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精选6篇)

《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江姐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江姐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忍受了反动派无数次的.严刑拷打,却永不屈服,最后壮烈牺牲了的事情。

这篇文章给我的影响很大,我感觉,我现在的生活比她们那时候幸福多了。但和那些先烈相比,我现在的行为是多么的渺小啊。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突然看见一种粉红色的棉花糖在卖,就闹着要,妈妈不给我买,我就板着个脸,心里很不痛快,就故意拖拉在后面慢吞吞地,后来妈妈给我讲了不少道理,我才感觉我做错了,至今想起来还觉得真有些脸红啊!

《革命先烈的故事》读后感 篇2

德王成立百灵庙蒙政会之后,在乌滂守备队的基础上筹建了蒙政会保安队。乌滂守备队担负滂江至扎门乌德的护路任务,“兵员来自察哈尔各旗和苏尼特右旗。”[3]1401934年百灵庙蒙政会成立之后,由各旗选拔骑兵1000人作为政府的卫队。以往乌兰夫回忆称:“德王保安队的成员大部分是土默特旗的蒙古人。”[4]166札旗斯钦也称:“其中以来自归化土默特的较多。”[5]150卢明辉也称:“这个保安队的多数官兵是从土默特旗招来的。”[6]112事实上,保安队除了土默特籍官兵较多之外,察哈尔籍官兵也较多。比如钱占元称: “察哈尔左翼四旗也派入一批蒙古族官兵。”[7]42又据《内蒙古自治区共产党志》称,该保安队是“陆续从察哈尔、乌兰察布各旗和土默特旗招募士兵,加上守备队,组成千余人的一支蒙古族武装部队。”故从保安队的人员构成上看,“察哈尔和土默特蒙古人在‘蒙政会’保安队中占了很大的数量并掌握了大部分实权。”[8]45换言之,保安队中除了土默特人外,察哈尔人实则占有很大优势。

其实,蒙政会保安队的成员构成上,察哈尔人比土默特人还多。如武殿林称:“当时百灵庙蒙政会和保安队的察哈尔籍人占绝大多数。因为德王在招募人员时,按各旗人口数摊派的,察哈尔十二旗(群)当然要比其他地区招募的人员多。”[9]166又如《乌兰察布革命史》 一书中也称:“百灵庙蒙政会和保安队是以察哈尔籍官兵为多数。”[10]39武殿林对此有详细考证,他称:“德王组建保安队时,又从察哈尔各旗的每个苏木抽马甲二员,总共招募420名。从乌兰察布盟和土默特旗招募300名,加上原来的队员,近千人的保安队得以组建。朱实夫担任了队长,4个中队长是马福聚(蒙名豪仁嘎,察哈尔镶红旗人)、纪寿山(蒙名福吉林嘎,察哈尔正黄旗人)、白福山(蒙名扎拉风嘎,察哈尔正红旗人,孟克杰尔格勒的弟弟)、巴振玉(巴文俊的侄子)。保安队中察哈尔籍官兵占大多数。”[3]140由此可见,蒙政会保安队中察哈尔人的数量确实比土默特人多,其中4个中队长中有3个是察哈尔籍人。当时的保安队有三个中队驻扎在百灵庙,另有马福聚一个中队驻防在乌拉特中旗。不仅保安队中以察哈尔籍官兵为最多,就是蒙政会中的工作人员也以察哈尔人居多。如武殿林称:“蒙政会的上层领导是由各旗王公、总管组成,工作人员和中层领导却以察哈尔籍人占多数。”[3]140这批文职官员则是以纪松龄的侄儿纪贞甫为首领。可见, 察哈尔籍人在蒙政会及保安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德王的蒙政会保安队的人员构成主要是土默特籍和察哈尔籍官兵,中共组织为动员蒙政会官兵发动暴动,遂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动员土默特籍和察哈尔籍官兵的身上。如《察哈尔蒙古族史话》一书中认为:“我党地下工作者是通过土默特籍青年军官云继先、朱实夫和察哈尔籍的纪贞甫、纪寿山等开展工作的。”[11]77为动员土默特籍官兵,中共派乌兰夫等人去做这些土默特人的工作。为动员察哈尔籍官兵,中共派遣纪松龄来做察哈尔籍官兵的工作。为此,1935年秋冬之际,中共北方区委共产国际代表还指示纪松龄加强百灵庙方面的工作。他遂离开集宁,来到归绥。王慧峰称,在蒙政会组军之际“中共党员纪松龄也动员了一批察哈尔进步青年加入这支队伍。”[2]48察右前旗旗委宣传部人士也称:“他还动员察哈尔右翼四旗青壮年参加百灵庙蒙政会及其保安队,为争取这支蒙古族武装做准备。”[12]18

在策划百灵庙暴动的过程中,被中共组织派去工作的白海风,“到了百灵庙不久就被特务跟踪,胡凤山发现这一险情后,掩护白海风离开百灵庙。云泽同志到百灵庙也被怀疑,待了四五天后就离开百灵庙”。“正是处在这种困难的时期,纪松龄接受党组织委派,前往百灵庙策划暴动。”[10]39他的随从回忆称:“1936年, 纪参谋长在集宁的时间就不多了。他以探亲的名义去过百灵庙几次。”[9]173纪松龄自己也称:“从1936年夏天开始,去了几趟百灵庙,有察哈尔的老乡们保护,没出什么事。”[9]175其实,这里的1936年应是1935年,这是回忆者五斤由于时代久远,弄出讹误。参加暴动的阿嘎理、巴拉吉尼玛回忆:“我们是1934年到百灵庙蒙政会做事,纪松龄等人经常到百灵庙来,通过纪贞甫、纪寿山和我们认识的。后来云泽来过两次。他们给我们讲抗日的道理,我们是信任他们的。”[3]136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到,纪松龄参与策划百灵庙暴动,可以安全地住在该地,直接指挥活动,故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可能更加重要。

经过纪松龄的动员工作,察哈尔籍人士都表示愿为暴动出力。如《察哈尔蒙古族史话》一书中称:“蒙政会中的领导都是各旗王公、协理,平素都在自家享乐,该会的实际权力都在几个青年科长的手里。纪贞甫是纪松龄的侄子,在蒙政会负责文秘兼教育科长;纪寿山是保安中队长,握有兵权,他是纪松龄的亲弟弟;任秉钧是财政科长,康济民是参事,还有纪松龄的老战友孟克杰尔格勒的弟弟白福山,他是军事教导队的副队长,这些察哈尔老乡经过纪松龄的思想工作,成为暴动的骨干。”[10]39武殿林也称:“纪松龄同志对任务完成是比较出色的。他的亲侄儿纪贞甫是百灵庙蒙政会少壮派的领袖人物,纪松龄同志轻而易举地做通了他的工作。还有纪松龄同志的弟弟纪寿山,他是保安队的一个中队长,在纪松龄的动员下,他敢当急先锋。莫杰的弟弟白福山,也是保安队的中队长,他也经纪松龄同志的动员,摩拳擦掌愿为暴动出一把力。”“纪松龄同志利用同乡关系,说服这些人当然没有犯难。”[9]165

1936年2月21日,在德王操纵的百灵庙蒙政会投靠日本侵略者的危急时刻,蒙政会保安队爱国官兵900多人,在保安队队长云继先和副队长朱实夫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百灵庙暴动。百灵庙蒙政会及保安队中察哈尔籍人士多数都参加了百灵庙暴动。如“百灵庙‘蒙政会’和保安队里的纪贞甫、纪寿山、白福山、包太平、华林太、孟德、巴拉吉尼玛、阿格理、孟兆义、巴明孝、妥林、周自然、僧格等察哈尔八旗籍人参加了百灵庙暴动。”[11]77其实,该暴动不仅是军队的起义,还有百灵庙蒙政会文职人员的反正。对此,武殿林称“:当暴动队伍在云继先、朱实夫的带领下离开百灵庙,百灵庙蒙政会的文职人员在纪贞甫的率领下,也随暴动队伍离开百灵庙。”[13]132

百灵庙暴动队伍后来投靠绥远傅作义,傅作义将该部队编为蒙旗总保安队。但不久德王还想拉回该武装,派他的心腹煽动部队发生哗变,枪杀了云继先。在这紧要关头,“中共北方局为了实现组建一支蒙古族革命队伍的目的,加强了对暴动队伍的收容和扩建的领导力量,派去纪松龄同志担任代理总队长的职务,兼任一大队的大队长,二大队的大队长由朱实夫担任,总队长由白海峰挂职。后来又派去了乌兰夫、克力更、寒峰等同志担任了领导职务。这样,一支以中共党员领导的革命队伍组成了,他们虽然吃国民党的军饷,穿国民党的军服,但是,实际上是共产党掌握的军队。百灵庙暴动是红色暴动,中共党员在这起暴动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9]166其实,不仅是中共相信纪松龄,纪松龄的大队长职务是经过国民党方面任命的。换言之,纪松龄在百灵庙暴动的策划作用也被国民党方面认可,乃至得到他们的信任。

后来,乌兰夫会见纪松龄的女儿纪宝凤时称纪松龄:“参加过百灵庙暴动,对革命有贡献。”[3]157换言之,乌兰夫也承认纪松龄在策动百灵庙暴动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朋斯克也回忆称纪松龄,“毅然策划了达尔汗草原上举世闻名的百灵庙暴动。”[3]109纪松龄的老战友苏力格巴图尔在1956年对纪宝凤云:“策划百灵庙暴动时,你爸爸起了很大的作用。”“你爸爸有好几个亲戚和拜把子兄弟以及同学、同乡都在百灵庙德王那里做事,有的把持着要害部门。于是组织上认为你爸爸是最佳人选,让他利用自己的各种关系多次偷偷前去,进行策动。这为暴动奠定了基础。”[3]200可见, 纪松龄在百灵庙暴动的策划中是难以代替的,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察哈尔革命先烈纪松龄对于策划百灵庙暴动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察哈尔老乡都响应号召。其一,保安队中以察哈尔籍官兵为主,四个大队中有三个大队长是察哈尔人。其二,在白海风、乌兰夫等人被怀疑的情况下,纪却能长期作策反工作。其三,蒙政会文职官员也参加了暴动,以纪的侄儿纪贞甫为领袖。其四,马福聚团不愿参加暴动,纪说服他,让他保持中立,终没有妨碍暴动的开展。

马年追忆革命先烈马骏 篇3

站在“五四”运动的前列

马骏,回族,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人,生于1895年。1919年,马骏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逢五四运动,马骏积极参与组织,并领导天津各界人民踊跃投入运动,当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和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兼执行部长。其间,领导学生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并促成天津商界两度罢市。同年6月,马骏参加全国学联工作。6月5日在南开中学召开的数千人爱国大会上,马骏带领群众发表了“誓保国土、誓挽国权、誓雪国耻、誓除国贼、誓共安危、誓同始终”的六项誓言。为阻止军阀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马骏等作为天津学生代表赴京与北京学生联合,于6月27日到新华门向徐世昌总统为首的军阀政府请愿。经过两天的斗争,徐只得让秘书依照请愿代表的严正要求,当场拟订电文,命令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马天安名字的由来

马骏,又名马天安,马天安的名字是因马骏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一场在天安门前的示威游行而得。“五四”运动后,亲日的反动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进行了疯狂反扑。山东济南镇守使回奸马良,于7月下旬,下令逮捕了回教救国后援会负责人马云亭等人,并于8月3日杀害了马云亭等回族爱国志士。对此,全国各界群众义愤填膺,山东、北京、天津等各界群众代表联合再次向徐世昌请愿,徐拒不接见,并逮捕了瞿秋白和全部请愿代表。天津青年闻讯后,由马骏带领千余人赴京,联合北京学生共约五千人,于8月26日汇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马骏任总指挥。反动政府调集全市军警进行镇压,爱国学生们同军警展开了英勇搏斗。马骏等作为学生代表,本来是向政府请愿并进行谈判的,此时却被军警两人挟一位,推搡着向前走。学生们怒气冲天,跟在后面,全无畏惧之色。马骏对军警说:“我们代表是为救国而来,不怕牺牲性命,不必挟着我们走,我们是不会逃跑的!”军警们放了手,任代表们随队行走。马骏为保护女代表的安全,请队伍中北京童子军同学多人,用大家的童子军棍,横拦成一个长方块,让女代表们在中间走,以免反动军警有不轨行动。代表们照样是边走边高呼口号。马骏等学生代表被捕后,周恩来闻讯立即来京,紧急组织营救。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被捕代表获释。在这场史称“马骏大闹天安门”的斗争中,由于马骏的出色组织指挥和英雄气概,被同学们誉为“马天安”。

同年9月,马骏同周恩来、邓颖超等共同发起组织觉悟社,出版《觉悟》杂志。1920年1月,在天津声援福州惨案的斗争中,马骏同周恩来等先后被捕,经全国人民和青年学生的坚决斗争,全体被捕学生于7月获释。1920年,马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马骏被派往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组织救国唤醒团,成为东北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5年,组织支援上海“五卅”运动的沪案后援会,领导吉林人民声援“五卅”运动。

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

1925年,党组织派马骏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奉调回国。时值,南北两地反动派共同围剿共产党人。在南方,蒋介石于上海发动了“四一二”事变,汪精卫于武汉发动了“七一五”事变,撕掉革命伪装,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北方,被奉军控制的北洋政府于垂死挣扎之际,疯狂镇压共产党人。先是于1927年4月6日,逮捕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一起绞杀。同年9月25日,北京军警包围搜查国立九校及私立各大学,以共产党嫌疑逮捕学生百余人。9月29日北京学生因张贴“打倒军阀”的标语,又被当局逮捕50余人。为此,中共中央北方局于10月16日,通过《北方暴动计划》,提出在北京、天津、唐山和京东四地及绥远、内蒙古、热河普遍发动大暴动。10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方局负责人的王荷波在准备武装暴动过程中,因叛徒出卖,与其他18人先后被捕并全部被杀害。10月18日,又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仁山等九人被杀害。10月23日,军警逮捕中国大学学生三四十人。次日晨,又逮捕北京大学理科学生七人。25日,军警在天桥杀害学生、工人十人。至此,北京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其后,中共北京临时市委成立,机关设在东城盔甲厂15号,马骏被任命为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尽管在奉系军阀统治下,当时的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但临危受命、负有重建中共北京市委重任的马骏,仍奋不顾身、出生入死地为党工作。

1927年12月3日,京师警察厅逮捕了马骏,但消息却被警方严密封锁。这时,马骏的家人远在东北的宁安。情急之下,北京清真寺的阿訇冒死用阿拉伯文在报纸上发了一段文字,秘密传递了马骏被捕的消息。消息辗转传到宁安清真寺,清真寺负责人火速到马骏家中报信。马骏的夫人杨秀蓉立刻赶到北京营救。那时马骏的小女儿刚刚三岁,一直没有和爸爸见过面。第一次探监,孩子被高高举过头顶,马骏只能从小窗口兴奋地看着女儿,十分激动。第二次探监,马骏夫人申请了特殊接见,在一个被严密看守的大屋子里,马骏终于将小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用他的胡子亲昵地扎小女儿的脸,疼爱地亲吻着女儿。第三次探监时,马骏得知夫人正在想办法赎他,大发脾气。马骏说:“不许往外赎我,为了孩子们的未来,绝对不能这么做。”马骏严词拒绝了军阀的诱降,受尽了严刑拷打,于1928年2月15日被杀害,年仅33岁。endprint

据《重修马骏烈士墓记》记载:“马骏同志被反动军阀杀害后,其夫人杨秀蓉隐忍悲痛联系回族革命同胞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安葬于北京朝阳门外的回民墓地,并埋下书有‘马君骏之墓的石碑一块,植下松柏数株。”北京清真寺的阿訇为马骏举行葬礼时,发现其裤兜里有一个苹果。而监狱里肯定是没有苹果的,苹果肯定是马骏夫人带进去的,是寄望他平安。马骏知道自己即将赴死,将苹果带在身边,就是带着夫人和亲人对他的牵挂。后来,据和马骏同在一个监狱的一位老同志讲述,马骏被带往刑场时,身形瘦弱的他表情刚毅、步履坚实,这些印象一直深深留在这些同志的心里。特别是他经过一个监舍时,还通过栅栏将一个苹果递给一位同志并嘱咐“保重”,大家知道他这是用苹果寄托自己的愿望,希望同志们平安。安葬马骏烈士时,马骏夫人在墓前栽了五棵松树、一棵苹果树。这是马骏与夫人爱情的见证和寄托。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走进日坛公园西门,向北不远有一处松柏树林,马骏烈士墓和马骏烈士纪念室便坐落于绿荫之中。在《重修马骏烈士墓记》中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为马骏同志举行公祭,在原地修建马骏墓。新立汉白玉石碑一块,由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题写碑文回族烈士马骏之墓。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中,马骏墓遭破坏,碑面被涂,墓体坍塌。1984年朝阳区人民政府将马骏墓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3月决定拨专款重修马骏墓。北京市民政局和朝阳区人民政府积极努力、团结协作,于1987年12月完成重修任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邓颖超亲笔题写碑文:回族烈士马骏之墓。新建墓南北长7.2米,东西长5.9米,汉白玉做墓体,花岗岩为墓基,三面设艾叶青石栏,四周有松柏环卫,庄严肃穆。为纪念马骏烈士牺牲60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新墓前举行了纪念活动,烈士英名永世长存。”

1962年12月27日,邓颖超同志撰文《回忆马骏烈士》,她高度评价:“马骏同志牺牲已届35周年,他的英雄气概,坚定的意志,豪爽的性格,以及他的音容笑貌,还鲜明地浮在我的眼前。马骏同志是中国人民、回族人民的好儿子,他对共产主义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早已死去,但他的精神将随着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胜利而永生!”1988年2月,马骏烈士逝世60周年前夕,为了缅怀先烈,表达对死难烈士的革命敬意,邓颖超决定重新发表此文。如今此文已收入《邓颖超文集》。

革命先烈故事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三(2)班的 同学,岁月悠悠,抚今追昔,我们中华民族从风雨如磐到自由解放,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今天,让我为大家讲一个革命先烈——周银海的故事。以此来缅怀逝去的先烈们。

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人。他家特别穷困,主要靠父母种地主的租田来勉强生活,每天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幼小的周银海不得不帮大人干活,有时挖点野菜充饥。

1940年他的家乡获得解放,那以后他有机会入学读书,接受革命教育。后来,乡里成立儿童团,周银海高兴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儿童团员。从此,他白天上课,晚上到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有一天傍晚,周银海扛着红缨枪在路口站岗,突然村外来了一人。此人身穿长袍,头戴礼帽,腋下夹着一只小布包,像是教书先生。周银海想:“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于是便举起红缨枪,拦住来人要路条。那人见此情况,连忙掏出路条给周银海看。这时,乡里的吴会长正好路过此地,一看来人是县里来的陈部长,两人不禁哈哈大笑。陈部长见周银海办事认真,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好好学习,跟共产党干一辈子革命。从此,周银海在儿童团干得更出色了,不久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此后,他经常带领儿童团员在村里唱歌、在路口站岗、放哨,常常受到大家的夸赞。

可是,1946年的冬天,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国民党反动派决心要将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斩尽杀绝。

1947年的一天清晨,国民党来到周银海他们村来“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正在开会的乡干部,要他们迅速转移。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敌人逼迫周银海供出谁是共产党员和家属,周银海坚定地说:“我不知道!”敌长官命令士兵把周银海按倒跪在地上,一边压杠子,一边要周银海说出谁是共产党,直至把周银海压昏过去。敌人又舀来一盆冷水泼向周银海。周银海透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你们这些狗东西,就是打死我,我还是不知道!”敌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银海绑在凳上,脚后跟下塞进一块块大砖,上到四块,他又一次晕过去。从上午直到深夜,敌人还在对这个钢铁般的少年不断用刑。在敌人的酷刑下,周银海一次次昏迷过去,但是始终没有屈服。

第二天,敌人将全村乡亲集合在晒场上,把周银海带到人群面前,要他当场指认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环视四周,大声喊:“乡亲们,解放军一定会打败反动派!”敌人见无计可施,就放出狼犬,将周银海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咬下来……周银海始终没有屈服。敌人一无所获,就将周银海拖到晒场枪杀。刚满14周岁的周银海壮烈牺牲!

同学们,虽然周银海烈士的故事讲完了。但我想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周银海一样的革命先烈们洒热血换来的,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铭记这些革命先烈,从小好好学习,做人,长大为美丽的祖国妈妈再添光彩!谢谢大家。

革命先烈曾福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三(2)班的 同学

同学们,是谁给我们现在的幸福?是谁给我们美好的生活?是永垂不朽的革命先烈,为今天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我们墨江的革命先烈——曾福光。

曾福光,1903年出生在墨江县城马场的一间破茅屋里。他家祖祖辈辈靠为地主种田维生,家境特别贫寒。曾福光8岁时死了父母,成了孤儿,靠好心的邻居施舍度日。13岁时,他与熟人到普洱当杂工。1919年曾福光去当兵,因为平乱有功,当了班长。过了4年,随普洱调墨江驻防一连回到家乡。

曾福光身强体壮,性格耿直,果敢豪放。他爱打抱不平,主持正义,同情穷人,憎恨权势。曾福光在熊文和、孙德齐等地下党员的教育帮助下,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于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刚直豪放,浑身正气,积极为党工作,常常向穷哥们宣传革命道理。

1931年,墨江地下党支部决定,农历冬至节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党员和骨干都作了分工。曾福光的任务是策反士兵搞内应,组织“黑杀队”,并担任领导。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告密,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曾福光被捕了。在监狱中,曾福光慷慨激昂,不屈不挠,敌人多次逼供,他怒斥敌人响亮地回答:“老子就是共产党,要杀要剐由你们。老子活着是共产党的人,死了是共产党的鬼”。1932年1月20日,曾福光和熊文和、陈家麟、秦树声被押到北门外的刑场。临刑途中,他们高唱《国际歌》。临刑前,他与妻子话别说:“我走了你不要挂心,好好带大两个娃娃,让他们长大了也象我一样,多为穷人做事”。说毕,他坐在已牺牲的战友遗体旁,高声对刽子手说:“开枪吧,朝我胸上开”!接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二十年后见分晓”!枪声响了,曾福光英勇地倒下了,这时他才29岁。

听先烈故事 承革命精神 篇5

承革命精神

——老干部宣讲团观后感

昨天上午,老干部宣讲团来到了我们学校,革命烈士秦奶奶为我们讲诉他的英雄事迹。我们倾听着英雄故事,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浓浓敬佩。

秦奶奶是19世纪20年代的人,她经历了无数血肉横飞的战场,无数地主专横的场面,更亲身体会了被地主气压的抬不起头来的老百姓们是怎样的痛苦和愤恨。那样的场面惨不忍睹,让我又气又悲,秦奶奶也因此走向了革命道路。

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民兵,因立功当上了民兵队长,不久就入了党。抗战时期她带领民兵打地雷战,把小鬼子打的满地找牙,每一次都让他们狼狈而逃。内战时,他带领了一个民兵连参加了八路军又独自深入敌穴消灭了国军一个排,立下了赫赫战功。内战结束后她参加了劳改8年,最后来到了双阳粮库,直到退休。

像秦奶奶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在抗美援朝的时期,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无数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于朝鲜半岛的三千里江山,抗战时期杨靖宇等人顽强抗争,牺牲在东北的群山之中……

学习革命先烈事迹故事心得体会 篇6

人无魂则不立,一个人不能没有人生的脊梁。而由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历史凝结而成的红色文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灵魂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光。

追寻,是为了时刻铭记。“青山绿水长留身前浩气,苍松翠柏告慰逝后英灵”,许多纪念碑傲然耸立青山环绕之间。每每瞻仰那共产党人用灵魂铸造的不朽丰碑,都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经历过刻骨铭心,我们又怎能不铭记?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牢记过去的伤痕与苦难,才能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享受着冰冷墓碑换来的阳光与安宁,我们又怎能不思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党员的一种党性修为,更是人性的一大美德。追寻红色记忆,感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英烈,才能珍惜现在,不断成长。那段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感受、去领悟,去永远铭记。

追寻,是为了永不迷路。时至今日,每次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革命征途,也依旧能从路隘、林深、苔滑的景致中体验当年那栖风宿雨、关山阻隔的艰难困苦。参观革命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文物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时代的沧桑感依旧能一下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先辈们正是秉持忠诚、坚守信念,才能迸发出巨大智慧和无穷勇气,迎难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血雨腥风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要继续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最坚实的基础仍然是永远的忠诚和坚定的信仰。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追寻红色足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在喧嚣中、在纷杂中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追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但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离理想越近,我们越需要不断突破的不竭动力。李大钊、瞿秋白……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革命先烈,他们英勇抗争、奋发作为、为民务实的“红色气质”,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_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教科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追寻红色精神,在与先辈的灵魂交流中继承他们伟岸身躯上强烈的意志、刚正不阿的正气、坚韧不拔的品格、一心为民的情怀,我们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上一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介绍下一篇:新婚典礼司仪主持词与新婚典礼致辞(诗歌类型)