的“专属”,也成了市井百姓家的“标配”,甚至在街衢上还设置了公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的《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常设专题展中,在“陶制的人生”部分,展出了两件院藏的汉代陶厕,这两件文物就出土于宝鸡地区的普通汉墓中,作为寻常百姓家的“老物什”,反映了本地汉代人的社会生活。

时间到了唐代,在管制上有了专司厕所的宫廷官员“右校署令和丞”等,而宋代京城内下水管道发达,还出现了专业的清除粪便人员。这表明,中国古代曾有过辉煌的“厕所文明”。

古时,厕所既然是污秽之地,少不了被人们避讳,由此而来的,也有一些雅称,如“更衣”“解手”“出恭”等,表达的都是上厕所的意思。今日,我们常说“上厕所,下厨房”,其实在古时便有了这种说法。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工作人员贾婉清解释说:“这种说法,实际上和汉代厕所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在汉代,厕所一般建在院子北面偏东的地方,因为北是水位,东是木位,古人认为,水生木,木位含有耕种的意思,考虑到积肥的特点,厕所就建在这个方向。同理,东为木位,南为火位,木生火,所以厨房要建在南面偏东的地方。根据地图的绘法,有上北下南的规定,“上厕所,下厨房”就由此产生了。

汉代就讲究男女分厕

先秦时期,厕所就有选址和建筑的标准。《墨子·旗帜》载:“于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圜,高丈。为民溷,垣高十二尺以上。”所谓“屏”,就是围墙作厕;“溷”则是古人对厕所的另一种叫法。围墙周长“三十步”,超过了 40米;高一丈,超过了 2.3米。

到了汉代时期,厕所的形制与现代已经没有区别。此时,就有了马桶的雏形。现代考古中,也发现了不少古代厕所。在河南商丘芒砀山梁孝王刘武墓中,就发现了一处内有完整石质坐具的厕所,而且可以用水冲洗,此厕距今 2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水冲式厕所。

古代的厕所,很多时候男女共用,讲“先来后到”。但从现代考古出土物来推断,男女分厕最迟不晚于汉代。在汉中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出土于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的绿釉陶厕。这座陶厕有房顶,山墙一侧开有两个门,厕所里有墙分隔,门外亦有一道短墙,区分男厕与女厕。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院藏文物中,有一件汉代陶厕,通高 21厘米,直径 36厘米,为长方形,分上下两层,整体结构像现在农村盖的起脊瓦房。上层两侧对角分建两座厕所,其大小基本相等。博物院工作人员表示,这件陶厕很有可能也是男女分厕的“实物”证据。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了男女之分的厕所,显示出古人科学的卫生观念。

时间推移,到了晋代,厕所不仅越来越讲究,还出现了不少“豪厕”。西晋时,大富豪石崇家的厕所称得上华美绝伦。据《晋书·刘寔传》记载,“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就是说,石崇家的厕所,配备各种香水、香膏供客人洗手,十多名侍女恭立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如厕后,侍女们替客人把身上衣服脱下,换上新衣。《世说新语》里讲,有一次,西晋大臣刘寔拜访石崇,如厕时看到厕所里有绛色蚊帐、褥子,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立,赶忙退出来,笑着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然后改去了别处的厕所。

别惊讶,这就是 1700多年前古人曾使用的厕所。

资源循环利用的中转站

据史料记载,周代的厕所已设有漏井,秽物可自然落下池内,近代学者尚秉和就此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厕溷》中认为其“颇与今日之洋茅厕相类”。所谓“溷”,最初专指猪圈,秦汉以后,才有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

为什么汉代的厕所要和猪圈建在一起呢?

西汉时期,农学家氾胜之发现,人粪不如“美粪”好使。美粪,就是植物梗叶、猪粪尿、人粪尿、饲料残屑和猪圈里的泥,充分混合发酵而成的肥料。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农家肥是农田的基础营养,厕所也就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中转站”。

细细观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藏的这两件陶厕,从体量上看,有一大一小之分。但它们的设计理念都突出了厕与圈的混合。

瞧!较大的陶厕建在猪圈之上,将其环绕,中间部分为猪圈,圈内有一个长方形的槽,盛放饲料或水,槽旁躺着一只膘肥体壮的母猪,它的周围有四只小猪正在觅食。与陶厕同出的还有两只陶鸡、两只陶羊和一只陶狗。较小的陶厕呈正方形,它是一个单厕与猪圈结合的形式。厕所是由长方形围墙构成的猪圈,架筑于猪圈之上,厕门外有便于人上下的斜坡道,厕门打开,厕内有长方形便坑,厕所与猪圈相通。猪圈内是母猪哺育小猪的题材。

两件陶厕生动地表现了汉代人浓郁的生活气息。但在《礼记》中记载:“君子不食绻腴。”意思就是说,有地位的人不吃厕所里养出的肥肉,而要吃那种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放牧牲畜肉。

推进厕所革命 篇6

李金早在讲话中指出,厕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我国要继续深化厕所革命 为世界厕所文明做贡献。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每年境内外游客总量超过43亿人次,年游客如厕总人次超过330亿次。初开始的三年厕所革命行动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攻坚任务依然很重。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39393座,其中新建27137座、改扩建12256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共5.7万座)的69.11%。

李金早表示,厕所革命不仅是“旅游厕所革命”,更是全社会的厕所革命。需要全社会参与,科学设置,相互提醒文明如厕、爱护厕所,尊重劳动。他提出,针对游客的特殊需求,要在停车场、旅游区,特别是5A级景区等瞬时人流负荷较大的区域设第三卫生间,这样的卫生间,男女都能使用,残疾人、老人和幼儿可以在异性家属陪同下进入,凸现人性化精神,使厕所的作用更加合理,让“方便”事更方便。

李金早特别提出,厕所革命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用“科技推进厕所革命”。这需要我们广开思路,创新工作,用科技加速厕所建设、用科技完善厕所管理、用科技优化厕所服务。

活动现场,人民网发布了《厕所革命十大评选榜单》,公布“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厕所革命十大推进人物”“厕所革命十大舆论聚焦”三项内容,并对典型景区与推进人物进行了颁奖。

活动同期,还举办了“厕所革命的意义、如何推进厕所革命”“厕所革命的新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厕所革命的管理模式创新、文化营造”三场圆桌论坛,论坛嘉宾就厕所革命的务实推进、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上一篇:体育场馆工作计划下一篇:幼儿园园长管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